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综合治理总结

2024-04-22

城乡综合治理总结(精选6篇)

篇1:城乡综合治理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下期列五南华实验学校

城乡综合治理进校园工作总结

一、立足长远,力求实效

我校把综治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严格要求,杜绝工作搞形式,走过场,并把这次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一次实效工作,将短期的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做法转化为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机制,致力于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规范行为和文明习惯,更好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校园的建设工作。

二、活动丰富,扎扎实实

1、在活动期间,我校精心组织,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标语、举办文艺演出等方式,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

2、举办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专题宣传栏,并通过广播、主题班会、讲演比赛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卫生意识。

3、学校结合社会实践,与当地社区(镇)共同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帮助孤寡老人、组建义务小交警、文明劝导员、环境小卫士等活动;鼓励学生督促家长和亲友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

4、在活动中加大对建设城乡工作治理工作中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并且积极宣传社会上的先进典型,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同不文明现象作斗争,放大了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

总之,在区教育局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取得了较好成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学校”活动,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作出有效调整,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学校建设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

篇2:城乡综合治理总结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目标

为扎实推进环治工作的开展,年初,我们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目标,及时成立了环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北管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全生担任,副组长由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友林、陈志担任(后因工作原因李华春担任我委副主任),组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企业服务中心郝高强同志负责具体承办。

二、认真学习环治办的各项文件

环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坚持环治文件的及时学习和转发,今年一至十月十五日在张友林副主任的领导下,我们采用宣传、集中培训学习和张贴宣传画报等方式,不断加大环治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环治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四次环治工作学习,六月,在解决好工学矛盾的情况下,组织环治工作小组全体成员,集中利用一周的时间培训学习环治文件汇编文件精神,十月,因工作变动,李华春同志调任我单位担任副主任,分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分管的张友林同志与李华春同志进行了工作交接,做到了环治工作正常交接。

三、认真完成各项日常事务

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XX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按时上报各项目在建工程好差工地的评定工作;二是认真调查在建各项目污染源工作;三是按照参加环治工作例会;四是按时报送扬尘治理工作统计表。

四、检查督促各施工项目落实扬尘治理工作

XX年,环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每周四次例行检查工作要求,对我委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目进行了四十次例行检查,二十次不定期检查,对环治工作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安排我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跟踪整改。

本,我委收到扬尘治理整改通报两份,收到区扬尘办督查通报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通知建设单位治尘工作人员深入一线,针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租用撒水车对污染道路进行清扫及冲洗,确保道路清洁;对临时道施工围墙进行封闭和硬化出入道路,整改验收合格后及时向扬尘治理办公室作出检讨说明和汇报整改工作情况。

五、坚持治理环境污染源

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制和部门监管职责”要求,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一是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二是定期疏通河道、沟渠内漂浮物;三是组织专人对所辖范围进行清扫。

六、坚持一周一查一通报制度

按照我委环治工作“一周一查一通报”检查工作机制的要求,环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在建项目进行了例行检查后,督促指导存在问题的工程项目予以现场整改,对环境治理工作较差的项目建设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根据每周例行检查情况综合汇总学习后,我们以情况通报形式下发各项目。

篇3:城乡综合治理总结

医疗保障即指让人人享有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WHO),为此需要以支付为引擎,在医疗服务利益相关人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与实现共赢的综合治理机制。谁是支付方?由于政府买单受到预算约束、家庭买单受到收入约束,在全球拥有医疗保障制度的114个国家中,有65%以上的国家选择了医疗保险,这是一种社会互济模式,约束边界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前两者比较,具有边界宽、力度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因此,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综合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能力即指内聚能和外张力的总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势在于拥有参保人的基础信息和权益记录,按照“信息、知识、智慧、决策”的大数据发展路径聚集能力,辐射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发挥公共治理的引擎作用,科学管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向参保人负责,实现医疗保险讲公平、有效率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我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在1998-2014年间,我国顺利实现了从劳动保险免费医疗向社会化的缴费型医疗保险的转型和制度建设,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由此形成以“基金”为核心的工作机制。仅用15年时间和工资总额4.2%左右(约有3.8%计入个人账户)的费用,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用总额控制的方法抑制了大处方行为和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这是一个奇迹。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54号文件要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引入智能审核系统,走进医生工作站并学会与医生对话,从事后监督走入事前指导,培育监督医疗保险和医疗行为的能力,这是一个质变,标志中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从“管基金”进入“建机制”的新时代。

2 大整合才符合大目标

基于社会保障权益记录和信息共享平台,“调结构、建机制、大整合”是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由之路。但是,各地区整合发展的路径、速度和结果不同。

2016年初始,国务院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社部要求各省要在今年6月底前,拿出推进医保整合的总体规划,争取在2017年正式启动实施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可以预期,一个覆盖职工和居民的“一档两制”(一些公共服务发达省市已经或正在实现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将是执行“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成果,大大缩小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仅仅是一个小整合,国务院提出的整合大目标是“把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纳入全民医保体系发展和深化医改全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突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衔接,强化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单位:元/人•年)

2.1 以东莞市为例看整合,构建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东莞市仅用3%费率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见表1)。该市在1992年向市属单位职工(即国有和集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推行大病住院医保试点;2000年将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以“单建统筹”方式享有与本市户籍的企业职工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2004年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统一管理;2008年实现企业职工和居民医保制度的全面接轨,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统一费基,建立由企业、职工、居民和财政共同承担的缴费机制,形成全市统一的医保统筹基金;2013年按照“一个制度、多层保障”思路构建了一体化的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确保全民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一个制度”是指形成一个全市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住院统筹”和“社区门诊统筹”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全市城乡一体不分单位和人群、缴费和待遇标准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多层保障”是指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设计多种不同的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以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和各类人员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参加不同保障水平的补充医疗保险。同时,利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节余为全体参保人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具体来说,就是将东莞医疗保险制度划分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三大部分,均向区域内人群开放。

2.2 以成都市为例看治理,在整合中构建医疗服务治理机制

2008年,成都市率先整合了城乡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时提高参保人待遇和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效率和监督能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利益相关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2009年出现了医保基金收入增长大于支出增长的趋势,当年结余大大增加。2010-2013年底,由于较大幅度提高医保待遇、退休人员人数速增、劳动力流入和缴费人数增长速度下降、医疗费用支出大幅增加,以及实行趸交(一次性缴费)、分摊(按照10-15年分摊)财务制度等原因,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出现收入增长率下降、支出增长率上升、结余金额递减和统筹基金进入预警区的情况。2014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应用了智能审核系统和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治理机制,并建立了医保医师和参保人的信用记录,当年医疗费用中的药占比下降,出现支出增长率低于收入增长率的好势头,当期结余金额和结余率水平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可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可以带动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一步,基于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第二步,继续整合实现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的大整合;第三步,继续整合实现与医疗救助基金、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共享与待遇对接,帮助民政部门走出医疗救助捆绑低保人群、排除其他困难人群的困境;帮助商业健康保险找到发展空间,对中高收入人群提供增值服务,促进国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第四步,在整合中逐步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统筹层级,向省级统筹迈进,为实现健康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这是考量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硬指标。

为此, 国家应当在执行“十三五”规划期间,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可承受能力,稳步推进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逐渐缩小制度差距,消除城乡差别,最终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五统一”。将医疗保障大整合的速度和程度纳入公共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成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既要排除整合过程中的人为障碍,也要抑制推卸责任的懒政倾向,提高医保整合的质量和速度,早日惠及全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

3 在整合中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治理机制

一体化信息管理是整合与治理的基础。让互联网+进入医疗保险,整合现有信息系统,支撑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运行和功能拓展,这将为实现健康大数据管理奠定基础。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投资应当主要用于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人员配备。

第一,整合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做到“一档一制”(大整合)或者“一档两制”(小整合),以方便职工和居民转换身份和服务于人员流动。再整合进入社会保障号码的权益记录,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管理与服务;进而与身份证整合管理,夯实社会建设的居民信息管理。

第二, 以参保人和患者为核心,推动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系统与定点机构信息系统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包括参保人信息和健康档案与签约医生、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县级以上的专科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将每日流失的海量信息整理加工成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医疗保险管理能力的可利用数据,促进卫生部门对医疗服务的DRGs评价制度,促进医疗保险DRG-PPS预算与支付制度的发展,有效抑制道德风险和大处方倾向,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智能监控能力,合理补偿医疗服务,这对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和健康产业发展都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

第三,推动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乃至商业健康保险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一个有效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基于参保人信息和根据国民的收入支付能力,由公共品(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准公共品(职工的非营利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产品(中高收入人口的商业健康保险)等多层次的制度安排的有效结合,做到信息共享、各行其道,不是碎片的,也不是随意混淆的。政府对医疗保障的财政预算支出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利润规模是两个刚性的问题,让商业保险公司从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中营利,或者让商业保险公司放弃利润替补财政预算,都是不可持续的。例如,在德国基于个人收入信息记录以5000欧元为界,在此以上者购买商业保险,以下者参加社会保险,均享有雇主配款和免税待遇。目前,东莞、苏州等城市正在尝试以参保人为核心,医疗保障信息跟人走,统一建立和统一经办“全民基础医疗保险,辅助以医疗救助;适度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鼓励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一体化制度安排,这是值得鼓励和推广的。

整合是治理的基础,治理促进整合。发挥医疗保险支付引擎作用的路径如下:

一要抓住医疗费用增长与经济水平增长相适应的龙头。清华医疗保障指数控制科技进步、物价、收入等因素后,对1978-2014年医疗费用增长率与GDP平均增长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医疗费用增长率为GDP平均增长率的一定倍数比例(2014年为1.16倍)。例如,某地2014年GDP增长率是7%,其医疗费用增长率应当为8.12%,如果该地上年度医疗费用增长率高于这个指标1%,那么地方全部病例和常用高价药品的价格普降1%,如果低于这个指标1%,全部病例和常用高价药品的价格普升1%,覆盖病种、项目、人头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那些医疗费用增长率远远高于地方GDP的地区(可能高达10%以上),应当分期回归这个指标。如果一个地方长期医疗费用增长率远远高于GDP增长水平,居民生活将面临吃药多于吃饭的尴尬局面。可见,这个指标应当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对于治理好的实行奖励,对于治理不力的实行问责。

二要利用智能审核获取医疗服务大数据,地区全部病种的平均费用是核心数据;要求医疗机构将费用转化为成本,知晓医药护技和管理的成本;继而利用DRGs工具,参与医疗服务绩效评估,引入病种风险分类的原则,评价协议医疗机构的能力、绩效和安全,管好医疗服务协议的台账,建立医疗医保协作机制,为总额预算预付管理奠定基础。

三是在基本医疗服务目录、报销比例、价格和服务总量确定的条件下,基于人口结构、赡养比和经济进步等因素进行合理假设,可以做好5年中期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测和下年度的医疗保险预算,继而厘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率和夯实费基。例如,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6%缴费(保持弹性,可以调整),职工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费,城乡居民按照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费,财政按照既定金额实施补贴(保持弹性、可以调整)。在实行DRGs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和DRG-PPS医疗保险预算管理与支付的基础上,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持续发展。

总之,如果没有城乡整合与居民职工整合的大数据,则难以解决经办机构和决策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如此大目标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王东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的关键在于认识自觉和责任担当[J].中国医疗保险,2015,09.

[2]郑树忠.探索医保管理向医保治理的转型发展[J].中国医疗保险,2015,09.

篇4:城乡综合治理总结

一、健全体制,创新理念,统筹谋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

为了夯实基层,筑牢基础,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剥离了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同时弱化了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考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重要目标进行管理。今年初又作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加强城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深入推进。借助这个平台,市治理办把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同步推进。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有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成都市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整合了市容环境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原分属几个部门管理的环境卫生、道路桥梁设施维护、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户外广告及招牌设置等管理职责,全部划归市城管局负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市域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分类指导、以奖代补,形成了职能整合、城乡统筹的“大城管”格局,为牵头抓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理念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件重要“武器”。近几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三三四四”工作思路,即:实施为民服务惠民工程、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工程和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人性化、宣传社会化等“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四个和谐”,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全域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着眼一流,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管局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考核奖惩的责任,扎实推进,争当全省排头兵,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城乡环境质量。

(一)高起点谋划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面对成绩,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畏难情绪,高起点谋划,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通盘思考、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市域治理。

(二)高标准治理

根据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实行差异化标准、分类指导。具体分为5个层次,梯度确定标准:中心城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郊区(市)县县城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场镇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对照 “四清”、“四改”要求,地震灾区按照科学重建的要求进行综合治理。成都市首先从标准体系建设入手,制定了《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体系,重点对市容环境及秩序、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水环境、园林绿化等环境治理明确了具体要求,确立了工作标准。在四川省统一部署治理“五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结合成都实际,把综合治理“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乱建)现象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开展高标准治理,并贯彻治理工作始终,使成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高效率推进

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目标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行最高层级的管理和最严格的考核,并提高目标考核权重,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以最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严格实行“问题管理”。对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领导交办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全部录入“问题库”进行管理,并与市电子监察系统联网,跟踪督促整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城市、县城、场镇的道路、市政设施、公厕、农贸市场等七个方面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暗访测评,分圈层进行综合排位,结果在媒体公布。

严格实行效能问责。市治理办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效能问责办法》,组建专门的督察机构,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

(四)高强度投入

成都市中心城区及二圈层区、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卫生填埋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的环保发电厂,市医废处置厂、粪渣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置(试点)已建成投运。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综合整治工程,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34亿多元。打造了一批特色街道和特色场镇,新建16个市政公园、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新建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42座、公交港湾站100座,规范设置停车场近4000个,缓解了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市政府两年拿出5亿元资金,严格依据考核结果拨付,专项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

(五)高水平展示

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运行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置体系,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强力推进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和绿化带提挡降土等工程措施,实施居民生活清洁能源改造,限行高污染车辆,严查重处污染行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综合治理城乡水环境,清理整治河道排污口,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修破损河堤,建立河道专人巡查监管机制,改善水质,中心城区已有16条河道实现“水清、无味”。大力推行“健康绿道”建设,既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场所,也为城乡结合部治理破解了难题。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科学重建灾区环境,将环境治理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与科学重建规划相结合、与恢复灾区城市秩序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整治市容镇貌,加快环境设施建设,灾区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环境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2010年初,成都市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一等奖。

2010年是成都市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达标年。经考核验收,各区(市)县均达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确定的工作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着三方面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治理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和持续推进准备,厌战、畏难;二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差距,少数乡镇(街办)重建轻管,城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差,工作机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责任不到位,日常监管缺位、脱位,导致管理盲点死角;三是居民素质存在差距,少数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卫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乱吐口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综合施治,长效管理。

三、高位求进,不断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成都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高位求进,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一)强力推进“三个延伸”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城市管理机构,将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村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场镇、村庄的垃圾收集桶点进行景观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实施更新改造。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户分类”试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集中收集率。三是清理盲点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场镇、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健康绿道沿线及废品收购点周边进行梳篦式清理,清运积存垃圾和杂物,消除脏乱差。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

一是按照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网络系统延伸建设,加快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完善基础信息并更新数据,精细管理城市。二是加快城市管理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将城市道路、桥梁和路灯纳入建设范围,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安全运行,提高路灯故障发现的及时率和处置率。运用数字城管监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开发城市管理诚信评价信息平台。三是按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力争逐步实现全市域覆盖。

(三)建设现代化设施体系

一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生活垃圾、医废、危废、餐厨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可利用园区项目的建设,满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固体废物处置的需要。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的建设进程;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覆盖面,推进全市域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程。今年将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广泛进行试点。三是加大环卫清扫、市政设施、照明设施养护作业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和作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三烂”治理(即:烂环卫设施、烂市政设施、烂广告招牌),打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的设施基础。

(四)培养现代化城市管理队伍

用心培育干部队伍“负重实干、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争创一流”的城市管理精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大对干部培养、考察工作,充实基层管理队伍。二是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成都经济区8个城市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储备城市管理后备力量。三是认真落实市委《八项规定》,深化干部队伍作风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效能问责,培育乐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为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创城乡环境“全国一流”目标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和纪律保障。

篇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自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城市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标准,紧密结合创森、创园、创文明城市,以及保“国卫”金牌、创精品国家卫生城市等工作,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秩序两个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教育,强化督促检查,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现将我办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违法违章建设得到全面整治,街道更加宽敞明亮。违法违章建设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难点,也是多年来困扰我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难题。为了配合区综合执法队的拆除行动,街道和社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提前介入,下发自行拆除通知单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不少群众自觉拆除,即使强行拆除,在拆除过程中也基本没有出现集体性围观,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实现了“和谐拆除”。在这次整治活动中,我办组织人员配合区执法大队共拆除违法违章建设、支棚搭架

处,自行组织力量拆除责任区内不规范棚架83处,有力地震慑了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维护了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群众感叹拆除后的街道显得更加整齐有序、宽敞明亮。

二、卫生死角彻底清理,城市环境更加清洁卫生。针对城乡环境脏的问题,各社区对长期形成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借助区级责任单位、街道青年团员、志愿者突击队、乡镇民兵突击队集中行动等有利时机,使一些卫生死角和困扰多年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办共计清理卫生死角39处,清除户外乱贴、乱画广告1870张、清除立体垃圾17吨,共清洗外墙面积4350平方米、剥离破外墙砖面积148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我办为各社区责任区域配备了卫生清扫保洁人员20名,实行全天侯保洁,保洁面积达 5万平方米,保洁率达到100%,广大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针对辖区内居民反映强烈的新民街老居民房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区政府投入5万元进行了引排,彻底改变这一带居民污水臭气熏天、蚊蝇成群的生活环境。人大家属楼后建安公司旧房、冠山公园后门、蓝色港湾、乡镇企业宿舍楼之间的卫生死角通过各类卫生突击队伍都得到了全面清除,这些突击队伍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这次整治攻坚战中,有的陈年卫生死角甚至通过高空悬调式危险作业进行清除,有效地净化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三、全面开展“五乱”治理,街道环境更加整齐有序。“乱”的 2 问题是一个久治不绝的问题,可以说是城市管理的顽症,总是集中整治一过,又出现反弹。针对此种情况,我办一是重点治理了占道经营。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占道经营加强了巡查和督促检查力度,街道办门前的箩筐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督促规范,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好转,蓝色港湾内的部分茶楼随支棚搭架的拆除,占道经营问题也迎刃而解。二是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针对以街为市问题,我办配合综合执法大队、工商局等单位,本着“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重点对阳光农贸市场进行了重新定点,拆除搬迁,把以街为市的阳光农贸市场移至阳光商场内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以街为市的十字口水果蔬菜市场,我办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对永兴农贸市场内的小家禽市场先行搬迁,同时对永兴农贸市场外围街道扩容和分区管理,定点划线经营,把原以街为市的摊贩纳入市场统一管理,使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三是加大对户外广告、牛皮癣的整治力度,各社区充分发挥低保人员的力量,全面彻底的清理了城市牛皮癣1870张(处),部分社区在交通要道地点增设了规范的广告张贴栏,乱贴乱画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在交警大队对我办街道规划摩托车、机动车停车点后,我办积极落实人员参与规范车辆停放;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现在十字口、凉风坳、汇发广场、永宁桥头等停车点车辆基本能按指定地点在划线范围内停放。

(四)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更加具有保障。针对城市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全等问题,我办会同各社区对辖区范 3 围内的垃圾库、临时垃圾桶、沿街果皮箱、城市行道树等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摸排,向城管局、区整治办提出了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合理化建议,截至目前为止,我办辖区内新安装路灯12盏,新栽行道树106棵,整修安装供水管道137米,新增果皮箱32个。丽水清苑小区通过业主会议,对小区进行改造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对开发商未建设,长期被周边作为垃圾堆放的绿化地带,通过业主自筹资金进行了绿化,毛区长通过馈赠桂花树的方式对小区业主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不等、不靠、不要,自觉改变生活环境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五、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在整治过程中不断提高。在综合整治活动中,我办在对城区脏、乱、差进行治理的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对城市卫生秩序、交通秩序、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在辖区范围内全面落实了卫生日常保洁人员,与各门市经营业主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签定了门市三包责任书,落实了40余名社区卫生义务监督员上街巡逻,使影响城市面貌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形象和档次不断提升,群众普遍感受出行更加心情舒畅,感到通过城乡环境整治,身边的环境的确出现了大的转变,清洁、卫生、整齐、有序的城市环境正在形成。

回顾总结我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感受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带头参与,是做好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本次整治活动量大面广、难度大、资金投入有限的实际情况,我办觉 4 得必须要有强大的组织领导体系为保障。我办一是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由街道党委书记蒋齐武任总指挥长,办事处主任蒋宇任指挥长,其余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五位领导同时是联系五个社区的责任领导,对社区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街道部门负责人和社区支部书记为指挥部成员,负责具体开展工作和检查督促。在全街道形成了领导负总责,联系干部检查督促,社区干部具体开展工作,职责、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构建了城市卫生长效管理的体系,形成了街道领导—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社区保洁人员—卫生责任区域的网络化管理及纵向到底的责任倒查管理体系。三是领导率先垂范,街道党委书记蒋齐武先后主持召开会议达10余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深入各社区进行现场察看,督促检查,不断反映和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在我办4月25日、26日的集中整治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上阵参与,不仅参与全程指挥,而且参与垃圾清运劳动,同街道普通干部一道一直坚持到晚上10点左右,发挥较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有效推动了整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是做好整治工作的有力措施。在整治工作中,我办结合街道实际制定了《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办事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细化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管理体系,街道同各社区签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整治标准和任务要求,各社区与社区干部、保洁人员建立的考核奖惩办法,同物业公司和临街门市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书,通 5 过责任的层层分解确保了管理区域、整治任务不重复、不遗漏,有效避免了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整治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三、迅速反馈,加强协调,是做好整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办是政府派出机构,在拆除支棚搭架、规范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整治活动中,由于没有执法权,工作较为被动。本次整治活动中,我办全面摸清整治的基本情况、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及时向区整治办口头、书面反复汇报整治的存在问题,全力争取区级领导、区整治办、区城管、城监、综合执法大队对存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在治理中的协作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诸如新民街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通达小区厕所卫生管理、生活小区放养生畜家禽等棘手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快速完成,有力地推动了整治任务的进一步落实。

四、宣传动员,社会参与,是做好整治工作的强大动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因此这项活动要取得取得成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尤为重要。我办一是层层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让街道干部、社区干部、社区党员、代表明确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和安排步骤、内容要求;二是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悬挂横幅、发放《倡议书》、组织蓝色港湾文艺演出、组建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队伍、播放“坝坝电影”等形式,在群众中更加生动地深入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 6 群众对整治活动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三是通过金穗社区夜校、社区健康知识讲座等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卫生健康教育、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知识讲座,开展国家文明卫生城镇创建活动等,不断提高全民文明卫生意识,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习惯,形成个个讲卫生,人人爱清洁的良好风气。据统计,截止目前,全街道共召开各层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题会议42次,参加人员达到19600多人次,发出倡议书1.2万份,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书130份,制作悬挂布幅标语23件,出动宣传车25次,室外集中宣传活动5次,做到整治活动家喻户晓,不留宣传死角。结合专项的整治活动,我办还进行了上门逐户宣传动员,向广大群众及沿街商户详细介绍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整治内容和标准要求,耐心教育说服群众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对拆除中的个别钉子户,街道、社区干部反复上门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对存在实际困难的拆迁户,积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整治工作快速进展。由于宣传发动充分,组织协调有力,思想工作深入细致,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不少居民群众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整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无论是大的集中拆除还是市场搬迁,多数群众能做到不围观、不起哄,整治活动开展半年来没有出现一起群体性事件。这都这充分说明干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只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就一定能够干出成效。

我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尤其是还面临着工作责任区面宽量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群众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地段存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我们将按照区委、区府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卫生常态化管理,强化日常检查督促,深化群众健康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的美丽安富。

篇6:201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

工 作 总 结

根据上级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我校开展城乡环境工作治理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秦彦银为组长,副校长李举德为副组长,中层班子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进家庭、进社会”活动,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目标。

二、明确责职、落实责任

学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为做好此项工作努力增添工作措施,认真扎实地开展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的活动。

三、切实开展好相关工作

学校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文件精神,深入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一)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学校牵头,教导、德育、工会、团队等部门,积极做好思想发动、宣传造势等工作,让全校师生能全面了解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去。

(二)制订了详细的活动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

1、学校详细制订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重点治理校园内外脏、乱、差现象,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消除乱贴乱画乱涂,对教职工停车地段用油漆划线,加强校园环境基础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

2、强化门前“三包”管理认真落实“四不”要求:一包卫生清洁。学校将校园内外各段切块到班,各班级对区域内的卫生环境实行包干负责制;二包秩序井然。组织上课、做操,参加相关活动的组织责任人及全体学生要确保秩序井然;三包绿化良好。爱护校园绿化,定期开展爱绿护绿活动。校园内车辆不乱停乱放,课间不追逐打闹,在校园外100米以内不得购买任何摊点上的食物及文化用品。

3、德育部门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

4、团队充分发挥学校传播文明的社会功能,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促进校园文明素质的提高。

5、学校制定了学校教室、公区卫生打扫评分细则。并按细则开展评比

6、学校对学校的校舍、围墙、设备设施等进行彻底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了安全应急预案,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7、学校积极开展了文明卫生专题知识讲座,加强了对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道德传统、文明礼仪和卫生习惯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公益意识、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还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向家长发放了活动倡仪书,让学生写家信等活动,让学生影响和带动家长、群众积极参与到城乡环境治理中来,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同时还组织开展了“文明小卫士”实践活动,并设立了曝光台和投诉箱,并在校内外开展文明卫生行为劝诫和监督活动。

8、各班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宣传“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卫生校园”的主题班会,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卫生习惯。

(三)、统筹兼顾:

(1)、集中整治与常规管理相结合。

(2)、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漫长的暑期,让学生在所在的居住地进行环境卫生监督与义务清扫、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活动,对居住地及附近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调查采访,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

(3)、环境整治与养成教育相结合。(4)、开展校园整治与助推社会整治相结合。

(四)、强化督促检查

在这项活动中各部门按照具体分工,从细从严认真抓好落实,使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限期整改,对在本次活动中工作不得力,问题严重的人员,学校如实上报,并与考核挂钩。

四、工作成效

通过整治,使乱吐、乱扔、乱倒的不良现象得到遏制,文化环境得到净化,卫生死角得到清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达到无严重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隐患;无卫生死角;使校园内部环境得以明显改观。

总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校园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细节不到位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到常抓不懈,积极改正,扎实工作,把我校建设为文明,卫生的校园。

上一篇:紧缺专业申报自检报告下一篇:六史教育总结 日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