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24-05-23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8篇)

篇1: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第一,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个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我国国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利益格局多样化为条件的现实调控目标,而不是要否定或削弱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作用,更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第二,和谐社会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正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贫穷的社会也不可能和谐。但是富裕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分条件,还要看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要求保证基本的公平和正义,能够使人们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社会主义制度是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第三,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稳定的、有秩序的社会并不一定就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会不但要稳定、有秩序,而且不能封闭和僵化,要开放并充满活力。要能够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第四,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但要使人们安居乐业、事业有成、心情舒畅,还要形成社会主义公~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形成有利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价值认同的和谐越来越重要。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以及各种社会矛盾会始终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有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一种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和快速发展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第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工人阶级队伍明显壮大,特别是产业职工的规模快速扩大,通过改变职业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产业职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成员在职业阶层之间和在地域之间的社会流动明显加快,随着社会身份对社会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弱,人们的生活地域、工作单位和职业身份的变换频率大大加快;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组成部分。随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如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一些企业的劳资矛盾突出和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从总体上看,这些矛盾都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城乡关系的最大变化是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数亿人口由农民转变成市民。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过缓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第三,人口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实行的低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使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充足,少儿的抚养比和社会总抚养比下降。但能否把握住这个人口机遇,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好就业问题。从今后劳动力供求关系看,就业问题依然严峻。第四,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社会组织有两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一是绝大多数从业人员脱离“单位制组织”的管理,在“非单位制组织”就业;二是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增加。改革开放以前,“单位办社会”曾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管理社会和个人的渠道,就是“单位制组织”,包括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农村人民公社,而“单位”则几乎负责所属人员的生老病死等一切事务。在这种情况下,保障社会生活、管理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主要地都是通过“单位”来进行的。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各种只管理生产和工作而不负责其他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非单位制组织”大量产生,包括城镇各种完全实行市场聘任制的从业人员,农村里的从业人员也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单位制组织”的管理。随着政府转变职能的改革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由于住房的自有化、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就业和后勤服务的市场化,原来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在社会管理方式上发生从“单位”到“社区”的变化,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以居住地管理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社会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各种连接政府与个人的民间社团组织快速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第五,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进入一个空前繁荣和活跃的时期,各类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的发展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意识显著增强,但在总体上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还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人口总量和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制约,建立节约资源、能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快速提高的情况下,应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处理好国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争取较好的国际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但也要注意到,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主要问题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因此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加快发展;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产生的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强调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今天,我们愈来愈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初期,我们是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而且开放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今天,经济全球化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需要进行新的价值整合。改革初期,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今天,则愈来愈迫切地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二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其实,社会指标并不比经济指标软,诸如城市化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投入占GDp的比例,以及更为具体的如人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失业率、贫困发生率、大气污染指数等,都是很实在的,而且都与人的需求和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投资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投资于卫生尤其是公共防疫,不像盖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社会扶助和救济的对象是困难群体,他们无力对投资给予回报。但解决好这些发展问题,正是我们经济增长的目的,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更有利于为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有所积累,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不协调的方面。其主要表现是,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不合理。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事业的投入,尤其是教育和卫生投入,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能够相互协调,就能够既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又推动经济发展。第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但负责一切政治事务,而且负责一切社会事务,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要由政府主要以政治的、行政的手段去解决,社会自身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空间。“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状况,通过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原有的“单位制组织”的管理范围缩小、管理功能弱化,使原本由单位调节的社会矛盾缺少了调节机制,从而使各种在基层产生的社会矛盾通过上访的形式向政府集中,特别是向上级政府集中;二是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认为一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可以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结果导致很多属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也都把“创收”作为重要目标,而把应当承担的责任当作“包袱”甩掉。目前,各种社会管理体制都还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如城乡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工资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等等,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出现了一些缺乏规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责、权、利三个方面。一是合理分担的责任关系。政府在社会发展方面,应当承担主导的责任,随着经济走上快速发展和主要靠市场调节的轨道,政府需要把更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领域。因为在群众的眼里,政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责任者,是社会秩序、社会和谐和社会公正的守护者。二是相互尊重的权利关系。政府和社会都要依法办事,政府要廉洁高效,公正公平公开,取信于民。要完善和加强政府工作的社会监督机制,改变一些干部只向上负责,不向群众负责的状况。三是合理整合的资源配置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资源渠道多样化,社区、社团、中介组织、民间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私人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得资源。政府要用所掌握的部分资源或核心资源,调动、引导社会资源,把各种资源适当整合,办好社会事业,推动社会有序而健康地发展,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建立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关键。第三,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社会各阶级阶层关系发生的变化,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不断地、适时地调整相关的社会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一种新型的利益格局已经基本形成。首先,工农基本群众焕发出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其次,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初期收入分配上“脑体倒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在全社会基本

形成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风气;第三,通过廉政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使公务员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第四,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明确肯定,私营企业主及其组织的代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也具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参政、议政渠道。但是,在新型利益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致使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差距越来越大;二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年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面临再就业的困难;三是农民工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待遇长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工农基本群众对当前社会形势的判断,也影响到他们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态度。在一部分工农基本群众中,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具体纠纷,也往往会因此演变成xx。这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也是社会不安定的迹象。显然,保证这部分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应当着力加以解决。工农基本群众的利益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整体利益关系格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我们不仅要特别关注工农群众的地位与利益问题,还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我国社会整体利益格局中来加以思考。如果说,协调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涉及的是调整社会结构、进一步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问题,那么解决好工农基本群众的地位和利益问题,则涉及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问题。改革既然是利益的调整过程,对于工农群众来说,部分成员的利益有增有损是难免的。如何让利益受损和得利相对减少者也高兴,或者愿意接受呢?这就要有一个达致和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这种机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可以保护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能够保障比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市场竞争中的弱者给予救助,营造一个社会各群体共同生活的和谐环境。第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实行社会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可以体现为依靠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多种办法来进行公共资源的配置。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际上贯穿于社会分配的各个层次。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不同主体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针对平均主义“大锅饭”要强调效率,收入差距太大了就要强调公平;为了提高竞争力要注重效率,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注重公平。在现阶段,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社会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在初次分配中要坚持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要坚持效率原则是毋庸置疑的,这已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所证明。但初次分配中也有保证社会公平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通过完善制度来保证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和合法权益保护。在再分配中要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虽然说再分配也要注意效率问题,也要注重效率和成本的社会核算,再分配政策不应该造成市场的扭曲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但再分配的主旨是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保证人们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和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保证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体系提供基础的物质支撑。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各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

篇2: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赵远兴  745106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一流信息监控拦截系统(IMB System)

信息监控系统提醒您:很抱歉,由于您提交的内容中或访问的内容中含有系统不允许的关键词或者您的IP受到了访问限制,本次操作无效,系统已记录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数据。请注意,不要提交任何违反国家规定的内容!本次拦截的相关信息为:中央军委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75pt”>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有利于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

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

③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④其根本目的是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对“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认识正确的是           ()

①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③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3.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政府”,“和谐政府”就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和谐力量充分涌动的政府。因此,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                                         ( )

①强化服务职能,取消政治职能

②由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③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

④在发展战略上打破单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5.假如你是十届人大代表,准备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请简要写出你的提案要点。

参考答案:

1.A  2.C  3.B

4.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②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5.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

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发展观念)

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依靠力量)

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兼顾利益)

⑥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处理的关系)

作者姓名:赵远兴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城县驿马中学

邮政编码:745106

联系电话:0934-3310689  0934-3282830

电子信箱:

zyxing1223@163.com

zyxing1223@yahoo.com.cn

篇3:努力打造诚信统计构建和谐社会

竟然是经过四年高等教育的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 这不仅令我这个高等学校财经专业的教师惭愧, 而且, 使笔者作为一个财经类教师深深感觉到高等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任重道远。

统计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目前的统计诚信状况却不容乐观, 据某省统计局公布2007年度, 全省统计部门查处了25个统计违法案件。尽管各地都加大了打击统计造假的力度, 但是, 统计失真依然是层出不穷。这充分说明, 统计行业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如何重塑统计行业的诚信, 促进和谐统计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目前统计诚信的现状

(一) 统计诚信危机情形

1.夸大统计数据。

这是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现象。有些单位的工作情况与上级的要求相差甚远, 但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或为了“突出政绩”, 他们随心所欲地扩大统计数据。湖北省某集团曾经是湖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头羊、全国512户重点企业之一, 却因资不抵债, 人民法院对其作出破产裁定。该集团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在统计数据上造假。该集团早已负债累累, 但问题迟迟没有解决, 资产泡沫越来越大。

2.缩小统计数据。

有的统计数据决定着一个单位能否上档升级, 或者是否会被“一票否决”, 如人口出生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负债额、亏损额等。一些单位从局部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出发, 上报这类数据时尽可能“缩水”。河南省某县人口统计虚假数据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该县不仅出生率造假, 其他比如节育人数、育龄妇女人数等指标也是虚假数字。为了降低出生率, 该乡少报超生人口达七千多人。

3.伪造统计数据。

一些单位明知工作不力, 成绩微不足道或毫无成绩可言, 但为了标榜自己, 于是无中生有, 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最近三年, 各省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数, 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7、2.2、2.6和3个百分点, 2007年则高出3.9个百分点。某镇2007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双过半”目标, 镇领导授意镇综合统计人员将某企业300万元产值数据后加个0, 变成3000万元。

(二) 诚信危机原因

1.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 反映在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基层填报人员更换频繁, 台帐、原始记录不全, 历史资料混乱。

2.各级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 并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执法, 被调查者的隐私缺乏严格的法律保障, 这些导致被调查者提供虚假数据。

3.统计部门地位不高, 行政领导对数据进行干预, 使得数据失去真实性。

4.对统计过程缺乏制约与监督。

二、诚信统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诚信统计是和谐统计赖以存在的基础, 离开了统计的诚信, 就没有统计的和谐, 也必然使和谐社会建设的链条断裂。和谐统计的建设不仅需要社会相关部门提供实现统计诚信的基本条件和外部环境, 更需要统计单位和统计人员的提供可靠真实的统计数据。倡导诚信统计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统计“诚信”是统计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

孔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说, 一个人不讲诚信, 就不能立身处世。我们如果仅从道德的层面来看, “诚信”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不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 还是一个地方, 重视道德, 讲究诚信, 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 不但会在道德上遭到谴责, 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如果不讲诚信成为一个地方的主流, 甚至连一级政府也忽视诚信, 就必然会污染这个地方的民风, 使地方形象大打折扣, 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以真为要、以实为本。如果统计工作不讲诚信, 提供的统计数据虚假失真, 反馈的统计信息扭曲错误, 那么, 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经济政策, 都必然会受到影响, 甚至出现重大失误, 进而延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第二, 统计“诚信”是科学评价发展的重要前提。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同时也要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来评价发展。评价发展离不开统计的参与, 离不开一定的统计指标体系。那么, 用来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设置是否科学、提供的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都将直接影响到评价发展的最终效果。从这一意义上讲, 科学评价发展离不开统计“诚信”。

第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求统计“诚信”意义更大。

无数事实表明, 凡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士或企业, 都是非常注重诚信的。上世纪90年代初, 日本美津浓公司制造的运动衣包装袋里有一张纸条, 专门标注了“这种运动衣是采用日本最优秀的染料, 用最先进的技术染色的。但我们觉得遗憾的是, 茶色的染色还没有达到完全不褪色的程度, 还是会稍微褪色”的说明。美津浓公司把自己的短处告诉顾客, 使顾客感到了美津浓公司的诚实, 其信誉足可信赖, 使得该公司的运动衣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最可信赖的品牌。无独有偶, 我国的青岛海尔集团之所以从原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打造出一个家电王国, 成为了世界名牌, 就是得益于他们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始终信守“真诚到永远”的经营理念。可见, 无论是经济活动领域还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离不开诚信。无论是个人、企业, 还是国家、民族, 要想获得成功,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说, 诚信就是要重合同守信用, 公平交易;对于公民来说, 诚信就是要诚实劳动, 说到做到;对于我们统计工作来说, 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讲诚信就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说真话、报实数, 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为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用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打造诚信统计, 构建和谐社会

(一) 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强化全民的诚信意识

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条件。与法律相比, 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手段。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法律无能为力、鞭长莫及, 只能依靠诚信来调节。因此, 必须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教育, 打造诚信政府, 强化全民的诚信意识。统计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 大张旗鼓, 广泛宣传, 大造声势, 引导公民和法人认真履行《统计法》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使诚实守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诚信统计的构建应该首先考虑从人员方面实现。统计人员是否诚信, 是倡导诚信统计, 构建和谐统计的前提和保证。基层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 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方面, 要加大资金投入, 解决经费问题和改善基层统计组织的工作条件, 提高先进统计设施在基层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可以考虑建立部分数据的有偿使用机制, 帮助筹措更多的资金来更好地收集数据, 以维持统计基层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 帮助统计机构建立激励机制, 以奖励那些对数据的搜集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另一方面, 要着手培养和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 采取定期培训或考核的办法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使他们熟练掌握统计新知识、新方法, 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并做到培训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 弘扬务实求真、忠于职守的精神。

(三) 转变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 建成诚信机关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依法统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一是强化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反对形式主义, 克服官僚主义。领导干部要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全方位掌握第一手资料, 不偏听偏信, 不为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等手法所迷惑。二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以统计法律法规为准绳, 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 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到率先垂范、廉洁奉公, 正确对待《宪法》赋予的权力, 时刻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文明的道德风范和良好的信誉, 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四) 不断进行理论研究, 构建反映和谐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和谐社会只是从定性上反映和谐社会的性质, 但是, 我们还要从量化的角度去设计一系列科学实用的统计指标去描述和谐社会的特征。特别要设计一些如贫富差距指标、社会保障等指标来反映和谐社会的“和谐”程度。统计工作有了和谐社会统计指标体系这一标尺。政府统计有了正确的工作方向,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 统计数据就可以满足各级政府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五) 加大统计监督力度, 营造诚信统计环境

统计监督是统计职能之一, 《是统计法》赋予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各级统计人员和部门要认真深入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人员要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严格规范统计监审、督查的程序, 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选择重点单位或重点部门, 运用重要统计指标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首先, 加强立法, 完善统计法律制度。尽快修订、完善《统计法》的实施细则及处罚条例, 如划分统计违法行为的类型并具体规定其应负的法律责任等, 增强其可操作性;对调查者的行为作出相应的约束, 严禁泄露被调查者的有关情况, 依法规范统计管理机构、统计师事务所和统计人员的统计行为。通过加强统计立法, 使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这是恢复统计工作诚信的基础。

其次, 严格规范统计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的统计执法不仅要求广大公民普遍守法, 依法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还要求统计管理机构正确履行职责, 依法统计。要保证统计管理机构、统计师事务所和统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各级政府部门要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即独立调查权、报告权、监督权, 不得非法干预统计工作。各级统计执法部门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对违反统计法规的, 不管是什么单位或者个人, 都要依法惩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最后, 大力扶持、帮助守信者, 严厉制裁失信者。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 使不讲信用者经营成本扩大, 甚至破产。

摘要:诚信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明显标志, 也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构建和谐统计, 开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 国家及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 统计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面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统计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统计, 构建和谐社会, 是我们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临着的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诚信统计,和谐统计,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吕超峰.构建诚信统计服务经济发展[J].山东统计, 2007, (3) .

[2]冷玉琴.加强诚信统计构建和谐社会[J].辽宁经济, 2006, (7) .

篇4:努力构建 和谐社会

为何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指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进步。

第一,反映了我们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变化。在过去很多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把人作为执政的基础,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执政的一个重要问题来对待,这反映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到今天“以人为本”思想的重大转变。

第二,反映了我们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这种转型的一种认识和把握。在过去的一个时代里,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不完整的社会,我们的人是一个政治人、单位人,人和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文化、宗教和哲学方面的差异,都被掩盖和扭曲了。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它反映了我们由这种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现在人们变成了经济人、社会人,人们回归到社会中来了,所以社会更加重要了。

第三,反映了我们对社会问题从机械的发展观到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变化。在过去单纯追求GDP、追求经济增长的那种片面、机械的发展模式下,政治、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人也不能协调发展。只有政治上的民主、政治上的法制、人身权利的保障、人应得到的尊重,特别是人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各种各样的文化权利和自由得到落实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走向和谐的社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当前仍面临问题和挑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地方。如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等事关全体人民福利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差距很大,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与自然关系失衡,资源、环境与工业化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式,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改变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正确选择,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社会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同时,这种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鉴于当前我国在民主法制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必须强化和谐社会的这一基本特征。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在我国社会剧烈的变化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革和分化,加上“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高度重合,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今天我们讲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应该强调,对“社会公平”不能作狭隘的理解,它不仅仅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社会规则和机制的公平。同时也应看到,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是相对的公平,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对公平提出过分的要求。关键是政府要摆脱、超越既得利益者的束缚,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高度来处理各类社会问题。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诚信是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现代信用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重要支柱。但在当前,社会信用制度缺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个人信用制度,而且企业信用制度和政府信用制度都亟待建立。强调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做到这一点,就须以道德作支撑,以法律作保障,以和谐的产权关系作制度基础。

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如何使一个社会充满活力?作为基本面的东西,一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这是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二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制度支撑。当前我国社会活力的释放还不够充分,应特别强调“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

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组织机制问题。例如,在农村已开始建立村民自治制度和城市社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城乡各类“自治组织”的作用?在人们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和“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各类新型社会组织的作用?这些都有待于组织机制创新。二是社会管理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就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三是社会秩序问题。如何建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机制?如何健全社会预警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包括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呼唤人们特别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着手建立和完善绿色GDP核算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提高四种本领

当前社会中存在诸多不和谐,并且长期得不到解决,都与体制性障碍有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协调推进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是今后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第一,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为此,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第三,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必须着力健全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尤其是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实提高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篇5: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正确认识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自觉把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摆上人大工作的重要位置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社会就决不是和谐的。纵观中外历史,政通人和才会国强民盛,社会矛盾激化就会国弱民衰,甚至政权更迭、江山易主。近年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垮台,无不是社会矛盾积累和加剧得不到正确化解的必然结果。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的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党的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社会各方利益得不到妥善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得不到正确处理,不仅社会和谐只能是空谈,而且还会失去民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胡锦涛同志在四中全会上指出,维护稳定工作对党的执政能力既是一个重要标志,又是一个重要考验。为此,我们要树立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实质就是检验党执政能力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自觉按照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提高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是人大职责所在。和谐社会是大多数人的和谐,只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了发展、实现和维护,社会才是和谐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地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代表着的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督促化解社会矛盾,从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性质和法律地位所决定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大也只有在调整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有所作为,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是人大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伴随着快速的发展,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还不尽“和谐”的因素。诸如社会分配不公、城乡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现象凸显、治安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必然影响社会的安定有序。这些矛盾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也给人大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因此,我们要把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摆在人大工作的重要位置,通过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督促政府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

二、切实加强对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工作的监督,督促化解社会突出矛盾作为一个新建市,广安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政通人和的安定和谐局面。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必然对社会各阶层原有的利益进行调整,也必然要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甚至冲突,带来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2004年,广安迎接邓小平100周年诞辰面临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成功迎接了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视察,确保了中央和四川省委在广安举行的各项大型纪念活动稳定有序。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督促化解社会各类突出矛盾中,亮点频现,实效明显,推动了和谐广安的建设,受到广泛赞誉。——把发展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首要。广安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围绕市委“农业强增收,工业重优势,三产抓旅游”的工作思路,我们着重抓了旅游业工作的监督。一是邓小平故里建设。常委会审议了政府关于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情况的报告,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政府对纪念馆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规范了认绿工作,治理了景区水污染,推动邓小平故里建成了国家4A景区,既圆满完成了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的一些重大接待活动,又吸引了国内外、省内外广大游客,掀起了小平故里旅游热。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对旅游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审议政府关于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同政协进行联合视察,共梳理问题30个,责成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广安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广安旅游经济增势强劲,接待游客5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7.1亿元。——竭力维护城区“无证”住户权益。广安建市之初,百废待兴。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鼓励先发展后规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由于规范措施没及时跟上,城市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房地产交易市场混乱、管理无序导致“无证”住户增多,买房老百姓权益受到损害就是典型一例。不少城区居民多次到人大上访,要求办理有关证件。常委会将此列入监督重点,两届常委会进行接力监督。

一、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3次听取政府专题报告,常委会会议2次审议政府关于城区房地产权属登记遗留问题处理情况报告。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复杂,补办房产证、土地证是一项难度很多的工作。面对重重困难,政府认真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大常委会和广大购房户满意的进展。截止2005年4月,已补办房产登记手续6639户,办理土地使用证1630宗。——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广安城市建设步伐很快,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同其他地区一样,城市的繁荣与富裕在某种程度上是牺牲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三农”问题已很突出。在了解到部分地方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过左,把不少耕地粮田作为荒坡荒地任意占用,农民利益被侵占,粮食安全面临危险等情况后,常委会会议同时听取审议政府关于耕地保护和退耕还林两个专题工作报告,并首次对政府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结果这两个报告均被否决。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及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对全市耕地利用及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纠正违背退耕还林政策问题24起,纠正错误兑现粮食12万公斤,补栽树木187万株。——督促整治广告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虚假、违法的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等广告在我市呈蔓延和上升趋势,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误导了消费者,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也受到各级人大代表的关注。常委会首次对省直管的驻市单位实施广告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严肃查处医疗、药品、农药等行业的违法广告。有关执法部门立即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顿,查处广告违章违法案件94件,强制拆除了一批内容不健康、不规范的户外广告。——督促强力禁毒,打击涉毒违法犯罪。广安,理应是无“毒”的净土。但短时间内,有两个县的禁毒大队长因受贿罪被收监。广安成了毒品交易地下通道,也引发了不少涉毒治安、刑事案件。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常委会旋即听取政府禁毒工作报告并作出审议意见。公安机关迅速动作,先后开展了“遏制毒源”、“集中清查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新型毒品”等专项行动,共破获毒品案件400余件,有效遏制了我市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保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为弱势群体利益鼓与呼。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城市及农村贫困群众等弱势群体是为改革发展付出代价的特殊群体,也是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常委会心系弱势群众,坚持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市农村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进行监督,积极支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对政府每年承诺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进行有力的监督推动。同时,直接参与扶贫济困工作,常委会领导和机关每年各联系1个贫苦村,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制定脱贫规划,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5年来,已经成功帮扶5个贫困村在村级道路、饮用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快了这些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三、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不断提高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征程、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由于利益调整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将长期存在。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市的能力,提高监督和促进“一府两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调运转的能力,提高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能力,提高依法履行职权、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能力,从而提高督促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根本保障作用。不公正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需要多种手段的综合治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在各种重大问题上,重建社会共识。而人大是综合民意的决策立法机关,法律赋予其广大人民代言人的地位,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制度保障,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自下而上地形成坚实的民意基础。因而人大的制度建设与改革将有更大的迫切性,尤其是人大及常委会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还需努力,以此规范法定职权的行使,推动“一府两院”乃至整个社会、每个公民树立起牢固的民主法治意识,维护好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人民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是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要准确了解民意,敏锐反映民情,维护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就必然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要组织人大代表积极主动走到人民中去,走到弱势群体中去。听取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困难,了解他们的愿望,为维护人民利益而积极荐言献策、提出“含金量”高的议案,同时加大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督办力度,督促“一府两院”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信访工作,充分发挥信访线索作用。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联系群众的“窗口”和“桥梁”,也是及早发现和了解社会矛盾源头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坚持依法办事和严格按政策办事,把强化信访与人大监督结合起来,狠抓典型信访案件的督办,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好问题,积极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好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篇6: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调研中,陈仕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央要求和我市实际,在领导班子建设中要提高“5种能力”,增强“5种意识”,做到“6个善于”和“6个抓”。“5种能力”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5种意识”是: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廉政意识。“6个善于”是:善于激发社会创造力、善于管理社会事务、善于协调利益关系、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维护社会稳定。“6个抓”是:抓班子合理配置、抓班子能力建设、抓思想作风建设、抓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抓班子廉政建设、抓监督激励制度建设。

连日来,调研组一行分别前往惠城区、惠阳区和市直工委、市交通局、市公路局,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惠州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构建和谐惠州需要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如何结合惠州实际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篇7:为率先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党的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连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全会精神,大家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对**提出的“四个率先”

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了实现党的六中全会描绘的“和谐社会”宏伟蓝图,**应该不懈努力,不辱使命。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把学习全会精神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去,坚定不移抓发展,坚定不移反腐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市各系统、各区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发展是和谐的基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在于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以发展巩固和谐,以改革促进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到发展改革稳定各项工作中。”市国资委党员群众表示,发展为和谐,发展就必须讲科学。这是为了使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避免大起大落和片面推进,避免付出过高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冲突的代价,真正实现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许多党员干部认为,当前着眼科学发展,必须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全力以赴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确保完成今年主要预期目标的同时,谋划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发展为动力,不断推进“四个中心”建设。

发展是辩证的,发展更是宏观的。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张兆安说,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处理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城乡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不能片面强调某个方面。近年来,人民群众普遍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等社会事业比较关心,**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接下来应当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进,解决这些问题,在相关领域做实做好公共服务。**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在未来发展之路上,必须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市科委党组表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基础。浦东新区党员干部们表示,要进一步以张江为载体推动自主创新、以陆家嘴为载体推进金融创新,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拓展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全国积极创造并贡献经验。

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过程中,全市党员干部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就业、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一直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今年7月起,**连续实施职工遗属生活补助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基本社会保障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多项政策和措施,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各相关系统党员干部表示,一定要进一步落实到位,确保好事办好。市建设交通、市绿化、市民政等系统的干部职工也提出,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重点工作与加强日常管理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服务举措,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市民群众安居乐业,真正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委等系统的党员干部提出,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必须通过相关制度、政策和体系的不断完善。**应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伴随社会利益多元化、各种矛盾互相交织,社会管理也面临着新课题。不少区县党政干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是必然要求。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提出,目前**已经培育了不少社会力量,应当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晓鸣认为: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当前本市社区事务、卫生和文化“三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可以依托社区这个平台,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百姓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

不少来自基层的工作者和普通市民表

示,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人民的权益才能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闸北区一位义务居委干部刘英提出:**可以在司法进社区、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等做法的基础上,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效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市检察系统、工商系统和市质量技监局的党员干部群众认为,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

建设;要建立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营造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安全有序、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争当构建和谐的先行者和模范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本市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要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模范。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市容环卫局、市水务局、市电力公司、广电集团等的党员干部表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通过促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维护**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局面。卢湾区淮海居委干部许绍珍等基层干部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基层工作也是一种考验。工作中能不能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关键时刻能不能为百姓挺身而出;面对矛盾能不能深入基层耐心化解,**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经得起各种历练,当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模范。

市外经贸委、市外资委、机场集团、铁路部门等系统的党员群众提出,反腐倡廉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无论是当前还是以后,都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虹口、闵行、闸北等区的党员干部表示,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一步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赵国通认为,和谐文化传递出一种人为本、和为贵的精神,其根本标准就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作为特大型城市的**,在发展中应当建立起这个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

“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不久前党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杨学进、郏宗培、尚长荣、奚美娟等文艺出版界人士认为,和谐文化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应继续抓住筹办特奥会、世博会两大契机,开展知荣辱讲文明的活动,聚焦公共道德、培养文明风尚、倡导和谐理念、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通过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篇8: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 实现公平正义

法律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公平与正义的社会,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而要构建这样一种和谐社会, 首要前提是社会主体的平等与自由, 其中民族平等是社会主体平等的重要方面。

我团是一个多民族的团场。团党委在制定生产经营, 承包责任制有及三个文明建设等重大决策上都兼顾了民族职工的特点和承受能力, 制定了有利于民族单位发展的和民族职工致富的特殊改革, 以人为本, 极大的发挥了民族职工的积极性,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连队党支部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用说服、榜样、示范等方法动之以情, 晓这以理,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真心与群众交朋友, 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 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 在具体工作中, 狠抓一个“早”字, 着眼一个“细”字, 体现一个“情”字, 贯彻一个“快”字, 落实一个“好”字, 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有着落、有回音、有结果, 最终使群众满意, 领导肯定, 自己心慰, 真正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2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实现人生价值

2.1 重视党员的管理教育, 充分发挥支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作用。

要做好连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们从抓党员的教育, 学习入手。开展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进一步明确党员的权力和义务, 要求每个党员在连队建设中真正发挥作, 起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支部文化阵地建设, 如订阅文化刊物, 开展科教卫生等大型图片展。及时开展“四科教育”即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更新观念, 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对比”教育活动, 把现在的言行同入党要求相比, 让党员同群众相比, 让年轻党员与老党员相比, 以提高本身的思想境界。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通了, 做好了。每个党员的能力、创造力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面对特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推进“帮扶工程”。

不但要在物质上帮扶更要精神帮扶, 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解决具体困难的过程中, 让困难群众看得见, 摸得着, 不空洞, 不教条。让居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发自内心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 在我们看来也许并不起眼的小事, 只要我们按照胡锦涛所说的“情是民所系, 得是民所得, 事是民所写”的要求去做, 做好、做实, 群众就会信任你, 群众就会拥护你。通过你的一言一行, 群众就会拥护我们的党, 信任我们的的党, 从而为我们的事业而自觉奋斗, 为构建合谐社会而努力。

2.3 进一步抓好扶贫帮困。

因为团场连队发展的不均衡, 绝对的贫困清除之后, 相对的贫困永远存在。国内的贫困清除之后, 国际之间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会更长期的存在。贫困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 社会的和谐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扶贫帮困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3 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几点体会

3.1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应该从教育入手,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

作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 典型教育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比较鉴别的方法,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 进行说服教育, 用人格的力量, 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心换心, 做群众的贴心人, 时刻铭记党的宗旨, 不忘百姓, 把他们的事当做自已的事来做。先做人后办事得到群众的拥护, 这样才利于我们的工作, 这样才能出成绩, 出政绩。

3.2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不能作为权宜之计, 应该立足当前, 着眼于长远, 常抓不懈, 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营造氛围, 寓教于境, 实现人育环境与环境育人相对接。同时应该坚持两手抓, 健全机制, 用制度来管人, 用法制来育人, 寓教于管, 实现自主约束与强制约束相对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民性运行的轨道, 提高抵御各种挑战的能力。

3.3 随着团场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 家庭的和谐。

这些方方面面的和谐, 都需要我们做书记的应用好所学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来做好工作。

3.4 做好连队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社会和谐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

社会各部门都有施力责任做好这项工作, 这要求各部门、各领导要合理分工、沟通协调,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各级的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力求建立良性互动机制, 以“执政为民”的出发点, 各尽其责, 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构造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听课学习心得体会字下一篇:内容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