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2024-05-23

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共8篇)

篇1: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2016级高二(下)期末质量检测

物理阅卷分析报告(2018、7)

【实验题 题号11、12、13】

【评分细则】评分标准与所给答案一致,每空2分,与给定答案不一致的都不得分,12(1)问选不全的得1分。

【答题情况】本次实验题共18分,平均分10.6,难度系数0.59。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考点为(1)应用匀变速推论公式求加速度(2)应用匀变速运动推论及速度时间公式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问题反馈】

(1)推论公式不会,直接将图中位移差当成加速度;

(2)推论公式理解错误,写成了第3个T内位移与第1个T内位移之差;(3)不知如何求第2个计数点的速度。直接将加速度数值填入或者空着;

(4)应用公式求瞬时速度时,计算结果没算完而将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取为0.40,而本题没有有效数字要求。

【教学建议】

(1)加强实验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重点问题的落实,理解;(2)重视学生的实验数据运算,提高其数学运算能力。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考点为实验过程中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两分力的大小、方向等实验注意事项的考查。

【问题反馈】

(1)第一个选择选不全,漏选B,第二个选择错选C;(2)学生第二个选择不知道从力的图示角度进行判定。

【教学建议】

重视实验过程教学,要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考点为(1)对实验原理的考查及理解

(2)对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考查及理解

【问题反馈】

(1)选择漏选C,最后两个加速度的空不明白原理而填错;(2)两个质量m、M不区分,错将m写成M;

(3)没认真审题,题中问的是加速度值而学生填成了坐标值;

题中为挂钩码质量为m时的加速度,而学生还用横坐标F表示重力mg。【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实验的基础教学,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2)注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题号14】

【试题分析】本题以最近比较热门的足球世界杯为载体,着重考查了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用和追及相遇问题的多过程分析,以及刹车问题,本题难度不高。

【评分细则】第一问按答案得分,也可以直接用速度位移公式,公式2分,结果1分。第二问计算队员加速段位移,按答案得分,或者直接用速度位移公式,加速段共2分,匀速段2分,最终结果1分。

【答题情况】本题满分8分,平均分5.31分,试题难度0.66。【问题反馈】

(1)结果为5.25s的学生,认为足球先停下来,然后队员先加速、后匀速追上足球,不能按实际情况分析问题;

(2)结果为4s的学生,认为队员在加速段追上足球,没有达到最大速度,直接用位移公式相等得出答案,思考问题简单化;

(3)分析加速段时,没有计算足球的衔接速度,直接用初速度12m/s,导致错误。【教学建议】

狠抓基本功,让学生熟记基本公式,画好运动过程示意图,一轮复习中适当训练一些多过程题目,提高解题能力。

【题号15】 【试题分析】

以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为主的,另外,考查胡克定律及运动学的过程分析,并且虽然运动时较为熟悉的匀变速运动,但由于其中各个力相应的发生变化,各个力的变化情况需要学生分析清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题情况】本题满分10分,平均分在2.044分,试题难度0.2。整个二卷中得分率最低!【问题反馈】

(1)学生过程分析不明确,导致各个力的情况不清;

(2)研究对象不清晰,导致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中质量表示的混乱;(3)第(2)问中没有分析出哪个状态对应力的最小值;

(4)学生很多的表示结果用力F表示,没有认识到F是个变力。【教学建议】

(1)牛顿第二定律对于变化过程的分析还需要加强;

(2)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书写的规范性,学生普遍书写太乱;

(3)强调研究对象的选择,列方程必须针对所选的研究对象;(4)加强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教学。

【题号 16】

【试题分析】该题以空间飞行器为载体考查学生受力分析、正交分解、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等知识的运用,本题在考查加速度方向上正交分解的使用比较有区分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较好的鉴别效果。

【评分细则】

(1)严格按评分标准给分,但有些学生在正确受力分析后,利用几何关系和余弦定理也能得到正确答案,同样也给满分。

(2)基本按照答案的评分标准给分,学生能分析出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得3分,利用运动学公式得出答案2分。

【答题情况】本题满分10分,平均分3.04分,试题难度0.30。

(1)学生在受力分析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水平方向正交分解,导致没有得分;

(2)有些学生虽然解题结果正确,但解题过程胡乱涂改,公式划了又改,卷面很不整洁;(3)有的学生使用了数学方法来解决该题,但是过程复杂,运算量很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4)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审题不清答题无采分点和甚至直接是空白卷。【问题反馈】

1、正交分解法在有加速度的情况下一般按加速度方向建立坐标轴,平时没有深入训练;

2、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受力分析直接罗列公式或者直接空白没有答题,很显然,学生做到该题是,要么是时间不够用没有理解题意,要么就是读题时不认真,答题意志力平时训练不好;

3、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不熟练,很多学生使用了余弦定理来解决第一问的合外力,但很意外很多的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时间不够,学生仓促计算,结果很不理想。

【教学建议】

1、教会学生认真审题,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抓准有用信息,在平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指导学生注意答题规范,有些学生明显的会做,但是因为写错了符号、写漏了公式等导致作答丢分;

3、教学过程中注意物理思想的传授,比如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题号17】 【试题分析】

本题借助于板块模型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图像问题。主要考查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的动力学解决物理问题,以及隔离法受力分析。

【评分细则】

1、第1问中求得物块与木板的加速度各得2分,求得物块与木板的速度各得3分。共6分;

2、第2问中5段图像每段1分(坐标错误不得分,不用直尺作图不得分),共5分。求得物块距离得1分,木板的距离得2分。共8分。

【答题情况】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4.6,难度系数0.33。

1、对木板的受力分析出错,对摩擦因数µ1与 µ2没有区分;

2、作图不规范,没有用直尺作图,拐点坐标没有标注清楚;

3、过程分析、受力分析不清,致使图象画错;

4、解题速度慢、但不完题,或因时间紧答题很草率。【问题反馈】

1、审题能力、运算能力、解题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规范解题的意识不强,有些同学字太小、图像画的不清楚;

3、符号用语不够严谨,速度与加速度的单位出错。【教学建议】

1、强化审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定时训练与规范训练;

2、平日教学注重精讲精练、注重拓展与变式,注重计算题规范书写与科学用语的训练;

3、强化纠错总结、反思与梳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4、注重知识的系统总结与梳理。

篇2: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一、概况

本次考试书面表达题设计难度适中,话题贴近生活,提示清晰,学生易于上手。从批阅的情况看,整体得分情况较好,平均分15.25分,多数学生的成绩集中在15---18分。

二、存在问题

(一)谋篇布局方面

1.不会读图

部分学生在读图方面缺乏训练,以为读图就是把图画解释一遍,没有把“助人为乐”的主题表达出来。如:有的学生这样说:The picture shows: there are two hands, one hand holds a rose , this hand offers another hand a rose…

2.不会承接

书面表达题的开头提示的很好,命题者希望学生用句式:Some people think…, others…,但许多学生不去看,只顾自己写,如:As we can see in the picture, 因而出现了和提示语不承接的现象

3.不会分段

在表述上,部分学生缺乏层次感,不去参考提示,思维混乱,意识流,特别在叙述自己如何帮助别人方面,有的不着边际。

(二)语言使用方面

1.试图使用生疏的句式和不熟悉的生词造成错误

如:while you help those people are same as to help you

I think the word is very truth.2.手错误语感和语流的影响造成错误

如:As the picture is show,from helping others, we can find happy

it is happiness to help others…

三、相关建议

(一)继续加强漫画、图表、图表加文字提示说明题材的书面表达训练,使学生做到:

1.会识图,看懂图,不误读

2.有计划,有措施

3.对症下药

4.模板训练特别重要

(二)抓实一轮复习,以此带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做到:

1.重点词汇活学活用2.重点句式举一反三

3.延展话题每天训练

(三)加强书面表达的专题和规范训练,减少学生因随意性的盲目失分

1.让学生看到作文题就想到模板

2.看到提示就想到自己熟悉的词汇和句式

篇3: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例1近期以来, 大蒜和绿豆的市场价格离奇攀升, 网民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以绿豆为例, 5月上旬的市场价格已达16元/千克.市政府决定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调进绿豆以平抑市场价格.经市场调研预测, 该市每调进100吨绿豆, 市场价格就下降1元/千克.为了既能平抑市场价格, 又要保护豆农的生产积极性, 绿豆的市场价格最好控制在8元/千克到10元/千克之间 (含8元/千克和10元/千克) .问调进绿豆的吨数应在什么范围内为宜?

失误诊断:许多考生运用“方程”模型, 通过建立两个方程来解决此问题.也有考生漏写了相等的情况, 从而将不等式组错误地列成.本题要想拿满分, 按照评分细则, 一方面要找准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即不等式组, 否则不给分) , 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单位.为了化解单位上的障碍, 可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来处理, 如“设调进x百吨绿豆”, 则所列得的不等式组就很简洁:.解此不等式组就容易多了, 答案为调进绿豆吨数在6百吨到8百吨之间为宜.

复习启示: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 应注意选择的数学模型要恰当, 要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在复习中, 要通过对这类问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进行体验, 深刻反思, 内化为经验, 从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采用恰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在寻找问题的解题途径时, 我们常常采用逆推的方法来思考, 必须注意逆推思考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逆的.

例2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与x轴交于A、B两点. (1) 略; (2) 如图, 设点C为该二次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一点, 直线AC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 试证明线段BD被直线AC平分, 以下略; (3) 略.

失误诊断:假设线段BD被直线AC平分, 交点为M, 则S△ADM=S△ABM, S△CDM=S△CBM, 所以S△ADM+S△CDM=S△ABM+S△CBM, 即S△ADC=S△ABC, 因此直线AC将四边形ABCD的面积二等分, 所以假设是成立的, 即线段BD被直线AC平分.初看本题的解法很简捷, 具有创造性, 但仔细分析就可发现其中的问题.它采用的是逆推法, 而采用逆推法的关键是每一步都必须可逆, 但由S△ADM+S△CDM=S△ABM+S△CBM不一定能得到S△ADM=S△ABM, S△CDM=S△CBM, 即这一步不可逆, 所以此证明是错误的.正确的解法是:

方法1:作DG⊥AC、BH⊥AC, 设AC交BD于点M, 如图, S△ADC=AC·DG, S△ABC=AC·BH.∵S△ADC=S△ABC, ∴DG=BH.又∵∠DMG=∠BMH, ∠DGM=∠BHM=90°, ∴△DGM≌△BHM, ∴DM=BM, 即线段BD被直线AC平分.

方法2:设AC与BD交于M点, , 所以S△ABM=k S△ADM, S△CBM=k S△CDM, S△ABM+S△CBM=k S△ADM+k S△CDM, 即S△ABC=k S△ADC.又S△ADC=S△ABC, 所以k=1, 线段BD被直线AC平分.

复习启示:解题中“会而不对”的现象欺骗性很强, 不易被发现.在复习中, 我们要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 学会正确思辨, 增强免疫力.

篇4:期中、期末考试数学试卷评讲策略

一、结合学情,研究试题

阅卷前,教师要在认真解答试题的基础上,分析试题的结构、考查的范围、知识点的分布以及考查的重点、难点等。结合阅卷情况发现学生在知识、方法掌握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明确在后期教学工作中需进一步巩固、充实、完善、加强的地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统计分析,找准问题

在试卷评讲前,教师要借助电脑对学生答卷各题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还要收集客观题卷面答题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及卷面答题信息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比如概念不清的有哪些,审题不清的有哪些,方法不当的有哪些,运算不准的有哪些,解题不规范的有哪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评讲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评讲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因。同时还要关注少数学生的特有错误,为后面的个别指导做准备。

三、试卷评讲,突出重点

1.讲概念辨析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并不是学生完全不会导致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不透导致的。例如,学生在运用算术平均数大于等于几何平均数这一公式解题时忽略取等号的充要条件,轻者造成失分,重者会导致结论错误不得分。所以,在评卷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率较高的概念进行重点辨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讲错例、错因

讲评试卷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难达到预期效果。讲评试卷前教师要认真查阅每个学生的试卷,分析各题的错误率,弄清那些题目错得多,错在那里,找出错误的症结。集中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展开错因分析,既能弥补学生知识、方法上的缺陷,又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讲考题的拓展、延伸

考题大多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由于部分题的情景变换,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因此、培养学生应变和方法迁移能力很重要。所以、在评讲试卷时,教师要对重要题目进行引申,从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合理发散,对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结论进行衍伸和扩展,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力。

4.讲解题思路和规律

在考试中,有些学生会对一些题型出现解答不稳定的情况、时好时坏。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对规律的总结不够到位。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评卷时需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哪里,解题的常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有哪些规律性东西需要注意,结合学情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5.讲解题技巧

数学考试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小做、大题巧做。选择题、填空题解答准确、快速是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灵活运用筛选、特值、图像、估算、计算、推理、验证选项等多种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简答题解答规范、完备是关键。在審题时,要引导学生做到常规解法与技巧权衡选择,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注重对细节的处理,防止不必要的失分。

6.讲答题规范

对简答题的解答要引导学生从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的清楚以及准确方面做好自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培养学生养成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把卷面整洁做为基本要求,让学生养成在卷面上不乱涂乱画、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篇5: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1.整个考试过程由周顺聪、吕加文负责每场考试的场外巡视和场外监考,并处理整个考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存在问题。

2.由王庆辉、陈宝金负责分发及回收试卷,由王庆辉负责试卷的保密、保管工作,陈宝金负责司铃。

3.考室安排:本次考试初

一、初二设十三个考室,安排在二楼(7-13考室)、三楼(1-6考室);初三设十二个考室,安排在三楼(1-5考室)、一楼(6-12考室)

4.考试安排要求和说明:

(1)请初

二、初一年级各班班主任在1月21日晚、初三年级27日上午,到班级强调,要求学生将学习用品一律带离考室,并把书桌反向面对讲台,考试期间禁止带计算器、手机进入考场,出现一律没收。

(2)请各班班主任强调学生在考试之前作好准备,在考试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上厕所的学生必须由场外教师陪同前往,否则一律不准离开考场座位。请班主任强调提前交卷的考生不准在走道上逗留,应立即离开教学楼。

(3)监考教师要求提前15分钟到二楼(初一初二考试)教师办公室签到,并领取试卷和该考室学生座次表,并立即进入考场,核对该生座次是否吻合,发卷后,要检查学生是否写上学号和姓名,并按照考场纪律严格监考,正式开考史地生1小时后,语文考试2个小时后,其余科目1个半小时后方准学生交卷,交卷时注意强调分级交卷,不能出现年级混乱或者试卷倒装的现象,考完后把分好级的卷子密封装定好和该考室的座次表一起交回。

(4)监考教师纪律要求:正式开考后,监考教师迟到10分钟以缺旷记,缺一场监考记为缺2节课,迟到、缺旷执行教职工考勤制度中的相关管理规定。在场内,监考教师忠于职守,一前一后,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不做试题,不聚集一起聊天,不随意离开考场,不打瞌睡,不阅读书报,不在考场内外吸烟,手机一律关机,单人监考的必须有人顶替监考后方能上厕所。如有违反考试纪律要求的按缺旷处理。

(5)①初一初二年级考试期间学生仍然为6:30起床,6:40早读正常进行,22号7:05早读正常进行,23、24日7:05早读不在进行;午自习、晚自习都正常进行;②初三年级考试期间学生7:00起床,7:20—8:20在教室上早自习,其余各段自习正常进行。(6)晚自习安排:①初一初二年级考试期间的晚自习老师按晚自习表进行,但学生复习第二天考试的科目,21号第一节班会,第二节语文、第三节政治;22号初一年级第一节数学、第二节历史、第三节生物,初二年级第一节数学、第二节历史、第三节物理;23号初一年级第一、二节英语、第三节地理,初二年级第一节英语、第二节地理、第三节生物。第二天有考试科目的老师如果没有其他班的晚自习也可以到教室辅导学生。②A.初三年级24号下午放学后学生离校,26号回校上星期四的晚自习,27号上午上星期五上午的课;B.27、28、29号的晚自习由第二天考试科目的老师辅导。27号第一节英语、第二、三节物理;28号第一节语文、第二、三节数学;29号第一节化学、第二三节历史。请考勤员按时考勤,请班主任强调各班晚自习纪律。

(7)在考试时间上请各监考教师注意看监考科目与时间,英语考试科目请各英语教师自带自己的录音机娜姑中学,以便听力考试。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阅卷安排

一、阅卷分组安排

(一)语文、政治、历史 组长:吕加文

成员: 刘自辅 毕金明吕加文陈丽娜 吴兴吉 刘兴萍 杨兴富王明玉周桂

花易思金刘礼明 左雪梅郑炳芳赵忠尧吴叶春朱 琼陈兴华苏锋

谭朝东

阅卷地点:教学楼174班教室(二)数学、物理、化学 组长:周顺聪

成员: 陈惠玲张琼詹继成朱惠秀李会萍 王云梅李加林谢崇艳龙白清 张会华邓兴党周顺聪刘开玉黄良东许兴光乔文荣缪丽 陈亮黄加万

阅卷地点:教学楼175班教室

(三)英语、生物、地理 组长:刘桂锦

成员:刘桂锦邓金翠 陈宝金 徐漫宇钟文国 王开兴张兰琼张兰艳余朝泉 王义陆章荣飞朱发荣 李加仙付正妍赵萍李顺发朱金贤王东

阅卷地点:教学楼177班教室

二、阅卷时间

1.初

一、初二年级24日晚开始阅卷,阅卷具体时间为晚上7:00——11:00,上午08:00——11:50,下午2:00——5:20。请各组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初三年级考完一科后即可安排本组教师阅卷,时间地点如上。

三、相关要求

1.本次阅卷分为三个大组流水阅卷,阅完一科后方能进行下一科的阅卷工作。2.本次阅卷统一时间、统一地点,不能把试卷带出阅卷办公室私自阅卷。

3.各组在阅卷前先统一评分标准,各组组长要周密安排,确保阅卷工作顺利完成。要考虑每个小题的分数该如何标。

4.阅卷教师各自负责所改内容,谁出错谁负责,阅卷时,如果学生有答错和空白时,必须打上“Ⅹ”,学生答对时打上“√”。

5.试卷阅完后每科成绩在统分时要进行复查,复查后再取封,登分时至少要两人进行,任课教师不登自己所任年级的成绩。登分时把各班卷子分回原班,最后返还任课教师,统分时只填一份登分表,由组长签名后再把统好的成绩交李青山老师。最后班主任找李青山领取各班各科成绩。

6.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履行阅卷职责,认真阅卷,认真复查,试卷启封后,不得进行修改(包括分数加错)。在阅卷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将追究阅卷教师的责任。

7.各组要及时把阅卷过程中发现的试卷装订错误的情况及时记录并交教务处。

8.由王庆辉负责试卷的保管及成绩的上报工作。由李青山负责成绩的输入汇总工作。

四、生活安排

篇6: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语文阅卷报告

主观题得分统计

文学类文本第8题(安丘阅卷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文选材很好,文章很有时代性,结合文本设置本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试卷第8题题目“小说中刘老三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参考答案:

①生活贫困。茅草房年久失修,妻子有病,年年吃救济。(2分)②勤快,老实。领到牛后忙碌一天搭圈,夜夜守圈。(2分)

③见识短浅,没有主见。面对村人的讽刺和闲言碎语难以承受,不懂脱贫之道,最终把牛卖掉。(2分)(2)评分标准:

题目要求的核心词是“人物形象特点”,所以,赋分的关键词分别是“生活贫困”、“勤快,老实”(答成“憨厚”酌情给分)、“见识短浅,无主见”(答成“考虑当下,听信别人意见”酌情给分)。(答成“善良、天真、贪婪、易满足、随波逐流、急于求成”等不得分)。

(3)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题干要求的“简要分析”遗漏,如:

②要点层次不条理,概括能力差。如下面的考生答案,多次就“老实、朴实”一个要点重复归纳。

③部分学生未遵循“怎么问怎么答”的做题原则,先分析后概括人物特点,易被阅卷者忽略后丢分。

④答案不分条,阅卷者很难第一时间找准要点,易丢分:

⑤大部分考生答案中“生活穷困”这一要点未答出,这说明在做题中,考生忽略了“牛来之前”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实属可惜。(4)备考建议:

①立足读懂原文。借助文章有效信息,结合小说情节的变化,有效把握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特征,同时要理解文章主旨,明白作者意图,利于准确有效答题。

②进行有效的小说人物形象题目变式训练,明白题干要求,组织答案有针对性,层次性,表达准确全面。

③结合训练过的题目,学生反复推敲标准答案,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④答案要分条,书写要认真规范。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

(青州阅卷组)

一、原题再现

1.题目:小说以村主任“呵呵笑着说,牛在坡上吃草呢”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2.答案:①间接表明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增强了讽刺意味,深化了主旨。②照应文章标题,首尾圆合,使结构更严谨。③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④表现了村主任乡村官员式的狡黠,丰富了人物形象。(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二、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好处,属于作用类题目。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结尾的特点,分别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读者等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采点分析,难度系数适中。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92分。

三、评分标准

1.从小说主题、结构、读者和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答出一个方面2分。2.只罗列关键术语,如深化主题、丰富形象,缺乏具体内容支撑的,每项扣1分;分析内容明显错误的,扣1分。

四、存在问题

1.只答套话、术语,没有具体的内容分析。

2.要点意识不强,答案缺乏条理性。或不会分条作答,或分条作答,但多条实为同一角度的内容。

3.多数学生不会从人物角度作答,而能从人物角度作答的要么把人物指向刘老三或局长,要么说村主任虚伪、阿谀逢迎,对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不准确,此点皆不得分。

4.有的答成了结尾的特点,许多学生答欧亨利式的结尾。

5.部分学生答非所问。

6.部分学生卷面书写较乱。

五、教学建议

1.多在阅读基本能力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本的能力为主,以组织答案的方法步骤为辅。做对题靠的是阅读能力,少失分靠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

2.做题训练时,要教会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训练从四维角度鉴赏小说。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问啥答啥。根据赋分,分条作答,向规范要分数。

文言翻译12题(诸城、临朐阅卷组)

一、评分细则

1.“诸子”翻译成“几个儿子”“诸位儿子”“各位儿子”都对。“并弱”,“并”和 “弱”都要翻译出来,只翻译一个不得分; “弱”翻译成“年幼”“幼弱”“弱小”都算对。“不令”翻译成“不贤能”“不好”都行。“属意”翻译成“继承帝位”“继承大统”都对。

2.“莳”翻译成“种植”“栽种”。“置”翻译成“栽好后”“放在一边”都对。“天者全”翻译成“天性保全”“天性齐全”“天性保留得很好”都对。“性”,翻译成“习性”“本性”都对。“得”翻译成“实现”“具备”“表现出来”都对。

3.关键词语翻译正确,但全句意思有明显理解错误,则有该关键词的句子不得分。

二、平均分

1.得分点一:1.88分(满分5分)2.得分点二:2.17分(满分5分)

三、存在的问题

1.不能根据文意进行理解,基本的推断能力不足。如“诸子”理解为“诸侯”

又如“属意与攸”翻译成“想让司马攸做太子”,不知根据“武帝晚年”、“恐其为嗣”等翻译成“继位”。

2.不能根据所学灵活变通。如“令”,学生学过“令尊”“令郎”等,但不知“令”的含义。

3.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不足。如“莳”“置”的翻译。

四、教学策略应对。

1.文言知识要扎实掌握。不能因为新高考不直接考查实词、虚词就放松要求。本学期时间极为紧张,所学内容巩固时间不足,建议假期对重点篇目回顾复习。

2.平时知识讲解要到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本次考试中“令”的意思,应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含义,学生只知 “令郎”是对人儿子的尊称,却不知“尊”从何来。

3.知识迁移能力要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段、语境进行合理推断、理解。要进行多维思考,选取最合理的一种。不要单项思维。

诗歌鉴赏第14题(高密阅卷组)

1、审题不清。

①分析情感,很多学生分析了表现手法及技巧,喧宾夺主。

②分析末四句情感,很多学生却回答了前四句旅途艰难、环境艰苦的问题。

2、内容理解不透

①诗歌中“闻道泰阶平”,仅关注了注释中“天下太平”的解释,但并未与诗歌本句内容发生联系,没有理解出天下太平得来的原因,因而大部分考生都未答出情感的第二点“实行德政”。

②不从文本出发,根据自己对作者的了解牵强附会,得出诸如“怀才不遇”之类的理解。3.答题不够规范

①书写潦草,不分点不分条 ②要点重复,语言啰嗦 建议:

1、继续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在书写、分条、确定得分点上加强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利用自己能看懂的字句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审读题干,审出答题思路;注意思考注释与原文的联系,挖掘有效信息。

名句默写15题

(昌邑①阅卷组)

一、阅卷标准

本题共有3个小题6分,每小题考查2句,每句1分,错一个字则该句不得分;此外,答题的顺序不对也不得分。

二、阅读情况

本题有近一半的学生得了满分6分,得4、5分的也不少,少数学生得2、3分。

1.第(1)小题考查的是《氓》,不在新课标范围之内,因而无论学生写上没有、写的对错,都得2分。

2.第(2)小题考查的是陆游的《书愤》,其中表明自己大志落空、人已苍老的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错点主要在以下几个字:“衰鬓”写成“双鬓”“蓑鬓”,“已”写成“以”“己”。

有个别学生没写上,或是写成其他篇目里的句子。

3.第(3)小题考查的是《论语》中的句子,子夏认为只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德就在其中了。

出错点主要在以下几个字:“志”写成“智”“之”,“问”写成“闻”,“近”写成“进”。

有不少学生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写在一个空里,这样是不得分的。

三、教学建议

学生名句默写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背诵不扎实,不理解文本,个别学生会出现笔下误。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理解领悟能力。平时学生背诵时,必须是循环式向前滚动的,不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老师在检查时需采 8

取多样化形式,诸如集体背诵、个别检查,口头检查,尤其是注重书面落实。老师在检查时,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回答,而不应是一味地让其背诵文本。无论怎样,关键还是学生的识记书写水平。

传统文化16题(昌邑②阅卷组)

1.阅卷标准:第一空必须答出“理性”“客观”或“公正”判断,只答“对事物的判断、评价”不得分;第二空,除了齐家,家庭和谐也可;第三空,答社会风气、百姓言行、百姓好恶都行;第四空,答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统治天下、执政都可以。

2.答题情况:第一空基本不得分,缺少理性、客观等关键词;第二跟第四空得分率高,第四空仅次于第二空;第三空错误答案集中在下属的行为、百姓(生活)的好坏。

3.教学建议:传统文化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让学生自读、自学的基础上,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服务于考试,更要重视它的现实教育意义。

语言运用20题(市区①阅卷组)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第一空和第三空失分多;第二空答得好,基本不失分。平均分4分。

2.评分标准

第一个空按照“宜宽不宜严”的原则,第一个空只要学生写出“很多节气大小相对或有联系”的意思即可得分。该题整体得分情况,满分很少,1分、0分居多。

(1)写成节气是反义词,节气是分大小的则不得分。如“有多对反义词,每个节气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有些节气是有与之相反的另一个节气、节气分为一大一小”等不给分。

(2)若没有出现“很多节气、不少节气、有一些”等表示范围的词,而是写成“都、所有”等扣一分。如“都有大小的两个节气相对、节气都有大小相对、每个小节气都有对应的大节气”等。

(3)只出现“对应、关联、相对”而没有“大小”等字眼扣一分,反之亦然。如“很多节气的名称是相对应的、许多节气的名称是有关联的,很多节气是以小和大命名的、很多节气都是以小大开头的、很多节气有大字和小字”等。

(4)若写成“节气之间是递进关系,节气是由小到大演变,节气之间是有一些规律的”等不得分。

第二个空,本题满分很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注意上下文的衔接,答成“应在大满节气之前”。不得分。

第三个空,该题整体得分情况,满分很少,1分、0分居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注意前后文的因果关系,前文是问“可是小满之后是芒种,并没有大满这个节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所以后面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节气中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而很多同学答成了“用芒种代替了大满,小满后的大满便改为了芒种,基于传统文化的考虑就把大满删除了”等,这样不得分。

3.存在问题

(1)抓不住材料的中心话题,理不清上下文句的关系。(2)个别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简明”“连贯”,导致无处下手。4.教学建议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实际考的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具体推导时,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此外,还需注意补写语句的位置。

第三,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语言运用21题(市区②阅卷组)

试卷21题是名著阅读题,考点涉及“整本书阅读”——《雷雨》《巴黎圣母院》,二选一答题。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答题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问题一,人物身份混乱导致人物关系混乱。如误把周萍混淆成侍萍或四凤,误把鲁大海混淆成周朴园或鲁贵,更有甚者,通过人名来猜测人物性别,不知所云,乱答一通,“周繁漪”之类的称谓屡见不鲜。

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阅读不深入甚至根本没有进行阅读。

问题二,审题不明确。选择多个人物同时分析,更有甚者,选择备选人物之外的人物进行分析。人物名字的误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审题不仔细问题。

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粗粗浏览,匆忙做题。

问题三,答题语言不准确。最突出的问题是答案基本是抒情性语言却不涉及情节,语言很美,内容没有。其次,学生的书面语表达掺杂了过多的网络用语,表达不清,如“女主”等流行语的使用。

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的表达存在问题,甚至没经过阅读不知道情节。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1.将阅读进行到底,落实到位,引导学生会阅读。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提升审题意识,细审题。3.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言表达的训练,精表达。

作文阅卷报告

(昌乐、寿光、市区③阅卷组)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①“给”,意蕴丰富。有一种“给”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一种“给”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一种“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一种“给”是“呼尔而与之”……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以“给”为主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①引用名句阐述“给”的意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侧重“给”的内涵,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侧重对“给”的回报,即如何对待他人的“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侧重“给”的方式,“呼尔而与之”侧重“给”的态度。所有材料都可从怎样“给”这一角度立意。学生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即符合题意。

材料②阐述的是“给”的度,可以确立“给也要适可而止”“给亦有度”等观点;如学生抓取材料中的“取得”一词,从“给予与取得”角度立意,也可。

二、评分基本要求

1.本次作文基准分为45分。

2.本次作文大的论述范围是“给”,确立的观点一定在这一大范围之内,这是一基本原则与前提;如脱离该论述范围,只抽取一个概念进行阐释,如不谈“给”而通篇只谈“奉献”等,建议不超过45分。

3.一类卷:60--53分;比例:10—15% 内容:①在“给”的论述范围之内,能够综合立意,能够结合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论述,角度清晰,观点明确。

②有辩证性思考,有辩证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的讲道理,结构清晰。③充实,能逐层深入或平行两层以上,有深度梯度的展开论述。

形式:文体特征鲜明规范,议论文不能大篇幅论据排列,行文流畅有文采。

3.本次作文不限文体,如写记叙文、散文,只要中心明确,扣紧材料主题,请合理按等

级评分。

4.只写标题,给2分;字数不足: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的,25分左右;200字以下的,15分以下。

三、作文存在主要问题

⒈审题不准,没有把握材料核心论题。本次作文大的论述范围是“给”,确立的观点一定在这一大范围之内,这是一基本原则与前提;有的作文脱离该论述范围,只抽取一个概念进行阐释,如不谈“给”而通篇只谈“奉献”等。

学生对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理解没有问题,从“给予、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不是索取”角度立意,但是对“投之以木桃”的理解,四分之三的学生理解成陶行知的话语,所以,行文中强调了“投”而忽视了“报”。

对《拿来主义》的这段话的理解的偏差,没有读懂鲁迅先生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否定意味,所以立意时,还是强调了“奉献”。只有极少量的同学论述了不但要“给予”,还要“索取”“回报”。只是给予,会让对方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接受来自对方的援助而不懂得回报感恩,例如父母之于子女等。

⒉文体特点不明确。在议论中有大段的叙例,语言不简洁,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⒊议论文有部分同学不能深入分析,形不成纵深分析议论,采用并列式只在一个层面絮叨。

⒋思辨性分析意识不强。

⒌书写杂乱,不注意卷面。标点使用英式标点。

四、教学建议

⒈强化文体意识。论述类、叙述类、散文类要有一定的区别。

篇7:高考数学阅卷心得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3年湖北高考的数学阅卷工作,期间感慨颇多,现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阅卷程序简介

阅卷教师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中学教师。阅卷流程是:评卷、仲裁、质检,确保了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每个阅卷人员都有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凭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阅卷的总量,平均速度,有效度,仲裁率等各项指标在网上都有实时跟踪,这增加了阅卷的透明度。每份答卷至少由两名人员评分(双评),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人员不是固定组合,由电脑随机派送,若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2分),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如果两人所给分数超出2分,由第三个人重新评阅(三评),再不一致就由题组长裁定,最后给定分数。每个解答题一般有二至三问,一问一个得分,阅卷人员必须熟练地牢记评分标准,不能凭想当然、随意判分。这样,可以避免较大失误,相对来说,评分更加公正准确。

二、阅卷给分原则

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被要求先进行试评。首先由专家组讨论制定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并进行细化,把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在实际阅卷中,只要是评分细则认可的,符合专家组合议认定的得分点,就可给分。但也只有见到认定的这些踩分点才给分,否则写得再多也无用。

三.阅卷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文科第22题和理科填空题的阅卷工作,结合自身的阅卷,我觉得广大考生有必要注意把握以下答卷技巧:

1.注意答题序号和位置。关于填空题答错位置的情况,规定填空题中如果调换了两个题目的顺序,是不会给分数的,就算错误了。这包括 同一个题中有两个空,如果填写顺序反了,也算错误,不能得分。

在解答题中,如果将题目位置答错或者随意更改题号,按规定,阅卷老师需要做提交处理,提交到该题的题组长处,再由组长调出该密号所对应的试卷的全卷,找出答错位置的部分,进行单独评分。

2.板面设计要合理,重点要突出,答案要抢眼。叙述以踩点、清晰、简洁、工整为佳。不少学生看到卷面空白的地方还比较多,开始答题的时候写得比较松散,但越是写到后面越发现写不下,也知道不能写到指定区域的外面,就画一箭头把步骤带到有空白的地方,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过程板书极其混乱,这对自己的得分非常不利。另外,书写只要能看得清就行,对于那些写得比较差的同学,也不要过分担心,评卷更关注答案的内容而弱化了外在的形式,即使卷面偶有涂鸦处也并不会对阅卷者的视觉产生多大的负面冲击力,偶尔写错了,一笔横划过去也未尝不可。当然,还是书写的规范清楚的好,那样一定不会吃亏,如果写的太乱,即使做对了也可能得不到全分,如本题你只做了第一小题,并且做对了,阅卷老师可以给你6分也可以给你4分,这都是有效的,如果写得太乱,可能就会吃亏。批考卷本来就很累,解答题中找答案、找步骤是批卷老师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幻想“是金子都会闪光的”,批卷老师会大浪淘沙一样把你真知灼见的答案和过程找出来。怀着这样的想法的考生,最后就有可能会失望了。很多阅卷老师和我一样,特烦涂涂改改、卷面混乱、特别是涂改以后,还在原来答案处上方再写细小的字作为答案的卷子,这就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卷面清洁,要改就泾渭分明地改才能有效增加批卷老师的印象分。

3.答案重于过程,减少评卷老师在你试卷上停留的时间。为了提高速度,阅卷者眼睛迅速浏览,大脑快速判断,手指不停地点击鼠标或敲 2 击键盘,在短短的几秒中让一份试卷滑过。这就提醒考生在答题中必须将答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步骤,写在指定的位置。只有答案错误时,阅卷老师才不得不看你的解题过程,再去找得分点。本来可能就是最后一步的答案错了,但老师一细看,可能问题就来了。很多试卷是经不起细看的,笔误啊,步骤不完整啊等等,可能都会扣分,而如果答案没出问题,可能老师不会细看,也就发现不了。

4.阅卷时特别强调知识点的把握。解题过程中,一些计算的具体细节可以不写,但是关键的得分点的步骤必须要有。这一点,高考阅卷和平时不一样,给分给的比较细,比如2013年湖北卷理科立体几何体题总分是12分,评分时就有12个给分点,一个点1分,所以得满分的人很少,大部分会做的人都要扣掉2分左右的步骤分。

5.遇到难题时,不管对与错,大胆往前做。今年的最后一题第一问应该是容易题,一般的学生应该都能得分,实际上很多人因为没有时间得零分。第二问特别难,几乎所有的同学不会做,但只要联立解点,还可以的2分,合计得7分。建立等量关系,可以得10分,猜想出结论可得11分。

6.尖子生要有高分意识,但不能具体到多少分。因为最后一题太难,得8分以上不多,一题做不出来,影响考生心态。

顶格横排左对齐,简洁完整要清晰。狠抓基础保成绩,分步解决克难题。

篇8:期末考试数学阅卷心得

Excel是Office软件包的组件之一,具有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图表设计等诸多功能,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办公中常常只用到Excel最基本的功能,如:数据输入、格式设置、函数计算、排序筛选等。实际上,Excel还具有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如投资决策分析、经济订货量模型分析、最优化问题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分析等,这些分析工具经常运用在经济统计、金融会计、生产管理、营销物流等各领域。据统计,80%的全球500强企业都在工作中使用到了Excel的这些深层应用功能。

在财经类院校中,为经管类的学生开设的有关Excel深层应用的课程,讲授的就是Excel在经济统计领域中常用的这些分析处理功能,这也是财经类院校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能够真正考核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减少人为判卷失误,提高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发展和教学需要,研究和实现了基于该课程的考试和阅卷系统[1]。

2 设计思想(Design philosophy)

本系统开发主要分为:后台数据库、前台管理界面和阅卷系统三部分。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能够根据组卷方案要求,按照题目难易程度的不同和各章节题目数量的不同,自动组成一份试卷,并监管整个考试过程,对考试后的答卷自动阅卷批阅出考试成绩,最后可根据考试成绩按照整体或班级等不同角度进行成绩分析。

考试系统还借鉴了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的经验,为有效避免单项选择题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在考试时首先进行单项选择题的考试,这时屏蔽了计算机中其他应用程序的使用,并且只能使用鼠标进行选项的选择。一旦结束单项选择题的答题进入操作题时,将提示学生不能再次回到单项选择题的答题状态。

考试和阅卷系统采用C#、SQL Server和VBA作为开发工具。

2.1 C#—考试过程管理

在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管理、组卷过程、监考过程等采用C#语言实现,C#是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继承了它们的强大功能,既可以通过可视化操作,又具有安全稳定、运行高效的特点,是.NET开发的首选语言。

2.2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

在系统中需要对学生信息、试卷信息、组卷要求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可伸缩性好、安全性高、软件集成度高等优点。

2.3 VBA—阅卷子系统

操作题的阅卷过程是采用Office内嵌的VBA编程的方式实现的,对每一道题编写相应的阅卷代码。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是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子集,对于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中的Word、Excel、Power Point和Access等软件都可以通过VBA进一步开发更加高效的应用[2]。

3 系统功能(System function)

该系统分为两部分:考试管理子系统和阅卷子系统。其中,考试管理子系统包括:考生管理、组卷管理、监考管理、阅卷管理等;阅卷子系统根据考试内容的不同分为:Excel基础知识、图表制作、投资决策分析、经济订货量模型分析、最优化问题分析、时间序列预测和回归分析等。

系统总体功能图如图1所示。

4 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of the main function)

4.1 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与阅卷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中采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主要设计了学生表、教师表、单项选择题表、操作题表、组卷方案表和成绩表等。

学生表: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任课教师等信息。

教师表:包括教师的编号、姓名、口令等。

单项选择题表:该表中包括试题编号、章节号、知识点编号、难易程度、试题题干、选择项1、选择项2、选择项3、选择项4、标准答案、标记状态等信息。

操作题表:包括试题编号、章节号、知识点编号、难易程度、操作题题目、阅卷代码编号、标记状态等信息。

组卷方案表:包括方案编号、总题量、单项选择题数量、操作题数量、较难题目比例、中等难度题目比例、较易难度题目比例等信息。

成绩表:包括学生学号、单项选择题成绩、操作题成绩和总分等信息。

在这些数据库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和实现其他考试和阅卷管理的功能。

4.2 阅卷过程的设计

自动阅卷功能能够大大减少教师工作量,并且减少出错和人为主观错误。考题阅卷中单项选择题的阅卷技术较为成熟,难点在于操作题的自动阅卷,操作题知识点繁多,学生操作过程千差万别,这时参考答案就不能太绝对,对可能正确的操作答案需要考虑周全,对记录下的学生的操作结果分情况判断给分。操作题的阅卷过程采用VBA编码实现[3,4]。

相比较于Excel的基本操作,Excel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就需要挖掘VBA的深层功能,如:图表控件、模拟运算表、投资决策函数、规划求解工具、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分析工具、回归预测分析工具等。

以下是在对最优化问题进行规划求解时的相关代码:

4.3 试卷分析的设计

考试结束后能够实现试卷和试题的自动分析,包括:

(1)学生成绩分类:将学生成绩按照班级分类、按照任课教师分类。

(2)各班成绩分析:应考人数、实考人数、缺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各种题型的得分率等。

(3)试题分析:试题库中各试题抽题率、得分率最高的题目、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各难度题目的平均分等。

5 改进方向(Improvement direction)

本系统实现了自动考试和自动阅卷过程,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但仍在以下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改进:1以网络为基础建立本课程的在线考试系统,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和测试,提高教学质量。2进一步优化组卷方案,使每一份试卷更加科学合理、难易程度相当。

6 结论(Conclusion)

Excel基本功能的阅卷系统较为常见,但Excel在经济统计与分析领域的深层应用的阅卷系统还很少。本文阐述了基于Excel深层功能的考试和阅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已在我校期末考试中得到应用,考试过程管理稳定有序、阅卷过程准确合理,使用效果良好。

摘要:针对Excel在经济统计中的深层应用课程开发了相应的考试和阅卷系统,实现了试题管理、自动组卷、自动阅卷、试卷分析的过程,特别是解决了操作题的阅卷环节,使考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一篇:汽修实训车间室管理制度下一篇: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