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2024-05-16

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精选8篇)

篇1: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沾益县民政局优抚、安置、双拥 “十三五”

规划情况报告

一、“十二五”优抚、安置、双拥、军休情况回顾

——双拥工作有序开展。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始终把双拥工作列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范围和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建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的总体要求,军地携手、与时俱进,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驻沾部队的全面建设。

(一)、全县有双拥工作机构38个,拥军优属服务组织130个,服务人员600余人,军民共建点33个,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黑板报、宣传标语等载体,积极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入学军训、讲授革命传统和战斗史实等活动,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国防教育,确保国防教育取得实效。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和国防宣传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军民爱国拥军热情。

(二)、共为部队征集合格兵员900余人,实现了无责任退兵,被省、市兵役机关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三)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近三年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八一”、春节期间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和驻沾部队官兵,定期

1召开双拥座谈会。共走访慰问三级残疾军人、“三属”、在企业工作的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974人,发放慰问金19.48万元。向驻沾部队赠送慰问金27.6万元;向驻训部队官兵赠送慰问品价值26万元。

(四)、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拥军办实事成效明显

县委、县政府先后筹措安排了1180余万元大力支持部队建设,用于加强驻沾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改善官兵生活、工作、学习条件和训练环境;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多部门协调规划了大坡乡境内300余亩土地帮助驻沾、驻训部队完成战备、训练等任务;盘江镇小后所划出1500余亩作为驻训部队炮弹落点。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使全县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

(五)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照国家抚恤补助政策规定,近三年按时足额发放3582名定期抚恤金和生活补助费共计3896万元;为 15名失业残疾军人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79.2万元,同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低保资金19.59万元;并为其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金共计18.37万元。有力维护了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心贫困重点优抚对象,为其排忧解难。近年来全县共为优抚对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5.6万元,发放救济大米4.43吨,衣被180余套;帮助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临时困难补助116人,金额50.7万元。

(六)、发挥优势,驻地部队拥政爱民贡献突出

驻沾部队官兵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和作风,“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在认真完成部队训练和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主动做好扶贫帮困、科技

2助民、奋勇抢险救灾,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近年来,驻沾部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参加地方抗旱救灾共100余次,出动车辆2000余台(次);捐款40余万元;捐衣被35000余件套。抢救财产价值300余万元。参与地方公益事业建设5项;挂钩扶贫捐款15.2万元,捐物500余件;参加植树造林678人,植树20000余株;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动官兵500余人(次),有效地维护了沾益社会的和谐稳定。

——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做好优待、抚恤、补助工作

(一)、实现优抚政策落实率100%,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率100%,优抚对象抚恤生活补助金社会化发放率100%,重点优抚

对象医疗保险参保率100%,退伍军人安置率100% 5个100%。

(二)切实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近三年共接收退役士兵479人,其中:安置回农村326人;通过“双考”、“四化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53人,政策:退役士兵培训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多元化、退役士兵安置过程透明化、退役士兵选岗安置信息化。发放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649.3万元。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任务。

二、“十三五”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推进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努力提升军地融合式发展的能力。巩固双拥模范成果,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巩固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严格执行中央、省、市优抚政策,保持优抚对象和生活补助标准每年按15%比例增长,继续巩固优抚安置政策落实成果,将重点

3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等问题。加快沾益县级烈士陵园建设步伐,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城乡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促进再就业工作。

-4-4

篇2: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一)双拥工作稳步发展。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广泛开展深入持久、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组织和协调好部队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大力倡导“两新组织”参与拥军优属活动,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拥军优属工作。

(二)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服务体系,全面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抚恤补助标准年平均增幅10%左右,并纳入区财政预算,按标准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和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面推行自谋职业经济补偿安置办法,积极为退役士兵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二、“十三五”规划

(一)创新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双拥和军休服务水平促进优抚工作转型,逐步缩小城乡抚恤补助标准的差距,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市场化,拓展双拥工作内涵,提高军休服务水平。

1.扩大优抚覆盖范围。统一城乡优抚政策,逐步缩小农村和城镇抚恤补助标准的差距。出台在乡老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制度,为优抚对象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保障服务。推进优抚工作进社区,大力发展优抚社工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临时困难补助机制,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活动。探索将有特殊贡献的群体纳入国家优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改建金山烈士陵园和松江烈士陵园。为烈士家属异地祭扫烈士墓提供服务。

2.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广泛开展军民同学创新理论、同树文明新风、同建和谐平安的“三同”活动,拓展军地互联、互动、互建平台,营造军民同心的浓厚氛围,促进军地融合式发展。组织开展军营文化进社区、社区文化进军营和市民百姓看军营活动,不断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爱国拥军意识。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广泛动员“两新”组织参与拥军工作,不断拓展双拥工作领域,大力开展智力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活动,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3.推进安置工作改革。在确保退役士兵安置权益的同时,鼓励引导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体系,积极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服务,提高退役士兵参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的能力和机会等,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

4.深化军休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坚持接收安置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接收安置过程人性化,更好地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推动服务管理模式向“一个法人,多点服务”转变。探索适合于“集中活动,就近服务”的点面结合的机构设施布局模式。依托中央、市和区县三级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军休服务管理(活动)设施。提高部分地区军休干部地方性生活补贴标准,促进军休服务管理属地化。加强军休文化建设,开展军休干部“共享社区,共建社区”活动和“军休志愿行动”,为军休干部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

篇3: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1“十二五”期间广西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区消防事业发展历史上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消防安全环境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但还存在消防法规体系不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火灾隐患新旧交织、消防警力严重不足、公民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偏低等问题。

2“十三五”时期消防工作将面临的形势

(1)新任务对消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三五”是广西各类产业结构升级突破、基础设施通道建设、城镇群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成形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实现的关键时期,对消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经济快速发展促使火灾风险持续加大。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越是火灾易发高发多发期。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广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共消防安全面临着火灾总量持续增加和火灾事故易发多发的高风险。

(3)消防安全面临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挑战。全区中心城市和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消防站、消防装备、消防通信、消防给水等建设水平与国家标准还存在差距。

(4)消防安全资源与社会需求匹配失衡。广西各类区域性和国际性的大型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日趋增多,消防保障能力滞后于社会转型发展。公共消防安全领域的需求呈现增长迅速、主体多元、需求多样趋势,社会消防安全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消防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凸显。消防业务经费需求逐年上升,现有保障额度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与公共消防安全需求之间明显失衡。

(5)消防职能拓展和风险源转换成为应急救援的新课题。“十三五”期间,广西城市地铁、城际高铁等新型交通设施不断建成使用,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同时,广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高铁经济,实施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等,也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提出更多新课题。

3 做好消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

(1)必须牢固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一是加强政策衔接,体现权威性。广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四项消防工作,即:少数民族村寨等火灾隐患整治能力增强,统筹推进消防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北部湾石化灭火救援能力建设,加强消防指挥系统建设。消防“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围绕这部分内容开展。同时,广西当前正在开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十三五”规划编制,全面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区在制定消防“十三五”规划时,必须紧跟总体战略部署,才能做到有效衔接,配套实施。二是加强目标衔接,体现可操作性。在编制消防发展“十三五”规划过程中,透彻理解公安部以及自治区相关规划内容,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所制定的任务必须有可操作性。同时,积极与各级各部门沟通对接,掌握好各领域的相关规划、实施方案、专项政策,围绕全区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落实总体规划的支撑。三是加强布局衔接,体现前瞻性。讲究规划整体性和布局性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各地战略布局和功能定位,分清农村乡镇、石化产业、沿江沿海地区等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重点,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为各地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和接口。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布局考虑,特别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十三五”规划出台实施后,沿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大发展,沿江地区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提前掌握,积极应对新发展带来的新情况,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前谋划布局应对。

(2)必须牢固坚持“需求牵引”为方向,强化项目支撑,着力改善消防基础薄弱的问题。一是认真研究对消防发展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自治区已经将涉及消防的四项内容纳入全区规划重点项目来推进,全区各地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研判当地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将对消防发展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纳入规划盘子,长期抓、系统抓,明确时限,有序推进,决不能随意更改规划。各级单位领导还必须注重工作的延续性,对于当地确定的规划目标坚定不移地执行。二是认真研究对夯实基础建设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广西是目前全国少数没有省级训练基地的省份,且各地训练基地建设推进缓慢,全区各地训练基地还未形成辐射区域的体系。在“十三五”规划中,必须对全区消防训练基地、战勤保障站、消防队站建设等内容认真谋划论证,合理制定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实现构建以总队训练基地为龙头,2个训练协作区(珠、西江协作区及北部湾协作区)为支撑,14个支队训练基地为基本点的“1+2+14”协作互补训练体系。探索“特勤站+标准站+微型站”的建设模式,保证消防站的数量与城市建成区面积同比增长。建成高层、地下、石化、地震、水域、轨道、隧道等特殊功能需求的专业消防站。三是认真研究对解决突出矛盾有效的重大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在规划中推动发展改革部门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消防工作重大项目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对消防装备建设经费等业务经费给予重点保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本单位消防设施建设,确保建设资金落实。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实施,根据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进程,及时制(修)订消防规划,科学规划消防安全布局,提高消防规划编制质量。加大市政消火栓补建、改造力度,力争2018年补齐历史欠账;根据城镇建设发展同步规划建设市政消火栓,确保不欠新账。

(3)必须牢固坚持“问题导向”为重点,强化改革创新,着力改善社会火灾防控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是积极推动地方消防立法工作。当前,还存在小旅馆、群租房、电动车、中小学午托房管理、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等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缺少政策支持,消防安全监督方法少、成效差等问题,只有通过立法的手段才能有效解决。必须制定“十三五”期间系统科学的立法规划,每年出台一批法规规章,逐步解决消防管理难点热点问题。二是强化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公共产品”属性,将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火灾隐患整治等方面的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来规划。准确把握消防工作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的公共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框架和指标设计,突出可操作性,作为指导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全面推进城市消防物联网建设,加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要消防设施的远程动态管理,打造社会单位消防安全风险提示平台。建立消防检测、维保、评估和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等消防中介机构业绩网上评估系统,实现技术服务工作网络化管理。三是积极应对城镇化发展新问题。“十三五”期间,高层、地下建筑、大型商场、城市综合体、文体娱乐中心等将越来越多,高铁、地铁和石化产业发展加快,要充分考虑城市快速扩张的需求,优先考虑消防安全布局等问题,迅速填补消防安全空白点和薄弱环节,针对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建筑业、制造业、商业和文化娱乐业等日益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四是积极创新社会安全管理。全面实施基层消防网格管理实体化运行,将消防安全管理全面纳入中央综治办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实体化运转;进一步创新消防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模式,发展消防安全群防群治多元化组织,鼓励居(村)民参与消防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区邻里守望、单位多户联防的消防工作机制,提倡家庭配备常用灭火器材、高层住户配备逃生器材。探索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工作区域协作组织和重点单位行业协会、商会联防等机制,指导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我整改。

(4)必须牢固坚持“实战打赢”为根本,着力改善应急救援能力薄弱的问题。一是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突出抓好特勤攻坚队伍建设,建设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攻坚能力,扎实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深化队伍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实战能力。进一步推动消防高精尖装备,有针对性地配备适用高层、地下、石化火灾扑救的先进装备。二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跨部门、跨行政区域应急救援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自治区、市、县(区)、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和指挥体系建设,推动从政府层面建立跨区域救援合作指挥机构,完善灾害响应、队伍调派、现场指挥、信息发布及经费保障等组织形式。将微型消防站纳入救援体系统一调度。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的社会联勤保障机制,实现联动、联储、联供、联修、联运和信息、装备、物资、技术资源共享。三是加强消防人才体系建设。制定“十三五”期间消防人才发展规划,不断适应消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推动地方加强消防科学研究,密切与院校和中介机构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下大力气培养消防专业人才。全面深化消防职业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消防”。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云”等新技术、新应用全面助推消防信息化建设。建设消防“云平台”等基础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各类硬件系统和公共软件、数据库,为各类消防应用系统提供“云平台”支撑,为大数据分析打好基础。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建立和打通环保、气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各类社会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做大、做强消防“大数据”。加强信息化指挥平台建设。建立智能型扁平化指挥平台,推动消防地理信息平台与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对接,建立预案数据库、兵员数据库、装备数据库、应急物资数据库等综合应急救援数据库,实现“执勤信息化、调度编成化、现场可视化、处置科学化”。

(5)必须牢固坚持“考评问责”为抓手,强化工作执行,着力改善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一是在规划中强化责任落实。将“十三五”规划和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十三五”规划,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分解落实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制定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制定评价和考核标准、实施细则,推动规划落实。适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将评估考核结果上升为评价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二是在规划中分解目标任务。改变过去三年和两年重点建设目标任务制定的模式,按照省级消防工作考核一年一考的方法,以“十三五”规划作为总体方案进行实施。这就要求全区在制定消防“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不仅要全盘考虑,还要超前谋划、合理分解、适当指定发展目标,使每年消防工作发展任务与上级规划相匹配,与上级考核标准相适应。三是在规划中解决历史欠账。做好“十三五”规划不仅要立足长远,还要回顾过去,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尤其要把公共消防基础建设、队站建设、经费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遗留问题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来解决。

4 结论

科学把握消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本地消防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消防发展思路和措施,把消防改革发展目标以规划形式融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是广西“十三五”消防规划编制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陈亚锋.对当前城市消防规划编制工作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419-422.

[5]宋敏,胡浩.快速城市化进程下消防规划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8):735-737.

[6]罗翔.编制《城市消防规划规范》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7):522-524.

篇4: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对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是否会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方面“放水”、“放宽”的提问,徐林说:首先我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放水”。记得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他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为了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性事件,这说明老百姓对这块的诉求是越来越高了。既然老百姓有越来越高的诉求,作为“十三五”规划不可能不响应百姓的诉求。所以,“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对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是否会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方面“放水”、“放宽”的提问,徐林说:首先我要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我们不可能在这个领域“放水”。记得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他说“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因为收入水平提高之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活的质量,关注他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为了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社会性事件,这说明老百姓对这块的诉求是越来越高了。既然老百姓有越来越高的诉求,作为“十三五”规划不可能不响应百姓的诉求。所以,“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本刊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所以说“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影响深远。报请国务院批准,4月1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徐绍史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解读了规划编制工作的热点问题。

一、“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对于“十三五”规划背后的重要意义,怎么说都不过分,作为我这个做规划的人而言,参与过国家“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等多个规划的制定,我觉得这个五年规划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家都知道“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集体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这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新的领导集体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第二,“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实际上第一个百年目标一个重要的规划,第一个百年讲起来应该是到2021年,但是我们这个是到2020年,这五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十三五”规划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编得好不好,对是不是能够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第四,“十三五”规划如果做得好,如果我们的发展比较顺利,我们就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徐林指出,“十三五”规划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也在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的目标,特别是要更好地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通过规划的编制来落实这一点。再就是在国际环境上,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在发生一些变化,美国主导的TPP、TTIP这样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现在的地缘政治也非常复杂。这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体制环境的变化,都对我们“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所以,“十三五”规划要能够更好地体现方方面面的新要求,我认为,确实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徐林认为,企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企业是很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的效率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关系到整个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企业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益,因为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就比较广泛,企业就可以在整个市场中去分得自己应该分得的一部分利益。所以我们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因为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或者经济发展活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我们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它的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当然,我们“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在这样一种规划的大的方向指引下,企业可以在“十三五”规划的描述中去发掘自己的机会。

三、京津冀规划正和国务院及三地政府完善

徐林称,京津冀的规划是发改委的地区司做。据我了解的情况,他们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我想应该会按期出台。

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里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就是要研究区域发展的重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区域发展的问题上我们过去经历了最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是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开发;后来又按照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要求,又分别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应该说我们国家区域发展的差距已在呈现缩小的趋势,特别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用人均GDP来衡量的相对的差距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进展。但是我们也体会到,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区域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我们可能更多的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就是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内,来更好地通过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然后再通过政府区域规划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个协调发展的机制。

徐林认为,目前这样一种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十三五”面临一个怎么更好地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的任务。特别是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考虑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怎么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因为,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目前有更好的经济基础,GDP总量占全国的总量接近57%,东部地区每年产生的专利数量占全国70%多,东部地区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再加上东部地区在开放、在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有更好的基础。

“我觉得可能‘十三五规划站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坚持原有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基础上,可能也要更好地考虑要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作用。因为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转型升级,在我看来,就不会有全国的转型升级,所以它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考虑。”徐林说。

四、“十三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只会进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篇5: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本期导读:

根尖孔尚未完全形成的正在生长发育中的恒牙又称作年轻恒牙, 生长发育通常在萌出后3~5年。在根尖孔闭合之前, 年轻恒牙若因外伤、畸形中央尖折断、龋坏等原因引起根尖周炎、牙髓感染或坏死, 牙根便停止发育。如何才能使损伤的年轻恒牙继续发育呢?请关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观察。P1105

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 是在重症监护病房评价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的客观评分体系。自1981年推出, 到2005年已推出第4版, 即APACHEⅣ。APACHEⅣ增加了入住ICU时间的预测计算, 对心血管急重症患者应用意义如何呢?请看APACHE-IV危重症评分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P1107

玻璃体切割术或 (和) 视网膜复位术对合作不佳或紧张焦虑病人一般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如何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呢?请关注眼底手术中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的临床观察。P1111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相关性, 人群中有20%~40%的血压变异是由遗传引起的。心房钠尿肽前体A基因己作为研究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候选基因”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现状怎样呢?请关注心房钠尿肽前体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生的关联研究。P1115

手术配合术后全脑放射治疗 (WBRT) 已经成为单个颅内新发转移癌被公认首选有效治疗方式之一;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结合WBRT取代其在颅内转移癌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考证。新的技术手段和有效治疗药物的出现, 效果怎样呢?请看颅内转移癌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P1119

慢传输型便秘 (STC) 是一种以结肠动力功能减弱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 临床多以西药治疗为主, 效果并不满意。那采用传统中医药辩证治疗效果如何呢?请关注中医辨证施治慢传输性便秘40例临床观察。P1123

弥漫性前降支病变无论对于心脏医师而言, 再血管化治疗仍然是一项较大挑战。病人不仅需要恢复远端心肌血液供应, 而且LAD的重要分支也需要再血管化。如何迎接这项挑战呢?请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弥漫性前降支病变临床分析。P1129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是目前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的首选方法, 但一些STEMI患者虽己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缺血心肌组织灌流并不理想。怎么办呢?请关注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P1153

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增高, 临床上多种致病菌已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威胁更严重, 铜绿假单胞菌是呼吸内科病房老龄患者肺部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和棘手的细菌, 其感染增多和多重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题。请看呼吸内科病房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耐药性变迁分析。P1161

篇6: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其一,在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项目清单中,明确提出“读书看报”。这意味着“读书看报”已正式成为有标准、有考核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二,在第六十七章第四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明确提出“推动全民阅读”。这是“全民阅读”首次写入国家规划,将极大地推动全民阅读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

其三,在第六十八章第二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体育事业”。这是对新闻出版事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进一步明确。

其四,在第六十八章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中,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数字出版为国家规划所认可、采纳,并在规划中得到体现,这对数字出版和动漫游戏产业进一步发展将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五,同样在“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中,提出“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将进一步加快新闻出版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其六,在第六十八章第五节“加快网络文化建设”中,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对于作为网络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学出版将是重大利好,有利于网络文学出版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七,在第六十八章第六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明确要求“开展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试点”。这意味着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

其八,也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要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市场监管”。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篇7:优抚安置科十三五规划工作

一、认识规划编制重要性, 围绕“深”字下功夫

规划是事业发展的龙头, 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我们突出对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引导作用, 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 坚持站位全局、融入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来豫考察也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谋划河南人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就是要站位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 立足省情, 具体落实到“四个河南” (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 和“两项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 之中。聚焦实施“三大战略规划” (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在改善民生、推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组织开展了“十三五”规划23项重大问题研究, 牢牢把握规划前瞻性、工作主动权, 切实做到规划编制与新常态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

2. 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一方面, 立足当前,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河南人社工作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 面临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空间进一步压缩而基金支付压力加大, 支撑河南创新发展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规划编制要突出问题导向,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 着眼长远, 紧紧抓住事关全省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问题, 做出制度安排, 明确战略举措在促进就业创业上有更大作为, 在培育河南人力资源优势上有更大提升, 着力在持续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方面有新进展, 增强事业发展能力。

3. 坚持目标导向、功能定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必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河南省提出要“与全国同步”这一目标, 顺应社会保障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战略目标要求, 将直接影响到“十三五”规划与之相关目标指标的确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提出要着力提升“四个能力”, 即聚焦河南产业集聚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开发配置人力资源, 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能力;实行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双轮驱动”创新发展, 提升智力保障能力;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维主动、合理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提升民生保障能力;转换部门行为方式从重数量到重质量、重权力到重责任、重审批到重监管、重管理到重服务, 提升工作保障能力。本着上述目标导向和功能定位的思考, 我们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问题研究、重要指标确定、重点项目论证时, 都力争与全省“十三五”重大发展战略目标相配套, 使事业发展后劲充足。

二、增强规划编制科学性, 围绕“真”字下功夫

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 也是社会行为, 集思广益是规划编制成功的关键。为了增强规划编制科学性, 我们力求规划的内容真实、目标真实、措施真实、项目真实。

1. 切实加强领导。

河南省政府召开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 河南省人社厅及时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 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专题部署, 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河南人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做深做实“十三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随后, 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方案》, 成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把“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2. 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对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我们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 河南需要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找准规划中最需要解决的人力资源问题, 建设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 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县乡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 使规划更能反映人民的意愿, 防止闭门造车。同时, 注重发挥“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作用, 通过建立“十二五”规划工作通报制度, 定期检查了解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获得第一手资料。

3. 注重社会参与。

坚持开门搞研究, 充分借助外脑, 发挥专家团队、科研机构的作用, 把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深、讨论透。“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 我们多次召开地市、厅属单位座谈会, 广泛听取基层单位和业务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此外, 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 开展建言献策活动, 畅通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渠道, 使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全省人社系统共谋事业发展大计的过程。

三、重视规划编制可行性, 围绕“合”字下功夫

只有方法路径明, 才能对策措施清。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与国家、部门和全省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 形成万众一心、共推发展的强大合力。

1. 细化中央和省里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做出“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对河南重点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 特别是最近国务院专题研究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 这些都给我们制定“十三五”规划任务措施带来了新的契机。目前, 河南省人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主要是突出省政府与国家人社部签订《共同深入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备忘录》, 与国家外专局合作共建中国郑州航空港区引智试验区, 与人社部共同建设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项目, 细化实施河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五项工程”。

2. 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人社业务的76项改革, 正确处理好人社部门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加快转变业务职能,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人社部今年将推出33项改革举措, 河南省也要提出落实措施;河南省委明确河南省人社厅牵头负责6项重点改革任务, 参与56项改革任务。凡是市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 要在规划任务措施中减少或去掉相关内容;凡是应该由人社部门发挥作用的领域, 要在任务措施中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重点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应该管好的领域, 还要兼顾其他业务领域, 确保规划编制到位。

3. 加强对接协调。

保证规划编制在发展理念、目标方向、重大战略、重大布局和重大措施等方面与国家、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整体要求协调一致。规划力争将更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项目融入国家、人社部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谋划, 围绕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相继出台《深入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2014—2017年行动计划》, 发布《河南省技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4—2018年) 》, 有效提升了河南人力资源新优势, 增强了事业发展后劲。

四、提高规划编制实效性, 围绕“用”字下功夫

项目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施规划的重要抓手。提高规划编制实效性的核心是规划项目化, 就是把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任务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1. 从河南区域发展中谋划项目。

编制“十三五”规划绝不是为了编一本书, 也不是为了从事理论研究或者对今后几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展望, 重要目的是为了突出项目、争取资金、促进河南的发展。国家批复河南省的三大战略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 这些都是我们谋划重大项目的基本依据。目前, 河南省各级人社部门规划了2014—2017年225个重点项目, 启动了90个项目, 其中中国中原人力资源产业园区项目已列为省政府的重点项目。

2. 把握好项目筛选的重点和方向。

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仍会持续一段时期, 河南省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优势依然存在, 未来一个时期, 河南省仍具备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综合比较优势, 这是我们谋划重大项目的出发点。我们经过认真策划, 反复论证, 分层级筛选出了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等6项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思路的重大项目以及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8项省规划重点项目。

3. 兼顾即期发展和长远发展。项

目谋划筛选既能带动即期发展, 持续深入实施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和谐的劳动关系体系, 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 充分考虑重大项目建设对资源环境的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篇8:“十三五”规划三个问句

今年是“规划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亦是“十三五”筹划。

当下的宏观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国家战略必须成为新增长极,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加以充分谋划、有效布局,且如何增强规划在下一个五年中的可执行性,均是棘手问题。

总体上,“十三五”规划将面对三个问句: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忌讳莫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三个问句回答好了,下一个五年或许会走得更稳、更扎实。

“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十三五”区别于“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国家对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态度、方式的改变。

早年,我国强调韬光养晦,经济活动与境外国家之间存有一层“防火墙”,即便提倡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但始终与外界存在隔绝。期间,我国走过一段漫长的“引进来”岁月,并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开始尝试抵御“引进来”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

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思索“走出去”寻找新增长极这一新课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抵御冲击,而是如何“走出去”影响世界,展现大国风范,扛起大国责任。

这其中,资金问题可谓主要难点——“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去年北京APEC会议召开至今,我国在全球合作以及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中“许诺”出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安排。但事实上,我国境内大到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小到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工程,都对资金充满了渴望。由此,“十三五”规划该如何平衡好资金的内外需求?

最热的答案,莫过于动用我国现有的近4万亿元外汇储备,强化其多元化投资。

因此,注册资本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就由外汇储备、中投公司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共同出资,其首期100亿美元资本金中,外储投入65亿美元,为最大出资方。同样,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中国出资部分也基本由外储“扛大旗”。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储注资成立时,其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来分期注入的,而非凭空派生货币。

但现今各种战略性资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规矩,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均有外汇储备直接注资。

毋庸置疑,“走出去”意在提升综合国力、寻找经济新增长极,但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等诸多民生问题,应当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综合考量。

当下,建议多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来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进入,避免顾此失彼。

再看投资的重要性

“十三五”规划涉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应该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实现多目标发展和“走出去”的夙愿,还需要提振决心和信心,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多目标发展进行很好的梳理,使其成为有效的奋斗方向,而非空谈。

这其中,核心目标还在于稳增长,尤其五年规划这一中长期指导意见,更应强调增长、强调供给。

近两年来,一部分人对投资一词避而不谈,“恐投症”蔓延,转而寄希望于以消费来提升内需,忽略了投资在中短期稳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缺乏投资,消费是无源之水,只能维持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要增长,依赖于能否实现和促进必要的投资。

例如,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就非常重要,既需要政府的组织和规划,也需要通过PPP等形式来加大民资参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生建设亦非常关键,需要更多的市场化规则,在政府给予扶持基金等方面,更多交由市场来选择,一改过去“政府决定赢家”的做法。

再例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亦需要进一步投资,且规模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初期,为降低工业化的实现成本,我国走过一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五小企业”的历程,上马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和小火电企业,隔断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原本相辅相成的关系,造成了两者长期不配套的特殊国情。

这使得作为现代工业化、信息化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推进难度骤升、“补课”成本攀高,大量民生投资亟待落实。

因而“十三五”规划中,既需要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还需要解决投多少、谁来投、投向哪里等关键问题。投多少,关乎宏观结构调整;谁来投,要捋顺政府与民间投资在不同领域的轻重占比;投向哪,则是既要契合国家对外战略又要顾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艺术。

GDP增速的困惑

“十三五”规划中,GDP增速目标如何确定也是难题之一。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对外表示,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够实现7%,则“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必须达到6.56%左右。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总值140667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多数估算认为,“十三五”期间GDP增速或在6.5%底线之上,但超过7%的概率不大。

上一篇:活动效果预期下一篇:医疗行业医德医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