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

2024-04-17

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共6篇)

篇1: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

XX年社会实习报告范文三下乡

1.实习目的: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虽然是短短的十几天,却是截然不同的体会。

这次我们去的是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习。实习,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习,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习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习中学习,从学习中实习。

2.实习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法制下乡、法律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法律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

、法律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农民工打工难;

(三)农民的维权途径;

、模拟审判

在农村可能审判案子可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炕头审案”,所准备的“模拟审判”项目可以让村民了解真正的审判程序,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案子,一个民事案子,一个刑事案子。

、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给初中孩子们进行授课,内容有,首先,我们讲述我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学校园,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我们将自己成功和学习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文艺演出

将我们将为为村民准备两台台晚会节目有印度舞、话剧、独唱等,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习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笑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电影法律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维权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法制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法律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文娱汇演?、模拟审判„„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3.实习感想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十八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旋律。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习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习,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的社会实习,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或许真正的磨难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大多数的我们一直在安逸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个遥远的角落里,却有一些人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对知识,孩子们露出如饥似渴的眼神;面对生活,农民们展示出与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谁能不为之震憾,不为之动容呢?此次,我们走进山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场心灵的碰撞,一种关心,一份感动。

4.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习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习,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暑期社会实习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习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记得有人曾说过:一个毕业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学历,二看社会实习经验。因为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点社会实习能力,就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于是有了此次的龙颈行。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 2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这次实习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习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可以看出这次的活动是圆满结束的!

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参加“三下乡”社会实习活动,服务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 2

篇2: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

进入村后,一条平坦的五米宽左右的道路夹在两山之间,把我们送到了老乡家。沿路上柿子树,苹果树,李子树,桃树,核桃树等应有尽有,使我对大自然倍感新奇。进了农家以后,我发现老乡还养了蜜蜂,猪,鸡,这一切都是城市所缺失的乐趣。另外我还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家家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谐,使我毫不夸张感受到了夜不闭户的美好生活。

其实真正身体力行地接触百姓是通过入户的问卷调查,我们打开与村里百姓沟通的窗口。他们朴实认真地回答我们的问题,从他们的答话中我不仅认识到了他们的热情好客和朴实的心,还被他们努力地改变自己境遇的精神所感动。

我们这次文件调查的主题就是有关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的问题。希望从我们大学生本专业的角度了解当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力争以法律为出发点,总结经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调查中显示82%的农民不关心法律,88%的农民没有遇到过法律方面的纠纷。分析其原因,在我看来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和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村经济还相当薄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此状况下,人们过着较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对法律需求不高,对法律调节社会生活的要求不高、不迫切。大多数农民对法律不了解,法制教育匮乏也是必然的。法制教育的匮乏源于农民文化知识的匮乏,农民文化知识的匮乏源于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目前,占全国90%以上的文肓和半文盲在农村,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大多数农村仍无法真正落实),农民文化水平低下源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如此循环看来,农村法治就缺乏茁壮成长的土壤,缺乏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市场经济基础。农民对纠纷的解决途径往往普遍选择村干部调解或和解的方式。农民的低收入和贫困阻碍了农民选择成本较高的诉讼程序,使人们对诉讼望而却步。长此下去,法律的权威、法治的建设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就只能“回归”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农民生活:

深入农民家庭,享受田园快乐的同时切身体验真实的农民生活。短短的三天,使我对田园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鸡鸣犬吠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早晨是寂静的,极目远眺四周绿色的群山,美景尽收眼中。白天除了集体活动外,大家还聊天南地北,开阔了眼界。晚上,我们在屋顶上一起乘凉,看星星。院子里成天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经济收入:

龙居村不是一个很大的村子,不足百余户人家,村民普遍种植果树,村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中等水平。在这个村中农民的收入大致来自三方面:家中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为家中的主要收入,妇女则以果树的管理为主,也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妇女在农闲照顾整个家的同时为附近村里的手工业家工厂做一些半成品加工,从而贴补家用。这些的收入使村民过着安定的生活。在与老乡们的闲聊中我得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了孩子的教育投资。那教育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孩子教育: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和对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学校并不算大,但已能保证31小学生的学习。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有对知识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学.其实我们这么辛苦 ,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客观现实表明:许多家庭都被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左右为难着,家庭条件稍不好的孩子就会失去读高中的机会。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发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经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的这段期间,我也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农民收入中的较大一部分是外出务工收入,农业收入相比来说比重降低了;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在村中的大部分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客观上造成农业所需劳动力不足,延缓了农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为自发外出,依靠自身关系网外出务工,维权意识淡薄,易上当受骗,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出力不得收入状况出现。这其中有很多是当今政策尚未涉及到的,仍需在今后加大国家立法,严格执法的力度。作为一个管理专业的学生,思考以上问题,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虽然现在不能协助国家解决实际问题,但现在可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在今后做到学以致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深化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3: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到农村。 2004 年8 月, 中央16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近几年来, 伴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情况、农村精神风貌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 农村的青年人流动性增大, 常驻青年人突减, 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增多, 部分农村基本覆盖信息化, 日常文化生活匮乏等新现象凸显。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如不对传统的“三下乡”形式加以创新, 紧跟时代步伐, 就无法真正成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

1 目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凸显出的问题

1997 年5 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等部委联合下发 《关于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至今已逾15 年。 经过15 年的探索与发展, 大学生“三下乡” 活动已经成为国家科教文卫等职能部门服务广大农民、服务基层的重要品牌[2]。 目前,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按专业特长分类, 可以分为科技宣教类、文化文艺类、卫生保健类。 近年来, 还有一类综合卫生与文化的人文关怀类, 比如关爱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就属于这一类。 按实践内容分类, 可以分为宣传调查型、设计维护型、帮助生产型、表演展出型、支教授课型。按实践时间分类, 最少的有3 天, 最长的有1 个多月。 按实践人数分类, 一般至少5 人为一队, 人数也可达到50 人以上。

通过以上的分类, 就构成了现在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 尽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也作出了一定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足, 正视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在大学生素质拓展, 专业能力提高, 对国情的了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有的高校还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 然而这种重视提高不了大学生对其正确认识。暑期“三下乡”的参与面不广, 个别院系在选拔实践队员的时候缺少足够的思想教育, 选拔过程简单宽松, 有个别服务意识不强, 个人素质不高, 觉得社会实践新鲜好玩。 还有的参加动机不纯, 为了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有的实践队大学生, 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 为了“下乡”而“下乡”。 在集市摆几张桌子, 横幅一拉, 向来往的群众发宣传单, 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泛泛而谈, 摆摊时间1 小时左右就打道回府。 领略乡镇美景美食, 购买特产反倒成为实践队员们的主要“工作”。 这样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实践队, 不仅影响到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会损害到高校的名誉, 受到当地政府或单位的排斥。

1.2 项目策划有误区

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践活动主题、形式的确定、组队, 对组员进行思想动员, 作初步计划等。尽管每个实践队在出发前都会制定相应的计划, 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但是很多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调研, 教师对于前期的方案指导不足, 学生筹备时也没有深入了解实践地的实际需要。很多的实践队存在一个误区, 想方设法筹备更多的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有些华而不实, 没考虑到是否适合实践对象, 实践对象是否又需要这些项目, 最终造成实践成效不佳, 大学生成就感低下。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 许多高校都是派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造成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 带队老师力不从心。个别老师责任心不强, 难以给学生很好的指导, 影响了实践效果。特别是有些带队老师经验不足, 造成实践活动不顺利。

1.3 实践经费难筹措

高校团委每年都有专门的学生社会实践经费预算, 每个高校划拨的经费相差很大, “三下乡”社会实践经费与学术研究、 技能提升等经费相比比例还是偏小, 申请额外划拨经费难上加难。有些高校这部分经费十分紧张, 具体承担实践组织工作的院系部门, 在制定实践队的活动时间、参与人数、实践项目时往往受到实践经费的限制, 导致实践效果打折。

1.4 实践效果短期化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社会实践基地, 每年的“三下乡” 实践活动中, 并没有连续地选择社会实践基地, 流动性比较大。部分高校院系领导遵循的是哪里方便, 就去哪里的原则, 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 使得社会实践基地成为空牌, 浪费人力、物力。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稳定性与长效性机制, 也使得实践活动无法制定长期目标, 浮于形式。

2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思路

2.1 端正认识, 注重专业指导

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动者, 作为具体承办实践活动的院系, 必须积极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 让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明确社会实践并不是一次单纯的体验生活, 一趟旅游。应该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特长,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 围绕实践主题为当地群众服务。让学生在出发前有使命感, 参与时有光荣感, 归来时有成就感。

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队成员名额有限, 基本从各级学生会、社团、班委中选出。只有突破身份、专业、年级等因素的限制, 组建自愿为主, 或返乡大学生群体的实践队, 才能够大大地提高实践主动性。

各院系要组织好实践队员的培训工作。 围绕实践队的主题和活动项目要求, 可以聘请多名专业老师集中指导, 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指导。规模较小的院系可以形成联合实践队, 加强院系之间、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 开展更丰富的实践活动。要紧紧抓住实践地政府当年的主要工作, 将实践项目贴近地方发展, 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拓宽思路, 涉及到例如环保、水利、法律、农业、电力等行政部门, 可以寻求他们的指导或申请组成联合实践队, 通过地方、企业出资协办的方式筹集实践经费, 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与赞助, 推动社会实践更好开展。

2.2 因地制宜, 服务与实践并重

不同实践队各有特色, 实践项目与时间也各有不同。 实践队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特长, 结合当地特点开展实践活动。例如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与信息系联合实践队发挥专业特长, 深入乡镇村开展义务维修, 并为文化氛围浓厚的尤溪县管前镇九曲村献上文艺晚会;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实践队深入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秀村、七尺村、文峰村等地, 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水渠、排洪沟、河堤等农田水利设施, 开展了测量河道落差, 河道防洪排洪功能检验等活动;福州大学实践队深入乡村,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福建省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尤溪县八字桥乡, 调研全县重点中药实验基地发展状况。这些实践队开展的实践项目因地制宜, 需求与供给相适应, 使实践活动具有很好的成效, 得到当地政府积极的支持。

2.3 合理筹划, 花“小钱”做“大事”

实践时间的制定, 依赖高校划拨的实践经费, 当地政府或单位对实践队的支持情况而定, 时间过短, 学生实践效果不佳, 对当地的服务不够。进行合理的经费、时间预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最短保证在一周左右为宜。 实践队住宿一般是安排在学校宿舍或者政府宿舍, 当当地无法承担时, 就要居住宾馆, 这对许多实践队来说, 是费用最高的一项。社会实践最大的花费无非是在住宿费与日常饮食上, 经费不多的实践队, 要尽可能与当地沟通, 得到支持。 也可以采取自己买菜煮饭的方式, 这种自食其力的方式不仅增进了大学生们之间的交流, 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精选实践基地, 制定长效机制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接地气、察民情。 高校在选定社会实践基地时, 要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以及能够开展的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 签订责任书。 实行双赢原则、就近原则, 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结合, 与专业学习结合, 精心组织。实践基地要能承担大学生相关专业社会实践的需求, 融合教学、科研、生产、育人为一体。在向实践基地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 积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化, 让大学生受到更好的锻炼, 地方与单位取得更好的效益。加强校地联系, 制定长效性的保障机制让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应是临时性的实践活动, 要保证活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将“三下乡”变为“常下乡”。

2.5 设计实践成效考核制度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成员的表现情况, 要纳入日常的教学安排并给与相应成绩, 纳入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 作为入党的考核依据。实践队指导教师的指导成效, 也将作为职务 (称) 晋升、年终考核的重要条件;同时加强对学院的考核力度, 把社会实践开展情况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 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3]。

将“订单”式的社会实践引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去, 形成高校出学生, 基层单位出岗位的模式, 服务基层, 服务三农。 提前给与大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机会, 了解单位或企业运行模式, 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道路。

3 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了大学生成长成才, 培养了大学生更强的实践能力, 为大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作为实践教育的组织者, 我们要紧密跟随当今社会发展形势, 结合高校自身优势,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使实践活动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 发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最大作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J].科教文汇, 2007 (09) :20-21.

[2]王锐琴, 刘芳芳, 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 2011 (2) :65-66.

篇4:社会实习报告三下乡

【关键词】 “三下乡” 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一、培养大学生的吃苦精神

1.现在的大学生,无论家庭背景的好坏,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受过苦,尤其在校期间,吃住行的问题都没有困扰着他们,“三下乡”社会实践生活比较艰苦,七月份正值夏季较热的时候,当别人都回家吹着风扇或享受着空调的时候,一批“三下乡”实践的大学生则离开学校前往乡下山村。实践期间在乡下交通不便,购物不便,但要忍着;晚上热没有风扇要忍着,没有水洗澡要忍着……通过这样苦的生活,能够让现在大学生明白生活不容易,珍惜现在的大学时光!

2. 让大学生到田地里工作,黄淮学院的“党员先锋队”到瓜地里帮助瓜农摘瓜,即能帮助瓜农完成农活,又能帮助大学生能够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体会农民的不容易,珍惜粮食,餐桌上杜绝浪费。

3.大学生下乡要有组织,有纪律,每天都有任务,就算累了,也要坚持完成,将来踏入社会也是这样,这个能够锻炼大学生责任心,肯吃苦的的精神。

4.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现在很多学生“沉迷”在电脑,手机旁,缺少了锻炼,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有不同的活动,以吃苦的形式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是无形中的受益。

二、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良好的团队及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团队来自各个不同的系院和班级,通过“三下乡”活动可以给大学生们带来更多朋友,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不认识、不熟悉的团队里,快速的融入团队才能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各尽所长,互相礼让,共同完成任务。在团队里,团队精神很重要,人各不同,性格差异大,尤其在一个刚成立的团队组织里,如何去团结,如何去合作,是很考验大学生的,有些学生在校很优秀,什么事情都想抢着做,有些学生呢?比较内敛,不爱出风头,在工作分配上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个工作不想做,那个工作也不愿意干,只有每个人都有团队意识,工作才能顺利完成,即使这个任务不适合自己,或者领导作出的决策不合适,通过沟通也能够很容易解决。一个团队是否优秀,主要看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团队的凝聚力。下乡调研,有时候天气原因,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一个团结的组织里这些都不是问题,出现问题,每个人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这种情况会很大程度的给团队带来最大的受益。在校支教,不能够只想着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利益,自己能够出风头,时时刻刻要为自己的团队着想,不能够因那两个学生与自己不同系院而排斥他们。

作为一个大学生,即将就要进入社会工作,在工作中很多情况都要要求团队合作,团队的力量要比孤军奋战强的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锻炼团队意识的机会,是对大学生踏入社会前的一个锻炼。

三、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完善自己

1.不踏入社会不知道社会的复杂,不离校实践,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三下乡”社会实践给大学生一个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平时在校学的都是理论,只限制在书本上,文字描绘的再详细,也不如自己体验一下真正的生活。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都知道生活不容易,这句话很容易说出来,可是做起来是如何的不容易,大学生怎么能够体会出来?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则能帮助大学生体验真正的生活。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认识自己,以了解、发现自己将来发展的方向,只有真实体验才能明确自己将来的需求。

2.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会的,在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能够在和别人合作中学到自己不会的技能,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分配有相应的工作,一般的这些工作也是领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分配的,基本上也都是每个人比较擅长的。这样每个人都会很尽力的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务,这是因为在某一方面特长表现出来的自豪感。这个时候,大家又可以互相学习,“三下乡”社会实践,又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这种学习要比课堂上理论化的灌输要好的多,这种学习是他们自发自愿的学习。

四、锻炼大學生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

“三下乡”社会实践,绝对缺少不了的是交流。无论是下乡调研,还是在校支教,都需要交流。

1.下乡调研说话是最多的了,要想得到调研的真实数据,就要向村民咨询,而且还都是陌生人。在学校里能说会道的,踏入社会中也要能这样,在陌生人面前,还是在熟悉人面前,都能够应付过来,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学生,或不敢面向大家说话的学生,在下乡调研过程中都能得到锻炼,锻炼说话的技巧,锻炼说话的逻辑,锻炼说话的语气。沟通能力的锻炼对大学生踏入社会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技能。这是一种生存的技能。

2.平时站在书桌前面对的只是老师一人,而“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支教中,志愿者们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位小朋友们,这也是锻炼平时不自信的学生,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大胆的给小朋友们讲课。也让他们能够自然地和陌生人,领导接触交谈。

五、了解国家政策,树立人生价值观

1.“三下乡“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惠农政策,了解国家的发展政策,是一个很好参与政治学习的途径。比如黄淮学院“党员先锋队“对老军人的采访了解近代历史,看望老党员,听老党员讲解党的故事,参观了确山革命根据地等活动。

2.了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村等一些问题,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报效国家。

“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值得参加的活动,活动中大学生们得到不同的锻炼,这种锻炼将是他们青春岁月中不可忘记的经历。“三下乡”社会实践也不简单是一个活动,是一个真真正正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活动。在工作实践中也增强了我们大家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江林. 大学生“三下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邹元元,柳礼泉. 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湖南人文科技 学院学报,2007,02:118-120.

篇5:三下乡社会调查报告

—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一个人从小接受到的德育教育的好坏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德育教育对于农村孩子的意义就像是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意义一样!但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很好,经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第二,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学校和家长都将焦点放在升学考试上很少有人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即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会好;而德育教育则被放在次要考虑。在当今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 ,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其主要表现为重智育,轻德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分数就是一切。没有按规定课程开课。有些学校,课程表的内容与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丝毫不差,但是实际上课就只上主要学科,其余的课少上或干脆另有所用。班会、晨会名存实亡,不是改为自习课,就是被老师占用。

第三,部分老师想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但他们却迫于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班级学生的成绩等各方面的压力而把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老师没有胆量对学生实施重德育式的教育)。

第四,农村中小学条件有限,德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呈急骤上升的趋势。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未能严格按照学生总人数以一定的比例配齐配足德育教师。由于德育工作人员配备的严重不足,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流于形式,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粗放式管理倾向。在一般情况下,紧缩学校编制,不会减少专业教师的人数。实际上很多学校对德育人员完全没有定人核编。这种情况无疑加剧了农村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剧增与德育工作人员缩编之间的矛盾,导致德育工作人员人员严重缺失,人手不够,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工作精力无法得到保证。

第五,德育的评价机制落后,措施苍白乏力; 对学校、教师德育工作的评价“无章可依”。在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中,现都时兴所谓的“量化”,可纵观各种评估细则,惟独没有德育工作的评估细则。对学校、教师而言,德育工作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只要你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升学率高了,你就是好学校,你就是好老师。就单位奖励层次而言,很多单位“学校工作先进”为一等奖,“教育教学先进”为二等奖,而“德育工作先进”为末等奖(也就是安慰奖)。就个人荣誉而言,“教学能手”称号在评优、晋级中值2分,而“少先队先进工作者”只值0.7分。基层小学各种教学成绩奖、提高幅度奖非常全面,惟独没有德育工作方面的奖项,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老师切实认识到费三倍的力气抓德育不如用一分的力气抓教学。有的学校虽然也制定了一定的“德育工作考评办法”,但太笼统,太肤浅,比如只查有无德育制度、能否背诵《规范》等,反映不出德育工作的好坏,达不到考评对德育工作的评定和督促激励作用。再就是德育工作检查次数太少,频率太低,检查的力度、深度不够,考评结果不能和教师的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就导致了学校、教师对德育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平时学生不出事不教育,一有事就雷霆暴雨,致使德育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失去应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要做好农村德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学校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比如纪念传统节日、开展爱国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帮助老人及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等等!虽然在农村传统节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间气息但学生的认识毕竟比较肤浅一些,节日往往在吃与玩中度过。所以,能让传统节日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去挖掘、去认识。比如认识传统节日和节日食品,了解各个不同民族节日的有关习俗、传说、故事,古诗的诵读等等。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无数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政府、学校、家长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力度。学校德育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大局,青少年成才大局。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反对重智轻德,尤其反对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的观点,理清办学思路,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领导重视了,全体教职工才重视。学校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开会、印发材料、举办讲座等,把学习规定为制度,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对班主任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培训、指导,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外,还要协调与教务处、政教处的配合,指导并促进各科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校应与家长多进行电话沟通,对学生更加关心,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留守孩子”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导师制、征集言警句、撰写心灵日记、组织感恩体验活动、开展个别心理辅导、挫折教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于存在家庭教育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提高、优化家长的自身素质。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再者,教育方式要生动、灵活。

3)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增加德育工作的教师;沾益县农村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学校不注意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为此只有加强德育师资队伍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学校成立德育办公室,一把手负总责;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副职任第一副职,担任专职德育工作干部,并可兼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学校负责人放权、放钱、放时间让其大力开展德育工作;设立专职德育课教师,负责有关课程的教学和有关活动的指导监督;聘任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班主任;每学期奖励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规模、层次不低于教学成绩奖;在评优树先中把德育工作成绩放在起决定性作用的首要地位。

篇6: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好品质,更有助于大学生将理论结合实际。今年,我们毅然选择远赴郧县下乡,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传释微爱,筑民生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广大人民去努力奋斗,实现梦想。今年7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希沐团队前往郧县农村关注民生热点,聆听基层心声,聚焦郧县农民民生梦。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学校团委的号召下,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参加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心也跟着荡漾着。一份下乡的渴望,一种下乡的好奇心,促使我开始了募集队员。抓住每一个机会,我想我身边认识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希望能够找寻到既对这个课题感兴趣又适合和我们一起把它做好的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凝集成了一支8人的小分队。可是刚翻过一座山,又遇到一条河,我又产生了矛盾,心中有两种力量在冲撞着。一种是对这次活动的担心,怕自己没有经验,不能带领队员做好今年的三下乡活动,而又耽误了他们放假回家的时间;另一种是我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去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成长的更快。最终在老师的鼓励和学长的指引下,我鼓起信心选择了后者,毅然投身于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团队凝聚后,紧接着就是项目申报,虽然只需要写几页薄薄的申报书,但它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仅考验着我的思维能力,还检验着我的视野和见识。我的心丝毫不肯怠慢,只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挑战,它还饱含着队员殷切的期盼。第一遍写申报书时,虽然认真查阅了好几天资料,但内容仍然很单薄。指导老师审阅后,指出了许多问题,这犹如一块石头落在我心坎上,给我重磅一击,但我不会一次垂头丧气,我更加认真,更加努力。最终在修改了四遍以后,我写出了一份合格的申报书。在递上申报书后得到老师的认可的那一刻,看到队员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中很是满足,前面的一切挫折不过是过眼云烟。

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出发前一个星期,一切事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一边要找人联系实践地点和实践单位,另一边要准备开展实践活动的物品和资料,时刻密切注意关于三下乡活动的最新通知并及时传达给队员,晚上还要给队员开动员大会。夜深人静,我都会躺在床上,深思队伍有什么做得好与不好,以便逐渐克服种种困难,做充分的准备。这段时间的我俨然成了一个机器,时刻不停的运转,维持着日常的准备工作。随着放假时间的临近,我们的准备工作也日臻完善。

7月4日,阳光明媚,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日子。我们终于踏上了前往郧县传释微梦,筑民生梦的征程。我们准备在郧县进行为期8天的“聚焦郧县农民的民生梦”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于队员,此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青年奉献爱心的风采,践行青春使命,用辛勤的汗水与博学的知识构筑美好的民生梦。于老百姓,此活动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传播基层声音,让真实的民意民情得到传媒、各界人士的关注,从而勾勒不一样的生活蓝图。

前往郧县的车上,队员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此时激动的心情。有的在车上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次郧县之旅;有的与郧县农民倾心交谈的,还有的呼呼睡着大觉……看着他们千姿百态的一幕幕,我的心中很是感动,让我不禁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很感谢这一路走来有他们的支持,他们的信任,他们的配合。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坚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表达了他对民生梦的蓝图。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秉承着“传释微爱,共筑民生”的宗旨,于湖北郧县进行调研活动,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关注郧县民生民情,为当地农民构筑美好的民生梦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调研小分队,分别对农民、政府部部门、郧县民生局进行了细致地访谈。第一站与农民进行访谈,我犹记得以为靠种瓜为生的张大婶。烈日炎炎,在路边我们遇到了热心的张大婶,她在家照顾老少,守着几亩产业,以种西瓜和桃子为生。与张大婶的深入交流,我渐渐地懂得了作为以为农民的艰辛。她说:“现在瓜果没有好销路,难以赚钱。而政府的帮扶政策帮我解决了一些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大地减轻了负担。”由此可见,一个关心人民的好政府,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政策,是解决农民切实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后,她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果园。一个简陋屋棚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婶,你住在这里不害怕吗?安全吗?”我有些许忧心忡忡地问。她却坦然地说:“这么多年习惯了,等这个季节过去就好啦。”张大婶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一个平凡的老百姓,为了生活,默默地作出自我的努力;一个简单的梦想,却激发老百姓实现梦想、圆梦未来的动力。

与一个又一个农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在生活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困难,涵盖了民生的方方面面,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生活越来越美满,日子越来越好!这些年来,虽然政府在努力施行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农民的民生问题仍然很突出,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在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方面。

第二站,我们走访了政府部门,了解了政府为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他们在了解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后,都把自己部门所涉及到民生问题告诉了我们,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使我非常感动。这些信息在我们后续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完他们的介绍,我感觉政府还是很重视人民的,积极地改善民生,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最后一站是郧县民政局。来到这里时,队员们脸上自然地流露出疲惫的表情。看着他们无精打采的样子,我的心里很是着急。天色还尚早,为了提高他们的精气神,方便工作开展,我决定先让他们休息片刻,恢复体力,顺便做一下采访分工。我们采访的是石主任,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与他讨论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农村条件及政府援助。最后,在我的请求下,他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民生资料。从这次采访中,我了解到郧县民政局目前正在围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解决基层人民的民生问题。面对农村低保覆盖还不全面,仍存在不是低保拿低保钱的现象,石主任表示他们现在正努力调查,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合法的利益。他还介绍到,上半年,郧县对低保对象进行即时医疗救助,发放救助资金,进一步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有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孤独。对各类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有效控制了流浪乞讨现象的发生。一下子听到这么多的民生建设问题,不禁让我感慨,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民生改善是一个大梦想。“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上一篇:幼儿园结构化面试真题下一篇:给党员提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