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台工作未来展望

2024-04-14

对前台工作未来展望(共6篇)

篇1:对前台工作未来展望

一、多元增收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自兵团制定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3个文件以来,师团两级分别成立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领导小组,成员由师团两级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师团主要领导担任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对多元增收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对重要措施亲自抓好督促落实。

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和单位,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相互配合,统一推进,形成合力。

师团各级各部门始终高度重视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上下形成了民生第一、增收为重、落实为要的思想共识,对增收情况定期分析、定期研判、定期总结指导,形成了抓住重点取得突破、大胆创新拓展空间、关注弱势和谐增收的有效实践,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联手抓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考核机制

围绕兵团《意见》精神和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指标任务,各师团结合实际情况都制定了自身的具体实施方案和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明确了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实施办法,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师机关相关部门、团场、连队、社区、住户,逐步细化目标和措施,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指标,确保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各级都抓增收、大家都谋增收、人人都有增收的工作氛围。

根据兵团增收工作考核办法,师团均制定了相应的奖惩考核办法,把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与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年薪考核相挂钩,确保职工多元增收目标的顺利推进。

整个师、团、连三级台账都已建成并顺利运行,各单位根据台账报表统计的.数据进行总结、考评和奖励,为职工多元增收提供强大动力。

有的单位建立了强责问效机制,多元增收工作考核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

(三)紧抓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

1.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夯实多元增收基础

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

各师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种植结构,深挖内部增收潜力,发挥种植业增收主渠道的作用。

一师扩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开展粮棉高产创建工作,种植业亩效益元、5000元、10000元以上面积分别达到192.41万亩、58万亩和24.61万亩,职均增收1500元。

三师利用棉套茴香、果套茴香的经验,实现80%的棉花面积套种茴香,创造性实现增收2.01亿元。

扩大畜牧养殖规模。

各师团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牵头和能人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

四师以89个“万畜精养基地”和65个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28%。

八师石河子市每年拿出1.56亿元用于新建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基地实施以奖代补、现代畜牧业发展贷款贴息、母畜补贴、遗传改良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利用杠杆撬动社会资金5.93亿元投入到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已达到28%。

大力发展果蔬园艺业。

各师团着力建设干鲜果品基地,扩增加工蔬菜基地,大力种植特色园艺作物,推进果蔬冷冻项目建设,提升经济效益。

一师阿拉尔市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拿出2亿元贴息贷款扶持标准园建设,狠抓林果园艺业十大主体技术推广,全力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 29万亩,果品总量87万吨、增长30%,果农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十二师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智能化管理,全师3000多座大棚,管理职工1000余人,人均收入1.65万元。

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多元增收能力

兵团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开展以来,各师团在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培育出一批农工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组织,推进“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团场职工对接市场、降低风险、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有效载体,在引领职工增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引导职工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实体,建立“龙头+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职工多元增收突破“小打小闹”状态,朝着产业化的道路健康发展,师市目前已注册职工专业合作社152个,吸纳职工3012人,筹集资金1.4亿元。

二师铁门关市每年拿出800-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农工专业合作社177个,畜牧业合作社122个,种植业、服务业等合作社55个,共吸纳社员9717人,入股金额6.1亿元,合作社年销售额6.51亿元,社员人均收入达到 1.85万元。

3. 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多元增收渠道

各师团抓住农业结构调整机遇,稳步提高职均承包管理的耕地面积,鼓励职工“退田进园进棚养畜”,促进职工从大田种植向畜牧业和高效设施园艺业转移就业。

奇台农场多措并举,以“转、建、引、培、创、扶”为抓手(“转”即转土地,转劳力;“建”即建棚、建圈、建基地;“引”即引资金、引政策、引技术;“培”即培育致富能人、培训技能人才;“创”即争先创优、创新机制;扶即订单扶贫、精准扶贫)。

上半年种植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52人,完成113%,转移收入1502万元,人均3.32万元。

结合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政策,实施“退一进二进三”战略,鼓励和组织团场职工进城镇和工业园区,向工商企业和服务业转移就业。

九师围绕改革促进增收,落实“退一进二进三”政策,规范职工土地流转,使更多职工从大田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三年时间种植业劳动力转移就业4745人。

十师借喀纳斯和可可托海两个5A级景区,发展农家乐、农家旅社近300户,实现了185团1连、188团渔场4连旅游业整连转型,解决了近1000人的就业,户均增收5.5万元。

4. 鼓励职工自主创业,激发多元增收动力

各师团依托城镇化和园区建设,通过降低创业门槛、加强政策资金支持等举措,积极帮助职工投资创业,引导职工从事商贸、餐饮、旅游、物流、运输、建筑等行业,促进职工家庭综合收入的提高。

20xx年,兵团本级投入资金850万元,专项用于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贷款贴息,拉动项目建设贷款资金1.4亿元,示范项目涵盖示范户3110户,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

一师阿拉尔市累计投资28.74亿元,规划建设15个职工创业园,入园企业达到1107家,从大田转移出劳动力6000余人、带动就业上万人。

二师铁门关市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到团场生产一线的在职职工,对既承包土地又加入养殖合作社的职工给予政策扶持,2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00余万元,得到贷款扶持的280余名职工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

十四师皮山农场建立职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中心,开设了手工地毯编织、厨师、缝纫、建筑、大棚蔬菜种植、养殖等多个培训班,帮助800余人实现就业。

5. 大力促进劳务创收,开辟多元增收新途径

各师团积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建立劳务组织,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引导职工到企业和各类建设项目务工,有组织、成规模地开展劳务输出,拓展劳务创收空间。

五师团场成立劳务组织,选举了100余名劳务经纪人,带领职工6000余人次外出务工,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

十师北屯市组织引导职工外出承包土地,鼓励农机大户跨区域作业,年各团场域外承包土地44万亩,域外种植户1154户,户均纯收入16万元。

三师积极利用对口援疆有利机遇,鼓励引导107名少数民族劳动者赴广东东莞就业,为组织南疆少数民族劳动者赴内地就业做了示范。

6. 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多元增收技能

各师团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职工务工创业和转移就业要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培训工作,注重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拓宽就业覆盖面,提升职工多元增收技能。

三师开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少数民族餐饮和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17000人,计划三年达到50000人;十二师每年拿出1000万元设立人才培训基金,对职工实行全员培训,并且适度扩大了二、三产业培训规模,积极促进团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一师充分利用塔里木大学的优势教学资源,促进职工实现劳动技能“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全年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1078人,完成150名少数民族全脱产汉语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完善配套政策,提供增收保障

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

按照整合资金、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加强对兵团各级各部门促进职工增收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七师把上级扶持基金和师团自有财力安排的配套扶持资金整合建立了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扶持基金。

重点用于新办各类专业合作社、劳动力输出中介组织、服务业等项目,带动职工投融资,并能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各类创业者,累计发放多元增收奖励及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

一师成立师市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放贷1000万元,扶持创业人员163人,带动就业542人。

对职工在创业园内创办的中小微企业,师市财政给予60%的贷款贴息。

二师拿出2000万元设立“多元增收”基金,用于重点增收产业扶持,确保全师职工多元增收工作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高速度推进。

(五)大力开展宣传,加强示范引导

宣传引导作用显现,增收氛围浓厚。

兵团各级宣传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职工多元增收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和多元增收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舞士气、激发干劲。

各师团认真开展了“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宣传教育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多元增收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师收集227个职工多元增收先进典型事迹汇编成册发到职工手上,并组织10名职工增收典型进行巡回宣讲,职工反响强烈。

三师53团制作了8个维吾尔语的多元增收先进典型专题片,在团场电视台滚动播放,引导职工广泛开展多元增收工作,职工多元增收参与率达到89.4%。

九师在各连队建立职工多元增收风采榜,将职工每季度增收情况公布,形成比学赶帮、你追我赶的增收热潮。

二、多元增收工作未来展望

(一)建立职工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要建立健全职工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制定职工收入增长的长期目标,避免短期行为,在培育产业优势和提高职业技能上面下功夫,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实现职工收入稳定可持续的增长。

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定位,培育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夯实增收基础,实现一个多元化、合理化的增收格局。

要健全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将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连接起来,稳步提高农业经营收益。

要加强职工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职工专业技能,使职工能快速融入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优化多元增收工作管理机制

多元增收工作目标任务一定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尽量多设置指导性目标,不宜设置过多刚性目标,目标值应该根据经济波动情况保持弹性。

要完善多元增收统计体系,健全统计方式,避免因统计指标和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切实际或“一刀切”而导致的负面效应,使多元增收各项数据更为科学准确,确保各项指标真实可靠。

要进一步完善职工多元增收的奖励措施,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多元增收配套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增收配套措施,从政策资金保障、财税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为职工多元增收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建立兵团职工多元增收基金,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加快项目审批,缩短资金补贴周期,提高资金扶持效率;二是要加大财税优惠力度,利用财税杠杆效应,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促进职工创新创业;三是要融资平台建设上要下功夫,综合运用创业投资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牲畜保险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办法,为职工提供更宽的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帮助职工解决融资难问题。

篇2:对前台工作未来展望

总结人:2012年5

4月日

一:军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培训活动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军训活动,一开始不是很明白安排我们进行军训的目的。但是经过两天的军训过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军训活动的意义。我们一到培训基地就被安排进了一间四人间寝室,其余两个人与我们素未蒙面,但是在短短的几天内我们之间却建立了深深地友谊,也许是因为我们在这次培训中一起成长了的原因吧。我们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的,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军训,在现在看来,其实军训是一个身心同时得到锻炼的过程,两天的军训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军人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责任、坚定、服从、踏实。并且在军训的过程中,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两天军训下来,我们不仅和教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其他学员也培养了一种不能言喻的默契。

因此,通过短短两天的军训,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首先学会服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成功的公司或者是企业必定会有它自己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所以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首先学会服从。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责任感,我们不仅要多我们的老板,我们的员工负责,更要对我们的顾客负责,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不管是管理者或是是员工,我们都要时刻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项工作的出色完成,总是很多人共同付出的结果,因此,我们时刻要牢记团队精神。

二、开拓仪式

在开拓仪式上所有的学员被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我们小组的名字叫做飞鹰队,之所以叫飞鹰队是因为:鹰总是自由自在的翱翔在天空中划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它们总是奋力的向上,在自由的国度里却不失方向,在漫长的人生航线上总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我们也希望在我们短暂的人生道路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划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求多么的轰轰烈烈,只求我们年老时的那份问心无愧。我们小组四人一起办了一份板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再次让我认识到了团队的力量。

三、值班主管理论培训

值班主管理论培训、主要是讲解一些管理技能,例如,作为一名管理者,我们应该怎样和我们的老板、员工、以及顾客沟通;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问题;应该怎样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以及工作效率等等。对于我们这些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人来说,这无疑使我们对管理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学了一些基本的管理知识之后,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觉得管理不仅是要管,更重要的是在管的过程中我们要使得我们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实现我们最理想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管人,同时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只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四、漫漫人生路的主题活动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使我获益匪浅。这个活动是以两个人为一个小组,其中一个成员充当瞎子,另一个人充当哑巴,然后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完一段满是障碍的路。我充当了瞎子的角色,当我双眼被蒙上的那一瞬间,我的世界一片黑暗,当时不知为什么心中有种莫明的恐惧,我们一路上跌跌撞撞,一个小时后我们才完成了这段艰难的“旅程”。在这段时间里我内心很复杂,我不断的提醒这只是一次活动而已,但是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我甚至想过我的世界从此就是这样黑暗一片我该怎么班。当想到我最应该感谢的四个人时我首先想到了爸爸妈妈,因为是他们给我了生命,是他们给我避风避雨的港湾,也只有他们能为我不求回报的付出,我想这个世界上也只有父母能以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幸福,以子女的困苦为自己的困苦吧。其次我要感谢露姐,因为在这二十年的人生旅程中,露姐对我有知遇之恩,给予了我肯定,我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很自备的人,内心很渴望别人给予我肯定,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能给我莫大的鼓励,在良木缘工作的这段时间对我自身的影响很大,我感觉我突然发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所以很感谢露姐对我的信任,对我的肯定。其次我要感谢那些在我生命中留下伤痕的人,因为是那些不开心不愉快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成长,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五、观看《入殓师》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当今一个新兴职业——入殓师,整部电影的情节都进行的很平静,但是却很打动人,我从中明白了我们应该敬畏职业。首先作为我们自身选择职业来说,我们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尊敬这个职业,其次我们应该尽力做好它,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其次,生命是脆弱的,是有限的,当我们还好好的时候,我们就尽量活的精彩些,活的有意义些,该做的就做了,尽量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

六、结业晚会

篇3:对职业教育发展未来30年的展望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将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 层次可能会逐步提升

有数据显示, 到2020年, 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10万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5年以前, 我国由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需要大量发展, 整个基本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重化工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20年以后, 从全国范围来说, 有可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会转向现代服务业, “白领”岗位会有一定增加。按照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消息, 今后5年,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每年1000万个。根据现在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析, 传统的“白领”岗位占25%左右, 平均增加4个人就业, 只有一个是传统“白领”。2008年普通高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超过590万人, 实际上有340万左右不能进入传统白领岗位。目前有些地方出现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象, 可能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当前的就业结构要求和职业岗位目标定位来培养人才。因此, 近几年职教规模发展的重心仍然是以中职和专科层次为主, 估计再过6-7年, 重心上移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推动职教的教学模式转型

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推动职业教育模式转型呢?因为信息产业的技术周期短, 而且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按照传统工业经济的知识传授方式来教学生, 那这个教师就可能是不合格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推动职教模式转型, 教师的培养目标要从偏重理论知识和文化技术转为重视态度、知识和技术技能。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 要求实施弹性学制, 要求教学制度改革。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冬季的季节性特点, 路桥专业学生的实习从5月份开始到10月份, 不放暑假, 以工期来确定学期, 改革了学年制度, 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特色。2008年2月, 一些地方遭遇雪灾, 很多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不放寒假, 而是深入到第一线实习, 这就是职教模式和学习制度的转型。从教学内容上讲, 强调校内校外经验的一致性, 行动导向要重于书本知识和书本教学, 要注重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要求上也在变化, 《中国教育报》曾经刊登美国华裔教师谈在中国与美国教中学的区别与感受: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讲西安事变, 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重要意义, 学生只需要记住要点, 考试就可以得100分;但在美国的华人学校里, 教师要求用挑战式教学法, 同样讲西安事变, 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 例如, 假如中国没有发生西安事变, 今天的中国发展会是如何, 等等。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 提出论点、寻找论据, 自圆其说, 以此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想, 假如我们的学生也能在这方面得到经常的训练, 一定会不断增加创新意识。

此外, 还有证书制度的变化, 强调双证书;教学评估, 强调综合能力, 强调多种形式的评价;学习方法, 强调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强调团队式学习。前不久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 高职高专组的数控、模具、自动化和机器人等4个大赛项目都要求团队合作参加比赛, 强调技能大赛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就是希望给高职院校传递出一个教学改革的信息, 要求学生具有团体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有的学校不善于对学生进行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只是自己低着头干, 这就需要加快教学改革。另一个教学模式转型的指标是, 学习过程要满足经济界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使就业成为学习的动力。对于专业老师, 要强调教师的“脚手架”功能, 强调双师结构。为什么强调双师结构?就是因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等专业老师接受完进修培训后, 技术又发生了变化, 因此需要不断有岗位上的第一线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带来新鲜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技能要求。

城市化进程推动大职教, 开放成为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国2002-2006年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1.2个百分点, 2006年达到43.9%。采用简单外推法进行测算, 20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可以达到目前东部55%的水平, 到2020年可能达到60%, 到2038年时正好距离现在30年, 将会接近当前北京的城市化水平。现在做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预测性报告, 是很难的事情, 但是按照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进程来简单外推, 2038年能达到北京的水平也是相当快的发展速度。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 同时也是职教大发展的一个动力。大批农民工留在城里做工, 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但是, 目前很多政策和制度环境不利于他们在城里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这些政策和制度都需要改革。我们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农民工在城镇发展提高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使他们能够提高素质, 为经济建设掌握更多的技能, 同时也有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正在做一个“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的国家一般课题, 是关于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研究项目, 希望有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 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口在城镇接受职业教育并能够提高技能的发展制度, 但是现在还不具备这种环境, 缺乏从整体、全局考虑的一种战略视野。我们要讨论的是, 面临这样一种制度架构, 职业教育怎么去适应和服务城市化进程?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必须拓展职教功能, 职业院校要推行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全日制培训并行并举的教学制度,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必须成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认为, 未来30年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006年11月, 笔者和王明达同志等一起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职业教育座谈会。在汇报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情况后, 温总理强调, 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 就要建立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机制, 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此, 笔者的体会是, 职业教育必须加快体系开放、机制开放、模式开放, 让更多的人包括农村劳动力有机会分享职业院校教育, 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是我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对策。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 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现在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笔者曾经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时提出, 我们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是为城里人办的教育, 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它不是从农村人口出发考虑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我们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没有改过来。虽然学校也很努力, 都在想方设法增加招收农村的学生, 甚至到农村帮助开展转移劳动力的培训, 但是, 整个体系和制度环境的改革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讲经济30年高增长, 经济社会变革极大, 但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归教育部门宏观管理, 技工学校归劳动部门宏观管理, 这一管理体制在分工上出现职责交叉, 给地方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带来困难, 难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前不久, 上海市教委主任在天津技能大赛期间的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专门介绍, 原来由劳动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纳入教育部门宏观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目前, 上海的技工学校归入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管理, 劳动部门负责管理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为经过长期的发展, 技工学校形成了技工学校特色, 职业高中有职业高中的特点, 统一由教育部门进行宏观管理以后, 有利于地区职业教育的规划与发展, 也有利于不同类型职业学校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我们预计在未来若干年,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历史进程中, 政府转型成为必然, 这种转型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在此转型过程中,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教育部门对各类职业学校实施宏观管理, 劳动部门对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准入制度实施宏观管理, 将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历史车轮必然滚滚向前, 对旧的理念和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有位美国学者曾经对美国的高校改革说过这样一句话, 要么你适应改革, 要么就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来摧毁你这个机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将是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技能型人才走出国门, 职业教育将更多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等要素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技能型人才走出国门将会是必然趋势。鉴于此, 职业教育需要走出传统的学科教学形态, 更多地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要素。因为产业发展、行业标准都要求职业教育要瞄准国际轨道, 也就是行业标准和产品生产标准的所谓“接轨”。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培养了一系列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的纺织品、服装等外向型产业, 90年代的家电、手机、集成电路、机电产业;进入新世纪的IT产业等等, 涌现出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 中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 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将成为重要举措。职业教育将适应企业走出国门的要求, 必然会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 更多地融入产业、行业、企业等要素, 推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使职业教育在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 培养能够走出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场中具有竞争力。

现在要把很多行业、企业的要素融入职业教育里面来, 为了适应企业走出国门的要求, 职业教育将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产业、行业要素, 携手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 使职业教育在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 能够培养出“走出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高在国际技能型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北京有一所财贸职业学院, 为一批具有北京特色的著名财贸企业的连锁经营培养优秀人才, 受到高度评价。当这些名牌企业进一步向国外连锁发展的时候, 他们就可以培养出跟着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形成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战略选择与政策法规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意义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过去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观点, 而未来30年的职教发展将继续证明, 没有政府的主导, 职业教育很难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因为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有些学者说职业教育应该市场化, 但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不能市场化。两年前, 在全国政协举办的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上, 有学者提出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学校职业教育效率不高, 所以世界银行不愿意往学校职业教育中投入项目与资金。但笔者强调, 世界银行的专家同时也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就是很多国家的政府仍然把职业学校教育当成一个重要的法宝, 原因是它对于解决弱势青年接受学校教育、帮助青年人成功就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是, 目前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存在着“高原缺氧”的制约, 突出的表现就是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资源能力严重不足。2001-2006年应是职教发展最好的时候, 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 但这段时间中职的教育财政拨款占全国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从8%下降到5.5%, 与职教大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数据来分析“高原缺氧”现象:第一个数据是师生比。2007年各类学校师生比,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高达1:24.8, 小学的师生比是1:18.8;东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是l:23.0, 小学的师生比是1:18.0;中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是1:26.2, 小学的师生比是1:18.6;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是1:26, 小学的师生比是l:20。更极端的师资短缺现象是, 普通中专学校的平均生师比在2006年有3个省份是1:50, 还有4个省区是1:40, 这样如何完成育人和技能培训的双重任务呢?我们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课题中, 专门分析了地方政策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客观上存在着教育资源的短缺现象, 但是在同一个地区内几类学校的生均教育资源水平相差悬殊, 就可能是政策导向上有问题。还有一个数据是, 2006年全国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 职业中学是2163元, 小学是1634元, 普通高中是2241元, 职业高中低于普通高中, 这说明了教育系统内部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因此我们认为, 未来30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非常好, 但关键在于各级政府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 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最后, 笔者提出3个问题, 作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第一, 职教财政性投入能不能占到财政性教育投入的10%?2008年占5.5%, 2002年还占8.6%, 1997年占11.6%, 职业教育发展是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职业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整个教育财政性投入的比例却越来越低。第二, 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能有多少强度?第三, 能否加大职教科研体系建设力度?在过去30年, 职教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未来30年能不能加大这个力度?要加快全国性的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标准建设, 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缺乏集中度, 职教专业建设标准的集中度还很不够。这并不是说要“一刀切”, 而是指国家要有基础性标准, 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补充地方特点和要求, 推动各地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篇4:对未来澳门政治体制改革的展望

關於公平公正的原則

這次關於澳門政制發展的討論,各方都提出了不少原則。比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指出,政改須堅持五項基本原則:有利於一國兩制的貫徹和實施;有利於特區穩定發展;有利於鞏固行政主導(這可以看成是基本法的原則);有利於強化法制;有利於堅持中央的主導權。

2012年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澳門特首和立法會産生辦法的決定中提出了四個“有利於”的原則(即有利於澳門基本政治制度的穩定、有利於行政主導政治體制的有效運作、有利於兼顧我們各階層界別的利益、有利於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

特區政府在3月9日提出的政制發展諮詢文件中又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決定權在中央、維持基本制度、符合澳門實際情況、各界均衡參與。在特區政府組織的首次諮詢的八場座談會中,還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些原則,比如不照搬臨埠作法、不照搬西方作法、保持澳門特色的原則。

但是關於澳門政治發展的一個最最基本的原則,是選民人人平等和制度設計公正的原則。其實任何選舉,如果有相當一部分選民不能參與決定自己命運的未來領導人的選舉,如果這個制度剝奪了他們作爲一個公民的權利,這個制度就很難說是公平公正的,至少是不完全公平、不完全公正的。其實一國兩制、穩定、行政主導、中央的主導權,也都是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所以,無論如何,人們首先考慮的原則應該是公平公正。

沒有公平公正,就談不上“穩定”,談不上“符合澳門的實際情況”,談不上“均衡參與”。在不公不正情況下的“有效”是不應該被追求的“有效”。沒有公平公正就不是“兼顧澳門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也很難保證“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和發展”。

另外,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可能照搬另一個地方的做法,他們學習別人的東西時,不可能不做修改,結果也不可能沒有澳門特色。再退一步講,如果真的照搬,而且照搬來的做法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那又何嘗不可以照搬呢?那麽澳門的特首和立法會産生的辦法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呢?

未來特首選舉辦法的改革

本次政制發展的走向,是增加特首選舉委員會的人數。作爲循序漸進的一個做法也未嘗不可。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大部分公民沒有權利選特首,就很難說這樣的制度是公平公正的。那麽未來在2019和2024年的特首應該如何公平産生呢?

澳門基本法的正文的確並沒有說要普選特首,但是說特首要“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産生”(見基本法第47條)。基本法的正文並沒有規定這個選舉一定是間選。所以在正文中,普選的選項是存在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也指出,基本法並未排除普選特首的可能。

如果要普選特首,主導權在哪裏呢?普選特首並不涉及修改基本法正文的問題,但是即使需要修改基本法,也不是像澳門的某些人士所說,主導權不在澳門。根據基本法第144條,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澳門有提出修改基本法(當然包括對附件的修改)的權力,而全國人大有審議決定是否通過澳門的提議的權力。換句話說,提案的主導權在澳門,審議通過與否的主導權在全國人大。這些人自廢武功,不知是因爲19年來基本法的宣傳還沒有到家,沒有能夠“入島、入腦、入心”,還是他們在故意誤讀基本法。

所以,澳門社會應該儘快開始討論在2019年或者2024年普選特首的可能性。而在2019年或2024年之前,則可增加特首選舉委員會的人數和代表性;讓人大、政協、立法會代表之外的界別普選選舉委員會成員。

未來立法會議員

産生辦法的改革

基本法正文第50條規定行政長官有“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的職責;第68條規定“立法會多數議員由選舉産生”。這是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的。這就是說,如果取消間選議員,保留部分委任議員,那麽多數議員還是由選舉産生,符合基本法正文的要求的,也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

關於今後兩年的政制發展,特區政府的諮詢文件指出了關於間選議員的幾個“改善”措施,包括1)降低參選的提名門欄,由現在規定的法人團體的25%降到20%;2)有選舉權的每個法人團體的票數由現在的11票增加到22票;3)取消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的自動當選機制,即使祇有一人參選,也要舉行投票。

但是總體來講,這些舉措仍然很難說公平公正。首先,界別是有數的,但是界別內的社團卻是無數的。那麽,那些界別內少數有選舉權的社團能夠代表那些沒有選舉權的多數社團嗎?將大部分社團排斥在選人之外的辦法能說是公平的嗎? 第二,如果說社團代表參加社團的人士的利益,那麽真正參加社團的市民祇有約20%。即使所有的參加社團的人士都被代表,也祇有澳門市民的20%。何況有選舉權的社團又是少數。那麽那80%以上的市民誰來代表呢?第三,即使某一個界別已經有了代表,該代表也不一定能夠代表界別內成員的利益。比如,教育界的一個代表又如何能夠代表所有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教師和員工的利益?界別代表不能祇代表社團利益,而不代表社團所代表的人民的利益吧?

所以,無論如何,間選立法會議員的制度,永遠不可能公平公正。這本來是澳葡政府殖民中國人的方法之一,不應該仍然被中國人自己用來進行“內部殖民”。這個制度應該被逐漸淘汰,而代之以直選議員。

具體如何改革呢?下一屆的立法會選舉可以按照現在特區政府的設想,在間選和直選議席中各增加兩位。但是在之後的2017年,則應該祇增加直選議員2位,同時減少委任議員2位;2021年,再減少委任議員2位,增加直選議員2位;2025年除了3位委任議員之外,全部直選。祇有直選議員才能夠較好地代表選民的利益,因爲他或她需要你的選票,不管你是否在社團裏面。

其餘的委任議員怎麽辦呢?由於民主總是不完美的,有時會損害少數人的利益。所以爲了照顧少數,讓他們在立法會裏有自己的聲音,可以保留三位委任議員,代表土生葡人、弱勢群體等等。這也符合基本法關於多數議員由選舉産生(也即少數可以任命)的規定。這是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的。

之所以在近期和中期間選議員不動,是因爲間選議員爲不同界別的人士構成,但是如上所述,界別的劃分從來不可能完全公正、科學,永遠會有問題。間選議員的構成永遠不可能代表所有的界別;他們甚至不可能完全代表自己界別的多數人。故而乾脆不動,遠期直接取消即可。不過在取消間選議員之前,他們可以通過界別內的普選産生,以鍛煉他們未來參加直選的能力。這些也都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

結 論

其實,澳門政治的“發展”或“改革”,還有其他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第一,議員的專職化;第二,分區選舉立法會議員;第三,如果有社會力量抗拒取消間選和委任議員席位,則可以討論實行兩院制的可能;第四,修改基本法第75條,增加立法會提出議案的權限,等等。(兩年前我和王欣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分區選舉立法會議員、澳門立法會成立上、下院的文章。即保留間選議員和委任議員,讓他們組成上院,而同等數量的直選議員則組成下院。)以上所有這些有關政改的議題,都是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制度所必須考慮的。今後祇有大幅度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澳門才能跟得上世界前進的步伐。

(作者為澳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篇5:对前台工作未来展望

从我加入体育部的那一刻开始,我始终相信“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才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

一、“迎新杯篮球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体育部组织了不少活动。在08级新生刚开学的时候,我们体育部组织了“迎新生”杯篮球联赛,在这次联赛中,各个班级的篮球队表现的都十分出色。这次的篮球赛,锻炼了我们,丰富了新生的大学生活,使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更加的团结,促进了新生和老生之间的感情,让彼此更为熟悉。篮球联赛结束以后,我们体育部开始招新工作。这次的招新有很多的大一新生报名,通过演讲和面试,选出6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新干事,为体育部吸收了新鲜的血液,更有利于体育部的发展。

二、10月下旬学校的篮球比赛

为了备战此次的比赛,我们从选人到赛前的组织训练,体育部的所有人员都付出自己的汗水,但是男子没进复赛,结果很不尽如意;女子拿了第六名,成绩也很不理想。我们从中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其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总结经验的同时,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去强调体育部的工作职责。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06届这一块篮球人才出现了断层,大一和大二的打比赛缺少经验。所以我想在下次的比赛之前,我们应该找几个系打几场热身赛,感受一下比赛的气氛。

三、11月份学校的足球比赛

训练前经过严格的选拔,选出了新一届的足球队员,大四老队员的带领下,队员们经过艰苦训练,积极相互配合,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队员们的技术不够精湛,没有全部做到发扬团队精神,新队员缺少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这一点。四、四月下旬安阳师范学院第九届田径运动会

在校运动会前体育部及学生会其他部成员为迎接校运动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选拔运动员,从体育学院请教练组织运动员训练,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积极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了总成绩第四名的成绩,通过大家的努力突破了上届所取得的成绩,在学校树立了我们学院的团体精神。一个月的艰苦训练,磨练了运动员的意志,锻炼他们的体魄,在训练场上发扬了“勤奋、刻苦、认真”的精神,“认真负责”与“严谨努力”始终贯穿于每日的训练之中。在别人的眼中可能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和我们当初的目标还有一小步的差距,很遗憾我们没能进入前三甲。当时过高估计了大

三、大四他们几个接力选手的成绩,由于他们学习任务紧,没能够好好的训练,导致接力这个很重要的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整个的成绩太依赖于那两个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毕业了,我们将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下一届的运动会上我们将如何去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体育部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要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更大的去发掘学生的运动能力,组织他们提前训练,只有比别人付出了,我们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五、五月份学校的排球比赛

及时挑选和培养下一届的排球人员,才是接下来我们应该做的。排球联赛是历年体育部的重要工作,在搞好运动会的同时,体育部要抓紧排球的训练,争取为院系争得荣誉。并分派干事抓紧排球训练。特别是运动会后,坚持每天集训。比赛期间,体育部全权担负起后勤保障和组织比赛的工作,克服天气等不利因素,保证了比赛的正常进行。

六、另外在学校组织的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比赛中,体育部的工作人员都积极组织我们系的学生广泛参与并获取了一定的成绩,我想接下来我们应该多组织一些小球类的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锻炼大家的身体素质。让同学们更加的去了解体育部。

针对体育部一年的工作,我想还有以下几点的总结:

1、在活动前应该对各个部员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并在活动中督促其完成应尽的任务,避免出现在活动后期只有一两个部员在做全部工作的情况;

2、在活动前期应该与主席团、宣传部达成共识,设计一个完备的宣传方案;

3、通过上一年的活动,我们从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中发现,我们平时组织的活动还是不够,不能满足一部分同学的需求,同时也容易埋没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并且这也是我们比赛中不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篇6:对未来展望的句子

2.人的一生中所担心的事,一百件中九十九件是不会发生的。

3.真诚的友谊不会忘记,执着的感情不会放弃,贴心的朋友不会分离,热情的关怀不分四季,让温暖的风伴随着你,让盛开的花簇拥你,让朋友的祝福温暖你!

4.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的方式活下去。

5.一路风雨前程磨砺意志,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7.高中三年一晃就过去了,感觉这四年自己成熟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四年的大学生活很是丰富多彩,自己打心眼里不想离开学校,不想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

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度,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着。

9.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最活泼但又不失体;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是小妹妹但做出大姐姐大度的楷模;在咱们班女生中,你最聪明;但还请切记:只有取得辉煌的成绩,社会才承认你的天才,一路走好!

10.美丽人生是机遇和汗水的结合,是勇敢和智慧的结晶。让生命的书页,永远记住点然过心灵的温暖阳光。虽然这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但它凝聚着我无限的翔与着恋!

11.如果明天是一幢摩天大厦,今天就是决定那大厦寿命的基石。同学,让我们珍惜今天这一分一秒,把这大厦的基石打得无比坚实。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张开你的帆,去乘风破浪,把我的祝福,挂在桅杆上,码头上的汽笛声已结束了昨天的梦,岁月的思潮还会忆起往日的时光,待到满载而归时,再来寻重逢的岸。

14.今天的欢声笑语,今夜的清风明月,美好却并非永恒,还没来得及分享最后一杯酒,却要各奔东西,珍重,朋友!

15.不用怀疑,说的就是你;不要放弃,要坚持到底;心存希望,幸福会降临;一颗真心,朋友永不离。亲爱的朋友,祝快乐属于你!

16.再露锋芒,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展鸿猷,不行沽名学霸王。

17.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有了它,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内心就感到充实。毕业在即,迈开坚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标吧,同学们!

上一篇:防卫过当致故意伤害致死辩护词下一篇:2011年长江村科普工作总结