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2024-05-24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精选4篇)

篇1: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

年级下)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难点提示

.欣赏、背诵名家诗词,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

2.品味、积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初步领会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考点指要

.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诗词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3.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典型热点考题】

例1诵读《沁园春雪》,完成后边四题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大河:____________(2)折腰:____________(3)风骚:____________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

3.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

____________,动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解:这是关于《沁园春雪》一词的综合性阅读理解题,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词的结构分析,以及对词的写作目的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解答理解性阅读题,一定要明确“原文说了什么”。为此要把握好原文,即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写作意图、思想倾向、感情基调、思路结构、语句含义等。因此,这类阅读测试的答案,必须忠实于原文,还原于作者,立足主旨不离其宗,放眼全篇照应前后,梳理脉络,举纲张目,综合概括,整体把握。

第1题词语理解,要注意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而不能离开语境作泛泛的解释。

(1)大河,指黄河,词人写作本词的时候,正率部队驻扎在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折腰,不是一般的鞠躬行礼,文中有称颂、赞美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

(3)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词中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

第2题是结合地理知识,从空间上认识长城和大河的位置。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保护中原地区,防止外族入侵的军事设施,以南为内,以北为外。

大河即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境内,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一直流入大海,故上为西,下为东。

第3题区分写景的类型。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图,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既有动景,又有静景。

前三句是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千里冰封”写辽阔的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

中间七句由“望”字领起,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其中静景有“长城”、“大河”。“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从视觉角度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这些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词人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动景有“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在舞动;“原驰蜡象”,写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天云低,山天相接,群山高原等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的丰富而美好的联想。“舞”“驰”两个动词,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状作了生动的描写。山原本是静物,这里却化静为动,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

第4题重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输文采”:“略”是略微的意思,“输”是差的意思,“文采”指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意思是说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

“稍逊风骚”:“稍”是稍微的意思,“逊”是差的意思,“风骚”亦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意思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在文治方面也稍微差一些。

“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是只知道之意,“弯弓射大雕”指武力。意思是说成吉思汗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用“一代天骄”欲抑先扬。

由此可见,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为严厉一些。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帝王的代表,精选他们,典型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评古是为了论今。有针对性地批评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能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例2比较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成后边两题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读陆游的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雪送春归,驿外断桥边,飞雪迎春到。寂寞开无主。

已是悬崖百丈冰,已是黄昏独自愁。

犹有花枝俏。更著风和雨。

俏也不争春,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一任群芳妒。

待到灿花烂漫时,零落成泥碾作尘,她在丛中笑。只有香如故。

.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梅花有何特点?

2.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两位词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第一首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第二首词的作者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词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解:比较阅读,即把两篇既同又异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同中找异,异中求同。经过阅读比较这一过程,更为清楚地认识比较对象各自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要解答好比较题,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出比较对象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

第1题,异中求同。两首不同的词,都是咏梅,可词中都未见“梅”字,从何而知是咏梅呢?第一首毛泽东的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陆游的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也把梅“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

根据两首词的描写,可知梅花有众多特点:1.不畏严寒;2.不与群芳争春;3.虽零落成泥和尘,也要保留原有香气等高尚品格。

第2题,同中求异。从提供的背景材料来看,都是外界环境极其严酷恶劣。但只要结合具体的词作内容,就可以领会词作者的不同情怀。

第一则材料介绍了本词的写作背景,三年自然灾害,****势力如同大自然中的“风雪”与“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梅花依然“俏”,体现出当时的新中国没有被困难吓倒,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则材料介绍作者陆游的生活和思想状况。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凄凉、饱受摧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但它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这里把写物与写人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陆游性情孤高,决不与争功邀宠、阿谈奉承之徒为伍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谗言、坚贞不屈的诤诤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例3阅读欣赏徐志摩的小诗《偶然》,从以下选项中找出错误的说法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更无须欢喜最好你忘掉,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两节,上下节形式对称,小巧玲珑,长短句错杂,读起来从容委婉、琅琅上口。

B.诗题为“偶然”,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表时间的词语,如果改成“我和你”或“相遇”,会更便于理解,表达效果也会更好。

c.“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中,“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偶尔相会,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诗人遗憾伤感的心情。

D.生动逼真的心理刻画也是这首诗的新颖之处,“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正是描画了诗人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苦苦徘徊的矛盾心情。

解:这是一道现代诗歌赏析题。赏析性阅读,要能领略原文,即能生动地表述原文独到的匠心、精妙的表达;或是能恰当地评价原文的是非得失、优劣雅俗。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再加上本道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测试的,这就更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因此在解答前,必须对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韵律作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A项是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和音韵两个角度切入的。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也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他的诗讲求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就是注重形式的和谐完美。这首诗共两小节,小巧玲珑,形式对称,对此,著名现代诗人卞之琳说:“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音乐美”是指音韵和谐,诗意畅达,便于记诵。本诗除了吸取古诗讲求韵律的精华之外,还通过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句从容委婉,读来流畅通达,诗意盎然。

c项,“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既是叙述两者偶然相逢的情况,也是渲染全诗的伤感氛围,委婉曲折地表达出诗人万分遗憾的心情。当然,因为各人生活阅历不同,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但“你”“我”擦肩而过引起诗人感伤是无须怀疑的。

D项抓住了本诗的“眼睛”,“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中“记得”与“忘掉”在语义上显然是相反的,这就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是本诗的一大亮点,如果采用直白的说法来表达,如“痛苦”、“矛盾”、“难以言表”等词语,就会让人觉得诗意淡薄,毫无新颖之处。

B项是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标题“偶然”是一个表时间的较为抽象的词语,在这个标题下,诗人写了两件比较实在(具象化)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的波心;二是“你”“我”相逢在海上,而这两件事都是一次“偶然”,这个抽象的诗题便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载体展现出来;如果用“我和你”、“相逢”之类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就显得过于实在,落入俗套,改换之间,诗意荡然无存。

因此,选项B错了。欣赏现代诗,要先整体感知,再抓住诗眼,深入体验情感,或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作有与众不同的理解,但这必须合乎常理,不违公论。

例4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的妙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3.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解:这是一道名诗名句的品味、欣赏题。解这一类题,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要深层次地把握它们的内蕴。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如何从物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思想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诗歌或名句的关键所在:找出诗句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这是解答诗词名句赏析的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第1小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采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将士们不辞辛劳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的情景。“万里”一词充分体现了征途遥远,将士们历经磨难,“飞”一词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之神速,以及他们意气风发、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甘愿赴汤蹈火的无畏气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则运用描写充分描摹出了边塞的军旅生活。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在冰冷的铁甲上,诗句中字字透露出北方的酷寒之气,言语之间守边之苦,征战之劳纤毫毕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艺术上独具特色;画面辽阔,意境深远;塞外风光生动逼真。

第2小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刻画的诗句: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有忍着,挺着。这种矛盾的状态是在典型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奇特心理,也从侧面暴露了刈麦者的艰难处境。这与诗人另一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可心里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炭才能卖个好价钱)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3小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边塞诗人岑参描绘的一幅塞外雪景图:好像是吹了一夜的春风,千万棵树上都绽开了雪白的梨花。诗人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以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第4小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颔联: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炬滴泪,泪尽始干。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诗人却以此喻不平常的深挚感情,因而感人至深,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内蕴深邃,比喻形象贴切,运用谐音(“丝”与“思”谐音),成为表达真挚情爱的信誓,也是用来表明忠于友谊、忠于事业的名言。

解题时可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叙述,不必面面俱到。

【单元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结合词语,读准多音字)

分外()荷箪食()成吉思汗()

燕山()的卢()数风流人物()

2.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qìn()园春妖ráo()

lào()印chuī()烟

3.填空。(理解加记忆)

(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观刈麦》)

(3)信念是一株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站立在/____________。(《信念》)

(4)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黄鹤楼》)

4.把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连接起来。(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孟郊《游子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登高》

5.对下面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以语义为单位划分,正确掌握节奏)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根据你所学习的诗歌常识,请为下列一首打乱的诗歌排序____________(诗题为《秋夕》,(只写序号)根据全诗内容和押韵等特点排序

A.轻罗小扇扑流萤B.坐看牵牛织女星

c.银烛秋光冷画屏D.天阶夜色凉如水

7.选出句式变换后语气加强的一句()(通过朗读进行比较)

A.他做完了作业。→作业被他做完了。

B.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贵。

c.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吗?

D.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好吗?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先找句子主干有无毛病)

A.对于这些形形式式无礼待客的服务人员,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B.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D.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9.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积累固然重要,但分类整理更重要)(1)

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1)

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找出诗句。描写

貌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生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分析。(充分认识对比的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暧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古诗文中,有些诗句A.以写景为主;B.以抒情为主;c.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诗句,细细品味,判断它属于哪一种?(只写字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准确把握全诗,仔细理解诗句内涵)

A.诗歌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绮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以对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

(三)守株待兔

几米

守株待兔的第四天,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

守株待兔的第十天,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

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我可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

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一群小兔对我微笑,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并互道晚安。

.《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请先简述故事梗概,再说说它的深刻寓意。(学会提炼故事的思想精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品读诗句,适当联想和想像)

A.“我”从第四天才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说明前三天“我”只是在傻傻地“待兔”。

B.诗中写到“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的位置可以随意颠倒。

c.“第四天”“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D.“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守”到了“兔”,而这只“兔”便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3.对诗歌的理解允许有发散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篇新“守株待兔”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

一、.fènhèhányāndíshǔ

2.沁娆烙炊

3.(1)词牌名题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背灼炎大光力尽不知热(3)一株坚强的高山柏坚实的崖层上(4)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波江上使人愁

5.c(正确节奏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6.从押韵角度看,“屏”、“星”、“萤”韵脚相同,D项应为第三句;从内容上看,c句交代整体氛围,应为第一句,B句点明宫女孤独寂寞的生活,应为第四句,所以四句顺序为cADB。

7.c(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语气基本一致;肯定句与否定句语气基本一致;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

8.D(A句式杂糅,去掉“对于”;B句前后矛盾,可在“学习”后加“与否”;c句“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

9.(略)

二、(一)1.(1)可叹,可悲(2)希望(3)骑马的人(4)充当,替代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例1:“衣正单”与“一尺雪”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例2:“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例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构成对比;

分析: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二)1.(1)A(2)c(3)A(4)B(5)c

2.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

(三)1.故事梗概: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却再无所得。深刻寓意:告诉我们不主动地努力,而只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只能是痴心妄想。2.B(“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从表面上看,这些只是自然界的事物,但从深层次理解,它们却是“我”心情由浅入深变化的过程。)3.思路提示:环保意识;生活态度的变化等。

篇2: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一、单元教学目标: .诵读古今名家优秀诗文,陶冶情操,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1

.感受本单元诗篇中生动的形象与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像和情感。2

.懂得写诗作文皆由感而发,因情而生,能进行自由作文创作。3

.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热爱诗词,提高

4文学素养和品位。

课时14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 课时 2《毛泽东词二首》 课时 1单元整体学习课时 2《现代诗二首》 课时 3《古代诗词三首》 课时 1《诵读欣赏》 课时 1《歌词三首》 课时 1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 2写作:自由作文 课时 1单元小结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其教学宗旨就是要借助诗人的创造精神和诗歌的深蕴各课设计神韵的领悟。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思想的启迪,意来教化学生,思路简单介绍如下:通过朗读可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在诵读中体会和:《毛泽东词二首》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读背诵有机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比较阅读。》可采用卜算子·咏梅《地结合起来,其中 塑造了木兰这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①《木兰诗》:《古代诗词三首》,如何能让学生打破教材的局限,多角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理解木兰的形象特点,使这一人物回归本色生活,应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把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意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人物,把握文本主题。这首诗风格刚健清新,语言质朴生动,既有雄浑的气势,又 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学习本诗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以及对当时社会制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切同情,《观刈麦》② 深深的谴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写作背景来体会诗的含义。《破阵子》③教学时引导学表达了作者虽有伟大的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悲愤,生想象词中描绘的梦境,体会作者驰骋沙场的壮志豪情。、形式歌民”天游信“运用语言通俗,::①《回延安》《现代诗二首》和拟方法比兴激动安的延重返发了地抒酣畅方法,淋漓修辞张等人、夸式和形民歌运用恰当诗中分析学生感情;引导力量,体现的表方法修辞,让学生课前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②《再别康桥》。感情发的中抒会从

对这类充满浪漫气息的有学生由于平时对新月派诗歌接触较少,自行搜集资料。唯美倾向的诗歌比较陌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徐志摩和他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通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唤起他们读诗的兴趣,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其入境,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然后穿插读诗技巧以加深理解,师生共同进入意境。氛围,朗读水平,以此培养其审美情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导演和引路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歌,虽然是第一次,对于学生们而言,歌词的学习:《歌词三首》而且很多学生能唱不少歌曲,曲这一艺术形式并不陌生。这对歌曲较为感兴趣。营造学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这一优势,是学习这三首歌词的良好前提。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歌应该先让学生学唱这三首歌,学习本文,习的良好氛围。,并进词,体会这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歌词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一步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再选唱其他爱国歌曲,可以组织班级演唱会,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诵读欣赏的教学要求,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诵读欣赏》尽量少讲析。让学生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讲析代替实践。教学采用四 步法:听读、译读、说读、背读。《写作:自由作文》结合过去的写作实践,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

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赛诗会、诗歌朗诵会,或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手抄报、壁报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丰富积累,提高文学素养 和欣赏品位。

四、教学过程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课时:1第 .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并做好批注。1.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诗词?为什么?准备2分钟,先有感情地朗读,5—3。然后说出喜欢的理由,体现自己真实而独特的感受.布置讨论:组建学习小组,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3”中国现代(如探究“中国古代诗词“、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诗歌“等等)讨论、.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4专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开展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朗诵会、赛诗会等形。式)

出示评价内容:

①你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吗? ②你有自己的专题吗? ③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④你能品味诗歌中优美、凝练的语言并做了一定的摘抄吗?

⑤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⑥你参与了以“我与诗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吗? 《毛泽东词二首》之《沁园春·雪》课时:2第学习目标:

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2 的情感体验。课前学习: 收集咏雪的诗词,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意境;简单讲述这首的背景。简单介绍词播放电视诗歌《沁园春·雪》(词谱、词牌、上阕、下阕等)的知识。

第二块:整体感知全词注意语气、看书听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教师适时点拨)组语调、重音、停顿。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完善。停顿和语气等全班齐读。把握重音、要求注意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织学生齐读,第三块:精读品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阅读这首词的感受,如谈写作思路、修辞手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等。细读并根据这些角度在相应的语句边做好批注。(预设以下一些内容)组织学生全班交流。①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

②上阕中“望”字的作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③下阕中“惜”字的作用;评价古人的意图; 等。梳理归纳:上阕写景,大气磅礴;下阕抒情、议论,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 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探究阅读:你如何看待词中所提及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人 物? 课后学习:

。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摘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雪》 .背诵《沁园春2 《毛泽东词二首》之《卜算子·咏梅》课时:3第 学习目标: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1 丰富语文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3 课前学习: .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1

.查阅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文章2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1(详细(诗文、图片、乐曲等)搜集人自行介绍。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2

展示效果等方面)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12年1961.背景介绍:这是毛泽东写于3灾害时期,毛泽东作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了这首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心和决心。第二块:比较阅读,探究意境(可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咏梅》《卜算子·毛泽东的比较陆游和.1

来做对比)构景、立意、选材、表现手法等从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朗读时两首词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批评、指正。3 陆游的词。.组织全班学生朗读,男生读毛泽东的词,女生读4 第三块:自主学读,理解研读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发给各小组,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1 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各组探究、交流。.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引导学生2(可预设以下内容)互相补充、评价。“已是 “春到”有什么象征意义?②、“春归”①联系一下时代背景,上阕:“梅对梅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③哪一个字写出了梅花的美丽?④悬崖百丈冰”

花”在词中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 ①你是怎样理解“俏也不争春”的?下阕:

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②词的上下阕内容各侧重于什整篇: 交流理解与收获。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归纳小结。.组织学生齐读两首词,读出你的理解。3

第四块:深悟情感、创意表达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1)(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成果展示,相互评价。2 .感情读背,升华理解。3 课后学习: 关于咏梅的诗词有很多,根据你的课内外积累,试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名篇附板书设计 咏梅 卜毛泽东 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乐观向上,充满自信

思想感情界

境 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气势恢弘,博大高远 《古代诗词三首》之《木兰诗》:课时4第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1 体会乐府诗的特点。,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2 课前学习: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把握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自由朗读全文。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花木兰的故事。2

课堂算子

咏梅 卜算子

陆游 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曾经出现过为数不少的女英雄形象,为我国古代文1顾穆桂英、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可能涉及: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光彩。大嫂、扈三娘、孙二娘、花木兰等等。.简介乐府和《木兰诗》背景2 第二块:整体感知诗歌.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1 划出不会读的字。.同桌互读,订正字音2 .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师生共同评议指正。3

.组织学生全班齐读,巩固字音和停顿。4

第三块:精读全诗.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参看页下注释及工具书,试译课文,如有困难,提出后1指定一人小组内答疑解难,协作翻译全诗,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释疑。记录小组内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准备质疑。

(教师适当点拨)交流、完善.指定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完善。2

.组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大声地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 第四块:研习讨论 .设疑:熟读全诗后,能谈谈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吗?1(教师适时点拨)预设讨论的主要内容:①木兰的形象特点。②乐府诗的特点。大胆谈出自己的收获,全班交流。

关于木兰的形象(可参照下面内容)①木兰是一个勤劳的热爱和平的劳动妇女。②木兰是一个聪明又孝顺的女儿。结合课文中描写木兰报效国家而不贪功名的巾帼英雄。③木兰是一个坚毅果断、的语句谈人物形象。.关于乐府诗(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突出诗歌的韵律美)如:排比、对2 偶、夸张、比喻等。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感受其语言特点.小结: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既使得诗歌语言生动流畅富有韵味,体现3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又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儿女情

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附板书设计毅然代父从军 表明缘由 母问女答 急切准备出征 匆忙购置 排比铺陈 奔驰遥远征途 思亲情切 反复烘托

长期激战凯旋 烘托互渗 夸张对偶 不慕荣华富贵 功成身退 夸张衬托亲欢伴惊 排比铺陈 喜剧高潮结束

赞美谨慎机警 风趣亲切 双兔为喻 课后学习:请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诗》为题编一则故事,将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看谁讲得好。《古代诗词三首》之《观刈麦》:课时5第学习目标:

.能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1 .能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2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读课文。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思考学过哪些描写农家生活的诗歌1.简单介绍白居易: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经常描写老百姓生2 活,关心百姓疾苦。.组织学生读课文,并为生字注音。并试着概括诗歌内容。3

第二块: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用体会其妙处,赏读字句,组织学生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读,.1 ”的句式说一说--------写出了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学会赏析方法。2.组织学生思考:①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3说说作者对百姓疾苦所持的作者的感情怎样,②面对这一切,这一现状的原因。态度。.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班朗读。4把农民的生活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做了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小结归纳: 对比,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谓用心良苦。第三块:再读诗歌,激发想象.组织学生再读诗歌,将理解融入其中,读出情境、情感,并根据课文内容结1(如刈麦、①动作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想象:合课文插图去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②心情(如劳动不肯休息、听农妇诉苦后的心情等)拾穗、诉苦等).组织学生交流。总结学法:读诗韵,赏妙点,悟情感,创意境,现主旨。组2 织学生读背课文。课后学习:100(以“你看„„”开头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字以内)

《古代诗词三首》之《破阵子》:课时6第 学习目的: .学习这首词所表达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名、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1

.领悟宋词优美的语言及深邃的意境。2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中,培养想像能力。3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为生字正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放录象:金兵入侵,战火弥漫,北方沦陷区老百姓流离失所,与此相对比南1一位位爱国将领,一,宋统治者在杭州西湖边醉生梦死。导入语:面对此情此景个个仁人志士站了出来,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词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著名的词《破阵子》 .播放名家朗读,请学生注意读音、节奏、语速、情感等2“可怜白发生“两句齐读。注音朗“沙场秋点兵”.组织男女生分组交替朗读,3“五十弦”的壮阔军“八百里”读节奏,表现豪壮与悲凉的英雄之气。注意醉态,“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与无奈。“弦惊”的激烈战斗,、“快马”营,第二块:品读赏析,感受意境1 .组织学生选择最喜欢的词句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2.归纳小结: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3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朝廷的无能,心中不由涌起“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壮志未酬的悲情。第三块:发挥想象,感受豪壮、组织学生发挥想象:①假如你是词中的将军,请你把驰骋沙场那惊心动魄的1战争场面描绘出来。②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

生”的辛弃疾?(如:文天祥:惶恐滩“可怜白发生”一句,让学生读南宋文人类似的悲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2、组织学生全班齐读。课后学习:,把《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背诵《破阵子》 《现代诗二首》之《回延安》:课时7第学习目标:修辞诗中;体会点术特的艺”游信天“民歌陕北、理解1 现力。的表方法

。感情激动安的延重返诗人、体会2 查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谈自己与亲人久别重逢的亲身感受

1、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几节2

。艺术上: 一韵,或一韵到底。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多用“比兴”手法。、介绍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对延安的真挚感情,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3 第二块:诵读欣赏,理解意境、组织学生自由地散读全诗,将诗分成五部分。1

、看课文,听配乐诗朗诵,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及诗的重音部分。2

、指名学生朗读,并组织其他学生评价。3

第三块:质疑精读,赏析诗歌、组织学生诗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质疑,其他学生答疑,教师从旁点拨。1,]感悟·品味·欣赏[、组织学生查找有关本诗的鉴赏资料,结合课文的批注2 为这首诗的一个章节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师生归纳本诗语言特点:着眼于抒情;学习和借鉴陕北信天游的格式;语言3

的口语化、适当的地方化。课后学习: 上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然后整理成小故事或者小散文的形式。《现代诗二首》之《再别康桥》:课时8第学习目标:、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1

、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2

课前学习: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及相关的现代诗,“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布置、1。寻找诗歌散文电视《再别康桥》、说说这首《再别康桥》怎样打动了你?2

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1

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的徐志摩”

、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2、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3 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1

共鸣?换一种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荡漾”用琶音“心头”重读,、“艳”“新娘“、、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表现诗人的豪读时应投入,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高潮段,③理解抒情法:

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语气突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④理解诗意跌宕:

后再一气呵成。、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读法会怎么样?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云彩”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2 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课后学习: 外延伸: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课、1 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仿、2行左右,要求10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2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一选、3 写出真情实感。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柳影——由衷欢喜 开头——感伤、无奈 清潭——陶然忘情 青荇——永久恋情 转折——悲从中来 高潮——快乐至极 结尾——意味深长 《歌词三首》:课时9第 学习目标:、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1

、通过读写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2

课前学习: 学唱三首歌。读准课文;结合页下注释,利用工具书,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第一块:朗读比较,整体感知、组织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这三首歌词,思考两个问题:①找出每首歌词你最喜1 欢的一句歌词,并说说喜欢的理由。②三首歌词表现了什么共同主题?教师明确:这三首歌词都联系到歌颂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的生活等内容,歌词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组织学生全班齐读,体会感情。2

第二块:协作学习,深入理解。,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及《黄河颂》、播放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1

分小组讨论听后的感受。这三首歌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首歌?为什么能打动你?被同一首歌打动的同学组成几分钟后选择一首最喜欢的歌曲。1-2学生自我思考个学习小组,共同交流讨论,自由推选组长,作好记录,并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 进行交流。《我的中国心》歌词凝重,感情深沉,表达了海外赤子永、组织学生全班交流:2《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从赞美家乡、歌颂理想、憧憬未来三不改变的爱国心。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了希望。歌词结构严谨,韵脚明亮,形式整齐,语言明《黄河颂》快。“我”以是诗人张光年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一首很有影响的抒情诗。诗的语言十分精彩形象。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为抒情主体,句式的选用和句子长短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地表现贴切而又形象生动,三个比喻,了黄河的气势和诗人心中的激情。交流、完善、做相关记录。组织学生学唱这三

首歌曲。第三块:创作歌词、表达情感。、组织学生模仿这三首歌词,创作一首小诗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1 亲爱的家乡或我们的学校。、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饱含深情地朗读出来

2、原创歌曲演唱会。3 课后学习

一、写出除课文以外的其他三首爱国歌曲的名称,并学会欣赏。,并对歌词作简要评析。

二、学唱《长江之歌》

《诵读欣赏》:课时10第 : 学习目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12、背诵古诗三首。

: 课前学习

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试读这三首诗。,查阅工具书 第一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创世佳1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范读或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划分节奏。边听边划分节奏,可小声跟读,注2 意节奏划分规律。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律诗有八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

回答,总结规律,并做相应记。“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一”或“二一二” 录。、组织学生齐读,体会诗歌意境,掌握读诗的方法。全班齐读。3

领会意境,理解内容:第二块,利用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结合所查资料.教师巡视释疑,、组织学生自学1独 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立思考分析、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评及赏析,相互交流对诗词的理解、点2评及赏析。并适时点拨。归纳小结,并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全班齐 读。背读诗歌,再悟美文:第三块、组织学生自由地读读、背背1、指名学生示范背读。2、师生一起背诵。3回味小结:通过这三首诗的朗读、感悟,让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读诗、赏诗的 方法,并激发我们更加珍视朋友间的感情,热爱家乡,提高了审美能力。课后学习: 背诵这三首诗 写作——自由作文:课时12、11第 写作目的: 通过自由命题,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学习: 预习有关“自由作文”内容。

第一块:盘点“自由作文”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自学

1、师生归纳小结:①什么是自由作文?②为什么可以自由作文?③怎样写好自2由作文?作文训练:以自己周围的生活为题材,写一篇作文,或写人或记事,或描写景物,内容不限,文体不限,但要注意内容具体,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学生同桌谈写作思路。同桌交流写作思路。交流,教师给予点拨。第二块:学生写作并自改

明确写作要求,组织学生写作自己修改 第三块:师生共同修改作文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综合实践活动——赛诗会:课时13第

学习目标:、激发朗读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1、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2 课前学习: 教师准备:、提出活动设想,帮助学生确立背诵内容1、向学生介绍获得古诗的途径:语文书、古诗文必背、唐诗三百首2

、指导学生分工合作34、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指导他们如何策划比赛 学生准备:、用三周的时间去查找、背诵书本内外吟诵季节的古诗词;

1、四大组的组长安排好本组的参赛对象,要求人人参加。每三人一组准备一个

2季节;、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当主持人,策划本场赛事的形式、内容和规则;

3课堂学习:主持人宣布本次比赛的目的、形式、内容和规则(比赛的办法是:以大组为单位参赛,根据累计得分评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然后颁发小红旗和奖品。比赛规则是: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各组均有三人参加,不三名选手可以商定选择某一个季节的问题来回第一至第三环节中,得重复参赛。)答。记分办法是加分制,答错了不倒扣分。(在各环节的比赛中,四大组均派出三名选手组成一个参比赛分四个环节进行: 赛小组,不得重复参加)珠联璧合:即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补出另一句。选手可以选择季节。①

每位选手回答十题,每答对一题得五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选手可以选择准确无误地背出原诗。即根据所提供的作者及诗题,完璧归赵:②季节。每组另派三名选手参加,每人回答五题,每答对一题得十分,累计总分一

百五十分。即根据所给诗句,火眼金睛:③各组再有三位选手参说出它是吟诵哪个季节的。加。选手可以选择季节。每人回答五题,每题十分,小组累计总分一百五十分。猫鼠对碰:即双方互相出题,要求对方回答。各组派出未参加的人上台。选手④每题十分,每位选手回答五题,每题思考时间不得超过三十秒。不可以选择季节。小组累计得分一百五十分。评委评出第一名至第四名,然后发奖品和小红旗 主持人致辞并宣布比赛结束。课后学习: 每位学生写一篇活动心得1.每人出一期“赛诗专刊”的手抄报2.宣传委员负责出一期“赛诗专刊”的黑板报3.:单元总结课时14第对自我正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行学习总结,综合本单元的内容,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确反思和分析,可就以下 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存在问题 获得收益 总结方面)课堂发言的情况。1()完成作业的情况。2(3()参与活动的情况。)学习兴趣的增强。4()学习能力的提高。5()情感态度的升华。6)对老师建议、评价7

篇3: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外 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还看今朝()花枝俏()稍逊()

风骚()折()腰 卜算子()莽莽()

2、解释加点的字:

惟余莽莽 须晴日 待到山花烂漫时

略输文采 俱往矣 大河上下

数风流人物 莽莽 犹有花枝俏

3、填空

(1)、《沁园春 雪》中沁园春是,是题目,作者。

(2)、“ 稍逊风骚 ”中的“风骚”原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里的《 》和《 》里的《 》,课文中指。

(3)、《卜算子 咏梅》是一首词。其中,词牌名是,题目是。这首词,是毛泽东读了 朝 的咏梅词以后写的。

(4)、《沁园春 雪》中的想像句是,过渡句是,主旨句是。

(5)、《卜算子 咏梅》中写梅花在凌寒独自开的特点的句子是,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是。

(6)写出描写梅花的古诗词三句。

课堂练习

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万里”在词中有何作用?

(2)、“望”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3)这段词语准确精练,特别是副词运用颇具特色,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它的作用

答:

(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用了什么修辞?这样静景动写有何作用?

(5)、词中有一句描写想像中的景象,把它写出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5、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泳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外”、“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从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风沐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不同。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塑造了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心情的写照。

课后练习

6、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主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蔷薇露,荷花雨,菊花霜冷香庭户①。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马致远《落梅风》)

―――――

①[香庭户]指女子闺房

[材料五]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黑色略淡中见浓黑、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黑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来。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和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优生探究乐园

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课前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食()饷田()机杼()辔头()溅溅()啾啾()

八百里分麾()下炙()刈麦()童稚()的卢()岁晏()

2、解释加点字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惟闻女叹息()燕山胡骑()但闻黄河流水()朔气传金柝:

木兰不用尚书郎()岁晏有馀粮()

3、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4、填写诗句

(1)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

(3)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

(4)《木兰诗》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关山度若飞。

(6)朔气传金柝。

(7)《观刈麦》中叙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五十弦翻塞外声。

(9)找出古诗词中描写劳动人民辛苦生活的句子。

5、文学常识填空

(1)、《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___》。《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作品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_____________,木兰的优秀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也成了家喻户晓的 英雄形象。

(3)《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 的,二人均为(朝代)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3)、《观刈麦》选自《 》,作者 字。

课内训练

6、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③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

__通__ _通_

(2).为加点字注音。

阿姊()云鬓()著裳()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出郭相扶将 著我旧时裳 双兔傍地走

(4).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用其中一个造句。

(5).文中句①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句②是__ 和_ _,句④是__和__ __.(6).这个语段第一自然段是写__,第二自然段是写____。

(7).对木兰解甲归田,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哪些最有道理?()

A.木兰还乡说明她不慕富贵,反映了她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劳动者本色

B.木兰厌恶战争,向往自由和平生活

C.木兰建立了赫赫战功,却不能留在朝廷做官,这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结果

D.木兰不愿受赏当官,表明她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愿做他们的统治工具。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2)、“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答:

(3)、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课外训练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

狗窦入, 雉从架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八十始得归

(2)松柏冢累累

(3)不知贻阿谁

9.本诗主人公的年龄有多大?从哪一诗句看出来?

谷:

10.主人公的家现在什么样?(用诗句回答)

答:

11.“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暗指主人公家中境况怎样?主人公的感受怎样?

答:

12.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优生探究乐园

13、根据上下文补写

(1)、随机应变

编辑:先生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松散了。

作者:若按散文发,我同意。

编辑:但写得太杂乱了。

作者:

编辑:作品显得太幼稚。

作者:

编辑:说实在的,没有一点新意。

作者:是吗?那就按古文发吧。

(2)、重要的几个字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四个字:你觉得呢?

最重要的三个字:麻烦你——

最重要的二个字:

最重要的一个词: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长篙()笙箫()斑斓()糜子()湛秋()

白羊肚子巾()青荇()浮藻()契机()敦厚()

2、贺敬之,现代著名,家,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1956年用陕北“ ”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代表作有、《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3、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 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第1节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有什么好处?

6、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这样有什么作用?

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时”!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7、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宝塔山下留脚印 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 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8、诗中多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

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②()③()

9、“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10、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

11、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啼喊你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课后评价

阅读《雨说》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哨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12、选诗的第三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关系?

13、选诗的第二节抓住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该怎样理解这一诗句?

14、选诗的第二节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5、如果你是 新苗 是 鱼儿,你会对雨水说些什么呢?

16、.请从选段或原诗中任选一处赏析,或描写成一幅画面。

优生探究乐园

17、现在许多同学写字不认真,而且有许多的错别字,街上的广告字牌上也有许多的别字,请你围绕写好字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要求:语句简洁、通顺,活动内容可操作性强。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萦绕()烙印()炊烟()抽穗()狂澜()

屏障()浊流()山巅()哺育()澎湃()

2、《我的中国心》是在 前,香港歌手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一经演唱,立即广为流传。

3、《我的中国心》和《在希望的田野上》都是抒情歌曲,但抒情方式不同。前者基调,胸臆;后者则通过 家乡的美好生活和 来抒发情感的。

4、《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是其中的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 精神。

5、《我的中国心》中“我”是指。《在希望的田野上》中“我们”指。

6、《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从、、三个方面表现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站在高山颠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课内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

祖国已多年未清静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8、在本语段中能代替祖国的事物有、、、。

9、在歌词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是()

A、祖国B、中国心C、中国印D、中国届

10、“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个词后面为什么用逗号?

1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能否换成“盖”?为什么?

12、用“重千斤”来形容“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心中的分量是否准确?为什么?

13、当你唱起这首歌时,你的心中会拥起什么感想?

课后评价

阅读理解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它像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2年2月)

14下列诗歌朗诵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B。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C.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D.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5、从诗中看,“我”是()

A.少年人 B.成年人 C.老年人 D.儿童

16、这首诗,诗人采用了第____人称,进行_____(直接 间接)抒情,诗中“我为少男女们歌唱”,“歌唱”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它像一片阳光。”

这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下列不是“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喻体的是()

A.声音 B.小草 C.微风 D.阳光

18、仔细朗读诗的最后一段,(1)诗人说“重新变得年轻了”,是年龄上的年轻,还是精神上的?

(2)为什么会“重新变得年轻了”?

(3)你如何看待诗中“成年”与“年轻”的辨证关系?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的“我”就是诗人本人,这是诗人内心真实的独自的情感表白。

B.从诗的第一段看,诗中的“少男少女们”,并不是实指,而是抽象精神的形象化。

C.诗的第二、三段,揭示了一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不要对生活失去理想和希望。

D.诗中诗人的情感是由悲到喜,先是忧伤自己岁月已逝,但受到少男少女们的感染,最后走出了忧伤。

优生探究乐园

20、研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食品浪费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食品平均浪费率为5.1%,其中一般餐馆的食品浪费率为3%,饭店的食品浪费率为15.7%,结婚宴会的浪费率竟达到23.9%。严重的食品浪费现象让人瞠目结舌。包括家庭废弃食物在内,日本每年要浪费大约1000万吨的食品。以往,这么多被浪费的食品都当做垃圾白白扔掉。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日本制定了《食品再生法》。

日本各种资源都比较匮乏,但家电普及率和更新换代率极高。以前,人们经常把破旧家电乱扔在街边,针对这种情况,去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必须由生产厂家负责回收,用户向厂家支付少量费用。这一法律集中体现了“3R原则”,即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经过一年时间,“3R原则”在日本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很少有人随地丢弃大件垃圾,街道更加整洁,废旧家电也物尽其用。

以《家电循环法》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日本政府又顺理成章节地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作为一个汽车大国,日本生产的名牌汽车销往世界各地,国内市场也很大。全国拥有七千多万辆汽车,每年淘汰上百万辆,如果驱车前往东京郊区,经常可以碰到废汽车堆积而成的小山。《汽车循环法案》的目的就是要变废为宝。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1、fèn ráo hán shŭ qìn zhāo qiào xùn sāo zhé bŭ măng

2、略

3、(1)词牌名 雪 毛泽东(2)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 文学才华

(3)卜算子 咏梅 南宋 陆游(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6)见后面

4、(1)言地域广阔,写得有气势(2)统领全文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3)顿 冰冻之快,突出北国之寒(4)对偶拟人比喻 有视觉因素、精神因素、时代因素,是心潮起伏的反映,表现了肩负历史和民族使命的作者昂扬振奋的精神世界和奔放激荡的思想感情。(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一句中雪中想像到雪后,清朗中显得妖艳。“看红装素裹”把江山比作少女,非常动人,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充满青春气息。

5、(1)D(2)B

6、(1)到 俏 报 笑(2)、犹有(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能理解材料中歌颂的不畏严寒、傲霜斗雪、追求理想、献身革命的品格和精神,并自然真挚表达赞美之情即可。

(5)、孤独 寂寞 冷清 凄凉(答案不唯一)

(6)、第五段材料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7)、所选诗文名句与兰、竹、菊、松相关并书写正确即可。

7、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才能稳步前进。

二十四 古代诗词三首

1、dān xăng zhù pèi jiān qiū huī zhì yì zhìdiì yàn

2、勋级升一极叫一转 有余 买 使劲赶马 只 战马 只 北方 不愿做 晚

3、A

4、略

5、(1)郭茂倩 乐府诗集 民歌 木兰 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富贵爱国爱家 巾帼

(2)陈亮 南宋(3)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 乐天

6、(1)帖一贴 火一伙(2).zĭ bīn zhuó(3).(1)外城(2)穿(3)跑

(4).扑朔迷离 磨刀霍霍(5)排比排比对偶对偶比喻(6).木兰返乡与家人团聚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对她的谨慎、机警予以赞美(7).AB

7、(1)D(2)“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3)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8、(l)才(2)坟墓(3)赠,赠送 9.80岁。“八十始得归。”10.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11.家中已没有亲人,主人公感到十分孤单。12.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

13、(1)、那就按杂文发吧,请按童话发,我不介意

(2)、谢谢,我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参考答案:

1、gāo shēng méi zhàn dŭ xìng zăo qì dūn

2、诗人 剧作家 白毛女 信天游 放歌集

3、徐志摩

4、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5、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6、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7、A

8、①高高C ②滚滚C ③辈辈B

9、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10、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

11、①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②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 ③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④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12、一一照应

13、轻盈、绵绵不断、温柔等

侧面写的轻盈、温柔。

14、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温柔可亲,像爱的使者。15、16、17(略)

二十六 歌词三首

1、yíng lào chuī sui lán zhàng zhuó diān bŭ pà

2、香港回归之前 张明敏

3、凝重 直抒 描写 憧憬

4、冼星海 坚强不屈

5、旅居海外的中国人 所有的中国人

6、赞美家乡 歌颂家乡 憧憬未来

7、略

8、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9、B

10、用逗号,不用顿号,逗号停顿略长,唱起来铿锵有力,突出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分量。

11、不能,“烙”

准确形象的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祖国永远无法分离的 血肉关系,而“盖”的程度不及“烙”字深。

12、准确,“千斤”是虚指,突出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分量极重。

13、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同时内心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4、A

15、B

16、一 直接 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力量

17、比喻 A

18、(1)精神上的(2)受到“少男少女们”热情洋溢的青春的感染,而变得和他们一样的年轻。(3)身体上“成年”同样可以在心理上“年轻”,而身体上“年轻”也可能在心理上“成年”、沧桑

19、C

篇4: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那些被波浪卷起,跟随大江行进的泥沙却感到累了,问:

“喂,大江!老这么跑,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呀?”

大江回答:

“还要到前面去呀。”

疲乏得喘不过气来的泥沙愤愤地说:

“‘前面’,‘前面’!哪有那么多的‘前面’!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是歇口气吧!”

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轻轻地笑了笑:

“为什么?不行!不能停留!”

泥沙带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可是大江还是不往地奔流。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好像一月,他经过了无数繁荣的城市和无数富足的乡村,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终于到了海口。

大江还是不知道疲倦是怎么一回事;他奔流着,奔流着,永远向着前方。

7.作者是这样写的:小溪“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小河“沙声地歌唱着”,大江“低声吟唱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8.文中写泥沙有什么作用?

9.“大江的记性很好,他没有忘记自己原来是小溪流”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0.泥沙为什么“还着怨恨,偷偷地沉下去了”?

上一篇:外聘专家顾问管理办法下一篇:ka总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