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的教学反思

2024-04-24

《操场上》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操场上》的教学反思

听了我校陈明珠、黄周琴两位老师执教的识字课,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不仅为他们精彩的教学设计拍手叫好。两位老师都根据教材很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了多个学习情景,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游戏方式,使学生始终处在愉快积极的状态里,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许多生字。

首先,创设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如陈老师的课中,刚开始的复习环节过后就通过摆出实物(足球、篮球、排球),引出生字“球”的教学,非常自然,衔接紧密。而这个“球”字对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在口头语言中也经常接触到,现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感到很亲切,一部分早已认识的学生肯定很想说,陈老师抓住这一特点,把机会留给学生,问:“谁早就认识它?”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紧接着通过课文中的情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引出所学字词,老师及时出示这个词语,让学生在情景中进一步认识了音,初步接触了字形。学生在情景中说话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充分运用他们已熟知的这些最基础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他们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几个词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从效果上说是事半功倍了。后来认识生字时生字的几次复现过程中,陈老师也都用童趣的语言创设了捉迷藏的情景,如:“在这些名字里,藏着一些生字宝宝”,或“生字宝宝又躲回到名字里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有了这样的情景,原本比较枯燥的生字学习也变得饶有趣味了。

黄老师的课中也充分运用了创设的情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儿歌结合起来。特别是操场上的活动录像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自己已熟知的生活情景中,让他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再去让小朋友读儿歌,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把体验带到儿歌中,这时的朗读就算还不熟练,但可以相信在小朋友的脑海中就已出现了操场上的活动场面,已是一种生动的朗读,而不是干巴巴的技巧练习了。

其次,两位老师都运用了灵活的游戏形式。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趣支配,两位老师都特别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特别是黄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智力足球比赛游戏”、“跳高游戏”,还有在学习活动中的“我拿你说”、“你说我拿”,陈老师课中的“你演我猜”等游戏形式,别说小孩子,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也甚觉有趣。当然,游戏只是一种形式,但就是在这有趣的形式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快乐的学习态度。我们追求的是“工作着是美丽的”,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着是快乐的!”

最后,我觉得两位老师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都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如陈老师指导学生归类识字,让学生自己发现表示手的动作的字都有提手旁,表示脚的动作的字都有足字旁,还让学生猜字谜认记生字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一加、减一减等)认记生字;黄老师在教学“身”字时通过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认记。这种种识字方法的运用,其实也是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总之,两位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已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识字教学的新理念,为我们的识字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篇2:《操场上》的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识字过程中,我比较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识记。指导学生归类识字,做做“打”“拍”“拔”等动作,让学生自己发现表示手的动作的字都有提手旁,做做“跳”“跑”“踢”等动作,学生又发现表示脚的动作的字都有足字旁,还让学生猜字谜认记生字以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加一加、减一减等)认记生字;在教学“身”字时通过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认记。多种识字方法的运用,逐步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对于一个刚刚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幼儿生活,正步入知识殿堂的七岁孩童来说,怎样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呢?不言而喻,兴趣便是一趟最快的列车。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因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和欢天喜地的做游戏相比,自然后者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所以,我竭尽全力地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融合在表演,游戏,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当中。

如识字课《操场上》,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识字环境:课件演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分别说出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活动,就出示活动的名称,然后请同学们认读。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很起劲,如同体育频道的播音员。在多次认读生词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给词语分类,让学生讨论这两组生词排在一起的原因,还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复习巩固生字。最后显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创设的“操场上”这个识字情境,课件设计的点球大赛(足球上写有生字,读对了,足球就进了球门,还伴有阵阵掌声,如果读错了,足球就踢飞了),还有师生之间的你演我猜游戏(卡片上写有活动项目,学生看着卡片上的词语,用动作来表示,老师看动作来猜卡片上的词语),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写字,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操场上》教学反思

《操场上》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在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反映的是学校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也较感兴趣。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注意力不受控制,上课时要么兴奋过度,要么萎靡不振。要控制他们的情绪确实有点难。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一、创设情境识字

根据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当一幅操场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彩图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学生们很兴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操场上参加哪些体育活动?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课堂教学既注意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还渗透了观察图画的方法。也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爱说话的愿望。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

设计中我让学生看图说、看图贴,还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比如“你演我猜”、“我拿你说”、“我说你拿”“词语分类”等游戏,不仅帮助理解意思,而且强化字形,这样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认清了字形,读准了字音。还有一些很不错的记忆生字的方法,如归类识记法、猜字谜识字法等。这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在情境中识字,增强了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二、多种形式识字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内容上,有借助拼音和去掉拼音读,有读生字、读词语和读儿歌的;形式上,有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有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有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等,在多样的朗读中汉字多次复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采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让学生组词,让学生帮助生字回家来认生字的偏旁,不断强化字音和字形,不仅有利于汉字的识记,而且培养了语感。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的各种场合,留意生字的复现,做巩固生字的有心人。这样教识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是把识字当作任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的活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操场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那情景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玩的大部份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跳高、拔河、拍皮球”等6个词语,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以及两个偏旁“扌、足”。

2、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重点

初步认识“拍皮球、打球、拔河、踢足球、跑步、跳高” 6个词语,能读准字音,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执教时间

2010年10月20日上午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课间同学们都在哪儿活动?请同学回答。(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个别读、集体读课题。

3、在操场,你们看见大哥哥大姐姐参加了哪些活动?(让学生自由回答)

二、看图学词语

1、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体育项目,下面你们再打开书的53页,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体育活动呢?

2、学生说一种运动就用出示这个词语,将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并让其他学生跟读并纠正发音。(跟老师读,指名读)。

3、利用拼音自己读一读,把课文后面生字条里面的生字在词语中圈出来。

4、请同学上讲台利用生字卡当小老师:

小老师:我会读打。

全体同学:我跟你读打。

5、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词语,比较一下,每一排有什么共同特点?(用红色将偏旁部首标出来)出示“扌、足”旁。

6、哪些同学可以说一说你认识有“扌、足”旁的字?告诉大家要学会在生活中学字。

7、去掉拼音同学们还认得这些字吗?我们来比一比看小朋友反应最快。如果谁读正确了老师就将手里的水果送给同学。

三、学课文

1、打开书,仔细观察书上插图,看看书上的小朋友课间又会做些什么呢?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师张贴相关词语卡片。

3、生对应黑板板书,自由读(边动作边读、两人小组比赛读„„)

4、全班读,以课中操形式开展,边读边做。

5、归纳词语偏旁: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跑步跳高踢足球

打球拔河拍皮球

6、交流

7、指名上台演示第一排词语动作,有什么共同点?(全部用脚的运动)

自己做做第二排词语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都是用手)

8、归纳:“足字旁”、“提手旁”。

师生一起总结学习:“扌、足”。你还是平常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带有“扌、足”的字呢?

9、请把词语拼音标注在图中相对应的体育项目旁边。(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注意巩固旧知)自己读一读。

四、作业总结。

上了这一课,你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活动一下呢?没问题,不过去活动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每个人都得牢牢记住今天学的生字,课后好好的去读一读后面的那首儿歌,下节课我要举行一次念儿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读得最棒,所以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仔

细的去读一读,记一记。

《操场上》教学反思

《操场上》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六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运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告诉学生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教学六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学习与之相关的偏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感受到识字的乐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是我们新课程实验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本节识字课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为识字搭建平台。

本节课在识字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谈谈所了解的体育运动项目,让他们做做相关动作,也为整堂课渲染了学习气氛。

二、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采用顺口溜(足字足字有礼貌,做了偏旁缩回脚)的方法让学生记住“足字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词语卡片做动作的比赛方式促进了学生识字的兴趣。整堂课上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情趣盎然。这样,学生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在游戏中学习了合作,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欢乐。

三、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本堂课中教“打、拔、拍”和“跳、跑、踢”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有些字都是与“手”有关,有些字都是与“足”有关,揭示构字规律。学生还提到“报”和“抱”跟手有关,所以也用提手旁;走路的“路”跟“脚”有关,用足字旁做偏旁,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其次,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方法的应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课堂上,我让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识字慢的小朋友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通过自主识字,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恰当运用拓展延伸环节,课内向课外延伸,运用到生活中。

因为本课所学的六个词语都是表示体育运动的,因此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选用课中操形式,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抽词语卡片,学生做与之相对应的动作。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认读,同时强调区分“扌”“足”。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认读能力,实现了积累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情感。

篇3:《操场上》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 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 因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 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 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预习中的反思

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1.对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改进教法, 优化教法。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 (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 ,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取其长处, 去其糟粕, 避免差错。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三、课后反思

教后知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篇4:操场上的强国动力

据腾讯网消息,今年北京大学学生军训期间,仅两周内,近3500名学生中就有1298人生病,累积看病达到5649人次。军训第六天达到发病高峰期,一天内就有705人生病。这绝对不是北大独存的现象,而是中国学生体质普遍较差的一个典型反映。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国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还同步开展了冬季长跑等全国性的校园体育活动。

客观来说,每天锻炼一小时,这是一个很低的要求。但是,现实总是很让人无奈。就是这么低的要求,很多地区和学校也没有落实,学生体质未见根本好转。甚至弱到上考场都成问题。湖北孝感一中学生集体打吊瓶,理想与现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当2009年上海学生取得不错的PISA测试成绩,并被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还是很好的证明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方面,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如果不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就缺乏依托,没有意义。不能野蛮学生身体的教育,就是跛足的教育。

每天锻炼一小时真的这么难吗?

首先,学生没有时间。基础教育阶段升学压力太大,为了多考一份,老师加班加点,学生加量加码,课业负担普遍过重,课余时间都主要用来完成各种作业、参加补习。

其次,学校没有条件。很多地区和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奇缺,学生想运动也无处可去。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像样操场。而且过惯了穷日子,有的学校政府出资修建了塑胶跑道,学校怕用坏了,就铁将军把门。

再次,政府没有担当。体育活动隐含着学生伤害的风险,特别是那些具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时代在变,风气也在变。10年前,家长会带着犯错的孩子向老师道歉,而现在则是理不直而气却很壮的家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甚至十年前都羞于启齿的事情,向老师讨说法。而政策的民粹主义导向,着意迎合社会一切缺乏远见的诉求,政府并不旗帜鲜明地支持教育者行使教育权,尤其是对被教育者施以严格的规训和惩罚。一旦纠纷产生,政府往往不是厘清责任,支持学校,而是出于维护稳定的考量,要求学校花钱了事。

除此之外,还有传统上书生文弱的文化现象,以及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社会心理等原因。在当下,泛化的GDP主义,竞争从经济领域进入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甚至精神领域。竞争泛化,竞争不断提前,从大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小学,从学校到幼儿园,现在已经到了胎儿。不断增加的压力,层层叠加、放大、传导到学校,传递给学生。没有松绑,就不可能有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社会和文化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个体都是极其聪明,勤于思考,善于经营。当一个个体面对一个个案的时候,都能左思右想、腾挪跌宕,达致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集体行动无法形成,社会碎片化。

阳光体育运动就处于这样的悖论中,每个学生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拼命学,拼命考,似乎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国民的综合素质却呈现出令人堪忧的一面。

在大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要寻找一个现实的突破口。人们常说,花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难事。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选择大幅度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作为突破口。随着今年4%目标的实现,教育将有更充足的经费。调整好教育经费支持结构,切实加强体育这一薄弱环节,让每一个学校都有标准的操场、合适的设施,并不是一件难事。有了漂亮的操场,喜欢的篮球、排球、羽毛球,学生自然就会去运动起来。

当我们在津津乐道“教室里的强国动力”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操场上的强国动力”,而且后者更为基础、更为现实、更为根本。

篇5:操场上教学反思

南康五小张垂芳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让课堂充满情趣,能吸引学生上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在平时的备课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操场上》一课我就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

一、儿歌激趣,看图学说,满足学生爱说的愿望。

课始,我用谈话导入:“你喜欢参加体育话动吗?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勾起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回忆。“今天咱们来看看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参加哪些体育活动?”这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自已想说的话。并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图画,如:远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近处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左边的小朋友们呢?右边的小朋友们呢?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大胆说话,同时相机出示本课需要学习的生字和词语。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注意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还渗透了观察图画的方法。也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爱说话的愿望。

二、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当学生看图学说之后,我安排学生分小小组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让学生能借助拼音去认字,让学生能互相帮助完成认读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并熟悉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让每位学生都有认读的机会。都有当老师去听别人认读的正确与否的机会。组员们学习积极性较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互学、自学的作用。这样,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团结互助精神。

三、采用游戏方法,巩固字词。

篇6:操场上教学反思

对于一个刚刚告别了无忧无虑的幼儿生活,正步入知识殿堂的七岁孩童来说,怎样才能获得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呢?不言而喻,兴趣便是一趟最快的列车。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因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和欢天喜地的做游戏相比,自然后者对他们更有吸引力。所以,我竭尽全力地把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融合在表演,游戏,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当中。

如识字课《操场上》,教学中,我利用教材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识字环境:课件演示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分别说出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活动,就出示活动的名称,然后请同学们认读。这样的设计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很起劲,如同体育频道的播音员。在多次认读生词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给词语分类,让学生讨论这两组生词排在一起的原因,还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游戏方式复习巩固生字。最后显示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创设的“操场上”这个识字情境,课件设计的点球大赛(足球上写有生字,读对了,足球就进了球门,还伴有阵阵掌声,如果读错了,足球就踢飞了),还有师生之间的你演我猜游戏(卡片上写有活动项目,学生看着卡片上的词语,用动作来表示,老师看动作来猜卡片上的词语),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识字、写字,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篇7:《操场上》教学反思

一、在操作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摆,亲自感知数之间的关系,清晰地用语言表述比较结果,并把形象的事物比较转化成抽象的数据表达。这一过程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他们自然地内化自己的学习经验,以至于最后能直接寻找现实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合理比较。

二、挖掘学生身边生动的素材。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运用眼前所有的素材,如“摆圆片和三角片、小组同学比一比”等都可以用来比较。这样素材拿来即用,而且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玩中学。教学的最后环节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列式,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篇8:《操场上》的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做好教学反思,写好教学后记就可以了。但我不这样认为。其实,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做一个有心人,肯定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

在日常的教学反思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到教学反思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不能为反思而反思

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思想上有了高度,教学中才能积极地去实施。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自我反思,靠他人的给予是绝对不可能的。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如果我们只教书,不反思,那么不管有多少年的教学经验,那都是简单的机械复制,不但不会有提高,反而会大大削弱我们的教学热情。试想: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讲法,讲了十遍八遍,还有何热情可言呢?如果连教师都没了兴趣,如何以自己乏味的见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所以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都要教师多动脑筋,在每节课后都要认真地反思,以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二、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提问方式、学生接受情况、教法等都要深入反思。如果是教同一篇课文,要对自己先后的教法、设计进一步地思考,看哪一项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哪些方面又取得了进步。教学反思的内容要有前瞻性,不能老是原地踏步走,要跟上课改的步伐。试想,如果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落后的,那么无论他怎样反思,都不会对自己的教学带来益处。

三、重视与同事间的探讨、学习

教学行为,不是单打独斗就会取得进步的,同事间的观摩学习、相互探讨、批评激励都会给自己深刻的启发,特别是一些优秀老师的展示课,无论是课堂还是授课老师自我阐述教学思路,还是整个评课过程,都会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对照他们的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可以更加进步的地方,从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邀请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虚心向他们学习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不足,别人往往看得更清楚。“文人相轻”是一条没有出口的死胡同,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把自己的不足展示出来,要敢于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多邀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以及自己的课,听听自己对某些教学设计的看法,让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指明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还可以跟他们探讨教学中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问题,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若教师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虚心的态度加上自己的努力,问题会解决得更快、更好。

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在高中阶段学习语文最轻松,因而导致热情不高。这个时候教师往往会很着急,有时候甚至会跟学生出现对立情绪,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只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受重视,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潜力无限,局面一定会很快扭转。这在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中都有详细的解说。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教学中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在教学中都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然后再调节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授课方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是否陶醉,不在于教师是否有成就感,不应该让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应该做到“感动着学生的感动,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所以,我认为,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应留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做会让学生有一种“我很重要”的感觉,对教师今后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六、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要及时梳理,定期总结

我认为,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不一定每次非得规规矩矩地写成很长的文章,只要是对自己的教学有用的反思都可以,多则千言,少则寥寥数语,哪怕只有一两个字,不必有字数限制。但不能写完后扔在一边,从此再也与己无关,一定要定期梳理,把一个阶段的教学反思梳理下来,会有不小的收获。梳理与总结,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上一篇:和父母在一起散文下一篇:写塞外新春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