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2024-05-09

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廉政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态度,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2、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能力有大

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

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

放在首位,自觉地以党纪政纪约束自己,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

终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

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

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

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

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是腐朽

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重要原

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

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

一定的市场。而廉政文化正是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

腐败行为以抨击和批判,并给其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

心理压力,从而有效遏制和惩治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肩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

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其次,教师之所

以备受人们赞颂和讴歌,是因为教师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

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今天,难免

会有缺少自制而失去自我的人。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更高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

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坚守作为一名人

民教师的操守。廉洁是师道之前提,立教之根本。教师高尚廉洁不

仅使学生敬仰,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品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

里,模仿在行动上。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勿以恶小不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他的这种廉

洁从教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

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

更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

形势下,要特别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每位老师都要遵守职业道

德,坚守高尚情操。一个能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教师就

必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接

受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

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

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

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叶传美

2010年11月

篇2: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五条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具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还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浅根性等特征,本文从德育意义的角度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大学校园文化是依附在这所大学之上的社会文化。它由大学的物理空间、设施等构成物质文化;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精神文化;由大学的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制度文化;由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学习实践等构成行为文化。高职教育同样具备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要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校园文化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特别是大学校园文化,同样的思路,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种由大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篇3: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篇4:学习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一、精心营造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1.让墙壁会“说话”。每日早晨,师生步入校园,在校门口两侧用艺术瓷砖制作的宣传墙上有醒目的标语:“祖国在我心中,跨世纪青少年雏鹰行动”和“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校园的围墙上也制作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体育健身图案,如打太极拳、练武术、跑步、踢足球等。图文并茂的古代经典抒发了古代名人刻苦学习、精忠报国等爱国情怀。这些宣传栏、宣传画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2.创建特色楼道文化。楼梯间和休息台上有警示同学们“不要跑、不要跳、不要打闹”的标语。墙面上,张贴的“蓝猫”提示小朋友“上下楼梯要小心,轻松慢步靠右行,不翻栏杆不跑跳,礼让师长讲文明。”

走廊上,每班都有一块让学生展示才华、放飞童心的“活动园地”,每月按照学校德育的主题更换内容,如“八荣八耻征文展”“祖国在我心中”“安全教育行动”“盘点过去、快乐明天”等。这些不限形式、不限色彩的“活动园地”是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3.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这里有一片片绿色的草坪和一排排茂密的树木。当师生步入校园开始全新一天的学习、生活时,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谐校园文化软件建设

1.打造校园文化建设“五名工程”。学校充分利用育人阵地,结合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行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晨会、综合实践课,开展“读名著、看名篇、背名诗、唱名歌、听名曲”的“五名工程”。

学校精心选择和制作曲目,每当集会、做操、课间活动、放学时都能听到不同风格的优美乐曲。名歌学唱则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名曲、名歌的欣赏和学唱,让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都受到音乐的陶

三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阅读一部名著。名篇背诵,则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名篇4~5篇。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学期完成10~15首古诗、词、曲的背诵。名著阅读、名篇和名诗的背诵均由语文老师负责辅导。为了让活动有效开展,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督促检查学生活动情况,如“名歌、校歌大合唱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名篇阅读知识竞赛”等。

2.开展以“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小公民”为主题的文明养成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让学生知道进营业性网吧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危害”,坚持安全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宣传工具、设施的作用。有计划地通过学生大会、安全例会、板报宣传、图片展览、专题讲座等,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从主动问好入手,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日学生进校进行第一个训练项目是文明礼貌教育。进楼内时要重点训练右行礼让。

从整理书包和着衣人手,抓学生学习、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必须整理好书包,书包一律不准放玩具、废纸、零食。学生每日进校,必须衣着整洁大方。教育学生要勤剪指甲、勤理发。学生在校园内要养成随手弯腰捡废纸的好习惯。

3.创新德育评价体系。我们以“八荣八耻”为主题,以开展荣辱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大胆推行了“校长小助理”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开展“每月一星”“文明中队”“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掀起了“比学赶帮”的新高潮,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健康、向上、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5:廉政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2

铁厂小学李培新

最近,由教育局共同发起的,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犹如春风抚面,甚感欣慰。因此,我想结合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学习思考,谈谈对廉洁文化进学校的几点认识。

第一,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正确认识。首先,廉洁文化进校园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在《实施纲要》中,廉洁文化六进要求的提出,几乎将廉洁教育面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面向全党全社会,从幼儿抓起,一直抓到老,立足于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反腐倡廉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这种目标的形成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党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中,廉洁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需要占领社区、农村、企业这三块阵地,但“防腐疫苗”应从娃娃抓起才能赢得主动,孩子从小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其次,廉洁文化进校园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腐败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破坏作用已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已不仅仅在“官场”之中,在学术界,文艺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近年来,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行为(如竞选班干部时,为了拉选票学大人请客、送礼等)也很令人担忧,虽然这只是少数现象,但不可否认,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习气已经侵入到校园。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把反腐倡廉意识渗透到学校各种相关的学科教育中去,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一个廉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实践证明,最有成效的教育,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从娃娃抓起,一是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开展廉洁文化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

情操,对于全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廉洁文化进校园应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注重教育对象的多层性。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在对青少年学生加强廉洁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廉洁教育,营造一个廉洁的校园环境。对校长,教师以及广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点和要求应有所不同:对于校长和行政干部,重点在于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廉洁自律风范,着力构建思想道德和党纪法规防线,成为师生的楷模;对于教师和教工人员,侧重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表率;对于广大学生,要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全面展开敬廉崇洁教育。其次,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对广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诚信守法,正直自律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小学阶段侧重“启蒙,感召”,培养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廉洁的基本行为表现;初中阶段侧重“明理,立志”,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奠定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高中阶段侧重“修身,践行”,培养学生通过开放性的思辨,认清一些腐败现象的本质、根源和危害,树立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等廉洁品质,确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

再次,注重教育活动的社会效应。

第三,廉洁文化进校园应做好“五个”结合。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是一种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因此,应把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

础性的工作来抓,把廉洁教育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使廉洁文化进校园与办学中的日常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园文化的平台,加载精神境界、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洁操守等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二是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三是与开展“三风”建设相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党风廉洁建设、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校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大宗物品招投标等结合,以一种党员干部广大师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增强教育的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树立党员干部广大师生“敬廉崇洁”的道德观,创造学校内部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的氛围。

四是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把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挖掘历史、语文、政治、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中的教育因素,使廉洁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并选取适宜主题,以研究性学习,主题综合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五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廉正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共同来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简朴的家庭氛围,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篇6:学习文化心得体会

1、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增强员工归属感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自上而下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做事原则、行为规范,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中难免需要利用很多软性的东西去感动、感染员工。比如,员工登陆天软时代系统后,公司的logo、文化标语等都可以轻松显示在办公界面上,无形中强化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管理者还可以随时发布企业最新动态,在第一时间分享企业新鲜事,增强大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通过企业风采传递生日祝福,贴心为企业员工服务等等,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凝聚力。

2、建立企业制度文化,规范员工行为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和经营管理制度,能帮助企业构建高效的组织架构,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密,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天软时代过将企业的制度和固有的工作流程在系统中体现,建立相关的工作流程,规范员工的行为。如管理者通过天软时代系统发布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可以告诉大家哪些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什么是值得鼓励的;诸如请假、费用报销等弹性太大不够规范的流程都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并固化,使审批工作变得井然有序,组织行为更高效。

篇7:学习企业文化心得体会

——执行力心得体会 今天我感到非常高兴。原因就是我们工作在一个注重员工发展的企业。我们今天培训的内容是企业文化的执行力,李老师讲的内容丰富多彩使我豁然开朗以下就是我对今天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列出问题,帮助我们分析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看病就医找根源”,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

找到企业不足之处。同样一个人要想发展也必须找到自己首先方式方法新颖内容丰富,采用疑问、设问等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大脑。让人们很快的融入到今天的培训当中来。

二、对企业执行文化的解释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

文化是企业及成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的凝结,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灵魂;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别企业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文化与执行,看似独立,却又息息相关、相辅相成,若能将二者完美结合,便能激发无限的力量。李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提出了很多优秀的积极优秀的企业概念。其中包括“阳关心态”、“老板心态”“效率的三大关键”“管人的方法”、、、、、、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个性化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如何管好自己的工作)

其中我认为掌握管人的方法(如何管好部属)是最重要的如下:

1)管人的方法=岗位+任务+目标+预算+责任

2)责任心=努力+认真+细致+组织协调性+计划性+为人可靠+坚韧+成就结果

3)调控部属行为的方法:

总的来说我认为企业做這样的培训非常有必要性。让我们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问题解决难题。非常有意义。

篇8:高中生文化圈学习法的实践心得

平等是文化圈学习法能够成功开展起来的前提条件, 只有平等的进行对话, 平等的进行活动的实践, 才能真正的将文化圈学习法开展起来。在文化圈学习法的学习小组中, 没有主要的负责人, 也没有成员的引导者, 有的只是平等交流的人员,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活动的重心放在组员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以及相处沟通之上, 在组员的相互沟通中提出问题的假设或是研究所要探究的题目, 然后组员之间各自阐述个人的观点, 先是简明扼要地说出观念, 然后在详细说出支持的理由, 以平等的学习, 平等的讨论中学的知识, 使学习的氛围得到升华。

学习就是指, 学得以及实习。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很好的用于实践, 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高价值的体现, 组员在通过文化圈学习法进行学习时, 要灵活的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要边学边用, 在不断的提出问题, 实践结论中获得真实的答案, 在问题的提出——实践——反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这不仅能够大大的提升学习的效率以及工作的效率, 还能够随时的解决组员所遇到的问题, 激励了学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探索精神, 增强了组员的自信心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 逐步的发展了一个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团队。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 只要有实践, 就有反思,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以及再实践, 才能够真正的理解问题的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是反思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反思还具有一些理论的意义, 即反思能够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够具有促人警醒的作用, 能够让人在不断的学习中积极的搜集有用的资料, 积极的建设具有意义的团队建设活动。

学习是从学员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的, 经过学习和反复思考、研讨, 逐步理解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付诸行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 再进行总结、反省,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并付诸行动。如此不断反复, 构成文化圈学习法的全过程。沟通是解决组织内部实际问题的方法, 它贯穿在学习法的全部过程, 是机构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和发展的气氛的关键。

在进行文化圈实践的过程中, 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通过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实践以及结果的分析, 获得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范围。除此之外, 小组中的成员通过分享个人的所得、所想、所感、所思, 提高了组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让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还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减少了学习中的弯路, 增加了知识储备中的类型, 促进了个人能力的增长。

通过全文的叙述,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文化圈学习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主管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互惠能力, 因此, 文化圈学习法能够开阔学生的事业,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要想能够很好的将文化圈学习法进行实践, 首先要重视平等, 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大胆假设以及实践的精神都要进行鼓励;其次要重视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在提出一个假设或是一个想法后, 要勇敢的进行实践, 将实践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就能够清楚明白的知晓其优点以及弊端;再次要注重实践后的反思, 反思是实践后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只有在反思中, 才能够想清楚问题的对错以及实践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要重视实践中的沟通, 沟通交流是贯穿文化圈教学法的实践过程, 通过沟通和交流, 才会找到更好地学习捷径,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要重视分享, 无论好坏, 只有懂得分享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获取更多的知识。

摘要:文化圈学习法是现阶段新兴的一种学习方法, 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能力, 主要是通过规划学生的类别, 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教学, 进而达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互学, 对学生应用文化圈学习法, 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交流、学习, 还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促进的作用, 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文化圈学习法,实践心得

参考文献

[1]李蕊, 叶彬彬.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能力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13, 04:98—106.

[2]杨宇.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实践操作课应用的一些心得[J].才智, 2015, 27:140.

[3]吴娟, 刘旭, 王金荣.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7:119—125.

篇9:利用校园文化拓展语文学习新空间

一.利用校园文化标语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创造人”。校园的校史、校风、校训既有历史的沉淀,也融合了时代精神,这些正是陶冶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沃土。因为校史的讲述,校风的形成,校训的展示等形成鲜明特色的、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往往更有文化意味,更能感人,更能育人,是语文课的活教材。在此理念指导下给校园的景物予以文化标语,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景都会说话,可以增添校园环境的文化色彩。这些都要认真的推敲,都要语文参与,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加入、创造校园物质文化形态的行列,必能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

在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围绕办学宗旨、专业特色、校园概貌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或用精当的语言给校园的花台、绿草地命名或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作故事,借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因为是周围存在的事物,也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校园环境,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比较高,学习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同时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也提高了语言审美能力。这样的活动无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激发过程,如一泉活水,激发学生空前的写作热情,在他们手中不断地开出一朵朵妙笔之花。

二.利用温馨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文化标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可以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是这些自己参与建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让他们不知不觉开始重视语文基本知识,教师再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改变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活跃学习形式,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像一部隽永的文化史,如诗如画,源远流长,回味无穷。学校中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当我们看到学校路有名,石有意,人景相合,物意相通,都会心旷神怡,意兴盎然,这些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语文教学要讲究人与环境“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树影婆娑处学习语文,在石上、亭间、路畔运用语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鉴赏物象就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审美能力。比如,学习《不凋零的月季花》一文,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台,让其从视觉上感受月季花之美,从嗅觉上感受花之香,从意韵上感受花之风流。再通过旁边学生创设的小标语“天下风流月季花”来感染学生,让其领悟月季的精神,进而明白作者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可见,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能起到拓宽语文教学时空的作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素材大为增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舞台。这些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让语文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穿越时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滋润着他们的心田,陶冶着他们的心灵,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总之,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质,学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平台。

三.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语文教学跳出“小语文”的狭窄封闭课堂空间,拓展更广更深的领域,让学生随时开阔视听,观察周围的一切,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运用于校园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又从校园这个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内涵更为丰富的“大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补充和延伸。有了“第二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语文教学就能活起来、“飞”起来。笔者认为,在技校“第二课堂”主要有“文学社”社团活动、校广播站、班级墙报、校刊等等。通过上述种种语文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去检验其真伪与优劣,练就真才实学。

比如学校广播站的建设,其各项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创造热情和参与热情,为了捕捉最新的消息,学生每天下午注意广播内容,更加关注生活,热爱校园;为了写好文章,写好稿件,主动找老师指导修改。“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此以往,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浓了,能力也提高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新空间。

组织学生办好校园专栏、班级墙报,增强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办好一期校刊,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等等。学校只要多增设一项校园文化资源,学生就能多得到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语文学习就有更广阔的空间,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各项语文文化活动,为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有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气质现代化、观念现代化、思想现代化。而且,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实践的强有力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必将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四.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让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

办有特色的学校是办学的最佳理念,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自己特色之路,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我校就有自己的传统活动,每年四月举办体育运动会,十月举办国庆歌咏晚会,元月举办元旦晚会等。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培养班级团队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弘扬个性、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科学习的最好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语文学科最受青睐,因为没有语文的参与,就没有神采飞扬的文字,振奋人心的宣传;没有那些看似幼稚、拙朴,但却真切的表扬稿、评论稿,就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活动画面。比如今年在大田湾的学生运动会比赛中,各班的新闻报道组用那激昂的文字为本班加油、助威,充分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学生通过竞相投稿,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通过优秀稿件的朗读,提高了自己的作品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语文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校园各种活动离不开语文的参与。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收集各种有用的材料,应用所学的语文技巧,每天阅读和写作,随时随地把握学习语文的机会,随时随地展示其语文的魅力。

构建完善的校园文化系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必然选择。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多彩的文化载体作保证;帮助学生挣脱被动教育的桎梏,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境熏陶、浸润、哺育。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思想素质,掌握语文技能,传承优良文化,增强语文的感知美、探索美和创造美,在校园文化中拓宽语文学习新空间,让语文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何翠,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教师。

篇10:校园安全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视频讲座、案例分析、在线答疑、论坛交流等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校园安全常识,懂得了许多与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能力,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心灵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得到净化。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工作学习生活,更不用说管理,只要时时事事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融入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之中,就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于未然,更不可能有责任追究。

学生的一切成长必须有安全来作保障,离开“安全”二字谈什么都无任何意义,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校长,维护校园稳定、平安更是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增长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的知识、技能迫在眉睫。

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关注安全管理的细节,是我们每一位校长应该学习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体会到;校园安全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正如专家在培训上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提醒自己:校园安全不能忘,安全警钟需长鸣。

校园的安全是实行教育教学的保障,没有安全的保障,就没有办法实行教育教学。

上一篇:2023年小学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自查自评下一篇:新员工专业年度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