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2024-04-08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2009年12月

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2009年,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市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全镇经济工作和省市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镇党委、政府全年工作大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部署,坚持以规范理顺劳动关系为突破口,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社会经济,协调劳动关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六项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维护了稳定大局。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下延功能,努力促进充分就业

通过全镇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共计劳动力26137人,其中就业人数为4965人,失业人数为6717人。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大部分矿场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就业形势很严峻。就业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从一些几方面做好就业保障工作。

1.强化基层平台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明确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人员配备、主要职责和服务内容。充实了劳动保障队伍,通过合理利用专项资金,建立激励机制,扶持部分非公职介、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鼓励条件成熟的中介绍机构办学,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等服务。

2.强化困难群体帮扶,落实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各项培训补贴政

策,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将培训对象从以失业人员为主逐步向大学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他社会群体扩展,提高了培训合格率和开业成功率。

3.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全镇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和推动我镇中小企业促进活动,全面兑现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完善制度,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社会保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保障制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工作。全镇22个行政村,共有人口47277人,其中农业人口28604人。今年我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我镇劳动保障所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和农村居民参保的动员组织工作。我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采取散发资料,组织村民大会,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解答村民疑问,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新型农保政策制度,做到人人知晓,户户明白。由村代办员将参保人员资料收集,我们负责资料审核,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统一备案。目前全镇参保人数共计5971人,其中60岁以上参保人数为2502人,全部参保。16-59周岁参保人数为3469人,参保率为 22.71%征缴养老金共计1554150元。可以看出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参保率还比较低,缴费较少。主要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缴费困难,财政经济有限,补贴苦难。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思想觉悟低,积极性低对农村养老保险不了解。

如何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考虑: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家喻户晓,鼓励农民积极自觉地参加保险。二是农民家庭生活水平参差不齐,农民收入不稳定,因此,在建立最低缴费基数和统一费率的基础上,应实行灵活的缴费方式,允许农民有钱时多缴、无钱时少缴、生活困难时不缴。农民可以在有钱时一次性缴纳,可以分按规定基数缴纳,也可以三年、五年缴一次,最后统一结算的办法以储存积累式来参加农村社会保险。三是加大财政补贴,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好处。

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农民收入增加,思想意识的提高,法律完善,不断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对劳动保障工作业务知识方面学习不够,还不能及时完整准确的将国家和上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作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广大劳动者之中,为广大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服务的本领有待提高。

2.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仍需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进步与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是劳动者权益维护、农民工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和完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配合,甚至作出局部利益的调整。部分单位对此认识不足,配合协调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3.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者数量、技能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强,就业质量难以有效提高,同时,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不理想,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4.社会养老保险进展缓慢,制度不全,农民交保意识淡薄,财政经济有限,补贴困难。

5.劳动关系处理难度加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劳动争议案件大都时间长,情况复杂,难以处理;个体、私营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合同,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为日后劳动纠纷和处理埋下隐患。

四、今后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熟悉,明确基层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实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正确处理好本职工作同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树立爱岗敬业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业务技能,努力把握为劳动者服务的本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局对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实践,为基层劳动保障所做好指导和监督检查。

3.强力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的,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实施“签约参保工程”,促使劳企双方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参加社会保险,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4.积极组织和发挥好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搭建好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网络,做好劳动保障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功能。

篇2: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2009年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含元西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新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在太华路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正确领导下,从完善就业保障平台入手,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展职业介绍,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本着为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农民工及离退休人员服务好的指导思想,积极配合上级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全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具体总结如下:

一、深入了解群众,完善基础台账,夯实工作基础

“劳动保障事业无小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为了详实掌握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情况,我们经常走家串巷,与群众拉家常、谈心事儿,时间久了,群众也不把我们当外人,有什么困难愿意与我们倾诉,我们会把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把他们的困难记在心上。我们本着认真负责、耐心诚恳的态度去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体会他们的难处,特别是对一些有困难的特殊家庭,我们进行了重点调查,明确了重点援助和服务对象,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工作有据可依,为整个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打好了基础。

二、完善服务措施,促进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利用我市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我们安置“4050”人员吴永春、刘尚运等15位为交通协勤、治安巡逻员;及时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主要为一些就业困难便于就近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岗位,积极引导、鼓励、扶持辖区企业充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安置了公益性岗位,在我们的努力下,使公益性岗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解决了就业困难对象的就业问题。

三、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软件建设

区劳动局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齐了各种办公设备,并配备了专用电脑,为劳动保障服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服务站专职人员参加了区组织的培训班,认真学习了有关养老保险,就业再就业、网络信息化等各方面知识,通过学习,丰富了业务知识,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

三、广泛宣传就业政策,更新择业观念

在华荣风景大院门前设立宣传点,宣传再就业扶持政策,居民医保、劳动保障政策等,介绍就业和接续社会保险。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到底数清,需求清,把就业困难人员和低保户纳入我们的工作重点。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尽快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

四、加强对离退体人员的管理服务 为了使社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及,老有所及,老有所住,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管”,我们对离退休人员全部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发放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设立了老年活动室,配齐了娱乐设施,方便了群众娱乐。春节前慰问退休人员陈铜、韩年、耿富起等人,为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母亲节来临之际,看望并慰问田小琪、刘桂珍、钞希英送去鲜花,表达关爱之情。

五、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办理居民医保87人、贴花673人,年审优惠证120本;技能培训8人、创业培训17人;计算机培训20人;小额担保贷款11人共计54万(市上3人13万,区上8人41万);下岗再就业安置110人;4050人员安置41人;办理失业卡3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以为社区群众谋利益为己任,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就业再就业服务方面的基础作用,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本着为群众解忧、真情服务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工作,为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3:关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思考

一、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走势

社会经济方面新的变化必将对劳动保障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顺应这种变化趋势, “十二五”时期, 从组织建设角度看劳动保障工作基本走势如下:

1. 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劳动关系冲突将会高发, 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 迫切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减压阀”或“安全网”的作用, 以缓解社会压力。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巩固, 市场竞争在带来更高效率的同时, 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职业风险, 产生相当部分的市场竞争弱势群体。因此, 社会保障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每一个劳动者的安全感, 人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保障。

2. 调整对象不断扩大。

随着城乡统筹和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正式确立和实施, “三农”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问题, 解决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原因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可以极大地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 对解决目前存在的投资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 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服务对象的需求、标准和要求日渐提高。

“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服务对象性质、身份会发生很大变化。原国有、集体、乡镇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力度加大, 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 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 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主体的性质和身份将发生根本变化, 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办法乃至管理体制都将受到挑战, 管理服务的成本和难度也会明显加大。

4. 依法行政的要求更为严格。

国家相继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 这些法律的实施不仅要求劳动保障管理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进行, 即适应法律正确、程序得当、主体无误, 而且还要求承担管理服务职能的机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行政行为, 否则要承担行政不作为的责任, 甚至要对利益受损的行政相对人进行相应的国家赔偿。

二、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方面看劳动保障机构建设。

目前全国已达13.7亿人口, 城镇人口达49.68%, 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重已达到8.87%, 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9.8岁;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已达11.9%;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 城镇在岗职工或下岗失业人员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1. 城镇在岗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需要。

目前, 养老保险在城镇已经全面开展, 城镇人口80%都已参加养老保险, 还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然而, 当前几乎所有的人对个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情况不清, 在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方面手续时, 不知如何办理, 这即使得参保人员丧失了知情权, 也给这些人在办理社会保障手续时带来诸多不便。

2. 已经退休人员对领取养老金以及待遇查询等项服务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的城镇退休人员对自己的待遇给付情况不清, 他们想查询他们的待遇计算情况, 但不知到那里去查, 也只好不查了, 使得退休人员丧失了主动权;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部门对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也难于掌握, 容易发生养老金的冒领现象。

三、劳动保障组织建设的新思维

“十二五”期间, 劳动保障领域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要求全系统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项组织建设工作必须遵循新的思维。

1. 在职能定位上必须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加强公共服务, 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回归。

在劳动保障领域的职能定位上, 一直以来基本都处于重管理轻服务的状态, 内部协调难、协作配合效率低下问题也一直难以解决。因此, 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格局, 在职能定位上实现从计划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从封闭割裂的职能设置向系统的职能设置转变。另一方面, 由于劳动保障部门属于公众服务的部门, 兼有行政管理和为公众服务的双重职能。因此, 必须分析过去在机构职能上与此相冲突的方面, 从过去的以政府为本、以企业为本, 转变为以百姓为本、以人为本。

2. 在机构设置上, 必须加强职能和机构整合。

机构设置应当职责清晰, 集中管理, 不出现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情况, 主要机构和人员配备应协调合理。一是就业服务职能和机构要整合力量, 把相对分散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等力量集中起来, 形成合力;二是根据统筹层次的变化, 相应集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力量, 防止职能分散、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三是本着为城乡劳动者服务、为公共服务的理念, 尽可能提供便捷的服务, 机构和服务要向下延伸到城镇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 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四是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市场的作用, 将某些更适合市场化运作的服务项目 (如补充保险经办、技能培训等) 交由非政府组织或私营服务机构承担, 以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 在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方面, 必须提升经办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能力和前瞻研究能力。

“十二五”期间, 必须大力加强劳动保障公共能力建设。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 充实人员队伍, 特别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二要建设和开发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咨询服务系统,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全社会的劳动保障基础数据调查和统计工作, 整合分散的统计资源, 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信的依据。四要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把好用人关, 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劳动保障机构, 做到培训制度化。五要加大研究经费的投入, 对劳动保障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为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4. 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

在城镇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成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办事机构, 作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的基层组织, 为广大的城镇居民和农民提供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的职能为: (1) 建立本社区居民的劳动保障档案, 将本社区的劳动保障档案数据录入微机, 建立起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数据查询服务; (2) 为辖区各类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的建立、转移、接续、返还等服务工作。 (3) 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政策为本区参加养老保险的居民调整养老保险金缴费标准;离退休人员按年调整养老金和死亡丧葬补助费及遗属救济费的审批; (4) 跟踪了解本区居民的生存状况, 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摘要: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三大支柱——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已初见雏形, 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业已建立起来, 各地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也已相应建立, 笔者从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置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

篇4: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队伍建设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是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劳动保障监察行为,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了执法依据,标志着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提高对《条例》施行的认识

《条例》的公布施行,是我国劳动保障系统的一件大事,是维权维稳、凸显执政为民的重要保障。单位要学习好、宣传好,积极响应劳动保障部、省劳动保障厅布置的《条例》宣传月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条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是组织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条例》。二是要通过举办企业劳资管理人员专题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以及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办案过程中,引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条例》规定,通过依法用工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三是要通过街头宣传、深入企业上法制课等形式,增强劳动者运用《条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四是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深入宣传《条例》知识,提高各类企业和广大劳动者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五是单位在学习、宣传《条例》的同时,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联系实际,注重研讨,把握《条例》的正确施行

单位在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分析劳动用工形势,剖析几年来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大幅攀升的原因,对照《条例》,开展研讨。一方面就《条例》的出台,练好内功,提升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理论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利于监察人员对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过程中,准确把握《条例》中规定的原则,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办案能力。通过研讨,督促单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确施行《条例》,不断地总结经验,使之有效地指导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实际。

三、完善制度,践行职责,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

单位要将《条例》的贯彻实施与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结合起来,明确职责,狠抓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与专职监察员履行职责的问题。一是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制度。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劳动保障监察权,杜绝监察缺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杜绝因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程序错误而导致执法主体程序违法此类行为。二是完善监察执法责任制度。要建立公开、公正的评议考核和错案追究制,对监察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要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杜绝因适用法律不当而导致执法主体实体违法此类行为。三是实行劳动保障监察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全面公开执法依据、程序、期限和职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为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要落实人员。凡是在编制内没有配齐的,尽快要选配到位;凡是有兼职人员占编的,一定要改变过来,专职专用;如因劳动保障监察任务繁重、人员力量不足的,应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二是要提高素质。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提高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要研究解决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夯实基础,狠抓管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效能

单位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狠抓管理,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一是依托推行诚信制度建设,准确掌握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料,按诚信等级建立重点监督目录和重点监察目录,并按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监察。二是针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四种形式:劳动保障年审、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资料,要注意收集归档,切实能够反映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成效,保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良性运行。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没有配备微机的,要抓紧配置,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条例》的公布施行,加大了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处理力度。单位要充分利用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继续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清欠农民工工资为重点,抓好维权维稳工作。一是要认真受理和查处举报投诉案件。经查实,不仅要处理好投诉人反映的问题,而且要以此为线索,对被诉单位整个劳动用工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必须依法进行纠正和处理。二是依托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好重点监督、监察目录,加大对目录内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逐步规范其劳动用工行为。三是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用人单位的巡查,强化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使用童工和非法职介欺诈求职者等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参考文献:

[1]李建,张成,王文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完善立法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7(5).

篇5: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强化社会保障、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能力水平,圆满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积极促进就业,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3、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和帮助企业招工工作

春节期间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引导广大劳动力回归县内企业就业。6至7月在县电视台开辟为期两个月促进就业宣传专栏,引导广大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县内企业就业。与县创越广告有限公司继续签订为期一年合同,运用该媒体覆盖在仙游大桥东侧、步行街的大型电子视频和公共汽车、超市、电梯里的电子视频进行常年性、长时间的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及用工信息等宣传。积极开展帮助企业招工工作,多次召开基层劳动保障所长会议进行动员布置。6月份在仙游经济开发区、鲤南工业园区和榜头镇分别设立主会场,在平原其他乡镇分别设立分会场,组织用工招聘会,配合声势浩大的宣传,开展帮助企业招工活动。6月17日在仙游县实验小学召开了“仙游县夏季促进人力资源就业推介会”。9月上中旬,由我局牵头,乡镇(街道)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开展秋季帮助企业招工活动。各乡镇(街道)召开各村(居)动员大会,统一布置,进村入户宣传,积极营造浓厚帮助企业招工宣传氛围,各乡镇(街道)再次举办招聘会36场,发放招工简章6000多份,与会咨询人员共6000多人,签定劳动意向500多人。1月28日与县民政局联合在仙游宾馆举办促进复退军人就业招聘会。2月5日,委派干部先后赴云南、安徽等地联系外来农民工,共引进了一千多名外来农民工,并联系缺工企业与之对接。3月份利用一个月时间,分二组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县内企业就地就近就业。4月份再次委派干部先后赴湖北武昌、江西抚州、九江等地联系帮助企业招工。4月19日,局领导带领华腾、新宏茂、双威等企业代表赴安徽寿县招工,签订了每年输送1000名以上农民工的劳务协议。同时,积极与云南陇川联系,5月份引进云南外来工200人,7月份又引进一批云南陇川外来工100人。

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年初在深入企业调研中反映存在缺工问题。上半年共帮助县内企业招工10000人,其中外来员工1200人,完成市政府目标责任制提出指标任务。共登记用工岗位30000个、求职登记21000人、介绍成功10100人。截至9月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共缺工3900人。

4、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就业培训工作量化考核指标,把农业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形成齐抓共管抓的良好格局。二是联合举办职业技能比武活动。2月25日,与经贸、工会等部门和县面食糕点协会、园庄镇政府联合在园庄镇举办面食糕点制作 技能比武大会,联合授予1000多名技术能手称号。6月批准园庄镇成立一家面食包点技能培训学校,并安排200人名额给该镇依托培训学校进行培训,待培训验收合格并就业后,将从上级下拨的培训专项经费中按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组织开展委托培训。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联系县职业中专学校开展委托培训并进行对接,为企业培养急需技术人才。同时鼓励其他各类培训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开展企业急需人才培训工作。四是开展校企劳务对接活动。6月份,配合市局组织县内四所职业培训学校与部分企业面对面洽谈并签订劳务对接协议,为帮助企业引进职业技能人才牵线搭桥。

(二)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以参保人利益为本,努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扩面与减负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工作,民生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做好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及基金拨付工作

(1)基本养老保险。①全县共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1051家,参保职工30576人,积极配合地税部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6289万元。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6410人,100%实行社会化发放,拨付基本养老金775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7989万元的97.03%。②全县共有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264家,参保干部职工5216人,全年预征缴基金3185万元,发放养老金2725万元;清欠32个单位,个人710人,共欠费380万元。至今社会化发放109个单位1215人,发放率99%。至今年底基金滚存积累4895万元,入财政专户4895万元,入存专户率达100%。至今,全县改为执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人员849人,基金征收104.6万元,退休65人,支付养老金79.6万元,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③县农保中心大力宣传新型农保政策规定,并积极做好老农保向新型农保过渡的准备工作。全年共组织农村各类人员参加养老保险755人,收取保费105.79万元;共为93人支出各类保险金8.97万元。密切配合县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征地项目规定的报批程序,全力以赴做好度征地项目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审核报批工作,至今共完成征地社会保障措施审核报批项目59件,涉及征地4544.9895亩,涉及被征地农民13978人,已预留社会保障金13634.8662万元。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抓紧做好我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的出台准备工作。1月7日,县政府召开现在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出台《仙游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要求相关部门根据县情进一步修改完善办法后尽快实施,更好地维护失地农民权益。

(3)、扎实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县机关事业保险中心对单位个人参保档案进一步规范管理,参保对象的名册、手册、卡片全县统一编码,按单位性质分类,编辑个人信息档案装订成册,同时全部列入微机处理,基金征缴信息档案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参保对象咨询、查阅个人档案资料信息。县社会劳动保险中心对2007-2009年度档案重新进行整理,加大人员、经费的投入,力争于12月中旬完成此项工作。

在调查企业用工信息过程中,及时将所采集的各类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形成电子信息档案,并建立用工基本数据库。依托我县就业服务网络平台(2009年我局投入18.65万元将就业网络平台升级,实现与劳动保障监察网络信息共享),将用人单位用工信息的内容及时录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建立起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并通过就业服务网格平台及时为各类企业更新其变化的用工信息,从而实现了动态监察,至目前为止,我县已统计企业1890家,已录入1163家企业基本信息。于11月11日通过了省厅检查组对我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检查验收,有效促进“两网化”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工资报酬与劳动强度不同等,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各地用工的数量在不断的扩大,但我县企业的工资价位普遍都在100-300元幅度,工资价位与周边其他市县仍存在较大差距,加上我县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因此企业在吸引劳动力上有点力不从心,招工工作更加艰巨。

(二)社会保险扩面难度大,特别是工伤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扩面难度更大。日益壮大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又因参保认识不足,法律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大多集中在建筑业、服务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就业,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女工生育保险。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难度加大。全县劳动执法环境虽然已有所好转,但不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逃避社会保险义务、不按时支付工资等问题在部分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欠薪、断保、欠薪逃匿等问题不断发生,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因素增加。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劳动保障侵权投诉量增加,劳动保障维权任务十分繁重,劳动保障执法人员少、经费紧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难度较大。

(四)局机关及一些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经费紧张,加上一些基本工作条件难于保障,给工作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三、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及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仙游县贯彻国务院和省、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的有利契机,以保障民生为着力点,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协调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重点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等民生项目上倾斜。要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不同人群的需求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以解决难点、重点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各项劳动保障工作良好发展。

(三)、保障措施

1、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要继续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坚持充分就业与重点就业相统一方针,加强就业援助,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努力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劳动者在成功创业同时带动社会就业。利用国家对海西建设支持,积极引入创业项目,以此带动我县创业工作有效展开。要继续实施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和全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工作,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人力资源市场,逐步消除就业歧视,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加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等方面的到位。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业务动态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城镇居民医疗参保、城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体再就业等方面基础性工作。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要构建大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对象参加培训,努力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做全做大。特别要加强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实现失业再就业。要定期组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滞留未就业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调查摸底及登记工作,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跟踪监测,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

2、积极稳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社保政策,形成部门和乡镇(街道)联动、企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格局,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要精简办事流程,尽可能把审批权力下放到乡镇(街道),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热情、周到的服务。要加强调研,做好参谋,促进《仙游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尽快出台,确保征地项目报批工作顺利开展,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要巩固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成果,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信息系统,加强非现场监督工作。认真执行仙财[2009]524号文件,重视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监督,用好、管好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3、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巩固和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在各类企业与职工普遍建立劳动合同日常管理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动态管理。加强劳动关系工作体系建设;加强推动政府主导下的三方协商机制的运行;健全劳动关系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促进和谐关系构建激励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以及工伤认定等工作,依法调节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4、积极提升劳动保障队伍服务大局能力。要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仙游跨越发展”学习教育等活动,实施劳动保障工作“三基一化”建设工程。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通过组织培训、具体工作指导等方式,提高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业务动态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处理问题能力,不断强化劳动保障部门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人本、高效、促进、保障”的局机关精神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党员干部的基本能力和服务大局、服务民生意识。要继续加强数据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劳动保障业务数据质量,加强劳动保障业务数据的加工、提炼和分析工作,建立科学决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作用,为决策者提供支持。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建、综治、计生、政务公开和挂钩村等工作,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完善应急预案,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和处置突发事件。加强政策研究,把握相关政策,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突出问题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劳动保障整体工作上新台阶。

仙游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6: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罗起村位于张江镇西侧,村域面积9.88平方公里,现有12个自然村,一个中心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7户,村民3031人。罗起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溧水县较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溧水家园”首批“特色村”。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罗起村的村级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现将一年来村级劳动保障站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村班子思想统一,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基本工作来抓。2008年经村两委会议讨论,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村支书张天牛任工作站站长,村主任胡李民担任副站长,村两委其他人员任组员,设立村劳动保障平台,配备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做好村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设施完善

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是最基层的服务窗口,开展劳动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尤为重要。2008年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指导和帮助下,以创建“美丽家园”为契机,罗起村在全镇率先设立电子显示器,提供用工信息,为企业和就业人员及时提供最快最新信息,起到桥梁作用。并配备了兼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上岗培训。同时在村办公场所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通过整合,为劳动保障工作站专门设立服务大厅,配备办公桌椅、电话和计

算机等一些办公设施。为村劳动保障站提供了设施保障。

三、抓好落实

篇7: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8.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6.75%;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6.36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97%和289.17%;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1%,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下发政策文件,妥善处理了就业援助证申领、公益性岗位管理等一些突出问题。出台了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两年的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一年来,全市使用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88亿元,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3040 个,主城区申领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13444人、3941.01万元。

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至年末,全市共消除“零就业”家庭2264户,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全市有287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列入考核社区总数的60%,超额完成了年初下达的30%以上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目标,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春风行动爱心奖(项目奖)”。

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招聘活动。组织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参加在郑州举行的“XX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围绕“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主题,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围绕“进城务工,帮您解难”主题,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春风行动”;围绕“发展民营经济,落实扶持政策,开拓就业天地”主题,联合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开展杭州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举办“杭州市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杭州市退役士兵专场招聘会”、“在杭部队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

进一步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训练,提供见习岗位3710个,发放见习训练生活补贴37.76万元。在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4所高校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与团市委、市工商联、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实施“XX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计划”,举办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推荐会和大学生创业项目专场洽谈会。

篇8:劳动保障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两省 (河南、安徽) 三市 (驻马店、周口、阜阳) 接合处, 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 辖9镇7乡3个街道办事处, 221个行政村 (居委会) , 9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79.6万人, 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国车舆文化之乡、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平舆县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在各乡镇 (街道) 设置了人事劳动服务站, 但有编制无人员, 没能开展实质性业务。

2005年, 全省乡镇机构改革时平舆县在各乡镇 (街道) 设置了民政和劳动保障所, 承担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事务, 归乡镇 (街道) 管理, 接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业务指导。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所在做大量的民政事务工作的同时保证了劳动保障各项中心工作的完成, 如对疆劳务输出、开展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调查、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等均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劳动保障职能弱化、工作人员不确定、工作经费缺位等问题和不足。

2010年, 根据新时期加强劳动保障基层基础工作需要, 平舆县将乡镇 (街道) 民政和劳动保障所更名为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 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为主, 乡镇 (街道) 管理为辅, 为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近一年的运作, 基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 实现了统一标志、统一业务工作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工作内容、统一服务标准、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服务“六统一”。具体情况是:在机构上, 全县19个乡镇 (街道) 均设置了劳动保障所, 股级规格, 承担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 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为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刻制了“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行政印章、财务印章和单位名称牌, 实现了统一标志;在人员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编制均为2名, 配备在编人员2名、协管员2—4名, 实现了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服务;在经费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经费供给形式均为财政全额供给,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的办公经费按每年不少于1.5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在场地上,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通过单独办公或与其他单位一起办公的形式配备1—2间办公用房, 面积在30—60平方米;在工作上, 根据工作实际, 平舆县将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主要职能归纳为政策宣传、调查登记、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社保服务、维权服务、劳务输出、其他工作等10项, 实现了统一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在制度上, 平舆县制定了《平舆县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管理办法》、《平舆县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实现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

二、存在问题

1. 职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

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08]5号)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 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机构的性质界定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但随着城乡统筹就业的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不仅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而且随着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全面铺开, 更多承担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职能上体现着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在乡镇 (街道) “派出所”的角色。

2. 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财政全额供给的经费供给形式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 但没有如“下乡补贴”的补助制度, 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年均办公经费1.5万元, 但与他们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基数不相称, 如平舆县19个乡镇 (街道) 的平均总人口5万多人,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年均办公经费分摊到其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年均为每人0.3元。

3. 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县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平均办公用房不足50平方米, 且部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办公用房是与乡镇 (街道) 其他所站合用或乡镇 (街道) 临时用房, 基本的办公设备也较缺乏。

4. 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编制仅为2名, 且缺乏科班出身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以会代训较为普遍, 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较薄弱。

5. 信息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

比如在办公手段上, 自动化程度不高, 仍处于半自动化、半手工操作的状况, 电脑等信息化建设设备缺乏, 现有的设备陈旧。

三、工作建议

1. 加强项目建设, 在辐射带动上下工夫。

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步伐, 由上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 按照每年每县完成2—4个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项目建设的进度, 逐步建立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专用办公场所, 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逐步添置配齐办公设施。

2. 找准职能定位, 在规范服务上下工夫。

要从建设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在乡镇 (街道) 的“派出所”出发, 找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的职能定位, 在规范服务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内部管理, 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要推行职位管理, 在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设立所长、基础管理、就业服务、社保服务、维权服务等五个职位, 明确职位职责, 量化职位标准, 做到人与职位相统一。

3. 完善投入机制, 在经费保障上下工夫。

推行以奖代补制度和专项工作补贴制度, 缓解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经费保障不足。健全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通过开展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务输出等服务, 享受就业服务补贴待遇机制, 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提高财政预算标准, 切实关心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子女上学、家庭生活等实际困难, 适当提高工作人员待遇,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 搞好业务培训, 在提高素质上下工夫。

要增加人员编制, 按照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工作人员的办法, 公开考录一批科班人员, 充实到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加强对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 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分期分批地对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突出实际操作技能, 重点培训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等, 不断提升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要推行职业资格制度, 凡定编定岗没有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 必须经过培训考核,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 推进金保工程, 在信息建设上下工夫。

将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服务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总体规划, 统筹兼顾, 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库。以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和统一联网、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 逐步形成省、市、县、乡广泛覆盖、一点登录、全面查询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 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整体功能。 (此文为“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征文来稿。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上一篇:夜阑静,有谁共鸣诗歌下一篇:《酷男生靓女生,超级天才呆头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