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2024-04-11

「幼小衔接」(精选8篇)

篇1:「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过程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简称“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界研究探讨的问题。

除了老师做出的努力外,家长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因为幼小衔接的重点仍然在孩子生活学习能力、性格培养方面,如果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学方式引导,这个过渡将会十分顺利。

1、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

小学一年级新生,常常有不注意听讲、时间观念差、依赖性强等小“毛病”。家长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孩子们提前熟悉新角色,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宜选择带有拼音、图画的经典名著);或在一小段时间里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从5分钟到10分钟,慢慢培养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

其次,培养良好的承受能力也很重要。幼儿园老师多是给予孩子鼓励,但到了小学,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2、培养好心态适应新环境

进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一些孩子难免会不适应。学习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许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无法改变爱动爱玩的习惯,家长应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使其明白“长大成人”的道理,同时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3、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每天早上6∶30起床,午休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晚上20∶30就该睡觉,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4、做好自己事认同新起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还会遇到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暑假里,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

5、放手去锻炼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等。

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6、平时多劳动主动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7、生活中学习读书练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重要。家长要教孩子多讲故事、背诵古诗、唱儿歌;带孩子外出时,要引导观察树木、房屋、动物等,回家后问他能否说说去过哪儿,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给自己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平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认认标牌上的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字等,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量。

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也很重要。入学前家里有一定数量图书的孩子,入学后读写算的能力高于家里没有书的孩子。有些孩子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书,上学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很难适应“读书”生活。数学学习准备的关键,不在于会做多少题目,而在于掌握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数量关系。也就是要懂得数字所代表的数目的实际意义,单纯背诵口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心的父母,可以在饮食起居过程中带领孩子处处学数学。

篇2:「幼小衔接」

我们幼小衔接班开办以来,让我意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现在孩子都非常的聪明,知识的学习,通过努力都不会成为他们的学习负担,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没有养成,会给它们的学校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孩子们学习习惯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培养。

1、培养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让孩子从现在开始养成自己课间上厕所、喝水、准备学习用品的习惯,不要上课了才想起没去厕所,没有铅笔橡皮。

2、培养孩子正确地握笔、坐姿、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

3、上课发言要举手。

4、对待作业要重视,作业要按时、认真完成并。

5、教会孩子看课程表。

6、学会整理书本、铅笔盒、书包等。写完作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并会用削笔刀,自己多准备几只铅

笔。

7、培养孩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的习惯。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你怎么这么多问题、我不知道......”来回答孩子。

8、培养孩子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的习惯。比如在书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翻看书的目录,不在书上乱写

乱划,注意把书的角抹平等。

这是根据幼小衔接班孩子的在学校中表现整理出来的,可能还不是很全面,下周我们还会继续分享生活习惯的培养,希望能对朋友们有需所帮助。

篇3:「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一直被关注却又充满了困惑。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亟待解决。例如, 南京一家媒体曾报道, 南京出现了12节课收费1. 1万元的天价“幼小衔接班”。记者采访发现, 社会上存在很多专门针对名校面试进行辅导的“面试班”和“高价班”, 数量多, 一次课价格200 - 500元不等。这些机构良莠不齐, 记者以家长身份联系了一家号称南京市规模最大的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 他们的老师都是在职教师或者有两年相关工作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 教材是南师大幼教中心自己研发的, 有《汉语拼音》、《数学思维训练》、《汉字启蒙》、《注意力、观察力、表达能力训练》。暑期班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 课程分全天班和半天班、周末班, 费用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机构, 办园条件、教师资质尚不健全。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办的王京表示, “幼小衔接是新生事物。市场开放促使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 但由于审批权限问题, 很多培训机构从工商部门拿许可证, 在监管上存在模糊区域”。正因为当前的学前教育在现实功利的驱使下, 打着办教育的幌子, 谋取私利, 使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距离教育的本真渐行渐远, 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 我们会发现导致新闻中这些现象的众多原因,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切心态, 怕孩子跟不上的焦虑, 怎么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茫然和接受正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教育的强烈愿望;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交叉职责范围和对教育行为规范后衍生出的治理不到位、不彻底、无法根除等问题; 三是一些唯利是图的教育机构扰乱市场, 使教育误区增多, 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孩子超前、重复、负重地学习,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甚至引起盲目跟风的社会风气, 很容易误导幼儿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是奠定人生根基的重要阶段, 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德、个性和社会性养成等多方面有重要影响。幼小衔接现象作为一个共性的社会问题, 亟待社会的正确认知和高度重视, 这不仅需要社会、家庭、小学、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教研部门的齐抓共管, 才能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更科学。

二、幼小衔接的内涵与启示

1. 台湾蔡春美教授带给我们启示

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应形成一种衔接的状态。通过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 使得儿童的学习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 即使经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儿童依然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响。

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 以下简称《纲要》) 带给我们启示

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小衔接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 应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正确发展基础之上。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不是仅靠幼儿园大班的培养, 而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基础之上以及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 幼小衔接不是谁靠谁, 而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依照儿童的发展规律,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要找到“奠基阶段”的内容。

3. 专业研究带给我们启示

幼小衔接工作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 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 提出并确定幼小衔接的双向任务, 即学前教育要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重点是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准备; 小学教育要做好入学后的适应教育, 把入学后教育的起点降到符合幼儿与小学交叉阶段特点的水平, 以便使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通过幼儿园确立的“做本真教育, 育幸福儿童”的办园宗旨和“全人、全面、全程”的三全教育理念, 倡导以儿童为本, 做符合规律的人性化教育, 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新理念

幼小衔接阶段, 幼儿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做巨大的调整, 面临环境改变、知识结构调整、作息时间变化、自理能力发展、社会性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 对幼儿来说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 全方位和多角度地实现幼小衔接, 帮助孩子迎接挑战, 更好地发展呢?

( 一) 端正办园思想, 找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关键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在杜绝和防止小学化现象中, 幼儿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纲要》指出, 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领会《纲要》思想精髓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下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结合专家指导, 确立办园宗旨和教育理念。并且把这种思想根植于全体教职工的头脑中, 让它成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思想基础。

( 二) 创新教育模式, 抓住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主线

小学化现象集中表现在环境材料的匮乏、课程的单一和教师队伍的脱专业化, 因此要紧紧抓住环境、课程和教师团队这条主线,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1. 环境是平台

要遵循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来创设环境, 赋予环境新的教育内涵。针对小学化现象存在的脱离幼儿生活实际, 以高结构和高控制的活动为主, 缺少对个性化教育的问题, 创设了全省首家儿童自主体验式活动中心———生活花园, 生活花园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从本班教室中走出来的机会, 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张扬个性、体验生活的低结构的游戏活动空间, 把传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 实现了幼儿生活生长环境的改造。同时生活花园的创立还为教师卸下了在狭小的教室里进行大量的材料制作、频繁更换情景布置的繁重工作负担。同时, 为实现全程化教育的无缝衔接, 建立了0—3岁早教服务指导中心, 积极探索将公办园优质资源服务社会、辐射社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途径。创设3—6岁幼儿教育和特色活动区域, 让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功能, 为防止和杜绝小学化现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教育空间。

2. 课程是载体

在课程设置上, 充分体现“全人、全程、全面”教育思想的内涵, 构建了一套既符合幼儿、家长、社会需求, 又有利于儿童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紧紧把握教育的两个关键词———发展性和个性化, 确定了幼儿园“三全”教育课程体系, 整个课程体系涵盖了0—6岁学前阶段孩子身心发展所涉及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倡导为有价值的童年生活负责, 为成年后的健全人格奠基的课程理念, 既有五大领域基础性课程, 又有绘本阅读、玩具图书馆、军旅体验等特色性活动; 既有关注知识技能为主的集体性学习, 又有充分满足个性发展需求的低结构体验式学习; 既有0岁起点的亲子早教俱乐部, 又有指向小学阶段的渗透式幼小衔接内容。并将幼小衔接课程融入到孩子发展的各个年龄段和各项课程当中, 变突击式衔接为渐进式衔接, 既保证课程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持续影响, 又兼顾孩子升入小学开始学科学习的近期需要, 从根本上打消家长的顾虑。

( 三) 队伍是保障

再好的理念和课程如果没有付诸现实, 那也将是空谈。做本真教育需要有本真的教育者, 育幸福儿童需要有幸福感的老师。同时,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首先就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通过园本教研、团队学习和实践性研究, 采取共同读一本有价值的书, 共同构建园本课程, 共同探讨核心问题等方式,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还层层选拔出优秀教师挂牌, 示范引领。幼儿园还由优秀教师组成了课程研发小组、问题诊断小组和专业培训小组等团队, 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集体的智慧提升专业水平。有关专家深入一线进行指导, 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提供了保障。

( 四) 实现多方联动, 扩大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参与面

小学化现象既然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 就意味着幼儿园单方面努力纠偏是杯水车薪。因此, 需要建立以幼儿园为中心的, 家长、小学及专家四位一体的合作体, 扩大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参与面。幼儿园与结对小学的老师结成合作学习小组, 与家长实现多角度的沟通, 走进社区, 向社会宣传科学施教的有效策略。

篇4:「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互补;衔接

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有益的发展和高效的学习能力,幼小过渡这一教育的相互衔接要做好,倘若忽视了这一衔接,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那么,怎样根据幼儿自身的身心特点,有效地帮助他们熟悉小学生活,完成幼小衔接这一转变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家庭协作,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喜好,进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一过渡期。有些孩子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对于小学的学习或环境没有很好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家长要做好引领的作用,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有关小学的生活,小学的作息时间,小学生之间的游戏,小学可以佩戴非常漂亮的红领巾,成绩优异,品德好的学生还可以被评选为三好学生等等,让孩子了解小学的生活,进而可以帮助他们对小学生活产生期待,心里有一个大概的准备。

二、社会实践,提高孩子独立意识

我们知道,六七岁的孩子自理能力不强,在家中,一直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老师帮忙,遇到困难,教师会第一时间出来帮助,有些孩子甚至连穿衣服、吃饭还需要别人帮忙,这类孩子上小学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因为他们的独立能力差,自信心势必也会下降,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或者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加社会的一些实践活动,通过群体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表达、互助,最主要的是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

人生的转折点有很多,我们所要做的是有充足的准备来面对这些转折点,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阶段是人生转折点的起点,无论是家长、教师,需为孩子做好准备,因为对这些处在懵懂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能理解的实在太少太少,他们不知道小学意味着学习知识的正式开始、独立成长的正式起步,所以,为了使幼儿能独立、自信愉快地接受小学生活,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篇5:幼小衔接速算

在幼儿学习课程中,数学是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成绩好坏的第一把尺子!自然也是家长最看重、最操心的课程!同时也是家长辅导误区最大的课程!故在学前引导孩子上路并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数学如何启蒙最好?家长怎样才能轻轻松松的将孩子引入数学王国?

幼小衔接数学最佳品牌课程——快心算

快心算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手脑算”,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快心算(笔算,心算,口算)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

快心算(笔算,心算,口算)三算专利教学法,是幼儿升入小学笔算口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1:快——快速笔算,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应试教育学生要考高分,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笔算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算自如。

2:心——心算口算,会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口算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3:算——算理算法,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快心算与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全接轨,是为学龄前幼儿量身定做的。牛宏伟快心算适合(4—7岁)幼儿园中大班小朋友及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幼儿园小朋友可以学会笔算多位数加减法,如5869+3516,8185-6938等,小学数学课本中加减的所有题型都会迎刃而解。计算能力可达到小学毕业时的加减水平。

快心算官方网站 快心算是幼儿升入小学口算笔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1、从最基本的数概念入手一环扣一环,与小学数学同步,但教学方法简单,学生易接受。在教学中,快心算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2、牛宏伟快心算把幼儿数手指的习惯很好的和小学口算做了过渡。解决了多少年来家长和老师没有解决的难题。为幼儿很好的学习口算扫清了障碍。

3、用笔答题,不借助任何实物(包括不数手指)。

4、快心算算题是从低位算。

5、快心算的课程包含了很多数概念的知识,不单纯是计算。快心算的算题

理念——概念比计算还重要。

6、快心算教学方法的编排是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的,情景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提倡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7、快心算教学注重幼儿在生活中对数概念的体验,然后教师把幼儿生活中

对数的理解经过整合运用到教学中。

8、虽然我们的课程名字叫快心算,但它包含了小学课程的所有数概念。因此我可以告诉家长,快心算是幼小衔接的最佳速算课程选择。

一年级口算笔算速成教法——快心算 快心算是幼儿升入小学口算笔算过关的最佳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刚升入小学。这个阶段口算,如果没有经过学前的专门训练。孩子学起来是很吃力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算题没有好的计算方法,只会数手指,摆小棒,往往口算作业做到深夜十一、二点。最终是老师累、家长累、孩

子累。

家长对孩子的这一情况无从下手,为此而感到烦恼。小学课程编排的紧密、知识点多。老师的要求又比较严格,小学数学口算题在5分钟之内就必须做完100道题,在现在西安的数学教育模式口算、心算、笔算的教学却是一大空缺。为满足各大幼儿园和孩子家长的需求,牛宏伟老师,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研发出口算,笔算课程中的新方法——快心算。

篇6:幼小衔接讲座 感想

在参加过幼小衔接讲座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从小班到现在的大班,眨眼间,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年多了,明年9月份即将进入小学。渐渐地我们也开始关注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如上哪间小学、其他父母是如何选择的、择校与否、学校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等等。这个讲座给我们上了一节比较深刻的课,做讲座的老师以她很多亲身的经历和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很多平常却不一定为我们所知道的做法和道理。

例如学前物品的准备。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那时我没上过幼儿园,正式上小学一年级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前班),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新课本……什么都是新的,跟过年似的。一点没有象现在的专家学者分析的这个不适应那个不适应,这个断层那个断层(昨天我在网上看到德国有个叫哈克的教授专门阐述了幼小衔接的六个断层)。现在孩子宝贵了,父母的“呵护”有加,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点的苦、受一点点的委屈,什么都给最好的,这反倒成了“祸害”。例如挑文具,老师提醒我们,一定不能挑那些太花俏的笔、笔盒和书包,书包要挑贴背的,笔盒要挑塑料的,没印那么花俏的,铅笔要挑六角型的,也不能太花俏的。这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止太花俏的东西转移他上课和做功课的注意力。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小学挑文具,铅笔也就那么几种,也根本不会印到花里胡俏的,笔盒也是很简单的那种铁皮盒,书包就更加简单了,根本没有什么很花俏的图案。老师提到了一种叫“握笔器”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听到。老师解释说,那是教会小孩子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的工具。我对此有点不理解。我记得,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老师都是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样握笔,怎么样写字的,手把手地教,直到教会我们。现在倒好了,直接买个握笔器就行了。这到底是科技进步了,还是人类落后了?

行为规范和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对于幼小衔接来说比较重要。幼儿园可以说还是处于保育阶段,而到了小学就是真正的独立生活了。在幼儿园尿了裤子有老师帮忙换,吃饭不认真有老师纠正,午睡不好有老师监督,这些到了小学之后,就全都靠自己了。所以,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育孩子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每天晚上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放在床头或者凳子上,这都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有一位当小学老师的家长也说,她教一年级的时候,看到很多小朋友找书本或者练习本都找好半天,这样肯定会耽误学习。老师以她自己的经验教会我们不要做“陪读”的家长(就是每天晚上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她自己的方法是,吃完饭后到9点前是做作业的时间,她买了个小闹钟放在桌子上,9点钟闹钟一响就停止做作业。如果不能完成就等着第二天挨老师的批评了。每天的作业要家长签名,她说她是闭着眼睛签的,意思是她不检查作业的错对。她跟孩子讲,做作业以及作业做得对与否,是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家长。不过她每隔两个星期就会翻看一次孩子的作业,看看做错的地方是粗心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再帮孩子分析。这样,家长不仅从“陪读”的角色解放出来,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独立能力。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理财思维,这也是我感到很深刻的一个方面。老师说,她带孩子去买玩具或者文具,都事先跟孩子说好总的费用,如果超出预算则家长不支付或者由孩子自己支付。她举了个例子,有一次去买文具,孩子看到两个很花巧的硬皮抄爱不释手,硬是要买下来,家长不同意,孩子说没带钱让妈妈先支付,回去后用过年的利是钱还给妈妈。在孩子还钱的时候嘴里就嘟嘟说太贵了以后都不买了。结果从此以后,她都学会了在预算内买东西,包括每年学校组织出去春游秋游,都会在预算内合理地安排费用。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对她以后的生活会有好的改变的。这一方面,我们在教育孩子上,是很欠缺的。这一招,以后应该学一下。

篇7:幼小衔接总结(上交)

天祝县幼儿园赵小云

回顾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将本学期的具体幼小衔接工作 总结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五、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六、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篇8:「幼小衔接」

要顺利做好这个衔接, 我们必须清楚地把握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 有玩具、教具以及富有儿童情趣的环境布置, 在园里还有丰富多样的各种大型玩具和游乐设施。而在小学教室, 只有固定的桌椅、操场以及体育设施, 并不适合年幼的孩子, 这样势必挫伤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幼儿的兴趣为宗旨,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寓教于乐, 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与同伴交往。而小学学习是功利性和目的性较强的, 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 幼儿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此外, 上课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课时的要求也与幼儿园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放学后的家庭作业繁多, 减少了其自由活动的时间, 也是幼儿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生活学习时间的变化

在幼儿园大班, 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3 0分钟左右, 上课要注意动静交替, 注重游戏, 还要注重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而小学上课规定的时间是40分钟一节课, 比幼儿园多了1 0分钟, 课堂上大多是静坐着的, 还要遵守课堂纪律, 所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一下子要静坐着倾听教师讲40分钟的课, 这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四、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如同父母, 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 从幼儿入园到幼儿离园, 教师对他们的体贴照顾, 都让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从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上让新生倍感严厉, 此外老师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 师生单独接触时间少, 新入学的学生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五、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教具的操作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 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书本知识的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就需要幼儿课堂上认真听讲, 回家认真做作业, 只有做到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那么针对以上情况,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同的环境, 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 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 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 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影响幼儿的成绩和身心成长。因此, 作为幼儿园的大班教师, 我们就要提前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例如:要求幼儿背上书包, 书包里放上简单的学习用品, 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带领幼儿参观附近小学, 逐步熟悉小学环境, 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 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 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 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 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此外,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 增加看图书、做手工等安静活动, 并要督促孩子能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 不随便讲话, 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 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 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同时, 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在大班末期, 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 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 让家长学习并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 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 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 需要重新构建人际关系, 迅速融入集体, 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样幼儿之间才能互相帮助, 互相成长,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 导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他们就会产生厌学、焦躁等一系列的情绪, 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因而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教孩子学会谦虚、礼貌, 不与同学抢玩具, 不大声喧哗, 学会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如:“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等, 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 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大班可适当延长教学活动, 比如课程时间由原来的20分钟变成40分钟, 逐步培养幼儿讲述、复述、创编故事的能力, 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等。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的刊物, 耐心指导, 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 让幼儿进行讲故事比赛, 或者进行“大带小”活动, 讲故事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听, 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减少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此外,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 共同努力。要让幼儿调整好心态, 形成良好的习惯, 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幼儿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使每一名幼儿都能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摘要: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 也是幼儿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 这个时期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 但幼儿园终将结束,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 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一篇:水电厂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复习题下一篇:中秋望月思乡的诗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