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2024-04-08

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共12篇)

篇1: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浅谈道路交通事故防治难的原因及对策

如何有效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遇到的难题,也是道路运输企业面临的困惑。道路交通事故难以防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要达到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首先要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防治难的原因,针对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预防工作。下面本人就道路交通事故防治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交通事故防治难的原因

(1)对道路交通安全认识不到位。大家知道,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不确定性,需要在行车中时时注意行车安全,处处避免事故发生。然而在现实中,有部分驾驶员朋友行车中粗心大意,随意打电话、发短信、抽烟等不良习惯,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安全感和责任感,在主观上造成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2)道路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当前,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差,交通安全设施滞后,尤其是“村村通”公路普遍无交通标志、标线,无任何防护设施,路面狭窄,道路通行条件差。

(3)利益的驱动。特别是营运车辆,无论是客车,还是客车,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超载的现象十分普遍,增加了行车中的危险系数,这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一般是重大交通事故。

(4)无视交通法规。在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驾驶员朋友根本不了解交通法规的相关内容,这样在行驶中一味按照自己的意识行车,行车随意性很大,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防治能力的几点建议

交通事故让所有死伤者亲人们和伤者本人遭受沉重的打击,导致人民生命和国家、人民财产损失,在社会给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所有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包括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驾驶员及其他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对于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事故预防工作的控制力度,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落实,以曾经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为教训,组织专门的力量,全面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重点针对如何加强客货运车辆管理,明确各级各部门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职责,提高各级各部门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在的深入落实。

(2)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把“保护生命、狠抓管理、安全出行”作为交通安全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到企业员工、驾驶员的内心,以近年来相关企业或单位的特大交通事故为典型案例,运用标幅、标语、宣传挂图、宣传展板和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对所有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们开展定期的、全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对于驾驶员自身。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提高安全行车意识。驾驶员在道路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驾驶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通事故率的高低。由此可见,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

(4)对于行人。行人参与交通具有分散性,危险性很大,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行人的违章造成的,比如行人闯红灯,随意在道路上穿行,由此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已是所见不鲜。加强行人的安全教育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媒体的宣传、个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广大民众的安全意识。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希望作为交通参与者的我们都能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篇2: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浅谈农机交通事故频发原因及预防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道路状况明显改善,各种机动车,特别是农用运输车已作为代步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加之其本身所具备的省力、省时,经济及易操作性,倍受农村的欢迎.但是无证驾驶、无牌上路的.现象突出.部分报废、拼组装等不合格车辆偷着上路行驶,导致肇事逃逸案件时有发生.农用车的迅猛发展和道路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现代交通文明与农民安全意识淡薄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大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作 者:王勇 侯慧敏 李海弘  作者单位:王勇,侯慧敏(黑龙江省林甸县农机监理站)

李海弘(黑龙江省林甸县农业委员会)

刊 名:农机使用与维修 英文刊名:FARM MACHINERY USING & MAINTENANCE 年,卷(期): “”(2) 分类号:S2 关键词: 

篇3:浅谈煤矿测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 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地面测量、井下控制测量、采区测量及施工放线等多方面。虽然矿井测量工作是基础工作, 但它的工作量最大、时间性最强, 一旦发生差错就可能影响生产并造成经济损失, 主要是井下日常施工放线测量和导线测量。而施工放线测量又是依据各种测量成果进行的, 因而上述各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的, 不可分割的。

虽然现代社会电子经纬仪和电子手簿得到了普及, 但由于井下测量条件的特殊性和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同, 各种传统的测量仪器仍然在井下使用。在一些大型贯通中, 领导重视, 作业人员精心施测, 导线资料认真处理和核对, 测量成果基本上都满足设计和生产要求, 但是在日常施工测量中, 却容易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差错事故。有的事故后果还比较严重, 影响了生产;有的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则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究其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程时间紧, 测量人员没有一定的时间做好准备, 仓促测量、计算、标定, 来不及检核。

1.2 作业方法不严密, 管理制度不严格, 责任不落实;测量人员不听指挥, 盲目乱干。

1.3 测量人员贪图省事, 不按《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作业和检核。

1.4 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资料管理混乱, 测点编号不科学、填图错误。

1.5 巷道导线点及中线点自然冒落和人为破坏等。

事故原因虽然有以上几个方面, 但内容又各有不同, 现就根据测量事故差错的一些具体内容及预防作如下说明。

2 起算数据错误

该类测量事故影响较多, 为预防该错误应由两人独立查阅抄录起算的数据并互相校对;避免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点号;测点丢失后重新补设的测点, 其编号不得与原点号相同;在测量前应对原有的测点进行角度和距离检查, 在确认测点未移动的情况下才可由此向前测量。

3 原始记录错误

该错误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3.1 由于受井下条件的限制, 在噪声大的

地方测量报数或记录员不回读以致观测数据记错, 为避免该错误, 记录员应靠近观测者, 认真回读, 直到确认无误后再记录。

3.2 由于井下顶板淋水等或记录员记的比较轻, 原始记录模糊不清。

3.3 在整理时发生错误, 因而必须认真整

理、校核、签字。

3.4 未按规定的格式记录, 或记录格式已变动而仍按原格式记录, 也容易在整理时发生。

3.5 内容不全, 即不按有关规定注记如工作

地点、日期、仪器、草图或忘记记录仪器高、觇标高、边长及其它必须注明的事项, 导致无法计算。所以必须记全、记细。

4 测量标定拨门中腰线错误

4.1 现场标定临时计算, 无人核算或核算不认真, 应有两人独立计算后核对。

4.2 现场用错点或只用一个点确定拨门位

置, 导致拨门错误, 因而必须对原导线点进行认真检查, 在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4.3 用边线指示巷道方向时, 左右帮颠倒,

为避免该错误, 应由两人同时对算, 用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 说明巷道边线面向迎头的左帮或右帮, 在对向贯通巷道时要特别注意。

4.4 用罗盘仪挂线时, 未考虑磁偏角或在磁

性物体影响大的地方使用, 因而在用罗盘仪挂线时, 注意罗盘仪读数的增长方向, 由两人读数互相检查, 在受磁性物体影响大的地方尽量用经纬仪来标定巷道的中腰线。

4.5 标定方向后未作检查测量, 因而在标定结束时一定要作检查测量。

4.6 用经纬仪标定倾斜巷道的腰线时, 要考虑伪倾角的影响, 尽量减小伪倾角对所送腰线的影响。

5 导线测量错误

有以下几种情况:

5.1 边长读错分米或米。

5.2 测水平角瞄错方向。

5.3 仪器高或觇标高量错或记反。

5.4 未按规定进行角度和边长检查而直接

进行测量, 这样如果点有位移而仍按原来的方位和坐标进行计算, 结果就会越差越大。就以上几种情况, 为防止边长读错可进行钢尺错开1m以上丈量两次, 不用数字不清晰的钢尺;为预防瞄错方向, 可用灯语或对话通知前视、后视后再进行瞄准和读数;为防止仪器高或觇标高量错或记反, 可测前、测后各量一次, 并且仪器高和觇标高所测量的位置应一致;为预防差错, 必须按规定对最后一个角度和边长检测, 如不合规程要求必须退后一站进行检查, 直至符合要求后, 方可对前进行测量。为防止用错点, 也必须按规定对最后一个角度和边长检测。

5.5 由于现在煤矿大部分已使用电子经纬

仪, 电子经纬仪在使用上比光学经纬仪方便了很多, 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有些测量人员电子经纬仪操作不熟练, 在观测时将水平角左、右混测。为了预防水平角的混测, 就必须加强测量人员的业务学习, 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 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及操作。

6 计算成果错误

该错误的发生分别由以下原因引起:

6.1 在遇到分支导线时, 将分支端点的方位、坐标误作结点处的方位、坐标起算。

6.2 起算点错误。

6.3 坐标增量算错。

针对这几种情况可用以下方法预防, 即在处理有结点的导线时, 结点处必须做出明显的标记;认真检查起算点, 检查该点的坐标和后视方位, 在重要巷道计算时, 需两人同时检查起点, 在确认无误后才能向前计算;并坚持复测复算, 并及时校核。

7 仪器未及时检校造成的错误

仪器本身未及时检校也会造成测量事故。由于井下比较潮湿和仪器的防水性能等原因, 加上工作比较集中, 仪器未按规定进行认真检校, 造成测角错误, 影响测量结果的正确性。这就要求仪器升井后要及时将仪器擦拭干净并且放在通风良好及干燥的地方保管。

8 结论

篇4: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在现代化生产的今天,机电设备已经成为煤矿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衡量煤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的机电设备。但是由于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及管理的不善,经常会造成各种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机电事故主要是指机电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通常包括设备在安装、检测以及调试和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比如发生在低、高处电网,直流架空线的人身触电事故等。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近十年期间,我国煤矿企业机事故死亡人数占煤矿生产事故总死亡人数的4.22%,因此,机电事故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煤矿企业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很多的煤矿企业中,虽然都设置有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领导对机电设备管理的不重视,使得机电管理部门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因为大多数煤矿企业机电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缺乏专门的机电管理知识,对机电管理无法做到标准化管理,使得机电设备从选型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出现管理不到位,机电设备的使用登记经常出现不对应现象。这些问题都使得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出现严重隐患,干扰煤矿企业正常生产。

2、在岗人员素质低

煤矿企业是一个环境差风险大的工作单位,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往往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很多企业都只能雇用临时工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些人员安全意识差,文化素质低,同时由于煤矿企业工作岗位频繁调换,从业人员岗位不确定。这样就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煤矿企业所发生的事故中,有85%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在岗人员对机电设备的违规操作而造成的。

3、机电超负荷运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在逐年的激增,煤炭企业经常会把生产任务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安全生产问题。为了完成生产任务,使机电设备超负荷工作。同时由于忽视机电设备日常保养,没有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防锈、防潮以及防尘的保养措施,使得机电设备经常会发生腐蚀和损坏现象,这些都有可能会酿成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企业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应该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实施办法》对在岗人员进行管理,首先,每年年初以小组为单位,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制定出安全目标,同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责任明确到人。其次,强化机电设备现场管理,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对机电设备应该定期做好清洁和保养,对现场作业以及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处理。最后,煤矿企业机电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监督不力而造成。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2、提高在岗人员素质水平

首先,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应该要进行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的培训,使他们可以通过发现和观察来了解问题的关键,将事故的发生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煤矿企业可以组织机电管理人员对先进的机电设备管理经验进行交流和学习,请专家和学者到企业中传授管理经验,指出企业中管理的不足。最后,煤矿企业可以对生产中的在岗职工进行机电设备安全生产及操作的培训,以此来提高职工机电操作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发生。

3、加大机电设备检修及资金投入力度

煤矿企业应该要健全机电设备检修制度,确保机电设备检修人员能够按照制度及标准进行检测,绝不出现漏检或者不检现象,当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后,应该要及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调查,并第一时间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对不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其次,加大机电设备资金投入,对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确保质量老化设备能够及时退出,保证机电维修所需资金充足到位。

4、加强职工思想教育

煤矿企业应该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明确事故的危害性,增强职工安全意识。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对职工进行教育,特别是通过身边的典型案例来引起职工思想共鸣,使职工产生安全防范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全方位地了解职工的工作状态,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指导和监护,防止因为心理因素而造成机电事故发生。

三、总结

虽然煤矿企业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是随机而突发的,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日常生产中,如果能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在岗人员操作水平及安全意识培训,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那么就会使大多数的机电设备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机电设备事故的不断发生。

参考文献

[1]邱铁,张宏国,张波.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2]周忠均.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3]徐靖来.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

[4]周多慧,冯德清.煤矿机电管理与安全生产[J].科技信息,2009(19)

[5]付继娟,聂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与员工素质匹配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6]马新华,陈国强.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煤炭工程,2007(07)

篇5: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建设安全是生产、经营、居住、学习、娱乐活动安全的基木保证。如果对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一、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部门,建筑业之所以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业,与建筑业本身的如下一些特点有关: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3)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4)建设项目施工大多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所进行的活动必然受到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在现场气温极高或者极低、现场照明不足(如夜间施工)、下雨或者大风等条件下施工时,容易导致工人生理或者心理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5)目前世界各国的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偏低,建筑工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6)建筑业作为一门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深入地认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因而造成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不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此外,传统的建设项目三大管理,即工期、质量和成本,是项目生产人员主要关注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牺牲安全管理。再加上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削减用于安全生产的支出,更加剧了安全状况的恶化。

二、针对安全事故的提出的预防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遇有特殊作业(深基坑、起重吊装、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临时用电等)还要编制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程序经审核批准。

(3)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才能上岗。

(4)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

(5)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查。

(7)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8)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

(9)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10)施工机具(特别是现场安装的起重设备)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结束语

篇6: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公路交通网络日益健全,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使人们“行有车”不再是梦想。但由于人们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机动车辆致人损害事故也日渐增多,人民法院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大幅

上升,对该类案件的执行任务也随之加重。由于种种原因,相当数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得不到及时执行,甚至无法执行,成为人民法院执行难的一个新特点,申请执行人在精神、肉体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对法院产生了诸多抱怨和诘难,引起了法院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基于这一现状,本文选择在江西省吉安市13个基层法院开展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实证材料,探寻此类案件执行难的原因,集思广益,总结执行经验,提出破解此类案件执行难的对策。以期化解此类案件引发的社会矛盾,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法律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一)调查范围

1、地域范围

本次调查选择的地域范围为江西省吉安市下辖的13个。基层人民法院,包括2个城区法院、1个县级市法院、10个县级法院。吉安市位处江西省中部,国土面积为25271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470余万。农业为该市传统产业,在gtp中占据主导地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2、时间范围

本次调查以2001年至2005年9月为时间段。这一时间段在国家经济发展“十五”计划和“四五”普法计划时期内,且跨越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分别调整的时期,能够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一定经济发展时期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执行现状,发现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上述时间段内吉安市13个基层法院立案执行的所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为对象。本文所指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受理和审理,并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或《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相关规定,对发生在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作出裁判的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

二、调查方式

1、向13个基层法院执行局发出调查提纲,收集各基层法院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执行情况的实证材料,包括立案数、裁判方式(判决、裁定、调解)、已执案件数、未执案件数、未执标的数、执行期限、被执行人职业和居所(农村或城市)。

2、根据上述反馈情况,走访吉水、永丰、新干三个县法院的执行局长和部分执行员,了解其在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具体的执行方法。

3、召集峡江县法院的全体执行员座谈,提出问题,谋求解决办法。

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执行情况和特点

(一)受理

2001年元月至2005年9月期间,吉安市基层法院共受理并立案执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663件。其中2001年78件,2002年104件,2003年130件,2004年182件,2005年1—9月份169件。

(二)执行

1、执结案件数与执结率。2001年,吉安市基层法院执结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65件,执结率为83.3;2002年执结91件,执结率为87.5;2003年执结88件,执结率为67.7;2004年执结117件,执结率为64.3;2005年1—9月执结104件,执结率为61.5。

2、执行根据的裁判方式。在已执结的465件案件中,有335件的执行根据是调解书,占72;执行根据为判决书的有130件,占结案数的28。在未执结的208件案件中,执行根据为调解书的有12件,占未结案件数的5.8;执行根据为判决书的有196件,占94.2。

(三)未执案件标的数

由于已结案件标的数过于庞大,本次调查仅统计了未执案件标的数。2001年吉安市基层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未执标的总计20.8万元,平均每案为1.6万元;2002年未执标的总计17.94万元,平均每案为1.38万元;2003年未执标的总计151.36万元,平均每案为1.72万元;2004年未执标的总计462.8万元,平均每案为3.96万元;2005年1—9月未执标的总计406万元,平均每案为3.9万元。

(四)执行期限

篇7:浅析工伤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 对发生工伤事故原因的分析

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人们短期行为严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合格以及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作祟。综合起来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三个方面。纵观我局多年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领导干部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工作不务实

几年来,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视,摆在“第一的位置”,但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是存在的,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抢任务,不顾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而是凭侥幸蛮干,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其中1994年我局贮木场滚楞死亡事故,就是为了省力走捷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生产性死亡事故。

有的领导对安全工作虽然有布置,但没有认真落实,,没有认真检查,结果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1991年乌斯孟林场中楞装森铁台车,工人作业安全距离不够,针对这种违章现象,局安全监察科在安全检查中,对该工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单,但本人毫无改正重视之意,而单位领导又没进行复查,结果几日之内,被脱落的原条砸在头部,当即死亡。

1.2 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是操作者进行正确操作的依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止“三违”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多次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操作者有章不循或管理混乱造成的,有的林场(所)没能正确贯彻执行作业规程就进行采伐作业,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

1.3 工人技术素质差

①青年工人多,安全意识淡薄,艺高胆大,因此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侥幸心理和盲目蛮干的现象严重,发生事故的频率高。

②缺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有的没经过培训和不持证上岗。象吉岭库林场的油锯助手,没经过安全采伐技术培训,不懂得安全技规,结果被油锯手放树砸死。

③缺乏起码的安全专业知识。1988年物资供应科在使用搅拌机时,不使用电闸开关,直接接在动力线上(未接地),结果因漏电把操作人员电死。

④安全教育走过场。不少单位安全宣传教育只是形式,不讲实效,照本宣科,有的单位发生事故,检查组在调查安全教育情况时,编造一个假的安全教育记录欺骗调查组。有一单位一新工人上岗前不教育,不培训,结果工作三天就发生了事故。

⑤严重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机械传动装置无防护罩,电锯、电刨无防护装置,移动式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器,建筑施工无安全网等等,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方面。近几年中,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致使1人死亡、3人重伤。

⑥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如林业局贮木场建场时(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对从场区通过的一条道路设计不合理,安全系数低。几年来发生多起折断的起重绳打在过往行人的头部或背部,虽未造成重大事故但隐患严重地干扰了正常作业。

2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2.1 加强领导,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尤其是提高责任者“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在确保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抓安全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正落到实处,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2.2 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抓好安全工作。而且安全工作不仅是安全监察部门要抓的事,每个生产主管部门都应把安全工作当做第一位的事来抓。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安全工作真正抓好,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要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在“抓安全工作上谁抓都不算越位,怎么抓也不算过分”。在企业内要做到人人都关心安全、人人都过问安全,不能把安全工作只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的事。

2.3 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加强安全的同时,首先要抓好新工人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时间,还要有专人检查落实情况;其次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率达95%,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抓好企业场所、生产指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实行安全生产指挥证(资格证书),力争培训率达100%,持证指挥生产率达100%,杜绝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四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广播、电视、安全知识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使之达到人人懂安全知识、人人遵章守纪。

2.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为使作业现场都按规程操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同时要抓好现场管理,还必须抓住事故多发的几个环节。一是下班前(抢速度、忽视安全);二是刚上班(思想不集中);三是节假日休假后刚上班;四是家中发生异常情况,上班前没有休息好或饮酒等等。在抓作业现场管理时,必须做到对违章行为坚决制止纠正,决不能姑息迁就,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处理。

2 .5 提足用好安全技术措施费,改善工人作业条件。一是按照国家文件要求,按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10%~20%,提足安全技措费,下在专用资金帐上;二是用好技措费,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管好用好技措费,真正弥补劳动保护设施的欠帐,改善作业条件,更不能挪作它用。

2.6 抓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重要手段。安全检查可分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的频率可以因单位而异,安全检查可先发安民告示,也可采用随机抽查等办法,这样能查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检查后要抓紧事故隐患的整改,并且要定时复查,做到及时反馈。

2.7 按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一是要按规定发放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克扣,也不能以钱代物;二是必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尤其是特种防护用品,一定要到劳动部门批准的定点厂家购买有验收合格证的产品,发放的防护用品必须正确使用。

篇8:浅谈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

一、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

1、设备陈旧老化

在煤矿建设时, 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 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 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 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 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 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设备相对老化。另外, 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 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 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 设备维护工作量大。

2、设备造型不合理

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 比如液压支架、采煤机、掘进机、重型刮板输送机等都是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完成的, 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 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磨合期内, 往往事故率较高。西山煤矿总公司屯兰矿上马的第一套国产智能化综采设备, 由于设备选型上的缺陷以及该矿地质条件、运输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不相匹配, 其功能只发挥了70%~80%。

3、设备检修不到位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 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 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 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再加上设备陈旧, 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 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 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据统计, 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4、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国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 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 只要不是一个厂家的配件, 90%以上不相匹配。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 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 偷工减料、降低成本, 这也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一定影响。

5、人才不专业, 素质不高

很多煤矿企业都成立了相关的机电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但是因为没有专业的人才来教授经验, 虽然课程在煤矿职工中很普及, 经费也不少支出, 但是收到的成效确实微乎其微。由于煤矿企业累、脏、险的特点让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进入其中工作, 煤矿企业人才缺乏, 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率和市场供给率严重不符。同时煤矿企业内部人员变动较为频繁, 总体的生产操作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提升, 员工职业素质不高, 缺乏一些对机电设备的相关认识, 造成了煤矿机电事故率也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

6、管理人员管理手段落后

在煤矿企业中, 虽然有专门进行机电安全管理的人员, 但是往往这些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不达标、对于一些设备安全管理法则和理论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实际工作都是单凭自身经验, 无法科学合理地对煤矿机电安全事宜进行有效管理。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在2005年间煤炭专业高校毕业生一共有40154名, 但是到煤矿企业就职的仅有3019人, 仅占全部人数的7.5%, 人才输送量远远达不到煤矿企业的需求量。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性的教育, 这也是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对策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减人提效后, 以岗定人, 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 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 划分工资等级, 引导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各类机电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 考试 (包括现场操作) 合格, 颁发合格证, 人人持证上岗, 按章操作, 严禁无证上岗。要做到“三懂”“四会”, 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机电设备切忌超负荷运转: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 即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 以业余培训为主: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以重点培训为主: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 以内部培训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四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引导教育职工, 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危害性, 消除安全侥幸心理, 增强安全意识。

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1) 科学检修。机电设备维修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改变以往机电设备哪儿坏修哪儿的旧传统, 井上、下设备到达修理车间后, 从螺丝、轴承查起, 对设备全面检修, 消除检修隐患, 做到眼勤、嘴勤、手勤, 即:勤观察、勤说话、勤维修,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解决。同时, 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

(2) 建立完善设备维修台帐。制定 (包括设备的出厂日期、使用年限、检修部位、检修时间等内容) 的设备台帐, 每台设备都有了“户口”, 往来使用的设备都登记在册, 掌握设备的使用周期。

(3) 对损坏的设备, 实行责任追查。出现机电设备事故后, 由机电事故分析小组牵头, 调查设备损坏原因, 找出使用责任, 检修责任, 主要责任, 次要责任, 落实到人。

3、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 加大设备投入和改造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 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 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 做出规划, 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 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 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以较为先进和节能降耗的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改造, 降低环境噪声污染和高能耗, 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创造条件使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避免采用低设备投人、大量投入人员、点多面广、效率低下的人海战术, 应走出恶性循环圈。

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制度是一种约束机制, 是指导职工如何开展工作的尺度。只有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责任到位, 才能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 是企业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因此,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 必须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等, 实行安全工作人人管理, 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要负起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使安全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 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

5、加强机电设备检测检验工作

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主提升、主通风、主排水、压风设备、供电系统保护、防雷接地装置等进行定期检测检验。不使用未按规定检测检验或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系统每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测检验, 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性能检测检验: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 必须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检测检验和试运转工作。在用主要通风机、主排水设备至少每月检查一次, 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 每年雨季前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对检测检验不合格的机电设备要按标准要求整改到位, 将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结语

要做好机电管理工作, 必须从搞好安全、服务生产、降本增效、技术创新的角度入手, 把工作方向和着力点放在提高安全装备水平, 引导生产力发展上来。要高度重视机电设备投入和先进技术引进。结合实际, 通过提升运输等固定设备的检修工作, 加强井下电气设备和流动设备管理, 提高机电战线各级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机电操作人员的履职质量。

摘要:煤矿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 (设施) 导致的事故, 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发生在低、高处电网, 直流架空线的人身触电事故等。随着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 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俗话说:“出炭不出炭, 关键在机电。”故煤矿机电系统人员素质高与低、机电设备管理的好与坏, 将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煤矿机电事故已开始成为制约煤矿生产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煤矿企业的机电事故发生率成了衡量该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文章结合实际经验简要分析煤矿内部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关预防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预防,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杰、荆霞:《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 《山东煤炭科技》, 2009年。

[2]马新华、陈国强:《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煤炭工程》, 2007, (7) 。

[3]于志君:《论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科技信息》。

[4]刘大伟:《浅谈煤矿机电事故》, 《科技创新导报》, 2010年。

篇9: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摘要从事故原因分析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相关例子进行了探索,力求在剖析体育伤害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可行预防措施,希望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原因预防

一、引言

近年来,学生伤害事故日益增多,作为学生伤害事故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更是首当其冲。由于体育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据国外专家统计,体育课发生的事故占去学校全部事故的30%-40%,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致使部分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畏手畏脚。因此,学生体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国家未来体育人才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储备。导致课程改革的推广、普及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正确认识和分析学校在体育伤害事故中发生原因,妥善处理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对稳定体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体育伤害事故的事故原因分析

(一)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

即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例1: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一名男生在自由活动时跃起抓住足球门栏,但因该门栏固定不牢,导致门栏翻倒压在该男生的腹部,造成重伤。例子分析:从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运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是导致学生受伤的主要原因,学校在体育器材方面没有尽到检查和维修,排除安全隐患的责任。

(二)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

即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课堂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该体育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例子分析: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未要求、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具有过错。作为体育教师对学生着装的课前检查尤为重要。只有避免这些过失,才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达到有效预防。

(三)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

即指因为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例4: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张某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验。例子分析:从事件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健康也是體育伤害事故的致命因素,因此,学校应针对这类事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更新,做到时刻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四)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

即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

例6:某校高二学生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练习跳绳,教师在一旁看护。学生徐某在跳绳时不慎被绳绊倒摔伤,此后,老师马上将徐某送往学校医务室治疗。例子分析:徐某是在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发生伤害事故,练习跳绳是常规体育教学内容且是完成准备活动后,学生徐某被绳绊倒是无法预见的,教师没有主观过错,学生徐某也无过错,因此,该案例属于意外伤害事故。

三、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高度重视体育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应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体育体育活动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基本安全技能的传授。其次,作为教师应加强自我安全教育,熟练地掌握体育相关安全知识,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二)加强体育工作管理

加强体育工作管理是预防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体育教师必须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尽到有效的管理责任,课堂教学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加强体育场地及器材的管理:体育课上的设施,器材和设备一定要符合规定和安全标准,活动器材要安放得当,对各种体育器材、设施应设专人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排除隐患。最后,加强学生健康档案的管理:经常主动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对有特异体质或生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处理,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科学、及时地处理好伤害事故

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是难于避免的,如处理不当,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受到侵害,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处理伤害事故时应遵循“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把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四)建立学生体育伤害事故预警机制

学校处理好体育伤害事故后,应积极采取措施,对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应在学校内公开场合宣传,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切忌封锁伤害事故发生的消息,以免类似伤害事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治军.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典型伤害事故案例的剖析[J].高职体育网.2005.

篇10: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1、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伤亡事故的高发企业,而建筑施工中的模板工程是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之一,对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给予充分注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这对于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在模板的安装、支撑和拆除作业中,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有:

(1)高处坠落;

(2)掉落物体击伤;

(3)不正确提升操作。

2、1、高处坠落的原因

模板工人经常要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最高处作业,这时没有结构或构件进行固定,而且在最后一块模板安装就位之前台面上还会有许多的孔洞,,由于无处或无物固定,因而无法设置安全防护栏;胎模脱模时也会在楼板上留出孔洞。如此等等,都是发生高处坠落的潜在因素。脱模时也有许多发生坠落危险的因素;用起重机把建筑物边缘处材料吊下来时,需操作者俯身挂上吊索,若操作者防护不到位,也可能造成高处坠落。

2、2、掉落物体击伤的原因

高处物体掉落伤人也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事故,在模板安装和脱模期这类事故尤为常见。在模板工程中材料运输的工作量很大,例如垂直运输或水平转运,有时还要把材料运至还没有装好的台板的地方堆放等,而且也不能马上将其固定在工作部位,工具、材料和其它碎片都很容易从未安好模板的台面上掉落下来;脱模时掉落物体更多,被掉落物体击伤的可能性更大。

2、3、不正确的提升操作

不正确的提升操作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者未按起重操作规程操作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3、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3、1、防止安装平台模板时发生高处坠落

在传统的平台模板施工中,首先架起的是纵梁,在纵梁的两端加以支撑,连接板提供了临时支承,有此模板工人感到在纵梁上钉支撑连接板比较方便,因而在一定的高度梁上行走;这种作业方法很容易摔下来。正确的作业方法是站在梯子上作业。

安装平台模板的第二步是安装横梁,在横梁上行走也容易失去平衡而坠落。为了预防这种坠落,要让模板尽可能地靠近放置横梁的地方。

改变模板系统安装方式有时是减少安全事故的一个实用方法。在地面上拼制成的平台模板可以吊装也可滑动就位,并支承在脚手架型的支承塔架或桁架上,支承托架安装在柱或承重墙上,当这此模板安装就位时,它们提供了安全操作平台,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3、2、建筑物周边的保护

使用普通支柱时建筑物周边是很容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区域;使用周边板有时能够消除这类危险,这种板在设计上提供了连续的人行道或护栏,使建筑物周边比较安全。

对于电梯井和内墙来说,在台面的作业高度一般不好设置护栏,因为墙模工人必须超出护栏作业,同时在脱模过程中护栏很容易撞掉或损坏;在电梯井及内墙中加一防护平台,可以防止坠落。在墙模的一定高度可以用钢丝绳把平台悬挂在墙模底端,由于钢丝绳的悬挂,它不妨碍模板的伸缩。

楼板中的其它孔洞也存在有安全隐患。在楼板安装高度通过孔洞加框架以及在脱模高度层盖住孔洞可以增强安全因素。经验表明,可用单块胶合板盖住孔洞比显露的大孔洞还容易出危险,原因是当拿起该胶合板时有此人会无意地向前跨一步而导致踩空坠落。并不是所有胶合板都能固定到混凝土板上,因为有时还因施工需要掀起盖住孔洞的板,掀动后应注意重新盖好。安全的做法是用方木把洞口叉起来,然后再在上面并且画板并钉牢。

3、3、注意正确使用梯子和安全带

伸缩梯子有些特别问题需要注意。当伸缩梯子在顶部固定时,若有人无意地移动梯子的底部或向上拉梯子的顶部时,会使插销或挂钩松开,这时不知到的人再移梯子并松开顶部时,梯子可能会倒塌下来引起砸伤,因而应注意使锁固机构总是处于锁紧状态。

在安装高耸的脚手或者在墙模上作业时应佩戴好安全带。

3、4、安装模板时的安全措施

所有模板构件在其就位时都应当固定牢固,未固定支柱时,当在台面上放置荷载沿台面上移动时有降落伤人的危险,横木支撑或其他的横向支撑应在第一根纵梁升起时尽快安装固定以增加稳定性,从稳定台面上升起的纵梁应使用连接板固定牢固,支撑必须具有横向稳定性才能在其上放置荷载。

松动的零件越少,掉落的可能性越小,因而在作业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活动件的数目。当模板从一个高度吊至另一个高度时,要除去其上面所有散放物体或使散放固定物固定于模板上,并在起吊之前扫去模板上的各种碎块。

3、5、防止脱模时物体掉落伤人

当推出孔洞下的大板时,一定要先清除掉可能积聚在洞口的各种物件、混凝土或其他碎块等。

不能让模板材料粘到顶棚上因为这些材料有时似乎粘结得很牢固,但在几次温度循环和相邻区域干燥后就会松动并不可能掉落。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板、组合模板和托梁模板都会自行掉落,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细长材料(例如木支撑)在堆放时容易掉下来,因此应整齐地堆放,在楼房或大孔洞的周边尤应特别注意,不应平行于楼房边缘或大孔洞边缘堆放,而应垂直于边缘堆放或用铁丝等捆紧堆放。

篇11: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引发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1 引发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引发农机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在于农机技术状况、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农村道路和基层农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作 者:李北平 作者单位:南江县农机监理站 刊 名:四川农机 英文刊名:SICHU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年,卷(期): “”(3) 分类号:S2 关键词: 

篇12:浅谈交通事故难预防的原因

机车受电弓是通过支持绝缘子设置于机车顶部,滑板装有碳条,直接与接触线在动态中滑动取流。因此,机务原因引发的供电事故一般有:受电弓支持瓷瓶闪络爆炸,受电弓歪斜剐坏接触网;受电弓缺条运行剐断接触线;受电弓弹簧盒故障弓头偏斜钻入接触线上方引起事故等。

受电弓车顶支持瓷瓶脏污,在春、秋雾雨季节引起变电所频繁跳闸,对运输的干扰也是比较大的。

116.机车升双弓短接区分绝缘器烧断接触线

时间:1989年5月5日。地点:××折返段3道。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当日18时05分,SS1-727号机车按照计划由3道出库,行至3道东端20~21号支柱区分绝缘器处时,接触线突然被烧断。

接触网工区出动抢修,做导线接头1个。中断供电1 h46 min(实际处理30 min,调度电话、自动电话中断1 h16 min)。

原因及措施:

(1)机车升双弓运行至区分绝缘器处,因区分绝缘西端有电,东端无电且接地,短路电流由机车前后弓导通,加之该折返段距变电所较近(约400 m),近点永久性短路大电流将接触线烧断。

(2)运行中的机车不得升双弓。一是升双弓会引发分相绝缘器两端相间短路,烧毁接触网设备;二是在区分绝缘器一端有电,一端无电接地时会短接区分绝缘器,因接地属永久性故障,烧断接触线是必然的;三是升双弓会增加弓架次数,加速接触线、机车受电弓磨耗,加大设备维修费用;四是后弓运行,前弓备用,发生弓网事故剐坏后弓时,将前后弓电气连接拆除,升前弓仍可运行。

(3)升双弓运行已多次发生烧毁接触网设备事故。在机车运用管理中,除因特殊情况非升双弓不可,教育乘务员严禁升双弓运行。

117.机车受电弓状态不良引发弓网事故

时间:1997年8月12日。

地点:××-×××区间57号隧道。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当日2时56分,390次旅客列车行至××-×××区间57号隧道第一悬挂点处发生弓网事故,4时17分处理完毕恢复送电,中断供电1 h 21 min。

机车受电弓剐坏变形,呈麻花状并脱落,57号隧道第1~4悬挂定位剐掉。

原因及措施:

(1)机车受电弓滑板固定不平,滑板中心距导角200mm处有一硬弯,并有50 mm长一旧痕,运行中机车晃动使滑板撬起,接触线嵌人旧裂痕内卡滞导致事故发生。

(2)机务部门要对机车受电弓在入库、出库时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在受电弓有效抓托范围内,发现碳条有缺条、缺块、螺栓松动、裂痕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三角架应固定牢固。

118.受电弓材质不良剐坏接触网设备

时间:1997年9月15日。

地点:××-×××95号支柱处。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当日2时05分,108次客车运行至××-×××区间95号支柱处时剐网。4时50分处理好设备恢复供电,中断供电3 h 45 min。

设备损坏较为严重,95号棒式绝缘子折断,吊索打脱,软定位打掉,95号支柱西侧2~3 m接触线剐伤并严重扭曲,受电弓损坏。

原因及措施:

(1)108次机车后弓缺少2根滑板条运行,先将某站接触网设备剐坏,司机听到受电弓异常声响后即降下后弓,升前弓运行。因前弓推杆铸铝材质不良,运行至××一×××区间95号支柱处折断发生事故。

(2)108次受电弓是××厂产品,已接连发生几起事故,应停止使用该厂家生产的受电弓。

(3)新产品上网或厂家新出的受电弓初次使用时,不宜安装过多,防止因产品质量问题屡屡发生事故。

119.滑板侧磨剐坏接触网设备酿成事故 时间:1997年11月4日。地点:××车站Ⅱ道。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当日6时09分,174次旅客列车在××车站Ⅱ道剐弓,有关供电臂跳闸,由于远动故障,电调台无显示。后××车站值班员向电调反映,××车站上行接触网无电。因剐断上行接触线,下行设备也遭破坏。上行停电2 h 40 min,下行停电1 h 35 min进行了处理并恢复了供电。

上行接触线断3处,上下行线岔3组、上下行渡线1组、定位4组、区分绝缘器1组、补偿装置1组、吊弦20余根遭破坏。

原因及措施:(1)受电弓弓头呈45°运行,致滑板侧磨。运行中受电弓状态进一步恶化,在××车站Ⅱ、Ⅳ道交叉处,上行左侧弹簧合螺栓碰在另一支工作支接触线上,弓头打掉后,弓架升天剐翻。

(2)加强受电弓出入库检查,尤其是对受电弓滑板条、受电弓弓头紧固程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变电所应加强值班。远动区段,当远动故障打向当地控制后,值班人员应严密监视设备运行情况。这次事故,6时09分接触网跳闸后,若值班员反馈及时,电调就不会等到6时22分××车站值班员反映××站上行接触网无电后通知××站接触网出动抢修,变电所值班人员耽误至少10 min。

120.机车弓头严重倾斜剐坏接触网设备 时间:1994年6月5日。

地点:××-×××区间41号隧道。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当日5时34分,1813次列车行至××-×××区间41号隧道处发生弓网事故,2个接触网工区共计35人出动抢修,11时15分恢复供电,中断供电4 h 43 min。

41号隧道1~27号定位、悬挂剐伤;12号、16号定位挂环拉开,定位脱落;17号定位棒式绝缘子折断;18号悬挂绝缘子破损2根,19号、20号悬挂拉脱,绝缘子受损,杆件严重变形;21号定位东侧200 mm处接触线严重剐伤2 000 mm;接触线钢铝面严重开裂;钢面断2处;27号支柱处中心锚结翻架。

受电弓报废。

原因及措施:

(1)1813次机车在运行中受电弓弓头后倾超过45°,在41号隧道剐网,剐坏接触网设备。

(2)发生弓网事故,尤其是设备破坏范围较大,又有几个工区同时参与抢修时,应在事故现场由设备主管工区制订事故抢修方案;领工员或段领导在时,由职务高者担任指挥,并组织制订事故抢修方案,合理分工,统一指挥,互相协作,加快故障处理速度。

(3)受电弓在运行中与接触网高速摩擦取流,受电弓状态良好是避免弓网事故的一个主要方面。这次事故,亦是由弓头倾斜导致,而且以前也发生过类似问题;机务段应对弓头螺栓坚固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1.机车受电弓支持绝缘子击穿烧断接触线

时间:1985年5月18日。地点:××折返段Ⅱ道。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号电力机车在××折返段Ⅱ道整备完后,合隔离开关送电,机车受电弓升起。几分钟后,机车受电弓支持绝缘子击穿爆炸,Ⅱ道接触线烧断。

原因及措施:

(1)××号机车受电弓支持绝缘子在整备时未擦拭,绝缘子表面十分脏污,当日又是大雾,造成绝缘子闪络,击穿爆炸,烧断接触线。

(2)司机在对电力机车整备时,不仅要对受电弓各部紧固情况进行检查,而且应对车顶绝缘子进行擦拭,特别是雾雨季节,绝缘子稍有脏污极易发生闪络击穿。

(3)发生事故后,司机应尽快通知供电调度或有关接触网工区,以便尽快抢修,恢复对设备供电。

122.误合隔离开关烧断接触线 时间:1988年5月11日。

地点:×××折返段Ⅱ道区分绝缘器处。

事故经过及设备损坏情况:电力机车A停在×××折返段Ⅱ道区分绝缘器内准备进行整备作业,电力机车B也进入Ⅱ道,与A相距10 m处停下,升双弓试验电器部分,一个弓子在区分绝缘器内,一个弓子在区分绝缘器外。A车司机拉开联动隔离开关时,主刀闸分开,接地刀闸自动合上瞬间,×××折返段馈线跳闸,重合失败,并将Ⅱ道接触线烧断。

原因与措施:

(1)B电力机车所停位置错误,不应停于区分绝缘器下并升双弓。A电力机车司机操作隔离开关时,距B机车仅仅10 m,但A司机与监护人均未观察B电力机车所停位置及升双弓情况,在拉开主刀闸、接地刀闸自动合上瞬间,短路电流经区分绝缘器内侧接地,由于是永久性短路,××开闭所开关跳闸后重合送电,烧断了接触线。

上一篇:会计实习自我评价下一篇:赴沪苏学习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