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

2024-04-18

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精选6篇)

篇1: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培训资料

2008年我国多数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普遍出现了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部分省、市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拉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扶持企业的稳定经营发展。地方政府将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允许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政府为鼓励企业积极加大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投入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措施,体现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

近年来,对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完善的政策具体如下:《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等。

据悉,各地税务机关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执行尺度也略有不同,内资、外资企业办理加计扣除的程序也不尽相同。为此,总局在2008年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缴工作即将开始时,及时印发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为各地税务机关、企业提供了统一的、全面的政策依据。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如何进行税前扣除,2008年以前对此没有专门的规定,只是散见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若干个单行文件中。

第一部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条件、范围及注意事项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形式要件):

1、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

2、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而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则不属于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3、按《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地税发[2009]16号)文件规,企业在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企业必须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的规定项目 的研究开发活动,同时必须提供省级以上经贸、科技相关部门文件、计划或建议书。明确公司各事业部要实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其研发项目必须在山东省内申请成功的省级以上立项项目,否则不允许加计扣除。

4、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5、根据(国税发[2008]116号)第四条的规定,企业从事符合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6、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在汇算清缴时需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下列材料: 1)、省级以上研发项目的立项文件、研发项目计划书和研发费预算; 2)、研发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研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公司总部战略与产品规划部技术工程科研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以及受托方对研发项目的费用明细归集表(加盖公章或财务专用章);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及政府科技部门的研发项目鉴定意见书。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扣除范围: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主要是指企业从事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分10年摊销。

1、扣除范围

1)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发活动,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的特定的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2)具体扣除费用项目包括:

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 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3)对与其它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项目,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就自身承担的研发费用分别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4)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上述条件的,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应向委托方取得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5)受其它单位委托开发的项目的研发费用由委托方按规定加计扣除,公司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

6)收益性研发费用直接按当期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2、如何把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对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实行加计扣除的费用支出,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第四条采用了列举法,共列举了8项费用。与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出台之前的文件比较,研发费用范围总体是相类似的,细节上有差异。对比分析如下:

116号文件没有“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的类似规定,而将研发费用的范围严格地限定在列举的8类费用中,具体而又明确,既有利于研发企业按照规定归集和申报材料,又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监管。企业应严格归集这八类费用,不能擅自扩大范围,不能将文件没有列举的费用列入研究开发费。如非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单位为研发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研发人员的差旅费与业务招待费用等项目,都不符合加计扣除的要求,企业在实务工作中要认真区分。

在财务核算中,《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也规定了企业应当归集在“研发费用”科目的八类费用,但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八类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有所不同。

比如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可列入“研发费用”科目,但税收政策上仅包括“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又如,会计制度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包括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但税收政策中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只包括一部分,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这些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调整。

1)依据116号文,“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可以加计扣除,因此,企业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列支或缴纳的虽与工资额密切相关的费用,如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三费、五险、一金”均不可以加计扣除。另外,由于116号文规定必须是“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所以,即使是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但属于非在职的临时外聘研发人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也不可以加计扣除。

2)116号文规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可以加计扣除,所以,一方面,即使是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但用于这些仪器、设备运行的维护、维修、改建、改装等费用(包括期间费用和资本化费用)不可以加计扣除;另一方面,企业用于研发活动的非仪器、设备类的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租赁费,以及发生的维护、维修、改建、改装等费用(包括期间费用和资本化费用)也不可以加计扣除,如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建筑物及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此外,既用于研发活动又用于一般生产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和租赁费以及发生的维护、维修、改建、改装等费用,因并非专用也不可加计扣除。

3)116号文规定:“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可以加计扣除,所以,企业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设备的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不可以加计扣除。

4)依据116号文,“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可以加计扣除,所以,研发成果的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不可以加计扣除。

5)由于116号文没有规定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可以加计扣除,所以,企业发生的与研发活动虽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其他费用也不可以加计扣除,如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通讯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3、相应策划思考、分析

1)、研发活动中研发人员发生的其他一些差旅费、电话费、用车的油料费修理费等,应视企业是否将这些费用作为工资薪金实行货币化补贴的形式,如果其作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津贴、补贴在合理的范围内应可以并入到工资薪金中的津补贴项目。研发项目与费用支出范围均有明确限制,如果项目在规定领域内,所述“人工费用、咨询费用、差旅会议

费”中,符合规定的“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可以享受加计扣除。

2)、扩大研发人员范围

按公司2010年提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审核资料口径扩大研发人员范围。公司正常在未调整的情况下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体人数比例较低,人力资源部将三类人员归集为研发人员,具体为:

① 研发系统主要包括研发技术、研发管理和试制试验系统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是产品前期调研分析、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以及产品试制试验等;

② 制造工艺系统主要包括工艺技措、工艺定额和工艺准备系统人员。主要的工作内容 是产品生产工艺准备、生产流程制定、生产设施安装调试到位、生产材料准备等;

③ 其他技术人员主要是技术(图纸等)指导、产品质量检测、产品生产中技术问题解决等人员。

3)、对于上述明确不能加计扣除的费用明细,各事业部技术中心经办人员、事业部财务部门核算人员应尽量避免,在发生费用后由财务部门核算,根据具体情况,按可加计扣除的八类项目核算,尽量放大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

三、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分工

1、事业部技术中心(研究所)

1)项目初审。审查研发项目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的范围。按规定研发项目必须属于上述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领域指南的范围,否则,其发生的研发费用不允许加计扣除。

2)项目计划书与项目预算编制。对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的研发项目,编制项目计划书与项目费用预算。

3)项目立项。将确定的研发项目、项目计划书及项目费用预算报公司技术工程部产经委,由其评审后统一报公司批准并下发公司项目立项文件。

4)签订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需委托其它单位开发或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的项目,应签订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在终了时应向受托方取得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表。

5)项目组设立。按立项项目设立研发项目组,明确项目组编制情况及项目组专业人员名单。

6)设置并登记研发费用支出辅助账。各事业部技术中心要按研发项目设置并登记研发

费用支出台账,明确划分用于研发项目的资产范围,按立项项目分类归集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并按月与财务部门核对。具体为:

 分别按研发活动直接消耗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登记台账;

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费用,按项目组编制情况及专业人员名单分别工资 薪金、津贴补贴和奖金登记台账;

 将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分别登记台账;

 将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分别登 记台账;

 将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用登记台账;

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分别登记台账;

 将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它费用,分别按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登记台账。

7)负责编制研究项目开发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

8)将研究开发项目研发成果报送科技部门鉴定并取得鉴定意见书(按项目需要)。

2、技术工程部产品经营管理委员会

1)将各事业部技术中心(研究所)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汇总、整理后统一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下发公司级项目立项文件;

2)组织对各事业部技术中心(研究所)编制的省级以上项目立项建议书和立项申请表进行评审,向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申报;

3)及时将山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立项项目转达至有关部门,包括事业部的技术中心(研究所)和财务核算部门、财务计划部等,做好按项目归集费用工作;

3、事业部财务部

1)设立研发费用专账,依据产经委提供研发项目立项文件确定的项目组织项目研发费用统计核算;

2)依据项目立项文件、研发部门的费用支出凭证,按研发项目、费用核算类别分别设置明细账组织会计核算(具体明细见“扣除范围”具体扣除费用项目);

3)按月与技术中心(研究所)进行明细账与台账核对,确保记录正确,账账相符; 4)汇总整理立项项目的研发费用支出情况及财务核算相关资料、凭证,上报公司财务计划部。

5)及时足额的将立项项目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财务核算,实现研发费用应扣尽扣、足

额加计扣除,确保研发费用支出核算数据准确无误。

6)终了1月内,编制整理已立项项目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一式三份)报公司财务计划部;

4、财务计划部

1)将各事业部技术中心(研究所)、财务部门、技术工程部产经委等上报资料的汇总,配合外聘税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出具鉴定报告;

2)积极与税务机关就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事项进行沟通,确保加计扣除工作符合税收政策及税务机关要求,尽量足额扣除,取得较大收益;

3)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业务工作进行总结与考核,制定加计扣除节税项目奖励方案报公司领导批准。

5、公司综合管理部

1)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业务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2)负责对后期实现抵税情况进行复核,并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工作中相关人员进行激励、考核,落实到位。

四、税前加计扣除的工作流程

按《山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地税发[2009]16号)要求提供省及省以上经贸、科技相关部门文件、计划或建议书,明确了必须是在山东省内完成省级以上立项项目的申报立项,才可实现税前加计扣除。具体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发项目的申报、立项及报批

1、根据公司业务战略规划及各事业部市场调研等需要,事业部技术中心对确定的研发项目编制项目计划书及项目费用预算等资料,上报公司技术工程部技术工程科;

要求:该研发项目必须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的范围。

2、技术工程科将项目立项建议书和立项申请表汇总后统一报公司进行评审,将评审后研发项目按要求分批次上报报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申报,完成立项工作;

3、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立项分为重点批次、第一批、第二批下发通知,技术工程科及时向公司各事业部技术中心及财务部门通报成功立项的研发项目名称,便于事业部财务部门及时核算。

第二阶段:研发项目的项目核算与财务核算

1、事业部技术中心设立专人管理研发费用专账(台账),依据在公司技术工程部技术工程科申请的省级以上立项项目组织项目研发费用统计情况;

2、事业部财务部门按财务费用明细科目(具体参照扣除范围“具体扣除费用项目”)对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进行财务核算;

3、事业部财务部门与技术中心核算费用人员定期对研发支出的财务明细账与技术中心管理台账核对。

第三阶段:财务计划部收集资料及准备阶段

终了45日内,各事业部技术中心、财务部门及技术工程部技术工程科收集、汇总、整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资料,各事业部一式三份书面文件,外部事业部报电子文档,具体上报资料内容如下:

1、省级以上研发项目的立项文件、研发项目计划书和研发费预算;

2、研发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研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5、公司技术工程部技术工程科研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6、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以及受托方对研发项目的费用明细归集表(加盖公章或财务专用章);

7、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及政府科技部门的研发项目鉴定意见书(按项目情况)。

第四阶段:外部中介机构审核及报送税务主管部门

1、财务计划部统一组织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申报工作,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审核各事业部汇总资料,配合其在各事业部的审核工作,及时出具鉴定报告(4月底);

2、税务师事务出具鉴定报告送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税务机关对存在疑问或模糊问题到公司各事业部进行二次复审;

3、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鉴定报告通过二次复审后,在公司总部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5月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并备案。

篇2: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

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推动技术创新,国税发〔2008〕16号文规定,符合条件八项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加计扣除。

一、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概念

研发加计扣除是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日常发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一般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可实行150%加计扣除政策,如果企业当年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为100元,就可按150元(100×150%)在税前进行扣除,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八项支出具体内容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财税(2013)70号文增加了“五险一金”)

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研发支出采取列举法,因此除上述费用以外的费用如差旅费、会议费用、办公费用、职工福利费等均不能加计扣除;

三、企业要申请加计扣除,要向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7.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出具当年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

8.企业提供地市级(含)以上政府科技部门出具的研究开发项目鉴定意见书。四、八项支出申请加计扣除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费用入账时间要在项目申报期内间内,不在申报期内入账,即使真实发生,也不能申请加计扣除;案例:某项目申报期2014年3-8月份,如果7月份耗用材料,9月份收到发票才入账,材料费用就 不能申请加计扣除。如果申报期项目没有关闭,费用仍然有发生,要及时向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2.每一笔费用列支均要指向某个正在执行中的项目,如果项目指向不清,就不能申请加计扣除。如领料单上要注明项目名称及用途;

3.材料费用、燃料与动力费用均指直接发生费用,间接分摊的费用均不能申请加计扣除;

4.人工费用加计扣除的要求,一是强调在职,要求要与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除退休返聘人员外,企业要缴纳五险一金人员,实习生、兼职人员发生的人工费用均不能申请加计扣除。二是强调从事研发活动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均不在列。三发生的各项补贴、津贴是指在工资表中列支的费,并且要按实际发放金额进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申报。以报销单形式列支的费用,则不能申请加计扣除;案例:企业为了增加研发人员收入,以报销单方式,发放租房补贴、差旅费津贴等均不能申请加计扣除。

5.折旧费、租赁费用是指用于研发活动仪器、设备折旧、租赁费,其

他固定资产如房屋、办公家具等折旧费、租赁费均不能申请加计扣除;

五、其他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加计扣除费用就不能在研发支出中列支,如研发发生差旅费用、办公费等,这些费用仍然在研发支出中列支,研发部门在报销每一笔支出时同样也要注明项目名称,便于进行正确的项目成本核算;

六、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税法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8〕116号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财税[2013]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篇3: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操作要点

一、企业自主立项

企业要对研究项目进行自主立项, 对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异议的, 依据《管理办法》, 税务部门可要求提供政府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书, 所以研发项目的立项报告最好提前提交科技部门鉴定。如等税务部门提出异议时再提请科技部门鉴定, 就会会出现以下不利情况:一是增加沟通成本;二是沟通不畅延误了备案时间;三是经科技部门鉴定不符合《管理办法》规定的研发活动, 前期工作就白做了。

研发立项报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研发进度及经费安排要具体明细, 实际研发进程和费用不能与立项报告差异太大;研发所耗物品的领料单、费用报销单上都须注明研发项目名称或编号;人员名单必须详实, 因为《管理办法》中可加计扣除的人工费用仅限于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 税务部门和事务所审核时大多只认同立项报告中所列明的人员。

二、研发费用的核算与归集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健全帐证、规范核算。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对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不同, 所以在研发费用核算时必须兼顾两者。

(一) 研发费用的核算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研发费用必须通过“5301研发支出”科目进行专账核算。

(1) “研发支出”属一级会计科目, 下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费用化和资本化, 费用化项下的所有费用月末统一结转至“管理费用——新技术开发费”, 资本化项下的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结转至“无形资产”,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通过“研发支出——费用化”结转至“管理费用——新技术开发费。

(2) 在二级明细科目项下设立三级明细科目, 具体可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税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的规定设置。需注意的是:为了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准确归集, 三级明细科目设置一定要细。三级明细科目可设置为: (见表1)

(3) 根据《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 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进行多个研究开发活动的, 应按不同项目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开发费用, 财务部门在核算每笔研发费用时, 都须进行核算项目 (即研发项目名称或编号) 。企业可设置一个综合项目, 核算无法认定到某个具体研发项目的费用, 如某人同时从事两个或三个研发项目, 其工资就可挂入综合研发项目中, 等费用归集时再进行分摊。

(二) 研发费用的归集

《管理办法》对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规定了八种, 而为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研发支出科目核算远多于八种, 所以需要根据明细账重新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具有三大原则:

(1) 直接性直接性要求发生的费用与研究开发项目直接相关, 如间接消耗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非直接从事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均不能归集入内。

(2) 专门性专门性要求专门用于研究开发项目设备、仪器、无形资产等资产费用才能归集。

(3) 限定性限定性是《管理办法》规定的八大类费用可归集为研发费用, 其余不得作为研发费用享受加计扣除。

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口径小于高企研发费, 即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可以归入高企认定研发费, 但归入高企研发费的不一定可加计扣除。编制《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需注意的:1、《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 对委托开发项目, 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研发项目费用明细表, 否则该项目费用不得加计扣除。即在三级明细科目——委外研究开发费用项下核算的费用, 受托方须提供费用明细, 并填列到归集表中。2、如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发费专项拨款, 已作为不征税收入核算, 其发生的费用不得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也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三、提交材料向税务局备案

(一) 备案时限:各省一般要求企业年度终了后2个月内或者3个月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备案, 报送相关资料。

(二) 备案材料:《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企业申请研发费加计扣除时, 应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七项资料。但有的税务部门还要求出具科技部门的立项鉴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专项审计报告, 所以企业应提前和税务部门沟通, 便于及时补充材料, 节约时间。

四、申报加计扣除

经税务部门同意备案的企业 (须有同意备案批复) ,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将研发费用据实扣除同时申报加计扣除, 加计额在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五的第10行填列, 直接在利润总额中扣除。特别要注意的是:1、研发支出加计扣除后应纳税所得额为负的, 其亏损可递延五年弥补。2、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 在年度期间预缴所得税时, 只能据实扣除, 不能加计扣除。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税收政策要为企业研发提供良好氛围。《管理办法》的出台就是给企业勇于创新的最大支持, 鼓励企业更快更多地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 为社会发展服务。但此项优惠政策要真正落实到位, 还需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税务和科技部门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对《管理办法》执行中的盲区和误区, 相关部门要及时修正和明确;同时企业内部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 加强全员培训, 提高研发管理能力, 加强内部各部门的配合, 促进研发活动的规范进行。同时要健全财务核算制度, 准确核算和归集研发费用, 还要加强备案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 以及与外部环境如税务、科技、审计事务所等的有效沟通。同时要注意的是, 只有去伪存真, 给真正投入研发的企业支持, 剔除虚报的水分, 才使该政策不走样, 从而实现企业最大限度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达到促进科技创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辉.研究开发费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加计扣除中的异同.现代商业, 2010 (36)

篇4: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

关键词:企业研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39-02

对于企业而言研发费用是重要的资金支出,为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发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从国家税务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研发费用制定了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企业的费用能够进入研发费用,那么可以加成50%研发费的比列,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这一税收优惠,简称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多数企业在纳税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税负,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和费用类别的仔细划分,实现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

1 企业研发费用的内容和范围

企业研发费用(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包括以下项目: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技术图书资料费、中间试验费、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由于要求不同,对研发费用的分类和核算的范围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费用从费用项目上来看不属于直接研发费用,但是其用途与研发费用间接相关,是为研发过程服务的。对于这部分费用,应该将其作为研发费用的一种,也纳入到研发费用之中,保证企业研发费用的全面性,拓宽研发费用的核算范围。但在做加计扣除核算时,不能简单地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或企业自己划定的研发费用标准为依据来计算加计扣除额,其划分原则应依据国家税务机关所确定的范围。为此,我们在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时,应以税务机关所确定的研发费用为标准,避免出现研发费用口径不一致,影响税收的抵减。

工业类集团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开发的项目,需要向所属企业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用的,经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以集中提取技术开发费。

2 企业如何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要想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就要对研发费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研发工作实际和主管税务部门的要求,合理确定研发费用,进而利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来看,企业在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应重点确定以下九种费用:

(1)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消耗成本,视作研发过程中的直接成本,符合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要求。

(2)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这部分人员成本在研发开展过程中,也被作为研发的直接费用计入总体研发成本。

(3)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这部分费用属于设备费用,是研发过程中的主要费用之一,按照规则应计入研发总成本中。

(4)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这部分属于研发过程中的直接费用,按照规定可以直接进入税务核算。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这部分费用由于不属于研发过程的直接成本,在界定中存在争议,主要应以税务机关的核定为准。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这部分费用属于研发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工艺过程费用,可以纳入到研发费用的总成本中。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现场试验费是研发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此项费用应作为研发过程中的主要费用进入总成本。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这部分费用属于后续费用,按照研发过程的整体需要,也应该纳入到研发费用当中。

(9)对企业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正确划定了研发费用范围之后,企业就可以在纳税过程中按照加计扣除原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目前企业的经营实际来看,许多企业都曾经利用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过减税的待遇,对降低企业税款支出,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讲,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有积极影响,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以后,企业可以利用税收政策享受优惠,总体税额会相应减少,企业的整体效益会得到一定保证,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2)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具有积极影响,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以后,企业的所缴税额得到了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对降低企业整体税收负担具有积极作用。

(3)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企业管理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学会正确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最大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效果。为此,企业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有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企业纳税过程中,要想合理地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正确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所缴税款进行合理抵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起到降税增效的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对企业研发费用进行仔细划分,并根据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做好研发费用的准确划分和归类工作,正确利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满足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S].

[2]薛薇,李艳艳.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3]冯利.浅析研究开发费的加计扣除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

篇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学习心得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119号)第五条“管理事项及征管要求”的第4点规定: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

如何理解“企业符合119号文件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在3年内追溯享受”的规定?

从字面理解,那就是在年1月1日以后,发现本企业有符合财税〔2015〕119号文件新增的加计扣除项目,可以追溯加计扣除。好像等到了2016年,就可以依据此文件对至的纳税事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

例如在某微信群,有网友就提出:假设在2016年3月,发现本公司进行加计扣除时,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按当时的政策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没有加计扣除。那么是不是可在2016年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有的还提出,追溯加计扣除以后出现亏损怎么办?还有网友问到:为什么规定最长3年内追溯扣除而不是5年?

对此,笔者的心得是,财税〔2015〕119号文件所称的“2016年以后发现应享受而未及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可在3年内追溯享受”应理解为:从2016年纳税年度开始及以后的纳税年度中,纳税人按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而未及时享受,在3年内可追索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

也许这样表述还不够直白,那就以两个案例来表述:

甲公司计缴企业所得税时,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事项,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按当时的政策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没有加计扣除。这种情形,不能在2016年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即在计算20企业所得税时,仍然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116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70号)的规定执行。

乙公司在,发现在计算2016年的企业所得税(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只对“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及五险一金作了加计扣除,而没有对“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进行加计扣除。这种情形,在20可以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此项进行追溯加计扣除并履行备案手续。

一、从2016年纳税年度才能适用的理由:

(一)财税〔2015〕119号文件第六条“执行时间”明确规定:本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同时废止。

这就表明,财税〔2015〕119号文件所规定的与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2013〕70号文件不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只能是计算2016年获以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时才能适用,此前年度不能适用财税〔2015〕119号文件。

(二)从行文规则和惯例来看,如果可以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20及往前追溯3年(20)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纳税事项进行追溯,那么,财税〔2015〕119号文件是属于对纳税人(行政相对人)有利的规定,完全可以按照《立法法》以及《财政部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追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或者从2015年11月3日(公布之日)或12月3日(文件公布30日)起施行,在2016年进行201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予以纳税调整即是。

(三)从政策的连贯性和税收征管实务分析,财税〔2015〕119号文件较过去的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2013〕70号文件,不仅在加计扣除项目上有诸多增加,而且在行业限制上也变化很大,以往规定是“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方能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而现在是对列举的几个行业不能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他的行业都可以享受加计扣除,而且还增加“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可按照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进行税前加计扣除。

很显然,也不可能依据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2016年以前的纳税事项进行追溯调整。

二、规定追溯期为3年的依据

很多网友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不理解。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5年,如有税友就提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15号)可以允许5年(即: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为什么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只允许追溯3年。

对于该问题,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国家税务总局2015号公告是对正常纳税事项中应扣未扣或少扣除支出的纳税事项的处理,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可在5年内追补扣除。

而财税〔2015〕119号文件是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这一“税收减免”事项的规定,如发生“2016年以后发现应享受而未及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情况,属于“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情形。

那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第六条关于“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关于“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的规定, 财税〔2015〕119号文件依法作出了“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的规定。

以上为笔者对财税〔2015〕119号文件中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的个人理解,最终应以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规定为准。

篇6: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培训

补助金额的计算

研发费用R, 0—500万元,补助比例10%,补助金额Y=R*10% 研发费用R, 500万元以上的部分,补助比例5%,补助金额Y=50+(R-500)*5%

一、申报对象

(一)在广东省内(不含深圳)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

(二)企业已建立研发准备金(或管理)制度,并已先行投入自筹资金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本补助资金将参考企业上一经税务部门备案的可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进行补助,企业应先到税务机关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案(不受企业是否盈利限制)。

(三)企业开展的研究开发活动应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和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发布的申报指南规定的领域和方向,且实施地在广东省内。

二、申报与审核

(一)注册。首次申报的企业在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http//pro.gdstc.gov.cn,以下简称“阳光政务平台”)注册单位信息,获得单位用户名和密码;本专项资金申请由企业管理员直接使用单位帐号进行申报。已注册的企业继续使用原有帐号进行申报和管理。

(二)备案登记。企业注册后应先登陆阳光政务平台填报并提交《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备案表》及相关附件材料,完成2016备案登记工作。(系统管理,新增备案)

(三)补助资金申报。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完成备案登记后,继续通过阳光政务平台填报并提交2017《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材料。

附件包括以下材料:

1.企业研发准备金(或管理)制度文件,加盖单位公章;

2.企业研发费用2016预算、决算情况说明,加盖单位公章;

3.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填报的2016《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备案表》,加盖单位公章;

4.2016《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封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0000表)、《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4表)以及在税务机关备案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表(优惠事项名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并加盖单位公章。

5.如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等,需要提交认定情况证明材料。

(四)审核。审核工作按照《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政策操作指引(试行)》相关条款执行。

申报受理截止后,各地市级科技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经信部门、统计部门对当地企业申报补助资金情况进行审核。审核结果由各地市级科技部门在阳光政务平台上提交,并汇总形成当地的《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及拟补助汇总表(XX市)》,汇总表按审核通过和未通过两部分内容分别汇总。各地市的汇总表由各地市级科技部门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共同签署后报送省级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由省级科技部门受理)。

(五)公示

审批后公示,广东省财政厅网站~~政务公开~~通知公告,公示时间为7天,约在12月上中旬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企业提交的《广东省企业研究开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申报表》及相关附件书面材料(在阳光政务平台下载打印,加盖单位公章,一式1份),由所在各地市科技部门受理,汇总后交至省科技厅业务受理窗口。

(二)地级市补助汇总表(纸件一式3份,加盖科技、财政部门印章,附光盘),请于2017年9月15日前交至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四、时间安排

(一)企业在阳光政务平台上的申报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8月10日17:00。

(二)各地级市科技部门在阳光政务平台上的审核、提交审核结果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9月1日17:00。

上一篇:前台主管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