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2024-04-10

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共8篇)

篇1: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阅读对幼儿视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语言发展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本学期,我园正在进行“营造书香氛围,创建快乐读书体系”的课题研究。结合课题,我们同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每天读一点”、“每月家长推荐好书”、评选“书香家庭”等,通过这些活动,希望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有所帮助,以下是我在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得到的一些小的体会:

一、好的图画书是幼儿学习自主阅读的最佳内容。

好的图画书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反复阅读图画故事。孩子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口语经验,而且可以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养成用口头语言经验来独立思考书面阅读内容的习惯,使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好的图画书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幼儿在阅读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增长知识,涵养性情,拓展思考的空间,学习表达与交往;好的图画书本身就是想像和创造的结果,阅读图画故事可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让他们的想象驰骋飞奔,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

我们的“每月家长推荐好书”的活动,充分利用了家长的资源。家长们从家

里选出他们认为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题材多样: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谊、克服困难、经历奇险等。我们把这些好书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的地方,尽量让孩子们多一些机会拿起这些书,多一些机会和这些好书建立感情。小朋友在课后、饭后等空余时间经常结伴翻阅,丰富幼儿阅读内容的同时,更增长了幼儿的.知识。

二、 为幼儿朗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斯说过:“听读是引导孩子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最好每天为孩子朗读5~20分钟,这对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

我们的“每天读一点”活动,以欣赏图片故事和其它文学作品为主。充分利用家长推荐的好书,让幼儿在成人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想读的愿望。有个现象:老师讲故事总比录音机里听故事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为什么呢?要知道,听录音只能用耳朵听,但老师讲可不同,不仅带有表情,而且还带有更多的随机性,可以随时停下、提问、学习。更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幼儿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义神韵,从而为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三、日常生活随机教育。

幼儿的日常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善于观察、捕捉并运用得当,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外出游玩、散步、参观等,充分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融会贯通,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表达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另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交流对象,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人,使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无拘无束的得到升华。

总之,幼儿的早期阅读教育,应使大人的引导和幼儿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生动、愉快,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为今后大量阅读打好基础。

篇2: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是早期教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的阅读能力,是为幼儿进入小学所做的最好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才,而阅读能力则是独立学习必备的条件之一。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呢?

一、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幼儿凭借色彩、图象和成人的言语来理解,以图为主的较小的读物的内容过程。幼儿不识字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读物不可能是白纸黑字的文体,而是以图画为主,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幼儿早期阅读,运用儿童影视片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影视片能将声音、色彩、动画融为一体,使他们获得感性经验。幼儿通过对影视片、美术动画形象来感知把握画面的人物、景象,并发现人物的关系及其动作、表情和背景的画面的变化,在此基础对动画的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小班幼儿在理解“恶狠狠”这个词语时,我们播放了《狼和小羊》的剪裁影片,大灰狼凶恶的形象以动感的画面展示在幼儿面前,真正让幼儿理解了“恶狠狠”的含义。中大班在理解故事角色的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时,我们通过播放影片,以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具有较强感染力的画面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并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出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平面的图画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幼儿,课件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就可以吸引所有的孩子。美丽的动画展现了童话世界的情境,孩子们仿佛如临其境。通过音像感知了故事内容,激发他们对故事的想象。通过观察动感的画面,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通过观察动感的画面,幼儿对故事情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幼儿在自己阅读时,他能通过观察认知、接触到的画面,对该故事进行大胆讲述,充实了幼儿的词汇,从而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二 、 利用图书区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1、 摆放幼儿喜爱的图书,满足幼儿的阅读要求。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为他们选择适宜的图书。例如:2~3岁的幼儿年龄小,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重复一个故事,那我们就为他们选择画面生动,色彩鲜艳,语言简单、准确,内容短小、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图书。如:《婴儿画报》、《认识蔬菜》、《认识水果》等作为阅读材料;另外,2~3岁的幼儿正是爱学说的年龄,所以摆放图书、阅读材料时,要考虑不同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摆放图书。如:识字卡。让幼儿学习发音,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念叠音词,这样就会让幼儿得到更多的满足。幼儿一旦学会后,他会自己阅读,并会十分快乐地带领幼儿一同学,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大大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2 、教师经常用生动的语言给幼儿讲故事,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如果你讲的故事像读书一样,那幼儿会觉得图书里的故事对他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反之,如果你用生动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为幼儿讲述故事,那样你会发现幼儿们都被你的故事带入到神奇的童话世界。例如:一次区域活动是,我带领孩子们在图书区进行阅读工作,我们今天要阅读的内容是《小兔乖乖》,在讲这个故事时,我为幼儿展示的小兔就是声音清脆,活泼可爱的神情;大灰狼则声音低沉,一副恶狠狠的模样,两者之间对比鲜明,孩子们在听故事时,一听到小白兔就马上扮演起小兔的形象来,当听到大灰狼扮成兔妈妈的模样敲小兔家的门时,都激动地叫起来:“小兔别开门,它不是你的妈妈,是大灰狼。”最后,当听到大灰狼被兔妈妈打跑时,孩子们立刻欢呼地跳起来。故事听完后,孩子们只要一看到《小兔乖乖》这本书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拿起书边看边讲,由于对图画和内容很熟悉,他们在阅读时会有成功的体验,他们会愿意在大家面前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乖乖》。”这种成功的体验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阅读兴起。

3、 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他们喜爱的图书。

要想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关键就是适时适量的更换图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的兴趣转移很快,他们这几天喜欢看动物之类的图书,过几天又喜欢看别的内容的书。但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往往会在一个阶段内喜欢某一类的内容。例如:童话、古诗、科学知识等等,教师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应多关注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带来的兴趣转移,尽量满足孩子们对新内容,新图书的要求。当孩子看别的内容的书时,不要盲目地指责孩子,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阅读内容是多变的,所以图书区的读物要丰富。本学期,我班决定让幼儿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共享这么广大的资源,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图书区,而且让孩子学会了怎样管理自己的图书,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图书的乐趣。

三、 尝试制作小书,让阅读真正容入孩子的生活之中。

想让孩子喜欢阅读,就要让孩子认为,图书就像一个红苹果,越看越爱想吃。其实看书就和吃东西一样,当看到好吃的就越看越想吃。看书也一样,当看到一本喜爱的书,你会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遍。书和我们的生活、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小书,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1:在图书区,我们将幼儿熟悉的儿歌和古诗配上相应的图画,制成了一本本图书,并配上相对应的汉字。如将古诗《悯农》书中的禾苗翻起,背面就是“禾苗”二字。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这样的图书时,边念古诗边看汉字,通过古诗和文字幼儿就可以猜出文字的意义。2美工区:我们将平时纸工作业的制作步骤,用图画的形式将每个步骤按序画下来,把折纸的方法画成一本书。每次的绘画作品我都要求孩子好好保存,最后将作品装订成一本五彩的图书,孩子在阅读自制的小书时,兴趣特浓厚。这样既教会了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又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3语言区:将平时幼儿认识的蔬菜、水果、交通工具等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在图画的下方写上相对应的汉字,并按其类别分类一一制成小书,孩子们只要一看图,就知道下面是什么字,这样孩子即认识了许多汉字,有增加了幼儿对书的依赖,进一不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像这样的小书我们可以制作许多,大部分可以请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有了这些小小的自制书,孩子们读书的兴趣高了,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书的实际作用,使书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进而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四、 借助家长指导艺术,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孩子阅读兴趣的形式首先要受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必须带头做好一个热爱读书的好榜样。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小,有不识字,讲给他听又听不懂,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家长应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适时的向孩子朗诵并耐心解释,提高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继而转为自己的阅读兴趣。

1、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声请并茂的朗读。许多家长认为一个故事完整地念给孩子听了,就算是完了,殊不知讲故事也有许多讲究。讲故事并不是像说话一样,它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选择不同的语气,呈现不同的表情、让幼儿从故事里体会到每个主人公的不同特征。在讲故事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应适宜的为孩子排忧解难,从而让他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2、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篇3: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

(一)幼儿在早期阅读中提高了理解能力

幼儿的理解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在参与早期阅读的时候,会观察、分析、思考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更进一步的阅读。画面细微的变化、故事背景的转换,促进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人物之间的对话、故事情节的展开,促进了幼儿的分析能力;故事的高潮和结尾,促进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幼儿的理解能力会得到充分的提高。

(二)幼儿在早期阅读中锻炼了独立能力

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通过对比的策略来有效激发幼儿的独立意识,锻炼其独立能力,使得幼儿在未来的成长和学习当中能够更加顺利。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论证,在各种锻炼独立能力的教学策略中,对比的效果要好于其他的教学策略,这是因为对比策略可以直观地表现出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巨大差异,使幼儿深刻地感受到独立能力的重要性。具备了独立能力的幼儿,可以更好地完成自主阅读的练习,从而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幼儿在早期阅读中丰富了情感能力

幼儿的情感能力更多的是经由外部环境的刺激来产生和形成的,因此在早期阅读中运用迁移策略可以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情感能力。迁移策略是基于心理学上的知识迁移理论而形成的,即人都具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转移应用到新的环境当中的能力。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幼儿的意识;与单纯的说教不同,这种方式能够给予幼儿与众不同的心灵体验,使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其他人的情感变化,丰富了情感能力。

二、如何通过早期阅读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为幼儿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是最好的智力启蒙方法。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十分恰当地诠释了书籍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幼儿想要学好语言,就要从阅读开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积极鼓励并帮助幼儿去阅读书籍。首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挑选最适合他们的书籍,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其中穿插一些简单的文字,初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幼儿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可以适当调整图画和文字的比例,使幼儿对于语言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阅读能力差的幼儿,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画书籍,供幼儿随意挑选,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产生阅读的渴望;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应适当放缓其阅读的进度,并帮助幼儿对过去读过的书籍进行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二)将阅读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即使是阅读能力较好的幼儿,也很容易将读过的故事忘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既可以缓解幼儿阅读时产生的疲劳感,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阅读的效果。比较经典的教学活动有很多,例如看图说话,教师准备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在观看每幅图的时候,教师向幼儿提问图画的内容,并适当做一些提示,以激发幼儿脑海中的阅读体验。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词语表演,每个人选择一个词语,通过肢体动作表演出来,让大家来猜,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于词语的理解。有时幼儿的人数较多,可以采用一些集体表演的教学活动,例如歌谣合唱和小组竞赛,既能够使每个孩子都得到练习,也加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团结意识。

(三)建立起互动的阅读关系

幼儿的阅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环境需要教师和家长来共同营造。特别是教师,一定要建立起积极互动的阅读关系,这样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就会第一时间向老师求助,从而不断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说,互动的阅读关系,是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纽带,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消除了幼儿内心的紧张情绪,使幼儿在一种轻松自在的环境下,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为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幼儿会更加善于表达自己,其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还具备了极强的自信心,对周围的环境适应力更强。这不仅仅是关乎幼儿的个体发展,更是为了提高人均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广大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价值,发掘其对幼儿子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使幼儿教育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

摘要: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是衡量幼儿智力发育的重要标准,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早期阅读来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值得进行深入思考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早期阅读,幼儿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段清华.浅谈幼儿早期阅读.散文百家(下),2014(9).

篇4: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关键词:丰富阅读活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早期阅读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早期阅读能力指的是幼儿0~6岁的阅读能力,这项能力的强弱,会给幼儿终身的学习能力带来重要影响。所以,要注意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历程奠定基础。在多年的教学探索中,我对于如何丰富阅读活动,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有以下看法。

一、丰富阅读活动,需要巧妙的环境

兴趣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动力,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兴趣更是学习的助推器。因此,早期幼儿活动的设计要生动有趣,能够挖掘出幼儿的好奇心,将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阅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在好习惯的帮助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丰富的阅读活动要有巧妙的环境设计,在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幼儿融入其中,发现乐趣。

1.巧用读书角

读书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对于读书角的设置有以下几点要求:环境要安全,书架要便于幼儿取放图书;图书要精心选择对幼儿有积极意义的图书,并定期更换;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能够自觉遵守读书角的纪律。

2.创设海报墙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班上创设一个海报墙,让幼儿把最近自己或同学发生的事或是通过其他方式得知的有趣的事,用文字或图画表现出来,并把这些作品张贴到海报墙上。这样既有利于班级上幼儿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幼儿体验阅读他人作品的乐趣和自己作品被他人阅读的喜悦,从而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二、丰富阅读活动,要结合实际生活

幼儿的抽象思维很不发达,能够引起幼儿的直观感受、便于他们理解和认识的是他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经历。因此,幼儿的阅读活动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这样才能做到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1.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大多数的阅读实践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会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带来很大影响。教师要把阅读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将一些与幼儿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引入到活动中,这样不但便于幼儿参加和理解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2.设置小悬念,激发幼儿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往往对有悬念的故事会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多选取那些带有悬念并易于理解的阅读材料,用带有悬念的故事情节吸引幼儿继续阅读下去。此外,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自己制造一些悬念给幼儿,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三、丰富阅读活动,需要运用辅助手段

1.运用辅助材料吸引幼儿

幼儿都比较爱玩,不喜欢单一、枯燥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给幼儿多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之余可以充分地发挥自主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幼儿将阅读材料变为小型话剧表演,教师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自己选择场地、装扮和声音,这样通过幼儿自身参与的办法将静态文字或图画转变为动态的表演,让幼儿体验到阅读不是枯燥的无声活动,阅读可以有多重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改编成简单的儿歌或图画,也可以定期举行多样阅读比赛。这样,幼儿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从而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2.运用肢体语言吸引幼儿

幼儿在表达的时候多会运用肢体语言,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活动中也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带领幼儿阅读时,教师配合语言运用肢体语言会更利于幼儿对于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读到喜悦的部分,教师面露喜色、手舞足蹈,幼儿就会随着教师喜悦起来;当读到悲伤的部分,教师配合肢体语言,幼儿就也会表现出一种哀伤的情绪。肢体语言的运用对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阅读活动,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

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从某种角度上说明了,家长的言行会对幼儿的言行产生巨大的且不易改变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设置阅读活动时不可忽视家长这一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来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1.培养阅读兴趣,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幼儿。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幼儿打造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并且定期为幼儿添置读物,每天利用固定的时间陪幼儿阅读,这会让幼儿对阅读形成一种认识,并且从父母的身上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习惯和乐趣。此外,家长可以多为幼儿准备一些影视材料,在阅读前后通过视、听强化幼儿对阅读的理解,同时也不会因为阅读形式单一使幼儿烦躁。

2.培养阅读兴趣,需要家长参与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阅读活动。例如剪报比赛,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收集图书和报刊上有意思的内容,并制成剪报,参加评比。也可以开展家庭话剧比赛,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将阅读材料改编为话剧表演出来,在表演中提升幼儿对阅读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对其日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丰富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认可,如何创新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汪凤炎,燕良轼,郑红.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冯建军.当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论文

早期阅读是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包括阅读的良好习惯,知道图书与文字的重要性,愿意读书和辨认文字,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早期阅读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是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的创始人洛利斯马拉古兹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中的一句。通过科学家的充分论证,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听、视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完善,掌握词汇量与语法方面正处在发展期,尤其是口头语言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楚的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时与适合的早期阅读会促使幼儿获得大量生动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利于幼儿的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阅读教育更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二)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

2-3岁的幼儿想象过程是完全没有目的的,也是最活跃的,在这个阶段依赖成年人的语言提示,我们通过阅读让幼儿通过直观的图画和语言的提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如果幼儿的想象不合乎逻辑和常理,我们也不要否定他,不要让他受到挫折而不愿意想象。适时的`引导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三)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末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儿童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他们可以去探索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成人不应该去强加给他们,让他们只听不说,剥夺了他们去思考的权利。

(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许多优秀的儿童作品中都有许多概括性极强的语言,以及生动的画面。对于还未具备阅读文字材料能力的幼儿来说,还不能用更清楚、更准确、更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各种事物以及人物的情感,但是通过幼儿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判断想象,能不断地促进其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他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从兴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可以保证幼儿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取得积极的阅读效果。因此,引导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不能是单纯的读书,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创编故事的形式,通过对绘本故事的阅读,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探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表演故事情节、制作故事人物服饰等情景再现法来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自主阅读首先从爱书开始。有些幼儿的阅读习惯很差,例如,每过几分钟就要换一本图书,没有爱护书本的意识,随意撕毁、破坏图书,没有正确取放图书的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的看书,建立阅读的常规:如不能将书倒置,按顺序看书,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轻轻拿放书本,爱护书本等,让孩子牢记于心,并努力做到。慢慢地就自然而然养成了。另外,教会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幼儿自主阅读的关键,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通过阅读认识社会,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再次,应引发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幼儿看书之前,老师向幼儿提出一些有关书中的内容、情节的问题。使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书,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

最后,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家中的书房、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阅读区、公共场所的亲子书吧等较为安静的地方,创建一个阅读区域,区内提供各种有趣的绘本以及丰富的阅读材料,使来到区域的幼儿有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除了图书,还要提供纸、笔等文具材料和绘画材料,允许并鼓励幼儿通过多渠道来反映自己阅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并对幼儿在创造性的说、画、涂、写等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影响幼儿一生,及时有效地培养幼儿要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等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这些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认识1―10阿拉伯数字,使之能按页码数字的顺序翻阅图书。学习从左至右、从上往下的顺序看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唤起并组织幼儿兴趣,以便激励他们持续地、愉快地、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在幼儿园的读书区域中,教师也可以将书架设置上数字或字母等标记,使幼儿知道在哪里拿的书,读完后要整齐地放回原处。

其次,要从兴趣入手,开展活动。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很感兴趣,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他们喜欢的材料。如可爱的小动物图案标识,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以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等。要指导幼儿正确阅读,有序阅读。幼儿的阅读开始往往是依赖耳朵的“阅读”。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经常给幼儿朗诵故事培养孩子专注的倾听能力。观察阅读,理解阅读。幼儿通过观察画面来理解,思考。允许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能力差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他们组织语言,并让幼儿多次复述,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分享阅读,师幼可共看一本书,有利于直观互动,交流探讨阅读方法和经验。更好地引导幼儿读懂故事。伴音阅读,幼儿边听录音边看图书,可直接感受图书故事与录音之间的联系。伴音阅读同时还可以巩固幼儿的有序翻书经验。最后达到放手让幼儿独立阅读图书。

(三)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引导幼儿热爱阅读、读得懂书面语言的意义以外,在幼儿园里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而这种技能将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早期阅读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第一、按顺序看书,掌握看书方法。指导幼儿学习阅读活动时,要帮助幼儿掌握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图书的规则方式;在幼儿看书时要求幼儿一页接着一页,大班幼儿已认识1~10的阿拉伯数字,可以利用数字的识别来区别页码。

第二、学习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

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由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帮助幼儿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连起来理解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掌握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学会从左到右,自上而下地读书。

第三、构建文字与事物的关系,了解内涵。

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如认识“香蕉”两个字,知道读“ xiangjiao”,并对照图片知道什么是香蕉。要帮助幼儿构建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将想说的话写成文字,可以寄到别人手中,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别人就明白了写信人的具体意思。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每幅画面上人物、动物现象,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阅读、集体阅读、娱乐阅读等方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第四、借助亲子阅读培养幼儿阅读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版报、幼儿园活动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向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意义,使家长真正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活动,逐渐让幼儿对阅读产生趣。幼儿园要为亲子阅读搭建平台,例如在园所内开辟读书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时,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园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纠正家长单纯地将阅读当作幼儿识字的机会,帮助家长走出阅读误区。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例如:阅读创意小书的制作活动、绘本DIY、幼儿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为家长与幼儿的亲子共读搭建了平台,又能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加强家长对阅读的理解。

篇6: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幼教科研论文:运用童话剧表演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3至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强烈,表现欲很强。他们学习回答人们的问题,学习用语言向别人提出请求,学习叙述事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由于童话故事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表演中表现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本研究从运用童话剧表演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假设入手,旨在寻找童话剧表演与早期阅读之间的依存关系,并总结可操作的方法,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即以童话剧表演为载体,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字】

幼儿童话剧 体验表演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正文】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的重要问题。

如何运用科学的手段帮助幼儿积累语汇数量、引发幼儿主动说话、并能够接受准确信息合理对话和交流,这才是在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中通过环境和成人的作用,帮助幼儿渐次递进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而童话剧表演既有语言的模仿,也有角色动作的模仿,动作的产生对语言的运用即时辅助也是强化,孩子们在开心的表演,也是在愉快的游戏,会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体验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主动表达着角色的各种情绪和想法。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也正是童话剧表演能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挖掘经典童话,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进行有机渗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通过倾听和语言交流形成对童话故事的深入感受。

幼儿阶段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记忆占优势,年龄越小越明显,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幼儿有着极强的无意识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让小班孩子们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时,孩子们的专注和自我感情的带入,对故事中依次出现角色的迫切,以及主角之间语言交流的重要信息,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故事结束,阅读结束后教师的提问,极好的支撑了孩子们阅读中积累的经验,而语言的呈现自然流畅,并且能够很生动的模范重要对话的桥段。所以,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全面平衡的儿童文学精品,利用餐前饭后让他们进行积累和感知。所谓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儿理解并会说出作品中的每个词、每句话,更不要求他们复述所听过的每个儿童文学作品,这里只寻求一种熏陶,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对提高幼儿的语言修养和今后的语言创作极其有利。

课题组人员广泛查阅资料,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和一线教师、家长朋友交谈了解,目前孩子们的喜欢并乐此不疲沉浸其中的童话故事涉及到了中华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故事、格利童话、安徒生童话、迪斯尼童话、一千零一夜、郑渊洁童话等,范围广,容量大,表现方法来看大部分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但这二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有些童话孩子们甚至在耳熟能详的情况下依然愿意多次聆听,如果你讲错了一个细节或读错了一个字,这些小精灵们就会忙着帮你矫正,足见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珍贵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了1200多篇童话,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表白:“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他的精神生活才充实,才有价值。”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投放入班级阅读区角里,用最自然的方式与孩子们见面,观察孩子们的反映以及他们关注点的交集,这些都成为孩子们餐前饭后、区域活动、自主活动的选择之一,充分提供班级人员主题活动生成的空间,师幼自然围绕童话故事产生互动和交流。

二、运用班级“小舞台”、幼儿园“小剧场”的方式,通过师幼家园创编剧本,启发引导幼儿立体呈现童话故事,在积极环境下促进幼儿运用语言。

《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有了童话故事的经验,有了对故事人物的交谈,有了想要身历其境的主动愿望,孩子们的行为和语言就有了呈现的渴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我们充分尊重了孩子的年龄特点,懂得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联合会产生积极互动。需要采用服装、道具、舞台、音乐促进幼儿运用语言呈现她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幼儿园班级区域中打造的“小舞台”,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不需要华丽的装饰,但这是面向全班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最佳场所,家长和孩子提前预定排顺序,小观众们共同欣赏;幼儿园“小剧场”借鉴了成人文化生活活动“话剧小剧场”,面向的范围是全园小朋友,采取定期上新,邀请其他年龄段小朋友和家长朋友。最初的表演层次结构比较简单,随着幼儿对童话故事的熟悉和深入的喜爱,会追求细节,形成结构上的上升,童话剧本自然产生。由于幼儿年龄段的差异,语言呈现的能力小中大班区别很大。

幼儿童话剧剧本创作有着许多不同于成人戏剧的特殊的艺术规律,它需要给予儿童观众心灵的感染和陶冶,让他们体验精神上的愉悦与舒适,欣赏儿童剧和参与儿童剧表演对儿童的美感发展、情感培养和人格完善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特别是从创作到表演的全过程,对幼儿语言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班剧本中角色对话以重复句为主,幼儿群演,家长教师担任主要对话角色;中班有较为复杂的疑问句,群演分组,主角能够呼应对话;大班幼儿语言量丰富,对故事复述的能力帮助其很好驾驭主角和配角,几个主角同时分配,群演调动,较为自如。通过对幼儿黄金注意力的分析,小班幼儿不超过7分钟,中班幼儿不超过10分钟,大班幼儿不超过15分钟,表演者和欣赏者没有成人那样强的自制力,所以开头就要快速地入戏,简洁地展示时间、地点、环境和背景等,引出故事的起因,主要角色亮相后显露全剧的主要矛盾等,吸引小观众看下去。文字表述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童话剧因为幼儿年龄的特点更加要注重故事的形式表达,所以音乐、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对于讲好故事,语言生动那是最受欢迎的。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孩子们多次琢磨才能形成的,思维和语言的交相呼应,语言才能日臻丰富。

三、激发幼儿运用获得的语言经验,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依托童话故事,幼儿复述甚至仿编能力很强,但是,在离开了文学作品后,如何有机、灵活、恰当地运用,即让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句式能更好地和幼儿生活链接,在日常生活中幼儿能迁移优秀的文学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在生活中自主讲述的能力,这是创造性的尝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的生活离不开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幼儿生活经验讲述的过程正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

1、鼓励幼儿大胆讲故事,分享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

表演和回味是相辅相成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剧目的表演,不仅对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对别人的角色发生兴趣,语言的吸引力会促使他想试一试,所以分享要及时。

2、走进真实的小剧场,开展亲子活动。

这一项内容是基于家长和孩子已经产生了表演的共鸣,需要得到更多的信息,于是高规格的模板是十分重要的,小剧场表演中有十分精美的剧目,专业演职人员的语言感染力是无可比拟的,孩子们非常愉悦,模仿学习正是孩子们的原动力。

3、主题教学内容中继续纳入优秀童话故事,保持话题的新鲜感。

教师要做有心人,精心的观察,科学的预设要及时,童话故事读本的及时补充和更新,是给与孩子们更多语言信息量的根本,阅读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重视阅读,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4、自由结合表演,自主形成剧本。

幼儿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的。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宽松的氛围是孩子自由的前提,教师和家长要能够看懂孩子们的行为,尊重幼儿边思考边实现边满足的内心。

总之,在幼儿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赢的家长积极配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使用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及时鼓励,积极引导,用赏识的眼光支持培养幼儿成为适应环境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2001

3、文学语言生活迁移讲述的有效尝试,周萍,袁玉清2011《幼儿教育研究》

4、《全语言教育理念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挑战》祝士媛

篇7: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学科论文

科研论文:创设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提高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

【内容摘要】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阅读环境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发展中的幼儿,阅读环境对幼儿分享阅读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从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关注幼儿兴趣点,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图书材料相互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表达,以激发大班幼儿对阅读活动的愿望,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关键字】

多元化 阅读环境 大班 阅读能力

幼儿分享阅读,是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之一,它被教育界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世界各国的幼教专家们十分关注分享阅读,特别是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他们特别的重视幼儿分享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分享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分享阅读具有先进的理念,能使儿童受到完整的阅读教育,提高阅读能力,帮助儿童从依赖阅读走向独立阅读,为终生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愿望,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更加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阅读环境即一种气氛,它客观的存在于幼儿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并以其独特的暗示、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生理和心理都正处于迅速发育发展中的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经验。因此,创设分享阅读的环境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益处的。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大环境”主要是指包括家庭、幼儿园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关注幼儿分享阅读,包括正确的理念、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途径等,形成支持幼儿分享阅读的良好氛围。相对于社会“大环境”,各个幼儿园、不同的家庭、乃至各个具体活动开展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小环境”,我主要是进行“小环境”的探究,在班级中为幼儿创造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阅读环境,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享受阅读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分享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分享阅读它强调的是“享受”,既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让孩子享受到成人的爱。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把情感交流和共同参与放在首位,注重关注每个孩子。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创设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自由、愉快的语言运用的外部氛围,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交流,这样,在教师积极情绪的引导下,在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随意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孩子们乐意参加活动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成人的爱,于是在活动中,老师开心、孩子更开心。如:在《气球飞起来了》这一故事中,第一张图片是兔妈妈把一串气球给小白兔。有的孩子认为今天是××节日,妈妈送礼物给小白兔;还有的孩子则认为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卖气球的,就吵着让妈妈买一串、、、、、、孩子们说的这一切都是符合情理的,教师不可以武断的态度,轻易予以否定,而是应该创设民主气氛,尊重孩子们的看法,鼓励他们合乎情理的不同讲述,以鼓励的、亲切的态度,小心地呵护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嫩芽,使孩子们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孩子们讲述的欲望,使孩子在良好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幼儿语言的学习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因此,我们应当为幼儿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分享阅读训练、培养分享阅读能力。因此,我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有文字符号的环境中。这个环境是真实的,能看、能听、能说,让孩子们感到文字与自己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他们身边一个个玩具一样,可以随时运用、表达,使他们对文字、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产生学习和参与的欲望。

1、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真实的物质阅读环境。

在活动室里,凡是幼儿能接触到的、视线能看到的玩具、物品、墙饰上标上汉字,把与读本密切相关的汉字用不同的形式张贴于阅读区中,有的“一字开花”在墙上,有的挂在架子上,摆在窗台、柜子上,让幼儿自由朗读、组词。这样,通过标牌文字提示,与物品建立起意义联系,帮助孩子形成有效阅读意识。

2、创设课内阅读环境与课外阅读环境

课内阅读主要是指教师在专门的阅读时间里对幼儿进行阅读训练。因此要求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静、优美、宽敞、明亮,有一定文学氛围的环境。以光线充足、不易受外界干扰处为佳,投放一些软靠垫,所使用物品的高低要适合于幼儿。课内阅读可以是集体阅读,也可以是休闲或分散阅读,课内阅读一般是以书籍为主要形式,因此在环境的设置中,要求读物及时更新,投放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为了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适时播放一些轻音乐,需求幼儿安静看书,低声交流等,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图书阅读规则,“三轻”即走路轻、说话轻、那放轻;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上;看书时不折书、不拖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图乱画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环境是指除课内以外的一切机会和场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外出郊游时都可以进行,并不一定以书本为主要内容,更多的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在季节的变化中、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丰富的大千世界,从而提高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

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1、创设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潜在的课程成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注意为幼儿提供指向性的环境体验、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在班级中开设主题阅读墙,以主墙面、图书区的环境创设为主,生活环境、活动区为辅,努力营造有趣味的阅读情境,促进班级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把主题活动和分享阅读更好的优化结合,以主题活动引导环境布置。如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天气变化,和幼儿动手制作了“天气预报台”的展板,引导幼儿画出各种天气预报卡,老师在旁边贴上相对应的汉字,幼儿每天可以操作记录天气的变化,孩子们在操作、记录中相互合作、自由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更为活跃、兴趣更为浓厚,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分享了快乐。

2、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幼儿。

为幼儿创设了四个独立的小区域,分享阅读区、小手操作区、小小播报台、梦想剧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里,让幼儿能更好的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分享阅读区:精心设计班级中的阅读区,专门开辟了“汉字宝典”专栏,制作了一朵朵漂亮的花,把一个个的汉字置于花儿之中,每周根据读本及时更换花朵中的汉字,既美化环境,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设立“天天读句角”,孩子们可以在区域活动、晨间活动、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朗读,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分享阅读的乐趣。

小手操作区:小手操作区我从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材料,投放材料,让幼儿在进行对应、排序的游戏操作中,自主地识得字、词和句型。比如:《词语接龙》、《找朋友》的操作卡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更不断促进他们动手、动脑、动嘴的尝试探索,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还在班中设立了废旧图书回收箱,幼儿可以将家中的旧书、破损书集中到这里再利用。幼儿将破旧图书拆散,重新组合成故事,装订成册,相互讲解,既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废旧的图书、蜡笔等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开展自制图书活动,并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孩子们阅读图书的兴趣也随之增强了。

小小播报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敢说、想说、乐意说、大胆说的空间,同时更好地学习倾听,我设置了《小小播报台》,让幼儿轮流播报当天的新闻信息、天气预报,能更有目的性培养幼儿大胆进行表达,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更有成功感!

梦想剧场:在表演区我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情景道具(房子、大树、花草),让幼儿在这样的舞台上来进行故事人物的简单对话和周围人、物、情景的再现,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及激发幼儿表演欲,给幼儿最大的语言发展表现空间,开展故事表演,通过让幼儿扮演书中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再现图书内容,这样,不仅加深了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把阅读游戏化,幼儿更容易接受。如:大班读本《苍蝇苍蝇快走开》的阅读活动中,在表演区中幼儿把玩具苍蝇系在长长的细铅丝上,操纵苍蝇一会儿落在娃娃的眼睛上、一会儿落在胳膊上„„孩子们一起赶苍蝇,并反复使用“苍蝇苍蝇快走开,不要落在××上”的句式,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游戏,很快就熟知了读本的内容。

3、创设一个看、听、说等多器官综合运用的教育环境。

简·豪斯顿在《教育可能的人类》中谈到,如果我们的教学中让“孩子们跳舞,品尝,触摸,听闻,观看和感觉信息,他们几乎能学一切东西”。也就是说,如果在学习中能动用各种器官,学习效率肯定会增长。在活动中应尽量采取多种方式让幼儿开动各种感官的功能,培养幼儿的分享阅读能力。比如,在“看读”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不仅要一起认真看画面,同时,通过家长的讲解,与幼儿的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手指还可随故事情节在画面上移动,进行点读、滑读等;“听读”主要是依赖于父母、教师的朗读或听录音磁带,家长、教师的朗读必须咬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还应用眼神与表情和幼儿交流思想情感,用声音、手势、身体描摹形象的情状,使幼儿如临其境,如闻其人,如见其人,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听清、听懂、爱听,更好地培养其专注的倾听能力。在班级中开设了“视听角”,在这个角里我们不仅投放了随身听、音乐磁带、故事磁带,而且在故事磁带上动了一番脑筋,我们改变了以前只有外买的故事磁带,变听陌生人讲故事为听熟悉的人讲故事。其中有教师讲的故事;同伴讲的故事;爸爸妈妈讲的故事。这些故事幼儿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投入。

四、营造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利用家长半日活动,组织家长观摩阅读活动,引导家长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为孩子设置了专门的小书柜、小抽屉,每天抽出时间为孩子朗读故事,和孩子共同看画面,帮助孩子理解内容等等,激发对阅读的兴趣。老师还引导引导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阅读,如:家庭故事表演会,鼓励幼儿和父母一起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演一演书中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优秀的动画片。又如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同样适合在家庭中进行。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外出,通过看公路的名称、交通标志、商店名称、广告用语等,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边看边聊,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性。在同年轻段中举办“图书漂流瓶”的活动,发动家长收集许多的优秀读本,制定一定的规则,幼儿轮流借回家,资源共享,阅读优秀的儿童读物,扩大阅读的范围,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我们还指导家长在家长开展“快乐一刻钟”及拓展体验的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激励幼儿自信的阅读态度。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实践证明,创设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幼儿阅读环境,对幼儿分享阅读的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幼儿阅读环境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作用,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他们在阅读活动中不断地感知内化,获得丰富的感受与体验,逐步积累阅读经验,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交往、合作、动手能力也在逐步的提高,幼儿体验了成功、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各种环境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并且互有交叉,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更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提高幼儿分享阅读的能力。《纲要》中指出“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分享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幼儿的分享阅读吧,教师应善于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形成主题方案,培养幼儿探索事物的态度。家长应善于以开放的态度与教师及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为幼儿创设一个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当然,除了环境的创设外,我们还要还要更多的研究分享阅读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读本的教育资源,从不同领域加以挖掘、拓展、生成各种教学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研讨。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分享阅读的关怀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享受阅读的快乐,并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参考文献:

篇8: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一、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在早期的阅读活动中通常把知识与能力相互混淆, 其实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幼儿的早期, 学习的并不是全面的知识, 而是随着感受能力的提升形成自身基本的阅读能力, 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取其他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者是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的, 主要涉及三个部分。首先是幼儿的认读能力。它是阅读活动的基础, 通过对文字符号进行感知, 即把字和语音结合起来认读对应的文字的能力。先识字然后读书这是我们通常的做法, 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它混淆了成人与早期儿童的阅读。在早期儿童中, 阅读认读能力不能够简单地等同于幼儿的识字方面, 而是通过阅读使得儿童建立起语音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以及了解汉字的一些较为简单的规律。其次是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 阅读技能是否掌握由它进行来检测, 它是阅读者通过感知形影的阅读材料, 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对文字符号进行意义结构的能力。在这里文字不再是符号本身, 而是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定的意义。这个过程不是被动的,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虽然早期儿童知识经验是较为有限的, 但是也要促进其积极建构知识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应的思维能力。再次是鉴赏力。这是阅读活动的较高层次, 它是指阅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以及价值等进行的鉴别、评价的能力, 是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互交融的一种心理过程。

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1. 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相关的心理学家提出环境可以产生塑造效应和激发效应,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宽松积极的环境以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及兴趣, 使得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班内环境设置独立的语言阅读区, 摆放一些垫子、枕头, 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然的环境, 使得他们在潜意识中接受阅读的乐趣。并放置一些操作材料, 通过游戏让他们感知阅读文字, 帮助他们获取文字信息。

2. 绘本阅读,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主要材料。

对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从故事入手, 从而使幼儿脑海中关于图书的认识得以提高。其中绘本阅读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主要材料, 在绘本里, 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 而是存在很多可以给人们充满想象的图片;从孩子的发展特点来说, 读图是他们的强项, 图画就是他们进入故事国的密码, 单纯的文字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绘本这个媒介, 他们用耳朵来听成人读故事, 用眼睛看精美的图片, 通过语言和画面的双重刺激, 促进幼儿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1. 教学策略。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合理的早期阅读目标———“让幼儿从无目的的翻看, 到能看、能说”。然后在将这一目标根据指南进行分解, 其中包括: (1) 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2) 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 (3) 专注地阅读图书。这些目标的制定, 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语义策略。

在幼儿的阅读过程中, 和幼儿一起阅读, 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使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 进而增强其理解的能力。或者使用复述策略:按照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主要是帮助幼儿进行对阅读材料回忆。通过这些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识记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力。

3. 家园结合。

幼儿园通过讲座、家园联系栏等方式, 向家长宣传幼儿早期阅读的价值以及相关知识教育, 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早期幼儿阅读理念, 给幼儿创造一定的环境, 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如家长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故事知识, 每天设置一些时间与幼儿共同阅读。通过家庭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帮助它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及口语与书面语的对应的一些规律, 提高他们对于文字等相关知识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对其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因此在其阅读教学过程中, 需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 这样才有助于真正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初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 (11) .156~157

[2]丁珊莉.在活动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 (6) .428~429

上一篇:矿上成立十周年征文下一篇:如何让议论文的观点得到严谨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