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数学教学反思

2022-07-06

第一篇:九上数学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反思(九上12、20、21课)

20--21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教学反思

徐彩珍

本节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安排在第七单元第20课,继《资本主义的扩张》之后,旨在突出世界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的奴役和掠夺之上的。面对苦难,拉美和亚洲人民纷纷展开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殖民统治者,也为被压迫被奴役民族指明方向。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知识,一是殖民扩张,另一内容是民族解放运动(拉美和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本节课我很注意利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各种地图,引导学生自行去阅读、分析有关资料和图片,把握玻利瓦尔在整个拉丁美洲获得独立的历史作用,分析出英国殖民者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其给印度带来的灾难。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评析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形成初步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一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能力方面确实得到了一些提高,特别是对殖民扩张对欧洲、非洲、美洲的影响,有着较深刻认识。而且我本人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先看书,对我们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相当重要。 12课 课后反思:

有关新航路的开辟,知识点多,不易梳理,所以我在教学中,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为主线,辅之以地图和文字等材料,使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较好地实现了融能力培养于史实掌握之中。从教学效果看,由于材料的分析说明比较清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引用的关于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两段材料与教材中的内容重复较多,虽然起到了相互印证的作用,但在教学价值似乎不是太高。

第二篇:九上期末数学测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12月份

月考数学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四个答案,其

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否则得0分).

1.下面四幅图是两个物体不同时刻在太阳光下的影子,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B)D→B→C→A(C)C→D→A→B(D)A→C→B→D

2.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

42x-2a+1=0的一个解,则2a的值是【】

32(A)11(B

)12(C)13(D)14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是方程x-7x+12=0的两根,则第三边长为【】 (A)7(B)5(C)7(D)5或

4.一个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为12,高为6,则等腰梯形底边上的一个锐角为【】 (A)30(B)45(C)60(D)75

5.如图是一个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A)(B)(C)(D)

6.下列命题中错误的【】

(A)两对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7.在△ABC中,∠C=90,BC:CA=3:4,那么sinA等于【】

O

(A)

3(B)4(C)3(D)4 435

58.把抛物线yx2向左平移2个单位,然后向上平移4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Ay(x2)24By(x2)24Cy(x2)24Dy(x2)24

9.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为()

A(2,3)B(-2, 3)C(2,-3)D(-2,-3) 1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6-x与函数y=

(x>0)的图象 x

相交于点A、B,设点A的坐标为(x1,,y1),那么长为x1,宽为y1 的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为【】

(A)4,12(B)8,12(C)4,6(D)8,6

(第10题图)(第13题图)

二.填空题:(3分×5=15分)

k

11.若反比例函数y=x的图象经过点(1,- 2),则此函数的表达式是。

12.在一个有40万人口的县,随机调查了3000人,其中有213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在该县随便问一个人,他看焦点访谈节目的概率大约是______________。

13.如图,□ABCD的周长为16cm,AC、BD相交于点O,OE⊥AC交AD于E,则△DCE的周长为。

14.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0,较短的对角线长为6,则它的面积为。

15.将二次函数yx2x3化成ya(xh)k的形式,结果应该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5分)解方程:3x(x2)5(x2)

17、(5分)计算2cos45 +tan30

18、(6分)杨华与季红用5张规格相同的硬纸片做拼图游戏,正面如图1所示,背面与正面完全一样,将它们背面朝上搅匀后,同时抽出两张.规则如下: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电灯或小人时,杨华得1分;

﹣2sin600+|1﹣|

当两张硬纸片上的图形可拼成房子或小山时,季红得1分(如图2).

问题:游戏规则对双方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公平,如何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图1)

电灯

小人

(图2)

房子

小山

19、(6分)如图,斜坡AC的坡度(坡比)为1:,AC=10米.坡顶有一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AB相连,AB=14米. 试求旗杆BC的高度

B

D

A

20:(8分)下图为某小区的两幢10层住宅楼,由地面向上依次为第1层,第2层,…… 第10层,每层的高度为3米,两楼间的距离为BC=30米,现需了解在某一时段内,甲楼对乙楼的采光的影响情况,假设某一时刻甲楼楼顶A落在乙楼的影子长DC=h,太阳光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1)用含的式子表示h,

(2)当=300时,甲楼楼顶A的影子在乙楼的第几层?从此时算起,若每小时增加100,几小时后,甲楼的影子不影响乙楼的采光?(

太阳光

2≈1.414,3≈1.732)

甲楼乙楼

21、(8分)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单价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p(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关系:p1002x.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200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天要售出这种商品多少件?

22、(8分)如图,两个同样大小的等边ABC和ACD边长为a,它们拼成一个菱形ABCD,另一个足够大的等边AEF绕点A旋转,AE与BC相交于点M,AF与CD相交于点N. (1)求证:DAN= CAM (2)求:四边形AMCN的面积,

(3)探索AMN何时面积最小,并求这个最小面积。

A

D

F

B

M

C

E

23、(9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4x

(a,b),(a+2,b+k)两点.(12分)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如图,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的坐标. (3)利用(2)的结果,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OP为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第三篇:九上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二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不是专业的,深感压力,再加上学校对九年级教学十分重视,鉴于此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了解世界古代史的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和历史现象。在能力目标上,通过世界古代史的学习,辩证的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方面,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通过对中外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历史人物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习他们的报国热情和优良品德;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其思想波动幅度大,对于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不高,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向学性,需要老师采取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但是这届学生是我从七年级一直带到现在,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基

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保证及格率是当前最主要的。另外,教材所述知识为世界历史,内容宽泛并有时间的跨度,有中考的任务,在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使所有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西方文明之源,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英法美日俄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及挫折,国际关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等。

四、教学措施

1、细读中考说明,课程目标,进一步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中考脉搏。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4、依据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注意对优秀生培养,定准目标,定期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同时做好绩差生的转化工作。

5、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材施教,努力做到整体优化。注重拓宽历史教育的情感功能,教书育人并重。

第四篇:九上第八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一)》教案

学校:双堠中学

主备人:张安宝

修订人:赵文栋

审核人:赵文栋 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大成就。这一节课以世界古代文字和 三大宗教为核心,展现了人类极为丰富多彩的一面。本课结构也比较简单,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对于古代文字部分比较感兴趣,可以以自学为主,老师适当引导。三大宗教的问题比较抽象,教师应当结合丰富的故事传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联系现实,对学生循循善诱,深化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在印度的佛教,公元1世纪,产生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公元7世纪,产生在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古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基础,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情感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埃及的象形文字,佛教的产生。

难点: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性质的演变与传播。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推广到世界文字也有一个演变过程,进而导入新课。 〖解读课标〗(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内容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局

【扬帆起航 ,自主探究】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预习本课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为题,并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探究的过程。

【应用、落实课标】

师:出示《象形文字》和《罗塞塔碑》。使学生对象形文字有一个感性认识。 生:观看图片,体会古代埃及的文字之所以称为象形文字的原因。

师:请学生阅读第46页的有关象形文字的楷体字部分,了解象形文字的发现过程与解读情况。

生:认真阅读,解决问题。

师:指导学生熟悉正文第一段内容,并结合楷体字部分内容,了解象形文字消亡的原因。

生:了解象形文字比较复杂,主要使用者仅限于僧侣和书吏,一般群众很难掌握。

师:简单介绍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关系,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联系教材,使其了解象形文字对世界的影响。 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师:出示《楔形文字》和罗林生发现铭文的岩壁》指导学生阅读46页左侧关于的楔形文字的内容。 生:通过阅读知道楔形文字名称的由来、产生地点,对楔形文字形成感性认识,了解到成功解读这种文字是英国人罗林生。

师:结合以上的讲述,让学生阅读46页有关写行文历史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其传播及影响。

生:阅读教材,明确问题。

师: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文字的产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生:积极讨论,发表见解。

师: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是什么? 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一)、佛教 教师提问:

1、佛教怎样形成?基本教义是什么?后来如何传播开来?

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佛教形成时的创始者、时间及其地理范围。(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尼泊尔或“古代印度”)

2、佛教为什么宣扬“众生平等”?(种姓制度使得当时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3、运用课件展示47页《佛教教义》图,鼓励学生用英语朗读,然后讨论回答:国王们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佛教要求人们“忍耐顺从”以脱离苦难,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4、运用课件动态演示48页《佛教的传播》路径: 北→中亚→中国→朝鲜→日本

南→斯里兰卡→泰国→缅甸→我国境内傣族地区

(二)、基督教

教师:现行“公元元年”是根据什么传说定下来的?这说明基督教会形成于什么时候什么地区?它的教义中,哪些内容与佛教相似?后来它分裂为哪两大教会?

学生:根据“耶稣出生”的传说,把他诞生之年定为公元元年;基督教会形成于1世纪时的巴勒斯坦一带;其教义要求人们忍受苦难,与佛教相似;后来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三)、伊斯兰教

教师: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伊斯兰教形成时的创始者、时间、地点、主要教义和经典

学生:穆罕默德,7世纪时阿拉伯的麦加,信仰并顺从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古兰经》。

(四)、引导学生比较三大宗教产生的原因,深化学生对宗教的理解。 【反思完善 实践历史】

列出三大宗教的有关图表,让学生填写。

学生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第五篇:语文九上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语文九上《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樊轶珠)

教学设计

《茶馆》是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本文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及矛盾冲突,从中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认清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法学法

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学生整体把握不易理出头绪。因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突出重点,即从戏剧冲突中去理解《茶馆》表现的主题;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味剧中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处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杯在手,海阔天空。自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

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老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第八册的附文《老舍自传》,明确有关要点:

l•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t人民艺术

2•诺言:通俗,有“语言大师”之称。 ’

3•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三、三幕话剧《茶馆》简介

1-学生根据预习说说对话剧《茶馆》剧情的了解。

2.教师介绍要点:

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第一幕,即本文节选部分。

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

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这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

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评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要灭亡的命运。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涪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

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不懂的字词。

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你对文中哪几个人物印象较深?为什么?

3.写了哪些事件?

4.这些事件涉及到中国的哪些社会现实?作者写这些事有什么用意?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看节选部分的影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三、学生质疑,小组交流思考第(一)题中的三个问题

四、提示

1.字词(结合课下注解理解)。

趿拉

珍馐

文绉绉

说媒拉纤

绫罗绸缎

兵荒马乱

比较:

砌 窑 缉

沏 窖 辑

2.请学生回答(一)2题。

要点:共写了26个人。

对于印象较深的人物,让学生讨论,各小组互相补充。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分析作准备。

要点:

a.马五爷施威——洋教势力强大

b、康六卖女——农村民不聊生

c.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d.鸽子之争——有钱人游手好闲

e.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想发展民族工业

f、秦庞交锋——戊戌变法

g、茶客对话——戊戌变法

h.常四爷被抓——暗探密布,社会黑暗 、

i.太监买妻——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

分析: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

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三课时

一、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按照他自己的看法,剧中的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下面我们来分析文中的语言及从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本,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朗读前,教师帮助他们分配好角色。)

2.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要求结合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

3.班级交流。

(1)王利发: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不满现实又明哲保身,是个自私的商人。

表现在:a见谁都请安作揖。b.张贴“莫谈国事”的字条,怕惹是生非。

c.“这点小事用不着您(秦仲义)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巧妙地回答秦仲义的涨房租要求)

d、送茶水给地位低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

(辨析:“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本句是否说明他有同情心?)

e.“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

分析:王利发的语言,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他苦心经营裕泰茶馆,一向委曲求全、圆滑精明,顺应着三个时代的更迭,不断苦心“改良”,在激流险滩中拼命挣扎,以求生存。但是,到头来却是倾家荡产,落个悲惨的下场。王利发的悲剧命运,是近代中国社会小商人、小资产者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他的悲剧一生是对旧中国的血泪控诉。

(2)常四爷:爱国、正直、刚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旗人。

表现在:

A、“反正打不起来!真要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不满富家人为一只鸽子而械斗。)

b.“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痛心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

c.“大清国要完啦!”(从卖女悲剧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讥讽二德子,一针见血。)

e.“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帮助卖女儿的村妇。)

f、“甭锁,我跑不了!”(被捕时毫无惧色。)

分析:常四爷的语言非常简洁,豪爽,还带有侠气,表现他的正直倔强,富有正义感,是《茶馆》中一个爱憎分明、光彩照人的形象。他仇恨洋人,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后也穷困潦倒。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剧本通过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3)秦仲义形象分析:胸怀大志,想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A、“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b.“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在听了学生的归纳后,教师先给予肯定,并分析:秦仲义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尽管他踌躇满志,胸怀大志,幻想实业救国,但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了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4)对其他人物的分析。

导人,其他人物尽管言语不多,但是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实如老舍所说,“三言五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a、马五爷:是一个信洋教、吃洋饭、有威有望的洋奴。

b.黄胖子:媚上欺下,助纣为虐的流氓头子。

c.松二爷: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旗人。

d.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二、体会文中精彩的潜台词

1.导入:潜台词,就是台词含蓄的意思,老舍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就是说,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

2.精彩片段赏析。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的部分。

(2)小组合作探究选段中精彩的潜台词。

(3)小组交流。

(4)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①“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话中有话,戊戌变法使庞太监很不安顿,现在变法已被镇压。

②“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变法失败,保守派重新得势。

③“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威肋秦仲义,说他就是维新派。

④“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⑤“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暗中较劲。

秦仲义和庞太监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潜台词异常丰富,含义深刻。

(5)接着提问:除此以外,文中哪些地方的潜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答案:“你完啦!”——一语双关,暗示清王朝即将灭亡。

3•提问:本文的语言除了个性化,有精彩的潜台词外,还有什么特点?

要点: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朴实、自然、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举例略。

第四课时

一、分析本场剧的矛盾冲突

l•导入:本场戏与一般的戏剧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在班级交流。

多组矛盾冲突:

(1)达官贵人的空虚闲适——孤老头子的沦落街头

(2)老太监娶妻——农家卖女

(3)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维新派的代表秦仲义

(4)假洋鬼子马五爷、二德子——爱国正直的常四爷

3•分析:文中多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正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二、课堂总结

《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以茶馆为舞台,对社会世态进行了展览性的描绘。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了时代的剪影,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读完本剧以后,你对本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等,如果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请把你的见解发表出来吧!

三、知识拓展:结合课后练习题四进行

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经过和结局。

3.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的。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话剧《茶馆》。

2、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茶馆》的文章。可以是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上一篇:教师师德师风材料下一篇:教师生涯感悟随笔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