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2024-05-24

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通用9篇)

篇1: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养老院各级养老护理人员职责

浏览次数:次网友评论: 0 条

一?养老护理副院长

1.在院长领导下,分管全院养老护理工作?

2.根据养老机构任务,结合养老护理具体情况,制订养老护理工作规划,定期检查?总结,定期听取养老护理工作汇报(每月至少一次)?

3.组织制订和修改全院护理管理制度?养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常规和规章制度? 指导实施业务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

4.定期组织养老护理主任?组长分析工作质量和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

5.有计划地开展学术活动,促使护理人员了解国内外养老护理发展状况?

6.负责全院养老护理员政治思想?人事安排等工作,提出任免?奖惩意见,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养老护理队伍?

7.负责制订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梯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组织全院养老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

8.关心养老护理员福利和身体?心理健康,尽可能帮助解决护理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养老护理主任职责

1.在院长?养老护理副院长领导下,全面主持本部门的养老护理日常工作?

2.根据养老机构任务,结合养老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负责拟订以老人为中心的养老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定期总结汇报?

3.督促?检查及考评各养老护理单元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标准执行情况,保证护理安全,严防差错和事故发生?

4.定期组织养老护理组长进行质量检查,分析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召开护理员?老人及家属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5.主持召开养老护理组长会议,分析护理工作情况,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6.负责养老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负责实施养老护理员培训,定期进行业务技术考核并建立技术档案,对各级养老护理员实施绩效考核工作?

7.了解并掌握养老护理员思想?工作?学习动态,协同有关部门抓好政治思想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对全院养老护理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并向院长提出护理员升?调?奖惩等意见。.密切与各科室?各部门的联系,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 关心护理员,尽可能帮助解决护理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养老护理组长职责

1.在养老护理主任领导下,制订本单元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建立组长手册并做好记录。

2.负责本单元养老护理工作,按时完成月计划?周重点? 根据工作需要随机调度人力?物力,保证老人安全?

3.督促?检查本单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加强相互配合,以保证安全?

4.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督促做好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5.检查及指导养老护理员工作,研究养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6.组织养老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7.根据养老护理单元的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器材?用品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请领和定期检查?

8.根据养老机构条件,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四?养老护理员职责

1.在养老护理组长的领导下,在上一级养老护理员的业务指导下,实施对老年人的照护?

2.根据不同护理级别的老年人,制订老年人的照护计划,按养老护理工作规范,有条不紊地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维护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3.指导?帮助老年人合理饮食?科学锻炼?规律生活?

4.按医护人员的医嘱,协助?督促老年人服药及其他可以执行的治疗工作,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观察病情,进行康复锻炼,做好记录?

5.定期检查居室及周围环境设施,做好交接班,预防意外事件?

6.定期总结?汇报,听取老人和家属意见,改善服务质量?

7.努力学习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参加学术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篇2: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供参考)

(1)根据上级有关规定,针对辖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展养老服务工作。

(2)对社区内有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

(3)及时受理需要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4)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别按照无偿、低偿、有偿等原则,开展上门服务或协调社区服务单位为居家老人开展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康复理疗、法律维权等服务项目,力争让服务对象满意。

(5)做好《服务记录本》填写、管理工作。

(6)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创造具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7)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走访。

(8)协调社区为老服务资源、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抓好日常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改进工作,完善服务。(9)完善各类基本台账。

(10)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区管理服务知识和养老服务技能,全心全意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凯瑞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职责

1、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开展本辖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有效开发、整合、利用辖区内为老服务资源,负责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的建设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3、建立满60周岁老年人的自然状况档案,对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摸底;

4、及时受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出的申请,并组织入户服务;

5、做好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审核上报、登记造册、政府购买服务卡的发放、资金结算审核等日常管理工作;

6、对提出需求服务的老人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做好需求登记、派工登记、服务质量反馈登记,对养老服务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7、协调社会为老服务组织,安排协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员、社区志愿者、义工等人员,根据老人服务需求,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

8、设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热线电话,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解答提出的问题;

篇3: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 对象与方法

1.1 访谈对象

共组织5个焦点组,分别为,(1)政府官员组:包括9人,分别为济南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济南市卫生局医政处、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处、老干部处以及历下区卫生局的主要负责人。(2)管理人员组:包括10人,分别来自5所老年公寓,其中3位为养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院长或书记),5位为医务主任或护士长。(3)工作人员组:包括10人,分别来自3所老年公寓,包括2位医生、3位护士和5位护工。(4)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组:包括10人,年龄最小为78岁,最大89岁。(5)社区老年人组:包括10人,年龄最小66岁,最大75岁。

访谈的内容包括对养老机构的认识,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培训和人员管理现状,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访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参考李鲁[3]。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

2 结果

2.1 人员来源

管理人员组和政府官员组的访谈对象表示,养老机构多倾向于招聘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作为老年护理人员,年龄多为40~和50~年龄段。一方面是出于用工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部分人员珍惜护工这个岗位,经过培训后能够安心工作。

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提供的服务中工作量最大的是日常生活的照料,基本上完全由老年护理人员提供。因此养老机构对这部分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入住老人组的访谈对象普遍认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工作十分繁忙,生活能够自理的入住老人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入住老人着重强调要“自理”和“适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并不充足。

2.2 培训

管理人员组、工作人员组和政府官员组的访谈对象一致认为,养老护理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教育滞后,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多数缺少养老护理方面的正规培训。护工在上岗之前一般未接受过老年护理员专业培训。养老机构提供的培训方式主要是由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向低年资人员传授老年人护理的技巧和经验。这种方式较为重视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缺少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因而护理人员只能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特殊需要。

管理人员组的访谈对象表示,目前尚缺乏对老年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系统培训的渠道和机构,养老机构中缺少培训和继续教育相关制度规定。此外,招聘未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护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节省用工成本。招聘经过正规岗前培训、具有相应上岗资质证书的护理员,其用工成本势必增加,而养老机构却未必有能力承担这部分增加的成本。

2.3 待遇

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组的访谈对象认为,老年护理人员的待遇偏低,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其中,矛盾比较突出的是社会保障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养老机构需为老年护理人员购买社会保险。一方面这会增加养老机构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部分老年护理人员不愿意支付社会保险保费中需由个人缴纳的部分。这就导致养老机构为老年护理人员购买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无形中也降低了他们的待遇。

2.4 人员管理

养老机构中的老年护理人员一般属于合同制职工或临时聘用人员,其待遇和地位相对较低,因此这部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给人员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养老机构管理人员需投入更多精力在老年护理人员的招聘工作上,而人员队伍不稳定容易导致老年护理人员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影响服务质量等问题。

管理人员组的成员普遍对老年护理人员队伍的发展表示担忧,认为老年护理工作累、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导致老年护理人员队伍的发展动力不足,而且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很难吸引他们加入这个队伍。

2.5 老年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5.1 社会认可度低

工作人员组、管理人员组和政府官员组的访谈对象一致认为,老年护理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和尊重。养老机构的老年护理人员社会地位较低,职业荣誉感不强;社会上没有形成广泛支持养老机构的氛围,现有的社会支持和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少长期稳定的支持来源和方式。

2.5.2 难以协调与入住老人家属的关系

如何与入住老人的家属建立互相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关系,是管理和工作人员组访谈对象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有些家属认为自己向养老机构支付了入住费用,为入住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就应该任由老人差遣,完全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工作人员如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家属就会表现得吹毛求疵。而且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家属对工作人员尤其是护工缺乏起码的尊重,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理解和配合。

2.5.3 心理健康问题

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是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群体。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多为高龄、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且老人及其家属的脾气性格各不相同。养老机构的老年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衰老、疾病和死亡,工作强度比较大,唯恐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老年护理人员多数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自我调适。因此,应充分重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培训

老年护理人员多为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教育背景。而培训的方式主要是同行之间的经验传授和交流,仍处于“以师带徒”的阶段,远未上升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高度。老年护理人员培训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容易导致人员队伍建设滞后。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与缺少培训渠道和养老机构资金紧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行政管理部门要求不严有一定关系。行政管理部门对护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养老机构是否开展专业化继续教育等缺乏相应的刚性标准,执行力度较弱。此外,入住老人一般也不会对护理人员的资质提出要求。入住老人及其家属并不十分关注养老护理人员是否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养老机构及护理人员不重视职业资质和人员培训问题。

3.2 老年护理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队伍呈现收入偏低、流动性较高的特点,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导致内在发展动力不足[4]。但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因此,从人力资源和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看,如何稳定护工队伍、提高护工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如何构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的管理体系是政府、社会以及养老机构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出现老年护理人员队伍的不断萎缩,这将直接影响到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发展,影响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建议

重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的管理,推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资质。努力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改善人员待遇,稳定老年护理人员队伍。针对老年护理人员缺乏正规培训的现状,政府和养老机构应积极组织并鼓励他们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机构老年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其适应养老机构发展的需要。此外,应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鼓励卫生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老年护理教育,为养老机构输送优秀老年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济南市民政局.二00八年全市民政工作总结及二00九年工作意见[EB/OL].(2008-12-26)[2009-12-14]http://www.jinan.gov.cn/art/2008/12/26/art_531_182402.html.

[2]曹梅娟.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3299-3301.

[3]李鲁.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

篇4: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 培训 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50-01

我国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产生的养老难题,无论是机构还是社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队伍都是关键环节。许多老年人还是愿意在家中养老;但在家养老的老人尤其是慢性病人缺乏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人照顾,“421”的家庭格局又让子女疲于应对,只能寄希望于养老护理机构。如此便形成一个“怪圈”,而解这个难题的“钥匙”在一支可持续、有水准的养老则本人认为,采取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培养数量与质量。

一、政策支持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印发推进“互联网+”行动意见。在教育培训界引发热烈讨论。其中,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互联网+教育培训”还是“教育培训+互联网”。“互联网+教育培训”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培训行业结合起来,在教育培训领域创造一种新的形态。

在民政教育培训行业,伴随着学习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更是目前养老护理人才需求大于供给情况下的做好人才培养的战略措施。民政部大力鼓励和支持培养模式创新,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养老护理员远程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通知》(民办函〔2013〕376号),并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民政部福彩公益金支持的“全国民政人才远程教育培训项目”,而养老护理人才远程培训是核心和突破口。所以,在养老护理行业实施远程教育培训是有据可依,是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

二、技术支持

2015年10月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夏乐蓓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平均每人每月在网上超过100个小时,在美国这个数字是52个小时;无论便利性,还是普及程度,中国都处于领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技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泛在学习将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从信息获取到购物、娱乐、生活,衣食住行游购娱无一不包,对传统方式是一种挑战与升级。各种琳琅满目的应用又是基于一些什么技术的发展呢?是各种应用app的载体与终端,各种应用才是真正影响人们生活的因素。在分析现有来江西省民政学校(省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参加全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的学员中,学员年龄跨度包括40后至00后,学历水平从初中毕业(少部分年纪较大的学员是小学毕业)至研究生毕业,但几乎99%的学员有微信或者QQ,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不成问题。即使少部分学员不会下载自己或者安装培训教育应用,但在家人帮助下安装APP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后,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基层养老护理人员运用软件开展学习也不成问题。民政部养老护理人才远程教育培训课程已经开发完成,在山东、广西等省份试行已经取得重大成效,山东省2014年养老护理人员年培训量为800人,2015年增加了远程教育培训模式,2016年年培训人数达2405人,增加了2倍。

三、养老护理服务业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大势所趋

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无论政策方面还是技术方面已经不成问题,且是形势所迫。就江西而言,全省有养老机构1781家,养老护理员7405名,其中执证5982名;根据《江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到2020年,江西省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700万人,按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1∶10配备比例(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配备比例要求更高,可能1:5),则江西省2020年养老护理员人数需至少需要70万。现在每年养老护理员年培训量大约2500人左右,培训资金达600万元左右,按此培养速度,何时能培养出70万养老护理人员?

江西省养老服务业教育培训现有的模式都是采取理论授课+实际操作,脱产学习。很多机构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也有提升人员素质、技能的计划和措施,但按现有培训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在现有养老护理人才紧张的情况下,自身机构或者社区服务点派出人员出来学习培训,则运转出现困难。因此出现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即使有资金组织培训,但机构、社区以及养老护理人员自身却因为工作或者家庭问题无法脱岗学习那么多天,即使脱产离家到基地参加了培训,学习效果因担心服务对象、家庭或者直接请假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大打折扣。现有培训模式是理论授课+实际操作,学员培訓期间听完了练完了,但回去工作后,很多知识点又感觉模棱两可,没办法“回看”。

而远程教育培训模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操、学习与工作、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混合教育培训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低成本、名专家、高效率、无限制、覆盖广,正好解决了现有培训模式的成本高、周期长、脱岗难效率低等问题。如民政部民政人才的养老护理人才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理论部分按知识点分模块,每个模块大概30分钟左右,时间不是很长,养老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知识点的需求开展学习,且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实训可以对照反复练习。如果学员有考证提升的要求,可以在整个学习结束后点“考试”,考试合格后,就可申请参加鉴定。如果参加鉴定,可在鉴定所参加2-3天的实训指导、复习后直接参加鉴定考试,比现有的培养模式节约时间、成本,且效率提高。

四、结论

互联网+民政(养老)人才培养正以蓬勃之势震撼来袭,采取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是推进养老专业人才建设,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提高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开创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崭新未来的新举措,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李虹.澳大利亚的家庭老年护理服务与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医院管理论坛;2004年08期

篇5: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000万!对于这个庞大的数字,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因为按照目前养老院内养老护理人员1:

6、1:5左右的比例服务老人,相当于有五六千万的老人需要护理,而全国老年人的总数在1.5亿左右。

有97%的老年人都是选择在家养老,即便在家养老的也有部分需要养老护理人员,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缺口,更何况目前的护理人员已经有很大的基数。“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数字有些夸张,不过养老院床位不足和护理员专业水平不高的现象的确存在。“

用工基本不缺但养老院空床率极低

那么,杭州的情况又是如何?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了解到,目前杭州市养老院共有204所(其中城镇64所,农村140所),共有床位17521张,国办养老院入住率在80%左右,民办的在50%左右,总体入住率大约在75%(城镇养老院入住率可达到90%,农村则要低一些)。而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服务管理规范要求》规定,养老院内需要一级护理以上的老人对应的护理人员比例应达到4:1左右,健康老人对应的护理人员比例为7:1左右。

“总的来说,现在杭州城镇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是充足的,基本上都能达到要求。”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陈处长表示。

记者昨天还走访了杭州市第二福利院,该院的王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有420张床位,入住率达到了95%以上,基本是满员的负荷,不过70多个护理人员还是基本够用,而且在招工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用工的紧缺。

“工作人员的构成基本是15%专业护理人员,其余的以外地务工人员为主。这些外地务工人员一般都是从劳动力市场招收,有的是院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过来的,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半个多月的专业培训。尽管临时工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但基本稳定。过年的时候,部分外地护理人员会要回乡,对此我们每年都采取‘轮换制’,所以也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

王主任还透露,有相当一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比较看中养老院姓“公”的特点,认为在养老院工作福利待遇不错,工作也稳定,也就放弃了去其他单位的想法,所以在招工的时候,他们选择余地很大。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的俞主任认为,目前紧缺的可能并不是养老护理人员,而是床位不够,他们900多个床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满员的,“新的老人想入住进来,目前基本没有可能。”

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总体用工不缺,但正如王振耀司长的分析,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是亟待提高的。杭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陈处长也透露,目前杭州养老院存在的最大矛盾就是床位数量不能满足需要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素质不能满足老人们的需要。

据了解,市级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事业在编人员,通过有关部门的统一招考,有大专以上学历,素质相对较高;区县市以下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的“4050”人员,素质就相对较低了。目前杭州最高级别的养老护理人员仅有三位,也是去年首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中的前三名。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拥有三位“高手”中的两位,俞主任介绍说,这两位护理人员目前的工作主要以管理、培训为主,为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专业上的帮助,而像她们这样的护理人员,整个杭州也不多。

针对这种现象,陈处长分析说,养老院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国家拨款,支出紧张,聘请护理人员是笔相当大的成本开销。因此尽管杭州所有的养老院都按照国家要求的比例配备专业护理人员,但大部分不会聘请超比例外的专业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因为这意味着成本的上升。所以,在有限的人员配备比例下,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以及“4050”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确是当前不少养老院的课题。

据悉,有关部门已经加紧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培训班,并对毕业学员颁发证书。“今年还将举办两三届,接下来完全有可能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陈处长说。

阳光职业前景看好

尽管目前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并不高(健康楼的护理人员月薪基本在1300元左右,特护楼的大约在1500元左右),但从各大养老院床位紧缺,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以及国外的情况来看,养老护理及相关人员的职业前景都是值得乐观的。

“现在我们就会碰到不少家属,反问为什么没有收费标准更高的护理,他们大多不太在乎花钱多少,几千一个月都可以接受,希望给老人更好的服务。虽然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收费多少与服务好坏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反过来看,说明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今后的老人护理会越分越细。”俞主任说。

篇6: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护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养老护理的质量,而养老护理质量有保证的老年人,对晚年生活有信心、有幸福感,能够延年益寿。老年人在养老院接受护理,不受医院各种制约,精神放松,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眼下护理工作还有一个“瘸腿”现象,护理人员几乎清一色女性,在照男性老年人与重体力活上不是勉为其难就是无法胜任。这就使我们护理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这些老人,加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负担。

笔者对园内护士进行了大规模的心理卫生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凡2011 年5 月前在岗的入院护理入院为调查对象。共15 名,其中男1 名,女14名,年龄25-34 岁。平均年龄26.5岁。有无护理证件:13人有相关证件(占全体的86.7%),2人无任何相关证件(占全体的13.3%)。受教育程度:中专以上13 人(占全体的85.8%),中专以下2人(占全体的14.2)。婚姻状况:已婚14人,未婚1 人.全部调查对象根据有养老护理经验的3人(占全体的20%),无养老护理经验的12人(占全体的80%)。

1.2 方法

(1)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2)自评心理卫生量表:选择国内外信度和效度较好的心理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

(3)对健康区护理人员与护理区的护理人员进行CMI(康奈尔医学问卷)及霍氏职业兴趣测验的评定。

(4)成立科研调查组:由精神科资深专家对调查组成员即各居住区护理员、护士进行调研,统一调查方法和操作程序,分区进行集体评定,并计时收回问卷。

(5)由专业人员验收,集中各类资料,分类输入电脑,并做统计学处理。2 结果 2.1 完成情况

实际在院护理人员15人,共发问卷量表15 份,回收15 份,占100%.作废0份。其

中健康区护理人员8人,实发8份,回收8 份,回收率100%;护理区护理人员7 人。测评15 人。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15人。2%对居住条件满意,66.7%对饮食满意,89.5%对亲属关心程度满意,90.3%有幸福感。32%合并慢性躯体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肺心病、骨关节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脏疾病、肿瘤及慢性失眠症等).最大心愿是希望健康长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受到更多的关心和重视;子女多来探望;饮食、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等.

2.2 量表评分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平均总分为62.9±13.9,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其它6 个因子评分分别为16.9±5.5、10.8 ±3。0、6.9 ±1.6、6.6 ±1.5、11.5 ±2.8、10.1 ±3.3.SDS平均分为31.2±11.2.SAS平均分为28.8±7.9.BSSD平均分为43.3±11。7.HIS平均分为8.7±3.3,Rosen指数5.7±.3。

2.3 心理障碍分布情况

根据量表测试结果,合并心理障碍者10 人,占全体的66.7%,其中抑郁障碍7 人,占46.7%,焦虑障碍3 人,占20%。对养老院护理工作有兴趣的4人,占全体的26.6%,对养老院工作无兴趣的11人,占全体的73.3%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被重视。但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从社会、医院、职业、个人因素探讨了压力的来源,根据压力的来源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旨在呼吁社会尊重护士职业,给护士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并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及深造机会,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研究发现养老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人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 护理工作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几乎所有病人都期望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放尿管、放胃管一次性成功等,否则病人及病人家属往往怀疑护士的技术水平,甚至失去理智,认为护士没有职责,打骂护士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护士不但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而且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影响心理健康。

2.老人院院辅助支持系统滞后 我国多数老人院辅助支持系统较落后。护士除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外,还肩负着心理、生活护理和大量的非护理性工作。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

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1] 3.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 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加上医院辅助系统不健全,工作任务不清晰等原因,使护士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单调、沉闷,易产生情绪低落、厌烦、抑郁等[2]。

4.年龄、性别因素 护士这种职业要求年龄年轻化。年轻的护士眼疾手快、阳光灿烂,才有“天使”的风貌。随着年龄增加,动作慢了,腿脚不利索了,眼睛也看不见了。因此年龄给护士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几乎所有护士都是女性,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女性的抑郁发作是男性的2倍。可见年龄、性别因素也严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

5.工作压力高,承担风险大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工作时总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长时间存在,使人产生心理疲劳感[3]。

6.职业要求增高 无论是日益发展的医学本身,还是社会、医院、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都在提高。病人不仅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与病人交流[4],对病人提供个性化护理[5]。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人文科学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这对于负有多种责任的护士,很难协调和适应如此多的刺激源[5]。造成护士心理适应能力下降,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结论

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在自身方面应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如心理学、医学知识、食疗、健身运动等,通过学习掌握压力应对技巧,适应多角色的转变,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通过自身学习,找出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职业信心,消除消极、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社会方面应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对护士工作加以宣传,让社会更多的了解护理工作。形成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尊重护理工作的社会风气。理解护理工作,降低对护士的过高期望值。使护士热爱护理事业,树立自信、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7。(9)659-662。[

2、3]。任勇、张桂平。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49-51。[4]。安丽萍、宋莅萍、彭云红。医生、护士、患者评价优秀护士的差异性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7。(4)254-256。

篇7:养老院护理员岗位职责

1、面带笑容,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2、穿戴护理工作服上班,对老人的护理均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要规范到位。

3、保持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

4、照顾老人要周到,对每一个老人的护理要充满爱心。

5、下准离岗,老人呼叫要及时回应,不得辱骂老人,不得顶撞家属。

6、保持老人身体、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内清洁整齐。

7、不准收老人及家属红包及物品,违者必究。

8、对来访客人及老人家属要热情接待,反应情况要客观实际。

9、实行全天24小时护理制,每十分钟巡视一次。

10、所有工作人员要勤俭节约,注意水、电、煤气节约使用。

11、不拿院里的公共财物回家,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篇8: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重庆市万州主城区6所养老机构的3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单位分布为区属24人,街道5人,民办7人。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6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现状调查,对填写调查表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是养老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第2部分是养老护理队伍培训及需求情况,如参加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的累计时间、需要哪些方面知识技能、哪种培训方式较适合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见表1)

2.2 参加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情况

36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的养老需求日益高涨,养老服务模式已从“温饱服务型”向“质量服务型”转变,这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日本1987年制订的《社会福利士及介护福利法》规定介护士(护工)培训途径为高中毕业后,介护福利士学校学习2年[3]。调查结果显示,6所养老机构中,仅国办养老机构配备有专业护士,为1名~4名,学历为中专,其余均未配备专业护士;而护理员以初中、小学学历为主,护士及护理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与陈惠芳等[4,5]调查结果一致。被调查对象中,多数来自农村,40岁以上护理员占83.33%,72.22%的护理员是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被调查养老机构中护理员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为1∶5~1∶20,其服务内容主要为吃、住等较简单的日常生活照料,由于人员紧缺,有的养老机构限制收养失能老人,使大量真正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人没有合适的养老机构可以入住。这种现状与养老护理服务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加速养老护理队伍人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3.2 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 我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培训时间规定,初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渝民[2007]13号)中要求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各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及个人参加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的事宜,可直接与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培训中心联系。被调查对象中10人均在重庆市第三社会福利接受培训,培训时间为10 d脱产学习,考试合格后颁发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26人未参加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原因是工作忙、费用高、与工资不挂钩或认为不需要培训。大多数护理员以以老带新的方式接受指导或凭借家庭生活经验进行工作。养老护理员是一项高尚的职业,但也是苦、脏、累的职业,待遇水平低下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的失衡,导致养老护理员流失严重,队伍很难稳定,如果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严格按要求培训护理员,必然会增加培训、工资和管理成本,因此缺乏使用专业养老护理员的积极性。

3.3 发挥地方高校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探索适合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培训方法和内容 调查中发现,94.44%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需要养老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在所需培训项目中,主要集中在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基础照顾内容上。排在第1位的是生活照料技术,后面依次为饮食照料技术、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安全护理技术、康复护理技术、老年人心理护理、常见疾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急救护理技术。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有72.22%选择半脱产培训方式。大多数护理员有较强培训愿望,对于未参加过培训的直接原因多是没时间参加或没钱参加培训。半脱产式就近培训或上门进行培训指导是他们认为更合理和现实的。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利用医学院校丰富的护理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护生资源,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6]。作为地方高校应立足于区域社会发展需求,除培养具有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护士外,还需积极与当地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合作,主动参与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案,提高培训覆盖率及效果,逐步缩小主观、客观培训需求的差距,使这支需求量逐渐放大的队伍能规范化、专业化,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了解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其培训需求,为地方高校参与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重庆市万州区36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现状调查。[结果]36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学历低、职业资格培训覆盖面小、培训时间短;94.44%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需要养老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结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水平薄弱、知识层次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养老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规范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培训覆盖率,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关键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老龄委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http://www.wz.gov.cn/document/show.asp?id=634&type=1,2008-05-29.

[2]张慧清,申秋.广西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28-29.

[3]陈利群.日本介护工作对我国老年服务的启示[J].护理研究,2007,21(2B):371-372.

[4]陈惠芳,杨芬红,施永兴.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护工的服务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A):929-930.

[5]曹梅娟.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12A):3299-3300.

篇9: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医药护理人员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质量检查合格,合理(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了所有的毒副作用、变态反应等。它不包括无意或有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也不同于医疗、药疗事故,而是药源性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可分为致残性药物不良反应、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危及生命药物不良反应等,药品不良反应给家庭、个人、社会及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研究的目的,旨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药剂人员一定要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的严重性有清醒的认识,对其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二、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产生的必然性是当代科学技术对人体和药物研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包括药品因素,个体差异的因素,以及药品上市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的局限性,药物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亦导致不良反应。另外,近年来祖国医学中的中药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木通、鱼腥草以及含金属元素的制剂,引起了有关中医中药专家的高度重视,长期被忽略的中药不良反应也呈上升趋势。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不良反应占到0.53%,由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呈增多趋势,故中药也不能乱用。

三、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

①上市5 a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②上市5 a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③其他所有怀疑而未能确定的药品不良反應。处于监测期的新药由于上市时间短,往往容易出现在上市前临床研究中未发生的不良反应,在刚上市的时期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会比较集中,对于此类药品,监测人员应重点关注。

(二)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内容是对临床用药中及用药后出现的已知的、未知的、罕见的、肯定的、可能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①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或器官损害的临床症状与体征;②疑因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③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④疑因药品引起的致癌或致畸等情形;⑤其他所有的不良反应。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撰写

第一,病例部分。首先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上部分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体质量、个人联系电话等,其次患者家庭以及既往药品不良反应等内容。再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名称,是变态反应或是胃肠道反应等,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良反应过程描述及处理情况,写清楚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何种不良反应,包括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生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情况、治疗结果等内容。第二,怀疑药品和并用药品 这是撰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关键部分,填写表格前,首先考虑或确定引起本次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其次是并用药品,写出所怀疑药品及并用药品的名称、剂型、生产厂家、批号、用法及所用的剂量,使用该药的起止时间、用该药的原因(目的)等。第三,分析部分。医药护理人员充分调动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此次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性质、类型、危害的程度、预后情况、注意事项等,或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以往有无类似不良反应发生,分析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反应是否符合该药物的已知不良反应,停药后是否反应消失或减轻,反应是否是并用药的作用或患者其他情况等。所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论述严谨。最后填写报告人的职业以及职务或职称,确认无误及无缺项后,最后签名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集中后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总之,医药护理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护质量、还能减少国家及个人的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充分的证据,防止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这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本人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每一个医药护理人员的职责。同时,这对国家医药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也对医患的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欧明,王宁生.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谢金洲.药品不良反应与监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0.

上一篇: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小学优秀作文下一篇:如何学好语文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