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文化学习体会

2024-05-09

XX文化学习体会(共8篇)

篇1:XX文化学习体会

XX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XX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哪儿?说到底,恐怕在于提高企业的品位、提升员工的素养。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重“三品”,即品质、品格与品行。

企业文化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立身处事的信念、倾向、主张与态度,而且对企业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企业的这种价值理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要奔向哪儿、目标是什么?员工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愿景是什么?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只有企业品质好,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耐得住时光磨砺。

企业文化的品格,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精神支撑。精神支撑即企业的精神。精神是一种意识。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所以,精神具有能动性,其表现在于有活力,即“龙马精神海鹤姿”;其本质在于能超越,即“今胜于古,后胜于今”;其最高境界在于“与天地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企业发展与“绿色”共行。企业的这种精神,源于企业走过的路,发展于企业正在走着的路,同时,又激励着企业将要走的路。这种精神,是一个企业的品性风格,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精气神,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明日兴衰。

企业文化的品行,主要彰显在企业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即企业员工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无疑,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既有其传统的行为或遗传的行为,又有其情感的行为或即时的行为,更应有其目标的理性行为或价值的理性行为。要保证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就应该制定并遵循目标的理性行为规范;要保证企业价值理念的实现,就应该规定并执行价值的理性行为规范。这种目标与价值的理性行为规范,既表现在立身处事上,又表现在行动举止上,还表现在姿态风度上。这种行为规范,是企业价值的心灵取向,是企业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要达目标的理性选择。

要使企业文化的品质、品格、品行得以实现,仅仅靠知晓并提出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支撑、行为规范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方式方法。这个方式方法,不是靠让广大员工死记硬背某些提炼出来的概念、条文,而是要让广大员工理解并能自觉执行这些理念、精神与行为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员工最喜闻乐见的是靠大家“化”大家,即从员工中挖掘出典型案例、提炼出典型格言,从而用讲故事的方法、用员工格言的方式使价值理念形象化、精神支撑口语化、行为规范具体化,以达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人提升身边的事的效果。这种方法,就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讲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个故事,靠张思德、白求恩、愚公三个典型,宣传并普及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情的青于竹、翠于松的品格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行为准则;这种方式,还似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喊出的格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样,短短一句话,浓缩万千情,展现出的是中国石油工人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这种“故事+格言”的方式方法,是普及企业价值理念、张扬企业精神支撑、深化企业行为规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企业文化的品质、品格、品行,一言以蔽之,是企业的品位。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单位,又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是经济组织,就要赚钱。赚钱要有道。黑心钱、昧心钱不仅不能赚,还要与之作斗争。是社会组织,就要负责。不仅对企业内的员工负责,还要对与之关联的供货商、分销商、社区负责,更要对养育自己的消费者和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国家负责,做到既要承担好公认的职责,又要勇挑各方期待的职责,从而使企业“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也就是说,通过重企业文化的“三品”,不仅使企业强,更使企业“香”,且香“飞”千里,行得远、走得久。XX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大部分人来讲一个比较生涩的概念,对于我本人来讲也比较模糊。7月3日,通过听董权教授的《企业文化建设》课程之后受益匪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今后的工作方向也有了清楚的定位。

其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国内一本权威的商业杂志在谈及管理时也曾提及:三流的企业靠经验,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足以见得企业文化建设,现在已经被众多企业提及到一个新的高度,也逐渐被现代企业接受和认可,并逐步开始投入实践中,让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既然谈到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到底有多少人知道,我们不得而知。所谓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目标、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这是书上给的一个明晰的解释,那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发挥实际效用呢?通过学习之后,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一、打好企业文化落地的基础

首先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宣传,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度。通过企业内刊、报刊栏、员工手册、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落地,并进行广泛、全面、深入的宣传。

其次加大宣传和学习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认同感,从而为企业文化的推行奠定基础。可以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学习,集中分享心得,让员工通过对企业CIS的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

二、找准企业文化落地的切入点

首先要从员工的观念上入手,从细节上入手,强化员工的品质。例如:我们从员工佩戴厂牌、穿着工衣、作息时间、日常习惯等等方面着手,一点一点的去改变员工的陋习和习惯,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克服每一个缺点。

其次抓住企业内部的典型事件、突出事件大做文章。例如:我们以前在给优秀员工发奖金的时候,都是各部门主管代领。而在学习课程之后,我们在给优秀员工颁发奖金的时候会集中所有员工,举办优秀员工颁奖仪式,加大宣传扩大整个事件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典型,也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员工。

三、领导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率

一个团队的领导,对于一个团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领导人重视什么,部属就会注意什么;领导喜欢用什么样的人,企业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做事风格。当然,在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走在员工的前面,做好带动作用,从而才有一定的说服力,才能让员工效仿和学习,才能在一定程度促进整个集体的团结和稳定。

四、企业文化推行须反复的教化

一个企业文化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逐渐形成习惯,而习惯的形成须靠频率的加速,以及日积月累。在一定时间更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宣传企业的相关精神(如会议、培训、横幅标语、),从根本上加强员工对企业精神的认知和执行。

当然,有时候还要不间断的灌输,并在潜隐默化下去做相应的干扰,让企业文化能有效的执行下去。

五、企业文化须融入相关的活动之中

要想更好的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须以人为本,为广大员工提供轻松愉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让其很自然的接受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并可以顺利的执行。例如:举办公司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生日晚会等,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和稳定,使员工能更好的体会到企业带来的温暖,推动企业文化和谐发展。

六、共创双赢,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员工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利益。而企业相对也要给员工一定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愿景,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样员工才能跟随企业的发展步伐,与企业共同成长。例如,我们企业在基层管理人员招聘时会首先从普通员工中提拔,这样会给更多有能力员工的一个机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员工之间的竞争,给员工有一个发展的平台,从而增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篇2:XX文化学习体会

通过班组学习、讨论《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我们对《xx公司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直抒胸意。现将我们班组的学习、讨论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的内容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百年靠文化,昆纤企业文化建设像及时雨一样把昆纤从成立到二期扩建成功发展道路上宝贵精神财富进行了挖掘、整理,提出了五个精神:“服从大局、积极合作的团结精神;敢于争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忘我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公司为重,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xx公司正是依靠“五个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才创造出这个有凝聚力、有向心力的现代化企业的崭新面貌。为适应xx公司未来战略发展,公司此次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流醋纤企业,使企业成为员工的家庭、学校、平台为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只有公司发展好了我们员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公司才能提供给员工更多的机会。如今公司把过去的企业文化从自然生长,自由发挥的原生态状态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是昆纤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司高屋建瓴、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建设企业文化是我们每个昆纤人的大事。比物质更宝贵的是精神,有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更能激励我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与企业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学习《xx公司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企业文化体系的结构和组成。现代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了企业精神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文化。它们是三位一体,用以实现企业使命,共享企业愿景。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精神文化相当于企业文化的大脑与心脏,是核心部分,企业核心的价值观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它将融入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行为文化相当于企业文化的四肢体,是企业文化行动的指南。企业形象文化相当于企业文化的五官,是企业的视觉表现形式,通过它将企业推向公众。怎样认识《xx公司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里的精神文化是核心?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大脑和灵魂。通过总结、挖掘、提炼、升华等手段得到的精神文化将指导企业行为文化。而企业行为文化为我们怎样来实现和体现精神文化建立了行为规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有了行为文化我们就可以更规范更系统的去实现和体现精神文化。公司《昆纤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的企业精神为我们提出了许多理念和观念,而核心价值观就是:服务烟草,造就人才。坚持企业利益和企业社会责任相统一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为员工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献技献力,员工与企业形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的行为文化规范针对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的行为准则。我们班组大多数成员属于运行人员,《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的运行人员行为准则是:积极向上、操作规范、钻研业务、保证质量。通过学习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昆纤生产中的生产原料有许多是易燃易爆物品,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精心操作,我们只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只有确保安全才能促进生产,只有遵守工艺纪律才能产出合格产品,只有在操作上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不断通过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提高和保障我们的工作质量,才能造就优秀的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做到和

企业共同进步和谐发展。《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的形象文化将能塑造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使我们员工产生优越感和自毫感,这就更能激励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回报企业。

篇3:组织学习文化概述

一、组织学习的概念

组织学习一词首次出现在赛门1953年发表在公共行政评论上的《组织的诞生》一文中, 他强调组织重组与发展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 (Simon, 1953) 。随后,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组织学习被正式视为一门理论, 有关组织学习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迄今历经近五十年的发展, 体系大致完备。二十一世纪以后, 组织学习理论更广为扩展, 同时与组织发展的新思潮, 如知识管理与知识经济等概念相结合, 已成为当代管理科学研究的热点, 而在实务发展方面更是进入到具体实践中在各领域与组织中广被应用。

组织学习涉及两项重要概念, 一是组织进行学习;二是组织促进学习。若就对象与范畴而言, 组织学习涵盖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与整体组织学习;若就层次而论则包括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以及再学习。前者重视组织内部的适应过程;次者则重视组织对外在环境适应的过程;而后者则强调组织自我转换的能力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Argyris, 1999) 。

二、组织学习文化的核心要素

组织学习与组织文化两者关系密切, 组织若要有效进行学习需要有适宜的组织文化支持。换言之, 没有适宜的组织文化, 也就没有学习的容身之处。要增进组织智能, 需要将组织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系统, 在此系统中, 知识的管理与分享具有重要地位。可见, 要成为一个具有学习力的组织实体, 则需在组织建立起组织学习文化。所谓组织学习文化是指, 组织具有继续学习的文化, 而学习文化则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项重要内涵。在此文化中, 组织成员是工作者也是学习者;在此组织中, 不仅个人进行学习, 团队与整体组织也要持续进行学习, 并促使组织不断创新与改善, 进而成为实质的学习型组织。然而, 如何判别组织有否在进行学习呢?以下三个问题适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架构:

1. 组织对于本身的现况是否有清晰与真实的了解?

2. 对于现状解析的分享是否遍及到整体组织中, 而组织所创造出的新知识是否能广为分享?

3. 知识是否已转化成有效的行动, 并朝向目标前进。柯莱恩与桑德斯提出三十六项评估组织学习文化的要点, 其中六项要点较为重要, 其分别为:

1.在组织中有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计划鼓舞成员彼此分享学习成果。

2.组织能为问题解决与学习制定计划。

3.在组织每一层级中, 学习受到了期望与鼓舞。

4. 人们对于组织怀有远景并且能适应工作型态。

5. 组织能够鼓励成员并提供资源促使成员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6. 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学习型态以次促进沟通和组织的学习。

三、组织学习文化的塑造

组织学习文化是在人为的因素下逐渐发展而成, 而非自行生成。组织若要发展出积极的学习文化, 需要先凝聚组织成员的终身学习意识, 接下来展开有效的策略与行动, 并适时审视成效。整体而言, 组织学习文化能否有效形成, 涉及以下八种影响力:

1. 学习力:

组织成员对个人学习、团队学习以及整体的组织学习需要具有正确的观念及态度, 并能发展出有效率的学习能力, 且乐于在组织中进行各种型态与方式的学习。

2. 领导力:

组织的领导者必须支持、倡导并鼓励组织学习的进行, 并愿意将组织学习视为组织成员的一项必要工作。此外, 组织领导者也必须成为组织的学习领导者与组织变革的策动者。

3. 激励力:

组织能够透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持续激励组织成员的学习行为与活动, 而激励方式必须结合组织成员的实际需要, 从而促使人人能真正成为组织学习的行动者与拥护者。

4. 沟通力:

沟通不良往往是组织学习的主要绊脚石。组织学习文化的发展, 除了依赖于组织沟通管道的畅通之外, 还需要掌握沟通的时机与时效性, 此外, 组织成员的沟通能力与涵养, 也需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持续加强。

5. 凝聚力:

组织的凝聚力对于组织学习文化的发展, 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包括目标的凝聚、团队学习的凝聚、团队默契的凝聚、组织成员的向心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发挥等。

6. 创新力:

在知识社会中创新已然成为一项主要的学习动力与成果。组织若要不断创新并持续改善必然涉及到学习, 而组织学习的成效也必然有助于组织的创新。也就是说, 组织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是相辅相成的, 同为组织学习文化的重要影响力。

7. 参与力:

组织学习文化的塑造与发展是在团体积极参与中逐渐形成的, 在此过程中需要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 否则仅仅依靠组织中部分成员的努力很难塑造出组织的优质学习文化。

8. 执行力:

组织学习文化的塑造是一种组织变革行动, 而任何组织行动均涉及到组织的执行力, 如果组织只是具有宏远的目标与策略, 但却缺乏执行力, 那么一切的改革将毫无意义可言, 且无成功之时。

上述八种影响力, 尤以学习力最为重要, 因为它是组织学习文化塑造力的基础与核心。如果组织缺乏学习力, 那么一切的发展就将产生停滞现象。领导力、激励力、沟通力与凝聚力的推进则是组织领导者需时时审视与反省的重点;而学习力、创新力、参与力与执行力的发展更需要整体组织齐心协力才能达成目标。

四、结论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勇于创新、尝试改变、持续发展的组织。在此组织中, 人人都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并能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途径与措施, 促进组织成员的学习成效, 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并实现组织的种种愿景。

摘要:本文从组织学习的概念、组织学习文化的核心要素以及塑造三个方面对组织学习文化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组织,学习,文化

参考文献

[1].Argyris, C. (1999) .Onorganizational learning.USA:Blackwell.

篇4:如何学习“英语国家文化”

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一般感到不太适应,一是因为教材或阅读材料中生词太多,专有名词、专业术语难读难记。二是因为涉及的专业、学科太多,内容庞杂广泛,抓不住重点。这些都妨碍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影响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达到既学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笔者在此就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敢献管窥之见,希望能对学生有所裨益。

一、首先要明确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这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关键

一些学生往往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生词,记语法,念课文。而教师中亦有不少只言学的角度单纯强调语言符号系统的教学,从事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的学习既包括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也包括文化知识系统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就不会真正学好一种语言。

当前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尽管经以前重视文化因素,但重语言轻文化的也为数不少。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在英语国家并不能应付自如,甚至在与英美人士交际时笑话百出。比如,英美人士说:“ That's a beautiful senater you're wearing”(你穿的毛衣很漂亮。)中国学生错误地回答为:“Oh , no , I've had this ugly old thing for years.”(不,不漂亮。这件难看的毛衣我已穿了多年了。)正确的回答应为:“Thank you. My monther knitted it for me several years ago.”(谢谢。它是我母亲几年前给我织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或叫“文化冲击”。对这些语句,不能单用语法结构分析来学习理解,而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前景和语言使用能力。正如胡文仲先生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致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二、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要始终与学习英语紧密相连,做到有机结合

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语言符号系统学习的重要性。而是要把学习文化与学习语言有机结合,即学习文化时不忘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时不忘学习文化。文化与语言本来就是不可分的。“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才能一箭双雕,取得最佳效果。”

一些同学在学习英语国家地理时,不愿意花气力去练习发准、发好地名、山脉、河流等名称的读音,也不愿意花气力去记住它们的拼写。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和语言的学习。因为这些词在英语国家每天都在大量使用,就像中国人使用“北京”、“长江”、“泰山”这些词一样频繁。记不住这些词,或者发音不准确,都会影响听力和与英美人士的交际,所以既要掌握这些词的语言符号系统,也要掌握它们所蕴涵的地理知识,二者不可偏废。

三、要学好英语国家文化,一定要提纲挈领,抓住重点

英美文化知识浩如烟海,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教育、体育、风俗、习惯等等,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不可能样样都通,面面开花。那么在英美文化的知识海洋里,如何才能抓住重点并兼学其它呢?

首先要明确英语文化中哪些才算是重点。杨藻镜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学术界一般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表层又称器物文化,多指有形的,可以感知的物质及精神产品,主要指食品、服装、器物、烟、酒、茶等的文化;中层文化又称制度文化,多指人际关系中的礼俗文化,行为方式等;深层文化又称观念文化,如:人的价值观念、方式、社会心态、审美观念等。”要对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有感知和了解,这是理解深层文化的基础。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尽可能多涉猎一些相关的其他书籍、报刊、资料等,以扩大知识面。在此基础上,特别要注意深层文化的学习。善于归纳和总结,以点带面,高屋建瓴,既要掌握大量、广泛的英美文化信息和资料,也要能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要善于使用比较方法

比较中、西方的文化,能帮助我们更加看清楚两种文化的差异,找出根源,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时不能也不应该回避中西文化比较。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只要用正确的观点来指导文化比较,就会吸取西方文化中的有利成分,抵制和摒弃其不利的腐朽成分。这样,不但能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而且还能提高分析和批判能力。比如,对中、西方教育制度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较重视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则较注重知识的传授。

我们还可以比较不同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例如比较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而英国则是君主立宪制。通过比较,研究其根源,我们就会更清楚地了解英美两国历史的发展,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史。

正确地使用比较法能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的深层文化,能对西方文化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篇5:XX文化学习体会

中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有利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改变国际关系中西方与非西方之间表现出来的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聘才网。XX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中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无疑有利于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改变国际关系中西方与非西方之间表现出来的主动与被动、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一直在世界范围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自以为是地认为,起始于欧洲的西方文明发展进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确的;西方是文明与文化的中心,亚非拉处于文明和文化的边陲,需要通过西方的征服、殖民、教化才能得到开发与开化。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非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深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从近代直到今天,西方国家对非西方国家不仅拥有物质上的强制力,而且在精神、观念、心理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西方是世界知识与文化的主要生产地,西方意识形态是世界的“主导”。这使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西方意识形态对非西方的驾驭、劝导和灌输,表现为西方科学技术、管理文化以及各种思想、理论、学说和艺术向非西方国家单向传播的过程;非西方国家则一直是西方经验和理论的被动模仿者和学习者、西方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坚持文化霸权主义,不断对外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思想文化。其实,在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固然有科学、理性、自由、民主等先进合理的诉求,但也有社会达尔文主义、法西斯主义等极端的主张,因此有“羊吃人”的残酷、人变成机器的无奈、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以及惨绝人寰的战争。由此可见,西方文化绝不是“文化的终结”,西方的价值绝不是“普世价值”。

同西方一些国家主张世界上只能有一种文明、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价值的做法不同,中国尊重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从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出发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给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文明进步思维、一种深层次的发展范式转变,特别是一种西方现有理论和话语无法解释的经验和认知,为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健康、鲜活的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今日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文化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源头活水,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化版图,打破西方文化霸权,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国际文化新秩序。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人们有理由相信,非西方文化完全可以同西方文化平起平坐,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将“百花齐放春满园”。XX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仁者爱人,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和而不同、和谐万邦,等等,这些具有恒久价值的思想精髓渗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成为民族复兴的永久势能和不竭动力。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断,至今仍然保留着完整的独立精神和自主心态,是中国人民赖以学习和吸收异邦文化的本源。

中华传统文化同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古代文化是在极不相同的背景下、在漫长的自我演进过程中独立发展起来的具有原创性的文化积累,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补充,都在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传统文化重视竞争与理性,同资本主义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同社会主义理想与追求紧密衔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需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今天,人类文明的交汇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文化。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新的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更是具有悠久的且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新的时代,人类文明的交汇正在从量变转向质变,需要新思想、新文化。而即使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曾经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华民族,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必将意味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被传入中国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辟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也必将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文化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源头活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评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今日世界文明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价值。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的百花园将“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也将带给世界深远的影响。

XX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自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制衡西方大国文化扩张的必然选择,对世界文化发展乃至人类和平与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民族文化身份和独特个性的象征,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土壤,是人们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同时,它也给人们力量,启迪革新与创造,帮助人类社会应对众多挑战。正因如此,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基,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

第二,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过来给经济、政治以能动的影响。进步、科学的文化能够给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并能启迪思考,推动创新,引领社会进步。文化也直接参与经济价值的创造,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本身就是商品,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拉动GDP增长。

第三,文化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形态。精神文化需求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是人的内在的、普遍的、基本的需求,是人生幸福快乐的重要标志。而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能够启迪心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进知识,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素养,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文化是国家的名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不败之地。离开了文化支撑,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难以巩固。

篇6:XX企业文化文宣

一、XX社训

精诚合作、诚恳朴实、持之以恒、和谐敬业

二、XX经营战略目标

专注于实现“安全化、自动化、节约化、高效化”的社会生产活动模式。

三、XX质量文化

一言九鼎、精益求精、锱铢必较。

四、XX团队文化

XX就是我,我就是XX。

五、XX干部文化

“是”、“明白”、“让我来”。

六、XX执行力文化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讨论是非,不如立即执行来证明是非。

七、XX用人文化

德才兼备、首当其冲;德高才疏、勤以补拙;

才高德疏、限予技职;德才兼疏、无地可容。

八、XX管控文化

有计划则必有分解,否则计划就成为空谈;

有分解则必有检查,否则分解就成为过场;

有检查则必有反馈,否则检查就成为形式。

九、XX绩效文化

1)

篇7:XX文化学习体会

廉德文化进学校实施方案

为深化廉德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廉德文化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积极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文化氛围,根据教育部门要求,实施推进廉德文化进学校工程,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国家反腐败工作部署,将廉德文化工程作为推进廉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创新形式和途径,丰富思想和内容,提升质量和效果,广泛开展廉德文化学习、传承、践行活动,厚植廉洁价值理念,不断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教、秉公用权的文化根基,营造遵纪守法、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要求

(1)将廉德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党组织建设总体部署,与校园内教职工的管理、教育、监督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操守培育结合起来,打造蕴含廉德思想的精品课程,培育崇廉尚洁、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教职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铭记教书育人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引导学生尊师重道、善学明理,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新时代的开创者。

(2)在教职工中开展廉德主题党课,提高教职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尤其是廉德文化的掌握运用。注重发现传道授业、德才兼备的好老师,深入挖掘教师队伍中的廉德故事,树立廉德典型,开展好典型宣传和引领活动。开展廉德主题教育,如读书交流会、座谈会、诵读会以及观看廉德教育剧目、典型示范教育片和警示教育片、参观廉德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等。

(3)发挥党组织和少先队的引领作用,在学生中开展廉德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廉德文化的兴趣。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举办各类廉德主题课外活动,如举办经典诵读大赛、廉德故事讲堂,参观廉德教育基地,组织书画比赛展览,观看廉德教育剧目等。

(4)加强校园廉德文化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楼宇、道路、广场、花园等设施,营造浓厚的廉德文化氛围;在校园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设置廉德文化主题书柜,配发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廉德思想、历代贤良故事和传统美德等内容的报刊书籍或绘本画册。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党支部要自觉承担起推进廉德文化进校园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把廉德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对推进廉德文化进校园做出总体规划和部署。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拿出具体措施,认真组织负责廉德文化进校园具体开展,确保工作扎实高效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强化宣传引领

廉德文化进校园工程启动后,党支部和少先队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坚持统筹谋划、精准发力、全面覆盖,持续发挥廉德文化的涵养教化作用,做好践行活动宣传,抓好先进典型宣传,为推进廉德文化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党员干部带头、教师学生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强化督导检查 党支部对各处室、各班级开展廉德文化进校园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依据有关要求开展考核工作。建立推进激励机制,对推动廉德文化进校园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教师和班级进行通报表扬。

篇8:二语学习与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

关键词:二语学习,文化学习,关系,策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世界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对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多,语言学及邻近学科的文化学习正处在热潮之中。在这种形势之下,二语学习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人们对二语学习有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对其背后的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站在辩证法与系统观的视角上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一种系统,语言其实隶属于文化,是文化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语言是文化有机组成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形成结构还是交际模式,语言都受到文化的牵制且取决于文化,服务于文化的需要。从宏观和整体上来看,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要想学习好二语及语言背后的文化,还需要对二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具体关系有所了解。

一、二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这样密切的关系,二语学习与二语背后的文化学习自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作为二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语文化与二语文化的适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海姆斯曾经总结过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可能性、可行性、得体性以及实际操作性。在这四个重要的交际能力参数中,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指就是可行性与得体性。其次,二语交际能力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二语文化知识获得的前提和必要手段中的一种。实际上,二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取得交际的能力同时,能够具有对二语文化进一步了解的能力。再次,二语学习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某些有十分明确的职业方向的二语学习上。

当然,对二语学习中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重要性进行强调并不是说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看作是等同的,也不意味着二语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习,这样只会使人们忽视掉对语言自身的学习。透过辩证法和系统观来看,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自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即文化中语言学习的部分。总结来说,二语学习是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语言进行学习,而不是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出发去对文化进行学习。因此,从二语学习与二语文化学习的关系来说,二语学习者必须要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语言与文化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辩证观。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对二语学习和语言背后文化学习的策略加以掌握,才能真正学好二语。

二、二语学习与文化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1. 语言学习同时要文化学习

很长时间以来,二语学习者中极大一部分人群都将二语当成一种独立的语言编码进行孤立的学习。在学习二语的过程中只对语言规则进行关注和掌握,导致了学习者虽然对陈述性语言知识有大量的掌握,但却很难把他们转化成程序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大部分的二语学习者都不能完成二语学习中的“语言应用”这一核心任务。主要原因就在于二语学习者们通常都忽视了二语的语用文化环境。缺乏文化学习的二语学习,在时代的发展中注定会被淘汰。所以,在对二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实质性地提高二语交际应用能力。

2. 掌握语义同时要掌握语用

很多二语学习者会发现,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语言素材,甚至有些人能熟练背诵整本的笔记与字典,却仍然对语义有着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模糊之感,对很多内容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将语用结合起来,缺乏文化感。所以,在对二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将语义的掌握同语用的升华结合起来。语言素材中的社会文化语用,对于学习结果有直接影响。

3. 注意文化差异

对二语文化进行学习并不是将二语文化直接进行内化,或者没有任何批判的进行全面吸收。这种一口吞的最终结果只会是东施效颦而已,但目前这种现象在我国仍然很普遍地存在着。比如西方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圣诞节,在中国已经成了一种运动式的活动。我们不得不承认,各个国家的文化是有巨大的差异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以在开始学习二语之前,学习者就应该对二语国家的文化体系进行构建,通过对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对比,寻找母语与二语文化系统之间的不同,并在语言的交流与接收中对二语的文化系统图式进行正确的应用。只有遵循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对比原则,才能保证在二语应用中不会出现明显的尴尬。

三、二语学习背后文化学习的策略

二语文化学习过程中所要牵涉的面和范围都很广,除了要对以上几个原则加以遵循外,二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一些有效的文化学习策略并对其认真应用才能保证学习任务更加顺利的完成,同时保证文化移入过程的顺利完成。

1. 指导性干预策略

语言材料具有很多种特征,学习者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提炼和加工。这里的加工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文化学习内容的选择也一样适用,文化学习内容在选择上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干预。指导性干预并不是要求学习者对涉及到语言的所有文化现象进行详细了解,而是采用恰当的方式有指导性目的性地对需要学习的文化内容加以注意,渐渐地对文化意识进行培养。学习者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文化学习需要参加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讨论以及文化参观和文化欣赏,对母语文化与二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在指导中对良好的文化学习意识逐步进行培养。

2. 文献阅读策略

文化移入不是瞬间就能完成和发生的,学习者潜意识里已有的文化图式对二语文化的移入和加工必定会有一定的制约。二语文化图式的获得和应用,只有在不断的刺激和强化活动中才能逐步定型。而且二语文化图式对于仍然在学习二语的人来说,更多的无疑是支离破碎感,并没有整体上的感知能力,在交际过程中也就会出现很多障碍和困难。因此,完成外语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具备完成的二语文化图式体系。在二语学习中,能够完成这一过程最佳的途径就是文献阅读。这里的文献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与学科专业领域文献资料两个部分,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化与社会形态的缩影,是二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学科相关的专业文献则是专业领域语言与文化图式的浓缩,对克服二语交际中专业方面的理解困难与不可接受性有重要作用。事实也证明,大多数的二语优秀学习者都与优秀文学作品与文献的阅读有着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只是简单的对其文字进行学习。当然,对语言外在形式加以掌握是二语学习的基础,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作为语言承载的文化学习。所以,二语学习中的文化学习是相当重要。二语学习是对语言的加工过程,需要学习者在掌握语义的同时对必要的二语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掌握。这就要求二语学习者,必须要进行一定的文化移入。这种文化移入就要求二语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及其背后的文化学习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文化学习策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语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宗炎.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9:144-145.

[2]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建设几个核心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15):99-101.

[3]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177-178.

[4]薛小梅;高育松.中国背景下的外语学习者文化适应类型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31-32.

[5]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7,9(16):20-22.

[6]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联结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2009,11(22):368-369.

上一篇:求职简历范文英语下一篇:专业科研训练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