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2024-05-13

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精选8篇)

篇1: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2014年4月我入职默霖,转眼间已经8个月了,工作方面也由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到熟悉,现将2014年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人力资源部分

1.加强员工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规范了员工入职手续,完善人员信息,并对各种相关求职简历进行整理收藏并保存。

2.根据生产状况,及时招聘生产人员,保证生产需求。

3.根据工作需要和员工岗位匹配,招聘后勤人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4.积极开展员工离职面谈,对离职员工,进行认真的离职面谈,认真听取离职原因,在多角度收集信息。

二、行政部分

1.根据公司当前情况,完善招聘制度,门禁制度,考勤制度等。

2.协同生产部,质量部组织《质量月》活动,并圆满完成。

3.完善《积分制考核》标准,对生产人员和后勤人员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

4.根据个人具体工作,完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

5.来访人员的接待安排,目前实行轮流打扫接待室的政策,保证接待室干净卫生,有重要人员来访时会安排接待人员。

6.员工关怀:每月提供生日名单给出纳,为当月过生日人员定做生日蛋糕。重要节日福利发放等。

7.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板报,点名时间带员工学习等方式推行企业文化。

2015行政人事部工作计划

1、招聘与筛选工作:拓宽招聘渠道,广开思路,配合公司发展,完成招聘任务。

2、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控制和降低人员离职率,对离职员工进行面谈,及时深入地了解其离职原因并进行分析。

3、作好绩效考核各项工作。重点关注物流,内勤,财务,仓库的日常工作。

4、重新完善各项管理规定。根据公司业务的调整进行岗位职责的更新。

5、了解人员动态,关注在职人员的工作状态。

6、加强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协调组织各项活动,重要节日福利发放,年会的策划与组织。

7、加强生产区域及仓库环境工作的管理,进行卫生检查,保障员工有一个清洁干净的工作环境,实行责任制、日检制,及时督促整改,保证环境整洁。

8、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期对员工交通、安全用电、工作过程等进行安全意识提醒,防患于未然。

9、办公用品,消耗品的发放:对于日常办公用品实行以旧换新的原则领用,对于手套口罩等大量使用的消耗品,采取在网上购买的方式节省开支。

行政人事工作是一个繁杂的工作体系,2015年,我必须加强行政人事工作的执行力度,做到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奖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增强自身修养,加强公司业务知识的学习,圆满完成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任务及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事务。

篇2: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行政人事部充分发挥了本部门的职能作用,起到了员工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人事部在总结2014年工作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在此列出2015部门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日常的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行政工作整体上比较繁杂琐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工作,2015年更加要求行政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养成很好的资料整理归档习惯及具体事件的工作流程,这样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最终才能够挤岀更多的时间进行其它工作。行政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1、考勤管理

考勤工作是很细致的工作,行政人事部严格执行公司考勤制度,敢于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以身作则,严格考勤,督促员工上下班时间按时打卡,每月做好员工考勤统计工作,核对员工打卡指纹,加班申请,请假时间等,最终将准确的考勤时间与员工核对无误签字确认再提交领导审批后作为核算工资的依据。

2、员工入、离职手续办理,员工转正、晋升及续聘、员工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 一如既往地贯彻国家法律及政策,及时办理入职、离职手续,参与各部门员工转正、晋升及续聘考评会,形成书面文字,呈报领导审批,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做好员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齐全性、保密性。

3、社会保险、公积金、居住证办理和就业登记管理

及时办理社会保险事宜,跟进社保办理及制卡的进度,准确的提供社会保险缴纳数

据,按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缴费基数和比例,办理员工公积金和就业登记,员工居住证办理,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4、员工宿舍管理

继续推行员工宿舍检查制度,严抓员工宿舍卫生及纪律,对执行卫生纪律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表扬,对执行卫生纪律表现差的员工进行口头批评并责成整改。通过奖罚及日常督促使员工宿舍营建成一个“干净”、“舒适”、“和谐”、“安全”的员工之家。

5、每月仓库盘存工作

每月初行政部都对行政办公仓库,安全仓库和工程仓库进行盘存,根据极致软件里的即时库存与帐面库存,对各仓库里的部分物品进行抽查盘点,实物和库存数据核对正确,并监督各仓库整齐整洁,物品按类别存放。

6、物品采购工作

行政部对各部门办公物品需求、工作服装和工程部物料进行采购,在采购前、采购中、采购后的各个环节中都主动接受其他部门监督,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上级领导,围绕控制成本、采购性价比最优的产品等方面开展工作。

7、每月明星员工评选

行政部每月初集中收集每月部门评选出的明星员工,被选出人员需要公示在公司工作群接受全体人员监督,公示结束后行政部呈报领导签字,被选出人员张榜公布,通过每月明星员工评选更加激励了大家积极进步,全司上下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8、公司文化墙宣传工作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管理,公司文化墙起到企业文化宣传作用,更能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行政部定期对公司文化墙进行版面和内容更新,2014年五一节和年底紫光读书月活动向全体员工征文,通过简单明了的图文结合形式传递企业文化。

9、各部门考评介入工作

从2014年6月起,公司加强新入职员工《员工手册》培训、行政人事部积极配合所在部门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让新员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升综合素质,员工试用期满转正考评介入、老员工劳动合同续签考评。行政人事部积极配合各部门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引导和《员工手册》培训:包括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培训,企业文化介绍,应知应会讲解,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引导,工作流程和规定讲解,所在部门工作职能、人员情况,员工本职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培训。行政人事部介入试用期满员工转正的考评工作:用人部门按《岗位目标考核书》及公司相关规定对员工试用期间表现进行考评座谈,作为其转正的考评依据,并形成文字性的考评结果,行政部介入老员工合同续签的考评座谈,并形成文字性的考评结果作为员工合同续签考评依据。

10、办公环境管理

为了使办公环境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真正体现公司形象,行政部不定期监督检查各部门办公桌面保持清洁、整洁,椅子摆放整齐,文件是否摆放有序,员工着装是否符合要求,上班时间需着工服,不得穿过于随便、休闲的服装。各类办公设施设备维护和保养,比如复印机的维修和保养,同时协助其他同事正确使用办公设施设备。

行政部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里外的沟通和协调。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2015年行政全体将继续做好做实服务工作。

二、努力完成招聘和人才选聘工作

2014年行政部按各部门岗位需求对外选拔招聘人才,尽力为公司节约招聘成本,并积极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对公司内部的岗位进行轮岗制度、跨部门选拔人才,对工作表现突出,有较强工作责任心的员工选拔培训,为公司人才储备、人尽其才,做好职能工作,确保证公司用人需求。

2015年招聘工作基本方案:继续和58同城、赶集网、前程无忧招聘网站合作,同时采用外发周边信息部、岗亭张贴招聘信息、员工推荐等多种招聘方式进行多渠道地获取物业管理人才信息,公司内部继续关注各岗位表现优秀员工,为员工进步搭建平台,引导优秀员工职业规划良性发展。

三、做好员工福利工作,激励员工积极性。

2014年公司领导为全面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努力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让每位员工都感觉到在紫光公司工作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累了有人问,病了有人管,然而行政人事部就是公司领导给员工送温暖任务的执行者。新春佳节组织迎新春年会,全体员工聚餐、做游戏、唱歌、跳舞、各种娱乐活动,其乐融融,新老员工欢聚一堂,展现了紫光企业的魅力;2014年一月起公司给每位员工提高餐费补贴,个别岗位增加应急补贴;“三八”妇女节女员工放假半天,组织全体女员工聚餐看电影搞活动,增添了女员工我是紫光人的自豪感;“五一”节为全体员工发放劳保用品并由安全部迁头组织员工外出踏青,振奋精神,增强体质登大南山的活动;炎热夏季为一线员工发放降温津贴、降温冲剂,确保一线员工高温季节的身体健康;对员工长年饮用水择优级采购,从细微处为员工身体健康着想;中秋节公司为员工发放节日慰问金、水果慰问品,员工生日公司送上祝福的庆生蛋糕;流感季节为一线员工购置预防中药,通过行政人事部把公司领导对员工的爱护传送到每位一线员工的心里;公司为激发员工读书兴趣,让每一位员工

都喜爱读书,为精神打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公司安排在2014年12月开展了“紫光读书月”活动,行政人事部接受任务后,迅速从查询、订书到分发到各部门为活动推进当好后勤,身体力行掀起公司上下“爱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的企业文化氛围。2015年行政人事部在公司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发扬部门工作作风,努力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做好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向心力、凝聚力、对企业的忠诚度、荣誊感,确保公司上下士气高昂,团队无限活力,良好工作氛围。

四、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完善绩效考评办法。

2014年绩效考核工作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改进中,从考核指标的选择和分值的调整都有相应的调整,针对每月考核成绩较差的人员也有沟通,帮助其改进,每月绩效考核成绩好的员工可以评选为名星员工上榜,这样有效地激励了员工不断进步,不断努力。

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工作指标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2015年绩效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1、绩效考核工作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岀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行政人事部在操作过程中将注重听取各方面各层次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

2、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个沟通的工作,也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行政人事部在综合评审过程中,应及时查询异常分值员工情况,注意纵向与横向的沟通,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是她的内在力量,公司的企业文化直接体现了公司的工作理念与管理模式,在企业中,仅仅用薪金留人是不够的,还要用企业文化去吸引人、去感化人。2015年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注重企业形象建设,包括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物质形象包括司容、司貌、公司设施等,精神形象包括员工精神面貌、员工服务礼仪、员工工服穿戴整齐、人文环境等。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随着公司建设安全文明小区的达标,各项工作稳步开展,逐步建立起体现岀公司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真正的使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个角落、深入到人心。

六、做好培训工作

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 +工作”的结合,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改变工作态度,改善工作绩效,把员工培养成“企业人”,因此培训主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培训讲求实效:培训的课程选择是根据各部门及各岗位实际需求及岗位特点而设定的,它必须紧密联系培训对象的本职工作,并且结合实际的开展培训工作。塑造公司的“学习文化”。形成一种公司学习的氛围,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与市场竞争力。

七、物品采购、领用及仓库管理

物品采购、领用、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保证物品使用合理、高效,节约,严禁铺张浪费。采购工作必须遵循“货比三家、择优购置”的原则。采购入库物品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监督核对、验收合格的物品才能办理付款手续。验收不合格的所有物品,采购人员必须办理退换、索赔、拒付等事宜。物品的质量作到严格把关和检查,遇到有质量问题须作及时处理,确保优质物品入库。公司所属仓库除部门有专人负责外,行政人

事部必须对其入库、领用、结存定期盘存检查,确保各部门仓库管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明确责任,短库赔偿的原则进行管理,库房物品标签清晰,摆放整齐,借入、借出、以及部份需专人保管的物品均有登记,做到以公司利益为重,爱护公司财产。行政人事部一如既往的配合财务部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使用人及存放地址,做好固定资产台账管理工作。

综合上述,行政人事部工作在新年伊始之际,只有科学的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合理的规划2015年部门工作,不断的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不断的加强自身素养,紧密结合部门职能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升。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行政人事部全体人员决心再接再厉使工作上一层楼。

行政人事部

篇3: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我代表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做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报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领导下, 在全体委员、各学术 (专业) 委员会委员、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省市区和地方设备维修学会的有力支持下, 学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比较好的完成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在2013年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优秀分会, 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评为机械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先进单位等。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 开展学术活动,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会员之间、科技工作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知识传播、信息沟通的平台。

2013年12月和2014年5月,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工程委员会两次联合发文征集论文, 这次论文集分别由秘书处、《设备管理与维修》、《振动与冲击》负责联合征集、编辑审核、出版等工作, 在2014年7月出版, 《设备管理与维修》增刊共有72篇 (连同其他论文计111篇) , 《振动与冲击》增刊共有164篇, 合计共有236篇。

在8月19日-22日召开的2014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上, 共有86篇论文进行宣读;9个专题报告;6个设备新技术应用交流报告。

在这次会议上, 由我国设备工程领域学科带头人高金吉院士作《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过程机械监测诊断与智能维护》专题报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徐小力教授作《设备服役监测预警及预知维修的若干信息化技术》专题报告, 同时还有三一集团周翔高级副总经理, 研究员级高工作《三一工程机械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发展创新》专题报告等。在分会场, 有长期负责大型石化企业设备部门工作的北京燕山石化叶晓明研究员高工作《北京燕山石化设备管理信息化应用实践》报告;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林京教授作《机械非平稳动态信号的信息理解方法研究》报告;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委员上海宝钢罗立凤教授级高工作《数控机床状态诊断新技术》报告;西安交通大学陈雪峰教授作《机械装备运行安全保障与寿命预测的挑战与进展》;重庆大学邵毅敏教授作《齿轮轴承缺陷的非线性激励机理与振动特征》;上海交通大学彭志科教授作《参数化时频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等。

为发挥产学研优势,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会议专门组织两场设备新技术创新应用实践交流论坛, 邀请资深专家作专题发言, 效果十分显著。分别由北京西马力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马汉元总经理作《设备检测诊断新技术应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京航公司乔文生总经理作《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应用实践》;上海宝欧工业自动化公司范靖总经理作《设备委外维护维修》;上海海申石油化工公司黄克俭总经理作《设备及制造润滑新技术应用》;重庆太鲁科技发展公司吉维群总经理作《推进亚微米铜基润滑油应用》;安徽容知日新信息公司市场部王之剑经理作《设备智能化应用新技术》等。这些报告贴近企业、贴近实践, 通过开展论文交流, 对设备管理及维修工作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已得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矿企业的欢迎和高度关注。

(二) 植根企业、服务企业、引领企业设备管理维修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退休自然减员以及这些年的企业改革改组, 很多具有丰富经验的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提前退休和离岗, 使得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与维修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这一情况, 分会和各地设备维修学会加大了技术培训的力度, 收到很好的效果。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设备工程研修中心2014年已举办多期培训班, 主要有“现场实用润滑技术普及”“设备点检管理与技能”、“PLC自动化及变频调速应用技术”、“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实用技术”、“特种设备管理与事故应急预案”等。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设备故障诊断中心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工业设备诊断技术的推广、服务和培训。为企业提供最优技术方案, 培训了一批中高级技术人员, 在行业中享有很高声誉。

3. 各地设备维修学会举办各种研讨会、培训班和论坛, 均取得很好效果。

4. 经中国科协委托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 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河北省机械行业协会承办的“节能减排与企业能源管理”高级研修班于2014年6月24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此次参加研修班的学员主要来自于京津冀的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 共计51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本次研修班共聘请了4名专家授课,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处罗平处长主持开班式, 并分析了节能减排对于京津冀发展的重大影响, 希望学员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 并能够有所收获。这次高级研修班得到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大力协助。

(三) 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 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有力保证

1. 坚持民主办会。

自2012年12月换届、成立第八届委员会以来, 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 总结分会一年来的工作, 研究布置下一年度的工作。

2.

第八届设备管理学术委员会、监测与诊断学术委员会、设备维修与改造学术委员会、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委员会、《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编委会、科普与培训委员会, 都已正常开展工作。

3. 强化省市区和地方学会的联系及沟通

省市区和地方设备维修学会是学会工作的主力军和同盟军, 通过加强联系使学会工作更有生命力。目前省市区和地方学会与分会联系比较密切, 主要通过刊物、信函、电话、电子邮件、分会网站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1) 上海市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定期 (每季一次) 召开秘书长会议, 使学会工作有计划、有方向、有主题。专业委员会下属润滑技术研究组多年来坚持每季度定期召开润滑学术研究会议, 并及时作会议报道, 印发会议纪要。

(2) 天津市设备维修学会、湖北省设备与维修工程专业委员会、洛阳市设备维修学会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受到会员单位的欢迎。近年来, 学会重点开展了设备维修和更新改造等各种活动。

(3) 陕西省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每年召开一次年度全体理事大会, 举办各种设备维修应用交流会、设备管理讲座以及论文征集活动。

(四) 编制“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分技术领域技术路线图研究背景及行动计划”的行动方案安排, 依托专业分会、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并编制“分技术领域路线图系列丛书”。

2014年1月3日由分会在北京召开《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项目编制方案会议, 根据会议精神, 秘书处积极筹备编写工作, 到2014年7月已完成《设备工程技术路线图》初稿, 目前已将电子版稿子发放到8位专家, 由8位专家进行审核、补充修改, 力争9月份定稿上交出版社。

(五) 借用展览会平台, 使分会更好地为行业服务

1.2014上海国际风电运营维护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根据2013年工作安排, 定于2014年7月2日~4日在上海世贸商城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产业工作委员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商会、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等联合举办的“2014上海国际风电运营维护大会暨展览会”隆重召开。

2014年7月3日下午在上海世贸商城一楼贵宾室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主办专题报告会———风电设备运行维护高端论坛。会议由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刘林祥会长主持, 大会首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杨申仲总干事作“我国节能减排发展趋势———加快发展风电绿色产业”专题报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谷玉海副研究员作“风电行业设备检测技术应用”;北京西马力检测仪器有限公司马汉元总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商端检测仪器仪表应用”报告;安徽容知日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王志剑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智能化管理”报告;上海宝欧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范靖总经理作“风电行业设备委外维护维修”报告;上海海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黄克俭总经理作“风电设备及制造润滑新技术应用”报告等。

2. 继续做好在2014年11月20~22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 由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将在展览会期间举办“现代设备润滑新技术高端论坛”, 欢迎各位代表光临。

(六) 编辑出版工作

1. 办好《设备管理与维修》和《设备维修动态》两份会刊。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 (月刊) 是我会会刊, 自1980年创刊以来, 从内容到外观质量都不断提高, 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广告用户, 口碑较好, 发行量在同类期刊中居上, 今年以来杂志社在倾听广大读者意见, 研究如何提高办刊质量, 如何扩大信息量, 进一步满足设备管理与维修行业广大读者的需求做了大量工作。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社在2014年4月8~11日在南昌市举办2014工业服务与维护维修论坛暨设备管理创新“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 会议邀请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家、科技社团人员、企业高级经理和技术人员与到会代表交流互动, 答疑解惑, 取得很好效果。

2.

《设备维修动态》 (月刊) 是我分会内部刊物, 至2014年7月已出版389期, 《设备维修动态》以报道学会活动、省市和地方学会动态为主, 同时报道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和重要经济信息, 开展经验交流, 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有关信息, 是贯彻执行中国科协、学会工作总部对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工作安排、联系分会委员、各学术委员会委员、省市和地方学会以及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各省、市、区设备与维修分会及时提供活动信息, 特别分会团体会员单位等要积极提供信息, 以便进行更好的交流, 优势互补。

(七) 积极开展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2014年7月8~10日在上海市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精心组织下, 由分会秘书处配合, 共同举办2014年度设备工程师培训、考试学习班, 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准备向总会申报五十名设备工程师及见习设备工程师, 在整个活动期间得到上海刘林祥会长支持帮助,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5年分会工作计划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已成立两年,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事业发展规划要点 (2012-2017) 》, 结合我分会的工作重点, 制定2015年度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工作计划。

(一) 分会第八届委员会2015年工作主要目标

1. 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

学术会议与期刊质量明显提高;学术交流与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得更加紧密;学术交流形式和机制不断创新。

2. 为设备管理与维修工程学科发展做出新贡献。

对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学会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的效果更加明显;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和政府转移职能取得新进展;科普工作实现新突破。

3. 对设备工程人才成长做出新成绩。

“以人为本”、“会员之家”、“设备工程师之家”的理念和服务会员的自觉性更加牢固;与会员联系更加紧密;服务会员方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学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会员和广大设备科技工作者对分会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 学会自身能力切实增强。

分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分会建设不断优化和加强;办事机构秘书处队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 2015年分会工作计划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设一个充满激情、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学会。要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和谐发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1. 学会工作要“贴近企业、服务行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领导多次强调, 学会工作要“贴近企业、服务行业”, 要求学会工作的重点要进行调整, 要面向企业, 面向科技前沿, 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这是学会的方向问题, 一定要把握好。同时积极拓展和延伸学术活动成果, 不断提高学术活动水平。

(1) 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与促进人才成长的手段, 是学会凝集科技工作者的基础。要把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作为主要任务, 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 促进学科群建设, 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学会学术影响力, 提高社会公信力。

(2) 学术活动选题既要关注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 也要关注关键性、紧迫性的技术瓶颈问题;既要关注学科领域内的前沿课题, 也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课题。

(3) 提升学术活动效果。加强对学术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发挥学科引导作用, 服务科技创新,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凝练、共享、转化和推广。

(4) 积极做好2015年设备学术年会筹备工作。

2. 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意见》,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重大决策。中央的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出台为科技社团与社会管理创新,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抓住设备管理体系创新改革的机遇, 发挥分会综合优势, 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有新的精神分会秘书处及时向各位传达。

3. 继续做好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及国际互认工作

(1) 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 扩大各行业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

(2) 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使资格认证工作健康发展。

(3) 与高校加强联系, 做好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4) 通过试行阶段探索出一套工作方法, 规范操作规程, 我们与总会进一步沟通争取在收费上采取更优惠的措施, 使资格认证更好地开展起来。

总之, 开展设备工程师、见习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是国家为培养和造就设备工程领域大批优秀实用人才的重大举措, 对提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非常重要, 同时根据上级要求, 2014年创造条件积极准备开展高级设备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

4. 根据需求组织技术培训

重视继续教育, 举办技术培训, 提高从事设备与维修工程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学会的一项长期任务。几年来, 学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 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5. 加强与省市区和地方学会的联系

(1) 目前有些省市区和地方学会与我们联系比较密切, 今后要不断扩大, 有条件省市区赶紧成立设备维修组织, 同时通过刊物、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和交流。

(2) 办好“走进地方”、“走进车间”活动。进一步完善“走进地方”等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系列活动, 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果。打造分会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新平台。

(3) 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管理与信息咨询。发挥省区市学会和分会学术委员会的各自优势, 组织专家为企业解决市场分析、技改、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 努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6. 充分发挥学术 (专业) 委员会和团体会员的作用

(1) 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学术委员会是学会开展活动的骨干力量, 是主力军。希望各学术 (专业) 委员会要制定近期学术活动计划和建议。

(2) 团体会员是学会活动的中坚力量, 如何发挥团体会员的作用, 同时还要不断发展团体会员, 目前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已有12个团体会员单位, 希望团体会员单位有什么需求, 随时与分会秘书处联系, 分会今后努力做好扎扎实实的服务工作。

7. 积极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能

(1) 主动承接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设备咨询项目和课题研究, 发挥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综合优势, 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2) 2015年与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继续联合在2015年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润滑油品及应用技术展览会和2015年国际风电展览会。

(3)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组织开展企业发展规划论证、设备科技成果评定、项目评估、设备及技术鉴定等科技评价活动以及科普活动。

8. 提高自身能力, 巩固发展基础, 更好地为会员服务

(1) 积极宣传先进会员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表彰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宣传设备管理先进事迹。积极征集会员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积极为学会做贡献的模范事迹, 在分会动态上开辟专栏并推荐给相关媒体进行大力宣传。

(2) 表彰优秀科技人才。做好“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评选及获奖人员的宣传工作。鼓励分会各级组织开展科技人才奖励活动, 打造针对性强、成效显著、影响力大的设备管理品牌奖励活动。进一步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表彰与宣传力度。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本次会议得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单位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真挚感谢!让我们共同预祝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作总部的领导下, 学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4: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关键词:澳门;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青年事务

一、高等教育

特区政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制度》的修订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并启动制订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工作。跟进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制度、制订相关的评鉴工作指引,以及拟制评估大专毕业生能力的“资历能力指标”。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为特区政府制订政策、院校办学及学生升学提供参考。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投入资源,协助院校完善教学设施,并支持教职人员的持续发展。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减轻学生就学负担。设立“澳门大专学生部落”和“大学生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类资讯和服务。持续举办多元化校际活动、组织往外地的学习交流,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院校持续提升教学素质,办学水平获得国际专业机构和组织的认可。各院校根据各自的定位和优势,从多方面开展全人教育的工作。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的全面运作,标志本澳高等教育开启了新的一页。

(一)有序推动法规建设,规划高教发展蓝图

为促进本澳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已着手系统地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修订《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经过多部门的反覆磋商,法案条文已基本确定,争取尽快进入下一阶段的立法进程。同时,开展包括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职及运作、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高等教育规章、高等教育评鉴制度、高等教育学分制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的草拟工作。

制订了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蓝图内容框架,以完善法规和制度、保障资源投入、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的基本学力要求、持续提升高等教育素质、构建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以及加强关顾大专学生等。委托专业学术机构完成高等教育经费政府拨款机制及学历认可制度需求的研究,作为特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外,亦完成了订定高等教育各级程度基本学力要求的“通用能力指标”,为评估毕业生能力及素质提供科学基准。

(二)促进高教迈向国际,筹设素质保障机制

对教育素质的严格要求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部分,评鉴是提升高等教育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特区政府计划推出高等教育素质评鉴制度,并有序开展了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加入了INQAAHE(最大的国际性素质保证组织)、APQN(亚太区域的素质保证组织)及IMHE(世界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属下的国际高等教育管理机构)。APQN 将于2015 年1 月在本澳举行会员大会,并与特区政府合办主题为“跨境高等教育的素质保证”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 年,特区政府举办了“高等教育素质保证研讨会”,共有来自两岸四地及葡萄牙的80 多位院校领导、知名学者和高教评鉴机构的专家来澳参与,共同分享和探讨高教评鉴的经验及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特区政府还多次组织本澳高等院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往外地高等院校和专业评鉴机构访问考察,以加强对不同地区评鉴制度的了解,并汲取经验。

经参考邻近地区及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以及考虑到本澳高等教育的规模及特殊性,特区政府于2013 年构建了以“成效为本”作为评鉴方向的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框架,并于2014 年委托国际专业评审机构完成了院校评鉴、院校素质核证、新办课程评审及外评机构评审四份指引。随后,将陆续开展先导测试研究,以检视指引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第一阶段的“新办课程评审”先导测试研究已正式启动。

(三)构建高教资讯系统,掌握人才供求数据

完整的人才资讯可作为特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本澳高等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发布工作,特区政府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了“澳门高等教育资料库”,透过专题网页发布高等教育统计资料;持续更新及优化“澳门高等教育课程资料库”,为相关部门及市民查阅获准在本澳运作的高教课程资料提供方便。经参考国际上的高等教育指标体系,并结合本澳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制定了本澳的高等教育指标,透过一系列的数据比较,对本澳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科学评估和分析。

2013 年,特区政府构建了由高等教育“人才现况”“人才供应”和“人才需求”三部分组成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已完成护理行业、中小幼教师行业、社工行业、酒店及会展行业、资讯科技行业、翻译行业、会计行业、工程行业及酒店业第二阶段的未来高教人才供求预估,为准备升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学生及其家长提供较客观的人才需求资讯,同时亦可作为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和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参考,有助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多元人才。

(四)完善院校办学条件,支持学生继续升学

特区政府投放资源,从多方面完善学生的就学条件。由2012 年开始,分别对优化院校教学设施项目、教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及社团举办的高教活动提供支持。同时,亦订定了专门的操作和审批规章,以确保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2012 年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以减轻学生购置各类学习用品的经济负担,至今有超过9 .6万人次受惠,金额接近2.6 亿澳门元。另外,调整了研究生奖学金的名额和金额,硕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2009年的35 名增加至2014 年的100 名,金额由3.6万澳门元调升至5.7万澳门元;博士学位课程的发放名额由10 名增加至20 名,金额由4.95万澳门元调升至7.9万澳门元;还新增了硕博连读的博士学位课程奖学金。2014 年,特区政府整合了由不同公共部门和实体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的讯息,开通了发放各类奖助贷学金的专题网页,为有意修读高等教育课程的居民查找资讯提供方便。

(五)加强教育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为促进本澳与内地及葡语系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域的合作,以达至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区政府与国家教育部重新签订了发放研究生奖学金的合作协议,放宽内地来澳就读研究生课程在奖学金方面的限制,从原本仅公立院校提供扩展至本澳所有高等院校均可提供;并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签订了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合作的领域涵盖学术交流、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奖学金计划及人才培训等;亦与广东省教育厅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建立两地相关行政部门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并推动两地院校加强合作交流。2011 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本澳院校与内地院校联合筹建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研究领域包括中医药及微电子,标志着本澳在该两个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协调本澳院校在内地的招生工作。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持续扩大内地招生的范围,2011 年从原有的25 个省市自治区扩展到31 个省市自治区;定期组织本澳院校前往内地有关省市举行招生讲解会,吸引大量内地学生报读本澳的高等院校,2009 年至2014 年,报读学士学位课程的人数增加近1 倍;多次组织本澳院校参与内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教育展览,推广本澳的高等教育,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生来澳升学。

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的平台,于2012 年举办了“中葡高等院校校长论坛”,约60 名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及葡萄牙高等院校的领导来澳,共同就中葡两地高等院校未来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及互补共赢。2013 年,特区政府与葡萄牙联合委员会签署了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协议书,加强高等教育机构及院校之间在教育素质、研究及学历认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14 年,特区政府组织本澳10 所高等院校领导前往巴西交流考察,促进两地高等院校开展各类合作项目。

为减轻学生应付本地不同高校入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本澳四所院校在2012 年组成了联合入学考试工作小组,该小组在广泛听取教育界意见后,制定了四校联考的入学考试方案,并已到全澳各中学举办了40多场巡回介绍会。

在特区政府的协调下,本澳高等院校于2013 年成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以“共建、共购、共享、共用”的理念,逐步实现各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目标。联盟成立至今,推出了团体借书证,联盟院校成员的教职员及学生均可持证享用属下各院校的图书馆设施及借阅书刊;建立了澳门高校图书馆联合目录及发现平台,使用者可透过平台查询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特区政府支持下,由联盟联合采购电子资料库,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成效;还组职联盟成员前往葡萄牙,吸取当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并建立了两地图书资源和资讯的互通机制。

为统一规划和执行中葡双语人才的培育工作,以配合社会急速发展对高素质双语人才的需求,2014 年,本澳高等院校成立了“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工作小组”,检视现时有关人才培养和专业师资储备情况,并制定了培养相关人才的短中期工作目标。

(六)搭建学生服务平台,关顾学生全面成长

2011 年,开设了大专学生专属网站“澳门大专学生部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收全面升学、就业及时事消息的平台,并为在不同地区高校升学的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渠道,至今有约3.7万名在世界各地就读的学生登记成为部落成员。从2012 年开始,多次邀请特区政府官员及专业人士透过学生部落平台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共同探讨不同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让学生及早规划未来。

2012 年,特区政府推出“澳门大专学生实习计划”,安排学生假期到本澳企业和机构实习,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了解行业的发展,并拓展人际网络,以协助他们毕业后回澳留澳发展。2014 年,实习地点已扩展至内地企业。特区政府为集中处理高等院校学生活动资助的申请,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对相关部门的青年社团活动资助计划作出调整,设立了“高校学生社团年度活动资助计划”,加大资源投放,鼓励学生多组织有助身心健康发展和开拓视野的活动,让他们通过组织工作,提高规划、统筹、协调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2013 年,特区政府开设了“大学生中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元化的活动空间,该中心除发布升学、就业资讯、协助大专学生社团开展会务及举办活动外,还举办了有关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3 场升学讲座和分享会。特区政府分别于2012 年和2013 年举办“澳门教育展”,共吸引了191 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单位参与。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区政府持续举办各类校际比赛及多样的国情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加强他们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培养爱国爱澳的情怀,以及服务社会的使命感。亦透过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当中包括前往欧盟地区的学习访问,到内地、葡国①、澳洲②的语言课程及文化活动。此外,与本澳不同机构合办多种活动,当中包括学生创业计划比赛和协助内地来澳升学的学生适应澳门社会的活动,也为本澳院校人员举办关于心理卫生及危机处理的培训课程,为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服务;并协助本澳学生申领国际学生证,增加学生接触和了解外界的机会。

(七)优化院校软硬设施,办校水平国际认可

各院校积极优化软硬件设施推动科研学术发展,大力培养科研人才及应用型人才。同时,配合《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修订,陆续开展校内章程修订工作。

自2009 年起,有院校致力于打造“精品本科”,培养创新人才,并创建“荣誉学院”,择优招收有学术天赋、勤奋向上的优秀本科生。推行“住宿式书院”制度,由各书院自行打造不同的文化主题风格,学生在书院中接受跨学科、跨年级安排。完善“优质师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员发展方案及评估与奖励制度。专注于追求学术卓越,创造杰出的研究成果。2010年,获国家批准成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微电子研究团队的研究专案在2011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2009 年奠基,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2013 年底启用,并于2014 年正式全面运作。

有学院遵循“立足澳门、服务本土”的办学方向,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全面改革学士学位课程,并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优秀大学合办研究生课程。同时,藉着与葡萄牙和内地高等院校紧密合作的优势,成立“葡语教学暨研究中心”,举办葡语教学国际论坛、创设葡语交流网站,成功实现了推动中葡澳三方文化交流的目标,为澳门成为中葡文化合作平台的定位奠定基础。此外,学院积极推动学术评审工作,成功通过了国际高等教育素质评鉴机构的认证;葡语、会计学及电脑学课程也获得国际专业组织的认可。

有学院为配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和培训策略,提供与旅游业相关的学位、文凭、短期和国际认证课程,为本澳旅游服务业培育高素质人才及为在职人士提供持续进修的机会。学位和文凭课程数量从2009 年的6个增加到现时的10 个,其中4 个课程已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颁发“旅游教育素质认证”;同时,为了回应业界需要,持续开拓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共提供了14 个获国际认证的课程。目前,学院与26 个地区和国家共84 所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学院于2013 年成为港澳首间获得ISO20000 资讯科技(IT)服务管理国际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

(八)小结

五年来,特区政府秉持“教育兴澳”的方针,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建立了教育长效机制,为本澳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确立了清晰的方向。透过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有序推动高等教育法规建设、优化院校的软硬体设施、加强区域性的教育交流合作,促进整体高教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立了客观准确的高教人才数据系统,开展了关顾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在特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成果逐渐获得国际认同,亦为社会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多元化人才。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制度法规的完善,支持院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本澳高等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注释:

①葡国,即葡萄牙。

②澳州,即澳大利亚。

篇5: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总结:

公司2013行政人事部总体进展比较慢,公司内部制度的管理及人力资源规划重点部分不明确,具体的实施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公司整体的管理比较混乱、不规范。为适应公司组织机构的调整,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改善现有的人力资源不足,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架构,特制定2014年年行政人事工作计划。

二、工作计划:

根据本工作情况与存在的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划,行政人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目标工作。

1、人才的招聘与储备:

目前公司对一线岗位所缺的人员比较严重,从多方面途径来招聘,人事部计划将跟几所高等院校合作,学校毕业的学生推荐到公司,来为公司服务填充人员的不足,保证公司人员的充足。

2、培训体系的建立:

通过培训持续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化技能,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供梯级人才储备。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在组织里面每位员工的成功标准各有不同,但追求个人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每位员工的终极目标,因此,培训不仅是员工追求的个人发展的基础和员工梦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公司义不容辞的的义务和责任,更是公司激励员工的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通过组织培训,公司不仅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也是公司挖掘员工潜力,满足员工需求,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方式。如何将所以员工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有着强大文化凝聚力的组织,并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是人力资源部门下半年培训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制定《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收集各部门的培训需求及公司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本要求,建立公司培训计划,对培训的项

目进行考核及评估,从基础的入职培训、管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团队合作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来满足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今年将新增设一个培训部门,部门岗位划分:专业培训主管1名,内训讲师1名。店铺员工每月至少一次专业技能培训。公司将根据情况派送管理层或是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去外地学习,学习完之后能更好的服务于公司(外派人员将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来定)。

3、公司各岗位职能与权限的制定及执行:

结合企业现有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重新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各部门的定岗定编,并完成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同时做到让每个员工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让每位员工都能通过自己的本职工作体现个人价值。

4、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

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员工的高绩效,增强公司自身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用绩效考核与薪酬结合激励人,真正做到奖效挂钩,绩效决定薪资水平,绩效决定职位的升迁,鼓励员工积极创造价值,并形成为公司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氛围,建议公司在物质激励的同时,不断提高精神激励的水平,通过制造一定的差级,保证公司对员工的持续激励。通过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和范围,进一步提高公司吸引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目标是“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对公司经营目标而言:要的是利润,对管理者来说,要的是业绩,对员工来说,要的是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体现,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取决于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对员工关键绩效的考核,对考核目标的设定,对考核标准的选择,对考核权重的选择将直接体现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并直接作用于公司对员工的激励方式。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员工个人素质、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多方面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规范月度的基础考核指标,加强考核计划和过程的控制,使之成为公司激励员工成长的重要激励制度。

5、组织架构的建立与划分:

目前公司已有部门为:总经办、行政部、人事部、财务部、和善园运营部、和缘春运营部、市场策划

部、招商部、生产部(仓储部、物流部),全面促进公司快速、平稳地发展,使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早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6、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014主要工作之一是继续优化健全和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规定》、《薪酬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等。员工从进入公司到上岗工作,从绩效考核到日常管理,从入职到离职等过程,人力资源都可以按照公司相关的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采取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对员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能达到各项人事工作的原则性、严肃性。让每一位员工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完善细节来感受公司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设计。

7、完善员工薪资福利体系:

21世纪想要留住人才,除了加薪、加薪再加薪,可见薪资福利的多与少足够影响一个员工是否为企业服务?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规划是人事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招来的人如何能留住?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的策划了,除了优越的晋升空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外,还有就是比较丰厚的薪资待遇了,因为员工感觉在公司工作能拿到自己所期望的待遇,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很好地服务于这家公司的。2014年将更好的完善公司的薪酬福利,使公司真正考虑到员工,从而体现公司人性化管理。

8、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

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企业文化建塑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塑,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2014年将着手完善公司的企业文化,具体流程为完善《宣传画册》的更新、《员工守则》的制定、公司员工工服统一、工作牌的制作、公司品牌的推荐及宣传等。

9、员工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服务部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跟公司员工进行沟通,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沟通了解员工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或是需要公司提供人性化的帮助,也希望每位员工能多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补充人事工作不足之处,能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服务于大家,从而促进公司整体发展。

10、公司设备及办公耗材管理:

每月定期对公司所用的设备如(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等)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若个人损坏设备,由公司行政人事部门统一维修,维修所涉及的费用由个人承担,公司不承担任何费用,若设备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维修的费用公司支付。办公用品所发放到每个员工手上要妥善保管好,行政部每个季度要与财务部门对办公用品进行盘点,所缺的用品及时采购,对于小仓库里长期不用的物品进行先整理,然后处理掉,腾出空间好摆放其他物品,使仓库里的物品统一摆放整齐,有次序。

2014年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及计划

篇6:2014年人事行政部工作计划

为配合公司2014年度战略目标的达成,加强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计划性,人事行政部制定了2014年度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一、人员招聘1、2013年是快速发展壮大的一年,人力需求迅速增加,主要体现在公司开发的小区规模在扩大,物业维护人员进一步增加。而明年新地块的启动无论在建设还是物业方面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所以人事行政部应逐步完成公司的招聘计划。

2、利用公司的招聘、薪酬政策和春节后人力流动高峰期的机会,补充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尤其是本行业高端人才和优秀基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更替、补充和培养储备。

3、公司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期,2014年总体目标首先要保证满足岗位需求,然后再考虑人才储备,实现梯队建设。具体招聘岗位、工种、人数等需要根据各各用人部门要求确定。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目前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形成,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对绩效考核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月度计划总结评分有一定的随意性。明年绩效考核任务体现在3个方面:

1、是抓好绩效过程监控;

2、是严格实施考核结果反馈和应用;

3、是规范利用横向考核数据,并与薪酬挂钩。

三、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反映在员工队伍稳定性上,员工关系应该包括企业和员工、上级和下级、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员工关系不仅是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打造的一个方面,更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柱。2014年的座谈、回访等形式,引导员工与公司多进行沟通,拉近企业与员工、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四、薪资福利

建立结构合理、岗薪明确、责权利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证。这点上,人事行政部将根据岗位的重要性,积极与领导、部门沟通,选择合适的薪酬级别留住有用的人才。

第二部分行政管理工作计划

一、企业文化

2014年度要梳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完善并明确能使员工接受的具体内容。

1、首先要营造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其次要保持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人事行政部门将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力度,沟通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调薪或其他因公因私出现思想波动的时机进行,并对每次交流进行分析,以便于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2、通过定期举行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长久。结合公司实际,除了从收入、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外也应该考虑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来提高员工凝聚力。具体团队建设项目拟有:

①拓展训练,组织各部门参加拓展训练,一至二次。②重要节日活动及福利发放,端午、中秋、春节...③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及旅游。

④春节联欢活动,优秀员工颁奖,春节年会聚餐,抽奖活动。⑤行政大检查,环境、秩序工作牌等,每周每月检查,张榜公布成绩和问题,年终时给优秀部门奖励。

⑥文化活动: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组织兴趣小组如书法、摄影等。

二、日常行政事务

1、接待:接待服务主要是人,客体也是人,是人对人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讲,人员素质对接待服务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决定对接待员文化修养、礼仪和公司基本情况等进行培训,圆满完成接待任务。

2、资料整理:严格规范和执行文件资料管理制度,进行资料分类存档,文件资料收发登记率做到100%

3、办公用品采购和使用:依据年度预算采购和领用办公用品,耐用办公用品,如订书机、计算器等依以环、旧换新的原则领用。

4、车辆使用:合理调度公司的车辆,保证车辆的有效运行。

三、关系协调

篇7: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公司自2012年3月成立以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综合行政后勤工作均遵循“依法合法、灵活高效”的原则开展。2014年人事行政部在公司各级领导及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在部门成员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较之去年各项工作有了显著的改变:公司无论是在薪酬制度完善、招聘渠道拓展还是企业资质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这为2014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层,也为人事行政部2015年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人事制度体系完善,流程清晰高效。在经过3年多的持续建设及细化管理。***公司现阶段人事管理规范严谨,合理合法。员工从入职前的综合面试、背景审查、入职引导、转正考核、在职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提升、职务晋升、岗位变更、离职管理等方面均有健全完善的制度规章予以明确。人事流程清晰,政策制度宣贯及时充分体现了中外合资企业的人事管理应有的严谨、规范与人性化。2014年年初,公司正式审核通过《***公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2014年度薪酬设计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公司薪酬管理,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对全体员工的激励作用。与之配套出台的《2014年度***公司员工薪酬职等职级表(定岗定薪)》、《***公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调薪考核管理办法》则在政策细节与具体执行办法上提供了更为系统明确的制度指引。

二、拓展招聘渠道,2014年积极与高校及达内等专业IT培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保证用人部门需求。

2014年,除了采用传统的网络招聘手段选拔人才外,2014年9月我们还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南民大、华科文化学院、湖北工业大学等学校就业办取得联系,积极在校园内开展宣讲与选才工作,并成功招募15位优秀同学成为公司的实习生。

2014年8月,我们与达内科技机构签署了《2015年达内IT培训集团企业英才定制培养合作协作》,为公司实现“人才定制”开拓新的思路及实践。

三、用工规范,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处理用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不存在任何违法用工的风险。***公司劳动用工管理非常规范,人事管理依法、灵活、高效又充满人文关怀。2014年9月,我们顺利通过2013年武汉市劳动保障年度审查;2014年12月,公司顺利通过“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社会保险稽核”。公司在2013年8月,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第2款规定,举行职工代表大会共同商议、讨论,一致通过了《***公司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员工手册》中,对公司员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员工培训、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都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员工与一旦与***公司确立劳动关系,员工在入职当天即会与公司正式签署《合同劳动》,试用期内即为员工缴纳社保,员工通过转正考核后,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缴费标准,远高武汉市最低社保缴纳基数;公司主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公司依法对加班员工不能调休的支付加班费;员工的法定假、福利假均完全遵照国家相关政策宣贯、落实……为保证大家出行安全,2014年,我们还为80多位一线工作的同仁购买了“中国太平的员工意外险”,此险种保障全面(含身故、伤残、医疗及意外),保险赔付额度高度50万元,为员工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规范的人事管理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但同时,我们也有效的规避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违法风险。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融洽与和谐,双方彼此尊重与信任,在3年多的经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劳动纠纷或员工恶意离职的情况出现。

企业文化宽容和谐,友善互助,队伍稳定,管理层忠诚度较高。基于软件公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高、性格质朴单纯的行业特点,加之***公司高管层温和亲民、务实低调的领导风格,公司的整体工作氛围宽容友善、和谐融洽。公司在增强团队凝聚力、弘扬积极奋进的“正能量”,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一年一度的大型“年会春晚”汇演、传统佳节的欢聚活动、持续不断的文体比赛、年度免费员工体检、较灵活的考勤管理与充足的福利休假、免费的间餐和茶水……都令公司内部弥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2014年度公司举办了首届“***公司杯”员工羽毛球赛,团队凝聚力也得以加强。

四、资质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企业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

2014年,公司在资质建设和政府政策资金扶持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不仅荣获“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4年度“瞪羚企业”2项权威资质,也成为“武汉东湖企业信用促进会”会员之一;除了成功申报2项新的“软件著作权”外,公司还在2014年向国家专利局申报“******”等4项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愈发成熟。

2014年初,依照《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武新管【2012】120号)文件要求,公司申报了《*******》的创新基金项目,经企业申报、形式审查、尽职调查和专家评议,经武汉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局正式立项公示通过,2014年11月8日,成功获得开发区创新基金项目的前期拨款40万元;2014年8月,根据《武汉市商务局关于申报2014年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的通知》以及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我们也赢得了“2014年度武汉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项目10万元的资金奖励!

五、结合公司实际经营需要,做好公司证照变更工作。

(一)重要董事会决议的及时工商备案。

由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数度磨合、变化,***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已经历数次工商变更备案登记工作。鉴于董事会决议内容,需在投资促进局、工商局进行变更备案,且变更、备案手续复杂、耗时长。为保证董事会决议能及时得到权威体现,我们精心、细致的准备了相关变更资料,及时、迅速的跟进督办相关工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即落实了上述变更信息成功在政府部门的变更与备案登记。

(二)股权投资平台的筹备与登记注册。

经公司2014年度第2次董事会商议决定:自2014年12月,正式启动“***公司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工作,在公司高管的领导下,我们不仅圆满协助筹备“***公司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宣贯大会”,还在后续一系列明确股权认购、股权追加动员、投资平台公司名称预核及工商注册等工作中毫不懈怠、一气呵成,积极跟进项目进度。从2014年12月19的筹备大会正式召开,到2014年12月31日,投资平台公司正式注册登记,在短短不过10个工作日左右的时间,我们克服种种阻碍和变化,最终高效优质的完成了“*****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册,为“员工持股”工作的合法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问题总结:

1、公司一线岗位员工离职率较高,尤其是中高层的离职情况,较2012、2013两年有较大幅度提升,人事行政部现有招聘渠道和招聘成本很难支撑部门的招聘需求。公司及部门需要从“留人”上多做工作。“项目型”的实施交付,实施项目周期长、实施条件较艰苦、项目经理变更较频繁等,是一线实施人员不能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2、后勤部门在公司受重视程度一般,服务职能多于管理、协调职能。部门总经理对自身部门的招人、用人、定薪、调薪、调岗、报销有绝对的话语权,人事部门的意见往往不受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人力成本不受控制,绩效无法推行,部门事务也不能公开透明的接受监督。同时,对后勤部门重视程度一般的管理理念,也令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激情受损,缺乏主动。

3、受企业经营不佳的影响,公司在2014年主动开展的员工活动与2012、2013年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所下降,员工士气及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挫。

4、公司经营业绩较低、持续不能实现营利,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申报高质量的政府扶持项目造成“硬伤”。也为系统集成、CMMI等优质资质申报形成客观负面影响。

附:人事数据分析 ***公司公司已经历了3年的发展历程,公司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也有着较丰富的积累与沉淀,下表内容以2014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月报表的数据为准。

(1)人员数量分析

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公司在岗人数95人(含实习生9人)。具体人员数据如下图:

人数***0人数

业务类岗位与职能类岗位的人员配置关系合理。从我公司目前的配置数量上看,业务类人员为85人,职能类人员为10人,两者人数的配置比例为8.5:1。(2)人员素质分析

本部分对人员素质的分析仅从人员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上分析。公司目前人员学历结构如下图:

学历人数研究生6本科56专科33 专科以下0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公司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6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5.2%。(3)年龄结构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讲,员工的年龄和工作经验呈正比例关系。通过对公司员工年龄分布的分析,可初步得出具备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数量所占比例。具体数据如下图:

年龄段人数20-25岁28人26-29岁25人30-39岁39人40岁以上3人

从上图显示的数据上看,我公司30周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为4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4.2%,26-29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6.3%,25岁以下年龄阶段的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9.5%,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9岁。(4)职位结构分析

根据管理幅度原理,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应有适当的比例。本部分通过对两者结构的分析,可以显示公司目前管理幅度的大小,以及部门与层次的多少。公司目前的职位结构为员工、总监级、部门总经理级、高管级等四个职位等级,具体数据如下图:

职能***0100高管级3人部门总经理级1人部门总监级10人员工级81人职能

篇8:行政人事部2014工作总结与2015年工作计划

1.1新房:百城价格连续下跌, 重点城市供大于求,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创5年来新低

1.1.1价格:百城价格自5月起连续7个月下跌, 四季度跌幅收窄, 不同城市表现分化

1) 百城整体:百城住宅均价连续7个月环比下跌, 10~11月跌幅收窄

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 2014年以来, 百城住宅均价进入调整期。一季度,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信贷收紧、季节性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百城住宅均价涨幅明显收窄;二季度购房者观望情绪蔓延导致需求不足, 房企加大供应并以价换量, 5月百城住宅均价在环比连续上涨23个月后首次出现下跌, 跌幅为0.32%, 住宅价格在经历近两年持续上涨之后进入调整期;三季度地方政府放松限购、限贷政策, 短期内促进市场成交回升, 但随着供应量继续加大, 供大于求矛盾进一步显现, 房企在高库存、高负债的双重压力下延续打折促销、以价换量的去库存策略, 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行, 9月百城住宅均价跌幅扩大至0.92%。

9月30日央行出台放宽限贷政策对扭转市场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成交量明显回升, 为了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房企继续加大推盘规模。四季度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 但跌幅有所收窄, 10月百城住宅均价为10629元/m2, 环比下跌0.4%;11月, 百城住宅均价为10589元/m2, 环比下跌0.38% (见图1) 。

2) 十大城市:2014年以来累计下跌0.25%, 跌幅低于全国整体

2014年以来十大城市住宅均价变化趋势与百城整体一致, 1~11月累计下跌0.25%, 跌幅低于百城整体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一季度十大城市住宅均价环比涨幅持续收窄。4月涨幅收窄至近一年半最低水平, 为0.39%, 均价达到19563元/m2, 为2010年6月以来历史最高;5月是价格变化的“拐点”, 十大城市住宅均价由涨转跌, 跌幅为0.18%。三季度随着市场下行, 十大城市住宅均价持续下跌, 9月跌幅扩大至1.23%, 超过百城同期跌幅 (0.92%) 。进入四季度以来, 在各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 市场明显好转, 10月跌幅收窄至0.31%;11月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8946元/m2, 环比小幅上涨0.07%。

1.1.2需求:整体成交明显下行, 一线城市同比降幅最大

2014年以来市场整体下行, 市场成交较2013年大幅下降。2014年1~11月, 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m2, 同比下降13.6%, 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 分别高出2010, 2011年同期10.6%, 24.5%。

具体来看,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持续下行的大环境下, 同时受2013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2014年多数月份成交量不及2013年同期。在2013年年末多个城市调控政策密集加码、房地产信贷收紧及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1月成交量同比显著下降17.2%, 2月同比小幅下降0.4%。3~5月代表城市住宅成交量总体较2月明显回升, 但较2013年同期仍有较大差距。6月, 政策放松对市场需求的刺激效果减弱, 成交量再度下滑至全年次低点, 总量为1949万m2, 同比降幅再度扩大至21.6%。进入下半年, 限购限贷政策放松、公积金贷款政策放宽及央行降息等一系列政策出台进一步刺激需求入市, 市场成交逐步回升, 特别是限贷放松及央行降息对市场刺激作用显著, 其中10月环比大幅提高14.1%, 而11月在10月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回升8.2%, 同比增长4.8%, 为2014年以来首次单月成交同比增长。

1.1.3供应:新增供应创近五年历史新高, 不同城市表现存在差异

近几年大规模成交的住宅用地在2014年集中进入市场, 同时销售业绩压力促使房企加大推盘规模, 累积效应推动新增供应增长至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9月单月供应超过2010年同期历史高点。2014年1~11月, 2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新批上市1534万m2, 同比增长3.6%, 比2010—2012年同期分别高22.0%, 15.1%和20.8%, 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单月来看, 2014年以来新增供应逐步回升, 供应量在5月达到阶段性高点后持续回落;在传统“金九”推盘旺季, 新批上市面积达到全年最高峰, 单月新批上市面积超2300万m2, 赶超2010年9月2167万m2的历史高点;10月供应量季节性回落约28.1%, 11月受企业年底加大推盘规模影响, 新增供应量环比增长13.7%至1889万m2, 为年内次高水平, 亦处于近五年的较高水平 (见图2) 。

1.1.4供求对比:市场整体供大于求, 库存升至历史高位, 去化压力较大

1) 销供比:整体销供比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 多数城市销供比小于1

市场成交下降, 供应增加, 供大于求态势凸显。2014年1~11月, 20个代表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12.9%, 供应量同比增长3.5%, 销供比为0.80, 较2013年同期 (0.95) 明显下降。其中, 北京2014年以来成交减少而供应增加, 销供比仅为0.62, 与2013年1.58的销供比水平差距较大;上海、广州、武汉也由2013年的供需基本平衡转为2014年的供大于求, 销供比分别下降至0.77, 0.67, 0.89。长沙、芜湖销供比则有所提高。

2) 库存及去化:库存处历史高位, 出清周期虽有所下调但仍处较高水平

2014年前三季度, 市场销售下降、供应增加, 推动整体库存持续攀升, 出清周期延长。进入四季度, 销售有所回升, 库存仍高位盘整, 截至11月底, 20个代表城市可售面积为18458万m2, 环比小幅下降0.6%, 但较2013年同期增长29.9%, 为近五年以来历史次高水平。从出清周期来看, 截至11月底, 代表城市平均出清周期为16.2个月, 较上月缩短1.2个月, 但较2014年年初延长4.8个月, 仍处2010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见图3) 。

1.1.5全国销售、新开工指标均同比下降, 投资增速、资金来源增速同比回落

1) 需求: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下降, 10月以来销售额降幅收窄

2014年1~11月,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2亿m2, 同比下降8.2%, 降幅较1~10月扩大0.4个百分点, 销售额为6.4万亿元, 同比下降7.8%, 降幅较1~10月收窄0.1个百分点。分物业来看, 仅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实现同比增长。住宅销售面积为8.9亿m2, 同比下降10.0%, 销售额为5.3万亿元, 同比下降9.7%;办公楼销售面积为2095万m2, 同比下降9.2%, 销售额为2470亿元, 同比下降20.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7412万m2, 同比增长7.1%, 销售额为7289亿元, 同比增长7.2%。

2) 投资: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创5年来新低

2014年1~11月,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8.7万亿元, 同比增长11.9%, 增速较1~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 较2013年同期回落7.6个百分点。其中, 住宅开发投资额为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0.5%, 增速较1~10月回落0.6个百分点, 较2013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 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8%, 较1~10月占比下降0.1个百分点。2014年3月以来, 全国商品房和住宅开发投资增速同比持续回落 (见图4) 。

3) 开工: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持续下降, 但降幅整体收窄

2014年1~11月, 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6.5亿m2, 同比下降9.0%, 降幅较1~10月扩大3.5个百分点。其中, 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1.5亿m2, 同比下降13.1%, 降幅较1~10月扩大3.3个百分点。全国房屋施工面积达71.1亿m2, 同比增长10.1%, 增速较1~10月下降2.2个百分点。全国房屋竣工面积为7.5亿m2, 同比增长8.1%, 增速比1~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

1.2二手房:十大城市量价均回落, 二三季度尤为突出, 四季度有所回升

1.2.1价格:持续下跌但四季度有所回升, 热点城市跌幅尤为突出

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价持续下降。根据对北京等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活跃样本的调查, 2014年一季度十大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延续2013年的增长态势, 累计涨幅为2.37%, 涨幅突出;其中3月的环比涨幅为0.87%。从二季度开始, 二手房价格出现回落, 二季度的累计跌幅为1.70%。三季度累计下跌2.14%, 跌幅较二季度扩大, 其中9月环比跌幅达0.84%。四季度, 受各种利好政策影响, 价格由跌转涨, 10月住宅均价环比小幅上涨0.09%。同比来看, 1~10月单月同比涨幅连续收窄, 10月二手住宅均价同比涨幅为1.36%;而11月二手住宅均价为26216元/m2, 同比下跌0.13%, 结束连续26个月的同比增长 (见图5) 。

1.2.2成交:11月成交量为全年最高, 整体成交不及2013年

2014年1~11月, 十大城市二手住宅累计成交59.9万套, 较2013年同期大幅减少34.4%, 略高于2012年同期水平 (59.6万套) 。具体来看, 一季度成交16.0万套, 同比大幅下降53.1%, 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1~2月成交量显著下降之后, 3月二手住宅成交量有所回升;二季度成交16.4万套, 较一季度小幅增长, 但同比仍下降23.1%;三季度成交量又见下降, 共成交15.3万套, 同比下降28.8%, 降幅进一步扩大;10~11月成交量为12.2万套, 同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 其中11月7.1万套的成交量为2014年单月最高。

1.3土地:整体供求较2013年大幅回落, 一线城市热度不减, 二三线城市遇冷

1.3.1供求:供需大幅回落, 多重压力下房企拿地热情趋冷, 市场整体低迷

各类土地总推出量下降明显, 住宅、商办用地降幅均超过25%。2014年1~11月, 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用地21.1亿m2, 较2013年同期下降23.6%, 降幅较2013年扩大近40个百分点。其中, 住宅用地推出10.0亿m2, 同比下降26.3%, 降幅为2010年以来最大;商办用地推出4.0亿m2, 同比下降29.9%, 降幅同样为2010年以来最大。对比往年土地推出面积来看, 2014年1~11月住宅、商办月均推出面积分别为9128万m2和3595万m2, 均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从不同季度来看, 一季度各类土地推出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而进入二季度之后, 随着房地产整体市场的调整, 土地市场开始下行, 二季度住宅与商办土地供应面积同比降幅均超过20%;三季度降幅继续扩大至30%以上;而10~11月各类用地推出面积相比2013年同期降幅超过5成, 土地市场供应量进一步走低 (见图6) 。

各类土地成交量同比下降29.2%, 降幅大于推出量, 其中住宅、商办用地降幅均超过30%。2014年1~11月, 全国300个城市各类土地共成交16.5亿m2, 同比下降29.2%, 降幅超过土地推出量。其中, 住宅用地成交7.5亿m2, 同比大幅下降34.3%, 而2013年全年为同比增长31%;商办用地成交3.1亿m2, 同比下降33.2% (2013年全年同比增长38%) 。对比往年土地成交面积来看, 2014年1~11月住宅用地月均成交面积分别为6805万m2, 为2010年来最低水平;商办用地月均成交面积为2803万m2, 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2014年二季度以来, 房地产整体大环境发生变化, 企业销售业绩不佳、资金压力不断加大, 导致其对未来市场前景愈发悲观, 拿地更趋谨慎和理性, 使得土地市场进一步趋冷。

1.3.2价格:受成交结构影响楼面均价高于2013年同期, 溢价率同比下降

成交结构影响导致各类用地楼面均价同比上涨显著, 住宅用地涨幅超过15%。2014年1~11月, 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楼面均价为1239元/m2, 较2013年同期上涨6.6%。其中住宅用地楼面均价为1857元/m2, 同比上涨16.2%, 商办用地为1553元/m2, 同比上涨8.9%。出于风险防范考虑, 房企2014年拿地更侧重于一二线重点城市, 三四线城市则谨慎进入, 北京、上海等城市优质地块高价成交拉高全国整体住宅楼面价。具体来看, 除三季度外, 各类用地整体楼面价均出现同比上涨, 其中10~11月各类用地楼面均价达到1630元/m2, 同比涨幅超过30%, 住宅楼面价涨幅超过60%。

1.3.3出让金:总体出让金较2013年大幅下降, 十大城市占比提高

市场持续低迷致总体出让金远低于2013年同期。2014年1~11月, 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1万亿元, 较2013年同期下降24.9%。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为1.4万亿元, 同比下降23.9%;商办用地出让金为4816亿元, 同比下降27.9%。从不同阶段来看, 一季度各类土地出让金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 二季度出让金同比出现下降, 至三季度各类土地出让金同比降幅扩大至47.5%。10~11月, 各类土地出让金为3315亿元, 较2013年同期下降45.2%, 其中住宅出让金同比下降40.0%, 商办出让金同比下降59.5%。

1.4企业:品牌房企业绩稳步增长,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融资渠道更趋多元

1.4.1销售业绩:品牌房企销售多优于2013年, 但业绩增速放缓

品牌房企销售业绩继续增长, 业绩累积到达历史高位, 但同比增速明显放缓。从销售额来看, 2014年1~11月20家品牌房企销售总额12505亿元, 同比增长12.2%, 较2013年增速 (32.1%) 下降19.9个百分点;从销售面积来看, 2014年1~11月, 20家品牌房企销售面积总和为11354万m2, 同比增长10.4%, 比2013年同期增速 (26.6%) 下降16.2个百分点。尽管从业绩表现来看多数品牌房企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但明显已告别过去高速增长时代。

具体来看, 万科1~11月累积销售额1901亿元, 同比增速18.9%, 恒大销售额1207亿元, 实现同比增速22.7%, 较2013年上升6.4个百分点, 中海、碧桂园累积销售额在11月份同步迈进千亿。其他品牌房企销售额均不足千亿。从增速比较来看, 世茂、融创、新城业绩同比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均超30个百分点, 佳兆业、远洋等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增速同样出现不同程度放缓;而华润、金地、龙湖2014年1~11月销售业绩同比出现负增长。但也有部分房企逆势突围, 越秀、首创、富力均保持高速增长, 同比分别增长43.7%, 38.3%和34.8%, 增速较2013年均明显提升。

1.4.2拿地情况:规模大幅收缩, 投资布局多在一线城市

品牌房企拿地规模为近五年同期最低。2014年1~11月, 20家代表性企业累计拿地金额为3242亿元, 同比大幅下跌38%, 仅高于2011年同期;累计拿地面积为10131万m2 (按规划建筑面积计算, 下同) , 同比下降44%, 为近五年同期最低。

一线城市拿地风险的规避效应显著提升, 二、三四线城市土地投资占比骤降。代表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逐年攀升, 2014年1~11月, 一线城市占比40.3%, 较2013年全年提升7.9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占比48.9%, 回落2.5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下降5.4个百分点至10.7%。在市场下行周期, 企业拿地布局更偏重风险系数较小的一线城市, 而部分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总体供求矛盾突出, 投资风险已然显现。

1.4.3资金状况:有效负债率小幅上升但仍处于合理区间, 短期负债的现金覆盖率走低

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和有效负债率均有所上升。截至2014年三季度, A股133家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63.6%, 较2013年年末提升0.5个百分点, 变化相对平稳;而剔除预收账款因素的影响, 同期上市房企有效负债率49.6%, 较2013年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对比来看, 上市房企整体的资产负债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财务结构比较稳健。

短期债务的现金覆盖率走低。截至2014年三季度, 沪深上市房企现金短债比0.90, 经2014年年中0.80的历史最低点之后小幅回升, 但与往年相比, 现金短债比趋势性下滑。速动比率在2013年一季度之前一直维持在0.56左右的较低水平, 之后受前端销售走高影响房企现金流充裕, 速动比上升, 但2014年以来, 由于市场环境骤变, 房企资金回流速度放缓, 加之企业举债动作频频, 上市房企2014年三季度的速动比率均值为0.70, 较2013年有所回落, 但略高于2009年以来平均水平 (0.69) , 偿债能力依然较强。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开启国际化战略。而国际资本化平台的搭建能够为房企提供优质资金的同时, 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为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创造条件。因此, 对接境外资本市场也成为房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截至2014年11月底, 中指监测房企海外融资规模2147亿元, 较2013年同期上升8.5%, 海外融资热度不减。但应该注意到, 2014年10月29日, 美国结束了维持两年之久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 受此影响, 海外融资成本预期将有攀升, 或将影响到房企海外融资积极性。 (未完待续)

上一篇:环艺理论课教案下一篇:431金融学综合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