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的作用反思

2024-05-01

斜面的作用反思(精选10篇)

篇1:斜面的作用反思

本课教学的“斜面”是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学生对于斜面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也能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本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通过数据,使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了解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有何区别。

在引入教学时,我通过提问:上山的公路为什么设计成盘山路,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地认识到盘山路是斜面,“斜面应该有省力的作用”。我给学生做了演示试验,通过数据的比较,学生很容易得出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环节。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讨论、思考、发现,找找生活中各种斜面的应用,学生谈到刀刃、斧头之类物体时,最好能够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一下,以加深印象。对于螺丝钉是一种斜面的应用,学生更多的是从“螺纹像盘山公路”这一感性认识上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小实验,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绕在笔杆上,就能直观形象地看到斜面原理在螺纹上的应用了。还可以结合生活现象问学生:去五金店买螺丝钉,老板拿出来两种螺丝钉,一种螺纹较密,一种螺纹较疏,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通过上面那个简单的实验方法得到验证,使学生了解到螺纹密,是因为斜面的坡度小的原因,可以更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但是斜面不省距离。

篇2:斜面的作用反思

总之,这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在这节课中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没有放开学生的“手脚”。上课时虽看似所有的实验设计都是由学生独立提出完成的,其实这一切都是按着我的思路在进行着。这突出体现在第一、第二个实验的衔接口上,斜面的省力程度和坡度的大小可能有关系应该由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发现,从而设计出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而不是由我来抛出问题,按照我的思路来发现并解决问题。

篇3:斜面的作用反思

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例1如图1所示,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斜面体的倾角为θ,斜面上放一物块,重力为G,处于静止状态. 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如何?

解析: 把物块和斜面体看成一个整体,由整体法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为零.

二、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例2若例1中,物块恰能沿斜面体匀速下滑,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又如何?

解析: 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受到的合力等于零,仍然可以把物块和斜面体看成一个整体,由整体法可得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为零.

三、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

例3如图2所示,倾角为α、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A与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拉力F平行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斜面体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弹簧伸长量为mgsinα/k

( B) 水平面对斜面体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的重力之和

( C) 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

( D)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cosα

解析: 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弹簧伸长量为mgsinα/k,物体A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所以( A) ( C) 正确; 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面对斜面体支持力大小等于mg + Mg Fsinα,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cosα,( B) 错误,( D) 正确.

四、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下滑

例4如图3所示,一斜面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一物体恰能在斜面体上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体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 若沿平行于斜边的方向用力F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匀加速下滑,斜面体仍然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则斜面体受地面的摩擦力 ()

( A) 大小为零( B) 方向水平向右

( C) 方向水平向左( D) 无法判定

解析: 虽然物体受F作用匀加速下滑,但是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都不变,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压力也不变,所以斜面体的受力情况与没有施加F前相同,所以地面对斜面体没有静摩擦力,( A) 正确.

五、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上滑

例5如图4所示,物块和斜面体的质量分别为m、M,物块在平行于斜边的推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沿斜面体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斜面倾角为θ,试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 设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FN,摩擦力大小为Ff,方向水平向左,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分解加速度,竖直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 Fsinθ - ( M + m) g = masinθ + May' ,其中ay' = 0,解得: FN= ( M + m) g - ( F - ma) sinθ. 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θ - Ff= macosθ + Max',其中ax' = 0,解得: Ff= ( F - ma) cosθ,因为Ff= ( F - ma) cosθ > 0,所以假设正确,即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六、物体在斜面上做往返运动

例6如图5所示,一斜面体的质量为M,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v0沿斜面体的斜边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加速下滑,而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 地面对斜面体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 B) 地面对斜面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 C) 地面对斜面体M的支持力大于( M + m) g

( D) 物块m向上、向下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物块m沿斜面向上滑受力分析如图6所示,m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分解加速度并对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地面对斜面体M的摩擦力f = max+ Max',其中ax' = 0,所以地面对斜面体M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同理,物块沿斜面体下滑时m的加速度也沿斜面向下,地面对斜面体M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A) 错误,( B) 正确; 对整个系统在竖直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 mg - FN= may+ May',其中ay' = 0,解得FN= ( Mg + mg) - may,所以地面对斜面体M的支持力小于( M + m) g,( C) 错误; 由于物块m受力不同,所以物块m向上、向下滑动时加速度大小不相等,( D) 错误.

七、物体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

例7如图7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边平行. 若物块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应是图8中的哪一个? ()

解析: 以斜面体M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如图9所示,在水平方向上,M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f = mgcosθsinθ,方向水平向左,所以( A) 正确.

八、物体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

例8如图10所示,一轻绳的一端系在粗糙斜面体上的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体上做圆周运动,斜面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 B) 轻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

( C) 在任何一段时间内,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

( D) 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始终不变

解析: 小球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即重力、绳的拉力、摩擦力、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摩擦力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负功,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A) 错误; 绳的拉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不做功,( B) 正确;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应等于小球机械能的减少,( C) 错误;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不变,小球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但方向不断变化,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也不变,斜面受到小球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也在不断变化,可以推知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在不断变化. 所以( D) 错误.

篇4:《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斜面能省力

3.坡度越小越省力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

难点: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的方向;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平板、4个不同高度的支架、4袋钩码、测力计、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揭示研究主题

(搬桶装水)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好吗?

生:好。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把桶装水搬到台子上,谁愿意来?

生:我!

师:(指定学生)

生:(学生直接搬桶装水)

师:谢谢,辛苦了。老师带了块木板(放上木板),我现在把木板靠到台子上。

师:请同学借助木板把桶装水送上去。

生:(学生滚筒装水)

师:两次搬运桶装水,用力大小感觉怎么样?

生:直接搬运很费力,沿斜面滚上去很轻松。

师:好的。谢谢,请回去。

师:用这块木板搭建的斜坡,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像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斜面的作用(板书:斜面的作用)

2.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师:刚才只有1位同学体验了一下,感受到了轻松些了。斜面到底能不能省力,省了多大的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我们怎么办呢?

生:做实验

师:今天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斜面能省力吗?(板书:斜面能省力?)

师:老师带来了平板、支架、4袋钩码、测力计(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取得哪些数据?制订一个研究计划?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好,想好了请举手,跟大家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步骤一:平板和支架搭成一个斜面。步骤二: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步骤三:换袋钩码,按步骤2重复做。步骤四:比较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的大小,得出发现。

如果学生回答有疏漏,首先让学生来质疑。如果学生还有疏漏,备用提问如下:

师: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

生:用平板和支架搭成

师: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

生:不能!

师: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

生: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师: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怎么测定?

生:测力计拉动方向与斜面平行。

师:实验只做一次够吗?

生:不够!

师:为什么?

生:不准确!

师:怎么办?

生:取多次的平均值。

(教师温馨提醒)

师: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

生: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拉动方向与斜面平行。

师:怎样读数?

生: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师: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做实验时,把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做完实验后,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在桌子中央,人坐端正。好,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搭建斜面,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物体的力和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填写实验记录表。)

师:哪一组的孩子想上来汇报一下的实验情况。

生:汇报实验数据,发现斜面能省力。

师:同学们,这一组的汇报清不清楚?

生:清楚。

师:发现的结果准不准确?

生:准确。(动作:擦掉“省力”后面的“?”)

师:有没有小组的实验数据与他们相差比较大的?

生:有!

师:好,请你上来汇报一下。

……

师:A、B组实验操作是正确的,但是沿斜面的拉力比其他组大很多,为什么呢?

生:A、B组的支架比其他组高很多。

师:支架高了会有什么影响?

生:导致坡度变大。

师:同学们,那你会有什么问题呢?

生:斜面的坡度的大小与省力大小的没有关系。(板书:坡度?省力)

师:做这个研究,什么条件改变?什么条件不变?

生:在实验中,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钩码只选一袋。其他条件不变。

师:好,我们就选用一袋砝码。看一下实验记录表,1、2、3、4分别表示角度由小到大。实验做完后,把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在桌子中央,人坐端正。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

生:汇报实验数据,发现: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

师:选用不同砝码袋的小组汇报。

生:汇报实验数据,发现: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动作:擦掉坡度?后面的“?”,补充: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斜面的作用。(板书并补充完整题目)说说我们发现了斜面的哪些秘密?

生:(1)斜面能省力。(2)坡度越小越省力。

3.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

生:盘山公路、引桥、斧头、凿子等等。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很多斜面的应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

生:螺丝钉?

师:螺丝钉应用了斜面吗?

生:螺丝钉上的螺纹,就像盘旋而上的公路。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应用了斜面?

生:立交桥、比较陡的楼梯等等。

师:在生活中,除了斜面这种简单的机械,还有多种的简单机械,都为人们所应用。同学们在课外多观察,多发现,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六、表格设计

篇5:《斜面的作用》教学反思

《斜面的作用》这一节课我是让学生用测力计来测量在斜面上拖动科学书时所用的力,学生测的很开心,但是我在想要不要将一节课更加深入一些,适当地做一些拓展,我想将斜面也就是木板边缘的刻度用起来,我想我可以这么做:垫同样高度的书本,然后改变斜面的坡度,这个时候斜面的长度变了,然后让学生将斜面的长度记录下来,从而得出斜面省力了但是费了距离。

斜面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对于斜面省力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上课时通过工人搬油桶引入斜面的概念,通过猜测斜面的作用引出验证实验的设计和讨论,重点回顾对比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比较浅,数据得出就能得出“斜面能省力”结论。继后抛出“怎样的斜面更省力”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同样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来。“同学们的数据比较都能证明使用斜面省力,为什么省力的大小不一样呢?这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学生纷纷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斜面的坡度大小是否影响斜面省力的大小。可是在设计这个实验时,有些学生对于变量和不变量这个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再加上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训练的较少,致使学生实验完成的效果不好,汇报结果时有些仓促。看来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

篇6:斜面的作用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假如老师这里有两个很重的油桶,想请大家帮忙搬倒一辆货车上,你会有什么好办法? 生:用一块木板,让油桶滚上去。

师:我们把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探究斜面的作用

师:(出示一个斜面和木块)老师这里有一个斜面高15厘米,你们觉得这个木块是沿斜面拉到15厘米高省力还是直接提到15厘米高省力?使用的力是一样的吗? 生:沿斜面拉省力。

师:老师觉得直接拉更省力呢!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做实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斜面的作用(板书)师:直接提如何测量力的大小呢? 生:用测力计

师: 实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师、生:

1、调零(把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处)

2、测量时不能超过它的最大范围。最大范围从哪里看呢?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平行。

师:那我们做实验时应该如何把木块拉上斜面呢?

生:拉的时候木块的面要与斜面充分接触,也就是木块的面要与斜面贴紧。师:为了是两个面充分接触,拉的时候要缓慢的拉动,不能过度用力。师:为了能够让两个面贴合的拉,测力计是如何拉的,是竖着拉还是平着拉? 生:平着拉 师:与斜面平行拉

师:还有一点要注意,拉的时候要到位,要拉到最高处。师:还有什么注意事项?测量时测量一次够不够

生:不够,要测两至三次。师:找同学总结一下 生:测量时,要测两到三次,取它们的平均值

师,在测量时能不能改变测量的高度呢? 生:不能 师:还有没有注意事项? 生:没有 师:利用以上材料做实验时改变的是什么呢?不改变的又是什么呢?

生:改变的是一个是直接提升物体,一个是沿斜面提升。不改变的有坡度,弹簧测力计、斜面)这里学生可能会认为不同的三个物体是改变的量,教师要及时纠正不同的物体是为了保证科学的严谨性,证明斜面的作用。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以下的材料。师出示实验材料(一块木块,三种不同的重物,弹簧测力计,一块塑料板)介绍物体。拿出实验记录单,介绍,开始实验。(5分钟)

学生汇报:实验前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位。

拉动重物时要匀速、缓慢。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平行。

师:实验时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其他成员要认真合作。开始实验。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我的发现”。实验结束,小组长收回实验用具,并放好,表扬(**组)学生汇报数据,展示第*组数据。通过刚才的使用得出结论。

师小结:斜面可以省力(板书)。

(二)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现在还是这个斜面,我们把它的高度调低一点10厘米,我们把这个木块分别沿15厘米高斜面拉,和沿10厘米高的斜面拉,你们觉得我所用的力是一样的吗?哪种情况更省力?(拿出实物两个高度不同的斜面比较)

生:沿10厘米高的斜面更省力。

师:老师觉得沿15厘米高的斜面拉可能会更省力呢!我们又有不同意见该怎么办? 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先考考大家,这两个不同高度的斜面哪个坡度大,哪个坡度小呢? 生:15厘米高的坡度大(高的坡度大),10厘米高的坡度小(低的坡度小)。

师:拿出实验记录单,我们按照斜面坡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斜面

1、斜面2等)将这个木块分别从不同坡度的斜面往上拉,看看它们的用力情况是怎样的?

师出示材料:(一个块木块,可以调节四个高度的斜面,一个弹簧测力计)师:请根据老提供的材料再设计个对比实验。这个实验改变的量是什么呢?不改变的量是什么呢?

生:改变的是坡度的大小,不改变的是被提升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等。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员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数据(10分钟)。找小组展示数据,得出结论。生: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板书)

(三)生活中的运用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并且还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斜面呢?

生:人行天桥、滑滑梯、立交桥还有菜刀等。师:能解释盘山公路为什么修成“S”型呢? 生:盘上公路使坡度变小了,更省力。

师:我们在生活中,取螺丝钉和取普通的钉子,哪种情况更容易一些?为什么? 生:取螺丝钉更容易,因为螺丝钉山的螺纹相当于一个个斜面,更省力。

篇7:小学科学《斜面的作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本课是按照“明确概念――比较实验(得出结论)――原理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

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事实,告诉学生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的作用,而且知道坡度越小用力越小;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越费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可靠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真实记录,用科学的方式思考出斜面的作用,其中小组合作时注重合作和交流.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重视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细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学习中成长。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法,合理,适当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既竞争,又合作的精神,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让学生解决如何把一桶汽油装在卡车上为引子,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概念。继而问学生用斜面高处搬运重物真得省力吗?引出课题。

(二)新课:

1、讨论:你用什么办法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实验中只做一次够吗?为什么?

3、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师边演示边说明)

4、小组内实验。(师巡视)

5、汇报:说明了什么?(省力)

6、从这些数据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根据此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是什么?

7、这个实验做几次比较准确?

8、生实验、观察、汇报。

9、小结: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练习:

1、画一个盘山公路。

2、螺丝钉的原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应用了斜面?(斧头、楔子、引桥等)

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螺丝钉的螺纹是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板书设计

7、斜面的作用

篇8:斜面的作用反思

关键词:大倾角;π放;伪斜;煤层;开采设计

中图分类号:TD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58-02

“π放”工作面在煤层倾角≤25°的条件下回采日益成熟,并有高效率、高单产、低成本、良好的顶板控制效果等优点,因此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开滦集团林南仓矿业分公司属构造复杂型矿井,煤层赋存条件较差,平均倾角大于25°的煤层储量所占比例较大,占总可采储量的48.3%,尤其是下一步的新区域,东二小采区煤层平均倾角将达到30°。所以在大倾角中条件下应用“π放”回采工艺,并实现安全回采,对林南仓矿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矿于2004年2月下旬开始在1222下大倾角工作面试验应用“π放”工艺开采,效果较好。

一、1222下工作面基本概况

(一)工作面地质情况

林南仓矿业分公司井田属蓟玉煤田,井田位于煤田中一个独立向斜盆地,盆底倾角缓,边缘倾角大。该工作面位于林南仓矿业分公司西二采区,属12S煤层。北为53m冲积层防水煤柱线,南为-240大巷。煤层平均倾角34°。为块状半亮型煤,煤层厚度比较稳定,煤层厚最大5.2m,最小4.8m,平均5.0m。

(二)工作面情况

走向长为75m,切眼长度35m。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π型钢放顶煤,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面沿底托煤顶推采,工作面支护的支护形式为:DZ-22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4m长π型钢梁,工作面共计三排支柱,排距1000mm±100mm,π型钢成对使用,对间距650mm±50mm,上顶铺设铺设编织网。

二、工作面伪斜开采设计

伪斜开采方法:切眼掘进方向与煤层倾向线(即:煤层真倾角)成一定夹角α(见图1),以此来降低切眼的平均坡度,该工作面将切眼降至25°以下。

(一)夹角α的确定

三、问题与对策

采面经过伪斜调整后,平均坡度虽然降为22°,但工作面局部坡度仍较大,局部达到了38°,给回采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面支护的稳定性问题

π型钢放顶煤工作面,由于其支护特点,决定了工作面整体支护性差,工作面倾角大,极易造成失稳倒架。为保持支架整体性与稳定性,主要采取对策如下:

1.加强采面支护质量,严格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管理,落实班中、班末支柱初撑力的验收制度,响炮、放煤前,对支柱初撑力进行检查,如果不合格严禁进行放炮、放煤,加强二次注液管理,放炮前、放炮后以及放煤前必须对单体柱进行二次注液,上顶插严背实,确保不空顶,柱顶加打实。

2.在老塘侧加打连锁木托板,使用2.4米大板,一板三柱沿倾向支护,增强支架的整体性和采场切顶强度。

3.加强单体柱之间,以及与兀型钢之间的整体性,将单体柱与顶梁拴一道,主副梁单体柱间拴一道保险绳。

4.杜绝工作面失效柱,班中各段对本段支柱负责巡视,发现失效柱及时更换。

(二)大块煤矸防坠落对策

1.间隔5m设置闸挡,挡高0.5m。具体做法是:在煤壁、人行道都设木料挡,分段错开,方便行人,又可防止大块煤矸等下滚伤人。

2.采面大块煤矸在当地用大锤打碎,严禁向下方滚动。

3.严禁用采用输送机运送物料,防止木料放置不好,刮倒支柱,造成倒架。

四、结论

采用“π放”工艺伪斜开采在我矿大倾角煤层的成功应用,由于制定的技术措施比较得力,现场管理规范,保证了在复杂困难地质条件下的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9:《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斜面拉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会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并能把它迁移到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有关知识的兴趣以及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亲身经历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学会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实验教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木板斜面、带钩的方木块、一个长方体铁块、毛巾、玻璃、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斜面、带钩的方木块、一个长方体铁块、毛巾、玻璃、砝码。软件: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Flash课件。【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意义。我设计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个课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学习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为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了增补,不仅让学生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还让他们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以及所拉物体重力的关系。把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其效率进行比较,得出要想省力就不可能有更高的效率,使学生看问题具有辩证性。同时让学生提出他们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问题,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最后将效率进行发散,使学生把效率迁移到诸多方面,以至于能学以致用。【教学设计】 设计内容 设计意图 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情 景 导 入

情景:向车上装重物时,工人师傅一般会怎么做?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东西推或拉上去。

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盘山公路就是一个大斜面。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路线会更容易一些,还有桥梁的引桥也是一个斜面,而且是桥面越高,引桥也越长。

将高度相同,螺纹密度不同的两个螺丝钉进行比较,得出斜面高度一定,斜面越长越省力。

复习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感受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通过实物引出斜面原理。由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学生知道斜面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进一步理解斜面为什么省力。认知 层面 认知层面 认知层面 提 出 问 题

使用斜面可以省力,而且在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那么使用斜面但能不能省功呢?复习功的原理与机械效率的定义。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它的省力情况与机械效率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该如何测量并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呢? 师生一起复习与思考。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通过物理知识的复习,提出了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把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省力情况联系起来分析,为下面猜想斜面的倾斜程度打基础。认知层面 认知层面 动 脑 想 办 法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我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首先要会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那么用斜面处上拉物体时,如何计算有用功和总功?实验中我们该测量哪些物理量?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提交方案,教师做总结。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让学生开动脑筋,一步一步的想办法。认知 层面 切 入 主 题

我们的目的是把物体抬到一定高度处。为了省力,我们不把它竖起提升,而是沿着斜面把它拉上去。请看这里。观察后思考,沿斜面拉物体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把学生带入利用斜面省力的情景,亲自演示给同学们看,让学生思考。

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效率的;通过现象思考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知层面 进行猜想 可能的猜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长度、高度、坡度、粗糙程度、物体重力、物体拉力、物体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 同学们的猜想依据是什么呢?

能不能把类似的因素进行合并呢?使问题简化一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猜想依据。让他们明白猜想不是臆想,不是胡乱瞎想。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将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把问题简化。使学生认识到,有些问题并不是越细致越好,而应该把问题简单化,合理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

锻炼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 认知层面 认知层面 设计实验

当一个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我们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然后说明探子控制变量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并画出实验表格。再上台展示。老师也展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更加清晰明确。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能力。认知 层面 认知层面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小组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帮助。探究完毕后,再各小组进行展示,总结出实验结论。尝试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认知层面 归纳总结 各小组将测得的数据上台进行展示,并分析出实验结论。猜想得到证实了吗?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计算将结论总结出来后,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概括能力。认知层面 交流合作

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斜面的省力情况是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关?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还是越高呢?既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那为什么盘山公路还要增长斜面呢?

引导学生对所做探究实验进行评估,进一步发现的问题。得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机械效率的关系。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认知层面 总结反思,同学们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课后去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探究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的机械效率是不是比滑动时的机械效率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呢?

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提出新的问题。

并布置课下探究任务。将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意犹未尽。老师点评归纳。让学生养成勤于总结,关于思考的好习惯。开拓学生思维,在课外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认知层面 应用迁移,阅读材料:效率

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呢?另外,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将知道迁移到生活及学习中。

篇10:斜面的作用反思

(1)控制斜面粗糙程度和高度不变,探讨机械效率大小与倾角的大小关系。设有两个等高的斜面长为L1>L2;倾角大小为θ1<θ2;滑动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由于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正压力的最大,因此在水平面匀速直线滑动时的滑动摩擦力最大,那么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斜面长度和正压力都要逐渐减小,导致滑动摩擦力逐渐变小,所以应该有f1>f2。利用这两个等高斜面对同一物体所做的有用功相等,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为总功,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得:

η1(f1L1+Gh)=η2(f2L2+Gh)

f1L1>f2L2 →(f1L1+Gh)>(f2L2+Gh)→η1<η2 因此,在斜面粗糙程度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斜面的机械效率是随着倾角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倾角的减小而减小的。

(2)保持斜面的高度和倾角不变,探讨机械效率与粗糙程度的大小关系 由于两个斜面的高度相等,那么沿着斜面方向做的有用功也相等,由公式η1(f1L1+Gh)=η2(f2L2+Gh)可知L1=L2,如果f1>f2,做额外功越多,其总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小。则有

η1(f1L1+Gh)>η2(f2L2+Gh)因此 η1 <η2。在初中阶段常用这种方法。运用高中阶段的重力分解和直角三角函数关系判断

(1)弹簧测力计在沿斜面向上的方向拉力做的总功 FL=(Gsinθ+μGcosθ)L(2)斜面上的有用功GLsinθ与竖直方向上的有用功Gh相等(因为sinθ=h⁄L)。(3)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得η=GLsinθ⁄(Gsinθ+μGcosθ)L

η=1⁄(1+μctgθ)

上一篇:冯骥才《俗世奇人》优秀读书笔记下一篇:我同桌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