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2024-05-05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精选6篇)

篇1: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篇一: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进入金明小学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了,对于初来乍到的我对教育工作还是有很多地方不足,为了能更好的工作,在此假期之间我拜读了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一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一旦心浮气躁,就容易受情绪驱使,做出有些过激的行为,因为日日与学生们相处,工作压力大,对学生寄予的希望值较高,所以心情自然起起伏伏,给自己的工作和心情,给学生的情绪和成长都带来很多弊端,书中的有些论述让我时时反省自己的一些作法,方法是否错了方向,在处理问题上是否情感多,理智少,是否事倍功半。

书中提到了这样一则例子:英国当代著名的解剖学家约翰·麦克劳德读小学的时候,特别淘气。有一次他想亲眼看一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便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一只可爱的哈巴狗给杀了。校长知道后气得七窍生烟,他决定狠狠惩罚这个无法无天的学生,怎么罚?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他既没有批评这个孩子也没有开除他,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和人体血液循环图。约翰·麦克劳德实校长的宽容精神打动,从那以后发愤钻研解剖学,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医学巨匠。赞叹这位校长高明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也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有时是不是少了一些定性,给自己给孩子少了一些缓冲的时间呢?要知道气得七窍生烟,对事情也于事无补啊,老师的一番暴风雨过后,经过“洗礼”的孩子就真的能心悦诚服地感悟老师的良苦用心,反思自己的错误吗?有时不防先冷静下来,想想采用什么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的工作不是更有效,更智慧吗?为人师者更要学会宽容,以德治学,因这宽容乃是治学之美德。

其中特别喜欢书中的一段文字,反复诵读多遍,仍爱不释手,把它工工整整地誊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沮丧时,引吭高歌。悲伤时,开怀大笑。病痛时,乐观向上。恐惧时,勇往直前。自卑时,鼓足>勇气。不安时,提高调门。力不从心时,回想过去的成功。自轻自贱时,默诵自己的目标。自高自大时,追寻失败的记忆。纵情享受时,记得挨饿的日子。洋洋得意时,想想竞争的>对手。沾沾自喜时,回忆那忍辱的时刻。自以为是时,看看自己能否让风驻足。骄傲自满时,要想到自己怯儒的时候。不可一世时,抬起头,仰望群星!

我们的情绪会时好时坏,昨日的快乐会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也可能转化为明日的喜悦,心中有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由乐生悲,由悲生喜,由喜而忧,这就好比花儿的变化,今天绽放的喜悦也会变成凋谢时的悲哀。但我们也要乐观地告诉自己:今天枯败的花儿蕴藏着明天见新生的种子,今天的悲伤也预示着明天见的快乐。工作中的斤斤计较、急于求成,过分追求完美时所滋生的浮躁让我们缺乏等待的心情,缺乏从容的气度,必然会影响到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让一切顺其自然吧,多一些静心,少一些苛责,岂能事事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吧!静下心来,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更是我们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只有笨的老师,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记得曾经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是很喜欢高数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班里的同学们都很恐惧上这门课,因为大家觉得高数老师是个看似很严厉的人,以至于大家碰到什么难题的时候都不敢去请教。可这样长期下来对自己的成绩是铁定没有好处的,于是我鼓足了勇气,冒着挨批的“危险”前去请教。可老师却是很细心的为我讲解,长期以来更是增进了我对这门功课的热爱。其实并不是老师教的不好,也不是学生不爱学习,只是学生和老师中间似乎是多了一道隐形了墙,隔开了彼此的距离。从她的身上我觉得想要应得孩子们的心必须深入“基层”。只要我多留心,多观察,有一颗“兼爱爱人”的心,就可以做的很好。往往我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温柔有力的抚摸,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可以在我的学生心中种下一种永不忘怀的感激,就可以给我的学生带来不断奋进向上的动力,就可以给我的学生带来足够的自信与勇气„„所以,想要教好他们,我决定——从爱开始。

篇二: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喜写悲,并夸张到了荒唐的地步,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的风格。

这首先表现在作家以反讽为基础的艺术构思上,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么,真假、善恶、美丑都失去了正常的标准,作家把不正常的东西写出来,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而一切正常的事物就显得滑稽可笑,这样荒诞的世界才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上述人物的漫画,主要是运用反讽的技巧刻画的。再如介绍飞行基地的医疗水平时,作者不动声色地写到一个研究鲸鱼的动物学家被派来做军医;两名医助不论谁来看病,一律都用紫药水涂满他们的牙龈和脚趾,再灌下一粒泻药。而这一切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正常事。读者理解了作家的潜台词,就能达到幽默的共识。

小说的幽默,还产生于作家采用的逻辑悖论的手法。作者有意在大前提错误的情况下,进行正确地推理,最后得出荒谬可笑的结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罗加迅论的典型。如它规定:疯子必须停飞;又规定: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一旦某人因精神的原因提出停飞的申请,就说明他的心理正常,所以必须还得飞行。

作家在不经意的调侃之中,显露出锐利的讽刺锋芒,直指荒诞的要害,初看忍俊不禁,细品余味深长。作家常常将相互矛盾或褒贬义相对的词汇与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德里德尔将军夸口:“我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丹尼卡医生说:“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发觉自己仍然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迈洛说:“我这人从不说谎,只是在需要时才说谎”,等等。为了达到讽刺的目的,作者也采用夸大性陈述,故意夸大其词,实指相反的意思,如对地方上欢迎迈洛的古怪盛大的仪式的描写。总之,作者在谈笑之间对荒诞性异常深刻地披露的手法,典型地代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

篇三: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小说。无论从内容,风格,语言等角度来说,都突破了以前小说写作的规矩。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小说写作派别: 荒诞派; 和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黑色*幽默文学。我想作者约瑟夫。海勒当初并不是想以树立一个新文学派别为目的来写他这部著作的,他只不过发现这是唯一能够最好地表达他的感受的形式和方法。他用一种貌似混乱的叙事结构,不断借着主人公的闪回,幻觉,心理暗示,来让读者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压力,惊慌和痛苦。后来有很多别的作家的模仿这种风格的作品,但对我来说,唯有这本书还可以从头仔细读到尾。其它的都太慌诞,太黑暗,不能忍受。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 以南的地中海的一个美国 空军基地里。主角约塞林上尉所在的飞行中队就驻扎在这个小岛上。如果从高空俯视,似乎岛上所有人都完全投入到了与德国 的交战中,飞行员,厨师,医生,护士,上中少将,上中少校,上中少尉们都忙忙碌碌,每个人似乎都在恪尽职守,为这场正义的战争效力。但作者让读者从高空俯冲下来降落到了这群人中间,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在有条不紊规划作战,众志成城击败敌军的伪装下面其实荒诞而又疯狂的言行举止。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战争状态下露出了邪恶的本性*, 极尽所能地损人利己; 有些人则成为牺牲品,身心一起崩溃,疯狂地寻找活下来的办法。书中重点描述的人物多达30 位,还有众多的次要人物轮番上场。在这本貌似混乱的小说中却个个都有鲜明的形象,个性*和事迹。让我们来认识几位特别有趣的人物。当然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岛上的生活一点也不有趣,而是恐怖。

约塞连上尉: 小说正是以这位 “贪生怕死” 的飞行员的眼光来扫描这个小岛上的全景的。小说开始的时候,他正住在医院装病。因为他以为完成预定的飞行次数就可以回国休息了。结果中队的卡思卡特上校为自己升官得奖一次又一次增加飞行定额。当然抬出了冠冕堂皇的爱国 理由和有名的 “第22条军规”,让约塞连和其他队员气得发疯,怕得要命,却不得不服从命令。约塞林只好装病来逃避执行飞行任务。结果发现医院比军营更难以忍受。只好回到军营,虽然有吃有喝,有度假去罗马找女人,但他没有一天是内心平安的,看到队友们一个一个死亡或者发疯,在恐惧的环绕中,约塞连生不如死。

斯诺登: 一个普通的轰炸手,第一次飞达目标地点,什么任务都还没执行,就在轰炸机狭小的空间里,在约塞连眼前被德军的炮弹片扎死了。他的死让约塞连的心开始真正恐惧起来,而这种恐惧从此纠缠上他不放了。小说从开始就不断呈现这段经历给约塞连带来的痛苦回忆和幻觉,直到最后一章,这段经历才得以描述完全。可以说正是斯诺登破了约塞连当爱国英雄的梦,找回了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感受。约塞连平时是不在乎上帝的,面对斯诺登的尸体,他默默地祈祷: “啊,上帝!啊,上帝!啊,上帝!”

亨格利。乔: 长得极瘦削,脸色*憔悴泛黄。据他自己声称战前是《生活》杂志的摄影师。因为想回国,就拼命执行飞行任务。后来变得歇斯底里,竟忘了要回国的目的,只知道要求更多的飞行任务,否则连觉也睡不踏实,每晚定时做噩梦尖叫,让整个军营的人都心绪不宁。后来,科恩中校派他每周驾驶军邮班机递送邮件,才让大家有几个安静的夜晚睡觉。他执行了数不清的飞行任务,最后倒是没有死在飞机上,而是死在自己的噩梦中了。

奥尔: 约塞连的帐篷室友,军营里看似最愚蠢无知而实际上最聪明能干的一个。他的飞机经常被敌军击中,他本人又每次都能平安回营。他一直跟约塞连说一些奇怪的话,想暗示约塞连什么秘密。直到最后,约塞连才明白了奥尔的天才计划。原来他一直在算计和演习如何逃跑。当约塞连的队友都死光了,只有奥尔按照他所计划的让飞机被击落,划着救生艇逃到了没有战火硝烟的瑞典.随军牧师: 约塞连在岛上最钟情的一位(不是同性*恋)。作为牧师,他不用执行任何可怕的任务。军队要他做的就是鼓舞士气,安慰伤病员,以上帝的名义鼓励他们不怕牺牲,勇敢战斗。可是这位可怜的牧师表现得实在不尽人意。不但不能安慰或鼓励别人,连自己都常常不知失措。他的信仰让他不能说谎,更不能以上帝的名义说谎。他万分同情周围这些及需帮助的士兵们,但他本人的软弱和疑惑的个性*与长官们的凶狠和坚定的态度完全不相容。他对发生在身边的一切都感到无能为力。他向卡思卡特上校建议每次飞行之前允许他带领士兵们祷告,上校同意祷告但要用他授意的祷告词,还希望自己的名字因此上《星期六晚邮报》, 气得牧师只好放弃了这个最卑微的请求。牧师多么想早日回家与妻儿过平安的日子,明知自己做不了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面对约塞连的逃跑计划,他还是决定留在岛上,与其它可怜的士兵们共渡艰难,等待上帝的拯救。牧师是一个典型的有信仰但信心软弱的人。象是《圣经。新约》中的彼得,他是主耶稣的十二个们徒之一,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三次否认与耶稣的关系,此后又对自己的行为后悔痛苦。主耶稣复活后仍然信任他,鼓励他成为教会的领袖,从此他再没有软弱过,直到最后也死在十字架上。

以上的人物算得上是书中的几个 “正面人物”。还有很多象约塞连这类说不了豪言壮语,本份地尽了自己认为当尽的义务,却被逼得言行举止疯狂的小人物们。他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德军,而是直接操纵着他们命运的上司们。他们实际上内心柔弱善良。一心想逃离这个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混乱荒唐的世界。瑞典真的是他们所有人都能乞及的出路吗? 瑞典躲过了二战,能躲过其他各式各样的战争吗?

下面我们看看几位反面人物吧。

德里德尔将军和佩克姆将军: 两个死对头,一直在想办法把对方比下去。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两个小丑,他们可是率领着拥有最昂贵武器和最机敏的士兵的将军们。他们深谙操纵权力的技巧,言行举止拿摄得正好是做将军的派头。可是他们内心想的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和上帝知道。因此他们虽然贵为将军,吃苦的不是他们,出风头的却是他们。在世人眼里,他们是英雄中的英雄; 而在上帝面前,他们必 “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

卡思卡特上校和科恩中校: 约塞连中队的直接领导。用狼和狈来形容他们俩非常贴切。他们相互鄙视又相互利用,目的只有一个: 做更大的官握更大的权力。卡思卡特上校才不在乎飞行员们被他逼得发疯,他恨不能一下把飞行定额提到六千次,这样他就可以要求飞行员们完成足够多的爆炸任务,多到把地球表面全都炸翻,而他终于感动上级把他升为将军。他才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呢。科恩中校可能比他理智一点,所以能帮卡思卡特上校把他疯狂的计划有板有眼,有尺有度地实施下去。他是真正的侩子手。不幸的是中队里的约塞连太捣乱,可能会让他们的升官计划泡汤,最后他们俩一致决定: 同意约塞连回国。条件就是让约塞连喜欢他们,加入他们中去,回国后赞美他们。更不幸的是想回国想疯了的约塞连竟然拒绝了这个看似完美的双赢合同,选择冒死亡和军事制裁的危险逃跑了。

沙伊斯科普夫将军: 这个有俄罗斯 名字的人开始只是军校里的教官。最最热衷于阅兵。每时每刻都在绞尽脑汁想如何让成百上千的士兵们表演世上最威风的阅兵式。因着德里德尔将军和佩克姆将军的争斗,他竟鱼翁得利,被提升为将军。他是另一种状态的疯子。没有人爱他或喜欢他,连反面人物们也不喜欢他,连他的妻子也放弃了他。他却兴致勃勃地继续琢磨他的阅兵训练。

米洛。明德宾德: 这是书中描述得最精彩的人物。一个小小的中尉。利用岛上大官小兵们的食欲,现有的飞机设备军费,做起了前所未有的投机贩卖大生意。最后还成立了辛迪加(一种垄断集团的名称)把所有人接收为成员,甚至德国人。因此生意兴隆,成就了比二战胜利本身更值得炫耀的商业胜利。斯诺登死前,约塞林想用急救箱里的吗啡为他止痛,结果发现空荡荡的药箱里留着这样的纸条: “有益于辛迪加联和体就是有益于国家。米洛。明德宾德”

这是一本不容易读的小说。也恐怕只有在美国这种国家能发表这种内容和形式都不符合传统的书。作者约瑟夫。海勒花了八年的时间写成。我读的时候也觉得十分吃力,但仍然愿意读下去,因为若不从头读到尾,就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画面,象毕加索画的那种: 怪异但让人震惊。这本小说让我有很多相悖逆的感受: 荒诞和严肃,混乱和清晰,疯狂和理智,疑惑和坚信„„ 正如这个有战争有和平的世界,常常黑白颠倒一样。

读完了整本书,可能你仍然不明白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 到底是什么。军官们一直在用这条军规威胁士兵。,士兵们一直屈服于这条军规的淫*威之下。它似乎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但却可以包涵各种不同的内容。它是一个陷阱,一个圈套,一个由人约定俗成来制约人的规则。它是属世的捆绑。若没有属天的拯救,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逃脱。我们正是我们自己的罪的奴仆。

耶稣说: “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除他以外,别无拯救; 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篇2: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谢司科普夫尉是一个毫无人性的野心家。战争的爆发使他欣喜若狂,视之为升迁的良机,而且他只负责操练队伍,毫无性命之忧。为了一鸣惊人,他绞尽脑汁,夜不能寐,用巧克力糖、用塑料棋此文来源于、用活模型--老婆进行演练。他设想把一列十二名士兵钉在一根木条上,在在每人腰部插入镍合金旋转轴承;还设想把镍合金的钉此文来源于敲进每个士兵的股骨,再用铜丝把手腕与钉此文来源于连接起来。后来因时间不允许,军需处也没有这么多的轴承和钉此文来源于,外科医生也不愿合作而作罢。他并没有因此灰心,继续刻苦钻研,终于创造性地发明了不摆手行进法,名声鹊起,被誉为“军事天才”,从此青云直上,官至将军。

年仅27岁的下级军官迈洛不过是名伙食管理员,却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迈洛创建了“‘辛迪加’人人有份”的口号。因交战国德国也是股东,所以迈洛为了拉货也可以指挥德军轰炸机降落在美军机场上。当美军要扣押敌机时,迈洛义正辞严地训斥道:“请问从哪天起美国政府的政策是要没收公民财产,你们怎么能自己没收自己的财产呢!”给官兵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迈洛为了金钱,丧尽天良。他投机倒把,低价买入食品,高价卖给食堂;他买棉花亏本后,竟给飞行员吃“巧克力棉花糖”,巧克力裹着的真正的棉花;他私自取出伤员救护包中止痛的吗啡,在黑市上卖大价钱;他权力非凡,承包“军事战斗工程”:先与美军鉴定轰炸德军设施的合同,提取6的轰炸费,转过来又与德军鉴定保护设施的合同,同样收取6的防务费,还申明,每失落一架美军飞机,要另加一千美元的回扣。就是这样他依然觉得进钱太慢,为了巨额利润,他亲自指挥美军轰炸机炸毁了美军的机场,只保存了跑道和食堂,因为他们完成任务后还要降落、进餐。迈洛从巨额佣金中抽出极少部分,赔偿了生命财产损失后,又成为无罪的、给“辛迪加”创收的英雄。迈洛不但在军界很吃香,长官对他言听计从,而且在地方上也被视为神灵。鉴于他搞活了经济,被封为市长、王储、哈里发、教长、酋长,在非洲丛林深处还有他巨大的雕像。在迈洛的心中只有金钱和利润,根本就没有祖国的概念。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喜写悲,并夸张到了荒唐的地步,具有典型的黑色幽默的风格。这首先表现在作家以反讽为基础的艺术构思上,既然世界是荒诞的,那么,真假、善恶、美丑都失去了正常的标准,作家把不正常的东西来写,让不可思议的事情变得合情合理,而一切正常的事物就显得滑稽可笑,这样荒诞的世界才充满了幽默感。比如上述人物的漫画,主要是运用反讽的技巧刻画的。再如介绍飞行基地的医疗水平时,作者不动声色地写到一个研究鲸鱼的动物学有被派来做军医;两名医助不论谁来看病,一律都用紫药水涂满他们的牙龈和脚趾,再灌下一粒泻药。而这一切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正常事。读者理解了作家的潜台词,就能达到幽默的共识。

约瑟夫?海勒刻意追求作家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审美距离”,恰到好处地“后退一步”,用冷漠克制、假装无所

知的态度去抒写人间的不幸,去涉猎严肃重大的问题。一个全身都用雪白的石膏和绷带包裹起来的士兵,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吊瓶中的液体从他的胳膊输入体内,肾脏排泄物从腹股部的导管排入地上的一只洁净的瓶此文来源于里。当吊瓶空了的时候,下面的瓶此文来源于也就满了。护士把两个瓶此文来源于倒换一下,排泄物又重新输

入他的体内。在此作家有意与战争伤亡拉开距离,在貌似俏皮的语言下掩盖着深深的不幸和浓浓的酸楚。

小说的幽默,还产生于作家采用的逻辑悖论的手法。作者有意在大前提错误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荒谬可笑的结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就是罗加迅论的典型。如它规定:疯此文来源于必须停飞;又规定: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一但某人因精神的原因提出停飞的申请,就说明他的心理正常,所以必须还得飞行。又如它规定:飞满六十次可以停飞,但无论何时都要执行司令官的命令。滴水不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个“圈套”、一个陷阱,它布下了天罗地网,使人哭告无门、走投无路,它是抽象的任意捉弄人、摧残人的异己力量的象征。在美国,“第二十二条军规”已成为通用语,用来指称无法摆脱的困境,难以逾越的障碍。

约瑟夫?海勒还巧妙地以逻辑悖论来结构情节,令人叹服。如丹尼卡军医想得到飞行补助,托人把自己的把自己的名字编入一个机组,不想飞机失事,这个机组成员全部遇难。根本没上过飞机的医生也被宣判为死人,人们哀悼他的同时小心翼翼地避免同他说话。主管军士通知说,在上级没有对他的遗体安排做出决定之前,不要再露面。他妻此文来源于也不相信丈夫在“阵亡”之后写的要笔信。丹尼卡医生被剥夺了生的权利,根本无法进行“自由选择”,只能像生病的老鼠一样在阴影中蹒跚。再如随军牧师希普曼,因为替飞行员说了几句公道话而得罪上司。一天他突然被带到地下室受审,少校劈头就说:“这是你犯下的一项大罪。”“什么罪?”牧师困惑不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会调查清楚的。”少校让牧师签字,牧师照办了。少校看后大失所望地指责说:“这不是你的笔迹。”牧师恼怒地喊起来:“这当然是我的,你们看着我写的”,“问题就在这里,”少校痛苦地说。少校先入为主,已认定另一种笔迹是牧师的,由这个错误的前提,推导出牧师本人的笔迹是别人的结论。在这悖论的怪圈下,对真的证明,却成了假的证据,人无法证明自己的言行,陷于重重困境之中。

篇3: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一、军规

在小说中, 作者海勒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背景, 将场景设置于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皮亚诺萨小岛, 为广大读者讲述了一个美国飞行中队的故事。小说的命名则来源于这个飞行中队的一条不成文的法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小说扉页的题头赫然印着:

只有一个圈套……

那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1)

“二十二条军规”贯穿小说始终, 出现频率极高。它虽无条文, 但无论在军营抑或是地方, “第二十二条军规”无处不在, 无时无刻发挥着它的作用;对于无论士官还是将军, 平民还是士兵, 虽然没有人清楚它, 却又无人不感受到它的存在。正如原著中那个英文单词—“catch-22”, 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和他的战友们都一直被这条无处不在的圈套般的军规抓在手心, 无法逃脱, 所有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在它的指导下进行, 使深受其害者奈何不了它。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 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 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同事军规又规定, 凡能意识到飞行有危险而提出免飞申请的, 属头脑清醒者, 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 飞行员飞满上级规定的次数就能回国。因此, 上级可以不断地增加飞行次数, 而飞行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就这样一个反复的永无休止的悖理, 专横、荒谬地统治着整个世界, 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作为这个飞行大队的一个上尉轰炸手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荒诞而又混乱的世界中。就像约塞连后来感觉到的那样: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存在, 对此他确信无疑, 可那又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 而更糟糕的是, 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是条文可以让人嘲弄、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谩骂、啐吐沫、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 (491)

当然, 对于军规实质的认识是约塞连在不断思考, 不断进行积极抗争的过程中逐渐清晰的,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约塞连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往往是指年轻的主人公经历某种遭遇或目睹某些罪恶, 失去往日的天真。这些经历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 从最初手足无措到逐渐适应, 从逃避现实到直面人生。他们逐渐懂得怎样在这个失去昔日光彩的复杂世界中生存。这种顿悟标志着他们人生的新起点。一般说来这事迈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当然对一些人来说有可能是幻灭的开始。而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约塞连则是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及积极主动选择, 找到正确出路的过程。

二、求生

有人认为约塞连最终的临阵脱逃是贪生怕死的表现, 他的怕死心理和活命哲学也常常被界定为懦弱的行为。但正是因为他开始意识到所生活的世界的不合逻辑和混乱, 并有去积极主动做出改变, 寻找出路的想法, 他才有此类举动。求生是他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开始。

约塞连曾经是一名诚实正直, 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年轻士兵, 他满怀拯救正义的热忱投入战争, 在战争的初期非常勇敢, 立下战功, 被提升为上尉。然而, 随着战争的推进, 他所经历的荒诞、混乱、虚妄、疯狂和残酷改变了他对战争、正义、勇气和爱国主义的认识。他从一个严肃诚挚的青年士官转变成一个玩世不恭, 贪生怕死的人。他最初的为国奉献的精神消失殆尽。

在残酷的官僚政治机器不断拿士兵们的生命去冒险, 甚至在士兵们获知盟国已经从根本上赢得战争, 却不得不为了满足长官们谋取更高职位的野心而被迫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时, 他选择与其为战争而死, 不如为自己而生。与其他一些麻木接受荒唐军规支配消极不抵抗的士兵们不同的是, 他认识到这样被迫地一次次地去战斗, 直到在某次飞行任务中战死是毫无意义的。约塞连的转变过程正是从一个战争蒙昧者转变成一个战争清醒者的觉醒成长过程。他的贪生怕死源于他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认识到即使在战斗中送命也并不是为国捐躯, 只不过是满足了长官们的升职贪欲。在他看来, 美国军队内部的黑暗远比战争本身更加让人恐惧, 他不愿做无谓的牺牲。

在整部小说中, 似乎约塞连一直在寻求逃避战争的方法, 但是正如他对于战争及军规的本质的认识是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现的一样, 在躲避战争的过程中他对所生存的状态的认识也在不断成熟, 因而他对于出路的探索也是经历了一个逐步的过程。

军规和生存环境的不合逻辑和荒诞, 让包括约塞连在内的所有人都深感恐惧甚至绝望, 于是, 许多人开始以一种消极而奇怪的方式去应对, 邓巴通过设法是时间过得更慢些的方式实现活得更长久的心愿;亨格利·乔惧怕飞行次数增加, 天天夜里做噩梦, 最后在梦中“死去”;怀特·哈尔福特想办法要死在医院;内特利为了等到一个妓女的爱不断要求执行更多的飞行任务……最初时期,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中, 约塞连内心也充满对战争的恐惧, 手足无措, 为了逃避战争求生存, 也有许多疯狂且荒唐的行为:他多次装病住院, 结果仍被送上前线;偷偷往飞行员食物中掺入肥皂水, 造成集体腹泻从而使飞行取消;偷改轰炸线, 从而飞临没有防空系统的安全区;升空后谎称飞机故障, 要求返航, 等等。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说是约塞连对于战争的逃避, 但同样也是他对于不合理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反叛和抗争, 当然这些不成熟的消极抵抗并不能真正的拯救他, 他的逃命哲学也并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

作为扭曲社会的受害者, 面对严酷现实, 约塞连不愿再为那些军事官僚们卖命, 同时作为一个对现实有清醒认识的人, 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 敢于在行动上进行反抗。但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仍处于成长和探索初期, 他的行为和思想不成熟也不被认可, 他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孤独者, 一度被周围的人认为是疯子。约塞连抗拒战争和整个社会, 认为一切都是卑鄙龌龊的, 这样一个独树一帜的人物, 他不愿想死去战友一样, 如同“废物”和“垃圾”一般被牺牲在战场上, 却找不到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方法, 消极逃避成了他唯一可行的自救方式。于是他开始思考, 想办法进行积极抗争, 找出真正的出路。

三、探索

约塞连的自我觉悟使得他能够对所处环境和社会进行理性的分析, 他有足够的智力进行独立思考, 在发现消极抵抗并不能帮助他摆脱困境时, 他发觉只有自救才是唯一出路, 他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 他甚至对西方社会中高于一切的上帝产生了质疑。在感恩节他痛诉上帝的怀疑和不满:“上帝并无特别神秘的地方, 他毫无作用, 他是在开玩笑……对于一个粘痰和蛀牙这类现象都非得被包括进他创造的神圣体系中去的上帝, 又有什么值得尊敬呢?” (317) 在约塞连的眼中, 上帝是一个愚蠢而又缺乏同情心的, “尽管他有充分的机会和权力可以办事, 再看看他把事情弄得这样乱七八糟, 他的不称职可真够叫人大吃一惊了”。 (317) 他认为如果上帝真的存在是绝不会允许人世间有这么多的不幸和痛苦的。这样的思想当然是进步和勇敢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使得他对无谓的死亡有着深深的恐惧和排斥, 他觉悟到没有任何外在力量能够帮助他脱离困境, 只有自身的思考和努力才能是他自己在这样一个充满荒诞、混论、独裁和谎言的社会中生存。约塞连并没有持续地停留在对现实的消极逃避上, 这时他完全领悟到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彻头彻尾的圈套和陷阱, 而用荒诞去反抗荒诞是没有结果的。

为了保命, 约塞连最后完全拒绝执行飞行任务在没有获得准许的情况下去了罗马, 等待他的却是一片废墟。而军队中的高官卡思卡特上校等人此时已觉察到约塞连的抗争意识, 将其视为一个制造麻烦的人, 不得不采取行动, “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他们能想到的最佳解决方案就是把约塞连当做英雄一样送回国。这个结果当然是约塞连梦寐以求的, 也是他长久以来努力抗争想争取却求之不得的。然而约塞连绝不是单纯的贪生怕死之辈, 他对生的渴望是如此强烈, 但是当他获悉卡思卡特上校提出的回国的条件是“喜欢我们, 加入到我们中来, 做我们的伙伴。不论是在这里, 还是回国以后, 都要替我们说好话, 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512) , 他并没有接受, 他并不是为了求生而不惜一切代价, 不顾他人死活。他的理性使他面对回国后“将像个百万富翁那样生活。你将成为所有人的宠儿。人们将列队欢迎你, 你将发表演说号召大家筹款购买战争债券。只要你成为我们的伙伴, 一个奢侈豪华的崭新世界就将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样巨大的诱惑并没有无原则的接受。

约塞连的内心当然是矛盾挣扎的, 他陷入了新的困境:如果接受军队高官们的条件, 就意味着他背叛了所有的战友们, 他们都是像约塞连一样一直备受军队官僚压榨的人们, 约塞连不愿意看着他们继续处于残暴的控制之下而自己回国;然而如果他不接受这些条件, 他就丧失了回国和活命的机会。最终, 他想到了逃跑, 但是如果逃跑他将愧对祖国并将违背法律。若果两者皆不选择, 不接受条件也不逃跑, 那么他将面对军法审判, 那么结果不言而喻, 他将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此时的约塞连还并未完全摆脱军规的独裁逻辑, 没有彻底摆脱军规控制的觉悟和勇气。他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泥潭, 步步维艰。但是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牺牲在战场上, 特别是斯诺登的死亡事件让约塞连慢慢醒悟, 他的良知和正义感促使他不能与卡思卡特上校等人同流合污, 接受条件将意味着助纣为虐, 就意味着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而“灵魂离去之后, 人就变成了垃圾。” (528) 这一拒绝表明了约塞连思想的进一步成熟, 对约塞连来说:“活下去的冲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品质, 但是活下去的冲动不单单是一种不顾一切的生存欲望。约塞连不能像一个伪君子或奴隶那样活着。因此, 他才决定甘愿冒个人风险设法从军队中逃走, 而不是接受那笔没有危险但会出卖朋友的交易”。 (Miller&Phillips, 149) 约塞连确实希望保全性命, 他的生存欲望促使他不遗余力求生存, 但他的理性和正直使得他似乎懦弱的求生和自保行为充满了英雄般的无畏精神。

拒绝提议之后的约塞连仍在继续他的自我探索之路, 他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只有人的存在才是最根本的, 同伴们的相继离开更加坚定了他求生的信念。他住进医院, 困惑于出路的探寻, 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此时, 战友奥尔坠机后被冲到了瑞典海岸的消息传来, 这无疑是黑暗中的星星之火, 给在困境中挣扎的约塞连带来了希望, 正是这点点星火使彷徨中的约塞连坚定而勇敢地下定决心逃走。他的逃走是在行动上和军规的彻底决裂, 从此他将彻底地摆脱那个荒唐军规统治下的扭曲社会, 开始全新的生活。

四、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 在他最终决定抛却一切到一个自由的国度重新开始之前, 他对人的关注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他在寻求自我解放的同时不仅仅不愿意罔顾他人生死和利益, 还企图帮助一些弱者脱离困境。他费尽心思, 竭尽全力想要找到内特利的妓女的小妹妹, 想把罗马翻个底朝天来找到那个女孩, “要是我能找到她, 我就把她就出来。要是我能找到她, 我就把她带到瑞典去。” (543) 这无疑体现了约塞连在不断追寻自由和探索出路的过程中, 他的思想有了进一步解放和日趋成熟。

在整本小说中, 主人公约塞自始至终都在不停的逃避, 他逃避的是荒唐、非理性、混乱的生存环境, 他的逃避是对视广大士兵性命如草菅的官僚的反抗, 是对缺乏逻辑性和人性关怀的生活方式的抗争, 是自我觉醒、自我探寻的磨砺, 是思想不断升华意识不断成熟的过程。他的逃避我们不能称之为胆小懦弱的行为, 反之我们会为他的无畏的英雄行径叫好。他的行为看似疯狂实则理性, 看似荒诞实则合乎特定时期的逻辑, 看似懦弱实则英勇。最终他由一名身处混乱手足无措, 消极抵抗无力直面生活, 面对困境苦苦挣扎无力自救的年轻人转变成一位身临艰难境遇能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抉择, 不断探寻直至找到出路, 在严酷的现实生活中仍处处关心别人的成熟而英勇的人。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美]约瑟夫.海勒 (Joseph Heller) .第二十二条军规.南京:译林出版社.

篇4:第二十二条军规(节选)

American Writer Joseph Heller(1923-1999)’s satirical war novel Catch-22(1961) depicts the absurdity[荒谬] and inhumanity[不人道] of warfare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of Yossarian, a bombardier pilot[飞行投弹员] stationed on the island of Pianosa (near Italy) in World War II.

Yossarian is terrified of flying bombing missions and attempts throughout the novel to escape this duty. He is thwarted[阻碍], however, by his superiors[上级] and by “Catch-22,” an ever-changing rule that keeps people subjected to authority. “Catch-22” works to keep all the men flying bombing missions.

Chapter Five

And 1)Yossarian, who decided right then and there to go crazy.

“You’re wasting your time, ”2)Doc Daneeka was forced to tell him.

“Can’t you 3)ground someone who’s crazy?”

“Sure, I have to. There’s a rule saying I have to ground anyone who’s crazy.”

“Is 4)Orr crazy?”

“He sure is,” Doc Daneeka said.

“Can you ground him?”

“I sure can. But first he has to ask me to, that’s part of the rule.”

“Then why doesn’t he ask you to?”

“Because he’s crazy!” Doc Daneeka said. “He has to be crazy to keep flying 5)combat missions after all the close calls he’s had. Sure I can ground Orr, but first he has to ask me to.”

“That’s all he has to do to be grounded?”

“That’s all. Let him ask me.”

“And then you can ground him?” Yossarian asked.

“No, then I can’t ground him.”

“You mean there’s a 6)catch?”

“Sure there’s a catch,” Doc Daneeka replied. “Catch-22. Anyone who wants to get out of combat duty isn’t really crazy.”

There was only one catch, and that was Catch-22, which specified that a concern for one’s own safety in the face of dangers that were real and immediate, was the process of a rational mind. Orr was crazy and could be grounded. All he had to do was ask. And, as soon as he did, he would no longer be crazy, and would have to fly more missions. Orr would be crazy to fly more missions, and sane if he didn’t, but if he was sane, he had to fly them. If he flew them and was crazy and didn’t have to, but if he didn’t want to, he was sane and had to. Yossarian was moved very deeply by the absolute simplicity of this clause of Catch-22, and let out a respectful whistle.

(whistle)

“That’s some catch, that Catch-22,” he observed.

“It’s the best there is,” Doc Daneeka agreed.

Yossarian saw it clearly in all its spinning 7)reasonableness. There was an 8)elliptical precision about its perfect pairs of parts, that was graceful, and shocking, like good modern art.

第五章

此外,还有约塞连,这家伙当即拿定主意,要装疯卖傻。

“你是在浪费时间,”丹尼卡医生不得不跟他这么说。

“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个疯子停飞?”

“当然可以。我也必须那么做。有一条军规明文规定,我必须禁止任何一个疯子执行飞行任务。”

“奥尔是不是疯子?”

“他当然是疯子,” 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

“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条。”

“那他干吗不来找你?”

“因为他是疯子,” 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出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

“没错。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 约塞连问。

“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

“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这其中只有一个圈套,那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军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危险时,对自身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关切,是大脑的理性活动过程。奥尔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的事就是提出停飞的要求,然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果奥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止飞行,那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志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得不去。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一条款,实在是再简洁不过,约塞连深受感动,于是,很肃然地吹了声口哨。

(一声口哨)

“这第二十二条军规,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圈套,”他说。

“绝妙无比。”丹尼卡医生表示赞同。

约塞连很清楚,第二十二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式的诡辩。这种配合极是简洁精确,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配合得相当完美——优雅得体却又令人惊异,与优秀的现代艺术相仿。

Chapter 39

Rome was in ruins, he saw when the plane was down. The 9)Aerodrome had been bombed eight months before. The 10)Coliseum was a 11)dilapidated shell. And 12)the Arch of Constantine had fallen. Nately’s 13)whore’s apartment was a 14)shambles. The girls were gone and the only one there was the old woman. She was talking aloud to herself when Yossarian entered, and began 15)moaning as soon as she saw him.

“Gone…”

“Who?”

“All. All the poor young girls.”

“Where?”

“Away. Chased away into the street.”

“Chased away by who? Who did it?”

“The 16)mean, tall soldiers with the hard white hats and 17)clubs. And by our 18)Carabineri. They came with their clubs and chased them away. They would not even let them take their coats, the poor things.”

“There must have been a reason. They couldn’t just 19)barge in here and chase everyone out. What right did they have?”

“Catch-22.”

“What!” Yossarian froze in his track with fear and alarm, and felt his whole body begin to 20)tingle. “What did you say?”

“Catch-22 says they have a right to do anything! We can’t stop them from doing.”

“How did you know it was Catch-22? Who the hell told you it was Catch-22?”

“The soldiers with the hard white hats and clubs. ‘What right do you have?’ the girls said. ‘Catch-22,’ the man said. What is a Catch-22?”

“Didn’t they show it to you?”

“They don’t hafta show us Catch-22,” the old woman answered. “The law says they don’t have to.”

“What law says they don’t have to?”

“Catch-22!”

“Oh, God damn!” Yossarian exclaimed bitterly. “I bet it wasn’t even really there.”

He stopped walking and glanced around the room 21)disconsolately.

Yossarian left money in the old woman’s lap and strode out of the apartment, cursing Catch-2222)vehemently as he descended the stairs, even though he knew there was no such thing. Catch-22 did not exist. He was positive of that, but it made no difference. What did matter was that everyone thought it existed, and that was much worse, for there was no object or text to 23)ridicule or 24)refute, to accuse, criticize, attack, amend, hate, 25)revile, spit at, rip to shreds, trample upon or burn up.

第三十九章

飞机降落后,他看到罗马已是一片废墟。飞机场八个月前曾遭到轰炸。圆形剧场只剩下残垣断壁,君士坦丁凯旋门也已经倒塌了。内特利的妓女住的公寓也一片狼籍。妓女们都不在了,只剩下那个老太婆守在那儿。约塞连进门时,她正在大声地自言自语。一看见他,她就呜咽开了。

“走了……”

“谁走了?”

“全都走了。所有可怜的年轻姑娘都走了。”

“去哪儿了?”

“外面。全都被赶到外面大街上去了。”

“被谁赶走了?是谁干的?”

“是那些下流的高个子士兵,他们戴着硬梆梆的白帽子,手里拿着棍子。还有我们的宪兵。他们拿着棍子把她们往外赶,连外衣也不让她们穿。可怜的姑娘们。”

“这总得有个理由,他们总不能就这么闯进来把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吧。他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什么!”约塞连惊恐万状,一下子愣住了。他感到自己浑身上下针扎般地疼痛。“你刚才说什么?”

“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他们有权利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能阻止他们。”

“你怎么知道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到底是谁告诉你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

“是那些戴着硬梆梆的白帽子、拿着棍子的大兵。‘你们有什么权利这么做?’姑娘们问。‘第二十二条军规,’那士兵说。什么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他们没有给你们看看这军规?”

“他们没有必要给我们看第二十二条军规,”老太婆回答道,“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什么法律说他们没有必要这么做?”

“第二十二条军规。”

“哎,真该死!” 约塞连恶狠狠地嚷道。“我敢打赌,它根本就不存在。”

他停住脚步,闷闷不乐地环顾了一下房间。

约塞连往老太婆膝盖上扔了些钱,便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寓。他一边走下楼梯,一边在心里狠狠地诅咒第二十二条军规,尽管他心里明白,根本不存在这么一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存在,对此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

篇5:《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从西点军校的二十二条经典法则中我们不难看出:西点军校培养的是时代人才!他们从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责任谈起,告诉大家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要承受一定的责任。虽然是一些基本的道理,但是很难有人能够做得到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点军校教育大家绝不推卸这种责任,敬业为魂。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没有任何借口,无条件执行”。任何带一丝借口的理由都是庸者,愚者自我安慰的掌上名言。而我似乎恰恰是这个样子,总是为失败找借口,不为成功找理由。总会用不同的借口去掩饰自己的失败。对于很多事情,总是很有计划地去想,却总有借口有条件认为无法践行。我深刻的感觉到我内心的卑微,没有足够的坚定。但是读过了西点军校二十二条军规,我明白了行动,要由心开始,要做彻底的“实践主义”者,不能对自己说:“是的,我计划这样子做”,而是要坚定地对自己说:“是的,这就做”。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过:“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你唯一需要的是执行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计划。”是的,要知道纵然是天空无鸟,但我已经飞过。

篇6:第二十二条军规读后感

夫妻生育第一胎子女的,应当在怀孕后至孩子出生一个月之内,告知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并向女方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生育登记,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卡。

第四十七条 夫妻双方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其子女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经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后,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自领证之日起至子女十六周岁止,凭证每月领取不低于十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或者由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为其办理独生子女人身健康保险,领取独生子女保健费或者办理独生子女人身健康保险,由独生子女父母自愿选择。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决定。

上一篇:奶奶的小木匣2高中第六册二单元作文下一篇:桂林旅游简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