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美文

2024-04-11

孟姜女美文(精选8篇)

篇1:孟姜女美文

孟姜女美文

孟姜女从小就是一个瓜,在瓜秧上长着。

在八达岭有这么两家人家,挨帮靠底的住在一块儿,墙东是孟家,墙西是姜家。两家人家处得很好,已经很久了。

这年,墙东孟家种了一棵瓜秧,结了一个瓜,顺着墙头爬过去了,在墙西姜家那边儿结着呢。瓜长的很奇怪,溜光水滑,人见人爱。一来二去,这瓜就长成了,挺大的个儿。等到秋后,摘瓜了,一瓜跨两院,怎么办呢?,他们就把这瓜切开了。

瓜一切开,啊,金光闪亮,里边没有瓤,也没有籽儿,却坐着一个小姑娘,粗眉大眼儿,又白又胖,梦家和姜家都没有后代,一看非常喜欢,两家一商量,雇了一个奶母,就把小姑娘收养起来。

一晃儿,小姑娘十多岁了。两家都有钱,就请了个先生,教她读书识字,念书得有名字啊,孟家说:“这是咱两家的后代,就叫孟姜女吧。”姜家很同意,从此,就叫了孟姜女。

这时候,秦始皇就修长城了。在八达岭造长城,到处抓人。如果被抓去,何时修好了才能让你回来。那时候,都是白天。没有黑夜,一天十二个太阳,一个接一个,三天三顿饭,人被饿死、累死的.不知有多少。

范喜良是个读书的公子,他听说秦始皇修长城到处抓人,很害怕,吓的就跑出来了,光棍一个儿,人地两生,跑到哪里去呢?他抬头一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不敢远走,就犯了愁了。又跑了一阵子,看见一个村子,村里有个花园,就进去了。

这花园是谁家的呢?是孟家的。这功夫,正赶上孟姜女和丫鬟逛花园。孟姜女一看,可吓坏了,葡萄架底下藏着一个人,于是她大喊了一声:“啊,呀,有人!”丫鬟问:“怎么一回事?”孟姜女说:“不好了,有人,有人!”丫鬟一看,真有人,就要大喊,范喜良赶忙爬出来说:“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孟姜女一看是个书生,长得非常漂亮,就跟丫鬟回去找员外去了。到员外跟前,把情况一说,老员外说:“把他请进来。”范喜良就进去了。员外说:“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范喜良说:“我姓范,叫范喜良。”员外问:“你是哪里的?”范喜良说:“是这村北的人。”员外又问:“为什么跑出来?”范喜良说:“因为秦始皇修长城到处抓人,没办法,就跑到这里来了。”员外一看,小伙子挺老实,说:“好吧,你在这住下吧。”范喜良说:“谢谢!”

住了好长时间了,孟员外心想,姑娘不小了,该找个主啦,就跟老伴商量。员外说:“我看范喜良不错,不如把他招门纳婿得了。”老伴一听,说:“那赶情好。”员外跟姜家商量商量,跟姜家一商量,姜家也很同意。范喜良呢?更不用说了,就把这亲事定下来。

找了个良辰吉日成亲,摆上酒席,请来好多宾客,大吃大喝,闹了一天。

孟家有个家人,不知叫什名字,这个小人很坏,看孟员外没儿子,早就记在心上了。他想,将来孟家纳婿一定是我的事。可是范喜良来了,他这算盘不是白打了吗?猫咬尿泡一场空啊!他气得脸色煞白。一转眼珠,注意就来了。他偷着跑到县官那里送信去了。他跟县官说:“孟员外家窝藏修长城的民工,叫范喜良。”县官一听窝藏民工,说:”抓去!”就派人带上衙役兵就去了。

这时候天快黑了,客人也散了,孟姜女和范喜良正准备进洞房呢。就听鸡叫狗叫。不一会儿进来一伙衙役兵。没容分说,三扯两扯,就把范喜良给抓走了。

孟姜女一看,丈夫被抓走了,大哭小嚎,闹了一阵,也没办法。跟她爹妈哭了一阵,可也不行啊,就发起愁来了。过了几天,孟姜女就跟爹妈说:“我要去找范喜良。”她爹妈说:“去吧。”就拿出银子,叫家人跟着,一块儿送她一程。

这个家人不是好东西,走到半路上,就不说人话了,想调戏孟姜女。他说:“范喜良一去是准死无活,你看我怎样,跟着我过吧!”孟姜女就知道他要使坏,说:“好吧,好可是好,咱俩成亲,也得找个媒人啊!”家人一想,这可上哪儿找媒人去?孟姜女说:“这样吧,你看那山沟有朵花,你把它拔来,咱们以花为媒吧!”这个家人一想,孟姜女真是一片诚心啊,就去拔。走到沟边犯了愁,那山沟立陡竖崖,那么深,怎么下去啊?孟姜女说:“你要是个男子汉,有胆量,这好办,把行李绳子解下来,我拉着,你往下爬,不就行了吗?”

这家人就解下绳子,孟姜女拉着一头,这小子拉着一头,心惊胆战地爬下去。他抓住绳子,手刚刚离地,孟姜女一掀腿,一撒手。只听“咕咚”“妈呀”两声,把这小子火火摔倒石崖下面去了,摔了个脑浆迸裂。剩下一个人了,孟姜女收拾收拾,奔修长城的工地来了,到这里好几天也没找到。后来碰上一帮民工,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个叫范喜良的?”大伙说:“有这个人,新来的。”孟姜女说:“他在哪里?”一个人说:“这几天没见着他,说不定死了。”孟姜女一听可吓了一跳,赶忙问:“尸首在哪里?”那人说:“咳,谁管尸首啊,早就填了护城河了!”

孟姜女一阵心酸,就大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正哭着,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倒了,露出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认出了这是自己的丈夫,抱起尸首哭得死去活来。正哭着,来了一帮衙役兵,没容分说,上去就把她绑起来,送给县官。县官一看长得漂亮,就送给了秦始皇了。

秦始皇赏了县官金银财宝,给他升了官,就霸占了孟姜女,可孟姜女怎么能从呢?死也不从。没办法,秦始皇找几个老婆去劝说,劝也不从,再劝,还是不从。

时间长了也不行啊,孟姜女想了一个主意说:“从了。”看护人一听从了,就报给秦始皇。秦始皇心里满高兴,就来见孟姜女。孟姜女说:“我从了你,你可答应我三件事。”秦始皇一想,只要你从,别说三件,三十件也依你。孟姜女说:“头一件,请高僧高道,高搭彩棚,给我丈夫念七七四十九天经,超度他的亡灵。”秦始皇为了得到孟姜女,想了想说:“行,应你这一件。”孟姜女说:“第二件,你要穿上孝服,在灵头跪下,叫三声爹。”秦始皇这回可犹豫了,我是人王帝主。“这件不行,再说第三件。”孟姜女说:“不行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没了主意,再劝吧,不行,想了半天,想了半天,还是没办法。他看看孟姜女,越看越美,真是魂都出窍了。这块肥肉到了嘴边还能放过吗?说:“我答应你第二件,说第三件吧。”孟姜女说:“第三件,你要跟我游三天海,三天后才能成亲。”秦始皇想,这一件容易,说:“成了,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就吩咐高僧高道,大搭彩棚,准备孝服,都准备齐了,秦始皇披麻戴孝,真当了孝子。等到发丧完毕,该游海了。孟姜女对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叫人抬上两顶花彩轿,跟孟姜女来到海边。孟姜女下了花轿,走了几步,推开秦始皇,“扑通”一声投了海了。秦始皇一看急了,说:“来人,来人!”话没出口,人早沉底了。秦始皇没办法就拿起赶三鞭,往海里赶石头,想把孟姜女压实在海底。

可是一赶不要紧海龙王受不了啦,要石头都跑到海里,那龙宫不就完了吗?他犯了愁。龙王有个公主,非常聪明,她跟老龙王说:“不要紧,我去偷他的赶山鞭。”老龙王说:“你怎么偷呢?”公主说:“我变个孟姜女,出去跟他成亲就偷来了。”龙王一听,这办法不错,说:“去吧。”龙公主就变成孟姜女出了海了。

一出海,秦始皇还在往那儿赶呢!龙公主说:“你看你,我说游海三天,现在还不到两天,你就填起海来了,幸亏没砸着。”秦始皇一看,孟姜女回来了,乐了。收起赶山鞭说:“我寻思你回不来了呢。”就跟龙公主回去了。

龙公主跟他配了一百天夫妻,把赶山鞭给盗走了。从此以后,秦始皇再也没办法了。

篇2:孟姜女美文

没错,她就是孟姜女。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孟姜女哭倒长城的真相。

秦始皇为了保境安民,倾全国之力,修筑万里长城。苏州城里有一个书生,叫范喜良。他新婚才三天,官府就找上门来,征调他去遥远的北方服劳役,自然是修筑长城喽。他与新婚的妻子孟姜女挥泪而别,万分不舍。一路辗转,他终于被官差运送到长城脚下,这个可怜的书生已瘦了一圈。第二天,他便成为四十万民工中的一员。

自从范喜良离开之后,孟姜女对老公日思夜想,也是衣带渐宽,憔悴不堪。半年来,一点音讯都没有。在思念的煎熬下,她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只身千里寻夫。

她一路跋山涉水,终于来到了长城工地。她四处打听老公的消息,最终,一个苏州老乡告诉她:“那个叫范喜良的斯斯文文的书生,上个月得了一场病……”

孟姜女急切地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呢?”

老乡摇摇头。

孟姜女顿觉天昏地暗。可是,她不相信,才二十岁的老公,怎么会分别不到一年就死了呢?

她要看到老公的尸体。老乡领着她去找,在一处新修的城墙脚下,老乡及其他民工帮她挖出了老公的尸体。

看到惨不忍睹的尸体,孟姜女悲痛欲绝,放声痛哭。哭声如河水呜咽,如寒风悲啸。行云为之驻足,日月因之变色。孟姜女的悲哭,打动了老乡,打动了周围的人,慢慢地,八百里工地上,笼罩着重重悲惨的阴云。不久,长城工地上的悲哀转化成愤怒,突然一个声音喊道:“砸掉长城, 我们回家!”一呼百应,大家纷纷挥动手中的锤子、锄头、扁担,齐刷刷地朝城墙砸去。

一时间,沙石迸溅,尘土飞扬,响声如雷。百里长城,轰然倒塌。

这就是民谣所唱的:“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

作者|巍山中心小学四(4)班 刘佳奇

篇3:浅谈新民歌《孟姜女》及艺术处理

一、民歌《孟姜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由来

民歌《孟姜女》正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编演而来的, 是我国流传最广, 影响最深的传统民歌之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 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期, 劳役繁重, 青年男女范杞良、孟姜女新婚三天, 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 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 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 历尽艰辛, 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 得到的却是丈夫去逝的噩耗。她痛哭长城下, 三日三夜不止, 长城为之崩裂, 露出范杞良的尸骸, 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而死。从此, 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 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 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二、《孟姜女》音乐的演变

由于流传较广, 民间的流行由于没有传播媒体的依托, 只能依赖民间的传唱, 外出做官经商, 把家乡小调远播他乡, 饥寒交迫的难民常到外逃荒要饭, 学到了这首悲悲切切的凄婉小调, 沿途乞讨, 把《孟姜女》撒遍了大江南北。在传播过程中, 《孟姜女》常入乡随俗, 与各地方言融合起来;巧遇民歌手时, 往往在保留原民歌旋律框架的基础上, 进行润腔装饰, 把原民歌的旋律处理得更曲折, 更细腻;如有别的歌词内容, 也常借用《孟姜女》的曲调进行重新填词, 特别到了明清时期, 民间的小调创作水平日益提高, 已不满足于原有民歌基础上的小修小改, 而常对原作进行了较新颖的改造, 流行于全国, 成为我们民族作曲法中的宝贵经验。

三、新民歌的创作特点

由刘麟、王志信重新编词编曲的《孟姜女》, 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 使这首我国家喻户晓、哀婉凄楚的古老歌曲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 突破了原民歌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 运用多种不同的现代作曲技法, 并借鉴和融会了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表现手法, 通过几次转调、扩展音域和改变节奏, 把一首简单的都市小调民谣发展创作成为一首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

四、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整首歌曲感情细腻真切, 语言朴实婉转, 充分地挖掘出孟姜女的“魂”——情、怨、悲、愤。《孟姜女》运用了1=G转1=F转1=b B和4/4、3/4、2/4三个节拍, 使曲调富于变化, 恰倒好处, 旋律从舒展、缓慢、委婉、哀怨到流动、渐慢、凄凉再到快板、激烈而后又到渐慢, 曲调柔美, 结构严谨, 情感真切, 表现细腻, 耐人寻味, 处处流露着一种凄凉的哀愁与怨诉的凸显。

1、春、

民歌《孟姜女》全曲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落基本是原民歌调, 叙述了孟姜女夫妻分离的情景,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造长城”, 其曲调稍慢, 而情感委婉哀怨, 备极悠怨, 羡慕人家夫妻团圆, 而自己却闺中寂寥, 不由得心中暗含辛酸。第一段在旋律上加花润饰外, 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了原来民歌和徵调式起、承、转、合的结构旋法。整个乐段用稍慢的速度, 以缠绵平缓的节奏, 委婉哀怨地诉说了孟姜女的情思。演唱者需要认真的仔细琢磨, 反复推敲原始情感, 从而达到对作品的认知, 表现出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内心世界及情节所在。

2、夏

民歌《孟姜女》的第二个段落, 是原民歌的加工发展, 极力表现孟姜女盼望与丈夫相见的心情, “孟姜女望长城, 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其曲调流动渐慢, 唱词极尽怨诉与伤悲, 一种凄凉的盼切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段的演唱处理就要比第一段流动些, 当然, 这种哀怨更深的情结更重要的还是要得力于演唱者, 把语言的表情规律和声音的表情规律结合起来, 同时融合旋律流动性和节奏的规律性来进行它的技术创造 (发声方法) 以及艺术创造 (演唱方法) 。这样既统一了字与声, 情感也自然融入其中, 使表情手段更加丰富、多样, 这样, 就解决了说与唱、声与情之间的矛盾, 使字、声、情完美地统一起来。

3、秋

第三段“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线密密缝, 密密缝……”曲调变化, 情感真挚而呼之欲出, 演唱者由情感达到与孟姜女心里的同一, 一种切肤之痛的思念。第三段经过间奏由大调 (G徵) 转为同主音小调 (F羽调) , 使音乐变得更加悠远, 在凄凉悲苦的歌声中流露出更加炽热深切的感情。通过调性转换, 音调较大的变化, 描述了孟姜女为丈夫作棉衣, 盼望与丈夫相见的急切之情, 生动跃然。

在这段中“窗前月如霜”“线是相思啊, 针是情”……等都采用声断气不断的表现方法, 这种艺术处理方法给歌曲增添了更多情感的内在表达, 那种类似于抽泣中的停顿使人更容易的体会到孟姜女的情感, 那种凄凉无以言表。歌曲演唱呼吸的准确分句和停顿, 会给音乐旋律的发展带来内在的活力, 也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4、冬。

曲子的第四段, 也就是民歌《孟姜女》的高潮所在, 曲调变紧, 其情之悲, 其情之怨, 极尽其力。第四段音乐中借鉴、融汇了我国戏曲板腔音乐的表现手法, 运用紧打慢唱的摇板音乐, 在一个全新的调性 (bB徵调) 上再现节奏, 拓宽了孟姜女的主题音乐。加上音程的大跳, 精心设置和渲染出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强烈艺术氛围。在刘麟作词, 王志信改编的中国民歌《孟姜女》中, “过年关”共16拍, 单一个“过”字就占满了8拍, 为了突出这一段孟姜女寻夫的急切心情, , 当唱“年关过”时, “过”字的处理应该是由强——渐弱——弱——渐强——强的过程。在技巧上, 气息可以随着音高的逐渐上动, 气息点下移;气息点越下移, 声音就越饱满, 振动幅度也就越大, 这样也更突出了作品的意境。

5、结束部

结束段, 要注重咬字, 要有意识着重字头的力度。“尾句“哭倒长城啊八百里”中的“哭”与“八”字, 既是强拍、强位置, 又有攫强音记号, 还用附点处理, 所以一定要在气息支托下, 运用“喷口”的方法来唱。到“只见白骨漫青山”的“只见”二字中间有休止符, 要音断气不断, 造成一种咽哽于喉的哭腔。悲痛欲绝的最高音“漫”字, 让声音有控制地竖上去, 以悲惨、愤懑、哭天呼地的音乐表现手法, 通过孟姜女的悲惨命运, 对千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辛酸血泪史, 做了最为淋漓尽致地诉述。在最后一个音“山”字的5音前加前倚音, 加强并渲染悲愤激怒的气氛, 整个乐曲起伏跌宕, 曲折回转, 强弱、轻重、快慢、高低、收放对比鲜明。

五、结语

孟姜女的故事和音乐, 它体现了历代人民的智慧,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一首民族地域风格极浓的作品, 歌曲曲调婉转缠绵, 表现了民间的忠贞爱情和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 在我国流传极广、影响极深。

新时期民歌演唱艺术首先是在演唱作品体裁的创作色彩上的变化和发展, 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要求, 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 但民歌优美动听的音调素材, 仍然吸引着人们。作曲家们借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 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 把各种无声的音符倾注在谱面上, 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例如兰花花, 江姐中的唱段等。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 闪现着原始民歌的韵致, 又使人听来耳目一新。

摘要:新编《孟姜女》是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80年代发表的民族声乐作品, 根据江苏民歌《孟姜女》原曲调改编创作而成, 是一首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一首传统民歌, 演绎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是一首民族地域风格极浓的作品。本文对该作品历史背景、音乐风格、作品结构和歌曲的艺术表现进行了阐述分析, 对作品中女主人公孟姜女的内心情感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藉此了解这首感人的民歌。

关键词:孟姜女,新民歌,演唱处理

参考文献

[1]歌曲的艺术表达谈[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0, 4.

[2]王志信.中国民族声乐歌曲教学王志信作品集

篇4:孟姜女哭长城

This story happened during the Qin Dynasty (221BC-206BC). There was once an old man named Meng who liv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with his wife. One spring, Meng sowed a seed of bottle gourd in his yard. The bottle gourd grew up bit by bit and its vines climbed over the wall and entered his neighbor Jiang’s yard. Like Meng, Jiang had no children and so he became very fond of the plant. He watered and took care of the plant. With tender care of both men, the plant grew bigger and bigger and gave a beautiful bottle gourd in autumn. Jiang plucked it off the vine, and the two old men decided to cut the gourd and divide it by half. To their surprise when they cut the gourd a pretty and lovely girl was lying inside! They felt happy to have a child and both loved her very much, so they decided to bring the child up together. They named the girl Meng Jiangnu, which means Meng and Jiang’s daughter.

As time went by, Meng Jiangnu grew up and became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She was very smart and industrious. She took care of old Meng and Jiang’s families, washing the clothes and doing the housework. People knew that Meng Jiangnu was a good girl and liked her very much. One day while playing in the yard, Meng Jiangnu saw a young man hiding in the garden. She called out to her parents, and the young man came out.

At that time, Emperor 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Qin) announced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So lots of men were caught by the federal officials. Fan Qiliang was an intellectual man and very afraid of being caught, so he went to Meng’s house to hide from the officials. Meng and Jiang liked this handsome, honest, and good-mannered young man. They decided to wed their daughter to him. Both Fan Qiliang and Meng Jiangnu accepted happily, and the couple was married several days later. However, three days after their marriage, officials suddenly broke in and took Fan Qiliang away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 was a hard time for Meng Jiangnu after her husband was taken away—she missed her husband and cried nearly every day. She sewed warm clothes for her husband and decided to set off to look for him. Saying farewell to her parents, she packed her luggage and started her long journey. She climbed over mountains and went through the rivers. She walked day and night, slipping and falling many times, but finally she reached the foot of the Great Wall at the present Shanhaiguan Pass.

Upon her arrival, she was eager to ask about her husband. Bad news came to her, however, that Fan Qiliang had already died of exhaustion and was buried into the Great Wall! Meng Jiangnu could not help crying. She sat on the ground and cried and cried. Suddenly with a tremendous noise, a 400 kilometer-long (248-mile-long)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collapsed over her bitter wail. The workmen and supervisors were astonished. Emperor Qin Shihuang happened to be touring the wall at that exact time, and he was enraged and ready to punish the woman.

However, at the first sight of Meng Jiangnu Emperor Qin Shihuang was attracted by her beauty. Instead of killing her, the Emperor asked Meng Jiangnu to marry him. Suppressing her feeling of anger, Meng Jiangnu agreed on the basis of three terms. The first was to find the body of Fan Qiliang, the second was to hold a state funeral for him, and the last one was to have Emperor Qin Shihuang wear black mourning for Fan Qiliang and attend the funeral in person. Emperor Qin Shihuang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reluctantly agreed. After all the terms were met, Emperor Qin Shihuang was ready to take her to his palace. When the guards were not watching, she suddenly turned around and jumped into the nearby Bohai Sea.

篇5:孟姜女的故事

这个历史故事大致梗概是这样的:秦朝时期,秦始皇发动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四处躲藏,误入孟家花园,无意中发现了孟姜女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然而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孟姜女惦记丈夫,就启程到万里长城寻夫。

一路上吃尽千辛万苦,谁知到了工地后才明白万喜良已经累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的消息,孟姜女悲哀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忽然听得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最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丈夫的尸骨。这就是我国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篇6: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逃难时躲到孟姜女的家里,后来竟跟孟姜女结了婚!可这美好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天,秦始皇叫一个人来弄一批人回去建长城,范喜良难逃此劫,被抓去当役工了。

孟姜女悲痛欲绝,哭了一年又一年,自己寄给丈夫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就如石沉大海,没有回信。孟姜女起身向北寻找长城。孟姜女走了没多远,就遇到了一个老爷爷,告诉她这离长城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可孟姜女她未曾停止过脚步。

孟姜女走了几个月,在一次路边睡觉时梦见自己的丈夫正在与自己读书呢!

她又走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累倒了,醒来时发现自己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大娘劝她住几天,养完伤再走,因为她的脚已布满水泡,身上烫的如火盆中的火炭。可孟姜女住了没多久,就想大娘道谢,随后再次踏上寻找丈夫的旅途。

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长城。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与丈夫一起修长城的劳工们。可每当孟姜女问自己的.丈夫在哪里时,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不敢说话。最后孟姜女反复询问,才知道范喜良已死,在长城里头。

孟姜女哭,那泪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流了下来。仿佛大自然都被她的哭声打动了,随即狂风怒号,长城最终也被孟姜女哭倒了。孟姜女经一番仔细思索,才找到范喜良的尸骨,在旁边嚎啕大哭。恰巧秦始皇来了,想纳孟姜女为妾。孟姜女说出了三个要求,秦始皇只好一一点头答应。在海中划船时,孟姜女骂了秦始皇一通,最后身入大海。

篇7: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姜女哭长城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1

谁是我们班的“孟姜女”?那当然是姜BB啦!(姜BB又名JBB,原名姜某某)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不是小胡呢?小胡三天两头哭一次,谁哭得比她多?不过,“孟姜女”单是会哭是不行的,要哭得有威力,那才行!所以,哭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姜BB成了我们班的“孟姜女”。他哭得不算太多,但每次都一哭惊人。姜BB的哭似鬼哭狼嚎,但又略带稚气,声音超尖,分贝超高,连绵不绝,直刺人的耳膜。有时他还边哭边笑,诡异万分,那架势,可真有“孟姜女”的风范。就在这周五,“孟姜女”姜BB哭长城了!

事情是这样的:李小轩带了一个造型新奇的魔方到学校,魔方一格格的方块被设计成了齿轮状,而且这些齿轮会随着魔方的转动而转动,十分有趣。美术课,姜BB被李小轩的魔方所吸引,于是,他走到李小轩身边,向李小轩借齿轮魔方。但是,李小轩不肯。本来,事情就该结束了的,可是,姜BB实在太执着了!他就那样站在那里,伸出瘦巴巴的手向李小轩讨要魔方,嘴里不停地唠叨:“借我吧,借我吧,李大爷。”那声音真的很烦,有人告诉老师了。知趣的姜BB回到了位子上。但老师一转头,在全班同学众目睽睽下,姜BB又来到了李小轩身边,开始了他的“岁岁念”。我那爱管闲事的同桌王小昱,看不下去了,径直向姜BB走去,一把抱起姜BB,想把他抱回座位。但发飙的姜BB岂是一个人对付的了的?所以,抱了一半路程后叶小浩来帮忙,两人齐心协力把疯狂的姜BB按回了座位。叶小浩回了座位,为了防备万一,王小昱发挥了自身的身材优势,妄图压住姜BB。不料,姜BB拿出了绝招-孟姜女哭长城!教室里充斥着他那要命的哭声。王小昱无奈之下,回到了座位上。姜BB再次走向李小轩,李小轩终于忍无可忍,单枪匹马把姜BB抱回座位,便姜BB不屈不挠,哭着又回到了李小轩座位边……。

哭长城的结果,姜BB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便也被老师叫去“喝茶”了。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2

秦朝时候,有个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做家务事发现葡萄架下有一个人,他正要大喊时,只见那个人恳求道: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我是来逃难的。”这时秦始皇正在到处抓人建长城,不知饿死,累死了多少人!孟姜女把他救了下来,他们也对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征得父母同意后就结婚了。

结婚那天,正要入洞房时,忽然闯进了一对官兵,不容分说,就直接把范喜良抓走了。孟姜女想:我在家空等,还不如去找他,孟姜女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了。

一路上,不知经过了多少风雨,她也没有喊过苦,终于,顽强的力量,到达了长城。孟姜女找了许多人,都没有找到,于是她就鼓起勇气开始询问了,问了一个民工,民工说有范喜良这个人。”

孟姜女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眼前一黑,大哭一起。这一哭就哭了三天三夜,连天地都感动了。只听哗啦”一声,长城被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首,她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丈夫,但范喜良却看不见她了。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3

相传秦朝时,有一个难得的美丽姑娘叫孟姜女。

那时秦始皇正到处抓人当壮丁修长城,有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为了躲避抓壮丁的官员躲在了孟家花园的葡萄架下,遇见了孟姜女。孟姜女救下了范喜良,两人日久生情。孟姜两家也很赞同这门亲事,便择了一个良辰吉日,就让他们俩拜堂成亲了。

可成亲还不到三天,家中突然闯进一伙官兵,不由分说就把范喜良抓去修长城了。

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春去秋来,一天又一天……孟姜女决定去长城找范喜良。

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工地。她向民工们打听范喜良的下落,可是,却被告知丈夫早已累死了,尸体被埋进了长城里。孟姜女听完,瞬间失声痛哭,不停的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

天越发阴沉,风刮的越发猛烈。突然,长城开始坍塌,裂出一条大缝,露出一个血肉模糊的人,正是范喜良的尸体。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丈夫的尸体上,抱着丈夫的尸体,哭的死去活来的。她的哭泣感动了老天,使老天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滂沱大雨倾盆而下。泪水夹杂着雨水,汇聚成山洪,最后把长城冲垮了。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4

“长城!”“长城!”随着一声声呼喊,我登上了长城。望着美丽的景色,不禁发出一声“啊!”这时我看见导游走了过来,他说:“既然你这么喜欢长城,那我就给你讲一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一位小姑娘叫作孟姜女,有一次她去看自己种的葡萄时,发现葡萄架下藏着一个人,孟姜女吓得瑟瑟发抖。这时那位男子对孟姜女说:“别出声,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我曾被秦始皇抓去修长城,那里不知累死了多少人,我不想再去那里了。”孟姜女看见他那忠诚老实的样子,决定把他留下来。过了几天后,孟姜女发现范喜良任劳任怨,便和他结婚了。结婚那天,喝喜酒的`人散去后,有一群恶人来抓范喜良,让他去长城做工。丈夫被抓之后,孟姜女哭了一夜,她决定自己去长城找自己的丈夫。她一路上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淌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没有喊过一声苦,终于凭着她顽强的毅力到达了长城。

到了长城之后,孟姜女寻找自己的丈夫。她左看看右瞧瞧,看了不知多少人,还是没有看见自己心爱的丈夫,她拉过来了一个做工的人问道:“这里有没有一个人叫范喜良?”

他回答说:“有,而且还是新来的。”

这句话让孟姜女高兴极了。“那他在哪里呢?”孟姜女接着问。

“已经死了。”那个做工人说。

这句话像晴天霹雳一般刺激了孟姜女。孟姜女悲痛欲绝,跪在长城边哭了三天三夜。突然长城裂开了,露出来的正是丈夫的尸体,原来自己的丈夫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现在孟姜女的故事传遍了大街小巷,大家纷纷称赞她顽强的毅力。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5

从前,有个小女孩叫孟姜女。

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逃难时躲到孟姜女的家里,后来竟跟孟姜女结了婚!可这美好的日子没过多久。一天,秦始皇叫一个人来弄一批人回去建长城,范喜良难逃此劫,被抓去当役工了。

孟姜女悲痛欲绝,哭了一年又一年,自己寄给丈夫的一封又一封的信就如石沉大海,没有回信。孟姜女起身向北寻找长城。孟姜女走了没多远,就遇到了一个老爷爷,告诉她这离长城还有很远很远的路,可孟姜女她未曾停止过脚步。

孟姜女走了几个月,在一次路边睡觉时梦见自己的丈夫正在与自己读书呢!

她又走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累倒了,醒来时发现自己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大娘劝她住几天,养完伤再走,因为她的脚已布满水泡,身上烫的如火盆中的火炭。可孟姜女住了没多久,就想大娘道谢,随后再次踏上寻找丈夫的旅途。

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长城。问了许多人,才找到与丈夫一起修长城的劳工们。可每当孟姜女问自己的丈夫在哪里时,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不敢说话。最后孟姜女反复询问,才知道范喜良已死,在长城里头。

孟姜女哭,那泪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流了下来。仿佛大自然都被她的哭声打动了,随即狂风怒号,长城最终也被孟姜女哭倒了。孟姜女经一番仔细思索,才找到范喜良的尸骨,在旁边嚎啕大哭。恰巧秦始皇来了,想纳孟姜女为妾。孟姜女说出了三个要求,秦始皇只好一一点头答应。在海中划船时,孟姜女骂了秦始皇一通,最后身入大海。

秦始皇忙叫人打捞,可海上波涛不断,怎么捞也捞不着。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6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万喜良,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万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万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孟姜女哭长城作文 篇7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篇8:孟姜女美文

关键词:齐文化,孟姜女传说,淄博民歌,哭长城

一、齐文化与淄博简介

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令姜太公于营丘 (今山东淄博) , 建立齐国。太公以“尊贤而尚功”治齐, 大力发展工商业, 城邦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此影响下, 齐文化迅速发展。战国时期, 齐国成立了“稷下学宫”, 被称为东方世界第一所高等学府, 这里囊括了百家争鸣各所有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中国唯一的一次百家争鸣的发生地, 成为无数贤人雅士魂牵梦萦的地方。齐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开放进取的特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渊源之一。齐国的音乐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齐国大政治家管仲的《管子》中, 记载了最早的求律法“三分损益法”, 远远早于希腊人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五度相生律”, 是世界律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史记·苏秦列传》中载:“临淄甚富而实,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 弹琴击筑。”《诗经》“风”中收录《齐风》11篇, 可见民间歌唱有深厚的基础。

数千年来, 淄博地区属国、属州、属郡, 历代迭次交易, 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建置。随着20世纪20年代初淄川、博山煤田的开发, “淄博”被作为了地域名称。1945年8月, “淄博”正式成为行政区名称。淄博地处鲁中, 地势南高北低, 南北落差有千余米, 南部、东西部山峦起伏跌宕, 多为山区、丘陵, 岩溶地貌;北部多为黄泛平原、山前冲积平原, 土地多平坦肥沃。境内有黄河、淄河、孝妇河, 是齐文化的发祥地。

二、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 各地流传的与之相关的民歌也是色彩各异, 风格迥然, 被学术界认为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孟姜女的故事源于“齐侯袭莒”的史实,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杞良之妻”迎丧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女传·齐杞梁妻》中曾记载:“……杞良之妻无子, 内外皆无五属之亲, 既无所归, 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 内诚动人, 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 十日而城为之崩, 既丧……遂赴淄水而死。”后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 使人民苦不堪言, 故事又演变为孟姜女哭倒秦长城, 表达了人民对秦暴政的怨恨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隋末无名氏《同贤记》记载了杞良与孟姜女从花园定情到哭倒长城的完整故事。唐代《敦煌曲子词集》中的《捣练子》唱的就是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到了宋元间, 孟姜女故事被编成了话本、杂戏、戏文等, 在各地上演。明朝朱元璋登基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曾发起大规模的筑城运动和移民运动, 各家“每户一丁”被强迫筑城, 人民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 感慨“人人都是万杞良, 家家都有孟姜女”, 由此, 孟姜女的故事被广为传唱以表达人民心中的怨愤。本来是发生在齐国的孟姜女的故事随着朝代更迭几经演变, 在南方广为传唱, 并随着移民运动流传到全国各地, 成为明清俗曲中的流传最广、影响力最深远的俗曲精品。千百年来, 人们用歌声传诵着如此动人的故事, 深切的表达了对孟姜女的同情, 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悲惨命运。

三、淄博民歌《哭长城》

《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优秀传统民歌之一, 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可以看到, 几乎每个省都有《孟姜女》的歌曲。学术界认定孟姜女传说主要流经山东淄博、江苏苏州、河北秦皇岛等地区。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风情、语言、风俗习惯不同, 各地对其称呼也不同, 有《孟姜女》《孟姜女春调》《孟姜女寻夫》《孟姜女哭长城》《哭长城》等。下面, 我们来给分析一下淄博民歌《哭长城》的艺术特色。

淄博民歌小调《哭长城》, 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充分运用了传统音乐中叙事性的特点, 讲述的是日夜担忧远方丈夫的孟姜女, 整日以泪洗面, 夜里掌灯为夫裁衣, 未曾下剪却愁绪万千, 思夫盼夫, 愈思愈怨哭声不断。虽然全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 但是曲调委婉动听、细腻柔美、感人肺腑, 把一个封建社会中孤苦无依、悲叹相思的女人的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情真意切。歌曲为B角六声调式 (加清角) , 中速稍慢, 节奏紧凑, 曲调进行平稳, 起伏较小。此曲由6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与第五乐句只有第一拍不同, 第二乐句与第六乐句有轻微变化, 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整首曲子仅有三个旋律不同的乐句, 后三句在前三句基础上作轻微变化。旋律发展进行上第三、四句完全重复, 是陈述递进关系, 更近一步加深了情感。旋律形态多以三度以内的平滑进行为主, 3到下方6的五度进行犹如一声悠长的哀叹, 除第三、四句外, 旋律迂回下行均落在乐句的最低音上, 是淄博地区典型的哭腔音调。在民歌中, 方言语调与旋律的密切结合体现出各地民歌的地域性色彩。在此歌曲中频频出现的语气词“哎那”“啊”“呀”等, 以及每个乐句最后巧妙使用的下滑音等装饰音, 使作品的旋律线条更加迂回起伏, 委婉动听, 在细微处沁人心脾。我国的戏曲、曲艺、民歌演唱中, 多使用装饰音等润腔手法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在本曲中装饰音的运用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孟姜女唉声叹气、悲痛欲绝的心情, 感情真挚,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俺”字体现了淄博民歌浓郁的方言特色, 唱起来使当地人倍感亲切, 外地人更觉新鲜。歌曲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 基调把握的准确才更有助于内容与主题的发挥。这首歌的感情基调是悲伤地, 曲中巧妙运用了切分音及休止符, 使音乐更加具有流动性, 表现出人物因悲伤哭泣而哽咽。整首歌由哭腔贯彻始终, 是一种说到伤心处边哭边唱的戏剧性很强的特殊技巧, 充分表现了孟姜女的哀怨,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淄博民歌的题材内容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其旋律的基因由当地方言的语音、语调、习惯用语和生活化音调组成, 如本曲中“俺”字的使用, 淄博当地哭腔音调的运用等。受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的影响, 淄博方言本身就可分为若干片区, 淄博民歌亦是丰富多彩, 情感的表达亦有直接和委婉之分, 这主要是由歌曲的题材、内容决定的。在大型民歌套曲和民间小调中, 以表现情感为主的多属委婉用情类, 兼具抒情性与叙述性, 此类歌曲一般来说曲调进行平稳, 曲调构成多以三度以内平滑进行为主, 音阶五声、六声、七声都会使用, 如《两地相思》《双蝴蝶》《闻唱思家》等。从曲式结构上看, 很多六句体的淄博民歌一般只有三句不同的旋律, 其余三句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第三、四句往往重复, 形成情感表达上的强调和递进, 如《哭长城》《赶牛山》等。淄博民歌注重方言、语气词的使用, 风格鲜明, 地方色彩浓郁, 让人感到朴实、亲切, 巧妙运用装饰音、滑音等, 与当地人的语言习惯贴合, 如《换香油》《山高遮不住南来雁》等。

民歌, 是一面镜子。它传达人们的心声, 展现人们的生活, 反映民族的特色。从故事孟姜女传说到民歌《哭长城》, 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传达出人民心底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民歌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也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以薪火传承, 绵延不息。

参考文献

[1]顾颉刚著, 陶玮选编, 名家谈孟姜女哭长城[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2]黄瑞旗著.孟姜女故事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及其文化空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J].民俗研究.2009 (03)

[4]刁统菊, 郭海红.孟姜女传说“在地化”后的传承特征分析——以山东淄河的孟姜女传说为例[J].民俗研究2009 (04)

[5]陈玉琛, 明请俗曲研究[M]北京图书出版社, 2011年12月

上一篇:周杰伦歌词60最!句句经典!下一篇:的九月九重阳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