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2024-05-02

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通用6篇)

篇1: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中学地理)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速记口诀(2009-04-03 13:20:22)

转载

标签:分类: 课程资源

中学地理

晋教版

七年级下

速记口诀

本资源根据教学需要收集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

印度

文明古国有印度,工业发展很迅速;北部边境喜山驻,恒河平原中间铺; 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 孟买大港产棉布,黄麻织物疙瘩粗;班加罗尔在南部,信息高速通印度。

篇2: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众多的人口 2 四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 五 复杂多样的气候 2 六 众多的河流 2 七 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八 练习2 九、十 复习、考试 2 十一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 十二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紧缺的水资源 2 十三 紧缺的水资源 2 十四 稳步发展的农业 2 十五

稳步发展的农业、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六 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七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 2 十八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练习2十九、二十 复习、考试 2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的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大部分。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一

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说明: ●quot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quot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说明:●quot标准quot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三

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四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第一章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 是海洋大国。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 3 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 个省级行政区”。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1.位置优越(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 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 1.1 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 3 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 1 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活动第 2 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活动第 3 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 海洋大国。教学过程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 1.4 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 5 页活动题 2 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 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并解释原因。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 1.4 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 12 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00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

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最后活动题 4 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34 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 P8 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 7 个区域来讲 34 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 3 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 4 省 2 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 6 省 1 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 3 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⑹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以上是关于 34 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技能与方法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 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4.【比较】比较中国(12.95 亿),印度(10 亿多)、美国(2.82 亿)、俄罗斯(1.45 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6.【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 GDP 仍较低……)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8.【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

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 10 000 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 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 2.5 亿人;晚婚 5 年,100 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教学过程

篇3: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图片贯穿了全部, 除了采用很多图片外, 在教学案的课前预习中, 学生除了翻译天气词汇外, 还需要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或者生活常识, 画出气象图标, 除了增加乐趣外, 还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准备。

例如:教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翻译以下表示天气的词汇, 并画出天气预报时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标表示以下天气。

阴天___________;雨天___________;

晴好___________;雪天___________;

刮风___________;雾天___________。

二、将英语与歌曲相结合, 在歌声中学习英语

在课前热身阶段, 笔者播放了一首英文小歌曲How’s the weathe r?需要学生根据预习情况, 听出歌曲里提到了几种天气情况, 学生既能训练听力, 还能从课堂中学唱简单的歌曲, 也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 有利于教师授课。

三、听说训练后进行简单的写作汇报

以前的教学中, 在听力和口语训练后没有马上进行写作落实, 学生会听、会说, 但是不会写或者不会拼的问题明显阻碍了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因此, 在课本的2a、2b和听力训练与口语操练后进行写作的汇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后面的活动打好基础。英语学习就是通过模仿运用习得的。

听力:2a、2b

Report:This is Lucy’s family.She is talking on the phone.Aunt Sarah is__________________.

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e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ncle Joe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模拟真实情景进行英语教学

在本堂课中, 笔者还采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两个活动, 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天气教学——“招聘气象播报员”和“连线外派记者报道世界各地的天气和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这两个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 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英语的真实性、实用性和交际性, 更加地热爱学习英语, 同时, 学生也在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 并且体验了新鲜且令人羡慕的电视角色:气象播报员、新闻主持人和记者, 符合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被采访的同学能根据手中的提示进行天气和动作的表演,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以至于下课后学生要求下节课“加演”。例如:

Game:Broadcaster wanted (招聘气象播报员)

展示两张地图:中国地图、厦门地图。

招聘一名气象播报员:Good afternoon!I’m...Now let’s see the weather for tomorrow...The weather in...is.../It’s...in... (预报5座城市或5个地区的天气)

Group work:Acting

至少2个小组合作。一名室内主持人与3名外派记者进行电话连线, 报道当地的天气情况和人们的活动, 人们所进行的活动由其他小组成员表演 (被采访同学事先拿到一张卡片, 上面有天气和活动提示) 。

主持人: (连线外派记者) Hello!...So please tell us the weather in…

记者:Oh, yeah!Hello!This is...I’m in...The weather here is...So you can see...is/are doing...

五、所设计的英语活动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上一个活动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能让知识在活动中紧紧相扣, 层层递进。这堂课在学习了如何谈论天气情况和复习了现在进行时之后, 通过一个天气报道的活动训练将二者结合, 让学生体会天气对人们活动的影响。这个活动其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对前文进行了总结, 又为接下来的活动和课后写作练习做了准备, 降低了活动和写作的难度。

例如:请根据图示填写天气情况:CCTV Weather Report (央视天气报道)

Hello, everyone.Here’s CCTV’s weather report.Different weather is in different cities.Look!

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评价

在课堂小结中, 摆脱了以往教师直接给内容的情形,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课堂总结,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堂课后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发现自己的优点或存在的问题, 进行发扬或改正。

(一) Summary (课堂小结)

1.描述天气的词汇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论某个地区的天气状况如何的句子是:

A:厦门的天气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B:阳光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论“正在做某事”的句型 (现在进行时:_____________+动词_____________)

A:乔叔叔正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B:他正在打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教学评价设计

同学们, 你这节课表现如何呢?请填写下表评价一下自己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求教师能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模拟真实的情景,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现在进行时, 并能正确地描述天气情况。这节课采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进行教学———新闻报道、电视台主持人连线外派记者采访报道世界各地的天气和人们的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创新性强, 几乎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提高了口语能力。

篇4: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特点浅析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版本;教学过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苏教版生物教材的使用特定和困难进行了浅析。

1.教材涉及内容繁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对比以往教材,表面看来内容减少了许多,实际上分量、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学校课表安排时间紧张,每周课时没有增加,使教学进度变缓,加上部分偏僻、复杂的知识点,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使新课程未达到预期目的。生物教材若想降低难度,必须精简内容,对繁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一些老旧的内容在苏教版内容中又被引入了教材,但是含意表达不明,有时候只是简单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地把握重点,教材使用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也相应降低。

2.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分散、表达不明,呈现一定的跳跃性,相当部分的授课内容需要生物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特点补充说明。在苏教版新教材使用的时候,几乎每次备课过程中,笔者都要借鉴老板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补充和研究整理,突出的部分是许多的概念和说法有了较大的变动,需要教师根据老版教材整理分析、准备把握。如,在生物教材中,编排顺序和以往有了明显变动,将“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放在了“生活史”的前面,单纯“根的相关结构”就被分解到三个部位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既造成了教师的重复备课,也让使用者感觉逻辑结构混乱。

3.相应的配套资源明显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苏教版生物教材内容单一、图片设置不合理,配套的教学和辅导资料匮乏,与教材相匹配的辅导系列书籍、图片、教学视频、教学光盘无处采购,相应的资料网上也明显不足。虽然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相继出版了部分配套资源,但是相比其他教材,这些资源仍显得缺乏和不足。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过程中发现的几个不足之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发展,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苏教版教材会不断地完善和完整,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学平.浅谈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发[J].才智,2013(25).

[2]杨燕平,张林亚.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交际,2009(10).

篇5:晋教版七年级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掌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中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知道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长江、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长江、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河流长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数以万计的河流。

〔板书〕第三节 数以万计的河流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 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

一、外流河与内流河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 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

〔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 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启发提问〕(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流河的水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减少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

〔启发提问〕(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板书〕京杭运河

(活动)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

〔启发提问〕(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第二课时

长江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

《话说长江》片头,《长江之歌》在耳畔回响,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的是哪条河流吗?正如歌中所描述的“她用甘甜的乳汁抚育了中华儿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历史的演变,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感受她的博大精深!

二、新授

1、读图2.17“ 长江水系”

(1)、在图中找出长江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注入的海洋。

(2)、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看看他们分别属哪一个省区?(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

(4)、对照图,找出长江的主要地形区。读图观察后汇报:

2、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

(1)分析图2.18“长江干流剖面图”。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多峡谷急流)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播放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归纳上游特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2)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曲流”?(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有没有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多支流,多湖泊)归纳中游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3)、下游特征: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3、完成 “活动”

(1)、从上、中、下游看,长江干流落差最大的是哪一段?(2)、玲玲说:“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丰富”对吗?(3)、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的长江三峡,这里正在兴建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对照图2-9,从地形角度,谈谈在三峡修建大型水坝的好处。学生讨论完成

三、拓展分析

1、阅读了解“长江三峡工程”讨论:

①、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②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今年洪水)③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④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2、理解“黄金水道”

第三课时

黄河

一、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二、新授

1、读图2.21“黄河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几个活动题,(1)、在图中找出黄河的河源、流经的省(自治区)以及注入的海洋。(2)、长江和黄河同时流 经的省(自治区)有①西藏②宁夏③青海④四川

(3)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地点河口和旧孟津,看一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4)、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有渭河和汾河。(5)、对照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并及时板书。

答案:(1)、河源—唐古拉山;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注入东海。(2)、上、中游划分地点:宜昌(湖北)中、下游划分地点:湖口(江西)。(3)、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5)、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分析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自然特征。上游: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

3、课件展示宁夏平原、黄河源头、壶口瀑布、华北平原的景观图,分组讨论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类型,说一说母亲河的奉献。

4、阅读教材 “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黄河凌汛”、“黄河断流”并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①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②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总结:①黄河的忧患: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②、自然原因地形上:黄土丘陵地区,地面坡度陡,坡 面长,流速快,流量大,冲刷力强。气候上:

7、8月份暴雨集中。地质上:黄土质地松软,易蚀。人为原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的植被;

开矿、修路、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废弃的土石入河,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6、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三、拓展探究

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篇6:湘教版七年级下《日本》教案设计

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

日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3.分析日本的地形、河流关系。

4.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5.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

【导入】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在我国台湾岛附近岛屿钓鱼岛上打起来注意,想政府购买实现国有化,是谁?

【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台湾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钓鱼岛历史视频

环节

一、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

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

(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引导学生讨论。(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

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

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课件对比中国和日本面积,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对比日本和云南大小)

人口:1.25亿

中国陆上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人口: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现役军人共有133972.49万人;香港人口是709.76万人,澳门人口是55.23万人;台湾人口是2316.21万人。1.25亿

【活动】根据前面的知识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和中国人口密度。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

环节三:课件展示日本地形图,从图中观察,日本的山地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日本地理特征对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结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并且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区域内。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受到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补充思考:中国比较有名的沿海城市有哪些?

环节四:我们已经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岛国,那么日本的国土组成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日本四岛空白图,中国行政区图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有北向南依次确认日本四岛的名称,并标注在填充图上。教师展示日本四岛名称,展示中国台湾岛、钓鱼岛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对比中国海岸线,引导学生思考海岸线对一个国家的意义(从经济及气候两方面)。

【课件展示】:日本主要城市、富士山、日本樱花。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主要城市分布规律,环节五:【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讲解】富士山实际上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及日本的位置,分析日本群岛在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课件展示】富士山航拍图,关东大地震和坂神大地震照片 讲解灾害。(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人数15万。)

【课件展示】中国汶川大地震 中国在板块构造上位置,思考汶川大地震成因。

环节六:了解一下日本的气候特征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提问】日本和北京气候类型相同吗?北京发生特大暴雨,日本情况如何?

讲解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N~30°N,属于温带地区。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日本呈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岛国独特地理位置,日本呈现了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

【讲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它的太平洋沿岸夏秋多台风。中国大陆面积广大,南北距离长,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的多。

环节七:日本的自然资源

【提问】日本当年在我华北实行了“三光”政策,其中“抢光”指什么意思?日本由于地狭人稠,本国资源匮乏制约经济的诸多原因,积极推行向外扩张政策。就资源方面,日本突出的优势是: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讲述】日本的森林资源覆盖率高达65%,一次性木筷全靠进口,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木筷回收,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生产新闻纸、复印纸,大部分以高价出口到我国。而我国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每年生产一次性木筷耗材130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

2003年,日本专门制定了《环境教育促进法》,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通过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活动,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

日本森林覆盖率居世界前列,日本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又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想想为什么? 课件展示中国餐桌使用一次性筷子图片

总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不爱祖国的人,他还会去热爱什么?爱国的背后是我们该为之做些什么!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思考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现在经济迅猛发展,他们作了什么?

上一篇:怪味糖的故事小学生作文500字下一篇:是您给了我信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