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2024-05-05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通用8篇)

篇1: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 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 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 《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3.汉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叙事诗的形成。它的最大长处也在于描绘具体的生活现象,以此来使人感动

24.张衡的《归田赋》代表了我国抒情小赋演进中的一个新阶段 25.东汉前期的散文最值得重视的是班固的《汉书》

26.建安文学特点一方面是个人意识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27.王粲的代表作为《七哀诗》辞赋的代表作为《登楼赋》

28.曹丕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代表作是七言《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

29.曹植代表作《白马篇》 曹植的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 30.蔡琰著有《悲愤诗》

31.嵇康在当时以文论著名,其在文学史上有意义的,为《与山巨源绝交书》 32.向秀的《思旧赋》为抒情小赋的特绝之作。33.左思最具独特风格创作是《咏史诗》八首

34.一般认为到了谢灵运,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才真正确立 35.谢惠连《雪赋》 谢庄《月赋》

36.在中世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鲍照是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的乐府歌行突破了自曹丕《燕歌行》以来的七言

37.《文心雕龙》刘勰 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文学批判著作 38.丘迟 《与陈伯之书》

39.《玉台新咏》乃是研究我国女性文学的一部很重要的书。40.南朝乐府最值得重视的是《西洲曲》 41.志怪小说代表作《搜神记》

42.《世说新语》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43.庾信代表作《拟咏怀》

44.陈子昂代表作《感遇》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卢照邻《长安古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孟浩然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诗歌第一人。

46.王维不少诗作在当时即入乐为歌,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据载,唐人作此歌作为送别之曲,且将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称为“阳关三叠”。

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

从“杨柳依依”到“雨雪霏霏”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剧烈变化,暗寓着时间的迅急流逝,而且更暗喻着诗人心境的巨变。用了反衬的手法,暗指春天本是与嫁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要面对分离,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流露出诗人抚今追者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反映了怎样的人生体验?

读者可以任意地联想起自己所渴望欲追求到,但却始终“上下求之而不得”的目标,人生中本不乏这样的现象,对自己设定的某种目标的追求,无论怎样的努力,总是不能达到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以致每一想及,即无限怅惘,而这也许是人生永远无法克服的

3.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句为什么被称作情景交融的手法?

通过“秋风”、“波”(起波的意思,名词作动词用)、“木叶”这一组意象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秋天的景象

诗歌开头用凄凉、冷落的景色,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4.卢照龄《长安古意》结尾一段为什么称为咏叹古今的绝调?

这八句诗,不仅是以今日的落寞,对照往昔的繁华,而且也说明了即使清节自守,不追逐荣利,但同样经受不住时间的淘洗。这样深沉的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上承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的有关内容的绪余,下开杜甫等悲慨的先声,很明显地影响了稍后一代的唐诗人的创作,像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5.《望目怀远》体现的人生宗旨

用万顷无波的海上升起一轮圆月,远在天涯的情人共同仰望这一浩大的场面为开端,表现了陷入深深的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即景所思的种种情态,将无生命的月光、夜露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最终以主人公因月光不能盈手相赠所思者而深感遗憾,却期望在梦中与情人相聚这一奇特的构思作结尾。全诗结构精巧,意境浑圆,充分显示出作者具有一种善于营造朦胧而富于情致的美的境象的高超才能。6.赏析《春晓》

短短四句诗,却蕴含着浓厚的春的气息。前两局所赞颂的,是自足的生命与春天的蓬勃生

机相结合而形成的美,后两句则用了一种转折的笔法,写出一觉醒来的主人公由落花而伤春、惜春的心情,那是一种源自春天的淡淡忧愁,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感伤。此诗之所以成功,也就在于它用平易而又恬静的语句,深刻地描写了人们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和情绪 7.《鸟鸣涧》、《鹿柴》中表现的王维诗歌的特点

王维诗中经常出现的空山无人的意象,联系他中年以后喜欢参禅礼佛的经历,可以说这种对于“空”境的偏爱,是其宗教情怀的艺术呈现

诗起首虽述及“人闲”一景,全诗所侧重的则依然在空山一面。在这月光所照及的空山之中,忽然可以听到因月出而受惊的山鸟鸣叫起来,夜的静被暂时打破了,但山的空旷却也更加鲜明的凸现了。

简答题:

1.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首先,诗经中的作品在抒情方面是内敛的,特别在写及纯属个人的情感时,一般相当克制。与此相对,屈原的作品则感情丰富而热烈。

其次,屈原一面继承了《诗经》的不少优点,如象征手法,比喻,假象和对比等,但又作了发展,在象征和想象方面尤为突出。

第三,屈原的作品已开始对生活的美的事物进行较集中的铺叙,包括宫室,音乐,自然景色,美丽的女性等。

第四,屈原作品的句式虽然源自楚国原已存在的民间歌曲,但显然已发展的远为丰富多彩。2.左传对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对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首先,左传已能以简要的文字,为事件的过程勾勒出较具体而明晰的轮廓,使人看到事件发生,发展及结束的过程,有时也能点明原因。

其次左传所载的外交辞令,不仅逻辑严密,而且表达相当精炼有力。再次,在左传的记事中,有时引入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

总之,左传在叙事文上的成就,为战国策,史记等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所以,左传在我国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3.诗经的特征(艺术特色):

1)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写得颇为具体,很少抽象的表述,这大概跟我们民族的思维

有关,2)诗经在叙事述情时,十分重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有时甚至超过对该事物本身的重视。这在使用比喻的方法时尤为明显。3)象征手法开始形成,并出现了象征色彩浓厚的名篇。4)通过语词的选择和调配来加强表现力。5)运用假想和对比手法,以强化诗人的情感。6)用景色的描写来烘托情感,增加感染力。7)双声叠韵字和叠字,叠章的大量运用。4.战国策与《国语》《左传》相比有什么特色?

首先,战国策比左传国语更注意写人物。因为这实是一部以战国游士为中心的历史故事集,重点在写游士的言行。

其次,战国策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较左传国语更注重细节的描写。只是有时会对某一个大场景的细节作较具体的描绘。如:《触龙说赵太后》

再次,战国策善用夸张排比,行文恣纵而明晰,因而比左传更富文采。5.《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散文的叙事文学,而且使叙事性的文学在汉代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2)《史记》是最早为我国文学散文的发展开辟道路的作品

3)《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史书,几乎无不受《史记》的影响

4)《史记》还为以后的通俗说唱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牵涉到中国的虚构性文学与历史著作的关系

名词解释: 1.建安七子: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七子”的文学创作它一方面把曹操乐府诗那种人生意蕴,天下大事而慷慨悲歌的新异风格发扬光大,并从西汉文学中借鉴合适的艺术表现方式加以改造,熔铸新篇;中世纪由汉代诗风转向魏晋诗风,正是七子努力下完成的。2.《咏怀诗》

《咏怀诗》是魏晋阮籍的代表作,多以象征的手法喻写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理寓意中,辞

随情转,十分出色。其中所展露的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情绪,如生命的意义,自我意识等,依然能动人心弦,它在文学史上因而也具有了特殊的地位。3.玄言诗

玄言诗是因魏晋清谈风气空前兴盛而造成的哲理笼盖文学的产物,它不追求诗的形象性,也不重视诗风的劲健华丽,而以表现理趣见长。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一是题旨方面以“寄言上德,托意玄珠”为主,一是艺术风格方面无“遁丽之辞”比较素朴。4.楚辞

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编成一本书,为《楚辞》,其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有明显的楚国文化特点 5.左思风力

西晋左思的代表作《咏史》诗相对较少雕琢的痕迹和过分的铺叙,主要以诗的气势与骨力取胜,有一种壮美之风,所以《诗品》有“左思风力”之誉 6.永明体

南朝齐永明年间,关于汉语声韵学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其中周顒著有《四声切韵》,沈约把这种学问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来,建立了一套关于诗歌声律的理论。同属于这个文学集团的谢朓等人也积极按照这种理论来写诗,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世称“永明体”或“新体” 7.汉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掌管音乐、采集地方歌谣的政府机构,除了掌管朝廷在祭祀、朝会等隆重的场面所使用的乐曲、乐歌外,也掌握从民间采集来的乐曲、乐歌。由此把他们所掌管的上述两种乐曲乐歌都称为乐府,再往后便把别人以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也统称为乐府诗。

论述

1.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中的不少篇章以文学的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构成的,如项羽向刘邦挑战的那一小节,他跟汉王所说的那些话生动地显示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史记》作品里不仅作为传主的人物形象是文学形象,并且非传主的人物也常有生动细致的描写。如鸿门宴中对樊哙的描写,把樊哙对刘邦的忠贞、焦急、勇烈、无畏都写的栩栩如生 《史记》在写人物时,已能调动多种文学手段,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话语、行动的场面、气氛、人物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来写人物的特征。而且,不但写他们在重要事件中 的表现,也写他们的若干生活细节,因而能够展示其较完整的面貌,如项羽从垓下之围冲出,在乌江旁的话,显示出英雄末路的悲凉和强烈的自尊

《史记》不但在文学的叙事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还含有抒情的成分。如《伯夷列传》,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传统观念的尖锐的诘质,既包含着对现存人间秩序的强烈怀疑又蕴含满腔的悲愤,实可作为抒情文采看待。2.曹植的创作从哪些方面开辟了诗歌的新境界? 对人生理想的讴歌

对属于享乐性质的,同时洋溢着高昂的生命力的生活场景的赞美 对人生痛苦的新的感受和表现 对女性的生活及其悲惨遭遇的深刻关心

3.陶渊明诗歌创作前后两期的诗歌创作各有什么特点?

前期诗作以表现玄意或在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中抒发个人玄想为主,语境恬淡,结构自然。如《饮酒二十首》

后期诗歌则重在描绘田园风光,表现个人归隐心绪,同时也呈现出对生命易逝的焦虑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构思上平静与奇屈并具,风格多样。如《归田园居》 4.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艺术特色)

感情的强烈和想象的丰富是他作品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感情强烈,他往往依据感情的发展来决定结构,由于想象力的丰富,他能把许多互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以表现其强烈的感情。如《梁甫吟》

李白长诗中的形象往往既有现实的成分,也有夸张的、虚构的成分,虚实结合,使之能充分表现强烈的感情。如《行路难》

自我意识的昂扬,李白诗歌的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关心和对自然——自我的外化——的热爱,洋溢在诗中的强烈的感情无不是自我意识昂扬的结果,至于其想象力的丰富,也必须以挣脱心灵的束缚为前提,然而在根本上仍离不开自我意识的扩张

篇2: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填空题(15分,5道)+选择(15分,15道)

1、谷梁传》。

2。

56、左思曾以《三都赋》出名,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却是其《咏史》诗八首。

7、西晋太康时期的诗人,“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指潘岳、潘尼;“一左”指左思。

8、南朝民歌,北朝民歌事长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9、10鸿,手挥五弦(《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11、西汉乐府大概存在哪些东西?

12;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秦嘉的《赠妇诗》。

13话、发明创造神话。

14。

15、文学史上,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作品。

16。

17、。

18、下面哪一首诗表达归隐的意愿:A陶渊明···B阮籍···C王维《山居秋暝》···D杜荀鹤《山中寡妇》···

19。

20、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21、最早提出“删诗说”。2223、2425、26、“春秋笔法”是一种什么样文章的写法,主要特点是(?)

2728、“建安七子”(建安风骨)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正始之音):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29神话传说。

3031、。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33体,并日渐兴盛。

34、齐梁时期,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七大家,以南齐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宫体诗?方面功不可没;以萧统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在学术成就方面较为突出,尤其是《文选》的编纂。35363738、39、40、风雅颂,“雅”的意思

41。

4243、志怪小说的分类44、45、46、孔子、孟子是谁的弟子?

4748、国学典籍的分类有经史子集四类,下面哪一属于史部?选项:汉书,礼记,左传···

4950、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并蓄,融合众家。(?)

52的皇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5354、东汉时期,除了《汉书》,还出现了历史散文:赵晔的《吴越春秋》。

55了完整的体系。

56、57

5859、。60、6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改名为的《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

62、《行行重行行》主要的表现方法

364

6566、。

67、《赠白马王彪》在章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6869、语录体的代表作《论语》。

二、名词解释(20分,4道)

九歌古诗十九首元嘉三大家建安七子春秋三传汉赋玄言诗

三、简答题(20分,4道)

1、墨子为什么会沉寂两千年?(啰嗦)

2、简要说说《世说新语》这本书。

3、陶渊明诗歌艺术及其渊源。

4、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是什么?

5、汉赋四大家成就

6、楚辞的生成背景

7、苏轼对陶渊明的诗歌评价

8、简析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怀才不遇 本身艺术

成就)

9、《谏逐客书》的散文特点是什么?

10、《史记》的体例有哪些?

1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1道)

1、试比较班固与司马迁

(1)书的体例(2)书的风格(3)作家思想

2、汉代文学的生成背景

篇3:中国古代文学史文本解读教学浅见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文本解读教学现状

何为“文本解读”?“文本”在此特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而“解读”指通过分析来理解。文本解读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文本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 需要我们去解读, 去品味, 才能踏上教学的求真之旅。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 走近作者, 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俗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象地说明了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而这种多元化和个性化正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只有充分重视文本的解读, 学生才会领会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才能培养出赏析评论作品的能力。但当前中国古代文学史文本解读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 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1) 教师教学强化“史”的学习, 忽视文本解读。从全区教学看, 许多老师只讲文学史而忽视文本解读, 或对文本解读局限于重点作品的写作背景介绍、大意解读及作品评论, 学生没有具体感受到作品, 分析赏析能力及评论能力也就难以培养, 即使学得再好也只是水过鸭背, 浮于表面而深不下去。 (2)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愿阅读、背诵经典作品。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史”的教学, 在教学中, 他们往往把丰富生动的古代文学当成文学历史资料来讲授, 枯燥乏味的课程使原本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生也感到失望, 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另外, 很多同学并不认为这些古代的东西能对身处现代的自己有什么益处, 也不认为能从中学到有用东西, 因此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意愿不高, 不喜欢阅读、背诵经典作品, 这种态度也使得文本解读教学效果不佳。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文本解读教学对策

针对这些现状,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在此谈谈相应的教学对策。

1. 教学重点回归文本解读。

教师忽视文本教学, 教材的编写有着一定的影响, 当然, 直接原因还得归于课时的大量压缩。从教材的编写看, 它们也多按朝代的顺序划分成几个段落进行叙述, 偏重“史”而忽视“文本”, 如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等。诚然, “史”的意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写及教学中有其进步意义, 有利于学生理清文学发展脉络, 形成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全貌。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是理性的, 作品是感性的, 文学发展理论的讲述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最具审美意蕴还是文学作品。教师应重视文本解读, 充分认识文本解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一篇篇具体的作品分析, 将“史”与“文本”有机结合, 用文本解读的方法来展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和全貌, 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于课时的大量压缩这一问题, 可以通过在绪论中进行“史”的教学解决, 节省的课时放在文本解读上这个教学的重点上。

2. 扩大视野, 跟上时代, 采用四结合教学进行古代文学文本解读教学。

教师应扩大视野, 跟上时代, 实现古今、中外共时、历时联系, 唤起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让学生不再感到古代文学过时了。如讲《三国演义》, 笔者将金融热门书《水煮三国》与之相联系, 结合现实中的“跳槽”现象和领导艺术, 让学生从中学到一些社会交际的知识;讲宋词时, 指出琼瑶小说《庭院深深》、《却上眉头》、《一剪梅》等, 其词创作和故事意境并非其原创, 而是出自欧阳修、李清照等古代大词人之手;结合现实生活、当代作品、甚至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学术界热点的文本解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其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水平, 进而引起发其认真思考。在教学中, 还应采用四结合教学提高文本教学效果。四结合教学指讲授式教学与启发议论式教学相结合、传统吟诵和现代表演相结合、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本解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让他们提前预习, 阅读作品, 查找资料, 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引申相关的文学现象, 从而归纳出隐藏背后的文学规律。通过这种教学, 既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又能实现以“作品”这个点带动文学史这个面的教学目的。如讲唐婚恋传奇这一知识点时, 笔者先布置学生课前看原著, 思考为什么同是妓女, 但李娃和霍小玉爱情结局却截然不同?并讨论唐代士子们的爱情婚姻观。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兴趣浓厚, 教学效果良好。文本解读教学应利用文学作品审美特征, 将传统吟诵和现代表演相结合。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是有一定道理的。学生通过采用传统的吟诵方式来悟读, 在吟诵中领会文本意义, 能够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和作品华美的形式。笔者在讲宋词时, 就采用吟诵和歌唱方式, 结合王菲和周杰伦的相关歌曲, 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戏曲和小说, 则可采用表演方式进行教学。文本解读教学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这门传统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更吸引学生的眼球,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 把相关的影音资料结合讲授“史”的知识;讲古代诗词时, 配上相关情境的图片和歌曲, 还可以下载名篇朗诵, 让学生跟着学习;讲授戏曲和小说时, 让学生观看相关片段。文本解读教学还要结合实践创作。讲诗词格律往往很枯燥, 也难以理解, 这时不妨让学生尝试一下写诗填词, 让学生不仅对古诗词有理性认识, 也有了感性认识, 从而提高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例如, 讲魏晋志怪小说时, 笔者鼓励学生可以模仿写篇文言小说, 后来学生写了一篇《彩狐》, 就很有魏晋余韵, 并在校报上发表, 这个学生因此也对古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 作为一名中国文学史教师, 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 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 领悟古代文学背后的思想精华, 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http://gongjushu.cnki.net/refbook/Login.aspx.

[2]史小军.论高校古代文学史教学中的现代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5, (6) .

篇4: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

一九五○年,我们都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同班同学。全班共十五人,师生公认杜是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他还爱好文学,能熟背许多古诗词。但是他没有钱买他喜爱的文学著作,除了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外,常到书店去看书,有时就站在书店里摘抄。杜熟读《红楼梦》、《水浒》等书,把不同版本的文字区别都记录下来,通过认真比较和研究,常常有所发现,并有独到的看法。他曾写信把自己的见解寄给有关出版社的编辑同志,受到关注和重视。记得他很早就在同学间说过: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杜做任何事情都是那么认真、执著和钻研,大家都很赞佩。

一九五二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北大、清华、燕京三校的数学系合并为北大数学力学系。我们班的同学达到了二十七人,杜仍是公认的学习成绩最优秀者之一。一九五三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为适应经济建设的紧迫需要,高校理工科学生都提前毕业。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留在本系数学专业各教研室当助教。杜等六人成为力学专业的研究生,之后他一直讲授数学和力学的各种课程,虽然教学科研任务很重,但作为业余爱好,他仍然不停地研读文学著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北大图书馆三层楼的库存版本阅览室遇到杜,他告诉我,除了讲课备课外,他都在这里看书。一连十多年,我常在版本阅览室见到他,他总是坐在右边第一排靠窗的座位上,专心致志地一一查阅库存的古典文献,一一抄录其中的妇女文学作品。

大约在一九九三年,杜对我说,他已年过六十,计划出版两本书,一本是《现代数学引论》,是他数年来在北大和清华开设这门选修课的讲义基础上写成的(一九九六年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关于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书,还未完稿。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和准备,杜从一九九四年起,在北大连续八年开设了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中国古近代妇女文学史,讲述从先秦两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文学。选读这门课的文理各科学生,每年都在百人以上,男女生各约一半。

杜为什么特别关注妇女文学?他曾跟我说过,抗日战争期间,他家兄妹六人,只靠父亲一人的微薄工薪,生活很艰难,每天晚上,他的母亲补衣、做鞋直至深夜。这是他记事以来心目中第一个勤劳、坚强而又淳朴善良的妇女形象。以后他又从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知道了从古到今许许多多品德优秀的妇女和才女。他受到这些崇高形象的感召和激励,同时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文学没有受到文学界应有的重视而深感遗憾。他决心要在自己晚年竭尽全力选编一部《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二○○○年已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以展现历代优秀妇女文学精品,为埋没受屈的才女们扬名吐气。

我有幸成为杜这部著作初稿的第一批读者之一。读过之后,第一个感受是:旧社会妇女的苦难太深重了。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郭兰英演唱《妇女自由歌》中的一段歌词,是多么真切:“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妇女在最底层。”第二个感受是:为妇女的优秀美好品质自豪。我想起了冰心说过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冰心全集》第三卷306页,海峡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

二十一世纪初的一天,杜告诉我,他每天早出晚归。查完北大图书馆库藏古籍,他就接着到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社会科学院等图书馆,以及各新、旧书店去阅览、查抄,搜集古籍、书刊中的妇女文学作品。杜从来节衣缩食,生活艰苦,但为收购有关古籍则常倾囊而出。令他欣喜的是,他不断有许多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

不久前,杜打电话和写信告诉我,他已编就新书《闺海吟》,全书有古、近代才女八千六百余人,每人只选一篇代表性作品,有诗、词、曲、联、文、书信、日记、戏剧、弹词小说等诸多题材。他根据多种参考资料为书中的作者写了或详或略的小传,对少数毫无信息的作者,只好写为“无名女”。杜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妇女所处的恶劣环境和社会历史的错误偏见,使她们写作难,作品保存难,作品要流传更难,许多优秀作品已经消失了。杜自告奋勇、不畏艰苦,痴心地、负责地做了对于中国妇女文学作品的搜集抢救工作。即将由时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闺海吟》,是杜三十年日日夜夜辛勤劳动的结晶,更是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瑰宝。

杜还编就了《阆苑奇葩》,是对《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的增补和扩充,从原来的一千位作者增加为一千三百余位作者;从原来的四十九万字扩充为八十万字。《闺海吟》和《阆苑奇葩》都将作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丛书于近期出版。

杜今年七十八岁,我祝愿他健康长寿,相信他还会坚持不懈、乐此不疲地继续为弘扬中华妇女文化做贡献!当然,我更希望杜的这两部著作能起到抛玉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有心人、有志者投入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事业!作为女性,我还希望妇女朋友们能从这两部著作中汲取智慧、勇气和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为人类的不断进步,努力发挥出“半边天”的光和热,体现人的本性中的“真”、“善”、“美”!

篇5:《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尚书》、《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先秦说理散文

《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

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

重点篇目 《湘夫人》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元狩 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作者司马迁“发愤著书”,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修史理想,创作了这部我国古代史传文学的高峰之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

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 重点篇目:《行行重行行》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后来,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重点篇目:《十五从军征》

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 重点篇目:曹植《赠白马王彪》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9),文学史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

 “竹林七贤”,实际上是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五人都崇尚

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正始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 重点篇目: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

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 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

崇“左思风力”。

 重点篇目: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陶渊明: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 重点篇目:《西洲曲》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 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483-493)。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是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 刘义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时期一部有名的著作,南朝宋刘义庆和他的门人所作。《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高适《燕歌行》

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流派,主要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重写实,尚通俗。

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作为衡量的标准。

主要诗人:杜甫

主要诗人简介:王维、白居易、李贺

主要篇目: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甫《登高》

 古文运动:古文的概念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成为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韩愈《进学解》

 杜牧

 苦吟诗人:贾岛、姚合 李商隐

 《花间集》及温庭筠、韦庄

 李煜

重点词人:苏轼、辛弃疾

主要词人简介:晏殊、秦观、周邦彦、李清照、江夔

重点篇目:秦观《踏莎行》

周邦彦《苏幕遮》

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中兴四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 诗歌流派:半山体、山谷体、诚斋体

苏轼 《前赤壁赋》 欧阳修《秋声赋》

 关汉卿的杂剧艺术成就

 王实甫《西厢记》艺术成就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结构篇章等艺术上的成就

 明清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杂剧的戏剧体制。相对于

杂剧,它是一种长篇戏曲剧本,相对于戏文,传奇具有文学体制的规范化和音乐体制的格律化的特征。可以说,传奇是一种文学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长篇戏曲剧本。

 《牡丹亭》艺术成就《惊梦》

名词解释

 诗经,史记,古诗十九首,世说新语,中唐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新乐府运动,江西诗派,桃

花扇,长生殿

简答题

1、试比较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的诗歌。

2、试述元白诗派的艺术主张及其艺术特点、成就。

3、试述李白(或者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4、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试分析这句话的理论意蕴,并谈谈你个人对王国维这一观点的体会。

5、简述江西诗派的主要艺术主张以及黄庭坚的诗歌艺术特点。

6、简述关汉卿杂剧《窦娥冤》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

7、试析《西厢记》主要人物性格,以及其典型意义。

8、简述《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之思想主题及艺术成就。

9、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赏析题

 李商隐《无题》

 李煜《虞美人》

 秦观《踏莎行》

 柳永《八声甘州》

 李清照《声声慢》

 马致远《天净沙》

论述题

1、说说《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并分析其主旨思想变化的原

因。

篇6:中国古代文学汉魏考试重点

一·基础知识 1.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散文名篇,全文论证充分,说理严密,气势酣畅淋漓。

2.《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作品,分上,中,下三篇,都是议论秦的过失,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

3.班固的《汉书》是我们第一部断代史,体制沿袭《史记》,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5.《史记》的重要旧注本有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

6.标志这种赋(汉赋)风转变的最早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7.咏物抒情小赋的出现,突破了以往汉赋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传统,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给汉赋的发现带来一线生机

8.杨雄作品今存《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反离骚》、《解嘲》、《解难》七篇及一些残文 9.班固的赋,以《两都赋》最为有名

10.张衡的赋作主要有:《思玄赋》、《应间赋》、《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等,其中《二京赋》、《归田赋》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1.《归田赋》是一篇短赋,标志辞赋由散体大赋向咏物抒情小赋转变的重要作品。

1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叙事诗,最早收录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最早作品,记述的是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

14.《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大约产生在汉末桓灵之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

15.钟嵘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6.曹丕《典论•论文》称王粲“长于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

17.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诗歌代表作《赠兄弟秀才入军》,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8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19.《重答卢谌》是刘琨在幽州被囚时所写

20.左思的《三都赋》曾引起极大轰动,据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1.建安诗人曹丕《燕歌行》二首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它句句押韵,还不成熟

22.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的创作

23.在《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又分为吴声歌、西曲歌、神弦歌三类。24.在“梁鼓角横吹曲”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5.鲍照赋今存10篇,《芜城赋》最为著名。咏物赋的代表作有《舞鹤赋》、《尺蠖赋》

26江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恨赋》、《别赋》

27.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宏大的规模和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在艺术构思、语言文字技巧上表现了很高的成就 28.丘迟的代表作的《与陈伯书》

29.《哀江南赋》是庾信最杰出的骈体文

3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个类型,志怪小说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主流

31.《搜神记》中保留了许多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董永》等,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喜爱

32.《论文》是曹丕的专著《典论》中的一篇,《典论》全书已佚,只流传下来本篇和《自叙》。

33.《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对文体进行了初步划分。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观点。34.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创作论。

35.《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时代的巨著,建立起了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36.《诗品》一名《诗评》,是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

二·简答题

1.史记的艺术成就:

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的优劣长短。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5.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6.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2.《七发》对后代艺术方面的影响:

1.描写内容向体物大赋转化。2.充分发挥了夸张和想象的艺术功能,调动各类词汇充分描写事物。3.主客对答体的使用,拓展了内容和篇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4.显露出审美价值与讽刺之意的矛盾。5.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七发》可以说是从骚体赋向散文大赋转变的标志。3.散体大赋的特点:

1.《子虚赋》、《上林赋》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铺采摛(chi)文,张扬物色,穷生极貌,气势恢宏;2.同时也堆砌典故,联翩累牍,搬弄文字,刻意求新,粉饰太平,劝白讽一,真正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散体大赋的特点。4.汉乐府民歌取得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叙事性较以前大为加强3.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4.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

5.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曹植诗歌主要在五言诗艺术上有成就2.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成分3.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4.讲究写作技巧 5.《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1.突出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2.诗人借对神仙的追求表现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3.揭露政治黑暗,描绘世道衰败。6.左思的《咏史》特点: 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气,不专写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和不平,在对史的歌咏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我的个性和人格,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 7.左思诗歌的特色:

继承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真是地反应了现实生活,抒发了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激荡着高亢的格调,笔力矫健,气势雄浑,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8.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平淡自然,亲切淳朴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3.语言自然而精工4.风格多样 9.庾信早期诗歌特色:

字句锤炼,工稳而不繁富,细描景色,精巧而又清新代表作是《咏怀诗》 10.庾信在诗歌体裁的成就:

在诗歌体裁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已然具有唐人五绝的格调,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唐代诗歌的先声,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准备。11.《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通过生动的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2.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3.语言简约含蓄,玄远冷隽,朴素生动,优美传神。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繁荣发展的标志:

1.大量文学理论著作的集中出现。代表作曹丕《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1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题材单纯,以情歌为主,风格清丽柔婉。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广泛,风格粗犷刚健。《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典型特色。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三·名词解释

1.赋: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但赋的名称却不自汉始,而是在先秦就已出现。

2.乐府诗:汉代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大规模的设置乐府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只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者服务。而是收集民歌,方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入乐的诗歌六朝时被称为乐府诗

3.建安风骨: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以建安时期为主的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近四十年的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被人成为“建安风骨” 4.建安七子: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帧。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七贤中,文学成就最好的是阮籍和嵇康

6.太康体:西晋太康至永嘉的二十余年,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一大批诗人,代表是“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除左思外,他们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这些作家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陆机和潘岳最具有代表性。

7.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纯粹的哲理诗。

8.元嘉三大家:鲍照以桌异的个性、飘逸的诗风,以及独特的诗体创造超于颜、谢之上,成为南朝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9.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著《四声切韵》,发现了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经过沈约等人的提倡,齐代永明年间便形成了“永明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10.宫体诗:是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盛行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体

11.北地三才:北魏末至北齐时,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昇、邢邵、魏收等诗人

12.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又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

篇7: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梅村体:指明清之际著名诗人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体叙事诗,以明清易代之际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具有“诗史”风格,艺术上,在学习白居易长篇歌行体的基础上,自成特点,结构跌宕,多用典,讲究声律,辞藻缤纷,色彩鲜艳。

杜甫:“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律诗”唐代兴起的讲究格律的诗,包括绝句律诗长律三种类型,杜甫是唐代的律诗大家,于七律尤精,他的律师创作,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极为辉煌,贡献极为突出,杜甫,李商隐、陆游合称唐宋律诗三大家。

“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特征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精深,深沉苍凉,“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览无余。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唐代诗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

骈文:是一种讲究对偶,排比,用典和词彩的文体,兴盛于六朝由于过分的追求形式的整饬,声韵的协畅,用典繁复辞藻华糜。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体察到宇宙万物长存与人生世代相传的哲理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王昌龄被人们称为七绝圣手

《蜀道难》写山之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种)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杜甫诗歌的内容:1忧念社稷,谴责战乱。忧国伤时是杜诗的主要内容,“安史之乱”前诗人在《兵车行》《丽人行》等诗中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荒淫的生活进行了抨击。2哀悯苍生,揭露暴政,从来没有哪一个文人像杜甫这样把自己的笔不断伸向下层社会,从而 展现出一幅幅下层社会生活画面,杜甫描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三吏”“三别”杜诗还揭示了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对立状况和“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的封建剥削本质。3描绘自然景物,歌咏祖国山河,他写了许多出色的山水诗,歌咏祖国壮丽的山川,而且自具特色。如《望岳》《春夜喜雨》。4重视亲情,珍视友谊,杜甫热爱生活珍视友情,亲情。如 《月夜》《江村》。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3毫发无遗憾4众体具佳,集成创新,擅长五古七律。

李白诗歌的内容:1讴歌理想,表现自我。如《行路难》2抨击黑暗的现实,蔑视豪强权贵。如《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二十四首3描绘山川景物,赞颂祖国河山。如《蜀道难》4反映时代面貌,关怀国家兴衰。《塞下曲》5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妇女命运《丁都护歌》。

李白诗歌风格:1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2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具有浓郁 的浪漫主义气息3结构跌宕开阖,意向纷繁迅转4语言直率自然,清新明快5擅长古诗及乐府歌行

元杂剧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主要特点:

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叫一

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三言》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撰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三言》主要描写的是市民生活的生动画面,即将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作为自

己的主要表现对象。主要表现的思想有:

1、对“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反动。

2、以个

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

三、艺术上追求“雅俗共赏”。

《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一、《二拍》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爱情题材的新突破

3、超前的社会批判精神

对杜十娘的描写其主要方法有:一是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二是通过富裕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三是心理描写,四是白描手法,五是运用对比。

杜十娘形象分析: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

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

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

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原因

1,李甲的背信弃义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

杜十娘沦落风尘之中,却久有从良之志,后遇李甲,遂决意托付终身,然而李甲的所

作所为实在有欠于十娘的真情。

其一,计不远,有心相好,却无长久打算,李甲有钱时“大差大使,撒漫用钱”,等到

十娘与他议及终身大事时,却无可奈何,只能十娘步步为营,自我拯救,及至赎身还乡,李

甲对安身的问题也是“尚未有万全之策”,所以李甲虽有“白头不敢忘也”的誓言,却不是

一个可托付终身的人。

其二,知不深,李甲并不真正了解十娘,十娘追求毕生的不过是一颗真爱之心,一份

做人的尊严,可惜李甲并不明白,在孙富的花言巧语下,千两纹银便卖了十娘的一片真心。

2,封建的门第观念伦理道德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深层原因

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代表的是封建正统思想,名户高门,娶一位风尘女子进门实在有伤风

化,玷污读书人的清白,正因为这层顾虑,李甲踌躇再三,这已为十娘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

笔,路遇孙富,情节进一步发展,孙富打出李布政的幌子,一番劝诫,最终使李甲决定卖了

十娘。

3,崇尚金钱的世风是造成十娘悲剧的核心原因

不可否认,李甲听从孙富之计,也与他“资斧困竭”有关。那么,如果十娘先拿出百宝

箱结局如何那?先看李甲,当十娘打开百宝箱,将珠宝投入江中时,李甲大悔,抱着十娘痛

苦,李甲为了千两纹银卖了十娘,可却不知十娘有这么一个贵重的百宝箱,有这么多的宝贝,十娘重情,可在李甲这里,十娘的情意却比不过金钱,他哭,他悔,悔的却是不知道十娘有

钱而已。

十娘有着数十年的社会经验,见多了人情的冷暖,所以她明白金钱的重要性,想着就算

是见了李布政,也可以用这一箱的金钱让他同意与李甲在一起,但却不知李甲为了金钱早早的断送了他们之间的情份,致使十娘投河自尽。

简述《牡丹亭》的取材来源和主题提炼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这部传奇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它的取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睢阳王、李仲文、冯孝将,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还有话本小说《杜丽娘记》,都是《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2、作者对题材改造和主题的提炼。经过作者的一番改造和提炼,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主要体现在:首先,有意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再次,小说里的杜丽娘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作者在剧中则淡化这种淑女色彩,突出她的叛逆性格,并与杜宝和陈最良的卫道士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强化反抗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中心主旨;第三,作者有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现实的艰难历程。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

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

1、作者为作品勾画的“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等只能在幻想当中才能出现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却似经过脱胎换骨一般,成为表现“情之必有”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丽娘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画者恰恰就是她从未见过的梦中幽会的情人。

2、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意。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临川四梦 :

1、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临川四梦”。

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

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具有典型的 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试述《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去完成的,杜丽娘终于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愿望,也显然是理想的胜利而不是显示的胜利,另一方面,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刻画的栩栩如生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2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牡丹亭艺术上的一个突破成就,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柳梦梅,杜宝,陈最良等人物也刻画的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造诣,是因为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深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发人物幽微细密的情感;3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也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引人瞩目之处,此诗是一部诗剧,也是一部剧诗,作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景,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也历来被归为文采派,以语言的绮丽华艳,典雅蕴藉著称,此剧即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藻,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处一种真切自然与华彩空灵相结合的戏曲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

1、一类以牺牲自我与个性为代表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作者以悲愤和辛酸的笔触,写出了儒林群丑在人格意识方面的扭曲与堕落。如范进中举后变疯,写出了士子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作者对这一类人物的描写,是为了抨击和彻底否定封建科举制度。

2、另一类是保持独立人格,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人士。《儒林外史》中与魏晋风度相似的文人以王冕为代表。如传记载王母要回老家,王冕载母于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吴氏将这一行孝之举改为一幅舒张王冕个性与叛逆精神的图画。这里可见到卓尔不群的屈子形象,更可见到魏晋士人宽衣大袖的潇洒风采。这一类人物表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 试述《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的贡献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对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杰出贡献。

一、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局限于封建皇权的政治讽喻;白话小说《西游记》的讽刺多以调侃出之;明末清初的部分世情小说,如《金瓶梅》和《醒世因缘传》讽刺只是其中附带使用的手法;《西游补》等神魔小说中的讽刺已经上升为主导风格,但主要是嬉笑怒骂,是喜剧的讽刺。《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以范进为例,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艺如何摧残了士人的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作者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

二、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术的天才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主要手法有:

1、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后行为矛盾,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

2、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如严监生临死前还念念不忘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

3、借用人物自己言行之间的矛盾,如严监贡正在表白自己从不占别人便宜,突然小厮进来,报告早上关起别人的猪人家找上门来等等。

4.(结合《长恨歌》)分析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除了乐府诗之外,其他诗歌成就也很高。他的感伤诗中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就表现出其高超的艺术手法。

首先,抒情与叙事的紧密结合。《长恨歌》是长篇的歌行体,白居易发挥了这一体裁长于铺叙的特点,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曲折的情节。杨贵妃去世后,帝王对她的思念,及到蓬莱去寻访她的独特想象,都描写得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感情效果。比如“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叙事和抒情结合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既是抒情又在叙事,写景。在描绘的同时又把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执着的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结构安排独具匠心。《长恨歌》写得层次分明,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事件详略得当,层次过渡及其巧妙。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自然过渡到安史之乱。由“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由巧妙过渡到帝王回京后的相思。层层铺叙,自然过渡,最后点明主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另外,在铺陈词藻、详尽描写的同时,不断锤炼一些警句,穿插其中,使得全篇处处体现开阖顿挫之妙。诗歌开篇第一段,不断描写杨贵妃。但并不显得重复,因为白居易在描写几句之后,就会有一两句警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使诗歌显得顿挫有致。

三、善于描写,形象多姿多彩,语调圆润流转,语言精美流畅。《长恨歌》成功的塑造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个人物形象。在描写杨贵妃的时候,并没有正面去写她的美貌,而是通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侧面的描摹,把她的形象展现出来。对于她的死也只用了“宛转蛾眉马前死。”一笔带过。在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时,也采用侧面环境描写烘托。“峨嵋山下” “西宫南内”“夕殿萤飞”这些外部环境的描写,将唐玄宗凄凉的心境表现出来。《长恨歌》语言工丽,富于词采,读起来琅琅上口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1,成功的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诗的前半部分是实写,后半部分

是浪漫的虚构想象,而在其中又融入精确的现实描写,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2,故事完整,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描写细致,诗中一方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政致乱

予以揭露和讽刺,另一方面对悲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寄予深切的同情,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细致曲折,读后令人低回不尽。

3,作者尤善于以景衬情,观景会情,用凄清冷落之景写出悲凉情味,笔意宕漾,使人

如聆三峡猿啼、4,语言淡丽自然,优美动人,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篇8: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

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直以来,教师授课都遵循以文学史为讲授的基本线索,以作品阅读分析为主体教学内容,以选修课为重要的补充,全方位打好学生古代文学知识基础这样一种思路,这种思路是可行的。但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手段单调,形式单一,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相互启发、促进不够。

根据我们对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04、05级共1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思想上普遍存在对学习古代文学目的不明,认识不清的倾向,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锐减。而且不少学生在学完整个古代文学史课程后,对文学史的整体脉络和相关重点问题把握不够清楚,这也是造成学生在面临考研时最为头痛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有偏差

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本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地位,认为在当今社会,那些古旧的东西,学了也没用,还不如学好外语有用。这也与近年来的急功近利、技术主义等思想有关。

(二)教材内容繁杂艰深,造成学生兴趣大减

厚厚的四本文学史课本再加上六本作品选共十本书,让学生觉得内容庞杂,再加上有些教师授课时不选择重点,所以给学生零乱繁多的感觉,掌握文学史的知识困难较多。

(三)传统的授课模式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些教师的教案和内容不注意与时俱进,几十年如一日的讲授方式也少作改变,这样,在信息量巨大的今天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了。

二、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途径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授明清文学史时,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根据投票方式选择授课方式,一种是按照书本目录来教授,一种是按照文体分类来教授,结果是98%的同学选择了第二种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建立起课程备课小组,集体反复修订《教学大纲》

认真编写授课教案,制作课件,建立试题库和习题集,使该课程教学真正进入规范化。教程中重视引进和学习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分析、评价作家作品的能力。

(三)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建立诸如主题教学、比较教学等多元的授课方式

比如在小说单元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在当今拍摄的大量影视剧中,对古代小说的原著有着错误理解并记忆,这是极不应该犯的错误,教师应强调影视作品和原著的区别,形成课堂讨论或辩论的题目,以此引发学生探究真相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的能力。再如戏曲单元的学习较为枯燥,教师就应该大力去引导学生,做精美的幻灯片为学生介绍戏曲知识,或通过网络戏曲视频为学生播放。如在《牡丹亭》的学习中,就可以根据男女主角的生死恋想到很多的故事,像后来的《长生殿》、《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一直到琼瑶的一些小说。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联想性、创造性地学习。

(四)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途径

如聘请著名专家教授讲学,重点作家作品讨论会等。教师除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扩充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联系。有些教师过于抱怨他们小学校不可能像重点院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网上建设。但是我认为,良好的交流环境并不是很难建立的,当然大量资金人力的投入是可以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简单的QQ、MSN、博客等搭建自己和学生交流的平台。一句话,只要是好的方式和出发点,学生肯定会有兴趣的。这样,就建立了课堂向课外延伸的良性思考环境和教学环境,也避免了学生下课后有问题找不到老师解答,老师下课就完成任务的弊端。而且课后的交流尽量联系当前学术界有关的热点、焦点,以此来作为师生间“对话的平台”,这是古代文学教学的良好切入点。如讲授《红楼梦》时,可联系红学界与刘心武的论争这一文化热点进行论述,并要求学生课下搜寻资料以展开讨论。事实证明:社会上的热点同样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终南捷径。

总之,面对古代文学课程中的种种困境,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端正态度,改变方法,合理地处理各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力争使“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成为一门信息量大、授课科学化、学生参与力度强的精品课程。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因课程设置较早,变化弹性较大,要求古代文学教学应以改革的精神贯穿教学的始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关键词: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郑海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5月.

上一篇:雨中的故事作文亲情下一篇:校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工作总结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