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

2024-05-14

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精选9篇)

篇1: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是什么,浙江传媒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国内可以排到第几?

[文化产业管理的就业前景如何?国内大学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排名?]

篇2: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

文产函〔2010〕11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也纷纷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有力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通过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地方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功能定位雷同,文化含量低,浪费资源;有的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给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命名“挂牌”,而忽视其条件和内涵;有的地方以文化产业之名违规占地,搞房地产及其它产业开发;有的地方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偏差;众多城市竞相上马建设动漫产业园区、基地或文化主题公园。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

本通知所称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指主要从事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文化会展、文化旅游、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文化产业门类活动的园区、基地。当前,尤其要将动漫产业园区、基地和动漫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作为调控和监管的重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要按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的重点行业,从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经济基础、市场空间、消费水平、比较优势、文化生态、资源禀赋等条件,明确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布局、规划、定位和发展目标。

要坚持命名和认定的标准,科学调配公共资源,严格调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数量,严格控制新命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数量,坚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哄而上、过多过滥。坚决防止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切实际地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命名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或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名义开展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建设、经营活动。

二、严格建设程序和条件,有效遏制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盲目发展的势头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从规划、内容、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全方位对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强指导、引导。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由文化部负责认定,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投资1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或审核后报文化部备案。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须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要求,严格按照核准权限和投资规模履行政府核准手续。在核准过程中,文化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对申报的项目提出核准意见。

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具有明确的文化内容和定位,园区内文化企业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和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健康向上;发展目标明确,具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符合国家文化产业规划、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在土地、消防、安全、节能、环保、卫生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本辖区内是否存在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同类型园区;投资和经营主体是否明确等内容。

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要及时抄告发展改革、土地、城乡规划、公安、工商等部门。文化行政部门要按照《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的要求,将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审核意见告当地有关金融机构。对未通

过文化行政部门审核的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文化行政部门要及时告知当地有关金融机构,请其谨慎评估申贷项目风险。各文化企业在按照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

[2010]81号)申报专项资金时,涉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企业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提出明确审核意见。

三、扶优扶强,发挥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要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和科学技术的结合,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依托,培育壮大文化内容突出、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通过文化行政部门审核,国内外影响大、文化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管理规范、示范引导辐射作用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及园区内文化企业要重点扶持,按照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0]81号)和地方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和帮助其申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资金;按照《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

[2010]94号),在投融资方面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进行重点扶持,优先将示范园区、基地内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项目推荐给与文化部建立部行合作机制的银行机构,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融资,大力培育、辅导并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联合金融机构探索针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内文化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

四、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管理与服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与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全面掌握和认真分析本地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管理与服务。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土地、城乡规划、科技、教育、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商务、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公安、税务、工商等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

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指导和监管工作。对存在严重问题或已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相关部门并提出处理建议;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要明确认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问题突出、不能发挥示范作用的,要及时撤销其命名。

要积极支持各地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内涵、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人才状况、研发创新能力、集约程度、行业影响、社会贡献和管理效能等方面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情况的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监督指导。

特此通知。

篇3: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

一、概念界定

2003 年9 月,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低成本、无污染、可重复开发等特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是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面广,同时善于把握市场信息,开发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胜任力又称胜任特征或者胜任素质。1973 年,Ma Clelland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用“胜任力”来判断个人能力以替代先前不规范的智力测试,标志着胜任力研究的正式开始。他认为,胜任素质是能够将某一工作中卓有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对胜任力模型研究比较经典的是冰山素质模型,该模型由胜任力概念的提出者Ma Clelland发明,按照冰山素质模型的理论个人素质分为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两部分,前者是表象的,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了解的,如个人知识和技能等;后者是潜在的难以通过观察和测量直接了解的,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如图1 所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访谈法

本文通过对十多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从业者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如:您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个人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您认为哪些行为特点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积极的行为特点有哪些?初步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工作有一些了解,同时对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统计分析出一些有关个人能力的素质项目。

(二)文本分析法

通过收集知名企业的数十份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位说明书,通过分析整合删除重复以及出现率低的素质项目,同时在知网上输入“胜任力模型构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校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关键词,阅读大量文献,对涉及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项目进行摘取,得出121 个素质项目。

(三)问卷调查法

综合以上两种统计结果,分析删除明显不符合的以及出现频数相对少的,最后留下20 个素质项目。分别是注重效率、自我约束与控制、责任心、团队精神、探索冒险精神、影响力、文化界人脉、文化营销力、战略思维、服务意识、敏锐的市场意识、把握机遇、政策运用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创意价值鉴别力、独特的文化感知力、交叉学科知识、文化行业经验。将这20 个素质项目编制成量表,采用三点量表,比如“1分表示不重要”、“2 分表示一般重要”、“3 分表示非常重要”,发放给代表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该问卷一共发放了130 份,最后收回115 份,问卷回收率为88.5%。问卷主体主要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校学生、文化产业专业授课教师、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者、文化产业普通工作者,其中各类人群所占比重如图2 所示。

三、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信度分析。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de的值为0.88,一般认为该值大于等于0.7 属于高可靠性,可见文本研究的问卷信度很高,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效度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相关系数矩阵显示大部分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3,KMO值为0.8,Bartlett氏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83.361,显著性检验P<0.001,这都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中,共同度越大,说明公共因子包含的变量的信息就越多。经过SPSS软件分析得出22 个行为项目的提取共同度基本都大于60%,总体来说信息丢失较少,说明公因子对各变量的方差都有较高的贡献率。

因子分析中,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60%就表明量表邮件好的结构效度。有关数据显示,本研究的数据可以提取6 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733%,即6 个因子可以说明22 个行为项目所代表的总体特征的62.733%。

为了对因子做出更好的解释,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因子载荷见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因子1 由四个行为项目构成,分别为创意价值鉴别力、独特的文化感知力、交叉学科知识和文化行业经验,因此定义为“文化特质方面”。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最终得出包含3个胜任素质特征(即因子)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胜任力模型,根据“洋葱模型”的胜任素质结构进行素质分类,由内而外分别是个人特质、经营管理、和文化特质,如图3所示。Á

结合胜任力理论的基础知识及专家建议,对各胜任特征进行定义:

文化特质:具有深厚的交叉学科知识,丰富的文化行业经验,对文化具有独特的感知力,具备良好的创意价值鉴别力,实现文化创新。

经营管理:统筹全局,具有战略思维,服务意识强,把握政策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能够很好地把握机遇进行组织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推销文化,及时处理危机,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有效经营管理。

个人特质方面:注重效率,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责任心强,在文化界具有广泛的人脉,在文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探索冒险精神和团队精神,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四、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

紧密结合每项测评工具与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根据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胜任素质要求,尤其针对冰山模型水面以下的素质,设计、开发专门的测评工具,形成有效的测评体系,具体见表2。表中的每个素质均对应两种以上的测试手段,符合测试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对于“战略思维”,可以采用360度评价、面试、文件筐和案例分析等四种手段加以测试,对于一种素质需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段综合测试,才可以保证测试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此处代号表示具体见表1。

篇4:管理文化产业的艺术家

2004年,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为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广告行业等培养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综合管理人才。国内一些高校开设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人们一提起管理学,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词就是刻板、严肃。但恰恰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很轻松、很有趣的专业。既然是与文化相关,就有许多课程重视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和对生活品质的理解。比如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化思潮、影视文化、文化产业学、文化政策学、文化法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管理心理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实务等。记得一次影视文化欣赏课,老师给我们放映的是迪士尼版的《花木兰》,我觉得有些无趣,这部影片我都看过好多次了,但老师却提示我们:“注意体会这几点——异域人是怎么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木兰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刻画的,其中又有什么转变;迪士尼版本的木兰与传统的木兰有些什么异同;影片当中有什么新颖的元素出现等。”于是我带着这些新问题去欣赏,果然,看完影片后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除了涉及文化的课程,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培养自身对文化产品和产业的敏感度,而最难的则是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管理称得上一门管理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所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可分普通文科类和艺术类两种,当学生毕业时也会依照专业类别授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位。

近几年,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格外注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在这种趋势下锐意创新,其发展正日趋成熟。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有三个:一是为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集团各相关行业提供服务(包括经纪人公司、广告公司等);二是从事文化事业管理和公益性文化产品策划营销的管理人才;三是进入高校或科研院从事与教学科研有关的工作。

但事实上,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就业并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该专业涉及面广,就业口径虽宽,针对性却不强。针对就业面的问题,有不少学校在专业下进行了二次方向的细分,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设出版、网络媒体编辑、传播学三个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下设文化经纪人方向。

篇5: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周记

我的实习工作从3月4日开始,到5月4日结束,历时8周又3天。我实习所在的单位是晋江市金井镇培育小学,这是一间规模不大环境却非常优美的学校。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我人生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而且使我获取了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育观,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学校的指导老师安排给我的实习主要任务是对六年级的毕业班进行语文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六年级的学生都将我当成他们的朋友,不仅听我的话,使我的教育管理实习工作顺利开展,他们还经常找我聊天,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我分享,使我体会到做为一名小学教师的乐趣。现将我的实习情况总结以下:

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琐碎,繁忙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由于实习的需要,指导老师把我安排在六年级实习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篇6:文化产业管理的就业前景

专业概况:

培养目标

篇7: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革新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以中介服务为纽带的人才服务,这对以创意产业为产业增值驱动力的文化产业而言,意义更加不可低估。第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任何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在技术方面保持竞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因其对信息技术的严重依赖,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软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事业的责任担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服务,使文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制度支撑。文化产业有赖于文化市场发育状况,因此,文化市场体制及其运营质量直接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及其社会效果,搭建并规范文化市场就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重要桥梁。“市场体制是网状组织,它不是一个方位而是一系列协调行为的集合。”[2]市场体制的协调机制告诉我们,政府的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对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构、秩序维护以及质量监督等方面具有广义服务功能。政府通过市场均衡分析为文化企业寻找自身角色定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向文化产业服务功能延伸中不仅为文化产业确定参照物,且帮助文化企业避免重复投资和过度生产提供外部体制条件。从文化市场结构功能而言,市场的非均衡现象和运营过程中非稳定结构给文化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因素,正因如此,必须建立文化消费市场并规范消费行为。在这种局面下,政府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宏观分析与调控就必须出场,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功能使政府对文化市场的服务职能得以充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市场的搭建与规范任重道远。

通过拉动内需促进文化产业增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重要的体制优势。按照供应学派“需求决定生产”理论,扩大文化内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市场作为高风险贸易领域总是强烈呼唤市场扩容和消费需求增长,也只有在市场扩容和消费增长的驱动下,文化产业才能最终得以迅速发展。之所以重视拉动文化消费内需的特别作用,还是因为像中国这样的文化产业后起国家在进军世界文化市场通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当前中国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政府采购扩充文化消费市场;二是通过扩大社会文化活动空间,并通过鼓动文化消费信心与热情等方式拉动文化消费内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专属意义的政策工具,在权力授予范围内具有超强社会组织功能和动员功能,这种组织动员功能不仅极大丰富文化生活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文化消费空间,即“现实的产品消费结果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语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动员拉动文化消费内需,产生的社会效果其他任何国家都将难以比拟,从这这意义上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制度支撑作用无可限量。

黄石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黄石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获得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矿冶文化为主体,以专业文化、社会文化为支撑,以服饰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文化相配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在资本总额、从业人数上有较大发展,为黄石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日益显示出重要性

黄石文化产业适应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产业规模、资产总额及从业人员数量上都有较大的发展。据统计,截至底,黄石文化部门文化产业资产总额已达10000万元;随着黄石大剧院、黄石市博物馆、磁湖梦影视城、大冶市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黄石市文化产业资产总额超过0万元。目前,全市文化经营单位832家,从业人员1.5万人。文化产业约占全市第三产业的23%,文化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文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目前,全市民营文化企业已超过500家,投入资金总额20000万元,尤其是在娱乐领域,几乎占领了全市的大部分市场,从业人员1万多人,高中低档俱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国有文化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了新的文化资产机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经营方式,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市工人电影院、电影公司创设了磁湖梦演艺厅,老工人电影院改造成磁湖梦影视城,新华书店的图书超市生意兴旺,公益性文化单位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在坚持“两为”方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便民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文艺创作日趋繁荣,市场管理健康有序

近几年来,黄石市文艺创作、演出活跃,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家、省级评奖中多次获奖,文艺队伍人才辈出,一批演艺人员脱颖而出;文化氛围良好,专业文化、群众文化与经贸活动、文化招商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既丰富了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又宣传了黄石。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做到了管而不死、治而不乱,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据统计,每年黄石市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为人均600元左右,占消费总支出的14%,比过去有了较大提高。

黄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结构尚未形成,整体实力不够雄厚

目前,黄石市有博物馆4个,革命纪念馆2个,综合图书馆5个,群众艺术馆3个,新华书店5处,各类古文化遗址384处,文化出版物市场经营场所820家。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黄石市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其发展的总量和服务质量还不够,与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一定距离。表现在有些公共文化场所因环境差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项目规模小、品种单一而形成不了整体优势;一些文化产业经营活动因条件限制而得不到充分发展。作为地级城市,其行政格局和地域范围从一定程序上限制了报刊发行、电影放映等文化产业的市场拓展,垂直的管理体制和某些非市场化运作机制束缚了新华书店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政策引领,又要各方面予以扶持,现行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力度不够,上述原因导致具有行业优势的文化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发展规模。

(二)文化市场发育尚不充分,项目发展也不平衡

目前,黄石市有文化出版物市场经营场所832家,其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但规模、档次、经营种类较以前并没有大的改观,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网吧、音像制品出租、出售及图书报刊的经营上。综合演艺、美术市场、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份额很小,形成不了气候。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发展既需要无形市场的培育,也需要有形市场的拉动,同时城市规划、发展对有形文化市场的布局、建设关注力度不够,也制约了黄石市文化产业充分发育和平衡。

(三)公共文化设施相对滞后,基层文化基础薄弱

黄石市公共文化设施大多建于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70、80年代,大多年久失修,文化设施和文化经营场所不是馆舍陈旧、改造缓慢,就是层次较低、规模较小。基层文化发展滞后,社区文化室因经营和设施缺乏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基层文化建设总体上滞后于经济发展,其突出表现是投入不足,设施简陋,人才缺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基层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仍突出。

(四)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发达地区相较落后明显

近年来,黄石市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较小,还存在着经营分散、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问题。尤其是处于“核心层”的.广播电视、出版、报业等与发达地区的大企业集团相比,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健全制度发展黄石市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黄石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必须抓住机遇,健全黄石市文化产业制度环境,为黄石市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健全宏观管理。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社会组织分开的原则,组建全市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负责全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不断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努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二是推进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转企改制。针对黄石文化企业的职能与不同的运营情况,市工人电影院(市电影公司)实行国有控股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大众乐园实行彻底的企业改制,在对现有国有资产评估后,公开拍卖出让,实行产权和人员身份转换。

(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县(市)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城区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活动站(中心),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村民小组有“文化中心户”。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支持民办、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三是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残疾人、老年人和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三)凸现黄石地域文化特色,着力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大力发展、重点支持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主体的传媒产业和以磁湖梦为品牌的演艺业,以国乒基地为龙头的体育休闲业,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文博业,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业,以青铜制品为特色的工艺产业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发展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努力实现黄石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二是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黄石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广泛吸引市内外优势文化产业聚集,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努力构建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产业群,发展集约经营,进一步优化黄石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强化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不同所有制性质的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并鼓励支持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度高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黄石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四)建立和健全多元投资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

篇8:基于经营的视角看辽宁的文化产业

一、辽宁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分析

1. 总体概况。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172.4亿元,其中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53.5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1.04%;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26.92亿元,占15.61%;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65.66亿元,占38.03%;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增加值26.32亿元,占15.27%。由此可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与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在文化产业单位所实现增加值中所占份额较多,均达到30%以上,其中,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对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最多。

若按照第二次经济普查方案,将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划分为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与规模以下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将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划分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和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就可以考察不同规模的文化产业单位实现的增加值状况。2008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企业实现增加值为43.42亿元,占2008年辽宁省工业型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额的81.1%,规模以下工业型文化企业实现增加值为10.11亿元,占2008年辽宁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实现额的18.9%,可见2008年辽宁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主要由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2008年辽宁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为13.94亿元,占2008年辽宁省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额的51.78%,限额以下批发零售文化单位实现增加值为12.98亿元,占2008年辽宁省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实现额的48.22%,可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与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的增加值基本相当。

2. 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分析。

2008年,辽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增加值55.52亿元,从业人员95148人,人均实现增加值58351元。实现营业利润25.75亿元。为了对辽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进一步分析,有必要从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选取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反映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偿债能力;选取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与销售利润率4个指标来反映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利润率与营业成本利润率反映辽宁规模以下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2008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流动比率为126.06%,资产负债率为53.09%,资本金利润率为24.5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8%,全部成本费用总利润率为181.12%,销售利润率为5.22%。

3. 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分析。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11.45亿元,其他业务收入5.24亿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98.19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98.106亿元,占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的99.91%。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利润7.54亿元,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利润8.15亿元,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共实现营业利润15.69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所占份额为48.06%,限额以下单位所占份额为51.94%。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资产负债率为76.13%,资本金利润率为44.2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8%,流动比率为115.22%,销售利润率为3.40%;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营业成本利润率为7.18%。

4. 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分析。

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营业收入2497.7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470.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8.91%;主营业务利润759.71亿元,其他业务利润27.53亿元,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合计50.90亿元,营业利润426.96亿元,据此可计算出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17.10%。

二、辽宁文化产业经营状况与东北三省的比较

1. 基于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的分析。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增加值180.70亿元,占东北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4.68%,居东北三省的首位。

2008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占东北三省的76.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占东北三省的75.96%,其他业务收入占东北三省91.37%。可见,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收入在整个东北三省占有重要地位。辽宁不仅盈利水平远高于另外两省,而且由于辽宁营业收入也高于吉林、黑龙江两省,其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利润总额占东北三省的84.36%。

2. 基于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的分析。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11.5亿元,占东北三省的62.09%;其他业务收入5.24亿元,占东北三省的56.34%;营业收入216.7亿元,占东北三省的61.94%。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利润总额7.37亿元,占东北三省的66.16%。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3.87亿元,占东北三省的63.93%;其他业务利润3.72亿元,占东北三省的53.69%。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合计达138.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38.3亿元,分别占东北三省的42.08%和42.06%。辽宁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利润额8.15亿元,占东北三省的28.29%。

3. 基于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的分析。

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219.2亿元,其中相关层单位营业收入178.9亿元,所占份额为81.61%,核心层单位营业收入40.39亿元,贡献份额为18.39%;东北三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500.7亿元,其中相关层单位营业收入422.2亿元,贡献份额为84.32%,核心层单位营业收入78.5亿元,贡献份额为15.68%。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占东北三省的43.79%,其中服务型文化产业中相关层单位收入对东北三省的贡献份额为42.36%,服务型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单位收入对东北三省的贡献份额为51.43%。

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17.86亿元,占东北三省的43.80%。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中相关层单位主营业务收入177.7亿元,占东北三省的42.38%;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中核心层单位主营业务收入40.2亿元,占东北三省的51.47%。

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利润28.67亿元,占东北三省的34.63%。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9.31亿元,其他业务利润1.75亿元,分别占东北三省的44.99%和57.38%。

4. 基于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的分析。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年收入3.72亿元,同期东北三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年收入之和为14.4亿元,其中辽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年收入占东北三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年收入的25.79%,可见辽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收入份额在东北地区所占份额偏少,这是由于辽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经营水平同时落后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造成的。

三、辽宁文化产业经营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1. 基于工业型文化产业经营状况的分析。

2008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资产负债率为53.09%,略低于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53.10%,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总的资产负债率为54.97%,高于辽宁水平。可见,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偿债能力较强,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销售利润率为5.22%,恰处于同期全国各省份中位数水平,而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的销售利润率为5.17%,略低于辽宁水平。可见,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附近,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上分析,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较好,经营状况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2. 基于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分析。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资产负债率为76.13%,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3.39%,同时也高于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71.20%,可见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偿债能力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8%,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3.34%,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为2.58%,可见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上分析,辽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偿债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盈利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附近,经营状况较好。

2008年,辽宁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8%,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5.73%,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为5.73%,可见辽宁限额以下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状况良好。

3. 基于其他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分析。

2008年,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3.08%,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12%,但是低于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水平。由此可以得出,辽宁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盈利能力较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61.78亿元,占同期全国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3.22%,在全国各省份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获得财政拨款总额中排第七位,而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为39.37亿元,可见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总额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规模。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获得财政拨款24.47亿元,占全国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额的3.62%,高于同期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占全国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比例。同期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中财政拨款的比例为39.6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5.19%,但略低于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41.26%,可见辽宁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总额中财政拨款所占份额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2008年,辽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收入3.72亿元,恰处于同期全国各省份的中位数水平,占到同期全国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收入总规模的2.28%,在全国各省份中也是处于中等水平。

四、小结

经过对辽宁省各类型文化产业单位对东北地区贡献程度的分析可知,辽宁省文化产业在东北地区占有首要的位置。辽宁省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批发零售型文化产业单位、服务型文化产业单位在东北地区均占有绝对份额,相当一部分指标对东北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60%,大幅领先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但是,辽宁省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在东北地区所占份额较小,不足1/3,也是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衡量辽宁省文化产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也有一些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型文化产业单位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近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专业性团体收入规模、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收入规模、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总额等指标也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篇9: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经营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

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历史发展和文明演进的缩影,是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名片,也是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还是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特殊的旅游资源[1]。博物馆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产业、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文玩产业、图书产业等,为国家或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要重视博物馆的发展,将博物馆的长处发挥到最大化。在重视博物馆的发展中,要坚持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利用文化创意产品来带动博物馆的发展,实现创意产品和博物馆发展的双赢。

一、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意义

(一)实现馆藏文物利用的最大化

现如今,在我国的博物馆陈列中,所展出的藏品绝大多数是一些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出土数量较少、是当时重要的历史见证或在推动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文物,而在博物馆的藏品库房还有许多文物静静地躺在保管藏品的密集柜中,这些文物的价值虽然没有那些展出品的价值丰富,但它作为辅助展陈品或更深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也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由于陈列展厅的地方有限,不能够将所有的藏品都展示在观众们的面前,使得馆藏文物的利用较小,对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博物馆的文物商店,将博物馆内的藏品进行一个翻版复制,当人们在文物商店进行参观时,我们可以将展出品和库房藏品进行组合,让人们了解这一系列文物的价值,提高人们对这一类型文物的认识,从而实现馆藏文物利用的最大化。

(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型博物馆的建立,在进行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一定是围绕着博物馆的藏品展开的,以博物馆的藏品为基础然后进行开发设计,在开发设计中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发散思维,与时代相结合,跟随社会的流行趋势进行创作。在进行开发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引进泥塑、陶瓷制作、石膏翻模的青铜器的制作、印章的制作、拓片的制作等手工制作的方式。这些制作可以以一种付费体验的方式进行,从而带动这一类型产业的发展,同时,产品创意可以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带动相关图书音像制品的开发、会展业等相关产业,并进一步对文物市场、收藏拍卖、人才流动、出版发行、教学科研、技能培训等产生深远的影响[2]。因此,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这种非直接的影响在拉动内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三)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国家和地方上的博物馆一般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大的不进行收门票,既使是部分参观的场馆收门票,也都是将这些收入用于博物馆的维护和一些公益事业。博物馆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事业单位,它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大众,让人们了解国家或地方的历史与私立博物馆和一些营利性质的博物馆不同。对于博物馆内部的文玩商店和图书店,他的收入十分微薄,它的收入也都用于场馆的维护、展品的保护和举行特展的支出,所以博物馆的收入不能算作营利性的收入,与博物馆所创造的社会效益相比微乎其微。通过设置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博物馆参观,也能为博物馆带去一些经济利益,博物馆用这些收入来举办更多的展览,或者是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以此来实现自己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二、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

(一)出版本馆的图书和视频资料

目前,对于我国的许多博物馆来说,参观的人们只能够通过博物馆的展柜看到所展出的文物,其中的绝大部分文物都藏在博物馆的藏品库房中,参观的人们要想了解到博物馆的全部藏品是几乎不可能的事,这样就让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上产生一定的偏差。因此,要想让人们对自己所参观的博物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出版本馆的图书或者视频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大多数的人们对自己所参观的博物馆中的文物不是十分了解,只能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或者是文物的标签来对文物有初步的了解。如果我们在进行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的时候能够关注到这一点,设计关于本館的图书和视频资料,让参观的人员能够在看完博物馆中的藏品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更深的了解,就能够通过博物馆出版的图书和视频资料进行好的了解。在进行图书的设计时要图文结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如普通的观众可以在设计时注意文字内容浅显易懂,不要太过专业,让人们不易理解;针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可以将图书设计的专业性较强,帮助这些人员学习、了解。这样不但能让观众对自己参观的博物馆有更好的了解,也能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开发人们喜欢的文物仿品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期待已不光是博物馆的藏品,人们想在他们参观完博物馆后能够买一些内涵丰富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文物仿品,来进行摆设和欣赏,或者是继续收藏。当然,有些文物的仿品也能为科研单位提供必要的研究使用。博物馆一些具有代表性、社会影响大、观赏性强的文物复仿制品也可作为政府及各部门的馈赠礼品,这都为博物馆制作文物复仿制品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市场空间[2]。

在进行设计文物的仿品时,必须要忠于原物,按照博物馆的藏品进行仿制,可以进行适当的比例缩放,但不能对文物原有的纹饰和装饰进行改变,博物馆内的文物有一定的意义,人们有时候会出于该文物美好寓意而购买文物的仿制品,所以有必要忠于原物进行仿制。当然,在进行文物的仿制品制作时,必须要得到国家政策许可,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开发生产。

(三)设计具有特色的纪念品

参观博物馆的人们中有部分是来自外地的游客,他们可能会有买一些纪念品的想法,来留作纪念或者是赠送给亲朋好友。纪念品不同于仿制品,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够记住这个地方,见证自己曾经来过此地,它没有必要忠于博物馆的原物,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设计,来吸引人们购买。在设计纪念品时,要避免与仿制品重复,设计要有创意,带有自己博物馆或者是地方的特色,不能让人觉得这些纪念品在全國各地都有,这样的纪念品就缺乏特色[3]。纪念品也可以让游客来设计,让他们来设计自己想要的和喜欢的纪念品,然后我们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利用现代发达的物流,把游客设计的纪念品送到他们手里,这样可以让游客对博物馆留下更深的印象,实现纪念品的真正意义。

(四)设计与时代相结合的产品

由于博物馆是以历史为主,带给人的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感觉,这就造成博物馆设计产品时较多地是以前就存在的产品,缺乏时代特色,不够吸引游客。对此,我们要结合当下的时代特色去设计一些产品,在设计产品时,要关注当下的流行风格,融入一些时代元素,带给人一种时代在发展、艺术在进步的感觉。

三、博物馆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

需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博物馆公益性的目的

世界公认的博物馆定义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永久性机构”,这就说明博物馆不是一个营利性质的机构,而是一个具有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职能的文化教育机构,是国家、民族和地区进行文明宣传的重要窗口,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是这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4]。所以,公益性应当是博物馆首要把握的特性,必须要将其放在首要地位,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政府的文化建设支出或基金会、董事会等,博物馆的内部人员也是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工作,服务于人民大众。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不进行门票收入,博物馆内的藏品主要来自于考古的挖掘,少部分来自于人们的捐赠。在产品设计进行销售时,也要坚持公益性,不能将价位定得太高让人无法接受,也不能将价位定得太低让博物馆处于赔钱状态,要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二)要坚持历史事实

在进行创意产品设计时,对有关历史文物的设计,要坚持事实求实的原则,不能出现和历史实际情况偏离太大的情况。历史事实是曾经真实发生的事情,是真实存在过的事情,设计时要有资料可查,不能将没有根据的事情设计在产品中,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内涵。由于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宜直接从事经营活动,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政策许可,从博物馆实际出发进行产品设计[5]。

(三)注重品牌意识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品牌是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和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产品被人们所熟知的有效手段。创意产品的设计也需要注重品牌意识,在博物馆进行创意产品的开发中,要鼓励支持博物馆在产品开发经营中实施品牌化战略,从而吸引游客的购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同时,博物馆文化企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经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必要工作,以取得法律保护并依法正确使用[6]。

总之,在进行博物馆文化创意时,要以让博物馆更好地发展为出发点,一切围绕博物馆产品开展,只有坚持这一点,才能让这些创意产品长久地生存下去,也让博物馆更好地发展下去。如果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中能注意到上面的这几点,这些文化创意产品将在带动博物馆发展方面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游克义.发展博物馆文化打造文物旅游名牌[J].文物世界,2001,(06)

[2]李文儒.博物馆 文化 商品[J].紫禁城,2007,(11).

[3]李文儒.博物馆文化与新媒体传播[N].中国文物报,2010.

[4]叶俊之.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3,(04).

[5]熊子莹.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分析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

[6]曾红玲.试论对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作者单位:

上一篇:联系青年情况汇报下一篇:坚定信仰,拼搏奉献,沂蒙六姐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