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导游词

2024-04-28

山西省导游词(共8篇)

篇1:山西省导游词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华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日升昌”票号,是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0___年)开设的。这个票号的创始经理人名叫雷履泰,其东家为平遥县的达蒲村李家。“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玉成”颜料铺,后来才更名日升昌,并发展为票号。“日升昌”票号,平遥为总号,其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日升昌”票号主要业务是包办国内公私汇兑银钱。当时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银运输量颇大,公路交通运输不发达,其它运输手段费用高而且很不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运而生了,“日升昌”的诞生从此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其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可谓“一纸风行”。然而,更让我们叹服的是:票号产生的百余年间,外患频频,内乱不断,日升昌在风雨飘摇的一百年,纵横捭阖,雄视商界,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现代意义的管理制度。

“日升昌”票号,当时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首创金融机构,曾以“天下第一号”、“汇遍天下”而闻名于世。“日升昌”票号,在咸丰同治年间为极剩时期。到清朝末年,先进的银行兴起,票号逐步被取代。由于辛亥革命爆发和清朝政府被推翻,“日升昌”票号就随之倒闭了。

如今的“日升昌”旧址,已开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人们在这里所见所闻的是一百多年的过去。尽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无法与现代银行的摩天大楼相比,日升昌仅有的分号也无法与当代覆盖全国的金融网点相比,但我们可以从日升昌看到当代银行的影子;从日升昌领略到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可以从日升昌感受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鼓闻一个时代进步的声音。

篇2:山西省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乘坐前往山西的列车。我是导游胡玉娟,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目的地——山西大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巩俐主演,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陈家大院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山西大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似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地域风情。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堂皇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子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10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中院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及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的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俗话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院。”乔家大院时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大院。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高墙,高大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打更,每每想起梆子的声音,那洪亮,方圆十里都可听见。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正,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置豪华的家居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一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渠家大院,有“晋商文化博物馆”之称。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誉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顶棚,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顶式……让人惊诧不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在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中的“寿”字,多寿多福多子是曹家大院的宗旨,三层四座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 此外还有申家大院、常家大院......

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个场所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弘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缘由,但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就已经足够让我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让我们走近大院,去感受——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词中的似水流年。

篇3: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浅析

随着入出境旅游市场的扩大, 山西对涉外导游的需求也在增加。所谓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入境旅游服务和中国出境旅游服务的导游人员。虽然山西省对涉外导游的需求增加了, 但是涉外导游量却仍然不足。据统计, 2009年全省登记在案的5000多名导游中, 取得外语导游资格证的不到一成, 还包括一些拿到导游资格证但不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大部分旅游景点没有配备外语导游, 只有五台山等大型景区有几名专门的外语导游, 在旅游旺季远远满足不了外国游客的需求。涉外导游的培养急需增强, 而国内关于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且主要是从高校角度来讨论。但是, 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涉外导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发展及旅游相关部门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以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山西国际旅游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现状

1. 涉外导游队伍逐渐庞大。

近年来由山西省旅游局组织的导游资格考试中, 参加外语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逐年增加, 由2005年的317人增加到2009年的535人, 考试通过人数由2005年的32人增加到2008年的107人, 其中小语种通过人数由2005年的13人增加到2008年的17人。数据显示, 近几年山西涉外导游人数明显增加。

2. 涉外导游素质不断提高。

从近两年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情况看, 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考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者中, 本科生占总人数的19.13%, 同比增长49.19%;专科生占总人数58.61%, 同比增长2.63%。2009年, 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考生超过报名总人数的八成。笔者随机选取了太原市50名涉外导游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具有本科学历的20人, 大专学历的20人, 中专学历的8人, 研究生学历的2人。涉外导游学历的提高推动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随着服务意识的提高, 大部分旅游企业每年都会在淡季对在职导游进行集中培训, 从专业知识及服务意识等多个方面提高导游素质。

3. 涉外导游专业化程度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的涉外导游专业为外语, 30%为旅游管理, 20%为旅游英语, 剩余10%来自其他专业。外语专业出身的涉外导游语言能力较强, 但缺乏涉外旅游业务知识和导游技巧训练;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通用性管理人才的专门学科, 比较侧重旅行社和饭店管理人员的培养, 课程偏重管理方向, 对外语教学并不是很重视;旅游英语专业似乎同时兼顾了旅游和英语两方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反而造成这两方面都掌握不全面的尴尬局面。这种专业构成虽然使不同来源的涉外导游各具一定学科优势, 但必须花费大力气提高外语水平和旅游业务知识。

4. 涉外导游流失频繁。

近年来山西有些高校开设了涉外导游专业, 如:山西省经贸管理学院、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 而且每年获得外语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也持续增加, 但真正持证上岗的人数却较少, 涉外导游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增长的海外游客的需求。造成山西省涉外导游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待遇低。山西省目前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涉外导游有底薪, 但也只是200~400元左右, 而挂靠旅行社或导游服务中心的涉外导游人员则无固定底薪, 仅靠带团期间旅行社向其支付每天30~50元不等的带团补助以及游客给予的小费维持。这样微薄且不稳定的收入使得涉外导游无法维持生活。其二, 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导游吃的是青春饭”的观念, 一旦年纪大了就得另谋高就。而且外语较好的人才工作易找, 择业方向大都在对外经贸及外企方面, 很少有人想到去做导游。

二、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 高校教育不科学。

其一, 涉外导游“双语”师资力量匮乏。“双语”师资匮乏是制约旅游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瓶颈之一。目前高等院校的旅游“双语”师资主要有两类人员构成:外语专业或有外语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和外语水平较高的旅游专业教师。虽然目前山西省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但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非外语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 所学外语重语法轻应用, 大多数人擅长阅读、语法等书面知识, 语言表达能力却较弱;而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听说读写能力较强, 却又缺乏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 因此山西目前能胜任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教师凤毛麟角。其二, 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山西很多从事旅游或导游教学的教师不是“科班出身”, 而是“半路出家”, 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 所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教学也只能限于理论层次, 造成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本科院校中比较常见, 一般来说本科院校教师大多要求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 但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在大中专院校中, 有工作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其中一部分是在从事多年导游工作后开始做教师的, 但他们的学历大多不高, 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 这就导致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有所缺乏。其三,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 山西高校都没有开设本科涉外导游专业, 有些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有关涉外导游的课程, 太原市本科高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三所高校。据调查, 这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没有进行分方向学习, 学生只是泛泛的学习了旅游方面的各门课程, 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学习。本科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只能通过自学。

2. 旅行社对涉外导游的培养不规范。

其一, 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投资大, 旅行社不愿意培养新导游。山西大部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 且较注重眼前利益, 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带团的导游, 为旅行社带来经济效益。而涉外导游的培训相对于中文导游而言, 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资金。时间上, 涉外导游首先要熟悉中文导游词, 然后再进行翻译整理;资金上, 涉外导游的培训费用较高, 尤其是紧缺的小语种导游培训。其二, 涉外导游分布不合理。目前旅行社的涉外导游主要由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组成。社会导游属于旅行社的“外借导游”, 和旅行社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 而是随着旅游团的到来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外借导游”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他们利用本旅行社工作安排的时间空挡来接受外借任务;另一部分是挂靠在导游服务中心且有固定工作的人员, 他们有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支配时间, 这部分人员被成为“兼职导游”。山西旅游淡旺季较明显, 旅行社在淡季时基本不需要涉外导游, 旺季时一般都采用外借导游的方式, 毕竟来山西的国外游客数量有限, 旅行社不会为了有限的游客而长期雇用涉外导游。其三, 用人制度不健全。山西省大部分旅行社没有健全的用人制度, 不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 薪酬制度不完善, 使得涉外导游缺少保障, 收入不稳定, 挫伤了涉外导游的工作积极性。

3. 涉外导游自身专业意识不强。

虽然近年来考取外语导游证的人员越来越多, 但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想要从事导游工作而考取导游证, 据不完全统计, 一部分人是为了自己外出旅游不花门票钱而考取导游证, 一部分是在考取导游证后从事了其他行业, 外语人才容易找到工作, 而旅游作为新兴产业, 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从业队伍良莠不齐, 且导游工作经常外出, 又要耗费较大的体力, 导致有些涉外导游不能持之以恒, 最终选择放弃导游行业。

4. 旅游主管部门在选拔和培养涉外导游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够。

目前, 山西涉外导游的培养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 高校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培养工作, 这种单一的主体培养模式最显著的缺点就是与行业联系紧密程度不高, 难免会形成“学不能致用”的尴尬局面。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培养涉外导游的另一主要主体, 其作用却仅限于对导游进行相关的考试考核和办理相关证书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山西省旅游局组织的统一选拔导游人才的考试, 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 忽视能力素养的养成。考试要求与就业高标准形成强烈反差, 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 而对于导游来讲,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修养及由心理素质、亲和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带团技能、应变技巧等构成的综合能力素养, 这方面至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和评判指标。等到新导游带团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 旅游企业不得不安排导游培训和考核, 这就增加了导游和企业的负担。其二, 面试受人为因素影响, 社会公信度有限。口试采用考试模拟讲解方式举行。模拟考试缺少现场感, 考生死记硬背导游词现象普遍, 背得熟练就通过, 结结巴巴则淘汰。面试虽然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但主观性太强, 不同评委不同考室掌握尺度有出入, 有的评委喜欢问一些刁钻古怪问题为难考生, 面试中打招呼、递条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导游资格考试的社会信誉。

三、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 改革当前高校培养模式。

其一, 壮大“双语”师资力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既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熟练运用通俗易懂的专业外语进行授课, 同时还必须兼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山西高等院校“双语”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培训。对高校现有师资进行整合和挖潜, 加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在职的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教学等方式, 对具有良好外语语言基础的旅游专业教师和一定专业基础的外语语言教师进行系统的“双语”教学培养, 使之成为“双语”教师。 (2) 聘请。加强与国内外教育和培训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以兼职或专职的方式, 积极引进旅游专业外籍教师, 还可以聘请旅游业内具有较好外语技能和专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任教或讲学, 扩大“双语”师资队伍。 (3) 激励。“双语”教学相对于母语教学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和努力,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 实行“双语”教师准入制度, 即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 通过考核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另外, 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 可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同时, 在评定职称时, 相同条件下, 应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晋升。其二,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 缺少实践性教学。而涉外导游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涉外导游的培养方向, 所以高校应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根据涉外导游实践性强的特点, 其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模块:外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做到把外语能力与导游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课程的考核上, 也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完善旅游企业管理制度。

其一, 专兼职涉外导游相互补充。游客出游的季节性导致了旅行社用人需求的变化。旅游旺季, 一些旅行社因出现导游短缺情况而招聘临时导游, 这些导游由于缺乏相应工作经验, 会导致导游服务质量的下降, 无法有效满足游客需求, 甚至破坏旅行社形象。旅游淡季, 旅行社又不愿负担额外的导游人员而将其裁减, 从而影响了导游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这样既影响导游服务质量也影响旅行社形象。对此旅行社之间可通过依据相关法律、合同等手段建立导游互聘制度, 允许导游的合理流动, 让需要导游的旅行社能够及时获得高素质的导游, 有多余导游的旅行社减轻财务负担, 同时也让导游有团可导, 增强其对旅行社的忠诚度。为此, 旅行社可积极建立导游管理档案, 将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相互补充。推行导游管理网络化, 并力争实现导游人员管理系统的联网。其二, 推行激励机制。化解旅行社企业人才危机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与激励文化, 尤其是正面激励要多做, 如为了鼓励和吸引优秀涉外导游人员, 旅游企业可以以奖励的形式对那些在带团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导游进行再培训, 让其担任初级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导游人员的积极性, 又能够实现旅行社、导游人员及游客利益的共赢。其三, 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付给每个导游的报酬是完全相同的, 未能将不同学历、不同级别的导游员的报酬区分开来, 仅制定一个基本工资和出团补助, 这样容易使高学历、优秀的导游产生不公平感。所以旅行社应向核心员工倾斜, 可以根据员工的学历、级别、语种、工作表现以及职务级别等方面给予不同的薪酬, 对于业绩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提升, 让优秀员工特别是品牌导游或导游明星的价值得到体现。

3. 涉外导游自身要端正态度,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作为导游, 特别是涉外导游, 服务对象是国外旅游者, 更加应该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真诚热情地为旅游者服务, 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旅游团的接待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出色地完成旅游接待任务。同时, 涉外导游还应积极上进, 持续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

4. 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涉外导游的考核和培训。

其一, 建立人才档案。建立优秀外语导游人才的详细档案, 特别是小语种的人才档案。在旅游旺季的时候, 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些外语导游的信息, 避免有旅游团却没有导游能带团的尴尬情况。其二, 提高导游资格考试学历要求。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连续扩招, 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鉴于这一客观事实, 可将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最低学历要求从高中、中专调整为大专层次。由于涉外导游服务的群体不同, 对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及语言能力, 所以涉外导游的素质要求相对中文导游更高, 涉外导游更应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目的是以提高导游人员准入门槛为契机, 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养。其三, 重视培训工作。政府应规范涉外导游人才教育培训机构, 完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山西导游资格考试信息网.http://www.

[51]test.net/daoyou/shanxi/xinwen/.

[2].卫青, 王慧, 于娜.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 (1)

篇4:山西省导游词

【关键词】晋商文化 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 再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02

文化,和人类历史相生共存,对于其内涵的定义,涉及到了文化内容、文化传承、文化效用、文化差异等多个方面,得到公认的是,文化不单单是上层建筑的某一方面,它包括“规范的、认知的、艺术的、器用的各方面”。[1]用最广泛的定义来讲“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的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群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的其他的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2]从功能上看,文化具有满足需要的功能、认知的功能、规范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调控的功能,而首要功能是教化人的功能。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合于高职教育培养本土化的导游人才是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的。

1 晋商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为中国历史发展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晋商的意义和价值,已远超出商业的范畴。兴起于明代的晋商发展到清朝中期,已在“商路舞台、商业财富、商业伦理、商业组织、经营艺术、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商业教育、城乡建设、庙宇奉祀、社会习俗以及商业精神等整个商业文明体系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伴随着晋商的发展与辉煌,一种明晰、独特的文化体系——晋商文化也逐步形成。基本特征如下:

1.1 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晋商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在思想道德(信义观念)、经商立业、人生信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在晋商看来,商人虽以获利为目的,但时时处处“义”字当先,义中取利,注重以“诚信”为本,讲求货真价实,信誉至上,用户至上,童叟无欺。义利关系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义”在儒家主要解释为道德规范,而“利”则被解释为“利益、功效”。在儒家的价值判断中,人的社会活动要特别重视“见利思义”。晋商正是用行动践行了义大于利的儒家法则。

——艰苦创业,谦恭勤勉。艰苦创业后的晋商一直保持着勤勉、谦恭的为人处事态度。勤奋刻苦与谨慎稳健成为晋商的重要敬业精神。也因此晋商能够父子相继数代,打破了中国“富不过三代”的俗话。

——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晋商在凭借贩茶、贩盐起家之后,建立了具有首创意义的票号。在国力衰微,清朝政府急需合作者来挽救经济危机之时,晋商顺势而谋,达成了与清廷的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作为一种已经成型的文化体系,其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以义制利的义利观,严谨勤奋的实践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对于现代人才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选择。对于山西而言,“晋商文化”——无疑是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一张王牌,彰显着丰富内涵的晋商文化是旅游教育的重要资源。

1.2 晋商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要素构成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途径,正是借助于教育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优秀的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晋商文化得以创造辉煌的原因,在于它不仅关注传承更关注创新,重视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意识。因此晋商文化作为含蕴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产生出了很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现象;在用人机制上,晋商采取“择优保荐”的措施;在激励机制上,晋商采用了“顶身股制”的激励制度。“顶身股制是对商号内业绩出色的职员的褒奖,凡是勤奋工作、才华出众的人,均有平等的机会顶上身股。”[3]这些理念、措施和制度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在中国企业的管理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晋商文化中的创新元素和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从内容上为教育提供了众多的可挖掘点,选择晋商文化作为导游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突破口,是对晋商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晋商文化,使学生逐步形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文化的能力。

1.3 晋商文化具有支撑内涵的物化载体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长期交往中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晋商文化是基于晋商发展史之上的文化体系,不仅有丰富的意识形态的内容,而且凝结在票号、大院、古城关隘、彩塑壁画、雕刻造像等古老建筑上的传统文化随着晋商文化“显学”地位的日益凸显,而闪烁出灿烂的光芒,不同领域的文化生长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了舞台。当然由于导游专业的区域化特征,晋商文化更是培养职业人的重要内容。

2 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

2.1 人才培养模式再构建的理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支持培养目标并完成培养目标的功能,它的内涵旨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应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整合企业、社会的硬件资源,还应该整合环境文化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适应现代旅游经济结构调整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因此,基于晋商文化山西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建理念应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旅游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晋商伦理、晋商精神为素质教育基础;以晋商的管理制度、商业技术、城乡建筑、庙宇奉祀、社会习俗等为专业学习抓手;以区域的旅游资源为教学实训基地,以非连续型学程、工学交替、往复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学年四段式的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晋商文化调研——古城、大院专业体验——专业实践

第二学年: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古城、大院专业体验——导游资格考试——专业实践

第三学年:职业能力培训——专业拓宽性学习——导游资格考试——顶岗实习

其中“专业体验”、“职业能力培训”是学院集中安排的一个学段,利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不包含寒暑假),在本省区域内的具有晋商特色的景区景点以及旅行社,按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从专业基本素养(如参观企业、学习企业文化)到专项技能(如讲解)再到职业能力要求(如带团)逐渐层层递进完成,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年要有25-28天的时间用于此学段。“晋商文化调研”、“专业实践”两个学段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学院采取分散式的按照学生兴趣特长组织定点式的专项实践。

3 再构建模式的原则

3.1 学生主体原则

在上述构建的模式中,学生、文化和行业的关系是主体、中介和客体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被当作主体,“因为人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实有形的物质实体,另一方面,人来自自然界,从自然界中索取生活资料,并在征服自然中体现了主体地位。”[4]尽管对于客体有着不同的理解:“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并反过来制约主体活动的对象。”[5]“是人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但是,“客体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指向将是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在此构建中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需要通过路径建立连接,文化在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在模式的构建中学生、行业、文化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学生是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助推力,行业是促进学生在业务上成长的主导因素,文化则是使二者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只有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晋商文化的新的理解,已达到提高职业素养的目的。

3.2 晋商文化渗透原则

导游专业的区域性特征,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成为必然。要有意识以晋商文化为重点,编制乡土教材为抓手,以实训基地为载体,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晋商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内涵和勇于创新、顺势而谋,适势而为的创新气魄等,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晋商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样可以将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大院的建筑风格、晋商的经营理念、发迹历史等内容都可以充实在基础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习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同时,加强与晋商文化相关的景点、景区以及企业的合作,为学生亲赴一线体验实践创造条件;聘请晋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前来开办讲座,举办和晋商文化相关的读书节、影视展播活动,营造有晋商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3 理实一体化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等育人理念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上述模式中,课程设置要有颠覆性的突破,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双边在真实的岗位上,往复式的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为了做。由于学生几乎要有一半时间在行业的真实环境中,接受着职业人的引领、企业文化的浸染,接受着晋商文化的熏陶、历史文明的启迪,因此不论学生的学识背景如何,真实的环境总能让他们找到兴奋点,促使学生在边学边干的过程中逐渐将就业手段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生活方式,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4 双证书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市场对导游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导游员素质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备独立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行业对导游员有清晰的标准,一年一度的导游员资格证考试,就是行业对导游员的基本要求和录用标准,教学要围绕着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晋商的文化的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坚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学院的考试要主动与行业考证对接,改革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以证代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涉及教育资源的利用,且涉及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诸多方面,只有全方位的落实高职的教育规律学生的培养才能达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2]韦政通著.中国文化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3页、第2页.

[3] 东北财经大学.何宏.硕士论文.明清时期晋商经营机制的分析及启示[A].

[4][6]王铁丰、辛艺玲.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客体观[A].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5年1月.

篇5:山西省雁门关导游词

北宋初期,雁门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的战场。著名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雍正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由于统帅潘美的指挥失误、临阵脱逃和挟嫌报复,使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终至绝食为国。后人为纪念他的战功,在雁门关立了“杨将军祠”。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山西雁门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欢迎您来山西雁门关旅游。

篇6:山西省太谷县导游词

线路:太谷县三多堂――太谷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富海温泉生态――巨鑫伟业采摘

行程:

(1)上午8时30分在小店高速口集合,四十分钟的车程抵达一日游目的地――全省唯一一家整乡打包的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太谷县北蚕纾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开始本次行程第一站――曹家大院三多堂。

(2)一个半小时从历史中走来,赴另一段传奇――全国文明的鑫炳记太谷饼厂,参观太谷饼的企业史和生产流程,并亲自体验太谷饼的制作过程。

(3)中午在富海温泉生态园享用午餐,休闲、洗浴、娱乐多样化的服务打造高质量的午后小憩。

(4)下午3时,走进果实累累的日光大棚,亲自体验采摘乐趣,满载而归的旅途将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交通指南:太茅路或大运公路――东观镇十字路口东行5公里北泊澹公路上有广告牌,下桥洞上行即到;太原走108国道――榆次――太谷――北病

一、景点: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

主题:感悟曹家历史,见证晋商传奇

原是晋商巨富北膊芗业囊淮κ僮中握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与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照。宅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总占地面积10638平方米,建筑面积6348平方米,保存着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陈列着无数珍品,是新开发的一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

“三多”,意为“多福、多寿、多子”,象征着曹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同时,三多堂博物馆主要陈列有曹家经商史、明清古旧家具展、瓷器展、珍宝展等四大项目。其中,曹家经商史反映了曹家历代从艰辛的创业到创造辉煌和走向衰落的过程,有创业阶段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辉煌时的“辽奉蒙俄六百座”“福禄寿喜四合围”,有衰落时“白烟一股瞬息间,千年瓦金落纷纷”。

二、景点: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

主题:体验制作技艺,一览新晋商风采

太谷饼,山西传统名吃,因产于太谷县得名。咬一口甜而不腻,再咬一口酥而不碎,含在嘴里味美鲜香,如今的太谷饼依然不负它“糕点之王”的.美称。走过150余年历史的鑫炳记,见证了太谷饼的每一次发展与进步,慈禧太后邀请进京而不入,阎锡山有意引入金陵而回绝,太谷饼在它的故乡哺育了一代代的太谷人。

太谷鑫炳记食业有限公司就是靠着祖业一步步发家壮大,历经五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辛劳作,于搬迁新厂。占地24亩花园式厂房,5000平米的自动生产车间,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化的工厂,成就了鑫炳记今天无菌化全封闭式的现代化生产线。同时还实现了前店后厂的回归,实现了让游客先观后制的体验,实现了秘方制作的透明,打造了游客自助生产等新的亮点。

三、景点:富海温泉生态园

主题:时尚与典雅并存,舒适与休闲同享

恬静清新的空间、闻名遐尔的温泉和典雅舒适的住房,太谷精心打造的富海综合生态园将满足您旅游度假,餐饮住宿,温泉养生,商务会议,蔬果采摘,娱乐健身等多样需求。

特色温泉洗浴,合上双眼,以冥想的心情,缓缓地深呼吸数次,让疲惫的身躯浸润其中,吸收更多的大地精华,释放压力,让身心得到舒展;生态餐厅融汇在绿色的海洋中,菜品主打养生养心文化,纯天然绿色食品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在尽享美食中感受天然氧吧的清新自在;采用露天设计的客房楼顶,与满眼翠色的凤凰山交相辉映,浸润心田。站在顶楼观赏台,整个咸阳村尽收眼底,观赏台还人性化地设置了大型遮阳伞、躺椅、茶几,方便休闲娱乐。

景点:巨鑫伟业采摘

主题:体验采摘乐趣,体会乡间风情

天空广阔而清澈,一眼望去,大棚整齐地队列在接待中心前方。走进棚内,温暖如春夏,各式各样的果树花朵娇艳、花苞待放,棚内外一冬一夏季节的转换,大棚里桃花红、梨花白,各种颜色的碰撞,让这里的冬天别具特色,吸引着周边更多的游客去采摘、休闲。

巨鑫园区作为全省最大的农业示范园,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型连栋玻璃温室2栋、大型日光温室30座、塑料大棚40座,品种多样,基本实现了“四季采摘游”,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采摘选择。

篇7:山西省王家大院导游词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大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是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篇8:山西省导游词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导游词

一、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非文学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 其应用性更强。可以大致分为旅游, 政治, 经贸等文本的翻译。非文学翻译更多的是阐释客观事实, 所以一点要保留原语的准确。非文学翻译在市场经济中, 还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 非文学翻译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相对于文学翻译, 非文学翻译在翻译市场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大, 近年来更是不断增加。因此,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英语非文学翻译的探究。

二、陕西省旅游资源概括

陕西省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因为陕西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而且历史悠久, 因此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中, 省会城市西安市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也有着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 (西安、罗马、开罗、雅典) 的称号。兵马俑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古城墙也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好、规模最壮观的古城墙遗址, 秦始皇陵, 乾陵等也有着耀人的光彩。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陕西省的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21世纪,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策略, 而在这条道路中, 西安位于重要的地位。旅游在这个深度交流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 将成为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文化交流层面看, 旅游发展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因为西安旅游业的重要地位, 有关陕西省旅游的翻译势必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三、导游词翻译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旅游。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作为世界闻名古都, 西安以及陕西省近年来正在接待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 而导游词的翻译则成为涉外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对于外国游客来讲, 准确的导游词能让他们充分的理解旅游景区的文化、历史等信息。能让他们在国外旅游时候尽情享受异国风情。相反的是不准确的翻译会让外国游客不能准确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样就不利于涉外旅游的发展。

对于旅游景区来讲, 良好的导游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从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良好的导游词还能够提升景区形象, 并能推动景区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每年会有大量外国游客来西安旅游, 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已经成为西安旅游景点必须提上日程的一件大事。

对于中国来讲, 良好的导游词翻译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好机会。良好的导游词翻译可以让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中国。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能消除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很多误解。相反的是, 质量较差的导游词, 往往无法给游客提供足够的信息, 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让游客有所误会。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导游词的翻译。

四、导游词的特点

导游词属于应用文写作的一种。在实际生活中, 导游词的实用价值很高。而这种实用价值就决定了导游词需要有口语性, 简单易懂的用词可以帮助游客更好的理解景区的特征。同样, 简单的语句能够让游客快速掌握景区的特色和内容。

其次, 导游词还有综合性的特点。导游词往往会结合地理, 历史, 天文等各方面的内容。因此, 导游词不仅仅包含某一方面的文章。

最后, 导游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则是导游词的难点之一。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得导游词中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名词, 术语。如何使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景区的内容, 优质的导游词是十分重要的。

五、导游词翻译的策略

1、异化的翻译策略

长久以来, 翻译界对归化异化的争论从未停止, 本文仅仅讨论有关陕西省旅游景区导游词的翻译。笔者认为, 在陕西省旅游景区的导游词中, 应当更多的采取异化的方法。

所谓异化法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是译文更加接近原语, 这样就可以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异域文化。中外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很多翻译上的障碍, 而中国特有的一些术语翻译则是导游词翻译中的难点。

在早期的翻译中, 对于中文中特有的名字, 例如:麒麟, 唐三彩这样的术语, 通常采用解释说明的方法。笔者建议直接采用汉语拼音加注释的方法。 麒麟就可以翻译为Qilin ( Chinese legendary animal) 。通过我们的注释, 外国朋友完全可以理解我们所说的麒麟, 有可能还会向自己的朋友炫耀见到了中国的麒麟, 这样就可以推广中国的文化。同样异化的翻译方法还能使翻译真正起到中外文化的桥梁作用。

笔者认为这样的译文可以更加广泛的传播中国的文化。因为只有导游词可能更多的保留原语的文化时, 才能让外国人更多的熟记并了解中国文化, 从而让人更多的宣传中国的文化。这就是导游词的主要功能之一。优秀的导游词能将中国的名片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随着中国形象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的文化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关注。在建国初期, 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够大, 我们通常会采取归化的方法以迎合英语国家的关注。而现在中国已经让世界了解很多, 世界也需要更多的了解中国。因此, 笔者提倡在有关中国的术语上, 直接使用汉语拼音。如果无法在合适的语境理解, 就可以加上注释。这样做就能够既保留中国文化, 又影响双方之间的交流, 使语言保留交流的功能。

2、省译的翻译策略

严复先生的翻译标准“信达雅”一直影响着翻译界。后来又有很多人提出过翻译标准, 但是提起翻译标准, “信达雅”依然是首选。有些人可能会认为, 省译是对原文的不忠成, 同时也违背了“信”的原则。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在旅游导游词的翻译中, 有些时候一味地追求忠实于原文, 而强硬的翻译, 倒不如省译。过度累赘的翻译不会在游客游玩的时候给他们带来太大的意义。在不影响原文意义的情况下, 适当的省译会使得译文更加简洁, 易懂。这样简介的导游词更有利于游客在短时间内尽快了解到景区的相关信息。

在乾陵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参观完乾陵,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乾陵的陪葬墓, 乾陵共有17座陪葬墓, 比较著名的有永泰公主墓, 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 名仙蕙, 是中宗李显的第七女, 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 死时仅17岁。中宗即位后, 追封她为永泰公主, 并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 陪葬乾陵。永泰公主墓地现在是乾陵博物馆所在地。章怀太子即李贤, 是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中宗李显的长子。这三座墓经发掘, 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壁画等珍贵文物”。在这段导游词中, 原语介绍了永泰公主, 章怀太子的身世。同样提到了高宗、武则天、懿德太子李重润、中宗李显等人物。这样复杂的关系让中国人听着都会觉得困惑, 如果翻译后, 英语的读者一定也会有同样的感受。除此之外, 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是乾陵, 也就是武则天和高宗的陵墓, 陪葬墓并不是景区的重点参观部分。因此, 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 并没有加入如此繁杂的人物关系。仅仅是介绍了陪葬墓和出图的文物。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让游客了解旅游景点。After visiting the Qian tomb, let’ s visit the subordinate tombs of Qian tomb. There are 17subordinate tombs. The famous ones are the Tomb of Tang Princess Yongtai, the Tomb of Tang Prince Zhang Huai and the Tomb of Tang Prince Yi De. After excavation, 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like tri-colou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etc were unearthed.

3、充分利用平行文本的策略

从广义上来讲, 平行文本可以包括与原文内容相似的译入语资料。21世纪已经是网络化的时代, 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各种平行文本。这些平行文本可以帮助译者很好的理解原文, 体会原文的风格, 同时也能做到更加准确的翻译原语。作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网络上搜集有关旅游文本的渠道如下:1、通过知名的网络百科, 就像维基百科, 百度百科一样。2、通过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样的景区, 其官方网站上就提供有中文、英文和日语三种语言的服务。通过官方的翻译, 在翻译专业术语时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同时又保证译文的质量。3、通过搜索引擎, 就像谷歌、百度、好搜等得到一些翻译的平行文本。4、一些比较权威的电子词典, 例如:韦氏在线词典或者灵格斯等。

但是, 通过这种方式, 得到的译文质量参差不齐。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比较才能最终决定采用何种译文。

笔者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平行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仅仅起到的是辅助, 启发作用。译者切不可依赖于平行文本而忽略了原语的特点。一定要结合原语的内容和客户的需要来进行翻译。一定不能仅仅参考平行文本而忽略了译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沛.浅议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特点——以商标翻译为例[J].青年文学家, 2015, 9, 9.

[2]石琦.论导游词英译中文化信息的传达——以河南省导游词为例[J].外语教育教学, 2011, 1, 1.

[3]李媛瑞.论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以政治文本翻译为例[J].青年作家, 2015, 3, 6.

[4]谷香凝, 赵海洋.论导游词翻译中的美学取向[J].语文文学研究, 2010, 2, 4.

[5]蔡专林.英语旅游标识语的文本特点与汉英翻译策略[J].镇江高专学报, 2011, 4, 2.

[6]王钰.平行文本在非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014, 4.

[7]付丽云.导游词英译的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以山西晋城旅游景点翻译为例[J].语言文学研究, 2009, 28.

[8]王冬梅.导游词的文本功能与翻译[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2.

[9]平洪.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 2002, 5, 5.

上一篇:【书展】国际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研讨会下一篇:防传染病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