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2024-05-04

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精选8篇)

篇1: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但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对建筑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能很好的解决混凝土产生裂缝带来的不良后果。

关键词:自修复混凝土;自愈合混凝土;胶粘剂;细菌孢子

1.概念

自修复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包裹胶粘剂的载体,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胶粘剂外层包裹物破裂,胶粘剂流出,充满裂缝,最终将裂缝封住。

自愈合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添加可产生封堵裂缝的物质,这种物质遇到水就被激活,产生结晶体,沉积在裂缝的表面,不断增加结晶体在裂缝周围沉淀,逐渐将混凝土开裂部分填充密实。

2.背景

混凝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但它是一种脆性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缝。当裂缝很小时,虽说不影响受力性能,但给人视觉上是不安全的。而有的裂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会越来越大,裂缝大到一定程度,再遇到水或侵蚀性化学物进入这些裂缝,裂缝处的混凝土和钢筋会受到腐蚀,最终影响到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更严重的可能发生脆性断裂,产生灾难性事故,给社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3.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的发展过程

自从1925年Abram的一个偶然发现,拉开了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发展的序幕。他将进行过混凝土抗弯拉试验并已经产生裂缝了的混凝土试件随意扔在户外长达8年之久,偶然的一天他发现此混凝土试件的裂缝居然已经愈合了。带着惊喜和困惑他再次将此开裂后自动愈合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弯拉试验,此时他发现这些混凝土试件的强度竟然达到了以前强度值的三倍。这个发现让人们对自修复混凝土的研究燃起了希望。

1994年,CarolynDry教授(美国工llinois大学)将载有胶粘剂(缩醛高分子溶液)的载体(空心玻璃短管或者玻璃空心纤维)加入到混凝土材料中,配制成具有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的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结构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出现损伤或者裂缝时,载体内的胶劲剂修复液就会流出渗入到裂缝,使混凝土裂缝愈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的智能复合材料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研究了利用液芯光纤和形状记忆合金(sMA丝)对复合材料结构中的损伤进行自诊断、自修复的方法。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用环氧FA4和环氧E51做了初步试验:将液芯光纤和形状记忆合金埋入混凝土中,光纤的出射光由光敏管接受,当混凝土发生损伤时,由液芯光纤组成的自诊断、自修复网络使胶液流入损伤处,同时局部激励损伤处的SMA短纤维,产生局部压应力,使损伤处的液芯光纤断裂,胶液流出,对损伤处进行自修复,而且当液芯光纤内所含的胶粘剂流到损伤处后,SMA激励时所产生的热量,将大大提高固化的质量,使得自修复完成得更好。

10月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自愈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开始进行。研究人员将混凝土愈合所需的细菌孢子和营养物质作为颗粒添加到混凝土配合料中,但水成了微生物生长需要所缺少的成分。因此,孢子处于休眠状态,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雨水进入裂缝并激活它们。这种无害的细菌,属于杆菌属细菌,于是开始汲取养分,产生石灰石。纳入愈合剂的细菌食品是乳酸钙,一种牛奶成分。颗粒中所用的微生物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

4.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方向和难点

用胶囊或者空心纤维玻璃管等可以承载胶劲剂的载体,将修复胶劲剂送入普通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受拉产生裂缝时,载体破裂,修复胶劲剂流出,从而对裂缝进行修复。此种方法修复剂的选用很关键,不仅要考虑修复剂的粘接强度、黏度,而且要注意其组成成分。为了保证裂缝初开裂时,内置修复管内的修复剂能够迅速流到裂缝处修复裂缝,就要求修复剂黏度较高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能够迅速渗入到混凝土裂缝中,充分润湿裂缝表面,确保粘结的质量。

形状记忆合金型自修复混凝土:在混凝土容易开裂的区域埋置经过预拉的形状记忆合金丝和光纤。当混凝土受到外界影响产生裂缝超过允许的宽度时,通过光纤拾取的信号向微处理系统发出指令,形状记忆合金丝则发挥功效使裂缝愈合或者限制裂缝的扩张,从而达到自修复裂缝的目的。

自愈合生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有涂层或有底物的细菌孢子,涂层和底物在混凝土的生产和硬化过程中避免细菌孢子受到破坏,使其存活更长的时间直到需要自愈合。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水分浸入到裂缝处,孢子被激活,与水反应生成填充物将裂缝填充密实。

在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未得到解决:(1)自修复混凝土胶茹剂的性能还需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还无法实现多次裂缝自修复;(2)自修复混凝土配制的原材料中有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物质,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此问题;(3)胶劲剂载体的加入,会使自修复混凝土自身强度降低。如果能解决此问题对自愈合混凝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添加胶粘剂的混凝土和生物混凝土给建筑材料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目前,混凝土是全球最常用的建筑材料,而通过采用具有自愈能力的混凝土,钢筋用量可以减少,从而降低建筑成本。这种新材料有可能会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并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成本。不过,在短期内,以传统方式修复混凝土裂缝更为经济。虽然混凝土自愈合技术尚有许多关键技术性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包括自修复、自愈合功能在内的水泥基材料的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篇2: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综述了中空纤维释放黏结剂的裂纹愈合及近期开发的机敏裂纹自愈合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后者微胶囊促使的机敏裂纹自愈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中包括愈合剂和催化剂的结构、微胶囊的形成和外表连接催化剂、愈合剂系统原位聚合反应、纯环氧树脂基体和复合材料中的裂纹自愈合、愈合效率及愈合复合材料微观表征等方面.一个典型的.双相自愈合系统是包含于微胶囊中的二聚环戊二烯(DCPD),通过埋于环氧基体中的钌络合物催化剂进行开环转位聚合反应(ROMP),形成新的聚合物来愈合裂纹.在纯环氧树脂基体中,上述自愈合系统在室温下的愈合效率可高达90%,而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室温下的愈合效率大致是45%,在80℃可提高到80%.降冰片烯(Norbornene)及其衍生物具有同以上系统相似的自愈合功能.三聚呋喃和四聚马来酰亚胺可在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热可逆的、无终止的交联聚合反应,自动愈合裂纹.同时,对以上三种自愈合剂系统及复合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作 者:李崇俊 Alan Crosky Li Chongjun Alan Crosky 作者单位:李崇俊,Li Chongjun(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西安,710025;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澳大利亚悉尼,2052)

Alan Crosky,Alan Crosky(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澳大利亚悉尼,2052)

篇3: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沥青路面作为道路直接与行车发生关系的“界面”, 在整个路面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沥青路面的长期使用过程中, 其结构处要经历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 一些微小开裂和局部损伤会不可避免的产生, 如不能及时控制这些微损伤, 这些微裂纹便会在外边荷载的作用下扩展开裂, 进而会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重则会破坏整个道路的结构。所以, 如何能够及时有效地修复路面中出现的裂纹和损伤成为了道路工作者关心的主要问题。

沥青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愈合能力, 但与所处的温度、修复的时间密切相关, 实际应用中很少出现长时间高温阶段供其发生自愈合。因此, 有必要寻求一种新技术, 对沥青路面内部出现的裂纹和损伤能够及时感知并主动修复, 提升其自愈合能力, 以延长路面服务寿命。

自修复微胶囊是一类以物质补给方式进行的自修复手段。采取囊壁包覆囊芯的手段, 在材料产生微裂纹时, 对微胶囊产生刺激, 囊壁破裂, 释放出囊芯材料, 囊芯材料遇到分散在体系内的催化剂, 在微裂纹出发生反应, 改善基体性能、延缓材料损伤、延长材料寿命[1,2,3,4,5]。

Gircia等[6]人于2010年首先将微胶囊技术引入沥青混合料中, 他们采用多孔砂作为再生剂的载体, 用环氧树脂和水泥作为胶囊壁, 制成了包含再生剂的微胶囊, 并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制作结果表明, 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得到提升, 但由于微胶囊的加入, 其强度降低, 二者粘结效果差, 难以应用。

在国内, 将微胶囊技术应用于沥青及其混合料中的研究还十分少见。长安大学的赵建勋等[7]以环氧树脂为囊芯, 合成了自修复微胶囊。考察了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但未进行微胶囊在沥青中应用效果的评价。同样以自来自长安大学的裴建中及其学生也进行了路面材料自修复微胶囊的合成及效果评价, 以自制的再生剂作为囊芯, 脲醛树脂为囊壁, 制备了用于沥青自修复的微胶囊, 并得到了良好的自愈合效果[8]。

本文脲醛树脂为囊壁、环氧E-51 为囊芯材料,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自修复微胶囊, 固化剂选用T31;将其用于70#基质石油沥青改性, 考察了微胶囊用量对70#基质石油沥青软化点、针入度以及延度的影响;采用延度自愈合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以及不同时间下, 添加自修复微胶囊对沥青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原料

实验所使用的原料有:70#基质石油沥青, 自制的微胶囊及固化剂。

1.2自修复沥青体系的制备

称取一定质量的基质沥青, 加入容器中, 加热温度至160℃ 时, 分别添加0wt% 、 0.25wt% 、0.5wt%、0.75wt%和1.0wt%的自修复微胶囊以及相应质量的固化剂, 采用高剪切分散仪搅拌, 转速为1 000 rpm, 时间为10 min左右, 后恢复到常温, 即完成样品制备。

1.3性能测试

(1) 沥青基本性能测试

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分别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04 中的T0606-2011、T 0604-2011、T 0605-2011的规定测试。

(2) 自修复效果评价试验

制备沥青延度试样, 用刀片在试件中部割开一段, 产生破坏[8,9], 将破坏的样品在不用温度下进行自修复, 同时考察修复时间的影响, 自修复完成后, 按照T 0605-2011 测试延度La, 与未经破坏的样品延度 (Lb) 的比值 (La/ Lb) 即为沥青的延度愈合率。

2结果与讨论

2.1沥青基本性能

为了评价自修复微胶囊的添加对沥青基本性能的影响, 笔者对添加微胶囊前后的沥青软化点、针入度以及延度的变化分别进行了测试,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 中的结果可见, 添加微胶囊后, 沥青的软化点有小幅的上升, 针入度先上升后下降, 但仍处于技术标准之内。原因可能是加入微胶囊及固化剂后, 与沥青之间形成了新的界面, 相互吸引力作用下, 增加了沥青的粘度, 使其软化点升高, 但由于微胶囊添加量很少, 影响并不明显, 沥青的针入度以及15℃延度变化也不明显, 仍符合技术要求。但微胶囊的加入量为1.0%时, 沥青10℃延度降低为18 cm, 已经低于70#基质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可见, 在微胶囊对沥青进行改性时, 添加量不易过大。

2.2添加量对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采用延度自愈合试验 (10℃) 考察了微胶囊添加量对沥青自愈合效果的影响。修复时间为3 h, 温度为20 ℃。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2 中的结果看出, 未添加微胶囊的基质沥青在受到破坏, 经历3 h、20 ℃修复后, 延度La为6 cm, 修复率为24%;添加微胶囊0.25%后, 沥青自愈合后延度为7 cm, 修复率提高到30.43%。根据沥青自愈合机理, 在沥青受到破坏后, 其中的高分子通过分子微观运动, 形成部分修复;添加了微胶囊后, 微胶囊囊壁在外界破坏下破裂, 微胶囊中的环氧树脂释放, 并且与分散在沥青中的固化剂结合, 经过一定时间的交联反应, 将部分裂纹修复, 因此提高了沥青的自愈合率。添加0.5%和0.75%的微胶囊后, 沥青的自愈合率进一步提高为37.5% 和38.09%, 二者之间的提升幅度并不高, 而添加量1.0%时, 沥青本身的10℃延度已经不符合技术要求。所以, 在后面的实验里, 选取微胶囊添加量为0.5%。

2.3温度对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未添加微胶囊以及微胶囊添加量为0.5%时, 修复时间为3 h, 修复温度对沥青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具体结果见表3。

由实验结果可见, 在修复温度为0℃和10℃时, 在未添加微胶囊的情况下, 沥青自愈合后的延度分别为0 cm和4 cm, 相应的自愈合率分别为0和8%。据观察, 在0℃和10℃时, 沥青中分子运动受到限制, 几乎没有自愈合发生。随着修复温度的上升, 其延度自愈合率不断提高, 在20℃和30℃时分别达到了24%和36%。由此断定, 应该是由于温度的升高, 使沥青中分子运动加剧, 有利于对破坏的自愈合。

在沥青中添加5%的微胶囊后, 在0℃时, 沥青自愈合率与未添加时相当 (仅为1 cm) , 应该是因为低温下, 环氧树脂并不能发生有效的固化交联反应;而当温度上升到10℃时, 其延度自愈合率为20.83%, 有所提升;在修复温度为20℃和30℃时, 沥青自愈合率分别升高至37.5%和50%;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沥青中的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反应程度不断提升, 对沥青的破坏进行更高程度的修复, 使得其自愈合率进一步提高。

2.4时间对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笔者分别考察了未添加微胶囊以及微胶囊添加量为0.5%时, 修复温度为20℃下, 修复时间对沥青自愈合效果的影响, 具体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 未添加微胶囊时, 沥青的自愈合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 在自愈合5 h后达到了36%, 而继续延长时间至7 h时, 自愈合率没有提高, 表明基质沥青在此条件下, 5~7 h使其自愈合能力全部得到发挥。

添加了5%微胶囊后, 未经自愈合修复直接测试其延度为0 cm, 与未添加微胶囊时相当;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 微胶囊的修复作用开始发挥, 到5 h时达到了54.17%, 高于未添加微胶囊时的数值, 这应该是因为在此过程中,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逐步反应, 随着时间的延长, 修复效果得到了提升。

3结语

采用自制的微胶囊对70#基质石油沥青进行改性, 添加量小于1%时, 微胶囊的加入不会对沥青的三大指标产生明显的影响;沥青延度自愈合率随着微胶囊的添加量增加而有所提高;低温时 (10℃以下) , 沥青的自愈合能力难以发挥, 而微胶囊也不能发挥修复作用;温度在20~30 ℃时, 沥青自愈合率明显提升, 最高达到36%, 添加了微胶囊后也有同样的趋势, 且其最高值可达50%;修复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沥青自愈合率的提高, 但在5~7 h时, 提升并不明显, 应该是在这段时间内, 沥青自愈合能力已全部发挥, 对于微胶囊来说, 其修复能力也会达到饱和, 太长的时间对自愈合效果没有明显提升。

总体来讲, 微胶囊的加入, 有利于沥青自愈合性能的提升。然而, 在沥青路面实际应用中,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较高的温度供沥青路面发生自愈合行为。那么, 如何在低温短时间内使其自愈合行为得到充分发挥, 应该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管蓉, 艾朝全, 李健宗, 等.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 13 (5) :134-138.

[2]张雄, 习志臻, 王胜先, 姚武.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 2001, 137 (3) :10~13.

[3]Jones A S, Rule J D, Moore J S, et al.Catalyst morphology and dissolution kinetics of self-healing polymers[J].Chem Mater, 2006, 18:1312.

[4]Kessler M R, Sottos N R, White S R.Self-healing structural composite materials.Composites:Part A[J].Composites Part A, 2003, 34:743-753.

[5]田薇.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修复材料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05.

[6]赵建勋, 李宏颖.路面材料自修复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 2013, 42:389-396.

[7]肖艺成.路用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 长安大学, 2014.

篇4: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关键词自修复混凝土;混凝土梁桥;开裂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078-01

1概述

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众多,甚至有些裂缝很难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抑或是几种原因共同引起的,这就为桥梁裂缝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桥梁的开裂却给桥梁具有很大的危害,目前橋梁中多采用施加预应力以避免开裂,但是还是有很多裂缝无法避免,而当前智能混凝土研究中的自修复混凝土具有自行愈合裂缝的能力,因此本文大胆提出利用自修复混凝土防治桥梁裂缝的设想。

2桥梁裂缝成因

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因素较多,多种因素可能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的形成均有一种或几种因素占主导作用。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按其产生的原因分类,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2.1荷载裂缝

混凝土在正常运营状态下,由动、静载产生的裂缝称为荷载裂缝,主要包括直接应力裂缝和次生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作用下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主要是因为设计阶段计算、施工方法与工艺选择及使用阶段养护等阶段不合理。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结构物在设计的外荷载作用下,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时采用的方法有出入,或者在计算中忽略了某些因素,从而导致在某些部位产生次生内力引起结构开裂;桥梁结构中很多情况下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使得桥梁结构与实际结构有出入。

2.2温度裂缝

同所有的物体一样,混凝土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环境变化,混凝土延伸或收缩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便会产生内力,当内力达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时,混凝土发生开裂,其中主要因素有年月温差引起的裂缝;日照使得桥梁局部升温不同引起的裂缝;极端天气造成温度突降引起的裂缝;施工水化热引起的裂缝等等。

2.3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整个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流失造成混凝土收缩,在长期的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亦会因为施加的荷载而发生缓慢的变形,这些都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2.4地基变位引起的裂缝

在结构物中,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水平移位等变形,会引起结构物的内力进而引发结构开裂,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勘查精度不足、试验资料准确度不够;地基地质或结构荷载差异过大;结构物的基础类型区别较大及基础分期建设;以及其他诸如地基冻胀,桥梁建成后地基条件发生变化以及基础处于不良地质等引起的桥梁基础变位。

2.5其它原因

除去上述引起裂缝的原因外,还有诸如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冻胀引起的裂缝,施工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

3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工作原理及种类

人的身体受到创伤后很多情况下会自愈,比如皮肤划伤后隔一段时间便会长好。而裂缝自修复混凝土就是模拟这种生物受创后的自愈功能,其可以在混凝土受创部位产生某种特殊粘结材料,该材料和混凝土基材相互复合,可以使受创部位自行愈合,进而恢复甚至提高混凝土的性能。目前已经开展的裂缝自修复研究类型有:内置纤维胶液管自修复混凝土、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智能自修复混凝土。其中内置纤维胶液管自修复混凝土、内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称为填充型自修复混凝土。

填充型自修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主要是在普通混凝土内预先埋入注入胶粘液体的纤维管或者空心胶囊,当混凝土在发生开裂时,胶粘管或者空心胶囊破裂,胶粘液体流出,进而渗入到裂缝中,对裂缝形成粘结。如:在日本,东北大学三桥博三教授等日本学者把装有内古粘结剂的空心胶囊或者玻璃纤维加入混凝土材料中,当混凝土材料受外力作用产生裂缝,使部分空心胶囊或玻璃纤维破裂,粘结液便会流入裂缝,从而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1944年,美国伊利诺伊斯大学的Carolyn Dry使用类似的方法,在空心玻璃纤维中注入粘结剂,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使混凝土裂缝产生自愈合效果。

图1内置胶囊仿生自愈合混凝土自愈合机理示意图

图2内置封闭式空心玻璃纤维仿生自血合混凝土自禽合机理示意图

4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设想及存在的问题

4.1应用设想

混凝土桥梁发生裂缝的原因复杂多样,裂缝产生后修补困难,考虑到自修复混凝土对裂缝的自修复作用,本文作者提出设想:对混凝土桥梁进行裂缝观测,记录其裂缝通常发生的位置,及其产生的原因,在通常开裂的位置甚采用自修复混凝土进行浇筑,以防治混凝土开裂引起的桥梁结构破坏。

4.2存在的问题

1)采用自修复混凝土浇筑的位置的选择。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复杂,分布较广,采用大面积自修复混凝土浇筑,成本提高。2)修复纤维和修复胶囊的选择。填充式自修复混凝土由于预埋纤维或胶囊的变形能力,对于裂缝的反应机敏性有一定的滞后,一定宽度以内的裂缝因预埋材料的变形能力而无法达到修复目的。因此开发和混凝土强度匹配的填充材料尤为重要。3)修复材料的数量。在混凝土中为了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又经济合理,对于掺入的修复材料就需要有一定的数量控制。4)修复液的补给。在对一些裂缝修复后,内部必然造成一定的“空隙”,再开裂时可能会出现修复液补给不足,难以达到修补作用。5)修复的时效性。所有的修复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粘结剂的强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5结语

混凝土桥梁中,广泛分布的裂缝防治工作复杂,但是危害却很大,裂缝导致内部钢筋锈蚀,混凝土深度碳化等都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安全。寻找一种经济合理的自修复混凝土对裂缝进行防治,减少甚至避免桥梁裂缝对增强混凝土桥梁的使用效用,提高其耐久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雄,习志臻,王胜先,姚武.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混凝土,2001,3.

篇5: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Win7的系统维护功能已经非常强大,利用Win7的系统备份和还原功能,你甚至可以不再需要Ghost!而且Win7更加智能化,它会在你安装程序或者对系统进行重要改动的时候自动创建还原点,这样在系统崩溃后就可以保证你将系统还原到最近的一个正常状态。这一点也是Ghost最大的劣势――很多人是Ghost一次就再也不去维护,而如果时间久了,那么利用Ghost恢复的系统也将面目全非。

此外,常见的系统问题也都可以用Win7的WinRE功能来修复而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如果你还像以前那样遇到问题就重装,那只能说你还不了解Win7,相信看过本文大家会有新的认识。

注:Win7的维护功能需要开启系统的备份还原功能,强烈建议开启它,它不会占用多少系统资源,而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

一般问题 启动修复绰绰有余

Win7的系统修复功能是很智能的,很多时候根本不用用户太多的干预。例如由于非法关机而引起的小问题,当再次启动系统时就会进入“Windows 错误恢复”界面,光标默认停留在“正常启动Windows”选项上并开始倒计时。很显然,系统本身已经允许你正常启动,而问题已经自己修复了。

此外,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硬件的改动而造成的系统文件被破坏或者配置文件不正确,都有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此时系统再次启动,同样会出现 “Windows错误恢复”对话窗。提示窗口中有两项内容可选,默认会停在“启动启动修复(推荐)”项(如图1所示)。显然,Win7是希望用户选择“启动修复”选项对系统进行修复,

经过测试,如果选择“正常启动Windows”,系统一样可以正常启动。不过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所以为了系统的稳定,建议大家还是多花一点时间,启用系统的修复功能。

启动系统的“启动修复”功能后,系统将自动进行修复而不需要你操作,修复完成后如果提示“请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完成修复”,那么重启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如图2所示)。如果提示“系统修复无法自动修复此计算机”,那就要使用更高级的工具来进行修复了。什么更高级的工具?别急,我们慢慢来了解。

无法启动 系统还原出手相救

如果“启动修复”功能也无法解决问题,系统还是不能正常启动,那就需要“系统还原”出手相救了!

要启用Win7的系统还原功能,需要在系统启动时按F8键,在出现的系统选择菜单当中选择“修复计算机”,回车确认后按照提示即可进入到“系统恢复选项”界面(如图3所示)。

在“系统恢复选项”窗口中我们可以看到“启动修复”、“系统还原”、“系统映像恢复”、“Windows内存诊断”和“命令提示符”五个选项,直接选择“系统还原”,然后按照提示选择一个还原点,很快就可以完成还原操作。完成后重新启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修复系统无法启动等问题。

提示:要使用“系统还原”功能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系统分区已经开启系统保护功能;二是已经创建了系统还原点(手动或自动)。

系统崩溃 映像还原妙手回春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的系统故障都可以通过启动修复和系统还原来修复,但是,如果你的系统由于病毒等原因,造成系统用户配置文件被破坏,那么上面的方法也就无能为力,不过别担心,利用Win7的系统映像还原功能修复即可(进入系统映像还原的方法与进入系统还原的操作一致)。

篇6: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恢复

一、            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1、 利用SET AUTORECOVERY命令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完成对数据文件的修复操作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SQL>SET AUTORECOVERY ON 启用重做日志自动应用功能

SQL>RECOVER DATABASE 恢复指定表空间、数据文件或整个数据库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完成恢复后打开数据库

2、 利用RECOVERY AUTOMATIC命令自动应用重做日志

完成对数据文件的修复操作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SQL>RECOVER AUTOMATIC DATABASE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完成恢复后打开数据库

二、            不归档模式下的数据库介质恢复

1、 将数据库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SQL>SHUTDOWN IMMEDIATE 如果数据库仍然处于打开状态,关闭数据库;

将数据库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利用最近一次建立的一致性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恢复,必须对所有的数据文件与控制文件进行修复;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SQL>CANCEL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将当前重做日志顺序号设置为1,

2、 将数据库恢复到新的位置上

SQL>SHUTDOWN IMMEDIATE 如果数据库仍然处于打开状态,关闭数据库;

将数据库文件恢复到新的位置上,利用最近一次建立的一致性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进行恢复,必须对所有的数据文件与控制文件进行修复;

对初始化参数文件中的CONTROL_FILES参数进行编辑,使它执行保存在新位置中修复后的控制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库文件处于新的位置,必须利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语句对控制文件进行修改,使它指向新位置中修复后的数据文件。如:

SQL>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I:ora9ioradata ystem01.dbf’ TO ‘K:oracleoradata ystem01.dbf’;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SQL>CANCEL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将当前重做日志顺序号设置为1。

三、            归档模式下的完全介质恢复

1、 关闭状态下的完全恢复

SQL>SHUTDOWN ABORT(如果数据库处于打开状态,将它强行关闭)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需要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备份修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文件,也可利用ALTER DATABASE CREATE DATAFILE 语句重建一个空白的数据文件替换对视或损坏的数据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原来的位置上,需要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SELECT name,status FROM V$DATAFILE;查询数据文件的名称和状态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 ONLINE;将脱机数据文件改未联机

SQL>RECOVER DATABASE 或 SQL>RECOVER TABLESPACE users

或 SQL>RECOVER DATAFILE ‘I:ora9ioradatausers0.dbf;

SQL>ALTER DATABASE OPEN;

2、 打开状态下的完全介质恢复

SQL>SELECT d.file# f#,d.name,d.status,h.status from v$datafile d,v$datafile_header h

WHERE d.file#=h.file#;查询哪些数据文件被自动设置为脱机状态;

SQL>ALTER TABLESPACE users OFFLINE TEMPORARY;将包含损坏数据文件的表空间设置为脱机状态;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需要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备份修复丢失或损坏的数据文件;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原来的位置上,需要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RECOVER TABLESPACE users AUTOMATIC对包含损坏数据文件的脱机表空间进行恢复;

SQL>ALTER TABLESPACE users ONLINE;

四、            归档模式下的不完全介质恢复

1、 不完全恢复的操作准则;

在恢复前后都对数据库进行完全备份

完成不完全介质恢复后,检查数据库是否已经恢复到了目标时刻下的状态;

完成不完全介质恢复后,将归档重做日志文件移动到其它位置保存,

2、 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

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包括控制文件和所有的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SQL>SHUTDOWN ABORT

确定不完全介质恢复的目标时间,即你需要将数据库恢复到哪个时刻下的状态,然后确定需要使用哪些备份来对数据进行修复,数据库修复所使用的控制文件备份应当能够正确反映出目标时刻下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所使用的数据文件备份应当是在目标时刻之前创建的,而且必须修复所有的数据文件,

如果没有在目标时刻之前建立的数据文件备份,需要重新创建空白的数据文件

如果在数据库中包含在目标时刻之后建立的数据文件,不要对这个数据文件进行修复,因为在完成不完全恢复后的数据库中根本不应当存在这个数据文件;

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如果介质故障无法排除,则恢复到其它位置上;

利用选定的备份文件修复所有的控制文件和数据文件;

SQL>STARTUP MOUNT 启动实例并加载数据库;

如果修复后的数据文件不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需使用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 TO …语句在控制文件中更新它们的信息;

SQL>SELECT name,status FROM V$DATAFILE;确定所有数据文件都处于联机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 ONLINE;将数据文件恢复为联机;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TIME ‘-02-01:12:30:30’

如果控制文件是利用备份修复的,必须在RECOVER名利中指定USING BACKUP CONTROLFILE子句;

SQL>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

立即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完全备份。

3、 基于撤销的不完全恢复

SQL>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其它步骤同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

4、 基于SCN的不完全恢复

在进行基于SCN的不完全恢复时,oracle会在应用了所有具有小于等于指定SCN的事务的重做记录之后终止恢复过程

RESETLOGS选项

在如下三种情况下,必须使用RESETLOGS选项打开数据库:

1、 在执行任何类型的不完全介质恢复之后;

2、 在使用备份修复控制文件后(在RECOVER命令中使用USING BACKUP CONTROLFILE子句);

篇7: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普通防水混凝土除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外,还须根据设计抗渗等级来配制。在普通防水混凝土中,水泥砂浆满足填充、粘结作用外,还要求在石子周围形成一定数量和质量良好的砂浆包裹层,减少混凝土内部毛细管、缝隙的形成,切断石子间相互连通的渗水通道,满足结构抗渗防水的要求,

普通防水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应不低于32.5级。如掺外加剂,亦可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石子粒径不宜大于40mm,吸水率不大于1.5%,含泥量不大于1%。

篇8:自修复自愈合混凝土论文

用钢条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加热, 从而对沥青混凝土进行修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沥青路面温度场分布状态。研究沥青混凝土试块内部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 以及钢条对其温度场的影响。

1 实验方案

1.1 材料热物性参数

本次实验采用砂岩和SBS改性沥青, 混合料类型为AC-13密实型结构30cm×30cm×10cm, 钢条直径6cm, 深度5cm。建立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材料热物性参数如表1所示。

由于该模型对称, 为节约计算时间, 建立二维分析模型, 如图2所示。

1.2 基本假定

1) 沥青混凝土为完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连续体;

2) 除了与沥青混凝土上表面接触的边界, 其余的边界均为绝热;

3) 钢条的温度始终保持在80℃。

1.3 边界条件

沥青混凝土表面按照第一类边界条件, 表面温度取室内环境温度, 并在沥青混凝土表面施加对流换热边界条件, 以大风表面[5], 取对流换热系数为22 W/m2·℃。

2 结果与讨论

2.1 钢条加热沥青混凝土温度场分析结果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沥青混凝土结构不同深度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模拟, 路面结构中A、B、C、D的温度曲线如图3所示。与空气接触的路面 (A、C) 升温较慢, 而A点距加热钢条的距离比C点距钢条要远, 因此, C点升温更快一些。D点距加热价钢条最近, 因此D点是升温最快的。A、B、C、D各点的温度分布都是符合实际的。

在加热时, 各个时刻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场分布都是不同的, 如图4所示。在掌握一定数据的情况下, 可以对沥青路面结构温度进行精确预测。

3 结语

该文基于热传学基本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非瞬态温度场基本模型, 为沥青混凝土自愈合做好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在正确掌握材料各类边界条件、热物性参数, 可比较准确地预测混凝土路面结构温度场分布, 从而节约了人工测量的人力物力。随着路面距离钢条的距离增加, 温度逐渐减小。可认为控制钢条的温度, 为沥青加热自愈合奠定了基础。

摘要:沥青混凝土在重载荷、低温条件下, 路面的稳定性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通过温度场数值模拟, 利用钢条良好的导热性, 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加热修复。基于热传导原理和有限元方法, 建立了非瞬态温度场分布模型,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分析求解。实验得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温度场的分布图, 从而为其自愈合奠定基础。随着温度的升高, 自愈合速率增加。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温度场,ANSYS,有限元

参考文献

[1]林宝玉, 丁健彤.水工材料的发展前景展望[J].中国水利, 2006, 20:61-63.

[2]Qiu J.Self Healing of Asphalt Mixes.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report 7-08-183-1,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3]Shen S, Chiu H M, Huang H.Characterization of Fatigue and Healing in Asphalt Binders[J].J Mater Civ Eng, 2010, 22 (9) :6-10.

[4]Bhasin A, Little D N, Bommavaram R, et al.A Framework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Healing in Bituminous Materials Using Material Properties[J].Road Mater Pavement Des EATA, 2008, 15:219-242.

上一篇:放射科学习资料下一篇:小学作文500字我最熟悉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