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2024-05-12

山西灵空山导游词(共4篇)

篇1: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米。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一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道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三间,宽两米多,雕龙绘风。桥基用14根40厘米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篇2: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目录景区简介奇特山势圣寿寺灵空山巨松收缩展开景区简介

灵空山又名九顶山,在沁源县西北。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省会太原市东南,长治市西北部。城西南10余公里处有一条季节河,这条季节河称为“柏子河”,西北东南流向,河的源头处即灵空山。灵空山虽然偏僻,地居太岳山脉的极深处,但它北通韩洪,南连岳阳(即今古县),西达霍州,东走沁源县城,历史上四向均有川路相接,加上唐末五代以后它的名声越来越大,所以对那些虔诚的朝山者来讲,走起来倒还方便。作为名山,灵空山的山川林海景致,从古至今堪称绝佳。尤其是此处的大川风光,更是有名有实,既多又好,比如古人曾经备加赞赏的五龙川、含宏川、苗维川、地肉川和水屯川等等均是。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后人却把含宏川的名字改成了“韩洪川”,又将苗维川改作“猫尾川”,将地肉川改作“第一川”,通俗是通俗了一些,但多少丢失了一点古雅之气,倒使许多游览之人少了许多玩味琢磨的兴致。

奇特山势

灵空山方圆百里,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

圣寿寺

在灵空山山腰,有一块平台地,古老的圣寿寺就坐落在这里。据史籍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黄巢起义,避难到此,削发为僧。这位皇太子死后,被封为“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除寺院之外,灵空山还有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芽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 ,沟通南北 ,贯连三山。其中恋桥上部,丹柱长廊,雕龙绘凤,斗拱斜插,工艺精巧。跨过恋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

灵空山巨松

如果说灵空山的山势、风光还不足奇,那么,灵空山随处可见的巨松,足可令你叹为观止。山上两人合抱的巨松数不胜数。著名的有“九杆旗”,堪称“山西巨松”,它一茎出土,派生九株,株株笔直挺拔。它们各有名目,有“二仙传道”,有“一炉香”,有“三大王”,有“一佛二菩萨”等,为灵空山增色不少。距圣寿寺不远,有一株树围长约5米,树身高至40余米的巨松,因为在它的主干之上后来又派生出九枝高插云天的茁壮新干,许多人就戏称此松为“九杆旗”。据知,这株“九杆旗”以其硕大的体魄,已成为整个华北地区的油松之王。

篇3: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浅析

随着入出境旅游市场的扩大, 山西对涉外导游的需求也在增加。所谓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入境旅游服务和中国出境旅游服务的导游人员。虽然山西省对涉外导游的需求增加了, 但是涉外导游量却仍然不足。据统计, 2009年全省登记在案的5000多名导游中, 取得外语导游资格证的不到一成, 还包括一些拿到导游资格证但不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大部分旅游景点没有配备外语导游, 只有五台山等大型景区有几名专门的外语导游, 在旅游旺季远远满足不了外国游客的需求。涉外导游的培养急需增强, 而国内关于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且主要是从高校角度来讨论。但是, 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涉外导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发展及旅游相关部门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以找出更好的方法来促进山西国际旅游市场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现状

1. 涉外导游队伍逐渐庞大。

近年来由山西省旅游局组织的导游资格考试中, 参加外语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逐年增加, 由2005年的317人增加到2009年的535人, 考试通过人数由2005年的32人增加到2008年的107人, 其中小语种通过人数由2005年的13人增加到2008年的17人。数据显示, 近几年山西涉外导游人数明显增加。

2. 涉外导游素质不断提高。

从近两年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情况看, 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考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报名者中, 本科生占总人数的19.13%, 同比增长49.19%;专科生占总人数58.61%, 同比增长2.63%。2009年, 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考生超过报名总人数的八成。笔者随机选取了太原市50名涉外导游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具有本科学历的20人, 大专学历的20人, 中专学历的8人, 研究生学历的2人。涉外导游学历的提高推动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且随着服务意识的提高, 大部分旅游企业每年都会在淡季对在职导游进行集中培训, 从专业知识及服务意识等多个方面提高导游素质。

3. 涉外导游专业化程度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的涉外导游专业为外语, 30%为旅游管理, 20%为旅游英语, 剩余10%来自其他专业。外语专业出身的涉外导游语言能力较强, 但缺乏涉外旅游业务知识和导游技巧训练;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通用性管理人才的专门学科, 比较侧重旅行社和饭店管理人员的培养, 课程偏重管理方向, 对外语教学并不是很重视;旅游英语专业似乎同时兼顾了旅游和英语两方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反而造成这两方面都掌握不全面的尴尬局面。这种专业构成虽然使不同来源的涉外导游各具一定学科优势, 但必须花费大力气提高外语水平和旅游业务知识。

4. 涉外导游流失频繁。

近年来山西有些高校开设了涉外导游专业, 如:山西省经贸管理学院、太原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 而且每年获得外语导游资格证的人数也持续增加, 但真正持证上岗的人数却较少, 涉外导游从业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增长的海外游客的需求。造成山西省涉外导游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待遇低。山西省目前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涉外导游有底薪, 但也只是200~400元左右, 而挂靠旅行社或导游服务中心的涉外导游人员则无固定底薪, 仅靠带团期间旅行社向其支付每天30~50元不等的带团补助以及游客给予的小费维持。这样微薄且不稳定的收入使得涉外导游无法维持生活。其二, 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导游吃的是青春饭”的观念, 一旦年纪大了就得另谋高就。而且外语较好的人才工作易找, 择业方向大都在对外经贸及外企方面, 很少有人想到去做导游。

二、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 高校教育不科学。

其一, 涉外导游“双语”师资力量匮乏。“双语”师资匮乏是制约旅游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瓶颈之一。目前高等院校的旅游“双语”师资主要有两类人员构成:外语专业或有外语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和外语水平较高的旅游专业教师。虽然目前山西省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但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非外语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 所学外语重语法轻应用, 大多数人擅长阅读、语法等书面知识, 语言表达能力却较弱;而外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听说读写能力较强, 却又缺乏相关的旅游专业知识, 因此山西目前能胜任高等教育“双语”教学的教师凤毛麟角。其二, 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山西很多从事旅游或导游教学的教师不是“科班出身”, 而是“半路出家”, 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 所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教学也只能限于理论层次, 造成教学与现实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本科院校中比较常见, 一般来说本科院校教师大多要求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 但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在大中专院校中, 有工作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其中一部分是在从事多年导游工作后开始做教师的, 但他们的学历大多不高, 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 这就导致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有所缺乏。其三,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 山西高校都没有开设本科涉外导游专业, 有些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有关涉外导游的课程, 太原市本科高校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有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三所高校。据调查, 这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没有进行分方向学习, 学生只是泛泛的学习了旅游方面的各门课程, 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学习。本科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只能通过自学。

2. 旅行社对涉外导游的培养不规范。

其一, 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投资大, 旅行社不愿意培养新导游。山西大部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薄弱, 且较注重眼前利益, 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带团的导游, 为旅行社带来经济效益。而涉外导游的培训相对于中文导游而言, 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资金。时间上, 涉外导游首先要熟悉中文导游词, 然后再进行翻译整理;资金上, 涉外导游的培训费用较高, 尤其是紧缺的小语种导游培训。其二, 涉外导游分布不合理。目前旅行社的涉外导游主要由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组成。社会导游属于旅行社的“外借导游”, 和旅行社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 而是随着旅游团的到来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外借导游”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他们利用本旅行社工作安排的时间空挡来接受外借任务;另一部分是挂靠在导游服务中心且有固定工作的人员, 他们有较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自由支配时间, 这部分人员被成为“兼职导游”。山西旅游淡旺季较明显, 旅行社在淡季时基本不需要涉外导游, 旺季时一般都采用外借导游的方式, 毕竟来山西的国外游客数量有限, 旅行社不会为了有限的游客而长期雇用涉外导游。其三, 用人制度不健全。山西省大部分旅行社没有健全的用人制度, 不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 薪酬制度不完善, 使得涉外导游缺少保障, 收入不稳定, 挫伤了涉外导游的工作积极性。

3. 涉外导游自身专业意识不强。

虽然近年来考取外语导游证的人员越来越多, 但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想要从事导游工作而考取导游证, 据不完全统计, 一部分人是为了自己外出旅游不花门票钱而考取导游证, 一部分是在考取导游证后从事了其他行业, 外语人才容易找到工作, 而旅游作为新兴产业, 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从业队伍良莠不齐, 且导游工作经常外出, 又要耗费较大的体力, 导致有些涉外导游不能持之以恒, 最终选择放弃导游行业。

4. 旅游主管部门在选拔和培养涉外导游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够。

目前, 山西涉外导游的培养主体主要是高等院校, 高校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培养工作, 这种单一的主体培养模式最显著的缺点就是与行业联系紧密程度不高, 难免会形成“学不能致用”的尴尬局面。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培养涉外导游的另一主要主体, 其作用却仅限于对导游进行相关的考试考核和办理相关证书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山西省旅游局组织的统一选拔导游人才的考试, 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考核的方式和内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 忽视能力素养的养成。考试要求与就业高标准形成强烈反差, 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 而对于导游来讲,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修养及由心理素质、亲和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审美能力、带团技能、应变技巧等构成的综合能力素养, 这方面至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考核和评判指标。等到新导游带团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 旅游企业不得不安排导游培训和考核, 这就增加了导游和企业的负担。其二, 面试受人为因素影响, 社会公信度有限。口试采用考试模拟讲解方式举行。模拟考试缺少现场感, 考生死记硬背导游词现象普遍, 背得熟练就通过, 结结巴巴则淘汰。面试虽然有统一的评分标准, 但主观性太强, 不同评委不同考室掌握尺度有出入, 有的评委喜欢问一些刁钻古怪问题为难考生, 面试中打招呼、递条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导游资格考试的社会信誉。

三、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1. 改革当前高校培养模式。

其一, 壮大“双语”师资力量。“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既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熟练运用通俗易懂的专业外语进行授课, 同时还必须兼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山西高等院校“双语”师资力量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培训。对高校现有师资进行整合和挖潜, 加强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在职的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教学等方式, 对具有良好外语语言基础的旅游专业教师和一定专业基础的外语语言教师进行系统的“双语”教学培养, 使之成为“双语”教师。 (2) 聘请。加强与国内外教育和培训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以兼职或专职的方式, 积极引进旅游专业外籍教师, 还可以聘请旅游业内具有较好外语技能和专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任教或讲学, 扩大“双语”师资队伍。 (3) 激励。“双语”教学相对于母语教学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和努力,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 实行“双语”教师准入制度, 即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 通过考核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另外, 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 可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同时, 在评定职称时, 相同条件下, 应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晋升。其二,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 缺少实践性教学。而涉外导游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涉外导游的培养方向, 所以高校应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根据涉外导游实践性强的特点, 其课程体系应包括四个模块:外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做到把外语能力与导游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课程的考核上, 也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可以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完善旅游企业管理制度。

其一, 专兼职涉外导游相互补充。游客出游的季节性导致了旅行社用人需求的变化。旅游旺季, 一些旅行社因出现导游短缺情况而招聘临时导游, 这些导游由于缺乏相应工作经验, 会导致导游服务质量的下降, 无法有效满足游客需求, 甚至破坏旅行社形象。旅游淡季, 旅行社又不愿负担额外的导游人员而将其裁减, 从而影响了导游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这样既影响导游服务质量也影响旅行社形象。对此旅行社之间可通过依据相关法律、合同等手段建立导游互聘制度, 允许导游的合理流动, 让需要导游的旅行社能够及时获得高素质的导游, 有多余导游的旅行社减轻财务负担, 同时也让导游有团可导, 增强其对旅行社的忠诚度。为此, 旅行社可积极建立导游管理档案, 将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相互补充。推行导游管理网络化, 并力争实现导游人员管理系统的联网。其二, 推行激励机制。化解旅行社企业人才危机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与激励文化, 尤其是正面激励要多做, 如为了鼓励和吸引优秀涉外导游人员, 旅游企业可以以奖励的形式对那些在带团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导游进行再培训, 让其担任初级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导游人员的积极性, 又能够实现旅行社、导游人员及游客利益的共赢。其三, 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旅行社付给每个导游的报酬是完全相同的, 未能将不同学历、不同级别的导游员的报酬区分开来, 仅制定一个基本工资和出团补助, 这样容易使高学历、优秀的导游产生不公平感。所以旅行社应向核心员工倾斜, 可以根据员工的学历、级别、语种、工作表现以及职务级别等方面给予不同的薪酬, 对于业绩好的员工实行物质奖励或职位提升, 让优秀员工特别是品牌导游或导游明星的价值得到体现。

3. 涉外导游自身要端正态度,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作为导游, 特别是涉外导游, 服务对象是国外旅游者, 更加应该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真诚热情地为旅游者服务, 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旅游团的接待工作中;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 出色地完成旅游接待任务。同时, 涉外导游还应积极上进, 持续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

4. 旅游主管部门加强对涉外导游的考核和培训。

其一, 建立人才档案。建立优秀外语导游人才的详细档案, 特别是小语种的人才档案。在旅游旺季的时候, 旅游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些外语导游的信息, 避免有旅游团却没有导游能带团的尴尬情况。其二, 提高导游资格考试学历要求。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连续扩招, 大学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鉴于这一客观事实, 可将山西省导游资格考试最低学历要求从高中、中专调整为大专层次。由于涉外导游服务的群体不同, 对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及语言能力, 所以涉外导游的素质要求相对中文导游更高, 涉外导游更应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其目的是以提高导游人员准入门槛为契机, 提高导游人员文化素养。其三, 重视培训工作。政府应规范涉外导游人才教育培训机构, 完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山西导游资格考试信息网.http://www.

[51]test.net/daoyou/shanxi/xinwen/.

[2].卫青, 王慧, 于娜.广西涉外导游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 (1)

篇4: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2016年—2017年)

为全面加强灵空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创建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根据《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评选和管理办法》、《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标准》,结合景区发展的实际,制定创建活动规划。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创建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全会精神和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意识,促进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景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基本要求

创建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标准高、牵涉面广。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齐抓共管,使各项工作都有新的突破。要立足景区实际,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整体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生态灵空山、文化灵空山、文明灵空山”建设,树立景区良好的对外形象。要努力做到“三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规范、热情满意的服务,实现“零”投诉;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游客营造一个舒适的游览环境,自觉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的满意度、信任度和美誉度达到百分之百;努力提高安全意识,保证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无安全责任事故和治安案件发生;以“四个一流”,即“一流环境、一流秩序、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目标,争创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二、创建工作的重点目标

按照《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要点,结合景区发展的实际,要紧紧围绕以下重点目标,开展创建活动。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景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一要制定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计划,进一步健全理论学习保障制度,完善考核措施;二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工作及各项监督制度;三要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机制,加强团结协作,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

2、职工道德教育常抓不懈。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的学习和宣传,达到人人知晓;三要制定 职工文明守则等行为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四要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科技等知识,制定并落实“冬训”计划和措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3、积极开展宣传实践活动。一要利用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组织职工开展集中性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二要针对游客不同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及自然与社会科学教育;三要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班组、青年文明号等文明创建活动,主动与驻地单位和周边村镇等单位开展各类文明共建活动。

4、大力倡导文明风尚。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优惠票或免票;二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景区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优势,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管理机制

5、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健全的管理机构,依法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并对辖区实行有效的管理;景区内所有单位,均服从管理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6、认真执行政策法规。一要严格遵守国家城市规划、环保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城市绿化、旅游、文物等法律法规;二要严格遵守地方性法规;三要认真完成修编整体规划和详细控制规划。

7、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景区行政执法、执法 监督、廉政制度、监察管理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制定景区办公管理、档案资料、财务管理、建设项目审批、教育培训、环境卫生、文物管理、宗教活动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景区旅游市场管理、交通运输、旅游经营服务、特许经营、游客须知、宣传广告、游客投诉处理等规章制度。

8、抓好数字景区建设。结合景区实际,逐步建立起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安全保障、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四个方面,包括旅游电子商务、电子门禁系统、区内交通管理等);要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景区资源进行监督、保护和管理,建立遥感监测系统;要加强景区网站运营(包括综合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的管理。

9、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管理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及职工的业务学习、培训、考核等机制,健全记录档案;使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上岗培训合格率达90%。

(三)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0、进一步抓好优质服务规范。制定符合实际、有特色的服务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执行;着装规范、整洁,仪表端庄;服务热情、周到、得体;进一步规范景区导游讲解词,力求科学准确、丰富生动,有文化内涵,宣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无封建迷信、格调低下、庸俗有害的内容;要抓好讲解员(导游员)队伍的管理,人数及语种能基本满足游客 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

11、逐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要根据景区发展的要求,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集中展示景区的人文历史、动植物资源、传统民俗、宗教文化、历史风貌建筑、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触摸屏、大屏幕图像演示、实物或模型等方式展示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参观旅游的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等旅游服务项目;游览宣传和教育材料,如导游图、普及读物、综合画册、研究论著、音像制品等,要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准确,制作精美。

12、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旅游管理,使服务部门、通讯设施及商业摊点布局合理、设置规范、挂证经营;开展诚信服务宣传教育,旅游商品销售明码标价;无强买强卖、尾随兜售、拉客宰客和欺诈行骗行为,无假冒伪劣商品出售;要定期进行游客满意度调查,认真解答游客的提问,实现零投诉;要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对游客的各种投诉,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建立完整的记录档案。

(四)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

13、保持良好的景容景貌。要保护好各类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无破败荒芜现象,无损伤景物、污染环境和影响观瞻现象;要合理布局景区内建筑,使其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进一步规范景区内的各类说明和标牌、标志、标识设置,使其图文清晰,清洁美观,保持完好;标 牌、标识必须标有中、英文等两种以上文字;要加强规划管理,景区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挂现象;道路完好;无违规修建寺庙和封建设施、场所;按规划建设的停车场,要布局合理、场地平整、交通畅通、车辆摆放有序,与景观相协调;按规范绿化、美化办公环境。

1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要健全环境保洁责任制,抓好保洁人员的管理;根据实际设置垃圾箱、果皮箱,附有规范标志;要加强景区内公厕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完好率达100%;加强对景区内经营场所、服务设施、休憩设施及其范围环境、道路以及交通工具卫生的管理,保持清洁;在景区内居民开展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不乱丢污物、不乱倒垃圾、不乱泼污水、不随地大小便;消灭卫生无死角,清除影响景观的悬挂物或有碍观瞻的废弃物。

(五)严格落实资源保护规划和措施

15、认真制定景区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和措施。要制定专项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和行动计划,并明确化定核心保护区,加强“生态灵空山”建设,发挥生态效益;要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努力提高文化资源展示的品位,努力建设“文化灵空山”;要建立详实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档案;采取有效措施,对文物、古树名木、地质标本进行科学、妥善的保存,并建立保护记录和档案;要制定并落实古建筑、古数名木、森林植被、可绿化率、珍稀动物、濒危动物等保 护措施。

16、认真做好环境资源监测评估。要落实人员、设备,对景区内生物资源与环境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科学评估;要建立景区内重要环境因素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程序及其措施,对景区潜在重要环境因素、事故或紧急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并形成制度。

17、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景区环境进行控制保护。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总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总体规划中的游客容量标准、生态分区保护原则的规定;要建立景区内环境资源保护和监测设施和配套设备;要加强景区内生活垃圾的管理,填埋、焚烧、制造沼气或堆肥要求分别符合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废日光灯管、废电池、废机油、废油漆等危险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要严格控制景区内废气排放,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逐步改善景区内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控制景区内噪声排放,噪声排放达到 GB3096—1993中规定的零类标准;控制景区内排放的生活污水,旅游服务设施、餐饮业、宾馆等排放的生活污水排放合格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 GB3838的规定;按规划设置公共厕所,厕具要采用环保、节能、节水型设备,并做到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18、加强保护环境资源的宣传,增强环保资源保护意识。要对驻区人员和单位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激励政策,施加影响,共同保护风景旅游资源;在景区内显要位置有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标牌;积极倡导并组织开展有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旅游。

(六)建立健全安全防范责任制

19、认真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游览设施、建筑设施、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等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各类重大或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记录和检修记录;制定景区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文物和历史建筑抢救维护、古树名木养护、动植物检疫、电力和配电运行、有关设备安全操作等技术操作规范;制定保护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制度和措施,建立紧急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体系,设立医务救助站,配备常用药品;能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人身伤害事故,记录档案准确、齐全;要加强对交通工具及悬崖、峭壁等危险地段的安全管理,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及防护栏;要健全景区范围内森林、古建筑、游览设施、宾馆饭店等防火措施,各类火灾事故为零。

20、落实食品卫生法规,保证健康安全。要加强对景区内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及地 方政府有关卫生管理条例,卫生合格率达90%以上,餐具、茶具消毒合格率100%;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景区内饮用水必须经消毒、净化,并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游客在景区内就餐、饮水造成食物中毒事件为零。

21、加强景区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的旅游秩序。要进一步健全景区内治安保卫制度、措施,无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无聚众斗殴、抢夺财物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景区内没有封建迷信以及“黄、赌、毒”等违法活动。

(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2、旅游经济不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促销的力度,游客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要依法纳税。

23、社会效益成效显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参与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自觉维护社会文明环境,并保持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倡导和组织公众广泛参与风景旅游资源的规范化管理、规划建设和生态保护;发展爱国主义和科学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的作用。

三、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24、为加强对景区创建全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的组织领导,景区设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5、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责 是:负责组织领导景区的创建工作,研究制定创建活动的长期规划和度计划;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协调、请示汇报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动员创建工作;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创建工作计划,检查重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制定次的创建活动计划。

上一篇:圣诞节贺卡手工制作下一篇:宾馆治安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