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04-19

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贸易与粮食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

总结

“>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07-12-07 23:06:05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贸易局、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重视关心以及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全县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繁荣城乡市场、满足消费需求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上半年全

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各类商品销售市场成交额达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为亿元,比上年增长。粮食销售额为7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一)商贸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们紧紧抓住全县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召开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理清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各镇(乡)、街道工作机构,落实了分管商贸工作领导和统计人员,结合市政府下达的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指标,制定实施了《2006年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办法》,并以政府名义下发到各镇乡、街道,初步形成了科学、全面、严格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

系。围绕去年年底编制的《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论证,目前已正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二)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商贸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其中总投资达亿元的象山天华家具市场可望年底建成;总投资亿元的中国水产城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石浦半岛大酒店,总投资亿元,已进入装修阶段;总投资2000万元的象山轻纺市场、总投资3500万元的时代广场和总投资1000万元的远大五金机电交易市场都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经多方协调,争取重点商贸项目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初步落实用地指标100亩,全县农村放心店商品配送中心落实用地指标68亩。位于城市新中心区投资160万美金的金都大酒店已规划立项,油漆市场正在规划论证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实

际完成商贸服务业设施投资总额达到亿元。

(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发展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确保农村居民消费安全。一是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方百计引进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宁波海洋总公司(县供销社)分别作为我县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建设和农资农家店建设的实施主体。为解决我县距离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较远的实际问题,我局克服困难,无偿腾出距丹城最近、配送条件最好的整个沙岗粮站,作为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公司的象山配送中心,从而确保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推进“镇乡连锁超市”工程建设。上半年新建连锁超市门店2家,进入三江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的我县农产品半年来销售品种共21个,销售量为800吨,实现销售额为240万元。二是加快品牌引进,提升消费档次。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经

营火爆。在开业当天,营业额万元,刷新了全国160家肯德基餐厅首日营业额的最高纪录;重点发展汽车、电脑、手机、服饰、珠宝首饰等商品的专业专卖,以适应消费追求个性化、品牌化的时代。三是开展社区商业试点工作。确定丹东街道塔山社区为创建宁波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四)消费安全监管继续加强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推进食品放心系列工程。一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7次,积极开展肉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建立生猪瘦肉精检测室,于5月份正式开展检测,实行检测数据与市贸易联网,抽检率2,合格率达100。二是着力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培植县级十大生猪基地和一批蔬菜生产基地,确保骨干“菜篮子”商品均衡上市供应。同时,积极引导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继续抓好市

场准入管理。丹城放心豆制品加工基地顺利投产,在中心城区内实行了豆制品市场准入,并引进了宁波五龙潭蔬菜有限公司的豆芽产品,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工程实施方案正在调研之中。申报县蓬莱市场为国家级绿色市场,已经国家商务部认证机构答复,签订了认证方向的有关合同,绿色市场创建工作已启动。

(五)粮食市场安全运行 一是认真做好粮食订单工作。切实开展全县粮食供需平衡情况调查,及时出台2006年粮食收购政策,与1045户农户签订了13000吨的粮食收购合同,发放粮食预购定金万元,为全年粮食收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合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2: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市贸易局、市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重视关心以及县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全县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繁荣城乡市场、满足消费需求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9%,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3%,各类商品销售市场成交额达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为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42%。粮食销售额为7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一)商贸业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为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我们紧紧抓住全县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召开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理清了全县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各镇(乡)、街道工作机构,落实了分管商贸工作领导和统计人员,结合市政府下达的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指标,制定实施了《2006年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考核办法》,并以政府名义下发到各镇乡、街道,初步形成了科学、全面、严格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去年年底编制的《象山县商贸流通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论证,目前已正式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二)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商贸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其中总投资达1.8亿元的象山天华家具市场可望年底建成;总投资1.28亿元的中国水产城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石浦半岛大酒店,总投资1.5亿元,已进入装修阶段;总投资2000万元的象山轻纺市场、总投资3500万元的时代广场和总投资1000万元的远大五金机电交易市场都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经多方协调,争取重点商贸项目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初步落实用地指标100亩,全县农村放心店商品配送中心落实用地指标68亩。位于城市新中心区投资160万美金的金都大酒店已规划立项,油漆市场正在规划论证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实际完成商贸服务业设施投资总额达到3.25亿元。

(三)新型流通业态不断发展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确保农村居民消费安全。一是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千方百计引进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宁波海洋总公司(县供销社)分别作为我县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建设和农资农家店建设的实施主体。为解决我县距离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较远的实际问题,我局克服困难,无偿腾出距丹城最近、配送条件最好的整个沙岗粮站,作为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公司的象山配送中心,从而确保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推进“镇乡连锁超市”工程建设。上半年新建连锁超市门店2家,进入三江连锁超市统一配送的我县农产品半年来销售品种共21个,销售量为800吨,实现销售额为240万元。二是加快品牌引进,提升消费档次。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全球著名快餐品牌肯德基,经营火爆。在开业当天,营业额29.4万元,刷新了全国160家肯德基餐厅首日营业额的最高纪录;重点发展汽车、电脑、手机、服饰、珠宝首饰等商品的专业专卖,以适应消费追求个性化、品牌化的时代。三是开展社区商业试点工作。确定丹东街道塔山社区为创建宁波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

(四)消费安全监管继续加强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推进食品放心系列工程。一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执法7次,积极开展肉品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建立生猪瘦肉精检测室,于5月份正式开展检测,实行检测数据与市贸易联网,抽检率2%,合格率达100%。二是着力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培植县级十大生猪基地和一批蔬菜生产基地,确保骨干“菜篮子”商品均衡上市供应。同时,积极引导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继续抓好市场准入管理。丹城放心豆制品加工基地顺利投产,在中心城区内实行了豆制品市场准入,并引进了宁波五龙潭蔬菜有限公司的豆芽产品,确保老百姓吃上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工程实施方案正在调研之中。申报县蓬莱市场为国家级绿色市场,已经国家商务部认证机构答复,签订了认证方向的有关合同,绿色市场创建工作已启动。

(五)粮食市场安全运行

一是认真做好粮食订单工作。切实开展全县粮食供需平衡情况调查,及时出台2006年粮食收购政策,与1045户农户签订了13000吨的粮食收购合同,发放粮食预购定金50.5万元,为全年粮食收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合理调整粮食收购网点布局。通过对各粮站实地踏勘、论证,结合我县实际收购情况,全县收购站点进行撤并调整:保留12家,撤消11家,设臵临时收购点9处。拟建三个中心粮库,目前,大契头中心粮库扩建工程即将动工。三是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分别与6家粮食加工厂、12家粮食供应网点、1家运输企业签订了应急联动参与协议,并统一挂牌运作。采取“远联近交”策略,与江西产粮县签订了购销协议,在江西湖江县建立了2万亩粮食生产基地,保证了我县粮食轮换的需求。四是进一步深化军粮供应工作。组建成立了宏森源配送中心,为部队和单位食堂提供食品配送服务,不仅解决了部队后勤的食品采购困难,也为粮食收储企业转变观念、更新经营理念、锻炼竞争意识,提供了平台。

(六)烟草三产接管工作平稳过渡

一是积极做好接管前各项准备工作。建议抽调11名同志组成工作组,经过充分协商,明确了各人的职责分工;认真开展调研,进行委托审计,初步摸清了19家企业的资产状况;注册了金溢投资经营公司作为工作组工作的载体,议定了接管工作整体实施方案,出台了《烟草三产接管工作组工作制度》,确保烟草三产接管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努力抓好接管后的各项落实工作。6月12日,市烟草公司与我县政府就已签约的《关于原象山县烟草公司人员及资产处理协议》的内容进行移交,标志着我县烟草三产接管工作正式启动。工作组确定了年内接管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工作的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工作组已召集原烟草三产19家企业负责人与财务主要负责人会议,统一了思想,宣布相关纪律,进一步修订接管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目前,在工作的第二阶段,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制阶段,工作组正认真开展清产核资,排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维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第三阶段——深化体制改革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上半年商贸经济形势总体看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现有商贸发展基础还不能适应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商贸投资面临着要素资源制约压力,消费市场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拉动措施,商贸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后劲不足。二是在推进镇乡连锁超市创建工作中,由于存在着企业与超市经营业主之间的就商品价格、配送时间等问题上的争议,致使以加盟连锁为主要形式的镇乡连锁超市建设推进难度较大。三是由于受历史、体制等原因,重工轻商、重农轻商、重旅轻商的观念尚未转变,全县合力兴商的氛围不够浓厚。

二、下半年我县商贸流通工作的思路和工作举措

下半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上级年初下达给我们的考核指标,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扬长避短,踏实工作,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档次

总的要按照《象山县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逐个加以落实。下半年要着力抓好象山家具市场、象山轻纺市场、时代广场、远大五金机电交易市场、中国水产城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象山轻纺市场和象山家俱市场、定塘果蔬交易市场。积极筹建综合商品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继续搞好服饰、电脑电信、休闲娱乐等专业特色街(区)的建设培育,逐步改变我县商贸服务网点布局散、规模小、档次低、设施不配套的落后状况,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品位档次,更好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二)推进农村消费网络建设,着力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

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宁波三江公司为依托,加快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建设;以县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农资农家店建设,努力开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新局面。全面完成“镇乡连锁超市”工作任务,实现每个镇乡至少有一家连锁超市,新建一批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资农家店,初步构建农村现代新型流通网络,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整合塔山社区现有资源,调整布局,营造相对集中、功能完善、服务先进、环境协调的社区商业,争创市级商业示范社区。

(三)实施象山海鲜餐饮品牌建设,精心办好海鲜美食节

要充分利用海鲜资源的优势和中国开渔节的品牌效应,举办象山海鲜旅游节、象山海鲜美食论坛等活动,实行沪、杭、甬、象四地海鲜餐饮企业联动,通过开展海鲜特色菜肴烹饪大比拼、海鲜啤酒狂欢、海鲜“十六碗”等多种活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象山海鲜餐饮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着力打响象山海鲜餐饮品牌。加强象山港海鲜城、石浦渔港海鲜长廊、松兰山海鲜夜排挡等管理服务,努力实现海鲜餐饮与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的良性互动。积极实施名店、名菜、名厨的“三名”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餐饮企业的品位档次,增强象山海鲜餐饮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四)稳步推进放心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消费安全水平

继续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通盘考虑,精心规划“十一五”期间拟建全县畜禽屠宰中心。积极推进“无公害”蔬菜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示范基地。按照重点菜市场检测室日常检测与流动检测车抽检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对上市食品的安全检测。加强中心城区豆制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扩大豆制品准入范围,加快推进放心豆制品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豆制品。抓紧实施“放心早点”工程,先从丹城中心城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让居民吃上安全卫生、品种多样的早点。

(五)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粮、棉、油、肉、尿素等重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测,及时掌握价格变化动态,准确地提供市场运行信息。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和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依托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主副食品供应企业,采取政府补助等方法,保持一定的重要商品储备量,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预先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商品市场供应。

(六)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努力确保粮食市场持续稳定

一是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在传统服务基础上,继续向种粮大户无偿提供售粮袋、补贴运输费。争取多收粮,收好粮,为储备粮轮换提供切实可需的粮源。二是加快中心粮库建设进度。做好招投标工作,争取大契头中心粮库扩建工程早日动工,对另外两个中心粮库作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争取到项目用地。三是抓好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切实落实23500吨地方储备粮规模和150吨储备油规模。严格落实仓储管理制度,深化“一符四无”粮仓建设活动,确保储粮安全和库容整洁。

(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烟草三产企业体制改革

篇3: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2007年深圳经济快速增长

前三个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快速发展。据初步核算,GDP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在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都在向宏观调控目标的方向变化。据初步测算,07年前三季度,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而在深圳,1-3季度深圳生产总值4760.7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3.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亿元,下降14.6%;第二产业增加值2451.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52亿元,增长12.8%。三大产业结构由0.1:52.6:47.3发展为0.1:51.5:48.4,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二、对外贸易在深圳经济中的地位

通过生产总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速度明显要高于全国的发展速度,这不仅仅得益于高投资与高消费的内需经济,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持续高位运行的对外贸易。2007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回升,消费物价呈上升趋势,但外贸出口持续高位运行,不弱于投资与消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得益于工业增速有所加快,深圳市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工业的良好发展,工业制成品的高附加值,让深圳的对外贸易发挥起排头兵的作用。2007年,重工业比重有所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速较快;主要优势传统产业稳定增长以及工业百强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促进贸易出口快速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深圳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581.54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出口总额1518.40亿美元,增长24.9%;进口总额1063.15亿美元,增长16.7%,实现贸易顺差455.25亿美元。而在广东全省,2007年1-11月,广东进出口总额5745.7亿美元,其中,出口3345.1亿美元,进口2400.6亿美元。深圳全市对外贸易在广东全省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接近50%,显示了深圳对外贸易在广东全省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就深圳市对外贸易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说,2007年1-3季度深圳累计实现本地生产总值4760.78亿元,而前三季度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高达2044.14亿美元,反映了深圳对外贸易在深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2007年深圳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上文数据显示,2007年,深圳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高位的运行状态,具体而言,其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贸易企业中,三资企业依然遥遥领先

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深圳企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历年来致力于办好三资企业,充分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扩大出口渠道,增加出口总量。2007年1-11月,深圳全市出口总额1518.4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总额932.50亿美元,占61.41%。表1显示了2007年各月份深圳各类企业出口贸易情况。

2、加工贸易仍然是出口贸易类型强势,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由于深圳的出口贸易企业类型主要以三资企业为主,致使深圳的贸易类型突现出“来料加工贸易”的强势,但近年来,一般贸易的猛增,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料加工贸易的优势将慢慢消失。2007年1-11月,深圳市“三来一补”贸易方式占全市出口总额仅9.52%,呈下降趋势。

随着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进料加工出口比重持续上升。2007年1-11月,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96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其中进料加工出口81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占加工贸易出口的84.6%。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也在逐步上升,同期一般贸易实现出口总额4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4%,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22%;而在2004年,深圳市一般贸易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19.17%。2007年,各种贸易方式持续快速增长,一般贸易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加工贸易的比重逐渐减少,反映深圳贸易结构处在初步优化的过程中,转型升级取得了成效。

3、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连连攀升,将成为主流

今年深圳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吸引国际订单创造了良好条件,不少跨国高新技术企业也加速转移深圳,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00多家落户深圳,大型企业已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骨干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至8月累计已完成出口401亿美元,增长33.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至45.7%,成为拉动深圳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单是10家出口大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合计超过200亿美元,已占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图1显示了今年1-8月份,深圳市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 (见图1)

4、对港贸易的持续高位,促进了“深港一体化”的进程

2004年1月1日起,内地与香港CEPA(《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式实施,香港产品开始以零关税进入大陆市场;2005年CEPA进入第二阶段,享受零关税待遇的香港、澳门产货物分别扩大到1103种和509种;截至目前,CEPA扩大开放的受惠税号增至1449个,是实施之初的2.9倍。CEPA的实施,使深圳能大力借助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带动深港两地贸易再上新台阶。2007年,香港继续成为深圳最大的贸易伙伴。1-11月,深圳累计对香港实现出口总额623.3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05%,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美国,其出口总额仅为266.25亿美元。

对港贸易的持续高位,促进了“深港一体化”的进程。“深港一体化”设想是指将深圳与香港连接的口岸海关取消, 在深圳与内地连接的关口设一线口岸海关,并将蛇口、盐田两个港口作为国际开放性大港 (取消蛇口海关及大鹏海关) ;两地的机场也互相协作,优势互补。也就是说,深圳地区应和香港一样成为自由贸易港:深圳和香港的人员在两地间来去自由,不受限制;两地的资源实现共享。深圳和香港地缘优势是深港一体化的物理基础,而高度的经济关联度和对外贸易大通关制度则是深港一体化的经济基础。目前,深圳海关已在陆路口岸推行了海关电子自动核放系统,使过境车辆验放时间只需5秒,缓解了深港口岸因贸易量大增而引发的车辆通关压力。深港海关还在今年1月1日启用了统一的载货清单,大大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对香港原产地零关税货物的监管,深圳海关与香港工业贸易署等发证单位联网,通过网上核查系统保证了零关税货物原产地证的真实性和快速核查,并通过电子数据对碰手段确保港产零关税货物在口岸快速通关。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深港两地高度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

四、深圳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深圳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发展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深圳自身产业发展的原因,其对外贸易经济隐含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对深圳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一是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调整,其中对深圳市影响最大的是对1130类商品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产品类别主要包括塑料、纺织品、家具、木制品、陶瓷、钢材及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等,该部分产品涉及深圳市加工贸易出口企业近4000家。二是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累计升值5%以上,企业普遍反映出口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产品竞争力下降。三是国家准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深圳市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深圳市外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70%以上,统一企业所得税将使深圳市企业所得税率大幅增加,削弱竞争能力;同时,对深圳市招商引资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深圳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对深圳外贸出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和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将减缓深圳市出口的增长速度。二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影响深圳市出口增长后劲。深圳市外资经济约占出口总额的74%,但2002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及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深圳市引进大的制造业项目外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多年来深圳市外贸出口已在高位运行,在高基数上长期保持较快增长的困难越来越大。深圳市外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较高的出口基数。2007年深圳市外贸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出口额需增加13.6亿美元,在如此高的出口基数条件下,深圳市出口要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已明显加大。

因此,深圳市贸易转型重要步伐的迈出,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深圳市对外贸易的情况, 发现深圳对外贸易中三资企业依旧遥遥领先, 加工贸易仍然强势, 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连连攀升, 转型升级也取得一定成效, 而“深港一体化”也取得较大进程。深圳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是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不过, 深圳对外贸易也隐含一些问题, 比如, 宏观政策调整的冲击和持续高速增长的困难。

关键词:对外贸易,三资企业,加工贸易,深港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江海燕, 王元春.深圳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协整分析及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J].《商场现代化》, 2007年10月[上旬刊], p15-16

[2]、周允生.深圳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 2006年第1期, p14-15

[3]、王可, 王治伦.新形势下深港一体化构想[J].《经济师》2007年第2期, p25、p161

篇4: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从行业运行基本情况看,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大幅度回落;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在行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的同时,行业在发展过程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出口退税下调,缩减行业利润空间。2007年起,纺织品出口退税正式开始执行11%的退税率标准。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出口退税率下调约影响行业利润20.68亿元。6月18日,国家决定将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下调6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服装和粘胶纤维行业将减少盈利49.9亿元。

二是要素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原料、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逐渐上升。1—5月,我国煤电油价格同比增长3.3%,工人工资同比增长10%以上。棉花新滑准税率的实施使中国棉花每吨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00元以上。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通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的难度加大,盈利能力被削弱。目前,行业销售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高位。1—5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的89.16%。

三是相关货币政策使得企业货币使用成本增加,出口风险加大。2006年,国家先后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累计加息0.54个百分点。2007年3月,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再次上调0.27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提高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同时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静态测算,今年1—5月,2006年上调利率累计影响行业利润4.8亿元。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加速态势,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不考虑企业议价能力,1—6月,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46%,同比升值4.75%,约影响行业利润199.79亿元。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出口企业报价难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越来越多地面临资源的限制和环境的约束,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越加重视。纺织行业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万元产值能耗、水耗在2005年基础上进一步下降20%和30%。节水、节能、降耗、减排成为行业任重道远的发展任务。

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政策动力,国家能耗、水耗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对计量统计及数据处理缺乏引导,企业在节能减排研发方面投入不足,行业协会节能减排推进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五是中欧协议即将到期,对欧贸易关系前景是现阶段行业关注焦点。2005年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年底即将到期。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输欧纺织企业都高度关注协议到期后中欧纺织品贸易关系的走向问题。尽管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多种途径呼吁企业保持克制的态度,严格自律,但据调研,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并在明知出口增长过快将引起贸易摩擦的情况下,准备利用海关统计数据滞后的空档抢出口。这一倾向严重加大了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的概率。

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都将稳步增长,内需旺盛,外需稳定,纺织行业主要原料供需基本平衡,主要大类产品产量将稳步提升。同时,随着企业不断提高行业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实现市场多元化,企业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预计全年纱产量增速将保持20%,布产量增速12%,化纤产量增速13%,服装产量增速14%。预计规模以上全行业全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02万亿元,同比约增长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万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1125亿元,同比增长35% ;全年平均利润率约为3.89%。

另外,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渐产生效果及在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2007年全年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长幅度应低于2006年水平。全年出口额预计为17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6%。

篇5: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海洋与渔业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上半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海洋与渔业工作,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和渔区稳定,注重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强化渔业科技服务与科学管理,促进海洋与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上半年海洋与渔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海洋与渔业经济总体发展平稳:1~6月,全县水产品总产量21.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6;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7万吨,同比减少5.6;海水养殖产量43812吨,同比减少0.7;淡水养殖产量3360吨,同比增长0.5;水产养殖面积22.5万亩,同比略减;渔业总产值13.43亿元,同比减少2.9。

(二)水产养殖生产保持稳定:水产养殖总面积24.5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4.5万亩,基本与上年持平。三大水产品“龙型”产业发展平稳,大黄鱼养殖网箱1.25万只,放养鱼苗700万尾;梭子蟹养殖面积6.5万亩,放养蟹苗7500斤;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2万亩,放养苗种10亿尾。水产苗种生产健康发展,已繁育虾类9.22亿尾,梭子蟹1878公斤,青蟹130万尾,大黄鱼1400万尾,黑鲷220万尾。

(三)捕捞生产依然严峻:1~6月份,我县海洋捕捞总产量17.06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8.07万吨减少5.6。上半年全县共投入海洋捕捞渔船2800余艘,出海6—8航次。其中大马力渔船580对,总产量10.56万吨,渔船单位平均产值65万元;拖虾渔船150艘,产量0.48万吨,平均产值19.5万元;单拖渔船150艘,产量0.92万吨,平均产值26万元;其它小型作业渔船、涨鳗苗作业渔船生产效益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由于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减少和柴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双层影响,我县捕捞生产渔船的股东收入比去年每股减少近2万元。

(四)水产加工态势良好:1~5月份县级以上27家龙头企业加工总产量41368吨,同比增长21.44,产值43467万元,同比增长0.37,销售额45058万元,同比减少0.28,实现利税2364万元,同比下降39.65,其中利税实现增长的企业共有7家,出口创汇4154.3万美元,同比增长6.48。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我们从渔区实际出发,加强宏观指导与科学管理,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质量,着重开展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池塘标准化改造为重点,渔业结构调整呈现新态势。一是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上半年我县水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达到6700余亩。其中第一批改造项目的凯新养殖场等6家单位共2370亩改造计划基本完成并投入养殖生产。第二批定塘英山塘、新桥江东塘、鹤浦峙弄塘等1040亩基本完成改造计划,并辐射带动纱帽绿、旦门盐场等共计2000余亩进行标准化改造,同时总投资400余万元、改造面积1200亩的新桥盐场标准化梭子蟹产业基地建设已进入工程后期,预计下半年将完成改造。二是指导水产加工企业进行重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开展《宁波名特优水产品杭州市直销窗口建设》、《微颗粒紫菜原粉及其系列海鲜酱的产业化》和《紫菜微颗粒粉末及其膨化食品研制》等项目,切实提高我县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同时认真做好渔业科技推广性项目的筛选、确定,具体项目的编制、申报工作,共编制各类项目32个,其中市海洋与渔业局专项资金项目31个,农业部项目1个,同时申请市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241万元,用于补助6家池塘标准化改造单位。三是奋力推进创名牌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宁波大宇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做好市名牌产品申报工作;针对鲈鱼出口受阻问题,积极帮助养殖企业进行养殖场出口注册备案,到目前为止,我县已有四家水产企业完成养殖场出口注册备案,分别是宁波大宇食品有限公司、宁波荣生食品有限公司、宇航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宁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此外,京洲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海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也已完成国内的审批,并报送韩国政府认可。四是加强水产品流通指导工作,努力拓展水产品流通渠道。继宏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天津成功设立直销窗口后,1月7日,以南方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为主实施的设立在杭州长河市场的水产品直销窗口开业,我县12家水产品龙头企业加盟;4月18日,组织宏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水产加工企业参加中国·天津全国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拓展天津市场;指导帮助县水产行业协会开展相关工作。

篇6: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6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不断致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以统筹城乡规划为导向,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

1、城市总规进一步细化。上半年以来,正在编制**东路、**路沿线、新建路两侧等城市设计,城市品位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各类专项规划继续推进,完成供电专项规划的初审工作,完成消防、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的评审工作,防洪、卫生等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城中村”规划有了新进展,袁家、后山、新赐返却遄婊袄罴掖甯脑斓乜橄旯嬉淹ü郎螅萍宜宓乜楦脑旃婊诒嘀浦小�

2、镇乡规划有力推进。在县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镇乡竞相开展镇乡(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黄避岙、涂茨等镇乡已完成编制,西周、大徐、茅洋、泗洲头等镇乡已完成规划初步方案,其他镇乡正在编制或联系编制之中,这些规划将较好地促进各镇乡经济生活的统筹发展。同时,在(镇)乡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部分乡镇已着手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如西周镇正在编制防洪规划,**镇正在编制铜瓦门地块详规、,加快推动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3、风景旅游区规划逐步完善。中国渔村二期详规、松兰山企业家俱乐部详规等已通过评审;白沙湾地块详规正在编制之中。

4、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全面铺开。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1560”工程计划,60个示范村和8个中心村均需在今年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我局根据自身职责,认真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目前,已完成地形图测量54个村,13个村正在测量地形图;22个村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其余正在委托或编制之中。

二、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为契机,城乡规划管理取得新突破

1、村镇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局通过认真调研,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的建议。目前,县政府原则同意在各乡镇(街道)设立规划管理所,由城建负责人兼任所长,配置专职规划管理人员。规划管理所主要职责是负责农民建房“一书两证”核发和各类建房纠纷的处理工作。

2、严把“一书两证”发放工作。“一书两证”发放是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我局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注重现场踏勘,兼顾工作效率,切实做好各类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发放工作。半年来,核发黄家塔村改造地块、金穗大厦、松兰山企业家俱乐部、协联轻纺市场、中心消防站、**海丰广场等房地产、市政、公建项目选址意见书共90件;核发金港神韵、阳光雅苑、学校、名佳服饰生产用房等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共56件,计用地面积58.5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将近翻一番。核发汇金商务大楼、甬南针织城一期、丹城工商所办公楼

等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共48本,计建筑面积50.8万平方米。全县农(居)民建房共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143本,计建筑面积2.7万平米。

3、批后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阳光规划”制度,对宏润花园小区一期、南门停车场、梅苑小区、金港神韵等7个项目进行了批后公示,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建设项目回访活动,对御景园、海岸带管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水产城污水处理厂等12个在建工程进行了回访,及时了解项目建设动态。

三、以提高公众规划意识为目标,规划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1、预防和查处违章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规划监察定人定岗定职考核制度,规划监察队员积极性和责任性明显增强。完善了城东、城西中队,中心城区规划监察网络进一步完善。建立了规划监察机动中队,确保及时查处全县范围内重大违法建设项目。认真实施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公示制度,最大限度确保规划执法的公平和公正。半年来,共查处违法建设项目148件,计面积2.9万平方米。对中心城区**村、**村、**路、**路及**、等26处重点违章项目进行强制拆除,面积约达3800平方米,拆除数量和力度比往年明显加大,较好地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2、协助开展联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在去年对中心城区违法占地建房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半年来,在县整治办的牵头下,组织全局力量参加了田洋里、大赐返取俺侵写濉辈鹞バ卸�**电工城、**路

延伸段填方活动,有力地打击了违法建设行为,较好地维护了我县建设环境。

3、社会各界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结合《城市规划法》实施16周年,积极组织开展规划宣传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悬挂宣传横幅46幅,规划宣传车巡回宣传50车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等。通过宣传,新发生违法建设行为相对减少,促进了社会各界规划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四、以做好基础测绘工作为抓手,测绘管理再迈新台阶

1、基础测绘工作深入推进。完成《县基础测绘“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县今后五年基础测绘发展明确了方向。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测绘工作,认真对54个已完成地形图测绘的村庄进行技术指导和成果验收,确保了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正在开展中心城区四等控制网拓展工作,覆盖面积达45平方公里,有利于地形图测量和建设放样,为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打好了基础。建立和完善测绘项目备案制度和考核制度,测绘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篇7:县粮食局上半年粮食工作汇报

一、上半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切实加强全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组织领导。为全面推动我县粮食经济工作的不断发展,把全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纳入县局的中心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县局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梁是地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开江县粮食局度目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曾才兼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局纪委书记余礼见专门负责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同时,明确了各股(室)的工作职能、工作目标任务,分阶段性的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切实保障在年初就把我局20全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落到了实处。

(二)抓好日常基础性工作,促进粮食工作的全面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惠民生、促发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法律意识、群众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法纪意识淡薄、作风不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新常态,促使全县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大改观、工作作风大转变、管理水平大提高、工作质效大提升,努力营造了干事创业、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加快我县粮食经济建设、更好地为“三农” 服务,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纪律保障、作风保障,达到务实高效,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抓发展。二是坚持机关考勤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专门成立了以局纪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督查和惩处力度,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针对当前我县粮食工作实际,县局重新调整了各分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加大了管理力度和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粮食购销。截至6月,全县实现了粮食购进15910吨,占全年粮食收购任务35000吨的45.5%;实现了粮食销售15781吨,占全年粮食销售任务35000吨的45.1%;油菜籽收购1565吨,占全年任务2500吨的62.6%;食用油销售548吨,占年计划数880吨的62.3 %;国有粮食企业实现利润33.5万元,占全年利润65万元的51.5%。

(四)项目建设。第一,投资115万元,维修改造甘棠经营部危仓老库和新建甘棠经营部办公平房100余平米;投资147万元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甘棠经营部修建仓容量5500吨的钢棚仓两栋。强力打造甘棠经营部储粮点,使之换然一新,彻底改变了昔日到处杂草丛生、仓库破旧不堪无法储粮、人员泛散状况。第二,重点实施建设开江粮油现代物流产业园区项目。此项目在位于靖安乡伏龙寺村,新征用地面积80亩,总投资9300万元,分两期(一期用地25亩,二期用地55亩)建成以粮油仓储为基础、粮油加工为龙头、粮油物流配送为中心的粮油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到2月已收储中央托市粮稻谷8100余吨。二期建设已征地55亩,完成地质勘探等工作,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图审查、预算等工作。第三,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及政策支持,拓展粮食经济新发展。今年以来,已向上争取落实项目放心粮油工程80万元、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1050元,截止6月已累计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130万元。

(五)粮食管理。积极打造储备粮管理体系,建立了中央、省、县级储备粮油56110吨(其中中央跨省移库小麦和玉米各10000吨、中央托市粮25810吨、省储备粮5000吨、县储备粮5000吨、县储备食用油300吨),经组织开展的`春季粮食安全普查验收库存清查工作,所有存储的库存粮油全部实现了“一符四无”粮仓标准,达到了“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确保了粮食储藏安全、质量完好、数量真实、帐实相符,实现了“一符四无”储粮率达100%,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达100%,有效保证了储得进、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确保了粮食安全。

(六)创新机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调整结构布局和重组多元粮食经济发展主体为重点,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资产重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股权多元化和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优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对我县国有粮食企业实行战略性调整和结构性重组,形成合理的结构布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新型粮油物流产业体系。拓展粮食经济发展新渠道,发展多产业综合体。合理调整现有国有粮食企业布局与结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已向县政府请示将我县现有国有粮食企业改制重组为二个国有独资的粮油独立经营主体(即:一个国有独资政策性粮油公司——开江县鑫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一个国有独资经营性粮油公司——开江县新开粮油贸易有限公司)。

(七)加大宣传,强化社会粮食监管力度。我们继续加大了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全县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井然、经营合法,切实保护了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维护好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国有粮食企业所储存的中央、省、县三级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管理科学、储藏安全,确保了粮食安全。一是积极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继续组织粮食经营者进行了小春粮食收购、仓储技术以及粮食流通统计业务培训,参培人数达80余人次;积极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3.15”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日”、“打非治违”等宣传活动,共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小册子100余本,悬挂和张贴宣传标语16余幅,直接受宣传教育达1万余人次,管理和服务对象知晓率达100%。二是积极开展了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查工作,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粮油质量检验所职能,积极开展宣传和粮油食品安全大检查。对全县粮食企业和社会粮食购销点进行集中抽样检测4次,共抽检粮食样品30余个,经检验合格率达99%。三是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有收购资质的各类粮食企业、经营者、经济人理性入市收购,保障供给,繁荣市场,稳定粮价。四是继续加强对政策性用粮和专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储备粮和军供粮油品质抽样检测、收购(储存)、加工环节的卫生调查等粮食流通专项监督检查,并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职能、机构、人员,对执法人员集中培训,积极开展行政执法队伍作风整顿,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抓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制度,做到了数据真实、情况准确、及时上报。

(八)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一是严格目标管理。年初将目标任务进行逐级分解,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到企业和各股室,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定期检查、逗硬考核。二是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和仓储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了管理制度。三是积极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了平安创建工作规划,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积极搞好了维稳、综治、安全、消防等工作,局党委将其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九)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和谐粮食经济建设。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责任目标和工作任务,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主体责任。一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二是积极搞好信访、维稳工作。成立了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具体责任人和工作经费,是做好了粮食部门原改制时出现的各种遗留问题的处理和协调、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无群体上访和做好了监控工作。三是加强党建,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建,完善了组织生活制度;四是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相关政策和规定,致力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职工学习制度,使职工较全面地掌握粮食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粮食职工的政治和业务水平;积极抓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在本职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抓好“三城”同创、责任一条街和企业精神文明巩固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保密、文化体育、档案管理、残疾人、工青妇群团和老干部管理工作,保持已取得的荣誉称号;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开展了“六五普法”教育和防邪、禁毒工作。六是认真开展了“入户五四工作法”工作,全局干部职工联系了新街乡竹儿坪村、老街村群众335户,其中困难户52户、示范户30户。七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确保全县粮食安全、推动粮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以粮食局为牵头部门,联合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教师进修学校、鑫谷公司驻村新街乡竹儿坪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做到四送五到位,即:送科技、送技术、送教育、送项目资金四送,领导到位、驻村工作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五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篇8:县贸易与粮食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2007上半年财政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积极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加强财源建设,深化公共

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各项财政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2007上半年,我县一般预算收入3685万元,1-6月份收入完成1896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1.45,同比增收57万元;1-6月份支出完成4824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4.58,同比增支895万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上半年,我们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和“一要吃饭,二要

建设,三要和谐”的原则,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保证了“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城市“低保”及构建和谐社会八项政策落实等各项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

年初,围绕下达的收入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量化考核,夯实收入担子。定期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及时解决收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收入征管机制,重点实行收入分析监测,实时监控重点收入,确保收入按顺序按级次入库。继续巩固和保护黄金生产企业重组成果,抓好黄金企业财政财务管理办法,促进企业正常运转,收缴及时入库。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积极挖掘增收潜力,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稳定增长。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有效实施“4 X”收费管理工程,提高非税收入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入库。

在预算支出方面,按照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的要

求,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和制止铺张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它一般性支出实行零增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妥善安排、合理调度财政资金,保证了工资发放,政权运转、社会保障、支持“三农”、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的支出需求,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狠抓财源建设,提高聚财、生财的能力

财源建设是保证财政收入增长的关键。

一是我们不断强化黄金企业的龙头地位,着重发展黄金

生产,稳固潼关的财政基础。保护潼关中金矿业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巩固骨干财源;大力支持潼关中金冶炼公司技术改造,解决企业在试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氰化和硫酸车间能早日投产达效,以实现我县金属矿物综合回收利用,提高综合效益,培植新兴财源。加快兴潼公司与加拿大VVC公司的合作步伐,加快非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非黄金企业的财政财务管理,培育后续财源。

二是继续抓住中省财政向基层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继续争取一般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三奖一补”、“两保两挂”和收入上台阶激励等各类补助,争取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有效缓解县乡财政支出压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三是按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认真研究中、省、市财政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争取中、省、市的更大支持。目前,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我县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并已报省财厅项目库备选。同时,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财政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果、蔬菜等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依靠自身发展,壮大县乡经济实力,促进县乡做大做强财政经济“蛋糕”,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三、加大支持“三农”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半年,我们按照“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把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心,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围绕全县统一布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国家增加对“三农”投入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研究摸索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集中财力,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支出资金481.3万元,支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和农业综合开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同时,支出资金155.5万元,切实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实行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支持规模化养殖试点示范和饲草种植,良种繁育,畜禽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实现以点带面,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上半年,做好粮食综合直补、地膜玉米补贴摸底工作,为惠农政策落实奠定基础。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84余

万元,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做好本职工作,促进和谐潼关建设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财政理念,全力支持做好“三件大事”、“五本帐”工作。积极落实兑现构建和谐社会八项政策。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培训,不断加大我县劳务输出力度。上半年共支出财政

资金37.5万元。

二是积极支持深化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工作,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1—6月份共支出农村医疗、农村低保、优抚、城市低保金等282.56万元。继续抓好老干部“两项待遇”落实工作,除保障老干部的基本生活费外,支出医疗费15万元。拟定《财政专户管理实施办法》,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照财政、单位、个人4:2:2的缴费比例,将医疗保险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上半年投入统筹基金40万元。

三是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支出资金331万元,全面免除全县10所初中、82所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17.73万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展。

五、着力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财政运行机制

一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我们按照“扩大范围,规范运作,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原则,不断简化内部工作程序,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上半年政府采购金额115.74万元,节约资金13.7万元。

二是进一步强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促进“阳光财政”健康发展。

三是完成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目过渡工作,并做好收支分类改革推行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推进部门预算编制试点工作。

四是收支两线管理改革继续深化,“4 X”收费工程稳步推进。对全县36个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项目、标准重新进行审核,建立档案。加强票据监管,严格实行缴旧领新制度,有效杜绝乱收费。

五是筹备信息中心,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为了推进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积极筹备信息中心。

六是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做到日常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专项资金检查与会计执法检查相结合,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狠抓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上半年,我们坚持把工作做好,把服务搞好,把廉政抓好的原则,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主题党建活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党员干部都能自觉学习,在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财政工作。

二是广泛开展“八荣八耻”宣教活动,开辟了专门的宣传栏,并组织了“荣辱观论坛”,引导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当好人民公仆,在社会生活中,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优质服务”创评活动。为了巩固创评活动成果,进一步把创评活动引向深入,我局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旨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及依法理财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四是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增强干部职工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围绕庆“五一”、“五四”、“七一”等节日,组织干部职工举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竞技游戏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

上半年,在全体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就一定能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〇七年

上一篇:唐太宗吞蝗文言文注解下一篇:以90后为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