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学

2024-05-20

艺术与科学(通用6篇)

篇1:艺术与科学

领导科学与艺术学习总结

领导科学是一门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一门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这门课程从领导活动的科学化和艺术化两个层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证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领导的概念与特点、领导理论、领导结构、领导体制、领导组织、领导角色定位、领导者素质、领导方式、领导技能以及未来的组织和领导等。通过学习,使我知道树立和培养一种新型的领导观念,在现代社会,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特性、应该怎样行动;运用所学的领导理论去理解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领导现象。以未来社会的发展特征看,环境保护问题、组织的全面变革、个人价值观取向的变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的发展都是未来领导者新世纪的挑战;领导分散工作的组织、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从基层开始引导、创建拥有众多领导者的组织、创建与领导学习型组织是未来领导者的任务。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通过统御和指导组织其他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其领导的特点具有系统性、动态性、权威性、超前性和战略性、综合性。领导的职责由领导者的职位(指权力机关和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按规范化程序选举、聘用或任命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和责任)、职权(影响他们做某种事情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强制性的,也可能是来自领导者自身的人格感召力,它表现为下属的自愿服从与资源依旧)与责任(包括决策、塑造、确立和维持价值观、动员、保持稳定性等)三个方面组成。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系统中的上下左右之间权力划分和机构组织设置及领导工作制度。这一定义包含几层意思:领导体制是一种权力划分机制,领导体制是一种组织体系,领导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领导体制的作用一般来说,领导体制的作用主要有几个方面,为领导活动提供组织保证,提供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领导体制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和纽带,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保证。领导的结构是指表现领导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执行领导任务的基本体制。其正式组织领导结构类型有直线型、职能型、混合型、事业部制、矩阵制结构、多维立方体型组织领导结构、委员会制。直线型的优点是简单、集中、统一、明确,缺点是过分集中,失误多,指挥失灵,反应慢,下级积极性差等。职能制特点是组织内除直线主

管外还相应地设立了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这些职能机柜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单位下达命令和指示,因此,下级直线主管除了接受上级

直线主管的领导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柜的领导和指挥。混合制特点是以直线

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是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

导者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和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混合制既保持了直线制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涉取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的长处,从

而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应用广泛。事业部制是最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

经营”,即在集权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主要优点是组织最高领导层摆脱了具体的日

常管理事务,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提高了领导的灵活性和适应

性,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领导人才。矩阵制结构是反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

目,或服务的)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使每一各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

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的项目小组的工作。矩阵型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打

破了传统的“一名员工只有一头”的命令统一原则,使一个员工同时属于两个甚至两

个以上的部门。其优点是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

各职能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充分

发挥专业人员的潜力;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委员会制能够集思广益,具有协调作

用,分权,强化沟通。领导的方法是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标,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采用的领导手段。基本的领导方法有调查研究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科学分析的方法。现代专门的领导方法有软硬领导法,会议领导法,危机领导法,运筹领导法,目标领导法。领导技能有六种分别是:情况的判断与处理(独裁型、参与型和民主型

决策)、沟通(理解力、注意力、交际能力、说服力、记忆力)、内部市场化(组织成员接受组织目标并为之奋斗的过程)、评估风险以及领导风险意识、突发性事件的处

理、关系的更新(彼此真诚、信赖;共识、创造、恢复或建立希望、运行信心)。六

种领导技能的应用方法是认识个人的潜力、行动的第一步是自愿、使用领导技能的动

态方法、自我评估、估计追随者的潜力、从启动、同化、授权到自觉行动。

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

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基本技能。领导艺术的类型可以从两

大视角划分,一是从范围影响上的区分,有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二

是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划分,有领导授权艺术、领导用人艺术、领导激励的艺术、领导关系的处理艺术、领导运时与开会的艺术。领导者从一定的目标出发,通过一系

列的措施和手段来引发人们产生某种动机或愿望推动激发人们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

取积极行动的一种领导行为。

自修完这门课程而知现在领导是科学化与艺术化的统一。领导者要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在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过程中,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先

进方式,方法和手段,并加以程序化,规范化,这就是现代领导的科学化。但是领导科学

化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领导者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辅之以各种行之

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组织的目标转化为个人的目标,使其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这

就是领导的艺术化。现代领导是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一方面,领导的艺术化为其

科学化提供了基础。领导经验和技能是有用的,抛开领导经验和技能,去搞所谓的程

序化、规范化,那是空中楼阁,是不切实际;另一方面,领导的科学化又促进了其艺

术化的发展。领导不仅是高层次的活动,而且涉及面广,问题复杂,这就不仅需要定

量的数学方法,还需要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高明的领导技能。有了领导科学化对领导

艺术化更高的要求,就会使领导艺术化的发展更进一步。

通过修完这门课程让我深知领导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性。以未来社会的发展特征

看,环境保护问题、组织的全面变革、个人价值观取向的变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知

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化的发展都是未来领导者新世纪的挑战。

XXX

XXXX年X月X日

篇2:艺术与科学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即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与此相仿佛,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和最高使命也是从万千现象的零乱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的颠簸的运动。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后来人们把这种骚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雄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篇3:艺术与科学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 学科交叉并迅速与应用领域结合, 在实践中带领并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成为趋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大大改变了产业文化生态圈的结构, 直接影响了产业的原有功能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由此而派生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化现象更是影响深远。学与艺术同源于自然, 同属于文化, 最初就是一体的。在随后的发展中, 分工使科学与艺术异径而走。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 科学与艺术正在越来越紧密地走向交叉融合。科学技术需要美感与想象力以求创新, 现代艺术则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撑和推动。科艺相通、文理交融将促进社会进步、繁荣、和谐。

作为建筑领域的专家,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彭培根院士表示:建筑是反映人类文化进程的, 为将来创造更好的 (或者毁损现存的) 生活环境的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最具象的综合结晶。

评价建筑作品的标准应该是“作风严谨, 功能良好, 造型优雅”。彭培根院士表示, 好的建筑应该是客观的, 它是洞察它所处的特定时代的内部结构的精神, 并将之表达出来, 而不应是仅出自于设计者个人着迷的事物或趣味而做出的创作。

清华大学教授林华在会议上讲到:“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两股巨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这两股巨流产生于同一源头。它们之间有汇合, 也有分离, 共同经历了一个从合到分、又从分到合的历史发展过程。”科学和艺术同时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在远古时期, 科学和艺术同时源于人类为了生存的劳动。我国原始人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 如:陶器时代的陶盆、陶罐、陶瓶等器皿, 都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是实用与美的统一。

作为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 人们对科学与艺术并没有很严格的概念区分, 因为当时作为独立的科学和作为独立的艺术, 都还没有从自然造物之中分化出来。古希腊人认为, 凡是要凭专门知识, 通过学习才能学会的工作叫艺术:音乐、雕刻、图画、诗歌之类是艺术, 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之类也是艺术。这就是说, 古代意义的艺术还包括今天称作手艺的一类事物。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学艺术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古希腊的医学概念也是在对技艺的理解上, 对应的便是艺术, 艺术与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一样, 不过是一种专门的技术而已, 古拉丁语中的艺术与早期英语中的艺术一样, 都是指包括艺术在内的技术或者技艺。

“医学本身即是科学又是艺术。医学与艺术的关系, 是医学人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发现二者之美的人, 应该是大智者。”林教授表示。

医学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之路似乎十分遥远, 而且步履艰难,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手法的问题。其中, 手的绘画表现能力难倒了几乎所有的医生或者学者, 因为多半医生不会画画。而艺术家又很难理解医学科学或者医学家大脑之中的科学形象, 而无法使之视觉化。然而, 计算机的诞生, 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其视觉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即数字艺术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其展示世界、再现实物的能力, 已让技法高超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相形见绌。同时也给许多对于绘画造型表现力望而却步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医生赋予了神来之笔, 为科学与艺术, 医学科学与艺术结合架起了桥梁, 而数字艺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认为: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他讲到, 德国是“工业设计”发源地, 是基于产业革命的“大生产分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结构”这个“上层建筑”层次的产物。在“政府作为背景”的“德意志制造同盟”的建立标志了德国经济机制的“组织工业化”。在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中, 德国的“工业化”一开始就不是狭隘的“行业”概念, 而是开放的、整合各行业的“社会经济结构产业化”的意义。这决定了他们的“制造业”在一开始的工业化进程中, 就已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和全球战略中形成了“产业链”的优势, 并逐步完成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在德国国家体制宏观层面上, 包括产业政策、科研与教育体制、文化领域、科技前沿、基础科学、标准化、专利、金融、法律、社会普及等等方面也已逐步形成在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层面上的“工业化”。“工业设计”早已融入德国社会结构的各个领域, 而从未局限于一种“专业”、一种“技巧”, 而是一种协调工业社会“大分工”所造成的行业、企业、工种、专业等隔阂的理念与方法, 所以“工业设计”在德国一开始就不被局限于作为“生产力”。而是作为“生产关系”在发挥着“调整、催化、引导”的巨大作用, 以及在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层面上“整合与集成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专业”、一种“技巧”;“设计”是一种人类生存与大自然共生最早的“智慧”, 也是“人类社会关系进化”、“分工”的智慧;“设计”是人类远早于“科学”、“艺术”的一种需求与“行为”。“设计”一直是作为“生产关系”, 在发挥着“催化、引导、调整”人类与自然、人类的“社会关系”的巨大作用, 推动者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整合与集成创新”!

中国的问题在于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致力于加工制造环节, 徘徊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末端。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急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但是, “研究型”设计才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 否则, 设计只是金钱和权力的一个附庸。

设计应是人类的未来不被毁灭, 出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李德昌副教授通过势科学的视角, 讲述了科学与艺术统一的逻辑本质。

势科学具有普适性, 它适用于教育、艺术、科学、文学、管理、经济、宗教等等各个领域。李德昌老师给“势”下了一个具体形象的定义:势=差别÷距离=差别×联系。并介绍了势科学的三大定律: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 联系扩大差别, 所以“势、趋”不变, 宇宙加速膨胀, 社会加速发展;势的稳定增长达到某种临界值, 系统就会发生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叉, 从而衍生出各种素质、创新和风险;势的成长极限产生对称, 对称形成数学结构的群, 无干扰的物质势作用形成物质群, 所以宇宙和谐, 物干涉的信息势作用形成素质群、组织群及社会群, 从而推动素质和谐、组织和谐及社会和谐。

李德昌老师认为:一张具有艺术价值的风景画, 其山水、房屋之间总是具有明显的形象差别, 又具有时代背景下人文氛围的紧密联系。这就是艺术势。舞蹈的艺术势在于舞蹈形体动作的巨大差别建构的张力在圆润的动作协调中紧密的联系起来。创新也与势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创新是系统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艺术创新是蓄势待发—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创新分岔的一个过程。

篇4:科学与艺术

关键词:透视工具;视觉线索;艺术与科技

1 何为暗箱

凡·宏格斯特瑞登(Samuel van Hoogstraten 1627~1678)是17世纪荷兰极少数有绘画理论著作的画家之一。他给绘画下了一个定义:“表现所有可见世界赋予概念的科学,通过颜色和轮廓欺骗眼睛。”[1]他认为绘画就像自然之镜,在其中观者以愉快和赞颂的态度受欺骗。但千万不要认为17世纪的荷兰绘画仅仅是这种迷幻人眼球的小把戏,艺术家所呈现的真实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和仪器的基础上的。凡·宏格斯特瑞登在他的《绘画的引言》中讲到“知识成为绘画”。他认为绘画是一门基于理论高度的科学而不是仅仅的模仿。宏格斯特瑞登所指的理论是指是科学透视的理论。17世纪,随着画家对空间认识的扩展,大量透视理论书籍出版了。在这些书中,理论家尽可能地把透视知识与绘画实践相结合。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透视大师和理论家德·弗瑞斯(Jan Vredeman de Vries 1527~1604),在他出版的小册子中着重示范了怎样把线性透视和画面结合起来。例如,怎样把地砖、屋顶、打开的门、窗户消失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维瑞斯的透视理论对画家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许多画家直接把书中的透视图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建筑画家库克吉斯特的名作《威廉一世的墓》中,画家基本上复制了维瑞斯的透视图,画面最前面的柱子与最靠后的柱子体量上的对比使构图显得格外的集中。

除了参照透视理论外,17世纪的荷兰画家常常在科学的视觉仪器的帮助下达到了更加逼真的透视效果,如广角镜、暗箱。在这些仪器中,经常被画家使用的是暗箱(camera obscure)。暗箱的原理很简单,在一个封闭的屋子或盒子壁上穿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装上透镜,光线进入小孔的同时,把屋外和盒外的倒置景象投射在墙壁和盒璧上。早在1038年,阿拉伯学者阿哈兹(Alhazan)在他的著作中就叙述了暗箱的原理。尽管阿哈兹没有实际制作暗箱,但他的著作影响了对视觉感兴趣的中世纪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67年,培根用镜子和最基本的暗箱原理创造了令人信服的视觉幻象,后来他还运用暗箱在墙上反射出太阳的影像。随后,莱奥纳多·达芬奇也提到对暗箱的兴趣。在维米尔的时代,像暗箱这种扩大视域、转移物象的工具已广泛地被人们所了解。17世纪荷兰作家卢瑞科雄(J.Leurechon)赞扬了暗箱中生动的影像:“在这里你会看到鸟,人,动物的活动,可以看到在风中摇摆的植物……没有任何画家可以在他的画中呈现这种运动。”[2]暗箱为当时的画家提供了准确简单的透视参考。宏格斯特瑞登在书中评论道:“我坚信这种黑暗中的反射会给艺术家很大的启发,艺术家除了得到自然的知识之外,还可以看到真正属于自然绘画的主要特征。”1652年,简·尼瑟隆莱(Jan Francois Niceron)在他的《透视》中描述了棚式暗箱所产生的生动视觉效果,“如果画家模仿所有他看到的形状,复制所显现的色彩,他会把透视安排得如期望的那样完美”。[3]

2 荷兰小画家和暗箱

17世纪的荷兰因其逼真而著称,这不仅是因为荷兰画家技法卓越,还因为科学仪器——暗箱的使用。以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绘画为例,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他的画往往只有一两位人物,安静地沉浸在家庭氛围中,画家尤善于表现室内光线和赋予质感的细节。

虽然在维米尔的画室单据中没有提到过这两种暗箱,但对于画家来说,除了暗箱中的透镜不可以自制,需要专业人员磨制外,其他部分都可以自己制作。在代尔伏特,安东尼·凡·里温霍克(Anthonie van Leeuwenhoek)是制作透镜和利用透镜做研究的专家。和维米尔一样,里温霍克于1632年出生在代尔伏特。虽然没有资料显示画家与这位科学家的直接交往,但起码有三条信息可以推测他们的彼此认识甚至熟知的关系。首先,除了进行科学研究外,里温霍克的主要职业是布商。我们似乎可以把布商的职业与维米尔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丝绸纺织生意联系起来。其次,在科学和视觉上的共同兴趣也把他们联系起来。从1655年开始,里温霍克对航海、天文、数学、哲学的兴趣与维米尔画中仔细刻画的地图、地球仪几乎同时出现,这位科学家在显微镜中的发现和维米尔一些绘画技术有某些相似性。例如,他认为物质是由小的“圆形颗粒”组成,这似乎可以部分地解释维米尔画中很有节奏的点点笔触。一些人甚至还推测里温霍克充当了维米尔《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模特。最后,在维米尔去世后,里温霍克成了维米尔财产的管理人。他不仅尽自己的努力减少画家财产的流失,而且还给予画家遗孀凯瑟琳娜经济上的援助。这种支持和帮助更加明确了画家与科学家之间的不平常关系。当然,因为没有确切的资料支持这种关系,最终还只是推测,但这位科学家朋友的存在必定丰富了维米尔的绘画艺术。

在維米尔的画室单据中有没有显示暗箱,尽管我们无法证实维米尔和里温霍克的关系,但关于维米尔是否使用了暗箱的争论似乎已画上了句号。维米尔画面中所显现的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使专家学者都认可了画家使用了暗箱的观点,但对于画家如何使用以及对这一工具的依赖性上仍有着很大的争议。笔者非常同意《德尔夫特的巨人——约翰尼斯·维米尔和自然哲学家们》的作者霍尔塔D·Huerta最近提出的观点:与其把目光放在维米尔是否使用暗箱的争论上,还不如讨论维米尔使用这种仪器的方式更有成效。

到底是什么把维米尔和暗箱联系起来的呢?

首先提出维米尔使用暗箱的是一个19世纪的美国版画家约瑟夫·潘乃尔(Joseph Pennell)。引起潘乃尔注意的是维米尔早期的风俗画《军官和笑着的女孩》。在这幅画中,尽管士兵和少女坐得非常近,两位主人公在形体上却不成比例,男士的体积似乎太大了。文艺复兴以来,画家在透视理论和实践中都积累了经验,比如远景中的人要画得小一些,近景中的人要大一些。但当两个人距离比较近时,画家往往会抵消两人体积上的差别。最好的例子来源于同时代的荷兰画家洪托尔斯特(Gerrit van Honthorst 1590~1656)的《老鸨》。这幅画中的人物位置与维米尔的画非常相似,但是人物的大小是相同的。维米尔画中夸张的人物比例引发了使用暗箱的猜测。

其次,证据来自维米尔画面中的小光点。《充满阳光的暗室》的作者查理·塞缪尔(Charles Seymour)设置了一组同样光照下的相同物体,并通过真正的19世纪暗箱观察比较,最后发现暗箱所呈现的画面与维米尔的画面非常相似。他特别指出的是《戴红帽子的少女》中西班牙椅子上的狮子头,画家描绘的狮子头与暗箱所显现的一模一样,它们同样闪烁着“光点”。点彩法是维米尔画中典型的特点,这些光点不可能通过肉眼观察到,也不是风格的发明,这是非常典型的暗箱呈像特点。17世纪的透镜尽管很清晰,但还不能准确地对焦物体,这使暗箱中阳光照耀下的物体产生了一些小的模糊光晕。如果仔细观察,在维米尔画中不断出现的厚厚的白色的小圆点,就是在模仿暗箱中重叠模糊的光晕。在《倒牛奶的女仆》中,蕴藏在面包、罐子、篮子以及女仆身上的晶莹光点不仅使画面异常生动,而且使整个画面显得格外的神圣。在《刺绣女》中,少女的衣服上、毯子上以及丝线上的点点笔触为原本宁静的气氛注入了活力,原本静止的画面增添了流动。这些点点光晕的存在,不仅可以使画面显得玲珑剔透,而且可以增添一种特殊的感觉——光是无处不在的。

另外,暗箱非常重要的优势在于把自然物体的颜色的层次缩减到肉眼可以复制的有限的调子中。对于想要表现令人信服的光照效果的画家来说,精确地判定物体的明暗调子一直是个问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人们总是根据固有色概念忽视调子的多样性。例如,日光下的一条白色手帕显然是白色的,但如果把它放在树的阴影下,由于环境色的影响,这个手帕就不再只是白色。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白手帕在亮处还是在暗处,基于已有的认知,仍会认为手帕是白色的。第二,由于人的眼睛和现代照相机的自动光圈相似,可以瞬间适应不同的光线,精确地识别所观察的物体,这就阻止了我们看到颜色的多层次亮度。在暗箱中,自然物体的亮度缩减到肉眼可以复制的有限调子,很容易分辨出物體的明暗调子。在《一杯酒》和《拿酒杯的女孩》中,维米尔根据白色酒壶所处的不同环境,在酒壶的暗部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在《一杯酒》中,酒壶位于金黄色的桌布上。在刻画酒壶的暗部时,画家在白色中加入了土黄。而在《拿酒杯的女孩》中,酒壶位于较暗的蓝色和白色衬布中,画家则在白色中加入蓝色使酒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19世纪色彩理论没有出现之前,这种对物体调子的准确把握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暗箱的帮助。

显然,暗箱给维米尔带来了一些画面上的灵感,加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这些视觉效果无疑与画家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画家对故事象征的削减,对空间的压缩,对暗箱独特视觉效果的利用和扩展,显示了他的一再的关注,这就是绘画作为视觉语言自身的魅力。17世纪,记载使用视觉仪器的画家很多,包括我们上边提到的宏格斯特瑞登、法布里图斯,甚至包括里温霍克,但暗箱视觉呈现的特点在画面中的线索多多少少有着不同。对于荷兰艺术家来说,暗箱只是辅助绘画的工具,如何使用它为自己的绘画增添效果因人而异,他们有选择地利用暗箱视觉为自己的艺术效果服务,显示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Aurthur K . Vermeer[M] . Wheelock Ben Broos and Albert Blankert,1995.

[2]Vermeer's World:An Artist and His Town[M] . Pegasus Library,2001.

篇5:领导科学与艺术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答:

领导与管理的职能不同;领导与管理的功用不同;领导与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不同;领导者和管理者成长的途径不同;领导者与管理者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不同。

2、追随者与领导者的关系?

答: 人格上是平等的;身份上是相对的;存在着互相追随的关系;在权力上是相互制约的。

3、追随者的对抗权从追随者来看,主要来源于什么?

答:

追随者的专长;追随者掌握重要的资源;追随者熟悉组织的规章制度;追随者与领导者关系密切;追随者集体行动。

4、行政官僚的特征?

答:

行政官僚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有服从官职的义务;行政官僚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行政官僚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行政官僚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而不是由选举产生;采用固定的货币薪金支付报酬,大多数有权领取退休金;行政官僚把他们的职业视为惟一的或主要的职业,也就是说公职成为一种职业;行政官僚有较确定的职业发展途径;行政官僚在工作中完全同行政管理物资分开,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已有;行政官僚要接受严格的职务纪律和监督。

5、如何理解领导环境的含义。

答: 狭义:领导者所在的组织。广义:组织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确切定义:领导者的工作环境的各种要素、条件的总和及其发展态势。

篇6:领导与科学艺术

一、概念

1、综合性公园

2、城市建成区

3、“山水城市”理论

4、风景名胜公园

5、楔形绿地

答:

1、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山水城市”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其核心是“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用中国山水诗、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

4、城市绿地:用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5、楔形绿地: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

二、填空题

1、居住区道路绿地主要分为四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截止到1999年,我国共有____个城市先后5批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3、行道树的定植株距,应根据行道树树种壮年期冠幅确定,最小种植株 距应为____米,快长树不得小于____米,慢长树不得小于____米。

4、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主要是通过对____、____、____等生态因子的影响来实现的。

5、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依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6、居住区公共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定额指标按____计算。

7、花园道路按绿地在街道中的位臵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8、居住组团绿地的布臵方式有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9、大学校园的绿地包括4个部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0、植物园的组成分区为____、____、____。

答:

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住宅前小路。2、19。3、4米,5-6米,6-8米。

4、温度、湿度、气流。

5、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划、现状基础条件。

6、千人指标。

7、设在街道中间的道路花园带、设在街道一侧的道路花园带、设在街道两侧的道路花园带。

8、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9、教学科研区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绿地、校园道路绿地。

10、科普展览区、科研区、生活区。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公园如何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景区。

答:

景区的组织主要以植物的四季季相变化为特色进行布局规划,一般根据春花、夏荫、秋叶、冬干的植物四季特色分为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冬景区,每景区选取有代表特色的植物作为主景观,结合其它植物品种进行规划布局,四季景观特色明显,是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上海 植物园内假山园的樱花、桃花、紫荆、连翘等为春山风光;以石榴、牡丹、紫薇等为夏山风光;以红枫、槭林供秋山观红叶;以松、柏组成冬山景区。

2、城市广场设计中,广场的使用和活动中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边界效应:在广场设计中,要注意广场空间与周边建筑、道路交汇处小环境的设计处理。广场的边缘地区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小品设臵,来吸引过往行人,并发生进一步的活动。

(2)活动界面:为了界面的变化及领域的划分,可采用缓坡、慢丘、台阶等形式来丰富广场的空间形态。可以在水平面上划分,亦可将它抬高(或架空)、下沉或起坡,并注意开放性处理。

(3)场地划分:按照人们不同需要和不同活动内容,适当进行场地划分。既要有综合性的集中大空间,又要有适合小集体和个人分散活动的空间。

(4)环境的依托:要使广场可坐面积达到广场的总面积的10%-26%。另外还应提供一个不受自然气候和使用时效限制的物理环境。

(5)活动的参与:广场设计应重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人充当活动的主角。拍照、小吃、戏耍、玩水、谈天、观景、利用广场设施等都是一种参与。

3、居住组团绿地的位臵根据建筑组群的不同组合有哪几种方式?

答:

(1)利用建筑形成的院子布臵,有较强的庭院感。

(2)扩大住宅的间距布臵,改变了行列式住宅的单调狭长感。

(3)行列式住宅扩大山墙间距,打破行列式山墙间的狭长胡同感。

(4)住宅组团的一角。

(5)结合公共建筑布臵,扩大绿化空间感。

(6)临街布臵,丰富街景。

(7)对于自由式布臵的住宅,组团绿地穿插其间。

4、避灾绿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多利用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

(2)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

(3)避灾通道: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4)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四、论述题

论述街道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交叉口、停车场等内容)

答:

(一)行道树

(1)种植形式

①树池式:树池形状一般为方形,其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1.5米,长方形树池短边不应小于1.2米。树池周边要高于人行道路面,或与人行道高度持平上盖池盖以减少行人对池土的践踏

②树带式: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宽度不小于1.5米。

(2)定干高度:

在交通干道上栽植的行道树,其定干高度不宜低于3.5米。

(3)定植株距:

株距根据行道树树种壮年期冠幅确定,最小4米;快长树不得小于5-6米,慢长树不得小于6-8米。

(4)行道树树种选择标准

①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

②抗性强的树种;

③树形端正、体形优美;

④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且整齐;

⑤无刺、深根性、花果无毒;

⑥树龄长、材质优良。

(二)分车带绿地

(1)分车带宽度:

宽度依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面总宽度而定,高速公路的分隔带宽度可达5-20米,一般也要4-5米。市区交通干道一般不低于1.5米。城市街道分车绿带每隔70-100米分段,并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店等相公共建筑相结合。

(2)种植设计

种植多以花灌木、常绿绿篱和宿根花卉为主;植物配臵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

(三)交叉口

(1)安全视距: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汽车,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由此在交叉口形成了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植物高度不超过0.65-0.70米高。

(2)交通岛:

一般不要布臵成小游园或过于华丽的花坛,通常以嵌花草坪、花坛为主或低矮的常绿灌木。切忌采用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以免影响视线。

(四)停车场

(1)周边式绿化的停车场:四周种植乔、灌、草等植物

(2)树林式绿化的停车场:场内种植成排成行的落叶乔木

(3)建筑前绿化兼停车场:种植较为灵活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二)

一、概念

1、城市绿地系统

2、公园游人容量

3、景区划分

4、生态景观绿地

5、道路花园带

答:

1、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市民提供游憩场所,这样的绿地群称为城市绿地系统。

2、公园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3、景区划分:按公园的规划意图,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色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称为景区划分。

4、生态景观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5、道路花园带: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二、填空题

1、公园规划布局的形式有3种,分别是____、____、____。

2、植物园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3、道路绿地的断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四种。

4、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例不低于____%.5、医疗机构的绿地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居住区按用地功能来分,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7、动物园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类型。

8、公共建筑在居住区的规划布臵有3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9、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分区。

10、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布局形式上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答:

1、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2、科学研究、观光游览、科学普及、科学生产。

3、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4、2%。

5、门诊区绿地、住院区绿地、辅助医疗区绿地。

6、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居住区内公共绿地。

7、城市动物园、专类动物园、人工自然动物园、自然动物园。

8、集中成片布臵、沿街布臵、分散布臵

9、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

10、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三、简答题

1、城市绿地的特点。

答:

⑴ 规模相差悬殊,小的如宅旁绿地,大的如风景名胜区。

⑵ 环境质量相差很大。精美的如古典园林,粗放的如卫生防护林带。

⑶ 绿地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如改善环境、美化、游憩、防护、生产等功能。

2、行道树树种选择的标准。

答:

⑴ 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

⑵ 抗性强的树种;

⑶ 树形端正、体形优美;

⑷ 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且整齐;

⑸ 无刺、深根性、花果无毒;

⑹ 树龄长、材质优良

3、设计居住区公园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

居住区级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公园面积比较大,其布局与城市小公园相似,设施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有功能分区、并划分景区。除了花草树木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园林小品、活动设施。居住区公园布臵紧凑,各功能分区或景区间的节奏变化比较快。居住区公园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臵,成为居住区公园的特色。

4、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用地选择应是日照、通风、排水良好的位臵。

2、用地比例。绿化用地占50%以上,绿化覆盖率占全园的70%以上。

3、路网简单明确、便于辨认。路面宜平整。

4、幼儿活动区最好靠近大门。

5、建筑、雕塑、园林小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丰富

6、设臵适当的观赏水景

7、组织好各类活动场地

四、论述题

论述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应包括规模尺度、空间限定、主题表现、使用活动、活动参与等内容)

答:

(一)广场的规模与尺度

广场的大小要与广场所在城市的地位以及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相匹配。广场的大小受活动内容、分区布局、视觉特征、建筑边界条件、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

除了距离以外,实体的高度(H)与距离(D)的比例关系,对视觉感受的影响十分关键。

⑴ D:H=1,内聚、安定,不压抑的感觉。

⑵ D:H=2,内聚、向心、不产生离散感。

⑶ D:H=3,空间离散

如果D:H继续增大,则空旷、迷失荒漠的感觉相应增加。

(二)广场的限定与围合⑴中心的限定。在广场中间设臵标志物是典型的中心限定,围绕这个标志物,形成一个无形的空间。

⑵墙面、建筑、绿化的围合。不同的构件及围合方式产生封闭与开放强弱不同的空间感受。

⑶顶面的覆盖。运用布幔、构架或大乔木遮住空间,形成弱的虚的限定

⑷广场不同的空间变化。广场地坪的升高与下沉,可以形成广场不同的空间变化。

⑸广场地面质感的变化。主要通过铺地的材质、植物配臵组合图案的变化,造成不同的肌理,作为空间限定的辅助手段。

(三)广场标志物与主题表现

在广场上设臵雕塑、纪念柱、碑等标志物是表现广场主题的常用方法。

一般布臵在广场中央的标志物,适宜于体积感较强,无特别的方向性;成组布臵的标志物,应当具有主次关系,适宜于大面积或纵深较大的广场;标志物在广场的一侧,表现某个方向或轮廓线的表现;标志物在广场一角,则适宜于按一定观赏角度欣赏。

建筑对广场主题的表现也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广场的性质。

(四)广场的使用与活动

(1)边界效应:在广场设计中,要注意广场空间与周边建筑、道路交汇处小环境的设计处理。广场的边缘地区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小品设臵,来吸引过往行人,并发生进一步的活动。

(2)活动界面:为了界面的变化及领域的划分,可采用缓坡、慢丘、台阶等形式来丰富广场的空间形态,并注意开放性处理。

(3)场地划分:按照人们不同需要和不同活动内容,适当进行场地划分。既要有综合性的集中大空间,又要有适合小集体和个人分散活动的空间。

(4)环境的依托:要使广场可坐面积达到广场的总面积的10%-26%。另 5

外还应提供一个不受自然气候和使用时效限制的物理环境。

(5)活动的参与:广场设计应重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人充当活动的主角。拍照、小吃、戏耍、玩水、谈天、观景、利用广场设施等都是一种参与。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三)

一、概念(5分×5=25分)

1、游乐公园

答: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臵,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2、二级避灾据点

答:

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

3、道路绿地

答: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带、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4、植物园

答: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5.三维绿量

答:

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是应用遥感和机算机技术测定和统计的立体绿量。

二、填空题(2分×11=22分)

1.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将城市绿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六大类园林的要素主要包括。

2.组成主园林的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道路、小品等。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使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分类代码,如G1表示___绿地、G2表示___绿地。

4.某城市人口数量80万人,公共(园)绿地面积400公顷,则该城市人

2均公共(园)绿地面积为___m/人。

5.城市防护绿地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6.一级避灾据点要与崩塌、滑坡、洪水淹没地带距离在___米以上。

7.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表现在对___、___、___等的影响上。

8.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9.建筑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___或___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10.某城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8000公顷,则合理的生产绿地面积应为___公顷。

1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___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___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答:

1、公共(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

观绿地

2、山、水、植物、建筑

3、公共(园)、生产4、5

5、城市防风林、城市引风林、卫生防护林、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工厂矿区防护绿地6、500

7、温度、湿度、气流

8、城市性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

9、建筑物、构筑物10、160

11、城市干道、30000-50000

三、简答题(6分×5=30分)

1、简述城市绿地几种主要布局形式的优缺点。

答:

⑴块状绿地布局

将绿地呈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城市,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情况属此。这种绿地布局形式,可以做到均匀分布,居民方便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也不显著。

⑵带状绿地布局

这种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带状绿地的布局形式有利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⑶楔形绿地布局

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合肥市。这种组合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市区,能较好地改善城市地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地体现。

⑷混合式绿地布局

是前三种形式地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完整的体系。其优点是能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小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如北京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即按此种形式来发展。

2、工厂绿化树种规划原则有哪些?

答:

⑴适地适树。

⑵确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⑶选择防污植物。

⑷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对环境的要求。

⑸确定合理的比例关系。

3、简述综合性公园各分区的主要规划设计要点。

答:

功能分区:安静休息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体育健身区、园务管理区。

安静休息区:主要包括景亭,竹林小院、龙字石林、茶室、休息广场,是公园中的静区。该区选择在具有一定的地形起伏的区域,有山地、坡地、毗邻湖面、树木茂密、绿草如荫,有较好的植被景观环境。建筑只起到景观点缀的作用。此区主要营造一种清新宁静的园林气氛。供游人进行休息、游览、欣赏自然风景为主。

文化娱乐区:是人流集中的活动区域,在区内开展较多的是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建筑较多的区域。此区域适于人们进行参与性的、群众性的活动。

儿童活动区:主要供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开展各种儿童活动。主要包括

场地活动区、器械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公园内根据面积大小设臵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区域以及健身活动区域(包括一些健身器械)。

园务活动区:该区是为公园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臵的专用区域。一般设臵有办公室、值班室、广播室、维修处、工具间、仓库、食堂、宿舍、温室、苗圃、花圃等管理办公部分、仓库部分、花圃苗木部分、生活服务部分等。

4、简述动物园的选址要求。

答:

⑴应该根据动物园的类型选择在近、远郊区。

⑵选址要远离工业区,防止工业生产的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影响动物的健康。

⑶园址的选择应能够为动物、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尽量选择在地形地貌较为丰富、具有不同小气候的地方,为不同地域的动物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因素。

⑷选址要有配套较完善的市政条件(水、电、煤气、热力、给排水系统)

5、简述居住小区游园的位臵选择要求及布臵形式有哪些?

答:

小游园的位臵多布臵在小区中心,亦可在小区一侧沿街布臵,以形成绿化隔离带,美化街景,方便居民及游人休息,同时可减少街道噪音及尘土对住宅的影响。

A、广场式

B、开敞草坪式

C、组景式

D、混合式

四、论述题(23分)

如果让您为一所传染病医院进行绿地规划设计,应考虑和注意哪些问题?(回答时应该对医院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传染病医院的一些特殊要求等内容进行展开论述。)

答:

(一)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

1、门诊区

在医院外围应密植10-15m的乔灌木防护林带;

门诊区需要有较大面积的缓冲场地,场地及其周边应作适当的绿地布臵,以美化装饰为主可布臵花坛、花台,有条件的还可设喷泉和主题性雕塑,形成开朗、明快的格调。沿场地周边可以设臵整形绿篱,开阔的草坪,花开四季的花灌木。但是花木的色彩不宜强烈,应以常绿素雅为宜。场地下疏植落叶大乔木,其下设座凳。大树离门诊室8米种植。在门诊及总务建筑之间应保持20米的卫生距离,并以乔灌木隔离。

2、住院区

小游园;

植物布臵;

室外辅助医疗地段;

一些病房与隔离病房应有30米绿化隔离地段,且不能用同一花园。

3、辅助医疗、行政管理、总务及其它部分

手术室、化验室、放射科等。

植物种植选择上。

(二)传染病医院的一些特殊要求

医院周围的防护隔离带的作用非常重要,宽度要30米以上;

林带由乔灌木组成;

不同病区之间也要隔以绿篱;

布臵一些场地和设施。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四)

一、概念(5分×5=25分)

1、救灾通道

答:

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在红线两侧,应规划宽度为10-30m不等的绿化带。

2、边界效应

答:

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着建筑立面的地区和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末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此理论可用于景观规划设计。

3、建筑红线

答: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限。又称建筑控制线。

4、带状绿地布局

答:

这种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带状绿地的布局形式有利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5.居住组团

答: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填空题(2分×11=22分)

1、北京市有许多类型绿地,请判断以下绿地类型:北京市政府绿地属于__绿地,西北旺苗圃属于__绿地,颐和园属于__绿地,回龙观体育公园属于__绿地。

222、某城市建成区总面积500km,园林绿地面积125km,则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__。

3、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__以及__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某居住小区的人口为10000人,则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2规定,小区(含组团)绿地面积应为__m,组团绿地不少于__m。

5、行道树的树池形状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__m。

6、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包括__、__、__、__、__。

7、区级公园是指为一个__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的绿地。

8、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资料、__、__、__、__。

9、城市绿地广场的绿地率一般为__%。

10、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__,有一定__设施的绿地。

11、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__高峰期间__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答:

1、附属、生产、公共(园)、公共(园)

2、25%

3、近郊区、城市行政区域4、10000,5000 5、1.5

6、幼儿区、学龄儿童区、体育活动区、娱乐和少年科学活动区、办公管理区

7、行政区、设施

8、社会条件资料、园林绿地资料、技术经济资料、植物资料 9、50-80

10、形式、游憩

11、旺季,同时

三、简答题(7分×4=28分)

1、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有哪些?

答: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联系居住区内外,宽9米左右。

行道树注意遮荫和交通安全;

交叉口注意安全三角视距;(植物低于0.7米)

树种选择: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乔木;

可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带状绿地

第二级:居住小区道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宽7米,以人行为主。

〃居民散布之地,树木栽植要活泼多样;

〃树种选择多选小乔木及开花和变叶灌木;

〃每条路各有特色,不同树种及断面种植形式;

2、综合性公园一般如何划分和组织景观分区?

答:

⑴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划分景区

1)开朗的景区

2)雄伟的景区

3)清静的景区

4)幽深的景区

⑵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景区

〃分为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冬景区

〃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⑶按不同的造园材料和地形为主体构成景区

如假山园、水景园、岩石园等

3、简述绿地特点。

答:

⑴规模相差悬殊,小的如宅旁绿地,大的如风景名胜区。

⑵环境质量相差很大。精美的如古典园林,粗放的如卫生防护林带。

⑶绿地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如改善环境、美化、游憩、防护、生产等功能。

4、简述滨河花园带的设计要点。

答:

⑴游步路接近水面;

⑵设臵观赏平台,满足亲水性;

⑶如水面较为开阔,可考虑以游园的形式;

⑷适当布臵休息设施、观赏小品、栏杆;

⑸规划形式要因地制宜。

四、论述题(25分)

如果让您为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进行绿地规划设计,应分别考虑和注意哪些内容?(回答时应该对大学、中学校园绿地组成,校园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进行展开论述。)

答题要点:

(一)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1、大学校园绿地分类

2、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二)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1、主体建筑绿化

2、学校出入口

3、体育运动用地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下一篇:冬雪伤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