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概念

2024-04-26

审计概念(通用6篇)

篇1:审计概念

附件

4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相关概念的说明

“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范围包括: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和机构。地方人大、政协、司法等机关单位视同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填列。

“经费补助事业单位”是指:接受国家经费补助的事业单位,包括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全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

“公用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予以财政补助的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公共交通等事业单位或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不含融资平台公司性质的公用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审计中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的认定,应参考财政、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监4部门按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名录及债务余额核实表》(财预„2010‟525号)文件附件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四方对账”的结果。

对于企业法人性质的单位,四方一致认定属于融资平台公司的,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填报相关的政府负有偿债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情况;对于四方认定有异议或不认定的,一般不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填报,但要调查这些单位是否存在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或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如有,作为“其他单位”填报。

“其他单位”是指:除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四类主体之外,有政府负有偿债责任债务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债务的单位,包括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这些单位可以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座谈了解加以认定。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且不能或不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府投资项目,如市政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卫生、基础科研、义务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是指:地方政府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财政资金,不包括车辆通行费收入和学费收入。

“担保”包括: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采取直接或间接方式为债务人提供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种形式:为融资行为提供抵押、质押担保或出具担保函;承诺在借款人偿债出现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提供临时性偿债

资金;承诺当借款人不能偿付债务时,承担部分偿债责任;承诺将借款人的偿债资金安排纳入政府预算。

“当年综合财力”是指:当年一般预算本级财力、政府性基金本级财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财力和预算外财政专户资金本级财力之和,其计算方法详见表8。

“银信政”是指:银行(委托人)委托信托公司(受托人)设立单一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用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并将信托计划分卖给投资者的金融合作模式。

“回购”主要是指:BT(建设—移交)模式的建设项目,由项目公司自行筹资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项目公司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进行回购的过程。BT模式是政府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篇2:审计概念

或许对很多企业来说,安全审计只是个名词而已,并不清楚它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许多企业想要对自己的信息系统实施安全审计,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也不知道如何开始,而同时受限于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企业也很难找到成体系的安全审计知识。

审计

审计,英文称之为“audit”,基维百科上给出的定义是评价一个人、组织、制度、程序、项目或产品。审计执行是以确定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还提供了一个可内控的评估系统。审计的目标是在测试环境中进行评估工作,并表达人/组织/系统等的评估意见。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审计要求只提供合理、无重大错误的保证报表,审计往往是通过统计抽样。也可以这样理解审计,审计(Audit)是指检查、验证目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用以检查和防止虚假数据和欺骗行为,以及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标竿和其它审计原则。

各国各级政府、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独立的审计部、审计委员会、审计署等机构。以往的审计概念主要用于财务系统。财务审计是用真实的和公正的财务报表来体现的。传统的审计,主要是获取金融体系和金融记录的公司或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而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份的企业、机构和组织的财务系统都运行在信息系统上面,所以信息手段成为财务审计的一种技术的同时,财务审计也间接带动了通用信息系统的审计。审计已开始包括其他信息系统,如有关环境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

IT审计

信息技术审计,或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信息技术(IT)基础设施控制范围内的检查。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做出判断的过程。

IT 审计最早出现在IT应用比较深入的金融业,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IT审计的目标是协助组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其责任,以达成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的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该组织的业务战略目标,提高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相关要求。

信息安全审计

随着2002年美国安然公司和世通的财务欺诈案爆发后,美国紧急出台了萨班斯法案(SOX),赋予了“审计”新的意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 Sarbanes-Oxley Act)》的第302条款和第404条款中,强调通过内部控制加强公司治理,包括加强与财务报表相关的IT系统内部控制,其中,IT系统内部控制就是面向具体的业务,它是紧密围绕信息安全审计这一核心的。同时,2006年底生效的巴赛尔新资本协定(Basel II),要求全球银行必须针对其市场、信用及营运等三种金融作业风险提供相应水准的资金准备,迫使各银行必须做好风

险控管(risk management),而这部“金融作业风险”的防范也正是需要业务信息安全审计为依托。“

信息安全审计”成为企业内控、信息系统治理、安全风险控制等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美国信息系统审计的权威专家Ron Weber又将它定义为“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篇3:审计风险概念及其模型重构

(一) 蒙受损失论

蒙受损失论强调审计风险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 对审计风险的关注主要在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但不能回答审计主体为什么愿意容忍审计风险存在, 另外, 审计主体蒙受的损失既包括能计量反映的损失类型, 也包括不能计量反映的损失类型。这些损失可能单独产生, 也可能以不同的组合混合出现, 在此定义下的审计风险是难以完全度量的。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吴联生 (1995) 认为, 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徐政旦、胡春元 (1998) 认为, 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应从广义上解释, 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 而且包括营业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债或倒闭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

(二) 意见不当论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认为,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 (或重大错误陈述) 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 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而在“意见不当论”的定义下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意见不当论”的缺陷是未指出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与蒙受损失之间的联系, 而理论上的审计风险含义与审计主体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可能不一致。

(三) 蒙受损失论与意见不当论的结合

笔者认为审计风险是CPA对会计报告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并因此承担责任或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即认为审计风险一方面既包括对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的保留意见等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的风险, 也包括对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肯定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意见后, 由于环境因素而被迫承担的惩罚或损失, 如被提起诉讼造成的风险。无论遭到哪方提起诉讼, 对于CPA及其事务所而言, 都可以称为“诉讼风险”。该定义强化了风险就是承担责任或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审计角度看, 风险是指审计机构在审计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审计主体的实际审计效果与预计审计效果发生背离, 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审计效果与预计审计效果的背离程度 (重要与否) 与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之间应是正相关关系。

审计风险分为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 “意见不当论”属于理论层面, 而“蒙受损失论”属于实践层面。笔者认为, 作为审计理论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定义, 审计风险是CPA对会计报告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并因此承担责任或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该定义更能从本质上全面揭示审计风险的内涵。从逻辑的角度透视审计的过程发现, 在审计过程中, 实际发生的结果与审计预期发生差异或不一致, 并且超过了预先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这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内因, 而被提起诉讼并要求承担责任则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外因, 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审计风险才得以形成。可从以下两种意义上进行分析:一是从定性意义上, 审计风险可理解为理论层面的“意见不当”与实践层面的“蒙受损失”。而“意见不当”又包括会计报表无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有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审计意见 (误拒险) , 以及会计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 (误受险) ;而“蒙受损失”则包括误拒险→提起诉讼→实际受损 (追究机制) 以及误受险→提起诉讼→实际受损 (追究机制) 。二是从定量意义上进行分析, “审计风险=审计预期 (重要性水平) -实际结果=差异”, 其中正差异包括不可接受正差异→提起诉讼、可接受正差异;差异为零时是理想状态;负差异包括可接受负差异、不可接受负差异→提起诉讼。

审计实际结果相对审计预期在时间上具有的滞后性, 造成“差异”客观存在。站在先时间 (计划时间在前故称为先时间) 的角度观察, 差异并未真实产生, 只是具有可能性, 三种差异发生的概率之和为1;站在后时间的角度, 差异已经发生, 是为结果。审计风险就是站在先时间的角度对差异的理解。

二、审计风险模型重构

(一) 现有审计模型及其不足

审计风险受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 基本模型由审计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要素构成。由此, 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审计客体风险×审计主体风险=财务报表风险×检查风险”。但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对审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同, 导致不同时期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型也不相同。从审计发展的阶段性看, 审计已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审计阶段、正在向全面推行风险导向审计阶段迈进。在不同的审计发展阶段,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变是人们对审计风险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 都对审计工作的开展确立了框架, 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控制审计风险指明了方向。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不能解释部分CPA偏好审计风险的原因问题。即使CPA发表了不当审计意见, 他仍然可能没有任何损失, 反而因为投入成本的减少, 而使自己的收益达到最大;二是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社会原因, 而实际上, 审计风险是审计行为与内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将固有风险概念肆意扩大很牵强;三是无法满足对财务报表审计整体审计风险的把握和控制。

为提高审计质量,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的国际审计与保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于2003年发布了一系列新准则, 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ISA200准则中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实施审计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以便将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在ISA315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实践的发展而应运而生, 体现风险导向的思想, 更加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CPA执行风险评估程序。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性, 使审计视野进一步拓宽。该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两个层次考虑独立审计风险, 但仍未能克服原有模型的不足。将审计风险局限于财务报表风险并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这种纯粹站在CPA角度的考虑会导致审计工作失信于广大报表使用者,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只是一种发表不当意见的风险, 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前提, 但并不必然导致CPA及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责任或者遭受损失。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审计风险模型。

(二) 审计风险模型的重构

在已有的模型中, 都是假设审计风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但实际上审计风险与其影响因素之间既可能是正相关也可能是零相关甚至是负相关。实际的审计活动中, 在个体人为效应的影响下,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和诉讼风险之间可能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因此, 应从以下思路重构审计风险的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诉讼风险

审计风险来源于重大错报, 酝酿于CPA的审计测试失败, 而最终形成于被报表使用者提起诉讼。其中, 计划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成正比关系, 而其与诉讼风险之间的关系则受到许多复杂因素诸如法制环境等的影响, 并不能简单地用正相关或负相关来描述, 因此在公式中用加号连接。

诉讼风险是组成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部分, CPA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慎重对待。对诉讼风险的评估直接关系到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CPA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采用以诉讼风险为主导的审计风险模式, 其宗旨就是使审计风险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下, 有效减少外部审计的法律责任, 因而风险导向外部审计的目标就是通过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风险来服务于审计主体, 以维护审计主体自身利益。当然, 建立以避免诉讼风险为最高标准的风险导向审计不仅将使审计转为惟利是图, 而且也将逐步降低审计质量, 无法实现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的目标, 从而丧失整个行业存在的基础。如果建立起以诉讼为起点、以经营风险为目标的新审计模式, 在现阶段将是一种现实、有效、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楚堂:《论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研究》2006年第2期。

[2]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 《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3]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 《会计研究》2004年第2期。

[4]陈志强:《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 《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篇4:审计概念

一、审计质量

目前,关于审计质量的概念,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尚没有明确的限定或权威性的阐述。早期讨论审计质量概念的国外学者有DeAngelo,她在1981年发表的“Audit size and audit quality”一文中将审计质量定义为会计师发现客户的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报告这些违规现象的联合概率,并提出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的可能性取决于会计师的技术能力,而报告违规现象的可能性取决于其独立性。Zoe-Vonna Palmose认为:“审计质量实际上就代表保证的程度”,即对包含重大遗漏或错误表述的财务报表审计清楚的可能性,从审计失误的角度进行表述,其保证程度越高,审计失误将会越小,代表的审计质量水平就越高。

对于审计质量的概念,我国还没有明确的限定或权威性的阐述,广大研究者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定义审计质量的概念,众说不一,各执己见。

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界定的审计质量概念,通过比较以上对“审计质量”或“审计工作质量”的各种描述可以看出,其表达形式、表述方法不尽相同,所确定的针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概念的基本涵义、范围各有侧重,宽窄不一,但都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最终反映在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上,因而该审计质量就是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持这种观点的人们是把对物质产品质量的概念运用到审计的质量上来,他们把审计看作是一种生产过程,这个生产过程的结果就是要提供财务审计信息,其最终产品就是财务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是审计过程的结果即财务审计报告,至于这个“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或者产出财务审计报告的过程如何,其质量怎样,并不包含在审计质量范畴之内。

(二)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为了既抓住审计质量的本质,又使审计质量的概念简单明了、便于控制,应把审计质量理解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即审计工作的优良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外勤工作和报告三个阶段)的质量,最终体现为财务审计报告的质量。”这种观点的显著特点是将审计人员的质量纳入财务审计质量的范畴,便于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

(三)第三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审计是包括了审计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因而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的优劣程度。

笔者认为,上述第一种观点过于狭窄,不能充分体现审计活动提供的审计服务的质量特征。因为审计质量与产品质量有所不同,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外在的表现,其外在质量和内在质量大都有视觉的展现,能给人以观感,有一种直接的、外在的、具体的形象表现,人们容易判断其优劣程度。而审计工作则不同,审计工作的特征和基本职能决定了审计工作结果的表现形式——审计报告是相对抽象的,是很难用带刻度的尺子去衡量的。审计的产品——审计报告需要一系列的审计工作来支持,没有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判断,也就不存在审计报告这一书面文件,但审计包括一系列具体过程——审计计划、收集证据、审计判断、提出意见和结论,具体的审计报告只是审计过程的结果。审计结果仅仅是审计过程内容的一部分,它同审计过程中其他工作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审计结果质量仅仅是审计质量的部分体现。考察一项审计活动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的质量,不能仅仅局限于该项活动的结果,而应当将形成其结果的整个活动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该项审计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而第三种观点只强调了审计过程的质量,虽然这个过程也包括审计的报告过程,但还是割裂了审计服务与一般产品或服务的共性,没有突出审计产品对使用者影响的直接性;相比之下,第二种观点实际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揭示了财务审计质量的落点及其制约因素,但用审计工作的质量或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来表述财务审计质量还是稍嫌模糊。

以上观点的共同缺陷是套用一般产品的质量概念分析审计质量概念,没有或很少体现审计质量特征。上述观点针对审计活动提供的传统财务审计服务定义审计质量,并没有在审计功能拓展的背景下定义审计质量,即原有的审计质量概念没有囊括审计功能拓展后所有服务的质量,导致审计概念理论滞后于审计实践。

二、审计功能拓展条件下的现代审计质量

(一)审计功能拓展条件下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

审计功能拓展后,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从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服务扩大到了鉴证服务和审计认证。传统财务报表审计是审计师服务拓展的基础,这一层次的服务立足于审计的基本理论,遵循相应的审计准则;审计师服务拓展的第二层次是鉴证服务领域,这一层次的鉴证对象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遵循的相关准则是鉴证准则,需要审计师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该类服务;审计师服务拓展的第三层次是审计认证领域,这一层次的认证对象包括各种信息,范围更加广泛,对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也更高。

审计服务、鉴证服务和审计认证都是以现代审计本质为基础而开展的服务,他们一般存在三方的契约关系(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服務提供者),旨在提高和报告信息质量,本质上都体现了对受托经济责任的特殊经济控制观。审计服务是对客户以财务报表为载体的历史财务信息(即已经发生的财务信息)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客观、公允地发表意见;鉴证服务包含审计服务,是对客户以书面认定为载体的历史的、正在或将要发生的相关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做出专业判断;审计认证包含鉴证服务、对客户相关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做出专业判断并进行认定,其认证的载体又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书面认定、某项声明、某种活动、某种行为或某个虚拟个体(如网站)。

(二)新的服务领域对审计质量概念的影响

审计功能拓展使得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范围扩大,进而使得审计主体责任范围扩大。审计主体承担的责任与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保证程度成正向关系,客观上要求审计主体对其服务质量负责,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与其提供的特定服务相对应的适当质量的服务。因而,现代审计质量不再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现代审计质量包括审计活动提供的各种服务质量:审计服务质量、鉴证服务质量及审计认证质量,审计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改变。

1.审计质量的内涵缩小了

审计功能拓展前,传统审计质量指财务报表审计服务满足委托人及其他相关者正当利益需要的程度,审计质量具体包括审计活动过程质量和审计活动结果质量;审计功能拓展后,现代审计质量指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满足经济控制,以保护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及其他相关者正当利益需要的程度。审计质量具体包括审计活动过程质量和审计活动结果质量。即:传统的审计质量指财务报表审计服务质量;审计功能拓展后,现代审计质量指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质量。

2.审计质量外延扩大了

审计功能拓展前,传统审计质量仅包括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审计功能拓展后,现代审计质量包括审计服务质量、鉴证服务质量及审计认证质量。审计活动提供的具体服务具有不可逆转的拓展趋势,但这种拓展不是没有界限的盲目的拓展。对于这一观点,蔡春教授的见解可以解释。蔡春教授认为:“为了确保具体审计认证不会出现盲目的和无限制的拓展,审计师应当结合具体服务拓展的四个主要约束条件来考虑审计认证拓展的纬度问题”。

随着审计功能拓展、审计活动服务领域扩大,审计质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顺应这种历史潮流,理所当然地应赋予现代审计质量概念以全新的内容。

三、现代审计质量概念的特征

审计活动提供的服务是一种特定的服务,其质量既具有一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内涵,更具有审计质量独有的特征。下面,笔者将联系质量概念,从审计活动本质出发,分析现代审计质量概念的具体特征。

按照审计关系人理论,作为审计委托人的第三方关系人(财产所有者)委托或授权作为审计人的第一关系人对作为被审计人的第二关系人(受托经管者)的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审计人接受委托或授权后对被审计人实施审计,然后将审计结果报告审计委托人,以此对被审计人责任履行状况予以证实。审计人如有审计处理权即可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施直接纠偏,这种控制作用体现得较为明显;审计人如果没有审计处理权,那么这种控制作用则表现得较为间接,即通过审计报告将问题反馈给审计委托人,由其实施纠偏行为。同时,由于审计客观存在的巨大威慑力量,其反馈给被审计人及其他关系人的审计结果信息也可起到间接的纠偏作用。

因此,审计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控制行为,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控制活动,通过该活动保护委托人及其他相关者的正当利益,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因而现代审计质量概念必须体现以下特征:

(一)体现审计本质

审计本质的代表性观点是经济控制论,这种观点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理论,认为审计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控制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状况的活动。现代审计质量是对审计活动提供服务效果的评价,即对审计活动提供服务控制效果的评价。

一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表现为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审计质量同样表现为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程度。经济控制需求是审计质量中的需求之一,现代审计质量概念必须包涵对该种需求的满足程度。因而,现代审计质量概念应该体现审计本质。

(二)保护委托人及其他相关者的正当利益

审计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中经济控制的需要而产生。如果不存在审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的正当利益就不能得到保护,相关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无法维系,已有的社会化大生产就不会产生并发展壮大。因此,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控制活动,其直接目标就是保护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的正当利益。如果审计主体偏袒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必然违背审计本质——经济控制。

因而,现代审计质量概念应体现保护委托——代理关系中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的正当利益的特征,即审计质量应体现对该种需要的满足程度。

(三)满足评价审计质量的需要

一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通过其结果——产品或服务本身反映出来,评价其质量可以通过评价其最终结果质量来实现。审计活动的结果表现为审计活动提供的各种服务结果,即审计活动的结果质量表现为审计报告质量、鉴证报告质量或认证报告质量,但由于审计活动结果质量具有抽象性、模糊性特点,因而仅根据审计活动结果难以明确地评价审计质量。为了弥补该缺陷,必须补充评价审计活动过程质量,满足评价审计活动结果质量的需要。因而,只有将审计活动结果质量与审计活动过程质量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现代审计质量概念。

(四)现代审计质量表现为审计活动提供服务的质量

传统的审计质量指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质量。伴隨着审计功能的拓展,审计活动从提供审计服务发展到提供鉴证服务、认证服务。因而,现代审计质量应体现审计活动提供服务的质量,具体包括审计服务质量、鉴证服务质量和审计认证质量。只有这样,审计理论才能较好地发挥预测、解释审计实践的功能,使审计理论不落后于审计实践,并努力超前于审计实践。

篇5:审计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公司在与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方面拥有额外的产能。如果在某一年度,固定资产只使用了产能的80%,销售水平为$2,000,000。则完全产能销售水平为

A:$2,500,000 B:$10,000,000 C:$1,600,000 D:$2,000,000

2、假若你被邀请成为同业检查小组的成员。在判断被检查的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时,你应当考虑除下列那项以为的所有因素

A:与董事会及其下属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次数; B:在招收审计人员时必要的教育和经验要求; C:审计人员承担业务责任的程度;

D:包括在同业检查活动中的审计项目相关目标的范围和程度。

3、下列有关使用数据测试法审计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它可以直接检查控制措施; B:每次只能测试一个控制措施; C:每种类型要检查几个交易;

D:只有那些对审计师重要的控制措施才会被测试。

4、公司的某生产部门被发现在检查和确认签收商品数量方面措施不得力。为了评估生产部门控制盲点的严重性,审计师应当复核部门的哪一类账户 A:存货年末余额 B:年度存货采购 C:年末总资产 D:年度运营成本

5、在将某自动化系统与人工系统进行比较时,审计师应该指望自动化系统具备以下哪项功能?

A:消除职责分工的需要;

B:将职责分工概念集中在电脑系统及其应用程序上; C:展示更高级别的错误; D:以上都不对。

6、某内部审计师正根据《专业实务框架》,评估机构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性。该内部审计师应该

A:寻求有关方面关于风险管理程序的关键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的保证 B:承认所有机构为管理风险而应用的技术是大同小异的 C:确定并接受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程序

D:在处理风险管理程序的评估工作时采用与计划审计业务时应用的风险分析完全相同的方式方法。

7、风险评估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过程具有宝贵意义,这是风险评估有助于 A:教育管理层,使其明确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不断了解机构改革情况的重要性。B:确认管理层和内部审计师所忽略的风险。C:明确审计范围或需要审计的可审计业务。D:从审计计划中排除所有低风险领域。

8、以下哪项有关审计师的应有的职业审慎性的陈述是准确的 A:内部审计师在沟通业务结果之前应该开展详细的测试;

B:在内部审计师绝对确信某项内容时,才可以在业务沟通中提及该项内容; C:绝不应该将业务沟通看作是对有关内容提供了绝对正确的事实; D:内部审计师没有责任对改进提出建议。

9、下列哪项是审计方案中的恰当步骤。A:声明这项审计。B:观察有关的程序。C:定义审计目标。

D:对审计报告进行规划。

10、增值税以下面哪项为征收依据?

A:某公司的销售额与该公司从国内其他公司所购进货物的价值之差。B:销售不动产的价格与该公司为获利该项不动产所付出的原始价格之差。C:向关联公司销售产品的销售。D:某公司的销售利润。

11、管理人员在填写一份内部控制查问卷时对每一个问题都回答“是”,并声明所有列示的要求及控制活动都是他们程序的一部分。某内部审计师在进行初步调查访问时从管理人员处取回了调查问卷,但没有在现场复核管理人员回答的情况。该内部审计师的主管人对上述程序不满的原因是 A:业务信息应以某种方式得到证实; B:不能依赖内部控制调查问卷;

C:管理人员填写调查问卷时内部审计师不在场; D:调查问卷的设计没有涉及会计操作和控制。

12、观察法被认为是一项可靠的审计程序,但是它的用途有限。尽管如此,这种方法仍被用于许多不同的业务场合。对于观察法作为一种审计技术,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在填制内部控制调查问卷时,它是最有效的方法

B:除了存在性,它在证实其他任何审计认定时都是不充分的 C:在了解被审计期间交易是如何处理时,它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D:在确认是否发生舞弊行为时,它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13、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对一项欺诈调查得出结论,该调查揭示出对以前从未发现的已签发财务报表的两年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重大不利影响。内部审计主任应该立即通知

A:受到该发现影响的对财务报表负责的外部审计公司。B:适当的政府或管理机关。

C:适当的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

D:最终负责编制正确日记账分录的内部会计职能部门。

14、某内部审计部门采用整体测试技术来测试其工资处理系统。审计部门确定了计算机程序内关键的控制和处理步骤,并开发测试数据来测试它们。部门提交了全面的测试交易,假设内部审计师在测试结果中没有发现任何差异,审计师可以得出结论

A:所有员工全面薪金支付都是正确的,工资被正确的计算。

B:系统适当的记录了全年工作时间,并将数据提交给工资部门,进行了正确的处理。

C: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其他控制程序在过去一年中正确的处理了薪酬交易。D:以上全部。

15、当雇员从公司指定的旅行社购买机票时,有关机票的信息,包括机仓等级、购买日期以及公司旅行政策中规定的最低可选择的票费标准都将报告给部门经理。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是 A:公司旅行政策的执行质量。

B:确认处理雇员差旅报告数据所必要的成本。C:部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对比。D:支持雇主降低经营费用。

16、为测试借记的应收帐款是否代表了有效的交易,审计人员应 A:从销售日记帐追查至应收帐款。B:从应收帐款追查至现金收入日记帐。C:从应收帐款追查至销售凭证。

D:从现金收入凭证追查至应收帐款。

17、如果在支付货款之前验收报告与采购订单和发票不相符,最可能的原因是 A:可能从未经批准的供应商处购货 B:没有取得可得到的购货折扣

C:不及时的采购可能会造成存货短缺或过度供给 D:货款可能在未收到货物之前就已经支付

18、在测试存货控制的有效性时,内部审计师在工作底稿中指出该循环内许多账项调整涉及机床加工部的业务。该机床加工部去年同样导致了超常的多于其他部门的存货控制循环账款调整。内部审计师应该: A:与管理部门协商并采用其他业务程序,以确定机床加工部的交易循环控制制度和程序是否充分;

B:不再深入审计工作,因为业务工作方案中设计的分析性程序中未表明这点; C:提醒内部审计管理部门可能存在舞弊;

D:在工作底稿中注明下次检查时详细检查该问题。

19、以下哪项关于公司治理的陈述不正确? A:公司控制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机制。

B:管理层的薪酬方案是公司控制机制的组成部分。

C:因员工优先认股权或员工股票红利而导致的股东财富稀释属于会计问题,而不属于公司治理问题。

D:与董事会相比,公司的内部审计师对公司治理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0、国外子公司雇佣的事务所希望参照部分母公司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这要求首先复核母公司的审计工作底稿。他们直接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这些工作底稿副本,内部审计部门应当

A:不经外部事务所同意局提供所有审计工作底稿副本;

B:通知外部事务所现有状况,并要求其提供工作底稿副本或授权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提供;

C:通知外部事务所,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提供了相关工作底稿副本; D:拒绝在任何情况下提供审计工作底稿副本

21、一家大型公司管理层正面临着提高效率和生产率的压力。首席执行官要求内部审计师对管理层提出的对工作进行重新组织,由同一个人来设计、安装和操作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建议进行评价。下列哪一项可能是内部审计师对该建议的评价?

A:a.该建议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既不会提高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和生 产率。B:b.该建议将会削弱内部控制,并将给舞弊和非法活动带来更多的机会。C:c.该建议将会削弱资源分配和对用户的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D:d.该建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22、测试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方案应该

A:针对每项经营活动审计的具体情况而专门编制。

B:通用的,适合于各种情况而不必考虑部门的具体情况。C:通用的,以便对某特定部门的所有场合都适用。D:通过确保审查经营中的每一方面来减少重复工作。

23、以下哪种程序体现了公司保险部门的有效管理? A:保险经理接收关于保险项目的账单并支付相关款项 B:每年根据适当的价格指数对保险项目进行调整 C:最后的结算在提出并提交保险索赔后才谈判确定

D:保险政策总是围绕特定水平的保险项目提供最低保险费率的“承销商”来制定的。

24、以下哪项内部审计计划工具在性质上是通用的,并可用于确保各时期的恰当业务范围

A:长期计划; B:业务工作方案;

C:内部审计活动的预算; D:内部审计活动的章程。

25、流程再造是通过对基本业务流程进行全程分析、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完全的重新设计。预想的结果是在服务、质量、速度和成本方面的重大改进。内部审计师参与流程再造不应当包括以下哪项? A:为新系统制定审计计划。B:推荐应予考虑的领域。

C:确定本过程是否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支持。D:指导重新设计的流程的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对生产过程的跟踪进行自动化,应按下列顺序进行。A:a.分析、设计、构造、实施。B:b.设计、分析、构造、实施。C:c.分析、设计、实施、构造。D:d.设计、分析、实施、构造。

2、对某应付账款系统进行批量升级处理的程序应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A:旨在防止客户编号超过规定的现场长度的极限检查; B:旨在防止数据超出系统平台存储容量的检验数值;

C:旨在保证在适用条件下只有数字数据得到输入的现场检查; D:旨在保证应用正确交易数据文件的内部文件标签。

3、首席审计执行官得知一位助理内部审计师向其亲戚透露机密信息。首席审计执行官和这位审计师都是注册内部审计师。尽管该审计师没有从这笔交易中获益,但他的亲戚却利用该信息获取了高额收益。首席审计执行官处理此事的最佳方法是

A:口头训斥内部审计师;

B:立即解聘这位内部审计师,并向IIA通报;

C:由于这位内部审计师没有从此事中获益,因此不采取措施; D:告知IIA的审计委员会并根据公司的政策采取人事措施。

4、某内部审计小组被委派检查两年前工业产品部实行的“客户满意度测试系统”。该系统由该部门客户服务处进行的年度邮件调查组成。从过去12个月购货的所有客户中随机抽取100个采购部门作为调查对象,向其发送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长三页,包括30个问题,采用多种回答方式,例如有些是自由回答,有些是选择,其他问题则采用反应层次。客户服务处在9月寄出调查问卷,于10月15日将寄回的调查问卷结果制成表格。仅寄出一次邮件。如果顾客不返回调查问卷的话,也不进行追踪调查。在上一次邮寄调查问卷时,有45份调查问卷没有返回。在进行邮件调查时,不予回复引起的偏差是一个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一个样本(如客户服务处抽取的样本)中,不予回复引起的偏差会引起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A:难以计算样本均值和标准差; B:系统性的区别; C:置信区间会变窄; D:调查问卷过短。

5、如果生产厂家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改善订货分录、生产、销售和装运等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减少原材料和在制产品的数量,那么,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哪种舞弊风险?

A:从关联方采购。B:为假发票付款。

C:从原材料库存偷盗原材料。D:回避授权控制。

6、系统开发审计业务包括在各个关键点的检查,以保证开发过程受到恰当地控制和管理。这些检查包括以下所有各项,除了

A:对可用的硬件、软件和技术性资源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

B:验证用于程序开发、代码转换和测试的控制和质量保证技术的使用。C:在实施的每一阶段都要检查用户参与水平。

D:确定系统、用户和运行文档是否符合正式标准。

7、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因素,下列哪项不属于监督方面的实例? A:管理当局经常性地比较部门业绩与预算的差异;

B:数据处理管理部门经常性地对非正常数量的业务交易编制例外事项报告,并开展相应的调查以追究原因;

C:数据处理管理部门经常性地通过所提交事项的批控制总额;

D:管理当局已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对现金处理过程的控制结构开展定期审计。

8、在确定账面销售是否有效时,以下哪项信息将会是最为可靠的

A:从货运部总监处取得的一份备忘录表明另外有员工证实货运部已将商品运送给客户;

B:客户采购订单的复印件;

C:应收账款记录显示已从客户处收取了现金; D:商品的货运单、单独的装货单和发票。

9、一家正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公司必须考虑此举所涉及的成本、已有的控制措施、数据的安全性以及

A:因此而得到传输的数据数量 B:电信软件的文件处理 C:卖方提供的系统的灵活性 D: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10、在对某大件消费性商品库仓进行的年度实物盘点过程中发现了异常的存货短缺,为此安排了一次审计。年初仓库设置了一个循环清点程序以代替每月月底对某些商品进行全部清点的程序。循环清点程序似乎很有效,因为一整年里只对存放于仓库中的数千种不同商品进行了9次较小的调整。仓库管理者解释说根据各类商品清点的效率,15名仓库职员每人每天挑选一类商品进行循环盘点。该仓库中包括舞弊在内的与控制有关的问题发生的机会增加了,原因是 A:进行循环清点的项目由仓库职员挑选

B:设置循环清点程序来代替效率性较差的程序

C:作为循环清点的结果,只有9项较小的调整被记录 D:仓库职员记录循环清点信息

11、以下哪项控制措施能防止订购数量超出组织的需求?

A:在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书之前,由使用部门的一位主管审查所有采购申请书。

B:当系统显示库存水平较低时由采购部门自动重新订货。C:要求在接收一批新的货物之前复核采购订单的政策。

D:要求在储存新收到的货物之前确认收货报告和装货单保持一致的政策。

12、内部审计师想对计算机程序更改控制进行测试。下列审计步骤要证实的特定目标是只有经过批准才能更改计算机程序(即没有未经批准的程序更改)。该公司使用自动程序库系统,内部审计师取得了不同时期程序库系统内容表的副本。这些内容表能显示出上一次程序变动的日期、程序的版本号以及程序的长度。下列最能有效地证实上述目标的审计程序是

A: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随机抽取当前应用的样本,从这些样本追踪至程序更改批准表

B:对所有程序更改申请进行抽样,从这些申请追查至适当的批准和程序库中的更改

C:使用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当前程序库中的内容表和内部审计师以前得到的副本,比较并确认差异,选取差异样本进一步调查

D:获取过去六个月中由数据处理经理完成的程序设计清单,从清单中抽取样本并追查至程序更改批准表

13、首席审计执行官发现助理审计师更多地以口头报告来补充书面报告。助理审计师增加口头报告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口头报告可以减少支持审计结果所需的测试; B:用非正式形式表达,可以无需准备; C:用口头报告可以提高整体审计效率;

D:可以展开讨论并提供可能需要的其它信息。

14、对于部门经理打算限制工资增长的雇员,工资计算机系统却提高了他们的工资。为防止以后出现这种情况

A:工资登记簿应与雇员主文档相核对。B:工资主文档应与雇员主文档相核对。C:应该由工资增长的推迟工资的增长。

D:工资增长的推迟应该经过各职部门明确地批准。

15、下列对审计意见的定义最恰当的是 A:重大审计发现的汇总。

B:审计师对被审计情况的职业判断。C:审计报告中必须包括的结论。D:关于应采取纠正行动的建议。

16、某审计经理决定由工作小组来决定是否采用一项新的工作程序,在允许工作小组制定决策后时,该经理应该意识到工作小组倾向于制定 A:很保守的决定,以免承担责任。

B:比个人决定速度更快的决定,因为在工作小组里可以集中更多专家的意见。C:没有个人制定决定精确的决定。

D:比个人更冒险的决定,因为群体做决定,个人需承担的责任小。

17、通过应用以下哪项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一个分布式信息技术系统完全停止运行的可能性? A:例外报告 B:故障弱化保护 C:备份和恢复

D:数据文件安全性

18、“应该是”流程图在六西格玛方法中的哪一个阶段中使用? A:定义 B:测量 C:分析 D:改进

19、一家大型公司管理层正面临着提高效率和生产率的压力。首席执行官要求内部审计师对管理层提出的允许操作员访问程序文档并培训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的建议进行评价。下列哪一项可能是内部审计师对该建议的评价? A:a.该建议将会削弱资源分配和对用户的需要作出反应的能力。

B:b.该建议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既不会提高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和生产率。C:c.该建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率。

D:d.该建议将会削弱内部控制,并将给舞弊和非法活动带来更多的机会。

20、一个美国公司和一家欧洲公司在欧洲证券交易所购买相同的证券并持有1年,在这一年中欧元相对于美元发生贬值。相对于欧洲公司的回报,美国公司的回报将 A:不变。B:无法确定。C:变低。D:变高。

21、一位银行内部审计师希望确定是否所有贷款都有充足的抵押担保,是否根据最近的付款日期进行分类,是否恰当地划分流动和非流动两类。为实现这些审计目标,以下哪项审计程序最佳

A:使用通用审计软件读取贷款总文件,根据最近的一次付款日期来划分其流动性,按流动和非流动性进行分层统计抽样。审查抽取到的每项贷款是否正确进行抵押和分类

B:抽取超过一定限额的一组贷款样本,确定它们是否属流动性并正确分类。对每笔经批准的货款,证实其年限和分类

C:对所有货款申请进行发现抽样,确定是否每个申请都附有抵押声明书

D:选取贷款支付的样本,追查至原贷款,确认这些支付是否都经过适当的申请手续

22、对硬件、软件及广域网通信部件的准确产品记录资料和对系统改进的正确描述,可以

A:最大程度的减小对外部组织的依赖;B:保证新组件安装的及时性;C:有助于隔离网络故障;D: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23、初步调查显示被审计单位职员的大量减少导致会计人员长时间地加班,部门成员明显地有压力,而且对于裁员的影响怨声载道。会计部门的工资几乎和以前一样,而且许多关键控制,比如职责分工,已不再设置。会计主管现在执行现金收入和过帐程序的所有工作,没有时间审查和批准由该部门其他人员处理的业务。自裁员以来的6个月的日记帐显示出上月调整和更正记录数目的增加,包括月末结帐时错记或漏记的收入、销售成本和应记帐项。那么审计人员应该

A:与审计主管讨论这些发现,确定进一步的审计工作能否有效使用现有的审计资源。

B:继续进行预定的审计工作,但是根据预期审计发现及不能得到被审单位会计管理部门的协助,而增加相应的审计人员。

C:对临时协助机构进行调查,估计外来服务需求的成本和效益。

D:因为审计发现很明显,所以暂缓进一步的审计工作并且发出审计报告。

24、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违反了《规范》和《标准》?

A:作为一名内部首席审计执行官,你越来越对如何处理你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就某一非常敏感的审计领域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无法达成一改的问题而困惑。由于不知道怎样去做,你与在内部审计师协会本地分会工作中认识的一位资深首席审计执行官探讨了审计发现和拟提出的建议的具体内容。

B:在研究并制定了建议年度审计计划后,你公司的审计章程要求作为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你将这份计划呈交给审计委员会,征求它的意见并征得它的批准。C:你的审计经理从你的审计报告中删除了你认为最重要的发现和建议,你已表示过你反对这种做法,并解释说你知道报告中的情况确实存在。尽管你承认,从技术上讲,缺乏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审计发现,但是管理当局不能对这些情况加以解释,而你的审计发现是唯一合理的结论。

D:由于你所在的审计部门缺乏某一特定领域的技能和知识,首席审计执行官寻求了一位专家的帮助。作为审计经理,你被要求对该专家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行审查,你对于被审查领域具有丰富知识但仍不愿意接受这一任务,因为你缺少判断专家结论有效性的专业知识。

25、某内部审计师怀疑存在付款方式的舞弊行为,即某个未知名的雇员同时提交和批准相关发票的付款。在与管理层讨论潜在舞弊行为之前,内部审计师决定进一步收集证据。在提供附加证据方面以下哪个程序最有效。

A:使用审计软件获得附有邮局信箱号码或其他反常事项的供应商名单;对这些事项进行抽样并追踪检查其支持文件,如验收报告等。

B:对可代表被审计期间的验收报告进行抽样,并追踪检查以批准的付款;注意未经恰当程序的任何事项。

C:对上月收到的发票进行抽样检查,确定是否具有适当的付款授权,并追踪检查验收报告等支持文件。

篇6:审计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中怎样做好“联系实际,运用概念”

文梁丽萍

摘 要:学生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对概念的掌握是不完全、不深刻的,需要通过联系实际、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扎实,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概念。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审计概念】相关文章:

审计概念内容形式管理论文04-24

审计运用重要性概念论文04-21

浅谈信息安全审计概念的由来04-20

合取概念和析取概念08-14

4G概念04-07

概念互动04-14

数学概念05-10

学科概念05-03

概念介绍05-04

向量概念05-13

上一篇:招商银行网上银企对账客户端用户操作手册下一篇:派出所第三季度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