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 有爱才有教育

2024-05-24

演讲稿 有爱才有教育(通用9篇)

篇1:演讲稿 有爱才有教育

《有爱才有教育》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有爱才有教育》

小时候我就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与期盼,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岁月匆匆,如今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终于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并不像伊甸园里的菩提果那般完美和甜蜜。当一个个喧闹不停、淘气调皮、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做教师的平凡,体验到这其中的艰辛和压力。别人都以为幼儿教师是很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然!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也很大。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什么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等等,每一样都要做到时时更新。常常每天从早干到晚,除此之外,还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什么跟踪记录、教学案例、日常活动观察记录、游戏活动观察记录、专题论文等等。更为关注的是:每天头脑中那根弦都是紧绷着的,就怕出什么意外,有个什么闪失。真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虽然,幼教工作的强度大、压力大,工作性质也比较特殊,但我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却丝毫没有后悔过。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更何况这是多么富有创意的一个工作。孩子们就像一张张白纸,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到他们。

在幼教一线工作过的老师就会有一种同感--太累!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琐事,常常使我们觉得身心疲惫,甚至是情绪烦躁。想想吧!当你用尽办法劝说,他还是意志坚定的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当你苦口婆心,鼓励加上示范,他仍然握着笔,对着那张白纸一动也不动时;当你经过数十次的耐心教育,他仍然还是那般调皮捣蛋时。请问,你能不烦吗?每当这时,我总是在心里告诫自己:“别急,耐心点!记住,你是一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六年来,让我体会最深就是: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打开幼儿心灵之窗的一把钥匙。对一个幼儿教师来说,要真正爱上许许多多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孩子,且要爱得公平、爱得得法,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爱”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汗水才能达到的禁戒!直到有一天,一位孩子拉着我的衣襟,不经意地错把我叫成妈妈时;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发型、一套新衣、一双新鞋都会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时;直到有那么一天,当你收到一张张代表着孩子对老师敬爱的贺卡时,我的脸上挂满了泪花。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幸福,一种被认同的幸福,一种付出的幸福,一种当教师的幸福!当幼儿教师的幸福!

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道:“爱心”。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除了“爱心”,我们还必须具备四心:耐心、关心、信心和细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

教师的爱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有了爱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有了爱才会舍得付出。

父母们反应“老师说的话就像圣旨一样,老师讲一句顶我们父母讲十句”。每天,我们都要说很多相同的话,都要做一些非常烦琐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才能对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怎样去爱孩子,又怎样去做好我们的幼教工作呢? 蓦然回首,六年的幼教生涯,我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过来的,没有半点懈怠和退缩,有的只是我对这片沃土的深深眷恋。我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为了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更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之心,做一名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民、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篇2:演讲稿 有爱才有教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有爱才有教育》。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才真正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

故事应该从我们班一个叫小雨的孩子说起,在我的印象中,小雨黑里透红的脸上总感到有些没有洗净的灰尘;说话的声音也怯生生的,那件褪色的旧衣服很少换过洗,胸前的纽扣也是后来补上去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发现他很不合群,下课后总是自己一个人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集体活动中也总是找不到他的身影,仿佛故意回避着什么。从他稚嫩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他内心的孤独、胆怯还有一份渴望,对于这个孩子我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愧疚和心疼。从一个教师的直觉,我可以感受到他内心肯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伤心故事,也许是出于一个教师责任心的驱使,我在内心告诉自己:一定要唤醒他那颗本应天真活泼的童心,一定要让他回到同学们的快乐大家庭中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去小雨家的路,在一条狭长的小巷深处,终于找到了他的家,那是一间简陋而窄小的棚户房。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两个人,我的突然出现让他感到很吃惊,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停顿片刻后跑去喊爷爷:“老师来了。”声音极其微弱而羞涩。老人慌忙地从屋里出来,还以为是小孙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等我说明来意以后,老人才终于放松了神情。从老人的谈话中我才了解到:两年前,小雨爸爸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离开了人世。没过多久,孩子的妈妈离家打工,再也杳无音讯。从此,小雨变成了一个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的可怜的孩子,只能和爷爷相依为命,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他沉默寡言、羞怯怕生人,脸上少有笑容。说到这里,老人哽咽了。老人告诉我,这孩子很懂事,他知道爷爷赚钱不容易,从来不向爷爷要求吃穿,两年来爷爷买什么衣服他穿什么,爷爷煮什么饭他就吃什么,还经常帮着爷爷清理捡来的塑料瓶。谈话中,老人强忍着眼里滚动的泪水不让流下,我默默地听完老人的诉说。第一次这样亲身经历在书中才看得到的故事,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对老人说,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地照顾辅导小雨,那一刻老人再也没有忍住眼角的泪水,他用力地握着我的手不住地说:“谢谢!谢谢老师!感谢老师!”

回学校以后,我将小雨的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反映给了学校,不久学校就帮小雨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上的问题。我时常有意地从家里或超市里买一些水果和糖给他带回家,起初,他不肯接受,后来我说这是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他才慢慢接受。上课我也鼓励他多发言,常常在他发言后有意识地给予一些表扬。为了让他和班上的同学打成一片我特意选他为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可能是怕辜负了我们的期望,每次班级大扫除,他都和同学们像小主人一样,眯着眼睛瞄了又瞄,将桌椅摆得整整齐齐。不到半年时间,小雨已经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不管是学习还是劳动,不管是做游戏还是其他集体活动,我都能从他眼中感受到自信的眼神,我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的感动。

我开始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教好的,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那把开启他们心扉的钥匙。看着小雨一天天地成长,我内心感到无比的有成就感。这种欣慰不是自己拿多少报酬可以换来的。

一次,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小雨在他那篇题目叫《我的爸爸》中写道: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很高大,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想起他,我很喜欢每天在学校里看到他,我很想叫他一声“爸爸”。

看到这里,我的眼角湿润了,我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成为学生笔下的那位“爸爸”。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何承受得起孩子的这一声“爸爸”的分量?

教育的岗位虽然平凡,但是,这里却承载了多少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未来,与孩子们在一起相处久了,我时常被他们的单纯所感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就像是看着自己在园中播下的一粒种子在春天中慢慢发芽,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那以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满足。

老师们,听完这个平凡的故事,或许你会动容;或许你会欣慰;或许你只是觉得它微不足道。但是,我想说的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切都在飞速地改变。然而,教育不应该失去它应有的本色。教育应该给所有的孩子和家长一片蔚蓝的天空,让理想的翅膀能够自由翱翔!

对于教育,我们不需要多么雄壮的口号。

对于教育,我们不需要多么伟大的目标。

对于教育,我们只需要倾注点点滴滴的关爱,用我们对待自己子女的关爱去呵护每一个学生。

篇3:陈俐:有爱才有未来

今年, 是陈俐在新势整合传播机构担任副总裁的第6年, 也是她进入公关行业的第16个年头。一路走来, 她收获了自身的成长, 也见证了行业的发展。作为新势整合管理层中的唯一女性, 她用爱不断践行着自己的公关理念。

>行业选择

其实, 陈俐最初并没有选择这个行业。1987年, 她从北大哲学系毕业, 眼前有好几个工作机会。在学校的安排和劝说下, 本打算到一家马来西亚在华企业做总裁助理的她, 最终进入了中华全国总工会, 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在7年的政府机关工作中, 陈俐养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考方式,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 深刻观察和认知企业的局限和困境。这使得她在今后的工作中, 时刻都能以一个客观、清醒的态度审视自身和行业, 对人对事也更加尊重和宽容。

正是这一时期, 从住房、工资、扶贫、医疗到物价, 陈俐参与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社会保障部的诸多改革工作, 也因此接触到了各类弱势群体和贫困人群, 他们艰辛的生活和赤诚的心灵深深地打动了她。自此, 陈俐开始持续关注这些群体, 尤其是贫困儿童。在具体的社会保障工作中, 她越发意识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 但也深深感到一己之力的微弱,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关心这些人, 进而真正地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于是, 曾被机关人称作“天生公关人才”的陈俐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做一名真正的公关人, 并且影响更多的人。

1995年初, 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青年报》的一则招聘广告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其实, 在60多位应聘者中, 3 1岁的她几乎毫无优势。“投简历时我没有意识到年龄问题, 但周围都是年轻人的感觉特别怪”。陈俐笑着说。至今她还记得笔试中的最后一道题:“假设你是《焦点访谈》的记者, 请结合社会热点做一个选题, 并陈述做这个选题的理由”。这对于有着丰富机关工作经历的陈俐而言易如反掌。笔试后不久, 她收到复试通知, 正式进入公关行业。

>理想坚守

加入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后, 陈俐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工作, 并真正爱上了这个行业。她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都得到施展, 不久即升任调研信息中心负责人。5年之后, 陈俐转战海天网联, 建立公司的PR团队, 并深入公关传播业务, 服务一个又一个客户。

事实上, 她一刻都未忘记繁华都市之外的贫困群体。在她看来, 公共关系其实是帮助这些群体的最佳方式——通过号召更多的商业组织、利益团体, 汇聚更大的力量加入进来。正是有了这样的想法, 她成为最早提出“慈善公关”理念的人之一, “公关人不仅要关怀客户, 而且要用爱心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 感知社会的温度。”陈俐说。

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 她看到了行业的繁荣, 也意识到了行业的浮躁, 因此她从未停止过思考的步伐。哲学专业出身的陈俐善于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在她看来, 公关公司要在境界和理念上努力提升自己, 要有大爱有胸怀。“如果一个公司只追逐短期获利或者单纯重视经济效益, 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公司就会越来越低端, 越低端局限就越大。”陈俐渴望有一个平台, 践行自己的公关理念。

这时新势整合找到了她, 起初对于是否加盟这家刚组建的公司, 陈俐多少有些犹豫, 但与总裁徐保元的几次深入交流让她坚定了信心。“在一个公司中, 领导的个人意志极为重要, 什么样的领导带领什么样的团队。徐总认为新势整合是一个社会的企业, 是一个讲尊重、有理想、有担当的公司, 他的这个理念吸引了我, 也和我的一些想法不谋而合。”2004年, 陈俐以副总经理的身份加入了这家仅有20多人的公司。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公关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极为频繁的行业, 但陈俐在新势整合一扎就是6年。“这些年来, 我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新势是一家有理想、有爱的公关公司, 有理想就会有光明, 有爱就会有未来。”陈俐如此解释。

理念决定高度, 细节决定成败。在她看来, 新势整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双G”, 即Great Idea和Great Details。“公关公司更要不断学习和思考, 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对客户而言, 才具备不可替代性。”正是基于此, 新势整合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汽车巨头奔驰如今在全球推广的“绿色豪华 (Green Luxury) ”概念来自新势整合的创意, 这是奔驰第一次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口号推至全球。而在具体的活动执行上, 新势整合更是具体而微、精益求精。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一百万辆下线庆典活动中, 项目组在桌椅摆放中运用了只有在建筑施工中才使用的拉线找平法。

>爱的力量

从2004年开始服务的一汽丰田, 到2008年开始服务的奔驰与柯达, 新势整合与这些客户的合作维护至今。“我觉得做多少客户不重要, 重要的是每一个客户能与你合作多久, 其实这个要求更高更难, 因为你必须要用心、用爱去了解和感知客户。”

就在采访前几天, 当陈俐看到央视《中国新闻周刊》关于“车主爱心接力, 跨越五省圆山区儿童世博梦”的报道时, 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洋溢着大爱的活动是新势互动营销团队创意且执行的。她迅速给这个团队的同事群发了邮件, 信中说:“这是一个真正具有公益意义的行动。这些记忆, 对孩子们来讲, 是终生难忘的!大家的努力, 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圆梦之旅, 更是让他们有了改变山村的志愿。这是期望的力量, 是爱的力量, 也将是他们在长大成人过程中给自己的快乐力量。”

这些年来, 陈俐个人最看重的是新势整合的坚守和坚持, 尤其是在公益慈善行为方面。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来, 每年都关心并持续捐助孤残儿童救助站Blue Sky Healing Home;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 陈俐在第一时间捐款2000元, 并号召公司管理层与全体员工捐款;2010年, 在对玉树则热福利院的公益活动中, 新势整合主动承办了则热大爱工艺及基金的准备工作。在学术公益方面, 与中国人民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两所高校合作创办学术期刊《PR VIEW》, 三方还在2009年和2010年联合举办了两届“危机管理研究年会”。

如今, 新势整合的业务不断多元化, 已经从20多人发展到近300人。身为行政总裁的陈俐同时兼管着财务、人力资源、采购、行政、IT、法务等方面的工作。从感知客户到感知员工, 她的细心亲和、关爱员工也成为公司的一段佳话。在接受记者采访前, 她还向当天过生日的同事一一发送祝福短信, 对此, 她乐在其中。“我希望看到公司的这种发展和成绩, 也享受自己在其中的贡献和团队的温暖。一个团队对内有爱, 则会团结;对外有爱, 则有力量;二者结合, 则无往不利。”陈俐骄傲地说。

篇4:有爱才有教育,微笑产生奇效

关键词:特殊学生;耐心;关爱;微笑

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唱谱、打节奏、听音程……又叹息孩子的悟性是如何差,教了好几遍,还是似懂非懂。我们是否想过其他原因呢?

案例一:

2014年的初一新生中有个叫于××的男生,一看就是那种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经常捣乱,逗逗这个,逗逗那个,时不时地还大声扯上一句,弄得哄堂大笑,有时真的让人很讨厌,说过他之后老实不了两分钟,又照旧。我有一段时间不太去理会他,把他放在一边,随他去,直到有一天……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学生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现很好,于××一个人趴在桌上玩,毫无表情,很难得的安静。我上前去笑着温柔地对他说:“你这么乖,老师送你一样东西玩。”于是,我就顺手拿了一个小铃(一件打击乐器)给他,告诉他怎么敲,并示范了一下。他拿到小铃后开心得不得了,两眼发光,马上敲了起来。一开始,他是乱敲的,可当我弹起歌曲时,他居然能和着音乐敲击起来,而且敲得很不错,能准确地打出拍子的强弱规律。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意外。我带头鼓了掌,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夸他聪明。一见这阵势,他反而红了脸,继而又露出了笑容,显出很兴奋的样子,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得到称赞的。老师和同学真诚的笑容给他带来了快乐,同样也给我自己带来了快乐,这堂课他上得特别开心。

从此以后,于××就特别爱上音乐课,每次音乐课上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再也不去捣乱了,有时发现别的同学捣乱,还帮我维持秩序呢,所以每次音乐课上,我都尽量去表扬他,让他找到自我价值感。

半年之后,有一次课间在楼道碰见他,他突然叫我,当时把我叫愣了,事后想想,他这是把我当亲人了。所以,以后每次碰到他,无论上学、放学路上,还是校园里,他都会亲切地叫我,然后满心欢喜地走开。

案例二:

2015年的初一新生中,招进了一个随班就读的男生李××,是属于智力残疾三级的孩子,所以他的言行举止可想而知。每次上音乐课,他都是最后一个慢腾腾地走进音乐教室,然后再慢腾腾地走到最后一排,找个角落坐下来,独自一张桌,也没有同桌。音乐课上其他同学都随着音乐又唱又跳的,唯独他一人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有几次我发现他那种跃跃欲试的劲头,但只是一闪而过。有一次,我在教一首歌曲时,要求学生边唱边打拍子,我突然发现李××也跟着手动了起来,只不过跟别人的动作相差甚远。我上前微笑着看着他,然后轻轻地对他说:“来,我教你。”于是,我就拿了一个双响筒(一件强弱分明的打击乐器)给他,手把手地教他。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乐器,示范一遍马上就会。可他不一样,一时半会儿是合不上音乐的,他自己也有些着急,越急越手忙脚乱。我就鼓励他说:“不着急,你可以拿回家去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件乐器还真成了他的宝贝,每次上课都不离手,只要一说打拍子,他就马上拿起来敲,还有模有样的。看到他上课时兴奋的样子,我感到了一丝欣慰:他再也不是那个一上课就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孤独者了。

现在,这个学生一见到我,老远就喊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他虽然表达不出什么,但我却似能体会到他所要表达的话语。

反思:

孩子是无辜的,他们需要的是音乐的源泉,而非枯燥的乐理、技术;他们需要音乐给予的欢乐,而非畏惧;他们需要活泼开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紧张。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老师的微笑。教师的眼神,真实自然,有一种特有的神韵美。而教师眼神中所传送出的微笑应是教师内心预约情感的真实流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胆子较小,他们愿意当旁观者与聆听着,而不愿意当表演者,他们把掌声给了别人,自己非但得不到掌声,也失去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老师的微笑可使学生靠近你,亲近你,让胆子小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和友爱,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这时,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对学生的最高奖赏。就像于××和李××,有了这次的经历后,他们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感受音乐。在课堂上,他们会和别的同学一样找到快乐,他们会唱,会奏,会表现,还会告诉你谁好谁不好,也会坐在我的身边看着我弹琴,不再吵闹了。微笑能最有效地让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学生找回信心。微笑能让像他们那样的特殊学生感悟到音乐带来的美,有爱才有教育,微笑能产生

篇5:有爱才有教育(王红梅)

开县中和镇白水中心小学 王红梅

时光如梭,青春易逝。我的青春和飞舞的粉笔屑一道,渐行渐远。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是一名班主任。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里,那无数个说不完的故事中,叛逆的小主人公,终于被我打动,迷途知返,曲折成长,渐成“正果”。他们让我欢喜让我忧,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一道道亮丽色彩,尤其是我班“慧姐”的改变,更让我惊喜不已。

2012年9月,刚开学我就接到学校通知,让我接五年级班主任。得到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全校都知道这是一个很难带好的班,尤其是班上有个臭名远扬、人见人恨的袁定慧同学,人称“慧姐”。她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一年级的时候把校园里的银杏树给剥了皮,将校长气得发抖;二年级的时候带着小弟弟,步行十多公里,跑到邻近的义和镇,偷了一辆三轮车,踩了回来;三年级的时候,拿了邻居家的手机,离家出走,弄得全校老师一直寻找到后半夜……她上课不听讲,从来不做作业,即使是上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就坐在她旁边,她依然旁若无人,倒头呼呼大睡,考试分数从来没超过20分。老师们说起她都直摇头。学校张校长在听我说完自己的顾虑后,只说了一句话:“你工作多年,一直当班主任,而且成绩都很好,我相信你能带好这个班。”

常言道“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必须严厉点儿,才能镇住他们。我给他们制定了班规,声明若有违反必定重重惩罚。开学第一周,袁定慧同学便两次没做家庭作业。第一次我很耐心的对她进行了教育,她也表示会改正。可是第二天她依然没做作业。我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必须要“杀鸡给猴看”了。一上课,我就气冲冲的走进教室,把袁定慧同学从座位上抓到讲台上,狠狠的打了她手板,并在班上严厉的训斥了她。第二周星期一,袁定慧没来上学。我打电话向家长询问,她妈妈告诉我她生病了。星期三的早上,袁定慧的妈妈亲自把她送到学校,说袁定慧不愿意上学了。我走过去准备问问袁定慧是什么原因。可是她一看到我就惊慌地躲到妈妈的身后,并哭喊着说:“我不读了。你打我,我再也不来了。”我的心一下子被揪得紧紧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在想自己什么时候在孩子的眼中变得这么可怕了?我蹲下身子,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对不起!王老师不应该打你,不应该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骂你,我向你道歉。我也向你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好吗?”她有些不自在,又好像有点受宠若惊地看着我说:“真的吗?”我点点头,认真地说:“真的。我们俩拉钩。”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打过她,也没骂过她。再遇到她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轻声细语的跟她讲道理,并帮助她及时改正。我看到袁定慧同学活泼好动,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便“提拔”她当了“清洁监督员”。新官上任的她,高兴得不得了,对工作特别认真,像“钦差大臣”般捧着“尚方宝剑”,到处巡视班级清洁卫生。遇到同学座位下有垃圾,她会毫不客气地说:“你座位下有垃圾,快点捡了,不然要扣分哟!”,然后一直“唠叨”到那个同学把垃圾捡了方才罢休。以前,教室垃圾桶装满了,没人愿意倒,周围时不时有垃圾,也没人愿意打扫。从那以后,袁定慧同学主动承担了这些工作,不但如此,她还每天把垃圾桶清洗得干干净净的,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表扬了她一番。同学们对她的印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大家都重新接纳了她,也愿意和她一起玩耍,和她一起讨论学习交流了。最神奇的是,她上课竟不再打瞌睡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就连衣服也比以前穿得干净多了。同学们的接纳,老师的表扬,袁定慧非常受用,表现得更加自信,变得更活泼开朗,学习也比以前好多了。这学期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信,袁定慧很认真的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写道:“王老师,谢谢你!谢谢你教我,谢谢你让我考到了50分。王老师,我喜欢上语文,我听不懂,你都给我说……王老师,你要好好休息,不要辛苦,不要生我们的气,生气对身体不好……”虽然她的信语句不够通顺,表达不够准确,可我却深深的被感动了。我将这封信一直珍藏在自己的办公桌里,让它时刻提醒我:坏孩子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用心呵护,他们都会绚丽绽放,特别是那些“带刺的花蕾”。

篇6:以有爱才有教育为话题的美文

当年轻同事恭敬地称呼我某某老师时,我猛然发现,自己都变成是“老资格”的了,是啊,一转眼,从教都快二十年了。开心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的学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时间,我与学生亲密接触,亲切叙谈,偶尔还玩玩游戏,多么快活的时光。回想当年初执教鞭的时候,心理却经常是凄风苦雨。每天不是气恼这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就是怨责那个学生对自己不礼貌,整天总是绑着脸孔,批评这个,训斥那个。我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心一意地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材,但是有好些学生却一点儿都不领情,甚至还非常反感,总是找碴儿,以能惹我生气为荣为乐。我每天都疲于应付,弄得身心俱累。然而吃力不讨好,在那一年里,我还被两个学生当面骂了。

第一次被骂是在讲台上。当时,我满脑子的理想主义,认为我的课堂是神圣的,我一讲课所有学生就必须得认真听,不准有谁走神,这样我才有威严。可是有一次,班里一个叫陈荣的同学在我讲课时候,侧着头望着窗外出神,我点他的名他都不知道,这叫我感觉很没面子。我气冲冲地走下讲台,拿着书拍他的后脑后脑想提醒他。可能事出突然,他回过头来随口就骂了一句脏话,眼睛里写满了愤恨。我没有想到他有如此过激的言行,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太冲动了。一时间愤怒、悔恨和羞辱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我涨红了脸和他对峙了一会儿,本来想发作,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勉强继续上课。课后,我把陈荣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他承认了错误,他的父母听说后也道了歉,至此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那难堪的一幕却让我非常地痛心。其实这个学生并不坏,平时还挺亲热的,但那天为什么敢一翻脸就骂我呢?难道我就没有错吗?我对学生的态度是不是凶了点儿?

另外一次被骂是在校外的路上。当时班级里边有一个学生长相有缺陷,一只眼睛瞎了,个性孤僻,成绩极差,还有偷窃的`行为,同学们都很讨厌他。说实在的我也不喜欢他,因此就很少去搭理他。一次他到学校后面的山园去偷芋头,被园主逮住送到学校来,学校领导严厉地批评他并责令他赔偿,他恼羞成怒干脆不来上学。我得知情况后交代几个同学去劝说他,叫他继续来上学,他一直没有来,我也就没再去理会他了,心里还有点庆幸,你不来才干净呢。然而不久以后,我在路上遇到那个有残疾的学生,我想他应该会跟我打招呼的,那我再询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可就在抬眼对望的一刹那,那个学生瞪了我一眼,檫身过后居然阴阳怪气地骂些很恶毒的话,旁边没有其他人,分明就是在骂我了。我突然象被蜜蜂猛地蛰了一下,一种揪心的疼痛让我手脚冒汗。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却这么张狂,让我蒙受了从来没有过的耻辱,我欲哭无泪。之后在路上还遇到几次,他都这样,我忍受不了只好向家里人哭诉,家翁告诉我那学生一家子都是牛客,可以说全没家教,谅解他吧,而且已经传话给他父母了,他以后应该不敢放肆了。是的,以后偶尔再遇到那个学生时他不敢怪声乱骂了。但他那只独眼怪异的眼神却经常浮现在我眼前,令我心有余悸。先生也批评我,说我遭骂是自找的,怎么能以貌取人呢?我不得不承认我是活该被骂!我对他的漠视给他造成多大的伤害啊,我不知道身体有残疾的人心灵会更脆弱,他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而我做到了吗?我尽到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了吗?没有!我从来就没有去注意他!我多么想告诉他,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犯了错要努力改过,而不是这样自暴自弃。遗憾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去关心他了。

这两次被骂可以说让我刻骨铭心,每每想到,我都不觉汗颜。它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光有学识和认真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热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在人格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学生犯了错误必须教育,但千万不能一味地训斥,而要讲明道理,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片好意,他们才会配合老师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多年的磨砺和提升,我现在都学“乖”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会用一种很平和的语调与他们说话,并注视着他们的眼睛,当学生表示悔改时,我会很善意地握住他们的手,或许亲切地拍拍他们的头,通过这些身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关心。这样的教育很有效果。

当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时,我感觉到是这样的自在。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有时自己犯了错误,我就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这种亲切宽松、活泼有趣的教育氛围,对于学生,对于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是啊,还有什么比这种真实坦诚的感情更可贵呢?

篇7:有爱才有家

家是什么?家是妻子温柔的目光,家是丈夫宽厚的臂膀,家是孩子甜美的笑脸,家是厨房飘出的阵阵饭香,是累了、困了休息的地方。

家,有多少人渴望拥有,又有多少人充满厌倦;有多少人孜孜以求,又有多少人唯恐避之不及?不用我在这儿嗦,聪明的姐妹们必须深深明白个中滋味。是阿!人在旅途,如果家有知心爱人守候,我们会风雨无阻地往回赶,家有娇憨爱子的期盼,我们更会日夜兼程、归心似箭。爱在哪里,我们的心就会跟到哪里。爱是家的灵魂:丈夫的疼爱、骄子的专爱、父母的宠爱、兄弟姐妹的手足之爱,因为爱的光华轮罩在家的上空,让家有了巨大的引力,无论身在何方,家永久是每个人毕生的牵挂。

在缺少爱的家庭里,有多少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有多少孩子为了逃离家庭而走向极端,在四川某师范校园有一名学生叫卢若冰,在第一学期结束时从寝室的五层楼上跳下来。为什么?为什么他宁愿到一个冰冷的世间,都不愿回到多少孩子向往的家?原先若冰六岁时父母离异,当时若冰的妈妈想带若冰走,但是他爸爸坚持要独生子,妈妈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可若冰的爸爸脾气又不好,平时对若冰不闻不问,动不动就拿若冰出气。若冰要是成绩差一点儿立刻就挨打,所以他很怕爸爸。之后若冰有了后妈,他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挨打受气简直是家常便饭,致使导致杯具的发生。

听了这则故事,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做母亲的心都会隐隐作痛。孩子是我们心底最柔软、最娇嫩的部位。我们宁愿自己受伤都不愿孩子受到半点磕碰,我们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安全。但是,家庭的裂变却给孩子带来如此巨大的伤痛。这让我们深深震惊一个家庭所背负着什么?职责!人们常说:爱是关心、爱是信任;爱是宽容、爱是理解,我觉得:在家庭中,爱,更是职责,没有职责的爱,就像风中的柳絮,飘浮不定;没有职责的爱就象没有根基的大厦,看似富丽堂皇,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岁月的雨打风吹。

有爱才有家,家不是奢华的占有,也不等同于富足的金钱,物质上的优越充其量但是是生活得更有保障,而不能再给家带来额外的东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家庭虽然经济条件极差,但一进入这些家庭时,相

濡以沫的和谐、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立刻能够体会到家的温馨;而有些家庭虽然经济条件极好,当进入这些家时:丈夫冷漠的眼神;妻子无言的叹息;孩子茫然、无助的神情,这时的家是什么?是冰冷的床;是束缚的枷锁;是让人窒息的空间。这就是有多少人宁愿在外面流浪,都不愿回家的原因。

我想我们在座的姐妹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恋爱时,我们的梦想多于现实,我们对未来的企盼多于对现实的分析。而一旦组成家庭,婚姻中的职责让我们理智了许多,爱不是小时候的过家家,不好了能够重来分配,爱是一份厚重的职责,她让我们从浮华的炫耀中变得朴实;她让我们由柔弱的女子转成坚强的母亲;她更让我们在岁月的沧桑中懂得珍惜。珍惜我们拥有的,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珍惜夫妻间平淡中的温情。

篇8:有爱才会有感动

刚到这所学校我担任的是初一五班的班主任, 刚走马上任便听到传言:王××、蔡××、田××、夏××四名同学在以前是无人敢惹的主儿, 成绩差, 纪律差, 品德差, 这样三差的“四人帮”在开学第一天便“脱颖而出”, 一个个“锋芒毕露”:王有帅下课尖叫, 田健上课睡觉, 夏传鑫自习课讲话, 蔡鹏飞动手打人……本来这个集体就是人家过了筛子的, 人生地不熟的我一肚子委屈地接纳了这个集体, 现在……仅仅一个星期, 我边昏了头, 转了向, 上火牙痛, 鼻子出血, 嗓子变调, 爸爸的一句:“女儿瘦成尖嘴巴。”让我潸然泪下, 两天不曾进食的我摇晃着支撑在讲台上,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倒下, 我想放弃。

回到宿舍翻翻以前的随笔,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响起在我耳边。是啊, 爱是阳光, 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 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 可以点石成金……爱是穿越时空的力量, 是教育学生最自然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想到这, 我决定从“爱”入手, 我也知道爱不是放纵, 不是袒护溺爱, 而是严肃严格。

我开始了解他们的家庭, 他们的过去。王××, “四人帮”之首, 家境一般, 品质败坏, 甚至染上吸烟的恶习。蔡××, 父母开出租车, 无暇顾及, 养成自以为是、难以驯服的不良习惯。田××, 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母亲在服装厂上班, 对儿子的消极无作为束手无策。夏××, 家境较好, 常在自习课“小闹天宫”。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 我强迫自己坚信陶行知先生的话;“爱是伟大的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开学的第一堂班会课, 我就以“忘记过去、重新起步”为题, 让学生走出过去, 写写新学期学习打算。同学们纷纷笑着动笔了, 可他们四个要么东张西望, 要么下笔难书。我把他们四个找出去。在教室外, 我笑着和他们对视了几分钟, 才说:“老师最希望自己有个弟弟, 有个被姐姐爱, 又爱姐姐的弟弟, 你们谁愿意呢?”四个人互相望了望都没吱声, 我又说:“你们回去写写你们的心里话,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保证不会责难你们, 不信拉钩。”就这样四个孩子嬉笑着拿着题目回到座位, 开始“奋笔疾书”。

放学时, 他们各自交上一份答卷, 王××写的是:“希望老师是姐姐”, 蔡××写的是:“老师, 我不想再被放弃”, 田××写的是:“老师你真的会管我吗?”夏××写的是:“老师, 我渴望被喜欢”, 尽管文不成句, 错字连篇, 我还是从中看到, 他们还是渴望老师的爱温暖他们, 字里行间流露的天真让我深深地感到, 他们不应该成为被爱遗弃的孩子, 他们需要爱的呵护, 用爱心去发现他们的心灵深处蕴藏着的良好品质, 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也让爱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当天晚上, 我在黑板上留言:“亲爱的同学们, 崭新的初中生活开始了。无论我们曾经有什么过错, 都已成为过去, 让我们共同努力, 把握并珍惜现在, 别再错过!”我不知道学生们走进教室看到留言后是怎样的情景, 我只知道早晨走进教室, 是出奇的安静, 四个孩子偶尔抬头看看我, 随后又低下头很认真的在写着什么。我窃喜, 从那时起黑板经常成为我的留言板, 我也偷偷地在观察他们的变化。时常我也找他们谈心, 让他们和我一样坐下来, 我用微笑告诉他们老师心里有他们。有时也在日记中给他们留下鼓劲的话语, 赞许的评价。尽管他们有时也会出问题, 但出了问题不再趾高气昂, 而是选择“将功补过”———为班级排自行车, 打水, 送饭……班级只要有事, 他们就冲锋在前。

从那以后, 我付出了更大的热情和信心, 也从同学们老师们那里听到了对他们的反映:“‘四人帮’规矩多了。”一种成就感在心头涌起, 就像有人说的, 老师的职业需要激情, 他们会为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骄傲。我趁热打铁, 让王××任劳动委员, 蔡××任副班长, 成了我的左膀右臂, 治龙先治首嘛。我要用更多的爱与信任, 在他们身上产生教育的力量, 去触动他们的心弦, 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震动和深刻的内心体验。也许是职业的性质, 也许是个人本性, 我觉得我深爱着他们, 爱的那样真切。在他们身上, 寄予了胜似亲人的期望。

一年是那样平静又充满奋斗的激情, 不敢说他们有成绩上更大的突破, 但谁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我们更能体验到爱的升华。当众人眼中的调皮蛋们一改“战斗英雄”的形象, 成为班级荣誉的“守护神”, 我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心灵是纯真的, 他们无邪的心灵需要爱来呵护。这一进步是汗水和泪水浇灌出的骄傲, 是对我的付出给予的最好回报。

然而意外发生了, 第二学期的一天, 王××下课与邻班同学踢毽子时摔伤了胳膊, 听到这一消息, 我冲出了教室, 他已变形的胳膊容不得我多想, 在去医院的路上, 我及时通知了家长。挂号, 拍片, 我含着泪水把他拥在怀里, 握住他的另一只手, 向他传递着坚强。父母赶到时, 结果已经出来了———左胳膊两处粉碎性骨折, 得快去大医院。医疗费用呢?慌乱的家长手头并没有带钱。没有犹豫, 我递上了原本打算第二天去买嫁妆的三千元钱, 送走他们, 我推掉了晚上的宴请, 我心里不是滋味呀!

还没等缓过来, 蔡××又因“哥们义气”找人为×ד理论”而受到学校处分, 我的泪流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受伤, 老师心里够难过了, 你们现在思考一下, 该做的究竟是什么?”哭声一片。“老师, 我知道我们这样做不对, 您别生气, 我们不会再这样了”。蔡××不敢抬头看我。同学们递上一封封决心书, 确切地说, 是一剂剂宽心剂。

王××手术那天, 我等在手术室外。当我紧紧握住他的手, 他不再呻吟, 他对我笑着, 还给我讲笑话, 可我明明感觉到手术后的疼痛还折磨着他。他妈妈告诉我, 王××夜里疼得咬牙都不睁眼, 也不跟任何人讲话, 老师来了, 他高兴呀!看他笑了, 其实泪流在我们每个人脸上。回到学校, 我又召开了一次班会, 在全班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之后, 把王有帅的情况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下, 发动每个学生给他写封信。第二天, 我又带着同学们的祝福和礼品去探望王××, 并给同学们带来了回信。回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你们, 也想老师。以前给同学和老师带来很多不好, 你们别生气, 回到集体后, 我一定重新做人……蔡鹏飞, 还有其他同学, 再气老师, 我回去决不轻饶你们……还有, 请同学们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老师她爱我们, 她心疼我都哭啦, 我们不能再麻木了。我后悔当天没听老师的话, 偷偷溜出去了。同学们, 后悔药难买呀, 我不能和你们一同在课堂上学习了。但我会回来的, 我属于老师带领的这个群体。”

曾经一度想放弃这个班级的我, 又一次在泪水中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不为别的, 只为这份爱带来的感动。就像徐志摩写的“我有的只是爱, 我没有别的动力, 我只有爱, 我没有别的能耐, 我只有爱, 我没有别的方法, 我只有爱。”假期里我挨个走访, 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 给了他们惊喜, 也给了他们上进的动力, 即使不教他们了, 电话也传递着我对他们的关心。校园里一声满是真情的“老师!”一次短暂的交流背后是我们相互的牵挂和祝愿。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了解我的变化, 会欣慰看到我的一次微笑, 我也会在最短时间内, 打听他们的情况。会为之而或喜或悲, 甚至“多管闲事”。

篇9:教育有爱才完美

摘 要:教育有爱才完美。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必须转变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正所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心理教育;肯定;理解;鼓励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01

一、案例背景

在担任高一(13)班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叫李某某的女生,她的父母离异,完全是爷爷奶奶在抚养。本来很优秀的她,由于知识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加上家庭的变故到了高中成绩越来越差。为了吸引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她开始迟到、旷课,听课也不认真,常常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经常不做或拖交作业,数理化考试分数低得可怜,原本拿手的英语、语文也经常不及格,经常受到同学的埋怨和老师的批评,丧失了自信心,渐渐成了班级有名的“后进生”。渐渐地,同学开始疏远她,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老师说到她也是直摇头,但这样并没有使她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二、案例分析与教育策略

了解到李某某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后,我开始找她谈话,希望她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经过数次单独交流和做思想工作,她在表面上答应一定会好好接受老师的教导,行动上却未见丝毫改变。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她,而是设法接近她,清除隔阂。经过观察,我发现她上别的课都喜欢睡觉,英语课却听得比较认真,在平时还特别喜欢跑步。于是我就邀请英语老师鼓励她,做她的思想工作。另外,每到体育课时,我还假装跑步和她在校园内不期而遇,并告诉她应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她慢慢成为了朋友,但她的纪律、学习等并无多大改进。后来,我加强攻势:主动约她一起跑步,一边与她交流、讨论生活,一边往学习上引导,给她讲一些成功者的实例。虽然刚开始她比较抵触,但后来慢慢和我聊起了她初中时候的学习情况。此外,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遇到她时,我也会先向她打招呼,时常寻问她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等,渐渐地,她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与重视,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三、案例反思

但凡当过班主任的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可能刚开始我们都会用各种言语甚至武力威逼他们,但久而久之,反而效果很差。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渐渐感觉到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转变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

(一)着眼于心理疏导,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

李鎮西教师在《爱心和教育》这本书中写道:“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耐心教导,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疏导。如果在学生困惑、遇到挫折和急需帮助时,教师能够毫不吝啬地“指点迷津”,心平气和地和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不但会诚心接受,而且会由衷地感激教师的帮助。这样,对一些原来桀骜不训,准备破罐破摔的“后进生”可以收到“狂风不能折服小草,哲言可使铁汉低头”的效果。

(二)给学生一份肯定,让沟通变得容易

“后进生”与一般学生的不同除了在心理上有问题,更在于行为上让人“反感”。由于“后进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太差,经常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埋怨,因而会滋生出一种逆反思想。同时,由于“后进生”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不足会经常出现“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的情况,极易使家长、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缺乏肯定,造成矛盾关系的紧张,而这种紧张关系不利于“后进生”转化。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可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值得信赖的角色感觉。当然,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公平对待他们,让他们足够地信任你。

(三)给学生一些理解,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后进生”在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过程中,通常不会很快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句话说得好:“一口吃不出胖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后进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常常会出尔反尔,说一套做一套,所以教师要学会耐心和理解,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体会到你是真心对他们好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的相碰,就迸出无数的火花。”到时机成熟时,一切就顺利成章了。

(四)给学生一些鼓励,为他们指明方向

“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白眼,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别人缺乏信任。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就算努力了也没用,也不会有人在乎的。所以,给予“后进生”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刚开始所做出的细微的努力,教师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并相信他们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外来的对教育主体的期望,可以转化为一股巨大的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主体对目标的追求和实现。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适时、充分、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秀娟.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与转化对策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 折妮妮.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考试周刊,2011(55).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 2015(无答案)下一篇:大酒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