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学生作文

2024-04-27

发现中学生作文(精选14篇)

篇1:发现中学生作文

发现中学生优秀作文

一个小小的发现,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将种子洒进我的心田中,细心的栽培,用心的照顾,有阳光的温暖、汗水的灌溉、雨水的滋润,这颗种子将成长茁壮,它可能变成一朵艳丽的花朵,也可能变成一株苍翠的小草,更可能变成一棵挺拔的大树。而小小的怀疑,不也像这颗种子拥有无限的可能?它可以成就一个小小的发现或大大的收获。只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不定,我们都可以成为小小爱因斯坦,重写人类的文明喔!

爱因斯坦因为不断的怀疑、猜测、假设和论证,终于发现了“E=mc2”的“相对论”原理;牛顿因为在树下休息,被一颗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达尔文在不停地思索、推理和考究后,终于发现了永垂不朽的“进化论”原理;阿基米得因为亥厄洛国王让他鉴定纯金王冠是否搀假,他冥思苦想多日,结果竟然在浴缸里泡澡时,看到溢出来的水,而发现了“阿基米得原理”。所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科学家们必备的精神,而我们不也因为有他们这样的精神,才看见这个世界的文明?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精神,更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啊!

而我,在学习上也懂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无论遇到生活上的任何难题时,我做的第一步,不是等待别人伸出援手,而是大胆的假设解决的方法,再小心的一步一步的慢慢求证,在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步伐。就拿我最近在学的公因数和公倍数来说吧!只要看到应用题,我总弄不懂何时该用公因数计算?何时该用公倍数计算?我冷静思索,渐渐的理出头绪,仔细推敲题意,认真思考过程,如果还是身在十里迷雾摸不出方向,我就先假设这一题是公因数;那一题是公倍数,再细心计算、小心求证,我用放射性思考、螺旋式记忆,不断的.拆解与证明,最终,不但得到正确解答!也对公因数、公倍数感到新鲜有趣,把解题当成是一种乐趣呢!

上自然课时,我也是利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终于将太阳仰角的高度搞得“水落石出”啦!一开始我对太阳仰角于一天中的变化,感到既陌生又抽象,虽然老师用图示,也用灯泡和阴影的位置关系做实验,试图让我们了解其中奥妙,但对我来说“太阳仰角”,简直是直达地狱的列车!后来趁着假日,在妈妈的陪伴及指导下,我在邻近的公园里放上太阳仰角观测器,详细观察并纪录一天的太阳与仰角的变化,太阳仰角的秘密终于被我破解啰!所以,我十分开心自己拥有科学家的精神,将来说不定可以成为“现代版“爱因斯坦””喔!

一个小小的发现,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筑梦踏实”的这颗种子,在我的心田中慢慢萌芽,我将细心的栽种,用心的浇灌,它有如曼妙的生命,逐渐长出初生的嫩芽,迫不及待的向世界张开双眼,它可能会开出一个花季的灿烂,也可能成为一片迤逦的绿野,更可能变成一棵向下扎根、向上峥嵘,屹立不摇的大树,只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在你掌中盛住无限!世界将在我眼里展露无限的可能!

篇2:发现中学生作文

那是在上个学期的期末,当时我还在涌泉小学上三年级。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上课铃欢快地唱起了歌,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开始认真地读书了,然而坐在我旁边的冯天却迟迟未到,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很少迟到的,我猜她可能是生病了。

中午在食堂里吃饭时,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到了大家的耳朵里——冯天的爸爸骑摩托车去椒江时被汽车撞了,在医院里抢救!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惊呆了,怎么会发生这么不幸的事呢?我正发楞,突然有人大声说:“我看电视上说折一千个幸运星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我们一起折一千个幸运星吧,这样就可以帮冯天许愿让她爸爸赶快好起来。”

女同学们听了这话,纷纷拿出美术学具袋里的彩纸,开始动手折幸运星。就连班里那几个平常很顽皮的男生也没有袖手旁观,笨手笨脚地跟着我们折了起来,冯超磊同学还跑到家里拿了一个五角星形的玻璃瓶,用来盛装幸运星呢!

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折好一千个幸运星,班主任冯老师就告诉我们一个不幸的消息——冯天的爸爸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了……

篇3:引导学生发现作文材料

真正解决以上所提及的三大问题并非一日之功, 而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生活, 从实际出发, 以兴趣引路, 降低要求;以读写结合, 内外相辅, 打造日常化、生活化、立体化的全方位作文训练空间, 真正树立“生活身边, 资源无限”的作文观。

一、补白———文本的拓展延伸

大多美文佳作, 皆有张有弛, “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 便是对作品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的生动写照。而这些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文本留白, 便成了读者走进文本的孔眼, 成了解读作品的门户。这些“空白”往往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我们适度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填补这些“空白”, 效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人教版四下课文《中彩那天》的结尾:第二天, 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众说纷纭, 一生写道:“真诚真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呀!”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 眼中却流露出一丝留恋, 但更多的是喜悦。“太好了!”母亲摸摸我的头, “终于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是呀!”父亲与母亲和我都笑了, 笑得那么开心, 笑得那么美。

二、重墨———作业的二度开发

除了文本, 学生的作业练习也是展示教师个性设计的阵地。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学生作业进行二度开发, 比如设计有语言训练价值的题目, 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题目, 可以针对书本中的题目进行二度开发, 可以根据班级里的题目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我们的作业可以改变形式, 不要仅仅是书面作业, 也可以有一些操作型题目, 也可以有一些综合实践的题目, 这样我们才能把学生教活, 我们学生写作也就有了大量的素材。

人教版四下课文第9课同步练习第7题“轻松阅读”———《一件小事的震动》中关于“画眉妈妈给笼中的小画眉喂毒梅”的故事片段着实让人震惊, 而短文却是一笔带过:“画眉妈妈让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淡墨之处大有文章可做。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写段:动物也有情, 画眉妈妈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子女下毒手呢?可以想得出那场面是如何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对孩子的心灵触动深了, 自然有话可写且精彩纷呈。

三、仿续———经典的读写结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造书香校园就得倡导学生诵读大量经典名著、经典古诗文……沐浴经典已成共识。就目前而言,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 还仅仅停留在诵读的要求上, 而怎样对经典著作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习作训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尝试。之所以称为经典, 必有其高明独到之处。对小学生来讲, 他们对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儿歌尤感兴趣, 用好此类经典对于小学生习作训练是大有裨益的。如:以《安徒生童话》为例, 仿写《丑小鸭》, 学生想到蝴蝶写成《毛毛虫流浪记》;续写《皇帝的新装》, 学生想到皇帝的悔悟, 写成《骗子的明天》。

四、生成———游戏的趣味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我们只有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的教学上下工夫, 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并学会摄取鲜活的生活素材, 学会感受、体验等创造性情绪的发挥。趣味游戏为作文教学铺上了一条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理想之路。

(一) 巧设游戏, 激发情趣。

“游戏作文”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 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 变苦学为乐学。如:我们可以在课堂内做一些诸如“蒙眼画鼻子”“夹弹子”“捉迷藏”的游戏, 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个细节展开写, 至于写片段还是整篇文章视学生年段而定。

(二) 开展游戏, 拓展生活。

快乐作文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摄取生活材料。喜爱游戏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 我们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 熔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于一炉, 相得益彰。用先做游戏后写作的方法, 既可以向孩子们提供生活素材、可以在游戏的进行中将生活的片段展示给孩子们看, 帮助他们学习用五官进行观察, 又可以激起他们的“投入”兴趣和“表达”热情, 这就解决了生活素材和写作激情的问题。如:让学生去表演某一生活场景, 像模仿“老爸抽烟”“妈妈照镜子”“摊主和顾客讨价还价”等都能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 创新游戏, 丰富体验。

在很多名师的公开作文课里, 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充满睿智的活动设计。如:贾志敏的《我帮爷爷找手机》, 于永正的《考试》, 虞大明的《智能鼠捕鼠》等, 每堂课中或多或少都有游戏活动的内容。由于游戏既向学生提供了生活素材, 又使学生在快活的甚至是“发疯”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和写作, 所以生活源泉和感情激发两条要素同时存在, 学生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作文课上, 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自己的作文。

五、细察———生活的人景事变

古人云:“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是绝妙词。”《课标》指出,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推动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 是解用的前提。细心观察包括“看”和“听”。主要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勤于观察, 学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例如观察自家人各自的性格, 同学们的外貌与习惯;市场街道的变化, 自然景物的特征, 节日活动的状况……学生经常带着目的观察, 久而久之, 也就形成观察行为的习惯;二是让孩子们运用已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大自然, 提高观察能力, 做到观察有序, 观察有重点。如指导观察人物活动, 要求学生先观察其外貌神态, 再观察其行动表现。小学中段要重视片段训练, 不求完整, 但求具体。例如可以布置学生专门观察一次自己爸爸抽烟或醉酒的表现来写一则片段。

六、捕捉———新闻的冷热聚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方方面面, 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大到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 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其形式更是多姿多彩,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 互联网给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片新天地。现代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多层次、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 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 活跃了写作思路。许多紧跟时代脉搏的热点、焦点新闻使学生提早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产生想说想写的表达欲望。如全民关注的“奶粉事件”、事关民生的“柑橘风波”等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绝佳材料。

篇4:发现中学生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策略;闪光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10-01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发现学生作文中精妙的词、句

着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過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我们认为,学生只要用心去写了,在一篇作文中,总会有那么一些字词使用得比较恰当,甚至某些段落写得比较精彩。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作重点批注,并在作文讲评课上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摘抄学生习作精美语句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了用得好的字词、写得好的句子、段落,但又不可能在讲评课上对每篇作文中的精美句子段落都一一赏析。但老师又不能对这些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置之不理。如果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还可能因为老师的漠视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摘抄学生作文中精美语句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可以这样操作:教师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语句抄写在黑板上,每句话的后面注明班级、姓名,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语句抄写在专门的摘抄本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把这些精美的语句打印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让学生课后去抄,这样学生可以不占用上课的时间。

三、编辑优秀作文本或者张贴优秀作文

如果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的话,我们就不难发现班上也有不少优秀作文。这些作文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好的作文对全班同学能起示范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可以在每次作文后,把写得好的文章挑选几篇(最好有进步较大的)出来,经过教师修改后,让学生工整地抄写一遍,然后把它编上目录,注明作者的班级、姓名,并装订成册,作为优秀作文书在学生中传阅。每次作文就一小册,一个学期下来,就可以订成一大本。这些优秀作文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为教学积累了资料。教师在放假前把一学期来同学们入选作文的篇数统计出来,对进步最快或入选作文最多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在教室墙上办“优秀习作展览”,向家长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临近期末,又组织学生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让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得以展示。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写作水平也就会有较大幅度提高,同时还疏通了学生对作文的“愁”、“怕”、“厌”等心理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为了强化学生阅读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传阅作文后写读后感、写心得体会,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文册和作品展的作用。实践证明:同学们利用互相学习的机会,能更有效地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四、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巧妙构思

学生思维活跃,视角独特,作文时经常会有巧妙构思出现。虽然有的作文整体水平不高,但在作文构思上却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好的构思能给作文增色不少。所谓构思是指在动笔写作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来是说文章构思就是对映在头脑中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扩充、延伸、分解、组装,使之有序化最优化。

如有学生在写《我的妈妈》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妈妈5年来为这个家日夜操劳的变化写了出来。他这样写5年前的妈妈:“那时妈妈在一家公司做文员,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1.63米的个头,圆圆的脸蛋、披肩长发,化个淡妆,人十分精神。”5年后的妈妈则变成:“瘦弱的身躯,瘦削的脸成天露出疲惫的神情,人整天忙个不停,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我们先不说这个作文整体水平高不高,单看作者的构思是成功的。因为这更能反映出妈妈5年来为这个家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另外一个学生则写了一个很陈旧的故事:假期自己在路上捡到了一个皮包,包里有现钞和各类银行卡和身份证,最后交给到了派出所。如果文章只写下这个过程,无非就是记叙了一件好人好事而已。但作者却写了家人对是否交皮包给派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捡到东西要交给派出所,一种是自己要了,反正交上去也是白交了!这样两种思想斗争的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我在讲评时特意突出了这两个同学文章巧妙构思的好处,强调一篇作文是否成功,构思是否巧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篇5:我的发现学生作文

春天来了,我发现校园里的紫玉兰开花了。

今天,我特意去观察。远看紫玉兰,它像紫色的瀑布,近看紫玉兰,它像紫色的辣椒。有些紫玉兰还是花骨朵儿,就像紫色的灯泡,有的紫玉兰展开两三片花瓣,它像小姑娘害羞的脸,有的花瓣像紫色的贝壳,随风飘荡时,它又像一双挥舞的手。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紫玉兰先开花后长叶是为什么呢?我迫不及待地去上网查找。紫玉兰花先开花后长叶主要是开花和长叶所需的环境温度不一样。摘几根紫玉兰树枝来观察,可以发现它的花芽,叶芽和枝芽是分开生长的。花芽大,生于枝的顶端,在冬天就可以在树枝上看到。玉兰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但到了春天,气候稍微转暖,由于花芽开放所需要的环境温度比叶芽萌发所需的温度要低,所以玉兰就先开花了。

这次的发现,让我欣喜不已。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会有无数个神奇的发现。

篇6:我的发现学生作文

有一天,我家买了四条小金鱼,它们大大的肚子,圆圆的眼睛,很让人喜欢。小金鱼的日常生活,我可细心啦!换水,洗鱼缸,都很认真去做,小金鱼的水都是用的凉开水,上午,我刚给小金鱼换上凉开水,中午就发现小金鱼全死了,漂浮在水面上,我难过极了,决定一定要把小金鱼的死因查个真相大白。我问妈妈:“妈妈,小金鱼为什么死了?我早上刚给它们换了凉开水。”“什么,?你给它们换的是凉开水!”妈妈大吃一惊。

“金鱼在凉开水里就不能活了吗?为什么”我奇怪的问。“这你得自己查。我去书店一回终于查清楚了:原来,凉开水被烧开过,里面的氧气大部分没有了,小金鱼没了氧气。自然

活不成了。

篇7:发现类小学生作文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又从薄薄的鸡蛋壳中发现了薄壳结构原理,用这个结构发明了”鸟巢“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悉尼歌剧院等等。这就是发现。

我在生活中发现蝴蝶和伪装。蝴蝶的颜色锦色璀璨,五彩美丽。如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荧光翼凤蝶,其后翅在阳光下时而金黄、时而翠绿、有时还由紫变蓝。因此,有人制造了迷彩服 ,科学家研究了蝴蝶的色彩,未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地益处。原来,真理就在与发现与观察啊!

纸飞机里也有奥妙,纸飞机有尖头和粗头的,尖头是比远程的;粗头是比留空的。尖头纸飞机两边要对称,这样才会平衡,飞得远;而粗头的呢?是要不对称的,一边稍微有一点宽,一边稍微有一 点窄,这样,就能在天空中打转了!停留的时间也就会长了。”纸飞机小能手“之所以能飞那么远,时间那么长,是因为不能往地上扔,这样落地时间会短,要45度角,斜上方,你的飞机就可以再天空 自由翱翔了……

生活中还有些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如:会撞死的甲虫、猫不捉老鼠、团结的蚂蚁……

篇8:发现中学生作文

1 选材要独特, 摒弃平庸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观察的方法, 积累材料的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 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 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特别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 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 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 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 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 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可他们却不愿意那么去填写, 而选择了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殊不知, 却那么不经意的一笔, 就掩盖了本身的闪光点, 而把自己混入平庸之列。

选材独特, 就是使自己选择的素材新颖而不局限于大众化, 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素材, 提炼出有别于他人的观点。这样, 就能丰富文章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作文不外乎就记人叙事状物, 很多内容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不仅阅卷的老师, 即使是自己都觉得“审美疲劳”。

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常见的素材有:助人为乐、正直勇敢、爱岗敬业……

有一定新颖的:乞丐欺骗了我的爱心、陌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也无可厚非, 可是别忘了, 这些都太常见, 太普通, 在你我的身上都经历过, 没有什么新意。翻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也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文, 写的也都是普通人, 看别人又是怎样选择素材的: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的是一位保姆, 此人是一个粗人却质朴、善良、热心。文章选取了她的絮絮叨叨, 爱打小报告, 但对我牵挂的《山海经》一书却牢牢记在心上的事。从而感悟到作者对她的深厚怀念之情。李森祥的《台阶》紧紧围绕“台阶”组材, 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杨绛的《老王》通过我与老王这位车夫的交往, 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余秋雨的《信客》, 从两代信客的命运, 特别是老信客的“失足”与年轻信客的“为人厚道”表现了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由此看来, 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么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 把“此人”区别“彼人”的内涵凸显出来的材料, 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形象逼真。要做到选材要独特, 就要学会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善于积累。

还以“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让我们专心于学习是一种爱;父母坚持儿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又是不是一种爱呢?

富翁为乞丐扔过去百元大钞是一种爱;红领巾为乞丐拾起纸箱外的一角硬币是否也算一种爱?

运动健儿冬三九夏三伏为国争光是一种爱;清洁工人冒酷暑顶严寒同样也是爱。”

相比之下, 前者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后者似乎受关注的要少些, 可是别忘了, 越是平凡的越是贴近生活的, 也更能感动人, 关键就看你怎样去挖掘,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看, 去倾听, 去琢磨, 文章的素材就会新颖。文章的内容就更充实。

2 行文要生动, 反对平淡

生动、就是要保证文章语言在“语言通顺, 内容丰富”的基础上, 力求用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还记得一次关于学生描写“老师发脾气”的几段文字。

例1:教师看着我, 看得我都发慌了。

当然, 这样表述也无可非议, 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发慌了”还是真实的写照, 但仔细一揣摩, 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你想呀, 这一“看”应该是包含了多深的内涵啊, 特别是老师这时的眼神, 更是包罗万千:询问、劝阻;严厉、温和;当面揭穿还是放你一马……这都不得唯一。况且, 你“心慌”到什么程度呢?是因为不好意思, 还是觉得没啥了不起的;是深深地低下头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是刚一接触就全面崩溃, 还是挣扎良久才夺路而逃。这些都是这时的精彩之处。你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不惜笔墨地去刻画、去挖掘, 才会有发现, 有创新, 最终引起读者共鸣。请看下文几个细心挖掘后的语段:

例2:老师的眼睛最终还是锁定在了我的身上, 他一言不发, 只定定地盯着我, 看得我的心“嘭嘭”直跳, 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 手中的笔也变重了, 终于掉了下去……

例3:老师看着我, 那锐利的眼神像一支支利箭直刺我的心脏, 每一次撞击都让我撕心裂肺。她的洞察如同一部测谎仪在尽力地拿捏着我的每一个动作, 在这样长久的对视下, 我愈来愈感到自己像一只动力已尽的再也无能为力的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兔子, 不必再作无谓的挣扎了。

例4:老师死死地盯着我, 那对小小的眼睛平时说是炯炯有神还算过得去, 可现在, 有神倒还真有神, 就是让你全身发麻, 发软, 眼睛里的那团火好像就算你化成一滩水, 它也要把你烧干。心里不住地安慰自己说:别怕, 别怕, 再看, 再看我就变蚊子 (因为谐音, 他们把自己的老师爱称为“文子老师”) 飞掉!可是, 老师眼睛更亮了, 我也呆成了木桩等待着伐木工人的开工。

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 关键就在于他行文不但详细刻画出了老师的神态, 还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使其先前的枯燥乏味显得生动活泼了。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传神的动作。

背景设置:

作文题目“回忆我的父亲”。父亲职业:医学教授。

像这种太“职业化”的人物, 我们的语言就要尽量避免他为众人所知的一面, 另僻蹊径, 去挖掘他生活化的一面。

例:我在书房里做作业, 妈妈在客厅里和他的闺中好友煲电话粥。爸爸左手执菜谱, 右手握铲在厨房上班——老爸是不是又在弥补什么过错吧!

“孩子他妈、Nacl2在哪儿!”

“我不知道, 盐巴在第三格抽屈里。”

“嗯”

“秀芳啊, 书上说盐巴少许!到底是多少?5ml还是10ml。”

“就一点点, 你看着办吧, 我还忙呢!别问我。”

“那……”

爸爸一脸无奈, 妈妈一本正经, 我关上门偷着乐。

——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这样具有生活化穿透力的语言, 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感情要真挚, 拒绝造作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 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 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 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要求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 做一个阳光、心理健全的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内容合乎实际, 合乎事理, 即使是虚构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坚决持反对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编造父母离婚, 甚至伤残等荒唐可笑的造作的行为。要求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 多留心身边的“小人物”, 善于发现他们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描写对象:中学教师

常见的感情基调:A、一个月前都承诺今年我生日时陪我去科技馆, 可我在家等了整整一上午都没见他回来, 原来他去为生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去了。

B、昨天晚自习的单元测试卷, 今天上午成绩就出来了, 看着老师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身体, 我们都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爱, 也许是真实的, 博大的, 也是深沉的, 但仔细想想, 这又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

教师是人不是神,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出色的才能, 精湛的教学艺术, 同样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 完善的心理。这样的教师才是社会需要的教师, 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有家庭, 有孩子, 一个充满幸福感责任感的教师才会给他的学生传播健康阳光的心态。教师要休息, 要生活, 很难想像一位双眼红肿, 疲惫不堪的老师会如何引导他的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到知识的海洋里冲浪。

可想而知, 上述两种倾问实际上学生对老师潜意识的定义, 我们的作文正是要打破这一桎梏。而多去描写生活中真实的老师。他们应有爱心:爱学生, 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有责任感:爱家庭, 爱孩子;他们也追求幸福, 讲究生活质量……这才是现代社会中的老师形象, 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实可信的, 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学生人文修养、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 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篇9:发现童心让小学生轻松写作文

童心,还原生活的真实

童心是什么?明代哲学家李贽的《童心说》中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童心”会被认为与他们所带的水壶一样普通、方便。任何时候渴了,都能打开用力吮吸里面的水。其实不然,童心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小学生作文中,应该把童心的“最优”用途展示出来。

一次作文课,我指导学生写《我xx的一天》。其中一个学生写了“我倒霉的一天”,写了主人公从早到晚发生的倒霉的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小作者的烦恼、在最后,小作者写道:“不管今天我多么倒霉,但是现在我不倒霉了,因为我的倒霉,我写完了今天的作文”。这是一个孩子最真实的心声,看完后,我走到孩子身边,告诉他,他的作文写的很棒,并且安慰着他说:“今天你真够倒霉的,但是倒霉的一天已经过去了”。孩子看着我也高兴的笑了。我和学生曾一起写一篇《我想成为xx》的作文,上课的时候我让每个学生手持一份我的的习作——我想成为一只小鸟,并且进行批改。我写道:我想成为一只小鸟,那我就可以无忧无虑了,整天在天上飞,要是看见什么好玩的,我就停下来,站在树上或者是房檐上慢慢看,更高兴的事就是我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了。......有个小女孩站起起来说:这样写不好,因为小鸟也不是整天无忧无虑的在天上飞,有时候它们要筑巢、觅食,要是冬天来临的时候,它们还要养足体力准备飞往南方过冬。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也不能说看见好玩的,就停下来,倘若有时候你是被派往哪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你就不能随时停下来。并没有学生对“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进行“点评”。或许这就是孩子们最真实的一面,羡慕小鸟是他们最真实感受。

当然,唤醒“童心”,发挥“童心”的最优用途,就要求教师调整心态,重拾童心,蹲下身来做孩子。教师不应该用自我的思维方式束缚学生的自然童真。并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和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且还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也就是说,学生的写作应是真情的流露和心声的表达,用“童心”写作,还原最真实的生活。

童心,回归写作的原点

作文,可以说是用文字把生活定格,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或者是更为委婉的书面语。所以小学生的习作,就可以理解为是把生活的片片断断用文字记录。著名诗人纪伯伦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是该重新回到起点,想想作文“为什么而出发”这个最初始的问题了。特别是小学作文的教学,我们应该回归写作的原点,让“童心”掌舵,小学生作文才会朝着更加宽广的海面驶去。

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的作文《妈妈回来了》写道: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只有107个字的习作,获奖理由是:小作者以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的表达“妈妈回来”这一生活片段所带来的温暖和喜悦。展示了一个充溢着爱与美的文学世界。这也将“童心”的真谛诠释的尽善尽美。小学生的文字储备和文学积累均处在萌芽状态,作为他们想要习作,就应该将内心的情感——童心真挚的表达出,要求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把生活的原貌还原,学生们才会顺其自然,有什么话就写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小学作文教学,我采用“字——词——句——段”的指导方法。起步阶段的教学,用扩句的要求让学生从“字到词”和“词到句”的转变,。从简单的造句到看图说话,当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想说,而不是你要他说的时候,习作就会言之有物。作为刚刚步入写作殿堂的孩子,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小学作文发展阶段的教学,用给语句排序的要求让学生做到“段——篇”的转变。这个阶段,我们要使学生不怕写作、善于写作、乐于写作,把习作变成“喜作”,从而使学生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篇10:发现的小学生作文

路很长哦,所以我们走得很辛苦。可我一点也感觉不到累,活像个“孙悟空”似的,跑前跑后,一会儿坐在大石头上,一会儿又落在了后面。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小河旁的溪水里有一团团黑黝黝的东西,“蝌蚪!是蝌蚪!快来捉蝌蚪呀!”说着我们便跳下了水。不一会儿,我们个个都满载而归了,瞧!那些瓶子里的蝌蚪多可爱呀:有的刚出生,小小的;有的比较大点;还有的已经长出一点点后腿了。

听爸爸说,小蝌蚪刚从青蛙妈妈肚子里出来时,还是像芝麻一样大小,最后才慢慢长出前腿后腿的。

篇11:发现的乐趣小学生作文

当我满怀期望地走进舞蹈教室,我知道我要去面对另一个世界了。我对舞蹈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会学好舞蹈。

上完第一次舞蹈课,使我明白了:舞蹈,它是一种极为精美的艺术,也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每天待在舞蹈教室里,拉腰、撕胯、下腰、舞蹈,这些是基本功,也是我们免不了的苦头。当时,我怀疑我耳朵有问题,别人口中所说美好的舞蹈,在我看来,如“人间地狱”一般。

当我无数次想象舞蹈的美好时,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在台上跳舞,我多么想赢得老师和观众的掌声。当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我又多么的想放弃。当我知道舞蹈要靠努力时,我又是那么努力。

终于,有一天,我当上了领舞,心情无比的激动和喜悦,心想验证我付出的努力和成绩的时刻到了。我在台上优雅自信地舞蹈着,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和好评。有了那次,我明白了,舞蹈只能靠努力和苦练,来争取上台的机会。

篇12:有趣的发现小学生作文

正在我心急火燎的时候,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接上一小盆自来水,把杯子放进水里试一下”。我很快接好一盆水,把水杯放进去。过了一会儿,水果然不烫了。我打心里佩服妈妈,她总是那么足智多谋。

接下来,妈妈说要给我做个小实验。只见她取出两个铁钉放在炉子上烧热,然后用筷子小心地夹起来,一个放在盛满水的碗里,另一个放在空碗里。过了两分钟,妈妈让我去摸一摸铁钉。我发现放在水里的铁钉已经凉了,可放在空碗里的.还很烫手,我心想:难道是水把热量吸走了吗?妈妈叫我去网上查一查。嘿!查到答案了,我的猜测还算靠谱,原来是水的传热性比空气好!

篇13:发现中学生作文

1. 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指: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根据自身已有数学知识,通过主动思考,去发现、体会数学知识的能力. 比如: 学生学习过一次函数后,能够将一次函数的知识与之前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联系起来,从函数的角度去看待方程; 又如,在逛公园时看到草坪中踩出的“小路”,能够联想到原因可能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大家在找捷径才踩出来的路.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非常重要,著名数学家丁石孙说过: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保护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一样重要”.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指出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 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视不够

尽管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这项指标很难量化考核,短期内对数学考试成绩的影响也没那么明显,导致一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 另外,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老师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时间,既要讲授知识点,又要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似乎很难实现.

( 2) 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启发不够

对于初中数学知识,抽象程度不高,基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问题[2]. 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老师则更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方法的指导有限,对“归纳”、“类比”等一些重要的数学思维培养不够,教学中的情境多数也是教材上的一两幅画面,情境过于单调,不足以引发学生的联想;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更愿意解答那些符合自己预期的问题,对于学生发散思维想到的个性化问题,往往不予重视.

( 3) 对学生鼓励不够,造成其提问时自信心不强

中学生的年龄还小,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还有些害羞或者胆怯,对于同学中提出的问题,若其认为比较“简单”或“幼稚”则会嘲笑,如果老师不及时制止嘲笑的同学和肯定提问的同学,则会给提问的学生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导致其提问积极性不高; 此外,一些同学提出的个性化或偏僻些的问题,未得到老师积极的回应,也会造成其以后再提问时自信心不强.

3. 培养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

( 1) 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课堂上,把“问题”当做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在讲解新的知识点前,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而后再根据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展开,引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再利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 每个情境都精心设计,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期,对预期之外的问题也要积极鼓励,从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

( 2) 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揭示了教育规律,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师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王梓坤院士曾指出: “数学教师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完全包办,要多留些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管学生发现和思考的问题对或者错、重要或者次要,都积极引导其主动思考,让数学学习从被灌输状态转变到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思考的状态.

( 3)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自信心

现代中学生是个性突出、思维活跃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往往会提出一些老师始料未及的问题,使课堂变得多样化和随机化,此时老师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思考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其合理的一面要积极肯定,对于不合理的一面要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树立好发现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4. 结束语

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数学成绩都有着重要作用.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重视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数学学习变成能够感触得到的生活片段,鼓励学生积极发现数学知识点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其数学素养,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摘要: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非常重要,新课标对此也明确提出要求.本文介绍了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概念和意义,分析了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能力的方法,为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篇14:发现中学生作文

下面就针对两位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5页第7题的教学进行分析,以找出这一类数学题的教学策略。

例: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1)180-36-44;180-(36+44)。

(2)159-(59+37);159-59-37。

【教学片断一】

师:解答这一道题目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我发现每一组中的两道计算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两组题目中,有一个没有括号,另一个有括号。

生3:我发现36+44=80。

生4:我发现用下面的计算方法计算比较简单。

……

从发言情况来看,学生确实发现了一些数学的东西,表面上看教师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让学生自由发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造成了学生的发现都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这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编写这类题目的初衷。

【教学片断二】

师:通过自己解答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每一组的两个题目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师:那你看看每一组的两个题目都有什么特征?

生1:我发现每一组中的两道题目的数字都是一样的,就是运算符号不一样。为什么它们的结果却相同呢?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180-36-44”与“180-(36+44)”这两道题,第二道题是如何由第一道题演变而来的?

生2:它是把后面的两个数先加起来,然后再减的,但结果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连续减两个数,就可以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然后再减它们的和?

生3:比如我拿180元去买衣服,上衣用去36元,裤子用去44元,问我身上还剩多少元钱?我可以拿180元先减去上衣的36元,然后再减去裤子的44元,就求出身上还剩多少元。我还可以先求出上衣与裤子一共花去多少元钱,然后再拿180元来减。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你能够通过实例来证明为什么两道题目的答案是一样的。

生4:我发现每一组题目中如果按照第一个的计算顺序来解答比较麻烦,比如”180-36-44”,我得列两道竖式才能算出来,而变成”180-(36+44)”,我口算就可以算出得数了,因为36+44正好等于80。

师:完全正确,你的观察是非常仔细的。在演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4: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的,那么加上括号或者去掉括号时,括号里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而减号就要变成加号。你看”180-36-44”变成”180-(36+44)”时,本来是“减44”的,但是因为放到了括号里面先计算,就得变成“加44”,而“159-(59+37)”变成“159-59-37”时,本来是“加37”的,去掉括号后就得变成“减37”。

师:对,这一点非常关键,我们要记牢了,否则计算时就会出错。

……

通过上面的教学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道题目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发现了题目的核心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教材中提示语的教学。

对以上两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与比较,笔者认为在教学“你有什么发现”这一类内容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研究教材内容,挖掘知识联结点。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知识的逻辑层次,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往往一个内容在多册教材中都会有所反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与比较、探究与归纳,得出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与数学思想。比如该文的例题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减法的运算性质,这也正是这一册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难,所以放在了高年级来完成。因此,教师要先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排体系,找出这些知识的前后联结点,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其次,精心备课,预设知识的拓展点。在研究好教材的编排体系之后,教师就要精心备课,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相应的教学预设。像教学片断一,就是由于教师没有预设一些问题,任由学生随便发言,才造成许多无效的发现。而教学片断二中当学生回答“我发现每一组中的两道计算题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预设的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有价值的发现中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围绕着教师的提问而展开,避免了一些无效的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减法的运算性质。

(责编金铃)

上一篇:小溪边的童年下一篇:地统计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