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感悟作文

2024-05-06

发现感悟作文(精选14篇)

篇1:发现感悟作文

越是努力越是发现自己的渺小,干脆不努力就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也不会觉得痛苦。

有时在看书和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努力到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才能赶到别人的起跑线,但不努力就够不到起跑线,时间也是一样流逝,就因为努力了才会有些印记存在,时间因此有了岁月的痕迹,那是自己真切走过的路,这就是意义。

真认真学习,好好画思维导图,好好实践和理解书上的知识,一切变得简单起来,这是学习带来的馈赠,无形之中会带来惊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努力中得来的馈赠,我应该更加好好努力,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下,过去的始终过去,今天的时光也一样,不努力它就过去,没有意义。就像今天的风一样,从早吹到晚,树叶摇曳,落下,尔后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拖延,大多时候是对自身境况的逃避,毕竟安稳不向前的生活多好,不需要经历风雨,不需要痛苦,因为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距,才能心安理得生活在自己的安乐世界里波澜不惊。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听得不少,但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努力学习的日子里,自己就是那只青蛙,被生活的温水煮得失去方向。并非要等生活遭受何等风雨才能意识到该改变的时候,而大多时候往往是遭受风雨时才发现自己无法对抗,为时已晚。

篇2:发现感悟作文

我不止一次仰望大山,却永远也无法读懂大山的内涵。

小时候,看多了神话与传说的故事,再加上从没有过走出大山的远行,所以,很多时候,只能站在山脚,以一种好奇的姿态仰望,脑海里满是关于大山的遐想——山里究竟有没有住着神仙,山的那一面,是否还是山。大山,以一种熟悉而又模糊的姿态,驻守于我的心间。

时光在不经意间溜走,可我对大山的仰望却没有停止。心情轻松之时,仰望大山,大山淡定而又安详,尽管冬去春来,时光流转,山中草木荣枯,花开花落,可大山,永远都那么的坚定,那么深邃。所以,大山,喜欢用满山的青翠讴歌生命的成长,喜欢用枯黄的草木描绘尘世的忧伤;大山,喜欢用姹紫嫣红的花朵,点缀缤纷的.土地,喜欢用皑皑的白雪,映照心灵的纯洁;大山,喜欢用飘飞的雨丝洗涤心灵,喜欢用轻柔的风呵护生命。于是,我们芸芸众生,就在大山深沉的怀抱中成长。心情沉重之时,用朦胧的泪眼仰望大山,大山,用宽阔的胸怀,安抚着它怀抱里受伤的孩子。风也许听不懂生命的忧愁,所以它依旧会肆无忌惮的咆哮抑或是自由自在的飞翔;花也许看不透心灵的苍凉,所以它依旧会灿烂奔放;只有大山,它会静默无语,陪着伤心的人伤心,孱孱的流水,是大山温柔的呢喃;

篇3:数学日记:数学感悟与发现的记录

一、数学日记的来源

1. 依托教材

数学知识和规律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 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 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 为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对运算的兴趣, 笔者精心设计了下列运算练习, 让学生观察得数, 发现与节日日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们高兴地发现了三八妇女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儿童节, 并把发现过程写成了数学日记。

例:计算下面试题, 并把你们的体会和发现写成数学日记。

12.48-21.28÷7.6×3.1=3.8

8.64÷2.7+6.5×0.6=7.1

12.15÷ (0.82+3.4×0.2) =8.1

18.4- (8.64÷2.7+9.1) =6.1

【点评】在多年的教学中, 笔者发现, 学生觉得数学运算枯燥无味, 对计算练习不感兴趣。小学阶段, 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数感、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依托教材, 提供具体的数学日记素材, 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 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参与探究的学习过程, 使计算题在学生们的眼中, 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 而是充满着无穷奥妙和趣味的知识乐园。从而体现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德育价值。

2. 走进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这种教育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 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 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 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 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 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 把教学归于实践, 归于生活。

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进商场、图书馆、工厂, 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市场分析, 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日记1:参观北京市顺义区燕京啤酒集团

周末, 我们“假日小队”的队员参观了燕京啤酒集团, 并且收集了许多惊人的数据。

管理员叔叔告诉我们:“燕京啤酒集团一年可生产啤酒182万吨, 每吨啤酒可以装65箱, 每箱24瓶, 平均每箱售价42元, 每条生产线一分钟就可以装600瓶啤酒。”从叔叔的话中, 我们感受到叔叔为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骄傲和自豪!

我们的队员接着问:“叔叔, 每年公司能生产多少瓶啤酒呀?”“包装线一分钟包装600瓶啤酒可以卖多少元呀?”“燕京啤酒集团的年产值是多少呢?”叔叔对我们说:“孩子们, 你们回家自己算一算吧!我相信, 你们一定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回来的路上, 大家兴致勃勃地计算:每年可生产啤酒24×65×1820000或65×1820000×24=2839600000 (瓶) 。600瓶啤酒可以卖600÷24×42或42÷24×600=1050 (元) 。每年的产值只差一点点就能达到50亿元了。

列式:42×65×1820000=498600000 (元) ≈50亿 (元)

真了不起!大家赞叹道。

【点评】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们学到知识与规律, 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就实践活动内容写出数学日记。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而且能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数学日记的内容

对小学生来说, 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是他们数学日记的主要内容。教师要鼓励他们互相讨论, 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方法, 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思路, 将思考结果记成日记。如在小数混合计算的学习中, 学生们灵活运用定律, 对同一道题常常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与交流, 在一题多解的比较中学到最简便的方法。经常性数学探究活动与写数学日记相结合,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此外, 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故事也可以收集到日记中。

1.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日记2:木匠爷爷算半径的奇妙方法

周日, 我来到了乡下姥姥家, 正赶上姥姥家盖新房, 我看见一位木匠爷爷正用卷尺量一根木头, 底面周长为四尺。老爷爷看到我很感兴趣, 就说:“孩子, 我给你出道数学题算算:刚才这根木头底面周长为四尺, 它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寸?”沉思了一会, 我说:“老爷爷, 我可口算不出来, 还是您告诉我吧!”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根木头的底面半径大约是六寸四。“我大吃一惊, 急忙跑进屋里, 拿起笔验算:圆的半径=圆的周长÷3.14÷2, 木头半径:40寸÷3.14÷2≈6.37 (寸) ≈6.4 (寸) 。

我急忙跑出屋, 大声说:“老爷爷, 您赶紧说说您是怎样算得既快又准确的?”“就六个字:尺变寸, 加六成”, 老爷爷慢条斯理地说。

原来, 木匠老爷爷的计算方法是:四尺变四寸, 六成为4 (寸) ×0.6=2.4 (寸) , 半径为二者和, 4 (寸) +2.4 (寸) =6.4 (寸) 。如果圆周长为3尺, 老爷爷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 六成为三六一寸八, 半径就是3+1.8=4.8 (寸) 。我问这种办法为什么有误差, 老爷爷说:“孩子, 你们做题时习惯把圆周率取值为3.14, 而我们在干活时习惯把圆周率当做3.125。虽然有些误差, 但在估计半径时却很实用。”“老爷爷, 您真是个智多星!我要把这种方法告诉我的同学们。”老爷爷高兴地点点头。

【点评】这篇数学日记, 厚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淀, 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滋润了他们的心田。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角度出发, 学习不同的思考方法, 是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

2. 数学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轶文、趣事以及科学家的故事, 写成日记, 记录生活中的哲理。

数学日记3:来了多少位客人

从前有个不学无术、自命不凡的人, 他说话随便, 经常得罪人。

一天, 他设宴请客, 来了不少客人。他一看, 有几个重要人物还没光临, 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怎么该来的还不来呢?”

在座的客人一听, 心头凉了一大截:“他这么说, 我们不该来的喽!”于是, 有一半人扬长而去。

他一看许多人走了, 着急地说:“啊!不该走的反倒走了!”

剩下的人听了, 心里着实有气:“他这么说, 明明是指我们是该走的了。”

“看来, 我们该走了。”于是, 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不辞而别。

这位东道主急得直拍大腿:“这, 这, 我说的不是他们呀!”剩下的客人一听:“这是什么话?不是说他们, 就是说我们啦!”于是, 又有四分之三的人打道回府了。

最后, 只剩下一位客人了, 主人感到大丢面子, 脱口而出:“不来白不来啊!”

这位仅存的客人一听, “他这话里头有刺, 分明是在暗示我来了也是白来。我还是识相点, 也走吧。”他二话不说拂袖而去。结果, 只剩下设宴的这位“孤家寡人”了。请你替他算一算, 在他说第一句话之前, 已经到了多少位客人?

【点评】学生收集的这篇数学故事, 既幽默又风趣, 激发了全班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教学中,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阅读和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数学语言水平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增强, 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探索到数学学习的资源, 而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课材料;这也有助于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学习, 使每个学生都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 达到自己的最高发展水平。

数学日记4:一次性筷子的话

星期日, 我陪妈妈到西单买东西, 看见许多人拿着一次性筷子在吃小摊贩的小吃。北京一个月来出现了好几次沙尘暴现象, 现在大家纷纷报名“绿色突击队”到内蒙古种树。可前边有人种树后面又有人砍树做筷子, 这风沙什么时候才能挡住呀!

回到家, 我设计了两张调查表, 分别对50个人和50家餐馆进行了摸底调查, 并粗粗算了一笔账:40家饭馆每天用掉1740双筷子, 40天就得用69600双, 我测量了筷子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它的体积, 假如一棵大树高8米, 直径0.5米, 那么40家饭馆10个月就用掉一棵大树。虽然一次性筷子用起来很方便, 可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我给大家提一个好建议:出门时别忘了带一把小汤匙或短筷子, 不管在哪吃饭都可以拿出来用, 既卫生又节约木材。

篇4:发现“美”,感悟“美”

一、讲故事——发现人物魅力

童话作品的课文为何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小学生最喜欢听教师讲故事,着迷于故事中人物的命运。童话人物身上吸引学生的魅力是什么呢?是人性的“真、善、美”,它们满足了学生心中质朴的情感和天真的想象,标志着学生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更要教会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人物的魅力。

(一)激情朗读。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别具特色,不仅要语调准确、声情并茂,符合童话作品的文学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读出人物的情感,先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学生。比如在《七颗钻石》一文中,开篇写无情的大火一部分,语调应适当降低,充满悲伤;在水桶由本色变成银色,而后变成金色的三次经历中,教师范读要注意声调一层一层地提高,把小姑娘看到水桶变色时的“惊讶”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才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留意到木桶变色的经过,并回味探究小姑娘的善良行为。

(二)细品人物。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代入文本展现的世界,使学生随着故事的推衍,被小姑娘的善良打动。细品童话中人物的可贵品格:小姑娘将唯一的一桶水分给奄奄一息的小狗时,体现出她对生命的珍重;病中的母亲将水留给小姑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小姑娘又将水让给了过路人,表现了小姑娘纯洁无私的爱心。挖掘这些人性的闪光点,有助于小学生自身人格的完善。

二、演故事——体验世间百态

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本剧,在童话作品阅读教学中并非鲜有的教学手段。其趣味十足的教学形式,通过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立体展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深受小学生青睐。但做到“表演故事”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熟悉整个故事,进而做到能够复述故事,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表演。而学生在对童话的层层解读中,对其所呈现的世间百态、人生哲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复述童话。复述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但复述不等于背诵。很多学生在复述故事中,只是将原文完完整整地背了下来,并没能达到知识的内化。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童话故事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复述的过程自然显得机械;另一方面说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童话的世界中。教师可以利用关键字引导、看图说话等方式,引导学生复核。比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中,对“陶罐”和“铁罐”命运的变迁,教师可以制作两幅简易漫画,一幅为王宫内两个的表情对比,一幅为若干年后,陶罐被挖出来后惦记铁罐的表情。学生根据这两幅漫画复述整个故事,自然就容易许多了。

(二)表演童话。这是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在上面的童话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较多,适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先将课文中的对话和旁白分开,由学生分别扮演“陶罐”“铁罐”和旁白的角色。在表演中提示学生多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表情上对“陶罐”被挖出前后给以区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陶罐”的善良和世间温情。

三、说故事——感受灵魂触动

说故事是在讲故事和演故事的基础上,对童话故事蕴含的哲理进行深层剖析,鼓励学生畅谈阅读体会,并结合自身理解,给故事合理续话,以达到给学生带来灵魂触动的目的。

(一)畅谈体会。面对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学生会看到不同的侧面,其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如《狮子和鹿》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认为,鹿一直抱怨自己的腿太细,以长长的角为美;当狮子因为“鹿角”而发现了鹿的踪迹并一步步逼近时,鹿终于明白了腿的重要性,而它引以为傲的“角”却差一点让它命丧狮口,这是一种看法。还有其他的看法,比如有的认为文章是在宣讲一个务实的道理,华丽的外表终究不实用,看似不起眼的“腿”才是小鹿真正需要的。通过对故事的畅谈,加深了学生对童话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联想续话。在上面“狮口逃生”的故事里,小鹿认识到了“华而不实”与“朴实无华”的差异。学生们通过自己对故事的认识,可以为故事写续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在辅导学生续写故事时,要引导学生围绕原文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脉络去写。如当小鹿远远看到狮子时,有意识地藏起了那双华丽的角,躲过了一次劫难。学生借助小鹿之口,写下自己对故事的体会。既使续写部分与原文形成连贯性,也使学生体悟到了务实的真正含义。

童话故事展现的不仅仅是人物关系,更重要的是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还原童话的本来面貌,让学生在讲故事、演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美”。◆(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官桥中学附属小学)

篇5:发现生活中的感悟作文记叙文

有人曾经说过: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我们何不天天开心?是啊,一天的时间加上开心就变成完美的一天了,而一天的时间加上伤心,就会变得沮丧了,记得有一次,爷爷过生日,不知道怎么了,我心中有涌起一股无名的火,我气冲冲地将自己锁在屋子里,自己在屋子里胡思私愤想,越想越气,最后居然把自己给气哭了,我打算无论他们哪个来敲门我都不理。可是不知过了多久,没人来敲门也没人理睬我,我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我只好悄悄溜出去,看着家人们有说有笑,很快我也溶入其中,心中产生了的快乐远比刚才失控的心情好多了,看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多让自己的心情晒晒太阳,不能老让失落的心情左右我们的情绪。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生活中,一定要把当天能做完的事当天做完,否则积累的事就会像滚雪球越来越多,直到太多让自己承受不了泄气了的时候,才知道做事没有计划,做事拖沓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的情况在短时间的影响可能不会大,当持续许多年后,再来分析才发现,早晓得这样做,现在情况可能要好很多!所以说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我们现在当学生也是一样,不懂不知的东西如果不闻不问,长期下去好多的知识点就搞不懂没记住没掌握,到了考试的关键时候,才知道知识是靠平时掌握积累的,要把学习搞好,没有捷径,只有每天不断地学习,温故,掌握。这样的道理还体现在理财上,一元钱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每天存一元,一年就是365元,十年就是3650元了,这样数目的钱如果捐献给希望小学,又有好多小孩子可以有学具用了。

以上是我今天在家悟出的两个道理,我现在把它们写下来,共小朋友们共勉。

篇6:在发现中感悟在践行中养志

摘要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一个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根基所在。但是,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哲理,也蕴含着厚重的情感和催人奋进的动力。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践行生活,在践行中培养崇高的生活理想,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生活,将来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品德生活观察发现践行养志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界定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属性。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根基所在,它与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建构的课程迥然不同。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从儿童的生活中建构课程体系,从而摒弃了“以知识为本”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那么,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开掘好生活的源泉,用好生活的资源,让孩子们在生活的锤炼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建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呢?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发现生活

人生活的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德国杰出的思想家胡塞尔指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

观察就是通过孩子们的感官细察生活中事物的现象、动向而进行的直接认识生活的活动。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石碑上曾经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梢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见,要想认识生活,观察是多么重要。

我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理解是:既然品德与生活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那么它就应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应涵盖学生自身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生活,就应该引导学生上述的各方面进行观察,而正因为观察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我们的观察生活应该将随时随地的普遍观察与即时即地的特定观察相结合。

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或意愿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去观察校园是多么的美丽,教室是多么的现代化,学校的历史是多么的厚重,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多么的清新等等。通过这样的观察使孩子们增强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并能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增强责任感、自豪感和进

取精神。但是,要想真正认识我们的校园仅仅依靠一次有组织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观察:花圆里的鲜花开放了,学校的春天多么迷人;学校里的蝴蝶飞了,知了叫了,学校的夏天多么奇妙;学校里的黄叶铺垫了松软的一层,孩子们在上面跑一跑、躺一躺是多么的快乐;学校的房子啊、树啊,都穿上了一件白棉袄,学校的冬天是多么令人神往。是的,这样的观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一年四季都是有着独特吸引力的。学校的每一天其实都在发生着变化,有时虽然只是细小的变化,也足以让孩子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比如班级的学习园地换新了,楼梯上装新扶手了,体育室新购进了一批健身器材,漂亮的校服要发下来了„„这种平时进行的观察可以不断增强孩子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使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在他们的生命和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随着观察的每一次深入,孩子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就会增强一次,这样的教育和熏陶是普通一节课无法比拟的。随时随地的普遍观察与即时即地的特定观察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观察体系,它开阔了学生们观察的视野,丰富了观察的内容,在观察中了解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说到真实的生活,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自然就不能回避生活中不如意之处,比如有学生随意扔垃圾、践踏草坪、不爱惜公物、不节约用水等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和内容,生活化的课程反对的是一切不真实的“假大空”。真实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对于观察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真的才是可信的,才是有教育意义的,才会是被儿童所认同的。当然,我们提倡真实的观察,并不是要让这些不如意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对生活产生某种厌恶感。相反,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不如意的发现,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对话讨论的方式想办法去改变这样的不如意,用孩子的双手和智慧将生活建设得更美好。我在教“上学路上”一课时,学生就观察到了许多不如意,例如电动车违章行驶,小朋友在快车道上追跑打闹,小商贩在路边售卖不卫生食品等等。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去改变这些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结果学生们想出了很多方法:给打闹的小朋友上一次交通安全常识课,组织他们看一部交通事故录像,派一个同学带着他们走人行道,开展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等。应该说,改变生活不如意的行动使孩子们迈出了走向美好生活的更为坚实的一步。

二、在发现中践行生活

对于发现生活,我们只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了解了生活,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也了解生活中的假恶丑,使学生对生活有了一个真实的全面的印象,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奠定生活的基础。然而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学会生活,仍然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引导学生去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两句名言都告诉我们真知的获得离不开实践。为此,在品德与生活的教育中,我们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调查等实践活动对生活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

在教学“盼盼迟到了”这一课中的“练一练、比一比,看谁书包

理得好”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生活实践活动。有些学生虽然整理得很辛苦,书本是塞进去了,但铅笔盒又掉出来了;有些学生整理得很快,但书包鼓鼓囊囊,形状怪异,原来他们是把书本胡乱塞进去的;有些学生直拍书包,原来他们嫌书包太小了,再仔细一瞧,好家伙,这哪里还是书包啊,书本、学习用具、乒乓球拍、食品„„这么多东西都能塞进才怪呢;有些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原来虽然早把书包整理好了,但是扣不上扣子„„笑过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一个书包的整理也有很多学问。于是,我就叫理得好的孩子上台“传经送宝”,并通过讨论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当孩子们再一次进行整理时,书和书放在一起,本子和本子放在一起,文具盒放在最上面,至于体育用品和食品,孩子们提出了用塑料袋另放的办法,以保证书包的整洁。有些同学还给书包贴上了卡通图案,使书包更美观、更有个性。课上完了,学生整理书包的技能也掌握了,而这个生活能力的提升离开生活实践是不可想象的。践行,不仅在生活能力的提升方面,在生活情感熏陶方面 也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过新年”一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包饺子的实践活动,结果也闹出了许多笑话。在规定的时间内,有些学生一个饺子也没有做出来,但也忙得满头大汗,原来和面的时候水分总是拿捏不准,面团不是硬得像块石头,就是软得拿不上手;有些学生面是和好了,但擀面的时候,饺子皮总会跟着擀面棍转,甩也甩不掉;有些学生捏出来的饺子不是开口笑,就是千疮百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孩

子们知道了包饺子的不易,理解了父母的辛苦,同时还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面、擀面、调馅、捏制各道工序分工明确才能又快又好。实践使孩子与生活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实现了生活能力的提升。

三、在践行中养志

发现生活、践行生活使学生们得以把课程和教材看作是“自己的”,它是一个“自己人”,避免了以往对课程和教材的疏离感。当课程和教材有了亲和力、感染力,其魅力自然而生。教育家拉斯说:“鼓励学生按照一种价值观,以一种合理而一以贯之的方式待人接物。通过引发学生无忧无虑地表述内心活动,珍视自己的价值选择,并付诸行动,作为生活方式反复出现。”开设品德课,无论与生活链接还是与社会链接,对学生而言,都是激活向上的力量、蓬勃的朝气和感奋的势能。

“送给新年的礼物”一课的文本里面有一个导语:“新年到了,问问你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你又有了哪些进步?”并相应的设计了5个“写一写”的小栏目,分别为“爸爸、妈妈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我们不难发现,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不同人的评价对孩子自身在一年中的表现作出一个比较客观而全面的总结。但是我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讲,仅仅来个新年总结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新年的展望,并以这样的新年展望蓬勃起新的发奋向上的动力,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为此,我增添了诸多小栏目,如“新的一年,我要在学习上„„„”

“新的一年我要在身体上„„„”“新的一年,我要在行为习惯上„„”“新的一年,我还要学会„„”等,并以此让学生们自由地继续扩充未尽的志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内涵得到了有益的拓展,使孩子们拥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引导孩子立志,不仅要立近期的志向,还要立远大的志向,这两种志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送给新年礼物”一课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志向都是语文、数学、英语考满分。这样的志向显然是美好的,但实现的难度很大,树立这样的志向有可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减弱孩子的奋发动力,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志向,原来及格的争取良好,原来良好的争取优秀,志向的实现又会进一步激励孩子们制定更远大的志向,并能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努力。远大的志向需要经过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完成,不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相反会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篇7:发现感悟作文

为了能让3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知道光有耐心和坚持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地学习。我渴望学习,不学习将无法面对孩子们的那3双渴求知识渴望成长的眼睛!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有缘认识了杨艳萍老师,通过她的介绍,我听说了《发现母亲》,了解了母亲教育。

收到《发现母亲》我如获珍宝,爱不释手。可是,一开始我没有勇气在群里朗读,在畅占亭老师和各位书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我下定决心录制了自己的第一段音频——读者共读宣言。没想到第一次的自我突破,让我感觉从此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浑身充满了力量,“我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读书,我快乐!”对!我进步了,我成长了。

身教胜于言传,我每天坚持学习和朗读。3个孩子也都跟我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儿子在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不顺,是困扰我的大问题。九岁了(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做数学题还数手指头,认字也不是很多,读书写日记写作文更是难于上青天,愁啊愁啊,难呀难……

畅老师了解了我和儿子的情况后,亲自指导我们,按照畅老师教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儿子不知不觉喜欢上了数字,喜欢上了数学,我每天读书,他跟着我读认字也多了,也愿意读书和写字了,才短短两个月就有了这么可喜的进步,感恩畅老师,感恩王教授,相信只要按对的方法坚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进步更大,收获更多……

《 发现母亲》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相信能影响和激励更多的母亲和家庭!!!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从现在起,让我们为推动母亲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 小蝌蚪找妈妈 范文朗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范文朗读

★ 三字经全文朗读

★ 高考作文范文朗读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范文朗读

★ 散文朗读

★ 弟子规全文朗读

★ 朗读心得

★ 三字经 童声朗读

篇8:在赏读感悟中发现语文之美

一、以教材为基础, 拓展阅读, 深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清少纳言的《四时的情趣》语言清丽优美, 具有日本古典散文的韵味。作者对景色的描写寥寥几笔, 笔笔传神, 一个“有意思”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对时光之美的赞叹表露无遗, 这样的文章适合赏读, 传统的分析将会使这样优美的文字变得枯燥乏味。而单独一篇课文的教学并不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表达风格,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我没有局限于一篇课文, 而是按照学习课文, 了解作者, 大量阅读本文作者的文章, 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的方法设计教学, 将课内文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二、对比阅读体会日本散文之美

学生集中学习了大量清少纳言的写景段落, 教学到此为止似乎已经很圆满了, 但日本散文并不都像清少纳言的散文一样是对生活片断的、随意的记录, 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度的作品也同样是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因此, 在教学的最后十分钟里, 我安排学生阅读日本现代作家德富芦花的作品, 通过对比阅读, 学生感受了日本散文的不同风格, 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领悟到不同作家表达方式不同, 但都抒发了作者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与体会。

三、注重朗读目标的确立, 明确赏读的层次

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多次的朗读和背诵, 让学生感受因为清少纳言热爱生活才能够觉得平凡的生活处处有意思, 因为有一颗懂得欣赏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她的文字流淌的是她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细微的观察, 让学生在读中与作者一次次对话, 一次次透过文字欣赏美丽的图画。默读, 熟悉课文内容;再读, 体会写法, 感受作者与众不同的写作视角和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对最有意思的景象的理解, 激起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或学生熟悉的生活, 进一步体会文字之美;朗读和背诵描写春天的段落, 感受破晓时绚丽的美, 引导学生积累;勾画批注拓展的语言材料, 在理解中进一步感受清少纳言的文章风格。在反复朗读感悟基础上的配乐朗读, 是对所有语言材料的再次感受体会。反复多次的朗读是教学的主要手段,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时光之美, 体会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那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篇9:发现与感悟(组诗)

毛 竹

矮矮地站在那儿,阳光雨露

山蕨疯长,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一位哲人沉默着,从不急于

参天问宇,从不急于木秀于林

整整四年,三指之躯,让多少人

哀叹,不屑,鄙视,甚至转身离去

而你默默的,看阳光金丝般地

洒下来,看晶莹剔透的露珠闪烁

如今,大地被嘎巴嘎巴的拔节声

震惊了,天空被耀眼的剑锋震惊了

其实,最应该被震惊的,是沉默里

在大地延伸百米的根系,根系

于是,就有了羞涩,羞涩了

蹦蹦哒哒的秧歌,嗤嗤燃烧的烈酒

停留在“术”上的文字,还有

急于参天问宇的人们。毛竹参天

榕 树

无论在哪儿,你都枝繁叶茂

遮天蔽日,独木也成林。随便在

哪儿,你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道最美丽的风景。行道树

坐着。行走。行道树下,饱了眼球

遮风避雨,福荫众生。扇子被折叠

惊堂木,讲述阳光的懦弱,讲述

风雨的无奈,讲述老百姓的笑声

接着,马勺会想起你,药罐也会

想起你。感冒发烧,扁导体

发炎,还有垂涎欲滴的口水。榕树下

两军对垒,打情骂俏,笑语欢歌

说到底,都是因为你。因为

你情系大地。要不然,你怎么会垂下

三丈胡须,与大地的经络对接?枝繁叶茂

遮天蔽日,独木成林,那就是必然

菩提树

不同于榉树,不同于樟树,不同于

柳树。毕钵罗树下,释迦牟尼潜心打坐

七七四十九日,他终于顿悟成佛

从此,毕钵罗改名菩提:顿悟与先觉

于是,在印度,在斯里兰卡,在缅甸

菩提树遍及丛林寺庙,一棵树枝

被阿育王的妹妹,栽在斯里兰卡以后

一场战火,它便是唯一纯正的血脉

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

进而超凡脱俗。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

从菩提迦耶到斯里兰卡,再到世界的各地

经冬不凋,树冠穹顶,红线祈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即便如此

心型叶片,清晰透明亦是薄如轻纱

一朝化为春泥,叶脉却依然清晰可见

那可是菩提树的灵魂?亦或佛祖现身

棕榈树

像一位母亲,那么无私,又那么包容

你根植中华大地,繁衍于南北东西

极寒。阴荫。干旱。温湿。多雨。你始终

别无他求,默默的,默默的。毫不介意

看吧,空气污浊的大地,你毅然站立成

一台吸尘器,站立成红外线消毒机

根系浅薄,亦无主要根哪!而你面对烟尘

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却尽情地汲取

要么,扯一片棕皮,纺一根千年不断的

绳索,入冢生根。或者,再扯一缕叶鞘纤维

制成毛刷、蓑衣、床垫,亦是水塔过滤网

让生活更惬意。防雨棚,也会遮蔽风雨

还有花果、棕根和叶基棕板,良药苦口

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竟然望风而去

种子蜡皮,高熔点蜡;种仁被磨粉成饲料

花苞却端上宴席。奉献,是你永恒的主题

篇10:发现发现作文400字

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妈妈的车里。“妈妈!妈妈!为什么郁金香的茎那么粗壮呢?”我喘着粗气,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妈妈被突然闯进来的我吓了一大跳,她哭笑不得地刮了一下我的鼻子:“你真是个小问号!郁金香的种子叫郁金香球根,那球根有你的手心那么大,一个球根只长一株郁金香,而郁金香的花朵又比其他的花大,它的茎如果不粗壮,怎么能撑得住郁金香的花朵呢?”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一阵狂风吹过,郁金香随风摇摆,在粗壮的花茎的撑托下,狂风也对它无可奈何。这就是有着坚韧不拔意志力的郁金香,我爱这样的它!

篇11:发现作文800字 生活?发现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生活中,美丽存在的意义不过是在于探寻。当你结束生命之时,细数自己探寻过的美丽,甚至于探寻的过程,那时,希望你能对自己说:不负此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精彩,每一片叶都有自己的美丽,而我们人类的心灵不也是一个缤纷的世界吗?那个心中的世界,是自己的乌托邦,如同远方的象牙塔,朦胧又迷人。

我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个世界的充盈却需要外界的补给,比如书籍,又比如生活。

书籍,是最美丽的,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燃一段书香,续一段书缘。在书的世界里,体会《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伤感与无奈、倾听《诗经》中远古的雅言回响、感受《安娜·卡列尼娜》里人性的痛苦挣扎、思索《苏菲的世界》里终极的哲学命题、品味《热爱生命》中对生的渴求置身于摆满书籍的房间里,坐在温暖的灯光下,遨游于书海中,一次次和多姿美丽的人生不期而遇,一次次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想起这么一句话:读书不如品读生活!不是吗?书中的人物也许就在我们身边,书里的故事情节有的正在生活中上演,只要留心都能发现。

前几天出游途中,看到一棵芭蕉树,细看其叶心上卷之态,可不就是李清照词中叶叶心心的模样吗?古人的心思竟如此细密,我这才明白诗人们两句三年得的执着。如这般小小的惊喜,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平凡生活中的美丽,简简单单,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存在着,让蓦然撞上的我们为之欣喜流连。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临终前留下这样一首诗,结束了自己一生对美丽的追求和感悟。美丽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存着这样平常的心态,不用刻意地雕琢,不用狂热地追逐。

篇12:以发现为话题的作文:我的发现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玩游戏。鼻子里有一种叫鼻涕的东西,它跑到我的鼻子里面安家了。它总是要流到地上,那滋味别提有多么“好受”了。

我洗完澡,就跑到房间里去睡觉了。我躺在温暖的床上,不久就睡着了。

第二天,我起床时发现自己的鼻涕没了,认为是自己的病好。于是,我快乐乐地穿上衣服去刷牙了,可是没过几分钟它又出来了?我想:刚刚还好好的,现在它怎么又出来?真烦人!我一定要弄清楚原因,谁叫我是不懂就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呢!

我刷好牙,洗好脸,就拿起妈的手机在百度上查了起来。原来这是地球引力的作用,如果人是站着的时候,引力把鼻涕向下拉,如果人是躺着的时候,人是“平的”引力也会把它向下拉,所以它不会冒出来。

我知道了鼻涕的秘密,这让我对身边的事物产生了兴趣。我大量读书,我还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家的墙是白色,为什么有些人家的墙是黑色。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吗?嘿,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因为白色的白光是百分之七十五,这样的话房子会很冷快,这是那些热地区的房子。黑色很容易吸收阳光,房子会更暖和,这是那些冷地区的房子。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带着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那么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作者:祁山小学 402班 汪宇祁

公众号:hao作文网

篇13:发现感悟作文

结合课文语言特点,联系低年级阅读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该课文教学重点应当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感悟、积累、运用优美词句,加强语言训练,培养语文素养。

一、初读感知,发现优美词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多读去发现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学本课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去感知、发现文中的优美词句:

1. 找一找

——课文写了北京夜晚的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勾画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环形路、王府井、西单街、故宫”等词语,首先了解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2. 想一想

——作者用哪些优美词语和句子来描写以上景物?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可以设计这样的提示(横线上的词语和句子为学生填写的部分):

夜幕降临,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闪、天而降

天安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环形路:道道彩虹

王府井、西单街: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不夜城

故宫:倒映、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3. 读一读:

找到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句子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同桌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词语和句子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4. 说一说:

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优美词句,再说说还没有读懂的词语。如:夜幕降临、川流不息、焕然一新、犹如、轮廓等。教师须作必要讲解。

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主动质疑问难的习惯,同时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细读感悟,理解优美词句

词语和句子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低年级要重视教给学生理解、感悟词句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语言学习能力。结合本文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去感悟、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一是图文结合,理解词句。

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思维特点,据此教科书安排了多幅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共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彩照反映长安街华灯高照,汽车川流不息,灯光闪烁;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第二幅是故宫美丽的夜景。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譬如理解“华灯高照”一词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图中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上高高的灯杆和明亮的街灯(称为“华灯”),再找到课文中相应的描写,连贯地说一说或准确地读出来。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从中领悟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是想象情境,理解词句。

展开合理想象是学生感悟优美词句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读句子、看插图、想画面结合起来,让课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景物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变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由此加深对词句的理解。譬如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由于课文没有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的插图,学生缺乏对这两处景物的感性认识,理解描写两处景物的词如“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等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和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是联系语境,理解词句。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提出的阶段目标。可以说这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譬如教学第1自然段“夜幕降临”这个词语时,教师可联系这段话设计两提问:(1)什么时候北京亮起来了?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2)白天的城市能变成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吗?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思考并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样,学生便知道“夜幕降临”就是“天黑了”的意思,只有天黑了,北京城才会变成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通过对“夜幕降临”这个词语的理解带动学生对整段话,甚至对整篇课文的理解。

四是比较异同,理解词句。

通过比较异同理解词语和句子,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同时带动相关词语的理解与积累,起到“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多鸟”的学习效果。《北京亮起来了》以“亮”为主线,描写灯光下北京长安街、天安门、环形路、王府街、西单街、故宫等景物,文中描写长安街用的是“灯光闪烁”;描写霓虹灯用的是“五光十色”;描写故宫用的是“银光闪闪”。虽然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灯光的,但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有差异的。“灯光闪烁”是因为川流不息的汽车是运动着的,所以灯光不仅亮而且动(闪烁);“五光十色”说明霓虹灯数量多,灯光的颜色多;“银光闪闪”是因为在灯光照耀下,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河面上的灯光要柔和得多,加上河面的水是流动的,所以用银光闪闪。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差异,在“比较异同”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五是读中感悟,理解词句。

品读词句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有效方法。本课词语形象生动,句子优美流畅,是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体会感情。

课文多处运用了最富感染力的比喻句,譬如“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在描写故宫的夜景时运用拟人句:“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一束束灯光照着她……”最后一段写道:“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这是作者对自己感受的高度概括和对北京美丽夜景的由衷赞叹。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这些句子,达到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内化语言。

三、巩固训练,积累优美词句

学习语言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四个基本环节,要指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中优美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并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中恰当运用。结合本课语言特点,可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一是指导复述精彩句段。在学生反复诵读精彩句段后,让学生复述句子。二是指导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虽然这是对学生自主自愿的要求,但应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背,如同桌比赛背、小组比赛背,还可以评选背诵冠军,及时表扬。三是强化词语训练。由于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特别是四字词语)较多,而且是学生习作中经常要用到的,如:夜幕降临、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绚丽多彩、银光闪闪、五光十色等。因此,教师要重视词语的巩固训练,可以采取相互听写、教师抽写、学生汇报交流等形式强化词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四、说写结合,运用优美词句

篇14:感悟生活,引领学生发现写作之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掘生活之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生活的乐趣,挖沟开渠,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一)引进自然水

引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学生的眼睛开始寻找﹑关注大自然的美,他们同时也启动了心智,投注了感情;当雨雪风霜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的溪流就开始汇入他的心泉;当学生融入自然,以生命来面对生命,以生命来感悟生命,以生命来诠释生命的时候,生活之水就已经滋养他的心田了。

(二)连通家庭水

家庭,是学生最方便最持久的能源供应站。由于学生和家长经历﹑喜好不同,又存在个性差异,两代人之间常常有隔阂,就像朱自清先生年轻的时候,而对父辈的关怀,“眼里有心里没有”,父亲的爱触动不了他的心,他当然难有感恩心。“不育儿难解父母恩”,为人父后,朱自清获得了双重体验,他更深一层透视父亲的行为,品味出父亲平常言行中蕴含的爱。身为父亲的他,再从孩子的角度来重新感受父爱﹑诠释父爱,《背影》才动人心弦,让一代代人与之生产共鸣。受此启发,在写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写作的特点,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争取家长的帮助,为学生创造自主体验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家庭活动的主体:“今天我当家”,让他们连通爸爸妈妈的辛劳;“走进家长的学生时代”,让他们体味爸爸妈妈的苦与乐;“给爸爸妈妈帮个忙”,让他们品尝成长的滋味;“和家长同读一本书”,让他们体验畅游书海交流思想的快乐;“妈妈(爸爸),对不起”,让他们为消除代沟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参与教育活动时,他也会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成功的喜悦﹑自主的豪迈﹑成就的自信”。家,不再是学生不愿意呆的地方;家长,不再是孩子需要戒备和躲避的人,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让学生学会从另一个角度体察父母,学生对家长多一份理解,对家庭多了一份责任,写作时家庭的水在笔下涓涓而来。

(三)沟通学校水

学校,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是学生重要的写作源泉。让写作走下高高的殿堂,借助游戏活动,引领学生体验学校生活中的乐趣,感悟生命的五彩缤纷。语文像个万花筒,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展现形式,而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之一,比如“描写人物”,完全可以当做一种竞猜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可以摹声﹑摹形﹑摹态表演,可以用语言描述。在游戏中,要想让别人尽快猜出来,就得摹仿得逼真,描述得到位,就必须认真观察,找出人物特征,并把这个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任务,游戏让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观察——感悟——表达,学校的水潺潺而进。

(四)融入社会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发现感悟作文】相关文章:

发现诗意作文04-22

探索发现作文05-10

发现王国作文05-17

忽然发现作文05-18

于发现爱作文04-08

发现快乐作文范文05-25

发现生活之美作文06-29

发现身边的作文04-11

良心的发现作文05-02

有趣的发现作文05-15

上一篇:夏季行车安管理办法下一篇:幼儿园环境创设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