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2024-05-02

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精选5篇)

篇1: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保障优抚对象医疗待遇,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及区、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是加强国防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第二章医疗救助的原则

第三条为了保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常规疾病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相结合,以常规性疾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与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广覆盖、低标准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的原则。

(四)坚持突出重点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六)坚持医疗救助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三章医疗救助的对象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医疗救助的优抚对象是指具有**县常住户口、持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领取证》,享受国家抚恤补助待遇、不享受城市医疗保障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

(一)在乡西路红军老战士;

(二)在乡老复员军人;

(三)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四)在乡残疾军人;

(五)在乡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第四章医疗救助标准

第五条在乡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和西路红军老战士医疗救助符合规定的门诊费和住院费用实报实销。

第六条 在乡的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因大病、重病住院治疗,本人全年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上(含500元),可申请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标准如下:

(一)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80%标准予以救助;

(二)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70%标准予以救助;

(三)抗美援朝时期入伍的在乡老复员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的60%标准予以救助;

(四)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七级到十级残疾军人、参战人员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按照本人住院治疗时发生的费用的50%标准予以救助。

第七条医疗救助的最高额度每人累计不超过10000元。救助对象身份类别重叠的,按最高类别标准实施救助。

第八条凡没有住院治疗的重点优抚对象,在一年中在乡(镇)卫生院和其它医院门诊看病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凭门诊正式医疗费单据,可救助200-300元。

第九条在指定医院以外就诊(有转院证明除外)及因违法违纪、打架斗殴、酗酒、交通肇事、吸毒、自杀、自残等因自身原因造成住院治疗时发生的医疗费用或安装假肢、器官移值、镶牙、整容、矫形、配镜及购买保健、滋补、营养品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列入救助范围。

第五章医疗救助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核销

第十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救助对象申请医疗救助时,由本人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持定点医院诊断证明、正式医疗收费单据和相应的治疗处方清单及《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领取证》,到乡(镇)填写《**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申请表》,经乡(镇)审查报民政部门审核审批。对符合条件的,直接由民政部门负责办理领款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注明原因,逐级通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符合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应在医疗终结一个月内提出救助申请,未及时提出救助申请的不予受理。

第六章使用与管理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资金由民政部门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民政部门是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的主管部门。财政、审计、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

第十四条民政部门和乡(镇)都要建立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次一案,有据可查,县人民医院为全县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医疗救助的医疗定点医院。

第十五条定点医院要严格执行医疗救助的相关规定,按规定为救助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诊断证明和医疗费用清单,严禁弄虚作假,如违反规定取消定点医疗资格。

第十六条救助对象要如实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对骗取医疗救助资金的,民政部门将如数追回,并取消其医疗救助待遇;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由民政部

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年*月*日起实行。

篇2: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好范文-,找范文请到]

一、目标和原则

农村医疗救助是由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全县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确保这项工作平稳运行。

二、救助对象

(一)持有《河南省农村五保供养证》的人员。

(二)持有《河南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家庭成员。

三、救助办法

我县的医疗救助起付线为500元,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0元,对于个别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资助医疗救助对象缴纳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

救助对象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仍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以适当的医疗救助。

四、申请、审批程序

(一)医疗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申请人(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应在20日内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民政局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三)县民政局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应在15日内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医疗卫生救助金由乡镇民政所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其它发放办法,全县采取统一的发放办法。

五、医疗救助服务

(一)农村医疗救助原则上由救助对象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等提供医疗救助服务。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由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二)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规定范围内,按照我县合作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三)医疗救助对象如确需转院治疗,由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提出建议,经县级卫生、民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转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后,原则上按合作医疗规定的转诊手续办理,遇到疑难重症需转到非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要按县医疗救助的有关规定办理转院手续。

(四)承担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六、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县本级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各级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各界捐款、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等多渠道筹集。

(一)县人民政府应当安排医疗救助资金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二)上级补助金额,专项用于对农村医疗救助的支持。

(三)各级彩票发行机构筹集的彩票公益金予以资助。

(四)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

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县财政,民政部门对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七、组织与实施

全县农村医疗救助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在政府领导下由民政部门管理,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县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

(一)民政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建章立制,完善程序,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医疗救助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二)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县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定用款计划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拨付到位。

(三)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篇3: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1979年以前, 我国社会呈现的是社会机会的高度垄断和社会财富的平均化分配, 随着经济转轨, 我国的社会分配关系转变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多样化社会分配体系。

近年来, 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一个为数可观的富有阶层和一个规模更大的社会弱势群体 (主要由低收入社会成员组成) 并存的局面业已形成并将长期存在”。[1]“一方面, 社会财富加速向富人集聚, ‘胡润百富榜’上榜者的财富每年以数十亿的速度增加, 富裕阶层拥有的财富总体占社会财富的比重迅速上升;另一方面,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化程度己经很严重, 存在着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弱势群体, 这个群体基本由低收入人群特别是其中的特困户组成, 其生存和谋生的手段有限, 改变自身现状的能力较低, 又缺乏比较公平的机会, 生活困难, 迫切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2]

2、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

近年来, 医疗费用的增长己经超过了城市一般收入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改革开放后, 中国政府为了降低政府和国企的医疗财政负担, 也为了控制急剧增长的医疗成本, 推动了医疗保险改革。经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实现了第一个目标, 但政府控制城镇医疗成本的努力基本是失败的。1995年以后, 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而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在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现实下, 即便是城市一般收入人群, 如果他们患重、大疾病, 他们也难以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

3、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 保障水平比较低

一方面, 现在的医疗保险的涵盖的人群只是城镇在岗就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将少年儿童、一部分老人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排除在制度外, 这部分人群一旦患重、大疾病, 因为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 容易给他们自己及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 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支付;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 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 医疗保险将不再承担, 转由商业保险或其他途径承担。而当前的商业保险市场并不健全, 不能完全承担这部分责任。

二、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缺乏有统一政策要求的医疗救助计划, 且各地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尚无成熟的模式。目前我国各地医疗救助方案的内容包括:救助对象标准的确定、救助内容的侧重点、救助比例、救助方式、筹资方式等。其中医疗救助方式是医疗救助实现的途径和措施。现阶段在我国, 医疗救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医疗减免。这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 主要是通过政府颁布文件, 强制要求国有医疗机构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全部免收[3];2、专项医疗补助。即由财政每年根据救助对象的治病需求, 拨付一定的经费, 专款专用, 小病包干, 大病补助;3、实施大病重病医疗救助。贫困人群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特别是大病重病的费用, 这时为了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4、建立惠民医院或慈善医院。一般是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动用社会各界资源创立的, 以低于服务成本的价格专门为贫困人群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5、团体医疗互助。各行业、单位及工会内部组织职工建立医疗互助互济组织;6、慈善医疗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义诊及上门服务, 如慈善募捐、定期义诊等。

截止到2006年, 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积极开展救助试点, 2 862个县 (市、区) 中已有65.16%的 (1865个) 县 (市、区) 开展了救助试点, 覆盖贫困人口1440万人, 占全国低保人口的64.26%。90%以上的试点地区出台了城市医疗救助的实施办法, 开始了城市医疗救助[4]。

三、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

1、政策研究与实际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医疗救助体系正式建立和实施的时间不长, 一切仍处于摸索阶段, 职责不明、体制不顺、救助资金供需等问题突出矛盾尖锐。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 已经为贫困人口的医疗考虑得非常的具体和周到, 然而在具体实施时, 仍然与城市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相差很远。目前, 关于医疗救助的研究大多也是站在政策制定者的立场上或者说是从施救方出发进行医疗救助探讨, 但对救助的接受方的研究却较少, 由救助提供方所确定的优先需要并不一定能代表受助方的意见。

2、负有社会救助职能的机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目前, 虽然我国已明确城市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实施主体是民政部门, 参与部门包括劳动保障、卫生、财政和工会等。但在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缺乏而产生较大的内部管理成本, 并且由于各部门各自分管一块, 不利于医疗资源从整体上实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常常是要么重复管理, 要么无人管理。

3、救助对象和范围在实施中出现操作困难

目前各个省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救助的政策, 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范围和程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 一个城镇居民不属于民政局确定的特困人口, 也就不可能是医疗救助对象, 假设在一年中家庭遭遇到特大变故导致贫困, 无力承担医疗费用, 这需要不需要救助?而如果原来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 可还在享受各种救助。这就存在一个公平的问题。所以, 怎样将政策的规范化和运用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也是一个难题。

4、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资金供需矛盾尖锐

据民政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对哈尔滨等10个省会城市1万户低保家庭的随机入户调查, 城市低保对象患大病平均比例25%, 每名低保对象年患大病医疗费用平均为3420元人民币。按2200万低保对象计算, 全国救助的大病人数550万/年, 共需大病医疗救助资金188亿元人民币。如果中央财政补助其中50%, 需中央财政补助大病医疗救助资金94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目前只有40%县 (市、区) 参加试点, 因而试点地区每年大体上需中央财政补助大病医疗救助资金28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央财政每年只从彩票公益金中列支5亿元人民币, 用于补助地方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开展, 与测算所需人民币有相当大的差距, 投入明显不足。

四、完善我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策略与建议

1、加强医疗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

在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多部门共同管理的条件下, 管理部门之间更应相互沟通, 建立有机协调和统一管理机制, 逐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平台, 做好管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从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现况来看, 目前最为迫切的就是明确各部门在医疗救助中的职责与协同方式, 使各部门在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救助对象的界定、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起统筹管理与协同联系的方式, 对医疗救助的质量和救助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价, 使有限的医疗救助资金达到合理使用。

2、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

近年来, 虽然财政对卫生事业费的投资幅度是逐年上升的, 但比例却逐年缩小, 这种国家财政投入与医疗救助的需求不成比例的现象使贫困地区医疗救助的需求更加不足。所以, 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医疗救助, 并逐步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的投入, 尽快实现财政单列, 专项资金用于医疗救助。包括医院和社会团体等许多方面都在自发地进行, 如医院发放救助卡、医院对贫困人口收费的打折、社会募捐等。但这些救助都是临时性的或针对某一种现象, 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救助计划, 因此也就无法从制度上解决穷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只有通过系统的规划, 把对穷人的医疗救助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 才能真正地解决穷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3、注重医疗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我国从2007年开始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工作, 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后, 城市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又一次跨越。为了提高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使救助对象最大程度的受益, 应在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探索与这两种保障制度的衔接。通过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对象、保障待遇、保障效果以及管理模式及人员、保障基金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保障贫困人口最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 使医疗救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全民福利的有效补充。

4、加强政府在我国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中的责任

首先, 政府加大对医疗财政投入是对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财政保证。由政府主要出资建立的包括重病救助在内的城市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 能够从根本上极大减轻和解决弱势人群的医疗负担, 减少由于小病拖成大病的几率, 保证弱势群体的正常平安。

其次, 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 是完善对弱势人群医疗救助的组织保证。长期以来,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性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城镇, 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专家、名医。但是, 医院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使公立医疗机构的门槛普遍高于普通百姓的承受力。而那些无医保的弱势群体, 更是由于无力承担全部和大部分的治疗费, 只能选择一些收费较低、手续较便利、医疗条件难以保证或者是无经营许可的的小诊所, 从而导致非法医疗机构的坑、蒙、拐、骗行为和治死、治残的事件不断发生。因此, 政府要根据当地人口分布和现有的经济条件, 有效地使用和科学配置社会医疗资源。通过建立和完善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尽可能地将城镇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五、结语

“看病贵”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城市弱势群体来说, 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因为没钱而放弃寻求医疗服务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已成为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一个全球新焦点, 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为改善城市弱势群体的健康服务需要而努力奋斗。医疗救助是切断贫病循环链的治本之策, 缺乏医疗救助项目, 社会救助体系是残缺不完整的, 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如何解除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困境便成为救助城市贫困人口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起步较晚, 正在实行医疗救助的城市, 其政策均各成体系,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制度化的医疗救助体系。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医疗弱势群体的成因和现状, 并针对医疗救助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提出了一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弱势群体,医疗现状,医疗救助

参考文献

[1]李迎生: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61页。

[2]李迎生: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5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61页。

[3]崔凤:《城市贫困人口医疗问题的现状和出路》,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4 (1) :7。

篇4: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

协 议 书

甲方:xx民政局

乙方:xx医药药材公司xx药房

为了确保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资金的健康运行,方便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消费,确保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消费价位公平合理,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院治疗的资金补助难题,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和要求,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本协议:

一、重点优抚对象因患常见病、慢性病以及长期维持药物而进行门诊治疗的,纳入“一站式”服务管理,由民政部门给予医疗救助,持门诊救助卡在乙方享受放心药品医疗服务,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重点优抚对象门诊医疗救助定点药店”牌。

二、重点优抚对象持甲方发放的门诊医疗补助卡到乙方消费。在乙方门诊消费期间,由甲方出资进行医疗救助。乙方消费系统里做好消费记录,乙方作为结算单位,医疗救助费用由乙方垫支,乙方将个人消费明细和消费统计表及个人消费单据盖章后报送甲方,甲方对照民政优抚系统消费明细表和消费统计表核对无误后按季度进行结算。

三、如果甲方抽查或经群众举报核实,有为重点优抚对象提供虚假伪劣药品服务的,拒付或扣减乙方结算资金,并与纪检监察、工商部门共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篇5: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

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汇报,医疗救助工作纳入了市定目标管理。我县的医疗救助工作在县领导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工作继续实行全面覆盖,方便了救助对象,使“看病难”有所缓解。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切实为困难群众看病提供便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工作,成立了

县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一站式”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民政部门牵头负责,财政、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还组织了相关人员深入乡村、医院进行调研,掌握城乡困难群众患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结算等第一手资料,制定了具有桐柏特色的医疗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全面推行了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结算工作,并且实现了全覆盖。

二、结合实际,分类施救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对救助的范围、救助比例、年封顶线分别反复进行测算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医疗费同步结算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对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的指导思想、救助对象、救助原则、医疗机构、结算程序、基金的募集及管理、机构设置、部门职责都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为实施同步结算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是定点医院全覆盖。在选择定点医院时,重点考虑四个因素:一是群众就近、方便就医;二是医院有一定的垫付能力;三是依托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定点医院;四是兼顾县级、乡不同层次医院相结合,尽最大努力达到“小病不出乡镇、就近能住院、大病及时转院”,满足不同群众不同的医疗需求。三是整合资源。把对优抚对象的医疗救助和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合为一体,实行统一救助。把优抚方面的优势资源和对社会特困群体救助资源进行了有机的资源整合,更有效地夯实了医疗救助工作的基础。

三、精简程序,拓宽范围

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服务,关键在于解决城乡困难对象的看不起病、医疗救助报销手续烦琐的问题,同步结算工作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切实起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作用。一是规范各项服务流程。在定点医院醒目位置制作城乡困难对象就诊、结算和

补助公告牌,规定完善就医就诊、医疗结算和救助程序。县级医院开设医疗救助窗口,医疗救助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从各个环节为城乡困难对象就医提供决速、便捷的服务。取消了村、乡证明等手续资料,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程序,城乡困难对象只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救助类别证件即可到定点医院就医。开辟绿色通道,急危重症对象可先入院就诊,24小时内再补办人院手续。

二是分类实施医前救助。建立与定点医院协调机制,落实医疗机构对救助对象的优惠政策,减免检查、用药等诊疗项目,救助对象可优先就医就诊。住院期间医疗救助部分的费用均由定点医院垫付;为缓解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医病难问题,实行了适度的医前救助,即在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入院时,根据病情适度减少住院押金的缴纳数量,医疗终结,城乡低保对象的诊疗费先由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给予补

助后,剩余部分按比例予以救助。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实行“一站式”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使城乡困难对象在出院时实现医疗费用同步结清,简化了办事程序,切实有效地解决了被救助对象看病难的现实。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县民政局医疗救助办公室将救助对象的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救助对象身份证明复印件、出院证明、医疗救助结算清单等及时立卷归档,随时接受上级和有关部门检查指导,确保医疗救助档案完好无缺。

四、加强管理,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健康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制约和监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检查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定点医疗机构和救助对象家中,采取查看处方、调阅医疗救助信息和走访救助对象等形式,对救助对象的住院情况,定点医院医疗费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以保证其医疗情况真实及医疗救助合理。

全县自元月份起至5月底,共救助农村五保、低保共1786人次,救助金额万元;救助城市低保、优抚对象394人,金额60万元。医疗服务机构前期垫付医疗救助费用,季末由医疗机构和民政部门结算,保证了困难群众“一站式”享受医疗救助服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县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相关文章:

优抚安置04-27

医院优抚制度范文06-04

双拥优抚工作汇报07-16

优抚工作总结04-16

双拥优抚工作总结07-16

退伍军人优抚申请07-17

优抚双拥工作总结07-24

优抚医院服务规范07-24

乡镇双拥优抚工作汇报04-21

中国参战退役军人优抚05-15

上一篇:年入队申请书word模板下一篇:关于奶茶的创意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