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2024-04-24

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共8篇)

篇1: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

什么叫职业技能培训?为什么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指:为提高培训对象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由定点培训机构组织,为符合享受就业专项资金职业培训补贴条件的人员开展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文件明确指出: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有那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国家对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有哪些具体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文件明确要求,一是要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贯通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二是要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按照“条件公开、自愿申请、择优认定、社会公示”的原则,对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三是要加大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用于职业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备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效益,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

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如何申请认定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桂人社发[2011]91号)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广西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不受地域限制,可自愿申请认定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取得人社行政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二)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固定资产应达到2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

(三)遵守国家职业培训法律法规,熟悉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

(四)具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五)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实训基地。

(六)具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技能训练需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施和教学设备。

(七)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培训方法和形式能满足需要。

(八)熟悉职业技能培训业务。

(九)有健全的办学章程与发展规划,有健全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规范。

(十)有相对稳定的转移就业信息和渠道,培训就业率较高。

(十一)近三年来无处罚记录。

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能否参加脱产技能培训?

根据自治区人社厅、发改委、财政厅《关于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函„2010‟1387号)精神,具有广西户籍,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可在自治区范围内任意选择具备劳动预备制培训资质的技工院校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学期。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对象完成其申请培训的职业(工种)所有培训课程,培训考勤课时达到总课时的90%(含)以上,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每学期按物价部门批准的该院校该职业(工种)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等三项收费标准给予全额补贴。

哪些人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是多少?

为了推动广西创业促进就业工作,2011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对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贴息作了具体规定

1、小额担保贷款对象。年龄在60岁以内、身体健康、诚实信用、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登记失业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华侨农林场自谋职业人员(以下简称“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以及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组织起来就业、合伙经营办企业和能够吸纳规定比例符合贷款条件人员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

2、贷款额度。对有发展前景、信用好、有还贷能力的经营项目,一般最高个人不超过5万元,其中,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城乡妇女最高个人贷款额度为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最高单笔不超过100万元;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单笔不超过200万元。

3、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4、贷款贴息。符合贷款条件人员,申请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由财政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展期不贴息。

篇2: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羊城晚报讯 记者尹安学、通讯员粤仁宣报道:不管是不是广东人,只要在广东参加技能晋升培训,都有可能获得省财政补贴!记者28日从省人社厅获悉,广东已经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政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鼓励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工作技能。

打破户籍、城乡限制,对所有劳动者给予培训补贴,这是全国首次。

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包含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按照广东的规定,技能晋升培训补贴的发放对象为: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在广东省务工的省内、省外城乡劳动力,以及余刑在24个月内的在粤服刑和强制戒毒人员,但全日制在校生、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除外。

这些劳动力先自费在广东参加各类培训,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后,在资格证书核发之日起一年内,登录广东省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申请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指标。

这次补贴实施结果导向的培训补贴制度。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申请培训补贴的主要依据,享受省财政补贴的培训项目目录在省人 1

社厅网站,补贴标准依据市场需求、技术含量、工种级别和培训成本细分为7大类22档,具体额度从200元至3500元不等。

参加培训的劳动者,每提升一级职业技能等级,可享受一次技能晋升培训补贴,但一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补贴。已享受过技能晋升培训补贴的补贴对象,跨工种参加同一技能等级的培训,不能再次享受技能晋升培训补贴。

篇3:广西职业培训政策分析

关键词:职业培训,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建议

1 职业培训概述

现代化的企业广泛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生产,工艺技术十分严密,要求劳动者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更要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着力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职业培训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促进作用。职业培训工作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职业培训政策研究,有利于推动广西职业培训工作稳步向前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新的职业培训政策提供参考。

2 广西职业培训主要政策

目前,广西根据国发[2008]5号、国发[2010]36号、财社[2008]269号、人社部发[2009]48号、财社[2011]64号、桂政发[2009]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广西实际,由自治区财政厅、人社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0]6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桂人社发[2011]91号)、《关于印发广西就业专项资金有关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1]213号)等文件。

桂财社[2010]66号主要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监督管理做出了安排。桂财社[2011]213号是桂财社[2010]66号的配套实施细则,对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的使用范围、使用原则、补贴对象、补贴申请程序、补贴标准、补贴的职业(工种)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桂人社发[2011]91号是对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及管理的办法。

3 广西职业培训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广西的职业培训政策,经过不断完善,正在向构建“全民培训、终身培训”的目标迈进,职业院校、企业和广大的劳动者对于政府的职业培训政策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在这些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职业培训政策执行环境较差

广西职业培训虽说在不断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全区的职业培训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教材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师资队伍匮乏,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符,缺少公共实训,很难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1)职业培训的底子相对比较薄弱。广西是后发展地区,多年来,一直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近年来的结构性矛盾在广西也同样出现。而社会职业培训能力的不足、薄弱的职业培训基础,也阻碍着技能人才的培养。当前,广西无论是公办的技工院校还是民办的职业培训学校,都受到教师短缺和实操场地、实训设备、培训教材落后等问题的困扰。

(2)职业培训实训平台建设缓慢。广西原劳动部门的就业训练中心因政策原因,已没有职业培训的职能,目前全区各地也没有由政府财政专门出资建设的公共实训中心。一些技工院校和民办机构的培训平台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比如十几个学员学习叉车驾驶,但只有一台车;一个人学,几个、十几个人在等候的情况普遍存在。

(3)职业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相。首先,目前的职业培训工种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很多职业培训工种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劳动者选择培训项目充满盲目性。其次,能享受政策的职业(工种)及技能等级已不能满足“全民培训”的需要。现行职业培训的职业(工种)分A、B、C 3类,将近200个,基本上是当初按照下岗失业人员培训需求设置的,已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需要。

3.2 职业培训政策调整滞后

桂财社[2011]213号文件按照培训职业(工种)不同和就业技能培训课时要求,分类进行补贴,A类300学时每人次1 500元,B类200学时每人次1 200元,C类100学时每人次900元,创业培训每人次1 300元。这种固定式的标准,为开展培训提供了执行的依据,方便了操作。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断遇到各种问题,并在一定程度对职业培训产生困扰。

(1)培训补贴标准调整滞后。一是培训补贴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由于补贴标准是参照文件出台时候的物价水平和培训成本制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资、物价逐年上涨,教学成本越来越高,而补贴金额则固定不动。2011年所定的补贴标准与现行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成本严重不匹配。二是培训补贴与鉴定补贴不协调。现行政策一方面规定符合条件的人员每年可以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则是“一次性”的;另一方面又规定必须通过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给予培训补贴,使得“每年可以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难以实现。三是补贴费用只能满足初级培训。受课时和补贴标准的制约,技术含量高,成本高,培训机构要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比较困难。

(2)培训课时设置不合理。按照现行规定:A类职业(工种)的培训时间为300个标准学时;B类职业(工种)的培训时间为200个标准学时;C类职业(工种)的培训时间为100个标准学时。每天按7个标准学时计算,A类培训要43天,B类培训要29天,C类培训要15天。如果每周培训5天,A类培训时间跨度达到2个多月,即使是C类培训也要20多天。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时间过长,导致培训人员不多,并且流失率高。据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统计,该院2013年举办了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的创业培训54期、就业技能培训10期,全年培训人数共1 988人,参加考试人数为1 759人,获证人数为1 267人,流失人数为721人,总流失率为36%。

3.3 补贴申领问题

(1)职业培训补贴申领流程过于复杂。培训补贴申领要求培训机构先进行定点,然后按相关材料提交申请,在得到批复后按要求开班。在培训过程中也要完全按照要求集中授课,接受不定期的检查,而且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完善人社部门要求填报的材料,在培训考核结束后,职业资格证书办理时间长,补贴款发放时间也就更长了。在审批流程上,培训机构需要提交的材料比较复杂,而且必须经过多个审批环节:一是每年年初必须上报年度培训计划,经人社部门批准后才能实施。二是培训开始前上报开班申请时需提交多项材料,经批准后才能开班培训。三是培训结束后上报培训补贴申请的材料中,就业证明、就业凭证,培训机构往往较难收集。培训机构从提交年度计划到开班培训再到兑现补贴要经多次审批。

(2)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被误导。不少人在向劳动者宣传职业培训政策的时候,都说是“免费培训”,其实这是对政策的误读,政策上只是说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并没有说免费。目前,“免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培训机构“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就培训多少内容,而不是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培训,由于补贴费不高,容易造成培训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对象不用交费,容易出现不珍惜培训机会的情况,对参加培训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培训比较随意,无约束力。

(3)职业培训补贴形式相对单一。目前,全区各地基本上都采用由培训机构按班期代支代领的形式。只有柳州市在让培训对象个人直接申领培训补贴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

4 广西职业培训政策完善和政策执行的建议

基于广西职业培训政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围绕“全民培训、终身培训”的职业培训目标,结合广西职业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完善和改进。

4.1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提升培训体系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个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要鼓励企业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目前,根据桂财社[2011]213号文件规定,对企业职工的在岗培训,只限于企业新录用的4类人员,并且要求在录用6个月内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才可以参加,培训的内容也主要是初级技能。受制于此,广西的在岗培训一直得不到有效开展。2013年,广西全区开展在岗培训为4.03万人次,2014年上半年为0.7万人次。而与广西毗邻的广东省,2013年全省企业职工在岗培训为521万人次。广东省去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78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占76.84%;广西2013年各类职业培训为34.76万人次,总量上只有广东的5%,在岗培训也只占各类培训的11.6%,有多个城市甚至还没有开展过在岗培训。

4.2 鼓励和引导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的对象是劳动者,在培训过程中,劳动者是主体。要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必须让他们自愿的、主动的、积极地参加职业培训。政府的职业指导机构应当帮助劳动者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协助他们选择一所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只有劳动者发自内心地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学到本事。

4.3 建立高质量的公共实训基地

职业培训最重要的是提升劳动者的实际操作技能,实训条件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因此,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共实训基地,建立以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以区市县特色主导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和行业(企业)实训基地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体,鼓励企业、院校参与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

4.4 建立分级负责、运行顺畅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机制

目前,广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服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培训的规划管理、组织实施都由人社局行政部门负责。柳州市则专门建立了一个劳动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来组织实施职业培训。建议各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培训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与人社局行政部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一起形成分级负责、运行顺畅的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网络。

4.5 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监督体系

职业培训政策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职业培训监督体系的建立。只有不断加大对职业培训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才能确保政策实施机构对政策的贯彻执行,才不会出现让政策成为某些职业培训机构的“摇钱树”,成为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工具,从而保障职业培训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全区职业培训的健康发展。建立完整的职业培训监督体系,使职业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按照政策制定的方向有序运行,确保广西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厅,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0]66号)[R].2010.

[2]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桂人社发[2011]91号)[R].2011.

[3]广西财政厅,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西就业专项资金有关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1]213号)[R].2011.

篇4:欧盟职业培训政策的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从七个方面对欧盟的职业培训政策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欧盟的职业培训政策,对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盟;职业培训;政策

如何加强职业培训是欧盟长期以来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或其他工业化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样研究欧盟职业培训问题是全面考察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平衡的重要范例,特别是在欧洲服务业部门已经占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他们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会更高,相应地对教育和培训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七个方面对欧盟职业培训政策进行了分析。

一、重视社会合作伙伴

由于职业培训是一种市场调节行为,社会合作伙伴对欧盟在职培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欧盟范围内社会合作伙伴又叫社会合作者,既是职业培训的提供者,又是企业行会的组织者。他们对欧盟的职业培训活动起着协调发展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作用。在一些成员国中,社会合作伙伴可以在政府的同意下,在国内筹集在职培训基金,以推动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社会合作伙伴还可以参与职业培训领域内的制定培训标准、确立职业培训内容等能够影响职业培训发展方向的活动。

二、以项目政策带动职业培训

欧盟所推出的项目政策是长期坚持职业培训政策和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体现,欧盟为了进一步引起欧洲公民对职业培训的重视,又在各成员国执行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推出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成员国职业培训的深入开展。从1998年12月欧洲理事会通过决定实施“欧洲之路”跨国培训起,先后启动了“苏格拉底”项目、“青年欧洲三号”、“佩特拉”项目、“达芬奇”项目、“就业合同制”项目等。通过项目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和合作问题,促进培训设施和培训人员的流动。此外,通过强调培训资格证书的认同问题,使各成员国的培训者能够获得最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会,实现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互相流动。

三、利用基金资助职业培训

欧洲社会基金的资助方法是拨款鼓励创办具有先进技术的小型企业,完善和发展当地企业的技术设备,特别是加强提高工人的技术层次,使工人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素质。利用职业培训、咨询和引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工人适应工业技术的变化、企业生产体制的变化和工作组织的变化。同时还对即将进入企业工作的青年人,开展技术训练和建立人力资源储备体制等。这些培训主要是帮助那些受“夕阳工业”影响地区的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利用专项政策加强对妇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培训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修改完成并签订成约,激发了,欧盟利用职业培训解决社会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欧盟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是阻碍欧洲实现平等和民主的主要障碍,也是影响欧盟经济全面、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劳动力不能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是欧盟委员会的最大愿望。一是强化政策对妇女职业培训的支持,在欧盟委员会针对男、女平等机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中,主要是采取的是夏令学校和单元培训等进行新技术和创新趋势的培训。二是加强残疾人的教育和培训,欧盟委员会支持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种职业培训。

五、统一培训质量和标准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培训质量和标准的统一,就是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形成一个互相可比较的培训标准,或者叫培训技术的可比性。这种技术标准的可比性不仅是指培训证书的可比性,而且还是指培训过程中所获技术认证的可比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成员国所拿到的培训等级应该是统一的。只有欧盟范围内所颁发的培训证书是统一的情况下,欧盟各成员国的劳动力自由流动才有可能实现。这种统一性涉及到欧盟范围内法理上的调整和规定,又涉及到不同成员国的培训内容和证书上所反映的具体信息方面的统一性,这是欧盟的职业培训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六、区分三种类型企业内训,加大在职培训资助力度

为了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欧盟委员会加大了对在职培训的投入力度。企业内训可以分为在职培训、转职培训和晋级培训三种类型。欧盟在政策上致力于扶持在职培训,加强转职培训,对晋级培训资助很少。在职培训是使在职员工能够及时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种培训措施。目的是防止由于掌握的知识、技能过时而造成失业。转职培训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因工作变动或失业而进行的一种新职业培训,以为其适应专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寻求新的工作岗位或为职务晋升创造条件,培训合格者获得新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创业培训正成为职业培训的新趋向

篇5:就业局职业培训政策宣传单

一、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

有就业愿望、培训需求、法定劳动年龄内(不含退休人员)的下列人员可到黄州区就业局培训股及各乡镇、社区人社服务中心、站免费报名: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简称“四类人员”)

二、符合条件人员可参加免费培训

凡符合条件人员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考核、证书发放费用全部免费。免费技能培训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同一工种的同一等级不能重复享受。

三、企业新录用的“四类人员”也可享受培训补贴

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的。

四、培训合格后发放证书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由区就业局印发的《培训合格证书》。需要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由区就业局帮助统一协调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发放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什么是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是针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一些有自主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采取的一项帮助性培训措施。对符合创业培训补贴政策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技能时间不少于10天的,可享受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由培训机构申请,培训对象免费参加。

六、创业培训合格人员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从事非国家限制性行业的,均可在创业地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在限额内给予财政贴息。对城乡劳动者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上述详细政策可咨询就业局

报名地址:就业局培训股咨询电话:

篇6: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一、什么是培训福利计划?

所谓培训福利计划,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45岁以下企业中青年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和稳定就业。

二、实施培训福利计划有什么意义?

实施培训福利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对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和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近几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研发、转化和生产基地、北方物流中心和现代化港口城市。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自贸区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为天津更好更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只有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才能适应和满足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定位的需要。

二是有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随着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加快,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越发明显。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3:1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的水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反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无论是解决就业总量矛盾,还是结构性矛盾,最根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大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三是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劳动者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相应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并取得劳动报酬;劳动者通过进一步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实现稳定就业。据调查,技能劳动者每提高一个技能等级,工资收入增长10%左右。

三、培训福利计划总体目标是什么? 从2015年到2017年,利用3年时间,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7年,我市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培训的对象及内容包括哪些?

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四类人群:

一是企业在职的中、青年职工,重点开展以中、高技能为主的技能提升培训,三年安排61万人;

二是本市农村适龄劳动力,重点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年安排27万人;

三是院校学生,主要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三年安排20万人;

四是失业人员,以职业转换和技能提升为主,重点开展定向和订单培训,三年安排12万人。

五、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包括哪些?

一是培训费补贴: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普通高校本科学生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培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成本100%培训费补贴;取得高级工及以下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非常紧缺、紧缺、一般紧缺不同程度,分别给予培训成本100%、90%和80%的培训费补贴。培训费补贴拨付给培训机构。

二是鉴定费补贴: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院校学生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技能鉴定(其中职业院校学生应参加中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鉴定),按照实际鉴定人数,给予100%的鉴定费补贴。鉴定费补贴拨付给鉴定机构。

三是职工培训津贴:企业组织职工带薪参加脱产、半脱产培训,按照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给予培训津贴,企业和职工各享受50%;企业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按照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给予培训津贴,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企业职工自学的,由企业负责申报技能鉴定,参加全市统一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津贴,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

四是生活费补贴:普通高校(非职业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到培训机构参加《职业目录》所列职业和等级全日制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课时,按每人每课时6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补贴发放给个人。

五是实习补贴:职业院校与企业实行“双轨制”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按每生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实习补贴,最长期限12个月,实习补贴拨付给企业,企业根据学生实习情况,按照不低于80%的标准按月发放给学生。

六是师资培训补贴: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教师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目录》所列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企业在职职工享受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培训津贴。

六、培训福利计划将采取什么样培训模式?

一是“职业培训包”培训模式。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天津产业特点,将职业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师资、实训、考核等内容规范化、标准化,实现职业培训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

二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在企业和职业院校间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实习或学徒合同,毕业后实习所在企业至少招用其6个月。

三是“学徒制”培训模式。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试点,依托企业技术攻关、设备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发挥企业在职工和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采取“师带徒”方式,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

四是通过技能竞赛强化氛围营造。将职业技能竞赛形成制度性安排,每年会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共同下发全市竞赛工作计划。对竞赛优胜选手给予晋升职业资格等级、授予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对竞赛承办单位按照市级一类竞赛每个职业10万元、市级二类竞赛每个职业5万元的标准给予竞赛经费补贴。

七、培训福利计划的实施机构有哪些?

一是职业院校,是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规模大体相当,重点以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任务。

二是社会培训机构,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我市社会职业培训机构338家,可开展近300个职业的技能培训,主要服务于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本市农村劳动力。

三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师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

四是发挥公共实训中心示范作用。发挥实训中心示范带动作用,统筹利用好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实训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一批职业院校、企业作为公共实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建设公共实训中心,打造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形成有效的公共服务支撑。

八、如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严格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这是能否落实培训福利计划的关键。实行“培考分离”、“考监分设”的原则,健全监督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鉴定结果可查询、可检查、可追溯,确保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培考分离”的原则,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与职业培训活动要严格分开;

二是实行“五统一”制度,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由市人力社保部门统一组织,统一命题、统一选派考评员、统一阅卷、统一核发证书;

三是加强鉴定题库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技能的需要,适时更新和完善鉴定题库;

四是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的选聘及管理,建立工作档案和诚信记录,强化考评员、质量督导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九、需进一步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包括哪些?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鉴定考核档案管理;

二是按照“考监分设”的原则,实行鉴定过程和结果第三方监督和评估制度,确保鉴定结果客观公正;

三是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技能鉴定中违纪违规行为投诉和举报,严格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四是建立退出制度,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未按规定要求实施鉴定,或在鉴定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取消鉴定结果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和警告、吊销鉴定许可证等处罚。

十、落实培训福利计划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培训福利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推动和考核监督工作。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市国资委、教委、商务委、建委、农委、财政局、中小企业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应成立组织推动机构,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本区(县)技能人才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技能人才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市政府将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有关责任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适时组织专项督查,领导小组每年听取各责任部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7: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摘要: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例,其农民教育法制建设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通过立法确保农民教育顺利开展并提供专项政策支持,有利于扶持农民教育和职业农民发育。与之相对,中国在利用法制建设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还很滞后,需要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权益,完善各级立法,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和专项扶持政策。

关键词:法律;农民教育;立法;农业职业教育

法律与法制建设可以有效保障、规范和发展农民教育,促进职业农民培养。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做法进行比较研究,笔者旨在为中国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出法制建设方面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和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国外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一)国外部分国家的法律与政策

1.美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以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机械化耕作为主要特点,美国政府一贯重视农业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立法,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构建了完善的农业科研、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美国联邦政府于 1862 年颁布的 《莫雷尔法案》奠定了农民职业教育的立法基础。法案规定,按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各州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 5 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后来,此类学院被称为“农工学院”或“赠地学院”。到 1926年,美国共建立了68所“赠地学院”,在校生人数已达到40万人。《莫雷尔法案》 作为第一部职业教育法,该其指导下的农工学院逐渐发展为美国职业技术的发祥地,并为农工业职业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

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制定了多部与农业技术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1917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案》,规定在公立学校中必须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要求对农村的在校学生及校外青年进行职业技术教育;1963 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适应农村工业的迅速发展的趋势,鼓励和帮助各地农村学校在内部建立各种专业性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设适合当地工厂需求的技术课程并为这些工厂培养技术人员,将“提高从事农场以

外的农业职业人员,即非农业生产人员所需要的能力”纳入了农村教育目标之中。1994 年颁布的《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和《学校工作多途径法案》,在各州为所有中学年龄段的青年,特别是高中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和已辍学的青年建立“学校—工作”多途径体系,使参与这一体系的所有青年达到学术和职业的高标准要求,为继续高中后教育和第一份高技能、高工资的职业做好准备;同时,促使联邦、州、地区、各级学校、各企业、劳工组织、社区组织、家长等主体进行合作,支持和发展“学校—工作”多途径体系,使之成为美国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德国

为保证农村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德国非常重视教育立法,并通过立法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供给,从而培养和造就农业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实用技术人才。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累计颁布了 10 多项职业教育法令,如《职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农业职业教育法》等。1973年,德国颁布 《联邦职业教育培训促进法》,主要内容是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项公共事业和任务。《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联邦政府和各州在职业教育中的义务,并对工业、农业、商业等多个领域开展职业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农业职业教育法》则制定了包含畜牧业、农业科技、农业服务等职业岗位在内的培训条例,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职业能力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此外,为提高农民整体素养和农业竞争力,德国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农业就业者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不少于 3 年的正规职业教育;上岗之后,还应在农场度过3年的学徒期,学徒期必须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出徒前要参加行业统一的资格考试,只有拿到绿色证书才能允许独立经营农场。这种严格的职业教育制度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有效推动了德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3.法国

法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系列过程并且日趋完善。首先,《阿斯蒂埃法》奠定法国职业教育的“宪章”。1919 年 7 月,法国颁布了由省议员阿斯蒂埃(P·Astier)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法案,通称《阿斯蒂埃法》 该法案是法国职业教育史上第一部有组织形式的法律,在法国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第一次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强制性和免费性的原则,规定 18 岁以下的青年必须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其次,《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是法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依据。1947年,法共党员郎之万和心理学家瓦隆联袂提出 《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该方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付诸实施,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成为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以后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其强调了 18 岁以下青年必须免费接受教育的规定;明确了各行各业的价值平等性,间接提高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加强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普及。再次,《费里法案》开始建立免费的职业教育制度。19世纪80年代颁布的《费里法案》,建立了免费的、义务的、非宗教的教育制度。此外,1971年7月颁布的《技术教育指导法》旨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其指出学校教育所传授的基础知

识和普通文化应包括科学与技术,要求不仅应使人获得职业资格,还应使人在职业生涯中能够不断提高;1971 年颁布的 《继续培训法案》,确立了终身教育概念和体系;1972 年颁布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带薪培训假问题进行了规定。20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越发注重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要求给予职业教育以相同的社会尊重?1995年,法国总理与各农业协会主席签署了《青年就业国家宪章》。按照该宪章,政府将至少筹集基金,支持农业教育与培训,每年帮助0.8万~1.2万名农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创业。1999年7月9日出台引导法案,将农业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农业总框架法案。2004年8月13日,法国政府出台关于地方责任与自由度的法律,对职业教育出台做出了新的规定。上述法律的颁布和逐步实施,为法国农民培训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法国的农民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也因此得到了不断发展。

4.日本

日本高度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的农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日本建立并不断健全各类保障机制并不断修改,使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有法可依、依法行事。日本促进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法制建设可以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战后粮食增产时期(1946—1960)。1947年,日本颁布 《学校教育法》,指出农业学校的宗旨是将高中毕业的农家子弟培养成现代农业骨干人才。1948年 7 月,颁布 《农业改良助长法》,为农业科技的普及提供了法律保障。1950 年 5 月颁布 《农业改良资金援助法》,为促进农业经营的改良、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青少年的培养提供了保障。1951年 6月,国会通过 《产业教育振兴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高中,以及初中、高中和大学里的职业教育进行财政援助,以增加对职业教育所需要设备的经费投入。1953 年,颁布 《青年学级振兴法》,由政府资助在村镇组织青年学生对农民进行培训。第二阶段,经济快速增长时期(1960—1975)。1961 年,日本政府颁布《农业基本法》 明确规定,为“使农业从事者及其家庭得到适当的职业,以利于与家族农业经营相关的生活的稳定,必须采取措施充实教育、职业训练和职业介绍事业,振兴农村地方工业,扩充社会保障,等等”。为此,还在其他相应政策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1969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 《农业振兴法》,旨在培育农户的自主、自立经营。1970 年,再次修改了 《农地法》 和 《农协法》,对农业及农村人口的培育提供专门的资金支持。1965—1973 年,日本的公共教育投资年均增速为17.6%,很快建立起了完备的教育体系,支持并培养了大批现代农民。第三阶段,经济稳定增长期与新农业发展时期(1980 至今)。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农村生活环境及农民的生活。198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 《农地法》、《增进农用地利用法》和《农业委员会法》等农地三法,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法律支持。1984年,日本政府又对《农振法》和《土地改良法》 进行了修改,对农村生存环境极其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支持。

(二)法制建设和政策支持的共性分析

1.通过立法确保农民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农民、农业教育及其立法工作,保障了农民培训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依此为法律依据完善和改革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体系。例如,美国政府公开发表的专门针对农民教育的报告和白皮书就有十几份,制定的与农民、农业教育有关的教育法达十几部。这些法律、法规在法律的层面确认了农民、农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政府及各部对农民、农业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与职责,保证了农民、农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从而使美国的农民、农业教育得以顺利开展。日本每一次重大的农民、农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举措,都以教育立法为先导;立法是日本农民、农业教育发展的必需条件。加之日本在强化国家立法的同时,注重立法与执法“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

2.法制建设注重实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国外农民、农业教育立法都十分注重法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并具有一整套科学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例如,韩国在 1958 年颁布 《职业教育法》,同时颁布与该法实施有关的法规与政令; 《后继农民教育法》 对农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这些做法使相关法案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也比较容易执行。法国等国家通过法律保障本国农民教育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及各方责任认定,不断完善本国的农民培训科教体系。每一项关于农民和农业教育立法草案的提出都颇具针对性,如 《关于指定技能教育设施等规则》、《失业紧急对策法》 和 《雇佣对策法》 等。由于法律条文规定较为科学具体,因此实施起来便于操作,组织起来比较容易,落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也便于开展相应的执法检查。

综上可见,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事关农民培训和职业农民培育的法规与政策,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对职业农民的发育起到了直接或者间接的重要作用,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二、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法律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包括 《职业教育法》 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对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相关政策

1996年国家颁布的 《职业教育法》,第一次将职业教育纳入法律体系,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3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总结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职业教育作了新的部署,包括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办学格局、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职责、经费来源机制等,强调将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和西

部地区职的发展”,从而将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事业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此,2005 年又被称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年”。

农业与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发展至今,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包括:国务院 《2002 年关于大力推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 年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颁发的 《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3]6号)、2006年7月24日财政部与教育部制定的 《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2007年中央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此外,中国出台的其他政策在农村职业教育在招生、学费减免等方面做了不同的界定与规范,如《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国农业教育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等,这些均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法律政策保障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农民教育的法律

国内层面,包括《宪法》、《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但遗憾的是,受到长期的二元分割体制影响,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将农民当成职业来看,企业也未将农民工作为企业工人对待,对农民、农民工“用而不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低水平劳动,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依法对农民进行培训工作的开展,进而导致农民培训、农民教育始终没有得到稳定的法律和经费支持。

2.政策的相关主体责任不清,体制机制尚待完善

国内事关农民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方案设计,大多笼统提到了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但对如何落实具体工作、如何体现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尤其是政府与行业企业的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政策难以落实执行。分析发现,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管理体制仍不顺畅。农民培训是一项公益性的系统工程,量大面广,政策性强,需要政府各个有关部门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由于管理体制缺陷和条块管理的计划思维,无法形成农民培训的整体合力。第二,服务机制仍不完备、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农民培训需要的土地流转、信贷支持、税费优惠等工作措施尚显无力,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的扶持力度不够。第三,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在现行的激励制度层面,普遍重精神激励,轻视物质奖励,更少有政治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人

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三、政策建议

1.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保障农民教育培训权益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培养工作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整合各方面资源,认真研究农民教育立法问题,制定专门、系统的农民教育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使农民教育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教育机构、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进而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天津市和甘肃省相继出台了 《农民教育培训条例》 等地方性法规,极大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因此,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首先必须完善各级立法。一是修订 《职业教育法》。鉴于农村职业教育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建议在原法律的修改过程中加入适当条款,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办学方略、经费来源和使用、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系例问题。二是制定专门法律。鉴于立法工作的实效性和工作难度,可以考虑根据 《职业教育法》 等上位教育法律,制定 《农村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职业教育者资质条例》、《农民就业促进法》 等专门法律。同时,在正在修订的 《民办教育促进法》 中加入农村职业教育的适当条款。其次,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中政府、企业、企业、行业、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

2.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

首先,完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依托各级职业学校,对参加学习的农民全部免除学费,并给予误工、误餐、交通和教材资料等补助。其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倍增计划”,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农民和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与专项技术培训,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并将职业农民作为阳光工程创业培训的主要目标。再次,制定农民半农半读、享受国家助学和免学费政策,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

篇8: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

政府是如何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的?政府如何鼓励市民参加技能培训, 提高技能水平?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政策是如何一步步渐进完善的?就让我们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来对这个政策进行分析。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一) 渐进决策模型的内涵。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于1959年发表的《“渐进调适”的科学》中提出的。所谓渐进决策, 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 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 通过一连串小小改变, 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 逐渐实现决策目标。该模型把公共政策看作是一个政治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自利的决策者的讨价还价和妥协起着主导的作用, 最终达到的决策在实践中便具有十分的可行性。在林德布洛姆看来, 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 按部就班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 决策过程只不过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少加修改而已。他把决策过程视为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也就是强调决策过程的连续性。第二, 渐变调适原则。在林德布洛姆看来, 渐进决策对现实的变革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 从而实现根本的变革;所实施的决策方案也不是全新的方案, 而只是对现行政策所作的小规模或稍大规模的调整。第三, 稳中求变原则。林德布洛姆认为,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 欲速则不达, 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要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 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的目的。渐进决策模型在分析社会稳定前提下的政策变迁是相当有效的, 从认识论上讲, 它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 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 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 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二) 渐进决策模型的特点。

一是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 对政策问题, 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 所能调节或改变者, 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 因而是渐进的, 在实际政治中, 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二是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 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 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三是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 互为一体。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 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四是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 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 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 不致于冒险。

三、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发展和变革

(一) 20世纪90年代末, 上海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培训补贴机制初步形成。

随着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浪潮袭来,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量增加, 需要加大力度开展职业培训, 帮助妥善分流和就业安置。为此,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 本市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二) 2001年到2004年, 培训补贴政策得到进一步拓展, 发挥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效应。

进入新世纪后, 按照“向劳动力市场过渡”的要求, 大量下岗职工开始进入市场就业。为配合就业制度的转变, 本市培训补贴政策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向中高层次延伸”的特点。2001到2004年期间, 上海市培训补贴对象由单一的失业人员 (下岗与失业实现了并轨) 向在职人员 (2002年) 、农村富余劳动力 (2003年) 和高校学生 (2004年) 以及相关特殊群体延伸, 并开始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培训项目由低层次的上岗、初级培训向劳动力市场急需的中高级培训项目延伸。可见在实际运作中, 补贴培训政策在扩大补贴对象, 延伸培训项目的层次, 实现了政策的渐变发展。

(三) 2005年到2007年, 补贴培训逐步向账户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补贴培训机制更加健全。

一是补贴培训运作模式逐步走向人本化、账户化。上海市2005年试行个人自选方式参加政府补贴培训, 劳动者可凭“培训补贴证明”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机构。从2006年起, 全市建立了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个人账户、发放培训账户卡, 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持卡自主参加培训, 更好地调动了劳动者通过培训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补贴培训政策在渐变中更加健全。二是补贴培训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2004年《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2005年《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对补贴培训在立法上均作出了明确。

(四) 2010年5月1日起, 职业培训补贴新政策实施。

为进一步优化培训补贴政策, 强化补贴培训目录的导向作用,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的《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暂行办法》, 于5月1日起实施, 参加本市职业培训补贴的劳动者, 考试合格后, 能从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领取到补贴。

四、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进行政策分析

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发展和变革符合渐进决策的三个原则:

(一) 按部就班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的决策过程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少加修改进行的。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 决策过程具有连续性。例如, 劳动者参加补贴培训目录内的培训项目并考核合格的, 始终可以按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补贴培训政策还坚持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

(二) 渐变调适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的渐进决策对现实的变革是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 从而实现根本的变革;所实施的决策方案也不是全新的方案, 而是对现行政策所作的小规模或稍大规模的调整。培训补贴的对象不断在扩大, 从下岗职工, 扩展到在职员工、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中外省市生源的学生、外来从业人员。培训项目由低层次的上岗、初级培训向劳动力市场急需的中高级培训项目延伸。

(三) 稳中求变原则。

培训补贴政策发展上没有大起大落, 不会对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在利益上造成影响, 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 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的目的。例如, 2006年起, 本市建立职业培训补贴个人账户制度, 通过建立培训个人账户、发放培训账户卡, 实现了劳动者个人持卡自主参加培训。2010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选择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培训补贴经费不再核拨给培训机构, 而是直接补贴给学员个人, 劳动者参加补贴培训时, 按培训机构在物价部门备案的收费标准支付培训费, 培训后考核鉴定合格的, 补贴经费按规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比例直接划拨到学员个人的银行账户内, 从而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

五、结语

渐进发展的补贴培训政策将提高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长远来讲, 也将有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十多年来, 上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经历了渐进发展的过程。90年代末, 上海开始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运作模式, 培训补贴机制初步形成。2001年到2004年, 培训补贴政策得到进一步拓展。2005年到2007年, 补贴培训逐步向账户化、法制化方向发展。2010年5月1日起, 职业培训补贴新政策实施, 参加本市职业培训补贴的劳动者, 考试合格后, 能从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领取到培训补贴。笔者将从渐进决策模型视角来对这个政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型,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账户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宁骚.公共政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泽涛.渐进决策模式的中国实践——由户籍制度演变看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特点[J].时代经贸, 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终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相关文章:

职业技能培训政策07-29

终生学习的意义04-08

终生的愧疚范文05-22

终生教育论文04-21

受用终生的话04-26

终生教育论文范文05-09

那一刻我终生难忘07-11

终生学习心得体会07-29

客户终生价值的作用08-18

全民终生学习活动简报02-01

上一篇:被异化的数学正在训练大量“麻袋”下一篇:祝福老年人生日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