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2024-04-29

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共18篇)

篇1: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上次劳动节,我干妈带着她的女儿晨雨和许多小朋友来我们东阳玩,看看这里美丽景色。经过反复讨论,我妈妈决定带我们去磐安的平板溪。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在一片一片的草地上,牛羊们在上面悠闲自在的吃草,累了还趴在地上“打个盹”。还有一群母鸡在树荫底下乘凉,但还是时刻保持着警惕。只要有什么响动,它就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在田里,农民们有的在田间洒化肥,喷农药;有的在拉着牛在田中耕地;有的还在田园上浇水。

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上是不可能没有那美丽的植物——花朵。在田野中,在草地上,都有它们的身影:火红的,雪白的,粉红的,嫩黄的……,真是五颜六色,色彩缤纷!这景象让晨雨想起了语文书中,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的一句话: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独特的农家风光。

在乡下,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篇2: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姥姥、姥爷一起去往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它是第一个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园一共分为三站,有两个湖和一个操场。我们乘坐旅游观光车来到了第一站属都湖。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了。太阳升起来了,四周全都是雾,我们好像都是天上的神仙。我和妈妈坐上了船,围绕湖转了一圈,这是雾渐渐散去,湖水照应着青山,让人无法分辨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倒影。下来,我们继续乘坐观光车来到第二站弥里塘草场。草场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绿油油的,有许多牦牛在悠闲地吃草,有一个小孩在放牛,这好像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们继续来到第三站也就是最后一站碧塔海。我们想更好的看一看湖边的.景色,所以我们选择了徒步。一路上我们看见了许多的马、牛在吃草,有高山,美丽的鲜花,湖中还有小岛。

我们开心的游完了普达措国家公园,同样也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来这里游玩,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篇3: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一、到田边地头亲吻自然风物——以真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语言文字连同一切的知识都是在情境中发生的, 也一定要在情境中才能得到真正运用。作文是学生对真实生活体验的表达。这正是古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 带着孩子走向大自然, 用真实的情境打动学生, 进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春天的发现》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 时, 带着学生一起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 到小河边欣赏柳枝随风舞动的倩影;到田野里领略花仙子的妩媚……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常常即兴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在小河边看到柳树那柔软的枝叶, 说“那是春姑娘舞动的长发”, 有的甚至深情地朗诵“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在田野里看到那遍地都是的蓝色小花, 就脱口而出“这是春姑娘漂亮的连衣裙”“这是夜晚一闪一闪的星星”“她们虽然很不起眼, 但她们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生机, 把春天打扮得更美丽, 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他们既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 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这种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了让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笔,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精彩习作, 真所谓“情动而辞发”!

二、在学校家庭感受事理人情——以情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知识来源于生活, 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学生只有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才能加深对生活的感知, 使情感得到升华。比如学生在写《我最敬佩的人》时, 有的写老师, 有的写父母, 有的写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可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 是他们对这些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学生能写出不同行业的使他敬佩的人, 说明他们正在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理解社会。只要教师稍加引导, 便能让他们把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如让学生当一当小老师, 模仿做一些老师的工作;让学生观察爷爷姐姐的日常, 与他们交谈, 试着去分担一些家务事;或者布置学生双休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通过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 激发他们的情感, 使他们有话想说、有感必发, 用自己那探索新知的笔, 写好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不仅能使学生写出更真、更实的作文来, 而且很多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加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看新闻影像丰富间接经验——以形为基础的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形真”, 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 即神韵相似, 能达到“可意会, 可想见”就行。农村家庭现在普及了电视, 有的家里还有电脑, 真所谓“坐在家中看世界”。强大的信息量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学生知道得更多、更快,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描写身边的风景名胜”这类作文对于我们长江之滨的学生来说, 是既熟悉而又陌生。虽说每天能观赏汹涌的波涛, 畅饮甘甜的江水, 但长江从雪峰奇山出发, 它以不可抗拒的洪流, 冲过万千山峦, 流过绵绵高原, 淌过千里平川, 汇入东海的壮阔图景, 学生还浑然不知。通过电子白板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一边欣赏风光, 一边议论描述……利用网络资源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 充实思想, 丰富间接经历。学生在有话可说、有情可发的基础上, 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习作, 效果甚佳。

为了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每天看十几分钟电视新闻第二天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让有条件的学生轻点鼠标, 赏鉴大千世界。写景可点击“自然风光”, 写动物可搜索“动物世界”……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 尝试写作。

利用农村特殊的环境, 在作文教学中,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情境中, 触景生情, 由事明理, 返璞归真, 这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表达的强烈愿望, 教师稍加点拨, 学生将文思泉涌, 便会欣然命笔, 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它能帮助我们教师走出作文教学的泥淖, 走向教与学的坦途。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矫情枉作, 有利于学生将来真诚做人, 踏实做事。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亲近中学生作文的“自然”

在一份语文试卷中,作文试题因其所占分值大、命题难度不易把握,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至每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往往就有行家学者甚至旁观者按耐不住“指点江山”,辩说其中利弊。纵观今年的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足见命题者小心翼翼, 精益求精。而注重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量,已是命题者的孜孜追求。

就广东省的高考作文试题来说,也是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命题趋势。我们来熟悉一下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型,要求学生阅读一则材料后写一篇作文。这则材料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一句提示语显得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人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有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所以会对事物产生“远”与“近”的效果。人与自然的距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于方式途径的不同,这是颇具哲理性的命题。写一篇这样的应考作文,绝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世事无绝对,考生只有找准角度,辩证思考,拿捏到位,才能写好作文。

“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等,是突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之“表达与交流”中,对作文能力有一个很到位的归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个归纳定义中,“创造性表述”、“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明显的阐述,而在广东高考作文试题中,这些含义都有很好的体现。所以,我觉得,广东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体现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广东的高考作文试题追求稳中求变,略有难度,但在情理之中。让我们回顾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围绕传统的黑白胶片技术与新科技数码相片技术,隐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思辨色彩非常强烈。今年的作文试题依然一脉相承,虽然在难度上有差异,但题型上、材料内容上、考查点上却有“似曾相识”之感,突出的就是“思维”与“表达”的能力考查,突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思辨性。

让作文试题具有时代感,具有生活气息,是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的最大亮点。这正是中学生作文回归“自然本真”的体现。这些年来,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提供的阅读材料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感,内容往往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比如,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是常见的热点话题。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来探讨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途径方式。这是相当热点的话题,而且这一话题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然,这样涉及新科技知识的作文命题,应该最大可能地避免城乡学生的认知差异、环境差异等带来的影响,避免学生作文时,对着材料无话可说,或者说起来也是错漏百出。

广东高考作文这一命题趋势和特点,也足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特别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反思。

我们经常说,写好一篇作文,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了解生活,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没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去剖析常见的生活现象,没有用“不同的途径”去“认识自然”,因此,作文教学中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没有获得重视的。现在,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背范文、依葫芦画瓢的作文教学现象,给学生的作文箍上了太多的“清规戒律”。这样,又怎么能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呢?

缺少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的作文无法走进“自然”,无法培养作文的思辨能力,作文成了“无米之炊”;而缺乏想象和联想,又让学生的作文无法“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参见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成了“千人一面”,成了空洞苍白的“行尸走肉”,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折损”。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提供的只是一则材料,材料中的现代生活气息很浓厚,阅读材料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题目没有给予写作者太多的限制,考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大胆的想象与联想一旦缺失,就不可能写出质量上乘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多只能是写出一篇雷同的、套题的作文。

另外,引导学生平常多读书、多积累,在作文教学中“以读带写”或“以写促读”,对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很有帮助,毕竟,在校的学生事事亲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亲身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目前还不现实。这话题已是老生常谈。正 如今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所揭示的认识规律和生活规律一样,可以用“不同的途径”,包括读书,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而写出自己对自然和社会认识 的“远”与“近”,写出中学生的“自然本真”的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当然,我们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作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作者單位: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篇5: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启示。蚂蚁告诉我们要团结;蜜蜂告诉我们要勤劳;春蚕告诉我们要不懈追求———

有一次,我去太子湾游玩。休息时,我蹲在一旁吃蛋糕。不知不觉,有一些蛋糕屑掉在了地上。不一会儿,引来了一只蚂蚁,它围着蛋糕屑转了一圈又一圈,可还是无从入手。突然,蚂蚁停下了脚步,探着小脑袋,左顾右盼,匆匆离开了。它难道对这些蛋糕屑无动于衷吗?我正奇怪,不一会儿,只见一条黑黑的,长长的“队伍”向蛋糕屑蠕动。噢!

原来那只蚂蚁是去“招兵买马”,带来了一群“搬运工”。它们围着蛋糕屑开工了,分工协作,有的在前面用触角指挥着;有的用触角往前顶;还有的甚至把整个身子钻到蛋糕屑下面,企图把它顶起来———转眼间,我眼皮底下的蛋糕屑已经“爬”得老远了。

篇6: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星期六下午四点,爸爸开车载着我们一家直奔黄河口。一路上,车里面欢歌笑语,路边的水面上飞起一群水鸟,在水面上盘旋,弟弟指着水鸟兴奋地大叫着,平静的水面上不时有一群野鸭子悠闲地游来游去。

到了黄河边,已是傍晚,太阳挂在西面的天空上。河面把阳光反射起来,变成白花花的一片,慢慢地,太阳只剩下半个了,另一半已经埋在地平线下了。天空渐渐暗了下来,河边的树木在落日的余晖里,变成黑乎乎的一片。天空的云彩也被镶上了一道金色的边,好看极了。太阳终于落下去了,除了亮亮的海面,地面也变成黑色的了。紧挨着地平线,天空是红色的,再往上是金色的,再往上是深青色的,最上面是无边无际的黑色的天空。又过了一会儿,光亮消失了,整个天空和大地都笼罩在黑暗里。黄河口的日落可真壮观啊!我多想把同学叫来,一起去看黄河口日落啊!

篇7: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暑假前几天,我就要离开姥姥家了。所以我邀请小姨陪我去告别大自然。

在去的路上,我看见了流水潺潺的小溪。我和它打招呼:“嘿,朋友,你每天都在游泳,很舒服吧。”我还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大树。我对他说:“大树伯伯,您好胖哦。”说罢,我们便继续向前走。

到了山底,我一眼就看到了山顶、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好似一幅《山顶风光图》。我缓缓地走入山上。一路上全是青翠的小草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花儿们。忽然一阵花香传来,原来是从一片粉花丛中飘来的。当我正陶醉在这其中时。一群鸟儿的交响曲把我唤醒了。当我正欣赏的入迷时闹钟的声音又把我唤醒了。一看,已经五点多了。我们依依不舍的下山了。

清风习习,我们已经走过了那条小溪。当我在回头看大山的时候。彩霞已经成了山的帽子。黄昏已经降临。午夜,古老的大自然已经沉沉的入睡了。

篇8: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关键词:自主探究,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中求曲线的轨迹问题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令人生畏。本文将对圆锥曲线的一类问题进行探究,既是对此类高考热点题型的一个研究,同时希望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展现研究性学习中思维的自然性。

1 由圆的问题自然类比到椭圆问题

数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较简单问题,或由已知问题类比求解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由椭圆的问题自然类比到双曲线问题

解决了与椭圆有关的问题!若研究的曲线是双曲线呢?还有相关的结论吗?

3 感悟

涉及与圆锥曲线有关的问题,学生常常感到很难。本文的探究过程也提供了一定的探究途径。从圆具有的某个性质自然地联想到到椭圆、双曲线是否也具有类似性质,拓宽了研究的范围,同时也体现了思维的自然性。整个探究过程顺其自然,平稳推进,符合思维的正常发展规律。如果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对针某些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得出一类性质,学生的解题经验将会更丰富,数学素养就能得以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出版社.

[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梅桃源.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一、用真挚的尊重来呵护学生最美好的青春行为和青春激情

狄尔泰曾说:“诗人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三方面:个人自己的体验;对他人体验的领悟;由观念推导和深化的体验。”所有这一切都可能促成诗人的内在冲动,初中生作文也是如此。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青春的冲动,是他们最明显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己,对友谊,甚至对爱情,已经渐渐有了自己朦胧的意识和体验的渴求,而教师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机智的缺失,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甚至使其走向极端。那么,如何把学生的冲动情绪引导到理智的行为上来,通过情绪的发泄求得行为的平静,让孩子的作文也像他们的青春一样激情满怀呢?这就需要 “蹲下”身心,呵护学生脆弱而美好的情感,用机智而又巧妙的方法,陪伴孩子成长,真正成为孩子心灵的倾听者、共鸣者,引导他们自然地抒写出自己人生中最真挚最美好的“青春文字”。

“第一次,我遇见了你——一个男孩般的清秀。素朴的沙滩上,弥漫着令人陶醉的芳香;你短短的发香,在如梦般的纱巾里荡漾;你火苗似的娇羞啊,在幻想与梦想中化作了夕阳中的新娘。

第一次,我拥抱了你——一个女孩的馨香。简朴的公园草坪上,流淌着你令人销魂的体香;柔柔的爱啊,在湖畔浅浅的莲花池中怒放;青春的憧憬啊,在绿叶与花瓣间闪烁着熠熠的光芒,照亮了你我未来的希望。”

这是一个初三男孩的课堂作文。当时他和班内一个女孩相恋一年,双方家长竭力阻止甚至暴力相向,但是事情适得其反。对于这篇文章,笔者并没有加以否定和斥责,更没有在班级管理中流露出丝毫批评和张扬的痕迹,而是尊重了他这段美好的初恋和最美好的感情抒发,并且不断地通过日记和他交流,通过私下的笺条和他沟通,通过书信交往和对话冷静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你们美好的情感就像一弯新月,天高云淡,一定会照亮自己的明天,也会照亮她的未来。”后来,他渐渐懂得了爱与责任的关系,开始了冷静地处理,毕业前夕偷偷送给了笔者一篇《心灵绕行》,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冷静心态。文章很美,在征求他意见后,那篇文章发表在《作文评点报》上,相信这段记忆会成为他一生的美好回忆。

二、用时代生活引领起学生对生存行为的思考和对未来行为的期待

初中生的生活是充实的,但又是紧张和单调的。学业的负担、考试的压力、升学的压抑,特别是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约束与监督,不仅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烦躁压抑,甚至是极度的反感和叛逆。没有沉静的心态,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他们很难写出充满激情、富于诗情画意的文章。于是在尊重学生的青春权利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用最富于时代气息的生活题材和素材,打开学生相对封闭的学习生活眼界和狭隘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时代一起感动、一起陶醉、一起忧虑、一起深思、一起反省、一起憧憬……让孩子的心灵始终和时代一起跳动,一起明辨是非,一起喜怒哀乐。

2009年的除夕之夜,济南的哥莫文斌师傅载着香港客人遗忘在车上的三百余万巨款,找寻了乘客整整一个除夕夜。他的事迹感动了整个济南,在大雪纷飞的市中心大街两旁,市民主动挂起了一条条鲜红的丝带。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播报了这条消息。笔者通过短信,给全班43位同学添加了一个新作业,即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寒假后张笑的一篇《美丽的红丝带》让全班同学感动不已。后来《扬子晚报》的一篇《生命的钻石》激起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写出了《一个9岁美国女孩的感动》、《纪念罗京逝世一周年》、《犀利哥,我想对你说》、《邵帅——徐州少年的骄傲》、《高晓松的忏悔》、《“(李)娜”一样精彩》、《感恩——我们在行动》等文章。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稿,优秀作品征集,发表作品推荐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青春的心灵里源源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让他们对生存现状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思考,让他们对现实生活拥有了更多的感动和崇敬,也让他们的作文常写常新,不断地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张悦同学在《寻找幸福》中就写到:“寻找幸福就是要学会执著于那一条条卓越完美的人生轨迹。罗京,48岁的生命,26年的播音生涯,用自己纯美的音质、完美的音调、勤奋执著地追求书,写着自己26年零错误的人生。26年,假如每一个官员26年都不出现一次徇私枉法,假如每一个医生26年都不出现一次医疗事故,假如每一个司机26年都不出现一次交通事故……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最和谐的社会,一个最幸福的社会。”文章虽然拘泥于李瑞英的颂词,但借用却恰到好处,这样的作文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更让人深为孩子们生活的激情和美好的期待所感动。

三、用教师的审美行为来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审美品位

美好心灵的呵护,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切合特定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特点以及审美情趣等加以引领,以赢得学生的钦佩,赢得学生审美的共鸣,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真正提高。

在写“爱心传递”这一话题作文时,不少学生写到了公交车上让座的情形,不但选材如出一辙,连立意也近乎一个模式:别人不让座,自己让座,老人感激不已。文章无意境、无真情、更无感染力,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缺乏生活的真实与心灵的感动。

于是,笔者便把自己在公交车上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于无声处》,记述了自己为一个远道旅游回家的小女孩让座,而女孩却微笑谢绝的情形。笔者在结尾写到:

“轻轻的,我感到轻轻的一触。朦胧中我转过头来,原来是那个小小的女孩,她已走到了车厢的中间,正转头调皮地冲我微微一笑,满眼的真诚,然后轻轻地摆摆手,似乎是用哑语表达了自己真诚的谢意,悄然走下车去。

我不禁心头一热:多可爱的孩子啊!

她所得到的只是我无心的“帮助”和那一丝不情愿的怜悯与同情;然而,于无声处,我所得到的却是她最甜美的微笑与最真诚的谢意。

隔着朦胧的车窗,望着那对远去的母女的身影,我的心底不由地涌起一阵愧疚和自责。”

为了这次作文的成功,笔者特意延迟了作业上交的时间,要求几个写让座的学生必须再体验一次自己周末乘坐公交车的经历,要求观察认真,描述真实细腻,必须是自己真实的感受。结果,第二周作文学生写作的真实性和细致性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后来,在写命题作文“陪伴”的时候,笔者写了《母亲的拐杖》,描写了父亲去世火化前一天,母亲害怕父亲肝癌传染,撵走儿女抱着拐杖在门楼旁独守家院的令人心碎的凄凉之情;写“身边的感动”话题作文时,笔者写了《祝你一路顺风》,描述了当天市政整修黄楼路面,造成严重堵车以及堵车时人们的焦躁以及摆脱困境后乘客与司机心有灵犀的配合融洽,另外,细节描写写了一个小车司机伺机下车擦拭等候的惬意;在写“因你而快乐/为你而忧愁”时,笔者转换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环境保护,当堂写了《心灵绕行》和《蝴蝶花开半树香》,记述当天晨练时自己绕过被涂鸦的湖边庭廊与被毁坏的严重的栏杆和脚灯,面对美丽夜景时的复杂心情,启发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关注生活、呵护自然。

这些美好意境的捕捉、审美情趣的感悟,需要教师平时用心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一点一滴地去提炼积累,通过自己和学生生活经历的融汇比较,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给予他们以情感和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并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心境、一种美好的情感倾向来,进而创造出更富于真情和美感的习作。

四、用开放的作文评价体系催生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自然美

最美的作文,常常来源于学生灵感的捕捉,最成功的作文也常常源于学生心灵的感动。而作文评价标准却往往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又要求学生立意要深刻、思想要积极健康、选材要新颖、不能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这些评价标准在经过了语文老师的不同层次的理解与转嫁之后,就常常变成了束缚学生思维、限制学生写作灵感的桎梏,而所谓的立意也常常变成空洞的概念和口号的代名词了,于是“爱国”“奉献”“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在孩子心中就不自然地衍变成了一种“政治说教”,作文远离生活、远离生命等“假大空”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价体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动态评价系统,它始于本班的实际水平,具有发展的普遍性和阶段性,同时又具有特殊的个性评价标准。这样多角度评价的有效结合,既能达到整体提升的目标,又能达到个体激励的目的,同时又能更有效地实现心灵的疏导和人文价值的提升。基于此,笔者认为作文评价首先应该是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评价。一篇作文也许写的平淡,但读的动情,听的感人,这是一种情感层次的作文评价,即求真层次的评价标准。其次是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写的是生活,写的是自己内心的和生存的真实,求的是理解和沟通,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追求和梦想,这是一种价值层次的评价,即求善层次的评价标准。最后是文学层次的评价。从文学的角度看审美,破除学生满分作文的镣铐,鼓励学生抒写个性和创造,追求的是未来的期待,这更是一种人文价值的评价,即求美层次的评价标准。

就提高学生作文的行为和情感体验方面而言,自然美就是要真正地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现实生存的实际追求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生存需要,通过不断的行为实践,不断的情感体验,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文情感自然美。

(张启东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 221111)

篇10: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夏天,电闪雷鸣,下起了狂风暴雨,整片森林喧闹起来,唱出一首雄伟的歌曲。密密麻麻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遮住了蔚蓝的天空,非常茂密。雨点打在叶子上,好像在跳舞。

秋天,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田野的稻子上挂满了稻谷。农民伯伯笑眯眯地收稻子。旁边的果树也挂满了苹果、梨子,还有地里的翠绿的西瓜。这时候森林献出了人参、酸甜可口的山葡萄,还有很多名贵药材。

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森林好像浸在白色的浓雾里,雪白雪白的。小松鼠用秋天的松子过日子。大狗熊懒洋洋地躺在洞里香喷喷地睡觉。小蛇在洞里盘旋,为自己保暖,同时也在生宝宝。

篇11:自然景观的作文300字

山上的野花也开了,红的,黄的,粉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阵阵清香。小燕子带着剪刀似的尾巴从南方赶来,参加春天的盛会。来踏春和爬山的人络绎不绝,整座小山变得热闹起来。

夏天,花草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郁郁葱葱,远远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成了一座绿色的观景台。

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开始慢慢变黄,秋风一吹,一片片叶子像蝴蝶一样飞舞着飘落下来。山上的一些橘子树也挂满了果实,星星点点,就像点缀在树上的黄宝石。

冬天,淘气的北风顽皮地吹着口哨来了。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给整座小山披上了银装。树枝上还挂着一串串冰花。万物沉睡,小山冬眠了。

篇12: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300字

这座山的名字其实叫—沂山。那里也是一个四A级的旅游风景区,那里的海拔有1032米呢!那里有很好玩的地方,例如:主峰山的玉皇顶、百丈崖瀑布、法云寺等……

现在,我先来说一下百丈崖瀑布吧!百丈崖瀑布对我来说真的有百丈“长”了,因为我跟妈妈一直都在沿着瀑布旁边的阶梯向上走,只见时大时孝时宽时窄的瀑布在我们前方延伸着,我们已经走了好长时侯儿了,也没有看见瀑布的最前头!不过,我听导游说,瀑布的水非常清澈,可以直接喝,但如果怕凉的话,也可以回家烧开之后再喝。嗯,爸爸没来,我接一瓶回去让他尝尝凉凉的山泉水!那里有一个地方的瀑布更是壮观,妈妈告诉我李白那句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感觉就是写百丈崖瀑布的!可想而知,大瀑布是多么的壮观!

避暑山庄也很好玩,而且我们还在那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农家饭,有香喷喷的炸蚂蚱呢!避暑山庄的上面就是主峰玉皇顶。当我们登上玉皇顶的时候,一阵山风吹来,把我冻得直打哆嗦!今天这里本身就很冷,加上现在还在山顶上,就更冷了!不过还好,我们是坐着车到山上的,只有在观光点的时候才会下车去观赏美景。

还有好多景点呢!真希望你们也有机会来看看这美丽而壮观的沂山!

记得五年前“五一”长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到北京游玩时爬了长城。那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春风吹在我们身上让我们觉得有一丝丝凉意,但我们还是觉得兴奋无比,因为我们要去爬长城了。

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的。我还不断地想象着长城的雄伟气势。不知不觉中车来到了八达岭。啊!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中。开始爬长城了,我万分激动。我一会往前走,一会手脚并用往前爬,跟小猴子一样。但是长城的石阶又高又陡,不一会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妈妈看见我狼狈的样子说:“咱们来个爬长城比赛吧!”我点点头,我有气无力地向前爬着。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我和妈妈高兴极了,我情不自禁地喊“我是好汉了。”

站在长城上,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代人民辛辛苦苦修建长城的情景,心里不禁感慨万千。

篇13: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常识教育价值的认识也有所改变。综观各国自然科学教育的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小学生抓起。确实,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中国要实现经济高度增长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整个国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等教育阶段的自然科学教育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中学阶段进一步的系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日澳三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实情况,通过多国间的比较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为我国的小学自然常识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共选取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的四年级小学生2943名。其中中国学生(上海地区)766名(男生405,女生361);澳大利亚学生1065名(男生537,女生528);日本学生1112名(男生556,女生556)。

(二)研究工具

《小学生自然常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Elementary Students'Schooling in Science),共有24个题项,每个题有多种不同的选择项,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常识的学习情况、在校参加自然常识活动的情况、课外辅导与作业布置情况以及课余活动安排情况。问卷经过严格和准确的翻译,确保施测的标准化。

(三)统计分析

使用SPSS11.5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处理,主要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多国数据的比较。

二、结果与分析

(一)自然常识的学习情况

1. 自我评价

调查显示,中澳学生比日本学生对自然成绩的评价更高。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有81%和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然常识成绩很好或较好,但在日本学生中仅有56%的人这么认为。另外,中澳分别有77%和8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自然常识的知识较快,而日本仅有58%的人这么认为。同时我们还发现,日本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不如中澳学生明确,选择项集中在“有点好”或者“不太好”上。这可能缘于日本学生相对保守和谦逊,使得他们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

2. 学习兴趣

在对自然的学习兴趣上,三国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现出喜欢学习自然。然而通过比较发现,澳大利亚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高。其中,66%的澳大利亚学生认为很喜欢学习自然常识并以此为乐,而中国和日本分别只有41%和46%的学生这么认为。另外,81%的澳大利亚学生很喜欢或者较喜欢做自然习题,而中国和日本的比例分别只有68%和76%。

可见,澳大利亚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方面下了不少的工夫,澳洲的科学教育强调把知识传授与探索活动、研究方法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这值得中日两国学习和借鉴。

3. 使用电脑学习

调查显示,三国的学生都不太经常使用电脑写实验报告,超过75%的学生选择“每月一两次”、“一年几次”和“从不”。这与小学的实验次数不多和学生用电脑的习惯有关。但是在使用电脑搜集知识和信息方面,日本的学生比中澳学生更少上网。其中,61%的中国学生和48%的澳洲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一到两次”上网搜集信息,但是仅有36%的日本学生这么做,同时有40%的日本学生从来不用电脑搜集自然知识。可见日本小学生比中澳两国学生要更少使用电脑的上网功能。

(二)在校参加自然常识活动的情况

1. 课堂实验

观察事物和做实验是自然常识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澳洲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中日两国都高,但是他们在观察、设计和做实验或调查比中日学生要少得多。中国和日本分别有89%和86%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一到两次”观察老师做自然实验,而澳大利亚仅有61%的学生选择这两项。另外,在做自然常识实验或者调查方面,中国和日本分别有78%和77%的学生选择“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一到两次”,而澳大利亚的比例仅为53%。

2. 课外观察

科学教育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外的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巩固知识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查结果发现,日本学生经常观察事物(比如天气变化或者植物生长)并作下相关记录,有82%的学生选择“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一到两次”观察自然事物。但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只有60%和53%的学生选择这两项,远远低于日本的比例。

2002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小学指导要领,理科(即自然科学)的教育目标将“亲近自然”放在了第一位,他们的科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习惯。此题显示日本和中澳两国存在的显著差异便有了事实根据和政策背景,同时表明日本的新教育大纲开始突显它的作用。

(三)课外辅导与作业布置情况

1. 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属于课堂教学外的额外课程,调查显示61%的澳大利亚学生“几乎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额外课程或者辅导。而中国和日本的学生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45%和46%,与澳大利亚的差异明显。可见,中日大部分的学生会参加课外辅导。

从总体上看,三国学生均较少参加自然常识的课外辅导,“每周1或2次”参加的人数比例均低于20%。

2.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是体现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部分,作业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余安排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有54%的中国老师“每周1或2次”留一次自然常识作业,但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相应比例仅为16%和13%,中国和日澳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另外,54%的日本老师和40%的澳洲老师选择“少于每周1次”留一次作业。由此看来,中国学生的作业负担仍然比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学生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作业的布置在巩固知识方面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作业过多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自然探索的原始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查结果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规定多久时间完成作业方面,三国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少于15分钟”和“15~30分钟”。

(四)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平常上学的一天当中,中国学生比日澳学生更少时间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而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和写家庭作业。

中国仅有36%的学生看电视和录像的时间为“少于1小时”和“1~2小时”,但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有60%和50%的学生选择这两项。另外,还有59%的中国学生看电视和录像的时间为“从来不”和“少于1小时”。在玩电子游戏方面,84%的中国学生所花时间为“从来不”或者“少于1小时”,但日本和澳大利亚分别有68%和61%的学生选择这两项。

在看书(出于兴趣)方面,日本和澳洲分别有71%和61%的学生所花时间为“从来不”和“小于1小时”,而中国只有26%的学生选择这两项。同时,有63%的中国学生选择“1~2小时”和“2~4个小时”。

最后,在做家庭作业方面,中国与日澳的差异仍然很明显。日本和澳洲分别有62%和59%的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少于1小时”,但中国仅有24%的学生选择此项。同时,中国有59%的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为“1~2个小时”和“2~4个小时”。

三、结论

根据以上的结果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基本认识:

1.中澳学生在对自然成绩的评价上比日本学生更加自信,日本学生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日本文化有一定的关联。

2.澳大利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中日学生高,他们喜欢学习自然并以此为乐,但是在观察课堂实验和做实验上比中日两国学生要少。

3.日本的理科教育目标崇尚亲近自然,日本学生在课外观察(比如观察植物生长)上做得比中澳两国学生多。

4.三国学生都较少参加自然的课外辅导,澳洲学生比中日学生参加的次数更少。

5.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比日澳两国重,教师留的家庭作业要比日澳学生多。

6.在一天的课外时间里,中国学生比日澳学生花更少的时间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而花更多的时间看书和写家庭作业。

当前国际中小学的自然教育已从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转变到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扎实性,诸如学生将更多的课外时间花在课业上等,但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现有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诸如学生课业负担相对重等。我们建议将自然常识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观察练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孩子们更快乐而充实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郝京华.当代国际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启示[J]..小学自然教学, 2000, (7~8) :24~27.

[2].阮晓青.简析澳大利亚中小学科学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0) :57~58.

[3].樊琪, 赵骏.小学生科学素养透视[J].小学自然教学, 2002, (6) :16~18.

[4].孟令红, 包殿国, 藤岛弘纯 (日) .中国小学自然和日本小学理科教育之比较[J].小学自然教学, 1999, (7~8) :57~59.

[5].王幼琴.中国上海地区小学自然学科与日本小学理科课程标准的比较[J].上海教育, 2001, (4) :57~64.

[6].Wu, Angela.Japanese Education System:A Case StudySummary and Analysis.1999, 1.Form the web site:http://www.ed.gov/pubs/researchToday/98~3038html

[7].A.Bartoli.Demand and suppl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teachers in Australia.2001, 7.From the web site:http://www.curriculum.edu.au/mceetya/public/pub326.html

[8].Liu Yongbing.The Construction of Pro-Science andTechnology Discourse i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Language andEducation, 2005, v19n4:304~321.

篇14:年轮—自然界的无字天书

何谓年轮

树木在每个生长周期都会形成围绕着髓心的同心圆木质层,我们称之为生长轮(growth ring)。生长于温带和寒带的树木,每年有一个生长期,形成层向内只生长出一层木材,这种生长轮就被称为年轮(annual ring)。多数树种的年轮在横切面上呈同心圆状,少数树种的年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如苦槠、栲树、千金榆等。有些树木的年轮,多数偏心,似蚌壳的环纹,如蚬木等。

年轮的宽度有大有小,其大小随树种、树龄和生长条件而异,像是泡桐、臭椿、沙兰杨的年轮,就很宽,而黄杨木、紫杉、檵木等,即便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年轮也很窄。同一株树木中,年轮宽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愈近树木基部年轮愈窄,愈近梢部,年轮愈宽。同一树种,受生长条件的影响也有差别,比如在寒冷、干旱、土壤瘠薄或树木密度过大的地方,树木生长的速度缓慢,年轮比较狭窄;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和土壤肥沃等地方的树木,生长速度快,就会形成较宽的年轮。与此同时,年轮的宽度也会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加大。达到一定年龄后,植物细胞的分生能力减弱,于是又会形成狭窄的年轮。此外,孤立木的年轮比郁闭林分的年轮要宽。

年轮在林业上的应用

测定树木年龄年轮的测定和反映的信息在林业科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用一种专门的钻具,可以从树皮一直钻到树心,取出一个有全部年轮的薄片,这样就可以不再需要砍倒树木来计算出树木的年龄了。树木的年轮,愈靠近髓心其年龄愈小,靠近树皮的年龄较大。在树干基部,年轮的数目可代表树木的年龄,但还必须加入幼苗达到该层的年龄。

指导林业生产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根据年轮的宽窄,可以测知树木生长情况。因为年轮的宽窄易受光照方向、气候和地理位置、地貌影响。人们还可依据年轮的宽窄来了解林木过去几年的生长情况,预测未来的生长动态,为制订林业规划、确定合理采伐量、制定造林规划、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木材的材质年轮的宽窄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作为估计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依据。通常以1厘米内的年轮数为初步估计材性优劣的标志。针叶树材年轮均匀者,强度高(指正常木材);年轮过宽或过狭都会使木材强度降低。阔叶树材环孔材,一般随年轮数目减少而强度增加。晚材率(晚材宽度占年轮宽度的百分比)的高低是估测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材率高,木材的物理力学指标一般也高;相反,晚材率低,木材的物理力学指标也低。

记录气候的变迁

年轮是树木生活的“年谱”,它不只记录了树木自身的年龄,还记载了环境和气候等外界因素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水分、温度、土壤条件、生物之间的作用和气候突变等。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年轮形态及结构的变异被记录下来的。因此只要揭示了年轮的秘密,它就会诉说从树木出世起,周围发生的大量事情。因为每种树木都有自己的年轮特征,即使同种树木的年轮也有可能不同。年轮的宽窄和气候状况紧密相关,因而人们可以通过年轮的宽窄了解各年的气候状况,如果某地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反映在年轮上也会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20世纪初兴起的“树木年轮年代学(dendrochronology science)”正是基于此发展起来的。其创始人是美国天文学家A.E.道格拉斯,他利用树木年轮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断代,断代精度为年。道格拉斯在亚利桑那州大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树木年轮的实验室。经过长期观察研究,人们发现,美国西南部的松树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在寒冷湿润的年代,松树的年轮长得很狭窄。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出很久以前当地的气候状况。最终,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气侯冷暖的变化,有一个大致200年的循环周期。通过对1900~1960年间年轮变化的研究,人们还发现,在200年的大周期内,还存在33年、72年、92年、111 年的气候变化小周期,它们大多是11~11.5这个周期的倍数。

通过对年轮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对它所在地区气候的了解,科学家可以制定超长期气象预报。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年轮的研究,发现美国西部草原每隔11年发生一次干旱,并应用这一规律正确地预报了1976年的大旱。

反映太阳活动规律

太阳活动是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其活动会直接影响到地球气温的变化,这在树木年轮的色彩和轮廓上都得到了反映。研究人员发现,富集有碳十四的年轮的年代与太阳耀斑大爆发年代相吻合。太阳耀斑大爆发时,空气中会形成含有碳十四的二氧化碳,它被树木吸收后,经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养料,随即进入木质部后,碳十四的放射性会逐渐衰减,其半衰期为5730年。通过测量古代树木样品,人们可以找到距今约9000年以来太阳耀斑大爆发的痕迹,而目前人类对太阳耀斑大爆发的科学记载仅有50年。

另外,太阳黑子强度的周期变化在年轮上也留下了印记,从年轮上,科学家算出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3年,与科学观测的结果相吻合。

告诉你过去的真相

应用年轮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在考古工作中屡见不鲜,甚至可以精确到年,乃至到某个季节。

在美国科罗拉多西南方梅萨费尔德国家公园里,有300多栋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的老房子。研究人员通过检查建造这些住宅的木头柱子,观察其年轮确认,在13世纪的最后25年,当地曾发生过很大的旱灾,并且旱灾一直延续了大约20年,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最终使得当时居住在那里的印第安人撤离了该地区。

如果对古代墓冢中的木材进行纹理分析,人们可以确定,这种木材来自于什么树种;根据木材腐蚀程度,现代人还可以推算出古墓建造的年代。

采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得知某些木制古物的制作年代,以及沉船的罹难日期等。

火山喷发留下的印记

研究年轮可以确定较大规模火山喷发的时间,像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喷发时,大量烟尘进入同温层,遮挡住阳光,使得地球上的温度降到冰点以下,反映到树木上,则表现为在树内形成一道霜冻轮。

亚利桑那大学的瓦摩尔•拉马舍及其同事们研究了刺果松上的霜冻轮,结果发现其出现时间符合火山剧烈喷发的时间。东印度群岛坦波拉火山喷发曾使1816年成了“没有夏天的一年”,那次火山喷发就给刺果松留下了霜冻轮。在公元前1626年,刺果松体内也出现了特别突出的霜冻轮,拉马舍推测,这些霜冻轮可能是一次火山喷发造成的,那次火山喷发使爱琴海的桑托林岛消失。神秘的大西洲沉入海中的故事,也可能起源于那次的火山喷发。人们通过使用碳十四定年法对被那次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所覆盖的工艺品进行年代测定,结果与拉马舍提出的年代基本一致。

对地震研究的启示

年轮不仅可以用来确定火山爆发时间,科学家还将年轮引入地震研究中,用来确定地震的时间和强度,并揭示地震史和地震周期,进而开展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

年轮为什么可以被应用到地震研究中呢?

这是因为地震会对树木生长造成损害,使树木在地震发生之后的若干年中产生较窄的年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戈登•雅各比在研究1857年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大地震时,发现生长在地震发生地的松树,其主干横切面的窄年轮长得极不规则,而且都挤在了一起,但以前这些年轮生长得很有规律。通过这些异常的年轮,科学家可以推测出,当地断层处于活跃期的时间。

反映环境问题

在环境科学方面,年轮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水和空气污染的历史,因为树木的年轮还是大气污染的资料储存库。例如由于开采金属矿藏,或金属冶炼加工而飞扬出来的重金属尘埃,会逐渐沉降到附近的土壤中,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将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大量重金属。现代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便可测出年轮中“记录”下来的各年所吸收的重金属的含量。

如果松树受到哪怕只有几星期的氟化氢侵害,也会在年轮上表现出生长不良的痕迹来。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即可判断出当地氟化氢的污染程度。德国科学家用光谱法对弗兰肯等3个地区的树木年轮进行研究,掌握了近120~160年间这些地区铅、锌、锰等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经过对不同时代的污染程度的对比,最终找到了导致当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指出地方病真相

在医学上,年轮对探讨地方病的成因也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在我国黑龙江和山东一些克山病高发地区,研究人员发现,在发病率较高的年份,该地树木年轮中的铂含量低于正常年份。这与目前地球化学病因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这是因为树木从土壤中吸取的金属元素,会在年轮中形成富集物。在地质勘探寻找地下资源方面,年轮也会给我们提供大量信息,就看我们是不是能够读懂它的暗示。

篇15:写一处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嫩绿的树木,再往前走,树木变成橄榄绿了,越往前走树木的颜色越深。山异常陡峭,往上爬,各种各样的岩石便出场了:这块石头像一只正要展翅高飞的雄鹰;一只“老虎”咆哮着,好像随时都要向我扑来;那块石头像一只慢吞吞的乌龟,缓缓地向我爬来……武夷山的动植物有9000多种,真不愧有“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等美誉。

武夷山不仅山美,水也美。那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山峰被云雾搂着,云雾给溪戴上了一层面纱,使武夷山的水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石头,经过冲刷变成了光滑的鹅软石。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双脚,前面云雾缭绕,溪水淙淙,小雨沙沙,让人感觉如仙境一般。刚开始只是涓涓细流,水只有脚那么深,后面慢慢到膝盖了,最后到腰了,便出现一些小急流,水渐渐浅了,平静了。

葱郁的树木,奇异的山石,清澈的溪水……武夷山这些奇特、壮观的景象,都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篇16:景观作文300字

云台山上的茱萸峰海拔1300多米,相传王维成到此游历,写下了一首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峰又名“小北顶”。

我通过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登上封顶。远远望去,山与山之间云雾弥漫如白色的丝绸,在空中翩翩起舞。山间气候多变,瞬间风起云生,白雾从山间咕噜噜的涌出,好像仙界。俯视脚下,群峰像海浪似的涌动。峰腰还有药王洞,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的地方。

这时候,天空开始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来到了玻璃栈道。那里的护栏和脚踩的地都是玻璃造的。低头往下看是悬崖峭壁,感觉很恐怖。抬头看见一堆石头突出来,感觉就像雨伞一样帮我挡着雨。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我多么想多看看云台山夜晚美丽的风景。

篇17:景观作文300字

我一进大门,看到许多人在玩,又走了一会儿,看到了一个铜像,这个铜像据说诸葛亮,他身做战车上,右手拿着一本用竹子刻的书,左手放在战车上,好像在观察敌情,又好像在想着什么。

过来一会儿,我们往里走了一点,又发现了一个庙,庙的柱子上拴着三匹马,一匹是张飞的,一匹是关羽的,还有一匹是刘备的,这三匹马头抬的高高的,神奇极了。

再走了一会儿,就是八卦迷宫了,我走进去,左拐右拐的,真的迷路了,还好找到了爸爸,爸爸又把我带出了迷宫。

我喜欢家乡的西山公园,也喜欢迷人的西山公园!我们这一天也玩的充实开心。

篇18:小学生自然景观作文300字

一、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 使学生准确掌握词语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尽可能使用英语, 适当地应用母语”的原则, 来减少母语对于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以及学生对于母语的过分依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以母语作为翻译的中介, 要加强它们之间的分析和对比。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使用英汉、汉英双解词典慢慢过渡到习惯对英英词典的使用, 这能有效地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词语的内涵以及外延, 因为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的释义并不一定能完全做到准确和一一对应。如在学习《Is this your pencil》这一课时, 教师应在pencil、schoolbag、pen、crayon、ruler、pencil case等词后面附加上简单的几句英文描述, 如Where is the bag and a ruler?A description of what color is your pencil?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和猜测, 教师所创造的语境应和教学句子与词语的语境一致, 且应提供学生易理解和比较熟悉的内容, 可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二、加大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量, 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均有精泛之分。“精”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的规律, 从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方法则能使学生对规律的掌握更加牢固, 还能增加他们在未知的语言规律方面的感性认识, 为以后学习及掌握语言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时, 教师在精讲语法知识的基础上, 应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来掌握语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些相应的帮助以及指导,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以及造句等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时态对身边习惯性或者正在发生的事进行描述, 如:

Every day I get up at 7 o'clock, 12 o'clock for lunch.

It often rains in summer.

We are learning about animal names.

……

三、培养小学生积累英语知识的良好习惯, 强化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现代的语言学习也指出要创造语言输出, 必须有大量语言的输入, 这些都是在向人们说明积累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中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英语成绩, 对英语语感的形成也有较大帮助。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养成经常记笔记的好习惯, 让学生随时记录有用的词句和短文, 并要求其经常背诵、翻阅以及进行模仿使用, 能将一些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以及一些优美的词句烂熟于心, 进而为语感培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学习三年级Unit 8《Happy new year!》时, 应先让学生掌握make、come、New Year、card、say、happy、good、idea等单词, 并熟悉The New Year is coming.Happy New Year.Let’s go to the zoo等课文内容,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Let’s…造句, 在制作春节卡片的时候能使用相关词语。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注重各个教学环节学习习惯的培养, 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能逐渐地学会母语以及分辨语调高低和词的轻重, 这充分说明语境在语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加强练习外, 还应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室里的通知或标语可以用英语和汉语一起书写, 还可以创建“The English corner”, 并定期举办“English calligraphy contest”“English story”以及带学生和外国人进行Weather、Say hello to、diet等普通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让学生受到学习英语氛围的熏陶, 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语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五、重视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并让学生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比如学生在泛读时应该用默读且快速的方式, 让学生能快速阅读并准确理解, 以提高自身阅读的能力;而精读时则应先默读, 在熟悉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背诵和朗读, 经过长期训练,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自然语感。

六、结语

上一篇:电脑发布公告信息下一篇:2011年换届乡镇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