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冲刺体育教案

2024-05-05

红色冲刺体育教案(共3篇)

篇1:红色冲刺体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体育说课稿《红色冲刺》

中班幼儿是各种动作和能力逐步形成的时期,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之一。新年刚过,幼儿们对红彤彤的新年还余兴未尽。红色象征着喜庆热闹、吉祥祝福。选择这个课题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分辨多种颜色和按规律接龙是与建构式教材整合多方面知识相吻合的、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说教学目的:

1、练习快跑,巩固跑步的正确姿势。

2、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3、区分颜色、能按规律接龙。

三、教学重点:看颜色做跑、爬、跳等相应的动作。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教学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竞赛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师幼交融互动。物我交融互动。活动是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适合整体发展的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热身运动,引发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以“你追我赶“这个游戏让幼儿知道正确跑步的`姿势,和探索怎样跑得快的决窍,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共同向上的精神。

3、以“红色冲刺”游戏,进一步训练幼儿跑、跳、爬的能力,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4、总结性小结。

本次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敞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真正做到师幼交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篇2:延安时期红色体育特征研究

动,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党在延安进行了丰富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建设,同时也大力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体育,给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延安时期的红色体育精神,对于新世纪体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红色体育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

抗战时期受当时特殊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限制,我国军队和民众的健康状况和体质水平相对薄弱,但是残酷的战争现实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要求人们有良好的体质,因此,为了强健身体和提高军事能力,边区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军体活动,其中,投弹、射击、刺杀等训练都被边区列为军队最重要的体育项目。体育与军事的相结合便成为当时我国体育的一大特点。

在抗日战争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边区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全民体魄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军事技能、为全面备战民族战争而进行的体育锻炼。

2 红色体育为人民服务的体育精神

在延安,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延安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者不仅有中央首长,还有普通老百姓,包括工人、农民、军人、学生、市民、商人,男女老少和各民族人民,不论平时还是节假日,参加体育活动的群众基础都很雄厚。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繁多且大众化,土洋结合,简单运动场地随处可见。当时推行体育大众化,坚持经常性、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出了“运动要经常”、“十分钟运动”等口号。

李富春在1942年的“九一”运动会上指出:“我们的体育运动,要进一步由‘选手’运动而成为大众的、普及的体育运动,‘选手’只有在成为大众的体育模范,体育的倡导者,体育的普及者,才有真正的价值。……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注意与自己适合的能锻炼身体的一种运动,经常的进行。使之在每个机关,每个部队,每个学校,每个工厂,以至在每个乡村的集体运动,则对于全体人员的身体锻炼是有莫大利益的。”由此,边区的群众体育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延安时期群众体育的项目丰富多彩,具有大众化和传统化的特点,不论是在学校,工厂,城镇还是农村,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大力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3 红色体育体现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延安地区体育最具深远意义就在于它大力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正是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下,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广大军民才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要开展体育运动而又没有正规的体育设施,广大干部、战士和学员从实际出发,本着勤俭节约办体育的方针,“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精神,坚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花钱或少花钱,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

4 红色体育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1 延安时期运动项目多种多样

在边区的竞赛运动会中,1942年的“九一”扩大运动会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游泳及武装爬山、障碍、射击、投弹等军事项目,还有网球、足球、棒球、马术、赛马、跳水、举重、双杠、单杠、木马、垫上、团体操、舞蹈、武术等表演项目,这是解放区体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盛会。

4.2 红色体育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随着边区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体育专门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边区也逐步形成了多种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形式,其中主要通过开办体育系、举办脱产体育培训班和不脱产体育短训班来实现的。

1941年9月22日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和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为延安大学,原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体育训练班改为延安大学体育系,学制一至二年,为专修科。延安大学体育系的学生多是从部队、各单位调来的,约20多名。首批延安大学体育系学员于1942年夏天毕业,为延安地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体育干部。毕业后除少数留校外,大多数分配到各抗日根据地的部队和地方学校担任休育指导和教学工作,成为部队和地方体育工作的骨干。

总之,延安地区的体育人才培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适应当时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可能因素来开展培养专门体育人才的工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色体育是在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以全民参与为主体的新式的人民体育运动,是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的历史价值。延安是我党发展的试验田,更是是新中国体育的实验田,延安时期的体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但是其路线、方针、政策及组织形式等对新中国体育运动的开展确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研究延安体育对于理解现今中国体育文化领域中的诸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弘扬红色体育精神,对于新世纪我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红色体育是延安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延安政府的领导下,以全民参与为主体的新式的人民体育运动,它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为人民服务的体育精神,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更深刻的阐释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关键词:红色体育,全面抗战,延安精神,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延安“八一”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37年8月2日.

[2]毛泽东.首届体育节题词[N].新华日报,1942年9月9日.

[3]张远.回忆延安时期的体育工作[J].体育文史,1983年第二期.

[4]李富春.开展体育运动[N].新华日报,1942年9月9日.

[5]延安地区教育资料[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6]唐永干.旨在全面抗战的延安地区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8,第12卷,第3期.

篇3:独腿教授,为中国体育冲刺

“德国体育科学学会金别针荣誉奖”是为了表彰在德国体育科学学会工作中和体育科学事业中做出卓越成绩同时促进了体育科学事业在世界发展的体育科学工作者,至今只有为数甚少的获奖者。北体大教授田麦久早年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多年来为推动体育学术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勇敢的冲刺,少年选手立志

1940年7月,田麦久在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出生了。生活在广袤的大海边,使他拥有了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抱负。

在青岛二中读书的田麦久,由于广泛的兴趣不仅使他门门功课优秀,而且还使他成为一名少年运动健将。

1956年,已上高二的他,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少年田径运动会”上,一举夺得了800米和4×400米接力跑的金牌。

这是多么激奋人心的场面啊!少年梦想就这样在瞬间奠定。

也许是冠军的诱惑力太大,也许是爱好的内驱力难挡。田麦久像着了魔,每天一有空就围着校园那150米的跑道跑上几十圈。不管是晴天下雨,也不管是严寒酷暑,每次放学回家,他总是掐着时间,沿着海边长满梧桐树的林荫小道奔跑着……

跑呀,跑!他带着理想,带着希望,带着少年雄居天下的霸气,挥洒着一路的汗珠,汇聚成满脸的灿烂。终于,速度在一天天加快,时间在一秒秒缩短。他身体的爆发力,就在这“加快”和“缩短”中一点点积聚起来了。

在学校,他非常注重自己的操行,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年年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1957年,田麦久高中毕业了。在对他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各科老师发生了争议:

体育老师理直气壮:田麦久应报考体育学院,他在第一次全国少年运动会上获得800米跑金牌,并且有两个运动项目已经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这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罕见的。

语文老师振振有词:田麦久的文章、诗歌写得好,不考文科院校太可惜。

数、理、化老师也不示弱:搞体育、钻文学都不如他学理工,凭他的聪明和实力,一定是名牌理工大学的高材生。

老师们七嘴八舌地各执己见。

田麦久是个很有主见的少年,他决定要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体育事业,勇敢地选择做运动员这个挑战生命极限的职业。这一年,他心满意足地走进了北京体育学院。

不久,在北京市的一次田径运动会上,他再次获得了中跑项目冠军。他被选拔到北京市田径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

少年气盛的田麦久踌躇满志,他开始在心里描绘着美好的未来,他要为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国家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而不懈地去努力、去奋斗。

真是世事难料啊!在“大跃进”的超负荷训练中,他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严重受伤,在医院里做了手术。他不得不告别竞技生涯了。

一个很有希望和前途的少年种子选手,宛如一只展翅的雏鹰,刚开始飞翔却被折断了翅膀。

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的殘酷现实啊!田麦久的心被蜂蜇般难受。

好男儿当志在千里!坚强的性格怎么会在受到一点打击后沉沦?

痛定思痛!面对挫折和痛苦,他没有消沉,也没有抱怨,他开始反思:体育绝不是鲁莽者的乐园,它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科学,竞技训练应该讲究科学的方法!

然而,百废待兴的中华民族,刚刚从“东亚病夫”的咒骂声中解脱出来,哪有属于自己的训练理论体系?

理论来源于实践,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田麦久离开了火热的运动员生活,开始从事枯燥的体育理论研究。他要从自己的教训中摸索出适合运动员训练的规律和方法来,让中国选手走向世界前列。

196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在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又继续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3年后,留校任教。

与命运搏击,实现体育博士零突破

1979年,田麦久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大考验。

他通过了出国进修考试,将被国家公派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隆体育学院进修。录取通知下来了,田麦久却在矛盾中徘徊着:妻子邝丽患有心肌炎正抱病在家,大女儿才15岁,他怎能丢下正需要他照顾的妻子和年幼的一双儿女呢?

看到丈夫那写满渴求和犹豫的脸,邝丽一切都明白了,她坚定地对他说:“机会难得,你就放心地走吧。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顾好咱们的孩子。”

有什么能比妻子的理解和体谅更催人奋进呢。田麦久把大女儿送到安徽哥哥家,这样可以减轻一点妻子的负担。

很快,他在妻子鼓励的目光中,带着祖国和学院领导们的重托离开了北京,来到当时的西德科隆。

在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里,田麦久忽然感到一种重压: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派往西欧进修的体育工作者,他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代表的是祖国。这是一种游子的责任,是一种民族的尊严!

来到科隆后,他十分珍惜学习时间,不放过任何一次求教的机会。

周末了,别人休息或外出游玩,田麦久却抓紧时间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到市民居住区向德国人学习德语。

1979年5月30日,星期三,黄昏时分。田麦久骑着自行车从学院图书馆回来,刚走到一个丁字路口,一辆急驶过来的有轨电车突然拐了过来……

惨案发生了!他被电车撞倒在轨道上,车轮从身上硬生生地碾过去,向前拖了十几公尺,然后才慢慢停了下来。

他的左脚骨被碾碎,头颅像一个被撞瘪的乒乓球凹进去一个大坑,躯干大面积损伤。他躺在病床上整整昏迷了三天三夜。

等他醒过来,下肢已经失去了知觉。当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时,焦急的问大夫:“我的腿怎么样,今后还能长跑吗?”

前来看他的一位德国朋友背过身去拭了拭眼角,然后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你这条腿呀,以后跑5000米没问题。”

两个月后,他才知道自己粉碎性骨折的左脚早已被锯掉了。这时,他真正体会到恐惧的滋味。

只有体会到恐惧的人,才能变得坚强!田麦久躺在床上做了几个深呼吸,似乎所有的恐惧都随着从肺腑深处一口口呼出的二氧化碳融汇到大自然中去了。

“不行,关键时刻我必须挺住。不然,我怎么向祖国交待?”田麦久态度坚决。当大使馆的亲人们告诉他,准备送他回国,北京已经为他准备了最好的医院时,他恳求道:“请您转告国内,我想留下来!就算我没办法学体育了,我也要尽力把这里的先进东西带一些回去。哪怕什么也做不了,我也要在这里把德语学好,将来为祖国做点有用的事。”

为了减少妻子的牵挂,他在给妻子的信中谎称:“我受了点轻伤,被车压掉了几根脚指头……”不明真相的妻子回信鼓励他:“我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

坚持,将要面临很多困难!首当其冲的困难就是语言障碍。当时他的德文水平还难以顺利地交流,怎么去学习深奥的理论呢?

只要坚持,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在医院里,他不失时机地向前来探望的德国朋友们请教德文。在病床上,他不耻下问地向同病室的德国病友们学说德语。不久,他就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一篇论文翻译成德文。

这是在怎样一种状况下坚持下来的啊。那时,他在做完开颅手术之后,又做了面颊骨整理手术,颊骨和牙床被固定了,嘴不能张合,只能靠吸流食维持生命。他就在这种情况下用耳朵听,用大脑记,把一个个德语单词和语法学会了。

第一期治疗住院4个月,田麦久度过了车祸对他生命的威胁;但在第二次住院时,他的生命却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改变残肢踝关节结构以便安装假肢行走,发生了手术感染。整个腿部发肿,卧床心率达到130多次,医生不得不将缝合的伤口重新切开,用高浓度的消炎药水冲洗严重化脓的伤口……他就这样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身体折磨,先后4次住院、15次手术,手术和住院时间加起来有9个多月。

9个多月呀!这是他整个进修时间的三分之一。然而,生命的质量是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成果的获取更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砌。他在比别人减少了三分之一时间,时刻还要遭受伤痛干扰的情况下,取得了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

在科隆体院,田麦久偶然得知学院即将召开全德国的体育科学报告会。他不觉技痒:新中国的体育工作者至今无人参加过国际体育科学会议,我一定要让中国体育科研成果走向世界!

两周以后,他把自己的论文摘要寄了报告会的学术审查委员会。很快,他就收到了通知,邀请他在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当他拄着双拐走上讲坛时,会场一片惊讶。这位来自东亚的中国学生,用事先强记硬背下来的德语在规定的时间内流利地宣读完自己的那篇《中长跑翼项系数及其应用》论文后,人们惊叹着,忽然间掌声四起,不少人竖起大拇指:中国学生?了不起!

科隆体院的葛欧瑟和鲍曼两位教授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建议他攻读博士学位,并表示愿意当他的导师。

再过4个月进修期满就要回国了,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去获得博士学位呢?

“如果我在这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您认为需要多长时间?”田麦久渴望的心田里迎来了希望的甘霖,他迫不及待却又忧心忡忡。

“至少要用两年时间选修你攻读的专业,然后再准备论文,这当然需要更长时间。”教授的话使得只拥有有限时间的田麦久几乎就要放弃他的目标了。

不过,他还是试探性地问教授:“如果我能够在10个月的时间内获得学分并写好论文,你愿意接受我吗?”

“田,你是个不可思议的人,我们也就来采用一种不可思议的办法吧!我试试看。”葛欧瑟不愧为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家,他对这个好强的中国学生基础理论和训练实践功力深信不疑,但又不能不留一点余地。

田麦久延长半年学习的申请获得了国内教育部的批准,德意志联邦教育部外国人学历审查中心和科隆体院博士学位委员会也批准了他作为博士攻读生重新注册。

目标已经确定,他开始夜以继日地进行论文的准备和写作。时间紧迫,只有10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别人需要四、五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他这个伤残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的神话。

用德文写作,他还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向字典或老师请教用词造句方面的难题。德国朋友们劝他用中文写,然后交给他们翻译。他拒绝了,他要在冲刺体育科学高峰的同时挑战自己的德语学习能力。

他成功了!

1981年7、8月间,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他的题为《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了。

他的成功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法兰克福汇报》、《科隆日报》纷纷报道:“一个两年半时间内在病床上度过了九个月的中国体育科学学者田麦久,以破纪录的速度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考试。他的表现足以证明:中国人能像他们在其它领域所能做到的一样,在体育科学领域内也能做出使人惊叹的成就!”

1982年8月31日,在中德建交10周年的特别日子,科隆体院海格尔和葛欧瑟两位教授受科隆体院院长的委托,在北京体育学院向田麦久颁发了体育科学博士证书。

田麦久成为新中国第一位体育科学博士。就像在运动竞技场上一样,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体育博士零的突破!

永远的竞技,用智慧铺就冠军之路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田麦久在体育科学世界里驰骋翱翔着,他的理论也在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

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运动训练学理论与体育发展战略。1984年6月,他担任参加第七届残疾人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总教练,成功地运用他所掌握的科学训练理论指导残疾人运动员平亚丽和赵继红,夺得了残奥会冠军,不仅仅实现了中国残奥会历史上“零的突破”,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史上最早的奥运会金牌。

20世纪80年代,北京体育学院新开设了运动训练学专业,该专业涉及的面非常广,涵盖了各个运动项目。田麦久担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他用自己创立的理论先后培养了和正在培养着体育学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80多名。他的高徒中已有十几名教授,近二十名厅局级干部,还有一批国家级教练。人们注意到: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主席姚家新、培养出几十名奥运会冠军的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率领皮划艇队在雅典夺金的刘爱杰博士、著名足球评论家张路和夫人、还有中国足协的两代“掌门人”阎世铎和谢亚龙也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先后担任射击、赛艇、皮划艇等多个项目的国家队科学训练顾问,为多名奥运冠军的训练提供科学咨询。中国跳水队、中国射击队、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王秀丽、叶乔波,都曾经从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赛场给他寄来胜利的喜报和充满激情的感谢信。

生命在于不断地运动,理论在于不断地探索。田麦久是个永远都不知道歇息的人,时刻都在竞技、在拼搏。从1982年他的第一篇博士论文《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奖之后,他的科研成就与日俱增。《我国1986—1988年亚奥运会重点项目的选择》、《论运动训练过程》、《我国体育科学的方法学问题》、《我国科技兴体战略的宏观设计》、《运动员竞技能力与选材标准》等研究成果共获得13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構筑了我国竞技选手科学训练理论体系的《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和著名的《项群训练理论》两次获得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以惊人的充沛精力担任着多项社会职务,在多个领域为社会为民众殚精竭虑,贡献着他的责任与真诚。田麦久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田麦久受聘于苏州大学等20余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丰硕的成果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1991年他获得了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 2003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教育专家”。

上一篇:钓鱼的作文小学生作文下一篇:现代建筑认知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