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2024-05-05

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通用13篇)

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段动画,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作业设计:

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具体介绍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 简单列举

★ 小学六年级语文《手指》经典教材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海水》优选教材教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

★ 《一个这样的老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材教案

★ 语文教材

★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篇2: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鲸”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惨祸、“流线体”“薄壳结构”)。

能力目标

学习概括段落的意思,能准确概括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按要求搜集并整合资料。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概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用读来理解文章思想脊髓,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后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学会把搜集的资料按要求整合。

设计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2、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3、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4、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5、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探索自然的欲望。

1、由课题导入,紧抓题目中的“老师”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当我们的老师?

2、让学生意识到本课所说的老师并不是平常的老师,而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扎实训练,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展示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5、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6、齐读最后一句。

(三)重点引悟,研讨探索自然的秘诀。

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最后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学生交流讨论 。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 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3)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 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 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 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3、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惨祸:惨重的灾祸。

流线体:流线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暂时不讲)

4、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2)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发明了飞机。

(3)指读句子。

(4)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5)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6)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7)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9)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0)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1)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5、研读第五自然段。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四)课外延伸,激发探索科学的奥妙。

1、按要求(人来从 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大家搜集到的资料很丰富,看来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还真不少。正是由于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启发,所以才有了很多发明创造,他们成为人类的“老师”真是名不虚传啊!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生读

3、他们身上的特点给人以启迪,给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依据,我们必须真诚地感谢他们!

4、亲爱的同学们,大自然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生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五)奇思妙想,激励探索创造的志向。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他们一方面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心理也较为浮躁,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枯燥乏味或是缺乏吸引力的东西更是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创新改革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四年级的孩子是活泼好动的,喜欢活泼多彩的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教材”这老三样,十来岁的孩子天天面对这些东西,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同时我们的课堂也缺乏互动,老师提问,下面经常鸦雀无声,大家都不想不愿意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2. 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过分强调学生的勤奋刻苦。通常一节课全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老师几乎不会去考虑学生想不想听,爱不爱听,而且语文经常是二三节连上,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昏昏欲睡,这对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3. 过分拘泥于教材。

阅读教学与其他语文教学相比,更具灵活性,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把课文背下来,所以教材上的课文只是一种引导。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是“教材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一遇到比较重要的课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叫学生大段大段地背下来,缺乏对阅读资源的创新和开拓。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感到厌烦,更不清楚自己在干嘛,严重的甚至会对阅读技能产生偏差,认为阅读就是照本宣科,就是背诵,这和我们的教学目标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

二、应对措施

1. 加强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CAI)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凭借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互动性,CAI能够实现很多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目标。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的那种深深的悲痛之情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和感受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他们离那个年代已经很遥远,很难体会到那个环境下人们的感受。而CAI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可以先播放电影《周恩来》,通过真实资料和电影艺术的协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伟大而高尚的人格魅力,然后我们再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视频资料,学生在画面中人们悲痛欲绝的呼喊的感染下,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悲痛。播放结束之后,我们再结合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才能在脑海中建立课文文字与中心思想的有机联系,形成对阅读理解的直观印象。课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写读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感受,这样对从根本上给他们打下阅读的基础是非常有用的。

2. 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绝对的教学中心,要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还给学生。比如,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过一把“老师瘾”,以《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己设计课题并进行课程的讲解,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补充。在课程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摆脱教师和书本的束缚,对课文产生自己的理解,从而自发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正是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有到过卢沟桥参观游玩的学生那更好,其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讲解又能在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自发学习活动中来。

3. 以生活为源泉,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而生活中的东西也更能引起小孩的兴趣。比如在讲述《颐和园》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些课文时,可以结合时下热播的古装影视作品,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影视作品的看法。比如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是借助《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因为它轻松幽默,学生们都很爱看,于是我们看后一起讨论。当时这么美好、强盛的国家为什么后来会遭到列强的侵凌?学生们踊跃发言,而且他们对连续剧中人们安定生活的直观印象和《圆明园的毁灭》中的残垣断壁形成强烈对比,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深刻。

与此同时,我再将课文深化到爱国主义的高度,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烈士陵园,或是推荐他们去观看《南京!南京!》这些正在热映的爱国主义影片,这些看起来和我们的阅读教学没有关系,但实际上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正真理解课文的内涵并且由点及面,将思维发散,形成自身的阅读方式和理解方式,这也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抛弃与时代不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

摘要: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 他们一方面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心理也较为浮躁, 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枯燥乏味或是缺乏吸引力的东西更是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都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创新改革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涂全波.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 2005, (1) .

[3]刘新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教育部.小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篇4: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1、学习生字词,用多种方法理解“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人物语气,能上台表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和卡子的过程,把握阿凡提的两个特点:智慧过人,热心助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理清阿凡提结账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表演道具:头饰;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预习检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有个大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到我们身边,他是谁?快看,他来了—— (播放动画片片头)

这个骑着毛驴唱着歌的新疆人是——(板书:阿凡提)

师:你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阿凡提呢?

师:那你知道他经常帮助哪些人吗?

生:穷人(板书:穷人)

师:阿凡提并不富有,那他靠什么来帮助穷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阿凡提的故事——饭钱(板书:饭钱)自学要求

检查预习、初知课文大意

师:什么叫做饭钱?(到饭店吃饭付的钱)

师:对了,吃了饭要付饭钱天经地义,那么课文中的饭钱是不是这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谁向谁要钱?要的是什么样的饭钱?最后怎么样了?(根据回答板书:巴依)我会读

二、研读课文1-4小节、了解事情起因。

紧扣饭钱体会人物性格、读出语气。

故事里的饭钱到底是那种饭钱?

生:巴依逼穷人付闻到香味的饭钱。(课题前补充香味)

师:闻到饭菜的香味就要付饭钱吗?这件事是不是太荒谬了?巴依不但逼穷人付吃香味的饭钱,而且不给还要去告穷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巴依?(出示多媒体课件( )的巴依)

师:面对这样的巴依,穷人是如何表示的呢?请用波浪线划出穷人话语的提示语(恳求/长长地叹了口气),想想看穷人是如何的`呢?恳求,找同义词(请求,要求)学习“恳”(查字典肯的意思)根据字形理解并记忆生字——心字底,用心/发自内心请求。

师:谁能替穷人向阿凡提求助?注意要发自内心走投无路的/无奈的/可怜的/没有办法的

师:那阿凡提是如何表示的呢?(把阿凡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把提示语用波浪线画出来)生交流,指导朗读,读出爽快/热心出示多媒体课件( )的阿凡提

师:从阿凡提爽快、一口答应,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凡提

三、学习5-9小节,体会阿凡提结账过程

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了,他会怎样帮助穷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分角色读)迫不及待:生交流释义。

师:从卡子的提示语中,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两个字来看出迫不及待是“非常着急”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说一说:迫不及待

师:在卡子的话里能不能找出两个词看出迫不及待?(怎么敢/快)

体会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对于巴依和卡子的无理取闹,阿凡提想出了个什么办法?请圈出表示阿凡提动作的词(摇了摇)

师:结果阿凡提有没有付钱给巴依?当然没有!(指板书)巴依要的是香味的饭钱,阿凡提付的是什么饭钱?

生:声音的饭钱(补充板书:声音)

阿凡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交流:穷人没有付一分钱用钱的声音来付饭菜的香味师:对,阿凡提用巴依欺负穷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巴依,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们在《刮脸》一课中学习过大摇大摆这个词。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们来看看阿凡提是怎样大摇大摆。

小结:指板书——阿凡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可怜的穷人,对付了可恶的巴依和卡子。

上台表演,情境中体会阿凡提智斗巴依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个故事,如果他们演得好,表演结束后请给他们热烈的掌声。

生表演。(带领学生给予掌声)

师:亲爱的穷人,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穷人:我非常激动/高兴

师:那你想对阿凡提说些什么呢?

生:阿凡提(师补充指导——怎样的阿凡提,请赞扬一下阿凡提吧)——

生:聪明的阿凡提,多亏你帮助我,我才避免了损失,真是太感谢了!(板书:聪明)

师:那么巴依和卡子,你们现在感觉如何呢?有什么想对阿凡提说的吗?

生(恶狠狠):哼!真倒霉!可恨的阿凡提,等着瞧!还有下次呢!

生(垂头丧气):哎!看来我是永远斗不过阿凡提了,还是不要打穷人的主意了。

师:下课同学们一定了解许许多多阿凡提智斗巴依、帮助穷人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相信大家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篇5: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用“网”组词,引出主题“国际互联网”,欣赏图片,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哪些问题(出示):

预设:(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些问题。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朗读

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师: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师: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那它指什么?(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

师:“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2.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符号看出五个方面呢?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四、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

板书设计:

纵横交错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构造神奇

极大方便

篇6: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来自简笔画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在句子中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学会运用联想的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丰富文章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欣赏画面,感受美

1、以欣赏荷花录像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到祖国北方遥远的边境,观赏了一塘美丽的荷花,这节课,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再次走进荷花的世界吧!

2、播放荷花录像,学生欣赏。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

二、赏读课文,发现美

1、同学们,我觉得你们都很了不起,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作者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打开语文书,读一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拿笔勾画出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把它多读几遍,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互相交流: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3、集体交流

重点句;

“又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

学生交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大荷叶比作磨盘和芭蕉扇;小荷叶比作茶碗、酒杯,从这个比喻句中能体会到荷叶的形状很美和大小不依?并指导读一读这句话,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继续理解描写荷叶的句子

“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指导学生感受从“密密层层”这个词中体会荷叶很多,并想象“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是什么样子。

“叶子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

这句话主要写了荷叶的颜色。

这几句话都是描写荷叶的,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的,才是荷叶这样栩栩如生,仿佛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观察描写非常有序,先写荷叶的形状、大小再写荷叶多,有露珠的荷叶什么样,荷叶的颜色。在描写中运用了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作者笔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

4、指导朗读这几句。

三、想象画面,体验美

1、师过渡语;

读得多美啊!是的,这么多的野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师范读第三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大自然)

3、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是她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请你们把再用心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试着把这一段背诵下来。

4、指名诵读这一段。

四、深入学习,感悟美的品格

满塘的荷花虽美,但也并不希奇,作者为什么却对此拍手称奇?令作者称奇的仅仅是荷花的美吗?(是荷花坚强的品格)

荷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可能是那些原因?这是作者的——联想,那么请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还有哪些可能?

白天的野荷塘是这样美不胜收,那么夜晚的野荷塘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欣赏那里的“荷塘月色”。

夜晚的荷塘是什么样的?

五、板书设计

野荷塘

荷叶 大大小小 密密层层 凝聚水珠 嫩绿

荷花 粉红色 挺拔而出 亭亭玉立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课文《赤壁之战》是省编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改编自我国的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它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故事的独立性强,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文章语言简洁、明白、易懂、结构也很严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本单元学习目标中提出的重点理解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在理清课文叙述的战争的进程之外,还需要分析战争进程每一步它实施的用意和这样的实施的妙处。掌握战争的发展的过程,能够比较连贯有条理说一说。所以我设计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动手操作演示,能对所掌握知识进行逆向的灵活运用,培养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从教学目标看,难点在于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思考,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但这必须在做出具体分析与结论,和尊重《三国演义》原作的基础上,向学生灌输小说《三国演义》之外的客观历史认识。

二.怎样帮助五年级学生学习历史故事。(说学生)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是一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其中我尤其注意了在上课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三国演义》整体背景基础上再来学习我们课文中的《赤壁之战》。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来看,他们中大部分人对“三国”及赤壁之战有所了解,这里指的有所了解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应该说并不是很全面。而其中有个别学生对“三国”及课文中的有关细节比较熟悉,能说出一个因为所以来,这部分学生也表现为对历史知识的较多的掌握,学习兴趣浓厚。而暴露出来的比较大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历史朝代顺序的模糊,对三国时代背景了解的缺乏。

此外,学生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及其作者,还鲜有认知,这个也需要在上课和课后中提及。一般说来学生对于类似的历史的学习都拥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故事中使用的计谋,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认知欲,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比较正确的理解课文中叙述的内容。课文中黄盖“火攻”“诈降”的计策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分析计策的来由有助于让学生知道详尽周到的观察与准备是成功的基本素质,应该说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有比较大的触动的。

而在黄盖有条不紊的计策实施过程中即让学生理清战争的进程中,对于提高学生有条理的叙述一件事,做到有张有弛,欲道还休的能力。有一个仍需指出的问题是,由于作者及其所处年代的关系,罗贯中在写作小说《三国演义》的时主观的把曹操定立为反面角色,而由于该小说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过去学生认知中的曹操一直是一个反面的人物,这种认知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本堂课试图去做这方面的扭转,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冒险,也是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地方。而之所以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健全学生辩证的历史观,去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且这也比较具有现实的意义,比如现在的台湾问题。

三.问题引入,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发掘伏笔,重视知识的实践运用。(说教法、学法、练习安排)

通过问题的引路,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解决疑难的兴趣,以便比较好的解决问题,是我在本堂课中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赤壁之战》这篇课文,突出的是故事的叙述性强,在叙述中又蕴含了严密的逻辑和巧妙的计策,怎样让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其中的奥妙,以达到理解整篇课文,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赤壁之战》的核心问题是“东吴周瑜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以这个问题为基础展开,就引伸出“黄盖的计策是什么?”“计策是怎样实施的?”以及与东吴取胜相反的“曹操是如何才战败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由学习课文,发现答案,理解“黄盖的计策”与“东吴取胜的原因”。

而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黄盖对周瑜说的计策的内容,来理清计策的实施即战争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能表现出很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不同意见。学生的学习应在其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而在指名交流中,我仍重视了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中有理有度,放而不乱。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故意把黄盖对周瑜说的计策的内容隐去,留下了一个伏笔。在第一次分析后课文后,怎样让学生对黄盖计策的实施即战争的进程有一个比较整体和有条理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来想象当时黄盖是怎样对周瑜说的,而周瑜感到很满意。让学生在同桌之交流说说,以达到小结课文分析的目的。

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延伸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本堂课学习的东吴以“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战胜强大曹军的事例,从长的历史轴线上来看希望曹操战胜东吴,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所以虚拟了一个现实,让学生帮助曹操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战胜东吴。通过让学生发表意见,明白让曹操胜的理由,再通过自己动动手演示,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实实在在感受“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四.本堂课的流程与环节安排。

(一)、复习引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长江的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东吴以少胜多,曹操战败。),再整体感知。出示课件赤壁之战对待图,以加深学生直观印象。

(二)、新课进行,讲读理解东吴胜利的原因。

首先来研究黄盖的计策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实施的?(自由学习课文4-9自然段,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指导难点与不易理解的地方,板书出要点)再小结,通过想像来说一说黄盖对周瑜说的内容。(小组说说议议,发言交流)然后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东吴取得胜利即曹操战败的原因,从曹操的一面来分析赤壁之战的结果。最后总结正是因为东吴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击短,又因为曹操轻敌,骄傲才使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东吴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首先教师说明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却造成了混战不断。从而引出问题“赤壁一战谁胜了好?”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随后要求利用同学们手中的船,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帮助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完成统一大业。并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实施的想法。然后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分析赤壁之战胜败得失。

(四)、结题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介绍历西晋大将王?f吸取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完成了统一大业的事实。最后推荐几部《三国演义》类似的几部历史演义小说,以供学生在课外去继续研究发现。

五.说教后反思

1、应继续重视抓预习摸索课文思路。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用一个课时进行。预习时要求学生弄清楚赤壁之战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问题,也就是向学生提供一条摸索文章思路的线索。学生据此去预习,就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抓提问把握课文思路。抓住文章思路提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布局的特点。紧扣词句,进行层层剥笋式的提问,让学生根据提问读读议议,就把他们的思路引导到作者的思路上来了。

3、抓住结构,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的结构,理清了段落层次,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初步认识,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层次。课文的层次理清了,学生的思路也就清楚了。

4、抓重点开拓学生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段落进行讲读分析,不仅可以带动全局,而且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在讲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始终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篇8: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1、自学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溜号、挑剔、强迫、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仓老师的重点语句。

3、学习记叙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重点品读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感受大仓老师有活力、幽默、真诚、坦率、公平、正直的性格特点。了解和体会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4、懂得简要复述大仓老师的两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记叙了一位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老师,他就是大仓老师。

2、出示课题:26、大仓老师

3、齐读课题。

4、过渡:20多年过去了,大仓的形象还在作者眼前浮现,他的话语还在作者的耳边回荡。大仓老师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大仓老师。

二、检查预习:

1、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溜号挑剔强迫鞠躬拘谨缘故

(表扬:这些词语能准确认读,说明大家预习得很好。)

2、下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大仓老师的哪两件事?

○开学典礼上,大仓老师的自我介绍;

○在语文课上,大仓老师对“俺”字的态度。

板书:开学典礼上自我介绍

在语文课上对“俺”字的态度

3、让学生顺着板书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开学典礼”这部分,体会大仓老师的“幽默坦诚”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描写大仓老师的句子?

(媒体出示:(语言)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 (外貌、动作)大仓老师穿着……

(1)、指名读,全班读描写大仓老师的句子。

(2)、从这些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大仓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板书:有活力幽默坦诚

(3)谁愿意当一回大仓老师?(学生模仿大仓老师的介绍)

过度:大仓老师这样别具一格的开场白,这样坦诚、幽默而充满活力的老师,引得……(引读:学生中马上……暗地里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

(4)、如果你也在场,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四、学习“一堂语文课”这部分,体味大仓老师的“公平和正直”。

过渡:大仓老师的开场白,不仅大家暗地里喜欢他,连我也深受影响……(引读:因此,我不仅下定决心……还给自己规定:……)

1从课文的描写中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家境贫穷成绩差)

过渡:大仓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这个家境贫穷而又成绩落后的学生立志苦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仓老师的语文课堂。

2、、默读9—15自然段,划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思考我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1)、交流:媒体出示:·我也举起了手…… (难受)

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

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尴尬、羞愧)

板书:难受紧张尴尬

(2)、指导朗读。(读出我的这种心情。)

过渡:正在这时,竟又刹出了一个山本春美。

3、全班读16自然段,看看春美是个怎样的孩子?(交流:仗势欺人)

(1)、“挑剔”是什么意思?“挑剔”可用“责备”一词代替?

(2)、面对这样的场面,大仓老师是怎能样做的?

让学生找大仓老师的句子:

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

理解“理会” “若无其事”的意思

沉默了一会儿,……

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大仓老师会想些什么?(思考:说一说)

(3)、学到这里,我想对大仓老师说些什么呢?

出示:大仓老师,我想对你说( )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板书设计:26大仓老师

开学典礼自我介绍有活力幽默坦率

篇9: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介绍

一、单元教材介绍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单元课文都围绕了“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这个主题。《莲叶青青》记叙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缸荷花。今年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家孩子治疮。文章赞美了亲邻间的爱。《萧山杨梅》讲的是作者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师爱。《地震中的父与子》赞扬的是父爱。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母亲的呼唤》的作者回忆了儿时母亲亲切的声声呼唤,抒发了“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读19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26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掌握常用词语,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体会,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者分析:

对单元课文中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对父爱、母爱、师爱、亲邻之爱有或多或少的感受,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受到爱的教育。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四年级下学期是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阶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更强,因此学生对个性化评价的需求更强烈,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刻的理解。

篇10: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我在普通小学六年级毕了业,没能上中学,就务农了。这六年中有五位老师教过我,大仓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二年级期末,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学生手册上除了音乐、图画、体操和操行是乙以外,剩下的都是丙。班主任把爸爸叫去,逼着要我留级,经过爸爸的苦苦哀求,才让我上三年级。

开学那天,黄雀在空中叫,田野里的桃花含苞欲放,我的心激动得要跳出胸膛。开学典礼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新来的老师。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

“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不久前刚从学校毕业,今年二十二岁,请大家和我交朋友。”

简短的致辞完了,他一鞠躬,轻快地跳下来。学生中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大家惊讶地互相看着,暗地里开始喜欢这位年轻的老师。何况校长还补充说,这位新老师要做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

大仓老师的课开始了。我下定决心,今年要好好学习。但是从放学回家,一直到晚上,我都要背着小妹妹,有时还要领着大妹妹,哄她们玩。晚上,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糊纸口袋。家里是没法子温习功课的,只好在教室里拼命。我给自己规定:向前看,不溜号,用心听。

过了一个多星期,语文课上我们学《我的一家》这一课。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同学们有的摇头,有的低头去想,一会儿便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老师!”“老师!”“老师!”

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我也举起了手,却没有被叫到,心里很不是滋味。教室里又静下来,没有人再举手了。

“没有其他的了吗?”大仓老师又环视了一下教室。

我突然把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还有,老师!”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五十名同学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身上。

“市太”,老师叫了我的名字。

我一鼓劲站了起来,清楚地大声回答:“俺”。

我刚坐下,教室里就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然而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我脸上发热,低着头坐在那里。

突然有人站起来表示异议:“老师,川本老师说过,‘俺’是下等人讲的话,不能用。”

我一看,原来是山本医生的第二个儿子山本春美。山本医生是我们村里最有钱的人。春美在一二年级的时候都是班长,可是到了三年级,连个副班长也没当上。这大约是大仓老师没有偏向的缘故,至少我们许多同学是这样评论的。全校只有春美一个人穿鞋,他再不能借着班长的职权,用穿着鞋的脚踩我们的光脚板,挑剔我们队站得不齐了。就凭这一点,大家不用提有多高兴了。

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俺”字,好像比别的字写得更大一些。

春美又一次站起来,脸色发青。他撅着薄薄的嘴唇,说:“老师,不是说不可以用‘俺’这个词吗?”听那语气,似乎是要强迫大仓老师接受他的意见。

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教师安静得很,连一声咳嗽都没有。刚才还嘲笑我的同学,现在好像都站在我这一边了。

大仓老师的课是那么有趣,又不拘瑾,连我这样生来就讨厌上学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大仓老师》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啧啧、溜号、挑剔、若无其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仓老师的重点语句。

3、学习记叙大仓老师的两件事情,重点品读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感受大仓老师有活力、幽默、真诚、正直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重点段落,对有关语句进行品读,深切感受大仓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有效开展读写结合,进行想像补白,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1)将课文读通读顺,查字典理解“溜号、挑剔、理会”。

(2)简要地写出关于大仓老师的两件事的内容。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要去认识日本的一位姓大仓的老师,他是作者市太心目中最喜欢、最崇拜的老师。那么到底这位老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回忆一起去认识这位大仓老师。

2、揭示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分段读文,理清脉络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大仓老师的这两件事。

随机正音:“怦怦(pēng)直跳”、“紧绷(bēng)”、“拘谨(jǐn)”这几个字的读音。

2、简要地说说这两件事的主要内容 随机板书:自我介绍 对“俺”字的态度

三、学习第一件事,初步体会人物品质

1、小组合作写大仓老师的介绍 当大仓老师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他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他的自我介绍有些与众不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3-5小节,用“——”划出描写大仓老师的语句,然后四人一组为大仓老师写一段关于外貌、性格和品质特征的文字介绍。(①各自读文划句②小组交流句子③讨论文字介绍的构思④一人执笔)

2、交流介绍,并说说依据文中的哪些内容为大仓老师写介绍的。 随机出示课文第3、4、5节中的相关句子 要点;

(1)“大仓老师穿着一身制服,留着平头,只见他一下子跳上领操台,开始讲话。”——(外貌特征:一身制服,留着平头;性格特征:充满活力) 小结: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充满活力。板书:有活力

(2)“我就是刚才介绍的大仓,名字叫大仓,可家里既没有大仓库,也没有小仓库,只有一间小板棚似的草房。”——(性格特征:风趣幽默)

(3)“家里很穷,是吃大麦饭长大的。”——(品质特征:真诚坦率) 小结:课文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幽默坦率。板书:幽默坦率

3、指导朗读

(1)这样一个幽默、真诚的老师,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怎么会不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想像自己就是大仓老师,带着真诚把这段自我介绍来读一读。

(2)谁愿意当一回大仓老师?(指名读、齐读)

(3)背一背。

4、出示第5节,引读,理解“啧啧”。 这样独特的开场白,这样幽默而不失风度的老师,激起了同学们的好感,学生中(引读:马上响起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因为(引读: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开场白) 理解“啧啧”。 学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声?(生交流)

四、学习第二件事,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大仓老师的为人正直

1、大仓老师的一番开场白,在每个学生心中都荡起了涟漪,而和大仓老师的家境同样贫困的市太就更期待大仓老师的课了。所以他——(引读第6节)。

2、理解“溜号”。

3、自由读第二件事 市太给自己规定:不溜号,用心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大仓老师的课上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20节,用“﹏”划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4、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我也举起了手,却没有被叫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突然把右手高高地举起来:“还有,老师!”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五十名同学的眼光一下子落到我身上。 我一鼓劲站了起来,清楚地大声回答:“俺!” 在这讽刺般的笑声中,我头一次感到自己竟这么傻。然而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我脸上发热,低着头坐在那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引读7-14节(生读“我”的表现)

7、“俺”这个答案让“我”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我尴尬得满脸通红。突然——(引读:有人站起来表示异议:“老师,川本老师说过,‘俺’是下等人讲的话,不能用。”)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俺”这个字到底可不可以称为自己?(区分“俺”和“下等人”的意思)

8、了解大仓老师是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体会人物品质。

(1)大仓老师知道“俺”当然可以称为自己,面对山本春美的异议,他的态度是怎样的?谁能够找到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若无其事) 出示句子:大仓老师根本没理会春美,他若无其事地在黑板上添上一个格外大的“俺”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若无其事” A理解“若无其事” B联系“若无其事”,说说为什么用“理会”,而不用“理睬”

(3)大仓老师此时并没有说话,而是用自己的神情和行动支持了“我”的答案。那么这行动意味着什么呢?你们能替大仓老师说一说吗?选择一句或几句来交流。

出示: 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市太说:“。” 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春美说:“。” 大仓老师添上更大的“俺”字,好像在对同学说:“。” (生交流)

(4)指导朗读 大仓老师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支持了正确的答案,真是一位公平的好老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大仓老师的公平、公正吗?(指名读、齐读)

(5)尽管大仓老师肯定了“俺”这个答案,但春美可不罢休,他——(引读18节),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引读19节) 出示句子:大仓老师盯着春美的脸,沉默了一会儿,答道:“现在不是在讨论可不可以用这个词。”他的声音不高,但是很有力,说罢便紧绷起了嘴唇。

(6)理解插叙小节的作用。 大仓老师为什么会沉默?在那一刻他究竟在想什么?请同学们联系课文16节想一想。(春美家在当地很有权势,得罪了他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大仓老师决定宁可自己有麻烦,也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生交流,随机理解“挑剔”) 随机板书:正直

(7)指导读句 大仓老师正如我们所想的,非常有力地对春美进行了指责,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 大仓老师肯定而有力的回答再次震撼了同学们,令我们更加敬佩他了。请同学们带着敬佩的感情一起读这句话。

(8)引读21节 大仓老师以自己的正直维护维护了“我”这个穷学生的自尊,使“我”不再害怕读书,难怪作者说(引读:连我这样生来就讨厌上学的人也开始感觉到上学的乐趣了。)

五、感悟大仓老师的品质

1、课文通过对大仓老师的语言、行为、神态的描写,使大仓老师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学习,你了解到大仓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了吗?

2、生交流

3、小结:这篇课文的作者木山捷平后来成为了日本的作家,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大仓老师的课。

《大仓老师》教学反思

《大仓老师》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大仓老师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他在开学典礼上的开场白,另一件事是讲述他上的一节语文课。从全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小作者非常敬佩、喜爱正直、正诚的大仓老师。全文文字朴实感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真诚正直的品质。 教学时,我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大仓老师所具备的令人感动的`品质。课件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更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与热情。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了学习方式,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抓重点语句进行学法指导,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课堂上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反映大仓老师正直的有关句子后,进行四步学法指导,即:读读句子;根据问题;联系上下文回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提示理解句子意思,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从而透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去领悟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在学生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作适当点拨、指导,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肯定学生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理解到什么程度,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3、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篇11: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学生自读。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培养珍爱自然、善待自己家园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积累文中的常用成语、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生态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一)教师启发思考: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二)学生自由回答后,自读课文,去文本中找答案。

(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出现的成语和精彩的句段,做标注。

(二)思考:文中人类的朋友都有谁?(板书答案)(展示课件)

小鸟兔子浣熊鹿野鸭等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点

(一)同桌互读:思考动物与人的关系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句子练习:

许多鸟都是我从未见过的,有的____,有的____,有的____……令人不能有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二)说一说,读一读什么最令你印象深刻,觉得最有意思?

(三)指名回答读相应的段落,深入体会动物与人的和谐关系。

四、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展示课件。

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所有生物的栖息之所;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1、写一写“读完《人类的朋友》后,我想到了什么”。

2、积累优美词句。

★ 语文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 写人类记叙文范文五年级

★ 《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 六年级语文下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人类范文

篇12:人类的老师四年级作文

科学家从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中,得到启示,发明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可以说,水母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水母一种。

早在40年代,人们依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玲、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处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军事上是一个很成功的仿生学例子。

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线杆、台阶、桥上的人等。

此外,人们模仿树叶的排列,建成了悉尼大剧院,根据章鱼发明了烟雾弹。模仿老鼠发明了鼠标……

篇13:小学四年级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材教案

一、教学内容: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2、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2、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3、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4、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流。

1、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2、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3、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5、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2、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五、课堂巩固练习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1、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

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练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师: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指名读(2)男、女生赛读(3)全班齐读(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3、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4、“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教师精讲点拔

1、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2、学生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

(五)、课堂巩固练习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六)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七)、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9.黄山奇石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教学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它—安”字形相近。(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认读生字。

4、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7、学习第1自然段。(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8、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一句。)

(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哪里。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4)齐读第2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巩固练习

第1、2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想想黄山样子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猴子观海”。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成人了;“一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仿佛在想什么?谁能把猴子想的说一下?(4)指导朗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板书: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2、“金鸡叫天都”。

(1)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学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3)引读: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介绍了哪些奇石?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3、指导朗读全文。

五、课堂巩固练习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对黄山的奇石感到叹为观止呢?其实,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或者电视、网络上去领略它们的风采。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10.日月潭

二、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

2、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四、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的日月潭景色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同学们都去过什么地方?

2.同学们去过的真多啊。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可以吗?3.书写课题。齐读两遍。重点强调一下“潭”字的写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带读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ǎo dǎo

zhǎn xiàn

jiàn zhù

qún shān huán rào 宝

mào shâng qīng xī

mãng lóng

yǐn yǐn yuē yuē

xiān jìng qīng shā

tái wān shěng míng sheng gǔ jì

古 迹(2)出示字词(不带读音)

宝岛

展现

建筑

群山环绕 茂盛

清晰

朦胧

隐隐约约 仙境

轻纱

台湾省

名胜古迹(3)出示字: 岛

绕 茂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出示我会写的字“环 绕 隐 约 茂 盛 岛 纱 胜 省 展建”12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呈现字之后先找同学来说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隐:左窄右宽,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展:下面是衣服的衣去掉一点,最左边是竖勾。

茂:记得草字头下面有一点。千万不要忘记。

省:省字第一笔是竖。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走一走纠正学生的坐姿)

5.展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1)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扩展填空

群山()风光()()古迹隐隐()()细雨

湖水()()灯光

树木()群山()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师:看来同学们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景色。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段可以看出来?是啊最后一段: 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风光秀丽)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并读一读。3.全班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学习第一段

出示: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一个湖。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地上。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1)指名读,谈体会。

(2)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那你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名胜古迹那?结合图片理解。

文武庙(图片)简单介绍。玄光寺(图片)简单介绍。孔雀园。日月涌泉。

(4)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读出日月潭的美丽。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2、学习第二段

出示: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指名读,谈体会。

(2)日月潭的水很深,你们猜猜日月潭会有多深,一个一个的猜。

(3)你们见过碧绿的湖水吗?结合图片理解。(4)日月潭的形状。

a.展示日潭和月潭图片。

b.这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

c.谁能用“像”说句子?

d.齐读。

3、学习第三段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你还从哪段体会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第三段)谁也找到这一段了?找到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名谈体会。

抓住“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表现了清晨的日月潭的什么特点?(描写了日月潭,若隐若现,非常清静,温馨的朦胧美。)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学习第四段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1)中午的日月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这是一种清晰的艳丽之美。

(4)雨中的日月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那?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a.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b.童话中的仙境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理解)

c.指导朗读。

五、课堂巩固训练

1、你发现这两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出示黄山图片:清晨,中午,要是下起了雨。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1、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种按时间的写作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话中经常运用。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把你学到的能不能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日月潭

风光秀丽

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清晨:隐约美

中午:艳丽美

雨天: 朦胧美

11.葡萄沟 葡萄沟

11.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精讲点拨———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中国地图图片

2.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 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样记住的这个字;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学会的生字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还会在教师的鼓励和激发下,变成可贵的学习动力。)

课件出示词语:分组读;男女生接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葡萄干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

(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抽读;齐读。)(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杏子图片

香梨图片、蜜桃图片、沙果图片、葡萄图片

2、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学生赛读)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教师精讲点拨

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呢?梯田图片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

葡萄茂密的枝叶图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多美呀!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学生各抒己见。

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

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学生赛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因为——(指名学生接读)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图片 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女生齐读)

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体会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制成葡萄干)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阴房图片1 阴房图片2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赞: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观字议字

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吾、杏、季、留 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密、蜜(疏密匀称)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坡、搭、摘、沟(左窄右宽)钉、够(左右等分)

2.按分类书写

六、课堂小课结拓展、提升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景色美丽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4、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云朵枫叶椅子路灯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2)云朵像羊。(3)枫叶像邮票。

7、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

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 上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第3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

(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上一篇:重大交通事故整改措施下一篇:初识PowerPoint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