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古诗鉴赏

2024-04-24

《斗百花》古诗鉴赏(共9篇)

篇1:《斗百花》古诗鉴赏

宋代:柳永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飞絮。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篇2:《斗百花》古诗鉴赏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篇3:古诗鉴赏例谈

初中生读这首诗和小学生就不同了, 初中的孩子身体在发育, 情感也在发育, 想象很丰富, 这首诗恰好有一个特点, 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这首诗写在黑板上, 孩子们一定一起喊:“学过了, 小学就学过了。”然后大家一起背:“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初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人有眼睛, 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 诗也有眼睛, 从诗的眼睛里, 也能看到很多东西。请问, 这首诗的眼睛是哪一个字?”“是思”, “是思, 那李白所思为何?”李白究竟想到什么?孩子们会争论, 有的说想到了母亲, 有的说想到了女儿, 有的说想到了妻子, 孩子们都认为自己说的对, 最后只能请老师评判。老师抓住机会, 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欣赏古诗:“古诗之所以美, 就是因为它能引起我们想象, 而且所想的是最美好的东西。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不同, 每个人都能从诗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情感。学生们所说的想起的三个人, 代表三种情感, 母子情, 父女情, 夫妻情, 哪一种情感都是最美好的, 哪一种情感都能深深打动我们。但我们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 有时会以其中一种感情为主, 所以, 同学们说的都对, 想起谁那是个人的情感, 没有对错之分。”

在一节高中语文课上, 我先把这首诗写在讲义上, 每人发一张, 我说这节课我们来学这首诗, 大家先和我一起念一下:“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念完诗, 学生莫名其妙, 我问学生理不理解这首诗, 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我, 好像我是在嘲弄他们。我告诉他们这首诗是经典, 真正的经典值得我们读一辈子, 这首诗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明月和故乡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回答了这样三种:1.月亮可以寄托相思, 比如李白有这样两句诗:“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2.月亮的圆可以让人感伤一家人的不团圆, 苏轼有句“何事偏向别时圆。”3.月亮就像月老一样, 他手中的红线一头牵着李白, 一头牵着故乡。分析出这么多关系,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发现这些都是他们没注意的, 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跟学生们说:“故乡和明月是什么关系?我来说说我的体验, 也许对你们理解这首诗有帮助。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 我的童年是寂寞的,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 一到晚上小孩子就被按在床上睡觉。只有月亮出来, 我们才能出去玩, 月亮是什么?月亮是我小时候认识的第一个小伙伴。看到月亮, 就是看到我童年的朋友, 看到自己童年的朋友, 当然就会想起故乡, 而这个故乡并不是现在的故乡, 也不是成人眼中的故乡, 是童年眼中的那个故乡。”

我跟大学生也讲过这首诗, 我问他们:“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小学你们读过, 初中你们读过, 高中你们读过, 当时, 你们懂吗?”学生们直咂嘴:“听您这么一说, 当时还真不懂。”为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 中小学生没有这种情感经验, 大学生离家千里, 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 吟这首诗, 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篇4:《斗百花》古诗鉴赏

语文学习历来强调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一个人在语文上的才智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即便有了源头活水,也不一定就能天光云影共徘徊。唯有以往积累的东西在考场上被激活,才能将置变化为质变。本期学科专题,我们便以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这几个核心考查点为突破口,教同学们如何在考场上有效增分。

2010年高考,全国18套试题无一例外考到了诗歌鉴赏。从考查角度看,主要包括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几个方面。其中,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其次是语言和情景分析。诗歌鉴赏难度较高,是拉差距的一题。笔者籍多年高考复习指导经验,提供以上四大考点的必备答题模板。记住这四条,方能在考场上速胜增分。

题型一:分析情景

[提问方式](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3)某种情感是怎样表现的?

[答题模板]1.情景关系术语:融情于景(也可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包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触景生情。

2.情景分析术语:(1)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凄寒萧条;(2)阴沉浓重;(3)恬静优美,恬静安谧,温馨和谐,清幽静谧;(4)雄浑壮阔,雄奇优美;(5)生机勃勃;(6)虚幻缥缈;(7)繁华热闹。

[现场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葭外。苍茫旅眺情。殘云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人到水中游。舟随树梢行。离家今行宿,厌听棹歌声。

[注](1)掉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步骤2)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精致。(步骤3)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思路点拨第一步:明情景关系;第二步:寻找意象,概括画面特点,画面特点常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第三步:分析情感。

题型二:研读炼字

[提问方式](1)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板]1.某字的表现手法术语:拟人、比喻、夸张、化静为动等。

2.某字的表达效果术语:生动形象,精练传神,着一字而境界出,语言更加鲜活,使主题更加鲜明,化静态为动态等。

[现场演练]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参考答案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了对江东留恋之情。

思路点拨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语境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④该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拟人、比喻、双关、化静为动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精练传神,使主题更加鲜明等)。

题型三:鉴赏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1)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某诗是怎样写景的?(3)简析某诗(某句)的手法。(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

[答题模板]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人手。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对偶、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反问。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3.写景手法:(1)层次感(远近高低、大处落笔,小处着墨);(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4)时间(从早到晚);(5)空间(高低远近);(6)色彩;(7)光线(明暗)。

4.写人手法: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工笔。

5.其他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抑扬、想象、联想等。

[现场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①争辞手法,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②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③修辞手法“对偶”,如“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④修辞手法“双关”,如“岁幕”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⑤描写手法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⑥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思路点拨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一般为“三部曲”:明手法+结合诗句指明+赏析内容或情感。这首诗运用的手法很多,只要任选两个,准确点明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到位就行。切不可只说手法,不做分析。

题型四:鉴赏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1)某词语,某句话,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情怀,思想感情?(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变化?(3)这首诗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答题模板]1.情感定位: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不满、鄙视、不屑等情感。

2.情感术语:对人民、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官场的厌倦;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思乡思亲之情,等等。

[现场演练]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令袁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篇5:斗百花 柳永

原文:

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

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G,却道你但先睡。

斗百花翻译:

刚好握满手的纤细的腰肢,刚好成年了岁数。不解风流之事的她刚刚出嫁,把头上的双丫髻挽成云髻。第一次学着打扮严肃之妆,像用画笔画出的、雕塑家雕塑出的美好的身材,(想到男女相恋和云雨之事)脸上表现出一种既怕且羞的情意来。每一举手投足都非常妩媚可爱。

可惜心里还没有学会主动抢先向丈夫示爱。常常是夜已经深了,还不肯入鸳鸯被睡觉。丈夫给他脱衣服,羞怯的背对着银灯,对丈夫说:别帮我脱衣了,我先不睡,你先去睡吧。

斗百花字词解释:

②满搦(nuò),一把可以握持。宫腰。古代女子以腰肢纤细为美,此风尚大概起源于楚国。楚王好细腰,宫中妃嫔千方百计使自己腰细,以之邀宠。《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称女子之腰为宫腰。

③方,才,刚刚。笄(jī)岁,笄年,指女子盘发插笄的年龄。古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须插笄,以示成年。

④风流沾惹:风流,指男女相恋。风流沾惹,是说这个刚成年的少女尚不解风流之事,是风流之事沾惹了她,而不是她去沾惹风流。

⑤垂杨双髻(jì),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成年后,改梳云髻。

⑥初学严妆:初学,第一次学。严妆,严肃之妆,与少女天真之妆相对应。

⑦“如描”句:身材像画出来的那样苗条,驹部像削出来的那样美丽。按: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女子以削肩(即溜肩)为美。[3]

⑧怯雨羞云,羞怯于男女之情。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载,楚襄王游高唐,梦与神女欢嫌。别时不山神女对他说:“妾巨为行云,葬为行雨”。后便以“云雨”代指男女欢合。

⑨举措,举止。娇媚,妩媚可爱。

⑩争奈,怎奈。心性,性情,性格。

婿,此指丈夫。未会先怜佳婿:未会,还没有学会。先怜佳婿,主动抢先向丈夫示爱。

长是,经常是。

便,顺利,指没有困难或阻碍。鸳被,表层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刘希夷《晚春》诗:“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罗裳,女子所穿的衣服。此句是说此少女不主动向丈夫示爱,而丈夫却按捺不住,主动去为此少女脱衣服。

盈盈,羞怯的样子。银G,银白色的烛台,指灯盏。

却道,却说。

斗百花背景:无

斗百花赏析:

这首词写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刚刚到得成年就被嫁出,因其尚不解风流韵事,故而在出嫁之后不能完全适应新婚生活的情形。上片写这位少女婚前的美艳和天真,下片写她婚后的羞怯。

词的上片写及笄女孩娇羞怯懦,形态心境一一活脱画出,可谓丹青妙手。首句写女子身材,抓住腰细得只有一把,身材苗条;次句写其年龄,“方当笄岁”,才步人成年,正当豆寇年华。“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二句可见这女子性意识刚刚觉醒,才把头上两个下垂的发髻挽合在一起盘了起来,即俗称“上头”,这是从姑娘到新妇的发式变化,意思是她初做新妇。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新妇与姑娘在妆束上的区别是,姑娘数活泼为佳,新妇以端庄为美,所以,新妇的第一项任务学习“严妆”;再一个重要区别是,姑娘是单栖,新妇要过夫妻生活。这是用典。由于是新妇,看起来她那弱不禁风的身材,对性生活还有点承受不起。她那一举一动都妩媚多姿,十分可人。

词的下片,写女子不习惯婚后生活。“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过片承上片而来,是说这女子还有点像做姑娘时那样任性,没有学会疼爱自己的丈夫。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层层展开,其心理活动的复杂与丰富活现纸上,生动如画。羞怯之中,洋溢着新婚生活的甜蜜与喜悦,简直是一幅风俗画。整个下片着重抓取了几个动作,来进一步将人物写活,使其更具立体感。一是对丈夫不懂得温存,二是不肯脱衣就寝,三是背灯而立,四是着令丈夫先睡,全然是一个不懂规矩、人世未深的孩子。结三句尤妙,但使丈夫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留下一片令人忍俊不禁且想象不尽的空间。

此词全部主旨都集中在两个字上――“娇羞”,在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倾力表现了词中女性的这一心理状态。通首香艳至极,却不堕恶趣。在主题上虽未能免俗,但其对女子心性之感悟能力、描写之笔力都足以弥补这一缺憾。

有人认为柳永此度赏玩的是一位既解风情、又不失清新的雏妓,最得狎客欢心。作者无所顾忌地用俚言俗语将自己的“猴急”心态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这种狎妓病态心理在当时的.病态社会里,反而显得十分正常,被众人、乃至社会文化所认可。

头巾气重的道学先生以为此词儇薄,斥柳永无状。不必讳言,语词相当刻露。柳词轻薄、秽亵的罪名是难以推脱的,然而细绎词意亦或是写好人家小儿女初嫁的情形,作者体味细腻真切,描摹生动传神,颇值得反复揣摩。此当是柳词中别一种笔调。

个人资料: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v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

柳永醉蓬莱翻译赏析

篇6:《斗百花》古诗鉴赏

春光明媚,阳光和煦,薄雾低低的笼罩着芳香的树丛。池塘上飘着如烟的雾气,凌乱而荒芜,帘幕无聊的垂着,像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春困的日子让人想睡觉,把斗草的游戏抛开了,踏青的心情也没有了。整天关着房门。

绵绵的思念,幽幽的愁绪,何时才能得到丈夫的爱怜。年轻的郎君,你和从前一样吗?在哪儿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无一人,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锁住了一院子落花。

篇7:《斗百花》古诗鉴赏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原文翻译及赏析1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翻译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注释

飒飒:象声词,指风声。

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

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长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深锁:紧紧的锁住。

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长是:经常是。

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鸾辂: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殢:困扰,纠缠不清。

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

辇: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陡顿:猝然变化。

今来:如今。

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代暂不可考,但柳永在词中使用了陈皇后与班婕妤的典故,联系到柳永的生平经历,此典故应该是是柳永隐喻自己当初不该“辞辇”离开汴京,希望得到皇上重新重用,故该词应该是作于柳永晚年在苏杭做官的时候。

赏析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善于将用事与时景相结合造成悲怆气势,是本词的最大特点。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殢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译文

深秋的冷风吹动了鸳鸯瓦上的霜花,冷风吹过绿色的帷幕,吹到陈阿娇的身上,微微带着寒意,静悄悄的长门宫一直锁着大门,满院子的晚秋景色。眼看着盛开的菊花,(想起了这是登高的`时节),重阳节时却独自在长门宫内落泪,泪水常常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听到皇帝的鸾车铃声离长门宫都很远。

无限的幽怨与悔恨,只能向纨扇倾诉。当初还怪罪我拒绝与他同坐一辆马车,却突然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宫中第一美女,却是昭阳殿里的赵飞燕。

注释

飒(sà)飒:象声词,指风声。

鸳瓦:鸳鸯瓦,即成双成对的瓦。

翠幕:绿色的帷幕,指陈阿娇的床帐。

长(cháng)门:长门宫,即陈阿娇失宠于汉武帝后所居之宫。

深锁:紧紧的锁住。

满庭:长门宫的庭院。

重阳:重阳节,乃是农历的九月九日。

长(cháng)是:经常是。

淹残粉面:泪水将脸上的胭脂花粉冲浇得残缺不全。

鸾辂(lù):鸾车,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殢(tì):困扰,纠缠不清。

纨扇:是一种细绢所制的团扇。

辇(niǎn):皇帝所乘坐的车子。

陡(dǒu)顿:猝然变化。

今来:如今。

昭阳飞燕:昭阳,指昭阳宫;飞燕,指赵飞燕。因赵飞燕居于昭阳宫,因此称为昭阳飞燕。

赏析:

词的上阕讲述了陈皇后失宠而幽禁于长门宫的故事。主要通过景物描写,层层铺陈,渲染气氛。并通过有特定内涵的意象暗示出宫怨的主题。

词由霜落声起笔,以“飒飒”的风声来反衬环境的静寂,以“霜飘”暗示时令已是秋季,天天渐渐寒凉。接下来用造景设色之法,围绕着“静寂”和“寒凉”,写了轻寒微透的“翠幕”,写了深深闭锁,悄无声息的长门,写了“秋色将晚”的庭院。经过一番铺陈,满纸的凄清,满纸的冷寂,“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明写被重阳冷雨“淹残粉面“的菊,实写重阳佳节被如珠的泪水“淹残粉面“的人。大概是觉得继续说下去则言之太远了,难以收束,于是用“鸾辂”句又收回到陈皇后事,举重若轻。

词的下阕讲述了赵飞燕谗害班倢伃而独得成帝宠幸的故事,另避蹊径,在对比中显美丑。

换头处的“无限幽恨“承上启下,“寄情空殢纨扇”则暗示了这位失宠的妃嫔是班婕妤,她失宠于汉成帝后,曾作《怨歌行》诗以纨扇自比,书写遭遗弃的哀怨之情,柳永认为班婕妤遭受冷落的原因是“辞辇”,是不肯阿顺君王,德行笃厚如班婕妤者,最后也只能让位于“自微贱兴,逾越札制”的赵飞燕,“宫中第一妖娆”的赵飞燕,词中的“陡顿”、“第一妖娆”、“却道”等词语也表达了词人心底对这种现象的嘲讽。

篇8:古诗鉴赏方法谈

一、鉴赏指要

大标题虽然说谈鉴赏方法, 但我们对诗歌的外部情况总得先有个较清醒的认识, 才不至于到解答具体问题时黑灯瞎火地乱撞。从当前的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甚至是一部分老师对诗歌的一些问题, 往往还存在“斗大馒头难以下口”的困难。这倒不是因为大家的水平不足以解诗, 自成一家的解读现象有的是, 而且大多还能自圆其说。那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我们在古诗鉴赏题上总是难以取得较高的分数呢?一言以蔽之, 当然是“水平”。但是静心仔细考察, 这个领域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也足以让人费解, 甚至生气。

首先, 如雪的资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在叙述结构上稍作变换后, 介绍的内容则大同小异, 致使广大师生在择用上陷入莫衷一是难以适从的尴尬境地。其次, 即使是高考试卷, 对诗歌问题的用语也显得模糊笼统。例如, 一个“表达技巧”, 就有“艺术手法”、“艺术特点”、“表现方法”等多种几乎同质而不同名的称谓。这种不规范、不严密的表述, 指向不明, 也给考生准确解题平添了一道障碍。因此, 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诗歌鉴赏活动前, 认识上必须先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考什么”的问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第二个层面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知, 一道高考诗歌鉴赏题不外乎是提这两个层面的问题, 并且一般不会在“一”中涉及所有的“点”。懂得了这个规律后, 我想, 当我们面对问题时, 就完全可以采用“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的措施, 形象问题用描述形象的专用术语, 语言问题用分析语言的专用术语等等, 不至于犯言不及义的讲解或答题的错误。

第二是“什么是古诗”的问题。古诗本身又包括哪些形式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古诗”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涵盖了自有文字以来不同历史时段出现的具有“诗性”的所有形式。具体而言, 首先古诗包含了宋词和元曲。我们知道诗歌本身是一种可以歌唱的“歌词”, 宋词也好, 元曲也罢, 它们的诞生都是以歌唱为土壤的。其次, 古诗又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 (或“近体诗”) 。《诗经》、《楚辞》、《乐府》、“汉魏文人五言诗”都属于古体诗。“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 又称格律诗, 它分律诗和绝句两种, 又各有五言 (字) 和七言 (字) 之别。这里有必要分辨一个可能的误区, 即今体诗的“今”字并非是“现在”的意思, 它仅仅是与古体诗的“古”字相对而言罢了, 并且它原本所含的时间性已经淡退, 而专指一种诗体即格律诗了。

最后, 想说明一个理由。纵观多年来的高考出题历史, 格律诗鉴赏题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古体诗、宋词、元曲等形式, 这是因为格律诗的意境往往更深邃, 更含蓄, 因而给读者解读的思维空间也更大。再说, 只要是诗, 就都可以从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去赏析。如果我们掌握了某种诗歌的鉴赏技巧, 我们就可以由此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对付考场的其他“敌人”。

二、鉴赏例析

(一)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回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 (步骤 (1)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清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 (2)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3) ) 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三大类。其中抒情法细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托物言志等;描写法分为比兴法、白描法、烘托法、相衬法等;修辞法则与其他文学创作上的称谓作用一致。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 (hè) :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句话是说, 露水浸湿了外衣, 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 天将要亮了。

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明确: (步骤 (1) ) 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 (2) )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 (3) ) 两个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流露出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明确: (步骤 (1) ) 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 口语化。 (步骤 (2) ) “黄莺儿”的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 (3) ) 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须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 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明确: (步骤 (1) )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 (2) ) 离人孤独地走了, 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 (3) ) 只一“看”字, 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

以上例析仅仅是诗歌鉴赏的部分方法, 事实上正如文学创作一样, 创作无定则, 鉴赏也无定法, 鉴赏中见仁见智的现象是真实永恒的存在。因此, 对如何鉴赏的问题作了一段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评价后, 我还想给大家一个忠告, 即说千道万诗歌鉴赏活动的第一步是读懂诗, 进而揣摩意境, 接着分析诗人是怎样创造意境、如何表达感情的, 这就是诗歌鉴赏活动的基本过程。

三、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 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 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 烟火渐相亲。

(1) “落日恐行人”中的“行人”指什么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中的“寒水”“怪禽”“旷野”“落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王八员外被贬长沙, 而送行的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 请赏析“空”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送别诗千姿百态, 各尽其妙, 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在传达感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 在“幽草”和“黄鹂”之间, 诗人更喜爱_______________, 诗人是在以衬托_______________。

(2) “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以景写情, 那么, 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黄沙始到金。

(1)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意志。

(2)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练习”参考答案

本章设计的四道练习, 第一题涉及意境、形象, 第二题涉及语言、表达技巧, 三、四两题属于综合鉴赏。

1. (1) 指傍晚时分经过山村的诗人自己。

(2) 这些意象营造了山村的凄清荒凉 (意境) , 为后文“行人”的惶恐渲染了气氛。

2. (1) “空”字一语双关, 用比喻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 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2) 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用“柳絮”“梅花”交代季节的变换, 景中融入了人生飘忽不定, 聚散难料的感觉。结句把离恨比作江水那样修长, 朋友之情显得更浓。

3. (1) 幽草黄鹂幽草

(2)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 诗人是想归隐, 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 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流露着恬淡和忧伤掺杂在一起的情怀。

4. (1) 比喻不怕诬陷、不愿消沉。

篇9:《斗百花》古诗鉴赏

明代成化窑斗彩鸡缸杯名闻遐迩。《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代窑考》(清蓝浦著)记载:

“成化厂窑烧造者土腻,埴质尚薄,以五彩为上……郭子章《豫章陶志》云: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上绘牡丹,下绘子母鸡,跃跃欲动……唐氏《肆考》云: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按昔论,明瓷者首宣(德)次成(化)……然宣(德)彩未若成(化)彩。其点染生动有(趣),非丹青家所(不)能及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说陶》196页)

蓝浦前述“五彩为上”,举例是“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显然,蓝浦把鸡缸杯之彩认作五彩。现在公认:五彩与斗彩有所区别。因非本文主题,不对蓝浦的“五彩”进行讨论。按照上述前、中、后的逻辑推论,最后一句“非丹青家所(不)能及”明显是针对成化窑鸡缸杯而言。毫无疑问,画技高超,公鸡、母鸡和小鸡的神态出神入化是成化鸡缸杯讨人喜欢的重要因素。

黄矞《瓷史·大明》记载:“按《野获编》云:窑器初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倾来京师,成窑每杯一对至博银百金。为之,吐舌不能下。《曝书亭集》亦云:尝以月之朔望(每月初一、十五——笔者注)观京师慈仁寺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争观之。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款者倍蓰(泛指几倍——笔者注)。至鸡缸(杯),非白金五镒(二十两一镒——笔者注)市之不得。”(《说陶》124页)

《曝书亭集》是朱彝尊著。朱彝尊(1629~1709)是中国清代词人、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可见在清代康熙年间,成化鸡缸杯最少也要一百两银钱。清代白银与黄金的换算分三个阶段:

一两黄金=10两纹银(顺治到乾隆六年)

一两黄金=15两纹银(乾隆六年到同治一二年)

一两黄金=30两纹银(同治十三年到清末)

按照朱彝尊所处的第一阶段(顺治到乾隆六年)换算,当时成化鸡缸杯至少值10两黄金。清代1市斤=16两=500克,则1两=31.5克。有人实称清代11个以“两”为单位的砝码,得出当时1两的平均重量是36.3375克。为方便,以1两=36克计算,10两黄金是360克。按照2013年1月9日市场回收黄金(99.9%)的价格(332.16元/克)计算,当时的10两黄金=119577.6元人民币。如果以1两=31.5克计算,当时的10两黄金=104630.4元人民币。

从上述资料和价格换算可知,在清代康熙年间(距今300多年),成化鸡缸杯曾经在市场流通,并且价格昂贵。

博物馆及机构的藏品

现在,成化鸡缸杯收藏数量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据有关信息,共有11件,经常展出的只有6件(见图1~4)。为了区分,我们把引颈鸣叫的公鸡一面定为A图,把扭颈回望的公鸡一面定为B图,把山石月季图定为C图(古人云“上绘牡丹”有误),把山石兰草图定为D图。从图1、图2可知,6件鸡缸杯的高度有两种:3.8厘米和3.7厘米。其口径有三种:8.1厘米、8.2厘米、8.3厘米。其足径也有三种:4.1厘米、4.0厘米、3.9厘米。据有关资料得知,图4的鸡缸杯高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3.7厘米。

从图3、图4可见,引颈鸣叫的公鸡的尾巴羽毛是淡绿黑色,无毛的青花脚杆极短,并不符合公鸡的真实比例。正欲啄吃地上虫子的母鸡,背上的羽毛轮廓和尾巴也呈淡绿黑色。图4公鸡、母鸡的翅羽均呈姜黄色(红彩勾轮廓)。母鸡尾巴右上方的花蕾尖部画的比较抽象,画成三根红色的线条。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两件成化鸡缸杯。公鸡、母鸡的色彩总体上与台北故宫的非常接近,但是翅羽的颜色不同,是白色(红彩勾轮廓)。台北故宫的(翅羽)为姜黄色或是褐色。花蕾的尖部(三根线条)则与图4的相似,一粗两细(见图5~7)。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成化鸡缸杯,其公鸡羽毛的色彩与台北故宫的基本一致(近似度较高),花蕾尖部的画法也接近。明显不同之处是:1、母鸡身体的羽毛呈现浅棕黄色,并偏红;尾羽较宽大,不发黑。2、公鸡的三条尾羽的色彩都没有填满青花轮廓的范围;3、翅羽的颜色是白色(红彩勾轮廓);4、花蕾的尖部(三根线条)较粗(见图8)。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也有一件成化鸡缸杯,与台北故宫的相比,其母鸡和小鸡的色彩虽然与之接近,但是羽毛的颜色(黄色)较淡,翅羽的颜色明显不同,为白色(见图9)。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成化鸡缸杯,高3.4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4.3厘米。其高度尺寸和足径尺寸均不在上述台北故宫所藏鸡缸杯的尺寸范围。其用色(有两处)及花蕾与台北故宫及其它馆藏品明显不同。1、引颈鸣叫的公鸡的尾巴羽毛是蓝色(青花),中间略有一些黑色。2、公鸡和母鸡的翅羽都是白色(红彩勾轮廓)。3、红色花蕾主体与尖部的比例悬殊,很难看。主体过大、过长,尖部过小、过短。(见图10)。

三、拍卖成交的斗彩鸡缸杯

我们再看看拍卖会成交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可以发现其鸡纹的不同画法和不同色彩,可谓别有洞天。1980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两件成化斗彩鸡缸杯,分别以418万、528万成交,刷新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成交纪录(见图11)。据有关资料介绍,以528万成交的鸡缸杯是在1949年,由香港古玩收藏家仇焱之以千元港币购得,收藏30年后才拿出来拍卖。结果被日本藏家买下。1999年4月,另一件又被香港苏富比拍卖,以2917万港币成交。

从图11可以明显看出,两件鸡缸杯的纹饰色彩非常鲜明。大红、翠绿、蛋黄三种颜色都比较纯粹、艳丽。公鸡和母鸡的(青花)脚杆较长,尾巴都是翠绿色。母鸡的头画成椭圆形。母鸡和小鸡身体的颜色都是蛋黄色,与台北故宫等五家馆藏的截然不同,身体比例与色彩更接近真实。其小鸡更像现实中的小鸡仔,头型和体型都是比较圆。而上述馆藏品的小鸡,头型和体型都是长尖形。从艺术角度讲,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鸡缸杯上的小鸡更有趣、更好看。

nlc202309021551

此外,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鸡缸杯,带着3只小鸡的母鸡所欲啄之虫是蜈蚣,而上述五家所藏鸡缸杯,带着3只小鸡的母鸡所欲啄之虫不是蜈蚣。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鸡缸杯,C图花蕾与五家的画法也完全不同,它的主体中部留空,没有填上红彩,花蕾尖部是用青花绘成,很短。还有,其D图的山石兰草上,有一只微微张翅的红色甲壳虫。在大维德基金会的鸡缸杯B图(图5)左杯兰草上,可以看见一只甲壳虫,不过不是红色,而是浅黄色。这在2009年欧洲拍卖的一件鸡缸杯上也可以看见。

2009年,欧洲Bukowskis拍卖了一件成化鸡缸杯,成交价85万英镑。其A图公鸡的尾羽和母鸡的羽毛颜色非常浅淡,有篇文章推测是“烧飞了”。由于小鸡体毛的蛋黄色比较正常,如果说母鸡体毛的颜色(蛋黄色或姜黄色)是“烧飞了”不合逻辑。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公鸡的尾巴(三条翎羽)轮廓线没有用青花勾勒,母鸡的翅膀也未用红彩勾勒(见图12)。在其D图上,可以看见山石左峰的第一片兰叶端有一只浅黄色甲壳虫,微微张开翅膀(见图13)。

至于这件鸡缸杯公鸡的尾羽和母鸡的羽毛颜色浅淡的问题,笔者推测有三种可能性:1、这是最后两三只杯子之一,而调配的颜料几乎用完,不够用了,画师就加点稀释剂将就把它们画完。2、是皇帝授意如此上彩,这种(批次)产品是作为赏赐官员使用的。3、这种产品的画师不是台北故宫藏品的丹青家,他有意如此上彩。

如果确定上述几种(五种馆藏品,两种拍卖品)斗彩鸡缸杯都是到代成化窑鸡缸杯,那么,成化斗彩鸡缸杯至少有七种画法。即台北故宫的统一算一种;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的算一种;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算一种;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算一种;北京故宫的算一种;香港苏富比拍卖的算一种;欧洲Bukowskis拍卖的算一种。

网上有篇文章认为:“成化景德镇御窑厂根据市场所需,先后烧制了很多鸡缸杯,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极少。从御窑厂周边出土的鸡缸杯残片得知,这些杯子形状、花纹各不相同。”(见图14)上述七种鸡缸杯的形状虽然一样,但是鸡纹的色彩确实都有不同之处。现实是否有完整的不同器型的鸡缸杯呢?答案是有。

笔者曾经见过一种不同造型的成化“斗彩鸡缸杯”,确切地说,是斗彩鸡纹碗。其尺寸不大,但比鸡缸杯的尺寸大;直口,口径大于鸡缸杯;圈足,足墙略高。碗的内底有两只小鸡,外壁四面的纹饰和画法与198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鸡缸杯基本相同——引颈鸣叫的公鸡和带着3只小鸡的啄虫母鸡;扭颈回望的公鸡和带着一只小鸡啄虫的母鸡以及两只玩耍的小鸡;山石兰草;山石月季。

笔者有幸收藏到的一对斗彩鸡缸杯,其造型、纹饰及色彩都与198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基本相同,属于同一种画法。分别高3.9、4.0厘米;口径均为813厘米;足径均为4.1厘米。鸡纹的主要色调也是大红、翠绿、蛋黄。A图带着3只小鸡的母鸡所欲啄之虫也是蜈蚣。C图的花蕾也基本相同——主体中部留空,没有填上红彩,花蕾尖部是用青花绘成,很短。D图的山石兰草上,也有一只微微张翅的红色甲壳虫。其中一杯,内底有一点瑕疵(古窑原生痕迹)——缩釉。从此杯的微观图(放大80倍)可以看见:红彩表面均有凸起的杂质点,黄彩有气泡(或是杂质)爆出后留下的圆坑,绿彩有裂纹,此外还有长久自然时效下的侵蚀性痕迹(见图15~27)。这些微观图呈现的现象、特征在现代仿品斗彩瓷上通常是没有的。

由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名气太大,自古就有仿制。有文章说:万历时有仿;清三代(康雍乾)有仿;现代也有仿。2008年5月,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卖了一件斗彩鸡缸杯(编号:2561),标明康熙仿,成交价11.2万(见图28)。仔细观察其图片,将其与前述七种鸡缸杯对比,可以发现:其造型略微不同——杯壁从口沿向下直线内收(斜度较大)距离较长,超过青花弦纹很多距离后才转变成内收斜度较小的弧形腹部。前述七种鸡缸杯的圆壁从口沿向下内收(斜度较大),到了第一条或第二条青花弦纹时就形成弧形转折,内收斜度变小。此外,此仿品口沿的青花弦纹间距较近,离口沿也较近。前述七种鸡缸杯口沿的青花弦纹则远一点。

2011年6月,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又拍卖了一件斗彩鸡缸杯(编号:8104),标明仿品(见图29)。从图片即可看出,仿的不怎么样,比康熙的仿品差多了。公鸡画的还行,但是却把真品A图的母鸡画到B图,把B图的母鸡画到A图,两图原有的母鸡和小鸡的关系被破坏了,缺乏情趣和韵味。而且母鸡画的比较难看。即使如此,成交价还达到92万。由此可见,成化斗彩鸡缸杯的魅力及吸引力可谓越来越大。

上一篇:铁路服务英语 情景对话下一篇:幼儿园周教学计划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