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2024-05-09

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通用10篇)

篇1: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一个护士有关“人文精神”的感想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一句话。当我们懂得护士,当护士懂得病人的时候,就有了和谐。

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护士是离病人最近的人,大量的观察和治疗都要通过护士来落实。从护士身上,病人能感受到医学的博爱和温暖,而护士的不愉快也很可能传递给病人。在我的理解中,人文关怀的核心包括3个方面:尊重、理解和沟通。现在,各级医院都在积极倡导人文关怀。他们往往将关怀的对象设定为病人,有时却忽略了医生和护士。

当医院出于“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护士对每一位病人笑脸相迎时,不知有没有人想到,谁会对我们的护士微笑?大家都知道,护士的压力特别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她们就应该奔波于各个病房,对每位病人嘘寒问暖,不仅要呵护好病人的身体,还要随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抚慰。不管她们心里多么难受,也要以微笑面对每一位病人。另一方面,护理的每一项操作都直观地展现在病人及其家属眼前,稍有疏忽,就会招来病人的埋怨、家属的指责。可是谁又会想到,多数护士自己还是个孩子呢!有的医院为护士设立了“委屈奖”,我不以为然。我们应该通过尊重、关爱护士的具体行动,激发起她们对护理岗位的热爱,进而转化为对病人的关心。

所谓理解,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的渗透。众所周知,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锁碎而繁重,尤其在医学技术不断更新,护理人员严重 缺编,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临床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者可知道我们护士在想什么吗?当要求护士做到“我能为病人做什么?”那作为管理者可曾想过“我能为护士做什么?”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不仅有衣食住行方面的追求,还有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比较而言,医生更容易得到病人和社会的认可,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其价值,而护士不是这样。我希望护士也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获得成就感。

其实,每个护士都特别想把事情做好,而且特别希望能得到护士长的认可。也许每一位护士内心都会对自己的护士长这样说:“护士长,我想做的更好一点,能得到您的表扬。”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护士长一句肯定的话语,可能就是她努力不懈的情感支撑。所以请真心地欣赏您的每一位护士,多给予她们肯定与表扬。这种基于理解的上下沟通必然会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所以说,你只有先理解护士,才能疏导她们去理解病人。

让护士们“工作并快乐着”,进而使护士们用快乐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达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增加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谓真正达到医患双赢。

篇2: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护士,世人眼中的白衣天使,一袭飘然的白衣,是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守护生命的重任。医院是个特殊的环境,护士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群体,无数个日日夜夜,她们感受着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她们负责这病区的点点滴滴,大到医疗救护,小到更换衣物,哪里没有她们穿梭的身影。而关怀就是连接护士和病人的桥梁,它让我们从相识到相知,让我们直接有了心与心的沟通。“陈护士,你今天又上班啊!”,“陈护士,这两天怎么没有看到你啊?是不是休息了?”,每天都踏着这样的问候声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总是跟病人笑笑,跟他们打声招呼,“爹爹,昨天睡觉睡得还可以吧?”,“婆婆,你今天早上下来活动没有啊”,开始一天的工作。转眼之间,不知不觉中到医院已经两年多了,我从一个不熟悉业务、刚刚步入临床工作岗位的新护士,慢慢地向一名成熟的专业护士成长。

上班时,我喜欢我分管的病人能够直接叫我的名字,喜欢他们总是说我的名字好听,仿佛让他们看到希望,喜欢他们有事情就直接找我,喜欢······

记得那个我上夜班的晚上,那个病人是个从外院转来的胆道术后感染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体温一直都在38℃以上,每次发热的时候病人都特别难受,家属每次也在旁边干着急。晚上的时候,那个病人又发烧了,体温38.4℃,病人的儿子就跑过来跟我说:“陈护士,我妈妈又发烧了,现在38.4℃,最近一直在发烧,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啊?我真的很怕她烧坏了。”其实之前我也管过这个病人,对她的情况有些了解,也跟医生反映过她的问题,医生说是由感染引起的,等感染控制了以后就好了。我就跟他耐心的解释了这个问题,我说先给病人冰敷,等到冰敷后体温量出来再说,如果体温还是不降的话,我再叫医生来看看,做些其他的处理。病人的儿子听了以后,很是感动,说“以前只知道我妈妈一直发烧,却总是干着急,总觉得你们医生护士都没有尽心,这次才晓得是炎症还没有控制好。陈护士,现在听了你的话,我才了解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用这样干着急了。”我回答道:“没事,你以后有疑问,都可以找我们咨询的,有不懂得也可以找医生问,我们都会为你解答的呀。”后来病人体温下降了,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我又给她擦了一下身上的汗,为她换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晚上给她量了几次体温。后来每次上班的时候,总碰到病人家属跟我热情的打招呼。

是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医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工作,不就是让我们落实平时工作中的事情,把病人放在首位,让病人感到温馨、暖心。早上交接班时,一声温馨、亲切的问候,能让病人感到温暖;每次打针后,都会向病人问一声疼不疼;每次换药后,都会给病人讲解药物作用,查看病人的输液部位是否有问题;每次拔针后,告诉病人要压好针眼处等等。这样简单温馨的话语,却真正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篇3: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1 心理学是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护理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及相对应的知识是护理管理者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全面了解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应激原因。不同层次、不同环境、性格以及生活经历的患者是手术室护士必须面对的, 并且还会面对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及自身家庭所带来的压力, 手术科室自身也具有极高的风险, 所以,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时需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严重时会有心理危机产生, 因此护理管理人员要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仔细分析, 针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疏导, 对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干预, 使手术室护士在面对心理压力及心理危机时能科学、有效地应对[1]。

关于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护理管理者必须掌握的, 且及时掌握沟通技巧, 以此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应激能力。有效的激励因素能使护士的潜力得到更充分发挥, 也能使工作业绩显著提高, 但外在的维持因素只能逐渐将护士的不满及怠工现象消除, 而达不到发挥护士潜力和积极性的目的。因此, 人文因素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将积极性的调动作为管理的本质, 运用护理心理学及沟通技巧对各种矛盾和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促使各个科室的护士人员更加和睦相处, 对管理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2 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

人文关怀应在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集脑力和体力于一体是护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日常护理过程中常会面对诸多复杂琐碎的事物, 护士时常需要加班。因此, 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 要体现出对护士的关心和体贴, 在对其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的同时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气, 并针对不同性格的护士采取不同的语言技巧进行交流, 规避敏感问题, 避免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伤害[2]。

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人员言传身教中的体现。科室管理是护理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应以身作则, 护理工作自身具有较强的事务性, 护理管理者要时常参与到具体工作中, 以此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护士自身乐于奉献的精神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对护士家庭的关心。护士都有自已的家庭, 家庭的幸福对其情绪有很大影响, 家庭不和睦会导致护士工作消极、情绪差, 对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家庭和睦的关心有重要意义。管理者应经常与护士交流, 尽量帮助护士解决家庭矛盾, 使其自身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 通过仔细耐心的教育, 逐渐让其学会对自身加以克制, 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良情绪而影响护理工作的进展。

护理管理者应尽可能地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医院护理人员在缺编严重的情况下会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甚至不能保证正常休息。因此, 护理管理者要在不影响工作分配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护士的休息时间, 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以缓解护士的疲劳, 同时还能促进其家庭更加和睦[3]。

3 护理人员的能动作用

护理人员自身感情较为细腻, 善解人意。若护理管理人员对其实行人性化管理, 体现出了对护士的尊重和关爱, 在工作过程中也能以身作则, 护士的工作热情自然也会因此提高, 工作潜力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且对工作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提高。在手术较多、休息时间较少的情况下不会存在怨言, 并且能在休息时随时待命, 听候管理人员的安排, 尽管工作辛苦, 但仍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应对工作。

4 小结

护理管理者在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 护士的工作热情通过护理管理者的人文关怀得到良好的激发, 以缓解各种工作压力, 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最为有效的方法。护士自身的能动作用在科学严谨的管理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对护士进行管理, 能显著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工作差错的出现, 同时还能促使护士更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4]。护理管理人员要在护士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使护士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精神得到有效激发, 并对集体的成就倍加珍惜, 以此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 也能更加配合管理, 支持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总之, 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的渗透对每位护士都有良好的帮助, 护士在感受到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后, 将更积极的对待护理工作, 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能动性,护理,管理,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陈海燕, 林娟.人文关怀护理与责任制整体护理融合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1) :2993-2994.

[2]吕琼香.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创建[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3, 26 (12) :77-78.

[3]赵德会.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2, (11) :183-184.

篇4:对孕期护士的人文关怀管理

【关键词】护士;孕期;人文关怀;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07-02

怀孕期妇女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自国际组织提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倡议后,怀孕妇女的保健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护理工作由于其职业性质、特殊的工作环境、社会不同的评价及孕期生理变化等因素,会给孕期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怀孕护士成为先兆流产的高发人群,所以近年来,孕期护士的健康引起了关注。

1 护理人员孕期工作现状

护士群体大多均为女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1]。而医疗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合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具有应激水平高,作用持久特点,特别当护士处于怀孕这个特殊的阶段时,其承受的压力更为突出[2],有调查显示,在全世界的各行业中,怀孕时期护理工作者是造成的腰,背,肩疼痛,以及妊娠高血压,水肿,甚至子痫,习惯性流产高发人群[3]。

2 管理人员应用人文关怀减轻孕期护士工作压力的必要性

《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但护士职业相对特殊,工作压力大、体力消耗大,到孕期7个月后才“摆脱”夜班,缺乏人性关怀。因此有些合同制护士为避免上夜班,一怀孕就休病假,很不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性。医院无论是服务的主体,还是服务对象,都必须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不单单体现医务人员对待患者,人文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为主”[4]。现代医院建设中的“人本性”文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理念的最高境界。所以管理者运用人文关怀能够很好地提高孕期护士对工作压力的适应能力,对胎儿、母体及妊娠过程都产生诸多良性影响。

3 人文关怀管理

3.1 合理排班:

怀孕初期前3个月反应重,要注意避免使腹部受压迫和挤压,避免弯腰拾重物,挂输液,铺大单等。排班时应避开工作强度大、与患者沟通机会较多岗位和夜班岗,减少孕期发生胎儿畸形和流产的概率。

3.2 人文关怀的工作坏境:

管理者尽可能为孕期护士安排良好的轻松安全工作环境,整个孕期不用参加“三基”考试、年底考核及质控检查。每天10:00~10:30、16:00~16:30为茶歇时间,孕期护士可在休息室短暂休息和加餐;整个孕期工资、奖金不受影响,为孕期护士提供必要的防护服,加强防护知识。管理者及时处理人际关系冲突所带来的各种工作压力,使孕期护士感到身心愉快。

3.3 增加人力资源:

尽可能达到护理人员与床位比为1:0.4。对护理强度大,急危重的科室要适当增加人力资源,保证工作安全有序的正常进行。

3.4 提高全社会的理解与重视:

由于缺乏社会足够的尊重和对护理重要性的理解,现在护士职业荣誉感正面临危机,人们对护士的认识不够全面,护士职业始终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与重视,呼吁全社会要尊重护理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鼓励医疗机构重视护士的作用,另外医院应建立相关的孕期护士管理系统,对孕期护士的健康状况和危险不良的影响因素有了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4 结语

人文关怀可提高对孕期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根据人文关怀的理念,管理者应与护理工作者的愿望和需求有机结合。管理者要以温暖、体贴、真挚的情感,给予关怀,让孕期护士保持心理平衡,以坦然的心态愉快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胎儿孕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 册.1998.17(1):3-4.

[2] 唐海玉,吴惠平,夏令琼,孕期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26-27.

[3] 陶喜燕,雷明,孕期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11(1):6-7.

篇5: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首先, 人文关怀体现在倾听心声, 表达善意和关爱上。这是主持人表达对受众的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行为, 也是节目实现人文关怀的第一个层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需要关怀的, 倾听受访者的心声, 并鼓励其说出真实的有意义的故事, 这已经成为一个传媒从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曾经有很多主持人忽略了听的重要性而总以滔滔不绝的讲述者形象出现, 当时的受众也似乎习惯了这种被动的传播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思考型取代了接受型, 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 形成双向或多向交流, 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不仅会说, 更要会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20年主持中独占鳌头。她的外表其实很普通, 只是一个40多岁的黑人妇女, 中等身材, 相貌平平。那么, 她的成功凭借的是什么呢?正如传记作者迈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 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 却并不认真听回答, 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者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 并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 这就是她的风格。对于嘉宾和观众的生活充满关切, 而且能同他们交流, 所以她这种风格大获成功。”

只有“听”得好才能“说”得好。在倾听中科学地驾驭整个谈话现场, 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听的基础上的一种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一方面来自节目前的准备, 另一方面来自现场嘉宾的语言、行为以及细节的刺激。在现场的交流中“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 “听”不好肯定“说”不好, 想要“说”好就必须“听”好。光有事先准备的材料是不够的, 只有善于捕捉现场的信息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节目主持人在谈话现场因为不会听而显得僵硬, 感觉像是一个提问机器;有的主持人不善于引导嘉宾谈话, 甚至让很好的信息流失;有的则生硬地打断嘉宾的谈话, 显得死板而没有礼貌, 最终导致节目缺乏生动和逻辑, 更缺少谈话带给人的智慧。因此想要主持好谈话节目, 主持人除了做好事前的功课外, 更为重要的是主持现场在“听”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保证谈话节目的质量。

其次, 人文关怀体现在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中。广播谈话节目的定义是:“由主持人邀请嘉宾 (含听众) , 围绕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 在平等、真诚、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所以谈话节目要营造的就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话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 作为主人的主持人才能春风化雨, 作为客人的嘉宾才能感到宾至如归。有了这样的环境, 大家才能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敞开心扉, 充分交流思想。我们所熟知的《鲁豫有约》受到大家多年好评的主要原因和主持人在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有密切关联。这档节目在相对狭小的谈话空间中尽量为被访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场”, 让被访者感到舒服, 愿意和主持人沟通, 愿意把心底最深处的话讲给观众听。正如鲁豫所说:“我要给被访者一个很宽松很真实, 没有被侵犯的氛围。”这正充分体现了节目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这种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的营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情景的营造。交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 善于运用情境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提高交谈的效果。我们所说的情境包括现实的环境和心理的环境。现实的环境是对限定的场所进行精心的布置, 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空间。心理环境主要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心理状态。这种环境的营造方法之一就是嘉宾与受众的互动, 让嘉宾和受众通过沟通感动彼此, 节目的人文精神也会在温馨的氛围中表现出来。

主持人真诚的态度。毕一鸣在《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中指出:“一般说来, 要使访谈对象自愿说出心里话, 还需要访谈者坦诚相见, 以心换心。对方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总是有一定原因的, 但是只要你能用真诚打消他的顾虑, 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向你倾诉衷肠。”所以真诚是谈话节目的灵魂, 缺乏真诚的沟通, 就不可能获得真诚的共鸣。有些谈话节目, 主持人采访普通人时常常表现得盛气凌人, 结果使没有接受过采访的嘉宾更加紧张;采访一些重要人物时却采取仰视的态度, 整个节目下来, 像嘉宾的个人演讲, 主持人却成了一个传声筒。其实不管是星光闪耀的社会名流, 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人物, 主持人都不必用煽情、赚眼泪来追求轰动效果, 也不必用咄咄逼人的态度去追问被访者的隐私, 而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语境中轻松愉快、亲切真诚地与嘉宾交流。主持人可以通过这些细节传递出节目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体现在理性的提问和思考中。理性的思考对于主持人非常重要, 否则节目所选的题材就会归于苍白和单薄。比如在一些关注弱势群体的题材中, 往往在挖掘真情的同时, 会不自觉地肯定感性的做法而忽略对一些事情从伦理法律方面做冷静的思考和判断。主持人应该能跳出事外, 不被主人公曲折伤痛的人生经历所牵引。其实这种理性的思考对广大社会和受众来说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体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现场倾听的同时要不偏不倚, 客观理性。因为需要人文关怀的不仅仅是被访者, 广大的受众更是人文关怀的受益者。

综上所述, “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逐渐成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并被广泛应用于广播节目的定位, 而作为这一理念实施者的主持人, 在节目中体会到这一定位, 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人文关怀渗透在节目当中, 对于做出一档高质量的谈话节目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单位:河南电台信息广播)

篇6: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心理支持

临床资料

在住院患儿家长中500人,其中男230人,女270人;高中以上有190人,初中文化程度220人,小学以及文盲有90人,根据不同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实施的前提: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更新服务理念,重视患儿和家长需求的满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强调对其的重视,强调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习俗、爱好提供特需服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人文科学的修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儿科护理人员应该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各种穿刺成功率,掌握语言沟通技巧,体现对患儿的疾病和痛苦都予以照顾和尊重,营造善待生命、团结向上的氛围。创造温馨、快乐、自然、舒适的病房环境。走廊及房间墙壁上悬挂卡通图画,墙壁刷成粉红色,病房里用多彩的床单,娱乐室放置益智玩具,让孩子如同在家中一般,减轻患儿恐惧感。根据病房实际情况,满足家属,如饮食、休息、洗漱等生活需要,病房内配置微波炉、洗衣机、晾衣架、陪护休息室等。

方法

入院初期:①患儿和家长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护士应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予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减少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鲥患儿实行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救护患儿,是关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同时取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③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患病带来的压力,让其对孩子状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对孩子的健康充满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并对关心的收费问题给予沟通,让其“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

住院期间:①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患儿由衷地赞赏,融洽气氛,拉近与家属的距离。②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情绪,特别是年长儿,他们的反应往往受家长情绪波动的影响。指导家长情绪不要激动,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不可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否则对患儿康复不利。③关心照颐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家长。关心家长的睡眠、饮食,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生病备受关注,有些家长往往深深自责,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安慰,让家长接受事实,积极配合,争取孩子早日康复。④在决定孩子的护理方案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懂得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要摒弃传统的陋习,宣扬科学养儿、育儿,教会家长如何正确、科学地照顾、喂养、护理孩子。如: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尿布,如何合理地添加辅食等。⑤学会倾听。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与家长讨论他所担心的及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地解答,也可请大夫一起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出院时:①出院需用药的要向家长明确药物的应用剂量、方法、时间等。出院后需要家长亲自操作的应教会其熟练掌握,并留下科室电话,以便随时咨询。②对患儿的饮食、活动、休息等做出具体指导,不可太笼统,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告之家长休息也是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③告之家长复诊的事宜,并做好随访工作。

讨论

篇7:一个护士对“人文关怀”的感想

一、当前教师的心理状况及其原因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了当今社会高度重视, 可是教师的心理问题却往往被人忽视。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统计, 发现在教师群体中患神经病的占10%以上, 而其他的人群中这个比例为2%左右。

教师作为一个个生命体, 作为一个个平凡人, 在“教师像蜡烛”、“教师像春蚕”、“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样的比喻中有时却不能承受心灵之重。心理学研究专家张梅玲教授指出, 当前教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 教师的职业特点带来的心理压力。教师的责任心强, 而培养人又不是制造机器, 加上现行教育体制与改革还存在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要实现责任必然要面对各种困难和阻碍。“现实的东西不理想, 理想的东西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 富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焦虑往往更大。第二, 家长对孩子的高度期望给教师施加的间接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仅给孩子巨大的压力, 也给教师巨大的压力。当自己的孩子不能达到别人孩子的成绩时, 家长想的不是“人本身的差异性”, 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这种希望和教师的责任结合, 更容易使教师忧虑和急躁。第三, 有关部门和社会对教师的现实忽视。现实对教师的忽视和教师在现实中与同龄人的比较得出的种种“不公”, 无疑是教师心灵沉疴的病因。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 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 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师队伍的整体优良素质是学校的生命之源。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办出最好的学校。因此,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 即教师。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 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因此, 针对学校现阶段的实际状况, 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应是校长的努力方向。

(一) 管理方式的转变

“以人为本”的管理, 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 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注教师的情感、价值及工作环境, 尊重教师的人格, 要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每一个人都有安全感、快乐感。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 一切依靠师生员工。要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采用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模式, 创设一种和谐的学校小气候, 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 努力进取, 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笔者认为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 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 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底线, 正确引导教师追求在和谐中竞争, 在竞争中和谐, 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设立丰富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的制定, 不要只在管、卡上做文章, 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 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

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 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刚”性管理。而新课程鼓励创新, 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应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 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其最大特点在于依靠民主意愿、个性张扬、权力平等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为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 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那么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 作为校长应如何在刚性“制度”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抓好两个转变:

1. 变重“文本”管理为重“人本”管理

校长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 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时, 必须以教师为本, 尊重教师, 这样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人的发展, 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和谐、互助、尊重的组织氛围, 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在学校管理中, 我们校长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教师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 提供均等的机会, 减少和消除教师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设计师”角色, 淡化“指挥家”角色, 尤其是要创造一个尊重的环境。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 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士为知己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同时也适用于学校。校长必须要学会尊重, 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实践表明, 满足人的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 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 也即学校除了要求教师服从学校组织的目标外, 还需要更多地顾及教师的利益,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 做到关心每一个人, 关心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奉献。

2. 变“刚性的制度管理”为“以师为本的柔性管理”

学校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 这就离不开赏识激励, 而赏识激励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通过赏识激励, 在某种刺激的影响下, 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 人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校长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赏识激励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校长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 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

(1)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 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 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 只会让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 决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 校长对教师的管理, 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的方法, 应致力于营造让教师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氛围的形成, 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校管理的模式真正与新课程要求我们创建的学校环境吻合一致。

(2) 满足教师合理需求, 激发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校长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 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科学测定表明:一个人平时表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与经过激励可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两者之间大约存在着50%的差距。因此, 学校要通过不断为教师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用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办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通过制度管理等多种有效措施, 实行奖优罚劣。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 并引导其需求的满足不断向前发展, 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3) 强化服务意识, 努力为一线教师的新课改之路保驾护航。

有专家指出, 管理的最大价值, 不在于做了什么事, 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这是它的最高境界。因此, 作为学校的校长, 不能仅仅为教师下达任务, 而应当着眼于教师的发展, 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提供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这种服务应该体现在校长要为教师松绑, 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这种服务还应该体现校长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 搭建锻炼成才的舞台;这种服务还要体现在他们迷失方向需要指引的时候给予帮助, 在他们上公开课信心不足时给予鼓励, 写论文缺乏资料时提供信息;这种服务更要体现在教师们身体不适时, 情绪低落时, 家长不理解时, 家庭有矛盾时。

三、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需有机统一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共融、共生、共建”, 也唯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 才能赋予管理实践以理性。

首先, 人文关怀是以制度约束为前提的, 在“制度”与“人性”之间, 制度是第一位的, 即“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这里的规矩, 就是我们所谓的制度。其次, 制度管理为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保障, 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相辅相成。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没有“制度化”管理, 学校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石;没有“人性化”管理, 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 学校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不仅能使学校构建起张弛有度、严格有序的工作秩序和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 而且还能使教师之间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 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 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8:浅谈对企业退休职工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企业退休职工 人文关怀 思想现状 电力企业

企业退休职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年轻时他们为企业的发展拼搏、奋斗,奉献自己的青春,同时受到企业的回馈与关怀,接受党的教育与培养[1]。但当他们因年龄、身体原因离开工作岗位,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时,生活、心理、思想都随之发生变化,这时他们更需要得到社会、国家、企业等政治上的关心、生活上的照顾、思想上的抚慰。过去,他们有企业给予关心和提供各方面的服务,退休后他们也希望社会各方面给予关怀,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愿望。职工退休离开企业,由企业管理转移到社会化管理和属地管理,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此时给予企业退休职工人文关怀,对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力企业退休职工为例展开讨论。

一、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现状

电力企业职工从原先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从此告别工作安享晚年。生活方式、福利待遇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电力企业党组织提供的服务转化为社会管理服务,在这个转化过程里,退休职工们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2]。

首先,生活方式不习惯。职工在电力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每天从事相应的电力工作,有固定的人际交往,生活方式很有规律。当他们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每天不用工作,也没有必要的人际交往,职工难免会感觉无所事事,生活方式不习惯。其次,身体素质差。电力企业职工在岗时需从事繁重的电力工作,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越来越差,记忆力、免疫力、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最后,孤独寂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退休职工的子女大多外出发展,有的职工伴侣去世早,退休后随着生活圈子变小,社会关系变简单,许多退休职工都感到孤独寂寞。

二、企业退休职工的思想现状

(一)失落感

退休前,电力企业除了给予职工应有的待遇和服务,还会因其他各种原因给予额外补助,尤其是老员工,他们是电力企业的元老,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福利待遇会更多。退休后,职工除了退休工资,其他企业福利待遇都无法享受了,实际收入减少,职工难免产生失落感。

(二)悲凉感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的岗位都是由国家分配的,而且电力又是国家的关键行业,因而职工对工作岗位十分忠诚,几乎以企业为家[3]。他们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是企业的元老和功臣。在企业,他们有很高的威望,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存在感较强。但他们退休后,电力企业为追求发展,就会引进新的人才,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逐渐被企业员工淡忘,许多人就有人走茶凉的感慨,从而产生悲凉感。

(三)危机感

年轻时,职工在电力企业从事繁重的电力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退休职工们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百病缠身,常年卧病,医疗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大,增加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加上现今社会上普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退休职工们都希望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善,然而社会、国家、企业却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致使退休职工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因而产生危机感。

三、企业退休职工的人文关怀策略

(一)加大宣传,解除疑虑

社会、国家各方面应加大宣传,做好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解除他们对社会化管理的种种疑虑,让他们认识到社会化管理的意义,然后调整心理,自觉接受社会化管理。引导企业退休职工与时俱进,转变传统观念,排除计划经济观念的心理干扰,适应社会化管理要求,并怀着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去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国家要多展现积极的一面,让退休员工充满信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将越来越强大,因而自觉配合退管机构的工作,融入社区大家庭,建立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并实施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解决各种生活中的问题。

(二)加强社区管理机构建设,保障企业退休职工的利益

职工退休后,对其提供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就是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企业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广大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社区管理机构建设,以保障退休职工们的合法利益十分迫切。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支持社区管理机构建设,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应充实和培养退管人员,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以提高退管服务水平。新的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退休职工对管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也要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因此,退管人员应提高自身素养,夯实自身实力,满足退休员工们的要求十分必要。最后,强化退管工作人性化。电力企业退休职工普遍存在落差感,心情郁闷,退管工作应尽量体现人性化,要多站在退休职工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和关爱退休职工,多傾听他们诉说内心感受,并给予开解,对经济困难的退休职工给予帮助和支持,让退休职工感到温暖,找到存在感。

(三)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让企业退休职工发挥余热

国家、政府应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增强电力企业退休党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社区管理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电力企业退休领导干部政治待遇不受影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支部建设、社区建设、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使其真正做到离岗不离党,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增强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的存在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充满希望,消除失落感。

(四)原企业应做好配合工作,保障退休职工生活质量

职工退休后,主要接受社会化管理和属地管理,但原电力企业也不能一甩了之,应密切联系退休职工所在的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做好配合工作,共同解决退休职工生活上、思想上所遇到的问题。职工退休后,电力企业应足额发放职工福利待遇,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职工利益。在退休职工的统筹项目外的养老金,由电力企业继续按有关政策发放。

另外,对于退休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解决。若因过程复杂暂时无法解决,应与职工沟通,疏通职工心理,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缓解彼此的矛盾,维护退休职工利益,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调动社会各种力量,维护企业退休职工的合法利益

社会各种力量如工会、妇联、老年委员会、共青团等组织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管理服务网络,积极组织社会公益组织或社会志愿者队伍,为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特别是孤寡、病残、高龄等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利用机构的社会影响和力量,着力维护电力企业退休职工的合法利益。

四、结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电力企业退休职工不仅是电力企业的功臣,也是国家电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年轻时、他们为企业、国家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当他们退出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一个特殊群体后,社会、国家、企业等实时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使其感到温暖,充满信心,度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方友生.浅谈对企业退休职工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1(09):237-238.

[2]王美娟.加强企业退休职工人文关怀有效途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87.

篇9:对高职生倾注人文关怀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人文关怀就是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安全、归属、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以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内在价值尺度。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人文关怀的思想本质。在高职院校中, 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束缚, 一些教师、后勤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这导致一些学生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社会, 严重者还可能有自杀、杀人等行为[1]。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紧迫的。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倾注人文关怀, 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育人理念, 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不良习惯, 培养技能强、素质高、重实用的新型劳动者具有积极作用。

1 对高职生倾注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重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对促进高职生自身发展、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是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新动力

高职生作为学校和当代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宗旨, 加强对高职生的人文关怀。不仅是单纯向他们灌输一些思想道德修养知识, 或将一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强加给他们, 而是注重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 不断激发其自身发展欲望和追求理想的自觉性, 使他们自觉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 最终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

1.2 是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需要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心正朝着“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方向转移, 但尚未完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格局, 特别是在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只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 对他们真正的困惑和心理需求不予问津, 缺少情感因素的投入, 重约束轻疏导, 重结果轻过程, 重管理轻关怀。因此, 要改变这种状况, 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2]。

1.3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

2005年2月19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高职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社会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当前不少高职生存在心理及思想上的问题, 轻则影响身心健康、自身发展, 重则导致人格扭曲, 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目光投向对高职生的人文关怀上来, 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 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内在需求,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 使他们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个体,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高职院校人文关怀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职业学院, 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 还要灵魂纯洁、道德高尚。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与“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任课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师生关系不融洽。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不重视师生互动, 只突出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权威,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 产生逆反心理。三是教学方法僵化。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忽视学生的感受, 使学生失去主动性和创造性。

2.1.2 学生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学生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影响, 认为自己是上级、是领导, 从社会规范和制度入手, 用行政命令和压制的方法让学生遵规守纪, 甚至变相体罚学生。二是对学生的一些合理需要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如人际关系紧张、青春期爱的冲动、对就业和人生前途迷茫等。三是后勤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方法、服务设施等方面。

2.1.3 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实施教育管理的保证。科学的管理制度, 不仅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 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素质的制度保障。管理制度建立的立足点是解放人、发展人和尊重人。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要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和生活, 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 在强调以学生为本的同时, 也要注意管理应遵循必要的规章制度, 防止出现偏差。人文关怀强调被管理对象的主体性, 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管理, 是一种人性管理。以人为本是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理念,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自创性, 相信学生的自主性, 引导学生的自觉性。但是,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符合人文关怀理念的学生管理制度。例如, 有些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 服务功能不健全, 导致学生寻求服务时, 相关部门互相推诿, 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打击。

2.2 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体制原因。高职教育只有短短10年的发展历史, 其教育模式及办学方式, 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 它与已经形成教育模式的本科教育及普通专科教育既有联系也有较大差别, 特别是在以往中职教育基础上建立的高职教育存在着中职教育的定式。二是观念原因。有些教师不注重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 仍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 特别是对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三是态度原因。体现在为学生服务方面的人文关怀缺失。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服务人员对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不重视。四是方法原因。学生管理人员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人性化管理方法, 也没有经过相关培训, 因而遇到问题只会采用训斥、命令等方法解决。五是素质原因。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学生管理人员紧缺, 不少高职院校只好聘用临时工。这些临时工由于学历不高、素质较低, 无法承担管理学生的任务。六是学生原因。高职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留守子女, 他们大多处于发育阶段, 认知水平不高、意志薄弱, 依赖性较强、自律能力较差。如一些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 沉迷于网络;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霸道、任性;一些学生不讲诚信, 文明礼貌修养不够, 欠缺交往能力,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不按时上课、不按时归寝, 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高职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师生关系不融洽, 制约了人文关怀的渗透。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建立人文关怀机制

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性管理, 又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从学校各部门到教学系 (部) , 再到教学班级, 都要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将同学视为兄弟姊妹, 无论对贫困生、残疾生, 突发疾病、遇到困难、犯错误的学生, 还是对思想后进、学业不佳的学生, 都要给予深切的人文关怀, 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关爱与温暖, 感受到同学的友善和教师的关怀。要建立“人格平等、相别互送、生病看望、困难帮助、错误纠正、贫困关怀、突出表彰”的人文关怀体系[3]。

3.2 构建和谐的学生管理模式

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 实施和谐教育, 将教育、管理、服务三者融为一体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 增强服务意识[4]。树立全方位管理服务理念,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基础。每个学生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个性, 所以管理要因人而异。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少一点责备、多几分理解, 少一点束缚、多几分宽容,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积极、主动、平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 对学生公寓进行物业管理, 构筑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社区, 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事务咨询中心等专业化服务机构, 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设和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能够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 会对学生的人格、思想品德、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先进设施、优美环境、人文关怀和科学人文管理的综合。江泽民指出:“每一个学校, 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发挥创造宽松的环境。”高职院校要努力培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相耦合、相整合的校园文化, 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同时, 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和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要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积极创造一种催人奋进、进取的校园精神环境, 创设一种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校园人际环境;要进行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位, 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高职生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熏陶作用。具体来说,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党、团和班级、社团活动。通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示范;健全的团组织既可以引导团员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 又可以通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发展对象, 激励广大团员积极向上;班级团支部是学生的基本组织, 团支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作用;教师将教育活动延伸到社团中去, 充分发挥育人功效。二是校园学术和文化活动。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高质量的人文讲座、高水平的报告会也能促进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三是校园硬件建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教室美化等活动, 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3.4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素质

2000年7月, 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重申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04年8月, 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胡锦涛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同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 这个文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纲领性文件。但是近几年, 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 (特别是地属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队伍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例如,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强, 辅导员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辅导员专业培训体系不健全、身份不明确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使他们难以产生职业归属感, 严重影响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倾注。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只有造就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辅导员, 建设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才能更好地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梁作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EB/OL].http://www.xdqywh.com/article.asp?NewsID=200949162636, 2009-04-06.

[2]曹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价值核心地位的确立[EB/OL].http://www.studa.net/xueke/081111/10015048.html, 2008-11-11.

[3]唐家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成长[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8.

篇10: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急诊科收治的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的老年人450例,年龄60岁至90岁

1.2 护理方法:从入科评估开始,收集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最后效果评价。急诊老年病人病情发展快,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可能有恶化的趋势,因此要反复不断的评估。

2 急诊老年人的情绪反应

2.1 焦虑:为急诊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多由于病情急、重而急于救治,对病情诊治不甚了解,或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引起,表现坐卧不安,心神不宁,烦躁不安。

2.2 恐惧:对于初次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对环境陌生,对急诊护理操作不熟悉,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对于多次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2.3 绝望与孤独感:老年病人随着身体的衰老和体弱多病,心理机能逐渐衰退,精神上缺乏寄托,容易滋长孤独老朽感,当出现急性病症时就会出现对安全感的丧失和惶恐,对于长期出入急诊的病人会有绝望情绪,甚至会产生轻声念头。

3 对急诊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的措施

3.1 安置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光线充足,避免噪音,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的警报对病人的影响,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避免外界环境的恶性刺激,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减轻病人的焦虑水平。

3.2 落实常规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对病人不适症状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评估影响病人自理能力和基本生理需要的因素,并设法解决。

3.3 加强病人的临床症状的护理,如大小便的处理,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皮肤的清洁,分泌物的处理等,使病人获得心理与躯体的舒适。

3.4 做好饮食护理。既要满足患者病情及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使病人保持最佳生理状态。

3.5 做好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可能注意治疗较多,而往往忽视了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变化和感受,无意中损伤了患者的自尊。我们在操作中应尊重患者,做好解释,耐心讲解各种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注意语言的通俗性,使老年患者便于記忆。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痛苦,安慰、鼓励患者,解除焦虑及不安。

3.6 对急诊科老年病人的人文关怀要求做到理解患者,以体量的心帮助病人控制情绪,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老年病人身体机能衰退,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容易伴有消极的负性情绪,需要我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积极倾听他们心中的烦闷并用一颗爱心、真诚心和包容心给予支持和帮助。语言是护患沟通的桥梁,在急诊科治疗护理实时间有限,医患之间往往难以迅速建立彼此的信任,要注意加强沟通知识的学习,规范语言,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对消极悲观的病人要给予支持鼓励,语调坚定慎重,充满信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人的疑虑要给予及时的劝导和耐心的解释,消除疑虑;对于老年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反复讲解、循序渐进,内容主要针对急救护理常识的讲解。护士还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穿著要整齐、整洁、举止大方得体,步态轻盈,面带笑容,给患者亲切感。操作时动作娴熟、准确轻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产生信赖感。

4小结

上一篇:我爱你汉字简案下一篇:竞赛作文主题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