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

2024-05-26

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精选8篇)

篇1: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利弊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多,校外租房和住集体宿舍存在诸多异同点。针对校外租房的利弊,我们小组通过实地采访四名校外租房的学生(刘玲玲、辛艳艳、王可佳和徐晶),进行了以下的利弊分析。

校外租房的主力军是大三或大四的学生,他们主要是为了考研或实习就业,选择一个相对独立且安静的环境,以便静下心来看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在外兼职,他们认为在外租房更方便上下班,且不会影响到室友的起居休息。此外,还有因与室友性格不合,带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搬出去住。最后一部分是情侣,他们为了突破学校宿管的限制,到校外租房共享“二人世界”,开始同居生活。

大学生校外租房越来越多,主要由以下优点。

首先,生活自由,不受拘束。对于考研的学霸来说,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的一年内,高效的复习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最后的成败。就扬大瘦西湖校区而言,女生宿舍一般四人一间,男生则是五人一间,大部分考研的学生白天奋战图书馆或自习教室,晚上才回去,有时候想看会书,却又嫌室友聊天或放音乐太吵。有时候想开灯通宵看书,又有人嫌灯光亮睡不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给学霸的复习带来不便。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谁也不愿迁就对方。长此以往,学霸们的校外租房想法便开始生根发芽,一直到最后的落实。大四阶段,几乎所有人都开始为以后的就业辗转奔波,离学校近点的单位还好,离学校远的,如果每天从学校出发,那么路上耽搁的时间就会比较多,自然造成时间浪费,影响面试或实习就业。也有部分人因为在外兼职的原因,晚上下班回到学校,常常在宿舍楼前吃“闭门羹”。校外租房免去了这一尴尬,他们不会再因为学校宿管的各种牵制而手足无措。同时,也不必担心早出晚归影响室友休息,甚至影响宿舍的关系。据刘玲玲表示:“有完全属于自己、独立的、最大化的自由空间。”总之,独立的生活空间方便了他们的兼职生活。除此之外,徐晶还透露道:“校外租房各种清净,也没有阿姨检查卫生,还可以自己动手洗衣做饭。”没有宿管阿姨的管制,生活各种惬意,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其次,有利于缓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因与室友相处不和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中也占了一部分,这些人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独自或找人合租在校外生活。这样一来,确实减少了在生活上与同学正面发生冲突的可能,对于那些不适合集体生活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好处。最后,有利于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校外生活除了带来各种便利,也面临着生活配套设施不如学校方便的问题。比如,学校有食堂、浴室运动场等,虽然外面也有,但是不会像学校这么经济实惠且集中。此外,一个人生活,脱离集体,内心难免会孤独,尤其在出现问题时,更容易出现孤立无助的感觉。所以校外租房的学生除了要独自应对各种生活上的问题,还要学会适应孤独,使得他们不得不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校外生活有如上所述的优点,但缺点也不容忽视。

不利于人际交往。校外租房最典型的就是独居,长期与班集体脱离联系,缺少与同学碰面的机会,自然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我们在集体中正确定位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完善自身的性格,最终走上社会工作岗位。金钱和时间上的投入较大。采访中,据王可佳反映:“花销加大,离学校比较远,花在路上的时间增加。”校外租房,房东都是以营利为目的,不会像学校宿舍这样经济实惠,因

此租房成本和水电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上课,学生还得在学校和住处之间往返奔波,时间上的花费远比住校生来得多。除此之外,学校的各种设施相对集中,价格低廉,校外虽然各类设施也应有尽有,但是开销较大,而且较为分散。

安全没有保障,存在隐患。学校宿舍每栋楼会有一名宿管阿姨,还有电子摄像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是单独租房,学生一般选择的是单间房屋的那种,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对学生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如果是合租的话,那么选择合租人也是一个问题,选择不当,合租人也是一个威胁因素。在安全问题上,女生校外租房更应该值得注意,网上的相关信息显示,家长对女大学生校外租房坚决否定,认为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有伤风化,还将影响身体健康。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我想这种担心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校外租房利弊都有,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取舍,辩证地看待校外租房这一问题。这里,接受采访的对象给我们几点建议,如刘玲玲认为:“个人建议一般还是不要轻易出去住,在外面感受不到学生时代的气息,更多的是社会化。假如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会有孤独感,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能够适应孤独并且想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是可以出去的。”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分享了校外住房的心理感受,值得参考。同时徐晶特别提到:“合租的人要靠谱。”这个在安全问题上,提醒我们寻找合租的人时,除了分担房租的需要,更要警惕“引狼入室”的潜在隐患。另外,以上的利弊分析中,很多时候都与室友相关,我觉得如果是能协调的情况下,我们尽可能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去理解室友,避免宿舍不和甚至一系列问题。因此,校外租房不能一概否定,结合自己的需要和现状,辩证分析,最后决定是否有必要校外租房。

篇2: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校外租房比较普遍,原因包括社会实践、打工需要,考研需要,恋爱交友需要等。要区分原因有针对性进行管理,加强思想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大违纪处理力度。

关键词: 大学生;外租房

一 调查的背景及目的1.调查背景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变化,我国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悄然改变,出现了大批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为何不在学校居住? 选择在校外租房的理由是什么? 在校外居住的感受如何? 社会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校外租房现象? 针对校外租房高校管理方有什么对策?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系列社会调查。

2、调查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包括租房者和未租房者)的调查,掌握大学生在外租房的第一手资料,对校外租房问题的利弊得失做一个客观的分析。为各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制定可行的教育对策和约束机制,培养良好校风、学风提供可行的参考。

二 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的方法

第一步,调查问卷。设计主题明确的问卷,采取随机投放、匿名回答的方式完成问卷的调查。第二步,对相应的管理宿舍管理系统的人员做调查。邀请相关宿舍管理系统的老师和学生以“大学生校外租房”为主题进行询问;

第三步,个案研究法。选择几名校外租房实践者,在对其行为持续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走访。

2.调查对象

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中的在校大学生为主体,调查时分为曾经或者现在还在租房的同学的看法和从未租过房的学生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看法,同时辐射到从事宿舍管理的高校管理层的看法和见解。

三 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1.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9份,回收率为89.67 % ,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47份,问卷有效率为82.33% ,问卷样本的回收有效率和回收样本的有效度都已达到一般社会问卷调查的标准。综合此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可见:

(1)按性别比例看,此次调查的男女比例为158: 89,而校外租房的男女比例为65: 17,在校外租房的男生所占比例达到79.27%。

(2)按年级看问卷显示校外租房的情况,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为1.22%: 13.41%: 37.80%: 47.56% ,可以清楚了解到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以大

三、大四的学生居多,两者比例达到85.37%(其中以考研为由在外租房的占71.59%)。

(3)按学生的生源所在地看,校外租房的学生中有46.34%来自大中城市, 30.49%的学生来自小城镇, 23.17%的学生来自农村。

2.校外租房条件与大学学生宿舍条件的比较

(1)价格。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很多学校提高了学生宿舍的收费标准。据调查,一间4—6人的宿舍,每人每年需缴住宿费800—1200元,一间8—10人的宿舍,每人每年需缴住宿费500—800元不等。而一人租住一间10—15平方的单间每月为80—150元之间(按10个月收费), 2—5人租住一个套间每月的收费为200—500元之间。另配有空调、热水器等家电的出租房收费一般人均每月300元及以上。比较之下可以说,学生认为同样的价格可以在校外租到性价比更高的房子。

(2)人数。问卷显示在校外租房的学生中,一人独租的52人,二人合租的为21 人,三人或更多人合租的为9人,合租比例仅为36.59% ,与学校住宿一般是多人合住相比恐怕能享受单间是校外租住的主要原因之一。

(3)基本生活措施。校园内住宿,宿舍一般仅提供电话、网络,而校外租房居住,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择更多的生活设施,除电话、网络之外,电视机、热水器、厨具、空调等均是很多学生选择的原因之一。从已在外租房居住的同学的问卷显示,网络是在外租房的必需条件之一,而是否有固定电话则随着手机的普及并不构成租房的主要原因。另当有大规模的体育赛事直播的时候,很多体育迷愿意出去租住拥有电视机的日租房、月租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出租房的硬件要优于学校也是学生选择在外租房的因素之一。

3.大学生校外租房的表现及其原因

(1)社会实践、打工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贫富差距的加大,高校学生学习、生活费用的增加,在校大学生以多种形式在进行勤工助学,另一部分学生为赚取毕业时就业的工作经验也兼职打工甚至经商做生意,这些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这部分学生很大程度上需要一定的行为自由,这种自由需求与大学校园较为严格的宿舍管理规定有着矛盾冲突,于是大学生的校外租房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

(2)心理不适应的需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一直是大学生管理中十分棘手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和父母或亲人住在一起,为了考取大学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性极强的生活,同时养成了个性强、作风较散漫等特点,进入大学,宿舍少则212人一间,个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造成的紧张人际关系也让现在的大学生常常感到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为了摆脱宿舍紧张的人际关系,缓解这种心理压力,不少大学生采取了回避的生活态度,花钱出去寻求较为安静的空间,更有甚者需求家长的陪读。

(3)学习充电、考研的需要。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在逐步抬高进入其中的门槛,与之应运而生的就是校园中的备考族,研究生、公务员、托福、注册会计师、英语计算机等级证等,通过租房的方式寻求一个更安静更能自由支配的空间对这部分学生而言确实能增加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考试成功加足筹码。

(4)恋爱交友的需要。大学生谈恋爱甚至结婚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制度都是禁止男女生长时间在异性宿舍逗留,或者对留宿异性给予极其严厉的处分的。为逃避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达到长时间的厮守校外租房成了这部分学生的最好选择。

(5)贪图享乐和自由的需要。现在的高校在读学生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有其优点的同时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缺点,而且随着经济增长出现的贫富差距一定程度上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中也有体现,家境优越的学生对较为简陋的宿舍设施不满意出去租房过舒适日子,个性较强的学生为弘扬个性、追求自由也出去租房自行支配作息时间等。

(6)身体不适、照顾家人的需要。与以上各种校外租房的学生相比,还有一类学生在校外租房是迫不得已的。如有学生患有慢性疾病需长期中药治疗,有学生患有隐性传染病但不想放弃课堂学习,有学生需要照顾患病家属的起居生活。对这部分具有特殊困难的学生而言校外租房是不得已的选择。

4.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理性思考及对策

随着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的人数越来越多,所引发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很多高校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严峻性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笔者认为,我们不能仅仅为解决学生的在外租房问题而去解决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全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不论在哪里住宿,即使和学校签订了走读协议,他们毕竟是学校的学生,学校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面对大学生校外租房对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不同类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开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大学仍处于青少年身心继续成长的阶段,在新形势下,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创业观等多方面积极引导。

(2)加大设施建设、加大学生宿舍的社会化改革力度,提高宿舍居住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正确看待高校育人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后勤也应跟上高校不断扩招的步伐,不断加快学生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科学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大学生本身做为独立个体,他有扩大自己居住空间、优化居住条件的需求,高校应因势利导,大力加强后勤保障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多层 次的需求,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而做出切实的行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学生。校园文化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寓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设施等的美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发挥高校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大学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必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富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讨论、学术交流、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用以吸引校外租房的大学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4)制定切实措施,加大违纪学生的处理力度。教育部宣布解除“禁租令”并不代表提倡大学生校外租房,也不意味着学校放任管理、推卸责任。对于校外租房居住的现象,很多高校校规校纪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面对新问题,学校应在深入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区别对待,要针对新的变化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切实措施。对身体不适、心理不适等原因等尽可能在校内为其提供方便;对那些方便交友、上网等为由的学生则要进行以劝阻为主的思想教育。同时,学校要明确夜不归宿或未经批准擅自在外租房居住是严重违纪行为,并对明知故犯的学生、屡教不改的学生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纪律处分。

四 结 语

篇3: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租房,安全现状调查

2013年7月至10月, 课题组对玉溪师范学院、大理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保山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六所云南省内地方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300份, 收回3067份, 回收率为92.94%, 有效问卷有3036份, 调查涉及了每所院校的主要学科, 调查对象包括每一个年级。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有48.81%的学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 愿意到校外租房居住;有22.53%的人在进入大学以来, 曾经在校外租过房或者住宿过;有6.13%的人表示目前还住在校外。从以上三个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 当前大学生都非常希望到校外租房, 这个数字差不多占到了一半, 这也说明当前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意愿非常强烈。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有在校外租住或者住宿的情况, 这也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经常夜不归宿, 校外租住的情况也很突出。目前, 校外租房学生的比例虽然只占到6.13%, 但是对于一个总人数上万的院校来说, 用这个比例计算的话, 一个学校校外租房的学生也占到了几百人, 这也给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大学生到校外租房的原因分析

课题组对学生就到校外租房的原因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一) 为了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考试的需要

为了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为自己的各项考试做准备, 11.67%的学生在外居住原因是为了学习。在调查中还发现, 高年级校外租房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要多, 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在校外租房的人明显比大一、大二的多。

(二) 对学校宿舍的硬件住宿条件不满意

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推进, 高校的住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是提供的住宿条件不可能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满意。一些学生来自相对富裕的家庭, 对住宿的条件比较高。比如说有些学生要求宿舍内有冰箱、空调、电视机、洗衣机, 甚至是希望能提供独立厨房等。为了维护大家的安全, 在宿舍内大功率用电器是禁止使用的, 这些条件在校内根本满足不了。11.41%的学生对宿舍的硬件设施不满意, 只能搬到校外。

(三) 不满意学校宿舍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水平

高校为了加强在社区对学生的管理, 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了维护大部分学生的利益, 不可能使制度让每个人都满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大学生的自由。另外, 高校的扩招, 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 后勤社会化的进入, 使得学校宿舍的管理、服务水平都跟不上, 存在一些不人性化的地方。调查中有6.35%的学生不满意学校宿舍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水平而到校外租房居住。

(四) 方便谈恋爱, 建造私人空间

在调查中, 19.45%的学生承认, 在校外租房的原因是为了方便谈恋爱。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公开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教师、家长不能有效地管理。特别是受社会一些负面思想的影响, 在大学生身上出现了与身份不符的情况。大学生男女朋友之间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现象也在逐步的蔓延。为了寻求二人世界, 建造私人空间, 谈恋爱的大学生在校外租房, 过上“未婚同居”的生活。

(五) 方便在校外做课外兼职实习

当前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外做兼职的比较多, 但是有些工作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做的。比如说有些学生是在酒吧、KTV做兼职, 等下班的时候, 学校的宿舍大门已经关闭。晚归就会被宿管登记, 甚至有可能会被处分, 所以学生就干脆不回学校。有些工作的地方离学校很远, 往返学校需要的时间很长, 所以学生为了工作方便就直接住在校外。在所有申请校外租房的原因中, 21.08%的比例是最高的, 也反映出当前学生在外做兼职, 不回学校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六) 性格原因不适应集体生活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 独生子女比较多。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一些独生子女身上出现了一些性格方面的缺点, 如待人冷漠、自私、自以为是、自负、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这些方面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协调, 几经换宿舍仍然不适应集体生活, 只能选择到校外租房居住。

(七) 患有不宜集体住宿的疾病

由于高校的扩招, 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标准也有所下降。还有一些学生是进入到学校之后才患上一些传染性的疾病, 还有一些学生患上神经衰弱、肝炎、皮肤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具有容易传播的特点, 不适合集体居住, 所以学校只能给这些学生开通了“绿色通道”, 让他们在治疗期间暂时住在校外。

二、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安全现状

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交通安全

学生住在校外, 在往返学校上课的路途中难免要步行或者使用交通工具。即使是步行, 由于上学上班时段的交通是非常繁忙的, 在过马路的过程也可能遇到危险。课题组在调查中还发现, 有些学生为了上学方便, 自己购买了摩托车或者电动车, 由于一些车辆没有办理正常行驶证, 使得学生在骑车往返路途中充满了未知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 人身安全

学生租住的房子都是一些学校附近的跟“城中村”相似的房屋。房东建好房子之后都是对外出租, 住的都是一些外地来打工、上班的人, 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环境复杂, 不便于管理。学生相对于这些人来说毕竟人数少, 因为要上学经常单独出行, 而且有些时候因为是晚上有课, 有可能是晚上才能回到住处, 在住宿的时间和往返学校的过程中都非常危险。大学生待在学校, 人际关系简单, 缺少社会经验,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会给自己的人身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三) 财物安全

作为对外出租的房子是聚居型的, 一般是一个大门进去有很多的单间对外出租, 总的大门钥匙是住客人手一把。房东除了定期收取房租外, 一般不会提供任何的安全保障, 租客的财产安全自己负责。学生只有休息的时间才会在出租房里, 在外出的时间里, 放在房子里的财物得不到任何保障, 很容易被别人乘虚盗窃。学生独自在外的途中也经常成为不法分子抢劫、诈骗的对象。

(四) 消防安全

课题组在对校外租房的学生调查走访中发现, 绝大部分的出租房内没有任何的消防安全设施, 包括最基本的安全标示都没有。间里没有相应的消防安全设施, 而且学生也缺乏消防的安全知识。学生在租住的房间里使用“热得快”、电暖器等大功率用电器。甚至有些学生购置了整齐的厨房电器, 过起了家有三餐的家庭生活。房东对这些现象置之不管。而用电功率增大, 存在非常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五) 交往安全

在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校外租房的原因是为了谈恋爱, 便于交往, 大学生情侣未婚同居。据有关的报道和统计, 现在大学生婚前发生性行为的人不在少数, 甚至大学生成为了艾滋病、性病携带传播的一个群体。而在外租房为大学生情侣提供了自由的场所。另外, 大学生住在外面, 跟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 会认识形形色色的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在与校外社会上的人交往中, 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经常会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上当受骗的问题。

(六) 求职安全

校外租房做兼职的学生, 他们工作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 下班时间晚, 工作的场所环境复杂, 人员混乱, 管理困难, 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比较多, 在工作的场所和上下班往返中都难免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七) 饮食安全

因为没有住在学校, 校外租房学生的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 比如在外面的小摊上随便吃点。外面的东西虽然多, 但是食品安全卫生得不到保证, 在饮食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校外租房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住在校内更安全

学校应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 辅导员、班主任也应跟学生加强沟通, 了解学生的诉求, 耐心、细致地关心学生, 在思想教育中让学生觉得住在校内的各种优越性。而且, 辅导员或班主任应积极奉劝住在校外的学生搬到学校来, 并采取人性的软性措施,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住在校内更安全。

(二) 加强校外租房的审批

在调查中发现, 有个别学校在针对学生校外租房的问题上采取了“堵”的办法, 对除实习在外的学生之外如果申请到校外租房一律不准, 学校也不给任何学生审批。但是大学生校外租房、到校外居住的人确实存在, 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光靠“堵”是堵不住的。我们认为, 有必要采取“疏”的手段, 逐渐加强对校外租房的审批, 严格审批制度。

(三) 学校、家长、社会联动, 加强管理

学生要申请到校外租房居住的, 必须要求学生有正当的理由, 提交走读申请, 父母知晓而且支持。申请人签署校外安全承诺书, 申请人承诺对自己的行为、安全负责, 定期向辅导员报告在外情况, 保证按时参加教学活动等。申请人、家长签字才能有效。而且申请的程序必须要从下到上, 在二级学院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审批之后统一交到学工部、后勤审批, 学校审批通过, 走读申请办理最终才算完成。

(四) 对校外租房的学生进行定期检查

在学生办理完走读申请, 学生也审批备案之后, 辅导员作为主要负责人, 必须要掌握学生在外居住的基本情况, 定期找这些学生谈话, 并到学生居住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 及时掌握学生在外的安全情况, 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校和家长。

(五) 努力提高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在逐步推行后勤社会化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 从硬件上、软件上不断提高水平, 让管理制度更人性化, 让宿舍基础设施更完善,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让宿舍真正成为学生温暖的家, 把学生很好地留在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育部教社政[2004]第6号, 2004—6—3.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教社政厅[2005]第4号, 2005—7—11.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教思政厅[2007]第4号, 2007—6—19.

[4]邹玮玮.校内住宿与校外住宿对大学生自律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周国安.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

[6]张莹莹.以人为本, 善待大学生校外租房[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7) :103-104.

篇4:中学生校外租房现象调查分析

一、 高中生租房居住的诸种形式

本来,食宿在家就近入学就称之为“走读”,住在学校集体宿舍并在学校食堂就餐就是“住读”。所谓“租房走读”,指的是寄宿学校的部分学生,家不在学校附近,却不在学校集体宿舍居住,而是单独或者结伴住在学校周围居民(包括学校教师)家中。他们个别是投亲靠友,大部分是赁房租住;其中约有60%的学生还有家长全天或早出晚到的陪读。仅仅是晚上在外住宿而仍然在校内学生食堂用餐,称之为“夜走读”;食宿全在外面,称之为“全走读”。全走读学生有的在聚集校门前的小饭馆固定订餐,或在小吃摊上打游击;有的是由陪读的父母在住宿处亲自弄好,或者在家里弄好送来。笔者所调查的三所高中,分别是省市区重点高中,它们的高三年级中,最少的有28%的学生办理“外住走读”,多的达到了38%。在这些学校,“赁房单住”以及陪读现象已经在高二甚至高一年级出现。笔者在其中一所市级示范学校抽查了11个班共计625人,其中外住走读的237人,占37.92%(有家长陪读的74人,占外住走读生的31%);在学校集体宿舍住宿的315人,仅占50.4%;另有家在学校附近的少数真正意义上的走读生74人,占抽查学生的12%。

目前农村和城区郊县,高中几乎全部是寄宿制。例如,武汉市新洲区公立、私立共8所普高、1所职高、一所复读中心共10所高中全部都是寄宿制,租房走读自然就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而在城市非寄宿学校,部分远道无法走读的学生、借读生和外来人口子弟自主赁房单住或者三两同学合租,也是普遍现象,其性质与本文所涉及的现象相同,也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 高中生租房走读形成气候的原因

1.利益集团的有意促使

学生和学校是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围绕一所学校牵连起众多的利益链条。以某校为例,沿着校门外的大路摆开的是众多的饭馆摊点、网吧发廊等,路两边停靠着接送学生和陪读、送饭的家长的各类车辆,两边延伸是教师们的私宅和邻近的居民,正是这些教师及其邻近居民成为提供租赁房源的主要群体。所以,学校要做到彻底的封闭管理几乎不可能,因为这样损害了各种依靠学校生存的商户们的利益。该校曾经一刀切地实行封闭管理,结果经常与周围居民、商户和交通运输从业者发生冲突,学校多次被堵路封门。许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学校部分干部在校外建起私房大量出租尝到甜头,封闭管理的大门就开了很大一条缝隙。如果不是租房走读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增加了管理难度,甚至危害到学校生存,学校也许早就放弃了对租房走读的适度控制了。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少数学生是从生活角度考虑的:或者是不习惯于集体生活;或者是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或者是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需要租房带父母陪读料理生活;有的甚至看中的是外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某些“自由”。但是,大多数学生是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考虑的:有的认为集体宿舍晚上就寝纪律不好,聊天甚晚,影响睡眠,导致白天的学习没有精力,而外住可以拥有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有的是嫌集体宿舍熄灯早开灯迟,而且时间固定,想挤点时间消化一下白天所学都不能,而外住可以晚睡早起,挤出更多的学习时间;有的是希望家长陪读帮助处理生活琐事如做饭洗衣等,自己专心学习,时间充裕。

3.家长方面的原因

这个年龄层次的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大,因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希望孩子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而且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强烈的爱心聚焦使他们愿意给孩子最优越的生活待遇;现实中知识程度与生活层次、质量的正比例关系越来越明显,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使家长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拿出较多的钱花在孩子身上;一些下岗了的家长有了陪读的时间,同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要求更强烈更迫切了;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促使家长孤注一掷让孩子考上大学。因此,选择“租房走读”,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成为众多家长的选择。

4.囿于一般生活常理和互相攀比心理的驱使

一般的生活常理使人们包括家长和学生偏执地相信,单独住宿和优越的住宿条件理所当然地有利于学习。学校对学生外住走读的控制,造成了一种心理导向,好像这是有门路的家长开后门才能得到的权利,如果不能享受这样的权利,家长就像对不起孩子,学生就觉得低人一等。所以,有的家长学生就是为了赌这口气也要享受这样的权利,甚至各显神通或真或假地把户口迁移到学校附近的村镇。

此外,在城市则是有些学校没有学生集体宿舍,而学生中又有借读生和外来民工子弟插班,这些学生更是只能赁房外住走读。

三、 高中生租房走读的实际效果

1.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与那些希望借助“租房走读”提高成绩的家长和学生的初衷大相径庭,绝大部分租房走读生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如愿提高,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租房走读生的平均成绩低于集体住读生6~7个百分点。经验使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各班成绩前十几名的,很少有租房走读生;凡是租房走读生,成绩都要下滑一个等次;表现在高考上,就是租房走读生的分数批次要降低一等。仍旧以上述抽查的11个班635名学生06年高考成绩为例,其中过重点线的151名学生中,租房走读生38名,仅占25%,远远低于租房走读生在625名学生中的比例37.92%;相反,取11个班最后20名学生分析,220名学生中竟然有128名学生租房走读,比例高达58.18%。

2.学生道德品质滑坡

租房走读生普遍陷入早恋的感情漩涡,甚至有的突破了道德底线;有的出入不健康场所;更多的上网成瘾;打架斗殴和赌博现象时有发生。总之,综合素质明显低于集体住读生。

3.租房走读生常在小吃摊点就餐,易感染疾病

去年学校高考体检,95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中70名是租房走读生,约占74%。

由于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还没有人从理论上探讨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租房走读”仍然是众多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一搏时的选择。他们有自己浅显明白的逻辑:住宿条件好了,时间充裕了,成绩怎么会下滑呢?

四、 外住走读生成绩普遍下滑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习状况和学习方法上的,有监督管理上的,有心理因素方面的。

1.凡是因为不适应集体生活环境,或为了生活舒适的,多是有心理障碍,或意志薄弱者

舒适的生活条件,并不能消除他们既有的性格或品质缺陷,相反会在“租房走读”造成的温床上得到发展。那些追求享受的学生得其所哉,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享受和精心梳洗打扮的“形象工程”上。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租房走读”当然不利于学习成才。

2.分散外住形成了管理死角

没有家长陪读而赁房外住的学生,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出入网吧、录像厅等场合;有些住在亲友家里的则两边撒谎,家长和亲友都以为学生在对方那里,结果学生脱离了有效监护。如今大学生自行校外租房尚且有许多负面现象,我们又怎能要求青春期的高中生们有那么靠得住的自律能力?处在管理死角的“租房走读生”,“成人”尚且不易,“成才”当然困难。租房走读生中由内部或者外部原因造成的意外事故频繁发生,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3.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影响学习效率

一些有志于学习的学生,利用租房走读可以自行决定起居时间的便利,三更灯火五更鸡鸣地苦学,结果睡眠严重不足,导致白天听课效率极差。中学阶段基本上是接受前人现存的思维成果,因此,课堂教学作为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显得尤为重要,“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准确地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学习特征。租房走读生没有节制的低效率的自学,影响了他们从课堂主渠道获取知识的效果,当然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形势。

4.特别的爱和特别的希望造成了租房走读生巨大的心理负担

为了让孩子在校外住宿,家长额外付出了一笔不菲的资金,有的还要丢下工作或者家务来陪读。寄托之重,期盼之殷,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爱的十字架,急切地希望报答父母的“三春晖”。因此,有些租房走读生学得特别拼命,特别喜欢熬夜,考试尤其紧张,其结果严重影响考场发挥和考试成绩,而且越是大型的考试他们与住校生的差距越大。

5.租房走读生的心理疏导不畅

租房走读生因其生活环境是个别的、独特的,因而面临许多独有的心理挑战;正因为这些心理问题是他们所独有的,只能是由他们独自承担,因而显得分外沉重;而这种心理情绪又因独居或同居的伙伴少,缺少可以倾诉和帮助疏解的对象,因此,极容易造成不良心理情绪的郁积。反观集体住校生,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和由此产生的心理状况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慰藉,有某种共同承担压力的感觉,相对于外住生有较大的心理优势。

无庸讳言,住校生集体宿舍必有交谈闲聊到较晚的情况,这正是许多学生和家长要求外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需要有辩证分析。事实证明,这种睡前交谈哪怕是无意义的闲聊,如果稍加约束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益的,它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更有助于他们宣泄心理压力,避免造成不良情绪的郁积,有些闲聊甚至有助于知识的扩展和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交流。况且租房走读生如果不是独居,大部分也是三两个结伴居住,仍然存在着睡前谈话闲聊影响休息的问题,而且在时间上没有约束限制,在内容上因其私密性更无从约束,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而住校生的睡前谈话在时间上受到值日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约束,内容上由于交谈闲聊参与者众,形成了某种“小型社会”的约束机制,积极作用远大于消极作用。

6.缺乏中学生学习必需的一种氛围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因而高中是全社会最勤奋、最紧张有序的地方,住校生甚至在闲谈聊天时,都多少涉及到与学习有关的内容。而租房走读生所居住的环境,则具有商业性、消费性和娱乐休闲的特点,人们的作息规律、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与学校迥异,就是陪读的家长也因久而久之无所事事,于是聚集起来方城鏖战,所有这些都容易使租房走读生受到渐染,养成慵懒散漫的习性,不利于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缺乏住校生之间那样一种切磋讨论、竞争合作的氛围,部分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动因。

7.租房走读生与集体住校生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

许多租房走读生因其生活学习较为方便,在同学面前产生了某种优越感,招致众多住校生的反感,产生了某种情感对立,而租房走读生之间却并无心理上的认同感,这样就造成了租房走读生在班集体中的相对孤独。由于长期在孤独环境或很小的圈子中生活,甚至造成了他们跟所有人的交际困难,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然后反映到学习成绩的滑坡上来。

五、 对外住走读现象应该采取的若干措施

租房走读既然有上述弊端,而学校在管理上又鞭长莫及,形成管理死角,因此,应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消除租房走读现象。

1. 用事实说明租房走读的不利之处

应该对往届和应届外住生学习成绩进行数据分析,与自身和住校生进行纵横方向的对比分析,以令人信服的数据说明问题,使学生和家长对租房走读有理性的认识。陈某某等5名品质好、学习勤奋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时曾为了成绩更优秀而赁房外住,陈某等两名女生甚至有母亲陪读,结果成绩均下滑,班主任将他们劝回后,都制止了下滑趋势,陈某甚至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成绩。对这几名学生外住前后的情况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这一个班的外住生都回到了学校。有位余姓班主任大力控制外住走读,全班58名学生只有5名赁房外住,结果06高考仅有7名学生未过重点线。相反另外一个“关系户”集中的班,虽然这个班教师配备优越,但由于59名学生仅有7名在校住宿,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次调查分析还说明,在校住读甚至优于家在附近的同学的走读。这是否说明,家长的关注在孩子学习过程的正面效应不及于同学之间的互助,还有待研究。

2. 从思想上加强认识

加强对租房走读生实际生活情况的全面调查,尤其是心理上的解剖分析,从理论上说明租房走读的不利结果产生的原因。要让家长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给孩子选择租房走读,仅仅是从保证时间和物质条件上考虑,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关注,是一种极不明智的选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影响他们成长的,主要是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物质因素并不起作用、至少是不起主要作用。

3. 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教学中教师应加大课前投入,精讲精练,杜绝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习时间,消化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不需要利用宝贵的睡眠时间学习。同时,注意讲清中学阶段学习的特点,分清课堂学习与自学的主次关系,指出租房走读对课堂学习的严重干扰。

4. 加强管理做到防微杜渐

加强学生宿舍水电温控等生活设施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把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就寝纪律,确保宿舍的安全和卫生,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对住校生每晚睡前的交谈闲聊加以约束和引导,消除其影响睡眠的消极因素,发挥它在学生交流沟通和心理宣泄上的积极作用。

5.强化住校管理力度

力争形成这样的社会心态:住校才是一种优越地位。可以从这些方面造成这样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宿舍的住宿费,同时对困难户加以补贴;允许学生租房走读,相反,对寄宿则要求申请,签订合同;提高硬件设施的档次,加强管理力度;在寄宿生中举行一些丰富多彩的集娱乐与知识于一体的活动,切实使寄宿生能够获得相对于租房走读生优越的成才环境。

6.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相当一部分非寄宿制学校,由于招收了部分择校生、计划外招生、农民工子弟等等来源不一的学生,这些学生也因客观原因而在学校周围赁房外住。应该在招生制度上改革,严格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招生,或者为这部分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形成部分寄宿制。

与学生自行租房走读相反,依据班级安排宿舍,集体住宿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笔者所在的学校连续十二年高考成绩领先全区同类高中,连续五年处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其中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建设和管理,近期学校更对租房走读生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严格控制租房走读。学校干部和教师也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清理出租住在自己家里的学生,把吸引租房走读生回集体宿舍住读作为教育教学再创新高的新的增长点。

篇5:大学校外租房现象冷思考

时下,开学伊始,校外租房热潮高涨,大学附近的村落由此衍生出一批”大学生村民”。随着大学扩招,一些学校的学生宿舍逐渐吃紧,一些家境稍好的学生搬到校外住宿;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主动放弃学校舒适公寓到外租房。进而出现一些学生到校外过着“租户”的日子,选择“走读”的生活。大学生“校外租房”,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各家评说纷纷而起,真可谓“百家争鸣”。笔者认为:大学校外租房现象值得冷静思考。

“大学生村落”的出现,应该说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不应大惊小怪。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究竟利于大于弊,还弊大于利,暂不好定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就学校而言,校外居住环境复杂,鱼龙混杂,没有必要的安全保障,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将学校的宿舍安全管理要跟进到学校附近周围的环境,无疑加大了学校管理力度。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如果校外租房更利于自身学习和发展,又能够处理好自身安全问题,毋庸讳言,肯定是利大于弊。而那些企图少受到学校一点规章制度束缚、为了讲究享乐、追求自由的同学来说,对其自身长远发展看,利则少于弊。

对于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社会、学校、家长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引导,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尝试在一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增加一些高校宿舍建设资金,解决学生校内住房吃紧的现状。同时,着力改造和拆除一批住宿条件差的宿舍。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大学生对高校宿舍住宿条件理应得到相应的改善,满足学生正常的需求。

二、教育部对于高校的一些管理宜宽不宜细。教育部下发了不允许学生到校外租房的通知,应该充分考虑一些高校和些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应该“一刀切”。从一些大学的实际操作效果来看,一个学生宁肯交宿舍的住宿费也仍要出去租房子的话,学校在执行进程和现实相遇时,尽显尴尬局面。教育部的一些通知就成为了一道摆设,进而影响教育其他的政令的威仪。

三、学校应该实施开放性、人性化管理。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会更加开放,管理也应该更加人性化。学校应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尽快完善后勤设施和各项服务。加强学生安全、心理教育和思想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大学生心理诊疗室,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将一些学生“不理性的行动”的念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建立和健全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制度。针对大部分高校实行学校安排制,从而出现一些性格、爱好迥异,甚至性格不合的同学同住一宿的局面。规范和简化学生自由组合住宿,学校宿管部应该组织开展一些例如:寝室文化节、寝室才艺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凝聚同学和增强室友共同归宿感。彻底改变高校宿管只管收水电的局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家一般的就寝环境。

五、整治校外治安,剔除一些不安全因子。学校应联手当地公安机关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高校附近村落治安整治工作,打击一些不法之徒企图对大学生犯罪的的行为和不轨之举,整顿一些潜在对大学不安全的环境。规范学校附近出租房制度,租户应该加强出租房的门窗安全,同时做好出租房入住学生的登记和管理事项。

六、家长要把好孩子的钱袋子。家长给予子女的生活在量入为出的基层上,把握适度原则,生活费够大学生活基本花销则行。大学相对可自由支配时间多,生活费过多,一些没有养成良好理财意识的大学生,容易养成一种追求享乐的念头。

七、大学生要树立积极、健康、上进、乐观的心态,加强自律。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贪图享受。与同学融洽相处、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多与同学和老师沟通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现状。不是处于自身发展和学习需要,尽量不要校外租房,珍惜宿舍、校园大环境的熏陶。“不管是白菜,还是萝卜,同一泡菜缸泡出来的东西,味道都是一样的。一所大学好比一个泡菜缸,它的人文环境就是泡菜水,脱离了这个环境,离群索居,你的大学时代就变了味。”

篇6:大学生校外租房管理探析论文

当校外租房广告在校园随处可见,当越来越多的小“夫妻”手牵手出现在菜市场时,大学生校外租房已经不是个别学生的私事,而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宿舍和公寓本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放着好好的宿舍不住,却偏偏爱上了校外的房子呢?笔者通过与学生、老师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分析大学生外租房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改善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提高宿舍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造自己的学习氛围和空间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更多的同学选择考各种资格证书和考研。据他们反映,宿舍里的气氛根本不是学习的气氛,上自习却因为位置有限占不到座位,宿舍晚上都要断电,而宿舍同学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又各不相同,为了拥有安静的适合个人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增加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一些学生选择了住校外。

2.获得自由空间

一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非常严格,经常有宿舍卫生检查、晚上按时熄灯等相关规章制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平常在家娇宠过度,懒散随意惯了,显得很不适应,希望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不受管制,也有部分恋爱期间的同学,为了能使两人在一起的时间空间更加自由方便,于是就转向了租房。

3.宿舍管理制度不完善

尽管2007年7月6日教育部对大学生校外租房再次下达了禁令,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校外租房也三令五申的禁止。但是总体而言,高校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是松散而又不完善的,并没有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次高校尽管禁止大学生外租房,但是缺乏相应的处罚制度,所以有的学生无所谓。因此学校尽管对大学生外租房实行了禁令,但还是屡禁不止。

二、学生校外租房带来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对校外租房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看到,校外租房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1.人身安全问题

学校周边环境比较复杂,没有专人管理,学生又不具备较高的自我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良分子的目标。尤其对于女生来说,人身安全则更是令人担忧。同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同学租房条件都不是很好。同学们租赁的房屋一般比较陈旧,都会有线路老化、电器超龄等潜在安全隐患。

2.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生集体荣誉感

我国高校实行大学生校内住宿其目的不仅仅为了学生安全和便于管理,而且集体住宿有利于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使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自觉符合群体规范与社会要求。校外住宿由于脱离了学校宿舍管理和集体生活约束,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减少,参与集体活动机会减少,失去了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3.增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几乎一半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不仅仅是同学们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大学生的集中营,很多活动的开展是在宿舍中进行的,如讨论、政治学习等。学生在外租房,范围比较大、又很分散,那么学校很多规章制度、重要通知都无法让其及时了解,极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1.加强宣传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

学校通过校园网、宣传窗、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其安全意识。比如学校相关部门要通过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校外租房在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此外,学生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对有意租房的学生要逐个谈心分析原因,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对那些身体不适或方便打工的学生,尽可能在校内为其提供方便;对那些以方便交友、上网、谈恋爱为由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劝阻。

2.营造学生宿舍良好的氛围

很多同学之所以选择外租房,其中重要一点是学生宿舍氛围不够好,不利于其学习。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生活园区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搞好宿舍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是学校应该全力追求的目标。

3.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加大处分力度

首先从制度上禁止学生在外租房居住,明确提出严禁学生夜不归宿或擅自校外租房居住,否则进行违纪处理;对于在校外租房居住、违反校纪校规者必须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以此对出外租房学生形成威慑作用。其次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学生工作干部、各院系领导应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宿管科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宿舍晚归、不归情况;督促学生干部、党员进行进行监督等。逐步完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提高宿舍学生管理水平。

四、总结

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校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完善高校宿舍管理。

参考文献:

篇7:学生校外租房安全责任书

校外租房寄宿生安全责任书

为进一步加强校外租房寄宿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创设安全、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特签定安全管理责任如下。

一、学校责任

1.学校有义务对校外寄宿生进行安全教育,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学校要加强对校外寄宿生的法制教育,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学生要协同社会和家长采取帮教处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3.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活动中发生不安全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学校应密切配合学生家长及相关部门作好善后处理。

二、家长责任

1.家长是子女的第一监护人,要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

2.家长要做好子女从家庭到学校所在地往返途中的安全指导和教育工作。

3.家长要经常关注子女的思想动态,教育子女不与社会闲散人员交往,不准子女在外过夜留宿。

4.学生在学校以外发生不安全事故,责任由监护人(家长)负责。

三、寄宿生责任

1.寄宿生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及管理。

2.寄宿生在培养自理自立的同时,要安全、文明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活动,避免任何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保持和家长及班主任老师的通讯畅通。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和社会安全部门(110)以及家长、学校取得联系,寻求安全救护。

四、寄宿户主(房东)责任

寄宿户主(房东)必须明白寄宿生的未成年人身份。寄宿户主一但接受寄宿生寄宿,就必须为他们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避免给他们造成任何身心伤害。以免在发生不安全事故时,受到法律的追究。

五、此责任书在签字后交学校存档。

班级:学生姓名:家长签字:联系电话:寄宿户主签字:联系电话:班主任签字:联系电话: 学校办公电话:(0818)6660025

大竹县张家乡中小学

篇8:大学生校外租房利弊分析

高校大学生校外租房历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和社会所关注的一个焦点。2007年7月6日, 国家教育部发出通知, 表示要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 给大学生校外租房下了禁令, 大学生今后不得在校外租房居住。教育部称, 要严格校外住宿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因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 要履行相关备案手续, 加强信息沟通, 严格教育管理。

2005年教育部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中, 曾给愿意校外租房者开了口子。当时的规定称:“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 要向他们耐心说明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并逐一登记, 建立报告和承诺制度, 说明租房的原因、房屋详细地址、联系方式, 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自我保护, 经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 报学校备案。”

之所以教育部对校外租房下了禁令, 据称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校外居住的安全问题, 二是要求学生集体住宿舍, 有利于加强管理, 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之下, 大学生校外租房弊大于利。诚然, 大学生校外租房从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 缓解了部分高校扩招带来的寝室紧张的压力, 也暂时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宁静的学习环境, 但是其弊端更是不言而喻, 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校外租房孤立于校园之外, 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依靠课堂教育和书本知识, 更要依靠奖惩分明的管理规定、井然有序的作息制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温馨和谐的集体生活, 各种教育方式多管齐下, 会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提高其综合素质。而校外租房则使大学生游离于校园环境之外, 既淡化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加大了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又易形成大学生松懈懒散、冷漠孤僻的性格与行为。

第二, 校外租房易受社会不良环境影响。大学生脱离了校园环境, 长期生活于某一社区之中, 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社区相对于校园而言, 其文化环境更为纷繁嘈杂、良莠不齐, 其中的某些不良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人际关系和某些行为方式的认知与态度, 阻碍其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

第三, 大学生校外租房缺乏良好的安全保障。大学生大都涉世不深、单纯而易轻信陌生人, 鉴别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都很有限, 而社会上尤其出租房周围更是鱼龙混杂, 危机四伏, 大学生无论是在房屋租赁交涉中, 或是在与周围各色人等接触交往过程中, 还是独自行路中往往都容易受到利益侵害,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 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教育部的通知要求, 成为当前各高校面临的挑战。不可否认, 高校为杜绝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有的院校甚至还祭出了“开除学籍”的杀手锏, 但校外租房仍然“暗潮涌动”。通知要求与实际现状的反差,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二、多维视角下的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原因解析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校外租房在一定程度上所具备的自由便利、封闭宁静是大学生校外租房的重要外因。然而校外租房的毕竟是少数, 所以我们应该将审视的目光投向校外租房的大学生这一群体性主体, 通过与其他大学生的比较进而探究吸引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内因和外因。笔者认为要从大学生的人格缺陷、情感发展和生理发展需求、学生宿舍功能、学习方法、经济基础等多维视角去把握, 才能真正了解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

1. 补偿人格发展缺陷所带来的快感。

心理学一般观点认为, 人格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个体在生活上存在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格的完善是无止境的, 人格每一阶段社会化的进程都是以前一阶段社会化为基础的, 如果前一阶段社会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出现人格缺陷, 那么后一阶段的社会化进程将出现明显困难。事实上,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校外租房是由于其早期家庭的不良教育方式、家庭变故、社会不良风气及自卑自闭心理因素导致了在人格塑造中的负面影响, 当面对大学集体生活时, 往往或因为追求物质享受、或逃避学校管理、或放纵生活与学习、或与室友交恶等等原因, 转而到校外租房。人格的发展动力是补偿, 补偿是对于心理自卑的对抗, 补偿的体验被整合、积累到现实人格中, 成为推动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受压抑程度越大, 对某一特性憧憬程度越高, 越会倾向从校外租房得到满足。

2. 青年人的情感发展和生理发展需求。

据报道, 武汉某著名大学校园附近出租房周末已被大学生恋人包租所占据, 这种现象在其他高校也并不鲜见, 已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和讨论。大学生恋爱同居现象的蔓延, 一方面因为它是新生事物, 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 更为重要的是它迎合了青年人的情感发展和生理发展需求。 (1) 情感发展需求心理的驱动。体现了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生活的向往。马斯洛指出, 人都有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包括给别人的爱和接受别人的爱以及成家的需要。爱情是每个人向往的美丽童话, 男孩女孩的心中总有自己的公主和白马王子, 当爱情还未到来之时, 恋爱同居可以舒解对爱情的渴望情绪, 表达对美好情感生活的憧憬。婚姻是成年的标志, 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大学生, 出于情感发展需求心理的驱动和模仿成人的冲动, 很想体验婚姻生活, 恋爱同居则为他们提供了机会。 (2) 生理发展的需求。中国城市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年龄已经提前。伴随男女两性身体形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 青少年的性生理发展日臻成熟, 性意识和性情感开始萌发, 对性的需求和欲望日趋强烈, 渴望与异性交往, 希望了解性知识。另一方面,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群的性观念在近10年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性观念的变化推迟了冲击了社会婚姻制度, 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理成熟的年龄提前, 而平均结婚年龄推迟, 大大增加了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机率, 于是大学生恋爱同居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

3. 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大学生虽然经历了小学和中学多年的学习, 却仍未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仍然停留于单纯依靠时间投入的“粗放型”学习方法阶段。加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过渡, 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也正由“精英需求”向“大众需求”转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众多大学生纷纷投身到考研、考证、考托的大潮中去, 其中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的时候, 却往往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学校正常的作息制度则成为了羁绊他们学习的烦恼, 于是校外租房则成为他们名正言顺的理由。

4. 学生宿舍功能不全,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我国许多高校学生宿舍由于投资不足、后勤基础薄弱、设施缺乏老化、超负荷运转, 导致功能不全, 造成学生生活的诸多不便, 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特别是现在招生人数年年扩大, 高校学生宿舍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能否改善高校学生宿舍功能,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存问题, 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

5. 经济原因。

目前, 我国大学生每年除要缴纳昂贵的学费以外, 还需缴纳千元左右的住宿费, 这对于部分家境拮据的贫困生而言, 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于是, 校外廉价出租房便成为了贫困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一种选择, 通过合租、合伙买菜做饭则更能为他们省下一笔较客观的开销。此外, 部分大学生还参加了校外兼职或经商, 这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行为自由, 往往与高校的住宿管理规定和同寝室同学的正常作息相悖, 极易诱发矛盾和冲突。于是校外租房就成为了他们的自然选择。

三、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对策建议

学生社区、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外租房现象成为当前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冲击与挑战, 更为相关大学生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乃至伤害。我们必须充分领会教育部的相关通知精神, 努力减少和杜绝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发生。当代大学生可塑性强尚且处于高校的可控范围之内, 社会、高校和家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明确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 结合高校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内容, 积极干预和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对症下药, 同时还应注重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和改进、创新工作方法。

1. 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共处能力。

(1)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高校在严格对违纪校外租房学生的处分的同时, 应针对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动机及其特点, 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创业观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主动放弃校外租房, 尽快融入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情感发展和生理发展需求, 我们应当关注校外租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加强其心理疏导, 通过个别谈心或心理咨询讲座等方式, 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处理学业压力与人际关系, 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等, 塑造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 (2) 加强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虽然逐渐成熟,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残留着高中阶段的幼稚性和依赖型。对此, 学校应有意识引导、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帮助他们了解各学科各阶段的特点, 结合其自身特点指导其制定长远的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强调提高学习的精神集中度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做好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 建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社会、高校与家庭的作用。加强校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将校外租房纳入到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范畴, 高校联合政府相关部门,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特别加强对住房的出租管理;高校建立监控机制, 严格校外租房申请审批程序和住宿检查制度, 堵塞管理漏洞;高校做好相关大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通过家长协助对大学生的说服工作, 并从经济方面采取适当限制, 促使大学生放弃校外租房的想法与行为。形成三方联动, 建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2. 改善学生社区物质文化条件, 增强高校学生社区住宿的吸引力。

(1) 改善高校住宿条件, 提高服务质量。目前, 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要求逐步提高, 而部分高校的住宿条件却未得到相应的显著改善, 存在着宿舍简陋、设施不全、管理落后、服务欠缺的不足。所以, 各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从学生角度出发, 大力改善高校住宿条件,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安全舒心的学生社区环境。 (2) 降低住宿收费标准。伴随着高校扩招与后勤社会化改革, 许多高校提高了学生公寓住宿收费标准, 据调查, 目前高校住宿收费根据宿舍人数不同从500元到2000元不等, 而相同面积相同人数的出租房收费相比而言则低廉许多, 众多大学生对过高的住宿费已有怨言, 这也促成了他们尤其是家庭相对贫困的大学生校外租房。所以, 各高校应从学生利益出发, 合理核算成本, 努力降低住宿收费标准, 使得大学生能够接受, 这将会大大减少校外租房现象的产生。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建设寓教育与学习娱乐于一体的高校学生社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亚文化, 对广大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吸引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富有意味的校园文化活动, 尤其是以楼栋、宿舍为单位的各项活动, 这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使大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人文与科技氛围, 营造健康和睦的宿舍环境, 建设寓教育与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学生社区, 又显示了校园住宿的优势, 提高了学生社区住宿的吸引力。

3. 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1) 加大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部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 往往会租住廉价民房以节约住宿费和伙食费, 经济困难便成为了校外租房的一个动机。为此, 各高校应拓宽筹资渠道, 提高资助标准, 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可以考虑免除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的住宿费, 使其安心住宿校园, 减少和杜绝大学生因贫困原因而校外租房的现象。 (2) 为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创业实践搭建平台。许多贫困大学生为了完成学业, 寻求各种方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有的便参加了校外兼职或经商, 常常早出晚归,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宿舍生活与学习。对于此类现象, 高校应该在肯定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的前提之下, 积极为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创业实践搭建平台。高校各部门可以根 (下转第80页) (上接第77页) 据自身需要, 为贫困大学生开辟相当数量和报酬的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岗位, 尽量使其在校园之内进行勤工助学;同时, 对校外兼职或经商的同学, 应首先使其明确学习乃第一要务的观念, 要据此选择适当的兼职工作, 开展力所能及的兼职与创业, 不应以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和生活的太多的影响为代价。在此前提之下, 高校可以出面联系一些具有较好信誉与待遇的企业, 为具有一技之长或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刘配欢, 谭建国.高校学生校外租房现象的理性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 2005 (4)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国祥.大学生修身要揽[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4

[4].赵君.高校周边“日租房”存在原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2)

[5].张琦,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与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 (15-16)

[6].苏咏梅“.禁租令”禁不住大学生申请校外租房的程序[N].江南时报, 2004.9.16

上一篇:教师禁毒教育承诺书下一篇:幼儿园起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