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24-04-08

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精选4篇)

篇1: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有感

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关于向“愚公支书”王光国通知学习的决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和“喜迎十九大、畅谈新变化”主题实践活动,10月9日我校党支部开展了十月主题党日活动。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通过观看视频学习了“当代愚公”王光国的优秀事迹,深受教育。

王光国同志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店子坪村的工作岗位上,带领当地群众以“三年五年修不完,十年修,这代人修不完,下代人修”的愚公精神,以“苦熬不如苦干”的坚定信念,自力更生、挑战大山,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通往山外的希望之路、开放之路、致富之路,被群众誉为“愚公支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王光国同志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各项惠民政策,不懈不怠、不等不靠,团结带领村民持续发力,在改革发展中争当先锋,在精准脱贫中勇立新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日渐富裕,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先进村,践行了他上任之初“要改变落后面貌,绝不把贫困留给下一代”的铮铮誓言。

店子坪村先后被省、州、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等称号。王光国同志本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省跨越发展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学习愚公精神,就是要我们对事业追求的信念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坚定执着,毫不动摇。当年店子坪村的农民要靠自己的力量修通出山路,对于没有任何外部力量帮助的情况下无异于难于上青天。然而,在村支书王光国的带领下,以愚公移山的必胜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坦荡胸怀和一辈接着一辈干的决心开始长达七年的修路历程,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我们党的事业从1921年建党之初立下了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经过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建立了新中国,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国,让中华民族傲立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每一位党员就要学习王光国这种抱着必胜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为我们党和国家添砖加瓦,让我们的事业生机蓬勃永放光芒。

学习愚公精神,就是要我们对事业的开拓创新要像愚公移山一样敢想敢干,不惧困难。我们党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一项前无古人充满挑战,没有任何经验和教案可以借鉴,这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要像王光国那样敢想敢干、大胆创新,变不可能为可能,像他那样善于采取新方法新途径去开拓创新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学习愚公精神,就是要我们对事业的追求像王光国那样愚而不蠢,“愚”是对确定的目标持之以恒、决不动摇,“不蠢”是在追求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中表现出的灵活性。店子坪村决心修通出山路的目标是坚定的,在修路的过程中却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没有拒绝外部力量,通过多方争取等切实可行的途径,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了修通路、共致富的目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是教条主义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有助于我们事业腾飞的方法和途径我们都是可以借鉴的。因此,我们要像王光国那样为了事业成功做一个“愚而不蠢”的党员。

总之,我们在新时期学习当代愚公王光国,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对事业的执着信念和持之以恒,学习他对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强烈责任心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让愚公精神永放光芒。

篇2: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就在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了店子坪村调研,并告诉他,要把店子坪村的事迹搬到全省,搬到全国,像贵州海雀村一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

披衣起床,站在自家的院坝里,凉风习习,月影下的山村分外寂静。

眼前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有了深刻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些,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益于乡亲们的苦干实干。王光国心里感慨、心怀感激。忆来时路,走脚下路,望未来路,王光国心绪激动,更感责任如山。

打通山路,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

店子坪村是个高山村,“山下包谷戴红帽,山上包谷还是苗”。山下邻村人打趣地称“天上坪村”。

记者进山,汽车在“壁挂公路”上蜿蜒攀行,山边是悬崖,山下是深深的河谷。

店子坪村委会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山巅小盆地里。但见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青山间;种植的猕猴桃连片相接,入户公路四通八达;设施一流的幼儿园里,传出琅琅书声;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诠释着山乡巨变;信息网络已延伸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及淘实惠、云上恩施,让山村连着山外;村口田间,几位村民正在整地除草。

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要实现脱贫。他们说,这些年村里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基础还是源于村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修路。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这首民谣,描绘出店子坪村处于三面环河、峡谷封锁的险恶地形。

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10多年前,村民出山,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攀爬,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村民卖头猪,价格比邻村要便宜,还要拆下木门板把猪抬下山、抬过河。

“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这句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村里小伙子带着女朋友来家中,一路上宛如爬“天梯”,登门来访了就“告吹”。

“那个时候公路不通,我们都很穷,抬不起头,低人一等啦。”王光国叹了口气说。

不通公路,村里就是绝路;有出村公路,村里脱贫致富才有出路。

穷则思变,不通就得变。打通山路是村民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绝壁凿路,不变的是坚定的信念

王光国的父亲王从新,是名老党员,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王光国就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让村里通了电,将机耕道修进了村。,王光国被推上了村支书的位置,年又一肩挑起了村支书、村主任的重担。

就在2005年1月,王光国决定发动全村力量,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村民们知道王光国的“构想”后,认为是天方夜谭。

“万丈悬崖,脚都站不稳,怎么修得了路?”

“修路不要钱吗?我们这个穷村子,怕是只有做梦吧?”

“专门为我们这个村在绝壁上修路,那要好多钱啊,恩施都贫困,到处都需要资金,我们这个根本不可能吧?”

“你能在悬崖上修出公路,我把姓都改了。”村民刘太贵还不是背后偷偷议论,而是直接当着王光国的面打起赌来。

村里一片反对声,但王光国的意志坚定如钢。

“3年修不通,5年!5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不能把不通公路带来的贫困留给下一代人!”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直接去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反复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讲想法和信念。

真心、真诚和耐心,终于激活了村民们修路求变的强烈愿望,展开了一场长达6年的绝壁凿路历程。

2005年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从此,王光国带着村民,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烧洋芋。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年,78岁的刘太白和73岁的张九锡、刘太新老人,都在工地上忙碌;27岁的刘和洪,丈夫外出打工养家,她和父亲母亲一起,带着9岁的女儿和不到2岁的儿子,一家三代天天在绝壁上劳动。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说服妻子拿出了卖肥猪的1500元钱。

然而,最艰难、最揪心的是20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开山筑路的岁月里,邻村人看到,万丈悬崖上,修路的人们身影渺小得像群蚂蚁。但绝壁上传来的铁锤声、号子声、炮声,撼天动地!

从2005年初到的6年里,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万余立方米,终于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用不到16万元“三材”款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天堑通途,八方支援终圆梦

绝壁凿路,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除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外,资金成为修路最大的困难。

开工仅一年后,当初筹集到的近10万元便用光了。买炸药、雷管需要钱,买钻炮眼的空压机、风钻机需要钱,买柴油、机油需要钱……

一组组长张九国将自己家的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村里的特困户王在雄将生猪卖了,捐出800元,王从静将卖松子的200元捐出来;70多岁的刘太白,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捐出来……

但本村的资金实力已经到了杯水车薪的境地。

没钱开工时,只能停工。王光国一次次奔波筹资,先后在县里筹集资金10多万元。他感叹,“如果不是各方面的支持、援助,工程肯定会半途而废。”

王光国带领村民系绳索绝壁凿路,引起了州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3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当代愚公在天堑筑通途》为题,用4分46秒的时长、新闻特写的形式,讲述了王光国和村民们矢志不移,克服千难万险在绝壁上修筑出村公路的感人经历。王光国的愚公精神,感动了省、州、县各级组织和领导。

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鼓励王光国,赞扬他是新时期的“愚公支书”,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中的先进典型,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王光国学习。

州委书记王海涛多次到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看望慰问王光国,勉励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甘于奉献,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远古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山被移走了。

而在当今,新一代的愚公精神,感动了许多的人。国内、省内多家单位、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提供资金帮扶。

领导的关怀,部门的支持,村民的行动,给了王光国“啃”下硬骨头的力量。

如今,通村的7.5公里公路已铺成了水泥路,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已打通,路面已经硬化,洋芋河跨河大桥顺利实现了通车,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篇3:观“愚公支书”王光国事迹有感

200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时至今日,星空依然明朗璀璨,而道德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逐渐淡漠。我们需要道德榜样的力量引领我们回归本真,我们更需要一起行动起来,共同找回日渐遗失的道德温暖。有时我们常常会问道德是什么?其实道德就是社会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个标准。有些人以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但你只要去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道德就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公平公正„„其实这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点滴行为。在街头,我们拾起垃圾,道德就是弯腰捡拾的时间,在无人的走廊,我们关上灯,道德就是举手的距离。

道德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正视自己、弥补不足,道德讲堂上聆听《“愚公支书”王光国》的感人故事,又给自己好好上了一堂课,受益匪浅。王光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开山造地、绝壁凿路,他的平凡善举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位干警。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标兵。他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接受灵魂的洗礼。道德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它不需要豪言壮语,也不一定轰轰烈烈。为人处世,不光想着自己,也要心里装着别人,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我们要向道德模范学习,一心为民,做人民忠实的公仆,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道德自觉性,将道德融入各项行为中去。

大爱无疆,德行天下。道德是一种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的力量。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我们珍惜工作的机会,承担工作的责任,感恩工作给予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成就我们各自岗位的精彩的人生。

我们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爱你帮助过你的人,感恩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恩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 感恩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凡是感恩,学会感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看我们曾经忽略的爱。曾经我们忽略的,今后就不要再忽略。让我们一起感恩吧!一起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悟人间真情的可贵,去感恩那些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爱与阳光的人吧!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它会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田!

篇4:王光国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店子坪村75岁村民刘太贵,因为耿直、倔犟的个性,被村里人称之为“犟拐棍”。说起当年修公路的一段往事,老人的脸微微红了一下。

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起初,刘太贵积极响应。但到了3月18日,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不仅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许多人也灰心散气。为了重新开工,村委会号召大家捐款,刘太贵老人开始犹豫了:他三个儿子,大儿子有智障,二儿子分家另住,他们又上了年纪,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小儿子打工,生活拮据。

完成卡门段的义务工后,倔犟的刘太贵就不上工了。王光国到他家做工作,他一句话就给顶了回来:“我都土埋大半截的人了,这辈子也不见得能看到通公路,你愿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其实,刘太贵吃交通闭塞的苦,不比别人少:20秋,他将自家的一头猪抬到集镇上去卖,没想到过河时,由于坡陡弯急,猪被摔死了。

王光国当然知道此事。有次登门时,他与老人拉起了家常:“听说您有一年卖猪,将猪抬到曾家洞时,绳子断了,猪被摔死了?”

想起不通公路的苦,这位倔犟的老人心软了,他说:“王书记呀,我这里有卖山羊的1150元钱,全部捐给工地吧。从明天起,我和大儿子天天上山修路,就算我看不到路通的那一天,但后人们可以不再受我们的苦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光国与村民们一道,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终于,这条修了8年的11.7公里的公路通车了。现在,不仅刘太贵卖猪再也不用请人抬了,村里所有人卖农副产品,也可以就在大门口交易了。刘太贵说:“三年前,村里只有一户人家修起了一栋简易平房,现在村里占九成的人都盖上了新房。去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将木房子换了瓦、刷了漆,儿子又修了三层新房子。小儿子说,明年不出门打工了,回家办个农家乐——仔细琢磨琢磨,王书记是发自内心为了村民们好啊!”

一条路,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刘太贵说的是内心话。

“跟着王书记干,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店子坪村一组42岁村民李学芳夫妇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回忆说,虽然家里有五亩地,但由于只是种了一些传统农作物,加之交通不便,收入微薄。

在外面打工同样很辛苦。春节,王光国走进了他们的家门。王光国帮他们算了算收入账,然后动员他们在家从事特种产业种植,一来收入不得少,二来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

起初,李学芳夫妇有顾虑,认为在家种地投入大,家底薄。但王光国答应帮助他们发展产业,让他们放心。,李学芳在自家地里种植了3亩烟叶,结果年底一算账,和外面打工收入差不多。,他租了16亩地种植烟叶,一年收入8万多元。今年,他又租了40亩地种烟,目前烟叶长势喜人。

种植烟叶的同时,李学芳还发展了200多只景阳鸡,每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听说村里准备打造红色旅游,李学芳投资10多万元新修了农家乐,发展旅游项目。李学芳感慨道:“跟着王书记,总有一天会丢掉‘穷’字!”

“打杵子、脚背子,卖猪还得抬‘轿子’。以前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如今路修通了,我们不能把一个‘穷’字留给后人啊!”这是王光国经常对村民们说的一句话:“多少年来,包谷,洋芋,红苕,是店子坪人种田‘老三样’,遇到天干或多雨,混个温饱都很难。现在,店子坪村的传统农业正在向特色农业转型,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正在形成规模。”

如今,王光国通过招商引进的上海德鑫农庄公司,在店子坪投资140多万元建起连片猕猴桃基地,猕猴桃、魔芋、烤烟“新三样”已发展到800亩,“新三样”成为村民致富新门路,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的2360元提高到20的7414元。

“有事就找国娃子,他就是群众的亲人”

“就连我家的年猪,都是村干部帮忙喂的。”五组村民李世明这样说。

前,李世明的妻子就已去世。女儿目前在省城上大学,他与85岁的父亲李万兴一起生活。因疾病缠身,李世明失去了劳动能力,他的一日三餐都得跟着哥哥吃,老父亲则自己煮饭。

不能让村里有一户人家吃不上年猪。为了不让李世明成为年猪“空白户”,王光国想尽了办法。后来,王光国与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英聊起这个话题,刘英说:“虽然我的家务事也繁忙,让他把猪放到我家,我为他代养吧。”

村干部愿意帮忙,李世明过意不去,十分感动。他拿出积攒了好久的500元钱,买了一头仔猪。后来,帮扶他的另一位法院干部又给他买了一头仔猪,送到了刘英家。“真是辛苦干部们了。虽然年猪是我的,但我只背了个名。”

李世明说,王光国为他操的心比任何人都多。去年10月,患脑溢血的他需要住院治疗。当时,在外出差的王光国得知情况后,为他电话联系医院,安排住院事宜。住进医院后,王光国连夜从外地赶回县城,与另一位对口帮扶的法院干部一道去看望李世明,并各自拿出1000元钱,用于李世明的生活开支。

年近五十的村民张世荣说:“如果没有王书记,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他被建始县医院诊断为肝腹水,住院半个月,两万块钱花光了,绝望地返回店子坪。回到家,张世荣已奄奄一息。是王光国出面,让张世荣被医院列为帮扶对象、免费救治。张世荣说:“为了我的病,不晓得王书记为我跑了好多路,求了好多人。”

上一篇:辽宁省公务员面试真题下一篇:扬州税务学院培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