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两种用法

2024-05-06

成语的两种用法(共11篇)

篇1:成语的两种用法

一、整句中时一般不放句末,句首后要有逗号,在句中:1、按一般副词使用2、做插入语。

1、They therefore can learn English well.

2、Many fast food restaurant ,therefore,have red furniture or walls.

3、Therefore,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

二、用在分句中,即一个句子一部分表示原因一部分表示结果.

这时一般词前要用分号,其后用不用逗号无所谓.若第二个分句前是逗号或无符号,则要注意therefore是副词,和so不一样,要保持句子完整,应用and therefore。

1、I was ill,and therefore could not come.

2、These birds are very beautiful and therefore liked by many people.

3、I had a headache;therefore I could not go to your party.

therefore双语例句:

1、We therefore don ’ t experience that “ fit in ” commandment the same way a Chinese person does.

因此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中国人所感受到的“融入”紧迫性.

2、permit me, therefore, to ascend the tree.

因此,请您允许我站到树上去。

3、Soap should therefore be effective against all flu viruses.

香皂因此对所有感冒病毒都是有效的。

篇2:成语的两种用法

2、remember doing sth.记得做过某事 比如:I remember turning off the lights when i left home.出门时,我记得把灯关了.

另外remember的反义词forge的用法跟它一模一样.

Remember双语例句:

1、You may remember the way each scene ended with someone looking pensive or significant.

你或许还记得,每一场的结尾要么是某人作沉思状,要么是某人故作深沉。

2、Some of us are sensitive to smells, others find colours easier to remember.

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对气味很敏感,而其他一些人则更容易记住颜色。

3、These cookies seem to recapture all the textures and flavors we remember from childhood.

篇3:成语的两种用法

“过”字表完成和经历,在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且对于“过”的虚化年代和路径学界讨论得非常多,基本同意“过”字虚化产生于唐代, 由动词发展为趋向动词,再逐步虚化为完成体又引申出经历体,到了元明时期基本完成了这两种体助词的虚化。[3]

攸县方言中“过”表重行体貌标记用法不见于普通话,但粤方言有此用法[4],另外南宁平话[5]、客家话[6]、长沙话、重庆话、南昌话、 富阳话(作者调查)也有此种用法。作为比较标记,见于广西南宁粤语,覃凤余、吴福祥先生(2009)曾有论述[7]。攸县方言与之不尽相同。 本文讨论这两种现象。

一、重行体貌助词“过”的语法化

1.1重行体貌助词

所谓重行体是表示动作的重新开始,对前次行为动作的再一次施行。而且施行动作的原因是由于施行者对前次动作或者动作的结果不如意。对于此种定义,学者们的术语不尽相同, 如严丽明(2009) 称之为“修正体”,杨敬宇(2002) 定义为“重行貌”,林华勇(2005)定义为“重行体”[8],覃凤余、吴福祥(2009)定义为“再次体标记”,等等,虽然术语各异,但所表述的共性都指的是“动作行为的再一次”。

1.2攸县方言中的重行体貌助词

“过”在攸县话中,既可以单用表示重行体,也可以和“重新”、“还”、“又”等副词连用, 在句中共现。例如:

(1)广告不好看,看过一只台。

(2)咯壶茶吃少过哩啪?你还去烧过壶茶咯。

(3)壁头(墙壁)搞得死邋遢(脏),重新要粉过。

(4)刚买个书就失(丢)过哩,又要买过本书。

在句子中,“重新”和“过”连用的时候, 一般后面都不带宾语。如“壁头搞得死邋遢, 重新要粉过壁头”这句话一般很少说,或者不说。 另外,在真正的对话中,重行格式“V+ 过+O” 中的宾语(O)经常省略,而只出现“V+ 过”。 例如:

(5)衫衣(衣服)洗得不干净,要重新洗过。

(6)茶杯子得烂废箕(喌语:他)打得粉碎, 初八日走场上(市集)又要买过。

这种“V+ 过”格式和经历体貌格式的“V+ 过”格式一样,但在交际中能够很好地区别开来, 重行体的“过”读阴去,且在句中的读音较其他字的读音要长。而在广西南宁平话的重行体貌“过”没有读音上的区别,如(例句转引自杨敬宇):

(7) 你再唱过[ku] 一回许我哋听。

(8) 亚盘冇算,来过[ku]。

所以有时会产生歧义,例如:“我哋讲过” 这个句子既可以表示经历意义,也可以表示重行意义,必须要参照口语的说话时间。

1.3重行体貌助词的语法化

根据杨永龙(2001)的“过02”表示的“把V所涉及的对象从头到尾V一遍”的意义,严丽明(2009) 认为“在表示主观抽象位移的基础上,“过”的意义又进一步虚化,引申为一种更为抽象的动量,表示把V所涉及的对象从头到尾V一遍。”其观点是广州话修正体“过3”是之前动作结果的不如意,主观上需要再次进行修正。其语法化路径为:动词(过1)→趋向动词→完成体(过2)→修正体(过3)。[4]

在汉语中,实词虚化为语法标记的过程, 大部分都伴随着语音上的弱化,表现为轻声,如: 头、子、儿、巴等。另外,“过”字虚化成经历体、完成体时一般都已读成轻声,且语义已经非常虚无模糊,若再像严丽明所说修正体(重行体貌)的“过”是由完成体的“过”再次虚化, 是否有可能呢?而且,和粤方言一样表重行体貌“过”,攸县话的读音却和实义动词一样,若按照此语法化路径,攸县话的读音就是:去声 →去声→轻声→去声,这种曲折的音变途径该怎么解释?我们觉得值得思考一番。

我们先来看攸县方言的一些例子:

(9)a你重新买过一只咯!

b你买过一只咯!

c你重新买一只咯!

(10)a咯只槛子擦得不干净,你还要重新擦过。

b咯只槛子擦得不干净,你要重新擦过。

c咯只槛子擦得不干净,你重新擦过。

d咯只槛子擦得不干净,你擦过。

e咯只槛子擦得不干净,你还要重新擦。

上述的这些例子在攸县话中都是成立的,即表示重行体貌有三种形式:(1)“过”和副词“重新”、“又”组合;(2)“过”单独表示;(3) 副词“重新”、“又”表示。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方言的例子:

(11)a电脑一坏,搞到哟数据无晒,又要再重新计过喇。(电脑一坏,搞得这些数据都没了, 又要重新计算了。)

b电脑一坏,搞到哟数据无晒,又要重新计过喇。

c电脑一坏,搞到哟数据无晒,又要再计过喇。

d电脑一坏,搞到哟数据无晒,又要计过喇。(严丽明广州话)

(12)a亚盘棋冇算,重新捉过。(这盘棋不算, 再来一盘。)

b亚盘冇算,来过。(杨敬宇南宁平话)

(13)a重新上过一盘剁椒鱼头。(再上一盘剁椒鱼头。)

b重新上一盘剁椒鱼头。

c上过一盘剁椒鱼头。(长沙话)

(14)a我手机坏不了,要去再买过一只。(我手机坏掉了,需要再买一个。)

b我手机坏不了,要再买一只。

c我手机坏不了,要去买过一只。(南昌话)

(15)a这件衣服不好看,坛坛儿又去买过。(这件衣服不好看,需要再买一件。)

b这件衣服不好看,坛坛儿又去买了一件。

c这件衣服不好看,去买过。(重庆话)

(16)a咯个题目写错的,重新再写过。(这个题目写错了,重新再写。)

b咯个题目写错的,再写过。

c咯个题目写错的,要重新写。

*d咯个题目写错的,写过(一次)。(富阳话)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过”在方言中表示重行体貌的概念时通常都与“重新”、“再” 等副词共现。“重行/ 再/ 又+V+ 过”格式表示的重行体貌在上述方言中都是存在的,而“V+ 过”格式表重行体貌在广州话和富阳话中就不成立。

最后再来看近代汉语中的例子(据严丽明2009):

①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人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几多窗棍。看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方是。(《朱子语录》)

②二姐儿听了,只得又从新故意的问过, 垂头站在旁边。(《红楼梦》)

严丽明认为这二例就是修正体(重行体貌) “过”在近代汉语中的用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 这二例中的“过”都是和“又”、“从新”共现的, 句子中表现出来的“重行”含义是副词传递出来的。如果我们将其中的“过”去掉,或者改一个字,并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条件。例如:

③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 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人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几多窗棍。看一遍,又重重看了,一齐记得,方是。

④二姐儿听了,只得又从新故意的问,垂头站在旁边。

根据方言和近代汉语材料的重新梳理,我们认为助词“过”虽然是对“之前动作结果的不如意”,但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就想“把V所涉及的对象从头到尾V一遍”。通过对这些例子的考察,我们发现表达重行的概念时方言和文献中都会有“重新/ 再/ 又+V+ 过”这样的格式。但有些方言脱离了“重新/ 再/ 又”等副词,单单“V+ 过”是无法表示重行体貌的。陈晓锦、林俐(2006)曾经提到重行体貌助词“过” 最初并不具备表重复的标记,由于经常和“再/ 重新/ 又”等副词共现而具备了与这些副词相近的意义,故而就有了表示重行的标记功能[9]。

当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参照严丽明老师的“把V所涉及的对象从头到尾V一遍”这个重行概念,重行体貌助词“过”之所以能够通过词义的外在嫁接而形成“重行/ 修正/ 再一次”的含义,也是因为“过”有表完成体、 经历体的语义基础在。完成体、经历体的“过” 本是表一过性的,强调曾经怎样但现在已不在做这事了,这里用“重新/ 再/ 又”等与之搭配, 强调再一次地做某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重行体貌助词“过” 的来源是由于词义的外在嫁接,而非是完成体、 经历体的再次虚化,其“重行/ 修正”等含义是通过“再/ 重新/ 又”的义项的转移而形成的, 但完成体、经历体的语义基础是其嫁接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过”作为比较标记

2.1比较标记

所谓比较标记是指在句子中,“过”字附于形容词尾,构成“X+A+ 过+Y”的序列,藉以说明主体的性质和状态。比较格式在语言中很常见,通常由较主体、比较基准、属性谓语和比较标记构成。例如普通话中的“比”字句格式“NP1+ 比+NP2+A”,“NP1”是比较主体,“比” 是比较标记,“NP2”是作为基准,“A”是属性谓语(形容词)。攸县方言中由“过”作为标记而构成的比较序列有两种情况:

2.1.1“(X)+A+ 过+Y”的特点

这个比较序列的特点是比较基准必须出现, 比较主体不一定出现;属性谓语的形容词不限于可量化范畴;句末不接成分。例如:

(17) 你细过尸嘞,还抢弟弟咯(的)耍咯(玩具)。

(18) 你矮过人,等下得我来换灯泡。

(19) 浊过水,捉鱼不到。

(20) 高过树,怕煞哩,我是不敢爬,莫拌(摔) 哩我得。

2.1.2“X+A+ 过+(Y)+Q”的特点

该比较序列中,比较主体必须出现,而比较基准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属性谓语必须属于可量化的单音节形容词,例如 “高”“矮”“大”“细”“贵”“便宜”等等;在句子末尾必须出现量化成分。例子如下:

(21) 爸爸大过妈妈5岁。

(22) 渠窝细孩(他家小孩)高过渠窝爷(他爸爸)好多。

(23) 咯只(这个)楼梯至起码矮过五六个公分,根本搭不到边。

(24) 底下(下面)店里咯东西硬是便宜过5角钱,哪日(天)买东西走底下店里去买。

2.2两种比较格式的来源

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属于“X+A+ 过+Y” 序列,但在功能和成分的隐现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对立的特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2.2.1“(X)+A+ 过+Y”的来源

虽然在攸县方言中,形式上完全符合比较格式,但我们分析该格式例子所对应的普通话, 发现以普通话翻译出“细过尸”、“矮过人”、“浊过水”、“高过树”等,都会带有“太”这个副词, 否则便不能完全对应攸县方言。而且攸县方言的程度副词“忒”可以进入到该格式中,构成 “(X)+ 忒+A+ 过+Y”序列。那么,例(17)- (20)就如下所示:

(17a)你忒细过尸嘞,还抢弟弟咯耍咯。

(18a)你忒矮过人,等下得我来换灯泡。

(19a)忒浊过水,捉鱼不到。

(20a)忒高过树,怕煞哩,我是不敢爬, 莫拌哩我得。

在这些句子中,虽然加了一个副词“忒”, 但意义并没有很大变化。而且程度的意义比比较的意义更加凸显,以至于我们很难从中体会到“比较”的含义。

另外,我们调查发现,攸县方言中存在少量的“过”位于形容词前的现象,如:过浊/ 浑, 过□ lɑŋ35、过清、过稀、过青等等。用法如下:

(25)水过浑咯,得渠( 让它) 定呀几得(定一会儿)。

(26)秧插得咕样(这样)过□ lɑŋ35(稀疏), 插密(密集)滴几(一些)咯。

(27)砂浆抄得过稀咯,要不得。

很明显,这些例子中,“过”字都是做程度副词,后接形容词作状态补语。这种用法在攸县方言中比较少见,仅残存于老派方言中,新派方言群体都用副词“忒”来表示程度。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过”字用作表比较标记是由程度副词演化而来的。“过”最初由动词发展到程度副词,而当另一程度副词“忒” 用来表程度且呈现扩大趋势时,“过”表程度的功能发生弱化,迫使其向另一方向发生转移, 用作比较标记。

2.2.2“X+A+ 过+(Y)+Q”的来源

对于差比式的判定,吴福祥(2010)提出5个参数,摘录如下:a)VP可以是双音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b)VP可以是动宾短语;c)VP可以是特定形容词的有标记项;d)VP前可添加否定词构成否定形式;e)“X+VP+ 过+Y”格式后壳出现量化成分。而且这种差比式的“语义作用是指明比较主体在某一属性层级上‘超出/ 超过’基准名词;句法功能是充当述谓成分(形容词)的补语;句法层级上是跟前面的述谓成分(形容词)而非后面的基准名词构成成分组构”。[10]

综合例21-24,攸县方言的“X+A+ 过+(Y) +Q”符合a)、c)、e)三个条件,且符合该式的特点。但是我们还是认为,攸县方言中的比较格式和粤方言中的差比式不同,也就是说, 攸县方言“过”字的这种用法并不是导源于粤方言。

攸县方言的这种比较格式,还可以去掉“过” 字,以“X+A+(Y)+Q”来表达,例如:

(21a)爸爸大妈妈5岁。

(22a)渠窝细孩高渠窝爷好多。

(23a)咯只楼梯至起码矮五六个公分,根本搭不到边。

(24a)底下店里咯东西硬是便宜5角钱, 哪日买东西走底下店里去买。

这种句式在湘方言、客家话及赣方言的其他地区都普遍存在,这也就是说,攸县方言中其早期的比较句式也应该是这一种,而比较格式中含有“过”是后来形成的。比较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在(21)-(24)中由于“过”字的出现,后面比较基准和量化成分在句中的意义便凸显出来,也就是说“过”字进入到“X+A+ (Y)+Q”格式中构成“X+A+ 过+(Y)+Q”格式, 是话语主体想要突出和强调后面的基准及量化补语成分,即语用的作用构成了这一种比较格式。当然,“过”字意义的发展引申,而具有的差比性质是语用作用发生的前提。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攸县方言中的这两种“过”字的来源如下:

1.“过”在由动词逐渐虚化成趋向动词, 虚化为完成、经历体;重行体的产生并不是“过” 字内部的发展演变,而是由于经常和“重新/ 再/ 又”等副词共现,使得这些副词的一些义项转移嫁接给“过”,其嫁接的条件是完成体和经历体的语义基础。

2. 比较标记的“过”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粤方言的差比式中的“过”,而是各有来源,“(X)+A+ 过+Y”中的“过”是由于程度副词“过”演化而来的,而造成这一演化的原因是程度副词“忒” 的使用范围的扩大;“X+A+ 过+(Y)+Q”中的“过” 是由于“过”本身动词义在语用环境中的固化, 由于说话者想要强调表述二者的差异,而“过” 恰恰具有“超过”“超出”的含义。

篇4:两种做法得到的两种结果

关键词:两种做法 两种结果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03-01

案例经过:一次月考中给学生监考,考的是英语,所监的考场学生成绩普遍不好,在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开始和邻桌的同学闲聊,我发现了,走过去,轻轻的敲了一下桌子,示意他遵守纪律。过了一小会,他又开始坐不住了,依然想要说话,我再一次走过去,把手放到他的腿上,伏在他的耳边轻声的说:“小子,你找拧呀?守点纪律好么?”他笑着说:“行,老师我不说话了!”然后开始去看卷子,不再说话。因为我一直很留心他,看到我在看他,他就不好意思的低下頭,继续看卷子了。

另外有一个女生,我明明看到她在和别人讲话,而且已经有一会了,她的头先是侧过来,说话,然后笑,再转过去伏在桌子上自己消化刚才的经历,接着在转过来,继续说,这样循环着做了几次了。我以为一个女生,提醒一下就算了,所以站在前边对她说:“那位女同学,你坐好了,不许再动了!”她立刻回了一句:“我没有动!”我感觉很别扭,心想:犯了错误还不承认?但是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看了看她,她也用很不友善的目光看着我,然后在本子上乱写乱画了一通。我知道她很不赞成我的做法,有了抵触情绪了。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没有和她计较下去,专心的监考,直到考试结束,她也没有再违纪。

案例分析:同样一科考试的监考,同样是在批评指正学生的违纪事件,但是因为自己的做法不同,学生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第一位同学之所以接受了我的批评,并且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原因主要有:(1)第一次的提醒让他知道老师已经发现了他的错误,没有立即给予批评指正,给他留有面子,让他从心理上感受到了老师的宽容与理解。(2)第二次的玩笑他读懂了,他知道老师不许他说话,这个过程只有我们两个知道,没有当众批评他,我觉得他应该是心存感激,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做法,产生了悔改的意思。

第二位同学之所以不接受我的批评指正,还产生了抵触情绪,我想她也许不知道我一直在留意她的违纪行为,以为老师刚开始发现,没有证据,所以有抵赖的想法。加上老师当众指出她的错误,觉得在众人面前没有面子,不抵赖就意味着承认,为了证实自己没有犯错,所以立即回了一句给老师,权当是在给自己争取面子了。

反思:通过这两件事的不同结果,让我认识到了我们所教育的是活泼好动,心理承受能力去不强的孩子,对于批评要用对技巧,这就要从心理方面入手,与他们情感相容、相通。分析以及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状态,是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

1 掌握事实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掌握事实,才能对其进行批评,不要让学生没有由来的受到批评。如第二个学生,如果在她开始说话时先提醒了她的违纪行为的话,我想她就不会再当众否认自己的行为了。

2 留有余地

对于批评教育,要适可而止,要给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空间。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3 刚柔相济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要用刚制柔,又要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出发点。特别是那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样的学生,在平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著名的管理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

4 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这样可以避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达到批评的目的。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往往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但有一点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恪守的——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用意的。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参考文献

[1]丁淑娟.表扬与批评的艺术[J].中国人民教师,2010(1).

[2](美)佩龙,著.给教师的一封信: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反思[Z].张京,译.

篇5:两种父母造就孩子的两种方式

父母对子女的讲话态度

父母骂儿女笨蛋,他至终成为笨蛋。父母骂儿女顽固,他至终成为顽固。父母骂儿女懒鬼,他至终成为懒鬼。父母骂儿女没出息,他至终成为没出息。父母骂儿女寄生虫,他至终成为寄生虫。父母骂儿女好吃懒做,他至终成为好吃懒做。父母骂儿女优柔寡断,他至终成为优柔寡断。父母称赞儿女能干,他很可能变成能干。父母称赞儿女精明,他很可能变成精明。父母称赞儿女有爱心,他很可能变成有爱心。父母称赞儿女肯努力,他很可能变成肯努力。父母称赞儿女会做人,他很可能变成会做人。父母称赞儿女意志坚强,他很可能变成意志坚强。父母称赞儿女富有创意,他很可能变成富有创意。普通的父母说:你怎么那样懒惰?

卓越的父母说: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普通的父母说:你怎么那么会捣蛋?

卓越的父母说:你的聪明可以用在适当的地方。普通的父母说:你怎么那么笨?

卓越的父母说:找到了诀窍你会进步。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败事有余!

卓越的父母说:成功之路还需花点力气寻找。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骗子!

卓越的父母说:你所讲的不是真实的。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自私!

卓越的父母说:你可以试著为别人著想。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浪费时间!

卓越的父母说:你可以更有智慧地运用时间。普通的父母说:你是人见人怕!

卓越的父母说:你可以与别人相处得更好。普通的父母说:你怎么那么爱表现!

卓越的父母说:你需要别人的注意,爸(妈)爱你!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啰嗦!

卓越的父母说:你讲会可以精简些,我会更喜欢听。普通的父母说:你真是没出息!

卓越的父母说:你能从别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长处。普通的父母说:你的脾气真暴躁!

卓越的父母说: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通的父母说:你是个胆小鬼!

卓越的父母说:勇气是需要经过锻炼的美德。普通的父母说:你真讨厌!

卓越的父母说:你不那样做我会很高兴。

通往教育孩子的大道有很多条,最合适的只有一条。

篇6:爱的两种表现作文

爱的两种表现作文

。],给孩子裹上了厚厚的棉被,扔了出去,自己却葬身火海。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父母之爱,他们会为了孩子不惜一切。 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的爱有两种小学生作文大全 我还有个严厉的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的一面。 那天,爸爸听说图书馆在打折卖书,就

篇7:汉字结构的两种分析

朱福生

汉字结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采取哪个角度是和分析汉字结构的目的相关联的。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汉字结构分析有两种:一种是对构建成分的分析,即以传统的造字法理论(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基础,对汉字部件如何表现字义进行分析,这对识记汉字字形和理解词义是很有好处的,另一种是对汉字的笔画、部件的位置安排的分析,或称对汉字部位与间架结构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写出匀称均衡、端正漂亮的方块字。简言之,前者在于说文解字,后者则着眼于书写、两种分析,各有各的用处。

但两种结构分析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文字学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独体指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指会意字、形声字。而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四种某本类型,单一结构主要是指独体字,左右(包括左中右)结构、上下(包括。上中下)结构、包围(包括两面、三面、四面)结构则一般是指合体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力,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对形声字的部位分析起源甚早,唐代贾公彦将形声结构分为六种:1.左形右声;2.右形左声;3.上形下声;4.下形上声;5.外形内声,6.内形外声。(见《周礼注疏》)这六种形声结构讲得比较全面,后人讲形声部位,大都沿用此说。但也有增设一些类别的,其中主要有:(1)声居一角;(2)形居一角。但这两种字的字数较少,独立分类亦可,归入其它类也无不可。

形声字的部位分析显然对汉字间架结构的分析具有启发性。只是汉字问架结构不限于形声字,而且也有不能套用之处。同样是左右结构,既可以是会意字,如“休、初、析、牧”等,也可以是形声字。左形右声,如“江、河、松、柏”等,右形左声,如“切,锦、刊、邵”等;书写结构还能分出三部件的左中右、上中下来,而形声字只分形旁、声旁,这就不能套用了。

字形间架结构的识别,按理说是一日了然的,但有些字的结构,却会出现不一致的说法,这也许是由于各人分析汉字结构的标准不同。我以为,分析汉字间架结构的依据仍然是字形。这里有两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是根据笔画的连接,一是根据框式图。

分析间架结构,是以独立完整的部件为单位的,其中笔画的交叉钩连是形成部件的标志。分析结构要尊重字形的现状,就不能割断连线,这是最起码的原则,和检字法有些不同。如“我”字,笔画之间互相钩连,挥然一体,是个独体字。我们不能因为“我”查“戈”部就认为是左右结构。,同样,“截”字第三笔横贯字面,戈钩穿下,形成两面包围的结构,不能因为“截”查“戈”部就认为是左右结构。

分析间架结构,常用的有框式图法。框式图能显示汉字部件的位置、层次、大小、宽窄等,实际演示了书写结构。如“意”字是从音从心的会意字,它的框式图为目,根据框式图,上中下结构看得很清楚。又如“礴”字是从石薄声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它的框式图能分出许多层:叵,我们根据第一层划分可认定为左右结构。

其实,一般的结构是很容易分析的、存有分歧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字。

一、是左中右、上中下三部件的字。

由于受形声部位的影响,把三部件看成两部件,例如“湖”字从造字结构上说的,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其书写的间架结构却是左中右三部件的排列,框式图为m,把“湖”字看成左右结构对书写没有帮助。又如“裹”字是外形内声的形声字,从间架结构来说,是上中下三个部件的排列,其框式图为目,说它是包围结构似乎无从说起,对书写更是无所补益。

二、两面包围的字。

三面包围的字如“同、问、区、凶”等;四面包围的字如“国、围、园、圆”等,都没有争议,问题在于两面包围的字。有的人认为包围结构只有三面包围(或称为半包围)、四面包围(或称全包围)两种,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有的人把一部分两面包围的字算在包围结构中,另一部分则不算在包围结构中,这就容易造成混乱。

从交叉连线和框式图看,两面包围有三种情况:

1.左下包右上:远、建、毡、旭、飓、赵、勉、魁

2.右上包左下:习、句、式、戒、武、贰、哉、氛

3.左上包右下:厄、库、摩、病、尾、眉、房、虎

将这三种字说成是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似乎抹杀了这些字在间架结构上的特点。

三、特殊部位的形声字。

1.声居一角:这类字不能因为声旁只占一角而认为是半包围结构,而应从部件位置安排来分析。如“旗,字声旁“其”在右下,“徒”字声旁“土”在右上,它们的框式图都是囚,从书写结构行看是左右结构,而“望”字声旁“亡”在左上,“煦”字声旁“句”在右上,它们的框式图为曰,从书写结构看则是上下结构。

2.形居一角:颖(从禾顷声)、荆(从朴刑声)、修(从乡攸声)、腾(从马朕声)等,从框式图看都是左右结构,而不能认为是半包围结构。

篇8:关于建筑的两种静

一、与静有关的哲学、美学思想

静的概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庄哲学思想中就出现了。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意思是保持虚静才能观察到万物回归本源的过程,万物的起点是静。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虚静观。“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意思是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会体察出无,体察出无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

静在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几乎无所不在,出现了很多表现静的意境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鸟鸣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自本世纪初,不少西方哲学界人士也研究着东方哲学。路易·康在其建筑创作上引入了中国道家老庄的思想,他用直觉发现了由陶然而达静谧,由静谧而达光明的事物起源、发生的过程。康的“静谧”、“光明”、“灵感”对应着老子的“无”、“有”、“妙”。“静谧与光明,静谧不是非常非常的寂静。这是某种东西,可说是无光又无暗。这些词都是生造的。无暗———没有这样的词汇。但为什么不呢?无光,无暗。一种要成为什么,表达什么的愿望。有人会说这是氛圜之灵。若是回顾一下某些事物,会看到他们本是静谧与光明一体合成。”(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康被崇奉为一代“建筑诗哲”,他深入到建筑艺术的根源,涵义等哲理颇为精微深奥,晦涩难懂的言词表达出对静的哲理。

日本传统的哲学思想来自于中国。安藤忠雄崇尚万神庙的几何秩序和皮拉内西空间的竖向性与日本传统建筑空间流动性和与自然相融合,并将两种对立互为对比的空间结合。单纯的几何空间体现出纯净的意义,融于自然的空间单纯到了极致体现出虚无的意义。“身处狭小的空间,他们的思想却在无限中徜徉。此时,在凝视的极限中,他的耳聆天籁,精物八极。”这是安藤忠雄从日本传统建筑中体会出形式背后的由静则明的意境。“我的设计主旨是通过自然元素以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赋予空间丰富的意义,这体现了我的设计理论。光和风之类的自然元素,只有当它们以一种不同于外部世界的形式被引入房屋时才是有意义。光和空气的片断喻示整个自然界。”安藤忠雄注重的是形式喻示象征的意义,一种自然的静的意义。

两位建筑大师在他们的建筑理论中更多地强调了建筑的意义和哲理,然而建筑本身所带给人们强烈知觉的这个过程似乎被省略了。这种知觉在人们的思维意识里是最初的,也是最直接的,梅格·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如果人处于知觉感觉和体验之外,那么他就与真理和真理的认识无缘。事物的真象或者是现象本质直观,永远是因其隐蔽而葆有其神圣的状态。只有人的知觉才能赋予人的灵魂以光辉。”

二、虚静与感知

“虚”是“虚空”,在建筑艺术中是指空间。空间是可以感知的东西,对空间的感知靠的是视觉和体觉。英国哲学家乔治·贝克莱是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抛开他的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的唯心主义思想,他对空间知觉的见解还是有一些价值的。他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在心理空间感范畴里,空间的“虚空”是可以被感觉到的,从建筑外观根本看不到其内部的空间,但仍能感受到其中的虚空,这是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的形式能生出韵律感、节奏感,这都与声音有关。日本大村西崖在其《文人画之复兴》一文中谓“所谓韵者,即声韵之韵。气韵者气之韵,作者感想之韵,传余响于作品,如有可闻之谓也。”金元省吾也说:“谢赫之韵,皆是音响的意味,是在画面所感到的音响。即是;画面的感觉,觉得不是由眼所感觉的,而感到恰似从自己胸中响出的一样,是由内感所感到音响似的。”韵是内感的音响。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艺术,声音从过去流向将来,通过韵律、节奏可以得到心理时间感。虽然心理学还没有得出人体对时间的感受器是什么的结论,对音乐的韵律、节奏的感受靠的是听觉,对建筑形式的韵律、节奏感受靠的是视觉和听觉,对时间的感受离不开听觉。时间感的表达载体是形式,形式是实。

时空构成的虚实是人们对建筑的感知的来源。时间比空间在感知的范畴里更容易变化。时距知觉理论时间知觉研究中关注最多的研究方向。时距是指时间的长短,即每一件事持续的时间。时距知觉理论里有一种内部时钟模型,描述人对时距的知觉就如同看表计时一般,知觉到的时距与对时间的注意程度呈正比。有的建筑形式能使时间的注意程度较强,有的则较弱。时间的注意程度较弱的建筑形式的时间向虚幻与虚静转化。建筑表面以反光玻璃为主时,时间呈现出虚幻性。玻璃材性为透光为主时,玻璃几乎等同于虚空,引起的是空间感。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纹理均匀细小,时间呈虚静状态。

三、含蓄的静与单纯的静

古典建筑共有的空间时间特征,简单几何的内部空间被繁复的外表包裹着,空间具有寂静的神秘感。繁复的样式外表作为时间元素,在建筑的外表时间没有完全把位于建筑表层空间消化掉,时间自己没有完全独立,时间的四周总伴随有空间,而且具有特定尺度的分形特征,更接近自然的形态。时间虽然没有静的特性,伴随在其周围的空间有虚的特征,给时间添加了虚的性质,制造出永恒的静的意象。

康在空间组合上运用了历史上古典的空间序列手法,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开阖、明暗等方面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特征,空间具有寂静的神秘感。在时间感的表达上,运用对比明显的材料,一种深沉虚静,一种简单跳越。深沉虚静的时间元素包围着内部空间,简单跳越的时间元素总被设在窗口处与虚空结合,这与古典建筑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从而间接的创造了含蓄的静。外表墙面主要是清水砖墙作为深沉虚静的时间元素,结合梁的部分采用了白色横向、竖向的线条作为简单跳越的时间元素指向虚空的窗。

篇9:事件营销的两种模式

所谓借力模式就是组织将组织的议题向社会热点话题靠拢,从而实现公众对热点话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的关注的转变。要实现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相关性、可控性和系统性。

相关性就是指社会议题必须与组织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组织的目标受众密切相关。

最具代表性就是爱国者赞助《大国崛起》启动全国营销风暴。《大国崛起》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对于中国的崛起有很着深远的启示。

而中央台播出的每集节目出现的“爱国者特约,大国崛起”的字幕,同时画外音道白:“全球爱国者为中国经济助力、为国家崛起奋进!震撼了每一个中华民族的拥护者,也极大地提升了爱国者的品牌形象。

运动鞋本土品牌匹克赞助神州六号并没有成功,其关键原因就是相关性太低,人们不会相信宇航员好的身体素质源于你匹克运动鞋,但人们会相信是喝蒙牛牛奶造就了宇航员的强壮的体格。

可控性是指能够在组织的控制范围内,如果不能够在组织的控制范围内有可能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系统性是指组织借助外部热点话题必须策划和实施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公共关系策略,整合多种手段,实现一个结合,一个转化:外部议题与组织议题相结合;公众对外部议题的关注向组织议题关注的转化。

饮料宝矿力水特品牌赞助了前段时期举办的亚运会,但其并没有运用多种手段,借助多种媒介,向人们广泛告之。笔者仅在终端看到其不到一个星期的宣传,而在亚运会举办的大部分时间内没有采取宣传措施。比赛结束,笔者询问了身边的同事朋友,没有一人知道其赞助了亚运会。试问这样的赞助有何意义?

主动模式是指组织主动设置一些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议题,通过传播,使之成为公众所关注的公共热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创新性、公共性及互惠性,

管理资料

创新性就是指组织所设置的话题必须有亮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公众的关注,正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及人狗互咬才是新闻。

公共性是指避免自言自语,设置的话题必须是公众关注的。

互惠性是指要想获得人们持续地关注,必须要双赢下面我们来看看两本土家电企业的案例。

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陆续推出各种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维的六基色概念,其通过媒体持续地向公众传播六基色为什么健康,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创新性(六基色概念),又有公共性和互惠性(彩电市场混乱,公众很想知道什么才是健康的彩电).

奥克斯的《空调制造成本白皮书》在成本白皮书上,奥克斯毫不含糊地一一列举了1.5匹冷暖型空调1880元零售价的几大组成部分――生产成本1378元,销售费用370元,商家利润80元,厂家利润52元。话不讲透心不休的奥克斯,还将几大部分成本条分缕析地予以解密。成了事件营销主动模式的典范。

事件营销用好了事半功倍,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传播预算。笔者相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运用事件营销,为品牌加分。

篇10:一个盒子的两种启示

讲台上的粉笔盒因为材料的原因,经常会破,刚毕业的学生伍希给我留下了一个坚固美观的粉笔盒,有一段时间我把伍希做的粉笔盒带到了教室,很快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向他们介绍了伍希做粉笔盒的故事,最后又问:“你们有没有兴趣也自己做一个粉笔盒呀?”学生纷纷响应。最后我选中了何颖的粉笔盒,大小、设计、坚固程度都挺理想的.。不过上面这个盒子不是何颖的作品,而是倪书妤花了很长的时间做的。

这个盒子在边上贴了一尾树叶鱼,还在正面贴了只熊猫,另外它的结构也别具匠心,竟然是抽拉式的。虽然这个盒子太大,放在讲台上不太合适,但倪书妤可是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才做好的。如果落选,她肯定会非常失望。怎么办呢?

看着这个宠然大物,我四处张望,寻找它的用武之地。考虑再三,我不得不承认,我没有找到合适的用途。正当我想遗憾地告诉她时,眼睛落在了树叶鱼上,这不就是个培养手工、亲近自然的机会吗?于是我兴奋地跑到电脑上,找了些树叶画的作品,给大家看,宣布我们要举行一个树叶画展览,并且声明这个想法源于倪书妤盒子的启示。

再到后来,这种设计也启发了我。褚慧婧是班里的财务班长,负责分数的分发,有五种面值的班级币她要负责管理,几个盒子经常给她带来烦恼。于是把这几个盒子用胶布粘在一起,又做了个火车头,贴上了轮子,俨然成了一列小火车。

篇11:每天的两种选择美文

“可是,你的伤势实在是很严重啊。中弹时,你在想些什么呢?”同事不解地问。杰西拍了拍同事的肩膀:“我想到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生,一种是死,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所以,我认定我去的那家医院是全国最好的,那里医生的技术更是一流的。”

杰西喝了点水继续说:“可是,他们在手术时好像把我当做死人来治疗,我向医生们做了个鬼脸,使劲儿喊了起来:‘啊,我过敏呀!’他们问我对什么过敏,我指了指小腹,装作哭了起来:‘肚子里有三颗子弹啊!’那时,我简直像一个孩子,惹得医生们都大笑了起来。就这样,我的手术顺利地做完了。”

一天,一个朋友问杰西:“我不明白,你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积极乐观吧,你是怎样做到的呢?”杰西笑着说:“每天早晨我醒来后,就对自己说:‘杰西。今天,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好心情,也可以选择坏心情。’我选择了好心情。每次坏事发生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成为受害者,也可以选择吸取教训,我选择了吸取教训。每当有人向我抱怨时,我可以选择听取抱怨,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生活中积极的一面,我选择了指出他们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其实,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的选择构成的呀!”

上一篇:挂职感悟收获下一篇:小学新教师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