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原料申报范文

2024-04-08

新食品原料申报范文(精选6篇)

篇1:新食品原料申报范文

申报新资源食品申报材料要求

2010-05-05 15:28:10| 分类: 申报注册政策法规|字号 订阅

一、申请在我国新发现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矿物及其提取物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名称、来源(地理学、食用部位)、特征(动物和植物需提供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矿物需提供化学结构特征)及动植物养殖、种植和野生情况;

(四)用途、应用范围和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五)检验报告,包括:

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或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全成分(包括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检测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三批产品的卫生学检验报告;

(六)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安全食用情况;

(七)产品样品;

(八)标签和/或说明书;

(九)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二、申请新发现的无食用习惯或仅在个别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微生物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菌种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来源、名称(包括种属、拉丁文名称、菌株号等);

(四)培养条件资料(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等);

(五)保藏方法、复壮方法及传代次数;

(六)检验报告,包括:

1、卫生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包括毒力试验);

3、可能产生细菌毒素、抗菌素或真菌毒素的微生物还应出具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有关细菌毒素、抗菌素和真菌毒素的检测报告;

4、真菌及其菌丝体应提供卫生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全成分分析报告,菌丝体还应提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三批菌丝体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经过驯化、诱变的微生物,应提供驯化、诱变的方法及驯化剂、诱变剂等资料;

(八)用途、使用范围,直接食用的微生物需提供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九)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安全食用情况;

(十)产品样品;

(十一)标签和/或说明书;

(十二)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三、申请新发现的动物、植物、矿物、微生物的提取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传统食品可食部分提取的某一或某类成分、新合成或改造的拟用作食品的成分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名称、提取物供体的基本背景资料(包括菌种鉴定资料)和提取部位及合成或改造成分的原料来源和质量标准;

(四)用途、使用范围和人群可能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五)对传统食品可食部分的提取物还应提供提取物在传统食品中的含量以及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六)生产、提取或合成工艺及产品质量标准;

(七)检验报告,包括:

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提取物或合成物的纯度及可能存在的杂质的检测报告;

2、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三批卫生学检验报告;

(八)纯度较高的物质应提供其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资料;

(九)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研究资料及人群可能的最大摄入量及计算依据;

(十)产品样品;

(十一)标签和/或说明书;

(十二)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四、申请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用新工艺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一)申请表;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国产);

(三)工艺名称、流程和技术参数;

(四)应用该工艺生产和加工食品的范围;

(五)工艺可能导致食品的成分变化(包括营养素、生物活性物质及潜在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分析检测报告;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该工艺生产的代表性食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报告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七)该工艺在国内外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资料;

(八)使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样品;

(九)标签或说明书;

(十)有助于申报的其它材料。

五、申请进口的新资源食品卫生行政许可的,应提交下列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 根据所申报的新资源食品特性除按照第一、二、三、四种情况提供相应的资料外,还要提供生产国(地区)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具的允许在本国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或该食品在生产国的传统食用历史证明材料,并提供有关标准。

六、到期需要申请延续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的,应提交下列资料(原件1份,复印件2份):

(一)新资源食品卫生许可批件;

(二)新资源食品的销售量、销售范围;

(三)人群食用该新资源食品后的安全性反应资料。

七、补充资料时,应提供如下材料(原件1份):

(一)评审意见通知书;

(二)补充材料。

八、申报单位申请变更卫生许可批件的,应符合卫生部有关规定,应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填写卫生许可批件变更申请表,出具变更说明,并提供卫生许可批件原件,并根据下列情况提交相关材料(原件1份):。

(一)申请变更生产企业名称(包括自身变更、被收购或合并等)、生产企业地址的国产产品还应出具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证明文件、生产企业许可证复印件。

进口产品,应提供生产国政府有关部门或认可的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其中,企业间的收购、兼并提出变更生产企业名称的可以提供变更前生产企业和拟变更生产企业双方签订的收购或兼并合同的复印件。证明文件需翻译成中文,中文译文应有中国公证机关的公证。

(二)申请变更产品名称的,除商标可以变更,其他不可变更。申报单位应提供原申报单位出具的产品名称变更说明,申报单位或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该产品近两年内未受过查处、通报的证明。

(三)变更有效期的还需提供稳定性检验报告。变更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的应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篇2:新食品原料申报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新食品原料申报与受理工作,根据《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申请新食品原料行政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卫生监督中心申报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应当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 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符合上述要求且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属于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和受理范围:

(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GM1满足此条件)

(三)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第四条 以下情形不属于新食品原料的申报范围:

(一)不具有食品原料特性;

(二)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的;

(三)国家卫生计生委已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新食品原料管理要求的。

第五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 申请材料的一般要求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原件1份,复印件4份。申请材料应当完整、清晰,前后内容表述一致。外文应当译为规范的中文,文献资料可提供中文摘要,并将译文附在相应的外文资料前。

第七条 新食品原料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并按照下列顺序排列成册,逐页标明页码,各项间应当有区分标志:

(一)申请表;

(二)新食品原料研制报告;

(三)安全性评估报告;

(四)生产工艺;

(五)执行的相关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

(六)标签及说明书;

(七)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八)申报委托书(委托代理申报时提供);

(九)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另附未启封最小包装的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第八条 申请进口新食品原料的,除了提交第七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进口新食品原料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产品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二)进口新食品原料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第九条 申请材料中除检验报告及官方证明文件外,原件应当逐页加盖申请单位公章或骑缝章;如为个人申请,申请材料应当逐页加盖申请人名章或签字,并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

第十条 申请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网上申报,填写申请表,同时填写第七条第(二)至

(六)项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第三章 材料的编制要求

第十一条 新食品原料研制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新食品原料的研发背景、目的和依据;

(二)新食品原料名称:包括商品名、通用名、化学名(包括化学物统一编码)、英文名、拉丁名等;

(三)新食品原料来源:

1.动物和植物类:产地、食用部位、形态描述、生物学特征、品种鉴定和鉴定方法及依据等。

2.微生物类: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征、菌种鉴定和鉴定方法及依据等资料。

3.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以及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名称和来源等基本信息,新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等资料。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还应提供该成分结构改变前后的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等资料。

4.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来源、主要成分的理化特性和化学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物质用于食品的情况等。

(四)新食品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可能含有的天然有害物质(如天然毒素或抗营养因子等);

(五)新食品原料食用历史:国内外人群食用的区域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食用时间及不良反应资料;

(六)新食品原料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及相关确定依据;

(七)新食品原料推荐摄入量和适宜人群及相关确定依据;

(八)新食品原料与食品或已批准的新食品原料具有实质等同性的,还应当提供上述内容的对比分析资料。

第十二条 安全性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一)成分分析报告:包括主要成分和可能的有害成分检测结果及检测方法;

(二)卫生学检验报告:3批有代表性样品的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及方法;

(三)毒理学评价报告

1.国内外均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原则上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及代谢试验。

2.仅在国外个别国家或国内局部地区有食用习惯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原则上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若有关文献材料及成分分析未发现有毒性作用且人群长期食用历史而未发现有害作用的新食品原料,可以先评价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

3.已在多个国家批准广泛使用的(不包括微生物类),在提供安全性评价材料的基础上,原则上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28天经口毒性试验。

4.国内外均无食用习惯的微生物,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仅在国外个别国家或国内局部地区有食用习惯的微生物类,应当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已在多个国家批准食用的微生物类,可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病性试验、二项遗传毒性试验。

大型真菌的毒理学试验按照植物类新食品原料进行。5.根据新食品原料可能的潜在危害,选择必要的其他敏感试验或敏感指标进行毒理学试验,或者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验证或补充毒理学试验。

(四)微生物耐药性试验报告和产毒能力试验报告;

(五)安全性评估意见:按照危害因子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危险性特征描述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其中第(二)、(三)、(四)项报告应当由我国具有食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CMAF)出具,进口产品第(三)、(四)项报告可由国外符合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实验室出具。第(五)项应当由有资质的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出具。

第十三条 生产工艺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动物、植物类:对于未经加工处理的或经过简单物理加工的,简述物理加工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和条件,非食用部分去除或可食部位择取方法;野生、种植或养殖规模、生长情况和资源的储备量,可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集点、采集时间、环境背景及可能的污染来源;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二)微生物类:发酵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和各环节关键技术参数等;菌种的保藏、复壮方法及传代次数;对经过驯化或诱变的菌种,还应提供驯化或诱变的方法及驯化剂、诱变剂等研究性资料;

(三)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和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详细、规范的原料处理、提取、浓缩、干燥、消毒灭菌等工艺流程图和说明,各环节关键技术参数及加工条件,使用的原料、食品添加剂及加工助剂的名称、规格和质量要求,生产规模以及生产环境的区域划分。

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还应提供结构改变的方法原理和工艺技术等;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详细的工艺流程图和说明,主要原料和配料及助剂,可能产生的杂质及有害物质等。

第十四条 执行的相关标准应当包括新食品原料的感观、理化、微生物等的质量和安全指标,检测方法以及编制说明。

第十五条 标签及说明书应当包括下列新食品原料名称、主要成分、使用方法、使用范围、推荐食用量、保质期等;必要的警示性标示,包括使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等。

进口新食品原料还应提供境外使用的标签及说明书。

第十六条 国内外的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内外批准使用和市场销售应用情况;

(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对该原料的安全性评估资料;

(三)在科学杂志期刊公开发表的相关安全性研究文献资料。

第十七条 申报代理的委托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载明委托申报的新食品原料名称、受委托单位名称、委托事项和委托日期,并加盖委托单位的公章或由法定代表人签名;

(二)委托书载明申报多个新食品原料的,首次申报时已提供证明文件原件的,在申报其他新食品原料时可提供复印件,并注明本次申报的内容;

(三)申报委托书应当经真实性公证;

(四)申报委托书如为外文,应当译成规范的中文,中文译文应当经中国公证机关公证。

第十八条 进口新食品原料的证明材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产品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出具。无法提供原件的可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须由出具单位确认或由中国驻该国使(领)馆确认;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出具。无法提供文件原件的,可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须由出具单位确认或由中国驻该国使(领)馆确认;

(三)应当载明新食品原料名称、申请人名称、出具文件的单位名称并加盖单位印章或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名及文件出具日期;

(四)所载明的新食品原料名称和申请单位名称应当与所申请的内容一致;

(五)一份证明文件载明多个新食品原料的应当同时申请,其中一个新食品原料提供原件,其他可提供复印件,并提供书面说明,指明证明文件所在的申报产品;

(六)证明文件如为外文,应译为规范的中文,中文译文应当由中国公证机关公证;

(七)凡证明文件载明有效期的,申请人应在其有效期内提出申请。

无法提交证明材料的,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第四章 审核与受理

第十九条 卫生监督中心接收新食品原料申请材料后,应当向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第二十条 卫生监督中心对接收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下列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分别做出处理:

(一)不属于新食品原料申报和受理范围的,出具“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二)申请材料需要补正的,出具“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补正的申请材料仍然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可以要求继续补正;

(三)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并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 “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均应当注明日期并加盖行政许可专用印章。上述文书一式两份,一份交申请人,一份存档。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接到《行政许可技术评审延期通知书》后,应当在1年内一次性提交全部补充材料原件1份。补充材料应当注明提交日期。

逾期未提交的,视为终止申报。如因特殊原因延误的,应在逾期前提交书面说明。

第二十三条 终止申报或未获批准的,申请人可书面申请退回以下材料:

(一)申报委托书;

(二)由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载明多个产品并同时申请的证明文件原件除外)及公证书;

(三)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载明多个产品并同时申请的证明文件原件除外)及公证书。

其他申报材料不予退还,由卫生监督中心存档。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往有关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原卫生部《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规程》和《新资源食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与受理规定》同时废止。

2.新食品原料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新资源食品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资源食品是指新的食品原料,即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拟研制作为食品原料的物品。包括以下情形:

(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

(三)食品成分的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第三条 新资源食品应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富于营养或有益于人体健康,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危害。

第四条 新资源食品应当经过安全性审查和卫生部准予许可后,方可作为食品原料用于食品生产。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新资源食品安全性审查和许可工作,制定和公布新资源食品安全性审查规程和技术规范,指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新资源食品技术审评机构(以下简称审评机构)。审评机构负责新资源食品受理、组织安全性审查、技术审查和报批等工作。

第六条 拟从事新资源食品生产、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审评机构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研制报告和安全性研究报告;

(三)生产工艺简述和流程图;

(四)执行的相关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

(五)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六)产品标签及说明书;

(七)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另附未启封的产品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第七条 申请进口新资源食品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该食品在出口国(地区)的食用历史证明资料;

(二)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在本国(或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提交的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和第(五)项中注明不涉及商业秘密,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第十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映的有关意见作为技术审查的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受理新资源食品申请后60日内,组织医学、农业、食品、药学等方面专家,采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实质等同原则,对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技术审查,作出审查结论。

技术审查的内容包括: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推荐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材料。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应当审查菌株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力等资料及其它科学数据。

第十二条 技术审查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审评机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有关资料。

根据技术查需要,审评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现场解答有关技术问题,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需要补充检验试验或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的,审评机构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告知申请人。验证试验应当在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十三条 技术审查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核查的,审评机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专家,对生产现场进行核查,出具现场核查意见。参加现场核查的专家不再参与技术审查工作。

第十四条 新资源食品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卫生部根据技术审查结论、现场审查结果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对符合要求的新资源食品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告。

对技术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由审评机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的30日内向审评机构提出复核申请,由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复核。

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卫生部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同时说明不予许可理由。

与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的,无需再申请许可。技术审查过程中,如审核确定申请产品为普通食品或者与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的,卫生部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并作出终止审批的决定。

第十六条 新资源食品公告包括以下内容:新资源食品名称、来源、加工工艺、主要成分、质量要求、标签标识要求等。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可以对已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产生质疑的;

(二)有证据表明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三)其他需要重新审查的情形。

对重新审查认为不符合新资源食品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第十八条 从事新资源食品生产的单位,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按照新资源食品公告要求组织开展生产活动,保证所生产和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第十九条 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要求,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或使用未经安全性审查的新的食品原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风险评估,是指对人体摄入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所产生的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价,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的描述四个步骤。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传统食用习惯,是指在省辖区域内,有30年以上作为定型包装食品生产经营并且未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

篇3:关于蝇蛆鸡蛋申报绿色食品的探讨

1 利用蝇蛆代替预混料的益处

1.1 雏鸡增重快、早开产

采用蝇蛆喂雏鸡, 0~6周龄添喂鲜蛆每只鸡每天喂4g, 7~12周龄喂8g, 13周龄后喂10g。每投喂1kg鲜蛆, 可以使鸡多增重0.75kg, 且比对照组的鸡开产日龄提早28d, 全期产蛋量和平均蛋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1.2 提高产蛋率

采用10%的蝇蛆和10%的鱼粉分别饲喂蛋鸡, 基础日粮相同。喂蝇蛆的鸡产蛋率比喂鱼粉的鸡提高20.3%, 饲料报酬上升15.8%, 饲料成本下降31.2%, 每只鸡增加收益72.3%。

1.3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产品质量提高

饲喂蝇蛆鸡的体格都健壮, 很少得病, 尤其是消化道疾病, 因而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

2 蝇蛆蛋申报绿色食品分析

一些蝇蛆养蛋鸡的企业曾提出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识, 然而对于这种“高风险”产品, 各地的绿色食品管理机构都谨慎待之。蝇蛆蛋是否可以申报绿色食品, 关键看是否符合相关的绿色食品标准。

2.1 用蝇蛆喂鸡不违背NY/T471-2010《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的要求

蝇是昆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动物;鸡属于脊椎动物门鸟纲动物, 蝇蛆作为鸡饲料属于动物性饲料。作为动物源饲料, 《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5.1.3中规定“不应使用以哺乳类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 (不包括乳及乳制品) 饲喂反刍动物”;5.1.4中规定“遵循不使用同源动物源性饲料的原则”。蝇和鸡是非同源动物, 根据上述两条规定, 蝇蛆喂鸡是可以的。

2.2 蝇蛆蛋白不属于抗生素

蝇身体带有多种致病菌, 但自身却不得病。原因有三:一是蝇消化特别快, 从吃到排泄大概十几秒钟, 很多致病菌来不及在其体内生长繁殖就已经被排除体外;二是昆虫对很多致病菌具免疫性;三是家蝇的蛋白中有BF64球蛋白和BD2球蛋白两种免疫球蛋白。近年来, 一些学者在研究开发这类球蛋白来代替医用抗生素, 并称之为“昆虫 (源) 抗生素”。然而抗菌、抗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并非抗生素。球蛋白是一类不溶或微溶于水, 可溶于稀盐溶液的单纯蛋白质, 可以被半饱和中性硫酸铵沉淀, 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 通过电泳或者超速离心可以区分。抗生素 (antibiotics) 是由微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 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球蛋白与抗生素区别在于: (1) 球蛋白是生物体内固有的组成, 而抗生素是代谢产物。 (2) 在抗病菌方面, 抗生素在抗病原体的同时对动物和人的机体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免疫球蛋白抗病原体类似于导弹跟踪目标, 靶向极强, 不对机体产生伤害。 (3) 对一种病原体经常使用一种抗生素, 病原体会产生抗药性, 而病原体对免疫球蛋白的“抗药性”目前还罕有报道。蝇蛆能产生可替代抗菌素的抗菌肽[3], 可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蝇蛆。蝇蛆蛋白、抗菌肽虽然抗菌, 但并非抗生素, 也不含抗生素, 用蝇蛆取代预混料或作为蛋白饲料不违背NY/T472-2006《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的相关规定, 不仅可以提高畜禽机体的免疫力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 而且能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

2.3 蝇蛆是否都可以作为绿色鸡蛋蛋鸡的饲料

单纯从使用蝇蛆喂养蛋鸡来看, 不违背NY/T471-2010《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和NY/T472-2006《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中的相关要求, 可以作为绿色食品鸡蛋蛋鸡的饲料。养蝇蛆首先要养种蝇, 在种蝇养殖上需要注意的是饲料选择, 经常使用的两个饲料配方一是糖浆加蝇蛆浆, 二是糖浆加奶粉。第一个配方使用蝇蛆浆喂种蝇, 虽然蝇不是最终绿色产品, 但也违背“同源饲料”的原则, 因此该配方不应在绿色食品鸡蛋蛋鸡饲养所用蝇蛆生产中使用, 而糖浆加奶粉的养殖不违背绿色食品生产的相关规定。蝇蛆养殖的方法:一种是使用畜禽的粪便、动物血来养蛆, 这种方法成本低且产量高, 可称为“经济法”;第二种是使用麦麸养殖, 这种方法养殖出的蝇蛆洁净、无臭味, 但成本高、效益低, 可称为“洁净法”。“经济法”养殖的蝇蛆不宜作为绿色食品鸡蛋蛋鸡养殖使用, 养殖出的蛆虫一般是直接喂鸡或者是干燥粉碎投放到饲料中, 即便蛆虫经过清洗, 也无法保证蛆体的绝对洁净, 还会把粪便、病菌带到饲料中, 违背了NY/T471-2010《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5.1.6“不应使用畜禽粪便”这一要求。而且用动物血养蛆也是高风险的, 因为血的来源比较复杂, 也可能会带有病原体。而“洁净法”生产的蛆虫完全可以作为绿色食品鸡蛋蛋鸡饲养的饲料。

综上所述, 在绿色食品鸡蛋蛋鸡饲养过程中, 合理使用“洁净法”生产蝇蛆是可行的。符合要求的蝇蛆按标准饲喂蛋鸡, 其鸡蛋可以申报绿色食品。

摘要:蝇蛆是优质蛋白质源, 氨基酸种类多, 含量丰富。以蝇蛆饲喂雏鸡, 可使其增重快, 开产日提前;蛋鸡产蛋率高, 蛋品质提高。在“洁净”条件下养殖出的蝇蛆符合《绿色食品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中的相关要求, 以其饲喂蛋鸡所产鸡蛋可以申报绿色食品。

关键词:蝇蛆,鸡蛋,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陈艳, 吴建伟, 李金富, 等.家蝇幼虫营养成分价值的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4, 16 (4) :291-294.

[2]王思珍, 曹颖霞, 冯霞.蝇蛆鸡蛋产品和普通鸡蛋产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 2010, 46 (16) :57-59, 61.

篇4:申报·炸塔:朝核问题新一轮博弈

2008年6月的最后几天,可能是朝鲜半岛问题研究者们最为忙碌的日子。6月26日下午,朝鲜驻华大使向六方会谈主席国递交了其迟交了半年的核计划申报清单,美国在确认此事后立即宣布启动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删除和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程序。次日下午,朝鲜炸毁了宁边5兆瓦反应堆配套设施冷却塔。短短几天里,围绕着朝鲜核问题出现了这一系列的耐人寻味的进展和戏剧性场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其意义何在?它们对今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有何影响?人们在观察、研究和思考。

“10.3共同文件”

未能按时执行

时间倒回到六年前。2002年10月,美国派特使去朝鲜,指责朝鲜违背美朝1994年签署的核问题《框架协议》,秘密推进浓缩铀计划。朝鲜方面先是承认有此计划,后又否认。朝美开始新一轮对抗,第二次朝鲜核危机形成。2003年8月,在中国的斡旋下举行由朝、美、中、俄、韩、日参加的六方会谈,将朝鲜核问题纳入和平解决的轨道。经过艰苦努力,在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结束时通过了第一份共同文件“9.19共同声明”,朝鲜首次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美国承诺“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入侵朝鲜”,从而确定了以和平方式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但此后不久,美国以朝鲜制造伪钞、洗钱等为由对朝进行金融制裁,朝鲜则以解除这一制裁为条件拒绝参加六方会谈。2006年10月朝鲜进行核试验,朝鲜核问题发生质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18号决议对朝鲜进行经济和政治制裁。后在多方努力下,六方会谈得以恢复,并于2007年2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结束时通过了一份名为《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的文件(“2.13共同文件”)。这个文件的最大亮点在于:第一,它明确规定朝鲜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讨论其全部核计划清单并由朝鲜放弃之,美国启动将朝从支恐名单上删除,并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程序;第二,第一次制定了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时间表,规定了30天内做什么,60天内做什么,使六方会谈从务虚阶段进入落实阶段。

但是此后六方会谈重陷僵局,上述时间表被彻底摧毁。原因是朝鲜以其存入澳门汇业银行的2500万美元被冻结为由拒绝参加六方会谈。直到这年6月朝鲜这笔钱转入其在俄罗斯一家银行的账户上,朝鲜才重新回到六方会谈上来。2007年10月,在第六轮六方会谈结束的时候通过了六方会谈的第三份共同文件,即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10.3共同文件”。

“10.3共同文件”实际上是“2.13共同文件”的细化,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使前两个文件原则规定趋于具体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验证性,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使违背协议行为更具有可判定性。比如,“10.3共同文件”明确规定,朝鲜要以废弃为目标,对一切现有核设施去功能化,2007年12月31日前要做三件事:1、宁边三处核设施去功能化;2、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3、重申不进行核扩散。作为对应行动,美国要改善对朝关系,启动将朝鲜从支恐国家名单上删除及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的程序,日朝推动邦交正常化,有关国家继续向朝提供总量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援助,等等。

但是,这个文件也未能得到遵守。

宁边三处核设施去功能化工作于2007年11月5日开始启动。此前,10月11日至11月1日间,美国先后派出三个专家组赴朝讨论该三处核设施去功能化的具体实施步骤。朝美专家商定,去功能化分11个步骤实施,从切断核燃料输送带开始,然后是消除放射性污染,接着是从反应堆中取出总重量达50吨的8000根燃料棒。但是,由于技术性原因,更主要的是政治原因,在规定的2007年12月31日之前朝鲜未能完成宁边三个核设施去功能化。如今已逾期半年,原来设定的11个步骤只完成了八个,最为关键的三个步骤(从反应堆里取出燃烧过的废燃料棒、控制燃料棒的驱动装置去功能化、对未使用的核燃料棒进行处理),或已大大放缓推进步伐(如取出废燃料棒),或根本就未采取行动(如驱动装置去功能化),或刚刚开始协商(如未使用的核燃料定向出售运出境外)。估计这三个步骤短期内难以完成。

“10.3共同文件”未能落实的关键其实还不是三核设施去功能化,而是核申报。

“10.3共同文件”规定朝鲜应于12月31日前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规定日期悄悄地过去了,朝鲜既未申报,也未做任何说明。直到2008年1月4日朝鲜外务省才对此给了一个说法,称“朝鲜早已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说它在去年11月制作了申报书,并将其内容通报了美国。对此,美国方面在同一天即明确否认朝曾交出核计划清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只要研究一下共同文件条文便不难知道其中奥妙。核申报一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它却是整个朝鲜核问题解决过程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步,甚至是具有分水岭性质。因为一旦朝鲜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了“完整、准确”的申报,实际上就等于掀开了它的全部底牌,今后再无“劫棋”,再无悬念,一切都大白于天下,这盘棋事实上就进入了“收官”阶段,剩下的工作就是清点棋盘,计算分值,进行最后结算了。正因如此,无论是朝鲜,还是美国,都小心翼翼地不动声色地应对着“核申报”。

美国方面早就盘算着通过朝鲜的核申报弄清有关朝鲜核问题的一切。因此,它暗中定下了标准,即朝鲜“合格”的申报不能“遗漏”以下四方面内容:1、总共生产了多少核材料钚;2、共制造了多少核武器、放在何处;3、浓缩铀计划情况;4、向叙利亚等国家扩散核材料、核技术情况。美国要求,上述问题申报后都要经过一一验证才能认可。

去年11月,朝鲜搞出一个有关钚计划申报清单,并在与美国多次会晤中以此清单试探美国态度。不过经试探,朝鲜发现美国根本不可能接受一个不是“全部核计划”、既不“完整”又不“准确”的核申报。

人们还记得去年12月5日布什给金正日写了一封亲笔信。因为信中使用了“亲爱的”一词,许多人心生联想,将之说成是布什想把美朝关系“发展到更高层次”。其实,那是一封恐吓信。因为美国已发现朝鲜不可能按文件要求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布什要通过亲笔信给金正日施压,告之履约将会得到什么,不履约又将得到什么。金正日对这种施压未做理睬。于是事情便拖延下来。

美朝间的新妥协

朝鲜未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核申报,公开的理由是“美国和其他有关国家”“拖延履行义务”。2007年11月8日一名韩国官员在华盛顿透露的一个信息有助于人们理解朝鲜的这种指责。该官员说,在“10.3共同文件”背后还存在着一个美朝幕后协议,即以朝鲜对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为前提,美国同意年底前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删除,并停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这是美朝秘密外交中达成的协议。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如果美国在年底前完成上述两项承诺,布什政府必须在45天以前,即11月16日以前将这一决定通报国会。但实际上布什并未这样做,故朝鲜借此放缓了去功能化步伐,亦未进行核申报。

朝鲜未能履约按时申报,美国表现得出奇“宽容”。这一方面是美国自知理亏,另一方面是布什政府执政已近尾期,布什出于国内政治需要,急需朝核问题有所进展,以显示其“政绩”。因此,美国对朝采取了更加频繁的外交活动,以诱使朝鲜在弃核方面有所“表现”。

这样,2008年2月19日和3月13日,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同朝鲜副外相金桂冠先后在北京和日内瓦进行会谈,商讨朝鲜进行核申报问题。4月8日,两人在新加坡举行第三次会谈时,双方就朝鲜核申报问题达成了“试探性协议”。协议内容至今未见公布,但据“消息人士”说,协议主要内容是,美国同意朝鲜的申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供一份公开申报,内容仅仅是说明其钚提取及存量等内容的清单,同时向美国提供一份秘密备忘录,解释美国怀疑的铀浓缩和核技术扩散问题,美国为之保密,仅向六方会谈其他国家口头简要传达其内容。作为交换,美国将取消对朝鲜的两项经济制裁,即将其从支恐国家名单上和《敌国贸易法》适用国名单上除名。

显然,新加坡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美国同意朝鲜的核申报可以打些折扣,与“10.3共同文件”要求“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保持一定距离。

正因如此,协议消息传出后,美国保守势力对布什政府提出了尖锐批评,指责布什“让步”过大。一些国会议员批评布什“违背了先前关于必须让平壤公开其以往核活动全部内容的承诺”,“为朝鲜降低门槛”。2008年4月24日,美国情报部门向国会公布了一段录相,以证明朝鲜与叙利亚存在核合作。5月1日,美国外交委员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求美国总统必须在确信朝鲜已经全部解除其核武装的情况下才能够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上删除。

为了促使朝鲜尽快履约进行核申报,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奉命于2008年1月、4月、5月和6月先后四次率团赴朝进行磋商。朝鲜方面除以灵活的态度同美国讨论核申报及对应行动的某些细节外,还于5月8日这天向金成交出了长达18822页的核文件,满满地装了七纸箱,供美国带回去研究。这些文件包括自1986年以来其5兆瓦反应堆和宁边核燃料再处理厂运转记录。这些文件可以使美国大体了解朝鲜钚计划基本情况,计算出朝鲜核裂变材料的生产数量。

就在金成把1.8万页材料带回美国组织力量进行翻译和研究时,朝鲜则着手编制公开申报书和“秘密备忘录”。

这样,2008年6月26日下午,朝鲜正式向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随后,中国六方会谈团长武大伟宣读了一份主席声明,宣布已收到朝鲜申报,并对下一步工作作了表述,主要是六方会谈其他五方将对朝鲜的申报进行验证,以便得出评判。

朝鲜这份公开申报文本尚未公布,但其内容是什么基本不存悬念。因为朝美新加坡协议已有约定。这份长约50页的文件将只谈与其钚计划有关的某些事项,有些关键性数字不太可能出现在文件上。朝鲜早已公开声明它没有铀浓缩计划,也矢口否认有核扩散行为。

由此看来,美国原先企图通过朝鲜核申报掌握其核计划全貌的想法可能会完全落空,其“四大疑惑”即朝鲜总共生产了多少武器级核材料、已制成多少核武器、铀浓缩计划状况及朝鲜与他国核合作情况等,实际上一个也没搞清。

朝鲜炸掉冷却塔

当人们还在对朝鲜迟交半年的核申报进行思考时,6月27日下午当地时间5时零5分,一声巨响,朝鲜宁边的核冷却塔被炸毁。硝烟散去,那个高达30米,底部直径22米的水泥浇筑的庞然大物已经变成碎块倒在地上。受邀参观这一举动的中、美、韩、俄、日新闻媒体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一罕见场景。

朝鲜要炸毁冷却塔一事,最早是在5月初传出消息的。消息称,4月22日美国外交官金成访问朝鲜时,朝鲜向他表示,如果美国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上除名,朝鲜将在24小时内炸毁宁边核设施冷却塔。6月26日下午朝鲜向中国递交核申报清单的消息发布后约两个多小时,布什向国会通报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上除名,又过了不足24小时,朝鲜炸毁了核冷却塔,朝鲜践约。

但是,按美国法律,美国政府若欲把朝鲜从支恐名单上删除,必须在45天之前通报国会,若审核期没有变故,45天后行政当局的这一决定才能生效。因此,美国把朝鲜从支恐名单中删除实际上有两个时间界限,一是启动程序时间,二是实际生效时间。朝鲜“24小时内”炸塔计时实际上选择的是启动程序时间,而不是生效时间,这与朝鲜先前的表态多少有点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朝鲜的某些意图。

第一,朝鲜急于表达其放弃钚计划的决心,以促使布什在其任期结束之前完成从支恐名单中将朝鲜删除的工作,以便朝鲜摆脱国际经济金融限制枷锁。宁边核冷却塔是朝鲜5兆瓦反应堆附属设施,其功能是使反应堆运转时放出的热量通过携热介质传输到冷却塔,使之散热冷却,然后送回反应堆,维持反应堆运转,技术性能不高,但缺之不可。自从去年“2.13共同文件”签署后,朝鲜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该冷却塔便停止了工作。“10.3共同文件”规定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该冷却塔内部设施已被朝鲜主动拆除。爆炸前的冷却塔实际上已是一个水泥空壳。因此,炸掉它的宣传和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然而,假如保留它,朝鲜一旦决定恢复核设施的运转,只经数月修复即可,炸掉它再建新的就要费时费力了。朝鲜要用这一行动向美国政府及国会传达一个正面的信息,促使美国尽快采取行动实现承诺。

第二,朝鲜炸塔在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递交核计划申报清单后立即实施,也表明朝鲜对其申报是否能得到美国及其他国家认可心里没谱,他们要用炸塔行动消除有关国家对申报清单的不满。朝鲜的申报单是在美国默许打折扣的情况下做成和提交的。其实朝鲜自己也明白,这与“10.3共同文件”所要求的“全部核计划”、“完整、准确”的标准相去甚远,而且又搞“差别待遇”,六方会谈其他与会国肯定会有想法。通过炸塔,朝鲜一方面向这些国家表示放弃钚计划的决心,另一方面,因为炸塔一事不论动机如何,客观上都是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一个积极的行动,必然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扬。申报和炸塔必将让世界形成朝鲜态度积极、行动超前的舆论,谁若对申报内容有所异议,就要冒着被视为“节外生枝”的危险了。

第三,顺便在经济上有所收益。据报道,炸塔前朝鲜方面表示炸塔不是第二阶段行动的内容,不是义务事项,因此需要代价,美国要支付一笔费用。有关国家媒体也要付一笔“参与费”。为此朝美间进行了谈判。后来有消息说朝鲜要求美国支付500万美元,美国折半付了250万美元。

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大都首先关注炸塔一事的积极意义。它终究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它为六方会谈的下一步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

但是,人们的目标,或者说各国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因此,在宣传造成的轰动效应以后,还须认真考虑如何用实际行动去追寻这个目标。眼下,有一系列紧迫、复杂而棘手的难题需要六方会谈的外交官们去解决。

第一件事是要在45天之内给朝鲜的核申报清单一个评定。是合格,还是不合格?是认可,还是要求朝鲜进行补报甚至重新申报?要想给出评定就需要有一个“标准答案”。毫无疑问,标准应该是“10.3共同文件”所规定的“全部核计划”“完整、准确”。但谁都知道,美朝新加坡达成妥协后这个标准已不适用了。新的标准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此外,申报清单是否“完整、准确”,这需要到朝鲜现场验证。但验证内容是什么,这又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如按“全部核计划”标准拟单核查,朝鲜肯定不会同意,若朝鲜申报什么就验证什么,不申报就不验证,那就根本无法判定是否“完整、准确”。

第二件事是决定是否宣布“第二阶段行动”完成。退一步说,假如有关国家基本上肯定了朝鲜的核申报,定为“基本合格”,那么申报中的“重要疏忽和遗漏”要不要补充?如果坚持修改补报,那将又是一个漫长的争执过程,甚至会前功尽弃。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绕开“遗漏”,或“挂起来”,下一个阶段行动将会因失去前提和基础而无从着手。

第三件事是如何安排“第三阶段行动”。再退一步来说,假如上述问题都解决了,可以进入落实“9.19共同声明”第三阶段行动了,那么第三阶段行动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这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按照美国的设想,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要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是“2.13共同文件”规定的“关闭封存”朝鲜的核设施,第二阶段即“10.3共同文件”规定的宁边三核设施“去功能化”,第三阶段就是销毁朝鲜的核武器,拆除其核设施。但是,据报道,今年4月美国前朝核特使普里查德访朝时,朝方高官明确告诉他,第三阶段只是拆除正在去功能化的宁边核设施,完全不包括核物质、核武器等,而且这种有限拆除要以提供轻水反应堆为条件。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朝鲜弃核过程到底分多少阶段?是有限个阶段还是无限?是先有一个整体设计(包括内容和时限),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到哪天算哪天?

篇5:新食品原料申报范文

[活动方案] 设计者: 潍坊市机关幼儿园 王嘉铭

内容分析

《制作新食品》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吃饭是幼儿一日生活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吃什么样的东西就成了吃饭的一个关键。本节课围绕新食品这个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以制作新食品为载体让幼儿展开一系列创新思维活动即贴近生活又便于实践,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创新思维的乐趣。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通过在小班和中班的学习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而且大班幼儿的语言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较强。让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新食品,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及操作能力都很强,所以这样一个活动非常适合在大班开展。

设计思路

平时生活吃饭的时候,孩子对所吃的食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食物的制作过程也十分的好奇,本次活动用食品为载体,通过玩、制作来进行创新,活动始终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每个游戏环节都是由浅入深的进行,使幼儿容易接受。

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如下:

1、以“我喜欢吃什么”引入课题。为下面围绕食品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老师提问:“你觉得平时你在幼儿园吃的饭菜有哪些你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初步引导孩子开始进行创新思维。

3、“我来定菜谱”游戏,通过这个游戏的几个环节,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和团结协作精神。

4、提问,你是怎么制定菜谱的?你的这些食品让小朋友吃了会有哪些好处?让幼儿根据自有的经验自由发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5、创造出新的食品,提供给幼儿一些材料,让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创造出新的食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一定的帮助,帮助幼儿创造出有特点的,独一无二的新食品。

以上这五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通过幼儿熟悉的常见到的到想象中的,一步一步深入,最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锻炼了幼儿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经验,幼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不会一点思维,而是会逐渐的学会发散思维,十分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身边熟悉物品进行开发的创新意识。

2、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对身边简单的物品加入自己想象力进行改变”的创新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请幼儿搜集身边常见的一些食品,例如水果、蔬菜、点心等。教师准备:搜集各种常见的食品、图画纸、彩笔,彩泥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

我喜欢吃什么(教师与幼儿围成半圆做好,教师面向每一名幼儿)师:小朋友们平时你们都在幼儿园里吃饭吗? 幼:在幼儿园吃。

师:你最喜欢吃什么? 幼:我喜欢吃红烧排骨。幼:我喜欢吃各种蔬菜。幼:我喜欢吃油饼。

幼:我最喜欢吃幼儿园的糖包。……

师:有这么多我们喜欢吃的食品呀,那么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吃它吗? 幼:蔬菜有营养,所以我喜欢吃。师:糖包里面有糖,很甜。

幼:我喜欢吃肉,因为可以很健康,变成奥特曼。……

(二)游戏活动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那么除了那么多你喜欢的食品,你有没有什么特别不喜欢吃的食品呀,能说一说你为什么不喜欢他的理由吗?

幼:我不喜欢红烧茄子,因为它的颜色很可怕,黑黑的。幼:有时候幼儿园里的饭没什么滋味,所以我不喜欢吃。幼:我不喜欢肉,太硬了,我嚼不烂。……

师:原来你们也有这么多不喜欢吃的食品呀,而且都讲出了自己不喜欢的理由,很棒,现在如果让你们当小厨师,给幼儿园小朋友做饭,你们会怎么做呀?(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并让他们在下面小声讨论)

师:好了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搭配饭菜吧。(让幼儿在课前准备的食品里进行挑选搭配,并能够讲出自己这样做的理由)

师:你们都做好了吗? 幼:做好了。(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

幼:我们做的有黄瓜炒西红柿,红红绿绿的一看就好吃。幼:我们的有蛋糕配牛奶,又好吃又有营养。……

师:小朋友自己搭配了这么多好吃的,真是太棒了!

(三)创新思维活动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看到小朋友又聪明又团结。小朋友再想一想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食品,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呀?

幼:能当药吃的食品,谁生病吃了它就好了,而且一定也不苦。幼:吃一点就会饱的 幼:不会牙疼的糖 ……

师:大家想的可真好呀,老师这里还有图画纸跟彩泥,现在就请你把你想制作的新食品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吧。

师:我们分成三组,自由结合,先讨论一下,看那组小朋友设计的新食品又好玩、又独特、又新颖。(给幼儿讨论的时间)

(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新食品,老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大家分享。)

师:第一组小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幼:我们设计的是一种巧克力,吃了以后不会牙疼,而且有保护牙齿的作用,每天晚上睡觉前吃一块就相当于刷了牙,还且还会做一个甜甜的梦。

师:第二组小朋友,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幼:我们做的是怎么吃都不会变胖的食品…… 师:第三组小朋友,你们呢?

幼:我们做的是能治百病的食品……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制作了这么多又好吃而且功能有多的新食品,现在我们把我们这些作品贴起来吧,相信有一天这些新食品一定能被你们发明出来!(结束,幼儿欣赏作品,讨论。)

活动反思

篇6:普通食品申报程序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发证范围

粮食加工品、食用油(含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他食品。注:特殊膳食食品和其他食品国家尚在制定《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三)办理条件

1.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代码证;

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条件、检验检疫手段、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

3.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4.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四)申报材料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

2.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的复印件(3份); 3.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4.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5.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6.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1份);

7.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须提交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1份);

8.已获取haccp认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企业,应提供证书复印件(3份);

(五)受理单位

中小型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申请,其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申请。

(六)办理程序

申请 受理 现场核查 发证检验 审核审批 发证

(七)办理时限

自受理起5个工作日内上报省局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核查、审查发证。

(八)收费依据和标准

1.收费依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2]19号)。

2.收费标准:现场审查发证费2200元/单元,公告费400元/单元。注:上述费用均由国家质检总局或省质监局收取。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报告及审查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报告时间

获证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1年前的1个月内应提交企业持续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情况的报告。

(三)提交材料 1.企业自查申报表(一式三份); 2.食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原件;

3.企业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4.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一份。

(四)受理单位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五)办理程序

企业自查申报 受理 审核(书面核查和实地抽查)签证

(六)办理时限

1.书面核查的,自受理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证工作(不含产品检验时间)。2.实地抽查的,自受理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签证工作(不含产品检验时间)。

(七)收费依据和标准 本项目不收费。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换证与受理

(一)办理依据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二)换证时间

申请换证的企业,应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提出换证申请。

(三)提交材料

1.提交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所需的材料(见上); 2.提交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原件;

3.提交三年来生产加工食品质量情况综合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监督抽查、自查报告等)。

上一篇:中考数学复习奇招下一篇:鲁迅雪教学设计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