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2023-03-25

教案是一种相对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精心预设的较为完美的活动流程。教案是开展教学的凭证,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学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光荣少年

一, 教学内容 1.《光荣少年》 2.《年少的味道》 3.乐理知识

二,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饱满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光荣少年》,《年少的味道》

2. 认识五线谱,会写高音谱号,了解音名与唱名,能比较熟练地进行C大调八度以内基本音级的视唱

三, 教材分析

1. 《光荣少年》

陈奎及作词,孟庆云作曲。这是一首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推荐的优秀少儿歌曲。这首歌为一段式,全歌以激越的旋律,铿锵的节奏,表现了新时期少年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 《年少的味道》

梁和平作词,孟卫东作曲。这首歌为两段式结构,歌曲以轻松,动感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青少年美丽多彩,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四, 教学设计

以竞赛和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

五, 教学难点

1. 较为熟练地掌握音名与唱名。 2. C大调八度以内基本音级的视唱。 六, 教学重点

1.会唱《光荣少年》,《年少的味道》,并能用自然饱满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演唱。 2.掌握所教的乐理常识。

七,教学教程设计

(一) 导入:祝贺同学们迈入人生的另一个崭新时期---中学阶段,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迈入呢?

(二) 歌曲学唱部分

1. 聆听范唱

(1) 听音乐,自由选择恰当的动作进行参加。

(2) 老师评价,提示音乐情绪变化时怎样变换动作。 2. 歌曲学唱

教法:老师演奏旋律,学生根据旋律唱出歌词。(提示学生注意老师演奏的乐句长短,以及哪个字对的是哪个音,哪些字是一字一音,哪些字是一字多音。)

教法:①读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情绪的把握)

②老师演奏旋律,学生根据旋律唱出歌词。(多种连唱形式相结合)

3. 在老师的演奏下完整演唱歌曲。

4. 说一说:怎样唱这首歌曲才会好听呢?

(节奏不拖沓,不用叫喊方式,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带着表情,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

5. 合奏伴奏音乐,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 五线谱入门---音乐知识部分

1. 认识五线谱 2. 学写高音谱号 3. 认识唱名和音名

① 看键盘,找黑键与白键的排练规律

出示钢琴键盘示意图,让学生找白键,黑键的排列规律。(白键均匀排列,黑键两个一组,三个一组间隔排列) ②认识音名与唱名

两个黑键围绕的三个白键依次为:C D E(do re mi)

三个黑键围绕的四个白键依次为:F G A B ( fa sol la si)

4. 认识基本音级在五线谱中的线间位置。

(1)把基本音级写入五线谱,中央C下加一线,唱音阶。 怎样认得快?八度以内找规律。(1,3,5,7在线上,2,4,6,1在间上) (2) 考一考,你会认了吗? ① 唱下列音组。

② 游戏:把 《光荣少年》前两小节各音的高音位置,贴到五线谱上。

(四) 课堂小结

1. 小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背唱《光荣少年》,自己对歌曲进行处理,下节课分组表演。

第二单元

美妙的人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太阳》,《我爱你,中国》,《伏尔加船夫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演唱歌曲《雪绒花》

(二)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声乐作品。能在听赏活动中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男高声,男低声,女高音,女低音,童声的音色特点。 2. 能随音乐跟唱歌曲《我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感受音色对于歌曲的表现作用。

(三)教材分析

1.《我的太阳》

《我的太阳》是一首创作于1898年的那不勒斯歌曲,20 世纪后期成为世界上最风

行的民歌。旋律爽朗,豪放,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2.《伏尔加船夫曲》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流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资源,及其孕育出的优秀文化,被俄罗斯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3.《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像一幅富于诗意的画卷,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坦率地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以及对瑰丽山川的歌颂和赞美。通过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4.《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抒发了蒙古族人民对美丽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具有蒙古族牧歌的风格。悠扬起伏的旋律把人们带入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之中,使人们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美。 5.《雪绒花》

《雪绒花》,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是一首抒情的合唱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能认真聆听声乐作品,积极参与听赏活动。

2. 能说出男高声,男低声,女高音,女低音,童声的音色特点。

(五)教学过程 ①新课导入

1. 聆听三段音响片段,请学生说出演唱者的性别。(男声,女声,童声) 2. 略作小结,引出音乐知识。

②音乐知识

1. 了解人声的分类原则及类型

因人的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人声可分为三大类:童声,女声和男声。

因各人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等生理结构不同,每个人在音域,音色,基本声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三类人声又可具体分为: 童声:高音,低声;

女声: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2. 结合已有知识,请学生尝试说出几种常见音色的特点。 如: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 3. 略作小结,引出课题。

③新课教学

A.

男高音

1,听赏作品《我的太阳》,回答问题。

师:请根据人声的分类说说这是哪种音色,以及这种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这是由男高音演唱的,男高音的音色特点是高亢,明亮。) 2, 简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帆瓦罗蒂。

3.随音乐跟唱歌曲的前半部分,感受歌曲旋律爽朗,豪放的特点。

B. 男低音

1. 听赏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片段,回答问题。

师:请根据人声的分类说说这是哪种音色,以及这种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这是由男低音演唱,男低声的音色特点是低沉,浑厚) 2.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歌曲要选用男低音的音色来演唱?

3. 请学生随歌曲跟唱前面的八小节,体会作品中纤夫的重负与酸苦。

C.女高音

1.说说女高音的音色特点。 2.听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3.说说自己熟悉或喜欢的女高音歌唱家及她们的代表作品。

D.女中音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尝试说出所属人声类型。 2.说说女中音的音色特点(圆润,宽厚) 3.随音乐哼唱这首歌曲前几句,思考问题: 师:女中音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和歌曲怎样的意境? 生:(从女中音的演唱中感受到了草原的宽广,美丽,以及歌曲表达的宁静,恬美的意境)

E.童声

1.听赏歌曲《歌声与微笑》片段,说说童声的音色特点。 2.老师指挥学生随伴奏演唱这首歌曲,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

④巩固与练习

1.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的几种常见人声类型的音色特点。 2.聆听歌曲片段,完成课后表格。 3.预习歌曲《雪绒花》,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柯尔文手势认真学唱《雪绒花》,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2. 能学习了解五线谱中音符的结构,了解五线谱中几种常用音符的写法和时值。 3. 能在试唱练习等活动中,掌握五线谱常用音符及其时值。

二,教学重难点

1. 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五线谱音符的有关知识 2. 能背唱歌曲《雪绒花》

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听歌曲《雪绒花》片段,请学生说出歌名和出处。

2.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简介电影《音乐之声》剧情及歌曲《雪绒花》的演唱背景。 3. 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雪绒花》,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旋律。 2.学唱歌曲旋律。(可以采用教唱,听唱,比较等多种方式) 3.学唱歌词

4.完整地演唱歌曲高声部

5.结合柯尔文手势学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 6.熟悉低声部旋律后唱词 7.完整地练习二部合唱

8.欣赏《雪绒花》的电影演唱片段,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9.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合唱歌曲 10.教师略作小结,引出音乐知识

(三)音乐知识

1.了解五线谱中的音符结构。

2.结合律动学习五线谱常用音符及时值。 3.实践运用

(1)视唱练习(注意:以学生自主识谱视唱为主,老师给予指导。第一遍可结合柯尔文手势熟悉旋律中的音高;第二遍可结合律动巩固节奏)

(2)尝试将歌曲《雪绒花》的前八小节译成五线谱(注意:要求学生要书写规范,也可留在课后完成)

(3)展示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习作

(四)巩固本课内容

1.请几位同学上台演唱歌曲《雪绒花》 2.全班同学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第三单元 班级演唱组合

一, 教学内容:欣赏《洗衣歌》学习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目标

1. 认真欣赏《洗衣歌》,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组合演唱的艺术表现特点,充分感受组合演唱的艺术魅力

2. 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并背唱歌曲《青春舞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能大方自信地参与各种表现活动

三. 教材分析

1. 《洗衣歌》

《洗衣歌》以平易通俗但却深含情谊的歌词,风趣活泼的戏剧画面,深深打动了广大人民,被誉为歌颂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的经典之作。 2.《青春舞曲》

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该曲旋律流畅,节奏欢快,具有舞曲的规整性。在结构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起,承,转,合,“美丽小鸟一去无踪影”为转句,但在转句之后并未加以紧缩或省略,故形成很有特点的奇数乐段,这样,就形成了《青春舞曲》中反复重复“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让歌曲的音韵更加流畅圆转,表达更加通俗明白,易唱易记,别有趣味。

四,教学过程

(一) 欣赏《洗衣歌》,了解组合演唱的艺术表现特点

1.比较欣赏由才旦卓玛独唱的《洗衣歌》和由高原红组合演唱的《洗衣歌》

设问:这首歌曲属于哪个民族的歌曲,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两个版本的《洗衣歌》 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个版本的《洗衣歌》,说说理由。

2.

简介组合演唱形式

3.

聆听高原红组合演唱的《洗衣歌》,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引导学生在“出打出打觉过出打咳勒司”处以声势动作或拍击节奏的方式参与表现,“阿拉黑司”可以用“喊”的方式随乐参与表现)

4. 学生探究,交流高原红组合的艺术表现特色。

5. 简介高原红组合

高原红组合组建于2001年9月,由成员萨尔措,扎巴措,格绒拉姆三人组合而成,这是一个青春时尚的歌曲组合。它以藏族民间传统舞蹈和音乐为基础,采取民族舞蹈音乐与现代时尚组合的表演形式来表现藏族民族音乐的,它以民族舞蹈音乐与时尚结合的发展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二) 欣赏不同艺术表现特点的演唱组合

1.由说说所熟悉的演唱组合及其特色

2.不同艺术表现特点的演唱组合视频片段

欣赏黑鸭子组合的视频片段---以突出人声的和声效果为主的演唱组合

欣赏玖月奇迹组合的视频片段---一边演奏边演唱为主的演唱组合,渲染舞台气氛。

欣赏东方神奇组合的视频片段---以边唱边跳为主的演唱组合,充满青春活力。

(三) 学习《青春舞曲》

1. 导入《青春舞曲》学习。

师导言: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组合演唱,很多同学都激动不已,跃跃欲试,今天就让同学们过一把“歌星瘾”,我们也采用组合演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可是同学们都知道,组合演唱的第一大特点是几个人一起上台演唱,那我们首先得准备能共同演唱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节奏欢快,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歌曲《青春舞曲》。

2. 聆听《青春舞曲》,整体感受歌曲风格特点。

设问:歌曲的节奏,演唱的形式,音乐形式,音乐情绪有什么特点?

3. 聆听歌曲,学生边听边按照自己的创意拍击节奏,教师记录。

4. 再次聆听歌曲,组织学生随歌曲分别拍击教师记录的几种节奏型。

5. 将全班分成四组,同时拍击教师记录的几种节奏型,随乐参与表现。或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拍击一拍不同的节奏型,配合拍击,随乐参与表现。

6. 随乐跟唱歌曲,要求学生背唱歌词。

7.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

这首歌曲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表现。前五小节演唱时力度稍轻,演唱声音要有弹性,咬字吐词清楚。衬词“别的那呀呦那丫别的那呀呦”力度稍增强,表现出新疆民歌演唱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把“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放慢速度演唱,最后一句做渐强,渐弱处理。 完整地,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8.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音源(比如:拍手,跺脚,拍桌子,捻指,简易打击乐器等),为歌曲伴奏。

要求:一边背唱歌词一边加入自己设计好的伴奏,节奏型为同学们自己讨论创编的或利用之前集体练习的。

9. 欣赏《青春舞曲》舞蹈视频,激发学生设计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0. 引导学生用歌唱,打击乐伴奏,舞蹈这三种表现形式分组进行创编表演。

(四) 布置作业

过几周我们班将举行一个《班级演唱组合》的演唱活动,由同学们自由组合成演唱组合,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以组合演唱的方式进行表演,同时还要为自己的组合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评价组合演唱的质量,主要看组合声音是否和谐,表演是否配合默契,表演是否有创意。

(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五彩纷呈的演唱组合,相信同学们对此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做好准备,精心排练,我将拭目以待。

第四单元

泥土的歌

一, 教学内容:学唱《放马山歌》,

欣赏《澧水船夫号子》

二,教学目标

1. 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 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地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 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三.教材分析

1.《放马山歌》

云南山歌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边远地区山野环境的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云南山歌的曲调有的非常开朗,热情,旋律的起伏往往较大,起伏的过程往往较急促;有的有非常细腻,充满装饰性。

2.《澧水船夫号子》

这首歌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行船过程。

四,教材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民歌。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完整地学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节奏比较平缓,速度居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激流时节奏比较密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较强) 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弱缓”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方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 嗨∣嗨 -∣嗨∣嗨 - ∣嗨 -∣

(二)新课教学

劳动号子

1. 《澧水船夫号子》 ⑴简介:船夫号子的由来 ⑵听赏:《澧水船夫号子》,在音乐中用“弱缓强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⑶分析:澧水船夫号子的种类和结构

⑷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夫号子》的“引号”部分

⑸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⑹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 劳动号子的种类及代表作听赏

(1) 介绍:简介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2) 欣赏:聆听湖南《打硪歌》,东北《哈腰挂》以及湖北《催咚催》等三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听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

(3) 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3. 《放马山歌》

(1) 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2) 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呦哦” (3) 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 (4) 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5) 学唱:有感情地跟着老师学唱《放马山歌》

(6) 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加花添彩。

(三)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七彩的管弦》

一, 教材分析

《七彩的管弦

(一)》编排有《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选段---《牛车》,“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大进行曲》,旨在初步感受管弦乐器及管弦乐合奏的音色特点,初步学习如何欣赏优秀的管弦器乐作品,并能进行相关的探究和情感体验,为《七彩的管弦》后续单元的教学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 能认真聆听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选段,《大进行曲》等作品,初步了解和感知管弦乐合奏的音色特征,能运用音乐的要素对作品的表现特点(含音响与情绪表现)进行探究和体验。

2. 了解序曲,进行曲的不同音乐特点,背唱《卡门序曲》中的第二插部主题以及《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认识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3. 与同学合作,能顺畅地进行合唱练习;能单独或与同学合作,进行“鱼咬尾”编创实践,做到衔接自然,旋律流畅。 4.

三, 教学重点:能感知管弦合奏和主奏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并能通过哼唱与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乐曲的表现力

四, 教学难点:在感知听赏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合唱练习和音乐创编练习。 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钢琴,音像资料等。 六,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

1.导入语

师生问好,导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看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作者,如果能听出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那就更好了。

2.播放管弦乐合奏《拉德斯基进行曲》(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演出片段)

听赏时可以让学生随乐曲轻声哼唱,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并回答问题,可以交流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并导入新课教学---《七彩的管弦

(一)》

(二)教学过程

1. 《卡门序曲》

播放《卡门序曲》,听赏乐曲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根据你聆听音乐的体验,将下列有关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① 威武,雄壮 ②热烈,辉煌 ③轻快,活泼

基本主题(A)( ) 第一插部主题(B)( ) 第二插部主题(C)( )

复听乐曲的三段主题,并体验和探究下面的问题:

哼唱出你印象最为深刻的音乐片段,能说出乐曲结构的特点吗?可以尝试用字母A,B的方式来标记你所听到的乐曲结构。

2. 初听“漫步”主题并出示曲谱,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哼唱旋律,启发学生联想到作者在欣赏画展时穿行的音乐感觉。

3. 播放“漫步”主题,在背景音乐下导入《两个犹太人》的画像,仔细观察画面上两个人的特征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 新课巩固与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 引导切入新课《大进行曲》

(1)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有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进行曲?它带给你最主要的感受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管弦乐作品《大进行曲》,请同学们欣赏时思考下列问题: A.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B. 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样的特征? C.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聆听到的感受吗?

(2) 简介歌剧《阿依达》的相关故事背景。

(3) 再次聆听乐曲,并哼唱主题片段。说说主奏乐器小号在这首乐曲中起到了什么样的音乐作用。

要求学生挥拍哼唱,注意三连音演唱的准确性。

2. 活动与练习

(1) 合唱练习

A. 听琴哼唱高低声部的旋律,运用气息,保持正确的歌唱方式并挥拍

练习至熟练。

B. 分小组进行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进行分声部哼唱练习,教师巡回指

导。

C. 合唱练习,注意声部的音准与和谐,巩固练习至熟练。 D. 分大组进行两声部合唱练习。

E. 选派一位学生指挥,教师伴奏,完整地表现出合唱内容。

要求歌唱的方法,演唱的情绪,声部力度的强弱均有所体现。

(2)音乐创编

师导入: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成语接龙游戏的故事,看看谁的思维最活跃。(生对接)其实,在我们学过的音乐知识里,有一个音乐创作的手法就像是成语接龙这样来进行,不过只是它运用的是音符而不是文字,你们知道什么是音乐创作手法?引入创编练习“鱼咬尾”,并引导学生复习相关音乐知识,讲解创作的要求。

A.分组进行创编

B.分组展示,要求哼唱,并进行相互评价(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小组唱,节奏伴唱或竖笛伴唱等)

C.将成果以小组或成员的方式命名并展示在黑板上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欲望。

3.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课堂的收获,教师补充评价,梳理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并通过板书或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 在灿烂阳光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在灿烂阳光下》,《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演唱《在灿烂阳光下》,能较好地表现二声部合唱时声部的均衡,和谐,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厚谊。 2. 认识附点音符和常用的音乐记号。 3. 随音乐学唱《中国人》,能够以真挚热烈的情感及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演唱,做到熟练流畅。

三,教学重难点:在合唱时,较好地表现二声部的均衡和谐。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循环播放《中国人》。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

(一) 导入

同学们,这首歌曲我们大家一定都听过,而且很多同学一定都会唱,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随着伴奏,来演唱这首歌曲吧! 设计意图:调动气氛,为自主参与做铺垫。

(二) 二声部合唱《在灿烂阳光下》

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

2.合唱准备练习。

(1)演唱方法示范说明,发声练习。 (2)学唱歌曲

1) 老师演奏旋律,老师根据旋律唱出歌词。(提示:学生注意老师演奏的乐句长短,以及哪个字对应的是哪个音,哪些字是一字一音。哪些字是一字多音)

2) 读歌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情绪的把握) 3) 有感情地跟琴演唱。(可采用多种练唱形式相结合)

(3)探究体验。

想一想:怎样唱这首歌才会好听呢? 说一说: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唱一唱:谁唱的最好听,就采用谁的方式

练一练:姿势正确,口腔打开,注意音准和节奏,将自然亲切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结合起来,开始演唱。

(4) 在老师的指挥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二声部合唱练习

(1)分声部坐好,选出声部长

(2)分组练习自己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教师巡回指导。 (3)二声部合唱 (4)探究体验 想一想:怎样唱这首歌曲才会好听呢?二声部之间如何做到均衡和谐?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说一说:每个声部派代表发表看法

唱一唱:按照同学们的建议来演唱二声部歌曲

评一评:分声部单独演唱,进行互评与自评,找到最佳演唱方案

(三) 课堂小结

1, 小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

(1)听一听合唱《在灿烂阳光下》

(2)记住歌词,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演唱心得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二声部合唱《在灿烂阳光下》 2. 听赏并跟唱《生死不离》,体验歌曲中浓浓的同胞之情,手足之情。

3. 积极参与“活动与练习”中的音乐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五线谱视唱练习和竖笛演奏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五线谱视唱练习和竖笛演奏练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四,教学课程

课前准备:循环播放二声部合唱《在灿烂阳光下》 设计意图:营造气氛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二声部的演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同学们在课后也一定试着去练习了,让我们再来演唱一次!

(二)听赏并跟唱《生死不离》

1.听赏,说一说,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你将用什么感情来演唱? 2.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3.有感情地跟着伴奏演唱,体验生死不离的爱的力量。 4.老师评价,学生互评

(三)活动与练习 1.视唱练习

(1)分成三组,分别演唱第一,二,三条 (2)在视谱练习中,找出难点,集体攻关。 (3)三组轮流集体演唱,进行互评,找出不足 (4)跟乐器一起进行三条视唱练习 2.竖笛演奏练习

(1)用竖笛演奏三条视唱曲

(2)二声部竖笛合奏,注意二声部的均衡和谐,要学会控制和把握音乐的速度,力度

(3)探究体验

力度和速度该如何处理?

单声部练习的效果和二声部练习的效果比较 轮换声部练习

(4) 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奏乐曲

(四) 课堂小结

1. 小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

(1) 用竖笛去吹一吹我们学习的歌曲

(2) 试着一个同学吹,一个同学唱,尝试用竖笛为歌曲的演唱伴奏。

第七单元 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积极参与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的排演,主动探索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2. 熟练掌握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中的歌曲,并加入表演。

3. 大胆,自信地表演音乐剧,能对他人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的歌曲学唱,并穿插初步表演。

三,教学难点: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自信地表演。

四,教学过程

(一) 音乐活动导入

1.分组比赛,学习曲五:

出示《丰收之歌》原歌词,播放音乐。学生聆听。

(1)填词游戏:更换歌词,教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学生分组熟悉歌词。每组选一段歌词进行换词歌唱比赛。

(2)师:我们刚唱的新词内容,让你们想到什么故事吗?

生:《皇帝的新装》

(3) 师:能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梗概说给大家听吗? 2.师生共同回顾《皇帝的新装》故事内容。 师:我们要在两节课中排演出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完成一部音乐表演剧,需要学唱好剧中的歌曲,熟悉歌词,设计好服装道具。今天,我们先来学唱剧中的歌曲。

(二) 故事串联歌曲学习

学唱曲一

师:古代欧洲某国,有一个皇帝嗜好新衣服,要全国的人都为他找新衣服。(播放曲一)

师通过做动作,引导学生掌握节奏,跟伴奏念白。

师:曲一是个舞者的表演,从头到尾出现了好多次,贯穿整个剧情。 让我们尝试着加入歌舞者的行列。

(现场指导几名学生加入歌舞者的行列,其他学生在座位上一边观看一边哼唱曲一)

学唱曲二

师:两个骗子来找皇帝,说他们能编织出世界上最美的布和衣,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师:曲二使用三拍子节奏吆喝来唱的,我们数板时要注意节奏,要有数的感觉。

(学生学唱两遍,第一遍按三拍子节奏读歌词,第二遍跟琴唱曲二,寻找数板的感觉)

师:为了表达心情,烘托气氛,我们可以在剧中加入背景音乐和音响效果,数板时可以加入快板,响指„„ 加入快板或响指再次演唱曲二

学唱曲三

师:骗子称只有聪明的人和称职的下属才能看见这世界上最美的布和衣。皇帝给了骗子丝和金子做新衣服,骗子假装开始织布了。既不用线又不用

纱,这样织布可真省心,看骗子们得意地唱起来了(播放曲三)

师:前半部分跟曲一相同,后半部分先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我们再来学唱。(师范唱,注意,演唱要体现出骗子的得意洋洋)

生跟琴学唱后半部分。

将曲三完整,连贯学唱,并模仿片子的得意洋洋的样子表演。

学习曲四

师:过了一天,皇帝派文武大臣去看织布的情况,听完这个音乐,你能感受大臣是什么心情吗?(播放曲四)

生:„„(生按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

师:曲目四《闲聊波尔卡改编》,其旋律起伏大,休止符使用频率,这是为了体验现在织布机前没有看到任何东西,大臣惶恐不安的心情(用范唱来带动旋律的学习) 跟琴学唱曲四 学习曲五

师:为了不被认为愚蠢和失职,大臣假装看见了世界上最美的布,并报告了皇帝。(播放曲五)这首就是我们填词游戏中唱的那首,我们再来唱一唱。

师:皇帝听到大臣的禀报,满心欢喜,并封赏了骗子。(师依次表演皇帝打赏骗子和骗子领赏后偷着乐的样子)

学习曲六

师:心意终于做好了,皇帝光着身子装模作样穿上新衣,并参加了游行庆典。奉承的人都唱起了赞美的歌曲。(播放曲六) 师:这是小学学过的一首歌曲《剪羊毛》,在此,按剧情填上新歌词,我们看着新歌词跟唱。

学唱曲七

师:这样热闹的场面却在小孩的一句“他什么衣服也没穿”中落下帷幕,皇帝装不下去了,急得当场晕倒。一个自欺欺人的闹剧结束了。(播放曲七) 师:曲七旋律跟曲三一样,请跟琴填词唱一唱。

(三) 初步了解音乐剧

师:回顾刚刚学唱的歌曲,说说有哪些角色?(出示:剧本开始部分) 生:„„(生作出相应回答)

师:你们说的很正确,除了这些之外,剧本一开始就指明了人物,时间,地点。(板书)

剧中对扮演角色提出了要求。你们除了要揣摩个性特征,还需要有较好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师:要演好一个音乐剧,除了要唱好剧中的歌曲,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

我们来观看一个音乐剧片段,感受一下音乐剧的魅力。(播放《爱在身边》) 师:说说在《爱在身边》这部剧中,你对哪种表演形式印象最深刻? (学生回答) 师:《皇帝的新装》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表演唱的形式?

小结:音乐剧除了表演唱,还有流利的语言对白,恰当的舞台布景,有创意的道具设计,灯光等等。我们要把这些都运用到当中去。

(四) 分组布置任务

这个演出任务比较重,在导演的带领下,看看哪组成员完成得最出色? 了解并揣摩好角色情绪之后,竞选各自想要扮演的角色。 熟悉剧本并背熟台词,以组为单位尝试排练。 自发制作需要的道具

第二课时

(一) 请小导演介绍本组角色扮演情况

(二) 请A组试演第一场

(向小导演)提问: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排练的? 学生相互评价。 师:导演除了选好角色,组织大家排练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工作呢?请小导演跟老师一起学习。

(三) 指导排戏

师:导演是解释着,他要通读剧本,并把他对剧本的理解解释给每个剧组成员听,演员用表演的形式把导演的意图呈现出来。表演的手法有很多,我们今天只讲其中的两项。(出示幻灯)

(1) 我的面前什么也没有,但我想象有一架织布机(动作示范),

这种手法叫做虚拟。 有一些道具或布景因为场地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真的搬到舞台上来,在表演时,演员们只能假设它的存在,如果你的表演能让观众们也感觉到他们的存在,那就成功了。

(2) 还有一种重要的手法叫夸张,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的

夸张来表现剧情,也就是戏曲里所讲的五法:口(发声),手(手势),眼(眼神,表情),身(身段),步(步态)。 分别对皇帝皇后侍卫,老骗子,小骗子,主持人进行表演指导,同时提示演员间还应互相交流:如眼神,动作等。 师:导演还是组织者,要把演员在台上的出场顺序,位置,走位调度好,(出示“舞台调度”幻灯)

请A组演员再次走台,在表演过程中,强调顺序和定位,尽量面向观众表演,不要偏台。

(四) 布置任务

幻灯出示:在导演的指导下排出《皇帝的新装》这幕剧。在下节课中,根据你们的表演,将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组织奖。

第三课时

(一) 学生展演

A,B两组演出完整的剧目,导演如果觉得哪个地方的表演没有到位,可以随时叫停。

评出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最佳组织奖。

(二) 拓展

师:同样的剧本,在不同的导演手上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演出。

看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幻灯):

(1) 演员的夸张表演符合角色特点吗? (2) 他们的剧本和我们的有哪些差别?

(3) 他们的音乐表演剧使用那些方法创编的?

(播放影片)

生:其实我们剧本中的歌曲也采用了换词的手法,分别借用了《闲聊波尔卡》 《单身汉》 《丰收之歌》 《剪羊毛》等名曲的旋律。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把熟悉的适合剧情的歌,换成剧中的词来重新演绎。

(三) 布置任务

幻灯出示:把你们喜欢的故事改编成音乐表演剧 希望日后能在学校的文艺活动中看到你们的作品。

第二篇: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七 年 级 上 册 美 术 教 案

学校:夏层铺镇学校 教师:田红冰

班级:七年级16

5、167班

时间:2017年9月

第一课《画画你我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依据国家美术课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阶段目标设置,让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在欣赏感受中体验绘画作品的造型语言,以趣启智、以情动人。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神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图画本、绘图铅笔、橡皮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导语引入:

1、出示一张肖像漫画: 他是谁?同学们都说画得像,能说出哪里像吗?

2、生答:描述特征

教师总结:五官、脸型、发型,总称为头部特征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貌特征,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引出课题,你、我、他

三、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布置活动内容】

1、学画人物肖像画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

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2、人物的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

举例说明:人脸的长:从发际线到眉弓、眉弓到鼻尖、鼻尖到下巴,三段等长人脸的宽:五眼的距离,学生观察、体验 。

3、脸型的区别。

圆脸、方脸、三角脸、瓜子脸、鹅蛋脸等等。

4、神情的变化——喜 怒 哀 乐。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5、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设计自己的肖像画,试着画画自己的家人的肖像。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人物肖像作品一幅。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能体验肖像画如何表现人物的外貌神情的。

2、了解表现人物肖像画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尝试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出示图片,明确肖像画的两大特征

1、头部特征(外貌特征):面部基本特征,如五官、脸型、发型

2、神情特征:喜怒哀乐神情,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神情是通过五官来体现的,所以五官的刻画尤为重要,要仔细观察。

(二)出示两幅肖像画作品,观察比较:

1、画家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头部特征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头部特征:鹅蛋形的脸、大眼睛、小嘴巴、一对长辫子;

神情特征:凝视前方的眼神、鼓起的腮帮,紧闭的嘴唇,

表现出小女孩倔强的个性。

2、分析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的外貌和神情特征

小组分析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

外貌神情特征:烈日下黝黑的皮肤、满面皱纹、流淌的汗水、浑浊的眼睛、干裂的嘴唇,

粗糙的手端着一碗水。

画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贫苦、质朴、善良、勤劳

3、小结:对外貌和神情的刻画,能反映人的年龄、情感、身份、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三)画肖像画的方法:

1、抓特征:抓外貌、抓神情

2、写实手法:如实地表现人物外貌神情特征

3、夸张手法:抓住人物的外貌和神情的某些特征加以强调夸张,使人物的特征更加明显

4、可以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素描、速写、国画、版画等等

三、 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同龄人的肖像画作品欣赏

2、出示体育明星姚明照片,说说外貌和神情有什么特征?

a、仔细观察人物特征,回答

b、恰当地夸张强化面部特征,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绪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

给姚明画一张肖像画,工具画法不限,可以夸张突出脸型、五官和神情特征。

1、选择任何一种表现方法创作肖像画。

2、鼓励适当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对象特征。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优秀肖像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肖像画作品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卡通故事》

教材分析:

虽然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卡通正逐步成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一些特点,形成了他特有的表现手法,具有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一些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丰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方 面知识。通过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提高对卡通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通形式设计一个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2、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卡通片图片若干张动物人物表情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表现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试卡通形象的设计。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故事】

1、欣赏卡通图例,让学生根据图中反映的情节编故事。

2、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3、启发学生思考,讲一件生活中有趣的事。

4、学生讲故事。 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碟片、教材、绘制工具、展板等。

【看卡通谈卡通】

1、思考:除用语言叙述故事,还可以用什么手段表现故事情节。

2、结论:文字、影视、绘画等手段,其中影视、绘画中经常运用卡通的表现方法。

3、卡通的概念:卡通一词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4、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片或卡通画,以及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说出理由。

5、观看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6、思考:片中题材、表现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7、分析:两部作品都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以中国古典名著改编,正面、反面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绘制手法上借用国画工笔人物表现手法,线条流畅,疏密有致;《米》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活泼,侧重幽默风趣的表现。

8、总结:卡通可以通过有趣的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卡通与时代、民族、科技、经济、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播放卡通片《大闹天宫》和《米老鼠和唐老鸭》片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画卡通】

(一)分析卡通的表现特点

1、特殊符号

(1)欣赏图片,分析卡通画中表现事物各种状态所用的符号。 声音:放射状短线 速度:短横线 奇怪:折线 发怒:冒火

(2)分组交流资料并讨论卡通常用的符号。

(3)学生上台演示,表现思索、哭泣、爆炸等。 (4)总结:运用简洁的符号能使表现更生动。

2、人物表情

(1)学生表演生活中的一些表情(伤心而哭、开怀大笑、恼羞成怒、惊讶万分)。

(2)卡通形象的表情对比。

(3)总结:卡通画一般都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

3、人物服装

(1)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的服装特点。

(2)交流卡通画资料,讨论服装的类别,以及服装与人物身份的关系。

(3)总结:服装是卡通画中人物身份的标志。 展示有特殊符号的卡通画挂图。 学生利用展板演示。 挂图展示各种表情的卡通形象。 挂图展示穿不同服装的卡通形象。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1、教师示范画一个卡通形象,学生直观感受绘制步骤。

2、学生从符号、表情、服装等方面分析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利用展板示范。3. 设计“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用卡通手法表现,画出草图,并且“我的故事”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写出来,为下节课创作做准备。(对下节课课前准备作出安排)

【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

优秀卡通画作品临摹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临摹优秀卡通画作品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通过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故事延生,探讨创作】

1、回顾上节课讲故事的内容情节,小组同学抓住主要故事情节确定故事人物。

2、分小组确定人物形象的动作。

3、媒体准备:卡通画挂图、卡通书、教材等。

【画卡通】

(一)继续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1、人物动作: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动作的特点。(卡通形象的动作表现一般采用夸张的手法。)

2、画面背景:欣赏卡通画,分析卡通形象背景的特点。

3、语言表现:欣赏卡通画,分析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4、总结卡通画的表现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卡通画的表现特点,并引导对构图的分析。 展示有人物不同动作的卡通画; 展示有背景的卡通画; 展示有语言表现的卡通画;展示一幅卡通连环画;同一画面不同构图形式的比较。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一些优秀的卡通连环画,学生欣赏,了解一些卡通连环画表现的基本技巧。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进行卡通连环画创作,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

【课后活动】独自创作四小幅卡通连环画,写清故事情节。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用卡通形式表现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材分析:

本科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映,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

设计思路:以各种向日葵照片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映。教材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色调及色彩的对比关系,笔触技法等方面予以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理解画家通过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采用观察、提问、交流等形式,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向日葵》作品,了解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点:色彩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笔触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水粉颜料等工具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同学们,在我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每天看到的景物大自然都赋予了其各自的颜色。比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的等等,那么,向日葵是什么颜色的呢? (生答) 揭示课题:《向日葵》

2、欣赏各种在生活中的向日葵图片

提问:①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是怎么样的?

②它本身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小结: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生长,生机勃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正因为向日葵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成为许多画家绘画的题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荷兰的画家——凡•高。

(简单介绍生平事迹)

2、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9 提问:感受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谈感受)

师提示:可从色彩上和笔触上进行分析

讲解的过程中可根据生的回答可适当的色彩的有关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色调等。

总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能感受到凡高对向日葵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发现色彩和笔触是表达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色调

欣赏两幅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让生思考在同一幅画,画面色调不同,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2、感受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出示黄色在不同颜色的衬托下的图片)

(学生谈感受),师一边进行引导,一边给予评价

总结: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3、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对喜怒哀乐的理解与感受。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感受不同的笔触)。

1、出示不同笔触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师评价。

2、出示不同色调的《乌鸦群飞的麦田》,再次感受笔触带来的情感体验。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小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色彩和笔触表达自己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与感受。

①风和日丽

②狂风暴雨

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从中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认识色彩,理解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运用色彩知识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感受自然界色彩和艺术表现表现之间的差异,了解色彩对比和笔触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表现的作用,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大胆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表现。

3、首先让同学们欣赏多幅不同形态和颜色的食物图片。(多媒体展示不同食物图片)提问:观察图片中的颜色,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味道?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各种联想。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认识色彩(多媒体展示三原色,三间色)

1、三原色:红黄蓝。色彩最原始的颜色,任何颜色都不能调出三原色,三原色可以调出各种颜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的颜色。橙绿紫。

3、提问: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学生回答)

总结:颜色能够带来联想,不同性格的人对颜色也有特别的喜好。比如黄色,亚洲人喜欢黄色,黄色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颜色,代表的是权力和财富。但是欧洲人就不怎么喜欢黄色了,《圣经》记载,耶稣是被穿黄色衣服的犹大出卖的。再比如非洲的国旗(多媒体展示非洲部分国家国旗),用色上喜欢红色,绿色,红色。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体验色彩

1、小游戏:用色块表现季节

每个小组分发色块包,把表现季节颜色的色块贴到表格中。

2、展示作品。

3、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4、生活中的装饰。多媒体展示6幅书房照片,学生谈自己喜欢的风格及喜欢的原因。

总结:由于色调的不同,我们对书房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这说明色彩可以表达情感。色彩于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富于色彩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红色:喜庆、吉祥、恐怖、危险„„

黄色:高贵、皇权、光明、财富、甜美„„

蓝色:冷、忧郁、凉爽、永恒、遥远、纯洁„„

橙色:快乐、健康、明朗、运动„„

绿色:春天、希望、新生、青春、和平„„

11 白色:光明、纯洁、高尚„„

黑色:空无、毁灭、严肃、庄重„„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色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将春、夏、秋、冬四季节,用合适的颜色组织起来。谈谈你为什么这样组织画面?有何意义?

1、每组同学分别在自己的卡片上,用合适的色卡表现春、夏、秋、冬。

2、按照合适的位置,贴在相应的季节上。

【作品展示】

总结:色彩的冷暖色。偏向红橙色调的为暖色调,偏向蓝紫绿色调的为冷色调。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后活动】

1、用画笔体验向日葵带给我的喜悦之情。花心 花盘,花瓣,花萼。

2、厚重的笔触、再体验,按照梵高的构图方法,画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分男生、女生。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了解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12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

学生发言。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设计作品。

2、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不同色彩调和的作品,欣赏。

2、说一说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

3、找出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想一想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

4、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学生发言。

六、教后反思:

第四课《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集体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教学重点:标志的分类、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教具准备: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绘图剪贴用品等。

学具准备:搜集各种标志图片,本校校徽,准备彩笔、铅笔、尺规、16开素描纸、彩色卡纸两张(对比色调的)、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出示校徽图片,以引导问答式点出标志的含义及特征。总结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的必要性,导入课题《设计标志》。

1、掌握标志的基础知识与制作方法;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设计简明、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讲授新课:引导学生看大屏幕(演示课件)。

1、标志的种类(以提问与直观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1)从用途上分: ①非商业标志; ②商业标志; ③公共标志。

(2)从其表现手法上分:

(以连线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加强认识,使他们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兴趣)

①图形构成的标志 (包括具象和抽象两种)

②文字构成的标志 (包括汉字、字母、数字)

③综合型标志

(图形和文字组合)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2、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即“简、准、奇、美”(分别以直观评析法引导,增强学生对标志的了解,为提高设计能力做铺垫)。

3、标志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演示制作过程) ①选题; ②构思; ③构图; ④定稿; ⑤着色。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以绘画或者剪贴的方式制作:

1、设计一幅运动会上具有班级特色的标志。

2、为校园艺术节活动设计一个标志。

3、设色做到单纯醒目,使用调和色或对比色,一般不要超过三种以上色彩。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前台展示,选出代表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给予合理建议。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知道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

2、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标志可以看出,每个标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含义。因此可以说:标志是具有某种含义的视觉符号,犹如语言,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标志的构成形式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1、颜色构成的标志。我国在生产和交通安全的颜色标志为红(静止、停的意思)、黄(警告、注意的意思)、蓝(指令、遵守的意思)、绿(安全通行的意思)、如铁路用黄和黑标明注意、警告、危险的安全标志,用红和白作为公路交通标志,用红、黄、绿灯指挥车辆行驶的标志等。

2、文字构成的标志。如可口可乐标志、第一汽车制造厂标志等等。

3、图形构成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标志,党徽标志、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标志等等。

4、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构成的标志。例如:运用中国古钱和“中”字构成的中国银行标志、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吉林电视台标志等等。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6 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结合课件欣赏中外优秀标志作品的构思与创意。如奥运会标志、北京奥申委会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1、奥运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5个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奥林匹克标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和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同时也象征着五大洲的人民团结起来,为创造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2、北京奥申委会徽。该标志图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同时它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髓。整体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以此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以设计“禁止吸烟”标志为例,讲解标志的制作过程。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为班级设计标志。

2、构思。怎样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手法来表现。

3、构图。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也可采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4、定稿。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单纯、醍目,或用对比色彩。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6、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行间知道。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如: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 可以展示给大家,以便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2、课堂小结:展示设计较好的作业 ,巩固标志设计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知识内容。可让学生以谈设计的构思过程来说明。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稳定课堂气氛,检查用具及搜集的标志图片。(1分钟)

2、同学们,在当今信息时代,由于科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标志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谁能告诉大家,你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过什么样的标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答略)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标志设计。(2分钟)

3、校园的秋天──设计标志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欣赏教材的图片及学生收集的典型图片。

2、欣赏多媒体课件,本课知识结构:

(1)标志的起源:原始部落的图腾—Totem

(2)标志的意义、用途。(做游戏)

(3)标志的艺术特征:准确、概括、独特、美观。

(4)标志的设计要素:图形、文字、图文、数字、抽象

(5)设计标志的方法、步骤:a.选题明确b.构思新颖c.表现生动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自选主题,设计一个标志设计方案。如:可为学校运动会、音乐会、朗诵会、书画比赛、艺术节、知识竞赛或为本班特色的主题班会设计一个标志。(13分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设计练习,听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并演示。辅导要点:

1、思维方法,大胆想像创新。“我就是设计师”。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动的表现方式。

3、及时表扬、展示好的构思,使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互相启发。(20分钟)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课堂小节及教学反馈:用投影仪展示典型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自评互评,用游戏的方式分小组评比,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鼓励全体同学克服不足,努力进步,并由个别同学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受到什么启发。教师归纳。布置下节课用具。(9分钟)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民间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如意吉祥的图案。能够用语言来描述民间美术作品图案纹样、色彩的特点等。

2、采用比较法,找出民间美术和别的艺术形式的异同。

3、通过学习,对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或色彩产生兴趣,并收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中“谐音”、“寓意”、“象征”独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区别。

课前准备:从Internet上找到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尽量收集到当地的工艺美术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我们看到这张年画,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一条大鲤鱼上,旁边还有盛开的莲花,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3、劳动人民是很聪明的,他们画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是有一定含义的。他们往往会用一种谐音的方法来表示吉祥的意思。

4、“莲”和 “连”是同音字,“鱼”和“余”是同音字,合起来就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用谐音的方法来画,也很好看。大家再想想,你家里在新年贴的“福”字又代表了什么呢?

5、“象征”是说由这一个事物来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方法。如红色象征喜庆、喜鹊象征吉祥、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6、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呀!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民间美术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介绍民间美术种类

1、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以后随着年画发展,它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着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

19 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着名的年画产地。

2、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包括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培养和传承民风民俗的教具。

3、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布制品。民间刺绣厂一间制作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跳跃感,先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4、剪纸是人门十分熟悉的、用于装饰、烘托节日气氛的一种民间艺术,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找一找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1)民间美术的特点——民俗文化形象的载体;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风格上既有传统又有变异,强烈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2)民间美术重要的艺术特征——寓意性、象征性。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家具衣物装饰等常用到吉祥图案,如运用较多的有谐音,两个狮子和如意代表事事如意,“喜”字代表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囍”又称双喜,更多用于婚嫁场合,表达婚姻吉祥如意之意。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有些内容已成为固定模式,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祥图案。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喜上眉梢》等等。

3、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学习研究,探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2、教师展示不同民俗的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1)民间美术有着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头脑中要常常记住三个要素,那就是:谐音、寓意、象征。

(2)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民间美术种类以外,我们知道的还有脸谱,编织,皮影等等,同学们课下了解。

20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图案?

(4)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5)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品,或者搜集民间美术相关的图案。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3、观看视频,独立思考问题,倾听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剪纸的表现手法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

2、归纳提炼,学生欣赏(审美),并回答问题。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认识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1)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2)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制作方法

1、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1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 ,观察思考学习 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创作(分工合作)。

(1)教师出示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巡回指导。

(2)学生动手合作,体验剪纸艺术。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合作交流

1、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3、拓展

(1)剪纸镂空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2)剪纸姑娘舞蹈视频欣赏。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

(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

(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

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23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盘长结的编法

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

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2、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1)打结固定。 (2)装饰饰物。 (3)做穗子。

(4)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六、课后反思:

24

第六课

《让图表说话》

教材分析:

本课《让图表说话》涉及设计·运用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的实施以及图表知识的学习运用,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让图表说话》图表广泛应用于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因此本课《让图表说话》教学力求体现学科内、学科问的综合效应,使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科学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增长。

教学目标:

1、明确图表的不同功能,掌握图表设计、美化的基本要领。

2、能够有目的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通过图表明确地反映出来。

3、能够在有序的操作训练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图表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图表的个性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学生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调查,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并得出简单结论。该活动为图表设计的学习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活动一:假如现在有一位同学要到你家去玩,但不知道怎么走,怎样帮助这位同学正确地找到你家呢?两种方法:可以跟他讲述如何走,也可以直接给他画一张路线图,你们想想哪种方法会更好?很明显,后一种方法更加直观和清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让图表说话。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在班级范围内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相关信息的收集,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通过大家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什么样的结论,有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学生用文字表述或用表格整理的调查结果,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并形成传达信息的效果对比。

(一)图表的多种形式

从上面这组同学的作业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运用表格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和整理的,除用表格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调查内容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格式形式来表达,如数学课中学习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片展示)

活动二:能否用更丰富的图表形式重新整理调查的信息,使调查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显,并为运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做铺垫。

活动后展示几组有代表性的小组作业。

25

(二)图表的丰富表现

1、具象图形运用。通过运用不同表现方法对内容进行整理,我们不难发现,恰当的表现方法能使内容更具逻辑性,使图表所表达的内容间的对比与变化更加一目了然,那么怎样能使图表更形象、生动而又有趣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范例。(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具象图形在图表中的表现运用,能加强图表的表现力,使之更加形象生动。

2、抽象图形运用。除利用具象图形外,也可用点、线、面、体表现数据的对比关系与变化趋势。

3、色彩运用。丰富的图表设计除选择恰当的图形表达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

4、相关文字、数字的标注。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作业:学生进行图表设计。教师辅导。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活动三:学生利用绘画、剪贴等方法进行图表设计,使图表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并有创意。

作业展评,自评与互评。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表,图表的运用,让我们以更直观的形式去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是,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并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六、课后反思: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特征;

2、能够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6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2、《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小组讨论:按照教材将“定”、“史”两字的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

2、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对临“定”、“史”两字,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小组选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所标示的转折提按标示,学生交流评价。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讨论临写的体会。说说自己在临写时是否注意了转折、连断、快慢、提按、藏露及线条的粗细变化。

2、教师选学生优秀临写作业,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小结学生的临写活动。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学生临摹,完成作业,全班讲评。

六、课后反思:

27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故事导入: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故事

2、《王羲之兰亭序》内容简介: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一群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饮酒赋诗中趁兴写下《兰亭序》。全序二十八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最后成了他的殉葬品。较好的摹本有唐冯素双钩摹本,叫《神龙本兰亭》。因为钩摹较能保持真实面目。其他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则多少掺杂了各人自己的笔墨。与原迹精神难免有差异。

3、《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与朋友聚会时。流觞曲水,怏然自足之情怀。

4、就布局来说,《兰亭序》采取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而点画皆映带而生,气脉顺畅。结构变化微妙,如楷书者而不呆板,似草书者亦不狂怪,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用笔十分精到,讲究提按分明,收起得当,可谓“得其自然而兼其众美”。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碑帖赏析

《自叙帖》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代表作。该贴的特点:笔势新奇迭出、不拘定则,线条如龙蛇飞动,点画如骤雨旋风。

2、展示《怀素自叙帖》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临写体验、交流。

2、分别用楷书、隶书、小篆、草书四种书体临写教材中“不及”两字,强调呈现四种书体笔画的各自特点。

3、小组之间交流、探讨四种书体如何通过提按、快慢、断连、行止、藏露等用笔方法来表现出线条的不同形态和质感。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教学拓展(线条之美、书画同源)设问:“书画同源”的含义是什么?

2、中国画中的线条与中国书法的线条是信息相通的,它们都是通过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来书写各种粗细、长短、质感、力度不同的线条来传神达意,来表现 各自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艺术造型。

五、达标测评,巩固提高

28 欣赏教师收集的吴昌硕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与中国书法线条的同根同源。

六、课后反思:

第八课《中国美术作品概述

(一)》

教学目标:

1、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惑。

2、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

3、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所鉴赏的作品的特点和历史演变。独立思考问题并回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畅所欲言、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2、中国原始雕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先民们在制作石器过程中融会进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其中“石之美者”的玉石更成为人们雕刻的主要材料。更引人注目的是陶塑艺术。陶器的使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人们在陶器制作中创造出无数精美的艺术品。夏代晚期和商周青铜成为雕刻艺术的主流中原地区的各种礼器以及四川等地的青铜立体雕塑都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 秦汉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出现的第一高峰期秦始皇兵马俑、西汉的霍去病墓前石刻以及两汉的陶俑艺术并称为“秦汉雕塑之三绝”它们共同奠定了

29 秦汉雕塑在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布佛教造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流。隋唐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雕塑艺术达到了历史的颠峰。唐代佛教造像将宗教的神秘庄严与世俗的审美标准完美地统一起来菩萨像的塑造姿态优雅富有人情味。宋代的雕塑的题材更接近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元、明、清中国雕塑进一步衰落但民间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刻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佛教造像的传入和历史发展: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佛教神像的塑造大大促进了雕塑对人物的刻画为隋唐时代雕塑达到全盛奠定了基础。佛教起源于印度两汉之间传入中国。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特征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人们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以及传统的雕塑技艺越来越多地融入作品使佛教造像日益中国化。

(2)隋唐:隋代是一个过渡时期它的雕塑先继承南北朝时代北齐、北周的艺术风格。但渐渐地在石窟造像的人物造型上将南北朝时期的细腰秀颈、瘦臂纤手的文弱形象变得体魄雄健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精致、技法圆润洗练隋代的金铜佛像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造型准确、衣饰华美空间关系的处理井然有序开创了唐代雕塑风格的先河。唐代的佛教造像数量庞大现存的遗迹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山西天龙山石窟、陕西彬县大佛寺、河北响堂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山东云门山石窟、四川广元千佛崖、乐山摩崖石刻、云南剑川石窟等石窟和摩崖石刻都不乏杰出的作品。其中规模最大、艺术特点最明显者首推敦煌。唐代开凿的窟龛占全部敦煌石窟的半数。这些石窟中的佛教人物庄严而亲切、在焕发着理想世界圣光的同时又洋溢着现实人间的气息。唐代雕塑也是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既雄伟强壮、气魄宏大又柔丽流畅、细腻深沉佛的庄严、菩萨的妩媚、弟子的虔诚和力士金刚的勇猛均表现得淋漓尽致。雕塑技法完全成熟无论是雕还是塑均能运用自如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的结合也天衣无缝。 唐代雕塑的杰出成就还表现在唐三彩上。这种小型的、用于随葬的陶塑明器是一种低温烧制而成的陶器以黄、绿、褐、青、白等色彩为主明亮而华丽。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有女俑、乐舞俑、文吏俑、武士俑镇墓俑、胡人俑等动物则有骏马、骆驼以及想象中的镇墓兽等等题材十分丰富表现了唐代社会的众生像。唐三彩女俑丰腴、肥胖、脸面饱满、樱桃小口的造型以及女子骑马出行的形象反映了唐代追求健康美的艺术标准众多的胡人俑以及沙漠中行进骆驼和马则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真实写照。

(3)宋元明清:宋朝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城市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代表着这一新阶层的审美观念随之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使得艺术家的创作发生了变化民间工艺雕刻艺术如泥、面、糖等彩塑石、玉、牙、骨、竹等雕刻以及金工、陶雕和漆雕等技艺得到大力弘扬。佛教造像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性、现实性则大为增强。雕塑艺术失去了汉唐以来的雄浑大气技巧上趋于程式化。宋代佛教造像更加接近生活富有人情味。如著名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宫女像苏州洞庭东山紫金庵罗汉塑像等都有这种特色。元明清时期的藏传佛教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支系之一俗称“喇嘛教”主要在西藏地区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艺术既继承了西藏本土的传统技法又受到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在佛像铸造中注重镶嵌工艺、鎏金工艺和透雕工艺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虽然存在着缺乏个性的程式化倾向但形体的外在表现力却十分强烈。 宋元明清时期尽管雕塑艺术走下坡路但在工艺雕刻领域却取得了新的成就无论是作品的精美还是种类的繁多都超过前代。而在世俗题材的雕塑艺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开始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主流。

3、学生欣赏,学生评述。

30

4、学习观察雕塑作品、石窟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5、感受摄影雕塑、石窟的魅力。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上述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2、交流、提高。

3、由于学生查阅过资料应该可以回答出一部分问题不完整或需要强调的部分教师应注意重点解析。在回答问题之前可以小组综合讨论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提出意见或不同看法。

4、学生评述。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1、合作训练。

2、总评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要求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每一细节分析作品产生的历史依据和演变过程。本节课主要赏析了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通过赏析的方式了解了各类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自我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定义中国古代雕塑各时期的不同及特点也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

3、倾听理解学习,交流、合作完成。

五、巩固提高

1、内容:结合具体图例概述我国古代雕塑、石窟的代表性作品。

2、要求:

(1)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结合作品产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

(3)概述各个作品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因素。 搜集、整理能力训练。

六、课后反思:

31

第三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欧洲西部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其联合组织“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发展畜牧业有优越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繁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欧洲西部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记住欧洲西部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2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掌握国家及对应的首都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重点 1欧洲西部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特点及原因。 2欧盟在本区的地位和作用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关系。 3旅游资源的分布。 二难点 1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突破 1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是欧洲西部的突出特征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教材由此作为切入点开始学习。这部分可以联系学生前面已有的知识通过抢答、提问、读图查找、游戏等学习方式进一步突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欧盟的地位和作用联系我省的广佛同城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了解来自欧洲西部的产品分析制造业在本区的主导地位。 3从生活入手提问常见欧洲人爱吃的食物——乳产品和牛羊肉引出发达的畜牧业。教师引导着分组读图讨论分析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发展畜牧业创造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本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图分析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4了解欧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学生自主设计旅游线路。

四、教学准备 制作本节课件关于欧盟、欧元的材料介绍欧洲西部的国家分布图欧洲西部牧场景观图欧洲西部的地形图欧洲西部的气候图欧洲的旅游胜地图片收集有关欧洲西部出口产品的图片汽车、飞机、手表、手机等划分学习小组制作教具国家、首都的卡片模型。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抢答 师:“学习新课前首先想考考大家对欧洲是否了解下面是一个抢答的环节我们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知道答案的就站起来回答要求快、准第一个正确回答的同学那组可以得一分。”题目

1、 “风车之国”指

2、“钟表王国”指

3、2009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 举行。

4、著名的艾菲尔铁塔位于哪个国家 、欧洲西部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二讲授新课

一、地理概况板书

1、读“欧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展示400N和600N引导学生归纳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在40°N-60°N之间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读“欧洲政区图”引导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的范围。 欧洲西部范围除了俄罗斯以外的欧洲部分。

3、读“欧洲地形图”引导学生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南北多 山地 中部多 平原 。 师欧洲这样的地形特征对气候是否有影响呢

4、由欧洲人的午餐图片引入欧洲的气候。 师“为什么喜欢吃牛排羊排”学生回答“欧洲多牛羊”。 师“牛羊吃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牧草多牧草被当地称为“绿色金子”畜牧业发达。 师“为什么欧洲的草能长得如此肥美”引出气候的学习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设计意图从食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国家与经济板书

1、展示“欧洲政区图”让学生自己找出熟悉的国家。 学生回答“英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 根据学生的答案读图分析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国家的位置及其对应的首都。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

2、学生活动二“说出下列国家的首都”抢答环节小组比赛的形式答对的小组加一分 题目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丹麦等。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3、由欧洲联盟引入让学生讨论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经济发达的原因。 课件展示欧盟盟旗、欧盟的国家介绍欧盟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掌握的知识不拘泥于书本。 师“联系实际一起来谈谈‘广佛同城化’带来的好处。 学生答案房产、医疗、旅游、买房子、汽车年票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用生活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4、展示“欧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世界位次图”展示西欧的工业产品让学生归纳出归纳欧洲经济发达的原因。

5、根据学生的回答“欧洲西部有工业大国工业部门齐全”展开让学生自己举例欧洲西部的工业产品。 学生答案意大利皮具、瑞士手表、手机 图片展示欧洲的工业产品法国红酒、瑞士手表、意大利法拉利跑车等。

6、学生活动三“走进4S店挑选我未来的爱车”图片展示欧洲的知名汽车的标志德国奥迪、意大利法拉利、德国宝马、法国标致、英国劳斯莱斯等让学生自己挑爱车并说出车的牌子及产地。

7、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西欧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8、师“回顾刚才的问题欧洲西部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其余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下面对欧洲国家的特色产业与其对应的国家连线。”

9、学生活动四“国家与特色产业的连线”继续小组比赛形式进行。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高明可发展的特色产业。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补充家乡文化知识。 学生答案合水粉葛、对川茶叶、三洲黑鹅、高明濑粉

三、繁荣的旅游业板书

1、由“各洲地区国际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图表引入课件展示各国著名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景点名称并说出对应的国家、首都。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活动五“在欧洲西部进行下列旅游活动应选择去哪个国家”继续小组抢答加分形式进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刚才所学旅游业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活跃课堂气氛。

3、学生活动六师生互动游戏 游戏说明1先把卡片派到学生手上每人一张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国家或者首都名称。2分两大组比赛卡片一式两份。3教师从袋子里拿出物品如瑞士糖、丹麦蓝罐曲奇、郁金香学生手上拿着对应的卡片包括首都和国家都要出讲台如教师从袋子拿出郁金香则手拿“荷兰”卡片的同学和手拿“阿姆斯特丹”卡片的同学都要上讲台看哪组学生反应快快而准的加分。 设计意图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4、学生活动七旅游线路设计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条西欧的旅游线路给出学生出发点、目的地、时间、预算。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讲台表述。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一、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范围

2、地形南北多山地中部多平原

3、气候

二、国家与经济

三、繁荣的旅游业 四课堂练习

第四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集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

1 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

2 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 (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

(讲授新课)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 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

1、2。

3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 (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

(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

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

4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 (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 (讲授新课)

板书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 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5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板书 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

6

第5课时 (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 (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3)季风气候显著。 (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 (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 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 活动 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 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练习 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7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第6课时 (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板书 1.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讲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4.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

8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板书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活动 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4.亚洲的国家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第二节 非洲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教学难点: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方法 :启发 讨论 讲授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 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 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 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 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三、小练习: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教学后记 :

非洲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大洲,讲课时适当插入一些关于例如:裂谷、刚果盆地的一些地理讲述,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的课堂中要适当加入一些录像效果会更好。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㈢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11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10℃左右。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㈡读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三.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

1. 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四.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4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由此可以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南北回归线两侧的热带沙漠地区则降水很少。

五.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归纳

读图1-26完成题目要求学生读图分析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练习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以5895米的海拔为非洲的最高峰

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显著。 读图1-27尼罗河和刚果河

1.说出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更多。

12 2.尼罗河和刚果河的干流各流经哪些气候区?想一想,哪条河的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4.尼罗河与刚果河在流经山区时,形成一系列峡谷,多险滩瀑布。所以,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利资源都很丰富。请问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

三、总结:总结整节课的知识体系。

四、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图表也很多。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 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回忆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和非洲的国家,

二、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欧洲的殖民者为什么要来非洲开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吸引。简单介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设种植园、矿厂等情况。引起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㈤丰饶的资源

读图1-29非洲主要矿产与农产品分布。指导学生读图,尤其是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强调图例的作用。

观察非洲主要的矿产品:石油、金、铁、铜、铀、铝土、磷灰石、金刚石 非洲的主要农产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剑麻。

通过阅读“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以及对气候、景观的复习,对照地图册列举非洲的野生动物。

13 如有学生熟悉这方面知识,请他为同学介绍,树立目标。 对照图例在图中找出各种矿产品、农产品的名称、分布地区。 讨论。列举。初步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养成科学的资源观。 通过阅读课文总结: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

2、植物资源丰富(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名贵树种、热带经济作物)

3、动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 简单介绍非洲的粮食作物(玉米)

虽然非洲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非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 ㈥亟待发展的经济

通过一些调查结果说明非洲贫穷落后的经济现状 读图1-30思考书上练习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减去人口的死亡率。

2.从全世界来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高的,而欧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最低的

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绝对数也很高,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有限的粮食分散,人均占有粮食量少,很多地区食不果腹

阅读课文、总结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 1.人口问题 2.长期的殖民统治 3.落后的科学技术水平 4.恶劣的自然环境

学生普遍了解这一现象,最好找学生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题目很简单,学生独立完成以便教师掌握情况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分析。

四、总结、布置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有较多的直观资料,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自己总结较多的地理知识,积极主动的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第三节 美洲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

14 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塔,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美洲。

二、教授新课

㈠ 新大陆(简单介绍,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简单介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

强调白令海峡以及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界线作用和交通作用 2.读图1-31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北美洲:

⑴最北在北极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东在180°经线以东。 ⑵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以巴拿马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望相望。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南美洲:

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东在30°w以东,最西在80°w以西。 ⑵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麦哲伦海峡)。

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查漏补缺,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指导学生。最后教师进行综述。) 2.介绍拉丁美洲的来源、含义、语言、国家等。

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鼓励学生讲解,锻炼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平日中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搜集、思考。逐步养成独立自主思考地理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对于知识的回忆要积极主动。)

四、作业:

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对于怎样分析地理位置、地形的方法较熟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独立、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体掌握情况较好。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总结作业情况。

二、 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绘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两个三角形,利用板图加深学生印象。(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三、 教授新课:

㈡对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形图1-

35、1-36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对照板图回答各地形区的名称。 在板图中分别标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代号: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 大平原。

拉布拉多高原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指导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势起伏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

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势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轻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

16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冰川最广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四、 练习:教材27页第

1、

2、3题。

五、 小结: 强调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对比。

六、 作业: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七、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知识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通过地图轻松的找到答案,学生的成就感比较高,应适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

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教学重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

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

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提出问题,美洲的气候与我们亚洲有没有相似之处?

二、讲述新课: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㈢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1.根据书28页图1-37和图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2.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3.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

17 素。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较齐全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大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29页图1-42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书29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㈣河流 (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三、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气候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课堂上要多展示图片、数字,让学生练习自己分析。对于学生的答案要多鼓励。

课时安排: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语言,政治区划等。

⑵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⑶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2.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教育目标: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⑴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⑵使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美洲的气候特征。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根据日常经验尝试总结地理特征。

二、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美洲的国家像美国、加拿大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经济大国,而像巴西、阿根廷等又是以足球闻名的国家。

(以趣味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㈤人口与经济

阅读美洲政区图,分别找出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通过指图辨认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美国——华盛顿、加拿大——渥太华.墨西哥——墨西哥城 巴西——巴西利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1.人种(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这一部分知识。)

通过书上31页阅读材料分析强调北美洲以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为主,黄色人种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誉为“世界人中大熔炉”.说明美国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 2.语言

美国和加拿大通行英语,加拿大东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语。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通行西班牙语,巴西和一些岛国使用葡萄牙语。 介绍拉丁美洲的范围、名称来源

1. 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清晰。

2. 经济

① 美国是当代实力最为雄厚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加拿大也是发达国家,其余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 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之支柱的工业体系。 ③ 墨西哥是与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④ 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⑤阿根廷为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农矿产品为主要的出口产品,能源矿产以石油最为重要,金属矿产以铁、铜、铝土为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大量出产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可等。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需要。

四、作业:单元检测的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最后要进行一个总结,让学生把美洲的知识能够穿起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把知识点总结一下,以互相提问的形式展开,班级气氛较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

20 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四、小结和作业:回顾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做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1 2. 能力目标:分析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3.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过程,掌握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运用地图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 导入新课:

以谜语引入:大江之中——河内;长鼻盛会——万象;举头望明月——仰光 (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简单介绍。)

三、讲授新课

㈠国家、首都、居民

1、国家: 利用挂图指图。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技巧。 读图2-3,找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内 老挝——万象 柬埔寨——金边

泰国——曼谷 缅甸——仰光 马来西亚——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宾——马尼拉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东帝汶(最新独立)

其中与陆地接壤的国家为缅甸、老挝、越南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做澜沧江,流经了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书上36页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读图,积极主动思考地理问题。

利用37页阅读材料分析“花园城市”新加坡国际贸易、加工业、旅游业为三大经济支柱 3.居民

利用书40页的课文总结强调,从课文中使学生注意到新加坡的华人、华侨,引申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从课文中找出华人和华侨的区别。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㈢马六甲海峡

通过指图提问总结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强调其在交通运输中的咽喉位置。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因而可说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之间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3.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欧洲的重要航道

22 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四、小结与练习:利用目标检测、填充图册的练习当堂巩固。 教学后记:

本节课读图较多,学生的活动较多,内容比较简单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了解东南亚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矿产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2. 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东南亚各国经济的特点,从而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形式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难点: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国中的经济地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泰国的香米吗?他与我们我家产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国就在东南亚,那么东南亚还有哪些物产呢?

板书:㈣富饶的物产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必须先看图例。

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图,分析书38页图2-6东南亚的物产分布。通过名称引起学生兴趣。 总结:

1.矿产资源:石油、锡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锡: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锡产量最多的国家 2.粮食作物:水稻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热带经济作物:简单介绍。

天然橡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榈油):泰国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总结南亚的物产,完成书上练习题锻炼学生读图解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读图解题的习惯

23

四、小结与练习:总结本节课知识,最后综述东南亚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目标检测和填充图册上的练习题练习。

五、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非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第二节 南亚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㈢教育目标:了解中国主要邻国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提出问题: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位置、地形、资源、宗教四方面谈)

二、导入新课:

以历史故事传说引入新课内容。

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后,非常注重对外的交往,有丝绸之路、有郑和下西洋、有鉴真东渡、也有我们从小就听遍了的唐僧取经——也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学生为全体学生简单介绍,提高兴趣。

三、教授新课: ㈠南亚次大陆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

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印度(南亚)地理位置:(通过板图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24 2.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指出南亚的范围: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马尔代夫群岛。 3.印度次大陆。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 ㈡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还可以与北美洲联系(顺时针旋转90度)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书上练习,讲授解题思路与技巧。

1.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补充黑板简图 : 完成书上练习进行读图、析图训练。 (边看边画,加深印象。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

㈢河流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简图中绘出大体位置、形状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作业:配套练习

六、教学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练习读图能力,通过地图掌握你所需要的地理知识。本节课可以多加入一点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图获得地理知识。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⑵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⑶了解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⑷了解南亚的工业发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发展概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教育目标: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以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宗教对南亚各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请同学说说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一.导入新课:

25 从《西游记》中我们看到唐僧取经的天竺气候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讲述新课: ㈣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可能的气候类型。

逐月降水量图 指导学生按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温差、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差异)的方法分析气候统计图。

根据地图册第8页观察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

利用书44页的活动分析南亚地区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吹向陆地,给南亚陆地带来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时东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特别多的原因——分别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西高止山脉的迎风坡,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地形雨特别多。

通过板书及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板书总结。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

湿季——雨季6~10月份 西南季风

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 东北季风 热季3~5月份 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简单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 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 黄麻——恒河下游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经”和“印度的牛”以及蛇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提高兴趣

⑸宗教与社会(各宗教在南亚的主要分布国家以学生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1. 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口超过一亿 利用新闻(如火车出轨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学生理解南亚的人口密度较大,人口素质一般,科技水平欠发达,安全隐患较多。回忆上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别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国家

2.南亚8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最发达 电脑软件占据重要地位 3.南亚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二、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亚洲南亚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己进行总结的能力。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思考、讲。多加练习。

26

第三节 西亚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能力目标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教育目标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够正确填图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㈠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1.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2.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3.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㈡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史上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27 从古代起,西亚地区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简单介绍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途经西亚的情况。强调其重要性

㈢主要国家、首都

指导学生读世界地图以及图2-17西亚的国家图。在图2-17中找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㈣阿拉伯国家、宗教

启发学生根据所看新闻报道回忆西亚地区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亚居民多数为阿拉伯民族,主要为白色人种,日常生活中以白色头巾、白色长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须,女子以面纱遮脸。语言以阿拉伯语居多。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麦加是伊斯兰教第一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做为圣城。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教学后记:

美伊战争后,伊拉克及世界各地报复事件不断,社会反响较大,绝大多数学生对此较为关注,这正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好时机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2.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2.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教学方法

28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过复习总结西亚独特的人文特点,并指出西亚的自然环境也很独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讲授新课:

㈤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重点强调

1.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2.中部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

(可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波斯湾连成一条线作为西亚东侧边缘的高)以此加深印象 ㈥炎热干旱的气候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㈦河流

找出西亚两条著名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指出这里是古代巴比伦文化的发源地,以此来增加趣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伊拉克战争引出1991年海湾战争,从而引出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

㈧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2.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3.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重要产油国。 分析书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教学后记:

学生对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熟悉,“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干旱的气候”、基本上学生都能分析或描述出来,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学生不太熟悉,对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的古巴比伦文化有兴趣。有关西亚的石油学生也很熟悉,但对“石油在当地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中的影响”的认识不够准确。

29

第四节 欧洲西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能分析其原因,熟悉本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的分布。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

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三.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料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30 五.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六.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七、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照书54页图简单介绍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指导学生读统计图。)

2、欧洲西部各国工业部门齐全。

3、农业不占重要地位,但生产水平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 (简单介绍,结合幻灯让学生了解)

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利用书55页阅读材料了解欧洲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

八、繁荣的旅游业

1、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简单分析其原因,

2、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通过幻灯让学生欣赏)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教学后记:学生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后,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课程的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与新知识迁移,从亚洲迁移到欧洲。有的学生可能如鱼得水,但不排除一些学生畏难,在课堂上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2. 能力目标: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31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

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

(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 (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页《南极洲》和61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 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1、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3、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32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63页,活动题。

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教学后记:

南北极地区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地区,神秘、遥远、危险,冰天雪地,学生已经通过许多课外的阅读有了很多的了解,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讲出很多的内容。

第三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5、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6、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7、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读图P3-1“日本地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日本的领土范围并相互交换自己总结的结果。

2、通过看日本火山、地震录像,感受日本多火山、地震,并能分析日本这种情况与板块的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让每组代表上讲台来交流该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做适当点评。

4、让学生进行日本风光照片、日本习俗、日本饮食资料的收集,作为课前准备工作。

33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 ㈠东亚岛国

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

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首都为 ______ 。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

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圆锥形——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温泉——地下热能的表现,积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气候温湿、土壤肥沃。)

㈡多山的地形(板书)

分析: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指导学生分析“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亚洲东部边缘,正处在亚欧和太平洋二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据测量日本正在向我国沿海靠近。)

提问:多山的地形给日本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教师讲授: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地形状况与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

㈢湿热的气候

读图:指导学生读东亚

一、七月气压和风向图,从日本在图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气候特点。 练习:东京与北京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

从其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看,日本与我国东部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教师讲解:就日本全国来说,受纬度影响南北气候有一定差异,而多山的地形也会使日本的气候相对复杂化,不仅表现在山地与平原地区气候有所不同,东西方向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说日本是属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国家。

三、小结:

34 我们今天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日本地理特征的?(位置、领土、人口等基本概况及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日本有哪些突出的特征?(东亚地狭人稠的岛国,多山且多火山,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

归纳:日本是一个四多(人多、山地多、火山地震多、优良港湾多)、三少(国土少、平原少、矿产少)、一海(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岛国。

四、作业 预习第68到70页课文,思考上述日本的基本地理特征对其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归纳特点。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三、教授新课

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四、文化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读课文“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

五、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

观看幻灯: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读图表,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②它们多从哪些地方进口?(从西亚进口石油,从大洋洲、南美洲等地进口多种金属矿等。)

教师总结:日本国土狭小,原料、能源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有限,这些都是不利条件。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因而能迅速地提高生产水平。再加上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35 想一想,我国有输出到日本或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业技术先进,部门齐全,主要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

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说明,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日本地图》中找出主要对外贸易港:神户、横滨、大阪等。日本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临海可利用海上交通的便利,以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六、主要城市

七、小结

八、作业 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特征,首先要了解该国所在地理位置、领土和人口等基本特征,之后再进一步了解它们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

第二节 埃及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6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学生读图P72图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学生在黑板上的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4、从P75图3-21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课件、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课件)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简要了解)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37 (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板书设计】

埃及

一、 地跨两洲的国家

1、

2、

3、

4、 位置 苏伊士

领土、人口、宗教 首都

二、沙漠广布 1. 沙漠之国

2. 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3.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三、文明古国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过去:长绒棉

(2)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目的

1.了解俄罗斯的疆域、位置和简要历史,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 2.通过对俄罗斯疆域和自然环境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做出适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 3.通过了解俄罗斯国家变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心国际时事,并能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形势。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自然环境特点,主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俄罗斯地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和谈话法 教学提纲 俄罗斯

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

二、自然环境 1.较平坦的地形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主要河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矿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学习新教材

第一节

疆域和自然环境(板书)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读图]指导学生用红笔描出俄罗斯的陆上疆界,用蓝色笔描出海岸线。并在图上找出它周围的邻国。(共12个陆上邻国与其接壤,与美国隔白令海峡相望。)

[提问]从图上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处于北纬50°至北纬70°之间,属中高纬地区。北部、东部面临北冰洋和太平洋,西部南北各有一小段海岸线与黑海、波罗的海相邻。

1.地处中高纬,三面临海(板书)

[提问]上述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学生从农业发展、海洋运输等等方面考虑)

[教师归纳]纬度偏高,热量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俄罗斯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大部分临北冰洋,气温低,封冻期长,对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十分不利。

[读图]从图上找出穿过俄罗斯的一条重要纬线,一条重要经线。 [提问]这两条经纬线分别说明什么?

39 [教师归纳]北极圈从俄罗斯北部穿过,北部属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东经160°经线从东部穿过,俄罗斯地跨东西两个半球。从上述俄罗斯所跨经纬度及海陆位置不难看出,国土之广大,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领土东西长达一万千米,坐火车穿越全境要一个星期,全部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板书)

[读图]请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指图(《东西半球图》),说出亚欧两洲分界线。 [提问]从亚欧两洲分界线看,俄罗斯属于哪一个大洲?(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从上述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国土三分之二在亚洲,应属亚洲国家,但从教科书上看,是做为欧洲的国家介绍给大家的。

[提问]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国家?(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人口集中在欧洲部分,而且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俄罗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所以我们说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属于欧洲的国家。那么它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呢?

3.地跨亚欧两洲,传统上的欧洲国家(板书)

二、自然环境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各地形区的分界线,总体看俄罗斯地形有

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叶尼塞河以西以平原为主,分别为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二者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叶尼塞河以东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以东为东西伯利亚高地。总的看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山地集中在南部。

1.较平坦的地形(板书)

俄罗斯的这种地形特点及地理位置特点,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点?(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0℃以下,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下,降水较少。)

[教师补充]俄罗斯气候总的看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俄罗斯气候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俄罗斯大部分位于北纬50°至70°之间,北极圈从北部穿过,较高的纬度是造成俄罗斯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广大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又是造成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使之形成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板书)

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土辽阔,实际各地气候并非那么整齐划一,东西南北有很大差异。 [读图]读课本“俄罗斯气候图”,指出俄罗斯各地气候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俄罗斯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又临北冰洋,为极地气候。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中、西部虽然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表现在气温、降水

40 上也有很大差异。

[读图]指导学生读《世界年降水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亚欧大陆西部、中部气温、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归纳]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势低平,受大西洋影响较大,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西部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但中部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远离海洋,又受极地寒冷气流的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冷的时间很长。

[阅读课文]请一学生朗读课本第68页“读一读”。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气候是较为复杂的,这一点与其国土广大是分不开的。但分布最广、最突出的气候,仍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俄罗斯的河流有什么影响? (大部分河流封冻期长。) 3.主要河流(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在《俄罗斯地形图》中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并回答问题:从图中分析这些河流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教师归纳]主要河流分别于流经欧洲的伏尔加河,流经亚洲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些河流多为世界长河,是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孕育了它。受地势影响,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造成俄罗斯气温较低的北冰洋沿岸,水量却很丰富,水和热量的配合有些不尽人意,伏尔加河则因流经东欧平原,成为俄罗斯主要的内河航道。

过渡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不仅使各地自然环境存在明显差异,使之趋于复杂,而且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森林、水力、矿产等资源最为突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板书)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

[读图]在《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石油、煤炭、铁矿产地。(教师边讲边在俄罗斯地图上贴矿产符号)。

复习巩固①做练习题: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出发,沿北纬60°纬线东行至太平洋沿岸,沿途经过了哪几个地形区、穿越了哪些河流,沿途气候有什么变化?②阅读《东西半球图》,看图说出亚洲从南到北,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欧洲从西到东地形、气候有什么变化?

41

第四节 法国

一、教学目标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我们的?

[讲授新课]

1、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P81图3-27,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 (1)比较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的面积大小。 (2)接法国顶点,看它轮廓特点。(六边形)

(3)法国海陆位置-----西面:大西洋,东南面:地中海 法国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内陆--------------大陆性气候 (教师总结)

(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 (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 (课件展示)

(1)农业发展的优势: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 (2)不同的农业区:西部大西洋沿岸----小麦、马铃薯

地中海沿岸----葡萄、葡萄酒 (3)法国农业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 (1)丰富的矿产资源-----煤、铁

(2)高度发达的经济-----以汽车、飞机为主的工业

42 (3)核电比重占发电量中的70%以上。

法国的文化与旅游: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先贤祠、卢浮宫 (教师总结)艺术之都---巴黎。

第五节 美国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的领土构成、地理位置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复杂

3.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和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 重点:领土构成、民族及种族构成、地形气候及农业 难点:地形,气候及农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联系法、比较法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8分钟)

1.美国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本土部分、两洲的国家。

2.美国人口 亿,原有居民是 ,今天居住在美国的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200多年间移入美国的。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民族。美国人总构成复杂,白种人占 ,黑种人占 。 和 华人聚居的地方形成了著名的 。

4.读图说出美国地形区主要有哪三个?主要河流湖泊有哪些? 5.美国为什么被称为“农业大国”? Ⅱ、学习目标我了解。(2分钟)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小组讨论:外来移民的大量移入,尤其是今年科技移民的移入给美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给移出国带来哪些影响?你如何看人才外流现象?

2.阅读第81页资料,说说华人华侨对美国有哪些贡献? 3.小组活动:

读第84页,完成以下问题。

1.(1)~(5)并说说美国地势东西方向上的变化有特点?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点? 2.读图说出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读图完成(1)~(3)

4.小结:美国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河流、气候三方面说明)适合发展农业?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5.拓展:比较美国与日本的农业有何不同?(条件?特点?)结论: 。

43 两个外来洲 、 。因此美国是一个地跨 、 、

3.美国华人、华侨约

万人,在

、 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0-15分钟) 巩固练习:填充图美国部分 检测反馈:

1.美国的唐人街主要分布在 、 。美国原有居民是 。

美国的两个海外洲是: 、 。 2.美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美国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4.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美国有哪些著名的农业带?

5.自绘美国轮廓图填注临海、地形区、两个外来洲、河流、湖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及分布2.认识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观念。

重点:美国工业特点及分布、新技术产业 难点:美国工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法、综合法、联系法相结合 Ⅰ、自学知识我展示:(5~分钟)

1.读图9.12找出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2.读图册47页说说美国主要有哪些工业部门?

3.美国工业的特点:拥有

,工业产品种类

,产量 ,技术 ,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美国的硅谷在 ,因生产 而出名。 Ⅱ、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阅读了解目标 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0-25分钟) 1.自学内容交流反馈

2.阅读材料第86页说出美国有哪些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二位?从中说明美国是当今世界工业最 的国家。

3.小组讨论:为什么美国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活动:读第87页,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4则资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2)看图9.

11、9.12,总结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

5.学生讨论: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的经验?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信念?

巩固练习:完成填充图美国工业部分

自绘美国本土示意图,要求填注临海、邻国、五大湖、主要工业城市等。 知识拓展: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电脑软件、机器人、通讯设备、计算机辅助设备、光纤技术、超导研究、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

44 美国在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化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术部门居世界首位,在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方面落后于日本。

目前中国的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

第六节 巴西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独具特色。

2、能够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通过分析巴西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城市建设布局的变化,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2)以热带雨林为例,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巴西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即将要进行一次“巴西之旅”,为了能够充分享受这次旅行,我建议同学们先了解一下巴西的基本概况。

教师:多媒体出示9.17和9.18图

学生读图分析巴西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 位置特点—纬度位置、海陆信置 地形特点—亚马列孙平原、巴西高原 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总结:巴西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为出行的物品准备提供借鉴)

45 教师:巴西不仅是一个热带面积广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和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因此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几个大国家之一。既然大家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那么就开始我们的快乐旅行吧!

“巴西之旅”第一站——圣保罗

教师:我们乘坐飞机来到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一下飞机,就受到了热情好客的巴西人民的热烈欢迎。作为考察小组的成员之一,我们跟随巴西中学生卞卡来到了她的家,一进门,同学们就被墙上悬挂的一张大“全家福”吸引住了。

教师:多媒体出示卞卡一家人的“全家福”。 学生:听卞卡介绍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学生提问:怎么卞卡的一家中就有多个不同的人种?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巴西的人种组成状况。

1、巴西的发展历史; 巴西的人文特色。

学生探究:小组自选主题,充分利用资料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汇报:推荐组长代表汇报,展示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组内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强调要注意倾听,共同分享)

发展历史组:玛雅文明—殖民统治—奴隶贸易—以混血种人为主。 人文特色组:桑巴舞、狂欢节、足球—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总结: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教师:圣保罗不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还是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出示课本图9.22。 学生分组探究:巴西的资源状况和工农业的发展变化。 工业组:矿产(铁矿石)—工业分布(东南沿海)

农业组:农作物(咖啡、甘蔗、柑橘)—农产品(咖啡、蔗糖、橘汁) 历史组:单一经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战前:单一经济(农产品、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二战后: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现代工业跃居前列。 总结:巴西已经成为一个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读图中是否注意到:巴西的能源矿产不多,那么巴西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能源矿产短缺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1: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学生2:巴西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 学生3:巴西还加强了海底石油的开采。 „„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很多。既然我们不定期到了巴西,体会到了巴西人民的热情,那么我们就应该为巴西的发展做一些贡献,留下一些好的建议。假如你是巴西的能源部长,那么

46 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巴西的能源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来考虑) „„ 第二课时

“巴西之旅”第二站——巴西利亚

教师:我们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首都城市——巴西利亚。 教师:多媒体出示巴西利亚城市风光片(无条件可用图片代替)

学生:伴随幕后解说,仿佛置身于绿草如茵的足球场,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城市街头,体验着巴西的腾飞。

教师:通过欣赏巴西利亚风光,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想到了什么? 学生1:为什么巴西利亚位于热带,却四季如春?

学生2:世界著名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巴西的首都却从沿海迁到内陆? „„

教师:巴西将首都从沿海迁到内陆,不仅体现了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内陆的开发和管理请同学们课后讨论一下,这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在意义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我们愉快的“巴西之旅”即将结束,现在是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富有神秘感的一站,希望同学们拿起你的相机,记录下你在不同寻常的经历,留下美好的回忆。

“巴西之旅”第三站——亚马孙热带雨林

教师:在巴西的北部,有一条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河流冲积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这里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或看课本插图)。 学生:据图分析热带雨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教师:你知道吗?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更大于其经济效益,有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地球之肺”。但是目前热带雨林毁林速度惊人,如不阻止这种趋势,80年内热带雨林将不复存在。

教师:多媒体动画出示“热带雨林地氏的迁移农业”(或看图9.26)

学生:观看动画片,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巴西在对热带雨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角色扮演: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当地垦荒农民自由解答 巴西政府官员自由解答 地球环保专家自由解答

师生达成共识:保护热带雨林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遵守环保公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人们的必然选择。

教师:至此,我们的“巴西之旅”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同学们将自己旅行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出一期“巴西游记”手抄报,让大家共同分享。

八、教学总结与反思

巴西的人口和面积都居世界第五位,足球王国,桑巴舞的故乡,灿烂的玛雅文明已成昨日的黄花,民族大熔炉里各色人种辛勤耕耘。赤道南回归线穿过,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王国。平原面积广大,亚马孙河波涠壮阔,滥伐林木,刀耕火种,热带雨林危机深重,为解决城市化问题,—新首都—巴西利亚在茺凉的土地上崛起。这样就把巴西的地形、人口、城

47 市、传统的文化,民族城市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方便记忆,又能提高知识,提炼及总结知识能力。

九、学生活动探究

1、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什么?

2、巴西是一个人种复杂的国家,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第七节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板书设计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世界第一“羊”业大国 2.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2.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3.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教学设计

48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录像:袋鼠。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 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 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澳大利亚.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3)纬度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播放“澳大利亚动物园”视频资料)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驼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演化年代。

师: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特有的动物, 你知道它们是哪两种吗?(出示澳大利亚国徽) 生:袋鼠和鸸鹋。 师总结介绍

下面请同学们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 (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

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1: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就同其他大陆分离,长期独自占领着南半球的一块大陆,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种类;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有关澳大利亚动植物资源种类的阅读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一下澳大利亚这个“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含义。(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谈自己的具体体会和感受。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农牧产品吗? 生:回答、举例等。

师:对,有利用澳大利亚羊毛生产的各种毛纺织品,人们之所以喜欢“澳毛”,是因为澳大利亚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可谓是大发“羊”财。

师: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6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讨论:假如你是牧场主,如果仅从地形的角度来考虑,你准备把你的牧羊场建在何处?

生:讨论回答。

49 师:总结。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师:(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看看澳大利亚都有哪些矿产资源?

生:回答。

师: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是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还要从澳大利亚进口,为什么呢?

生: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

师: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尤其是矿石产量高,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师:英国移民首先到达澳大利亚,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是你先发现澳大利亚,你准备住在哪?或是把城市建在哪里?(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

生:学生畅所欲言。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师:(小结)

南太平洋上有个国家,它的环境很美,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被特有动物簇拥着,正扬着悉尼的白帆驶向世界。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教材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用解疑的方式,从动物的独特性,先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 ,引出地形,使地形和养羊业结合起来,从气候入手,引出城市的分布,环环相扣,使学生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本节课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50

第五篇:湘教版七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

建立个人档案 第1课时Word2003工作窗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启动和退出Word 2003的方法;熟悉并能说出Word 2003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熟悉教材后多媒体演示并独立操作。 德育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加强爱国、爱计算机科学教育。 【教学重难点】 Word2003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Word 2003中文版是一个在WindowsXP平台上运行的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系统,它是微软公司出版的办公套装软件Office2003中文版的组件之一,使用它可方便地进行各种体裁的文稿的编排打印、表格制作、书籍编辑、小报制作等,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传真、电子邮件、简单HTML和Web主页制作等多种功能。演示:用Word 2003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公文样式、会议通知、多种形式的表格、科技论文的样稿、制作的小报等。

二、启动Word 2003

1、教师讲解、演示

方法1: 单击任务栏上“开始”按钮,指向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即能进入Word 2003窗口。

方法2:双击桌面上Word 2003的快捷图标。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Word 2003的窗口结构

(教师讲解)典型的Word 2003窗口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栏(Title bar)—— 位于窗口最上端,其左边显示正在处理的文件名和Word的软件信息,右上角的“ ”分别为“最小化窗口”、“最大化窗口”和“关闭窗口”按钮。

2.菜单栏(Menu bar)—— 位于窗口上端第二行,上有“文件(F)”、“编辑(E)”、„„“帮助(H)”等九个主菜单选项。每一主菜单项下又包含一个可折叠的下拉子菜单,其中包含了Word所有可用的菜单命令。

3.工具栏(Tool bar) —— 菜单栏以下的若干行为工具栏,最常见的有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它们以形象化的图标形式列出各个工具按钮,这些工具按钮提供了对常用菜单命令的快速访问。

4.文档窗口(Document windows)—— 位于Word窗口的中央,用于文档的输入和编排。其中闪烁着的竖线形光标称为插入点(insertion point),用于指示文字输入的位置。文档窗口的顶端及左侧是标尺,其作用是给文本定位。文档窗口的底端和右侧是滚动条,用于滚动调整在文档窗口中显示的内容。

5.状态栏(Status bar)—— 位于窗口最底一行,用于显示当前编辑文档的状态信息及一些编辑信息。

学生自由观看、小声讨论交流。

四、退出Word 2003

1、教师讲解、演示

方法1:单击“文件(F)”菜单,选择“退出(X)”命令。 方法2:单击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 ”。 方法3:使用快捷键:Alt+F4。

2、学生练习: Word 2003的启动、Word 2003的退出、熟悉Word 2003的窗口组成。

第2课时 建立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建立新文档、输入文本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演示、练习三步曲进行新知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建立Word2003新文档。

【教学方法】演练结合、个别辅导、集体讨论、分组竞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内容为“中国黄山”并配以图片的Word文档。

教师讲述:对Word2003有个基本认识之后,接下来几节课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实际运用,学会自己也轻轻松松地搞定屏幕上图文并茂的内容。你想试一试吗?请跟我来step by step吧!

二、建立新文档 教师活动:(边演示边讲解)启动Word2003自动打开一个空文档1,扩展名为.doc。文件名可变,扩展名不可变。形如:文件名.doc。

学生活动:听取、观察、稍作讨论 教师活动:边演示边讲解

方法一:菜单命令“文件”—“新建”—“选择一项”—“确定” 学生活动:听取、观察、两三个学生上台操作。 教师活动:边演示边讲解

方法二:单击“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方法三:按Ctrl+N键

学生活动听取、观察。两到三个同学上台操作。

三、输入文本

教师活动:边讲解边演示

注意输入汉字方法多种多样,不应作具体要求。 学生活动:两三个人上台操作。

四、空格和回车

教师活动:演示并提醒

1、每段首行空两个汉字位置,注意按四次空格键。

2、每行达到默认字符数时,计算机自动换行,插入一个标志“ ”,称“软回车”。

3、另起一段,自己按回车键,产生“ ”标志,称“硬回车”。 学生活动:

观察对比第二部分内容中的软硬回车并实际操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总结,生代表小结。

第3课时 保存和打开文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打开和保存文档的常用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加强理论付诸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面对多种情况灵活运用方法保存、打开文档。 【教学方法】演练结合、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投影课题:保存与打开文档 要求学生自读教材 观察、明确 自读教材

二、新知探究

1、(投影)提问,要求学生寻找答案

(1)当你打了一篇文章后,你如何保存?

(2)当你对这篇文章修改后,为示区别,想更改名字,怎么办?

(3)当你想对修改前后的文章进行对比时,如何让两篇文章都出现?

1、先自主阅读,然后两三人一小组自由讲座派代表举手上台演示操作。 其它同学在下面观看,理解。

2、教师对刚才学生的操作点评,并稍加演示常规操作。

2、全班在下面听取,两到三个代表上台实践操作。其它同学观看。

3、投影操作过程并辅以语言讲解。 打开文档:

(1)打开单个文档

步骤:①单击“文件”—“打开”

②“查找范围”③单击文档后“打开”或双击 (2)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

单击“文件”—单击菜单中所需文件名 (3)同时打开多个文档

①单击“打开”按钮或“文件”—“打开”②查找所在文件夹③选定文档④单击“打开”按钮。

观看后讨论并派代表上机操作。

学生活动

实践操作

注意区分Shift键Ctrl和键 Shift 多个连续; Ctrl多个可不连续

三、思考与练习

在Word2003中同时打开《中国黄山》和《中国黄山简介》两篇文章。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小结

第4课时 插入和修改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本增(插入)、删(删除)、改(修改)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观摩、操作使理论付诸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插入点的定位。

2、修改文本。 【教学方法】演练结合、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无论是用Word进行文章或书稿的编排,还是进行小报的制作,都离不开文字的录入与简单的文字处理。本课将学习在Word中进行文字录入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录入的文本作简单的文字处理,为以后文章的编排作好准备。

二、新知探究

文本的简单修改包括文字的增加、修改和删除三项基本操作。

1、增加文字 步骤:

① 定位“插入点”;② 置编辑状态为“插入”(底部状态行的“改写”为无效的灰色);③ 输入插入

内容。

2、修改文字 步骤:

①定位“插入点”;②置编辑状态为“改写”(双击状态行的“改写”使其颜色变黑);③输入修改内容。(或:先删除后再插入内容。)

3、删除文字 步骤:

①定位“插入点”;②按退格键Backspace删除插入点前的字符,或按Delete键删除插入点后的字符。

4、设置插入和改写状态 (1) 插入状态:(默认状态)

输入字符出现在光标所在位置,字符右移。 (2) 改写状态:

输入字符替换原有光标位置字符。

(3)Word窗口状态栏显示当前状态,双击“改写”进行状态转换。

三、本课小结:

本课学习了新文档的建立过程,输入文档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及文本的简单修改,并将文档内容进行了保存,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5课时 复制和粘贴文本

【教学目标】掌握复制与粘贴文本的简单操作步骤。

【教学重难点】选定、复制、粘贴文本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的课文《春》里有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盼望着”三个

字重复了两次,要想只打一次而出现两次相同的词或句子或段落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本节所要学习的

复制与粘贴文本操作了!

二、文本的选定方法

文本的选定,是编辑文本常用的方法,可用鼠标器选定,也可用键盘选定。

采用鼠标器选定文本的方法如下表:

选定

单词/汉字

双击该单词/汉字

一行文本

单击该行左侧的文本选定区

多行文本

在行左侧的文本选定区中向上或向下拖动若干行

句子

按住Ctrl键,单击该句子的任何位置

一个段落

双击该段落左侧的文本选定区,或三击该段落的任何位置

多个段落

在选定区中双击并拖动

整个文档

在选定区中三击鼠标器

键盘的选定可用:Shift+光标来选定或用Shift+Home选定光标处到行首的块,Shift+End选定光标处到行

尾的块,Shift+Page Up、Shift+Page Down选定光标的当前页。

三、复制与粘贴

在编辑论文时,常常有相同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出现,我们在录入过程中,就不必重新录入,只要用复制

功能就可以了。

例:“盼望着”的复制操作。

操作方法一:

① 选定“盼望着”;

② 单击工具栏“复制”按钮;

③ 单击目的位置;

④ 单击工具栏“粘贴”按钮。

操作方法二:使用快捷按钮

操作方法三:使用快捷键

复制:Ctrl+C

粘贴:Ctrl+V

操作方法四:使用菜单命令

四、小结:

学会文字、特殊字符的录入是生成小论文的必备条件,熟练的掌握复制、粘贴能够提高录入的速度和编辑

能力。

第6课时 移动与删除文本

【教学目标】掌握移动、剪切、删除文本操作,会撤消、恢复操作。

【教学重难点】区分剪切、清除命令。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编辑论文时,将已经录好的一句话、一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移到所需的地方,可以省时、省力,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二、移动(Move)

例:“青天”一词的移动操作。

操作方法一:

① 选定“青天”②单击“青天”③拖动鼠标到目的位置④松开鼠标。

或①选定要移动的内容②单击工具栏“剪切”按钮③单击目的位置④单击工具栏“粘贴”按钮。

“移动”可以在同一文档中,也可在不同文档之间进行,且移动的内容可以是任意数量的文本,它可以用

前面二个方法中的一个完成。一般情况下,当移动距离较短时,用前面的方法,当移动的距离较远或在不

同的文档中移动内容时采用第二种方法。

操作方法二:

① 选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 单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③ 按Ctrl键不放,拖动鼠标到目的位置;

三、比较剪切与复制区别:

原文档中 剪切板中

所剪切内容 无 有

所复制内容 有 有

四、删除文本:

1、

通用方法

按Backspace键或Delete键

缺点:对多字符删除使用麻烦

2、

删除一块或一段文本

(1) 使用剪切命令(失误可还原)

(2) 使用清除命令(失误不可还原)

五、撤消、恢复和重复操作(只作简单了解)

第7课时 查找与替换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查找与替换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及自主探索尝试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查找与替换操作修改文档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帮忙修改一下。谁会是我们班的改错小能手呢?

参考答案

将第一段移到第三段后面。

观察、讨论,1-2名同学上台操作。

参考操作方法

法1:选中第一段后拖动到第三段后面

法2:

①选中第一段;

②“编辑”—“剪切”;

③光标移至第三段后“编辑”—“粘贴”。

二、新知探究

查找《东方之珠》一文中出现的词组“香港”并将其全部替换成“Hong Kong”。

参考答案

可用“全部替换”操作也可用“替换”操作,替换的地方共有3处。 合作交流;参考操作方法

①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②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文字“香港”,在“替换为”框中输入替换的文字“Hong Kong”;

③、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下面的窗口,表明文档中共有3处“香港”,并且都已被替换成“Hong

Kong”;

④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三、议一议

1、提问:刚才我们在查找和替换的练习中,分别使用了“替换(R)”和“全部替换(A)”,想一想,它们

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

2、在学生发言后再次演示操作并稍加补充或修改。 思索讨论后个别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

“全部替换(A)”是对文中所有符合查找条件的内容进行替换(可多处),而“替换(R)”一次只能替换一

处位置。

四、巩固练习

第三章 排版制作文档

第8课时

设置字符格式

【教学目标】掌握设置字符格式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字形、字体、字号的设置。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一篇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大小一样、格式一样的文字,文章会显得呆板不美观。如果我们所做的论文也

向报纸或杂志一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

二、改变字的大小(字号)和字体

字的大小用字号来表示,通常分:初号、小初、一号、小一号„„小五号、六号、小六号、七号、八号,

这16种级别,初号最大,八号最小。在组合框中又以5„„72数字表示字的大小,单位为磅。

注意:72磅不是最大字,在字号组合框中可以输入数字,直接定义字的大小,以便特殊的大字或小字。最

大为1638,最小为1。如果用A4纸打一个大字可设字号为450既可。所以字的大小是无级放大。

字体的默认值为宋体,WINDOWS下有四种基本中文字体: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如果需要更多的字

体,要在操作系统下专门安装。

例1 将书中《中国黄山》的标题设为一号字、黑体,摘要内容设置为楷体。

操作方法:

①选定标题文字;② 单击字号对话框的下拉钮

; ③ 单击“二号”;④ 单击字体对话框的下拉钮,找到并单击“黑体”,标题文字就变成了“二号”

“黑体”字。⑤ 选定摘要内容“中国黄山„„代表”;⑥ 单击字体对话框的下拉钮,找到并单击“楷体

”,摘要内容就变为楷体。

三、改变文字的格式

文字的格式包括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底纹、字符缩放这几个按钮。

例2:设置“市交流论文”为加粗倾斜,“摘要”二字加粗。

操作方法:

选定“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② 单击格式工具栏上按钮“B”;③ 单击格式工具栏上按钮

“I”;

④ 选定“名山”二字;⑤ 单击格式工具栏上按钮“B”。

(4)改变文字的颜色

例3 将论文标题中“中国黄山”二字的颜色设置为“青色”。

操作方法:

①选定“中国黄山”二字;② 单击格式工具栏的“A▼”;③ 选定“青”颜色。

如果所需颜色在自动显示的颜色中没有,可选用下面的“其它颜色„”,出现“颜色”对话框后,在“标

准”颜色中选定,也可用“自定义”来设定颜色。

四、小结:

本课的内容是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颜色、下划线、着重号、字符间距、文字效果,边框、底纹

等设置。同学们应在学习中,对“格式(O)”菜单中“字体(F)”、“边框底纹(B)”、“中文版式

(L)”、“首字符下沉(D)”中的各个选项逐步实验,细心观察各种效果,学会对文字设置的变化和美

观。

将《东方之珠》文章中出现的“海洋”一词替换为“sea”。

2-3名同学上台操作。

其它学生观察、讨论,

五、反思小结

Word2003至此你学会了哪些操?

思索、回答。

六、自主练习

1、阅读教材P40“小知识”。

2、输入一篇含有“联合国”一词的文档,然后将“联合国”替换成“UN”。

自主探索

第9课时

设置段落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段落缩进格式的设置,段落对齐方式设置,行间距、段间距的调整。

过程与方法: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务实求真的态度观、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行间距、段间距的调整。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篇文章的外观不仅与文字有关,而且与段落的格式有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段落格式进行修饰,使

版面自然、美观。

二、设置段落缩进格式

教师:边引导学生观看投影边阐述概念:

左缩进:段落中每行的左边第一个字符不是紧挨着版心的左侧,而是向右侧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其左侧空

出,而且各行空出的字符个数相同,这叫左缩进。

右缩进:段落中每行的左边第一个字符不是紧挨着版心的右侧,而是向左侧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其右侧空

出一些位置,这叫右缩进。

首行缩进:只有段落和第一行向右缩进几个字符,其他各行保持左对齐状态。

悬挂缩进:除段落的第一行保持左对齐状态之外,其他各行都向右缩进。

学生探究:例1 “摘要”段落首行缩进

操作方法:

方法一: ① 定位。单击“摘要”段落任一位置,使插入点在该段落;② 拖动标尺上的首行缩进标记,

当缩进二个汉字时结束拖动。

方法二(用菜单的方法进行缩进):① 定位。单击“摘要”段落任一位置,使插入点在该段落;② 单击

菜单“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出现“段落”对话框;③ 在“特殊格式”框中选定“首行缩进”

; ④ 在“度量值”框中选定“2字符”; ⑤ 单击“确定”。

使用菜单可以精确缩进几个字符或多少单位。一般用五号字进行排版时,首行缩进0.75厘米,既为两个字

符的大小。

三、段落行距的调整

例2 对摘要部分设定行距为1.5倍行距。

操作方法:① 定位。单击“摘要”段;② 单击“格式(O)”菜单中的“段落(P)”命令,选择“缩进

和间距”标签;④ 单击“行距”下拉列表;⑤ 单击“1.5倍行距”;⑥ 单击“确定”。

四、设置段落对齐方式

1、段落对齐——段落中的各文本行与页边空白之间的相互关系。

2、类别:两端对齐、居中、右对齐、分散对齐

3、操作:

(1)选取内容

(2)单击“格式”——“段落”“——对齐方式”

五、格式刷的使用方法(选学)

格式刷,顾名思义,就是将已经设好的“格式”,套到未设的文字或段落中,使未设文字或段落与已有的

“格式”相同,从而简化“格式”设置的工具。

例4

如果将范文正文中所有的“青色”都设为“斜体、青颜色”

① 选中“青色”;② 设置“青色”为“青颜色、斜体”字;③ 单击“格式刷”按钮;④选中后面的“

青色”,则后面的“青色”的格式改变成与前面“青色”完全相同的格式。

第10课时

设置页面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打印美观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由观察到实践再反思又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实际动手操作。

【教学重难点】页面设置,打印预览。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文档编辑排版后,我们就可以用打印机将文档打印出来了。但在打印之前,还必须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以使打印出来的文档更整洁、规范、美观。

二、设置页面

1、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方法一:“文件”——“页面设置”

方法二:标尺空白位置处双击鼠标。

2、设置

(1)页边距:页眉

输入所需

页脚

数据即可

上、下、左、右边距

(2)纸型

一般默认A4纸

(3)方向:横、纵两种

三、打印预览

1、启动方法:

方法一:单击“打印预览”按钮

方法

二、“文件”——“打印预览”

2、“放大镜”按钮操作

按下“+”:页面放大状态;

平面:编辑状态;

按下“—”号,页面缩小状态。

3、

退出方法:单击“关闭”

三、打印输出

1、启动

“文件”—“打印”

2、参数设置(常用)

页面范围:可依据自己需要设置打印页

副本:打印份数

缩放:可对文档缩放打印

3、确定

四、小知识阅读

教材P59-60

五、思考与练习

对《中国黄山》文档进行页眉设置,有条件的将其打印出来。 第四章 编辑特色文档

第11课时 图片文字混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图片的输入与调整、图片格式的设置、文字环绕风格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导入——演示讲解——练习——归纳——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科学激情。

【教学重难点】文字环绕风格的设置

【教学方法】结合操作演示进行讲授,学生模仿练习。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常在报刊杂志中看到图文并茂地版面,一幅适当图片的插入可以使文档变得生动活泼,更引人注目,

使文档更有说服力。本节我们就给《中国黄山》一文配上插图,让它更形象更吸引人。

二、插入图片

1、插入剪贴画

步骤:

① 光标确实位置。

②“插入”——“图片”——“剪贴画”。

③“图片”选择项中单击选择一种类别。

④单击自己喜欢的剪贴画后“插入“

2、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①利用光标确定位置。

②“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③ 选择想插入的文件名,单击“插入”。

三、调图片位置和大小

1、调整图片位置

① 单击所需调整图片(显示8个调整点)。

② 指针移至图片上变为“

”形。

③按住左键拖动到目的地后松手。

2、调整图片大小

选取(单击)所需调整大小的图片。

指针移到调整点上,变形为双向箭头。

③按住左键拖动达到目的大小后松手。

四、调整图片格式与透明色

1、

设置图片格式

注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需后必须单击“确定”按扭才能实现。

2、

设置透明色

五、设置文字的环绕风格

操作:

选择图片——图片工具栏上“文字环绕”按钮——选择适当的环绕方式

六、小结。

学生归纳小结,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第12课时 表格文字混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与填写表格并调整美化表格操作。

过程与方法:导入—任务提出—探索—反思—归纳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更丰富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美观地将表格与文字混合

【教学方法】演示、练习、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打开书本,对照投影教师按引言部分讲解,学生边听、边看书。投影有文字、色彩的美观表格和原

始空表格,提出任务:制作表格。

二、插入空表格

方法1:拖动法制作表格

① 定位目标处。② 按工具栏上“插入表格”按钮。③ 按住左键拖动10×4表格。④释放左键。

方法2:菜单法制作表格

① “表格”菜单。 ② 插入表格„„ ③ “插入表格”对话框列数调整为4。④ 行数调整为10。 ⑤ 确

定。

方法3:手动制表法:

定位。② 单击“表格和边框”按钮。③ 按住左键。④ 拉框。⑤ 释放左键。⑥ 在框内画3根列线。⑦

在框内画8根行线。⑧ 单击“表格和边框”按钮。

三、定位

1.文章内定位:单击目标处。

2.表格内定位:单击目标单元格。

四、 选定

1.选定单元格

方法1:① 指向目标单元格。② 单击左边框。

方法2:① 定位在目标单元格。② 表格菜单。③ 选定。④ 单元格。

(1) 选定一行

方法1:①指向目标行左侧。②单击。

方法2:①定位在目标行。②表格菜单。③选定。④列。

(2) 选定几行

① 指向目标第一行左侧。② 按住左键。③ 拖动至目标最后一行。④ 释放左键。

(3) 选定一列

方法1:① 指向目标列顶端边框。② 单击。

方法2:① 定位在目标列。② 表格菜单。③ 选定。④ 列。

(4) 选定几列

方法1:① 指向目标第一列顶端。② 按住左键。③ 拖动至目标最后一列。④ 释放左键。

方法2:① 选定第一列。② 按住Shift键。③ 单击最后一列。

任意选定一个区域

方法1:① 指向目标区域左上角单元格。② 按住左键。③ 拖动至目标区域右下角单元格。④ 释放左键

方法2:① 单击目标区域左上角单元格。② 按住SHIFT。③ 单击目标区域右下角单元格。

五、合并和拆分单元格

1.合并单元格

方法1:① 选定单元格区域。② 单击工具条合并单元格按键钮。

方法2:① 选定单元格区域。② 表格菜单。③ 合并单元格。

2.拆分单元格

方法1:① 选定目标单元格。② 单击工具条拆分单元格按钮。③ 对话框中输入列数。④ 输入行数。⑤

确定。

方法2:① 选定目标单元格。② 表格菜单。③ 拆分单元格„„④ 对话框中输入列数。⑤输入行数。⑥

确定。

六、行列缩放

方法1:① 指向目标线左侧,出现双向箭头。② 按住左键。③ 拖放至目标处。④ 释放左键。

方法2:① 定位在表格内。② 表格菜单。③ 单元格的宽度和高度„„④对话框中选择行卡(或列卡)。

⑤ 设置值。⑥ 确定。

方法3:① 定位在表格内。② 指向标尺上的移动表格列按钮。③ 按住左键。④ 拖动至目标处。⑤释放

左钮。

七、拓展和探索作业:

制作一张课程表

第13课时 艺术字与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字与图形的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导入——演示——练习——反思——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美感与探索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插入艺术字、绘制和编辑图形。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的任务是制作一张贺卡。(在屏幕上显示贺卡,学生观察贺卡并指出贺卡中各组成部分。)我们将

选用绘图工具栏提供的有关工具绘制几何图形—菱形;为了使文字和图片更容易定位,我们将在文本框中

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

二、设置贺卡大小和边框(插入文本框学习)

① 插入文本框。在页面上插入文本框,单击鼠标切换文本框的未选中状态、选中状态及输入状态。在选

中状态,能设置文本框格式,移动、复制或删除文本框。在输入状态,能输入、编辑文字和插入、调整图

片。

② 设置文本框大小和边框。双击文本框边框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

对话框的另一个方法是在选中状态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文本框格式”选项),对文本框的

大小和边框进行设置。将高度和宽度设置成10㎝和5㎝,选中“锁定纵横比”选项。边框线条“颜色”设

置成“绿色”,“线型”设置成“4.5磅双线”。

三、绘制图形(手工绘图学习)

① 绘制“右三角”。选择“右三角”工具在文本框中拖动鼠标画出三角形。如果要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

,可同时按住Shift键。

② 复制。用“复制”、“粘贴”工具复制一个相同的三角形。

③ 翻转和旋转。“翻转”对特殊角有用,任意角可以用“旋转”。本例用“水平翻转”和“旋转”工具

都能把选中的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º。为了熟练使用“旋转”工具,本例使用“旋转”工具。

④ 图形组合。把旋转后的三角形移近原三角形左边,按Ctrl键+方向键细调三角形的位置(强调此操作

的要领,引起学生的重视)。选中二个“三角形”对象“组合”成一个对象。同理,将双三角形复制、粘

贴、旋转、定位,四个三角形再“组合”在一起。

四、插入艺术字

步骤:

1、确定位置

2、“插入”——“图片”——“艺术字”

3、选择一种艺术字式样

4、“确定”后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

5、选择文字的字体、字号后“确定”

五、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范例制作贺卡文本框和菱形图案,巡回辅导。

六、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讲文本框的创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填色等操作。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

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第五章 制作应用文档

第14课时

制作个人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Word2003的各种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以制作一篇“自我简介”为目的进行演示、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能力。

【教学重难点】文字与图形等多种对象的混合排版。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师:投影示例文档《自我简介》

生:交流讨论

如何实现如例上的版面设置

二、自主探索

2人一小组,探索实现《自我简介》的操作过程。

三、全班讨论

请代表发言,讲述如何快捷地完成《自我简介》的输入,明确步骤如下:

(一)

输入文字并设置格式

1、

新建Word2003文档

2、

输入《自我简介》文字

3、

选定标题文字,利用文字格式工具。

设置为“隶书”、“二号”、“居中”、“红色”

4、

选定“地址”和“E-mail”行,设置“字体颜色”为“红色”。

5、

“文件”—“页面设置”

设置:纸型 B5;上、下、左、右边距均为“3厘米”

“确定”关闭对话框

(二) 插入图片并调整位置

1、“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图片

2、单击图片,调整大小。

3、拖动图片,调整位置。

4、选定图片,右击—“设置图片格式”—“版式”—“四周型”

5、“高级”——“文字环绕”中设置图片距正文距离:

左:1厘米

右:1厘米

上:0.1厘米

下:0.1厘米

6、

确定

四、思考与练习

生:制作一份个人简介,内含各科成绩和获奖图片。

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阅读

word的自动存盘功能

上一篇:学会工作人员考核办法下一篇:湘教版科学五年级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