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用

2024-05-01

反思的作用(共14篇)

篇1: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的作用

奥斯特曼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型:

一是“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注意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这种知识并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也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受到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以上两类知识不是截然对立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师所采用的理论并对他们的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然而,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够意识到这两种理论的不同,能够较为清楚地意识到“所倡导的理论”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因而不会机械照搬,而是考虑使用情境的适合性;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也能较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采用理论的情境限制性,从教师教和学习学这样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洞察和分析,找到两种理论架接的契合点。

因此,“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

篇2:反思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方面提出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因为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

一、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更能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课后反思可以弥补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足

不是哪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是十分完美的,没有任何差错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尽快投入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枯燥,从而拉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新课改要求我们合作探究,因而合作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不过在平时的课堂大部分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问题不适宜、规则不当和分组不科学等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的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我们通过反思可以细细体会学生所有提出的问题及他们的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看问题的角度,这有利于在

今后的备课中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合作的能力,从而做到真正的实效,而不是热闹无意义。

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其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课后我们就得反思一下,我们在课堂上是不做到了这些,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当,则在以后的课中加强,以弥补不足。

三、通过教学反思,学生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学习理念,并推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学习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反思。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最优化。同样学生的反思也可以是团体的,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出经验,肯定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篇3:期刊栏目设置的作用与反思

1.1 栏目设置的概念

对栏目设置的概念, 没有相关的历史文献、国际标准和条文规则。学术上对期刊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 但没有深入到栏目评价的层次。尽管期刊栏目设置的外延是多样的、广泛而复杂的, 但其内涵应是相关和相通的, 也就是栏目设置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和要求。了解期刊成为解释期刊栏目设置的必经之路。期刊, 是由多位作者撰写的不同题材的作品构成的定期出版物。栏目, 则是不同期刊中, 由不同作者创作的、针对不同题材、有着不同主题的载体, 是期刊的主要组织, 贯穿期刊内容、浓缩主题思想、引导读者视觉、体现编辑水平。

1.2 栏目设置的作用

栏目是编辑针对刊物特点, 结合作者来稿情况, 读者需求特点对期刊进行设计形成的类目, 是三者综合的结果, 又对三者产生积极作用。期刊编辑的角度看, 栏目设置是一种编辑结果, 反映编辑意图, 体现编辑思想, 通过栏目设置向作者和读者传递导向性编辑信息。栏目设置是刊物的框架, 编辑从栏目设置入手, 系统地完成文稿的分类、统计和组织, 从而有效完成编辑计划。栏目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编辑配置也相对稳定, 通过有效设置栏目来统筹进行安排, 有助于发挥个人优势和提高团队效率。

从作者的角度看, 栏目设置反映刊物的特点、编辑的思路、针对的读者等情况, 通过栏目设置有利于作者把握刊物、调整写作、针对性投稿;针对不同的栏目, 作者可以关注特定读者的需求进行写作, 按照写作要求和采稿标准进行投稿, 提升命中率。从读者的角度看, 可以借助栏目设置来对刊物中的文章进行选择性阅读, 具有极好的导向性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栏目设置了解最新动态, 调整阅读方向。

1.3 栏目设置的原则

在栏目设置过程中, 应该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致性原则。栏目设置作为办刊的重要方面, 应该保持与刊物特点的一致性, 达到表达编辑意图、塑造刊物特色的目的。差异性原则。期刊的选题作为办刊的另一重要方面, 应该做到突出个性、避免雷同, 体现期刊特性。独特性原则。刊物内容的独特性是期刊区别于其他期刊的关键, 应该通过栏目设置的不断创新, 积累选题中形成的自身特点, 凸显期刊内容。时效性原则。期刊应紧握时代脉搏, 随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紧跟最新前沿, 争取特约稿件, 进行优先刊登。

2 栏目设置与选题的关联

2.1 选题的原因

所谓期刊的选题策划, 就是期刊确定专题, 对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进行策划, 力求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把刊物想要告诉读者的内容立体地呈现给读者。其主要任务是, 及时、准确地找到读者共同的关注点、兴趣点, 加以设计、放大, 以形成能引导读者的主流思想, 结合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设计专题, 集中、连续地进行报道。期刊选题策划是当期期刊的中心和灵魂, 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办刊人的理念和品位。

2.2 选题的原则

在进行选题策划时, 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进行。刚性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刚性题材的发掘及操作。所谓刚性题材, 是与当前活跃在期刊市场中的办刊人在题材选择上的“虚”相反的题材, 当判别一本期刊的责任感和成功性时, 看不到该刊物是否有自己的独家采访、独特观点。想要达到刚性的效果, 取决于期刊是否寻找到具体事件的发生背景、对事件的独家报道、临场调查和对事件的独到认识和评价。

公正原则。期刊选题时要站在一个学术研究或课题研究的立场, 不应该受到自身所处行业、环境和单位的影响。尤其在我国, 对于行业体制、行业“垄断”等社会敏感话题的研究, 更不应该有“门户之见”。先进原则。期刊的选题应该找一些处于发展角度的问题, 不应该总是缠绕在一些老问题上。例如, 对于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打破铁饭碗、推行竞聘上岗、安置企业富余人员等, 做不到有新意, 自然就没有研究价值。

3 期刊栏目设置的反思

3.1 栏目设置存在问题

通过对现有期刊的研究, 笔者对期刊栏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合, 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栏目设置不够严谨。某些期刊的栏目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例如在创刊初期, 不设置栏目, 只设论文篇名, 对栏目设置的意识不够强, 或是因稿源不稳定, 按照稿件内容临时设置栏目, 变动性较大。栏目设置不够科学。期刊栏目设置应按文体形式、专业学科范围、读者利用角度、编辑意图角度等方面进行衡量, 突出刊物的特点。但有些刊物依然出现不合时宜的情况, 例如可能出现将同类型的文章安排在不同的栏目中, 或者对论著类型的文章把握不够深入, 安排设置不合理等。栏目设置创新不足。现有期刊的栏目设置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 且美学设计也缺乏新意, 通过版式设计可以体现栏目的整体美学, 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大多数期刊都倾向于注重栏目命名, 却缺乏栏目美学设计。

3.2 栏目设置的保障

要想做到期刊品质的保障, 应该在栏目设置过程中首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做到编辑保障。编辑的学者化对期刊栏目设置非常重要。学术专业水平高的编辑可以在工作中发挥主体意识, 利用专业知识衡量稿件, 以专业眼光审阅稿件, 提供高质量的刊物。编辑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研究方法, 确立逻辑思维方法, 形成对栏目设置的有效认知和评价。

其次应做到稿源保障。期刊中的稿件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力, 严格而合理的审稿机制是对刊物、作者和读者的负责任。期刊应以独特的优势栏目作为架构, 吸引高水平的文章予以充实。借助针对性约稿等方式培养壮大期刊的学术水平, 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最后应做到规范保障。规范化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期刊的栏目设置也是如此。通过学术规范、编辑规范和参考文献规范进行期刊的规范化管理, 整顿学术作风和工作作风。

3.3 栏目设置的依据

对于栏目设置工作, 有以下三个角度的设置依据作为工作准则:从文稿特征角度进行划分, 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文稿特征包括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以问题类型为特征进行的划分方法比较常见, 简单明了, 可以方便找到所属栏目, 但有时略显单调, 不利于反映特色。以文稿内容进行的划分方法常见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期刊, 可以直接标明报道的范围和刊物特色, 满足编辑、作者和读者的针对性需求。但对目前学科交叉频繁的情况, 较难处理, 且栏目的滚动性加快, 读者难以把握。

从读者角度进行划分, 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分析文稿对各读者层次的价值, 需要编辑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 栏目设置可以抓住并贴近读者。该栏目体系结构完整, 层次清晰, 版式美观, 可以抓住不同层次的读者兴趣点, 便于读者进行针对性选择。但栏目组织相对复杂, 对编辑要求较高, 需要对来稿进行判断和组织。从编辑角度进行划分, 可以实现编辑对科教文化的引导, 使得期刊反映编辑思想, 体现编辑意图。通过对编辑意图、专访、问答、编读往来等栏目的设置, 形成成熟的, 可以引起强烈反映的栏目设置。

3.4 栏目设置的建议

针对上文中期刊栏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栏目设置依据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提出对于栏目设置的几个合理性建议: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应该做到配比合理。期刊栏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其稳定和连续, 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的合适配比为2:1, 从这一点上看, 国内期刊固定栏目比例尚需提高。根据期刊内容和学科专业划分栏目时, 可以考虑根据投稿文章数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设置, 也可考虑在现有栏目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投稿文章数量多, 面向读者群较广的内容栏目。

通过设置通信类栏目, 促进编读交流, 国内期刊较少有读者建议, 尤其是针对某篇已发表文章提出质疑。期刊栏目设置应充分意识到活跃编读往来对办刊的重要性, 通过编读联系深入了解客户, 并促进学术交流, 只有善意的学术讨论, 擦能真正推动期刊创办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与国际真正接轨。通过评论和指南类栏目的设置, 发挥期刊导向作用。国内期刊中, 综述类栏目的设置比例比较高, 文章中较多陈述某领域研究现状, 但没有进一步进行评论或分析, 不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评论类文章一般由某领域较高成就的专家教授, 针对某专业内容进行指导, 并解决相关热点问题。指南类的文章读者群较广泛, 是期刊学术地位和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建安.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命名及方法评价.编辑学报, 2000 (1) :10.

[2]卢虎.论学术期刊栏目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七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2006 (7) .

[3]徐用吉, 王薇.高效学报栏目设置的若干建议.科技与出版, 2008 (2) :36.

[4]郑楼先.准确定位是期刊实施精品战略的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193-194.

[5]李路丹.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四定.编辑学报, 2001 (4) :224.

篇4:浅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授课后对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是教师对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和评定。教师应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并总结每节课的心得和体会,记录教学的得与失,写好教后记。教后记的特点是随手记录,不流于形式,有感而发。写好教后记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的形式。写好教后记,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促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有利于查漏补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独到见解

教学反思中,记录最多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到见解。教学反思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考试中的失分点等记录下来,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措施。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难题,可为再教时确定学生难点、揣测学生的学习心态提供依据。

如本学期我在教完全平方公式时,翻看了三年前教这一节时的反思,记录了当时教和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死背公式,少数学生展开时漏掉中间的乘积项。因此,本学期再教时应重点强调中间的乘积项,加深学生的印象,效果较好。

教师还应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自己不能立即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外研究。例如,我在教“幂的性质”时,学生逆用公式解决问题很困难。我查阅了三年前这一节的教后记,当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我用一节课的时间对这类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并让学生做了相应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前提,并适当地延伸问题的深度,效果就好多了。

学生课后发问以及课后辅导中出现困惑,有些是因为课上没有听懂,有些是因为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记录下这些内容可以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减少偏差,少走弯路。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非常有益于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时常会遇到学生的解题方法比教师的更简单,学生更易理解,这时教师不仅要对提出这种见解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也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以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二、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灵感

教师应将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设计出教学的全部,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偶得”对课堂教学往往非常有益。但是,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悄然而至、转瞬即逝的偶发灵感,若不及时去捕捉,便会消失。

例如,上学期在教“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学生对“三线合一”的性质会叙述,但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却很死板,喜欢将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来证明,一大段的推理不严密,所以让学生通过剪了三个等腰三角形,分别做了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规律,加深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再如,这学期在讲“一次函数”时,我查看了三年前的教案,部分学生不善于运用图像解决问题。因此,这次教学时,我尽量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一节课下来,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要思考课堂上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方法,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还要对所思考的问题作及时客观的分析和必要的取舍,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记录教师的心理状态

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参与的过程,教师上课的仪表、声音、神态,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的授课效果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因此,教师经常分析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教师排除各种干扰,提高自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5:教学反思的作用

(一)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积极地旁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次性整体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调控课堂的时候,尊重学生,调控教学非一日之功,没有丰富的课堂实践经验,常常会被个别学生牵制,偏离讨论的主题,耽误了时间,弄巧成拙。课后及时反思,交流课堂感受,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和寻找失败的解决办法,对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磨炼高超的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二)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

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给教师留有的余地也加大了,使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更具个人色彩。有个性的教师一定能培养出个性张扬的学生,有创新的教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如果不具备挖掘教材潜在内容的能力,不具备开发新课程的能力,不具备课程整合的能力,不懂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切实际地设定教学目标,勉为其难,学生是很难配合默契的。因此教师课前的.准备不仅要充分,更应该适合。要通过个人反思、年级组教师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三)教师必须认真反思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结合

过去在条件艰苦的时候,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挂图,加上老教师的精彩讲解,学生“学会”了就行了。但是,学校教育的滞后性使这些传统教育下的“高才生”很难适应社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遭到教育学家的批判,也刺痛了教师的责任心。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众多,但是多则惑,教师必须反思应该如何教学生“会学”。知识模块教学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系统性,注重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观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唯一性,笔试的开放性试题比较客观地考查了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这是令人欣喜的。但是随着“双基”训练的时间缩短,我们也发现有些具有聪明头脑的孩子却成为了“别字大王”,动笔的时候心浮气躁,笔迹毛毛糙糙,导致自己犯不该犯的错误,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刻苦,自尊心过强而耐挫力很差。“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但是光有方法却不能有效运用,就会像龟兔赛跑一样,半途而废的兔子失败,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胜利。传统教学方法强调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所以无论对我们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采取“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篇6:《香蕉的作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考察”、“思考”、“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香蕉的作用》中,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阅资料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香蕉的.相关知识。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探讨研究香蕉的营养价值、特点。同时也能了解到其他水果的奥秘,更加喜爱吃水果。让学生利用香蕉与其他不同的水果做搭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制作有创意的“水果拼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调查、搜索、整理等综合能力及相互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同时掌握使用水果要营养搭配合理。注意各种水果都要食用,才能做到均衡营养。

篇7: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有过精心设计相同内容的课在不同班级教学,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班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班学生接受能力差些,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班级的学情讲课,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反思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失败的讲课需要反思,成功的讲课更需要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中失败和成功之处,促使我们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追求更高的教学成绩,实现高效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目的是消除困惑,解决问题,促进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的一番思考。教学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由个别体验到理性的更全面的思考过程,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的扬弃性的思考;二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和学习主体进行的思考和再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教学观念上的改变更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教师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教学水准才能上升,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二、教学反思什么

确定反思的问题和对象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的前提。有了反思的问题,就有了反思的范围和改进的方向。教师反思的内容很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前的备课是否充分。

备课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既要备教材,备教学的重难点,更要熟悉掌握学情,并依据学情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前认真充分的备课直接关系到上课教学的成败。教师教学后应该反思自己备课的环节是否完整,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和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改进的地方。

2.反思教学生成过程是否合理。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互相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过程。因,教师应该反思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学互动环节是否合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是否良好,学习知识的兴趣浓是否浓厚。

3.反思教学效果是否完成。

课堂教学后我们要对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后需要反思的内容。

4.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教师服饰是否得体。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兴趣的产生,一是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二是教师准确有趣的语言和得体的服饰。北师大教育学教授钱志亮说过,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和简洁得体受学生欢迎的服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饰。生动的语言和得体的服饰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反思我们讲课时的语言和讲课时所穿的服装。

三、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

1.教学反思来源于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它要求我们把平时自发产生的对教学的思考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它也是我们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新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2.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教师不断的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

3.教学反思也是我们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没有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不配为人师表。

篇8: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即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研究性质, 是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很多教师都不太重视写教学反思, 认为麻烦, 有时写了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事实上, 写教学反思它的意义大着呢。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必备环节。

二、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 使之增加经验并增强指导后续工作的能力。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们为了能尽快适应并在其中成长, 教学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 才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 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的。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反思的基本方法我们按时间可以分为3个层次: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 课前反思:

教师在备课时既思考怎样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 又对自己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 反思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合理、是否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进而对教学设计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2. 课中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观察, 学生在实际中参与的程度怎样, 反应如何, 是否做到了师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有没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怎样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问题。

3. 课后反思:

即在课后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教学中有哪些亮点, 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存在哪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些事件对自己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那么, 在教学中, 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

(1) “亮点”反思。即记录下教育教学成功之处。具体可以从师、生两方面入手。

师:如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某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渗透与运用;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课堂中“灵感”的迸发;教育机智得当的运用等。及时记录下来,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做到系统化的总结。

生: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 对于好的方法、思路要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 “败笔”反思。即记录教育教学疏漏、失误之处。如为什么没有良好的互动;情感为什么没引起共鸣;课堂提问为什么会流于形式, 没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目标为什么只片面地实现等。对这些环节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可成为以后工作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3) “再教”反思。这是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归纳反思,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再教这一部分时该怎样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一节课下来, 静心沉思,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如何拓展;组织教学方面, 有何新招, 怎样改进;解题的诸多误区, 有无突破, 启发是否得当;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练习设计是否有巩固性和拓展性;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这样才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不断升华,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 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让教学反思成为一种职业品质

实践证明: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可以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主人, 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 一旦教师熟悉教材, 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 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的惰性教学之中。因此, 进行教学反思, 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 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 建构自我,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篇9:高中数学反思教学的作用探究

一、简述数学课堂的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比较注重过程的回顾和行为的思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思考,评价并考量整个教学过程,作为旁观者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利用反思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数学教育能力,更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积累丰富的课堂经验,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可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基于反思教学的高数教学,教师需回顾自己的授课情形,结合学生的实际反应,分析课堂中不恰当的地方,制订有效的课堂授课计划,积极提高课堂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利用反思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现状,着实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是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促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為其提供必要的课堂知识。

二、反思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体现

反思教学在高数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重点是提高教学效率。第一是基础数学内容讲述,教师通过反思教学方式,得出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将有限的知识,高效率地传递给学生,研究学生日常数学基础课堂中的表现,探求新型有效的方法;第二是数学习题,高数教学中,数学习题千变万化,但是解题思路和理论思想大致相同,教师借助反思教学,找出最有效的习题讲解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解题技巧;第三是数学课后复习,数学复习基本以试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教师需在整个考试与阅卷的过程中,分析此方法是否能够保障教学效率,发现课堂复习过程中不到位的地方,提出灵活的教学方法。

三、如何利用反思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通过分析反思教学在高数教学中的体现,提出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措施,体现高效数学课堂的内容和意义。

1、利用反思教学提高基础数学教学的效率。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基础内容,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公式、定义、定理多种多样,为保障学生清晰了解基础数学内容的应用方式,教师回顾课堂内的整体教学过程,通过反思教学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理清数学知识的共同点,导致学生呈现内容混淆的局面,为此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挖掘归类教学。教师在基础数学教学中,可进行课堂备课,将相类似的知识归纳在一起,单纯几何与代数的区分,避免两者穿插授课,先让学生明确最基本数学知识点的含义,基础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扎实数学基础。例如:教师在三角函数基础教学中,可以将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正割与余割放在一起,以成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确保学生的准确应用。

2、利用反思教学提高数学习题的教学效率。数学依靠习题积累经验,学生在课堂中,接触最多的即是习题,学生在习题中可以快速积累数学经验,还可以促使基础数学内容得到有效实践.教师在反思习题教学时,以高效率为出发点,总结教学内容,传统习题课堂中,教师只专注学生习题的完成情况,实质忽略学生对习题的理解程度,教师应该保障习题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数列习题解题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首先是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保障学生成功完成习题解答;第二是引导学生学会习题拓展,即养成举一反三的习惯,由此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数列习题,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既能够快速想到解题思路,还可以联想到与之类似的题目。

3、利用反思教学提高数学复习教学的效率。复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保障学生温故知新,通过反思教学发现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温故,忽视知新,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做好引入新知识的工作,在复习的过程中,实行新内容的穿插,数学除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需增加拓展类的知识点,此环节需要教师完成,因此,教师根据复习内容,制定新知识提纲,提升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在学科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注意到学生心理的变化,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作用,因此,需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一方面保障学生处于高效率的学习环境中,另一方面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深化教师的教学思路,得出更加适应现代高中教学的途径。

篇10:如何发挥教学反思的有效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无非是在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促进教者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我的理解就是把课堂教学实况象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重过一遍,回顾一下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学生反馈怎样……然后把注意的焦点对准那些使自己激动以至于一时难忘的事情上。最后抓住时机、选择典型事例、新鲜感受、深刻体会记录下来,这就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它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习惯。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比如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日常札记都可以。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不必把一般的教学过程统统写进去。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反思的作用,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首先,反思要写自己实际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有亲身感受,内容新鲜、具体。也就是说从实际出发,在教学实例中探及某种教育规律。事例可小,但要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一些有深度的分析,用以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让我顿悟在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活动中,体验与想象是一剂良药。于是我把它记下来,从而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了“想象”的教学效应,并且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效果特好。通过反思,为我们的今后教学积累经验促使我们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学习教育理论,把点滴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为教学研究积累材料。在积累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增强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次,教学反思既是课后备课,又是课前备课深化和发展。它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以便从中探索教学规律,使教学工作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乃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次讲完课后,我都认真反思这次课的得与失,这样可以促使我们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有助于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根据课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能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刚接一年级时,有一天讲课文《快快乐乐》,朗读课文时,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平翘舌严重不分,我赶紧相机指导。课下我马上记下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指导不够,并且再上课时对学生的平翘舌进行强化训练,现在孩子们的平翘舌读得很准确。

篇11:《磁极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不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浓,参与度高。学生能积极发言,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既夯实了学生的双基,又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最大的亮色是将科学的特色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有浓郁的学科特色。这堂课,教师都在指导学生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将“探究”的意识与习惯深深烙进学生头脑中。另外,在实验前思考:实验可以怎样做?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实验中的小组合作,观察记录,实验后的交流反思,都花了精力去设计与实施。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细节的完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鉴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尽管学生不一定能表达到位,或者根本想不到,但教师主动出示,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严谨与公平。科学课的证据意识就是这样慢慢培养的。长期坚持,学生也就能慢慢养成先想再动手的良好习惯。

篇12:《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二是“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第一个内容是通过一个水流通过地形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河水对两岸的土地产生了侵蚀。坡度大的地形,侵蚀的程度大,平缓的地形,侵蚀程度小,而且会产生沉积。第二个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从河流的上游冲下来的大量泥沙,经历了长途旅游在下游沉积下来。上游的水土流失,改变了上游的地形地貌。下游泥沙的沉积,改变了下游的地形地貌。

例如:黄河经过黄土高原,侵蚀了那里的土地,在下游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长江上游的土地被侵蚀,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平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地形地貌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有了前面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的铺垫,加上学生又有一些生活经验,所以很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对实验现象的猜测,可以先让学生用铅笔在书上的途中画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再让学生带着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符合现实的好奇心来进行实验,受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的好。

篇13:加强中专政治的导向和反思作用

一、以人为本教学创新

政治教学创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在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首要地位。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同时也是关注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当前,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赋予了科学发展观以深刻的内涵: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视程度。中专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阶段, 中专的一切教学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在学生的身上,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贯彻到教学中去。政治教学工作要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施有效的创新, 创造性地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最终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 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增强学生的审美欣赏力

帮助学生学会分清是非界线, 学会辨别美丑, 不断学会欣赏美, 鉴赏美和创造美。要在德育课中强化审美功能, 就要开设美育课程 (可作为选修课) , 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课堂课外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内容健康、情趣高雅和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作为欣赏的对象;其次, 教会学生学会比较和取舍, 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水平;再次, 要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广播站紧密结合, 如我校就在校园的走廊、楼梯口, 悬挂一些具有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 以及历届艺术节学生的得力之作, 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还可以利用校广播站, 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 播放一些世界著名的乐曲和优美的歌曲, 陶冶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美、欣赏美、热爱美和创造美。

三、强化教学中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德育功能中最具方向性的功能, 它所弘扬的主旋律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和大公无私精神等等。另外, 导向功能本身是情理交融, 充分说理, 合情合理, 有说服力的, 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因此, 在中专德育课中应紧密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 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 并切合学生的实际展开。在教学中要时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要达到这一目的, 最简单的活动就是关于祖国的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 虽然活动简单, 但效果却非常突出。如在讲授《法律》课中我国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框题时, 由于内容简单明了, 学生一看就明白, 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 提起兴趣, 设计了一场即兴的知识竞赛活动。全班按自然组参加竞赛, 题目有选择题和风险题两种类型, 设有我国的国旗是什么?谁能把国旗画出来?国旗代表什么含义?国旗可不可以随便乱挂?为什么?我国现任的国家主席是谁?我国宪法由哪几部分组成?等题目, 同学们踊跃参与, 气氛相当活跃。在这样欢快的学习氛围中, 既让学生学到了课本的知识, 又强化了德育的导向性功能,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德育课中强化导向功能, 要忌口号教学, 重实在教学。实在教学的意思是指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 引用学生身边的事例, 或学生能够看得见听得见的事例, 为学生指明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前进方向, 而不是建立在高、空和远的基础上的。这样更便于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理想主义教育。如结合98抗洪事例、我国加入WTO的过程以及最后成功签约的报道和北京申报2008年奥运成功的事实, 让学生知道, 爱国并不是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才叫爱国,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到了节约用水和珍惜粮食、关心同学、爱护花草树木、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申奥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四、引导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功能是具有批判性的一项功能, 也是思想政治教学诸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其含义是指应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集体, 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和应具有忧患意识。可以说, 现代中专生中, 独生子女已占一定的比例, 并呈现出相同的性格特点, 既过高的估计自己, 且大多都输不起;看不起他人, 且不服气;集体意识差, 且缺少奉献精神;往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且容易导致同学舍友关系紧张;盲目乐观, 不具忧患意识。因此, 在德育课中强化反思功能十分重要。

篇14:教学反思对教师 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反思;作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离不开对自身活动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那么,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剖析,看看自己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是否得当,教法上有无创新,组织教学有无新招,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取舍,写出“再教设计”,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超越自己,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课堂监控能力起决定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但永远是一门带缺憾的艺术,再好的课堂也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所以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成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成为一名清醒、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成为最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能为学生做的最大好事就是完全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出现严重的错位,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会导致产生厌倦、放弃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风,然而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年轻教师才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得到提升,形成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风格。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反思是教师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剖析,使教学行为优化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反思让教师学会收集教学问题,关注教学细节,回顾教学事件。通过教学反思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冲破经验的束缚,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不断成长,成为出色的专家型教师。

上一篇:北大法学教授简介下一篇:樱桃椒短文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