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乡劳动保障工作汇报

2024-04-30

阿乡劳动保障工作汇报(精选4篇)

篇1:阿乡劳动保障工作汇报

阿勒腾也木勒乡劳动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及各位领导:

今天,一行来我乡检查指导劳动保障工作,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阿勒腾也木勒乡的劳动保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阿勒腾也木勒乡地处裕民县最东端,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级贫困乡。行政区域面积为701平方公里,乡辖5个行政村,也都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乡共有农牧民1275户,人口5677人,其中哈萨克族42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4%。有草场47万亩,有耕地7.4万亩,主要分为山前平原灌溉区和井灌区两大区。2009年全乡完成农村社会生产总值8200万元(现价),固定资产投入完成6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200元左右,较上年增加420元左右。

2009年全乡累计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667人,其中:向外地转移 84人,就近就地转移 1583人,实现劳务创收 55.89万元,人均增收 330元,劳务技能培训 389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89人。目前全乡共有农业劳动力3342人,其中:农业富余劳动力900人。截止目前,已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1667人,其中:向外地转移84人,就近就地转移1583人,创劳务收入 55.89万元,人均增收 330元。

二、劳动保障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为劳务输出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一是加强领导。为了确保劳务输出工作顺利开展,我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党委书记牵头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具体抓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完善乡村劳务输出网络。乡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农村劳务输出的指导站,在5个村设立联络处,确定了5名联络员(协理员),开展日常劳务输出工作。我乡对在外务工人员和有能力、有条件准备外出的农民建立了档案,录入了微机,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三是建立了务工人员联系点。为了规范务工人员的行为,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我乡在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联系点,与用工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情况,及时向乡里反馈信息。

(二)积极宣传引导,使务工人员树立维权观念

我乡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树立“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搞好服务、抓好维权、健全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把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建成高水平的劳务输出“中介组织”。一是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与县广电局共同设计制作了1期以农村劳务输出为题材的电视记录片,该片记录了我乡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发展现状。同时请务工典型现身说法,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劳务输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入户走访,宣传务工政策,打消务工人员的心里顾虑。通过乡村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单和《外出务工实用手册》等形式,让外出务工人员及时掌握国家出台的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三是开展劳务政策、法规讲座,对劳动力进行培训。为了让农村劳动力掌握外出务工的基础知识和如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在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期政策法规讲座,极大地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观念。

(三)发挥妇联作用、鼓励妇女外出务工

近几年来,乡妇联为解决农村妇女出门难的问题,积极与上级各部门联系,把转移剩余农村女劳力作为拓宽妇女就业门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09年初以来,乡妇联与村妇委会通过到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和宣传妇女务工典型等形式,使全乡广大农村妇女真正树立起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新观念。同时以村妇委会为单位,建立健全了妇女劳动力转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村妇女干部、女务工能人的引带作用,引导农村妇女劳动力外出务工。

(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服务工作

一是抓信息服务。为了拓宽就业渠道,乡里多方与各职能部门、用工单位联系,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协理员的作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及时分类整理,通过广播、宣传单、电子大屏、会议等形式向农户发布,让农户及时了解、掌握用工信息。2008年上半年共发布信息25条,有组织的输出劳动力100多人。二是抓政策服务。为使一些困难户也能到外务工,乡里规定农民外出务工有困难的,村里必须尽全力帮助解决,没有路费的村里先垫付路费,务工人员挣到钱后再还。同时由乡村组织帮助协调办理各种证件和手续,帮助照顾老人和孩子、看护房舍。三是抓好输出后服务。为解除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乡里建立了外出人员档案,掌握他们在外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及时解决在外人员所遇到的难题,激发其务工热情,督促他们守法,安心务工。

(五)典型引带、促进全乡劳务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发挥乡村干部作用,带领农民外出务工。乡里要求村干部必须有一人直接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把带领农民外出务工情况,作为考核村干部称不称职、合不合格的一项重要标准。二是靠能人带动,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充分发挥务工能人联系广、信息灵、渠道多的优势,鼓励能人带领农民外出寻找就业门路。例如:阿村村民王永亮,是一位敢闯敢为的农家汉。2001年,他凭着农家人的朴实与执着,到乌市、克拉玛依等地闯天下。几年过去了,他通过自已的努力,成为我乡家喻户晓的劳务输出经纪能人,成功的他没有忘记家乡人,每年通过他输出的剩余劳动力达到100人以上。

(六)鼓励劳动力就地转移,进一步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

我们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想尽办法拓展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实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利用井灌区土地,就地转移劳动力。井灌区有农业种植大户15户,他们每年用工量都在30人左右;二是利用新农村建设,就地转移劳动力。近三年来,全乡每年修建的抗震安居房都在80栋以上,可吸纳本地劳动力30人左右;三是利用妇女刺绣工艺品,就地转移劳动力。少数民族妇女创作的刺绣工艺品创劳务收入5万元。四是利用红花丝采摘,就地转移劳动力。今年我乡种植红花2.1万亩,在采摘季节,山间平原各村的男女老少搭建简易帐蓬,吃住在红花地采摘红花丝,据统计可创劳务收入470万元。五是鼓励村队富余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通过各项惠民政策的出台,农牧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例如:阿村的刘玉萍在乡政府驻地开了一家农佳乐食堂,月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克村的阿依努尔身为残疾,但她身残

智不残,自已在乡驻地开了一家囊铺,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另外,今年我县遭受四十年不遇的旱灾,由于持续高温、多风、少雨,水库蓄水量少,致使我乡遭受严重旱情,农作物经济损失严重,乡党委在确定党员干部包扶重灾户的生产生活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不要为难发愁,外出务工同样能有收入,同样能够弥补因为受灾带来的损失。通过广大干部动员、帮助联系用工单位等,仅灾后全乡就输出劳动力233人,可收入50万元。

(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外出人员素质

我乡农牧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外出的富余劳动力中,以初中学历为主,在外务工者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或简单操作为主的工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了实现劳务输出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确保农民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能赚钱、形象好,在组织劳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制定劳务输出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针对以上原因,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充分利用“农牧民素质工程”、“科技之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法律、进城务工常识和职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拓宽就业渠道。截至目前,我乡共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289名。其中:中式面点培训98人,中式烹调培训151人,电焊工培训75人,美发培训35人。摩托车修理培训29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我乡财力匮乏,债务过多,无能力支付相应的工作经费。

二是由于我乡劳动保障专职工作人员短缺,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三是由于无交通工具,且我乡各村之间的相隔距离远,给工作人员入村入户开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我乡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把劳务输出做大做强,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促农增收打牢基础。

中共阿勒腾也木勒乡委员会

阿勒腾也木勒乡人民政府二00九年十一月九日

篇2:阿乡劳动保障工作汇报

为深入宣传和开展好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政法工作中第一道防线的的作用,根据县司法局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开展了民间纠纷排查工作。

一、组织领导

乡成立了以综治领导为组长,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参加的纠纷排查领导小组,结合本乡实际,对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确定了司法助理员包村、村干部包组的责任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二、组织实施排查

乡包村领导干部和村两委班子都是村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员,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包村领导协同村里调处,调处结果上报;无法解决的矛盾交乡调委会调处。其次是实行乡领导值班接待来访制度。第三是由各村各单位纠纷排查组每月一次深入群众,采取走访的方法,在辖区内逐门逐户逐人地进行了摸底排查,与广大农牧民促膝谈心,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排查结果

经过纠纷排查小组的不懈努力,在今年上半年的纠纷排查中,走访了上百户农牧民,排查出2起纠纷苗头,经排查组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了隐

患。对排查出的8起纠纷,排查组按纠纷的性质、类别落实了调解员,并进行了成功调解,预防了矛盾的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今后工作重点

根据本乡纠纷发生的特点、性质分析,夏季主要是因分水而发生的纠纷较多,秋冬季则是侵权、债务、邻里纠纷的高峰期。因此,我所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在夏季经常下村队向广大群众宣传水法及维护社会治安的法律、法规;二是抓好冬季农牧民的普法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

阿乡司法所

篇3:关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思考

一、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走势

社会经济方面新的变化必将对劳动保障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顺应这种变化趋势, “十二五”时期, 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基本走势如下:

1. 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劳动关系冲突将会高发,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 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减压阀”或“安全网”的作用, 以缓解社会压力。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巩固, 市场竞争在带来更高效率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职业风险, 产生相当部分的市场竞争弱势群体。因此, 社会保障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每一个劳动者的安全感, 人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保障。

2. 调整对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正式确立和实施, “三农”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问题, 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极大地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 对解决目前存在的投资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 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服务对象的需求、标准和要求日渐提高。

“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服务对象性质、身份会发生很大变化。原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力度加大, 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 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 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主体的性质和身份将发生根本变化, 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办法乃至管理体制都将受到挑战, 管理服务的成本和难度也会明显加大。

4. 依法行政的要求更为严格。

国家相继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 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仅要求劳动保障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进行, 即适应法律正确、程序得当、主体无误, 而且还要求承担管理服务职能的机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行政行为, 否则要承担行政不作为的责任, 甚至要对利益受损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

二、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方面看劳动保障机构建设。

目前全国已达13.7亿人口, 城镇人口达49.68%,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87%, 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9.8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已达11.9%;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 城镇在岗职工或下岗失业人员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1. 城镇在岗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需要。

目前, 养老保险在城镇已经全面开展, 城镇人口80%都已参加养老保险, 还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 当前几乎所有的人对个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情况不清, 在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方面手续时, 不知如何办理, 这即使得参保人员丧失了知情权, 也给这些人在办理社会保障手续时带来诸多不便。

2. 已经退休人员对领取养老金以及待遇查询等项服务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的城镇退休人员对自己的待遇给付情况不清, 他们想查询他们的待遇计算情况, 但不知到那里去查, 也只好不查了, 使得退休人员丧失了主动权;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部门对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也难于掌握, 容易发生养老金的冒领现象。

三、劳动保障组织建设的新思维

“十二五”期间, 劳动保障领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要求全系统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项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遵循新的思维。

1. 在职能定位上必须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加强公共服务, 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

在劳动保障领域的职能定位上, 一直以来基本都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 内部协调难、协作配合效率低下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因此, 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格局, 在职能定位上实现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从封闭割裂的职能设置向系统的职能设置转变。另一方面, 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属于公众服务的部门, 兼有行政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因此, 必须分析过去在机构职能上与此相冲突的方面, 从过去的以政府为本、以企业为本, 转变为以百姓为本、以人为本。

2. 在机构设置上, 必须加强职能和机构整合。

机构设置应当职责清晰, 集中管理, 不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 主要机构和人员配备应协调合理。一是就业服务职能和机构要整合力量, 把相对分散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等力量集中起来, 形成合力;二是根据统筹层次的变化, 相应集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力量, 防止职能分散、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三是本着为城乡劳动者服务、为公共服务的理念, 尽可能提供便捷的服务, 机构和服务要向下延伸到城镇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四是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的作用, 将某些更适合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 (如补充保险经办、技能培训等) 交由非政府组织或私营服务机构承担, 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 在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方面, 必须提升经办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能力和前瞻研究能力。

“十二五”期间, 必须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 充实人员队伍, 特别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二要建设和开发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咨询服务系统,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全社会的劳动保障基础数据调查和统计工作, 整合分散的统计资源, 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信的依据。四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把好用人关, 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劳动保障机构, 做到培训制度化。五要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 对劳动保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为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4. 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

在城镇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成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办事机构, 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 为广大的城镇居民和农民提供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的职能为: (1) 建立本社区居民的劳动保障档案, 将本社区的劳动保障档案数据录入微机, 建立起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2) 为辖区各类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等服务工作。 (3) 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政策为本区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调整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离退休人员按年调整养老金和死亡丧葬补助费及遗属救济费的审批; (4) 跟踪了解本区居民的生存状况, 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摘要: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已初见雏形,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业已建立起来, 各地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也已相应建立, 笔者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置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

篇4:阿乡劳动保障工作汇报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队伍建设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是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保障监察行为,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了执法依据,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条例》施行的认识

《条例》的公布施行,是我国劳动保障系统的一件大事,是维权维稳、凸显执政为民的重要保障。单位要学习好、宣传好,积极响应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布置的《条例》宣传月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条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组织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条例》。二是要通过举办企业劳资管理人员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以及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办案过程中,引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条例》规定,通过依法用工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三是要通过街头宣传、深入企业上法制课等形式,增强劳动者运用《条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四是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深入宣传《条例》知识,提高各类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五是单位在学习、宣传《条例》的同时,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联系实际,注重研讨,把握《条例》的正确施行

单位在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分析劳动用工形势,剖析几年来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大幅攀升的原因,对照《条例》,开展研讨。一方面就《条例》的出台,练好内功,提升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理论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利于监察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准确把握《条例》中规定的原则,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通过研讨,督促单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施行《条例》,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之有效地指导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

三、完善制度,践行职责,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

单位要将《条例》的贯彻实施与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结合起来,明确职责,狠抓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与专职监察员履行职责的问题。一是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制度。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权,杜绝监察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杜绝因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程序错误而导致执法主体程序违法此类行为。二是完善监察执法责任制度。要建立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和错案追究制,对监察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要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杜绝因适用法律不当而导致执法主体实体违法此类行为。三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全面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期限和职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为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要落实人员。凡是在编制内没有配齐的,尽快要选配到位;凡是有兼职人员占编的,一定要改变过来,专职专用;如因劳动保障监察任务繁重、人员力量不足的,应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二是要提高素质。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提高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要研究解决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夯实基础,狠抓管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效能

单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狠抓管理,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一是依托推行诚信制度建设,准确掌握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按诚信等级建立重点监督目录和重点监察目录,并按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监察。二是针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四种形式:劳动保障年审、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资料,要注意收集归档,切实能够反映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成效,保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良性运行。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没有配备微机的,要抓紧配置,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条例》的公布施行,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处理力度。单位要充分利用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继续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清欠农民工工资为重点,抓好维权维稳工作。一是要认真受理和查处举报投诉案件。经查实,不仅要处理好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而且要以此为线索,对被诉单位整个劳动用工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依法进行纠正和处理。二是依托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好重点监督、监察目录,加大对目录内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逐步规范其劳动用工行为。三是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用人单位的巡查,强化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使用童工和非法职介欺诈求职者等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参考文献:

[1]李建,张成,王文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完善立法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7(5).

上一篇:仰视生命作文高一下一篇:陈小芳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