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衔接

2024-04-08

新概念衔接(精选9篇)

篇1:新概念衔接

品质教学

SHIHUA ENGLISH

口碑传颂

New Concept English(II)

1.My name is Tom.2.She isn’t a teacher.3.Is your r a father a doctor? 4.Where is my dog? 5.She is a doctor, isn’t she? 6.I can sing English songs.7.Who is your brother? 8.You aren’t at home, are you ? 9.How much is this book? 10.He can’t swim, can he? 11.Are you in Class 2 or Class 3? 12.Do you like English? 13.I don’t like Japanese.14.You like Chinese , don’t you ? 15.We are pupils.16.Stand up!17.What’s your name? 18.This isn’t my bag.19.Are they in Grade 5? 20.Get out!

篇2:新概念衔接

【摘 要】因初高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体系的差异,目前客观存着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如何提炼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如何围绕核心概念设计不同学段的学习进阶、如何运用学习进阶调控不同学段的历史学习,从而有效化解初高中历史衔接脱节带来的学习困扰进行案例研讨。

关键词:核心概念;学习进阶;衔接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1.王玉军,江苏省建湖县教研室(江苏建湖,224700)教研员,高级教师;2.王唯薇,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盐城,224100)教师,一级教师。

一、历史学科核心概念释义及其提炼

1.历史学科核心概念释义。

所谓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它是某个历史知识领域的中心,是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性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和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将它理解为“在掌握具体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

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对历史教学意义重大。因为正是诸多历史学科核心概念集合在一起,才构成了历史学科教学的“骨架”。这些核心概念之间存在的诸多关联,能够为学生建立起不同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概念体系。当学生通过核心概念入手,逐步对其本身及更下位的历史知识或概念有了较为细致的掌握时,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它来解释更多的历史现象,理解更为复杂的历史事实,形成宏观的历史视野,培养起更深厚的历史学科素养。

2.历史学科核心概念的提炼。

从目前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看,由于更多地突出历史发展阶段的主题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核心概念的产生与复合。许多核心概念在教材中没有解释和解读,有些虽有解读,但语焉不详。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往往是重史实罗列,轻概念解读。因此,要学好历史,就很有必要强化历史学科核心概念的复合与提炼。要做好这一点,个人以为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理清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分析、明确了相关的内涵和外延,对某个核心概念的把握才能较为全面。二是要整合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着眼于宏观和全局来理解历史,并据此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必能从散落教材的史实中有效提炼出历史学科的核心概念。

二、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设计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意义

1.关于学习进阶的简要释义。

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也称学习进程,是近几年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兴概念。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将它定义为“对学生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的、逐渐深入的思维路径的假定性描述”。在这里,我们把它定义为:对学生在不同学段学习同一历史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

2.学习进阶理论的运用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意义。

(1)学习进阶的引入有助于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无论是初中以阶段特征为主的知识体系,还是高中以专题为主的知识体系,我们都能从中找到核心概念的影子。如果以这些概念作为原点进行知识的发散或整合,并依此设计学习进阶进行探究学习,应能有效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零散化、碎片化现象,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2)学习进阶的引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叶小兵教授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阐释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个方面。叶教授认为,这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是各有层次的。历史学科的学业标准也为这五个方面从低到高分别厘定了四级水平,其中水平1为最低水平,水平4为最高水平,水平2以上的等级,每高一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从七年级到高中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同层面的核心素养与其学力水平、学业内容和学科学习要求正好存在递进关系,所以,学习进阶的引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学习进阶的引入有助于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历史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连贯持续、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根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特点、遵循历史学科特征为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进阶,并让学生依此进行递进学习,能帮助学生顺利连接因要求差异而出现的思维断层,也能为教师及时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提供依据,从而有效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三、基于核心概念“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学习进阶设计

1.设计依据。

(1)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的内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教学内容在初、高中历史课标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具体呈现也各有侧重。为便于清晰地看出其中的差异,我们采用列表形式来展示。主要从历史课程标准(初中版、高中版)和目前主流教材(初中新人教版、高中人教版為例)两个方面呈现。

通过上表,我们发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内容主要关注原始农耕、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清等几个时期,其要求是相当具体且聚焦的。而教材的编写则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实际学习需要增加了部分内容。从高中课标来看,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学习要求则相对宏观,主要是在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特点等三个层面提出要求,而教材则根据这些层面要求对知识做了适当的细化表述。

从初高中学习内容的编写体系来看,高中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以朝代先后时序来归属相关史实的,与初中相比,它既有交叉又有拓展,既有重复也有新增。endprint

(2)借鉴历史认识水平的分层理论和“SOLO”思维结构层次理论。为更好地设计学习进阶,我们借鉴了复旦大学姜义华教授关于历史认识水平的分层理论和“SOLO”理论关于思维结构五个层次的划分,对照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2003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现行的初高中历史教材,确定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进阶。

(3)基于对不同学段历史学习状况的预期。刚入学的初中生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了解是一片空白。我们认为,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具体的`农业知识有所了解,但还不能形成系统,其历史认知水平还处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或由感性认识向知性认识的演进阶段。经九年级的复习,学生对此核心概念的史实应更为清晰,能将多个解题思路联系起来,其历史认知水平能基本达到知性认识的阶段。通过高中阶段新史实的补充,学生对农业发展基本线索能有更清晰的认知,对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能进行概括抽象,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基本达到理性认识阶段。

2.基于核心概念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学习进阶设计。

四、基于核心概念“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初高中衔接教学学习进阶的运用策略

对于上列学习进阶,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注意策略性,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和学习进阶设计的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必要的调适和修正。

1.围绕核心概念整合运用教材。

据表1可知,初中阶段关于古代农业发展的知识散见于不同学段的教材之中,不同时段关于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很不一样。这些内容往往存在着内在的由单一向多维综合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根据学习进阶组织教学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归类,引导学生相互联系,适当进行回顾或后引。在九年级综合复习时,可以对农作物品种及其种植、耕作技术改进、土地制度变化、水利工程修建、经济重心转移等进行归类复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整体感,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2.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必要补充。

由于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差异,在进行相关进阶内容学习时,可以对初中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如在讲古代生产工具改进时,可以适当补充汉代牛耕图;在学习唐代曲辕犁时,可以适当补充《曲辕犁详图》;在讲解唐朝筒车时,可补充曹魏时期的翻车、宋代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等图片,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更好地达到进阶预设的水平。

3.围绕核心概念建立学习表现评价标准。

为准确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某种学习进阶水平,检验所设计的学习进阶是否科学有效,我们需要在遵循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多个客观的进阶水平表现标准,来作为学业评价的重要參数。当然评量工具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表现标准的内容和维度采取不同的测评方式。

4.围绕核心概念随时检测调整。

篇3:新概念衔接

韩礼德 (Halliday) 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是从意义入手来描述和解释语言的, 这为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系统功能语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三种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从语篇功能分析入手, 着重分析一篇《新概念英语》课文的语篇衔接系统。 (为了叙述的方便, 用序号对每个句子进行标注) 。

语篇功能分析简介

1. 语篇。

对于语篇这一概念,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释。本文的语篇既指话语又指篇章。然而, 无论是哪一种含义, 语篇都被认为是一个语义单位, 一个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 都必须合乎语法, 并且语义连贯, 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的连贯, 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 (黄国文, 1988)

2.衔接手段。衔接和语篇一样, 也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语篇中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Halliday和Hasan (2001) 把衔接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一段语言要成为语义连贯的语篇, 一般要使用某种或某几种衔接手段。

对课文的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1.指称。指称衔接关系是指用代词等语法手段来表达语义关系。根据指称词和指称对象的位置关系, 指称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内指, 即语篇中某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中。内指可进一步分为前指和后指。前指的参照点在上文中, 后指的参照点在下文中。另一种叫外指, 指的是语篇中某一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内, 而是在语境这个外部环境中。外指与语篇的理解关系不大, 本文不作分析。

本文要分析的课文中使用了大量人称指称。 (1) 句中的he前指John Gilbert. (3) 、 (4) 句中的he都前指the patient即John Gilbert。 (5) 、 (6) 句中he前指Mr.Gilbert。 (7) 句中的he前指the caller, 通过上下文可得知the caller就是John Gilbert。通篇文章只要指John Gilbert都一致使用代词he, 行文简洁。同时文章只使用一个人称代词, 在提到the doctor时从不使用人称代词, 保证了指代明确, 使得整个语篇的语义非常连贯。

2. 替代。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出现的某一个成分。使用替代这种衔接手段, 一是为了避免重复, 二是为了连接上下文。替代只是一种形式, 它的具体意义要等找到所替代的成分后才能确定。替代可以分为三种:名词型替代、动词型替代和小句型替代。名词型替代指的是替代形式代替名词或者名词词组中心词, 常用的有one、ones和the same;动词型替代指的是用替代词do或者它的变化形式 (如does、did) 来代替动词或动词词组中心词。do和其变化形式常和so连用, 替代所代替的动词及其宾语;小句型替代指的是替代形式代替名词性小句。常用的替代词是so、not等。本篇 (1) 句使用了替代手段, 用do代替上文动词tell, 用so代替所要说的内容。替代手段的使用, 避免了重复, 使上下文连接紧密。

3. 省略。

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和行文的拖沓, 以便更进一步突出主要信息和新信息, 衔接上下文, 也可称为零位替代。和替代相似, 省略也可分为名词型省略、动词型省略和小句型省略。被省略的信息一般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 (5) 句中省略了形容词successful, 属于名词性省略。如果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就会显得啰嗦、臃肿。

4. 连接。

连接是指通过连接成分体现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 (如时间、地点、条件、因果关系) 的一种手段, 可分为四种类型: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和时间型。连接成分通常是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常用的连接成分有连词, 包括传统语法所讲的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起连接作用的副词也可以作为语篇连接成分。此外, 一些起连接作用的词组或短语甚至小句也可以充当连接成分。

本篇课文使用了许多连接词语使语篇连贯。 (1) 句中的while…but属于转折型关系。 (2) 句用the following day体现时间的连续性。 (3) 、 (4) 中使用时间型连接手段when, (6) 、 (7) 句使用then, 达到时间上的语义连贯。

5. 词汇衔接。

以上分析了通过语法手段来实现的衔接, 下面简单分析通过词汇手段实现的衔接。词汇衔接主要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 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性” (刘辰诞, 1999) 。词汇衔接中的词汇关系又可分为重述和搭配两种, 其中重述包括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关系、广义词等, 搭配包括篇章中所有语义相关联的词汇, 如ill和doctor。重述在这个语篇中多处用到。Mr.Gilbert在 (4) (5) (6) 句中都有重复, (1) (7) 重复了John Gilbert。显然主人公就是Mr.Gilbert。使用搭配衔接手段的例子是 (1) 句中的hospital, doctor, operation, (2) 句中出现的patient, hospital exchange, 这些词语都与医院有关, 把语境一下子就限定在了医院, 强调了病人与医生的关系。文中的妙笔是 (4) 句, Mr.Gilbert与a Mr.Gilbert的对照, 既在词汇上形成重复, 增强印象, 又暗示出病人的机智, 让医生把a Mr.Gilbert理解为不是打电话的人。

结语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语篇分析, 笔者发现文章的结构安排简洁明了, 语义连贯, 大量使用人称代词和其他语篇衔接手段使文章短小精悍。通过语篇衔接手段分析, 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的内部结构更清楚, 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素材, 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学习范文。

摘要:本文简要了介绍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篇功能, 从语篇衔接角度对一篇《新概念英语》课文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即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框架,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 从而更好地理解语篇。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新概念英语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篇4:新课改下初高中函数概念教学衔接

【关键词】新课改 函数概念 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西南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秋季起正式实施,与之对应的新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在新课标中提出,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高中数学新教材围绕这一总体目标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与以前的教材相比,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对应用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内容方面,比较注意数学与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其次,在概念的表述方面,更加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由于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长期以来,函数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函数思想也一直贯穿于整个初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尤其函数概念处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数学1(A 版) 》第一章的位置,是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开始。老师能否有效的处理函数概念的教学,使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注意高中与初中学习的联系以及差异,函数概念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函数概念的教学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二、高中函数的教学

1.理解初高中新课标对函数的要求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①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②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③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④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⑤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⑥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⑤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由上对比可以看出,初高中对函数的学习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初中课标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和尝试,对学生的要求偏向于获得对函数概念的感性认识;而高中新课标中对函数的学习提出了体会、理解和应用等要求,这一部分的表述更具体一些,问题的解决意识更浓些,操作性更强一些,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高中更多的强调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达到对函数的理性认识。比较初高中课标可以得出:初高中函数教学有显著区别的,但从高中课标第④要求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函数的教学是建立在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高中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初中数学对函数的教学要求,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更好的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更连贯的学习高中知识,掌握函数概念的定义以及相关内容。

2.高中新旧教材对函数概念的编排

教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托和负载,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资源,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所使用的教材有很透彻的理解和认识。那么新教材投入使用,教师必须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由于新课标的实施,人教版新旧教材对函数概念的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函数在教材中的物理位置,旧教材把函数概念内容安排在集合、简易逻辑以及不等式解法之后,处于教材第二章的位置;其次,在内容的编写上是在集合的基础上,先讲映射,然后给出函数这一个相对抽象、严谨的概念。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考虑到多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为了有助于他们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不妨从学生已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例举各种不同的函数,建构函数概念”。贯彻这一目标,教材在函数概念的处理上与以上不同,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数学1(A 版) 》中,在集合的基础上,运用了运动变化、环境变化和经济变化三个典型、丰富的实例,第一个实例是从学生所熟悉的函数概念的函数式开始,再给出图像和表格形式,在这个的基础上总结出函数的概念以及三要素。

3.高中函数概念的教学

3.1函数定义的教学

对于函数,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变量说”定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函数,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的概念以及一些简单的性质,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一些基本知识。新教材中给出的三个实例是特别精细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特别强调了实例的典型性和丰富性,充分运用了表格和图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函数的其他形式。这样的安排既可以提升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层次,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函数概念中“对应关系”的本质,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函数的定义教学中,首先,简要回顾初中函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引用教材中例1,是学生所熟悉的实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 h=130t-5t2,分析t 和h 的变化范围,分别令其为数集A 和数集B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 ,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 和它对应,进而分析、归纳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其次,引入教材上例2和例3,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其特点,教师进行总结,揭示函数关系的本质是表达两个集合之间的元素,按照某些特殊法则所确定的对应关系,从而给出函数的对应说概念,以及函数的三要素。此过程注重通过生活实例中的函数模型,让学生了解深化函数概念的必要性。

3.2函数概念的理解

函数的定义并不是函数概念教学的整个过程,它只是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函数的概念,必须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因此在高中函数概念的理解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1)函数本质的理解

在初中,学生所学的函数概念是建立在变量基础之上的,常见的函数是解析式的形式,如学习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主要体现的是变量之间的某种代数关系,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但高中阶段学习的函数,形式多样,有常数函数、分段函数、离散的点,主要体现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连续的,因此,初中对函数的直观表象往往会对高中函数的理解造成干扰。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典型的特例,利用函数的多种表征形式,如解析式、图像、表格,自然语言、集合箭图等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对函数的各种表示形式进行概括,从而获得对函数本质的理解,理解函数的本质是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2)关键词的理解

在高中函数的定义中,“任意”“唯一”等词,是理解函数概念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函数概念的难点。教师应该在后续讲解中精选例题,利用正导学生去感受函数概念的定义过程,让他们深入到概念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函数的概念。反面的例子来讲解函数,如利用判断题判断是否是函数,利用选择题讲解同一函數的判断,让学生用函数的定义去分析、讨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理解和感悟函数的概念。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概念的定义过程,让学生真正去体会和理解函数的概念。

篇5:新概念衔接

英汉语篇非结构衔接中替代衔接对比研究

语篇衔接与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在语篇的层面上,替代可以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而替代衔接在中英文中的作用有相同及不同的地方.

作 者:刘韬 LIU Tao 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9(2)分类号:H31关键词:语篇 语篇衔接 替代衔接 名词替代 动词替代 小句替代

篇6:新概念衔接

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通常存在着下列六个方面的方面的问题:

① 关系人的改变。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个母亲”──幼儿园教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使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②学习方式的改变。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孩子必须有适当的时间加以适应。③行为规范的改变。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④社会结构的改变。孩子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⑤期望水平的改变。家长和教师都会对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⑥学习环境的改变。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以上改变有45%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因此,解决好这六个改变的连接问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用三句话来概括:培养学习兴趣,活动能力,生活条理性,让孩子自己明白一切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完成。如自己穿衣服、早上起床不哭泣等等

对于以上孩子的问题我们给孩子成就感是就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让上了小学的孩子爱上小学,爱上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得到一种被认可的感觉,让孩子充满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信心来自于实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都会让孩子在全新的环境里脱颖而出,给孩子特别的自信。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配合孩子将来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纯粹幼儿园的游戏要适当的减少,正规的学习方法要一点点的增加,如同上坡路总是难走一样,这个时候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会很快乐,写字、计算等学习活动给孩子带来了一些挫折感,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我们还没有上小学,所以我们有机会去弥补和提高,等到上小学的时候,这一切就都已经适应调整好了,等待孩子的是老师的表扬和小朋友的羡慕。但是如果把这个适应调整阶段推迟到上小学期间去做的话,家长就感觉非常力不从心了,而且您孩子的形象也已经在老师的脑海里形成了烙印,比如学习偏慢,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认可和夸奖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比妈妈的夸奖要重要的多。

篇7:部门衔接流程规定

为规范富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明确公司各部门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提高富源公司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特规定本制度。

一、行政人事部

根据用人部门的意见,提出审核意见报公司领导审批。负责拟招聘人员信息,初试等工作。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工作。按照《薪资标准表》在《入职登记表》确定新入职人员的工资标准,报公司总经理审批。规范员工招聘入职与试用的管理工作。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员工招聘入职手续办理及员工试用期管理工作。规范员工转正、晋升、降级、调薪工作办理程序,确保人事行政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公平与合理。规范工作时间、假期、请(休)假、销假、加班及考勤统计工作。规范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

工作人员离职需填写离职申请表,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签署意见,行政人事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行政人事部办理离职手续,转交财务。

车辆管理用车人到行政办公室领取钥匙,并登记车辆行驶前公里数以及出发时间写明去向,还车时填写车辆公里数以及还车时间。

二、财务部流程

公司职员报销费用应填写报销单,由经办人员填写,公司主管领导签字认可后报送财务部按照本制度有关规定进行审核付款;应酬、礼品费用支出事前申报制,批准后方可实施;配合工程部等部门做好工程、材料设备款的结算及竣工工程决算;完善各项成本辅助账的设置,健全各项统计数据;

二、工程业务流程

从市场得到工程信息,找相关人员了解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对工程进行详细的摸底并得到资料与对方洽谈,依照对方的要求与技术部协调,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图纸等,与对方进行正式的商务洽谈确定合同细节签订合同(施工过程中进行协调,工程结束后进行催款以及回款的跟踪)。

三、工程技术部工作流程

根据工程项目制定方案洽谈细节签订合同,根据施工的图纸进行设计深化,预算材料物料按照采购流程进行购置,领取的物料要保管好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要把未用完的物料归还仓库,及时向对方催款。项目申报要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做好前期

四、项目申报流程

公司的项目要了解清楚,根据经信、科技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与我们项目有关的信息要及时咨询清楚,在对应的网站注册,根据要求与技术部配合做好项目申报前期工作,整理资料网上申报,到相应部门去咨询我们项目资料的好坏,进行修改定稿提交,纸质申报材料资质等整理装订上交,定期去询问跟进。

五、采购部流程

采购申请手续由部门经理具体负责,具体流程和时限如下:

1、当公司员工有采购需求时,首先到部门经理处申请。部门经理同意后,由部门经理打出需求单,并在审核处签字,转交供应部。供应部依据需求单,核实库房余量后,填写采购申请单一式两份,经总经理批准后,一份供应经理留存,一份交给采购员进行采购。有特殊紧急情况,可通过电话批准。

2、《采购申请单》空表放在供应经理处,对于各部门的采购需求,供销经理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在当天内做出是否采购的决定。不予采购的,对申请人做出说明。可以采购的,在两天内办理手续,交供销部进行采购。

3、采购员进行询价后,凭采购申请单到财务处上借款。材料采购单签字齐全,会计应直接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不予办理。

六、营销部流程

营销人员出差、报销由销售内勤记录核实,报营销总监签字,总经理签字,交到财务;订单报营销总监批准由销售内勤按照销售合同的交货品种、数量、交货日期、库存量,录入系统;将销售订单传送给会计;会计核实单价、客户信用、打款情况后,录入系统,保存信息,再将信息反馈给销售内勤;销售内勤确定可以生产后,打印“生产通知单”并上交营销部经理签字。

七、原材料入库流程

原材料入库手续由采购员负责办理,具体流程和时限如下:

1、采购员把材料到位后,首先通知质检员(或申请采购部门)进行质检和验收,库管负责清点数量。确认无误后,由库房保管根据材料明细填写入库凭证,入库凭证一式三份,由库管、质检、采购员签字,供销部经理审核签字后,库管、供销及会计各存一份。

2、入库结算单由采购员填写,供销经理审核,会计签字后,供销、财务各存一份。

3、采购员在接到《采购申请单》后,应尽快安排采购。材料到位后,应在当天完成验收手续。

4、采购员凭借购物发票、入库单、入库核算单到会计处办理报销手续。

八、材料出库流程

材料出库手续由班组长负责办理,具体流程如下:

车间主任拿生产任务单和所需材料明细到库房领料,库管填出库凭证,车间主任及库管签字后出库。出库凭证一式三份,生产、库管、会计各留存一份。

七、生产部流程

依据订单交期和设备产能,制定月生产计划及周生产排程。根据预计损耗领料,以减少库存品。

九、质检部流程

对检验完毕的在制品必须分开放置并悬挂或贴上标示(牌)卡(合格品、不良品、废品)。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品质异常,能自行处理的,应及时解决;不能自行处理的应及时报告部门主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品质异常,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对于所有品质异常都必须填写《品质异常报告》发相关部门并存档。

十、成品库出库具体流程

成品库出库手续由销售员负责办理,具体流程如下:

销售内勤联系物流调配车辆,仓库备货。销售内勤凭合同或供货协议,由库管填写成品库出库凭证,一式三份,由供应经理、库管、销售内勤签字,库管留存一份,供应部一份,会计一份。货物发出后七天内销售员要主动电话询问客户是否到货。

十一、售后服务流程

1.客户来电咨询问题的解答,备案和转交。

2.退返产品维修更换跟踪记录(产品更换/返修申请表)

3.对客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客人提出解决方案。如不能解决,需及时向技术研发部人员反映,进行分析测试等。并监督技术部尽量半天时间内给出答复。并对问题做好相应的记录。

篇8:衔接教育:一个不该出现的概念

关键词:衔接教育,教育概念,“补不足”式教育

在一些校长论坛上, 多听到“衔接教育”一词, 大体意指对从低学段升入高一学段的学生进行的适应性教育, 让学生从原有的学习、生活情境顺利地过渡到新的学习和生活情境。比如, 对刚入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以便更好开展知识学习;对进入中学的学生加强不同学科学习方法教育, 以便尽快适应迅速增多的学科门类的学习, 等等。从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 学校管理者所谈及的衔接教育, 其行为主体是学校, 教育的内容多为各学段教学内容以外而又为学习所必需, 教学的安排是在相关学段课程实施计划之外的“补充”, 这样看来, 衔接教育似乎是学校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搭建了合适的平台, 好像是为不同学段之间的教育“距离”建立了联系的通道。但仔细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 所谓衔接教育, 在教育学的角度难以经得起概念分析;而在学校教育系统内提出衔接教育, 更是对学校教育本义的违背。衔接教育, 是一个不该出现的概念。

衔接教育挑战教育的完整性

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 学校是一个连续的教育系统, 这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及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所决定的。《中庸》讲:“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柏拉图说教育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说, “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 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裴斯泰洛齐称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杜威讲“教育即生长”, 等等。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们对于教育的阐述角度不一、观点各有不同, 但是, 关于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 却有普遍的共识, 那就是育人, “教育的原点是育人, 教育的根本要旨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1], 而且要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因此, 在不同的学校教育阶段, 都要把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 包括知识、技能、内在情感体验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只是这个完整的人是处于成长中的, 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而这也是教育的阶段性意义所在。

现代学校所谓的小学、中学、大学的独立系统, 是学校作为社会组织功能的存在样态, 而从教育意义上而言, 它们是完整而连续的教育链条上不可分割的整体。早在古希腊时期, 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施以连续的教育, 就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而连续的教育组织;而近现代学校的如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段的出现, 更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等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原则根据儿童年龄的变化与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发展的关联性而生成适合性的教育, 并且相互联系而构成完整的教育系统。

如此看来, 在本来完整而连续学校教育系统内再介入所谓衔接教育, 实现所谓低学段向高学段的顺利过渡, 实属画蛇添足;如果在当下教育系统中, 衔接教育真的有必要存在的话, 是不是意味着不同的学段教育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裂”呢?是不是表明不同阶段的学校出现了各自为政、自我封闭甚至画地为牢的现象呢?如果是这样, 那表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衔接教育异化教育目标

在我们更多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理解中, 衔接教育大体有两种指向:一是衔接教育的方式由高学段向低学段衔接, 二是衔接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心理等。据此分析, 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种相邻学段的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断裂, 直接表现为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等方面为升入高一段学校学习而准备“不足”, 衔接教育实质是一种“补不足”式的教育。这种“补不足”式的教育是否合理呢? (1) 从补“学科知识”不足的角度分析。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低学段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教学内容而学生掌握没有达到标准需要补足, 二是相邻两个学段教学都没有涉及而却是高学段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内容需要补足。如果是前一种情况, 那么所谓的衔接教育则是对前一阶段学习内容的重复, 是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图谱的违背;后一种情况看似合理, 但是所谓的“相邻两个学段教学都没有涉及而却是高学段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存在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如果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其在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学科教学图谱中为什么会缺位?是不是这部分知识或者能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默会知识等方式存在?如果是这样, 衔接教育显然是没有存在的价值。 (2) 从补“行为习惯”不足的角度分析。行为习惯不是单纯孤立存在的, 是学习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知识获取、能力养成而逐渐形成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意志品质的综合体现, 虽然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是可以改变。在新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可以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干预, 对行为习惯进行改进, 也就是说,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学习活动分不开的。而通过所谓专门的衔接教育来矫正或者改进学习习惯, 则有些画蛇添足。 (3) 从调整“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环境的变化对心理有着重要的的影响, 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变化, 必然对儿童学习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需要面对、接受和适应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心理的压力而不断走向成熟。给面对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处于心理适应期的儿童以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是必要 的, 这可以自然地发生在新的学习初期, 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完成, 而不必要进行所谓衔接教育。更何况, 儿童成长, 尤其是心理成长、精神的丰富本身有一个“自成长”过程, 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的自我体验、自我挑战与自我平衡的过程, 其间发生“心理阵痛”, 是心理成长的蜕变过程。因此, 所谓的“补不足”式的衔接教育, 其实应该融入学校教育的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或者说, 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具体教育活动, 都应该在促进儿童当下的健康、全面发展的同时, 而为“未来生活做准备”。[2]所谓“补不足”, 其实异化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学校教育要守好本分

衔接教育大可不必, 而衔接教育的热议甚至成为校外辅导机构的“卖点”, 的确值得学校反思。如何实现“育人”这个教育的终极目的?学校教育要守好本分。一位小学校长分享了学校对一年级孩子拼音教学的经验:为了能让刚刚入学的孩子学好拼音, 她们建设了“没有围墙的拼音课堂”:低年级教室里的装饰物品是一系列的拼音造型, 花园里的植物上点缀着拼音“花朵”, 学生的胸卡上是拼音式的卡通、室外装饰着拼音风铃……编唱拼音儿歌, 做拼音游戏等等, 在拼音的王国里孩子们做着快乐的拼音游戏, 以往孩子怕学拼音、学不好拼音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这位校长的成功就在于能根据孩子的特点, 把抽象的字母拼写渗透到生活环境中, 把枯燥的记忆学习、语言训练通过游戏精神演绎成快乐的学习活动, 在耳濡目染中, 在孩子的积极参与中, 在儿童的生活中形成了拼音的有效性学习, 这是“没有围墙的拼音课堂”价值, 也就是奥苏伯尔所讲的“学生起点”的意义。[3]学校教育首先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让学校培养目标“接地气”, 从学生出发设计教育活动。

事实上, 衔接教育在学校管理者的观念中挥之不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段教育之间的“断裂”, 对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不到位, “知识本位”“训练本位”教育观念, 等等, 是造成这种教育断裂的重要原因。只有学校培养目标, 认真落实课程标准, 真正从“以人为本”、培养完整的人的角度设计学校教育, 才能消除所谓的学段之间的“衔接教育”的观念;当然, 假如我们能放开眼光, 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传统教学与“MOOC”教育 (大规模在线教学) 等不同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主体之间如何相互融通的角度思考所谓的“衔接教育”, 其或许更具有价值。因此, 我们辨析“衔接教育”, 是为反思我们学校教育, 让学校教育真正指向“育人”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

[2] (英) 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篇9:新概念衔接

【关键词】函数  初高中数学衔接  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67-02

自从2005年高中数学实行新课标改革以来,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老师都在讨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高中老师认为初中的数学教材与高中数学脱节,没有为高中数学建筑好基础,这严重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数学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高中在高一时专门安排老师对学生进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教学,但是实际效果常常不佳。事实上,对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显性知识的把握上,还应更注重涵盖在数学知识中的学习思想,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与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函数的概念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在数学教材中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中蕴含的思想以及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始终,是高中数学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数学概念。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一概念的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衔接。

函数的概念在初高中数学教材中都有所涉及,然而这一概念从初中到高中的发展趋势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来发展的。初中数学的函数概念比较浅显,主要是为学生进入高中后在基本的知识概念、方法和思想等方面做好铺垫,提供参考。高中数学老师要把这一概念作为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基于这一概念来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进行全面衔接。

一、通过对函数的概念和定义的讲解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初中教材中关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只是学习了它的描述性定义,即通过两个同时变化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义函数。这一定义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这两个变量是同时发生变化的;二是这两个变量只要确定了其中一个变量的值,那么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就确定了。

高中的函数概念则是以数的集合为基础,侧重于研究两个非空数集所对应的数字的关系。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的函数概念,体现了运动的思想,同时这一章的函数概念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映射的概念奠定了基础。这一概念从初中的变量的关系逐渐发展成了集合中的数字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从而使这一概念的定义更加深入也更加准确,这也与数学知识体系由易变难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高中的函數定义更加抽象,因此很多学生会一下子很难适应。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集合”“对应”等这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要通过使用一些具体的数学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抽象的概念,从而明白不同集合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学生在初中时对函数变量的这一概念的学习经验来理解“单值对应”这一概念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高中函数的定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不能仅仅单纯地依靠背诵概念。

二、通过对符号f(x)的含义的解释来对初高中教学进行衔接

数学符号f(x)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往往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符号的内涵。有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中能准确地说出f(x)和f(a)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生只有70%,而能正确地用解析式、表格、图象来表示f(x)的只有80%,甚至还有15%的学生认为初中和高中函数的概念是相同的,只有1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初中函数和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根据这些调查显示可以得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符号f(x)的含义,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学例子来使这一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符号并应用它,使学生从初中函数相对具体的知识中实现高中函数相对抽象的飞跃,最后通过学生自己领悟和理解这一数学符号的含义。

三、通过具体的函数知识来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对函数的性质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对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极值、最值都有帮助。

其实在初中的函数概念的学习中已经对函数的单调性有了直观的描述,如当数值x增大时,y也会跟着增大,而高中的函数只不过是用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和语言把这一概念表述出来。所以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一种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来描述函数的性质,使学生变换“当数值x增大时,y也会随着增大”的表述方式为“如果x1

学生学习到函数的单调性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符号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使学生不用画图象就能够判断出函数的变化趋势。比如,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对这一概念已有的认识转换成符号来表示,从而实现由图象到符号的抽象,更好地理解奇偶函数的定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把初高中的教材知识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通过对函数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讲解对初高中数学进行衔接

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函数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引导他们理解函数中的数学思想,高中函数的知识中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这一“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如“如果知道a<0或a>0,那么学生就知道二次函数y=ax2+bx+c的开口方向是向上或是向下”。又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阶段,老师就要注重为学生展示数学概念由数变为形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函数y=ax2的解析式,研究这一函数图象和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如当a>0时,y>0,所以x轴的下方没有图象;如当x1与x2互为相反数时,y1=y2,那么它就是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

如果初中阶段数学老师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数形结合思想,为高中学习其他函数打下基础。

此外,初高中的數学教学也应当重视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在初中阶段,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研究函数、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那么在高中阶段,学生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和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把握学习函数概念的技巧,认识到函数主要是揭示了不同变量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不等式主要是揭示了变量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这对学生学习函数是十分有帮助的。

五、全面衔接初高中数学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函数和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老师在进行函数概念的衔接学习时,除了在概念方面需要加以注意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引起老师的重视。

(一)要突出概念的建构过程

对于高中数学概念的学习,不能仅仅通过以概念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讲解来完成,老师还要更加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在对函数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的表述中,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符号来理解概念的特点和性质。

(二)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

高中的数学教学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在课堂中发言,因为老师觉得高中数学的上课时间比较宝贵也比较紧张,所以压缩了学生的发言时间。但是很多教学实例表明,只有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显著,学习兴趣更浓厚。

函数概念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如果老师在第一节课上没有与学生做好教学内容的互动,那么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也会有影响。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概念,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

(三)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

高中老师除了要研究高中数学教材,还要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有足够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上好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讲好高中的第一个数学概念。同时还要理清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基本脉络,从而更好地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来开启高中教学内容。

函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第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学生后继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老师要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对这一节内容进行讲解,对初高中的数学进行全面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写行走在风雨中作文下一篇:与毕业学生告别赠言(5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