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2022-08-26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台科院暑期“三下乡”浦口分队社会实践报告

--走进头陀镇

机械10-2余伟洪

实践时间:2011年7月3日--2011年7月8日

实践地点: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浦口村

实践内容:关注农民,关注农村,深入农村,调查和反映民意 实践方式:支教问卷调查清洁家园

带队老师:张军力老师

实践队员:吴子君、章志斌、潘灏毅、黄银豪、魏凯平、林磊、周丽君、朱科

杰、吕杭英、齐明驳、刘跃、余伟洪、钱姹锭、张笑、王磊

一、实践内容和方式

2011年7月3日上午7:00,我们作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服机电系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志愿者在系团第一支部书记张军力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黄岩区头陀镇的路途。在那里,我们将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这次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有当地村支书为我们介绍当地的概况,慰问当地建国前的老党员,并请他们对我们三下乡成员进行一次爱党教育(2)到头陀敬老院看望老人,还学习有敬老院院长的先进事迹,在敬老爱老做出实际行动。3)在当地进行老年健身知识及食品安全宣传,并分发宣传单,接受当地镇党的安排帮助分发环境保护宣传单。(4)组织当地的小学生,对他们的进行作业辅导,做一些游戏。(5)对村内进行一次卫生清扫,清除街道垃圾,已及一些“牛皮癣”(6)到当地老年协会慰问。(7)参观当地新兴企业的发展,学习并发现一些问题。(8)每天晚上开展内部 “三下乡”实践总结会议。

二、实践具体体会和感动事件

很庆幸自己加入了这个团队,6天的时光虽然很短暂 ,但是我却收获很多。虽然我们住的条件不是很好,也不算很差,这也能够锻炼到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家一起吃快餐,饭后收拾盆子。我们都很团结,互助,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一起克服困难,增进了解,增进友谊!

在这六天不到的时间里,家教一直伴随其中,刚开始接触孩子们时,他们有些腼腆,对于我们这些初次见面或者见过一次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有些拘束。可是他们身上的朝气和渴望是无法遮掩的。小朋友从见面会的不肯靠近发言,到与我们互相嬉戏打闹,再到临别的依依不舍,这个过程记录着我们之间的情谊。即使我们那时马上就走了也许今后都不会再见面,可是竟然就这么像认识许久的亲人般舍不得分离。他们一大早就回到村办公楼来送我们,搬行李,和我们拍照留念,走之前我们和小朋友相互QQ、手机号码,不停地写留言,签名。一直说着明年可不可以再来„叫我们有时间记得要去看看他们!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眨眼6天就过去了,中间有很多感动的事情发生,7月5号清晨的时候我们对浦口村进行卫生清洁的过程,对一个卫生死角进行的过程中大家表现都有中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其中清扫的时候,有一位

村里的老奶奶包来一包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李子,分给大家,让我们觉得再苦再累也值的!再到下午的时候在团委书记陪同下看望建国前唯一健在的老党员时,老人一家人对我们热情接待感到非常荣幸,虽然由于上了年纪有些以前的回忆抗战的时间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他也很是努力的回忆,在老伴的给我们讲述当时老人他参加革命每一次刻骨铭心的回忆,唯人不知的故事,给拉我们一次深刻的爱党的教育,明白啦新中国得来不义,为国家的未来我们也要好好学习技能,为祖国添砖加瓦。7月6号下午在村书记的带来我们一群人冒着太阳还没有下山烘烤,就来到村工业园区马路上打扫生活垃圾和马路两边的泥土,有的人累的都湿透衣服,也没有一句怨言,在回到住的放时候就已经六点过啦,最温馨是在办公楼辅导小孩子的队友门泡着一大壶菊花茶等我们回去,7月7号上午时候在团委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头陀镇敬老院看望老人时一行中得知这样一个故事:“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歌词,在彭彩荷身上表现得尽致淋漓。31年来,她收养了11个孤儿并哺育他们长大成人,以母爱的光辉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家。孩子们长大了,一个一个成家,她又把“家”搬到敬老院,把34位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现在她吃住在敬老院,默默奉献自己的年华。她这种行为让我们甚为感动!

三、实践辛苦和不足之处

三下乡生活很充实,收获也很大,虽然天气很热,出去活动都是冒着大太阳,每天晚上我们几乎都呆浦口村办公楼里,想着这时候我的好多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多么闲适开心!而我们,在村办公楼,十

五、六个人挤在一个会议室里,没蚊帐、没床,大家打着地铺,席子紧靠着席子。但是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但是,我们今天也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生活能得以改进:

1、在辅导小孩子时候教案准备的不够充分,2还是不够吃苦,没有能达到能吃苦耐老的 3活动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胆量去与当地村民去交流

四实践收获与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结束了,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起程,想想我们分别的那一幕,想想我们与浦口村里小朋友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想想我们队友们留下在头陀镇的足迹,想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珍藏。三下乡就是要我们这些大学生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能来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乡情,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并要在实践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并认识自己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去学习和充实自己,去更好地为以后为人民服务作好准备,这才是我们三下乡的意义。

第二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目的:了解民情,传播知识

方式:深入农村,相互交流,宣传活动

时间:2010年8月8日—8月12日

地点:江夏区上涉湖养殖场

实践人:王齐慧

一 调查数据:

概括:

上涉湖共有人口30户人口约110余人,住房占地约40亩,拥有水域总面积8200亩,其中湖泊水面7000亩,鱼种池汊1200亩,人均月收入1000元左右。

(一)经济收入状况:

这里经济主要以养殖鳜鱼、黄鳝鱼、青鱼、武昌鱼、螃蟹等水产生物为收入。这些水生物会通过固定渠道向多方面销售,比如市场,对外出口等都有涉及。同时,凭借周围良好的地理优势,这里可以种植蔬菜、藕、莲蓬、茶叶、棉花油菜等植物,也可以为这里的经济收入创造一笔财富。这些使得此村平均每年收入达到500余万元。

(二)受教育情况:此地有40%受过初等教育,15%受过高等教育,10%的村民未受过教育,其中大多数是老人,其余一些都是些小学在读生和未到上学年龄的孩子。

(三)生活状况:

这里的村民有地可种,有鱼可食,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但发生像洪水这样的灾害,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经济发展:

这里可以说是“鱼米之乡”,在这里的村民可以不愁吃,可是对于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来说,仅仅靠种地养鱼为生是不够的。要想这里逐步走向更高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不是安于现状。

据我了解的情况知道,这里的原生态还是保持的比较完好的,污染相对较少。通过和这里的村民接触了解到,村民在这里生活大多有十几年了,在老一辈的传授以及结合自己多

年经验的情况下,对这里水生物的习性也是有一定常识的。但在某些方面是经验发觉不到的,它需要借助科技的水平来解决分析。其次,这里地理优势不错,有山有湖,但从来到这里,虽然水位没有退多少,但能看出这里的山有的还是闲置荒着在,而且被淹的湖也没有想到去合理利用。这可以想象又会让经济得到怎样的损失。

从这两点,让我发现,要想经济得到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然后运用于实践才能使得造就新的财富。所以必须重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仅经验是不够的,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是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其次就是创新,创新是引领一个农村蜕变的根本,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没有新兴的渠道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么能脱颖而出。怎样合理巧妙的利用这里的一切的资源,达到经济收入最大化是关键。

(二)我为村民提供建议:

从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给我的第一映像就是农民的淳朴,没有太多世俗的纷争,他们有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在水灾面前,他们没有鱼可养,没有地可种,未来一年的生活来源没有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但面对这一切时,他们不会把这些发泄在别人身上。对我这样一个陌生人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少。相反,把我当亲人一样跟我诉说他们的苦。对于他们对摆脱贫穷的渴望,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他们的愿望,在不断宣传的同时给他们一些建议。

一个村的形象还是能够体现一定问题的,对于我一来到这里就看不见一条可以行走的道路时,我就决定把这条道清理出来,可能村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为他们习惯了这里一成不变的现状。其实,一条宽敞的大道不仅能够体现一个村子对外的美好形象,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对于这里的原生态环境,可以考虑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天然的旅游景点。一来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二来可以将这里于无形之中把自己给宣传了出去。

要想经济得到发展,首先对这里的养殖渔民进行专业的知识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关于不同鱼种的生活习性,如何控制大量鱼种死亡的现象,以及如何培养出更多优良鱼种等。这样用科学的方法把水生物的养殖做大做好,相信经济损失会大大减少。其次,合理利用资源,向这次洪水的影响,鱼池被淹,许多村民都无所事事,面对此种现象其实悲观的态度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可以考虑到,不可能年年都出现淹水的情况,未了来年能有好的收入,可以将湖水边死亡的鱼打捞起来,以免污染水源,对以后继续养鱼造成影响。对于闲置的荒山,可以承包起来种植棉花什么的,也可以创造一笔收入。最后,要想经济发展,不实行“对外开放”是不行的,要懂得扩大自己的销售途径,淹水只能导致具体村民的生活困难,但水

生物终究还是在大湖里。可以将村民集中起来,给予一定的捕捞费,在成熟的季节,把鱼种、螃蟹等进行捕捞,向需求量大的地区进行销售,把自己的特产打成品牌推向全国各地。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问题,而且对于整个村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此齐心协力,一定会带来很可观的改变。

在和这里的村民交流中他们对这些意识是很浅的,对于他们来说,养鱼种地就能安稳的过一辈子。短短的五天,却让我和这里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我希望他们能走出这样贫困的局面,这些建议,只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或多或少给他们一定的帮助。

(三) 对“三下乡”的体会: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去参加这种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为我们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它把我们知识分子同劳动人民相结合、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把自身价值和国家命运相结合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并在新时期中得以体现。

虽然我才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我知道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缩短成

这次暑期三下乡让我受益匪浅,从每一位村民的身上我都感触颇深。和他们的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了解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无形之中让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对于社会的那份责任感。

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曾长才干具参加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一定。 通过下乡能够了解到目前农村还处在相对较低水平的状况,他们的思想还处在最原始的阶段,要想脱贫致富还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于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是难以尽得于书本的,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是难以取之于校园的。只有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当真正实践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刘远伟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10年7月9日,天气晴朗,云淡风轻。数学与计算计科学学院16名同学在团总支刘健书记的带领下,踏上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程。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很兴奋,同时也很幸运。7月13日,天虽然下着小雨,我们却个个载着“收获”,安全的回到了学校。这5天平凡却又特别的日子,或许我永生难忘。

一、实践目的

我们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目的地是开县长沙镇,主题是响应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长沙镇居民关于“低碳”这一新型生活方式做相应的宣传和调查,同时对长沙镇福城村“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二、实践经历

(一)印象福城

一行17人坐着汽车,翻山越岭,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抵达目的地——福城村。长沙镇福城村地处开县县城以西28公里,西邻三峡库区物流中心万州,东连刘伯承元帅故居赵家镇,南有库区最大湿地保护区澎溪河流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十佳示范村,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乡旅游圣地,是“帅乡、桔乡、刘帅故里精品游”景点之一。

进入福城村,新农村的气息铺面而来。一座艺雕大门映入眼帘,气势宏阔,彰显福城人以“优质服务迎远客、面向世界建新村”的大气魄、大胸襟。在密密的橘林深处,漂亮的居民楼房掩映其中,或小巧雅致,或高大明朗,一律仿清式建筑,青瓦成鳞,木格窗棂,悠悠古韵。村内小河哗哗流淌,水面清澈明净,浮一群白鹭,映一拱石桥。水流泛泛盈波,颤颤灵动,岸边青山小楼,绿野山花,一一投影。水影里的福城,桔林中的福城,互为渲染,相互辉映。硬化的乡间公路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刘远伟

两旁,一片片青绿的桔林,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树上结满了一个个还未成熟的桔子,向我们露出欢迎的笑脸。

(二)回忆福城

第一天下午,为了调查福城村的“万元增收工程”实施情况,我们走访了附近的村民。我们经过分组,以组为单位,分散到村里各户进行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现在留下的大多都是些中老年人和小孩,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里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外出打工,而离真正的靠农副业达到万元增收还有定差距。但是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万元增收”这一工程正处于初步启动阶段,相关政策和政府规划正在一步一步的实施。在我们来的路上就可以看见,这里的交通十分方便,乡间公路全都硬化,通往家家户户。要致富,先修路,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住在了公路旁边,不但方便的村民的出行,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农副产品的及时运送到市场,为村名带来了实质性的效益。还有就是公路的两边都种上了柑橘,在柑橘林里种植了一些低杆作物,使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为村民带来尽量多的收益。有此可见,“万元增收”工程正在一步步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农民的生活也在一步步提高。 我们此行不仅仅是来调查福城村人们的物质生活情况,我们也为这里的村民们带来了一些精神的食量。傍晚,夕阳西下,气温渐凉,在福城村的村民休闲广场上,一群身着紫色T恤的年轻人随着音乐的节奏,带着村民和小孩,跳起了舞蹈。广场一时间变成了一个热闹的舞池。起初大家都只是围观。慢慢的,在我们的带动下,很多阿姨和小朋友都跟在我们身后跳了起来。他们不懂,我们一对一,手把手的教,我们放慢动作,采用分解教学的方式,给大家讲解演示舞步。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几个人都快忙不过来。直到十点多钟,村民们都还不愿离去。我们跳了差不多三个小时,人累了,腿酸了,可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刘远伟

是我们的脸上却带着笑容,因为今晚,我们与村民欢聚在广场,度过了一段分享快乐的时光。此后的每天傍晚,当音乐想起的时候,广场便成为了一个欢乐的天堂。还记得有天晚上,我正在教跳舞,突然腰下一闪,一小孩推了我小腿一下。起初我没理睬,可后来,一群小孩朝我跑了过来,我见势不对——一群小孩来围攻我了!这一场景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仿佛和小时的玩伴在一起玩耍,刹那间,我已经记不得我是一名大学生,记不得我是来这里参加社会实践的,在同往的同学眼中,我似乎成了一名疯子。不过,我心中确是快乐了,一种纯粹的童真的快乐。 第二天去了镇上。八点,街道上的人星星点点,公路上还没有汽车的轰鸣。我抱着一叠宣传单和调查表,寻找一块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段。第一眼看着这里的街道,印象并不好,感觉不够干净,不够整洁。找好了两个地方,设置了一个关于“低碳”的宣传点和一个计算机维护的咨询点,同时也拉上了横幅。准备就绪,宣传和调查工作随之展开,我们穿行在各条街道,将手中的传单发到居民手中,并给他们仔细讲解,也随机邀请居民填写了问卷调查表。在一个网吧老板的邀请下,我们几名同学去为她组装了没有装好的电脑。总之,这一天过的还是比较充实,我相信这里的人们能够接受我们的宣传,通过我们的宣传,希望他们的环保意识能有一定的提高。 我们在完成我们的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在紧张的准备着一场晚会。晚会由我们数计院和福城村的新一届村官联合演出。晚会的开场便是由我们数计院准备的一场特别的“环保时装秀”。我也参与其中。我们的衣服都是由报纸,废旧塑料袋等做成,以此来提醒大家注重环保。我还与另外两名同学一起演了一个小品,这恐怕也是我今生难忘。这算是我的舞台处子秀,而且我是反串的一位家庭女性。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不禁一笑。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刘远伟

三、实践感受 平凡的七月,平常的五天,却使我永生难忘。在这五天里,我流下了酣畅的汗水,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一幕幕场景,一幅幅画面,不时的出现在我眼前。

在给村民们带去欢乐的同时,我们也完成了我们的实践任务。无形的快乐在心中开着花朵,一叠叠的问卷也在等待着我们去分析。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载着收获的行囊,顺利返航。这次经历,将永生难忘!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XXX

2010年7月20日

第四篇:“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爱在左,同情在右——2013年西南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踏过一片热土,看了一方风情,听了一席故事,收获满心满怀的感触,像是在回忆了,又像是在梦里,总隐隐感觉有一团奇妙的不明物以温柔的姿态盘踞在我的心里,霸占着我的思想,时刻在我脑海回放那些山水,那些人们,那些笑颜……挥之不去,感触盈怀。提起不通感的笔,虽然文字总是太苍白,姑且记之,谨以为纪念。

8月15日中午,全体队员如约而至,相聚在巫溪县城的一家小宾馆,大家安置好行李,一起去吃了团队的第一顿饭。席间队长再次简介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以及相对应的时间安排,并详细布置了当天下午的任务。饭后稍做休息,我们便开始了第一天的奔波。到下午约六点钟的时候,突然风狂雨骤,但幸好大家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回到宾馆汇报情况,完成的任务有:防暑解暑药品、晕车药、队旗旗杆等的购买,联系红十字会、县团委、县民政局,巫溪县电视台以及我们要拜访的第一站--重庆市巫溪县共青格力特殊教育希望学校(以下简称“特校”)的各负责人。汇报完任务执行情况,队长又带领大家梳理了第二天要做的事。解散后,队员各自吃饭,晚上都休息得很早,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次任务繁重,必须要养精蓄锐。

8月16日早上8点,吃过简单的早饭,全体队员和电视台记者在巫溪县城逍遥广场会合,之后兵分两路,其中四个男生和记者一起去了民政局领事先说好的物资(十床棉被),还有和县团委详细商量一些事情;另外八个人就直接向特校进发了。特校不在县城中心,下了公交车,大家又走了一段小路。约9点钟才终于抵达,进入特校,受到了门卫老师,校长和主任的热情接待。当时长空万里,烈日当头,校长主任都建议我们先休息休息,顺便等另一队人马的到来,但鉴于时间紧迫,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及时展开了工作。首先,我们向校长介绍了我们要做的事,顺便在校园里参观了一圈,对学校的环境、设施作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们在主任的帮助下确定了我们将要走访的十几个学生的名单,深入了解了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做了详细记录,大致理清走访的路线。完成这项工作后,其他队员和记者也到了,我们便一起去参观了教室。校长和主任一路随行,为我们耐心地解答参观时提出的各种疑问,学校总体分为培智部和聋哑部,每个部下又有各个年级,目前学校最高年级是八年级。因为学生们身体和心理情况的特殊,每间教室的布置都各具特色,可以想象布置的工作人员真是十分用心了。参观完教室,我们又一起去到学校会议室,校长为我们播放了介绍学校历史、发展、现状、成就以及未来规划的幻灯片。当看到孩子们自立自强、老师们精心呵护的那些画面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流下了同情与感动的泪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各界对特校和特校的孩子们的关爱,看到特校和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光明未来,心中盈满欣慰和感动。看完幻灯片,记者采访了校长、队长以及两个远道而来的外省队员,大家谈论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合了影,我们便开始了在特校下一个大板块的工作--打扫卫生。打扫卫生主要是针对学生宿舍和食堂,打扫时一直有阿姨在旁边指导,一边打扫还一边又向阿姨了解了不少学生们生活中的故事。终于打扫完毕,胡乱擦擦满脸的汗。看看手表才发现都快下午两点了,在校长的热情相邀下,我们和校长还有学校的其他两个领导一起吃了简单而满足的午饭。

午饭后已是下午三点多,谢别校长,我们又要继续干活了。为了行动方便,当地的一个学长去朋友家借了一辆汽车,自己做起我们的车夫来。我们一部分人乘车去超市购买了一些文具,把棉被搬到车上,另外几个去接县团委领导,最后我们联系好家长,一起依路线安排走访了一些孩子。下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个孩子的情况(并不管走访的时间顺序),记录让我感动的瞬间。

周佳:周佳是我们拜访的第一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去年才搬进年租房。我们去她家的时候,只有她和外婆、奶奶三个人在,敲门说明来意后,他奶奶和外婆就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小周佳一个劲地望着我们笑,拽着一个姐姐就往屋子里面拉,把棉被给了她奶奶收好,又给了周佳我们带去的文具。她立刻就要拿出里面的画笔和本子来画画,还拉着我给她画,和她玩耍的时候话特别多,其实还不怎么看得出来她有什么不同。但听她奶奶和外婆讲,周佳今年7岁、父母离异,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反应迟钝,接受知识的能力十分不好,记忆力非常差,因此学习很不好,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家里人已经准备把她转去普通学校了,仔细考虑了特校和普校的特点后我们都建议周佳最好继续留在特校,接受专门的教育,她的奶奶表示会再慎重考虑。临走的时候,我们让周佳拍照留念,小姑娘很是乐意配合,并抓住我们表示不舍得我们离开。

刘佳:由于一部分队员是乘坐公交车,十分不方便,所以去看望刘佳的只有六七个人。我们一边前行,一边问路,快到的时候,远远望见路边站着两个人,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女孩,他们四处张望,感觉好像在等什么人。学长开玩笑说:“我肯定就是那两个人在等我们呢!”下车上前去问,还真的就是刘佳和他爸爸,其实还有她妈妈站在稍微旁边的地方,只是当时我们不知道。得知是我们,他爸爸慌忙带我们去她家里,原来她家并不在路边,绕了好些小弯子,才到了一个比较破败的院子,门前还坐着一堆打麻将的邻居。刘佳今年11岁,是先天性聋哑,她妈妈也是先天性聋哑。得知他妈妈的情况后,我们才理解了为什么刚刚这个女人一直大声咿咿呀呀跟在我们后面还手舞足蹈。刘佳是个乖巧文静的女孩,刚开始见到我们还有点怕生害羞的感觉,由于不会手语,我们只能和她笔谈,我试着一笔一画地写字,问她上几年级,是否喜欢学校等问题,她都准确地给了回答,后来我又问她一些其他问题,她可能是因为才上二年级识字不多的原因,好些都开始文不对题了。但是越到后来,我能明显感受到她思想上越来越放松了。她爸爸说她会发短信,于是我给她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又询问她的,她很开心就写给我,但是只有十位数字,写了第二遍也依旧只有十位,我并没有再强迫她改,因为真害怕一不小心就破坏了我们之间的气氛,也怕哪怕小小地伤害到她。看看租来的又破又暗的房屋,再看看一旁手足无措的爸爸和像个小孩盯着我们看的妈妈,还有乖巧聪明的刘佳,内心真的是暗潮喷涌。离开刘家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又到路口送我们,刘佳不断地笑着向我们挥手,还向我和另一个和她聊天的同学不断做出爱心的手势,笑脸像是一朵纯洁无暇的小花。

从刘家出来,还遇到一个一直跟着我们转、眼神很怪异的男孩,听旁边人说我们才知道他竟然是那个我们原计划去看望但是没联系上家长的智障孩子,叫做李定武,于是我们就叫住他,和他说了一会儿话,送给他文具,他拿到文具后,像抱着宝贝似的飞奔就跑了,嘴里还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问周围人,他们也不太了解情况,我们也只得就此作罢。

李晓强:早在我们看望刘佳的时候,另几个人就去了晓强家,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几个已经和晓强玩得很熟了。晓强也是个智障孩子,他有一辆玩具车,一直拿在手里,还要拉着我们玩,看到学长给他拍照,又递给他看,他便要抢过学长的手机自己给玩具车照相,可是教了好几次他又总是记不住。晓强的家人很热情,硬是偷偷去给我们一人买了一瓶冰水。我想也许我们还是不懂晓强这样的孩子们的世界,但是只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们的善待,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得到该有的快乐。

谭芳:是上磺镇羊桥村妇女主任带着我们到谭芳家去的,到的时候大概上午快十一点了。妇女主任叫出谭芳妈妈,告诉了我们的来意,谭妈妈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去坐,期间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也忙里忙外地搬椅子搬凳子。后来才知道那个婆婆是谭芳的奶奶,那个女孩就是谭芳。谭芳是先天聋哑,十四岁,从六岁多就被送去特校,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谭芳很独立,很能干,会帮母亲做简单的家务,会照顾自己,每次上学都是自己去,跟陌生人交流都用笔谈。她奶奶激动地让我们看她家墙上谭芳和她弟弟得到的奖状,又向我们展示谭芳跟着妈妈学的十字绣。看得出邻居也很喜欢谭芳,都争着跟我们讲谭芳的故事,在我们和大人交流的时候,早有我们的队员也在和谭芳用纸笔聊天,当问及她想不想一直读书然后上大学时,她竟然怯生生的不相信自己可以上大学,跟她讲了好一会儿,她依旧觉得我们是在安慰她、骗她。谭芳应该是个内心极聪敏的孩子,被我们围着有点不好意思,时不时皱起眉头望望她的妈妈。后来又听说她已经会自学手语了,于是我们请她教我们打“西南大学欢迎你”的手语,她停顿了一下就站起来教我们,还亲自给我们每个人纠正动作。教了好一会儿我们才都学会,她都笑了,但是我们被她笑得很开心。

姚瑞、姚雪琪:姚瑞、姚雪琪是两亲姐妹。姚瑞已经十岁了,智障,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姚雪琪,五岁,出生时盆骨发育不全,经过多次手术现在仍然没有痊愈。她们还有一个妹妹,两岁,目前发育正常。姚家人向我们讲起自家十多年来的苦楚,都眼泪潸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但还是要干农活帮儿子养家,妈妈根本没时间干其他事,有时候三个孩子还照顾不过来,父亲在外务工,虽然还有一些政府补助,但家里特别不容易。现在全家人只希望雪琪通过治疗将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希望老三可以健康平安地成长。我们跟姚瑞根本是无法交流,看到她茫然的眼神,我们也只能安慰一下她的家人,那一刻突然就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不公平,而我们又是多么渺小与无能为力。

郑美玲:走了好长的小路,终于到得一座土房子前,只听到妇女主任在院子就开始大声叫某某出来,说是有人来看你了,当时还有点纳闷,心想这个孩子不是手脚都高位截肢吗?怎么出来啊?结果我们马上看到老人走出来,身边还蹦出个俊俏的假小子。进屋才发现,这个小女孩右边手和脚都没有,能用一只脚跳着走一段距离,幸好女孩满脸可爱的笑容瞬间阻止了我更遥远的的瞎想。这个女孩被簇拥着坐定后,还一边大声喊:“妹妹,妹妹,你出来嘛”,然后就又有一个小女孩飞快的从里屋跑到她姐姐身边,抱着姐姐,羞涩地把头埋进她姐姐的左臂弯里。很快我们就跟小女孩愉快地聊起天来,她告诉我们她身边的小女孩是她的妹妹,叫郑玉玲,而自己叫做郑美玲,妹妹六岁上幼儿园,自己九岁读一年级,父母打工去了,两姐妹和外公外婆、曾祖母住在一起,自己和妹妹关系最好了。小姑娘兴奋地讲着自己和妹妹的故事,妹妹不好意思,两姐妹就在我们面前打闹起来了,当时看到两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们大家都非常开心与感动,就和她们说了很多很多话,她告诉我们老师同学都对她很好,只是不能上体育课,我们让她写字,她说写什么,我们就告诉她喜欢谁就写谁的名字,结果她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那我就写我妹妹的名字好了,然后就用左手认认真真地写起来,写完看她妹妹不在身边又悄悄告诉我们妹妹穿裙子很漂亮,但是妹妹不如自己聪明,学习不如自己好,说完,我们大家都被这个美丽乐观的女孩子逗笑了。听她们外婆说,美玲是因为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摇篮从右边着火才被烧的,现在伤口偶尔还会疼,但美玲一直很坚强乐观,在村里普通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也很好,还能帮妹妹辅导功课。实在是特别喜欢这对姐妹花,看到她们我们都忘了上半天的辛苦还有在姚家被笼罩上的深深的忧伤。我们鼓励她们好好学习,将来两个一起上最好的大学,她们问哪里有最好的大学,我们笑着说北大就不错,美玲望着我们的队服笑着说:“那你们西南大学不是最好的啊”?我们又被逗笑了,多么聪明的孩子呢。临走,其中两个学长把帽子送给了两姐妹,还恋恋不舍地和她们留了影,最后才几步一回头地离开了。

……

特校和看望孩子们这一板块是我们这次活动中最主要的一块,队友们很辛苦,但是又都很充实,到最后我们都有自己和孩子们的友谊了,真是心疼又舍不得,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特殊教育,了解这些特殊孩子们的生活,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在看望完他们后,我们在巫溪人民广场就“关注特殊教育,关爱残疾儿童”的主题,特地办了一场万人签名活动,活动期间还完成了一百多份质量较高的关于巫溪特殊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其实办活动的条件十分艰苦,首先我们都是自费,展板、横幅、问卷的资费都是问题,然后场地的申请以及桌凳的租借也非常不容易,当几经周转终于能进行活动后,我们都很积极地去请周围人填写调查问卷,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介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请他们献爱心签名……

关于特殊教育的工作几天下来,我们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为了能尽快完成工作,少在宾馆逗留,省点住宿费,我们只能继续加油奋斗。接下来我们到了巫溪县上磺镇羊桥村推广宣传马铃薯种植技术,并到羊桥村“乐和家园”了解农家乐发展情况,热心向农民们介绍我们在外面所知道的农家乐是什么样的,让大家相比较而学习,而进步。在这一部分活动中,马铃薯种植技术是找巫溪县农委要的专业资料,并经过全组队员的钻研学习,才敢向农民们提出一些建议,当然更多的是大家探讨了一下经营策略。

离开羊桥村,我们进入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板块,宣传环保(结合目前巫溪县正在开展的“四城一奖”项目进行),了解巫溪旅游业发展情况。这一板块的最大感受就是,巫溪很美,景点很多,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让不少巫溪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重要的事实:首先,巫溪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地方分带性很严重,而这不是因为景点的好坏有多大差异;其次巫溪的旅游业还不成熟,开发、管理的制度都不完善,环境卫生有待改变,景点有待加强保护;最后民众素质等都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会越来越好,也相信家乡的各方面发展都会越来越完善。

当各个板块的活动都顺利结束,我们大家一起整理了活动中的各种材料,回忆起几天以来的种种场景,都感触不已,但有些东西往往是碰到了内心深处反而无言了,所以大家都只以一句“不虚此行”来概括所有的感受。

最后只想说,没有这次下乡的活动,我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巫溪人,而现在,经历了那么多,了解了那么多,我才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巫溪人的骄傲,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巫溪人应该担负的责任。想起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只有深深了解自己的历史,明白自己的责任,才会走得更远”。我现在有一种感受就是了解自己家乡后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责任感与归属感,我相信无论将来我从事什么职业,是否会回到家乡,我都会有一种明晰感,永远不会丢失回家的路。

愿这一路记忆常伴终生,感谢那些给我感动、给我帮助与鼓励的人,闹记爱家乡,爱人民,爱自己。爱在左,同情在右,一路阳光在心中;梦在远方,思念在故乡,一路追逐不迷惘!

2012级地理科学学院 童小容

2013年9月1日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观两江新视野,感百姓美生活

民生政策促发展,和谐经济节节高

——2010暑期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社会实践报告

明媚的阳光一大早就映进了车窗,这般明朗的天气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澎湃了。车子行驶进入两江新区,公路旁蓝色隔离挡板后的公租房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干得热火朝天。7月19日,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走进两江新区,开始了历时2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对“两江新区”这个名词也并不熟悉,只知道它是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包含了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北部新区的部分地域。这次能够真正走进两江,感受企业文化,体味百姓生活,思考当官为民,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片土地所散发的无限魅力。

“超越期待,迈向卓越”——感受企业文化

可口可乐重庆分公司是我们服务团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在公司形象大使龙小姐的接待下,我们畅饮着可口可乐除去旅途疲惫,跟随龙姐的脚步,参观可口可乐产品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车间里几位身着白色消毒工作服的生产人员通过按钮控制着各种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转。成品车间,检验人员正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可以说从水、糖浆的生产到装瓶包装出厂,我们见证了可口可乐饮料严格、安全生产的全部过程。

当问及可口可乐公司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时,龙姐说,在技术人员方面,一般是大专以上文化要求,公司招聘后将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而对一般的销售人员特别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块儿,公司的几大卖场都发展了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做兼职。重要的是可口可乐公司更加重视员工的素养是否与其“诚信、承诺、权责一致、激情、团结互助”的企业文化素养相融合。

之后,大家又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可口可乐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可口可乐每一个时期的标志、吉祥物、纪念瓶。每一件似乎都在述说着这个品牌崛起的传奇。通过观看各种活动视频材料,可口可乐公司为我们展现出其参与全民活动,投身公益环保事业的积极性。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可口可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社会责任。

同样,走进重庆市毛哥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依然熏陶着我们。在公司的大厅里墙上的刻字道出了毛哥企业的理念——只要“尽心尽力(服

务理念)”“每天进步一点点(管理理念)”坚持“共赢发展(经营理念)”就能“创名牌,树中华汤料大王(品牌理念)”。在公司人事部刘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对公司进行参观。走到员工宿舍区,优美的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让我们感叹不已。刘主任说:“我们董事长非常注重善待员工,公司为每位员工都提供组织保障,增加福利待遇,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鼓励并扩展晋职晋级”。他还提到,公司近日刚为几对“夫妻职工”安排了套房住宿。这让我们对毛哥公司的人性化、民主化发展深深感叹。

其实无论哪家企业都必定会有其精神理念,企业理念不仅勉励员工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是提倡一种精神,一种社会风尚,更加塑造着企业在大众中的形象。一切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是每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前提。正如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寄语提到的“一个企业仅仅在营销时体现责任感已经不够了,今天我们必须超越期待,迈向卓越”。

与民起舞,走进村庄——体味百姓生活

要说这次实践之旅中最令人回味的经历,得算是实践第一天的傍晚,我们在绿梦广场与当地市民举行的联谊活动了。

结束一天的忙碌,晚饭后总是最闲适的时段。换双舒适的鞋子,着轻装在街道、广场上漫步,周围空气还透着大地一天所吸收的的热气,偶尔打下扇,整个城市露出画纸上水墨映开的倦怠随意。广场上,花台边、阶梯口、钟塔下一家子人或是随行的同伴,坐在一块儿畅聊这一天发生的有趣故事,亦或是谈论着以后的些许打算,一天的疲惫在这时彻底的放下了。

沿着街道,穿过还在修建的轻轨工程,绿梦广场上,音乐纷纷,人潮涌动。在紧挨钟塔的空地上,身穿白色文化衫的青年大学生正跟随着叔叔婶婶的舞步,一起跳起了“坝坝舞”。我的第一位舞伴是位身穿红杉的大爷。对于从没接受过舞蹈训练、完全没有交谊舞基础的我来说,能保证不睬到大爷的脚是我最大的目标。整段舞蹈里,我死盯着大爷步伐,他左脚向前,我就右脚向前,他向后退,我就赶忙向前。想来看着我如此僵硬、笨拙的动作,如此不自然、不轻松的表情,大爷道出了一个快乐跳舞的秘诀,“别看脚下,就像走路一样,自己想往哪边迈步就大胆的迈出去,要相信你的舞伴。”我腼腆的笑了笑,开始了这外人看来可能毫无章法的舞蹈,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心情轻松好多,在这片舞池里摆动着,一会儿就跳得大汗淋漓,跳舞的兴致却更高了。周围的同学也正和自己的舞伴起舞飞扬。

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晚饭后,外婆总喜欢参加社区的“坝坝舞”。因为这不仅仅是种社区活动,更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回家,晚饭后不再陪电脑,和外公外婆一起跳舞去。

空地旁的高处,围观者越来越多,都谈论着这群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与社区人民共舞的欢乐。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快乐,若是没有好的民生政策作保障,人们的生活怎会这般自在?正是重庆市政府,两江新区的相关部门推行了一系列民生政策作为人民生活坚强的后盾,才有了人们挂在脸上不落的笑脸呀!

带着与社区民众共舞后的欢乐入眠,第二天,我们启程前往一个新农村代表——渝北区王家街道大屋村,在那里感受民生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新气象。

在大屋村实践过程中,通过与村干部的座谈我们了解到大屋村21个全保户、61个低保户、77位退伍军人等都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都有基本生活保障。村内工业、企业也有相关政策的扶持。村委会与地区法院开展的“3进3同”已经走访了38位群众。村干部都实行三个制度,每日走访10户人,了解并解决群众困难。

谈到对于民生政策的建议时,村支书提出一点希望:在走访中他发现有的退休老干部虽然并非特困户,生活依旧艰辛。对于这些曾经真心服务于人民,奉献为国家的人,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会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当地生活困难群众,并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带去了同学们的祝福。最后,我们还参观了陵江食品、南极公司、养猪基地等多个民办企业,了解到更多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践学习了科学发展观。

“作为党员干部就没有考虑过代价”——思考当官为民

在与王家街道大屋村的座谈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当地的几位老党员。各位老前辈通过讲述他们的革命经历、工作经历最真切地说明了“作为干部,作为党员就没有考虑过代价”这一人生准则。

77岁高龄的老党员周天福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54年,他先后担任过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职务,他谈论起以前工作的些许经历时依然神采奕奕。对于如今的生活水平的发展,他说:“以前和现在根本就没法比

呀,向前看,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的”。他说当年自己干村支书的时候一年才125块钱的工资,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当干部收获最多的不应该是物质,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满足感。作为人民公仆,要像是父母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哪里会谈什么代价呀。

坐在我旁边的肖良玉老人,耳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听说要说说自己的党员经历时,清了清喉咙,侃侃而谈,感慨千万。于51年加入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役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为我们描述着那个时代的人们艰难中依旧信念坚定,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还有当年党领导人民“清腐反霸”的决心。

说道“清腐反霸”,将思维转向位于铁三平的重庆廉政基地。实践期间,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一起见证了重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历程。“做清官是大智慧”这几个有薄熙来书记题写的大字,在廉政教育基地大门前那块巨大的晚霞玉上苍劲有力,时刻警醒着前来学习的干部群众。

关于“腐败”的描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权力所在之处均有腐败的可能。”我想这反映的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大众,人民将权利赋予一部分有责任心,有大局观的优秀的人身上,是希望他们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一部分人我们统称为干部。换句话说,作为干部首先应该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给的,是拿来为人民服务的。而那些腐败的干部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借之作为危害人民利益的工具。从根本上歪曲了权利。

那么怎样才能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呢?这就是廉政教育基地建立的意义所在了。廉政基地里通过列举国内国外、从古至今的反贪反腐手段事例,历数重庆市大大小小腐败官员贪污犯罪经历以及他们最终的悲哀的结局,深刻地警示着各级干部腐败的危害。

记得看到这样两幅照片。第一幅,时任重庆市司法局长的文强参加廉政教育基地奠基仪式。照片上的他身着黑色外套,站在车前,眼光犀利。第二幅,文强在狱中双手紧握,低垂着头,充满无限悔恨。同一个人,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境地,如此巨大的差距只因一个原因——腐败。腐败之初,你大权在握,你以为自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光无限。腐败败露,你深陷囹圄,一无所有只剩悔恨,才知一切终是空。可惜很多人只有到了最后才知是悔,才知是错。

那么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底开展得如何呢?一组数据告诉了我。居民满意其成效的调查显示:2001年52.12%,2003年54.95,2006年

63.40,2009年63.65%足以说明重庆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为官者当知“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为民者应明“事或见一利而丧万机,取一福而致百祸”。作为青年学生,培养早期的清廉意识也是非常必要的,杜绝校园中的攀比虚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教育阶段做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根本上治愈腐败。

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很短暂却很充实,两江之行,从经济到生活,从企业到个人,从干部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众多的事例给我们更多的反省和思考。作为青年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用还单纯的眼光看世界其实会看到更多,更远,收获更多,更宝贵。

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团宣传组 曾俊榕

2010年8月29日

上一篇:社区志愿者服务报告下一篇:社区文化节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