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2024-05-04

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精选12篇)

篇1: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驰骋想象思维,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湖北/雪无同

我们的脑袋瓜里面总是充满着疑问。打小时候起,聪明的你说不定就问过大人“我从哪里来”,而大人们无话把么的回答让我们的小脑瓜浮想联翩:有说路边或树桠里捡来的,有说爸爸妈妈用泥巴捏的,还有说送子娘娘送来的等。稍大一些,我们知道自己的妈妈生的,不过新的疑问又迎面而来:最早的妈妈是谁胜的呢?或者说人类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也没有停止过对我们自己来历的探索与思考。从中华民族的女娲造人到西方的亚当夏娃,从神创论到进化论等等。直到现在,仍有各种不同的新学说不断涌现。当然,就我们眼下的知识水平,不可能也犯不着去刻意研究这些高深的理论与学说,但我们完全可以极力驰骋想象的思维,大胆追寻人类的起源,然后写出自己成功的作文来。

一、综合整理材料,提炼个人主张。

关于人类的起源,神创论如今固然可以休矣,但在进化论之外,海猿说、外星人说却纷纷登场。这些新的学说都不无道理,但也有人提出一些疑问。例如海猿说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既然有过海猿,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与它们有关的化石?还有,外星人说如果成立的话,那么,那些30万年前乃至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又当如何解释呢?假以时日,说不定还会有更新的学说出现。你支持哪种说法呢?或者你有哪些更新颖的观点呢?综合整理我们所知道的材料,从中提炼自己的主张作文。至于搜集和整理材料,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二、想象联系文献,再现神话传说。

无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说中女娲造人还是西方圣经故事里的上帝造人,其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构思实在非常令人神往。尤其在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心面前,这些神话传说更是魅力无穷。其实,很多地方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你知道一些吗?不妨联系我们所知道的文献,联系我们身边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来虚构一则神奇而生动的故事。我们相信,只要敢想敢写,我们编撰的神话故事不一定比《女娲造人》或者《圣经故事》差。

三、品读中西经典,体验神话魅力。

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但他们对未知的事物的想象却是无限的。例如人是从何处而来的呢?他们猜想,或许是一位神人造的吧。这位神人是谁呢?就叫她女娲吧。女娲又为何要捏人呢?一定是看见空荡荡的原野感到荒凉寂寞吧。为什么要按照自己的模样捏呢?估计是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了吧„„

就这样,人们一个个的提出疑问,又一个个的想像解答。问答环环相扣,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我们真不得不对古人丰富合理的想像竖起大拇指。东方神话如此,西方传说亦然。品读这些神话传说,体验其中的无穷魅力,写出作文来大家分享,一定其乐无穷。

四、思维凌空飞跃,神游史前社会。请看《重返原始社会》的片段: 于是,我随空灵儿来到了他们所在的村庄——一些竹木为墙茅草当顶做成的屋群,并且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原始人。他们和空灵儿一样,用兽皮做成极为简陋的衣服穿在身上。发现了我的到来,他们对我的羽绒服惊异不已,我则更羡慕他们的“真皮大衣”和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也许因为我是空灵儿的朋友,他们对我很是友善,并且还准备开个篝火晚会来欢迎我。人类社会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上文作者能够时光倒流,重返原始社会,我们也可以啊。让我们的思想飞跃起来,穿过时空隧道,回到过去的任意一个时刻,甚至是史前人类社会。这样去追寻人类的起源,相信定会别具一格。

[学生佳作]: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

湖北省公安县远桥作文培训中心(434321)陈雅 这是一处多么美好和谐的境地啊。(单句成段,“美好和谐”奠定下文写景基调。)

瞧,一轮太阳高悬碧蓝的天空,明朗又不十分热烈。微风轻拂,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便随风起舞。伴随着这婀娜舞姿飘逸出来的,还有阵阵成熟水果的清香。清澈见底的河流缓缓流淌,没有浑浊没有污染,没有急湍胜箭也没有猛浪若奔。河岸边,草原上,天空中,有乖巧且可爱的飞禽走兽。不时,还有背后长着洁白翅膀的天使翩然而至„„(颇有国画中工笔描绘的特色,写景细腻而生动,确实是一块“令人神往的乐土”。)

啊,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真是一种不是神仙赛过神仙的享受。能够享受这一切的,不是当今社会忙忙碌碌的现代人,而是西方圣经故事里面的亚当和夏娃。

你羡慕他们吗?反正我是羡慕的很!(一问一叹,是不是有些《易中天品三国》里面易教授说他羡慕周瑜的味道?)

诚然,我们现在知道,所谓的伊甸园,还有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还有我们中国的女娲,都不过是若干美丽的传说而已。我们相信科学,相信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但是,在某个时刻,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才刚刚出现并不深入人心的时候,人们是多么不愿接受啊。想想吧,猿猴是多么的难看啊,而天使又是多么的圣洁啊,到底是选择猿猴还是天使做外贸人类的祖先,估计在当时可能确实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抉择。(“诚然”转折,“但是”再转折,“想想吧”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确实是“伟大而艰难的抉择”,神话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伊甸园,真是令人神往的乐土,也是令人难以决断难以忘怀的天堂!(紧密联系上文两难的再叹,魅力无穷,意犹未尽。)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相信科学而又不完全摒弃神话呢? 我想,除了神话本身的兴趣和魅力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神话也有历史的影子。神话不是历史,我们固然不能将神话中的人物和历史对号入座,但不假思索的一味抹杀神话故事所暗示的历史内容,也是不妥当的。例如《封神榜》,例如《西游记》,还有更早一些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等。我们研究神话,也能从中寻出历史的部分真相。(神话原来还有影射历史的作用,果然新鲜,也不无道理。)

神话,不仅我们的童年需要她,人类的童年也需要她。神话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她开阔了我们的想象,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思维安上了美丽的翅膀,翱翔在浩瀚无穷的宇宙空间„„(结尾综述,我们需要神话,人类需要神话。文末省略号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亦见神话的无穷魅力。)

[简评]:小作者探讨神话魅力,先从神话中的环境入手。美好和谐的景物,细腻生动的描写,本身已经颇具影响力,更让神话魅力悄然先入读者心田。接着摆出“神话也有历史的影子”这一观点,让神话研究与人类历史联系起来,然后阐明“神话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则其魅力无穷,已经显然可见。

[相关素材]:人类起源地有新说法

据报道,位于我国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的泥河湾遗址群,经过中外专家80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发现了含有早期人类文化遗存的遗址80多处,出土了数万件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各种石器,几乎记录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25处距今100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中,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21处。泥河湾早期文化遗存的密度之高,年代之久远,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泥河湾遗址的发掘,使世界人类不仅可能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中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摘自《东北新闻网》,网址:http://22-0045,邮发代号:35-430)

篇2: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范文一】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最早的祖先是谁吗?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然后无限循环下去吗?不,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代一代地讲诉吧!

早在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700万年,有一种动物叫“古猿”,也就是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南方古猿”就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种“南方古猿”早在公元前420万年~100万年,这种“南方古猿”大脑容量小,以足直立,步履蹒跚,喜欢攀援。“能人”是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能人”生活在公元前200万年~175万年,“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已经初步具有语言能力。从“能人”进化而来的就是“直立人”在公元前200万年~20万年。他们开始懂得用火 ,奔跑,还能制作石器,开始吃熟食。“智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早在早期公元前20万年~5万年,晚期在公元前5万年~1万年,“智人”已经能够制作精巧的石器作品,还能用兽杖制衣,还发明了葬仪。

在这个美丽,群星璀璨的星球上,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探索的沉睡亿年的“珍品”。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这个可爱的地球的奥妙吧!

【范文二】

人类的历史始于人类的出现,人类如何起源,历来传说、争论很多.只是,进化论仍然是目前的权威理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但该书贸易提及人类的问题.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目前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篇3: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有以下几种:

一、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 , 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 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 (huánɡ) 》,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 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

当然,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 不过它的抒情要求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段的叙述, 但不能铺展, 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二、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的。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 (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 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 无固定格式, 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 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 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 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 (1819—1892) 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 《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 激情 , 常常富有哲理, 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篇幅短小, 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鲁迅的《野草》。

篇4: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篇5: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范例1】

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孕育着千万的生命。人,可以算是其中突出的一类物种。人类的智慧是其他的动物无法比拟的。在千万年的演变中,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同时也改变整个世界。然而,大自然却和人开了玩笑——人类到底源自哪里?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又令人琢磨不透,百思不得其解。它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开的枷锁……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自己的根。然而,古代由于人类对于科学的无知,对自己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寄托于幻想。

古代中国在民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人们认为自己只是神仙闷了用泥巴捏出玩偶。他们供奉天神,认为人就源于此。这个思想在神州沃土中埋藏了几千年……古代西方,人们信上帝,上帝是无上的真神。人们认为人是从上帝造亚当、夏娃起开始活跃在这大地上的。直至今日,人们对上帝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认为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这个思想也在西方生根发芽,今日仍枝繁叶茂。

这些就是所谓的“神创论”,是人类在懵懂的童年给自己下的一个定义。它们更是给人类起源这个难题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类渴望寻根的梦想更为迫切。

时光飞逝,渐渐地,随着人类掌握了科学知识,世界更是一下子成了人类主宰的天地。但人类的追寻依然未停,也不会停止。直至1860年达尔文提出的大胆理论才打破了人们从前的无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类化石的出土,人类对自己的认识逐渐明朗,头上的雾水也渐渐散去,但又画上了一个更大的问号。“古猿说”是人类最早确定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人类是从猿经过古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直到智人一步步进化而成的。一些化石为这一理论增添了可靠性。然而,随着人们对人体更加深入地研究发现,更多的谜团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随之而来的“海猿说”,“外星人说”使人们对自己的研究更为多元化。人们通过自己的钻研不断提出新的猜想。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无法定论。但人们依然把“古猿说”当作人类起源的根基理论,并以此不断探索。

虽然现在没有定论,但人们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自己的认识也会逐渐趋于合理。人类到底是天上神仙的完美杰作,还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人类起源的奥秘最终定会破解。打开这把枷锁的钥匙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人类的到来……

【范例2】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源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地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次年又发现一具头盖骨,这就是著名的“爪哇人”第一号头盖骨。1892年,又在不远处找到一根大腿骨。杜布哇研究了这些材料后,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体,而且正是人们要寻找的人与猿之间的“缺环”。

爪哇直立猿人的发现使南亚说为之一振。然而杜布哇的发现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最强烈的反对来自教会。教会坚持说,人类的祖先应是亚当,怎么可能是猿人呢?

篇6: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最早的祖先是谁吗?是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然后无限循环下去吗?不,就让我来给大家一代一代地讲诉吧!

早在公元前800万年~公元前700万年,有一种动物叫“古猿,也就是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南方古猿就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这种“南方古猿早在公元前420万年~100万年,这种“南方古猿大脑容量小,以足直立,步履蹒跚,喜欢攀援。“能人是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能人生活在公元前200万年~175万年,“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已经初步具有语言能力。从“能人进化而来的就是“直立人在公元前200万年~20万年。他们开始懂得用火,奔跑,还能制作石器,开始吃熟食。“智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早在早期公元前20万年~5万年,晚期在公元前5万年~1万年,“智人已经能够制作精巧的石器作品,还能用兽杖制衣,还发明了葬仪。

篇7: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追寻人类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了解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 2. 培养关注科学动态的兴趣。 3. 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 学习用不同的口气讲述不同的内容。 教学重点: 信息的搜集和处理。2.口语表达及想像写作训练。3.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主动探究,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多方搜集资料,同时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和心得体会,做到有足够的储备去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1.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活动内容给小组命名。2.围绕活动内容广泛搜集资料,上网查询资料,整理资料。初中二年级语文(上) 3.每组准备一个档案袋,以整理活动成果。 活动指导: (一)指导学生拟定学习计划,包括:1.合作伙伴。2.作文选题。3.搜集资料进度。4.填表日期。5.准备发言提纲的.时间。(二)各项活动指导:1.神话故事的搜集和讲述。①推荐书目,提供网址。②指导学生用尽量简便的方法将搜集的资料录下存入档案袋。③在学生搜集资料期间,教师经常了解进展情况,针对情况或个别指导,或在班上讲一讲。2.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的搜集和填表。①指导学生搜集资料。②确定填表完成时间。③指导学生用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的文字填写表格。④检查填表情况,并作交流、讲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地球上的人类数量越来越多,人类到底从何而来?请同学们根据所了解的知识,也可通过猜测和想象来回答。(四人小组讨论两分钟) 二. 分类讨论 把同学们的回答分为两类:神话的想象、科学的解释,分两大组进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讨论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组员的任务等等。 第一组活动计划: 1)搜集中国和世界其他民族中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每人至少搜集一个。 2)资料可以是录音带、录象带、资料复印件、网上文章图片下载等。 3)每个人要准备讲述自己所找到的故事,可根据需要加以修改,力求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第二组活动计划: 1)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课本167页的人类起源、进化表。特别注意搜集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 2)资料可以是录音带、录象带、资料复印件、网上文章图片下载等。 3)每个人要准备讲述自己所找到的有关资料,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三. 课堂交流 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继续分大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 1)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有何异同? 2)这些神话之所以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组讨论: 关于人类起源的新学说 ------推荐代表交流(讲故事或有条理的阐述) 四. 写作 1、人类起源概说:是说明性的,功夫主要在资料的筛选、梳理、组合,说明的文字要平实、简明、准确。 2、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是阐述性的,参加讨论集思广益之后,宜提炼出若干分论点,逐一分析举例论证。 3、“‘神创论’可以休矣”: 是反驳性的,应该以科学为武器,以人类进化的事实为论据批判“神创论”的荒谬性。 五. 活动评价 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态度、搜集资料和小组交流的情况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并给予等级评价;教师根据作文情况给予评价。

篇8: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右边组合图形的面积=( )的面积-( )的面积。

4.每个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图中的阴影部分约有( )平方厘米。

5.一块直角梯形的菜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10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来这块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6.如右图,平行四边形面积是60平方厘米,涂色三角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如右图,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6厘米,在这个梯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后( )。

A.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C.周长和面积都变小

2.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的( )一定相等。

A.高 B.面积 C.上下底之和

3.把一个等腰梯形的两腰向相交的方向延长,一定能得到一个(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4. 如果甲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那么甲乙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面积之和的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都有可能 5. A、B两点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边上的中点,图中三角形①的面积( )三角形②的面积。

A.= B.< C.>

三、看清题目,正确计算。 (16分)

1. 列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 求下面这面中队旗的面积。(单位:分米)

3.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认真审题,正确解答。(42分) 1. 红山动物园里的金丝猴是一个美术大师,它心灵手巧,动物园的美化工作全靠它的一支笔了。动物园建立6周年活动前,它负责布置会场写美术字。右图是它在一张纸上写的一个“6”字,这个“6”字所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个小格正方形边长都是1分米)

2.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一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桃园,被一条宽为1米的长方形石子路分成了两块(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36米,高是24米。 (1)这个桃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平均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桃园有多少棵桃树?

4.下面是一个鱼塘的平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0.5公顷吗?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和宽均为整数。

(1)这样的长方形一共有几种可能?

(2)请你算一算,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的面积是多少?

6. 一个梯形(如右图)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拼成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4.8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7. 下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王阿姨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地种西红柿,平行四边形种白菜。 (1)白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篇9: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追寻人类的起源

【单元导写】

本单元作文是根据“人类的起源”的讨论为基础,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一、学习目标

1、培养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训练说明的语言,做到准确、简练而不失生动。

4、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用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二、写作训练

1、参考题目

“人类的起源”、“人类的故事”、“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我看‘神创论’”、“‘外星人说’之我见”……

2、思路点拨

(1)人类起源的各种学说:进化论、神创论、外星人创造论等。

(2)人类起源研究的现状。

(3)举例说明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

(4)反驳“神创论”。

(5)对“外星人说”的支持或反驳。

3、技法指导

(1)对材料的筛选、梳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

(2)说明的文字宜平实、简明、准确。

(3)议论文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病文呈现】

人类的起源

当一个婴儿会咿呀说话的时候,他一定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一定”这个词用得不妥,可以换成“也许”、“可能”一类的词。)妈妈会:“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那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外婆肚里来的。”“外婆又从哪里来的?”“……”(这里缺乏过渡,显得与下文衔接不紧。)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热带雨林和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类动物——森林古猿活跃在那里,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后来森林古猿不断分化和迁移,分化为罗摩猿和森林猿。

后来人类学家又找到了腊玛古猿的化石,腊玛古猿在人类祖先演化的历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恩格斯称他们为“正在形成中的人”。(所引用的材料不够具体,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相传人类学家于1924年发现了南方古猿的化石。这种古猿可以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一般认为:粗壮型是南方古猿发展中已经绝灭的旁支,而纤细型古猿则是人类的祖先。(着则材料也有些简略,另外它与下面的材料之间没有衔接的句子,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19,荷兰籍医生、解剖学家杜布阿在爪哇梭罗河边发现了一种已绝灭了的生物的遗骨化石,它具有人和猿两重生活构造特征。杜布阿把它命名为“直立猿人”,认为这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这一发现和命名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关于人类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直到1929年12月发现了北京猿人才宣告结束。后来,我国科学家将同一进化程度的人类化石统称为猿人。猿人是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的中间环节之一,恩格斯称之为“完全形成了的人”。

而生存在30万年至5万年内的智人则是我们的现代人类的祖先。(一笔带过,有些笼统,还要多交代几句才好。)

科学家已经证实:从猿人开始,他们已懂得用火并懂得用火将食物煮熟了吃;他们还用一些石制的简单的工具,用来猎取和战斗。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这是不准确的说法,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

文病原因:

这是一篇揭示人类起源的说明文,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人类的起源,重点是对由古猿到人这一演变过程的揭示。文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者对于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不够仔细,过于笼统,这恰好与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真实相违背。另外,文章还缺乏必要的过渡,因此显得不够流畅。

修改思路:

根据以上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升格本文。

第一,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让文章所引的材料更加翔实一些,有据可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不会产生凭空捏造之感。

篇10: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地球上发现外星人的说法屡见不鲜,这浩瀚的宇宙中存在外星人吗?这个世界上有二维空间的生命体吗?我个人认为外星人一定存在!但,二维空间生命体肯定是没有的!

宇宙中大概有几亿个星系,其中一个星系中有几百个太阳系那么大的星系。这么大的宇宙系统就不会出几个和太阳差不多的恒星?就不会有几颗和地球一样的行星吗?一定是存在的!那么,像地球一样的行星都有,它就不能捕获像月亮一样的卫星吗?所以,我的观点是,外星人是存在的!

至于外星人是不是二维空间生命体,我敢说:“这不容置疑,不可能存在!”大家都明白,二维空间是没有高度的`图形的空间,而生命体是由一个比细菌还小的单细胞生物分裂而成,而生物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水。一个单细胞生物也要捕食,水都有体积,何况单细胞生物至少有几纳米长,几纳米宽,几纳米高吧,不然,它如何觅食?如何吸收水分?如何生存?

确认了外星人是存在的,而且不是二维空间生命体,但是外星人造访地球或月亮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外星人远在别的星系,它也要摸索,不可能很快找到地球啊,而以光速来造访地球少说要几百万光年,就是外星人愿意等,机器恐怕还不愿意呢!再说,他如何知道地球有生命?难不成他用光来探测吗?那也要几百万年,那时,科技都日新月异了,如何去接收和理解这个消息?至于啊姆斯特朗看见的月球上排列整齐的光环,可能像UFO的一次闪光灯引发UFO的假象一样,是他飞船仪器上的按键反光的吧!

篇11:人类起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环谒()(2)军帖()..(3)城阙()(4)不亦yuè()乎 .(5)尊君在fǒu()

提示:“谒”不要读成“hè”,“说”不要写作“悦”,“不”不要写成“否”。答案:(1)yè(2)tiě(3)què(4)乐(5)不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敏而好学()(2)遂携拯如初()..(3)指物作诗立就()(4)太丘舍去()..提示:解释时应注意词语的本意和在句中的意思。答案:(1)聪明;(2)救助;(3)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4)离开。3.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B.《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编者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提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不是作者。答案:A 4.理解填空。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在《论语》中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功劳大,天子赏赐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有许多诗歌抒发思乡之情,请你写出完整的一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理解性记忆需要我们理解诗文内容,开放性试题需平时加强积累。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2)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3)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8题。

伤仲永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5.给选文第2段加标点符号。提示:根据语意、字义断句。

答案: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用心

爱心

专心 1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答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提示:根据时间变化进行排列即可。

答案: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提示:“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成才来说,仅仅是一个客观条件,而不是关键因素。答案:C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伸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9.成语___________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的道理。答案: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条件越好,离目标越远。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邯郸()()奚()恃()御().....提示:汉字中形声字比例比较大,这对我们记忆有很大帮助,但还是要通过工具书认准读音,不要冒读。

答案:hán dān xī shì yù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中道而反()(2)吾马良()..(3)此数者愈善()(4)以广地尊名()..(5)吾欲之楚()(6)犹至楚而北行也()..提示:有些学过的文言词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时的迁移。答案:(1)同“返”,返回;(2)好;(3)越;(4)扩大;(5)到;(6)可是。1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楚之路也: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B.吾御者善:我抵御很善良。

C.头尘不去:头上的灰还来不及掸掉。

D.犹至楚而北行也:这好比到楚国去却往北走一样啊!提示:B项中的“御”指驾驭,“御者”指赶车的人、车夫,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车夫(技术)好啊”。答案:B 13.“此数者愈善”的“此”指代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提示:“此”是这的意思,所以,和现代文中寻找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的方法是一样的。

答案:吾马良、吾用多、吾御者善。

三、语言运用

14.仿写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注意运用比喻,前后要有关联。

参考答案:断线的风筝 摇摇晃晃 不知归宿

四、写作

15.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之间建立起来的友情往往是十分感人的。在亲朋间、师生间、同学间、老乡间这种友情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你也一定会经历过这样的动人故事,也一定有十分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请以“友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扣住“友情”二字,写一个真实而曲折的故事,要有真情实感。

用心

爱心

篇12: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

【教学内容 】

本单元包括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生字。2.正确读写新词。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5.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6.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7.积累优美的词句。【重难点关键】

1.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教学时间】 10-12课时 乡下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重难点关键】

1.体会从平凡事物、普通场面展现乡村生活的美。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 重难点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是啊,乡村风光是那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三)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四)写写生字,记记生词

(五)自由讨论课文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用普通的事来展现乡村生活的?(六)选择喜欢的场景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 热爱之情。

二 重难点关键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三 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兴趣的景物给大家说说?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面,品味其独特的美。

(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 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A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 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四)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3.全班交流。

4.有感情的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读一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看看这首是描写了什么,怎样描写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 板书设计

六 课后反思

22*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照抄下来。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重难点关键】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导入题目

老师:请同学们读提示,看看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了哪些要求?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和资料)

老师: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初读读文,了解内容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映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同时划出你不理解的部分。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2.试着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 “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3.找一篇优美得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二 板书设计三 教后反思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重难点关键】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前两首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2.背诵前两首古诗,能默写前两首古诗。二 重难点关键

背诵前两首古诗,能默写前两首古诗。三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四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4.小组交流。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二 重难点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3.默写两首古诗。四 板书设计

五 教后反思

24* 麦 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重难点关键】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导入新课 1.自由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①课文描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②要求:了解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出喜欢的原因。

2.乡村儿童的生活一定很有趣,当你看到题目《麦哨》时,你想到了什么? 快来读读课文,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质疑。

(三)小组交流,体会情景 1.交流字音。

2.谈谈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交流疑问。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五)品读欣赏,体会情趣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3.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二 板书设计

三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重难点关键】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完成“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项训练。2.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二 重难点关键

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听写词语。

同学们,在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二)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组内交流。3.换一换,将加点的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还会发现什么? 4.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3.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展示台

一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2.进一步感受乡村的田园生活。3.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 重难点关键

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时间活动中又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三)习作 1.精彩回放

读一读:上节课整理好的好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情、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2.学生习作

①教师启发思路。②教师个别指导。③同桌互相交流 ④推荐代表交流 ⑤师生共同评议。⑥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反映自己农村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展或照片。

第七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教学目标】

1.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5.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6.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7.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重难点关键】

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5.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 10-12课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 重难点关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三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 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

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小组内初步交流。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

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二 重难点关键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这个著名的试验。(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 是愚蠢的行为)

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公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描写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四 板书设计

五 教学反思

26*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闻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二 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 挚 痴 锁)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三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 重难点关键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了解内容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 澈 壶 缸 徽 聋

3. 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现先到了我的心里” 的关系。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3.有感情地朗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二 重难点关键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2. 四人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

(三)重点研读

1. 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 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 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 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 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2)举止和神态描写。

4. 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四 板书设计

五 课后反思

28* 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父亲的勤劳与执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重难点关键】

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读阅读提示后自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三)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四)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1.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2)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挑上去”

(3)第8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五)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饿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阅读能力。【重难点关键】

口语交际及写作指导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饿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二 重难点关键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里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奋朴实的弄名。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 提出: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 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饿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的具体。

(三)全班交流

1. 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响湖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自然真实。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小报,把“观察记录”和任务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 教学目标

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二 重难点关键

写作指导。三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 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改正。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第四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2.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3.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二 重难点关键

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三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散居话的意思。2. 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说好所你的发现。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那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意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三)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2.指名朗读。

上一篇:许诗国-三校联考后的教学反思下一篇:物业客服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